求职技巧-使个人简历不落俗套

2024-05-10

求职技巧-使个人简历不落俗套(精选7篇)

篇1:求职技巧-使个人简历不落俗套

如何使求职简历吸引眼球

1、简历篇幅要适中

一页的简历对于普通职位的应聘者是足够的,而对于经理人的职位则显的不够。专家建议,经理人的简历安排两到三页的长度比较合适,原因在于后者的职责比前者复杂的多。

在简历中,经理人要简要说明自己的领导能力、管理技能、独特才智和专长,同时还要有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联系方式、身高和主要的学业成就、工作经历。

比如某经理曾经负责过管理和组织发展的工作,他在自己的简历中,就可以把领导才能描述成为:领导一个5人组成的部门,设计了调查计划、展开调查并分析结果,改善了5家工厂的轮班生产状况。调查建议采纳后,营运成本降低了1.5亿美元。在公司10个部门中,本部门被授予“最佳管理实践”奖。

2、简历要“投其所好”

不同行业的不同的管理岗位,其关键技能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杂志的销售经理拥有的关键技能,就不一定适用于网站等新媒体的销售工作;管理中型公司10人团队的市场开发经理,不一定管理好大公司的同类型团队。

因此经理人在写简历时,要针对应聘职位所要求的关键技能,把自己相对应的技能突显出来。如果自己不清楚要突出的关键技能是什么,则可以寻求专家的帮助。

例如,某中英合资制造型企业的销售经理,想申请日资企业的高级销售经理的职位,但是他不清楚应该在简历突显的关键信息,于是寻求专家的建议。

YJBYS小编访问了有关专家,他们给出的的建议:

一是考虑文化差异。日资企业是非常严肃的企业,要求简历要非常有条理,比如用倒序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业成就、工作成就。

二是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判断它们所招聘职位的关键技能。比如,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日资企业,大多是在中国发展代理商,销售自己的产品,那么对于高级销售经理的能力,要求较多的是建立销售团队、拓展销售渠道的能力。

又比如,那些在中国已经建立起生产和销售体系的日资企业,对高级销售经理的能力要求,主要是销售区域的管理、销售团队的激励、以及完成既定的销售目标的能力。

篇2:求职技巧-使个人简历不落俗套

先想好自我推销的计划再下笔。不论你是从报纸上看到的招聘广告,还是从亲友那里得来的信息,都要说明自己的立场,以便能让收信者印象深刻。写开场白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如果气势不足,一开始自然就没有吸引力。应按写一则新闻导语或是拟广告词的态度来对待。

富有个性,不落俗套。

书写一封求职信,正如精心策划一则广告,不拘泥于通俗写法,立意新颖,以独特的语言及多元化的思考方式,给对方造成强烈的印象,引人注意,并挑起兴趣。一封求职信,无论内容多么完备,如果吸引不了对方的注意,则一切枉然;对方如果对你的陈述不感兴趣,则前功尽弃。

确定求职目标实事求是。

篇3:求职技巧-使个人简历不落俗套

一般来说, 课堂导入时间都不长, 大多在三到五分钟之间, 虽然时间不长, 但对整堂课的教学活动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容小觑的。优秀的导入在课堂上往往可以起到以下作用:第一 , 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 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和思考;第三, 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为了保证导入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导入方法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注意多样化。以下是笔者总结的物理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实验导入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科, 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从事物理学习和研究的有效工具。与理论知识比起来, 实验教学更直观、生动, 这对于思维方式尚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学习工具。通过物理实验, 可以将一些看起来很抽象的物理规律直观地呈出来。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而且能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因此, 在上物理课之前, 先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物理小实验, 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笔者在给学生上第一章《声现象》的时候, 为了引导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 在上课之前先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拿出一个音叉, 然后把一个用细线拴住的小球靠近它, 音叉和小球保持静止不动。接下来, 笔者用力敲击音叉, 这时候发现原本静止的小球被弹开了。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实验, 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为了加深印象, 笔者让学生拿出直尺, 然后轻轻拨动直尺, 使其发生振动, 这时候同样可以听到轻微的声音。这两个简单的课前小实验, 就使得笔者接下来的讲课活动顺风顺水,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生活实例导入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各种物理现象, 蕴含各种物理规律。这些我们身边的物理知识比起课本上的物理知识, 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果在导入环节, 教师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内容, 通过生活实例把现实生活同物理课堂连接起来, 就更容易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压强”的内容时, 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一片刚下过雨的泥地里, 一个穿着运动鞋的男士和一个踩着高跟鞋的女士一同走过, 谁留下的脚印会更深? 根据生活常识, 学生很轻松地给出答案:“女士留下的脚印更深, 因为她穿的是高跟鞋。”但当笔者追问“为什么穿高跟鞋会留下更深的脚印”时, 学生则答不上来。这个时候, 学生的思维就被这一常见的生活经验给调动起来。这时候, 教师再继续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会顺利得多。

三、错误经验导入法

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一场考试下来, 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题目往往是自己做错的题目,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如此, 人们总是容易对自己犯过的错误记忆犹新。根据这一心理特征, 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利用一些错误经验导入新课, 把学生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在课堂上用一定的方法推翻, 就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而在深刻的印象下, 学生对于接下来所学习的内容自然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 在物理课堂上,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一些错误经验入手导入新课, 这样不但可以给学生造成深刻的印象, 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惯性定律”的时候, 先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维持物体运动是不是一定要有力的作用呢? ”根据生活经验, 学生自然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接着笔者问:“速度越快的物体是不是受到的作用力也越大? ”不出所料, 学生又根据错误的生活经验给予了错误的答案。当笔者公布答案, 告诉学生以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时候, 所有学生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有的学生甚至当堂反驳:“静止的物体如果没有外力怎么可能动得起来呢? 树叶动是因为风吹的, 汽车动是因为油给的动力, 足球因为有人踢才会动……”面对学生的质疑, 笔者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课题“惯性定律”, 因为有了开头的铺垫, 为了解决疑问, 学生在接下来的听课过程中显得异常认真。

四、多媒体电教导入法

在物理课堂上, 很多物理知识用传统的工具很难讲解清楚, 像是一些极快或者极慢的运动, 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物理现象, 一些微观世界的物理知识, 等等。因此,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电教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通过电教手段, 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通过多媒体工具呈现在学生眼前, 使得学生的感官受到强烈的刺激,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在课堂导入环节也能够把多媒体电教引入进来, 在学生进入课堂的一开始, 就用绚烂的场景吸引学生的眼球, 所取得的效果自然不会差。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导入方法外, 还有很多导入方法可供选择, 如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多媒体电教导入法、以旧引新导入法等。每种导入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 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恰当灵活地选择导入方法, 在有效导入的带动下, 提高整堂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爱艳.浅谈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几种方法[J].新课程学习·下, 2012 (2) .

[2]茆中庆.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入技巧的初探[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09) .

篇4:使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

一、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定律是前提

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基本运算法则、定律,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灵活地选择简便运算的方法,反之就会经常出错。下面就是学生在没有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定律时,做习题时出现的错误:

①3600÷40+3600÷60=3600÷(40+60)

②25×15=(15×4)×(25×4)

③3.6+5.4-3.6+5.4=(3.6+5.4)-(3.6+5.4)

如果学生的四则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的基本功掌握得不够扎实的话,那么他们就会似懂非懂,常常出错。例①、③题,为了简便而违反了四则运算的法则,这是不行的,例②题是对积不变和商不变的性质混淆不清。

二、培养数的想象力是关键

有些题目,由于简算的条件比较隐蔽,如果学生不具备必要的数的想象能力,就无法洞悉其隐蔽的条件,简算的方法也就无从发现。培养数的想象力,主要是从数的组成,还有一个数的"凑整"法和数的变形三方面加以训练,当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知识后,那么当他们看到一个数时,就会发挥较好的数的想象力,从而找到简便运算的隐蔽条件。如果有了数的想象力后 ,当学生看到42这个数时,就会想象出下面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数和式子:

①42=40+2 ②42+58=100 ③42=6×7=3×14

这种数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数和式子,都有可能成为某些题目可简便运算的条件,如:250×42=250×(40+2) 252÷42=252÷7÷6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如125,只要在乘法算式中出现,不管是125、1250或者是0.125,都要立即联想到与之进行简便运算相配合的数8、80和0.08,如125×6×8=125×8×6。这种数的“凑整”,用儿童的语言讲,就是这二列数中的二个数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结合形成“凑整”,学生在做题时,就是在做“找朋友”的游戏,只要一下子能寻找到这对“好朋友”即可完成简便运算。所以随着数的变化形式日趋复杂,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只有这样,数的想象能力越丰富,挖掘隐蔽条件才能越顺利,才能更加灵活地选择简算的方法。

三、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是途径

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兴趣。先让学生练习那些最基本,最容易接受的简便题,如①21+96+79②105-37-5③7.2+3.9+2.8+6.1。学习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按一般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再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运算规律,按“凑整”的思路进行简便运算,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对照,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了简便运算的方法,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简便运算的兴趣。

四、养成认真观察、分析,然后简便计算的好习惯

我们经常发现对于试卷或习题中所规定要简便运算的题目,学生的简算方法做得较好,而在平常计算中,对于能简算的题目,学生往往不能自觉简算,这说明学生不能灵活地计算,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盲目性,也就是说,学生不能认真地观察式题,自觉地运用简便计算。

没有认真的观察,就不可能有细致地分析;没有认真的观察,对于蕴含在题目中的某些条件就不能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的重要。学生观察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指导,而且要有一个时间的过程。把这一理论渗透到计算的始终,使学生养成先观察、分析,然后计算的良好习惯,这就可以减少学生计算的盲目性,学生在熟练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后,他们简便运算的能力,也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不要把法则变成教条

有些题目有特殊的条件,就应该用特殊的方法解决,使“凑整”的思路贯穿其中。如:438+454+462+446这个式子如按一般的计算法则,从左到右依次运算,这样多位数连加的计算,就显得较为麻烦。根据这四个数的特点,可以“凑整”进行简便计算:438+454+462+446=(38+62)+(54+46)+400×4又如: 1 ×5如按一般方法,必须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相乘,然后再把假分数再化成带分数。这样做,就很繁琐,也浪费时间。我们可以教学生利用带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相加,1×5+ ×5的积还是真分数这两个特殊条件,然后运用乘法分配率来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篇5:求职技巧-使个人简历不落俗套

他的两本著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和《不落俗套的成功》涵盖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最理性和全面的分析,大量批评了业绩在第一四分位以下的基金所收取的高额费用,和个人高买低卖的非理智投机行为。并且全面介绍了西方现有的金融资产类别。

斯文森透露耶鲁的股权导向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权重如下:

1.传统有价证券占总资产的30%国内股11%,国外股15%,债券4%;

2.绝对收益组合占总资产的70%对冲基金绝对收益组合23%,实现非相关收益,不动产投资(美国通胀保值债券TIPS,森林,油气,房产)28%,私募基金(风险投资,杠杆收购和公司再造)19%;

斯文森将投资组合理论付诸实践。现年58岁的斯文森掌管耶鲁捐赠基金长达之久。他掌管的这部分捐赠基金保持了年均净收益率16.1%的骄人业绩。

斯文森处事低调,仅愿意与耶鲁高层和投资专家分享自己的成就,然而投资界人士对斯文森的评价非常高。斯文森被誉为是“一个投资领袖”,“第一个认识到非流动性投资组合能带来回报的人”。甚至连他在哈佛的对手兼好友杰克·米亚也这么称赞他:“大卫是最棒的投资家。他具有独特的挑选投资人才的眼光,他也不害怕背离常规。”

斯文森还被《耶鲁校友》杂志誉为“耶鲁价值80亿美元的人”,因为20年来他给耶鲁捐赠基金创造的16.1%的利润率(相对于其他大学平均11.6%的基金回报率)。斯文森曾在曼哈顿的一次校友聚会中被“质问”:“你怎么那么有能耐?”斯文森回答:“基因突变(Ageneticdefect)。”离异并且有三个孩子的斯文森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威斯康星州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斯文森来到耶鲁,师从詹姆士·托宾。斯文森开始接触学习到托宾的投资组合原理。

1980年,27岁的斯文森,怀揣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来到了华尔街,并很快赢得了声誉。就在斯文森在华尔街的事业欣欣向荣之时,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却陷入了低谷。1970年至1982年,耶鲁捐赠基金的年均净收益率仅为6.5%。1985年,在托宾和当时耶鲁大学教务主任WilliamBrainard的大力举荐下,斯文森被任命为耶鲁捐赠基金的投资主管。

因为缺乏资产管理经验,起初斯文森也不知该如何管理耶鲁这笔巨大的捐赠基金。他雇用了耶鲁老同学Dean Takahash为自己的战略伙伴。两人花了数年的时间评估各种投资组合,考虑不同的投资战略。在与耶鲁投资高层多次开会沟通之后,斯文森终于决定将投资组合理论付诸实践。他将原本投在国内股票债券上的大约3/4的耶鲁捐赠基金分散到一系列其他投资项目中,包括购买公司控股股权、基金和地产、木材、石油、汽油等硬资产。斯文森不强调对债券和现金的投资。他认为债券和现金只能带来低于市场平均值的回报。尽管斯文森的一些投资项目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但这些投资组合却恰恰验证了投资组合理论所预料的:投资组合降低了波动性,从而提高收益率。

然而,斯文森的成功并不仅仅归功于科学的投资战略,斯文森某些天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斯文森很有挑选基金人才的眼光。哈佛经济学家JoshLerner的研究表明:耶鲁捐赠基金在过去五年中一大半的优异表现都得归功于所挑选的基金人才。

斯文森是如何做的呢?他通过挑选聪明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将耶鲁的捐赠基金分派给100多个不同的经理人,包括几十只对冲基金。斯文森本人坦陈,他对任何有才能的人都感兴趣。他喜欢有激情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行业狂热的人。例如,斯文森偏爱那些把自己的钱大量投入到自己管理的基金中的经理人。他在评估基金经理人上也是出了名的固执。多年前,他对一名叫GlennGreenberg的基金管理人产生兴趣。当时,Glenn Greenberg管理着5家公司大约40亿美元的基金。斯文森于是和他的工作小组致电各家公司的高层询问“谁是贵公司基金最佳的投资者”。不约而同,每个CEO都提及GlennGreenberg。这时,斯文森才真正决定开始联络Glenn Greenberg。耶鲁大学的名声给斯文森挑选一流的人才提供了便利。耶鲁经济学教授Robert Shiller思考过耶鲁捐赠基金成功是否有“耶鲁效应”的作用:耶鲁大学有大批忠诚的校友,斯文森在华尔街不会缺乏愿意出力的耶鲁优秀毕业生。同时,斯文森在金融界的影响力也有助于他在谈判桌上获得其他投资者无法取得的优越条款。

斯文森还具备躲避风险的天赋。斯文森偶尔会要求把耶鲁捐赠基金放入不同的账户,以减少其受到热钱的冲击概率。斯文森也经常要求限定某些资产的数额,尤其是私人股本。据透露,斯文森有时会拒绝投钱给一些看似完美的基金经理人,尽管他资历颇深,能带来一流的投资回报,但几年时间后却能证明斯文森的决定是正确的。

斯文森还强调基金管理的透明度。斯文森曾经接洽过EddieLamper,一位非常成功的投资者和耶鲁毕业生。然而由于EddieLamper拒绝透露其投资组合中的一些问题,两人不欢而散。

延伸阅读:《不落俗套的成功:最好的个人投资方法》

这几年,中文的防忽悠书或者说揭黑书也出了不少,但最推荐的还是大卫·史文森的这本《不落俗套的成功:最好的个人投资方法》。

大卫·史文森这个名字,之前其实已经在《耶鲁校产基金:不走寻常路》中提及了,他是耶鲁193亿美元校产基金的掌舵人,而且业绩辉煌,被视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这个身份就决定了大卫·史文森的观点有相当的权威性和学习价值——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卫·史文森管理的是与普通投资者无关的校产基金而非公募基金或者对冲基金,不存在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所以可以更客观的评价相关产品,当然在批评时也可以更不留情面——想想此君虽然是投资大师,却甘于在耶鲁拿着100多万美元的微薄年薪,其道德水准相比华尔街那些贪婪的家伙,那自然是要好上太多的。所以仅从这三点来看,作为一本防忽悠书,此书都有极大的价值。

这本书虽然书名副标题叫“最好的个人投资方法”,但其实在这块写的并不好,并没有给出可以轻松参考的模式,但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不好的投资方法上,却绝对点评到位。大卫·史文森一个很重要的分析思路就是抛弃表象,直接追问金融产品的管理者与消费者是否利益一致,以此来分析和判断不同的金融产品会存在哪些隐患哪些忽悠。

共同基金公司会使用各种伎俩来掩饰糟糕的业绩,最为极端的方式是将业绩不佳的基金并入其他基金而让它消失无踪,还有一些更不易察觉的操纵手段。当大型共同基金公司要突出强调某些基金时,它们总是会选择那些业绩最好的基金,而绝口不提那些业绩不佳的基金。

该公司发现了一种有创造力的方法可以解决这3年来糟糕业绩的相关数据所带来的问题。在的报告中,原本用于报告3年期收益的篇幅都转为强调5年期的收益。积极成长型基金5年内的收益率是每年2.1%,这比3年熊市期内每年-26.8%的收益率要好看得多。

一般共同基金的业绩比市场的平均水平(根据先锋500指数型基金来衡量)每年低出2.1%。其中有的年平均差额是4.2%,有的年平均差额是3.5%,这让人更加失望,也使投资者的希望愈加渺茫。

,管理费用大约占资本的1.5%,佣金消耗了0.25%,市场冲击又抽走了0.6%。总体看来,2.35%的资产在主动投资者的账户上消失了

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收购基金创造了6.0%的年收益率,低于。整个并购业11.5%的年收益率和S&P50012.2%的年收益率。相比之下,资产规模低于10亿美元的基金年收益率则高许多,达到17.8% 不过需要打一个预防针的是,此书写的并不浅显,再加上翻译比较糟糕,所以阅读起来绝不会像此前推荐的入门书那么愉快。当然,在投资领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老话还是有道理的,老是阅读“小白书”是难有大长进的,对于史文森这样大师级的人物,即使书晦涩了些,也是值得细细揣摩的——要是能帮你避免投资陷阱带来的损失,那就更划算了。

书摘:

第一部分 :资产配置

第1章 核心资产类别

定义资产类别既需要艺术,也需要科学,试图将同类的资产归在一起,其最终目的是将相对而言同类的投资机会集合在一起。成功定义的某一资产类别是一组证券的组合,它们能一起为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带来确定的收益。

各种核心资产类别有很多共同的重要性质。第一,核心资产类别赋予一个投资组合基本的、重要的、不同于其他投资组合的特性。第二,核心资产主要依靠市场带来收益,而不是依靠对投资组合的主动管理。第三,核心投资产生于广阔、深厚、有投资价值的市场之中。

核心资产类别赋予投资组合基本的、重要的、不同于其他投资组合的特性,包括提供大量的预期收益,并与通货膨胀一起对抗金融危机。谨慎的投资者对资产类别风险的定义一方面狭隘到足以保证投资工具能够完成预期任务,另一方面又非常宽泛,可以适用于大量规模的资产。

核心资产类别主要依赖市场带来的收益,因为投资者们要求投资组合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合理的确定性实现它们的既定使命。如果市场不能带来收益,投资者将会选择能力更高一筹的积极管理人。在有些情况下,管理对特定资产类别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这时,投资者要取得收益,就需要有能力或好运气来选择证券。如果积极的管理人能力不足或运气不佳,那么这个资产类别将不能完成目标,投资者也会受损。令人满意的投资目标非常重要,不能依靠机缘或市场主体的所谓专业知识。因此,核心资产类别主要依靠市场带来的收益。

最后,核心投资在广阔、深厚、值得投资的市场之中进行交易。市场的广度赋予投资者们大量的选择机会。市场的深度意味着对个人持有量有大量的市场的可投资性保证了投资者们能拥有投资机会。投资者投资组合的基本组成部分来自发展成熟、经久不衰的市场,而不是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工程师们所倡导的时髦秘方。

核心资产类别包括股票、债券和房地产。被投资者用于为投资组合带来收益的资产类别包含国内股票、国外发达市场的股票和新兴市场的股票。被投资者用于使投资组合多元化的资产类别包括美国长期国库券和美国通货膨胀保值国债,前者能在发生财政危机时实现保值,后者能保证在发生通货膨胀时资产不会贬值。最后,房地产股权所面临的资产类别风险使其具有了既类似于股票又类似于债券的混合属性,能在发生通货膨胀时实现保值,并且机会成本也低于其他的投资产品。核心资产类别为投资者们创造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提供了投资工具,并能满足特定投资者的特殊要求。

对核心资产类别的描述使投资者们认识到了各种投资工具在投资组合中的作用。通过评估某一资产类别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它对通货膨胀可能做出的回应以及与其他资产类别的预期相互作用,投资者们便积累了取得投资成功所需要的知识。而有关证券发行者和证券持有者利益一致性的话题,则显示了投资某一资产类别的潜在风险和可能收益所在。

核心资产类别为构建一个多元化、低成本的投资组合提供了足够多的投资工具。通过将这些基本组成部分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投资者们构建出的投资组合就有可能满足多个投资目标。

国内债券

投资于国内债券意味着拥有一家美国公司的所有权。持有美国股票构成了大多数机构和个人投资组合的核心,它引起了华尔街的涨跌起落,并决定了许多投资者的投资成效。由于为数众多的市场参与者过于依赖有价证券,美国股票也就理所应当的在投资组合中占据了显著位置。

国内股票在投资组合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不仅出于理论上的原因,也有实际操作方面的原因。股票这种投资工具的在预期收益上的特性很好地配合了投资者的需要,即在多年内实现投资组合的巨大增长。历史表明,股票的长期收益鼓励了投资者持有股票。杰里米?西格尔用2的数据向人们表明美国股票的年收益率是8.3 %,而罗格?伊博尔则用78年的数据表明美国股票的每年的收益率为10.4 %。其他任何一种资产类别都没有如此引人注目的长期业绩。

股票主导的投资组合在历史上取得了长时间的成功,这符合人们从基本理财原则出发的期望。股票投资昭示着高于债券投资的收益,虽然有时候这种更高的收益并没能实现。历史记录表明股票市场的收益大体看涨,但是也有几段较长的时期提醒人们:持有股票有不利的方面,这便不足为奇了。在公司的资产结构中,股票代表的是一种剩余利益,它只有在偿付了其他所有对公司的索取权后才具有价值。持有股票具有更高的风险,这就使得理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

股票具有很多诱人的特点,从而激发了投资者的兴趣。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的利益往往趋于一致,使外界的持股者能感到一些安慰,认为公司采取的行动既有益于股东,也有益于公司管理。股票通常能规避预料之外的高通胀带来的风险实现保值,但短期内这种保值是极其不可靠的。最后一点是,股票要在广阔、深厚、流动性强的市场上进行交易,这就赋予投资者们相当多的机会。我们应该对股票投资进行深入的讨论,因为在很多方面上它代表了市场评论家评价所有其他投资产品的标准。

股票风险升水

股票的风险升水是指持股者接受的风险高于债券投资的固有风险从而获得的超额收益,它是投资界中最为重要的变量之一。同其他所有的前瞻性指标一样,预期风险升水也受未来不确定性的影响。要想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深思熟虑的投资者会去审视过去的市场有何特点。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罗格?伊博森对资本市场做过一次统计,其结果被广泛引用,它反映出股票和债券的收益在78年里的差异是每年5.0%。沃顿商学院的教授杰里米?西格尔用200年的数据研究表明股票的风险升水是每年3.4 %。不管精确数字到底是多少,历史上的风险升水水平表明股票持有者享有的收益比债券持有者高出许多。

事实表明,风险升水的大小对于正确做出资产配置的决策非常重要。历史表明,谨慎的投资者会认真解读过去的投资结果。菲利普?乔瑞(PhillipeJorion)和威廉?格茨曼(WilliamGoetzmann)对生存偏差的研究表明:美国股市的发展历程具有独特性。他们在审视了75年内39个市场的发展历程后,指出:“这个样本里的所有市场几乎都受到一些大规模混乱的困扰,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市场例外。”

美国股市的运作在19世纪和20世纪基本没有中断过,这就保证了较高的股票收益。乔瑞和格茨曼的研究称从l9到l9间,美国股市的实际资本升值达到每年4.3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由于大多都受到经济和军事危机的不利影响,实际资本升值平均仅为每年0.8 %。考虑周到的股市评论家在解读美国股市的独特经历时会将其放在一个更广泛、更平静的大环境下。

即使投资者们认为历史上美国股市是最佳的,我们也有理由质疑过去的市场对未来市场的指导价值。看一下过去200年里股市的业绩,它带来的收益是股息、通货膨胀、实际股息增长和估值上升这四者的结合。根据罗伯特?阿诺特(RobertArnott)在204月发表的一项名副其实的研究《股息和它的三个阻碍因素》,股息在长期股票收益中占最大比重。阿诺特的这项研究表明,过去200年里,股票的年均总收益是7.9 %,其中整整5%来自股息。通货膨胀占到l.4 %,实际股息增长占0.8 %,而估值上升只占到0.6 %。阿诺特指出,股息在历史上的股票收益中极为重要,这和人们的传统看法——认为股票带来的首先是增长,其次才是收入——大相径庭。

阿诺特通过对历史的观察进而对未来进行了一些预测。他的结论是:如果股息收益率低于2.0%(年4月),除非实际股息增长加快或股市的估值上升,那么,投资者将面临的未来股市将比过去股市更为艰难、收益更差。

阿诺特注意到在1965到20间实际股息没有任何增长,因此他对带动未来股票收益的股息增长也几乎不抱希望了。于是人们转而依赖估值的增长,而这取决于公司在未来股市上的收益,人们只能在这个薄弱的基础上构建投资组合。

在用过去的收益对未来进行简单推断时,隐含的假定是过去的估值变化将会在未来继续存在。在美国股市的特例中,期望历史能为未来提供指导就暗示着股息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或者公司的收益将决定从未有过的高估值。相信这些预测的投资者们不仅要看公司的基本盈利能力,也要看股市是否愿意继续提高价格来支付公司的利润。

出版的一本关于牛市的大部头书赞成的观点是股票估值将会一直增长,而股票的风险升水为零,这看上去似乎不合逻辑。詹姆斯·格拉斯曼和凯文·哈赛特在《道指36000点:如何在即将到来的股市上涨中获利的新战略》一书中提出,在长时期内股票的业绩要优于债券,他们的结论是股票面临的风险并不比债券高。这两位作者忽略了股票和债券的内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清楚地表明股票风险更高。他们没有考虑美国以外股市的发展历程,这些股市有时会消失,让人怀疑长期股票投资是否必然会带来高收益。最关键的一点也许是作者高估了会坚持二三十年长线操作的投资者的数量,同时又低估了在股市下跌时不能坚持下来的投资者的数量。

篇6:求职技巧-使个人简历不落俗套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荷兰的殖民扩张情况,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荷兰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2.说出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过程,理解英国的殖民扩张与其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并能从不同方面总结英国成为殖民帝国的历史条件。

3.理解殖民掠夺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有效手段;同时殖民掠夺导致了亚、非、拉美殖民地的极端贫困与落后。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探究殖民扩张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创设情境,适当设疑,发展研读史料、提取信息、归纳总结、语言表述能力。2.分组研讨,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交流,提高思辩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锻炼结合所学说明问题的能力,体会竞争与合作的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欧洲早期殖民侵略的分析,认识到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一方面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殖民扩张的过程中认识到各国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各国殖民霸主地位的变化;树立竞争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勇于面对机遇与挑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过程。教学难点:

全面分析殖民扩张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视频)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纪录片《大国崛起》,请学生回忆荷兰、西班牙崛起的经过,思考英国为何称为“日不落帝国”?学生思考后回答,18世纪,英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建立了

殖民地,成为殖民大帝国。教师总结,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英国的崛起。(板书:日不落帝国)环节二:新课教学

1、殖民扩张过程

教师将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为小组,从与西班牙争霸、与荷兰争霸和与法国争霸等方面组织小组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和《大国崛起》中英国的部分寻找答案。(板书:

一、殖民扩张过程)(1)与西班牙争霸:1588年,“无敌舰队”之战,打败西班牙。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更加具备了扩大海外贸易得天独厚的条件。16世纪英国积极参与海外贸易的竞争,但西班牙当时拥有欧洲最大海军和舰队,英国还不具备同它抗衡的力量。因此这时期的英国海外活动伴随着海盗行径,他们到非洲掠夺黑人卖作奴隶,截击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金银的船只,这些海上抢劫活动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支持和鼓励。英国海盗式的劫掠,使英西两国矛盾激化。但由于西班牙封建势力强大,工业不发达,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又多流失到工业较发达的英国等国,国力已有衰落。1588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决意派遣大军远征英国。结果,英国打败了西班牙,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17世纪初,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发展海外贸易,在印度和北美拓展殖民地(在美洲沿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3)与荷兰争霸:17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内容、目的见书),引发三次英荷战争,最终打败荷兰,夺取其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4)与法国争霸: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夺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还在印度迅速扩大殖民势力。

最后,英国通过不断的殖民侵略,夺占亚、非、美洲等许多殖民地,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兴起的条件及结果

教师出示英国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必修一学过的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分析日不落帝国兴起的条件。(板书:

二、兴起的条件)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地理优势:位于大西洋沿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2)制度保障: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争霸战争中法国的失败是必然的)。

(3)物质基础:以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为殖民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综合国力最强大。由于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程度和速度有不同,原有的工商业基础及世界航路转移所造成的影响不一致,导致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各具特点,这决定了在争霸战争中的胜负。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

夺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因而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资本主义发民的物占是其对外贸易远较工业占优势,稍后就成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程度最高,工业实力最为雄厚,加这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其实力明显优于荷兰;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爱到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

(4)武力保障: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是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

通过分析殖民扩张过程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情况,师生共同总结:殖民竞争既是军事上的竞争,更是经济和政治实力的竞争。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自诩的日不落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启发学生从国家、主要殖民地域、特点、结果四个维度对比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荷兰殖民地是北美洲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新荷兰”、亚洲的马六甲、锡兰、中国的台湾、印度尼西亚的爪哇。组织大型商业公司,以亚洲、北美为重点,夺取葡萄牙殖民地。17世纪成为海上霸主,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英国沿大西洋沿岸建立13块殖民地,在亚洲的印度西、东海岸建立殖民地。海盗式掠夺(早期),组织商业公司,从事黑奴贸易,以印度和北美作为扩张重点,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英荷战争中,荷兰战败,说明了什么?英国最终战胜法国,成为海上霸主,又说明了什么?影响殖民霸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大国崛起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对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板书:

三、殖民扩张影响)师生总结得出,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根本上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

请学生写一份建议书,请从中国的和平崛起,构建和谐世界的角度,建言献策。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以上是教师资格面试高中历史《日不落帝国》教学设计,祝各位考生顺利通关面试。

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安庆人事考试网

篇7:怎样使销售技巧培训更有效

良好的销售技巧可以提高拜访效率,提高销售业绩。根据《中国药店》调查显示:外企业务员工作效率相对较高,如施贵宝在上海各大药店中访问次数(通过“过去三个月那家企业的业务员拜访药店次数最多”而获得)未进入前五名,但却是店员印象最深的。石药集团业务员在北京药店的拜访次数19%的店员认为最多,但在被调查店员的印象中没有进入前五名。这种外企效率高的现象有当然管理因素,但是技巧肯定占有很大的比例。

过去几年,笔者应邀给很多企业做过销售管理和技巧培训,当时受训企业的人员听了觉得很实战,很受启发,很有用等,笔者也自己参加过无数次的各级各类培训,有些培训听了,真象盛夏天气喝了一瓶可乐,既解渴又舒服。可是很多做营销管理与领导岗位的朋友在和我交流时抱怨说,我们的培训越来越多,请的老师级别越来越高,但是效果越来越差,当时听了确实有热血沸腾的感觉,过后随时间的推移,大家不再当会事,随同拜访时发现销售技巧还是那么差,以后再培训时,销售人员都说知道了,在培训也没什么用了!就是说,培训时轰轰烈烈,培训完后没有效果,怎样才能使培训有效果呢?笔者详细分析了这些培训没有效果的原因,给出一些使培训产生效果的对策,并谈谈自己在培训管理中的体会,以飨读者。

一、“空瓶心态”才能真正听好课记住该记忆的内容

很多培训没有效果是因为听课者的心态不对,这些心态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

*我本人就是一线实战专家,你讲的东西我都知道,没什么好听的。

*书店里有大把的销售技巧的书,我买一本看看不就完了吗?何必浪费时间听你讲!

*你的水平是否比我高?你的方法技巧模式还不知是否适合我们企业?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一只瓶子要想装入美酒,就得倒空瓶子中原来的汽水、脏水等,否则在好的美酒也装不进去,一般上课前,我们一定要要求学员上课前保持一个“归零的心态”,让自己变成一个小学生,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要求每个人把自己大脑固有的知识完全倒空,以空瓶心态来参与培训听课,只有这样,才能听得进去,才能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否则,心存拒绝态度,听的时候就会心不在焉,关键的地方就会错过,精彩的思想也引不起共鸣。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念已经落后,现在人人都是我师,何况是自己企业花钱请来的人。既然坐下来了就以谦虚的、归零的、空瓶的心态听课,哪怕听到了一句话、一个观点对自己有用有启发都是值得的,要是觉得不值得听就别去。否则到场不听还会影响他人情绪。

怎样培养归零心态:

对于组织者来说,让受训人员的心态归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很多销售人员往往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心态较普遍。笔者在组织培训时,采用两个方法来解决注意问题:

首先:针对培训内容,设计一系列开放式问题,当场提问,由于对答案中模棱两可、一知半解者较多,甚至完全不清楚的也不少,于是要求听完课后每人对这些问题写一篇论文,以此引起学员重视。

第二是把一个时间管理的游戏移植过来,用在说明人的大脑是有空间学习其他东西的。

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把石块放完后我问我们的销售人员:「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员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我笑著问。然后我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直到装不下为止,又问学员:「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有些说是,有些说「也许没满。」

于是我又从桌下拿出一袋细沙子,慢慢的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学员:「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学员这下学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我再一次称赞这些「孺子可教也」的学员。称赞完了后,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我问学员:「你们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到它和学习充电有什么联系?」

答案:当你大脑填满了自以为有用的“石块”时,精美的“细沙”和滋养生命的“水分”就再也装不下去了。

第三,以成功学的观点来教育学员对待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愿意学才能学好,你投入多少,你才能收获多少;你参与多深,你领悟才会有多深。你如果高高在上冷眼旁观,你必是一无所获。

二、让销售技巧培训成为动作演练

销售技巧是一种习惯性动作,销售技巧培训应该注重角色演练,让实际演练成为培训主角,把销售技巧培训设计成一种习惯性动作技巧训练。

为什么销售技巧培训了那么多,你的销售人员到了实际销售场景还是不会用,这里主要有两个问题:

一是你注重了知识培训,忽视销售是一门技巧,技巧演练才是根本。

二是你没有设定技巧训练过关标准。

销售技巧不是知识,其培训不是知识培训,而是技巧训练。请您务必清楚,销售技巧是一种动作,一种习惯,是自然而然的习惯性本能反应。这样的习惯性动作绝对不是靠培训师讲课、案例解析和学员看书就能获得的,他必须依靠演练和实战应用才能形成。

因此,销售技巧的培训可重复,第一次是知识传授,以后都应以各种演练、训练、模拟等为主导。这里关键是要求讲如何设计演练内容,让技校通过演练逐渐成为习惯性动作。而且这种演练必须实战且严肃认真。有一则谚语:“如果你想过河,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因为你的帽子已经在那边,你别无选择,只能想方设法地过河。正是有了“逼迫”,人才会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兵家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常用的方法有二:

一是分组逐一演练,把需要解决的技巧问题通过程序化,设定实际场景,每个组员轮流扮演各种角色,模拟实际销售环境,反复不断的演练。拜访、销售洽谈的对象以自己实际工作的各种对象为标准来模拟。比如我们设定过:医药公司老板、医药公司财务经理、连锁药店老板、采购、培训部经理、店长、柜组长、药师、店员等。他们分别面对我们的业务员,提出各种销售异议和有意为难我们,以此来训练我们业务员的技巧和应变能力。比如对省经理的技巧培训:经销商拜访,我们设定以下问题和场景,进行模拟角色演练,以训练业务员销售技巧。

1、与经销商洽谈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区域。

2、要求没有签约的二级经销商进行分销打单。

3、说服经销商洽谈三方分销协议。

4、说服经销商,拿出财物,联合开展××产品的促销活动。

5、要求经销商压缩应收账款,达到我们的信用额度要求。

6、说服经销商配合我们进行新产品上市铺货工作。

7、随同拜访,督导业务员和终端人员工作。

8、区域管理都做那些工作,并把最主要的工作模拟一项。可以让考官配合。

9、现场实施一个10分钟的业务员或者店员培训。

10、现场组织一次区域销售会议。

方法二:是擂台赛方式:

分成两组:设计一个实际销售拜访中的难题,每组各出一人分别模拟销售业务员和客户的角色,进行销售拜访,结束后,各组每个受训者轮流逐一分别说出自己所出队员的优点和指出对方的不足,那个组说出的越多,那个组获胜。然后角色转换再进行相同的过程模拟,看看改进了多少。

三、依靠制度使培训的销售技巧成为“知而行”的习惯性动作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原来名字是“陶知行”,后来发现,知道了并不等于行动了,并不等于就会做了,因此才该名陶行知,意思是通过行动,你才能真正知道。无独有偶,当代举世公认的美国管理大师得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

从知道到做到,从思想到行动,是“最远的近距离”和也是 “最近的远距离”。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马上去做。

未曾经历,不成经验。怎样才能使培训的东西变成知而行,行而精,精而验,成为个人技能和经验呢?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各位看官参考。

首先要精心设计一系列行动方案,以保证能有效改变他们的态度。这一过程西方称之为“变革管理”。为了有效管理这种变化,公司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绩效评估方法和激励计划,其中要能够反映出先进技能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们的做法:

1、建立技巧知识测试与实战模拟考试双过关制度

如果你只考销售人员销售技巧知识,他们靠着死记硬背也能过关,但这只是知识,永远成不了技巧。你可以先通过闭卷考试,强制性要求业务员先把技巧记住,把拜访和工作程序、各种技巧熟烂于心,记住,仅仅知道是不够的,必须熟烂于心。但是熟烂于心还不是技巧,最为关键的是通过每个人都必须通过的模拟考试来把知识变成技巧。

我们的模拟考试做法是:

*事先公布模拟考试规则和评分标准表:

*营销高层领导和水平高的大区经理作为考官,对每一个业务员通过随即抽取试题,只给10分钟准备时间,然后上场模拟角色测试。

2、把模拟考试过程全程录像,然后再利用一些时间对表现特别好和差的进行点评。并抽取典型试题和问题,再次当众演练。

3、把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薪资奖励调整、职位升迁的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会真正引起业务员重视。因为人们往往并不按照正确的或必须的去做,而是按照要考核或奖励的标准去做。

4、建立陪同拜访制度:公司销售部长、市场部产品经理、大区经理等定期下市场随同拜访,进行指导和现场考评,并把每次考评结果反馈公司。这才是真正让销售技巧成为习惯性工作的关键。因为总部培训在怎么严格到位,也会受时间和人数限制,日常管理中持续不懈的教育训练和实战锻炼,才会培养出真正具有较高销售技巧的销售业务员。

上一篇:英文简历--翻 译下一篇:关于加强考勤管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