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的英文命题作文

2024-05-22

关于成功的英文命题作文(共14篇)

篇1:关于成功的英文命题作文

What is the secret of success?

No pains , no gains.one who wants to succeed must try his or her best to focus on what he or she is doing. None can make progress without any efforts. Thus, if you want to be successful , you ought to work hard .

Another secret is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regardless of success or failure. Anyone,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himself or herself , is based on getting knowledge from what he or she did. Every time I begin to do a new thing , I can always receive help from experience.

To be more important is confidence. One lack of it can’t do anything with enthuasim and encouragement .One full of confidence can face chanllage directly and think over methods to tackle difficulties.

One can’t succeed easily , he or she must have some qualities and experiences. Meanwhile, good fortunes can be helpful to succeed.

篇2:关于成功的英文命题作文

There are many billionaire businessmen in the world, such as Bill Gates, Warren Buffett. One the one hand they have made their fortunes through fair and legitimate mean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enjoy closed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and are full of passion for the work in which they are engaged.

Life would become insignificant without quality 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ies and friends. Every dollar we earned would be worthless if we don’t have companions with whom to share our success and failure, joys and sorrows. Besides strong relationships, genuine success requires a fulfilling vocation too. Some people are born into rich families or generate substantial wealth through lucky circumstances, such as buying a winning lottery ticket. Despite being wealthy, these individuals would not qualify as success unless they had a career or purpose in life to keep them positive and nurture their souls.

Everyone is eager to be a successful man but not everyone can do it. It requires endless passion, hard-working and excell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with others to succeed.

篇3:关于高考英语作文命题的探讨

关键词:高考英语,作文命题,改进意见

一、引言

高考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选拔性考试,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考命题的科学性、技术性有助于推进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我经过对各地英语作文试题仔细地推敲后认为,在作文命题的格式、要求、分值、提示语等方面值得商榷,所以就提出以下几点以供探讨。

二、具体分析

1. 关于给定的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问题

我研究了近两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发现40份试卷中有25份给出了开头和结尾。我认为这种设计削弱了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考查。根据英语的行文思维习惯,英语短文的开篇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需要考生对整个语篇通盘考虑后,才能对主题句进行提炼加工来概括全文。考生所写的主题句句式的结构及其表达的容量是一个判断其驾驭英语语言能力的良好标准,同时,开篇句也给了考生一个展示个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彰显个性的平台,若试题设计给出了开头就制约了考生的发挥。同样短文的结尾句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结尾句也涉及句式变化及整个语篇结构和衔接连贯问题。可见这种设计使“作文的评分标准也基本局限于语法和词汇要求的层面上”(关世民,2008)。这样命题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谋篇布局,限制了考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展开,所以给出开头与结尾句不利于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正确导向。例如07年湖北卷。Dear Tony,

Chongya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for the elderly, iscoming around.We are planning to visit the Nursing Home to celebrate the special day, and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students from your school to join us.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Yours,

Li Hua

考生只能接着给定的开头往下续写,就失去了展示各自有特色的开篇主题句和结尾句的机会。

其次,在书信体中,大部分省市试卷从格式上也给出了开头与结尾,考生只需根据提示写几句信的内容而不需要考虑书信的格式。《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九级写作要求中明确提到“能在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教育部,2003)。显然这种给定书信格式使高考对应用文体的考查也失去了部分效度,仅限于对英语语句的考查。部分考生即使写作得了高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不会正确地使用书信格式,淡化了高考对应用文的教学导向,其结果必将对英语的应用文教学产生消极的反拨作用。建议删去作文部分所给的开头和结尾。

2. 关于写作要求的词汇数量和作文分值的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文段长度依写作任务和测试要求可控制在50—200词左右。”(教育部,2003)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只有广东、山东、江苏卷的作文要求词数达到120—150词,大部分的试卷要求在100—120词或100词以下。我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发展,客观上对英语交际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只简单要求考生写几十个词或一百个词的短文已经显得不能与时俱进了,也不能发挥高考对英语作文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其次,作文的评价分值一直徘徊不前,09年的20份试卷中有12个省市的英语高考试卷的作文是25分,在150分中仅占16.7%。在写作的分值和要求的词数方面进行锐意改革的有广东卷(15+25=40分占26.6%)、山东卷(30分占总分值的20%)、江苏卷(25分占总分120分的20.8%)。北京卷的作文总分35分,要求写两篇作文,一篇情景作文和一篇开放作文。开放性作文虽然很有创意,给考生留了创新思维的发挥空间,但是其缺陷是要求写的词数底线偏低,两篇一共才要求写不低于110词,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写作。这些就导致了中学英语作文教学的“先天不足”,使作文教学始终处于各技能教学的从属地位,得不到师生的重视(关世民,2008)。我认为可以提高作文分值至30—40分之间。因为写作对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的作用是其他语言技能无法替代的,学生动笔作文势必要斟酌词汇、句式、时态、体裁及谋篇布局等(关世民,2008)。从认知心理的行为表征看,写作对语言学习的强化程度远比其他学习方式大得多(Fries, 1945,转引关世民,2008)。所以我建议通过在高考中提高分值和适当增加作文词数容量来真正凸显作文的重要作用,这才会对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

3. 关于作文的要求和提示语问题

我仔细地浏览了近几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发现只有上海卷的作文和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的要求使用了英文,其余都使用中文要求和提示。其实高考英语试卷的试题要求完全可以像教材中的试题要求一样应用英文表达,尽量减少中文。若改用英文要求和提示,无疑有利于学生英语思维和英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考查考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其次,过多中文要点提示在英语作文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考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这也限制和妨碍了考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空间。考生只能在给定的提示中连词成句和连句成篇,造成写作命题的控制性太强,不利于考生建构英语句群、段落和篇章,甚至可能写出中式英语句子。显然这样就无法全面考查考生的整体语篇构建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例如,将08江苏卷作文稍加改动一下。

2008江苏卷的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实现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要善于言表,更要学会倾听。请你根据下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写一篇题为“Being a Good Listener”的英文演讲稿。

删减改动为: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and establish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we not only need to be good at expressing ourselves but also need to be a good listener Please write an English essay of speech with the given name“Being a Good Listener”in 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given below in English.

1) The reasons why we need to listen to others.

2) Who can be listeners?They are our parents, teachers, goodfriends and...And why?

3) How to listen to others to make our communication more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经过这样改动既可以避免考生逐字逐句翻译,又可留给考生大量的空间去创造性发挥,有利于引导考生应用英语思维,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中式英语,增加试卷的梯度和区分度。

4. 关于段落和篇章结构问题

我翻阅了07、08、09年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卷,发现只有07陕西卷明确要求写三段外,其余都未作具体明确的分段要求。这表明高考英语作文还只是局限在写一小段英文的简单要求上,导致考生只是注意词数够不够和要点是否齐全,而忽略了谋篇布局和段落结构。我多次参加全县高三质检集体阅卷,发现许多考生都把全文写成一段,毫无段落意识和连贯意识,通常都老生常谈的使用Firstly, Secondly, Thirdly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句群和语篇结构没有体现出并列、条件、目的、比较、递进、因果等逻辑关系。但是高质量的作文必须要有段落意识,组成段落结构的主题句、支撑句和结论句要齐全(关世民,2008)。建议高考英语作文明确要求考生进行分段写作。

5. 关于考查的模式和类型

英语作文命题模式要赋予变化,其目的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宜固定模式和类型。例如,全国卷总是考查写信,江苏卷08、09两年都用同一模式表格命题。这对英语作文教学容易产生消极的反拨作用。

三、结语

写作试题的命题要突破按要点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桎梏,要留给考生足够的发挥空间,着重考查考生谋篇布局、段落意识、连贯性意识和语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高考作文试题的选拔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世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薄弱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8, (2) :30-33.

篇4:《白银帝国》关于晋商的命题作文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在清末,山西大票号“天成元”主人康老爷膝下有四子。然而一桩意外却使其两子一疯一残,长子又天生聋哑,因此他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三子身上。但后者却始终对心上人杜筠清成为自己继母的事实难以释怀,父子两人在经营理念上也存在着巨大分歧,加之时逢乱世,康氏家族与整个票号的命运也随着中国的巨变跌宕沉浮……

本片改编自成一的长篇小说《白银谷》,导演姚树华之前主要在戏剧界发展,《白银帝国》是她执导的首部电影长片。编导为作品确立的创作核心是晋商的制度与道德体系,围绕其建立的影片结构与主题框架还是有效的。剧本的一些细节处理颇为用心,如台词。相比此前的一些华语古装片,虽然《白银帝国》也引发了观众的一些笑声,但这却是出于编导的有意为之。影片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叙事节奏上,尤其是对一些枝节线索的交待略显仓促。比如邱掌柜一角其实相当有戏,但在后半部一场扣人心弦的背叛劫银大戏后,这条突然逆转的线索却戛然而止了。此外结尾虽有铺垫,但仍稍有突兀之感。不过,面对如此宏大的主题和原著,112分钟的片长确实显得短了些。

编导对剧本素材的选择似乎也值得商榷。就我个人而言,影片最有趣的部分是前半段充满了丰富细节的晋商生意经。然而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开头之后,摄影机却迅速转向了其他方向,比如三爷与杜筠清之间的纠葛。虽然表现这段颇有乱伦色彩的三角恋,在理论上可以解释成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晋商的道德世界,但从实际效果上看,影片比例过重的感情戏削弱了上述核心主题。加之无论是男女主角的设定还是演员的搭配都有些偏于现代,影响了全片苦心想要还原的时代氛围。

表演方面,作为一部男性主导电影中惟一的女主角——杜筠清的设定较为苍白,除了个性执拗且思想令人难以置信的西化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鲜明特征。好在郝蕾的演绎出色,虽然是非不断,但在同龄女演员中,郝蕾诠释某些特定人物的能力还是很突出的。相比之下,虽已有两樽金马奖傍身,郭富城还是没能跟偶像派彻底决裂,其在片中的表演依然有模式化的痕迹感。内地老戏骨张铁林的表现倒给人带来了一些惊喜。虽然康老爷一角基本还是延续了其在电视剧中的一贯感觉,但张铁林此次在大银幕上的表演对尺度与火候的拿捏相当精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传教士妻子的扮演者Jennifer Tilly,这位嗓音独特的好莱坞女演员此前曾主演过著名导演沃卓斯基兄弟(Wachowski Brothers)的处女作《惊世狂花》(Bound)。

篇5:关于成功的英文谚语

2. He that would eat the fruit must climb the tree.要享受前必先付出。

3. He that would have eggs must endure the cackling of hens.欲图逸,得先劳。 He who does not look ahead a I ways remains behind.不能高瞻远瞩i的人将被扼在后面。

4. He who has not tasted bitter knows not what sweet is,不吃苦中苦,哪识甜滋味。

5. He who hesitates is lost.举棋不定,错失良机。

6. He who laughs last laughs best.最后笑的人,笑得最得意。

7. He who makes no mi stakes makes nothing,不犯错误,一事无成。 内容来自

8. He who purposes to be an author, should first be a student.想当作家,先当学生。

9. He who sees through life and death will meet with most success,生死置之度外,再难也会成功。

篇6:关于成功的诗英文

成功

Success is counted sweetest

By those who ne’er succeed.

To comprehend a nectar

Requires sorest need.

从未成功的人们

认为成功最甜蜜

要领略仙酒的滋味

须经最痛楚的寻觅

Not one of all the purple Host

Who took the Flag today

Can tell the definition

So clear of victory.

紫袍华衰的诸公

如今执掌着大旗

他们谁也说不清

胜利的确切含义

As the defeated-dying

On whose forbidden ear

The distant strains of

Burst agonized triumph and clear!

只有垂死的战败者

失去听觉的耳朵里

才迸出遥远的凯旋歌

篇7:关于成功的励志谚语英文

2. The greatest talkers are always least doers.语言的巨人总是行动的矮子。

3. There is kindness to be found everywhere.人间处处有温情。

4. There is no general rule without some exception.任何法规均有例外。

5. There is no medicine against death.没有长生不老药。

6.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金窝银窝不如咱的狗窝。

7.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8. The style is the man.字如其人。

9. The tongue is not steel, yet it cuts.人言可畏。

篇8:关于成功的英文命题作文

一、作文命题应坚持“学生本位”

对于一篇作文的题目该怎样设定呢?恐怕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坚持“学生本位”了。所谓的“学生本位”, 就是说在确定一篇作文的题目时, 制定者应该考虑到题目所面对的学生的具体情况,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制定贴近学生生活并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作文题目。

对于这一点, 民国时期的许多先生都有所认识, 并阐述了自己的相关见解。

1. 关于贴近生活

就作文命题贴近生活而言, 叶圣陶先生认为“心有所思, 情有所感, 而后有所撰作”, “文题取材应广博……苟学生能思议及之者, 亦无不可命题”。“作文命题及读物选择, 须认定作之者读之者为学生, 即以学生为本位也。教育有思想有欲发挥, 有情感欲抒写, 未必即可命题, 因学者未必有此思想有此情感也”。[1]叶老所说的无疑是肯定了作文命题应该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是应该以学生的“所思、所见”为基础的, 否则就会像“初中学生读了几篇鲁迅文章, 就要他们写鲁迅的革命精神。他们写不出什么却要勉强写, 病句就不一而足了”。[1]关于这一点, 钱基博先生更是将作文题目的设定称为“选题作文”而非“出题”。他认为“夫不曰出题而曰选题者, 以题固非可任意出也”。“务令睹景生情, 时时有所触发”。[2]又如陈启天先生在《中学的国文问题》中谈到“命题切近, 是学生要知的, 是学生易知易能的, 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2]孟宪承先生认为的“要使作文时有思想感情要表白, 先要题目合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内容”。[2]夏宇众先生在《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中所说“文题内容, 虽无一定准绳可言, 然必先认定题中所含意蕴, 确为该学年生徒之学识程度理解能力所能及者为主”。[2]等等, 诸如此类的见解很多。

关于贴接生活的作文命题的见解, 不仅适合于当时的情形。就今天的作文命题而言, 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考试中的作文命题为的是选拔优秀人才, 在设定的过程中无疑需要从广大考生的实际出发, 想想他们有限的知识, 想想他们生活的圈子, 一定要考虑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同时, 又能具有一定的选拔效度, 从而使学生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合格的文章。而对于平时的随笔写作, 则更是需要贴近生活进行练笔写作。当学生对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事物进行叙述时 (如观察身边的“手”进行描写, 观察身边你最熟悉的姿势进行描写, 观察你回家公车上的一个老人来描写……) , 相信语文素养再差的学生也会有一定的话语想说。相反, 如果作文题目不指向学生的实际, 那么凌空蹈虚就很难避免了。因此, 作文命题应该是具有一种“大众情怀”、“苍生意识”的, 同时, 更应是生活化的, 与学生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

2.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议论文来说就是具有可辩性, 是让人一见就可能进入以理服人、必欲说服对方而后快之境地的题目。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能引发联想和想象, 让人能够产生诉说的欲望。正如梁启超先生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谈到命题的标准时, 说到“论辩文最好的题目是两边对驳, 题目切实, 不可空泛”。就作文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方面, 叶老有过精辟的阐述:“教师命题的时候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好;唯据平时对于学生的观察, 测知他们胸中该当积蓄些什么, 而就在这范围之内拟定题目, 学生遇见这种题目, 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 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 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功夫, 即使发表的欲望还没有到不吐不快的境界, 只有按题作去, 总之是把积蓄的拿出来……”[1]可以说, 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应该是具有“引线”的作用。正如关于人的知识的“冰山理论”所表明的, 显露在外部的是人的显性知识, 而更多的知识是缄默的、隐性的, 是需要开发、引导的。也就是说, 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应该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积蓄”, 激发自我的创作兴趣, 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同样, 今天的作文命题, 也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后现代知识观对于知识“文化性”、“情景性”、“价值性”的特征界定告诉我们, 知识受文化因素影响, 处于特定境域之中, 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要求, 认识主体对知识理解把握同样受到文化因素、特定境域、一定价值要求的影响。在有限的时间内, 学生面对一个好的、适合自己的作文题目 (这里的适合既有文化上的共同, 也包含着价值要求的相同等因素) , 才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创作积极性, 写出更好的文章。例如, 对于初中刚退队的学生, 让他们围绕“摘下红领巾的那一刻”来写作;对于开完“家长会”的学生, 围绕“家长会后家长的言行”进行写作……应该说, 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出属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让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去写自己的想法, 自然会有话可说, 有兴趣去做。

二、作文命题应坚持“简单原则”

叶老认为, 写作文要“想清楚然后写”, 并将其称为“好习惯”。这里的“想清楚”必然包含着对作文题目的思考。朱自清先生谈到学生对题目的把握时, 也认为学生的写作“抓不住题目”的话, 便会写些“不是支离便是宽泛的废话”。关于题目的能否“想清楚”问题, 也就是审题难度的问题。

关于这一点, 民国时期便出现了作文命题应降低审题难度, 坚持“简单原则”的要求。

如陈启天先生主张作文命题要简明, 并在《中学的国文问题》中谈到“题目简明, 总能使思想正确, 不致误解, 做错了文意”。[2]又如民国时期很多学校的“作文”试题都提供了多个题目, 而且“文白不拘”, 有的列出多达五个题目, 如“苦热、晓行、灯、路、夜” (国立清华大学, 1933) 。当然, 文体就更少甚至没有限制。很多是列出了写作内容的大致范围, 没有固定的题目, 如1942年辅仁大学作文“自叙求学之旨趣与将来之志愿”。[3]学校考试中关于题目的设置无疑一方面反映了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另一方面从给出的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更注重“简单原则”, 使考生不致因审题不清而“误入歧途”。

就审题而言, 同样是困扰着今天考生的难题。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跑题”。所谓的“跑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写作文时理解、领会错了题目的要求, 以至于所写之文非要求之文。如果一旦考试中出现跑题现象, 那么这篇文章主人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在此笔者不仅要问, 我们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阐述为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中更是将作文归入“表达与交流”的课程板块中。可见我们在这个考查范围中, 我们是在考“作文”, 不是在考“理解”。不可否认学生应该具备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可是在有限的时间内, 面对一些材料或是“哲学味”十足的题目, 恐怕每一位考生都要“严肃、认真”地阅读一番、分析一番, 思量一番、斟酌一番后才能确定要写什么吧。那么时间呢?我们前面的阅读理解题又是做什么的呢?另外, “既然我们的意识是由我们的存在决定的, 生活在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就必然具有不同的意识, 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也必然互不相同。理解的历史性和阐释的差距并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 而是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的事实”。[3]那么对于一段材料的理解, 恐怕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情形。当然, 也许有的人会说, 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学生达到的吗?但这位仁兄恐怕忽略了阅卷者的“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在谈及作文写作时, 无论是朱自清先生还是夏丏尊先生都认识到了“读者意识”这一重要原则, 在今天作文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同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将这种“读者意识”运用到作文命题中呢?也就是说在作文命题时, 能够替学生考虑, 看学生是否能理解所命之题, 而不是因题目的“过分含蓄”或是“深奥异常”而导致了审题的困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展示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能力, 对事件的评价能力等”。如2008年上海题“他们”、全国试卷1“关于地震的话题”、天津的“人之常情”、四川地震灾区延期考试作文题“最想说的话”等题目的难度就较低, 并且这种“简单原则”在大众中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从这些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贴近生活。可以说贴近生活是降低难度、体现“简单原则”的有效方法。

朱自清先生主张作文应该是“自由的”, 认为“出题令学生做, 在教室内令学生作文, 都足以束缚学生的思想力”。并觉得命题作文应该是“偶一用之”。对于此张中行先生则认为“一个不十全十美的办法总比没办法好”。的确, 作文本身应该是抒发自我性情、个人见识的一种方式、载体, 应该是以自由为前提的。但作为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我们未曾有替代它的方式之前,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创造条件, 使它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民国时期关于作文命题的思考与探索, 不论是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也让我们明白在语文教育的探索中, 我们不仅要“厚今”也应该“厚古”。□◢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下册)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347, 493, 435.

[2]顾黄初, 李杏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28, 160, 387, 386, 160.

篇9:关于成功的英文命题作文

摘要:出版业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来,中国图书走出去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这仍然无法否认我国出版业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和中国图书在欧美影响力非常有限的现状。科幻小说《三体》的成功是一个例外,从它2014年11月在美国上市以来便获得美国社会尤其是科幻界的高度关注,并于今年获得美国科幻”星云奖”的提名,最终斩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海外销量也在持续攀升。本文主要从读者评论的角度剖析《三体》英文版在美国的成功原因,以图丰富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理论研究,为中国图书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体》;成功原因;读者评论

一、研究方法

小说的创作服务于读者,一部小说的成功体现在读者对其的肯定和喜爱程度。因此,本次科研立项选取了《三体》的读者评论作为切入点,通过语料库研究的方法找出读者的关注点,分析《三体》成功的原因。

Goodreads是美国的一家大型图书分享型社交网站,有“海外版豆瓣”之称。本次科研的研究对象是Goodreads网站上的750篇读者评论。共20万字. 运用北外语料库BFSU PowerConc作为研究工具进行检索和词频统计。

二、词频表

按上述研究方法,我们发现以下关键词的频数排在前列:

三、读者评论分析

1. 题材角度

科幻小说一般想象奇崛,情节扣人心弦,并且能够为人类的未来提供可能性,在美国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从Goodreads的评论中可以看出,很多美国读者表示《三体》的科幻题材非常吸引人,认为《三体》是科幻小说中的杰作。关键词science fiction在750篇书评中共出现578次。

读者Monica: Liu has created a science fiction masterpiece that is meaningful on a variety of levels, and that will captivate and exhilarate readers from every corner of the globe.(刘慈欣创造了一部科幻小说的杰作。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吸引、虏获了世界各地的读者。)

由此可见,读者对《三体》的评价很高,对于它在科幻想象上的成功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三体》想象了一个人类和外星人之间的故事。美国最大的科幻出版社,托尔出版社的推荐语就是:“外星人截获了来自地球的信号,并计划侵略地球……这故事最终化为这部格局庞大、视野恢宏的科幻神作。”从读者评论中可以发现,读者被“宇宙”、“外星文明”的题材深深吸引。关键词alien在选取的样本中共出现191次。

读者Ben Babcock: Liu has imagined some of the challenges alien life might face as it evolves in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tar system.(刘慈欣想象了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星际世界中外星文明可能遇到的挑战。)

科幻题材相对于其他题材更容易走出国门,被外国读者所接受,因为它传达的理念是普世的。作者刘慈欣也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三体》就是一部比较标准的科幻小说,不是一本很有中国特色的书,它所描述的问题是全人类所要面对的危机。其中的主角虽然是中国人,但并不是作为一个民族来呈现的,而是把中国人作为人类的一部分来描写的。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幻文学的吴岩教授所评论的:“《三体》第一部的获奖,首先是沟通科技时代不同民族普适审美感受的成功。”

2.人性角度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从古至今,从敬畏、征服到和谐共处,不断地在变化。小说中三体星球所代表的高科技文明与三体人性道德的反差,更是引起读者的深思。在Goodreads选取的750篇读者书评中,提到human, humanity共计306次。

读者SumantNatkar:“These are the rules of the game of civilization: The first priority is to guarantee the existence of the human race and their comfortable lif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人类文明游戏的规则首先是要,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舒适,其他都是次要的。)

显然大多读者对于小说中人性的探讨有着较高的评价。小说对人性劣根性无所保留、毫不留情地揭露,深深地吸引了广大读者并引起了共鸣,激起了读者对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择手段的竞争,人对自然的无情掠夺的联想。

《三体》对人性,对生活伦理,社会伦理,政治伦理的探讨,使得《三体》大获成功。

3.构思角度

小说中单一时空的叙事一向是很容易令人感到疲倦和乏味的,《三体》在这方面的设计独具匠心。剧情设计有两条线索,其一是叶文洁的回忆、历史和现实时空的交叉,其二是三体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叉。作者将历史、现实和虚幻相互交叉,使得情节高潮迭起,让阅读的趣味和口感大幅度提升。在Goodreads上所选取的700多篇书评中,plot这个单词出现了256次,game出现了300次。

读者Katherine: I thought the book had an incredibly interesting plot full of fascinating ideas. It touches on a lot of different things, from astrophysics to virtual reality computer games to alien contact and the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我认为这小说的情节非常奇思妙想,从天文学到虚拟的电脑游戏再到与外星人的接触和对外星文明的探索。)

从读者的书评中来看,小说中的这两组交叉,的确使他们极其充满兴趣,因为小说中不同背景下故事的交汇和插叙很常见,但《三体》中却一个是时间上的交叉,另一个是空间上的交叉,这就让读者叹为观止。更精妙的是,其中那款游戏的设计,既迎合了当代读者的心理,三体游戏中对于三体世界真相的层层揭开以及其中展现出的一些奇思妙想或者地理奇观本身就对读者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4. 翻译角度

《三体》第一部的翻译自2012年9月始,历时9个月,前后共译4遍。译者是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他精通中英文,对中西方文化有很深的造诣。在美国专业书评网站Goodreads的750篇书评里,translation共出现了247次,Ken Liu(刘宇昆的英文名)和translator共出现了268次,读者普遍反应他的翻译读起来流畅、自然,又忠于原文,保留了原著的语言风格。

读者们不但对刘宇昆的翻译表示了极大的肯定,同时对他的脚注表示非常赞赏。读者Monica就评论说:“I also found the translators footnotes fascinating, as they explained a lot of the references to everyday life and history in China. ”(我也发现译者的脚注非常精彩,因为它们解释了原文所指的中国的日常生活和历史。)

译者成功的翻译对《三体》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雨果奖颁奖典礼上刘慈欣在获奖感言对刘宇昆翻译的赞美:“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就本书而言,这座桥梁就是刘宇昆。他的译文非常好,几近完美。”

四、总结

根据对读者评论的分析可以得出,《三体》第一部成功的原因有四:

1. 将普世的科幻题材和带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既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写,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又加之中国鲜为外国人所知的文革历史,引起读者的好奇。

2. 在写外星文明时同时思考人性,揭露人类的贪婪,剖析人性的罪恶,把小说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激发读者的思考。

3. 线索清晰,构思宏大。小说的情节发展随着叶文洁的文革经历、汪淼遇到的现实危机以及三体游戏的进程三条线索逐步展开,历史、现实、游戏三个时空相交织,让读者既感觉耳目一新,又感受到恢弘的气势。

4. 翻译自然流畅、准确到位,脚注解释清楚明白。

参考文献:

[1]董亚男.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刘晓伟. 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陈许. 试论美国科幻小说的产生和发展[J]. 国外文学,2002,02:35-42.

篇10:关于励志成功的44条英文箴言

3. He who would catch fish mush not mind getting wet.欲擒龙王,先得下海。 内容来自

4. He who would climb the I adder must begin at the bottom.爬梯必须从底层开始。

5.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deep.欲寻珍珠,须潜水下。 He works best who knows his trade.行家做事最出色,名人名言。

6. 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

7. Help yourself, and God will help you.天助自助者。

8. It is by the strength of their number that the ants in the field are able to carry their prey to the nest.同心协力,其利断金。

9. It is dogged that does it.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 It is easier to descend than to ascend.堕落容易上进难。

11. It is easier to pull down than to build up,败事容易成事难。

12. It is easy to open a shop but hard to keep it a I ways open.创业容易守成难。 It is hard to wive and thrive in a year,要同时成家与立业,谈何容易。

13. It is the first step that costs troublesome.万事起头难。

14. A man can succeed at almost anything for which he has unlimited enthusiasm. C.M.Schwab, American brsinessman无论何事,只要对它有无限的热情你就能取得成功。——美国实业家施瓦布.C.M.

15. A chievement provides the only real pleasure in life. Thomas Eeison, American inventor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美国发明家爱迪生,T.

16. Along with success comes a reputation for wisdom. Euripides, Ancient Greek ramatist伴随成功的是智慧的闻名遐迩。——古希腊剧作家欧晨庇德斯

17. Assuredly, the most gifted man errs who, in dealing with humanity, depends upon his own insight and intelligence and discards the moral law of society, created by respect for the individual, and those principles of 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the basis of our civilization, and the essence of Christianity. Ferdinand foch, Frcnch marshal的确,在处理人的问题时,如果只依赖个人的见识与才智,抛弃为尊重个人而制定的社会道德法律,抛弃作为我们文明基础和基督教要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那么,即使是最有天才的人,也肯定会犯错误。——法国元帅福煦F.

18. But has the last word been said?Is all hope to be lost?Is the defeat fi-nal? No! Charles De Gaulle. French Puesident但是难道败局已定,胜利已经无望?不,不能这样说!——法国总统戴高乐,C.

19. Character cannot be developed in ease and quiet. Only through expe-rience of trial and suffering can the soul be strengthened, vision cleared,ambition inspired , and success achieved. Helen Keller,American writer要使性格有所发展并非简单之事,只有通过艰难和困苦的磨练才能使心灵强化,视野开阔,雄心振奋,从而达到成功的目的。——美国作家凯勒H.

20. I might say that success is won by three things: first, effort;second, more effort;third, still more effort. Thomas Hardy, British poet and novelist可以说成功要靠三件事才能赢得:努力、努力、再努力。——英国诗人、小说家哈代.T.

21. I succeeded because I willed it; I never hesitated. Bonapart Napoleon, French emperor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法国皇帝拿破仑.B.

篇11:关于成功定义英文

Have you ever thought why there are very few great people? I think there is probably only one great person out of 10,000 at best, and most probably much less than that. But why? Most people want to be great, right? Why are there only very few of them? Here is the reason: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我想,大概在一万个人里有一个人能获得成功就很好了。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功,不是吗?那为什么成功的人还是屈指可数呢?原因如下:

Most people do not pay the price of greatness.

大多数人没有为成功付出代价。

I think this one is quite obvious. Now, the next question is: why not? If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who want to be great, why only very few of them actually pay the price? The answer to these questions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lmost 100% people who want to be great and the much less than 0.01% who actually be so.

这个答案显而易见。那么,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要成功,而只有很少数的人愿意为成功付出代价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能把0.01%真正获得成功的人和几乎是100%想要获得成功的人给区分开来。

The reason why very few people actually pay the price is this: The road to greatness is continuously painful for long time.

极少数人愿意为成功付出代价的真正原因在于:成功之路须要长期痛苦的坚持。

Greatness requires sacrifices and there is no sacrifice without pain. The kind of sacrifices required for greatness is the ones that make the process continuously painful for long time. If you want to be good it will be painful only every now and then, and many people can still handle it. But being great is a totally different level. The pain is much deeper and it is continuous. Very few people can endure this kind of pain and that’s why there are very few great people. Most people naturally choose things that bring pleasures to them. It’s unnatural to choose pain over pleasure, let alone doing it continuously for long time.

成功须要牺牲,而所有的牺牲都伴随着痛苦。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牺牲是长期的、痛苦的。如果你的目标是优秀,那可能只是“短痛”而已,很多人还是可以承受得住的。但是,想要成功,那么所需要承受得就是“长痛”了。大多数人会选择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物,这是自然的选择。很少有人会抛开快乐去选择痛苦,更不用说是长期的痛苦了。

But that’s what I believe is the secret to greatness: The secret to greatness is choosing pain over pleasures continuously for long time.

篇12:考场命题作文(成功)的感觉真好

“哎,补习班下课回家怎么也不见个人啊?

姐姐放下了手中的“活儿“,扶着车后座,我信心满满地坐上了车前座,迫不及待地蹬起了脚踏。可刚一坐上去车子就又开始摇摇晃晃。我想起了爸爸的话,“目视前方,把心态摆正”我轻轻地踩上脚踏,这次竟然走了有五十几米远,激动的我一蹦三尺高,对自己说:“没有失败,哪儿来的成功?没有挫折,哪儿会有成功?”

我一次又一次尝试,不知不觉地,姐姐的双手已经松开了车座,不知不觉地,我竟然在一刻钟的

种下一粒种子,给予它阳光、雨露和营养,给予它全心全意的爱与情感,滋润它,它才会一天天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可口的果实。向一个目标,刻苦勤奋地向它努力,终能拿到成功的桂冠。成功的感觉真好!

PS:

篇13:关于成功的英文命题作文

一、小学语文命题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小学语文命题, 为了快速提高学生成绩, 在字、词及诗句考查中普遍存在课标范围界定不明确、题目超纲等现象。在阅读理解中题型重复、缺乏创造, 独立阅读照搬课文原材料, 问题雷同, 导致学生缺乏做题新鲜感。如何出一份真实全面反映学生实际语文学习情况的考卷, 合理把握问题难易程度, 多角度创新命题成为当前小学语文命题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实现有效性命题, 字词考查紧扣课标是基础

注音及汉字书写题目是语文考试考查的基本内容, 字词注音、汉字书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起着支撑性的作用。小学教师在命题字词注音、汉字书写题目过程中要夯实基础紧扣课标, 对于学习范围中基础和重要的内容要牢牢抓住, 同时又要熟悉教材准确把握命题难度, 尽量避免考查内容超出学生学习范围。字词读写题目强调基础性, 能够督促小学生对汉字和声母、韵母的学习, 巩固语文学习基础。命题在学习范围内且难易适中, 能够避免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等状况, 体味学习知识的喜悦。

例如,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测试:根据拼音默写课标要求掌握的汉字, 如 (guàn gài) 良田、 (tiào wànɡ) 美景、 (zhǎn dīnɡ) 截铁等, 将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考查, 避免出现同音词语的混淆。考查课标中仅要求认识的汉字时, 设计题目要求学生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即可, 如估量 (liánɡliànɡ) 、剔透 (tītì) 、骨髓 (suísuǐ) 等, 不需书写。在命题过程中, 严格把握每个年级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范围, 重点考查基础词汇。课表要求不明确就会漏掉基础性的内容或者加大考试难度, 让学生觉得考试过难而打击学习积极性。

三、实现有效性命题, 考查词句积累是重点

考查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情况是小学语文命题的重点,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词语搭配和句子改写题目的设置能够提升小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加强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语言积累。命题人员在设置词语搭配和句子仿写题目时, 要有意识地提升所写词语句子的趣味性, 避免出现学生抵触的词汇和晦涩难懂句型。采用情境引入和启发引导的方式来命题, 对成语、名言和歇后语及古诗词进行考查。

例如,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考查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及运用时设置成语补充题目, 如刻不 (容缓) 、 (心旷) 神怡、博览 (群书) 等。考查学生对歇后语及谚语掌握情况可巧妙设置情景, 如:爷爷说他小时候家里穷的就像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 ;他竟然当着老师的面乱扔垃圾, 真是和尚打伞——— (无法无天) 。谚语考查:蚂蚁搬家蛇过道 (明日必有大雨到) 等。对于古诗词的考查,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 如假如你在海外多年急切地想飞舟渡江和亲人团聚, 你会想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启发引导的命题方式既能考查学生的积累, 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现有效性命题, 注重阅读整体性是关键

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识字教学、文章创作教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阅读理解题目在语文命题中占据重要地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就要在命题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注重人文性和整体性设置, 把考查的重点落在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上。让学生先谈总体认识, 再分析局部含义, 多层次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侧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例如, 小学三年级阅读命题:

夏天, 树木葱葱茏茏的枝叶把森林遮得严严实实, 遮住了人们的视线, 挡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 雾从山谷里升起来, 整个山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 千万缕像箭一样的金光, 穿过树梢, 照射在工人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生生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 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这种命题方式注重段落整体性, 能够使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感悟能力, 多层次考查对所学句式修辞及段落整体知识的运用, 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学习阅读的浓厚兴趣。

综上所述, 命题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寻找学习中的薄弱点, 总结一段时期来的学习状况, 反思对以后学习计划的修改, 对评价教师教学成果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更有效的命题方法, 监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 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 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祁永亮, 郭娟.让命题更有效——关于小学语文命题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导学, 2012, 06 (18) :54-55.

[2]周冬梅.小学语文阅读命题常见问题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9 (09) :106-107.

篇14:关于一个伪命题的思考

原题的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如图1,设△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顶角A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过E点作EH、EL分别垂直于AC、AB两边.

因为AE为∠A的角平分线,EL⊥AB且EH⊥AC,

所以EL=EH,又因为AE=AE,

所以Rt△ALE≌Rt△AHE(HL),

所以AL=AH,(1)

又因为E点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EB=EC.因为EL=EH,所以Rt△BLE≌Rt△EHC(HL)

所以BL=HC,(2)

(1)+(2)得

AL+BL=AH+HC,即AB=AC.

故命题得证.

看到这里读者不觉感到可笑,这么一个荒谬的结论居然能够证明出来. 难道一切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这个荒谬的结论是正确的?很明显,是错误的!可是事实摆在眼前,“铁证如山”,不得不信.

仔细分析一下原题的证明过程,读者会发现除了第一句话“设△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顶角A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点E在△ABC的内部)”有待商榷外,其他部分完全符合数学原理. 细心读者不免会问:“难道点E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该题的例证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那么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中点E也会在其内部吗?”

如将上图中的角B换为直角,读者会发现一个很荒谬的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AB居然等于它的一条斜边AC.

很明显这是错误的!可是如果点E在三角形的内部,那么由上述证明知该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点E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实际为∠A的角平分线与BC边的垂直平分线重合). 因此,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上述情况只在等腰三角形中成立,在其他三角形中不成立.

下面我们来证明这个假设.

图2证明 首先证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的情况. 如图2,以直角边OA为x轴,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A点的坐标为(a,0),B点的坐标为(0,b)所求点E的坐标(OA边垂直平分线与顶角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下面证明过程中点E代表的意义与此相同)坐标为(x,y).

因为点E在OA的垂直平分线上,

所以E点坐标可设为(a2,y),

又因为点E在∠B的角平分线上,

所以点B到y轴的距离与到直线AB的距离相等.

因为AB的直线方程xa+yb=1,

即bx+ay-ab=0,

所以|12ab+ay-ab|a2+b2=a2,

解得y=b±a2+b22,

因为y2+b22<0,

所以交点在Rt△AOB的外部.

再证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的情况. 如图3,以AC边为x轴,以过B点且垂直于AC边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B的角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M,设M、A、B、C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x,0),(a,0),(-c,0),(0,b),(x,a,c,b>0),直线BC的方程:x-c+yb=1,

图3即-bx+cy-bc=0,

直线AB的方程:xa+yb=1,

即bx+ay-ab=0,因为M点到直线AB与AC的距离相等,

所以|bx-bc|b2+c2=|-bx-ab|a2+b2

设b2+c2=BC=n,a2+b2=AB=m,

则c-xn=a+xm,

得x=cm-nam+n,

即M点的坐标为(cm-nam+n,0),又因为点E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E点的坐标可设为(a-c2,y),因为B、M、E三点共线,所以y-ba-c2=bx,解得y=b(a+c)(m-n)2x(m+n).

由y的表达式知,y的正负取决于(m-n)的正负,因为m

图4最后,证明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的情况. 如图4,以AC边所在直线为x轴,以过B点且垂直与AC边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B的角平分线与x轴交于M点. A、C、B、M四点的坐标分别为(a,0),(c,0),(0,b),(x,0),(a,c,b,x>0),

直线AB的方程:xa+yb=1,

即bx+ay-ab=0,

直线BC的方程:xc+yb=1,

即bx+cy-bc=0,

所以M点到直线AB与BC的距离相等,

所以|bx-bc|b2+c2=|bx-ab|a2+b2

设b2+c2=BC=n,

a2+b2=AB=m,

解得x=na+mcm+n,

因为B、M、E三点共线,所以b-x=y-ba+c2,

解得y=b(a-c)(n-m)2x(m+n),

因为am,所以y<0,

所以点E在△ABC外部.

对于直角三角形如图5的形式:

以及钝角三角形如图6的形式:

图5 图6读者可参阅锐角三角形的证明过程,其结论是一致的.

总上所述,结论得证.

感悟 通过对这个题的讨论,数学的严谨性可见一斑. 数学的证明需“持之有居,言之成理”,证明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有根有据. 正所谓“一步出错,全盘皆输”. 这就好比盖大楼,任何一层出问题,这座大楼就是不合格工程,当大楼的地基出问题时,大楼的危险性更大!该题就是凭空相象,致使在“地基”方面出现问题,以至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 此题虽然不难,却很具有代标性,运用到了“分类讨论”、“如何建系”、“观察,归纳,提出建设,证明假设”等一系列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及一些很基础的知识. 笔者认为,广大中学生如果能够理清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定义、概念、定理等),将这些基础知识构建成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框架并掌握一些常见常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精要之处,数学学习起来不会很累,有时会很轻松. 学习数学还需要学习者去“悟”. 悟其中的道理与联系,悟其中的精髓. 通过“悟”深化你对其中知识的了解与理解. 以上只是我学数学的方法及对数学的感悟,不一定很对. 恳请广大专业人士予以批平、指正,笔者将不胜感激. 最后希望通过对本题的讨论,能够给广大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以启迪!

上一篇:学校人才培养调查问卷下一篇:蒲公英飞翔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