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

2024-04-26

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

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复习资料

个人结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编

词学论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三编

北宋名家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四编

南宋名家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附录

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唐宋词研究》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山大学主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门必修课,内容包括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研读为基础,了解名作的基本内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

(二)课程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阅读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握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通过学习提升考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通过训练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使考生掌握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进行艺术特色的总结。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

《唐宋词研究》以《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为基础,是全国统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二)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作为分体文学的词的重要历史阶段认识的深化,兼具基础和深化的双重特性。学习本课程需要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同的是,它是以具体词家、具体词作的研读与学习为中心。

《唐宋词研究》使用的教材为《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彭玉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本课程重点:首先是掌握第一编:词学论略,理解词的名称、起源、体性、体制、风格等问题。在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重点掌握李白、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的作品及相关问题。在第三编:北宋名家词,要重点掌握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的作品及相关问题。在第四编:南宋名家词,重点掌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姜 夔kuí、吴文英的作品及相关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

词学论略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用的词的名称,了解词的各种名称的由来。理解“诗馀”说与“倚声”说。2.掌握词的起源,重点掌握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

3.理解词的体性的种种说法,深刻理解“词为艳科”说、“要眇宜修”说以及词心、词 境的概念。

4.熟悉词的体制。

5.理解关于词的风格的几种说法。

本编重点:关于词的名称的几种说法、词的体性的概念。本编难点:词的体性的概念以及几种说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词名释例

1.曲子、长短句、诗馀三种主要异称。2.曲子与音乐的关系。3.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

4.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5.“长短句”的提出。6.“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7.关于“诗馀”的四种解释。

8.“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基本含义。9.“诗馀”的内涵。10.“倚声”的体制特点。

第二章

词的起源

1.诗词同源说。2.词源《诗经》说。3.隋代初唐说。4.六朝乐府说。5.六朝浮艳说。

6.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词的体性

1.音乐系统:燕乐。

2.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胡乐、俗乐、清乐。3.词调与音乐的关系。

4.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5.王国维提出词的体制特点是“要眇宜修”。6.宋代词人占籍最多的四个省份。7.境界说的渊源。8.“胡夷里巷之曲” 9.胡云翼的“词为艳科”。10.王国维的“要眇宜修”。11.张炎的“清空”说。12.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13.王国维的境界说。

第四章

词的体制

1.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2.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3.最先实施三分法的人名、朝代、书名。4.令、引、近、慢的四分法。5.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6.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

7.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阙、歇拍、过片、重头、煞拍等。

第五章

词的风格

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3.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

5.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6.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

词名释例

1.词的主要三种异称。

2.长短句的提出以及与句式的关系。3.“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与它的四种解释。4.“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其体制特点。

第二章

词的起源

1.词的起源的六种说法。

2.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

第三章

词的体性

1.词调与音乐的关系。“胡夷里巷之曲”的含义。2.缪钺提出词的特点是“细美幽约”。3.胡云翼“词为艳科”。4.王国维的“要眇宜修”的含义。

5.境界说的渊源以及王国维的境界说的含义。6.张炎的“清空”说。7.况周颐的“词心词境”说。

第四章

词的体制 1.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2.最先实施三分法的人名、朝代、书名。3.令、引、近、慢的四分法。4.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5.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

第五章

词的风格

1.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2.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以及张綖对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3.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4.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

(四)考核要求

第一章

词名释例

1.识记:曲子、长短句、诗馀含义;“长短句”之称由苏轼提出;“诗馀”的四种解释;“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及基本含义。

曲子是词的最初名称,以曲子称词,鲜明地体现出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长短句之称标志着词已经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的特点。诗馀是就词和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

长短句是词的主要句式特点。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所谓长短句,其最初的意义主要是指五、七言的错综而已。

“诗馀”的四种解释:1.以余力做余事,表示对词体价值的轻视之意。2.作诗歌的支流、余脉解,视词为诗歌之剩义,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事实上,词的兴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前提的。3.作丰富而有韵味解。4.为诗的声音之馀,而非体制之馀。“诗馀”名称的出现时间: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已经出现。

倚声是最能体现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主要意思是根据词牌的音乐特性和格律来填词,重点强调音乐的本体地位。“倚声”名称的出现时间:中唐时期。

2.领会:曲子与音乐的关系;长短句与句式的关系。

3.简单应用:况周颐对“诗馀”的解释,俞彦对“诗馀”的解释。

第二章

词的起源

1.识记:诗词同源说;词源《诗经》说;隋代初唐说;六朝乐府说;六朝浮艳说。诗词同源说:以词为诗馀,为尊词体,主张诗词同源。

词源《诗经》说:以句子长短作为追溯词源的唯一依据,主张词源《诗经》。隋代初唐说:以燕乐形成为标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六朝乐府说:以乐府为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六朝浮艳说:以词婉约浮艳的风格溯源至六朝。

2.简单应用: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说的理论依据。填词所倚的燕乐至隋代已初步成形。以七调和十二律而成八十四调。

第三章

词的体性

1.识记:燕乐;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燕乐系统的三类组成:胡乐、俗乐、清乐

2.领会:词调与音乐的关系。

3.简单应用:“词为艳科”、“细美幽约”、“要眇宜修”、“词心词境”说、张炎的“清空”说。

“词为艳科”:1926年胡云翼在《宋词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词在语言风格上侧重浮艳。

“细美幽约”:出自缪铖的《论词》,他把词的特质和词的起源结合起来,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要眇宜修”:王国维提出,形容一种精巧细致富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四字体现出词的女性化和修饰性。在艺术上以“要眇宜修”为主要特点。

“词心词境”说:词心词境之说的集中表述见于况周颐《蕙心词话》。他的词心词境说相当于创作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词境相对客观,词心则相当于创作主体,是天资、学力、阅历等的综合反映。词的创作就是词心与词境的有机结合,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张炎的“清空”说:张炎的“清空”是指能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质实的词写得典雅奥博,但过于胶着于写作对象,所以显得板滞。在张炎的理解中,清空的词一定是蕴含着骚雅的意趣的,质实的词则未必。所以清空的词澄净精纯,能传达出词人淡泊的胸襟,在风格上则是一种含蓄与自然,峭拔与流转的结合。

4.综合应用:王国维的境界说。王国维的求学“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晏殊《鹊踏枝》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意思是大诗人造境、写境,难以区分,最高的境界是能反映物景以及人生(感情)的本质,而且,景情互相融合,达到浑为一体,这是最高的境界。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西风凋碧树”,是一种烦躁的心情,诗人要观物,首先要摆脱现实的种种纷扰,破除一切我执,包括苦乐、毁誉、利害、得失,挣脱一切个人的私念,达到胸中洞然无物,才能达到观物之微。“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时,便入定,能去体会物之内在本质的美了。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把握,审美主体(作者)有一种择一的、固执的、终身无悔的精神,在探索着事物的美。这种美必须将事物个别的、外在的、偶然的东西跨越过去,得出普遍性的、内在的、必然的一种理念,用审美的把握塑造出美的意象,诗人在此境界的心情是平静、纯净、自然的,寻求一种自然的乐趣。一方面,这种寻求是艰辛的,使人憔悴和消瘦,同时,另一方面,这种寻求又是使作者的感情得到升华,达到完美的意境,虽然“衣带渐宽”,又是值得的,殉身无悔的。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说的是顿悟。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苦苦寻求,作者能用最明快的语言,将事物玲珑剔透的表达出来,浑如天成。这时作者的心情达到了无欲、无念、无喜、无忧的境界,获得了智慧。“众里寻他千百度”,表达了“慧”的寻求的艰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达了智慧的顿悟。诗人在艰苦的寻求中,豁然开朗,灵感顿生,妙语连珠,境显现得光辉耀人,情表达得沁人心脾,这是极不容易获得的一种境界。在第三种境界,诗人也从自己创作的诗作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达到了精神上的愉悦。

第四章

词的体制

1.识记: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令、引、近、慢的四分法。2.领会:任中敏对词体的分类。

3.简单应用:对具体词作体制的区分;词体结构的基本术语;词调的特点及其来源。4.综合应用:词的体制三分法与四分法的区别。

区分小令、中调、长调的标准:字数的多少 令、引、近、慢四者区别在于音乐结构

任中敏《词曲通义》列词体为寻常散词、联章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五大类。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上、下两片(或称“阕”)。上片的最后一韵一般称为歇拍,下片开头的一韵,多称为过片、过变,如果过片的句式与上片开头句式不同,则过片也称为换头。下片的最后一韵称为煞拍。

第五章

词的风格

1.识记:婉约与豪放风格的划分的提出者,具体的含义;王士祯对词派的划分。2.领会:词的本色风格是婉约。

3.简单应用:对具体词作风格的认识与感知。

4.综合应用:宋代词人对词的风格的感知;唐宋词风格中的婉约与豪放之争。

婉约的原意是指人的言说态度谦和、宛转和简约。“豪放”最初也是用来描写人物个性的,形容为人的自由自在,不拘成规。以“豪放”论词,很可能源于苏轼。清初王士祯易张綖之“体”为“派”,依据词风的不同,而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第二编

唐五代名家词

1.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编是唐五代名家词,涉及词家20位,作品59篇。通过学习需要掌握如下知识: 1.背诵一定的重要篇目。2.理解作品。

3.掌握词家的艺术特点。

4.掌握分析词家作品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2.课程内容

1.李隆基:《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表现女性之美的艺术手法。

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上阕描写女子的美艳过人。先写发髻,宝髻二字透露出来的是精致与讲究,偏宜宫样是侧写其气质不凡。接下来写脸部,视觉上的脸嫩、眉长与嗅觉上的体香,衬托出一个青春可人的女性形象。

2.李

白:“百代词曲之祖”;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

号:青莲居士

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忆秦娥末二句痛极而返,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把秦娥一人一时之所感,骤然扩展到千秋万世众人之命运。王国维评此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写游子羁旅之感。忆秦娥 全词感情悲壮,吊古伤今之典范。

3.张志和:《渔歌子》的别名;与颜真卿唱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的创作主题。

《渔歌子》的别名《渔父》 《渔歌子》(西塞山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绘了一幅春江垂钓图,寄予了自己的隐逸之怀。

4.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的创作地点及背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拟人手法的运用。

《忆江南》(春去也)作者于洛阳病中与诗友白居易酬唱。以拟人手法,说匆匆欲归的春天向爱春惜春之人殷勤致意,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

5.白居易:《忆江南》写的江南总体“风景”;《长相思》(汴水流)的作者。《长相思》(汴水流)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6.温庭筠:关于作者的知识点(名、字、籍贯);花间词派;《花间集》;《菩萨蛮》(小山重叠)词的艺术特色;张惠言对“照花前后镜”等四句的评论以及对温庭筠词的总评;《更漏子》(柳丝长)中的对比手法;《菩萨蛮》(水精帘里)中意象安排的凌乱与有序;《菩萨蛮》(玉楼明月)心理描写的特色;《梦江南》(梳洗罢)以“望”字统摄全词景象。

作者的知识点: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温李:温庭筠、李商隐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艺术特色: “小山”、“鬓云”等多写感性印象,语言富丽精致,词风香软,而且章法极密,层次极清,以一线贯串,但中间暗寓转折。

张惠言对“照花前后镜”等四句的评论:有《离骚》初服之意。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此词写思妇怀人念远,怅然若失的心绪。通篇极写女子孤独、凄苦的心境,笔法或古或今,意象浑厚而不失跳跃之致。陈廷焯评道:“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

更漏子(玉炉香)宋代胡仔、近人李冰若均视此词为温词之冠。

7.皇甫松:陈廷焯、李冰若对其词风的总体评价;《采莲子》(菡萏香连)采莲过程的细节描写理解其中采莲女子形象。

《采莲子》(菡萏香连)

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舡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采莲女子形象:“举棹”、“年少”就是相和之声,作者选取采莲过程中的几个细节描写,如贪戏弄水、脱裙裹鸭、贪看少年、融水抛莲等,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采莲女子形象。

8.韦

庄: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字、籍贯);词集《浣花集》;“温韦”并称的含义;韦庄词总体上以客观叙事为特色;《菩萨蛮》(洛阳城里)中“洛阳才子”的指称;《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为联章词;《菩萨蛮》(如今却忆)艺术构思方法;《思帝乡》(春日游);《荷叶杯》(记得那年)《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的叙事性和客观性。

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温韦:温庭筠、韦庄。

《女冠子》(四月十七)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女冠子》(昨夜夜半)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联章就是以两首或多首同调或异调的词组成一个套曲,用来歌咏某一类题材。

《思帝乡》(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抒写了一位女子在婚姻生活上要求自由选择对象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女子对待爱情狂热而大胆、无所顾忌的精神。

《荷叶杯》(记得那年)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分析此词的叙事特色:此词叙事性较强,主要体现在结构谨严上,由“那年”而“从此”至“如今”,时间段落非常清晰。大凡初识谢娘的时间、地点,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可见作者印象之深以及感情投入之真。语言一任白描,句句落实,鲜有隐约闪烁之词。

9.李存勗 xù:《忆仙姿》为《如梦令》别名。

10.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写吴越兴亡的历史及其词境特点。

11.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写边塞风光,开北宋边塞词先声。

12.牛希济:《生查子》;理解名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生查子》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记得两句有反复叮咛之意。且由罗裙之绿而及于芳草之怜。设想似痴,情却深挚,反映了作者构思之巧妙。

13.欧阳炯:《花间集序》的作者;《南乡子》(画舸停桡)描写的南方风情。

南乡子(画舸停桡)描写了船上游人和沙上少女互相搭话并暗生情意的情景。

14.和

凝:雅号“曲子相公”;词集《红叶稿》。

15.顾 夐(xiòng):理解: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及王士祯评价。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念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王士祯评价:透骨情语。

理解:作者宕开前情,由对面写照,怨意加深一层,而且语言“有嘲有怨,放刁放娇“,极具表现力。

16.孙光宪:与温庭筠、韦庄三足鼎立;著有《北梦琐言》;《花间集》中收录词人传世作品最多。理解《浣溪沙》(蓼岸风多)的写景特色;掌握《谒金门》(留不得)气骨健朗的风格特征。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写作特色:通篇以写景为主,缘景生情。起句写蓼花、橘、柚随风飘香,点明寒秋节候。接写江边远望,先写纵目四望,楚天空阔;继凝神细望,片帆孤光。用笔收纵自如。

谒金门(留不得)知作者

孙光宪词的写作特色、风格:气骨健朗。词写相思之苦,而用笔跳荡。起两句反笔直说,排空突起,“留不得”是情至极限的写法,接以“留得也应无益”,则又陡转直下。这种先飙升再急下的抒情手法是欧阳修所称的“陡笔”。

17.李

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心;《南乡子》十七首所歌咏的都是粤东的风土人情。理解《南乡子》(秋雨联绵)的空灵特点。

《巫山一段云》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创作主题: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心,借助孤舟行客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思古之幽情,属于怀古词的范围。

18.冯延巳:作者相关知识(字、籍贯),在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词集《阳春集》;王国维评其词“堂庑特大”;元宗与冯延巳关于各自名句的问答;掌握冯词《鹊踏枝》(秋入蛮蕉)的意象特点,《鹊踏枝》(庭院深深)的写景特点,理解《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以春草喻恨,《鹊踏枝》(六曲阑干)的寄托特征,《鹊踏枝》(谁道闲情)描写的感情的意境;理解其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出处及其艺术特点。

作者相关知识:字正中,广陵人。词集名《阳春集》,王国维认为:“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堂庑táng wǔ特大 比喻作品的意境和规模。王国维 《人间词话》六:“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现赞美一个人的在某一方面的造诣极大,影响力非凡。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词在叙事中着力描写一种感情的意境,笔端灵活,寄托在若有若无之中,与屈赋的某些特点相似。本词先写情后写景,并以景结情,曲写一种难以挣脱的闲情,而笔法灵动。

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意象特点:这首词写韶光已逝、欢期难再的愁苦心情,意象密集跳跃。上阕写景,各种景物纷至沓来,让人目不暇接,下阕意象更具跳跃,将时间和空间随着作者思绪的变化而变化,完全超越了一般性的时空限制,或近或远,或外或内,真有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意趣。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以芳草喻恨,不仅形象贴切,而且颇能体现出新恨旧恨的相续相长。

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

写景特色:全词写景角度变幻,由室内到室外,由早晨到黄昏,由静景到动景,具见作者灵动之思。情思绵邈深远而富有层次感,孤寂、苦闷、痛苦、绝望层层写出,让人心旌摇动。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寄托特征:词写思妇独居的困惑和迷茫,意旨飘忽。通阕以景展情,景移情换。词表面上写春景变化,写闺情冷暖,实质上有更深层的感慨流荡其间。此乃冯词妙处所在,它给你多维的启示,语义的指向是发散形的,让你感其所感,究其实质,却又不明所以,难以指实。

谒金门(风乍起)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两句的写作特色:词写闺怨,不过这位含怨的闺妇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贵族女子,因而在写景抒情上,便有一种纤细委婉的特别风致。“乍”是未曾料及的意思,它喻示了女子情绪变化的突然性。春风吹绉池水,自然也搅乱了女子的心。“绉”字不仅写出了春风吹掠水面后的形态特征,而且其微波细浪的描写,也十分符合贵族女子在情感萌生后又加以自我抑制的心理特征。

19.李

璟:“南唐二主”的称呼;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理解王国维评“菡萏香销翠叶残”二句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南唐二主:李璟、李煜

摊破浣溪沙

菡萏hàn dàn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王国维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写荷花不写盛开的芙蕖,而写未开的菡萏,则更显珍贵稚嫩。然而秋天的摧残也就愈加让人惊心了。荷叶虽遭秋风掠杀,但翠色如故。一种顽强的美的生命力正是由此郁郁而出。故起句貌似叙写平淡,实蕴含着郁勃的生机。“西风”句交待菡萏、翠叶香销凋残的环境和原因。“愁”之一字乃触景生情,意蕴极广,既有对秋景零落的伤怀,也有对自身生命同此憔悴的哀怜。摊破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词中流荡着的这种迟暮虚幻之感,或许融入了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式微的忧虑与感伤,词境也因而显得悠远阔大。

其他辅助资料:《摊破浣溪沙》,又名《添字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多三字两结句,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因有“添字”“摊破”之名。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此调五代和凝词称《山花子》,《山花子》本唐教坊曲名。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山花子》调虽字数与和凝词相同,但为仄韵,所以不能认为是一个词体。

浣溪沙

定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20.李

煜:作者相关知识(字、号、籍贯);王国维对其作品的评价;理解其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分析其名作《清平乐》(别来春半)情景相生相合的特点,《玉楼春》(晚妆初了)描写多种感觉的复合,《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体现出“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的特点,《虞美人》(春花秋月)以三重对比表现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的矛盾。

作者相关知识:字重光,自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徐州人。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感觉的复合和转换是此词的最大特色。词写宫中夜晚歌舞宴乐之盛况,而笔触多端,自然表现出俊逸神飞之致。起两句写视觉所见,写出一群女子的形象,三四句写歌乐奏起,是写听觉,换头两句写嗅觉和味觉之美,末两句则是视、听等多种感觉的复合,全词通过感觉的不停转换,突出了主人多方面的审美感受,详尽铺张而不吝笔墨。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词写亡国被俘后的悲苦之情,以梦境的“一晌贪欢”与冷酷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鲜明的今昔对比中凸显隐埋心底的深哀巨痛。起笔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后的感受,后情景之悲渲染尽致。“梦里”两句,忆梦中情事,贪欢历历,语似轻闲,实痛苦莫名。“独自莫凭栏”,乃自我告诫之语。“流水”两句紧承此意,说出人生将尽的悲哀。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评说李煜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通过三层对比来表达主题的: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都是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李煜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确实是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但李煜柔弱的性格特点使他不可能由此而激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而是将自己完全抛却,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3.考核知识点

1.李

白:“百代词曲之祖”;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价。2.张志和:《渔歌子》的别名;与颜真卿唱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的创作主题。3.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的创作地点及背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拟人手法的运用。

4.白居易:《忆江南》写的江南总体“风景”;《长相思》(汴水流)的作者。5.温庭筠:关于作者的知识点(名、字、籍贯);花间词派;《花间集》;《菩萨蛮》(小山重叠)、《更漏子》(柳丝长)、《菩萨蛮》(水精帘里)、《菩萨蛮》(玉楼明月)、《梦江南》(梳洗罢)。

6.皇甫松:陈廷焯、李冰若对其词风的总体评价;《采莲子》(菡萏香连)。7.韦

庄:关于作者的相关知识(字、籍贯);词集《浣花集》;“温韦”、《菩萨蛮》(洛阳城里)、《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菩萨蛮》(如今却忆)、《思帝乡》(春日游)、《荷叶杯》(记得那年)、《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

8.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写边塞风光,开北宋边塞词先声。9.牛希济:《生查子》“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0.欧阳炯:《花间集序》的作者;《南乡子》(画舸停桡)。11.顾

夐:《诉衷情》。

12.孙光宪:与温庭筠、韦庄三足鼎立;著有《北梦琐言》;《花间集》中收录词人传世作品最多;《浣溪沙》(蓼岸风多、《谒金门》(留不得)。13.李

珣:《巫山一段云》、《南乡子》的粤东的风情。

14.冯延巳:作者相关知识(字、籍贯),在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词集《阳春集》;王国维评其词“堂庑特大”;元宗与冯延巳关于各自名句的问答;掌握冯词《鹊踏枝》(秋入蛮蕉)、《鹊踏枝》(庭院深深)、《南乡子》(细雨湿流光)、《鹊踏枝》(六曲阑干)、《鹊踏枝》(谁道闲情);理解其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15.李

璟:“南唐二主”的称呼;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理解王国维评“菡萏香销翠叶残”二句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16.李

煜:作者相关知识(字、号、籍贯);王国维对其作品的评价;掌握《清平乐》(别来春半)、《玉楼春》(晚妆初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

4.考核要求

1.李隆基

(1)简单应用:《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如何表现女性之美的。

2.李

(1)识记: “百代词曲之祖”的具体内涵、萧史与弄玉的典故。(2)领会:王国维对“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评论。

3.张志和

(1)识记:《渔歌子》的别名、与颜真卿唱和、渔父与张志和的关系。(2)简单应用:《渔歌子》(西塞山前)的创作主题。

4.刘禹锡(1)识记:《忆江南》(春去也)的创作地点及背景,文学史上依曲拍填词的最早记录。(2)简单应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5.白居易

(1)识记:《忆江南》写的江南总体“风景”,写杭州的苏州的重点,《长相思》(汴水流)的作者。

(2)综合应用:《忆江南》组词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6.温庭筠

(1)识记:名、字、籍贯、词集名,花间词派鼻祖。

(2)领会:张惠言对“照花前后镜”等四句的评论,张惠言对温庭筠词的总评。名句:“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3)简单应用:《菩萨蛮》(小山重叠)词的艺术特色。《更漏子》(柳丝长)中的对比手法《河传》词牌的首创及声韵特点。

(4)综合应用:《菩萨蛮》(水精帘里)中意象安排的凌乱与有序;《菩萨蛮》(玉楼明月)心理描写的特色;《梦江南》(梳洗罢)以“望”字统摄全词景象。

7.皇甫松

(1)识记:李冰若对其词风的总体评价。

(2)简单应用:《采莲子》(菡萏香连)中采莲女子形象。(3)综合应用:《梦江南》(兰烬落)(楼上寝)二词的异同。

8.韦

(1)识记:字、籍贯、词集名、“温韦”并称、《菩萨蛮》(洛阳城里)中“洛阳才子”的指称。《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为联章词。

(2)领会:韦庄词总体上以客观叙事为特色。《菩萨蛮》(人人尽说)中江南之“好”。(3)简单应用:《菩萨蛮》(如今却忆)用“忆”来构思全篇。《思帝乡》(春日游)塑造的女性新形象。

(4)综合应用:《荷叶杯》(记得那年)、《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的叙事性和客观性。

9.李存勗

(1)识记:《忆仙姿》为《如梦令》别名。

10.薛昭蕴

(1)识记:《浣溪沙》(倾国倾城)写吴越兴亡的历史。(2)简单应用:《浣溪沙》(倾国倾城)的词境特点。

11.毛文锡

(1)识记:《甘州遍》(秋风紧)写边塞风光,开北宋边塞词先声。

12.牛希济

(1)识记:《临江仙》七首分咏七个深化传说中的女神故事。(2)领会: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3.欧阳炯

(1)识记:作有《花间集序》。

(2)简单应用:《南乡子》(画舸停桡)描写的南方风情。

14.和

(1)识记:雅号“曲子相公”、词集名。(2)简单应用:《江城子》(竹里风生)的心理描写特点。

15.顾

(1)识记:王士祯评《诉衷情》“换我心”三句为“透骨情语”。(2)领会: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16.孙光宪

(1)识记:著有《北梦琐言》、《花间集》中收录词人传世作品最多,与温庭筠、韦庄三足鼎立。

(2)领会:风格气骨健朗,欧阳修称之为“陡笔”。

(3)简单应用:《浣溪沙》(蓼岸风多)的写景特色。《谒金门》(留不得)气骨健朗的风格特征。

17.李

(1)识记:别称“李波斯”。《南乡子》十七首所歌咏的都是粤东的风土人情。《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以楚王、神女之事为中心。

(2)简单应用:《南乡子》(秋雨联绵)的空灵特点。

18.冯延巳

(1)识记:字、籍贯、词集名、在唐五代词人中存词最多,王国维评其词“堂庑特大”,其词着力描写感情的意境。

(2)领会:《南乡子》(细雨湿流光)以春草喻恨。“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3)简单应用:《鹊踏枝》(秋入蛮蕉)的意象特点;《鹊踏枝》(庭院深深)的写景特点。

(4)综合应用:《鹊踏枝》(谁道闲情)描写的感情的意境;《鹊踏枝》(六曲阑干)的寄托特征。

19.李

(1)识记:与后主合称“南唐二主”。

(2)领会:“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3)简单应用:王国维评“菡萏香销翠叶残”二句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20.李

(1)识记:字、号、籍贯。《菩萨蛮》(花明月暗)相传为小周后而作。“沈腰”、“潘鬓”的典故。

(2)领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3)简单应用:《清平乐》(别来春半)情景相生相合的特点。

(4)综合应用:《玉楼春》(晚妆初了)描写多种感觉的复合;《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体现出“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的特点;《虞美人》(春花秋月)以三重对比表现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的矛盾。

第三编

北宋名家词

(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编是北宋名家词,涉及词家19位,作品80篇。通过学习需要掌握如下知识: 1.背诵一定的重要篇目。2.理解作品。

3.掌握词家的艺术特点。

4.掌握分析词家作品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二)课程内容

1.潘

阆làng:《潘阆咏潮图》。《酒泉子》(长忆观潮)先写观潮盛况,后写弄潮技艺。

2.寇

准: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踏莎行》(春色将阑)心理描写的特色。《踏莎行》(春色将阑)描写静的境界。

《踏莎行》(春色将阑)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全词着力描写静的境界:从莺声渐老到画堂人静到倚楼无语,或描写静的环境、静的氛围、静的动作,都以静为核心,从中折射出女子苦闷难遣的心态。

3.林

逋: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处与含义。《疏影》、《暗香》词调的来源。林逋、梅尧臣、欧阳修三首“咏春草绝调”。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点绛唇(金谷年年)借咏草写离情。

林逋此作既出,引起了梅尧臣、欧阳修的竞胜心理,他们各自填了一首相同题材的《苏幕遮》(梅尧臣)和《少年游》(欧阳修),以此夸能。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这三首咏春草的词并称为“咏春草绝调”。

4.柳

永:原名、改名、字、别号、籍贯、词集名。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氏家法。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出处与含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之句。《浪淘沙慢》(梦觉)的结构方式。《戚氏》词调起源、字数。《望海潮》(东南形胜)以“形胜”、“繁华”四字为通篇主旨。《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乐章集》中能考订作年最早的一首词。被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的柳永词句。《雨霖铃》(寒蝉凄切)以“赋”的手法描写离别情景。《蝶恋花》(伫倚危楼)的创作主题。《定**》(自春来)塑造的有个性的思妇形象。《迷仙引》(才过笄年)的创作主题。《夜半乐》(冻云暗淡)近似一篇山水游记。《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城市风物。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别名柳七,福建省崇安县人。著有《乐章集》。

雨霖铃(寒蝉凄切)秋天

词中交织着官宦失意和痛别情人的悲凉意绪。铺叙:慢词在笔法在讲究铺叙,柳永此词的铺叙特点值得重视。上阕写别时情景,序事闲暇,有首有尾。先写离别前的环境气氛,次写饯行地点:都门长亭。再写离别的具体过程:留恋、催发、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到念去去、千里烟波,逐层描写,视点由近到远,而离别之情则日显其深。大凡离别的时间、地点、氛围、离别的表情、动作和心理,都备足无遗。

《蝶恋花》(伫倚危楼)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该词以思念情人为主题,表现了柳永在离别情人之后挥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相思之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执着精神,而把它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

5.范仲淹: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苏幕遮》(碧云天)的写景特色。《渔家傲》(塞下秋来)描写边塞风情。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塞下秋来)描写边塞风情,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

6.张

先:张三中、张三影。陈廷焯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掌握名句“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与“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自称“张三影”。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解析:下阕换头为排解愁绪,移步沙岸,但见暮色之下鸳鸯双栖,风吹云动,月色溶溶,月光下花儿轻摇,婆娑起影,似是顾影自怜,故意摆弄。这一句是一篇之警策,盖不独写出月夜花影之摇曳神韵,而且写出了云破、月来与花弄影这三个层层递进的逻辑发展过程。以及从祈盼明月朗照到观赏花儿弄影的心情变化,包容的画面既阔大,内涵的情致也丰富细腻。

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的写景特点:这两句写景工绝,神韵逼人。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则互为因果,盖正因月色清明,方使杨花飘忽无影;反过来说,从杨花轻飘无影,也可见月色之清明。这两句话的形容毕肖以及它与清幽夜景的诗意配合,摹写景物之工,确实让人叹服。

7.晏

殊:字、谥号、籍贯、词集名、“北宋倚声初祖”。被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中境界的词句。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塑造的农家少女形象。

8.宋

祁:刘熙载称其词为“宋初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9.欧阳修:字、号、籍贯、词集初名与流行名、师承对象。《采桑子》(群芳过后)中“西湖”的地理位置。《朝中措》(平山阑槛)开以词赠别友人的先例。掌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写景线索与主题;《采桑子》描写西湖之“好”是在“群芳过后”;《踏莎行》(候馆梅残)描写离愁的特点;《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的创作主题;《蝶恋花》(南雁依稀)描写的情感特色。;《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的结构和主题。

10.王安石:苏轼评王安石为“野狐精”。《桂枝香·登临送目》“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1.晏几道:字、号、“二晏”、籍贯、词集初名与流行名。黄庭坚《小山词序》称晏几道一生困于“四痴”。陈匪石称为“最凝重深厚之作”所指作品。《临江仙》(梦后楼台)的追忆特色。《阮郎归》(天边金掌)表现的疏狂意趣。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人,晏殊第七子,词集初名《乐府补亡》后以《小山词》名行。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描写晏几道的疏狂意趣:此词自写怀抱,而悲欢间出,起二句锻炼秋意,眷念京都、怀念旧情之意隐隐传出。上阕在今昔对照中,表露出晚年飘泊无归的身世之感。一“趁”字,尤可见平日之萧索落寞,只是逢重阳而略起意兴而已。换头三句承“重阳”而来,续足“似故乡”之“人情”。佩兰簪菊是当年都下重阳风俗。如今何妨重现当年的疏狂,舒展一下压抑已久的身心。盖落拓不遇,旧狂湮没已久,今逢重阳,遂起董理之意。“殷勤”二字,与当年的殷勤把酒、豪气干云不同,这里只是加倍体现出其近境之凄苦而已。

12.苏

轼:字、号、籍贯、词集名、龙榆生《东坡乐府笺》。胡寅评语。王灼评语。王国维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和韵而似原唱”。《八声甘州》(有情风)送呈对象。写作地点在黄州的作品。《念奴娇》(大江东去)的写景特色。《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归隐的意趣。《行香子》(清夜无尘)的议论化特色。苏轼与章质夫“杨花词”的异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主线和情感的转折变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表现幽人与孤鸿的孤傲。《八声甘州》(有情风)表现归隐之愿。《江城子》(老夫聊发)以“狂”字统摄全词意趣。

行香子(清夜无尘)

分析此词议论化倾向:他的不少词在人生短暂的感情的基础上表现出比较浓烈的出世和 超世的思想。这首词中“几时归去,作个闲人”便是其中一次公开的人生价值取向方面的宣言。散文化、议论化依旧是苏轼作词的一个基本手段。上阕虽以写景开笔,但大意归结到人生短暂,勿为名利虚耗精神的主题。接下连用三个典故,无非一再强调人生如梦。上阕基本上是对人生的一种泛性思考,下阕则专写个人情怀。“归去”是苏轼久蕴心底的想法,只是总有一种力量将他位回现实,如今归去作个闲人的念头再次涌上心头,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是另外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是更具审美意蕴的和谐。苏轼由此从不和谐的社会人生进入和谐的自然人生。

13.黄庭坚:“苏门四学士”、秦七黄

九、词集名。《念奴娇》(断虹霁雨)表现作者豪情逸兴。李佳评论《清平乐》(春归何处)为“寓言”。《归田乐引》(对景还销瘦)以描写爱情的不协调为基点。

念奴娇(断虹霁雨),表现了他的泊然之怀,又体现了他与“蜀士”的欢洽之谊。上阕以写景为主,时间从傍晚延至清夜,下阕由想象而折回现实,写游园、畅饮、听曲之乐。全词写景写情,兼写理趣,情感起伏较大,而归乎旷达。

定**(万里黔中一漏天)次韵之作,这是山谷谪居黔州所作,虽也隐有被无端贬谪的不平,但作者却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风流拍肩、气岸凌举的老翁形象。

补充资料: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14.李之仪:主张长短句“自有一种风格”。《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以长江之水为抒情线索。

15.秦

观:字、号、籍贯、词集名、被誉为“今代词手”,苏轼与王安石的称誉。《八六子》(倚危亭)的词心词境。《浣溪沙》(漠漠轻寒)体现出词体“细美幽约”的特点。

字少游,学者称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苏轼以为有屈、宋之才,王安石称其有鲍、谢清新之致。词集名《淮海词》或称《淮海居士长短句》。

16.贺

铸:词集名,张耒概括其四种词风。《横塘路》(凌波不过)的创作主题。《芳心苦》(杨柳回塘)寓空灵与质实之中的写作特色。《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的艺术特色。

17.晁补之:词集名。作有《评本朝乐章》。《摸鱼儿》(买陂塘)所描写的思想感情。

18.周邦彦:字、号、籍贯、词集名。周济《宋四家词选》以清真词为“浑化”极境。《兰陵王》(柳阴直)被称为词中的“渭城三叠”,“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为其主旨。《满庭芳》(风老莺雏)的写景特色。《苏幕遮》(燎沉香)的创作主题。《齐天乐》(绿芜凋尽)的艺术特色。《少年游》(并刀如水)描写的“别有一种姿态”。《六丑》(正单衣试酒)的创作主题。

19.曹

组:《品令》(乍寂寞)。

(三)考核知识点

1.寇

准:《踏莎行》;《踏莎行》(春色将阑)。2.林 逋:《点绛唇》,《疏影》、《暗香》词调的来源,林逋、梅尧臣、欧阳修三首“咏春草绝调”。

3.柳

永:柳永的基本知识:原名、改名、字、别号、籍贯、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氏家法、词集名。柳永的名作:《雨霖铃》、《蝶恋花》、《望海潮》、《八声甘州》等。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之句。《浪淘沙慢》(梦觉)的结构方式。《戚氏》词调起源、字数。《望海潮》(东南形胜)以“形胜”、“繁华”四字为通篇主旨。被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的柳永词句。《雨霖铃》(寒蝉凄切)以“赋”的手法描写离别情景。《蝶恋花》(伫倚危楼)的创作主题。《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城市风物。

4.范仲淹: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苏幕遮》(碧云天)的写景特色。《渔家傲》(塞下秋来)描写边塞风情。

5.张

先:张三中、张三影。陈廷焯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6.晏

殊:晏殊的基本知识从:字、谥号、籍贯、词集名、“北宋倚声初祖”。被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中境界的词句。《破阵子》(燕子来时)塑造的农家少女形象。《山亭柳》(家住西秦)描写歌妓的才艺。

7.宋

祁:刘熙载称其词为“宋初体”。

8.欧阳修:欧阳修基本知识:字、号、籍贯、词集初名与流行名、师承对象。重要作品:《采桑子》、《朝中措》(平山阑槛)、《生查子》等。《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写景线索与主题。《踏莎行》(候馆梅残)描写离愁的特点。《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的创作主题。《蝶恋花》(南雁依稀)描写的情感特色。

9.王安石:苏轼评王安石为“野狐精”。名作《桂枝香》。

10.晏几道:关于晏几道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二晏”、“四痴”、词集初名与流行名。重要作品.《临江仙》、《阮郎归》、《鹧鸪天》、《阮郎归》等。《临江仙》(梦后楼台)的追忆特色。《阮郎归》(天边金掌)表现的疏狂意趣。

11.苏

轼:苏轼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掌握苏轼代表作(参见教材)。胡寅评语。王灼评语。《念奴娇》(大江东去)的写景特色。《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归隐的意趣。苏轼与章质夫“杨花词”的异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主线和情感的转折变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表现幽人与孤鸿的孤傲。《八声甘州》(有情风)表现归隐之愿。《江城子》(老夫聊发)以“狂”字统摄全词意趣。

12.黄庭坚:“苏门四学士”、“秦七黄九”、词集名。《念奴娇》(断虹霁雨)表现作者豪情逸兴。李佳评论《清平乐》(春归何处)为“寓言”。《归田乐引》(对景还销瘦)以描写爱情的不协调为基点。13.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以长江之水为抒情线索。毛晋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直是古乐府俊语”。

14.秦

观:秦观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今代词手”。掌握重要作品《望海潮》、《满庭芳》、《鹊桥仙》、《踏莎行》、《浣溪沙》等。理解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八六子》(倚危亭)的词心词境。《浣溪沙》(漠漠轻寒)体现出词体“细美幽约”的特点。

15.贺

铸:、词集名。张耒概括其四种词风。《横塘路》(凌波不过)的创作主题。《芳心苦》(杨柳回塘)寓空灵与质实之中的写作特色。《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的艺术特色。

16.晁补之:词集名、《评本朝乐章》。《摸鱼儿》(买陂塘)所描写的思想感情。17.周邦彦:周邦彦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重要作品:《六丑》、《兰陵王》、《满庭芳》、《苏幕遮》。《兰陵王》(柳阴直)主旨。《满庭芳》(风老莺雏)的写景特色。《苏幕遮》(燎沉香)的创作主题。《齐天乐》(绿芜凋尽)的艺术特色。《少年游》(并刀如水)描写的“别有一种姿态”。《六丑》(正单衣试酒)的创作主题。

(四)考核要求 1.潘

(1)识记:《潘阆咏潮图》。(2)领会:观潮人与弄潮儿。

(3)简单应用:《酒泉子》(长忆观潮)先写观潮盛况,后写弄潮技艺。

2.寇

(1)识记: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2)简单应用:《踏莎行》(春色将阑)心理描写的特色;《踏莎行》(春色将阑)描写静的境界。

3.林

(1)识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暗香》词调的来源、林逋、梅尧臣、欧阳修三首“咏春草绝调”。

4.柳

(1)识记:原名、改名、字、别号、籍贯、“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氏家法、词集名。《戚氏》词调起源、字数。被苏轼评为“不减唐人高处”的柳永词句。《望海潮》(东南形胜)是《乐章集》中能考订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2)领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二种境界之句;《浪淘沙慢》(梦觉)的结构方式;“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3)简单应用:《雨霖铃》(寒蝉凄切)以“赋”的手法描写离别情景;《蝶恋花》(伫倚危楼)的创作主题;《定**》(自春来)塑造的有个性的思妇形象;《迷仙引》(才过笄年)的创作主题;《夜半乐》(冻云暗淡)近似一篇山水游记。

(4)综合应用:《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杭州的城市风物。

5.范仲淹

(1)识记:欧阳修称“穷塞主之词”、《剔银灯》(昨夜因看)以曹操、孙权、刘备为对象。(2)简单应用:《苏幕遮》(碧云天)的写景特色;《渔家傲》(塞下秋来)描写边塞风情。

6.张

(1)识记:张三中、张三影,陈廷焯称张先词为“古今一大转移”。

(2)领会: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7.晏

(1)识记:字、谥号、籍贯、词集名、“北宋倚声初祖”。

(2)领会:被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中境界的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简单应用:《破阵子》(燕子来时)塑造的农家少女形象;《山亭柳》(家住西秦)描写歌妓的才艺。

8.宋

(1)识记:刘熙载称其词为“宋初体”。(2)领会: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9.欧阳修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初名与流行名、师承对象、《采桑子》(群芳过后)中“西湖”的地理位置、《朝中措》(平山阑槛)开以词赠别友人的先例。

(2)领会:“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3)简单应用:《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写景线索与主题;《采桑子》描写西湖之“好”是在“群芳过后”;《踏莎行》(候馆梅残)描写离愁的特点;《生查子》(去年元夜时)的创作主题。

(4)综合应用:《蝶恋花》(南雁依稀)描写的情感特色;《南歌子》(凤髻金泥带)的结构和主题。

10.王安石

(1)识记:“故国”所指、苏轼评王安石为“野狐精”。(2)领会: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1.晏几道

(1)识记:字、号、籍贯、黄庭坚《小山词序》称晏几道一生困于“四痴”、“二晏”。、词集初名与流行名、陈匪石称为“最凝重深厚之作”所指作品。

(2)领会:“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3)简单应用:《临江仙》(梦后楼台)的追忆特色;《阮郎归》(天边金掌)表现的疏狂意趣。

12.苏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龙榆生《东坡乐府笺》,王国维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和韵而似原唱”,《八声甘州》(有情风)送呈对象,写作地点在黄州的作品。

(2)领会:胡寅评语、王灼评语。名句“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3)简单应用:《念奴娇》(大江东去)的写景特色;《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归隐的意趣;《行香子》(清夜无尘)的议论化特色。

(4)综合应用:苏轼与章质夫“杨花词”的异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情感主线和情感的转折变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表现幽人与孤鸿的孤傲;《八声甘州》(有 情风)表现归隐之愿;《江城子》(老夫聊发)以“狂”字统摄全词意趣。

13.黄庭坚

(1)识记: “苏门四学士”、秦七黄

九、词集名、《念奴娇》(断虹霁雨)的创作地点、《定**》(万里黔中)为次韵之作。

(2)简单应用:《念奴娇》(断虹霁雨)表现作者豪情逸兴;李佳评论《清平乐》(春归何处)为“寓言”;《归田乐引》(对景还销瘦)以描写爱情的不协调为基点。

14.李之仪

(1)识记:主张长短句“自有一种风格”,《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以长江之水为抒情线索。

(2)领会:毛晋称《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直是古乐府俊语”。

15.秦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苏轼与王安石的称誉,被誉为“今代词手”。(2)领会:“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写作特色:“斜阳外”三句复将视点远移,点化隋炀帝“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诗而成天生好言语。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煞拍两句复又振起,提出爱情的质量是以两情相悦的长久来衡量的,而非以朝暮相守的形式为依据。全词写了牛郎织女的寂寞,但寂寞中有飞扬;写了牛郎织女的忧伤,但忧伤中有超脱。

名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此词以悲苦之词写牢落之状,远谪心情与孤馆况味,息息可感。可堪二句仍是写景,但视点收缩,因桃源望断无所寻觅而回写孤馆况味,名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堪称神来之笔,以花轻拟梦,雨细喻愁,比喻新奇而恰切。盖常人以梦喻花,以愁喻雨的为多,作者此处反其道而行之,可见文心之精妙。且此二句写飞花的视点朝上,写细雨的视点向下,整体又定格在“自在”和“无边”下的背景下,境界在轻盈柔和中带有淡淡愁味,颇具艺术色彩。

(3)简单应用:《八六子》(倚危亭)的词心词境。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4)综合应用:《浣溪沙》(漠漠轻寒)体现出词体“细美幽约”的特点。

如何表达词制“细美幽约”和“要眇宜修”特色:全词在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氛围中,昭示了他如梦如幻的愁思。也是词体“细美幽约”和“要眇宜修”特征的典范体现。上阕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而含意深邃。上阕写感受写景色,彼此衬合而情韵略似。下 阕写倚窗所见。以花轻似梦,以雨细喻愁,比喻新奇而恰切。写飞花的视点朝上,写丝雨的视点向下,整体又定格在“自在”与“无边”的背景下,境界在轻盈柔和中带有幽幽愁味,颇具艺术色彩。秦观此词不但音律谐婉、画意浓郁,而且措语极有特色,如漠漠、轻、幽、自在、梦、无边、细、闲等,都偏于柔婉一路,以此来表现他的无名之感和细密之愁,才显得辞情相称,浑然一色。

16.贺

(1)识记:词集名、张耒概括其四种词风。

《东山寓声乐府》一名《东山词》,为贺铸自编的词集。同时词人张耒概括为盛丽、妖冶、幽洁、悲壮。

(2)领会: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四句一问三答,以“一川烟草”喻愁的广泛,以“满城风絮”喻愁的深远,以“梅子黄时雨”喻愁的持久,取喻新颖而意思饱满。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朦胧飘忽、惝恍迷惘的意境,于江南其地其时,尤显契合无垠。贺铸此词除了善用博喻、意象重叠外,语言亦自然工妙。

(3)简单应用:《横塘路》(凌波不过)的创作主题;《芳心苦》(杨柳回塘)寓空灵与质实之中的写作特色;《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的艺术特色。

《横塘路》(凌波不过)的创作主题:借资质极美的凌波佳人,身处寂寞而又孤芳自赏,华年苦度却又深叹迟暮的迷离怅惘心境,来表达作者对自身身世的感慨。

17.晁补之

(1)识记:词集名、作有《评本朝乐章》。

(2)简单应用:《摸鱼儿》(买陂塘)所描写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它比较全面细致地叙写了退隐心态。

18.周邦彦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宋代三家和词、周济《宋四家词选》以清真词为“浑化”极境。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提举大晟府。集名《清真集》,一名《片玉词》,宋代有杨泽民、方千里、陈允平三家遍和全集,王国维说他“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2)领会: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六丑》(正单衣试酒)咏写蔷薇花;《兰陵王》(柳阴直)被称为词中的“渭城三叠”;“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为《兰陵王》(柳阴直)主旨。

苏幕遮(燎沉香)

此词写思乡之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写荷花的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此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写足荷花的神韵。然此三句亦自有层次,第一句是客观描写,写荷叶因初阳洒照而宿雨已干。接下“水面清圆”写雨后湖面清澈圆润,以此凸显“初阳”的时间特征。“一一风荷举”是三句中最为生动别致者。“一一”极写雨后池荷满塘、荷花盛开之状,“举”字形象而有力感,作者为写荷花,为荷花唤出乡情,构思 真是煞费苦心。

(3)简单应用:《满庭芳》(风老莺雏)的写景特色;《苏幕遮》(燎沉香)的创作主题;《齐天乐》(绿芜凋尽)的艺术特色;《少年游》(并刀如水)描写的“别有一种姿态”;《六丑》(正单衣试酒)的创作主题。

满庭芳(风老莺雏)地点:溧水无想山

写景特点:其一是我写静景,词中“人静”两字即为点睛之笔;其二是苦乐对照,笔法顿挫。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

此词写景沉郁苍凉,极有层次,化用典故、成语,也能以故为新,自出境界。虽是故地重游,触景生情,但因为词人年届花甲,故其中渗入了很深的人世沧桑之感,带有总结生平的意味。

六丑(正单衣试酒)

创作主题:借落花无根,抒发自己的飘零之感,隐含作者哀怨无端的身世之感。

19.曹

(1)识记:作有《品令》(乍寂寞)。

第四编

南宋名家词

第一节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本编是南宋名家词,涉及词家18位,作品47篇。通过学习需要掌握如下知识: 1.背诵一定的重要篇目。2.理解作品。

3.掌握词家的艺术特点。

4.掌握分析词家作品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第二节 课程内容

1.朱敦儒:词集名、樵歌体。

2.李清照:号、籍贯、词集名、易安体、《词论》,“别是一家”之说。《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的词人与侍女形象。《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描写复杂的感情。《一剪梅》(红藕香残)的写情特色。《武陵春》(风住尘香)的艺术特色。《声声慢》(寻寻觅觅)“次第”写情的特点。《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点。《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心境变化。

3.张元干:词集名、《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及其《描写情感的变化。4.岳

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沈际飞评其以“胆量、意见、文章”取胜。5.朱淑真:词集名。《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表现强烈的孤独感。6.陆

游:字、号、籍贯、词集名。、《钗头凤》(红稣手)《夜游宫》(雪晓清笳)写梦境特色。《诉衷情》(当年万里)表达情感的层次。《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表现梅花“战斗 的性格”。

7.杨万里:《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写生”的特色。

8.张孝祥:词集名。《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念奴娇》(洞庭青草)描写的物境和心境。

9.辛弃疾:字、号、籍贯、词集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美芹十论》和《九议》。《水龙吟》(楚天千里)写景特色。《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表现辛弃疾的特殊心境和生存状态。《祝英台近》(宝钗分)的细节描写。《清平乐》(茅檐低小)描写农家风情。《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内容。《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写景的变换。《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农民式情怀。《摸鱼儿》(更能消)以比兴手法构成整体的象征意蕴。《永遇乐》(千古江山)纵论古今,近乎一篇词论。

10.陈

亮:词集名。沉郁风格。11.刘

过:词集名。

12.姜

夔:字、号、籍贯、词集名。《点绛唇》(燕雁无心)表现作者的特殊心态。《扬州慢》(淮左名都)以古今对照写爱国感情。《暗香》(旧时月色)与《疏影》(苔枝缀玉)咏写梅花的异同。

13.史达祖:词集名。《双双燕》(过春社了)的艺术特色。14.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所表现的复杂情感 15.吴文英:字、号、词集名、“七宝楼台”。《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的结构特征。.《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将记游、怀古、伤今融为一体。

16.王沂孙:词集名、陈廷焯所称“词坛三绝”。《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以典故表达感情。《眉妩》(渐新痕悬柳)的寄托内涵。

17.张

炎:词集名、《词源》、张孤雁、张春水等雅号。《解连环》(楚江空晚)描写孤雁之“孤”。《高阳台》(接叶巢莺)中的词人形象。

18.蒋

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以“听雨”为核心写出人生历程和心态变化。

(三)考核知识点

1.朱敦儒:词集名、樵歌体。

2.李清照:李清照知识点:号、籍贯、词集名、《词论》、“别是一家”、易安体。掌握重要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剪梅》(红藕香残)、《武陵春》(风住尘香)、《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的词人与侍女形象。《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描写复杂的感情。《一剪梅》(红藕香残)的写情特色。《武陵春》(风住尘香)的艺术特色。《声声慢》(寻寻觅觅)“次第”写情的特点。《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点。《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心境变化。

3.张元干:词集名。《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的送呈对象,及其描写情感的变化。4.岳

飞:《满江红》(怒发冲冠)。5.朱淑真:词集名。

6.陆

游:字、号、籍贯、词集名。掌握代表作:《钗头凤》(红稣手)《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诉衷情》(当年万里)等。《夜游宫》(雪晓清笳)写梦境特色。《诉衷情》(当年万里)表达情感的层次。《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表现梅花“战斗的性格”。7.杨万里:《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写生”的特色。8.张孝祥:词集名。.《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念奴娇》(洞庭青草)描写的物境和心境。

9.辛弃疾:辛弃疾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重要作品:1.《水龙吟》(楚天千里)、《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祝英台近》(宝钗分)、《清平乐》(茅檐低小)、《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摸鱼儿》(更能消)、《永遇乐》(千古江山)。《摸鱼儿》(更能消)以比兴手法构成整体的象征意蕴。《永遇乐》(千古江山)纵论古今,近乎一篇词论。1.《水龙吟》(楚天千里)写景特色。《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表现辛弃疾的特殊心境和生存状态。《祝英台近》(宝钗分)的细节描写。《清平乐》(茅檐低小)描写农家风情。《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内容。《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写景的变换。《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农民式情怀。

10.陈

亮:词集名。《水龙吟》(闹花深处)的沉郁风格。11.刘

过:词集名。

12.姜

夔:姜夔的基本知识点:字、号、籍贯、词集名。代表作:《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点绛唇》(燕雁无心)、《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疏影》(苔枝缀玉)。《点绛唇》(燕雁无心)表现作者的特殊心态。《扬州慢》(淮左名都)以古今对照写爱国感情。《暗香》(旧时月色)与《疏影》(苔枝缀玉)咏写梅花的异同。

13.史达祖:词集名。《双双燕》(过春社了)的艺术特色。14.刘克庄:《贺新郎》(北望神州路)所表现的复杂情感 15.吴文英:字、号、词集名,张炎评其风格如“七宝楼台”。《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的结构特征。《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将记游、怀古、伤今融为一体。

16.王沂孙记:词集名。陈廷焯所称“词坛三绝”。《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以典故表达感情。《眉妩》(渐新痕悬柳)的寄托内涵。

17.张

炎:词集名、《词源》的作者。《解连环》(楚江空晚)描写孤雁之“孤”。《高阳台》(接叶巢莺)中的词人形象。

18.蒋

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以“听雨”为核心写出人生历程和心态变化。

(四)考核要求

1.朱敦儒

(1)识记:词集名、樵歌体。

词集《太平樵唱》和《樵歌》,《樵歌》体,以清隽婉丽、流畅谐缓为基本特色。

2.李清照

(1)识记:号、籍贯、词集名、作《词论》,倡词“别是一家”之说,易安体。号易安居士,济南人,集名《漱玉词》,《词论》是李清照的一篇重要词学批评文章,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她的词也别树一帜,号“易安体”。李清照“别是一家”论就是要求词形式上严守律,内容上主情致,风格上尚文雅,以达到严守诗词之别,维护词的本色的目的。(2)领会:“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首重阳怀人之词。此三句之妙实含诸多原因。

一、以花喻人,取喻新奇;

二、所取喻体乃眼前之物,即景设喻,极其自然;

三、菊花素以品性幽雅高洁著称,此与作者有精神相通之处;

四、三句之中,意思层转层深。其五是这三句所写的景物和感情与前面的描写是自然一致的,因而整体结构比较浑成。其六也是最后一点,就是这三句因为是女性声口,才显得婉转动人。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在西楼和兰舟,地虽两处,但相思则一,正因为室内室外都是相思,才有“此情无计可消除”的感叹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无奈。

(3)简单应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的词人与侍女形象;《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描写复杂的感情;《一剪梅》(红藕香残)的写情特色;《武陵春》(风住尘香)的艺术特色;《声声慢》(寻寻觅觅)“次第”写情的特点;《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声调特点。

凤凰台上忆吹萧(香冷金猊)如何表达李清照复杂的心情?

爱情的忧患感和失落感,这首《凤凰台上忆吹萧》便是这方面的显例。上阕从自我写起。从“香冷金猊”到“日上帘钩”,写居室的冷清无序、自己的慵懒动作及无聊心情,写尽生活之无趣。“生怕闲愁暗恨”三句则从写生活之表征,逐渐导入心境。“新来瘦”三字则显然喻示着刚刚发生的一场情感突变。“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八字下得极有分量,它明确排除了个人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对“多少事”外延的压缩,也是“欲说还休”后的不能不说。上阕至此,已隐约逗示出,由于赵明诚的“多少事”,给词人带来的巨大生理摧残和精神折磨,它已浑然逸出离别的主题,仿佛是一种凄苦的倾诉。换头四句已由上阕之闲愁暗恨演变为一种心理的绝望。李清照的愁情词绝非都以爱情为内核,其中掺杂了比较多的非爱情因素。由于赵明诚在爱情上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背叛,把李清照的心理推向了病态甚至崩溃的边缘。

(4)综合应用:《永遇乐》(落日熔金)以对比手法写心境变化。

这首词便通过对比,描写了今昔元宵节的不同情心态,反映了李清照晚境的凄凉,寄托了国破家亡的悲情。

3.张元干

(1)识记:词集名、《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的送呈对象。

(2)简单应用:《贺新郎》(梦绕神州路)描写情感的变化。

4.岳

(1)识记:《满江红》及沈际飞评《满江红》(怒发冲冠)以“胆量、意见、文章”取胜。

5.朱淑真(1)识记:词集名。

(2)简单应用:《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表现强烈的孤独感。

6.陆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作有《钗头凤》(红稣手)

(2)简单应用:《夜游宫》(雪晓清笳)写梦境特色;《诉衷情》(当年万里)表达情感的层次。

(3)综合应用:《卜算子》(驿外断桥边)表现梅花“战斗的性格”。

7.杨万里

(1)简单应用:《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写生”的特色。

8.张孝祥

(1)识记:词集名。

(2)简单应用:《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念奴娇》(洞庭青草)描写的物境和心境。

9.辛弃疾

(1)识记:字、号、籍贯、《美芹十论》和《九议》、词集名、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2)领会:“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以及被王国维喻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三种境界的词句。

(3)简单应用:《水龙吟》(楚天千里)写景特色;《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表现辛弃疾的特殊心境和生存状态;《祝英台近》(宝钗分)的细节描写;《清平乐》(茅檐低小)描写农家风情;《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的主要内容;《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写景的变换;《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所体现的农民式情怀。

(4)综合应用:《摸鱼儿》(更能消)以比兴手法构成整体的象征意蕴;《永遇乐》(千古江山)纵论古今,近乎一篇词论。

10.陈

(1)识记:词集名。

(2)简单应用:《水龙吟》(闹花深处)的沉郁风格。

11.刘

(1)识记:词集名。

(2)领会:《沁园春》(斗酒彘肩)以苏轼、白居易、林逋为典故。

12.姜

夔kuí

(1)识记:字、号、籍贯、词集名、作《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咏蟋蟀。(2)简单应用:《点绛唇》(燕雁无心)表现作者的特殊心态。

(3)综合应用:《扬州慢》(淮左名都)以古今对照写爱国感情;《暗香》(旧时月色)与《疏影》(苔枝缀玉)咏写梅花的异同。

13.史达祖

(1)识记:词集名。

(2)简单应用:《双双燕》(过春社了)的艺术特色。14.刘克庄

(1)简单运用:《贺新郎》(北望神州路)所表现的复杂情感。

15.吴文英

(1)识记:字、号、词集名。

(2)领会:张炎评其风格如“七宝楼台”。

(3)简单应用:《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的结构特征;《八声甘州》(渺空烟四远)将记游、怀古、伤今融为一体。

16.王沂孙

(1)识记:词集名、陈廷焯所称“词坛三绝”。

(2)简单应用:《齐天乐》(一襟余恨宫魂断)以典故表达感情;《眉妩》(渐新痕悬柳)的寄托内涵。

17.张

(1)识记:词集名、著《词源》、清初“家白石而户玉田”、张孤雁、张春水等雅号。(2)领会:《解连环》(楚江空晚)描写孤雁之“孤”。(3)简单应用:《高阳台》(接叶巢莺)中的词人形象。

18.蒋

(1)简单应用:《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以“听雨”为核心写出人生历程和心态变化。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大纲是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大纲分四编,在每一编都提出了具体的考核要求,主要分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部分。“识记”部分的内容,要求考生能记忆和辨识;“领会”部分的内容,要求考生理解其内涵,并作简要分析;“简单应用”部分的内容,要求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综合应用”部分的内容,要求考生能结合有关理论或相关作品作出比较详细的分析论述。

(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是《唐宋词研究》课程考生个人自学的依据,教材《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在此基础上划定了学习与考试的内容和范围,并与大纲的要求保持基本一致。自学应考生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自学内容和考核要求,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在“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上认真学习,系统把握,并能融会贯通。

(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彭玉平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参考书:《词学通论》,吴梅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考生要熟悉考试大纲划定的考试范围和考核目标,认真地研读指定教材《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适当参考其他书籍。大纲与教材是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命题的根据。

本课程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后三编以作品为主。对于概念要熟练掌握,对于词学理论要理解贯通,对于重点作品需要背诵。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美学特色。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社会助学应根据考试大纲划定的考试范围和考核目标,深入研究大纲与教材。指导学生记忆相关作品、概念,阐释难度较大的概念,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帮助考生理解作品、分析作品上,在此基础上辅导考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1.本课程要求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课程中各章的内容均由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成为考核知识点。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内容是以分解为考核知识点的方式给出的。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自学考试将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认知(或叫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

2.四个能力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运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本门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 容。考试命题既要覆盖到章,又要避免面面俱到。要注意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要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在大纲中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应告诫考生

切勿混淆。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将词体明确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是始于()。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二、多项选择题

被王国维《人间词话》拟之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三种境界的词句是()A.“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杯新月人归后。” E.“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三、填空题

作为后起的声诗——词,有多种名称,是最能体现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

四、名词解释题

曲子

五、简答题

简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的写作特色。

六、论述题或分析题

李煌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如何通过三重对比的写作方法表达其创作主题的?

篇2: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

一、默写

柳永 雨霖铃

秦观 踏莎行 辛弃疾 摸鱼儿 温庭筠《更漏子》 姜夔《扬州慢》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柳永《八声甘州》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 辛弃疾《青玉案》 秦观《浣溪沙》 秦观《鹊桥仙》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蝶恋花》 张先《天仙子》 晏几道《临江仙》 晏几道鹧鸪天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贺铸《青玉案》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清照《声声慢》 秦观《满庭芳》

二、填空:

词的句式大多不整齐,长长短短,所以词又称。后世有人把词称为“长短句”。传世的词集里,便有辛弃疾的、秦观的、米芾的、刘克庄的等多种。

宋人词集一些被名为“乐府”,如苏轼、贺铸等。乐府诗所配音乐是“雅乐”和“清乐”,词所配音乐是隋唐“”。词这种新生的文体源自隋唐时代流行的“新声”——。绝句由齐言演化为长短句,有几种说法:“”、“”、“”“散声说”、“缠声说”等。词在唐宋时的“本名”是“”。

王维的《渭城曲》在唐代被乐工演唱,加工后成为著名的,这就是最典型的“叠诗”。文人的“”标志着词体的独立。

唐中宗宫廷的李景伯、沈佺期、裴谈等人填制的,应是词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早期词的特点之一,是“”。

从诗体句式演变进程看,中国诗史经历了四个阶段。词的外观形态则有三种。早期词的粗糙感主要表现为。

姜夔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以范成大之请而作的最为有名。

词调中使用率最高的是和,从篇幅上看,中调与小令正好与诗之律、绝对应。这个篇幅最宜于抒情而不是叙事。王国维认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词之。”

中唐写词的诗人有等。“自是一体”,用苏轼的话来解释,就是“”。美学风格是。“自是一家”的美学风格是。

大量自创新调,其独创的三叠词长达212字,成为北宋词坛之冠。

在词史上以风格的晦涩著称,还创下了长篇的记录,其四叠240字,因是写恋情,又有“”之称。

词是随着隋唐__

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

唐时的_

__曲和中晚唐民间俗曲都是词曲的重要来源。一般认为唐代是隋唐燕乐的典型代表。

李清照的,是宋代第一篇完整的词学理论文章,同样,也可视为词学独立的理论纲领。姜夔所作的第一首自度曲《

_》,感慨今昔,有黍离之悲。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的名句“_

_”深为人们所赞赏。《白石道人歌曲》的作者是__

___。

“余自幼好吟诗。„„癸卯,识梦窗,暇日相与唱酬,率多填词。因讲论作词之法,然后知词之作难于诗。”(沈义父《乐府指迷》)其中“梦窗”是指_

_。由花间词奠定并成为词的传统风格的是

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流传后世的最长的词调是二百四十字的《》。

姜夔词中的咏梅之作较多,其中、二词最为弛名。两宋慢词的兴盛,是从北宋词人

_开始的。

“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长,去四家之所短。”中“周清真”“姜白石”“吴梦窗”分别指_

、、__。五代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是。苏轼革新词体的主要方式是。

居《花间集》之首,开创花间词风的词人是_

_。柳永、、姜夔等名家词集,在宋时实际上都起着代词谱的作用。

同是教坊曲,见于《乐府诗集》的,大部分是_

_,见于敦煌曲及《花间》、《尊前》诸集的,方始是。

结集于西蜀的《_

》和南唐词,对两宋词坛均有重大影响。是北宋末的大家。他是继柳永之后的又一位创调高手。

北宋词人妙解音律,能自度曲。由于他的音乐才能,曾提举大晟府,黄庭坚序《小山词》,称之词,乃“嬉弄于乐府之余而寓以诗人之句法。” 词的音乐来源自然不仅是,大量的也是词的重要音乐来源。刘熙载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绮怨。”其中“温飞卿”是词人。温词《花间集》所收66首,首首言情,成为“”,当之无愧。王国维《人间词话》称:“‘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其中的“飞卿”和“端己”分别是指词人和。周济选编《宋四家词选》推举为四大领袖。

三、单项选择题

1.词是随着隋唐_______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A.雅乐 B.清乐 C.南曲 D.燕乐

2.提出词“自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A.苏轼

B.秦观 C.周邦彦

D.李清照 3.下列词人中,对周邦彦起直接影响的是()。

A.欧阳修

B.苏轼

C.晏殊

D.秦观 4.为《花间集》作序的词人是()A.温庭筠 B.欧阳炯 C.孙光宪 D.孟昶

5.柳永长调善于铺叙,其铺叙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多用博喻 B.多用赋体 C.以文为词 D.多用比兴

6.下列词集中属于周邦彦创作的是()A.《乐章集》 B.《漱玉词》 C.《片玉集》 D.《珠玉词》

7.开宋词豪放词风先声的边塞词是()A.范仲淹《渔家傲》 B.苏轼《定**》 C.王安石《桂枝香》 D.贺铸《六州歌头》 8.下列词调中,属于三叠的是()A.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B.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C.姜夔《暗香》(旧时月色)D.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9.词体确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A.选词以配乐

B.以近体诗入乐 C.依曲拍为句

D.扮演戏弄

10.词大都分为数片,其中最常见的是()。

A.单调

B.双调

C.双拽头

D.三叠

11.作为词体确立标志的是九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A.《浣溪沙》

B.《浪淘沙》 C.《忆江南》

D.《忆秦娥》 12.倡导“清空”理论的词学著作是()。A.杨绘《本事曲》

B.沈义父《乐府指迷》 C.杨缵《作词五要》

D.张炎《词源》 13.花间词人中与温庭筠齐名的是()。

A.韦庄

B.欧阳炯

C.孙光宪

D.毛文锡 14.由花间词奠定并成为词的传统风格的是()。A.明朗刚健

B.清新秀逸 C.婉丽绮靡

D.真率自然

15.发展慢词、多用赋体,其词法号称“屯田蹊径”的词人是()。A.周邦彦

B.柳永 C.晏几道

D.秦观 16.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的词人是()。A.苏轼

B.秦观 C.周邦彦

D.李清照 17.姜夔词集中,旁注音谱的自度曲有()。

A.十九首

B.十八首 C.十七首

D.十六首 18.“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段话批评的是()。A.吴文英词

B.姜夔词 C.张炎词

D.王沂孙词

19.下列词集中,现被看作是我国第一部词总集的是()。A.《花间集》

B.《尊前集》 C.《金奁集》

D.《云谣集》

20.苏轼的下列词作中,反映了作者旷达乐观心态的是()。A.《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B.《念奴娇》(大江东去)C.《卜算子》(缺月挂疏桐)D.《定**》(莫听穿林打叶声)

21.词境凄婉、专主情致,被尊为婉约正宗的北宋词人是()。A.晏几道

B.秦观 C.贺铸

D.周邦彦

22.宋代词曲之盛起于宋仁宗时。一些词人致力于尝试新曲,以新的词风来推动新的乐曲的流行,这主要是()。

A.晏殊

B.欧阳修 C.柳永

D.张先

23.()之后,作自度曲者以吴文英居多。A.史达祖

B.周密 C.张炎

D.姜夔

24.认为柳永“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不减唐人高处的是()。A.苏轼

B.李清照 C.张炎

D.周密 25.周密的词话著作是()。

A.《玉林词话》

B.《人间词话》 C.《草窗词评》

D.《白雨斋词话》 26.指出“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的是()。A.张炎

B.陈振孙 C.王国维

D.陈廷焯 27.词中的领字,多数处于()。

A.一篇之首

B.一片之末 C.一韵之首

D.一句之末 28.周邦彦的词集是()。

A.《乐章集》

B.《东坡乐府》 C.《六一词》

D.《清真词》 29.易安体属于()。

A.李清照

B.王沂孙 C.辛弃疾

D.蒋捷

30.词调《八声甘州》中的“八声”的意思是()。A.八韵

B.八句 C.八遍

D.八段

31.被称为唐五代词调之渊薮的是()。

A.隋曲

B.唐教坊曲

C.唐太常曲

D.西凉乐

32.词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A.曲调

B.内容 C.声情

D.韵律

33.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作者是()。

A.范仲淹

B.张先

C.柳永

D.欧阳修 34.被推尊为“倚声椎轮大辂”、代表了词的草创面貌的是()。A.花间词

B.南唐词 C.中唐词

D.敦煌词

35.被王国维称许为“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是()。A.冯延巳

B.李煜 C.李璟

D.韦庄

36.下列词人中,情辞俱美、被奉为婉约正宗的是()。A.周邦彦

B.晏几道 C.秦观

D.李清照

37.下列词人中,一般不被看作辛派传人的是()。A.史达祖

B.黄机 C.刘克庄

D.文天祥

38.词风富艳精工,词法缜密,能示人以作词门径的是()。

A.柳永词

B.苏轼词

C.周邦彦词

D.姜夔词

39.下列词调属于四叠的是()。A.《菩萨蛮》

B.《念奴娇》

C.《忆秦娥》

D.《莺啼序》 40.下列词作中,咏雁的是()。A.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B.辛弃疾《贺新郎》(绿树听鹈鴂)C.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D.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41.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的词风有重要影响的词人是()。

A.李煜

B.冯延巳

C.温庭筠

D.韦庄

42.被传为“百代词曲之祖”的二首李白词是《忆秦娥》和()。A.《忆江南》

B.《长相思》 C.《念奴娇》

D.《菩萨蛮》 43.词曲的基本形式是()。A.单调

B.双调 C.三叠

D.四叠

44.倡导“清空”理论的词学著作是()。A.杨绘《本事曲》

B.沈义父《乐府指迷》 C.杨缵《作词五要》

D.张炎《词源》

45.下列词人中,其词作历来认为难读的是()。A.朱敦儒

B.吴文英 C.姜夔

D.李清照

46.下列名词中与“偷声”意义相同的是()。A.减字

B.犯调 C.转调

D.添字

47.陈亮词的别集是()。A.《龙川词》

B.《龙洲词》 C.《梦窗词》

D.《草窗词》

48.最能代表温庭筠词特色的是其十四首(A.《更漏子》

B.《定西番》 C.《菩萨蛮》

D.《南乡子》

49.下列词人中受南唐词风影响较大的是(A.范仲淹

B.韦庄 C.苏轼

D.欧阳修

50.苏轼革新词风的主要对手是()。A.晏殊

B.张先 C.柳永

D.欧阳修

四、名词解释 《花间集》 “自是一家” “别是一家” “自是一体” 十大词人 诗余 燕乐 摘遍 倚声填词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易安体” 唐声诗 截诗 叠诗 姜夔 吴文英

“辛派词人”

评述张惠言比兴寄托词论。

五、简答

比较乐府与词的异同。

《竹枝词》在文体上的多重属性。词的形式特征:

。))《花间集》序涉及到的文体问题。辛弃疾为什么会成为第一大词人 南宋豪放词的两大特征 奇偶言的词体的特点 敦煌曲子词的文体特征?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异同。谈谈秦观词雅的特点。谈谈温庭筠词的艳丽特征。谈谈韦庄词的清丽特征

简述姜夔自度曲《扬州慢》的独创性。

六、论述题

“旗亭画壁”故事的多重意义 宋人的文体观

词体在宏观上所具有的无限开放性与微观上所特有的个体封闭性。试论“词之言长”

谈谈辛词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 “辛派词人”的创作观念和审美趣味 论柳永词的创新?

周邦彦在词体的建设上贡献? 如何看待《花间集》香艳的风格。论升平气与富贵气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对苏轼:“自是一家”的认识。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对李清照“别是一家”词论的认识。如何解释“声诗”在演唱过程中的“二度创作”现象“ 论“花间”香艳风格与时代风气的关系。试比较诗体和词体结构特征的不同。

为什么说情与志的文体分离使宋人找到了言情的最佳载体? 论词在宋代雅化的历史过程。

篇3:唐宋塔建筑研究

关键词:唐宋塔建筑,古代佛塔,建筑

通过对我国现存的古代佛塔的观察总结可以发现:尽管古代塔的形式丰富多样, 但塔的层数却几乎都是奇数。如有五层的泉州开元寺镇国塔, 有七层的天台国清寺, 隋代砖塔;有十三层的当阳玉泉寺, 北宋铁塔。我国古代佛塔的层数几乎都是奇数的原因在于封建社会从帝王到普通百姓对阴阳学说的信奉导致对奇数的偏爱。《周易》中就提到了人们对阴阳的信奉以及对奇偶数的好恶, 在古代阳与奇数被认为是好事情的象征, 而与之相对的阴和奇数则是坏事情的预兆。人生属“阳”, 人死属“阴”中国古代信奉阴阳学说把奇数作为“阳”的象征, 把偶数作为“阴”的象征。老子《道德经》讲“万物负阴而抱阳”, 阴阳之说强调方位的主次之分。随后星象学说又形成了坐南朝北的建筑方位。主次尊卑次序的观念则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有力工具, 因此帝王从建筑的模式, 色彩, 规模, 结构等方面都制订了严格的等级界限。所以我国佛教中许多事物都采用奇数以祈求顺利平和。在佛教中享有特殊地位的塔, 其层数的设置自然更是如此。

一、塔建筑材料

1. 木塔建筑。

唐宋时期的塔建筑以木塔为主。建筑物主要依靠各种由木头制成的构件, 各个构件之间的连接则依靠能够镶嵌在一起的榫卯, 榫卯间留有一些空隙以供伸缩, 用来在发生雷电等大震动时的调节之用。古代工匠在没有钉子的情况下都是以这种形式构成富有弹性的建筑框架的。用木头完成所有结构之间的连接和支撑的优点在于承重的木头结构与围护的结构之间分工明确, 重量都由木构架来承担, 墙壁则只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 赋予木塔极大的灵活性。木塔的历史十分长久, 贞观年间曾有大臣上书说古塔没有封顶覆盖的部分建议修建, 唐太宗就把建筑宫殿的材料用来盖塔基, 并雕刻了精美细致的花纹, 让工匠刷上油彩。到了唐高宗时期一次奉迎佛舍利时, 因为要修补破旧的古塔, 旧的建塔材料容易腐坏需常常更换就用石塔做塔基, 从塔基处的修补就意味着整个塔的重建, 形成了四级木塔。塔身则由国内工匠绘制上优美的仙境之图。到唐末时期, 安史之乱李茂自立关内小朝廷, 在寺庙大兴土木修复宝塔, 在塔顶覆盖了琉璃瓦极尽奢华。到了宋代虽然仍是四级木塔, 但却更加富丽壮观。位于西安南郊的唐代木塔最令人称奇之处是它设计上的精巧, 木塔能够避雷的原因在于其绝缘性, 因此木塔的建造除了塔基部分的砖石以及塔刹之外使用的全部是木材, 内外相套的结构不但为塔身提供了优美的建筑造型, 也为结构的坚固性立下不少功劳, 数以千计的构件全部依靠榫卯之间的吻合固定。塔内上下层则使用了叉柱造的方法, 使得塔的内部形成逐层内收的效果。

2. 石塔建筑。

石塔建筑除塔身的基本结构外, 石塔由二十块长方形的石头和十一根石柱建成的石栏保护, 石栏分为底层和塔基平两层。无论是上层的石级还是那十一根石柱, 每块石头的面上都刻有形态各异, 内容不同的花纹图案, 飞禽走兽, 不但千姿百态更加栩栩如生, 想近处观赏石塔就可以踏着石头步步向上。石塔的底层和高层之间则有拱形的门洞贯串其中, 塔的边缘和飞檐上刻有古朴素雅的花纹, 与每层面上的佛像相得益彰, 凸显佛教的朴实之美。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 雕刻的花纹和描绘的佛像已有破损, 但其色彩仍然隐约可见。苏词有云“石塔成时无一缝”由此可见宋朝时期石塔建筑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宋代建造水平的发展还体现在建筑技术书籍的完善上, 如一些建筑书籍上中规定了一些建筑方面的材料标准。此书虽然体现传统建筑技术的趋于成熟, 但其形式则是通过师徒口口相传, 并没有系统的理论而是停留在经验层面, 这也是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最大的不同之处。

3. 琉璃塔。

琉璃塔在中国的建造可以追溯到古代殷商晚期, 现今殷墟博物馆里就有一个琉璃制成的胚, 它的制作也是由陶土烧制, 再由工匠在上面涂上琉璃油彩。琉璃受人推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它的外观晶莹剔透, 还有就是它造型上的丰富多变。又因为琉璃制品的色泽种类繁多主要有七种, 因此又被称为七彩琉璃。而它的神秘之处在于, 古代工匠有一种奇异的上色技巧, 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被测定出来, 比如氧化铜、氧化钴、锰等。其他东西的添加也是成就其色泽不可或缺的条件。铅的加入则使它的色彩更加饱满更加稳定。这些工艺都为古代建筑工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琉璃使用之后, 琉璃瓦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琉璃瓦的烧造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与外界的往来比较频繁, 商人经常运输一些器皿到我国来卖, 其中就包括琉璃制品。由于当时琉璃器皿还很昂贵, 甚堪比金银器和玉器, 因此一度成为王公贵族争相收藏的宝物。直到琉璃的烧制技术逐渐被带了进来。唐宋时, 琉璃瓦主要用于建筑的勾边, 到了元在北京建都时, 在一个叫“琉璃渠”的地方建了一个琉璃烧造的作坊。琉璃技术一直为封建贵族、宫廷所专享, 并且有专门的烧造工坊, 琉璃无疑成了封建社会地位等级的象征, 目前各地不但有很多烧制琉璃器的旧址, 几年前各大王宫贵族的陵墓也陆续出土了一些龙形琉璃构件。位于河北定县的瞭敌塔, 河南开封的国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4. 西藏的佛塔。

西藏地区的佛塔有别于其他地区, 佛塔是用来保存和埋葬佛祖舍利和高僧遗骸的地方, 有的塔还存放着地位较高的喇嘛全尸, 所以也有人把西藏的佛塔称之为“喇嘛塔”。塔身的材料不一风格各异。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的大昭寺, 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 寺内供奉有唐代公主从国都长安带去的佛陀的雕像。唐宋佛塔在中国兴建, 但凡有寺庙的区域一定会有佛塔, 还有一些地方虽然没有寺庙却也建有佛塔。到公元十四、十五世纪, 西藏的佛塔建筑在中国建造已经达到很大规模, 最富盛名的有西藏地区高度为35米层数为九层的日吾其金塔, 高度为42.4米, 层数为十一层的白科曲丹塔等不但规模宏大, 而且设计上也十分考究。

二、唐宋塔的类型

我国塔建筑的类型大致可分为阁楼式、密檐塔、单层塔和金刚宝座塔。其中阁楼式塔仿造传统的多层木架结构建造的。唐代以前的塔多为方形, 在塔壁的建造上则改用双层取代单层塔壁。例如国内现存的唯一木塔山西应县的释迦塔就是采用了这一做法。到了宋代砖石塔的特点是阁楼式塔以八个角的为主, 塔身经常采用简单轻便的结构, 塔面及飞檐的设计则依然采用原来的方式。

密檐塔的建筑被应用于佛塔典型范例主要集中于四川, 北京天宁寺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在建筑类型上属于密檐塔, 但材质上却是仿木的石塔。修建于北宋时期的万安桥就是砖石加工与施工技术水平上完美结合。现在建筑工作的设计者多依靠专业学习到的建筑技术和规范, 而传统的手工业者则通过经验总结与传授, 建筑理论的单一性常常影响实际的建造效果, 因此只有根据现行规范的原则和精髓并与古代工匠们总结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单层塔多被用来做僧人的墓塔, 规模相对较小高度一般仅在三到四米之间。在法王寺的后山坡上, 有三座单层塔, 塔室中央有方形的立柱支撑, 柱的四面有雕刻的佛像, 塔刹上则用砖砌成球形的台敦, 四周镶嵌雕花石, 上面刻有各种样式的浮雕, 风格朴实简洁, 是研究唐代建筑艺术的有力资料。位于古都开封的兴慈塔则是宋代单层塔建筑的又一典型代表。

金刚宝座式。金刚宝座式佛塔最早出现在佛陀得道成佛之地佛陀伽耶城, 佛陀在菩提树下参悟成佛, 印度佛教徒为纪念这一不俗的事件围绕菩提树建造了一个石制高台, 上面有五座小塔。中国的金刚宝座式塔, 就是仿造它的建筑模式而来, 最早被发现存在于敦煌的壁画里。彭州的“龙兴舍利宝塔”在宋代诗人苏洵的文章中有记载, 是最接近印度佛塔的金刚宝座式塔。

三、唐宋时期塔建筑的发展特点

在唐朝前期的近百年里经济发展较为稳定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尤其是在唐朝极盛时期是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南宋、北宋虽一直受到外敌侵扰, 但手工业, 经济商业发展繁荣, 科技水平也有显著提高, 这使得宋代建筑业显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唐宋时期建筑主要特点表现为布局的不断变换。佛塔在中国的传播的漫长历史进程中, 其位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来的居于佛寺的正中演变成了与地理位置无明显关系的建造。而唐宋时期佛教的再次兴盛则让佛塔的位置又趋向整齐划一。唐前期塔多建于寺中形成处于主导位置的传统格局, 而到唐中后期又逐渐脱离中心位置。宋代建筑的总体布局与唐有所不同, 一些建筑常常利用四周较低的建筑衬托中间高耸的殿阁, 整个寺庙的建造都依着方位的中间布局, 主次地位的分布十分明显。因此这一时期的佛塔的中心位置被正殿所替代而居于正殿两侧或后院。并与其他的楼阁、亭台、殿阁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组合效果。

参考文献

[1]龙燕, 杨卫波.解读中国古塔建筑文化元素[J].科协论坛, 2009 (9) .

[2]刘新慧.泉州古塔的人文价值[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5 (1) .

[3]赵克礼.古塔遗存研究中的历史地理价值取向[J].唐都学刊, 2007, 23 (1) .

篇4:唐宋游侠小说比较研究

关键词:唐宋;游侠小说;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6-01

一、主题比较

游侠小说主要有五大思想主题:“第一类是描写游侠之士以他们的精湛武艺对抗统治者皇帝和贵族官僚, 描写他们武艺超群, 敢于蔑视宫禁之严, 法律之威破坏统治阶级的现有秩序”[2],如唐皇甫氏的《车中女子》、宋沈俶的《我来也》等。“第二类作品是描写游侠任侠仗义,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为人民排难解纷,救人困厄的故事”[3],如唐王定保的《宣慈寺门子》、宋吴淑的《洪州书生》等。“第三类作品是描写下层人民忍辱负重、报仇雪恨的故事”[4],如唐李公佐的《李小娥传》、宋洪迈的《义妇复仇》等。第四类作品表现游侠们的交游轶事。如唐张鷟的《朝野佥载·彭闼高瓒》、宋何薳《春渚纪闻·乖崖剑术》等。这些游侠个个武艺精湛,他们或相互比试,以争高下,或是游历访友,结交志士。第五类作品写豪侠为统治者服务,侧面凸显统治者的正统地位。如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唐宋游侠小说在主题方面的差异集中体现在第一类和第五类中。于第一类而言,唐游侠小说多颂扬游侠武技。如唐皇甫氏的《嘉兴绳技》中囚犯能在平地中将绳笔直抛向空中二十余丈而不落下,这样的技艺令人惊叹!相比而言,宋游侠小说多赞颂人物品性。如刘斧的《任愿》中对青巾者救人的场面描写仅六个字,却概括了救人的全过程,突出青巾者的任侠仗义。于第五类而言,杜光庭《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本就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但他初见李世民时便“见之心死”,并夸赞其“真天子也”。甘心放弃自己的野心,散尽家财资助李世民,赞颂了虬髯客的义举,也反映了作者维护李唐王室正统地位的思想。而宋代的游侠小说则几乎没有表现这类主题的作品。

二、社会环境比较

(一)政治经济状况。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吸取隋亡的教训,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实现了民族统一。在无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大兴科举,致使文人涌现,文学作品亦层出不穷。从而促进了唐游侠小说的繁荣。宋初与唐初的政治环境相似,“杯酒释兵权”一时也成为天下之美谈。虽然武将并非游侠,但游侠的成长需要一个尚武的氛围,武将的削弱无形中导致了宋代游侠文化的衰落。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唐朝历经“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盛唐气象蓬勃而出,一时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从杜甫的《忆昔》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盛况。在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环境中,文化兴盛毋庸置疑,游侠小说便也随之而兴。宋朝经济比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工、农、商业高度发达,市民阶层日渐壮大,文化娱乐促使说话技艺迅速发展。“作为说话技艺的底本——话本也随之取得了相当的成就。”[5]话本采用通俗文字语言来写作。话本的产生,不仅丰富了市民们的娱乐生活,更扩大了游侠小说的受众,使游侠小说的读者不再局限于上层文人,下层百姓亦津津乐道。

(二)社会风俗情貌。魏晋至隋唐,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民族受了北方游牧民族尚武好勇精神的侵染,造成侠风大盛,加上唐朝的皇室本就属于西北胡化很深的贵族,他们出身关陇军事集团,世尚武勇”、“游牧民族好动尚勇,喜爱争斗的风习随着民族融合的过程在唐代盛于一时,北方音乐以及对军中勇豪之戏的耽爱,也都作为民俗心理的重要方面,与武侠尚义精神形成交叉互渗,共生互动,造成了当时民风勇悍的特色”[6]。《旧唐书·太宗本纪》载:“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容,群盗大侠,莫不效死力。”[7]从唐统治者大举招揽豪侠义士的行为可以看出唐朝对游侠的宽容。统治者鼓励,下层人民顺势而行,唐朝侠风得以大盛。此外,唐代文人对侠客多认同仰慕。李白的《侠客行》、孟郊的《杂曲歌辞·游侠行》等皆是歌颂游侠的名篇。与唐相反,宋代“重文教,抑武事”,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由于重文轻武,宋代文人也就谈不上以侠客许人或以侠客自许”[8]了。

三、人物形象比较

唐与宋游侠小说里的游侠们都武艺高强、行俠仗义,此乃相似之处。如唐杜光庭《虬髯客传》中的虬髯客,为杀负心者,“衔之十年”。本欲称王称帝,见识到李世民的风采后便“见之心死”,散尽家财资助李靖,使其辅佐李世民。宋吴淑的《江淮异人录·洪州书生》中的洪州书生,见恶少年欺压卖鞋小儿,便仗义出手,杀死恶少年。

不同在于,唐朝游侠小说中的游侠更豪迈,身怀异能,充满传奇色彩。如袁郊《红线》中的红线武艺高强,有过人本领,为帮主人薛嵩分忧,一夜竟往返七百里,盗取田承嗣的金印;又如裴铏《聂隐娘》中的聂隐娘小时候被老尼偷走,随其学习武艺,行侠仗义,后在刺杀刘昌裔的时候被其礼遇感动,为刘击败魏帅派来的精精儿和空空儿。而宋代游侠则少了些豪气,多了分市井之气,不够外放。如刘斧《青琐高议·王实传》中孙立与张本的打斗没有任何特别的绝技,仅是体力、手脚功夫的较量。又如洪迈《夷坚志·霍将军》中霍秀才与劫匪的打斗也只是普通的武技,并无盖世神功。比较可见,聂隐娘的战斗奇诡、精彩,已达到“神”的境界。与聂隐娘相比,孙立、霍秀才纵然武艺再高,不过只是“人技”罢了。

因此,唐代游侠小说中的游侠“沾染了高度的浪漫特质和神秘主义倾向,有的重在推宕以示阔大,有的流于诡异尽显神奇。如先秦以来的游侠精神一样,仍然没有与底层民众发生直接的关联”,他们是文人的侠,是文人理想中的精神化身,他们高高在上,超脱世外,不食人间烟火。而宋代游侠小说中的游侠是更接近“人”的存在,游侠直接与市民接触,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是市民的侠。

参考文献:

[1]宋巍.中国古典武侠小说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6:195-196.

[2]褚荣昌.唐代游侠小说简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3):38-39.

[3] 同[2].

[4] 同[2]

[5]王平.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化影响下的宋元话本小说[J].菏泽学院学报,2010,(1):23.

[6]黄奕.唐代侠题材文言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72.

[7] <后晋>刘煦.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5.

[8]张志和.郑春元.中国文史中的侠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0-52.

篇5:唐宋词研究复习资料

一、背诵诗篇

1、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俳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月落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孟浩然《岳阳楼》)

4、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承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5、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7、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高适《燕歌行》)

11、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席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之短兵不可接,车师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蝶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李商隐《无题》)

14、、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胜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15、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7、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8、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19、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20、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杜甫《秋兴八首〃其四》)

21、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杜甫《秋兴八首〃其五》)

22、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杜甫《秋兴八首〃其六》)

23、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24、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25、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

2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27、冷露滴梦破,峭(qiào)风梳寒骨。(孟郊《秋怀》)

28、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孟郊《游终南山》)

29、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杨素《出塞》)

3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3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日即事》

33、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韩愈《山石》)

34、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还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前蓝关示侄孙湘》)

35、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6、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37、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38、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头前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9、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白居易《放言》)

40、①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②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起高,从此君王不早朝。③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④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⑤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⑥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⑦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⑧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⑨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⑩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⑾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4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2、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43、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故亲》)

44、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4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46、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李贺《梦天》)

47、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秋来》)

48、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9、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50、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前朝事,渭水寒声昼夜流。(许浑《咸阳西门城楼晚眺》)

51、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5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57、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

58、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陆龟蒙《春夕酒醒》)

59、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韦庄《忆昔》)60、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邓谷《鹧鸪》)

6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望海潮》)

6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很爽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流,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柳永《八声甘州》)

63、黄金牓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6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65、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6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神子 密州出猎》)

6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神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68、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

70、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

71、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72、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周邦彦《少年游》)73、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周邦彦《兰陵王》)

74、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75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二写作技法(修辞、炼意/字/句、谋篇布局、节奏)例子《蜀相》

解题:为什么要这么命题?(诸葛亮是个人的名字,蜀相代表着国家的使命感,士大夫的政治抱负)

1、起法:赋起 丞相 +祠堂 → 何处寻 ?

炼字 : 庄严 肃穆 ↓

声名显赫 湮没

节奏: 慢 慢 提速(具有流动性,趋势由慢到快)

2、承法:锦 官 城 外 柏森森

炼字: 繁华之景 僻静 于世隔绝的独立空间

节奏: 动(欢快)冷落(骤缓)静(为下文营造气氛,兴象,趋势由动到静)意象(直觉之感):锦——色彩艳丽 官——宾客盈门 城——人口密集

3、颔联:映——照影——草长(勾勒)春

↓ 顾盼生姿→自然 生机、生长、兴盛之帽

反衬 顾影生怜→社会

节奏;慢 快

隔 叶 黄鹂 空 好音(渲染)

阻碍、遮蔽 意象:无可奈何的障碍物

节奏: 快 骤停 回味

4、颈联: 三顾(用典)频烦 天下计(议论)

反复、不厌其烦、礼贤下士 耐心,表尊敬 长远大计 节奏:

快 放慢 慢

两朝 开济 老臣心

节奏: 快 慢(照应前句)

5、转法:换一层意思

出师未捷 身先死 节奏;放慢 暂停

6、合法 :入江流顺势道出,落笔收束隐隐有风雷之势,兼顾起句回环照应,抒情

长 使英雄 泪满襟

节奏: 慢 快

例2 分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在艺术上有哪些主要特点?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虽用乐府旧题,但句式由五言进到七言,篇幅也大扩展。

第二,它洗却了六朝铅华,跳出宫体范围,于传统的离别相思题材中,融进了诗人的无限情思,探寻宇宙自然的真谛与奥妙,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

第三,全诗紧扣春夜的江、水、月、花展开描写,有层次、有渐进地抒写了人物的迷惘、求索、矛盾的思想内涵和心理特征。

第四,构思精妙,章法严整;语言具有音乐感,抑扬起伏,自然灵动,流转清丽,偶散并用,产生了强烈的韵律,形成了优美的抒情结构。

三、掌故与借代之词和成语(不全)成语

1、青梅竹马:唐〃李白《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石破天惊:唐〃李贺《李凭弹箜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两小无猜:唐〃李白《长干行》诗:“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4、杳如黄鹤;唐〃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四海为家: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6、摧眉折腰: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天旋地转:《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梨园弟子:《长恨歌》:“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虚无缥缈:《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天生丽质:《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梨花带雨:《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碧落黄泉:《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回眸一笑:《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天长地久: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8、巴山夜雨: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9、冰心一片(一片冰心):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0、杀人如麻:唐〃李白《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11、万里长征:唐〃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2、折戟沉沙: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朝。”

13、墙头马上(马上墙头):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14、庄生梦蝶、望帝啼鹃:唐〃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遗珠、蓝田生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5、(是诗句里含成语的,不是最初出处)

万水千山:“万水千山路,孤舟几月程。”(贾岛《送耿处士》)

一去不复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四海为家:“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貂裘换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典故

1、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杨素《出塞》)“握手河梁上”写苏武离别京都出使匈奴。《昭明文选》卷二九载苏子卿《诗四首》之三有“握手一长叹,淚为生别滋”之句,又载李少卿《与苏武诗》其三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之句。此处集苏、李之句而用其典。“穷涯北海滨”指苏武出使匈奴被执不降,被徙“北海上无人处”。

2、三顾频烦天下计(杜甫《蜀相》)

三顾: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庄子〃齐物论》)” 子规啼血:

4、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白居易《长恨歌》)金屋藏娇: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5、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金陵: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千寻铁锁”:《晋书〃王睿传》吴人于江险以铁索横截之,后羊祜荻灌以麻油烧之,融液断绝。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的旧居,闻郑人吹笛,追思往昔,不胜悲叹,乃作《思旧赋》。烂柯人:《述异志》载,晋人王质进山砍柴,见二童子下棋,乃停留观看。棋局终,发觉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中。方知百年已过。

7、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空白凝云颓不流”《列子〃汤问》“秦青扶节悲歌,响遏行云”。

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 《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8、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昭王曾臵千金于台,以延揽天下的贤士(千金揽士)。

9、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李贺《秋来》)青简一编书:反用其典韦编三绝。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碧血忠魂”《庄子〃外物》“故伍子胥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10、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迷魂:屈原的《招魂》

1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州似汀州。(许浑《咸阳西门城楼晚眺》)《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2、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陆龟蒙《春夕酒醒》)黄公旧酒垆:晋竹林七贤方达饮酒处。《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未。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递若山河。”

13、、比较分析高适、岑参的边塞诗歌。答题要点:

高适、岑参诗风的共同风格是“悲壮”,但由于个人经历和从军生活的不同,他们的边塞诗也表现出各自的面目:

高适诗内容较为丰厚,直抒胸臆,于沉郁中见豪迈雄健,“尚质主理”。岑参诗多写军中上层人士的活动与边地风物,寓情于景,于俊爽中见奔放奇峭,“尚巧主景”。

四、穷举 伤春: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悲秋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篇6:2018春唐宋文学期末复习参考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三、默写题(每题3分,共42分)

四、简答题(六选三,不能全选唐代或全选宋代。每题7分,共21分)

五、作品评论(六选一,300字以上,共11分)背诵

薛道衡《人日思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在狱咏蝉》;杨炯《从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维《山居秋暝》、《终南山》(太乙)、《使至塞上》(单车);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香炉峰》、《过故人庄》;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闺怨》(闺中少妇);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将进酒》、《行路难》、《峨眉山月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杜甫《望岳》、《月夜》、《春望》、《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八首》(前四首)、《登高》、《哀江头》;韦应物《滁州西涧》、李益《春夜闻笛》;孟郊《游子吟》、《游终南山》;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听颖师弹琴》;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渔翁》;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张籍《节妇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李贺《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雁门太守行》;杜牧《过华清宫》、《赤壁》、《泊秦淮》、《山行》、《早雁》(金河秋半);李商隐《安定城楼》、《无题》(相见)、《锦瑟》、《夜雨寄北》、《隋宫》(紫泉宫殿);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浪淘沙令》(簾外)

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一曲)、《蝶恋花》(槛菊愁烟);张先《天仙子》(水调);欧阳修《踏莎行》(候馆)、《蝶恋花》(庭院);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柳永《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东南形胜);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定**》(莫听穿林);秦观《鹊桥仙》(纤云);贺铸《青玉案》(凌波);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苏幕遮》(燎沉香)、《蝶恋花·早行》;李清照《醉花阴》、《声声慢》、《永遇乐》(落日熔金);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陆游《钗头凤》、《诉衷情》;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摸鱼儿》(更能消)、《青玉案》(东风)、《破阵子》(醉里)、《西江月》(明月别枝)、《永遇乐》(千古江山);姜夔《扬州慢》、《点绛唇》(燕雁无心)、《暗香》(旧时月色);吴文英《八声甘州》(渺空烟)

王禹偁《村行》;林逋《山园小梅》;梅尧臣《鲁山山行》;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新城道中》;黄庭坚《登快阁》、《寄黄几复》(我居北海)、《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杨万里《初入淮河》其一;陆游《游山西村》 《关山月》、《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唐初高宗、武后时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的诗歌创作反映出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他们不满当时盛行的宫廷诗风,怀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佛、道流行,漫游山水之风盛行,形成了创作山水田园诗的风气,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创作传统,在诗中较多地写山水田园的闲适生活,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3、盛唐边塞诗派:唐代疆域广阔,边事频繁。盛唐文人多热衷于功名,从军边塞成为一种新的出路,加之对边塞风光的向往,由此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繁荣。代表作家是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王翰等。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体验;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大历诗风:唐代安史之乱后的大历年间,诗坛上活跃着刘长卿、顾况、韦应物及被称为“大历十才子”的一批诗人。时代的盛衰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他们的大量诗歌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和宁静澹泊的生活情趣,追求清逸闲淡的情调,这就是所谓的“大历诗风”。

5、韩孟诗派

6、元白诗派:与韩孟诗派同时而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人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大量创作反映社会现实和百姓疾苦的新题乐府诗,大多直叙其事,诗风通俗晓畅、平易自然,表现了中唐文化转型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

7、中唐古文运动:所谓“古文”,是针对魏晋以来流行的骈体文——“时文”而言,指秦汉时单行散句、没有规定形式的文体。唐代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等发起了一场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他们倡言文以明道载道,赋予文以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品格。在形式上,由骈体而散体,去其浮靡空洞而返归质实真切。二三十年间,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这就是文学史上所谓“古文运动”。

8、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又叫“唐人小说”,代表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成熟。它远继神话传说和史传文学,近承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发展成为一种以史传笔法写奇闻异事的小说体式。其文体特征为:采用散体文言,不时插入诗赋。艺术上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笔法成熟,曲折动人,是“史才”“诗笔”“议论”的结合。

9、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10、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江西诗派的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追求字字有出处。在创作实践中,诗派“以故为新”,重要作家的诗作风格迥异,自成一体,成为宋代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它的影响遍及整个南宋诗坛,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11、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是指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是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形成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因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12、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当时书商陈起与江湖诗人相友善,于是刊售《江湖集》、《续集》、《后集》等书,后人以《江湖集》内诗气味皆相似,故称之为江湖诗派。《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

简答题

李白诗歌、杜甫诗歌、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韩愈诗歌、韩愈散文、柳宗元山水游记、周邦彦词、苏轼诗歌、苏轼词、欧阳修散文、黄庭坚诗歌、陆游诗歌、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作品评论

上一篇:h7n9疫情防控工作汇报下一篇:化工检修宣传稿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