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2024-05-15

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精选14篇)

篇1: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高一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胡 秋 艳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没系统的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美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1)、从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中学会感受美术的语言美。

2)、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4)、了解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美术特点。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理解和体会部分美术作品的特征和美术语言。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美术鉴赏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平时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课堂教学延伸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平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

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美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篇2: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胡青青

一、教学目的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6课时)

(第 1 周)第1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 3、4 周)第2课、图像与眼睛

(第 5 周)国庆放假

(第 6、7 周)第3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二单元 辉煌的美术历程

(12课时)

(第 8 周)原始人的创造

(第 9、10 周)礼仪与教化

(第 11周)心灵的慰籍(第12、13周)人间生活

(第14、15周)审美自律

(第16、17周)从传统到现代(第 18 周)第7课、新的实验

(第 19 周)期末考核

三、教学要求

1.高中美术欣赏课,除了使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有关知识外,还要进行比较深入的艺术分析,以增强学生感受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2.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从自身体验出发,开展对下同作品的比较和作品的评论。

3.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

4.努力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

四、教学方法

1.讲述法:对美术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法以及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说明。2.提问法:就知识(美术知识、文学和历史知识等)、原理以及作品的直观特征(内容、色彩、材料)进行提问,学生同答。

3.讨论法:以学生为主体对作品展开讨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4.探究法: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生用探求、研究的心态去进行深入的感受,理解艺术作品。

五、考核内容:美术基本知识和作品分析。

六、成绩考查

1.美术鉴赏课是考查学科。

2.美术鉴赏课的考查方法分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两类。考查内容以学生感受分析、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为重点。

篇3: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刍议

鉴赏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教学中的鉴赏是将鉴赏的范围定位为美术教学活动, 它包括教师、学生、美术作品三个要素, 教师和学生属于主观要素, 美术作品属于客观要素。美术教学中的鉴赏就是鉴赏主体依据一定的理论和思维模式融入美术作品中, 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评判, 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的过程。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是在开设美术欣赏课基础上展开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主要是通过教师渗透鉴赏理论, 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对美术作品进行鉴定和欣赏的过程, 它是理论的渗透和接受, 是在美术作品中展示理论、深化理论的过程。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

1. 教学性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从功能上看属于教学, 它同样要求遵循教育规律, 体现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鉴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鉴赏理论, 需要教师进行示范以让学生习得鉴赏方法, 需要教师在学生困惑处精心指导和点拨。从学习主体角度看, 鉴赏教学课的教学性体现为学生学习鉴赏理论, 美术作品的鉴赏需要理论的指导, 同时也是理论的具体运用。

2. 鉴定性

这一点是说在鉴赏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渗透相关的美术鉴赏理论以及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学生在运用理论对美术作品鉴赏时首先是识别、理解, 识别该作品的各个要素与鉴赏理论的吻合之处, 理解这些吻合所体现的艺术特点。因此, 从学生认识分析作品到鉴赏作品的整个过程中都体现出了鉴定性的特点。

3.审美性

审美性是鉴赏教学的目标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主要目的, 就是引导学生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的美, 从感受和理解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 然后再从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识别和归类, 从而达到美育要求。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

1.激趣法

在鉴赏课堂上, 教师首先要从客体要素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鉴赏, 然后要从方法指导上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鉴赏, 最后还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在课堂气氛的创设上, 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如鉴赏中国明清时期的著名宫廷建筑, 教师可从介绍历史背景入手, 也可从展示美轮美奂的古代宫廷建筑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感受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雍容华丽风格, 去感受明清时期宫殿艺术组合丰富、主次分明、搭配协调的审美特征。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和鉴定欣赏情景, 自然就会生发出表达鉴赏结果的渴求。

2. 收集法

美术作品的收集整理也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 特别是关注自己周围的艺术品, 能够收集的收集, 让学生形成审美收藏的习惯, 同时对已收集的美术作品要加以归类整理, 以便形成条理。一方面, 这种收集整理可为自己习得鉴赏能力、培养鉴赏习惯提供条件;另一方面, 这种收集整理可以让学生养成关心周围事物, 用美的眼光去感知周围事物的习惯, 所谓“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

3. 拓展法

从教学角度看待传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可以发现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述鉴赏方法, 学生却是昏昏欲睡。要改变此种局面, 就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参与学习, 如讨论比较、作品展示、作品欣赏、实地参观等。

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角度看待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可以发现传统教学局限于课堂, 时间局限于上课。更新教学理念, 就要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美术作品, 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校外条件欣赏美术作品。如, 对建筑物的欣赏, 可从电视画面上感受中国古代的宫廷建筑的美, 可以从对周围建筑的观察上去分析鉴定建筑的审美价值等。

总之,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 要以教学为基础, 以鉴赏为依据, 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习得鉴赏理论, 并通过鉴赏实践熟练运用。同时,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拓展鉴赏的时间和空间, 将美术鉴赏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

篇4: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 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进行了多方探索。与常规的教师作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不同,新的探索更多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变换角色,让学生尝试做“小老师”充当讲解员;有的教师创设情景,将戏剧、表演的元素融入美术鉴赏课;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网络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更加综合化,使教学充满趣味性……这些教学策略有哪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一、学生做“小老师”

有人曾说,教学质量要上去,教师就要下去。其实,这句话也适用于美术鉴赏课的教学,那就是在美术鉴赏课堂上让学生做“小老师”的教学策略。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个例子就是深圳中学的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好几年前,这个学校的美术老师就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感受很深,课程上完后,他们写下了很多体会:“同学们自由组合,分成许多教学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仔细而深入的备课活动。在这个备课活动中,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讨论。深入地研究艺术作品,好像是一个个美学博士似的。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就会去请教老师,或者上网以及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同学们将资料进行整理,写出教案做出课件,备课工作就完成大半了。”“听自己同学讲课,热情就是不一样。大家听讲比原来更加认真,课堂气氛更加热烈了。主讲同学和助理、组织教学的同学相互配合,使课堂生动有序地进行下去。每当主讲同学讲到出彩之处,教室里便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听自己同学讲课,大家都觉得很亲切、很自然、很好理解……”

1. 探讨的问题

运用“小老师”教学策略时,学生或小组只学习各自的专题,是否会影响他们对整体知识的获得?学生做“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小老师”的讲解并不比老师好,但是为什么总能赢得掌声?

2. 观点与讨论

不可否认,每个小组会对自己的专题研究得更深入一些。但是,由于每个同学或者每个小组都经过大量的课前准备,因此,他们在课堂上能传递大量的内容,这样也能使全体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备课的过程中,他们能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通过在讲台上的讲课,还锻炼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做“小老师”的办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这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思路。还可以采取其它的学习方式,例如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但不是让学生去上课,而是让各小组进行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这样也能达到互相提高、共同促进的目的。

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具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学习策略。同时,美术鉴赏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美术鉴赏课程应该考虑更全面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指学生在这种课堂上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能力的获得,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做小老师,能亲身体验到一个教学过程,他们获得的知识是难以忘记的,有的学生会说,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比三年学得还多。可见,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教学质量。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做“小老师”是一种能量的释放,能得到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也许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并不算好,但是因为是同龄人在讲课,所以能获得一种特别的感受。

二、课堂剧

这里所说的“课堂剧”,是指在教学中,选择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的教学内容或片断,由学生自编(改编)、自导、自演的短话剧。例如,在《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课程的教学方式中,一位老师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前先安排好不同小组进行搜集资料,制作课件。老师上课时只作简短的开题,接着把时间完全交给学生。从课程教学来看,这个课堂剧是以“表演→分析皇宫建筑艺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程序进行。不过,其中出现了一个提问环节,令人记忆犹新——学生意外地提问了老师,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老师再次出现在讲台,简要概括了该节课的主体内容。

1. 探讨的问题

有人认为课堂剧主要是学生表演,那么,如何看到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剧可以看作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形式吗?

2. 观点与讨论

课堂剧是对传统教师讲授式美术鉴赏课型的突破,在这种课型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加强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中虽然运用了较多的表演方式对课题进行分析,但有别于初中、小学课堂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是带着某一个历史故事来开展的。

角色扮演能极大地增强课堂气氛,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角色扮演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带来全面的锻炼。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开发了多元智能,如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节课的课件制作、表演、提问题不要只集中在一个小组里进行,如果表演能分小组进行就好了,再说各小组间的互动太少,造成了其他小组处于被动状态,从其他小组回答提问的效果可以看出,他们掌握的知识点并不够,因为表演环节过多,影响了对鉴赏本体更深入的分析。学生并不是陶醉在掌握知识,而是陶醉在表演所带来的快乐之中。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来说,这是不够的。

采用课堂剧的形式,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和系统安排,并且还要注意课程完整性。在课前,老师应该对学生的选题、剧本、角色扮演、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指导,在课堂进行时应该有一些评价环节,如在分析作品时,可叫其他小组进行查漏补缺,在表演之后,可安排其他小组为表演同学的表演才艺打分,特别是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对知识的系统性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三、网络教学

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也逐渐成为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在一节小学的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演示了互联网查找民居图片的环节,在互动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高中阶段,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上好美术鉴赏课呢?

1. 观点与讨论

网络的自主性很大,内容十分复杂,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容易被精彩纷呈的内容所干扰而分散学习精力,这就要靠教师很好的加以引导和监督。学生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听教师的讲解为主,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在课堂上上网查资料,如何更好地合理安排时间?这也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

网络环境更有助于打破美术教学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学习、网上交流、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使用“网络五段式”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模式的五个步骤是:设疑→搜索→讨论→引导→应用。

网络环境下的美术鉴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再起主宰作用,但这不是取消教师的作用,实际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结语

以上对几种美术鉴赏教学情景进行了讨论,从这些讨论中我们是否对美术鉴赏课的问题得到一些深入的认识?当然,美术课堂情境千变万化,试图给一个标准的教学答案是不实际的。在课堂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学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不要单纯地看教学方法的问题,因为,单纯地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肤浅的,真正对教学起到指导作用的首先是课程理论,例如课程价值、课程目标等,这些才是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起点。

篇5: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周次

课题

教学内容

学习行式

作业布置

课题一

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

听课、阅读、讨论、

美术课程标准 》提出: “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打算以什么实际行动上好美术课?

2-3

课题二

中国艺术的精神

听课、阅读、讨论、

1)自选或自定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体会。

范文网【】

4-6

课题三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听课、阅读、讨论、写生

1)漫谈“你所喜爱的作品”它属于哪个画种,它吸引你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用油画棒工具绘画校园景物的图片

7-9

课题四

西方抽象绘画的鉴赏体验

讲授、讨论、交流、评述、体验

1)从音乐中领会尝试绘画创作。

3)作品观摩并交流学习体会。

课题五

高一美术理论基础知识检测

检测

检测

课题六

六面体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圆球体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课题七

梨的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饮料盒的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16-17

课题八

饮料盒、梨的组合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期末总结

篇6:《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放映录象

篇7:高一美术教学反思

一、明确概念、把握特点

素描是运用单色的线条、体面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每一个刚刚步入造型艺术大门的学子,总是先从素描学习入手。因为单色的素描绘画,是研究造型的方法与规律的最直接有效的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素描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优秀的素描作品并不逊色于任何一种绘画艺术品,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素描艺术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这在写生素描静物中,很多学生机械的照抄光影这一错误的认识,表现得非常的明显。从这一点来说,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概念其本质性的东西。

二、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正确认识

辅导美术高考学生也有这么长的时间了,每一届来的学生都有很多思想上的误区,比如认为学习美术是考大学的捷径,认为不用太努力就能考上理想的学校,而且很多中学班主任也这样认为,把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都动员来学习美术,客观的说很多中学都有这样的观念误区。而目前美术高考其实并不容乐观,很多好的专业对专业文化线都要求较高,正是这种观念,让学生一开始学习基础素描的时候,态度就不能得到良好的形成。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平时对一两幅卡通画临摹的成就感中,不能正确认识美术高考,不能正确认识绘画这些观念都较大程度的阻碍了学生在开始进行基础素描练习中的一种良好心态的建立。因此很多学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认识美术中的首要基础课程素描的学习,在学习中产生了挫折感,畏难心理,不自信心理,这种前期理想化与后期现实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于是,学生往往就在美术的.前期学习就中断。

在美术学习中,基础素描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以后色彩、石膏、真人写生都是一个良好的铺垫,但这个阶段的重点主要放到了对形体、结构、明暗、空间的刻画上去了,这些课题都是非常理性的东西,学起来难免有一定的枯燥感,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在这阶段的教学中就应当首先做好学生对美术的全面认识了解,不要让学生在懵懵懂懂中进入第一步的素描训练,进一步通过优秀的素描绘画中的赏析,让学生理解素描的概念,特别是对素描本质上的东西的了解,同时在素描静物的写生中,我们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一组多物体静物,一般都要涉及到对比,比如长与短、高与矮、宽与窄、粗与细、刚于柔……,

篇8:浅谈美术鉴赏教学

传统的美术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过程乏味, 课堂效率低, 使得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发挥, 对美术课本来是有的学习动力、兴趣和爱好遭到破坏, 而且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表现为低效或无效, 甚至有的学生产生抵触或厌学情绪。近年来,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不容否定。很多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因此, 加强学习和理解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美术鉴赏课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新课程选修模块涉及绘画、雕塑、工艺、书法、篆刻、设计、摄影、电脑绘画等内容, 媒材形式多种多样, 每一种媒材有着自己独特的形状、色彩、肌理、质地、工具、技法, 对艺术创造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美术模块教学中, 如何开发利用简易材料、乡土材料、废旧材料是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主动地爱上美术。

教师还要让学生懂得艺术批评, 敢于艺术批评。批评并不是“批判”, 不是贬义词, 而是对问题对作品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采取各种艺术批评的形式, 以社会上的艺术作品、产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会参与美术批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 对自己的学习与作品进行评价、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 可使他们学会学习, 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过去的美术教学中, 美术教师十分重视技能的学习, 较少注意艺术批评和学生参与评价, 认为有时间不如多练几笔, 没有意识到识别能力、理论认识、艺术思维对美术学习的重要作用。知识再多不知其所以然只是“书呆子”, 手艺再高不懂如何审美只是“匠人”。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 45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 但我们的教学空间是无限的, 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 调查市场, 走进博物馆、美术馆, 在生活中发掘美、创造美。

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转变, 由“传授者”“独裁者”“裁判员”“演员”“家长”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虚心、诚实、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 走近学生的“心田”。尽管这对于教师来说很难, 但是教师们却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勇气, 在教学思维、方法、手段等方面都有了求变的意识。我们不断地学习, 充实自己的知识, 尝试新教法, 勇于创新, 自我反思, 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 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 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 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 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自身修养。

要完成美术教学任务, 必须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必须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 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 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 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 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 容易突发奇想, 有利于个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小故事或一些疑问来引导学生,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利用多媒体,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美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 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 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 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 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 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 能再现生活, 又高于生活的情景, 大大增加信息量和科技量。教师要精心制作课件, 使美术教学形成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实现促进学生审美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的目标,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 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篇9:高一美术鉴赏教学反思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审美素养;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2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2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经贯穿了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美术教学中的鉴赏课更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锻炼学生的理解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高中美术鉴赏课更是要着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析高中学生的鉴赏习惯和鉴赏特征,上好美术鉴赏课。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重点不明确

教师低估了高中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而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过多地讲解了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忽视了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如在欣赏梵高作品中,教师过多地宣扬梵高的传奇经历以及他的作品所拍卖出的天价,对于他作品的分析却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这种流于表面现象的作品鉴赏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能力,更谈不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中的模糊性

高中美术鉴赏内容既具体又抽象,课本中对于有些作品鉴赏的内容有详细的指导和分析,教师往往在作品分析中按照课本介绍来引导学生鉴赏,导致学生丧失了自己的主观见解,从而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挥。高中美术鉴赏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全面,包含有国内外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作品,教师在分析诸如抽象作品、意象作品、印象派、后印象派等流派作品时往往束手无策,很难对所有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把握。

二、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提高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认识

对于高中生来说首要任务就是高考,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文化课上,美术鉴赏课被当作调节剂,学生的不投入导致教师的不重视,从而简化了教学过程,教师没有认真、深入地钻研教材和教法,教师对于鉴赏课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仅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做好课上所需材料的准备工作,如图片、影像资料、典故等等,增加鉴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对所鉴赏的作品要事先选好题材内容进行分析,哪些重点讲、哪些点到为止,哪些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做到心中有数。鉴赏教学应当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蕴涵的思想情感和时代的审美特征,引导学生从艺术形式和深层内涵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二)与其他学科融合,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俗话说:“音、体、美是一家。”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比如,讲中国民间艺术那一课的时候,可以选择播放粗犷浑厚的陕北民歌,而讲中国古代绘画的时候,可以放《高山流水》《梁祝》等学生熟悉的音乐曲目。一些当下流行音乐也是可以利用的很好的素材,例如,杨曼的《江南雨》入耳即能让人想到笼罩在蒙蒙细雨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动人画面,而在鉴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时如果放上一曲筷子兄弟的《父亲》那饱含深情的演唱立即渲染了氛围,避免了陷入枯燥的理论阐述与抽象的概念教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就这样被精彩地导入,接下来的教学也就能顺利地进行。

(三)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参与性,例如,在讲《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时,可以根据民间美术的分类把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讲解。还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教学,例如,《艺术美与形式美》这一课在鉴赏亚历山德罗斯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时,让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根据不同意见组成正反两方以辩论的方式进行探讨——漂亮、完美是否是美术鉴赏的标准。等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就可以引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应,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作出美术自身的美,这种美注重内涵而非外在。这样的讨论让学生从根本上脱离美术鉴赏就是评定作品的“好看”“漂亮”与否,从而进入更高的审美阶段。

总之,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素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美术鉴赏资源的内涵,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获得对他们终身发展有益的美术能力。

参考文献:

[1] 曾云.浅谈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方法[J].大众文艺,

2011(11).

[2] 姚翀.新课程标准理念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探索[J].科教文汇:

中旬刊,2009(9).

篇10:高一美术新课改教学反思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来看,效果越好。学生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原理和基本技巧,使他们不再惧怕动手画画,由于在课堂上我多采用引导和鼓励的方法,使同学们在绘画过程中尝到了绘制作品的喜悦和感应感,并拉近了和作品的距离,使他们对美术名作不存有陌生感和无从入手的感觉。有部分学生甚至能通过技法来分析名作,这是我感到意外的地方,也使我看到了学生身上所蕴藏的那份潜质。

篇11:美术鉴赏高一满分优秀作文

刚开始学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当我看到纸上那么线条,头都要炸,要从哪里下手也不知道。当我知道别人是已经来到这画了一年多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头上连着一串串汗珠,手里的笔握得发热,脚也在不停地跺着地板!

我问旁边的同学:“你能告诉我该怎么去画这幅画吗?”可是她并没有理我,反而“哼”了一声!

我东张西望,看没什么指望就只好去靠自己啦!我一边左手扶着纸,一边右手拿着铅笔,一笔一画地画了起,生怕漏下了哪一个地方,最后却画得什么都不像……

放学后,我把起书包背在身上,垂头丧气地走回家。“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我自言自语道,“看来绘画这方面,好像不适合我呀,我还是放弃吧!”

回到家,妈妈开心地走来问:“今天绘画课怎么样呀?”我并没有回答她,而是回到房间里把自己关在里面,大哭一场。这时妈妈进来了,她看到我那哭红的脸蛋,走上前搂住我说:“张妮,当你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去克服它,不然它会永远在你心里,不会消失的!”

听到妈妈那句话,我想明白后心里舒服多了。我立马拿起笔和纸坐在椅子上画起来,果然多画几次后发现也不是很难。

篇12:美术鉴赏课后反思

美术鉴赏课后反思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特点,不断去钻研、探讨、思考,主动大胆开展美术鉴赏教学,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真实感受,而且还要善于动脑,善于总结,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鉴赏方法来的。

美术欣赏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视觉感知。观察方法这时也就比较重要了。仅仅以像与不像去评论作品是达不到好的欣赏效果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正确观察,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自己讲,畅所欲言,在观察中去想象,去思维,去评述,加深对名作的再认识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参与合作、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我的教学当中积累了一些教学体验如下:教师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用相关的美术作品及资料引发学生对题材的关心,引导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提高备课质量。高中美术鉴赏课涉及到大量的中西美术史知识,教师必须做到所有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美术的演变与发展,备课很重要,我们可以充分积累教学设计,教学经验和教学素材。不备课会造成教师课堂术语表达不准确,提问方式不恰当,教师讲课的随意性。这种不严谨的教学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备课,不要凭经验去上课。

篇13:谈谈美术鉴赏教学方式

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教材整体结构的了解, 在第一单元 (主要是介绍美术鉴赏学习的方法、美术作品的特征) 授课时, 我选择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要有一定语言驾驭能力, 教师要在宏观的角度中聚焦到一个点, 然后展开, 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实在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再则, 要学习美术技法和内容有机结合。在讲授过程中, 可以通过讲述与提问、讨论与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中来, 讲述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 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 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样能使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当小老师

课本的第二单元是介绍中西美术作品的比较, 这一部分每课内容结构基本相同, 通过对比也容易掌握知识内容, 可以尝试学生当小老师的授课方式, 让学生做小老师, 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具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学习策略。例如:需要我们对教学任务事先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列出几大块内容, 让学生来选择、事先准备, 通过中西对比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熟悉内容过程最好是小组式, 这样, 不仅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而且,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搜集资料、熟悉教材内容。在上课过程中, 不一定只让学生在台上讲, 可以由小组讨论、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 方式灵活。还有, 在上课过程中需要老师时时关注, 关键时候做合理地引导。

三、感受教学法的应用

第三单元是一个纵向的比较, 如:古希腊、罗马美术与文艺复兴美术、后印象主义以及西方现代美术。由于在这几课中, 有很多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需要大家了解, 在教学中, 我注重感受教学法的应用。先让同学们自己感受不同时期或不同派别作品的特征。感受作品这一环节不可缺少, 但是只有学生自己的感受, 恐怕他们未必都能够真正理解作品, 所以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例如在讲“意象主义和抽象主义”的作品时, 只是看画面, 学生很难理解作品真正的内涵, 所以就需要老师对该作品所属的流派、作者等一一介绍, 当然为了先让同学们感受, 可以借助各种手段, 如:简短视频介绍、配相同时期或相关的音乐。

四、利用多媒体, 收集资料, 在网络中鉴赏美术

对于现代生活中的设计、现代建筑的多样风格等内容, 更适合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和学习。现在的教学基本上都通过多媒体来完成, 而美术鉴赏教学更加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教师喜欢上网收集教学资料, 现代的学生也喜欢上网, 并成为一种现代的学习方法。通过上网查询, 可以对作品进行巩固、拓展延伸。

五、在实践中鉴赏美术

在美术鉴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 教学手段主要是看图片, 然后就是学生发言, 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令学生感到乏味, 教师也觉得疲惫, 学过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几分钟尝试”活动就是针对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而设的,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 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教师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应具有较大的宽容性, 比如在讲授《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时, 可要求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设计一个器皿造型及装饰图案, 即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几分钟后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与众人分享。这类作业要求在设计时目标明确, 作业长宽六厘米左右, 便于完成, 作画工具简单, 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显著。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被展示出来时, 都非常激动, 有成就感, 同时增加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篇14:美术鉴赏教学刍议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

现行的美术教学大纲要求我们: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美术的媒介与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这与戴博斯所提及的视觉素养概念异曲同工,他认为“人们通过看与此同时产生其他感觉,并将看与其他感受经验整合起来的一类视觉能力”对人类的学习尤为重要。进而他以三个层次对此进行论述:首先是视觉感知能力,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视觉行动、视觉物体以及自然的或人造的视觉符号”的区分理解能力,最后是使用视觉对象符号交流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够将视觉文化的相关理念与当代美术鉴赏教学相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视觉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视觉文化的视野中,有一种重要的鉴赏方式,即形式分析,这一概念是沃尔夫林提出来的。他在《艺术史的基本原理》一书中,以巴洛克与文艺复兴艺术形式作为对比,阐述其形式分析理论的五对基本概念:线描与涂绘、平面与纵深、封闭与开放、多样与统一、清晰与模糊。同时,他提出了一种由“早期阶段、古典阶段、巴洛克阶段”组成的支配艺术风格历史循环发展的历史规律,这一点明显受到黑格尔的影响。紧接着,罗杰·弗莱在《塞尚及其画风的发展》中发展了形式主义,他对弗莱对塞尚作品中所描绘对象的形状、空间、区域、平面、比例、尺寸、光线等诸多因素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认为塞尚的绘画是希望通过一种几何架构对现象的无限复杂性来组织安排作品的布局结构,这种空间构成能够赋予画面一种立体感的形式。当代的格林伯格则在传统形式主义基础上,发展出新形式主义。他认为绘画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艺术如戏剧雕塑等,最重要的唯一特性就是他的平面性,而平面性在抽象绘画艺术中的凸显恰好完整的诠释了现代性的全部特征。

因而,在我们美术鉴赏教学中,面对不同的艺术作品与时代风格,我们不应当只是孤立地照本宣科,讲讲小故事,而应该对画面中的形式问题进行前后联系,从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阐述相关问题。例如,我们在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时,就可以将文艺复兴的作品与巴洛克的作品并置在一起,将沃尔夫林的五对概念融入到讲解当中。当我们面对波提切利的《春》和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可以引导学生去观摩两幅作品在畫面形式表现中的不同,告诉学生波提切利使用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常用的线描技法,他在整个画面处理上并未完全采用后来达芬奇发明的空气透视与晕染技法,而是将所有物体的各个局部事无巨细地一一描绘。而乔尔乔内的作品中则采用文艺复兴威尼斯画派的涂绘技法,画面形式具有一种朦胧的效果,并非每个细节都一一交代清楚。同时,在画面整体布局中,虽然《春》的构图也独具匠心,但人物放置在整体效果上是相互平衡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可以完全脱离其他形象而进行观赏。而在《沉睡的维纳斯》中,虽然只有三个形象(包括小狗),但形象之间具有主次关系,画面也显得更加统一集中。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对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和威尼斯风格的技法进行常识性讲解,告诉学生,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和材料其实和我们现在的油画技法有很大的区别,《春》更多的是一种蛋彩画,而《沉睡的维纳斯》则具有了“油”的特性。

形式分析的策略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显然没有。当学生初步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之后,我们可以将后来的许多相似题材作品与之进行形式上的对比。还是以乔尔乔内那幅作品为例,最典型的借鉴与区别就存在十九世纪马奈的《奥林匹亚》当中。我们可以将两幅作品放在一起再次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虽然构图布局有很大的相似,但整体风格则明显不同,这种不同主要体现于马奈作品的平面性。正如格林伯格所述,平面性是现代艺术的最大特征,而这正始于马奈。

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讲解中对当代艺术中的抽象风格感到束手无策,我们无法对学生说明,为什么蒙德里安会画出那样的作品,为什么罗斯科简单地涂抹了两笔颜料,却引起了整个艺术界的轰动与随之而来的变革。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未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形式主义中的平面性问题。那么,通过对马奈作品的分析,尤其是将其与同样构图形式的乔尔乔内作品放在一起,这种视觉冲击性显而易见。通过这种并置,学生能够知道,即便是最具先锋性的现代艺术,其实也有传统艺术的根源。如果我们无法对其进行阐述,只是因为我们不懂。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大致了解形式分析的一些要素与方法,同时也可以将此带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发现我们平时认为理所当然存在的美。我们当下的很多经典设计,其实也和形式分析紧密联系。因而,通过相关策略的运用,学生可以将或许有些枯燥的课堂内容与身边熟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既增加其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也激发起运用所学知识去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兴趣,从而让美术鉴赏课程在视觉文化社会中产生理应产生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新泰市汶南镇杀人案下一篇:机修主管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