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月三线上直播的观后感

2024-05-08

关于三月三线上直播的观后感(精选8篇)

篇1:关于三月三线上直播的观后感

壮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

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

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

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

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关于三月三线上直播的观后感 (四)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co着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jin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jin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朋友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篇2:关于三月三线上直播的观后感

“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三月三,是我们壮家扫墓的节日。

我的家乡在广西扶绥县,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爸爸妈妈回岜盆老家去扫墓。一大清早,爷爷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饭。红色,是用红蓝草染成的;黄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枫叶染成的;紫色,是用紫叶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钣香喷喷、亮晶晶,一闻到那股清甜的香味,总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团放到嘴里。

三月三是登高看风景的日子。扫完墓,大人们就带着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围的风景,可以看到高速公路,也可以看到附近大学的逐羊景区和游泳山泉银泉山庄,还可隐约望见远处的县城,风光美极了。

三月三也是我们壮族唱山歌的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来到歌坡唱起情歌,穿着壮族节日盛装的大伯大婶们也聚集在这里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哟尼罗……你来看罗!左江两岸好风光哩……”录相播放到市里的电视上,她们还得过市里的奖状呢!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三月三。

“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我们壮乡的传统节日。

今年的“三月三”又快到了。时间在飞逝,明天就是我早盼望来到的“三月三”了,我的心情哪,甭提多高兴了。

晚上,妈妈就开始作起“三月三”的食品准备。首先妈妈拿来红兰,炒了一下就滚了热水,就把红兰泡入水中,妈妈就用手co着红兰,不过多久,红兰便冒着热气,水变成了红紫颜色的了,香透了。我想……彩妈妈就把糯米洗好,泡入红兰水,等到明天早晨蒸。听了妈妈说明天蒸,我焦急了。但还是得明天吃上这香喷喷的糯米饭,因为明天是“三月三”嘛,这只是准备。然后,妈妈做另一种食品,就是鸡蛋。

第二天清早,我一骨碌地爬床来,穿上衣裤就闻到一股糯米饭的香味。于是,我赶忙来到厨房。早起的妈妈见了我说:“快快来吃糯米饭了。”我兴奋地欢呼起来,拧开饭jin的盖,哇,好香啊,只见饭jin里乘着美丽的糯米饭,有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我抓起一大把的糯米饭,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妈妈又递给我鸡蛋,我惊喜极了。于是,我又津津有味地吃起鸡蛋来。原来这些美味食品是妈妈一清早起来做的。我想:“……”这天,有的小朋友还结了个鸡蛋网,挂在胸前,网里放着个红通通的鸡蛋(那时__)。我们还拿着鸡蛋,和别的同学斗呢,真是有趣。

我想:人们为什么要做各种颜色的糯米饭,肯定是它表示着使人们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利的含义吧!鸡蛋呢,也许是祝愿我们小孩呢感快长快长,健康成长呢。

“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又是一年三月三,今天是传统的三月三上巳节,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节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在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习俗,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个亲水的节日。三月三这一天有春浴的习俗,这一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人们都会在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上巳节还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觞”的逸事。魏晋时,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时,还要举行水滨宴会,谈文作赋,饮酒取乐。饮酒时,要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随水流动,到谁的面前,就要饮酒吟诗。这个活动,在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被记为“曲水流觞”。曲水流觞的活动还远传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

“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每天早上,我都会吃早点,每每来到早点摊前,看着什么包子、饺子、粑这些,我总是了了解决,吃着吃着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腊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初三,在我们这管这天叫鬼节,又叫粑节。

快到粑节了,那个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拉着妹妹,到野外采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干净晾晒干磨成了粉,就等着粑节的到来了,去年的粑节正好也是清明节,我们祭祖回来后,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里面放了韭菜和腊肉丁,我蹲在奶奶旁,问奶奶为什么三月初三叫粑节,为什么要吃粑。奶奶告诉我,在我们这有这么个说法,这要从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经很累了,仙气不足,给人灵魂时,没附在肉体,风一吹就飘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种野韭菜气味最浓,人的灵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娲就叫人去吃这种野韭菜,还要吃米糊,这样就归位了,后来人们就将这种韭菜加米粉掺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灵魂就不再飘走了,粑魂粑魂,再说韭菜粑谐音久财发。我听了,觉得有点迷信,但总算也是一种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财运大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锅里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锅中,煎几分钟后又翻转过来再煎两三分钟,奶奶说“好了,别再添柴了。”还没等奶奶装起来,我就从锅里抢出一个,那个烫的我左手换右手,香气扑鼻使我忘记了痛,妹妹大老远就喊着“好香好香”,冲进厨房把我手中的粑,抢了去,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呢,奶奶边说别急别急,多着呢,又从锅里取出一个用纸包着放到了我们的手里。我望着这焦黄的粑,直流口说,我轻轻咬了一口,外脆里嫩,既有腊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极了,我越吃越带劲,一个粑不知不觉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见她双手捧着,从四周吃起,一个圆形最后成了圆点被她塞进了嘴里,最后还用舌头向嘴唇四周捞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样。

奶奶拿了两个用碗装着放在锅台里边,供灶神,然后用筷子夹起慢慢地吃着,嘴角还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头舔一下嘴唇。我一口气吃了六个,妹妹说她也吃了六个。实在肚子装不下,那个好吃真是没的说。恨不得扒在锅沿吃。可惜爸妈常年在外打工,没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们在外也作了家乡的这种粑吧,因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后,妹妹挺着个大肚子大摇大摆的一手拿着一个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后,也拿着两个藏了起来,等能吃时在来享受。还叮嘱奶奶说,晚上还要吃这粑。想着想着,口水都流进了装早点的袋子里。快到三月三了,我又可以尝到奶奶的,腊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

“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车在路上疾驶,我望着窗外闪过的风景,心已经飞向那传说中美丽而神奇的桃花源。逐渐地,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游人也越来越密。

“快看,桃花!桃花!火红的桃花!”一大片美丽的桃花映入眼中,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大声地叫了起来。

车停了,我马上跳下车,投身满山遍野的桃花林,满山遍野的粉红。我随着山边的小道拾级而上,阵阵春风吹来,花瓣伴随着春的旋律,在空中轻舞,使整座山丘都洋溢着淡淡的清香和浓浓的春意。

路边的桃花树枝形态各异、苍劲有力,犹如一条条蟠龙盘旋在路边。而朵朵桃花却是那样的精致、小巧,或浓或淡,但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都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相宜。

我终于登上了山顶,俯视山下,美景尽收眼底,桃花如星星点点缀满山坡,路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许多年轻的姑娘在桃花丛中摆着各种姿势与桃花比美,桃花似火,美人如花,让我看到一幅幅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景。

眺望远处,山和天的边际一片泛红,不知是被桃花映红,还是被夕阳的余晖染红,桃红和天边的红霞几乎融为一体。此时,山村屋顶已经炊烟袅袅,传来农家菜诱人的清香,路上游人渐渐稀疏。

篇3:“三月三”线上直播的课堂观后感

又是一年三月三,天气还略带一丝寒意。我和我的好朋友代炳婕、陈雨松、陈亚晗一起来到潍坊最大、最美的城市广场——人民广场放风筝。

因为阳光明媚,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大人们满面春风,孩子们兴高采烈。数不清的风筝在天上起起落落,有聪明机智的喜羊羊,有人见人爱的灰太狼,有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还有威风凛凛的大老鹰……还有一种风筝带着几米长的尾巴,在天上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我们把准备好的线轴、风筝一一拿出来,在家长们的帮助下,把一只只印着蜻蜓、蝴蝶的风筝送上了蓝天。虽然它们一次次地栽了下来,但我们在永不放弃的信念的支撑下,又很快使它们重返蓝天。就这样,我们放得越来越好。天上的风筝似乎能听懂我们的指令,一会儿摇头摆尾,一会儿冲上俯下。看着天上翩翩起舞的风筝,我的心也像长上了翅膀,跟着风筝在辽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忽然,陈亚晗的一声提议打断了我的遐思:“我们一起来放风筝比赛吧。”我们欣喜若狂,一致同意。并约定“谁的风筝飞得高就冠名为‘理想之王’。”家长也在旁边为我们鼓掌加油。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不甘落后。“蜻蜓”飞起来了,“蝴蝶”赶上去了,陈雨松的“愤怒的小鸟”果然名副其实,一会儿就占了上风。只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的“大金龙”也毫不示弱,经历了一番低空盘旋后,在一股强风的推动下,终于爬上了第一高的位置。我扯着长长的`丝线,感受着“后来者居上”的快乐,在宽阔的广场上不知疲倦地奔跑。啊,“理想之王”,我来了!

这真是:

又是一年三月三,

大小风筝飞满天。

莫负春光无限好,

篇4:“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12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的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二)

三月三三月三,壮族人的节日,武鸣应该是最热闹的吧。

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

斗牛。

窗外,天还是朦朦胧胧的,天边包裹这一层层薄薄的丝衣,天外想起一声声清脆对额鸡鸣,打破了宁静的武鸣,迎接着三月三的开端,蒙蒙的睡梦还没醒,便响起了迎接三月三的激情。

十点左右,天边摸过一丝丝的彩云,我们怀着愉悦的心情,悠悠的来到主会场,进入眼帘的是繁华的街道,热闹的小摊小贩,一眼望过去,人山人海,每个人都穿着自己专属的衣服,颜色缤纷多彩,形成了五颜六色的世界,犹如彩虹一般的颜色。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式各样都有,挤满了整个街道。

一阵阵风吹过,不同的香气扑鼻而来,轻轻的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食的画面,,有烤羊串,烤鱿鱼,烤鸡,臭豆腐。

五花八门样样都有,简直就是天下美食,人间美味。

踏这轻快的步伐,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美食的世界,嗅着不同的味道,犹如进入食品的世界。

天慢慢暗了下来,摸过一层层浓厚的乌云风犹如一个个淘气小精灵一样,哗啦啦的吹,随着时间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演唱会刚开始,天空便翩飞着朦朦胧胧的细雨,一缕缕,一片片,一丝丝,一条条,一阵阵。

布满了整个世界,我们的热情并没有被抹灭,我们并没有多在意,但是。

老天就是这样无情,雨越来越大,一滴滴又一滴如豆点般,纷纷散入大地,无情的雨,无情的时间,无情的世界把我们逼入帐篷里,无奈伴随着,哎~我轻轻地叹了叹口气,我用失望的眼神望着这雨,心中不知是什么感情。

时间不等人,雨一下就下了好久,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千人竹竿舞,千人武术,千人广场舞都已经没有了,哎~无奈,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回家了。

风遗憾的吹着,一切的一切都显得有些悲凉了。

“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三)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观后感 (四)

“年年三月摆歌台,声声山歌唱不绝……”在农历三月初三时,便是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歌圩节。

而关于歌圩节还有这样的一个传说。

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人们称她“刘三姐”。刘三姐聪明过人,经常有山歌歌颂劳动人民的辛苦,以及揭露财主们的罪行。以至于财主们一心想将刘三姐,除之而后快。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下山时,一位名叫莫怀仁的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导致刘三姐不幸坠崖身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三姐,现在每年三月初三这天歌唱,一唱便是三天三夜,从此,歌圩节便形成了。

“咚,咚,咚。”

听,这是哪的声音?原来,这是有人在跳竹竿舞啊。

一些壮族的原住民手持竹竿,对立面的站着。口中唱着山歌,手中的竹竿便跟着山歌节奏上下摆动着发出“咚咚”声。唱起了山歌,那些手捧五彩糯饭的壮族老乡也跟着节奏跳起了竹竿舞。激昂欢乐的竹竿舞,不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的身心,也使一些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进去。顿时,所有的欢呼声、喝彩声、鼓掌声都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一曲竹竿舞未了,歌圩节的另一出重头戏――山歌对唱,开始了。

“林中千万树,单这颗匀称;林中这些人,数妹最心称。”在这个壮族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里,壮族人民不仅会举行盛大的宴会,还会在这天择良人。若有能对上山歌的人,便是有缘人。

除了竹竿舞,山歌对唱等活动,壮族人民还在那三天里举行舞龙(狮)、斗牛、吃五彩糯米饭、抛彩球等活动,以示喜庆。

篇5:关于三月三线上直播的观后感

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三月三活动,广西首次在三月三节日放假两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细雨绵绵,我来到了壮乡。这壮乡隐藏在群山怀抱之间,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脚楼,满地都是嫩绿的野草,一副多么美丽的田园诗画啊。朴实的壮族人们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进屋里歇息,避雨。我进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热情地给我沏上了一杯热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谈起来,对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传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人们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雨住了,人们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热起来了。只见方圆几十里的壮族男女青年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载歌载舞。圩台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见男女分成了两个队,像抛绣球一样,你抛来一句,我就回一句。对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内容也更精彩纷呈了。

姑娘唱问:“什么结果一条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结果一条心呀!”还有很多斗智的歌词,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到了思索歌词之下句的境界中了。蓦然回过神来,才知壮乡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壮乡人民对于歌曲的追求之多,这些早已把人们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们渐渐散去了,但这壮乡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们心中。

又是一年三月三,今天是传统的三月三上巳节,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节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在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习俗,最重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过祭高禖、祓禊和会男女等活动,除灾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个亲水的节日。三月三这一天有春浴的习俗,这一习俗发源于周代水滨祓禊,魏晋以后,确定三月初三为春禊,是祓除灾祸,祈降吉福的节日,人们都会在水边沐浴,形成“东流水上自洁濯”的情景。

上巳节还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觞”的逸事。魏晋时,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时,还要举行水滨宴会,谈文作赋,饮酒取乐。饮酒时,要将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随水流动,到谁的面前,就要饮酒吟诗。这个活动,在著名书法家、文学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被记为“曲水流觞”。曲水流觞的活动还远传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与洗尘礼仪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不应该都把他遗忘,而是要永久传承一下去。

周五放学回家,一进小区楼道,我便闻到了荠菜那浓浓的香味。原来,各家各户都忙着用荠菜花煮鸡蛋。明天就是“三月三”了。

过去每逢“三月三”都是爸爸把一切弄好,我只要在那等着吃现成的就行了,可今年我决定打破这样的习惯,由我来亲自操作一下。一个前期的准备和爸爸精心指导,过多久厨房里散发出淡淡的荠菜香味。我原以为这样就可以了,没想到这还不行,还要把蛋壳敲几个小裂纹,再放进锅中煮一下。放到第二天早上再吃,这样荠菜花的香味才能比较入味。

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篇6:关于三月三线上直播的观后感

壮族三月三

“年年三月摆歌台,声声山歌唱不绝……”在农历三月初三时,便是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歌圩节。

而关于歌圩节还有这样的一个传说。

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人们称她“刘三姐”。刘三姐聪明过人,经常有山歌歌颂劳动人民的辛苦,以及揭露财主们的罪行。以至于财主们一心想将刘三姐,除之而后快。在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上山砍柴,下山时,一位名叫莫怀仁的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导致刘三姐不幸坠崖身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刘三姐,现在每年三月初三这天歌唱,一唱便是三天三夜,从此,歌圩节便形成了。

“咚,咚,咚。”

听,这是哪的声音?原来,这是有人在跳竹竿舞啊。

一些壮族的原住民手持竹竿,对立面的站着。口中唱着山歌,手中的竹竿便跟着山歌的节奏上下摆动着发出“咚咚”声。唱起了山歌,那些手捧五彩糯饭的壮族老乡也跟着节奏跳起了竹竿舞。激昂欢乐的竹竿舞,不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的身心,也使一些游客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进去。顿时,所有的欢呼声、喝彩声、鼓掌声都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

一曲竹竿舞未了,歌圩节的另一出重头戏――山歌对唱,开始了。

“林中千万树,单这颗匀称;林中这些人,数妹最心称。”在这个壮族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里,壮族人民不仅会举行盛大的宴会,还会在这天择良人。若有能对上山歌的人,便是有缘人。

除了竹竿舞,山歌对唱等活动,壮族人民还在那三天里举行舞龙(狮)、斗牛、吃五彩糯米饭、抛彩球等活动,以示喜庆。

祭三姐,唱山歌,三月三,歌圩节。

壮族三月三习俗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

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XXX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壮族三月三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壮族三月三习俗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状语交“窝埠坡”、“双龙洞”。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三月三习俗

在广西境内,不少壮族聚居的农村,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歌节。

届时,四面八方的壮族男女老少聚集于约定俗成的地点,畅怀对歌。在桂西巴马、都安等地,每到歌圩前夕,姑娘们相约到“歌圩点”搭歌棚,用自织自染的黑、白、蓝各色土布盖棚、围棚,比赛哪个歌棚搭得宽敞,哪个歌棚的布织得工艺精美。歌棚内设座、备茶,款待前来对歌的小伙子们。“歌圩点”四周邻近的村寨,民众蒸五色糯饭、做米粉、备菜肴以接待远方来客。届时,不论认识不认识,进哪家都会受到热情款待,歌圩当天,天蒙蒙亮,男女青年们就梳洗打扮,染红鸡蛋,蒸五色糯米饭,把饭装进精巧的小布袋里,把蛋装进玲珑的丝网络袋里,赶歌圩去。

篇7:三月三线上课程师生观后感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三月三节日风俗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重要节日。为了让我们真正感受到这个传统节日的浓烈氛围,我们学校举行了“传承传统文化,走进三月三”的活动。

当天早上8点钟左右,我们班分成八大组,在课桌拼成的大桌上,摆上各自带来的美食。哗,真美!每组的食物都是那样丰富多彩,有五色糯米饭、茶叶蛋、三角粽、鹌鹑蛋……但每组都少不了一种食品,那就是五色糯米饭,有的平铺在小簸萁上,看似一朵五色花,有的躲在透明的碗里,宛若一朵五色花苞,有的则被捏成一团团,像一个个彩球……看着那么精美的食物,我们真舍不得吃掉它们,只静静地看着,轻轻地赞叹。最后在老师的命令下,我们才动起了手。

品尝完了美食,已是8点半左右了,我们便拿好小凳子排好队到操场参加活动。

没几分钟,台上激动人心的音乐响了起来,第一个节目以非洲鼓开场,接着就是老师们跳舞,走秀……节目都完了,接下来就是让大家都很期待的竹竿舞了。

“开开合合,开开合合……”这是竹竿摆动的节奏,我们跳竹竿舞时就要跟着这个节奏来跳。“开开”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只脚放在里面,点两下,“合合”的时候,我们要把脚放在外面,点两下,需要重复这些动作两次,到了第三次“开开合合”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把一只脚跳在里面,另一只脚进去的时候,我们还要把刚刚跳在里面的脚给伸出来,伸到地面后,我们把还在里面的脚,像刚才一样跳出来,就这样竹竿舞就跳得又顺畅又好了。

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不知不觉已到了活动结束时间,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收起了竹竿。虽然是这样,可大家的情绪还停留在那开心的时刻,脸上写满了兴奋。

那天我们都很开心,既真正感受到了我们壮族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吃到壮族的特色食物和跳上了令人身心愉悦的竹竿舞,真是一次有趣的活动。

《又是一年三月三》观后感

《又是一年三月三》影评:山山水水都是风光

看的时候我感觉镜头是有情的,对山、对水、对村落、对道路、对隧道、对标语都充满了眷恋与温情。也曾展开过无限的想象啦。但拍到人的时候,却显得冷静而克制,忠实的记录了一段故事。让人在这里得到一些心灵上的启迪。理智的面对或欣赏,聆听其中的意境。对这方面的景致我是尤其的喜爱,向往那种风景中的人和事呢。在这里都融合在这里面

《又是一年三月三》影评:又是一年三月三

这部电影不错,贴近我们的生活,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观暖不是从前了这个很好,希望会有更多的人来看。这样就会很多人有这个体会。故事要精彩,看着一位腿脚不便拄着拐棍的老大爷,正步履蹒跚地往前走着,有一处有个台阶,老大爷抬了很多次腿,终于踏了上去,却又斜斜地倒下。 老大爷在地上挣扎了很久,愣是爬不起来。 路上人来人往,愣是没有人去帮他。 这时,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出现了。 他本来已经开过了,又折回去把大爷扶起来!

《又是一年三月三》影评:不错的书

这部电影不错,贴近我们的生活,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观暖不是从前了这个很好,希望会有更多的人来看。这样就会很多人有这个体会。故事要精彩,看着一位腿脚不便拄着拐棍的老大爷,正步履蹒跚地往前走着,有一处有个台阶,老大爷抬了很多次腿,终于踏了上去,却又斜斜地倒下。 老大爷在地上挣扎了很久,愣是爬不起来。 路上人来人往,愣是没有人去帮他。 这时,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出现了。 他本来已经开过了,又折回去把大爷扶起来!

《又是一年三月三》影评:让我懂得了一些事

虽然“知青”这个词离我很远,但观影过程中却没有感到隔阂。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刻画的细腻而深刻,我完全看进去了。让我想起小的时候,时不时的听起爷爷奶奶们,讲他们的过去的经历,那时小不懂事,现在知道了他们之间的辛酸和苦楚。那个时代造就他们的那一代人。放在现在这个年代的话,他们是无人可比的

《又是一年三月三》影评:很好

这个很好,希望会有更多的人来看。这样就会很多人有这个体会。故事要精彩,看着一位腿脚不便拄着拐棍的老大爷,正步履蹒跚地往前走着,有一处有个台阶,老大爷抬了很多次腿,终于踏了上去,却又斜斜地倒下。 老大爷在地上挣扎了很久,愣是爬不起来。 路上人来人往,愣是没有人去帮他。 这时,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出现了。 他本来已经开过了,又折回去把大爷扶起来! 扶了起来! 扶了起来! 看着老大爷慢慢地往前走,小伙才离开。 但他并没有走远,而是站在不远处看着大爷平安走远才又安心离去。

《又是一年三月三》影评:劳动最光荣

内容跟现实很相符,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伟大的,我们应尊重他们,以劳动者为榜样,这部电影不错,贴近我们的生活,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当今社会人们的道德观暖不是从前了这个很好,希望会有更多的人来看。这样就会很多人有这个体会。故事要精彩,看着一位腿脚不便拄着拐棍的老大爷,正步履蹒跚地往前走着,有一处有个台阶,老大爷抬了很多次腿,终于踏了上去,却又斜斜地倒下。 老大爷在地上挣扎了很久,愣是爬不起来。 路上人来人往,愣是没有人去帮他。 这时,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小伙出现了。 他本来已经开过了,又折回去把大爷扶起来!

《又是一年三月三》影评:地方里的梦想

人为何要执意的回到一个地方?如果那里不是家乡,那想必有你的梦想。如果那里没有你的梦想,那想必有你难以磨灭的记忆。记忆里的东西,哪怕你想用心的想去忘记,不管自己在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啊,因为他已经在你的脑袋里,深深的洛下的硬记,而且不要去触碰,一旦碰上,自已会感慨良久,一切都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又是一年三月三》影评:我想去旅游了

我的天风景也太好看了吧!看完了超想去广西旅游的有木有。故事真的很感人,看哭了我好几次。在想的事,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怎么做,又怎么去选择,我为我活在现在的社会里而感到庆幸的,风景在好,可是处境不好,那么自然而然的心态也好不到哪里去的咯。重要的事情再说一次,内容好感人。我要吹爆颜丹晨的颜!

《又是一年三月三》影评:很喜欢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

篇8:关于三月三线上直播的观后感

三月三线上课程观后感篇一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源头出自武汉的新兴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在刚得知有关疫情方面的消息时,我并没有刻意地将目光投放在这上面,因为我深知武汉这座城市与我所在的城市相隔甚远,并不一定能影响到这里的生活。但随着疫情的加剧,我心中越发不平静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全国疯狂肆虐!疫情笼罩,全国人民人心惶惶,有人急着离乡,有人忙着团聚,也有人赶着奔赴前线。

在疫情期间,最令我关注的还属冲锋在前、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们。一天清晨,我翻看新闻时,一条以“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为标题的新闻深深吸引了我,当我打开这篇文章,仔细阅读后才得知,这是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脱口而出的一句话!钟南山院士有着84岁的高龄,但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情况下,他的话像是一股暖流般流上全国人民的心头。随后,一句“没有什么事,最好别去武汉”,更是在新闻头条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可谁知话音刚落,他就自己坐上了去往武汉的高铁!

除了钟南山院士的感人话语,全国各地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感人事迹。在一天夜里,我仍旧关注着变幻莫测的疫情。在一篇文章旁的图片不禁让我感到好奇,图片上有一只已被汗水浸久的手,也是一位男护士的手。当他脱下防护服,摘下防护手套,若无其事地说道:“汗水浸久了,我和同事的手基本都是这样。”除了这张图片,后面紧接着还有一张:她面色憔悴,年轻的面庞上有着几道很深的印记。看过文章后才知道,这位年轻的女护士为了节约时间,连续四五个小时不喝水,防护面罩在她脸上留下了疼痛的印记。

看过这些令人热泪盈眶的文章后,我不禁感到震惊,但更多的,却是心疼。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一个个用生命佑护生命的“战士”冲在前线、逆向而行!所以在这种危急时刻,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健康,保证家人的健康,足不出户,为社会做最大的贡献。

武汉加油!全国人民加油!所有的辛勤付出不会白费,相信我们必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三月三线上课程观后感篇二

2020年的春节跟往年的大不一样,很是特殊。

因为武汉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次疫情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据报道短短10天已经有几万人感染了。为了顾全大局,全国人民都取消了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的传统习俗,也取消了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的流行安排,大家都“宅”在家中,用这种方式阻断病毒的传播,据说这就是对社会作贡献。

好在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手段繁多,我从电视、手机等渠道了解到,口罩卖断货了,蔬菜涨价了,医院病床不够了,没有特效药,这里那里封城封道了等等信息。

让我安心的是国家对防控疫情十分重视,动员一切力量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之中,我们看到:辛苦的白衣天使日日夜夜在面对死神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军队和政府公务人员不畏艰辛奋战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广大民众积极响应号召,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我们全家也都在行动!我爸爸是共产党党员,他也成为了一名“逆行者”,从2月1日起,每天晚上17:00-22:00都去春天华府6幢506#监控从温州瓯海回来的居家隔离人员,坚守在这家的楼道口,一站就是五个小时,楼道口寒风呼啸,爸爸冷得瑟瑟发抖却毫无怨言始终坚持,让我十分担心他会不会感冒了。好在他们单位及时送来了火桶和机制炭,使得监控点的环境有所改善,也让我放心不少。

我和妈妈也积极行动起来,我们取消了去清凉峰镇的瞭望农家的全家族聚会,买来了消毒水进行小区楼道消毒,尽量不出门,不串门,出门带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勤锻炼身体。

最急人的是我们开学也要推迟了,寒假作业早就完成了,我只能在家中自学,看课外读物,在网上预习四年级下册的课文,后来网上开通了“网校”,我就在网上开始上网课,只是很难预约到,好在可以重播。我们班还在“钉钉”上建立了群,每天进行健康打卡,做在线作业,完成调查问卷等等,我们班主任还通过了阿里巴巴数字化教师的认证呢。

“宅家”的日子是难受的。我默默的祈祷,希望科学家能尽快研制出特效药,希望新型冠状病毒能早日得到有效控制,希望感染病毒的患者都能康复……

天佑中国,中国加油!

三月三线上课程观后感篇三

“庚子鼠年,却不一般,疫情来袭,全民抗战。”2020年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际,却因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显得格外的壮烈,武汉“封城”,医护人员“请战出征”,全民“戒备”,不断攀升的确诊数字与,时时刻刻都牵动着亿万华夏儿女的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疫情,除了对疫情的关心与关注,无数的人都发出这样的疑问,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才能为抗击疫情出把力。其实不论是“在家宅”用微小力量抗击疫情,还是“不传谣”用自信凝聚前行合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抗击疫情的“急先锋”。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戴口罩”是防护的第一关。然而,即便是口罩生产企业放弃春节休假,马不停蹄保供应。口罩、消毒液等防护医疗设施设备仍然短缺。那么,就请我们能不外出的尽量不外出,整合购买生活必需品,尽量减少外出,把有限的口罩集中供给医护人员,供给为保障我们正常生产生活,仍奋战在第一线的“战士们”,因为他们比我们更需要,是他们在帮我们“过关”,更需要防护。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请善待因为春节或者其他原因回乡的武汉人。或许他们正在焦虑地自我隔离,或许他们正在饱受疾病的煎熬,作为家乡人,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才是他们最后的依靠。与他们保持安全的隔离,但不是嫌弃或谩骂;让他们及时登记预防,但不是人肉搜索,公开他人隐私;面对病毒,他们也不过是受害者,让我们始终满怀真善美,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历来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不论是抗震救灾时的“爱心善款”,还是危难时刻的“特殊党费”,让我们共同伸出援手,奉献爱心,让一笔笔善款,一点点心意,汇集成抗击疫情的“滚滚暖流”,构建起抗击疫情“钢铁长城”。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党员干部义不容辞,广大群众更要紧紧跟上,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用信心构建起抗击疫情的“长效疫苗”,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让爱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迎战疫情,胜利必将也一定属于我们!

三月三线上课程观后感篇四

诗人艾青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是对热爱祖国的最好诠释。然而我们热爱自己祖国,希望祖国蓬勃发展的前提是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各民族兄弟姐妹互帮互助,共同开发、建设保卫了美丽的新疆,因为有各族人民的倾情付出,才有今天繁荣发展、充满魅力的新疆,从古至今在新疆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故事。

古代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边疆和中原内地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他最早谱写了民族团结诗篇。

而今民族团结之花处处开,来自江南水乡的热血青年吴登云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吓倒,毅然在边疆救死扶伤38年,前后30次为病人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7000毫升,他视柯尔克孜族牧民如亲友、如手足,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诺言“做一名人民的好医生”!王燕娜姐姐为维吾尔族少年捐肾的先进事迹,我们没有忘记!我们城关小学的绕亚老师勇救各族人民群众的行为,我们也没有忘记!他们都是一朵又一朵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

我们学校是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多民族的小家庭,在这个小家庭我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同学间的友情,我们每天都很快乐,因为有温暖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班里很多孩子是从牧区来的,他们汉语说不准,老师就和我们大家一起帮助他们,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他们的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汉语也说得比以前流利了。

作为一名小学生,虽然我做不出像大人们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应该从身边小事的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出一份力。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祝福伟大的祖国明天更加辉煌!美丽的家乡更加繁荣富强!祝愿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盛开!越开越艳!

三月三线上课程观后感篇五

口中含玉为国,一砖一瓦为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家兴国兴,有国才有家。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如此简短的回答,却突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个人离不开集体而生存,只有在团结协助的集体中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就算有再大的力量,也终会枯竭。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这一桩英雄事迹中,始终体现着一种不变的精神——民族精神。不可否认,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维护民族团结的事迹。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下还乡……它们虽然发生在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但流传至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贯彻实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坚持和完善“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各有特点,但也隐藏着许多相似之处,民族团结的心是一致的,并没有因民族、语言、习俗等各方面的不同而不交流,相反,有困难互相帮助,互相诉说心里话,用真情浇灌一朵朵民族之花,用行动让民族之花开得火一样绚烂。

曾记得这样一件事:一位白皮肤的妇女带着她的儿子去坐出租车,出租车司机是个黑皮肤的男人,小孩便揪着妇女的衣角问:“妈妈,为什么这位叔叔这么黑呀?他是不是很久没有洗澡了?”男孩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妈妈听了后弯下腰,脸上露出了甜美的笑容,眼睛像月牙一样弯弯的,她柔声说道:“小调皮,这世间万物都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那些不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地想要去了解,促使我们更好地相亲相爱。”出租车司机似乎也听了妇女的话,便朝这对母子会心一笑。

是啊,不同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相亲相爱。那红红的中国结,红遍了整个中国大地,映红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那奇异的服饰,装点了多彩的中国,那不同的语言,使我们更加惊喜,在这偌大的世界上,各民族手牵手,心连心,依然温暖相拥。

上一篇:保利地产品牌建设成功经验之总结下一篇: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