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1经济学辅导资料详细分析

2024-05-01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1经济学辅导资料详细分析(共6篇)

篇1: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1经济学辅导资料详细分析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3经济学辅导资料详细分析

以下参考书主要是根据内容的针对程度和市场考生的反映列举的,我们团队在此将各类参考书和资料均为大家详细列出,并进行相应的客观评价,希望对大家的考研参考资料的选择提供巨大帮助,同时在介绍和分析的同时也是在为大家精心挑选好资料。切记:资料不要追求多,而要追求精;用一堆杂乱无章的资料,不如吃透几本核心资料。

 803经济学上财指定参考书目:

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

2、《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巴罗,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8);

3、《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 803经济学圆梦制作参考书目:

1、上财圆梦考研辅导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与解读》

【圆梦介绍】本书全面涵盖选择、判断、简答、名词解释、计算、证明及论述等各种题型,针对选择、判断题也进行了详细分析,解答详细,分析透彻,注重总结归纳,注重答题规范的培养,同时全面分析近几年试题出题规律及命题趋势,深刻分析各类题型的解题策略。

【推荐指数】★★★★★

2、上财圆梦考研辅导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内部笔记》

【圆梦介绍】内部笔记专门为2011年考上海财经大学803经济学的学弟学妹们而制作的,笔记主要汲取上海财经大学圆梦考研辅导团队的考研笔记中的精华部分,并对其进行进一步修改润色而成,对范里安《微观经济学》、曼昆《宏观经济学》、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红宝书、蓝宝书等核心知识点进行了补充和归纳,使其更能适合于上财考研,涵盖2011年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所有知识点。

【推荐指数】★★★★★

3、上财圆梦考研辅导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之核心笔记》

【圆梦介绍】由我们团队研究生亲自编写,全面将上财考研核心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刻分析和归纳,总结各类题目答题技巧,将所有经济学模型讲的透彻易懂,用不到30页的笔记将整个经济学拿下,帮助提高做题效率和指点整体做题思路。(10月份面市)

【推荐指数】★★★★★

4、上财圆梦考研辅导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之模拟试题》

【圆梦介绍】我们团队汲取钟根元、胡永刚等各类习题集的精华,推出圆梦考研模拟试卷,由我们团队研究生亲自编写,全面将上财考研核心知识点全部纳入,并且按照新大

纲新课本的思路进行题目的编制和筛选,详细解析每道题目,帮助预测考题和考点。(12月份面市)

【推荐指数】★★★★★

5、上财圆梦考研辅导中心:《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主观试题答题规范手册》

【圆梦介绍】我们团队深刻分析计算题题型,总结出历年真题以及习题集中所出现的各类题型和考点答题规范参考,提供答题正确思路,提高做题正确率和得分率。(1月份面市)

【推荐指数】★★★★★

 803经济学其他各类参考书目:

1、翔高教育:《2011年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历年真题解析》

【圆梦介绍】本书收录了上海财经大学2001-2009 年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并对其中每一题(包括判断、选择题)都提供了详解解答和分析。本书所收录的真题较全,解析较准确,其中也有少量错误,缺少对经济学试题的深刻研究分析,无法帮助考研学子真正了解真题,了解出题规律等。

【推荐指数】★★★★

2、翔高教育:《2011年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复习指南》

【圆梦介绍】本书严格按照课本章节进行编排,切实将基础知识点讲的较为透彻,属于打基础的一本好资料,但是其中错误依然会有,希望大家看书时多加注意。

【推荐指数】★★★★★

3、翔高教育:《2011年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习题精编》

【圆梦介绍】本书根据财大经济学考研题型进行试题编制,相对针对性较高,但是错误依然存在。

【推荐指数】★★★★

4、胡永刚:《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和习题集(宏观部分)》

【圆梦介绍】这本书是财大出题老师之一编写的书籍,题量大,难度适中,适合财大考研,但是错误较多,希望各位多加注意,编排上主要分三部分:知识要点、习题、简要答案。

【推荐指数】★★★★★

5、钟根元:《中级微观经济学学习指南(第三版)》

【圆梦介绍】这本书是交大老师编写的书籍,上财本科生所用的习题指南,题目较好,难度适中,但缺少详解,可以锻炼做题思维,适合财大考研。

【推荐指数】★★★★★

6、陈恳:《西方经济学解析(微观部分)》

【圆梦介绍】被誉为“红宝书”,本书最大的特色:集合多种经济学家的思想,每一部分都对各个经济学而家的思想进行归纳总结,非常有利于大家对微观经济学的总体把握,能够熟练迅速掌握各种学派,而无需去看别的课本或书籍,题目与上财研究生入学考试非常贴近,大部分都有详解分析,适合于考研学弟学妹全程复习所使用,可以在看书的同时领悟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把握考试动向,为你们的考研赢得宝贵时间和精力,通过这本红宝书,就能知道微观经济学的框架了,对微观经济学运用非常熟练,为你的考研增添更多信心,再也不怕范里安的课本了。

【推荐指数】★★★★★

7、张军:《西方经济学学习精要和习题集(微观部分)》

【圆梦介绍】本书为复旦一老师所编写,内容较为简单,答案解析几乎没有,内容含金量较低。

【推荐指数】★★

8、尹伯成:《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圆梦介绍】被誉为“绿宝书”,内容陈旧,但是能够适用于各大院校经济学考试,题量较多,且每道题均有详细解析,但是对于上财考研而言,含金量较低,针对性不强,有空可以拿来练练笔。

【推荐指数】★★★

9、翔高:《西方经济学考试手册:核心考点命题思路分析》

【圆梦介绍】咋一看,看似非常值得大家购买,而实际却并非如此,里面多半是各大院校考研真题再次解说,根据解说说明某个知识点命题趋势,并非针对上财考研,从而含金量不高。

【推荐指数】★★★

10、宏、微观课后习题详解(金圣才、翔高)

【圆梦介绍】主要内容是课本习题详解,相对而言,微观课后习题详解不是很重要,宏观课后习题较为重要,需要多加领会,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金圣才的所谓课本笔记,完全是单纯的知识点总结,不具有任何针对性,还不如自己总结的笔记,针对性差,含金量低;

【推荐指数】★

11、宏、微观配套习题册

【圆梦介绍】这类书籍是课本配套习题册,其目的并非为了大家考研所制作的书籍,而是为了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本,题目较为单一简单,对考研帮助不大,不予以推荐。

【推荐指数】★

12、翔高:宏、微观辅导班讲义、PPT

【圆梦介绍】这类书籍是老师上课时所用到的资料,偏向于提纲式结构,相比而言,价值不如笔记含金量高,如果某些考生希望通过这本讲义免去上课,那我想是大错特错了,类似于大学老师做的PPT,给个大体框架,然后老师方便讲解。

【推荐指数】★

13、翔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最后十套模拟题》

【圆梦介绍】这本模拟题或许只有用过的才知道,尤其是做过前后两年的模拟题,题目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改变,题号或者试卷编号会有所改变,题目来源于习题精编和复习指南,其含金量不高,如果希望只是为了得到模拟题,或许可以选择。

【推荐指数】★★

篇2: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1经济学辅导资料详细分析

考了2012复旦金融学硕,有幸上了拟录取名单,金融801专业课122分,当然比我高的牛人不少的。当时在准备考研的时候亦参考了许多前辈的资料信息,写这篇经验,算是回报下,毕竟过来人的经验,多多少少还是可以借鉴的,希望能对有志考复旦金融的学弟学妹有所帮助。

现在回过头来看考研,给影响考研结果的因素排个序,我觉得第一位当属心态,而后是方法,接着是努力,还有其他一些因素,诸如有时候也要靠一点点运气。心态篇

我 认为心态是影响考研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摆好心态,首先得知道为什么要考复旦金融,或致力于学术研究,或希望能借此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单纯是实现一 个复旦金融的梦。什么原因并不重要,关键是你要坚定,能够支持你一往无前地走下去。说到这里,最近也看到一些没考上复旦金融,然后就说复旦金融不好啊什么 的人,就简单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吧:我觉得这个更多的还是一个失败者为自己找寻解脱的借口而已,大家不必太在意。假如是抱着找更好工作的心态考复旦,事实 上,研究生的竞争力总体而言必然比本科生要强,这个毋庸置疑,但是总归有个例的,即使是复旦金融相信也有混的不好的人,即使很有些小学文凭的,也有风生水 起的,个例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我们只能去概率上把握。所以说,能考得上研尤其是复旦的研,你得到的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成功的机会,当然最后能不能成功,能 有多大的成功,那最终还要取决于个人了,复旦能提供的那是一个宝贵的很好的平台。

然 后对自己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要面对现实,摆好自己的位置。要多少考虑自己的基础,基础差一点也没关系,这个不重要,因为只要多花点时间还是可以补回 来的,但是你心态必须得端正,得认识到这点,要敢于承受住最初的打击,敢于正视自己基础薄弱,然后找寻正确的方法去弥补。不要因为最初做了几份卷子分数很 低,然后自暴自弃,感觉自己不行啊什么的,这个就乱了。坦白地说,一开始让我做真题,估计50分都不一定拿得到,无论哪科。分数是慢慢积累出来的。我觉得考复旦金融,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大概六个月时间还是要保证的,每天10小时左右的工作量。基础比较薄弱的,或者跨考的同学,我觉得9个月时间应该至少要的。

考研是一个持久的事情,好的心态要求要能耐得住寂寞,能够贵在坚持。某种程度上来讲,坚持比基础啊,方法啊重要地多。160万的考研大军,80万是半途而费的,坚持下来的一半或许都不会有,所以说到后来能坚持到1月份还是在认真复习,淡定走进考场的,你至少已经胜利一半了。两天打渔,三天晒网,成功的概率自然要小的多了。我的建议是每个星期抽出半天左右休息,持之以恒,有时确实比较累的话,休息一天也是可以的。

方法篇

一、复旦金融学硕命题之我见

11年复旦金融开始自主命题,风格是延续了以前西方经济学的思路。没有选择跟名词解释。形式是简答、计算加论述。所以强烈建议考复旦金融的同学,好好研究历年西方经济学的真

题以及11年之后的金融学硕真题。我当时在网上买了一份历年西方经济学的真题,有详尽的答案,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做完之后收获颇丰,对微宏观以及政经的命题,就把握得比较有数了。

从11年以及12年 的金融学硕命题来看,总体的特点是很“全面而重点突出”,全面的是知识面覆盖很全,一些小知识点也有可能考到,不可忽略。重点突出是非常有自己的特色,灰 常务实,喜欢考当期热点重点问题,尤其是中国自身面临的问题:就业问题、消费问题、通胀问题、经济增持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利率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还有时下的热点问题,比如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这些必须重点准备。

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光看参考书是不够的,还得会关注时下热点的相关文献,以及复旦经院教师新发的一些论文等等。一般来说,复旦的经院网站是个很好的资料收集平台,一般教授新发论文,上面都会出一些消息,甚至有时论文就直接贴上去了,非常有用,需经常关注,尤其是12月份之后,更有重点关注,有意识地去整理归纳总结,记下主要的观点,很有可能就在论述题中出到的。

二、参考书

英语、数学、政治大牛多的是,我这里就不说了,发挥得也一般。数学139,本该更好的,就是考不过140,确实有点受打击,对的答案全对,证明题用的是泰勒级数证的,貌似给全扣完了,所以分数严重低于预期,很受打击。算是一个对后来考研人的提醒吧,数学的倾向是越来越三基了,所以还是选择用正统的方法做,更保险。

重 点说下金融学硕的专业课。本人因为本科学得就是金融学,专业课基础还好的,主攻还是复旦指定的参考书目。如果是零基础,建议微宏观可以先看高鸿业主编的 《西方经济学》,写得很浅显易懂,内容页很详细。投资学是刘红忠教授的《投资学》,对很多人来说简直是天书,这个我看得时候也觉得是,但是还是要看得,搞 不好给你来个简答计算都很有可能。我的建议是,这本书重点沟通编者的编书体系,以及文字的理论原理等,推导的数理过程可不要理会,毕竟太难了。若还是觉得 难,建议也可看看张亦春的<金融市场学>.我当时还用了郑振龙的《金融工程》,包括第一版与第二版,因为上面的习题还是很不错的,还有答案,所以投资学的计算题,我觉得厦大这些教材的投资学习题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会涵盖考研的投资学计算题。

其它的教材,按指定书目就可以了,当然是个人看法。

此外,如果有足够时间,我觉得看下华民教授的《国际经济学》还是有帮助的,尤其是答论述题的时候,可能会用到一些理论。

三、各专业课学习安排

微 观经济学,教材很有特色,考复旦,关注复旦自己的特色还是很重要地,里面经常联系实际问题,阐述一些看法,很有意思。我觉得在看教材的时候应该多花点心 思,光看理论是不够得,你要是在答题的时候,有这些有特色的东西在试卷上,给分自然上一个档次,这些都是体现经济学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地方,需 多加留神。

宏观是院长编的书,自然要花更多的心思。宏观在金融考研里面占有核心的地位,国金、货银、投资学都与宏观紧密联系,所以要多花心思。尤其是里面的一些数理推导,一定要弄透,已经在宏观的计算里面出过好几次了。

《现 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两本书可谓经典,俗称绿皮书,之前很多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都是这本书上的原题,现在出现原题的概率是很小了,但是经济学计算题里面 还是可以从这本书上面找到影子。所以推荐这两本书还是要重点吃透,对考试很有帮助,无论是名词解释,简单题还是计算题,都应仔细认真去看懂做会。对简答 题、计算题帮助还是不小的。政治经济学的这两本参 考书,内容到不比较简单,看看也快。但是我感觉要应付考试,光看教材远远不够。一定要学会归纳总结。尤其是金融学硕,政经也是一个重点,每年简单跟

论述里 面都会出到政经,分值占比很大。据我观察,政经出题的方向性很强,不会是单纯的政经,一般会是政经与宏观抑或与金融交叉的知识点会是常考点。诸如政经里面 关于劳动力就业的理论、利息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需多加用心总结。一定要多做历年真题,把握命题思路。

国际金融新编这本教材我觉得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尤其是中间有一块基于中国国情的汇率理论,我觉得灰常有特色,答论述题还是很有用的。当然国金的理论诸多,还是需要多花时间的,一般论述题有一道会是关于国金的,多用一些理论,可以体现经济学素养。

投资学应重点关注计算,需熟记公式,当然那些经典的投资学理论必须深入把握。计算题要多练多算。上面说过的厦大的教材练计算题很合适。

货币银行学难度不会太大,内容比较多,货币理论是重点。貌似考的比重也较少。

总得来说,指定书目吃透是基础,基础要打得牢,才可以应付复旦“全面“的出题风格。而对付”重点突出’的风格,自然要下工夫了,这可能也会是制胜的点。

四、答题技巧小谈

很多考完复旦专业课的同学或许有这样的想法,我明明都会回答的,为什么分数就那么低?这涉及到怎么答得问题,涉及到到底会不会答题的问题。

复旦专业课都是主观题,不会答,那是糟糕了,一道20分30分,死翘翘了;会答,也不见得就是答得好的,得分也未必高,所以分数浮动是很大的。不要以为自己有话可说,写了点东西上去就会拿高分,关键是你写得,改卷老师是不是能够看到很高的经济学素养,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啊。

首先,答题的时候,你要把相关的概念解释清楚,假设是一个普通人在看,而不是一个教授看,也能看得懂。

二,要会运用各种理论,专业术语来回答问题。

三,在回答的时候,学会用画图等工具让问题形象化。

四,要记得联系实际,体现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最好独到有建设性,当然这需要平时比较深厚的积累了,难度较大,我的修为也不够,哈哈。

总得来说,一定要想尽办法体现自己的经济学素养才是王道。

五、关于专业课辅导班

没有上过的飘过,但是看过之前金&程的白皮书,以前翔&高的复习指南。各有自己的特色,不是为翔&高说话,但是就复习指南而言,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当然,辅导班一个都没上过,没有发言权,仅对两本书做下评论。现在金&程已经不出金融学硕的白皮书了,以前联考的白皮书,内容还是比较全面,基础的,适合打基础的人用。翔&高的复习指南我觉得还是可以,最大的特点是结合历年真题来编的,尤其是政治经济学部分,我还是蛮喜欢的。用作后期的归纳总结还是可以的。

六、不得不提睡眠篇

睡眠只能说,不得不提,灰常重要啊亲。很多人考完初试说,发挥得不好,因为前晚没睡着,这个明显是平时生活习惯以及心理状态没调节好的后遗症。

考过研的人大多都经历过失眠的痛苦,我也不例外,但这其实是可以调整的,无需过于担心。其实很多人平时复习很好的,就是最后一个阶段休息不好,导致临场发挥不好,可惜到不行啊。

所以,一定要保证最后一阶段的睡眠,保质保量,至关重要,我觉得最后你不看书行,不睡好万万不行啊。

前几个月的话作息时间乱一点问题不大的,不过要睡好睡足,要不然复习效率可能会不高哦。最后1、2个月,我强烈建议把作息时间调到考研一致,因为你平时要是都是1两点睡的,你

考研时不到一两点一定睡不着,然后就是失眠,就不妙了啊。我的建议是,临考2个月到一个月之前,应有意识调整作息时间,固定时间睡觉,比如晚上10点或是11点,最好不要迟于11点半,早上大概6点半到7点左右起床,适应考研的时间。

要是长久入睡困难,建议可去医院开点安神帮助睡眠的药物,还是有效果的。作息时间调整好了,自然失眠的问题在考试就不大会出现了。当时我就在最后一个月每天10点半数,喝点安神补脑液,哈哈,效果不错的。

还有很多同学考试会去住酒店,建议不要选择靠街的房子,晚上吵得,要有意选择安静的房子,有利于休息。考前不要吃太油腻太刺激的东西,因为压力大时,肠胃容易吃坏,到时考试来不及答卷,还要去上厕所就纠结了。

复试篇

复试也值得好好准备的,估计一个月的时间还是需要的,毕竟比重也大的,30%。金融学硕复试分为微观金融,宏观金融,专业英语3部分,顺序不一定,到时临场会安排。我当时是先专业英语,再微观金融,再宏观金融。

专 业英语一般进去会先跟你闲聊一些,问下你的大学生活相关内容,或是家乡之类的。没有自我介绍,当然以后不一定,没准会有,估计也看老师心情,建议还是需要 准备下的。闲聊时也会用到的。我当时进去问我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一下子傻掉了,因为这个问题没准备过啊,只好瞎扯了一些,有点卡,表现不大好。只后会 让你抽个题目回答,英文的题,让你先念一下题,我当时貌似声音比较小,然后老师提醒我要LOUDLY,哈哈。所以面试的时候声音要洪亮点哦。以免老师听不见给你打了个低分。我抽到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优缺点,正好之前准备过,答得还算不错。之后,老师又问我研究生生活的计划安排,这个需重点准备下,问到概率比较高的。

专业英语准备起来比较辛苦也费事,但是必须也得重视,毕竟最后录不录取可能就差0.01分,每分都得重视。首先,一些历年复试真题必须都得充分准备,只要是经院的,无论什么专业,都得准备。我当时就是收集了论坛上,网络上的各种真题,然后把关键名词输入到维基百科(wikipedia)里面去查,再整理出有用的资料,自己熟悉,朗读背诵,英语一定要多读多念,把发音念标准些。说回来英语是我的弱项,我把整理出的资料逐字用金山词霸发音过去,练发音,就怕到时自己讲出来老师听不懂,哈哈。

专业名词的话,可以参照指定教材里面的重点名词,微宏观我记得直接有英文的专业术语表。也可以参照国外经济学教材的词术语表进行准备,当时有个哥们发了一张经济学的外文词汇表,还是很不错的,貌似论坛上也有人共享过的,还是得小感谢的,给我减轻了很多的工作量。

微观金融这个其实是比较难的,我觉得。内容涉及到公司金融、投资学、微观经济学。最难的我觉得是公司金融啊,因为金融学硕初试并不考公司金融,而复试的时候大片的题啊亲,所以,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看看朱叶的《公司金融》,否则,看RP了,我就是RP爆发,对公司金融不熟悉,然后抽题的时候还是二选一,结果一道公司金融一道微观经济学,我果断选择答微观经济学的(是关于公共地悲剧的问题,问怎么解决),当时高兴的啊。每项你要是不会都可以再抽题,但是会被扣分,所以大家要慎重,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再抽了。

宏观金融大致还是我们初试准备的内容,不过毕竟离初试有3个多月时间,建议还是要再去熟悉一下相关内容。我当时答的是“费雪方程式”,问什么是费雪方程式,为什么实证里面很难成立?当时有点凌乱,脑子里面散出两个方程式,一个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是关于名

义利率=实际利率+通 货膨胀率。我一时傻了,不知道该用哪个答。然后很快地选择下面那个回答了,出来之后原来越害怕,感觉应该是第一个。后来去百度了下,发现两都叫费雪方程 式,而第一个更习惯叫费雪交易方程式,舒了一口气。不过答得比较不全面,宏观金融得分不高的。所以其实复试也有些变数。比如我宏观金融准备最充分,反而分 数最低,而微观金融最弱,反而得分最高。

所以我们只能多准备了,有备无患嘛。

篇3: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1经济学辅导资料详细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等教育不断扩招,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但是,相对于需求来讲,研究生教育资源仍然是稀缺的。

从招生学校的数字来看,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机构2263所,而包括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内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只有796所;从招生人数来看,2009年高等教育毕业531.1万人,研究生招生51.1万人。

同时,由于很多在研究生备考生选择研究生教育机构时,会在专业、地域上有相同的偏好,造成结构性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名校、教育质量较高、就业前景加好以及所处区域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研究生教育的机会被很大一部分考生看好。因此,从个体来看,部分地区、部分专业的研究生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表现的更为明显。

二、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几点假设及其基础上的效率

为对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效率进行分析,对其做如下假设:

1.

考生掌握充分的信息,即每位考生都掌握相同的、全部的研究生考试信息;

2.

考生可以在其掌握的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理性选择,即考生可以给予已掌握的信息作出使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决策;

3.

交易成本为零,即制度运行成本、监督成本、信息搜寻成本都不存在;

4.

考生对教育资源的评价用其为考试而做出的努力衡量,即可用复习时间(小时)表示,考生复习的时间越长,就表示其对研究生教育资源的评价越高;

5.

考生的学习效率及接受能力处于同一水平,即付出相同时间的努力,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与分数,亦即可以获得相同的得到教育资源的机会。

由科斯定理,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霍布斯规范定理,教育资源将分配给对其评价最高的考生,即付出最大努力的考生。根据假设条件,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是有效率的,并且是公平的。越努力的考生,越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其分数越高,就有更大的机会获得稀缺的研究生教育资源。

以上假设下的考试制度似乎更加贴近中国古代的情况,而且历史也确实证明了其是有效率的,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为政府输送了大量人才。但是,现实中的情况远比模型中的更为复杂,因此考试制度也就受到了质疑。

三、现实中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

现实中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随着人们重视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晚上。研究生考试的过程和制度的作用远比以上假设中的更为复杂,而交易费用也随之增加。为了分析现实中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有必要对以上提出的假设作出修正:

1. 考试制度本身运行费用存在

在现实中,考试制度的运行的成本是存在的。该成本包括考试试题的撰写、印刷成本,维护考试公平、防止相关人员舞弊的监督成本等。这些成本体现在考生参加考试必须缴纳的报名费上。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上来看,其报名费在150元左右。随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每个考生的平均成本在下降,但考试制度的总成本在不断增加。

2. 考生必须为所需信息支付费用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考生尽量搜集更加全面的相关信息以获得在竞争中的优势。由此,考研辅导资料、考研辅导班等在市场上大量出现,有甚者还以内部资料、试题预测来贩售书籍或招揽学生。面对大量而庞杂的信息面前,考生陷入“囚徒困境”之中。

下面将把用于支付考研辅导班、考研资料等费用称为购买信息的费用,即信息搜寻成本。对于特定的研究生教育资源,考生之间构成竞争,一部分考生成功的概率增加,意味着另一部分考生成功的概率降低

假设购买信息的考生为博弈方1,不购买信息的考生为博弈2;考研成功的一方有20个单位的得益,在同时购买或同时不购买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均为50%;若只有一方购买信息,则其将增加15%的成功概率,则另一方成功的概率为35%,但够买信息的一方须支付2个单位的成本。则可得到以下博弈矩阵:

从博弈矩阵中可以看出,无论博弈方2是否购买信息,博弈方1为实现自己得益最大化,都会选择购买信息;基于此,博弈方2为实现自己的得意最大化,也会选择购买信息。故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购买,购买)。

3. 金钱成为衡量考生对教育资源评价的标准之一

考生对教育资源的评价的衡量不能仅要包括考生为之做出的努力,还需包括考生为考试而支付的费用,即金钱。在经济实力可以支付信息成本的考生中,考试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使资源分配给对其评价最高的人手中,即愿意支付较高费用、付出更多努力的考生会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源;在不能支付信息搜寻成本的群体中,也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即直接将资源分配给更加努力的考试;但是,考试制度却无法实现在这两个资源之间的有效分配。由于考生的经济状况不同,一些较为贫困的考生无法支付信息成本,而被迫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降低成功概率。一些经济条件较差但优秀的人无法享受稀缺的研究生教育资源,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

四、结论

总体上来说,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以较小的交易成本实现了研究生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即将资源分配给那些对其评价最高的人手中,这也是考试制度能够长期而广泛的存在的原因。但是,由于随着对研究生教育资源竞争的愈加激烈,考生对信息需求和重视加大,进而产生了信息搜寻成本。对教育资源的评价不再可以仅仅用为之所付出的努力就可以衡量,还需要包括金钱成本。从而使一些无法支付成本的考生处于竞争劣势地位,而其中的人才无法享受稀缺、珍贵的教育资源,也对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科斯:《社会成本问题》.《法律与经济学杂志》第3卷1960年10月

[4]卢现祥:《交易费用测量的两个层次及其相关变化趋势》.《中南经济论坛》第1卷2004年

篇4: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1经济学辅导资料详细分析

【关键词】制度伦理 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027-02

一、概念界定

(一)当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美国殖民地时期到南北战争之前的个校筛选制,第二阶段从南北战争到19世纪末的证书入学制,第三阶段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综合选拔制度,第四阶段是二战后至今的开放招生制与选择性招生制并存。所以笔者定义的当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指第四阶段,即二战后至今的开放招生制与选择性招生制并存的制度。

(二)制度伦理

制度伦理,简单讲就是指制度的合理性,即对制度的正当、合理与否的认识与评判。制度与伦理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制度的建立是以一定的道德为前提的,道德为制度提供伦理支持。制度必须接受道德的评价,合乎正义等价值准则,并按这些准则选择安排制度,建构制度伦理”[1] 。广义上的制度的伦理性就是制度的合理性、公正性。

二、当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伦理性的表现

唐成努认为“制度伦理的核心问题是伦理问题”[2]。在此语境下,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伦理归根到底还是伦理问题,考试制度只是表达某种伦理要求的方式和对道德价值的关怀和诉求。

(一)正义

正义是任何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所以正义是当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伦理的价值理念前提,当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设计、完善和发展是对制度伦理的正义价值理念的回应。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正义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美国大学入学考试采用开放制与选择性招生并存的制度,这种制度被公众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罗尔斯曾说,一种制度,其规范的公开性保证介入者知道对他们互相期望的行为的何种界限以及什么样的行为是被允许的,存在着一个决定相互期望的共同基础,而且,在一个组织良好的社会里即一个由一种共同的正义观有效地调节的社会里,对何为正义非正义也有一种公开的理解。[3]美国大学入学考试采用开放制与选择性招生并存制度的正义性已经得到了公开的理解与支持。2.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对于破坏考试制度的非正义活动,进行惩罚和制止。在美国人看来,考试中造假是对其道德核心价值的挑衅。美国有严格的诚信制度和信用体系,如果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一经发现就会被记录在信用记录中,将对其今后的求职、就业、贷款造成极大困难。非英语为母语者在申请美国大学需要参加托福考试,如果在托福考试中发生了作弊行为,就会被认为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会面临最高5年监禁和25万美元罚款的处罚。制度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制度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没有惩罚的制度是无用的。只有运用惩罚,才能使个人的行为变得较为可预见[4]。美国对考试作弊行为所实施的一系列惩罚行为,不仅维护着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在公共社会领域的权威性,同时守护着制度的正义性。则正义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伦理的价值理念前提。

(二)公平

公平是当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伦理的价值理念诉求,公平原则绝不等于简单的“平均主义”,公平原则按照政治哲学的研究分为程序公平和实质公平,就客观制度本身不仅追求结果的公平合理,而且强调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需要规则和程序的公平、公开、透明、高效。二者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同时兼有程序和实质的公平才是考试制度伦理真正的最终目的。为了实现程序公平和实质公平,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遵循了三个公平性原则,即公平性平等原则、公平性差异原则和公平性补偿原则。

首先是公平性平等原则,每一个人渴望平等,渴望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在美国,女子以及少数民族的受教育问题一直是影响平等性公平的两大因素。在1800年前,美国女子是很难进入高等院校的,但随着教育民主化的不断深入,到1900年,有71.6%的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同时招收男女生。到20世纪70年代,女性在大学中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在南北战争前,南方没有黑人学校,甚至连教授黑人读写都是非法的,1863年,黑人在林肯执政时期颁布废除奴隶制后才成为独立意义上的自由人,1890年第2个“莫雷尔法案”规定,在招生方面实行种族歧视的学校将得不到联邦资助,并鼓励建立独立的黑人高等院校,到1895年,美国获得不同程度训练的黑人毕业生超过了1100人。20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黑人进入了以招收白人为主的北方高等院校。其次是公平性差异原则,即根据受教育个人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它反应的是“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提供差别化、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教育要考虑受教育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其先天禀赋或缺陷以及他们的需求是建构和改进教育体系时必须考虑的前提。机械化一的、崇尚单一性、统一性和标准化的同质化教育不能适应个人发展的独特性和综合性。美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的招生选择性程度各不相同,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禀赋得到充分发展。美国高等教育一般分为四大类,不同类型的学校采取的招生录取的方式不一样。著名的具有博士学院授权的研究型高等院校尤其是私立著名学校采取高选择性的竞争录取方式,一般录取率在20%以下,少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型大学和一些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院与大学采取选择性的招生录取方式,一般综合性高等院校与四年制院校实行“最低限度”的录取方式,两年制社区学院和初级学院大多采取开放性的录取方式。最后是公平性补偿原则,即关注受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给予补偿。这样配置教育资源是不平等的,但却是公平的。该原则与罗尔斯的差别补偿原则是一致的。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不平等的利益分配都要符合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在招生名额、SAT、ACT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对少数民族进行倾斜,给予黑人、印第安裔、西班牙裔代表不足群体也提供了经济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美国大学为了帮助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能够上大学,也有完善的大学生资助体系。例如佩尔提出“基本教育机会助学金”,贫困生最高获得1400美元。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出台《中等收入家庭学生资助法》,家庭年收入不超过2500美元,政府担保学生贷款等。通过遵循这三个原则,既能对个体的差异作出公平公正的反映,又能使这整个考试程序是可以操控并且合理有序的展开。

(三)效率

效率是当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伦理价值理念的活力内驱。效率首先是一个经济学的词汇,一般认为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合理配置,这是基于在经济领域中,任何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同的资源只是有限供给的程度不同而已。使用得当,配置得好,有限的资源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反之,如果使用不得当,配置不得当,有限的资源只能发挥很小的作用,甚至可能产生副作用,这就是高效率和低效率的区别。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其实是淘汰低效率制度的过程,从而优化考试制度的选择和设计。效率原则是当代美国考试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它鼓励竞争,优化考试结构,降低社会成本,规避社会风险,实现考试制度的伦理价值。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效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人才选拔效率,即通过合理的录取标准来挑选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美国选拔性高等院校采取综合性录取的招生标准,除标准化考试SAT、ACT以外,还需要考察个人背景、中学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社区表现出来的领导能力、兴趣、动力和潜力、申请表(包含中学任课老师、升学指导人员和校长的推荐)。综合性的评价标准可以从多个维度考察申请者的入学能力和水平,这是符合效率价值。二是指人才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对等效率,即把不同能力的学生招收到不同类型与层次的高等院校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如果把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比作高等教育的特殊产品,把高素质人才比作优质产品,那么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同等重要。美国顶尖大学数量少,招生规模不大,但教育资源丰富,每一个都得到了优质的教育,然而一般的州立大学甚至社区学院,在一定的资源投入下,能提供的教育资源更多,能培养的人才更多,也是符合效率原则的。同时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高效率价值,还源于选拔性高校的考试制度具有的竞争功能,竞争的良性结果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美国伦理学家诺兰认为:“竞争是对道德自我意识的一种强烈刺激。它鼓励而不是阻止个人对其行为负责,培养一种切实可行的责任体系,并给人强加一种道德责任感,以作为维持生活标准的一种条件”。效率价值“属于制度的工具性价值,这是就它们本身是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状态的体现而言的”。这种有效率的竞争,激发了考生的潜能,激励他们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热情,对于整个社会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则效率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伦理价值理念的动力。

(四)合理性

合理性是当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伦理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追求。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伦理简单来讲是指该制度的合理性,即对该制度正当、合理与否的认识与评判”,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寻求合理性的时代,当代人类的自觉意识已发展到能够反思自身的活动行为的合理与否的程度。任何制度从酝酿到出台再到不断地修正,都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反映,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从个校甄选制、证书入学制、综合选拔制到开放招生制与选择性招生制并存就集中体现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思维意识理性的表达,它建立在对社会实践深刻的认识和真理性的描述基础之上。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集中体现了三大理性,分别是目的理性、价值理性、形式合理。目的理性主要考虑考试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是制度制定者对考试结果预期目的是否能够实现的理性思考。现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在当代美国社会条件下,它的制度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著名的私立大学和优质的州立大学实行选拔性的招生政策,能够选拔出具有创新研究潜力的人,确保一流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再如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实行开放的招生政策,向所有具有高中毕业水平的成年人开放,能够提供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价值理性主要评价和反映考试制度目标实现以及评价体系所凭借的价值标准,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价值标准就是前文所提的正义、公平与效率。美国也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体系,从保密制度到回避制度,从考试安排和试题命制到阅卷评分制度,从自主招生制度到加分制度等等,都是决策者们缜密而又客观、民主而又高效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结果,从而体现出考试制度的形式合理性。所以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合情合理的。

三、结语

当代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充分考虑了伦理的价值理念,对我国高考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在我国,每当高考出分时,各大媒体就开始大肆宣传高考尖子生乃至“状元”事迹,不仅社会媒体参与其中,成绩不错的学校也贴出喜报,汇报600分以上人数、重本率等等,甚至一些知名高校做出连夜抢状元的行为,这实质上就是我国高考制度下衍生出的“唯分数”的片面人才观,扭曲的伦理观,把学校和学生仅仅从分数上就分为了三六九等。一味推崇“尖子生”和崇拜升学率的做法,将我国的高考制度推向了一个功利和势利的位置。受狭隘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市场功利性原则深深地侵浸了人们的社会道德心理,功利性的高考制度用粗糙机械单一的标准衡量教育水平,间接地导致了人作为工具性的存在,使得本应当促使个人价值实现、个体个性彰显、全面自由发展的高考制度,在现实功利性困境下呈现出与考试制度伦理背离的悖论。所以我国在进行高考改革时,更应该把握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伦理性。借鉴美国经验,将正义作为高考制度伦理的价值理念前提,公平作为高考制度伦理的价值理念诉求,效率作为高考制度伦理价值理念的活力内驱,合理性作为高考制度伦理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追求,在实践中积极为实现上述目标做各种制度调整和整合,以此彰显考试制度伦理的价值理念,破除功利主义,推动高考制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贵.“经济人”、制度和制度伦理探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161-168.

[2]唐成努.制度伦理的价值意蕴[J].求索,2008(8):106-108.

[3]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钢,寥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4]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2.

作者简介:

篇5: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1经济学辅导资料详细分析

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20分),错误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

1、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和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

2、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

3、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4、长期均衡时必定短期均衡,但短期均衡时未必长期均衡。()

5、只要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必定扩大产量。()

6、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

7、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8、在生产要素的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产量曲线重合。()

9、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称为三级价格歧视。()

10、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1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要素收入之和。()

1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减少。()

15、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净投资小于零。()

1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17、在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模型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18、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 所能生产的产量。()

19、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20、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外部经济:指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2、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3、帕累托最优状态: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4、货币幻觉: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5、内在稳定器:亦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6、挤出效应:指政府增加支出所引起的私人消费和投资降低的作用。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完全竞争性行业有100个相同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30q+q2+300。试求:(1)市场供给函数。

(2)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3000-20p,求局部均衡的市场价格和产量。

解:(1)企业的边际成本为:MC=30+2q,由P=MC,所以P=30+2q,q=0.5P-15, 因为AVC=30+q,显然,当q等于任何数的时候都有MC﹥=AVC,故企业的供给函数P=MU即q=0.5P-15。

因为市场上有100个相同的企业,所以市场的供给函数: Q=100×(0.5P-15)=50P-1500

(2)局部均衡时,供给等于需求,S=D 3000-20p =50P-1500,求得P=450/7,Q=1714.2、假定货币需求L=0.2y-600r,货币供给单位为100元,消费函数为C=60+0.6yd ,投资函数i=160-1000r,税收t=60,政府支出g=60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解:100=0.2y-600r Y=500+3000r „„„„„LM方程 Y=60+0.6(y-60)+160-1000r+60 Y=610-2500r „„„„„IS方程(5分)

y5003000r解方程组:

y6102500r得r=2% y=560 i=140(5分)

四、简答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答: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被分为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两种。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发生相同的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这两种曲线的一般关系: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以相同的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单个垄断竞争厂商d需求曲线的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第二、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单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下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所以,两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第三、d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较后者更平坦一些。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

答:效用是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商品时所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1)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①假设不同。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可以用基数表示。每个消费者都可以准确地说出自己所获得的效用值。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序数效用论则认为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

②使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即以在预算约束下求效用值的最大化作为工具。而序数效用论则使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以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

③均衡条件的表达不同。基数效用论使用的表达式为MUi/Pi﹦λ,序数效用论则表达为:MRSXY﹦MUX/MUY﹦PX/PY。

④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故效用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而序数效用论认为表示效用无法用基数表示,而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和顺序。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联系。

①都是从市场的需求一方入手,通过推导需求曲线,说明需求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消费者获得了效用最大化。

②都是一种消费者行为理论,都把消费者的行为看作是在既定的收入限制条 4 件下追求最大化效用的过程。

③都以边际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商品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大小决定的。

④他们推导的曲线具有相同的趋势,都符合需求规律。

3、比较分析不同市场组织的经济效率。

答: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利用不充分或没有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不同市场组织下的经济效率是不同的,市场组织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西方经济学家通过对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得出结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低。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陡峭的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

五、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谈一下今年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

答: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地认识和估计这些因素增长的贡献,对于理解和认识现实的经济增长和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就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部分,很多西方学者都投入到这一研究中来。下面介绍两位 5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1)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关于生产要素投入量,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和土地投入的结果,其中土地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其他两个则是可变的。关于要素生产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具体而言,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结为六个:①劳动;②资本存量的规模;③资源配置状况;④规模经济;⑤知识进展;⑥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

(2)丹尼森进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量的测定,把产量增长率按照各个增长因素所作的贡献,分配到各个增长因素上去分配的结果用来比较长期经济增长中各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3)丹尼森的结论是,知识进展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增长因素。丹尼森所说的知识进展包括的范围很广。它包括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的进步和由于采用新的知识而产生的结构和设备的更有效的设计在内,还包括从国内的和国外的有组织的研究、个别研究人员和发明家,或者简单的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丹尼森所谓的技术知识是,关于物品的具体性质和如何具体地制造、组合以及使用它们的知识。他认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只把生产率的增长看成大部分是采用新的技术知识的结果则是错误的。他强调管理知识的重要性。管理知识就是,广义的管理技术和企业组织方面的知识。在丹尼森看来,管理和组织知识方面的进步更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国民收入,因此它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比对改善产品物理特性的影响更大。总之,丹尼森认为,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进步的重要性是相同的,不能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运用的是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国民产值及其组成部分的长期估量、分析与研究各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从各国经济增长的差异中探索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

6(1)知识存量的增长。库兹涅茨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迅速增加了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的时候,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的结构变化的源泉。但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科学发现、发明、革新、改良等一系列中间环节。在知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有一系列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要对技术是否适宜运用作出准确的判断等。在这些中介因素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知识的转化过程,知识最终会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库兹涅茨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是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为了弄清什么是导致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的主要因素,库兹涅茨对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长期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以人均产值高增长率为特征的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结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它们经济增长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采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非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从生产单位的平均规模来看,是从家庭企业或独资企业发展到全国性,甚至跨国性的大公司。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生产部门的分配来看,以前要把农业劳动力降低50个百分点,需要经过许多世纪的时间,现在在一个世纪中,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的百分比减少了30个到40个百分点则是由于迅速的结构变化。库兹涅茨强调,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时期的总体增长率和生产结构的转变速度都比它们在现代化以前高得多。库兹涅茨把知识力量因素和生产因素与结构因素相联系起来,以强调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制造业结构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增长对它提出的要求、需求结构变化缓慢、消费水平低,不能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强有力刺激。

(三)西方学者关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借鉴之处

通过丹尼森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事实,因而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它对社会经济问题采取综合分析的方法,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特别是它强调了知识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化生产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试比较论述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答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每个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因而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均等于市场价格,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进行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条件是P = MC。(4分)

对于上述条件,完全竞争厂商可以处于获得超额利润、获得正常利润和亏损状态的均衡。(3分)

(2)在长期中,厂商将不断调整固定投入的数量,使得在每个产量下,生产规模都是最优的。因此,长期成本曲线将使产商决策的依据。(4分)

于在短期行为中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选择最优产量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4分)

长期内,厂商没有固定成本与不变成本之分,因而,当价格高于平均成本时,场上才提供供给;否则,厂商退出该行业。(4分)

在长期中,厂商的长期均衡受到行业调整的影响。(3分)单个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P=LMC=LAC。(3分)

山西财经大学

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试题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生产者均衡: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

2、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即名义GDP(或货币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即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

4、产权:法定主体对构成生产或经营要素的资产所享有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总称。

二、判断题(每个1分,共10分),错误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画。

1,如果你每天24小时只能用于工作和睡觉两种用途,每工作一小时的工资是50元,那么可以说你选择睡觉的机会成本是50元。()2,如果两种商品的交叉弹性为-1.5,那么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3,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它相交。()4,基尼系数越小,说明收入分配越趋于平均。()

5,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投资的增加将导致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减少。()7,菲利普斯曲线是基本含义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8,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决定实际GDP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模型。()9,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10,根据哈罗德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国民经济将持续高涨。()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⑴ 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⑵ 再贴现政策:指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做的政策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时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二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⑶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2、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

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如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第三,政府的特许:第四,自然垄断。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简述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看,是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不同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同一 10 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表明的是怎样劳动、如何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表明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长短的问题。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关系:(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相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有差别、有矛盾的。

5、简述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贸易理论。如果一国某种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或价格比其他国家低,就称该国具有这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因而该国就应完全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那些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结果将使贸易各方都可获得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的优势是最大的;另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是绝对优势,但比较起来总有一种产品的优势是最小的。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产生贸易,获得贸易利益。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已知某完全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试求:

当市场上产品价格为P=55时,厂商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解:已知STC=0.1Q3-2Q2+15Q+10,P=55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P=MR=SMC SMC=0.3Q2-4Q+15,又P=55,所以,55=0.3Q2-4Q+15,解得Q=20, 即短期均衡产量是20,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即Ⅱ=TR-TC=P×Q-(0.1Q3-2Q2+15Q+10),P=

55、Q=20代入公式,得Ⅱ=790.即厂商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分别是20、790.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IS-LM模型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答:(1)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关系的理论结构。产品市场IS曲线的含义及特征,产品市场通过国民收入影响货币需求,影 响利率,影响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LM曲线的含义及特征,货币市场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而确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9分)

(2)IS一LM模型修正了凯恩斯模型的不足和缺陷,把MPC、MEC、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四个变最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一LM模型而展开的,它不仅可以分析政策在国民收入和利率决定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而且也为分析凯恩斯主义和其他流派的分歧提供了方便。

因此可以说,IS一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9分)(3)IS-LM模型也有缺陷„„„„„„„„„„„„„„„(2分)

2、请谈一下我国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答: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更新发展观念,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其关键又在于推进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中的关键又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观把发展的主体从经济社会转移到了人的全面发展,认为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只是一种手段,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1994年9月召开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指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这主要包括三层含义: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本身的全面发展;(2)可持续发展是“为人”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必须由充分发展的人来实现的发展。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好一下四点:

1.保护自然界,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实行节能降耗,践行中央实行节约型社会的要求。3.要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各种资源。

4.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科技发展,研制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等各种生产技术。

3、请用图分析正常商品、劣等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这三类商品的需求曲线特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P97--P103)

山西财经大学

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试题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4、替代效应: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发生变化后,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

5、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准确地说在这个过程中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2.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说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提高了。(×)

3.“囚徒困境”说明个人的理性选择之和不一定是集体的理性选择。(∨)4.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5.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6.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不同。(∨)7.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只要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MRTS CLK==MRTSDLK即可。(×)

8.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

9.乘数原理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加速原理说明投资的决定。(∨)

10、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序数效用论。

答: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认为消费者所获得的效用只可以排序,只可以用序数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及特征表现在无差异曲线中。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消费者消费了两种商品,他从中得到的效用是无法衡量,也无法加总求和的,更不能用基数来表示,但他可以比较从消费这两种商品中所得到的效用。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以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表达为:MRSXY﹦MUX/MUY﹦PX/PY。

该理论建立在以下假定上:

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

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

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

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作用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作用:(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2)自发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

答:现代产权制度的特征是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归属清晰是发挥现代产权制度中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首要前提;权责明确是现代产权制度高效率实施的重要保证;保护严格是现代产权制度正常运行的安全基础;流转顺畅是释放现代产权制度内在动力和实现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必备条件。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1)个体利益最大化。

(2)理性预期。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等相一致的预期。包含3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系统错误,它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修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3)市场出清。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所以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

(4)自然率。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1)宏观政策的无效性。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

(2)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还要考虑将来的变化。

(3)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

5、按劳分配形式如何实现?

答:答: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和集体以人们付出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是受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制约: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实行按劳分 配的根本条件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1、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2、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市场机制制约按劳分配的水平、货币工资形式制约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3、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以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P﹦40-2Q;供给函数是P﹦20+2Q。试求:(1)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

(2)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和供给价格弹性系数。解:(1)由题中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可得:

Qd﹦20-0.5P,Qs﹦﹣10+0.5P 由市场均衡的条件Qd﹦Qs,得20-0.5P﹦﹣10+0.5P 所以均衡价格P﹦30,均衡交易量Q﹦5。(4分)

(2)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系数和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分别为: dQd P 30 Ed﹦﹣----·----﹦ 0.5× —— ﹦ 3 dP Q 5

dQs P 30 Es﹦----·----﹦ 0.5× —— ﹦ 3 dP Q 5

(6分)

2、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I﹦50,政府购买G ﹦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为10亿元),边际税率t﹦0.25,试求:(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解:(1)Y﹦C﹢I﹢G ﹦100﹢0.8Yd﹢50﹢200 因为可支配收入为: 17 Yd﹦Y-T+TR﹦Y-0.25Y+62.5﹦(1-0.25)Y+62.5 所以Y﹦100﹢0.8×[(1-0.25)Y+62.5]+250 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1000(10亿元)。(5分)(2)1 投资乘数Ki﹦-------------------﹦2.5 1-0.8×(1-0.25)

政府购买乘数Kg﹦-------------------﹦2.5 1-0.8×(1-0.25)

﹣0.8 税收乘数Kt﹦-------------------﹦﹣2 1-0.8×(1-0.25)

0.8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2 1-0.8×(1-0.25)

平衡预算乘数Kb﹦Kg+Kt﹦0.5(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三大生产阶段如何划分?为什么在第二阶段生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P133—P134)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我国如何应对。

答:经济全球化主要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实现资源的追加配置的过程。其实质是发达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体制的全球化。从根本上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以及基于上述三者之上的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等。

(1)生产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生产过程日益形成环环相扣的不可分割的链条。生产全球化包括国际分工的细化和深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以及覆盖全球的计算机网络。

(2)金融全球化,是指全示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其实质是要求各国放松金融管制,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和运行机制,保证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 流动和合理配置。其核心是取消利率限制,使利率完全自由化;取消外汇管制,使汇率浮动完全自由化;放松对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使金融业务经营自由化;放松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和金融机构更方便、更自由的进入当地市场;同时也放宽本国资本和金融机构进入外国市场的限制,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放松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实现市场动作自由化。包括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金融政策的开放化与自由化。

(3)科学技术本身就是无国界之分的。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源动力。其表现在:科技知识迅猛增长、科学技术发展面向未来、科技发展综合化、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相结合。

(4)国际投资自由化,是指消除对资本流出入国境的限制和歧视,实现对外国投资和投资者的公平待遇和消除扭曲。国际投资自由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进入90年代以来,资本项目自由化速度加快。目前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

(5)贸易全球化是通过贸易总量和贸易金额增长,贸易种类增加和贸易范围扩大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表现出来的。1950到1990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311倍,1989至1996年,商品、服务越过边境的贸易额以每年平均6.2%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同一时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到1997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达6.7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间达到16.6万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过程无疑会给中国各种现实的或潜在的诸多挑战,但其不可逆转性又意味着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化后来者要改变其落后面貌,就必须融入该潮流之中,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奋起直追地赶超发达国家。我国的应对措施:

1、要增加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多地代替了政治军事力量的较量。从 长远看,一个国家只有加强自身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才 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为此,中国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 建设的步伐,迅速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即经济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为了服从国内提高综合国 力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国际战略的重点仍然是 19 服务国 内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国际上广交朋友,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避免 与他国的冲突;在加入全球化进程时要注意时序问题,即根据自身经济的适应能 力来选择加入到不同全球化领域的时间,以尽量减少风险和成本;在参与全球经 济合作与竞争中,注意通过国内的制度安排或影响国际的制度安排来维护国家经 济主权,在资源、基础设施、支柱产业、重要的服务业以及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国 家要掌握主动权,以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2、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性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世界的整体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因此,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和行动越来越多,这也部分地反映了 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改革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实现各国经济协调发展、切实 解决南北差距拉大 [3]等问题的强烈愿望。不过,今天的全球化过程不同于19世 纪的全球化过程,它不完全以西方为中心,而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即全球 化过程与经济区域化趋势并行不悖。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组成了数 十个形式各异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中国在当今国际经济环境大变换过程中,还基本上被排斥在世界经济规则制 定权之外,这与其近年来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经贸发展速度和所拥有的巨大发 展潜力极不相称。因此,中国要有原则地尽快加入各种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经济 贸易组织,以促使国际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尽量在即将成为 其中一员的世界贸易组织中有所作为,因为它仍然是规范与完善国际经贸行动的 最重要组织;要力争在APEC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要努力参与和培植地区性 经济组织,特别是以台港澳为主体的华人经济圈和东亚经济合作组织,因为区域 经济合作能够减少或抵御像亚洲金融危机这样的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对中国 的政治和经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由宏观 经济、科技水平、国际化程度、政府作用、人力资源等因素构成;企业竞争力是 由创新能力、公司治理结构、要素组合方式、相关产业的竞争能力等因素构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之间

的经济竞争最终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的竞 争力。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为此,在不保护落后的前提下,注意保护民族幼稚工业和提高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对境内的外资企业尽量都要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减少甚至取消对外商的优惠政 策和特殊待遇;同时,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中国企业必须努力提高 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和在市场经济规 律许可的前提下,积极组建我国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者跨国公司,开展国际经营,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的进步。中国只要能够在参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参与程度与自 己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承受能力、吸纳能力相适应,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 特色,充分利用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清醒地认识和防范它可能带来的不利 因素与风险,不断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那么经济全球化不但不会危及自己的 经济安全,反而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3、通货膨胀的原因、分类和影响。

答: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即是一个货币纸持续贬值的过程。包括公开型和压抑型通货膨胀;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或恶性通货膨胀;滞胀;预期和非预期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式通货膨胀等各种类型。

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释: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水平造成的。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的结果。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经济学家将利润和工资都包括在成本中。增加的工资或利润被转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去,则发生了由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3、混合型通货膨胀——由于当工资得到增加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于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会启动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现实中的通货膨胀很难分清是由于需求拉动的还是成本推动的,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和索洛就提出了混合型通货膨胀,即需求与成本因素混合的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即使总需求与总供给是平衡的,由于经济部门结构的变动也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部门的生产效率是不同的。生产效率高的生产部门货币工资增长较快,生产效率较低的服务部门就受到了增长工资的压力,而它们的生产效率却无法同等速度提高。于是服务部门就产生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理。

5、理性预期的通货膨胀——当经济要素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已不再有弹性,完全成为一条垂直线,实际产出也已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当总需求增加时,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比例上涨,而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因为公众会根据政府的货币政策进行预期,多次反复后能认识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机。从而使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失效,于是政府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不仅不能推动经济反而造成滞胀。该理论有三个假设:(1)公众是掌握着各种信息的经济人,他们会利用所有掌握的信息对未来进行预测并且随时根据新的信息调整经济行为。(2)存在着自然失业率。(3)货币中性。

通货膨胀的影响:

1、通货膨胀与经济的关系

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

看法一: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

理由:当经济长期处在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要素尚未充分有效利用、劳动者没有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财政赤字增加内需并扩大货币发行量配合对货币的扩大需求,使整个经济产出增加。这就是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看法二: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促退作用。

理由:在通货膨胀时期,纸币不断贬值,所代表的价值量不可捉摸地不断降低,使人们无法比较、衡量商品的价值。通货膨胀直接表现为价格信号紊乱,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这就降低了社会的经济效率。

看法三:通货膨胀对经济没有影响或没有确定的影响。

理由:(1)货币中性论认为: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货币数量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涨,并不会影响经济体系的实际均衡状态。这样价格的变动对实际产出并无影响。(2)理性预期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的预期通货膨 22 胀率与实际通胀率有差别时,通货膨胀才使得实际产量有增减,但是由于预期有偏差,人们的行为也出现偏差,于是实际产量的增减也就无法捉摸。

2、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

经济学中通常用菲利浦斯曲线来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相互替代关系: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就较高;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就较低。一些经济学家还认为,在通货膨胀的时候,人们可能预期较高的通胀率,使菲利浦斯曲线右移,即意味着在同样的失业率下通胀率更高。这时候是菲利浦斯曲线恶化。而当菲利浦斯曲线失灵时,曲线与横轴垂直,即无论通胀到什么程度,一定的失业率依旧存在。

山西财经大学

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试题

考生注意:请将所有答案标明题号,写在答卷纸上,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几何图形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之上的面积来表示;它的数学计算公式为:

CS﹦0Q0f(Q)dQ-P0Q0

2、GDP: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3、挤出效应:指政府增加支出所引起的私人消费和投资降低的作用。

4、货币资本: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5、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指的是当一种产品在进行交换时,能换取到其他产品的价值。交换价值只有在一个产品在进行交换时,特别是产品被作为商品在经济关系中出售及购买时,才具有意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说明了随着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机会成本在递减。(×)

2.在市场经济中,投机活动是一种理性行为,有助于经济稳定。(∨)3.对于单一价格垄断者来说,平均收益总是等于价格。(∨)4.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产量曲线相同。(×)5.住房是耐用消费品,居民购买住房是一种消费支出。(×)6.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总需求减少。(×)

7.与凯恩斯主义相比,古典经济理论对市场的信心较大,而对政府的信心较小。(∨)8.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是他们之和必等于1。(∨)9.工资率的上升所导致的替代效应,系指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10.挤出效应是政府投资增加带动私人投资增加。(×)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及形成原因。

答: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如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完全垄断市场的成因: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第三,政府的特许:第四,自然垄断。

2、简述IS-LM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IS-LM模型又称为扩大的凯恩斯模型,坚持简单模型中价格不变的假定,着重引入货币市场,主要是分析利率的决定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率可变的情况下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该模型分析了财政政策的效应,同时也分析了货币政策的效应。该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IS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封闭经济中的等式: Y(国民收入)=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经常被视为恒值)其中C=C(Y),消费水平随收入正向变化; I=I(i),i为利率

则可获得收入Y与利率i在产品市场均衡时的图像,斜率为负,斜率大小受投资与利率敏感度及投资乘数影响,曲线位置受自主性支出决定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的模型,根据等式:

M/P=L1(i)+L2(Y),其中,I为投资,S为储蓄,M为名义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M/P为实际货币量,Y为总产出,i为利率。

通常将M/P视为由中央银行确定的定值,利率和货币量呈反向关系,而收入和货币量呈正向关系,从而得出一条收入Y与利率i,斜率为正的直线,斜率大小由货币供应量对利率和收入分别的敏感度决定,而位置由货币供应量决定

将IS-LM移至同一图上,二者交点便反应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和收入水平,对于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很有意义。

3、简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答: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它仍然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被各部门的资本家重新分配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慢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快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平均利润率是部门之间竞争形成的.是指社会各部门利润率的一种平均化趋势.其公式是:平均利润率=全社会利润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是指按照平均利润率而获得的利润.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是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平均利润是利润转化而来的,利润是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剥削关系被掩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剥削关系。

4、简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总之,商品经济是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它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余地,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具有自然经济无法比拟的作用。

5、简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1)市场主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2)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 26 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3)宏观调控。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企业短期成本函数为: STC2500500q8q2q33

计算:(1)当SMC达到最小值时的产量为多少?(2)当AVC达到最小值时的产量为多少? 解:STC2500500q8q(1)SMC=500-16q+q2 SMC’=-16+2q=0 q=8 当SMC达到最小值时的产量为8。(5分)

(2)AVC=500-8q+AVC‘=-8+q=12 当AVC达到最小值时的产量为12。(5分)

2、某经济存在以下经济关系:

消费:c8000.8yd

税收:t0.25y 投资:i20050r

政府支出:G=200 货币需求:MP0.4y100r 名义货币供给:Ms900 求(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P=1时的收入和利率。

解:(1)解联立IS和LM方程,可以得到总需求函数:y=2000+750/P

232q33

q23

q=0 27 „„„„„„„„„„„„„„„„„„„„„„„„„„(5分)

(2)P=1代入y=2000+750/P,得y=2750,将y=2750、Ms900、P=1 代入MP0.4y100r,得

r=2„„„„„„„„„„„„„„„„„(5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论述厂商在既定成本下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答: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和Q3。等成本线AB的位置和斜率决定于既定的成本量C和既定的已知的两要素的价格比例w/r。等成本线AB与等产量曲线Q3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因此Q3所代表的产量是企业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等产量曲线Q1虽然与等成本线相交于a、b两点,但Q1所代表的产量是比较低的。只有在惟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生产均衡点E有:MRTSLK=w/r。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这是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的原则。

2、论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并用其分析近期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经济实质。

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实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在分配上,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占有越业越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大生产的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不可避免地要在经常发作的经济危机中循环。

当前美国的金融危机实际上宣告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由“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破产。美国金融危机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投行的证券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相互交织、风险交叉传递,一旦第一块骨牌倒下,就会不断出现逐级放大的连锁危机;第二,由于各国金融的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所以此次金融危机上对全球的资本市场造成了强烈冲击。这些事实再次证明了放任市场自由发展最终将导致市场危机,金融自由化必须慎之又慎。因此对内我们要严格控制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设置适当的“防火墙”,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传染。发展虚拟经济必须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Nasdaq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和其他一些重点城市正在全力以赴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即把大批制造业转移出本地,将腾出的空间作业态转换,重点发展金融、通信和设计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此刻,如何避免美国经济所走的弯路,避免经济过度虚拟化后形成泡沫经济,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们眼下正在探索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应当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也称“2.5产业”,介于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包括设计产业、创意产业、科技交流和科技服务等;它既是服务业,又和实体生产性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可实现产业升级,又可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变质为泡沫经济。

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本来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但当风险足够大时,分散风险的链条也可能变成传递风险的渠道,美国的次贷风暴即很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当前我国正在鼓励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美国的教训警示我们,在开发金融衍生产品的同时必须加强相应监管,避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开发,从而控制风险的规模。

3、试述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和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何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解决滞胀和通货紧缩问题?

答:(1)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指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接近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水平。通常当经济萧条时实施扩张性的政策,当经济过热时实施紧缩性的政策,通常政府会交替使用扩张和紧缩的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根据情况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政策的具体运用略)„„„„„„„„„„„„„„„„„„„„„„„(10分)

(2)当经济出现滞胀状态时,一方面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同时要把两种政策的程度,协调配合。在刺激需求增加供给 29 的同时,稳定利率和物价水平,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注意利率不要上升过快,阻碍经济增长。„„„„„„(5分)

(3)当经济出现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与物价持续下滑的所谓“通货紧缩”时,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当经济萧条不严重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同时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若经济陷入严重紧缩时,就要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来抑制紧缩。„„„„„„„„„„„„„„„(5分)

2005年西方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需求价格弹性,生产函数,实际利率,停止营业点,结构性失业

二、简答(每个10分,共20分)

1,当厂商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其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即出现卖方垄断时,其生产要素的均衡点如何确定?这与产品和要素市场都处于完全

竞争时有何区别?

2,经济中的自动稳定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三、计算(共10分)

设某国的经济状况可由下列等式描述

C=100-0.8Y(消费)I=200-1000r(投资)L=Y-10000r(货币需求)

起初,政府购买为550美元,税收为500美元,实际货币供给为900美元,其中

r表示利息率,求

(1)IS曲线和LM曲线的表达式?

(2)最初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利息率,消费和投资各为多少?

四、论述(每个25分,共50分)

篇6: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801经济学辅导资料详细分析

一,判断(每个1分,共20分

1当两种商品的一种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增加和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 2 当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替代效应为正值,收入效应为负值。在生产函数中,只要有一种投入不变,便是短期生产函数 4 长期均衡时必是短期均衡,但短期均衡未必是长期均衡 5只要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垄断企业必定扩大产量 6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

7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 8汽油价格上升和汽车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汽车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产量提高

9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称为三级价格歧视

10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1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外要素收入的总和 1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利率降低

1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减少

15如果国民收入在其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净投资小于0 16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小于1 17在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模型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18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19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20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

外在经济,消费者均衡,帕累托最优状态,货币幻觉,内在稳定器,挤出效应

三,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 1某完全竞争性行业有100个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30q+q*q+300(第二项是q的平方)试求(1)市场供给函数

(2)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3000-20q,求局部均衡的市场价格和产量 假定货币需求L=0.2y-600r,货币供给单位为100元,求消费函数为C=60-0.6y(d),投资函数i=160-1000r,税收为60,政府支出g=60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四,简答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垄断竞争厂商的两条需求曲线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的区别与联系 3,比较分析不同的市场组织结构的经济效率 五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谈一下今年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

上一篇:人道短古诗词欣赏下一篇:高校本科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