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载《到京师》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2024-04-11

杨载《到京师》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精选2篇)

篇1:杨载《到京师》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杨载《到京师》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到京师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注释】

城雪:城内外的积雪。

荠菜:(jì )十字花科植物,嫩株作蔬菜。

角门:正门左右角的小门。

梢:树枝末端。

1.联系整首诗,赏析一下一、二句中“生”、“少”两个字的艺术效果。

2.诗作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崭露勃勃生机,这一细节蕴含作者对京师的`无限希望;“少”字则描写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静落寞的环境,这与前面的“生”字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他愁闷心情的写照。

2.一声清脆的鸟叫声从柳梢枝头传来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静,仿佛给诗人带来了人生新的生机。那善解人意的黄鹂令作者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译文】

京城雪刚刚消融,荠菜已经冲破冻土,

角门附近深深的巷子里行人稀少。

一声清脆的黄鹂叫声从柳梢枝头传来了,

这是春天以来第一声。

【赏析】

本诗描写初春之景,既表达了作者的苦闷心情,又表达作者因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充满希望的心情。

【杨载】(zài)(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篇2:杨载《到京师》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原文:

到京师

元代:杨载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译文:

京城大都的积雪刚刚消融完,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破土而出;偏门出的偏僻小巷行人稀少。

突然一声清脆的黄鹂叫声,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这是标志着春天来临的第一个声音啊!

注释:

荠菜:地方上叫香荠,北方也叫白花菜、黑心菜,瑶家叫“禾杆菜”,河南、湖北等地区叫荠荠菜,四川人叫“干油菜”,是一种人们喜爱的可食用野菜。

角门:小的旁门。

赏析:

“诗家清早在新春。”北方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在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的时候,突然感觉到春天来临的消息,哪怕只是一点新绿,一声鸟啼,那种惊喜之情是自不待言的。杨载的这首绝句,正是久冬逢春之时欣喜心情的表露。

“城雪初消荠菜生”点出地点和时令。“城”这里指元代京城大都,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封建士子们的眼里,京城往往负载着他们的政治希望,仕途的沉浮荣辱往往决定于停驻京师或是离开京师。因此这个地点的深层意蕴决不能轻易忽略。“初消”指雪刚刚消完,或许还有一些残留。但严寒再也不能笼罩大地了。不是吗?几处丛生的荠菜已经冲破开始酥松的冻土,崭露出勃勃的生机。可能它还很微弱,但在满目萧瑟的初春之际,任何一点新绿都是生命勃发的象征,都蕴含着无尽的希望。所以这个细节也不能忽略。

“角门深巷少人行”以环境的.寂静落寞,说明诗人境况的冷落。“角门”指偏门,是诗人到达京师后的寓所之门。“深巷”指偏僻的小巷。有元一代,儒士的地位、出路和境遇始终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在起用儒士为官的问题上存在着民族歧视,以及与此有关的权力分配的不平等;元代的科举又时行时废,科举制度本身又有诸多不利于汉族士子的规定。因此,汉族士子进仕的机会非常有限。杨载自幼博览群书,期待“应有声名达帝前”,但直到四十多岁才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故而初到京师,门前冷落,大有“贫在闹市无人问”之慨。

然而,就在这寂寞寥落的偏僻小巷里,突然“柳梢听得黄鹂语”,一声清脆的鸟鸣,从柳梢枝头传了下来,打破了所有沉寂。黄鹂本无情,此时却有语。这与其说是黄鹂的鸣叫,倒不如说是诗人发自内心深处的一声欢呼:尽管自己仕途艰难,但现在不是已经奉诏进京了吗?希望就在眼前!“此是春来第一声”把诗人心中那惊喜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到处莺歌燕舞”固然更为繁华热闹,但已经没有“春来第一声”的新鲜感了。唐代诗人韩愈《春雪》诗中“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刚刚感觉到春天来临之前的心理状态。些微淡淡的绿芽,就使人又惊又喜,何况第一声鸟鸣呢!更何况是善解人意的黄鹂呢。唱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声欢呼呢!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杨载《到京师》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到京师诗意-到京师译文04-25

袁凯:京师得家书04-13

京师自来水公司05-01

京师少儿口才训练方法12-31

京师杏林口腔科学试题04-23

上一篇:司令部工作学习心得体会 段志翔 20080901503下一篇:信息技术学科中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