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暂行管理办法

2024-05-14

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暂行管理办法(精选9篇)

篇1: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暂行管理办法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和补贴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大冶市、阳新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和补贴管理实施细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和补贴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健全和规范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根据《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黄石政规〔2010〕15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市场租金、租补分离、分类补贴。租金收取与补贴发放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租金收入的使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公共租赁住房补贴的条件及标准,由市住房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租金水平和住房困难家庭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二章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

第四条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由市物价局会同市房产局组织其所属的认证、评估机构根据同地段、同结构、同类型房屋的市场租赁户抽样调查情况,按若干片区提出片区市场租金参考标准,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公益性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按月交缴,由产权单位或授权管理单位负责收取,并缴入市财政指定的租金专户。

第六条租金超出家庭工资收入规定比例的承租人可申请动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共住人)存储的住房公积金支付租金。

第三章 公共租赁住房补贴

第七条租赁补贴发放实行申请审批制,每年审批一次。租赁公租房家庭的租赁补贴起步阶段按季度发放,未租赁公租房的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的租赁补贴按年度发放。以后逐步实现按月发放。

第八条符合享受住房租赁补贴的家庭,其租赁补贴标准与租赁片区市场租金对应分为若干档。

第九条租赁补贴的申请、审核和发放程序另行制定。

第十条为缓解最低收入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交租的压力,对这两类家庭按先申请补贴、后交纳租金的方式进行。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不得申请租赁补贴:

(一)因征收(拆迁)领取货币补偿金额超过上年度全市人均(按征收时家庭同住人口核定)可支配收入5倍以上的;

(二)家庭成员拥有价值达到5万元以上的非营运车辆的;

(三)家庭成员开办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0万元的;

(四)特殊情形限制申请补贴的:

1.前三年内发生过骗取住房保障情形(租赁补贴资金和公租房)的,再次承租公共租赁住房连续不满两年的;

2.最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原有私有住房超过当年保障面积标准,因离婚判决或转让,造成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不满两年的。

(五)申请人采取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经审核成立的;

(六)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属于以下范围的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按规定方式申请补贴: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单位)新就业和无房职工按照《黄石市职工住房货币分配试行方案》的有关规定申请住房货币补贴;

(二)市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住房租赁补贴按市人才办的有关规定申请;

(三)在黄石工作的省部级以上的劳模、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烈士家属、伤残军人,直接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租赁补贴;

(四)企业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直接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租赁补贴。

第十三条第十二条

(二)、(三)所列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申请租赁补贴需提供以下资料:

(一)承租人身份证明;

(二)承租人劳动合同和养老保障缴交清单;

(三)所在单位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合同;

(四)所在单位提供的住房情况证明;

(五)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四条入住公租房的家庭住房租赁补贴发放标准为:

城市最低收入家庭按保障面积片区市场租金的90%发放补贴;

城市低收入家庭按保障面积片区市场租金的80%发放补贴;

市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黄石工作的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烈士家属、伤残军人家庭等按保障面积片区市场租金的40%发放补贴; 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按保障面积片区市场租金的30%发放补贴。

鼓励有条件的用人(用工)单位根据单位情况,制定本单位的住房补贴标准。

第四章补贴资金管理

第十五条财政拨付的补贴资金经市住房保障部门核定后,委托商业银行实行专户管理。市住房保障部门应建立个人住房补贴资金帐户。

第十六条补贴资金支取实行申请、审批制。

补贴资金划入个人帐户后,个人可查询帐户余额,未经审批不能支取使用。

第十七条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家庭(个人),租赁补贴资金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由委托银行直接划入公共租赁住房产权单位或授权管理公司的租金帐户,用于抵交租金,不足部分由承租人以现金方式交纳。

第十八条未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廉租住房保障对象,补贴支取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无房家庭可凭租赁合同(协议)和所在社区出具的租房证明,向市住房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批同意,被承租房屋所有权人可凭支取通知单支取承租人的租赁补贴资金,用于支付部分租金;

(二)未达标家庭租赁补贴实行个人专户管理,凭改造、维修、购买自住住房相关证明材料,可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支取;

(三)退出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又不再申请公租房的家庭,三年后可支取其个人补贴专户资金余额,用于改善住房。

第十九条对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租赁补贴的,市住房保障部门可责令其退还已领取的补贴资金,三年内不得申请住房保障。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混合型和社会型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参照本细则执行,租金由产权人或委托管理单位收取。

第二十一条本细则由市房地产管理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篇2: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完善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供应体系,根据国家住建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11号)以及国家和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区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篇3: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暂行管理办法

并轨后问题待解

近年来, 一些地方在廉租房和公租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 2013年12月6日, 住建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公布《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从2014年起, 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 并轨后统称为公共租赁住房。

据长期关注保障房工作的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分析, 目前保障房分产权型保障和租赁型保障, 然而, 由于制度性的设计和管理模式不明确, 基层“资金落实不到位、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分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很难避免。因此, 廉租房并入公租房, 实现“公廉并轨”实际上就是要重新梳理这个问题, 也是把这两个产品进一步协调, 把保障对象、租金、制度管理以及推出机制的统一化。

然而, 廉租房与公租房平行运行, 也造成了一些新问题。它们都属于租赁房, 但面向的群体不完全一样, 需要分别申请、分别排队, 申请人不容易搞清楚自己适用哪种保障方式, 导致申请不够方便。

而且, 住房保障需求和供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近年来部分地方出现了保障房与保障对象不相匹配的情况。如果廉租房或公租房房源在满足保障对象需求后仍有剩余, 受限于两项制度准入门槛、保障标准不同, 不能调剂使用,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另外, 因收入等发生变化需要从廉租房对象转换成公租房对象的, 需退出原廉租房保障后再申请新的公租房保障, 这给承租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

明确实行差别化租金

住建部此次发出《意见》, 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进一步落实三部委在去年年底共同发出的《通知》的具体操作意见。

根据《意见》, 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对象, 包括原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原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 即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及符合规定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意见》提出,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原则上按照适当低于市场租金的水平确定。对已建成并分配入住廉租住房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 对已入住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其租金水平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对于新增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租赁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 应采取租金减免方式予以保障, 不宜按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水平先收后返。

优化轮候规则

针对由于保障群体不完全一样, 需要分别申请、排队, 导致群众申请不便的问题, 《意见》指出, 各地要整合原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受理窗口, 方便群众申请。要明确并轨后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收入审核部门职责及协调机制。落实申请人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的承诺和授权审核制度。社会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要纳入政府监管。符合规定条件的住房保障对象, 到市场承租住房的, 可按各地原政策规定, 继续领取或申请领取租赁住房补贴。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锋表示, 各地应当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合理确定公共租赁住房轮候期, 对登记为轮候对象的申请人, 应当在轮候期内给予安排。要优化轮候规则, 坚持分层实施, 梯度保障, 优先满足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需求, 对城镇住房救助对象, 即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 依申请做到应保尽保。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制定公共租赁住房合同示范文本, 明确租赁双方权利义务。

退出机制将完善

“目前保障房受益者中, 家庭收入增加了, 已经不符合住在保障房的条件了, 如果退出, 怎么退?如果不退该怎么办?由哪个部门负责执行?”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曾表示, 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后, 如何发挥最大功效、建立健全进入和退出机制, 将是下一步重点和难点。

《意见》加强了对退出机制的统一管理。为杜绝并轨后公租房的各种欺诈行为, 《意见》特别强调应对公租房加强使用退出管理。经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同意, 承租人之间可以互换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完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资格复核制度, 不再符合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条件但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条件的, 可继续承租原住房, 同时应调整租金。承租人违反有关规定或经审核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 应退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依合同约定, 切实履行对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的维修养护责任, 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正常使用。

《意见》还提出, 要强化信息公开方面的工作力度, 各地要全面公开公共租赁住房的年度建设计划、完成情况、分配政策、分配对象、分配房源、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结果及退出情况等信息, 畅通投诉监督渠道, 接受社会监督。

(三)

统一管理与差异化设计并行不悖

虽然两房并轨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和总体趋势, 但并轨并不应该意味着所有方面都一致, 毋宁说, 并轨对公租房的设计和管理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

“两房并轨在房租、管理方面可以实现统一, 但在建设标准上不能一刀切, 面积、户型上可以差异化。”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济宁分院院长盛勇说, 既有适合一家三口居住的家庭式公租房, 也可以有适合个人居住的单身公寓。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既避免了统一标准下单身人群因房屋过大造成浪费, 又满足了有一定支付能力的家庭对较大面积公租房的需求, 不同的人群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租转售该不该铺开?

目前, 共有产权、由租转售, 这种模式在公租房建设中已呈现蔓延之势, 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情况?《意见》对此尚付之阙如, 而这是《意见》在落实中所注定会遇到的问题。

北京房地产法学会秘书长高喜善说, 配租一定年限后, 允许产权单位申请转售, 可以帮助企业回笼一部分资金, 这也让企业有积极性建设公租房。大部分人首先是要解决住房需求, 其次还有产权需求, 所以部分公租房配租一定年限后转售, 对于承租多年但收入有所提高的家庭, 也是好事情。

但他同时认为, 虽然说留出了一定的缺口, 但也不是所有配租的公租房都可以申请转为配售型保障房。一旦公租房可售, 相当于政府建设一批房源低价转售, 回笼资金后再进行开发, 某种程度上行使了开发商的职责。从利益动机来考虑, 如何有效控制这种公权力过度放大行为的异化, 更须谨慎斟酌。

“以租为主, 大家都有得租, 条件好了可以去买商品房, 一旦出售了, 保障性住房固化下来, 公共资源就被占用了, 而大城市的土地越来越紧缺, 将来怎样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呢?”深圳市人大代表吴立民表示, 先租后买, 符合当前实际情况, 但是在总体上, 还是要坚持以租为主、以售为辅的原则。

探索承租人诚信体系

《意见》中首次提出公租房承租人可互换住房的条件:经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同意, 承租人之间可以互换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 保障房的配租是根据不同家庭情况, 如人口数量、地理位置、可承受租金水平等因素考虑的, 互换的可操作性存在不小难度, 相关部门应该出台补充规定加以完善。

公租房的有效循环利用, 不能仅靠罚款等经济手段。目前公租房管理办法对恶意不退租的处罚, 主要是罚款。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管理经验是, 信用罚分, 如将承租人恶意不退租的行为, 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档案, 及银行信用体系, 适当时提起法律诉讼, 把经济处罚、法律诉讼、信用罚分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 管理效果会更好。

篇4:浅析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

一、公共租赁住房的定义

公共租赁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农民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项新兴住宅。公共租赁住房产权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承受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学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等。

公共租赁住房属于保障性住房,但又不同于福利制度下的房租较低的公房,从大的方面来看,属于廉租住房的一种形式,只是保障范圍更广泛,是一个过渡性解决住房困难的方法。保障的群体不仅仅局限于低收入人群,还包括目前没有能力购买住房、通过市场无法解决住房的群体。当这部分群体有支付能力了,他们就离开公共租赁住房,到市场购买或承租住房。

二、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不同

(一)保障供应对象不同

廉租住房的保障对象是符合各地规定条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和已经通过廉租住房资格认定但没有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家庭。已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和已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家庭,不得承租公共租赁住房。

(二)产权属性不同

廉租住房由政府投资建设,其产权归各级地方政府所有。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行“谁投资、谁所有”。产权归政府或相关机构、企业所有,不归居民个人所有。其目的是用低于市场价、承租者承受得起的价格,向低收入家庭出租住房,以改善这部分群体的住房困难状况。

(三)建设标准不同

廉租住房为成套住宅,建设应当坚持经济、适用原则,新建廉租住房单套的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并根据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需要,合理确定套型结构。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主要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应符合安全卫生和节能要求。成套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单套建筑面积要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应认真落实宿舍建筑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四)土地供应形式不同

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应当在土地供应计划中优先安排,并在申报年度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采取划拨方式,保证供应。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各地要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予以重点保障。面向经济适用住房对象供应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实行划拨供应。其他方式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可以采用出让、租赁或作价入股等方式有偿使用。

(五)住房供应方式不同

廉租住房目前在我国部分城市实行租售并举的管理政策。廉租住房可以统一对低收入家庭配租,也可以按照比例出售给有一定购买能力的低收入家庭。公共租赁住房按照《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规定为“所建住房只能租赁,不得出售”。

三、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必要性

(一)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有利于社会和谐

从其他国家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来看,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必定会成为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有效解决当前房价居高不下引起的社会矛盾。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相比具有保障覆盖面广泛、补贴标准灵活性强、各类对象可分层次保障、操作方便、便于建立退出机制等特点。

(二)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符合我国国情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够健全,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与需求偏差较大。我国现有的中小户型住宅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平房、简易楼房和旧楼房,随着各地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拆迁工作的不断推进,这部分适合中低收入家庭的小户型、低价位房源越来越少。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缓解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问题的有力措施。

(三)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社会需要

目前,各地市兴建的廉租住房大多在城市边缘地区,而低收入群体中有很大比例的人群为服务业人员、个体小商贩等,这部分群体往往随着工作变动而迁移居住场所,住所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公共租赁住房更符合他们的住房要求,可以有效减少生活和出行成本;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或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因暂时买不起住房,可以选择公共租赁住房以满足居住需求。所以,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市场,大力发展适合多种层次人群居住需要的公共租赁房市场是非常必要的。

(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可以弥补住房制度的不足

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有利于弥补我国现行住房保障政策的不足,进一步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低收入家庭以享受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和租住廉租住房为主,中等收入家庭以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大中专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人群以租赁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篇5:局职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职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切实解决无房或异地工作职工住房困难问题,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1〕5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由XX局或所属单位出资建设和运营,限定套型面积和出租价格,向本局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无房或异地工作职工出租的具有保障性质的住房。XX局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属于XX局房屋资产。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XX局或所属单位投资建设、回购、原公有住房(或单身宿舍)整体划转等方式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房源通过新建(含配建)、改建、回购或整体划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新建公共租赁住房以配建为主,单套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下,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XX地区。公共租赁住房的—1—

房源筹集渠道主要包括:

(一)XX局直接投资建设;

(二)由XX局所属非运输单位投资建设;

(三)在新建限价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单位集资合作建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住房改造、城市旧城改造项目中按一定比例配套建设(含拆迁还建住房);

(四)部分站区原未售公有住房整体划转;

(五)回购职工换房后退出的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使用标准的住房。

(六)原XX局统一管理的单身宿舍或单位自管的单身宿舍整体划转。

第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实行“谁投资、谁所有”,投资者权益可依法转让。公共租赁住房由投资者收取租金,负责管理、维修、维护等费用支出。

XX局公共租赁住房的资金来源,主要为XX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XX分中心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的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返还、政府财政补助、银行贴息贷款以及其他能够依法合规用于对外投资的资金。

第六条 局土地房产处是全局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全局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编制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督促、指导和检查全局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组织全局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政策的业务培训;统筹和指导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房源筹集和运营管理等工作。

—2—

局房产管理所负责公共租赁住房整体分配工作,提出公共租赁住房指标分劈方案;负责对公共租赁住房信息的轮候备案管理和年度复核工作;负责全局申请家庭及职工的资格核准,与承租人签订住房租赁合同;负责相关报表的填报及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备案等工作。

全局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申请公共租赁住房职工的受理、调查核实、资格审核、公示和建立轮候配租库等工作;负责本单位已核准的享受公共租赁住房职工的年度审核、住房清退、动态管理及数据上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准入管理

第七条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时间为每年的4月、10月,原则上以当地无房职工家庭户为主。新参加工作一年以上的单身职工或异地工作半年以上的无房职工,可提出申请。

第八条 当地无住房是指:职工在工作所在地(以人事命令为准)无任何自有住房,包括自建私房、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住房、市场运作房、拆迁安置房(含待入住)、商品房(含已签订合同未取得产权证),也未承租原未售公有住房、廉租住房等。

第九条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二)职工及共同申请家庭成员的身份证复印件、—3—

户口簿复印件、婚姻状况证明材料;

(三)职工及共同申请家庭成员现住房情况证明材料;

(四)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人事命令等证明)。第十条 申请及办理程序

(一)申请:申请人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XX市XX局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申请表》。单位收到职工的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场告知职工。

(二)审核:单位受理后20日内,采用查档取证、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家庭人口情况和住房状况进行走访核查。经审核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职工;经审核符合申请条件的,应当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日。经公示后无异议和有异议的经单位核实后,单位在3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审核意见和公示情况等报送房产管理所核准。

(三)核准:房产管理所自收到单位报送的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审核意见等进行审批核准。

第三章 分配管理

第十一条 对经核准符合公共租赁住房条件的无住房家庭(含单身职工和异地工作职工),纳入各单位轮候配租

—4—

数据库(房产管理所建立备案数据库),实行轮候配租。原则上按无住房职工家庭、无住房单身职工、当地属异地工作职工的顺序进行。XX局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解决特殊困难群体。

属于家庭户的,以户为单位一户一套轮候配租;属于单身职工的,原则上以2人一间、多人一套轮候配租。

第十二条 房产管理所根据各单位轮候配租需求情况,按轮候配租顺序提出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指标分劈方案报XX局批准后,将公共租赁住房指标分劈到相关单位。相关单位按照本单位的分配办法,将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房号)分配给符合条件的轮候职工。

第十三条 轮候期间,轮候职工工作、住房等情况发生变化,应当主动并及时向所在单位如实提交书面材料,重新审核。

第四章 租赁管理

第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属地按照公共租赁住房所在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低标准执行;如住房所在地人民政府尚未公布租金标准的,则按XX局公有住房的成本租金标准执行。集体宿舍式非独立配套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按公共租赁住房正常租金标准的80%执行。属于原旧住房划转为公租房的,租金标准暂按原有标准执行。

—5—

第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出租人与承租人须签订《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房屋租赁合同期限为1年,租赁合同期满后,承租人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续租。

第十六条 承租人签订合同之日,按XX局原公有住房出租管理规定标准一次性缴纳租赁保证金,以保证租赁合同的正常履行。租赁合同期满或终止,无违约责任的退还保证金本金,违约的可从保证金中抵扣应承担的相关费用。

第十七条 属于XX局批准享受廉租住房(特困)职工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承租人可同时提出租金减免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局房产管理所审批后,按公共租赁住房正常租金标准的10%交纳房租,并可以免缴租赁保证金。

第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只能用于承租人自住,不得出借、转租或闲置,也不得用于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承租人违反规定使用公共租赁住房的,必须责令退出。承租人购买、受赠、继承或租赁其他住房的,必须退出公共租赁住房。对承租人拖欠租金和其他费用的,局房产管理所(或其他投资单位)通知其所在单位从其工资收入中直接扣划。

第十九条 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死亡的,其遗偶可按原租赁合同继续承租,但需确定新的承租人,变更租赁合同,租赁期限按原有合同的剩余时间计算。

第五章 退出管理

—6—

第二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年度审核制度。

(一)年度审核时间:每年第二季度;

(二)年度审核程序:租赁公共租赁住房家庭或单身职工应按时主动填报《公共租赁住房年度审核表》,由所在单位对其住房等情况进行审核,所在单位对有关变更或退出情况进行汇总,并报局房产管理所核准。

(三)年度审核时承租人应提交如下资料: 1.承租人身份证明; 2.家庭成员现住房状况;

3.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和已交租金凭证。

第二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解除租赁合同,收回公共租赁住房,其行为记入信用档案,5年内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和其他政策性住房:

(一)采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欺骗方式取得的。

(二)转租、出借的。

(三)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结构或使用性质的。

(四)承租人无正当理由连续空置3个月以上的。

(五)拖欠租金累计3个月以上的。

(六)在公共租赁住房中从事违法活动的。

(七)违反租赁合同约定的。

第二十二条 承租人通过购买、获赠、继承等方式获得其他住房的,必须退出公共租赁住房。异地工作职工转调其他地区工作或退休的次月,必须退出原租住的公共租赁住房。

—7—

第二十三条 承租人按规定须退出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或合同期满不符合续租条件且腾退困难的,给予3个月的过渡期限,过渡期内承租人自行承担合同租金,超过过渡期拒不腾退的,按合同约定处理,并在所在单位公告,必要时XX局(或投资单位)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第六章 财务管理及核算

第二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和核算。即局财务处负责全局公共租赁住房资金的审核及资金拨付工作,局房产管理所及各投资单位负责本单位公共租赁住房资金的日常核算工作。

第二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资金按专项款源实行预算管理。资金使用由局土地房产处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回购等项目及资金分配建议方案,报XX局审批。经XX局批准同意,属XX局投资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回购的,由局房产管理所按完成情况向局财务处申请拨付资金;属XX局投资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由建设单位根据项目计划和开工、完成情况报局土地房产处审核后向局财务处申请拨付资金。

第二十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资产管理、租金收入、费用支出、预算管理及核算、财务报表列报等,按XX局另行出台的公共租赁住房财务管理办法办理。

—8—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单位应详细记载承租人的申请、审核、轮候、配租以及违法违规情况等有关信息,加强日常动态管理和巡查工作,建立健全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制度。

第二十八条 局房产管理所应建立公共租赁住房租赁档案,记载公共租赁住房规划、计划、筹集、建设及使用情况,每季定期对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在监督检查中,有权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

第二十九条 局土地房产处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承租公共租赁住房人员履行合同约定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须予以配合。在监督检查中,有权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

第三十条 承租人隐瞒或伪造个人住房及其他情况,骗取公共租赁住房和查实单位为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由有关部门对承租人和直接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有关部门、单位接到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及时核实并做出处理。

第三十一条 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公共租赁住房规划、计划、筹集、建设、分配、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要依法依纪追

—9— 究责任。

第八章 其他

第三十二条 XX局统一管理的公共租赁住房的修缮维护和住房安全情况检查等,由XX部门负责。

第三十三条 XX局所属非运输单位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参照本办法管理。其修缮维护和住房安全情况检查等,由投资单位负责。

第三十四条 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纳入项目统一物业服务管理,物业服务有关费用,以及其他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如水电费、卫生费等),由承租人按规定承担。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XX年X月X日起施行,由局土地房产处负责解释。本办法的具体操作细则由局土地房产处另行公布实施。

篇6:长顺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长顺县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完善我县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体系,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

篇7: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2012-11-30 来源:中国残疾人服务网

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告第77号——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2012年11月30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

《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12年10月31日昆明市第十三届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

2012年11月30日

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多渠道解决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划、建设、租赁、管理及其相关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提供财政投入或者政策支持,限定套型建筑面积标准,按照合理标准组织建设或者通过长期租赁等方式筹集,并按照规定的租金标准,面向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社会群体供应的保障性住房,包括廉租住房。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应当加大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将建设资金、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目标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

第五条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住建(保障)部门〕负责对全市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建设和管理的配套政策。

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本区域内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等工作。

发改、财政、国土、规划、民政、统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园林绿化、公安、城管、工商、税务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机构或者委托运营单位,具体实施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及管理,运营单位接受住建(保障)部门的指导、监督。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住建(保障)部门应当科学编制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结合国家和省下达的计划指标,会同市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明确建设计划,确定规划选址及用地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根据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结合本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户籍人口以及公共租赁住房的需求情况制定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

第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土地供应计划,在用地指标上予以优先保障。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用地,以划拨或者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协议出让方式供地价格按照国家规定计算。

第九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选址,应当安排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配套的区域。规划设计按照节约集约、节能环保的原则,做到功能完善、经济适用。

第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可以采取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投资建设(以下简称政府投资建设)、企业与政府共同投资建设(以下简称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及其他民间资本投资建设(以下简称企业投资建设)、新建普通商品住房项目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建(以下简称商品房配建)等多种模式建设,以及通过购买、改建、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多渠道筹集。

第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一)中央、省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

(二)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以及调剂安排的专项资金;

(三)金融机构贷款和公积金贷款;

(四)其他来源。

第十二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应当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商业服务设施,其他配套设施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第十三条 公共租赁住房可以是成套住房,也可以是宿舍型住房。

成套住房建设以一居室或者两居室的小户型为主,应当进行简易装修,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宿舍型住房按照《宿舍建筑设计规范》建设。

第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之日起20日内,将竣工项目的房源基本情况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由政府成立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机构或者委托运营单位实施建设、持有产权和经营管理。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约定明确产权比例和进行经营管理,并接受市、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商品房项目中配建的公共租赁住房,按照合同约定产权无偿移交给政府,或者以约定的价格由政府回购。

房屋权属登记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证时,应当注明“公共租赁住房”和产权比例。

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转让公共租赁住房产权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并报公共租赁住房所在地县(市)区、开发(度假)区或者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转让后不得改变原土地和房屋的性质、用途,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用途。

第十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享受下列优惠政策:

(一)用地享受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

(二)免收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涉及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异地安置人防建设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三)国家、省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经营环节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第三章 准入管理

第十七条 在本市工作或者创业、居住的无住房或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8平方米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或者单身人士,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一)具有当地城镇户籍的;

(二)具有当地城镇户籍,符合廉租住房申请条件的低收入家庭,领取租赁住房补贴或者未享受实物配租的;

(三)非当地户籍的外来务工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持有当地公安派出所核发的居住证,并在当地工作满1年(含)以上,交纳社会保险的;

(四)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情形。

除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外,其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的具体准入条件由当地住建(保障)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一个家庭或者单身人士,只能申请租赁1套成套住房;单身人士也可以申请合租1套成套住房或者宿舍型住房。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的,需确定一名符合申请条件的家庭成员为申请人,其他家庭成员为共同申请人。单身人士申请的,本人为申请人。申请人须年满18周岁,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九条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收入标准原则上为:单身人士月收入不高于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85%;2人以上(含2人)家庭月收入不高于家庭实际人数乘以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85%。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收入和财产的具体标准,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指数等因素,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由市住建(保障)部门会同市民政、统计部门制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一)申请之日前3年内有转让私有产权住房的;

(二)擅自转租直管公房或者转让直管公房承租权的;

(三)已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

(四)财产超过一定限额的;

(五)其他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应当提交昆明市城镇保障性住房申请书、申请人和共同申请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婚姻证明、毕业证书(明)、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社会保险交纳证明、住房和财产状况等证明材料,非当地户籍的申请人应当同时提供公安派出所核发的居住证。

申请人应当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如实申报家庭住房、收入和财产状况,声明同意接受审核部门调查核实其家庭住房、收入和财产等情况。审核部门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时,相关管理部门及单位应当依法提供便利。

第二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受理、初审、复审、终审,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受理。申请人向户籍(居住证)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申请材料符合规定的,应当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符合规定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二)初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的1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人口、户籍、收入、住房、财产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调查核实符合规定条件的,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并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将申请材料及初审情况报送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初审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复审、终审。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初审通过的申请人进行复审、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将复审无异议的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复审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初审机关并说明理由。

市住建(保障)部门对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复审通过的申请人,其相关信息通过与公安、税务、金融、住房公积金等部门的信息比对进行终审,并将终审结果公示7个工作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由市住建(保障)部门予以轮候登记;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复审机关并说明理由。

其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住建(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初审通过的申请人进行复审、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对复审通过的申请人进行终审,终审时应当会同民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等部门联合终审,并将终审结果公示7个工作日,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予以轮候登记,并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初审机关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 在本市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依法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企业,可以代表本企业职工统一向当地住建(保障)部门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章 配租管理

第二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实行轮候摇号配租制度。具体的住房轮候摇号和配租管理规定,由市住建(保障)部门制定。企业代表职工统一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由企业向符合条件的本企业职工配租。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在轮候期间,家庭人口、户籍、收入、住房、财产等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向原申请地住建(保障)部门如实申报。住建(保障)部门按照本办法相关规定重新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继续轮候;不符合条件的退出轮候。

第二十六条 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按照申请的时间段、所填写的选房区域、工作地点、户籍所在地和服从分配的原则进行摇号配租,并向获得配租的申请人发放配租确认通知书,配租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对摇号未能获得配租的申请人,继续轮候,轮候期不超过3年。

第二十七条 取得轮候资格的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残疾人和老年人家庭,在昆工作的全国和省部级劳模、全国英模、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家庭、军队随军家属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应当优先配租。

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对本企业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住房困难职工,经企业讨论通过并公示后配租,并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

第二十八条 摇号时的配租面积和户型原则上与申请人的家庭人数相适应。

第二十九条 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应当将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情况及时报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

第五章 租赁管理

第三十条 领取配租确认通知书的申请人在20个工作日内与公共租赁住房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签订书面租赁合同(以下简称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在合同签订后20个工作日内向市住建(保障)部门进行备案。

申请人未按期签订合同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名额、指标作废,但可以按照程序重新申请。

企业代表职工统一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由企业与公共租赁住房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签订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在合同签订后20个工作日内向市住建(保障)部门进行备案。

第三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只能用于承租人自住,承租人享有按合同约定使用公共租赁住房的权利。

承租人应当合理使用房屋及附属设施,因使用不当造成房屋及附属设施损坏的,应当负责修复或者赔偿。

第三十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物业管理由产权单位、运营单位或者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承担。

承租人应当按时交纳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和水、电、气、通信、电视、物业服务、垃圾清运等费用。

第三十三条 承租人拖欠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累计达到3个月的,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通知承租人及时交纳所欠租金。拖欠住房租金累计达到6个月的,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可要求承租人腾退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并缴纳所欠租金和结清相关费用。

第三十四条 承租人和共同承租人在租赁期内因家庭人口变动,需要继续承租或者调换公共租赁住房的,应当向户籍(居住证)所在地的住建(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重新签订合同;不符合条件的,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合同期满,承租人需要续租的,应当在合同期满3个月前向户籍(居住证)所在地的住建(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重新签订合同;不符合条件的,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原则上按照略低于同地段市场租金确定。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区和三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由市发改部门会同市住建(保障)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其他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标准,由其发改部门会同同级住建(保障)部门制定,报当地人民政府(管委会)批准后向社会公

布,并报市发改和市住建(保障)部门备案;政企共建、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参照地方人民政府公布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执行。

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实行分级定租或者租补分离。

第三十六条 公共租赁住房应当交存房屋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正常使用。

第六章 退出管理

第三十七条 承租人租赁合同期满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需要续租的,按照本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承租人要求解除租赁合同的,产权单位、运营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结清相关费用。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将解除合同的情况报市、县(市)区、开发(度假)区的住建(保障)部门备案。

第三十九条 承租人通过购买、受赠、继承等方式在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地区获得其他住房的,或者在租赁期内家庭人均收入、财产、住房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应当自前述情形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原申请地住建(保障)部门如实申报,并按期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十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六)住房、收入和财产状况发生变化,已不符合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条件而未在规定期限内如实申报的;

(七)违反合同其他约定的。

第四十一条 承租人有本办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腾退公共租赁住房行为,对应腾退的公共租赁住房,其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安排合理的搬迁期,搬迁期内租金按照合同约定的租金数额缴纳。搬迁期满不腾退公共租赁住房的,公共租赁住房的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并按照市场租金标准交纳租金。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资金按照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主要用于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本息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等。建设资金及租金收入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

其他方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主要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本息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等。

第四十三条 市住建(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将公共租赁住房的地点、户型、面积、租金,以及申请、轮候、配租和退出等信息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四条 市住建(保障)部门和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公共租赁住房档案和个人住房保障诚信档案。

第四十五条 市、县(市)区、开发(度假)区住建(保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和反馈机制,并将投诉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住建(保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产权单位或者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一)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出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未履行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维修养护义务的;

(三)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性住房性质、用途,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用途的。

第四十八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给予警告,并记入个人住房保障诚信档案。

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登记为轮候对象或者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记入个人住房保障诚信档案;登记为轮候对象的,取消其登记;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责令限期退回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并按市场价格补缴租金,逾期不退回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承租人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十九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其按市场价格补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的租金,记入个人住房保障诚信档案,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承租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腾退公共租赁住房,并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经纪人员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出租、转租、出售等经纪业务的,依照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记入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对房地产经纪人员,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取消网上签约资格,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章 附则

篇8: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模式探析

2010年6月8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房的指导意见》中就公共租赁房的定价指出,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水平, 由市、县人民政府统筹考虑住房市场租金水平和供应对象的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同时, 租金按年度实行动态调整。对于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可以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公共租赁住房定价是一个多元性目标决策系统, 既要考虑投资者的盈利性, 又要照顾居民的承受能力和政府财政补贴能力;既要体现公租房的社会公益性, 又要使投资者回收成本和获得收益。科学定价关系到公租房是否长期持续发展。目前, 从各地已出台的公租房政策以及实施情况来看, 公共租赁房定价方案不尽相同, 模式可以概述为以下三种。

1. 按市场价格的一定比例定价模式:重庆、广州

重庆市对申请公共租赁住房收入的限制条件为单身人员月收入不高于2000元, 家庭月收入不高于3000元。出租价格以综合造价为基准, 基本控制在市场租金的60%左右。在建的公租房户型包括一居室、两居室和三室一厅, 建筑面积在35~80平方米之间, 租户可根据家庭成员情况选择户型大小, 租住5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 月租金预计在500元左右。

广州市公租房租金计划分为三个档次, 按照《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实施办法 (试行) 》的要求, 公共租赁房租金确定为同地段市场价的60%、50%和40%, 将按住户收入水平高低并结合区位情况分类收取。

重庆的定价原理属于市场导向型定价模式, 其最大优势就是与周边市场租金建立联系, 租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住房的区位价值, 避免不同地段租金倒挂现象的出现;能够对周边普通商品房价格产生影响, 有效平抑房地产价格;能够提高开发商建设政策性住房的积极性。

2. 按收入实行补助定价模式:厦门、常州

厦门市公租房发展较好, 经验之一是实行政府主导、分类补贴, 如表1所示。

与厦门类似, 江苏常州的公共租赁房定价也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租赁群体按照其支付能力定价。首先, 针对本市的中低收入家庭, 由于他们在一段时间内经济状况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因此公租房对他们收取更低的租金———3.5元每月每平方米, 主要目的正在于保障这类人群的居住。其次, 针对职场新人, 尤其是月收入水平并不低, 只是没有储蓄, 短期内买不起房的年轻人, 会收取相对高一些的租金——4.5元每月每平方米, 因为对于这类人, 公租房只是解决过渡期住房困难的方式, 不久之后他们必然会考虑买房, 所以略高的租金不会给他们带来太大的压力。最后,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租房。这类人是真正的低收入群体, 而他们对居住水平也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所以有部分房屋设置成集体宿舍———各方面装修条件很好, 只不过是几人合租, 租金自然是很低的。

厦门和常州的定价模式从支付能力角度出发进行定价, 考虑了家庭经济实力对住房租金的承受能力, 使不同支付能力的群体能够租赁到匹配的住房。

3. 成本导向定价模式:北京

2009年8月, 《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试行) 》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出台, 北京也成为了全国首个推出公租房的城市。与上述城市不同的是, 北京的公租房有明确的户籍限制, 其定价原则中明确提出“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并结合承租家庭负担能力和同类地段类似房屋市场租金一定比例下浮确定公共租赁住房租金”。2010年8月, 北京市建委公布了3个公租房项目成本租金, 从22元/平方米·月到30元/平方米·月不等。根据计算, 60平方米的公租房每月租金价格框定在1300元到1800元之间。

该种定价模式可以归纳为成本导向型定价, 以成本为基础, 通过成本加基本利润加税金的模式制定价格, 是政策性住房及其他社会保障性产品常用的定价方法。

二、现有定价模式实践难点

1. 市场导向型定价缺点

其一, 由于租金水平直接与市场价格挂钩, 当市场价格偏高时, 租金水平也就可能超出中低收入家庭支付能力, 无法实现政策目标;当房地产市场处于萧条期时, 市场价格偏低, 租金水平比市场价格更低, 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状况。其二, 到底按市场租金的多少比例收取租金, 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

2. 支付能力导向型定价缺点

仅依据家庭支付能力收取租金, 往往脱离了市场环境, 忽略了住房区位价值, 难以适应复杂的市场变化。同时, 支付能力导向型定价并未考虑到开发建设成本, 若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差价由政府补贴, 会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另外, 支付能力导向型定价属于动态定价, 由于家庭收入变化 (可支付能力随之变化) 使定价的时点难以控制, 实际操作方面具有一定困难。

3. 成本导向型缺点

其一, 若成本太高, 存在新建公共租赁住房成本租金甚至超过同地段存量住房市场租金的现象。即便政府以划拨的方式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 公共租赁住房开发建设成本中, 也包括了难以压缩、消化的土地征收和拆迁安置补偿成本。其二, 按照一定标准测算成本容易导致定价缺乏灵活性, 限制了住房价格的波动, 难以体现市场的变化。其三, 该方法不能体现出住房的区位价值, 无法通过价格调整供需。

三、构建以支付能力为主导原则的公共住房新型定价模式

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 其定价关系能否持续发展, 要综合权衡市场因素、成本因素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过高和过低的租金价格都将导致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难以长期为继。如果设计过低的价格, 公租房长期运行所需要的资金成本、服务维护, 仅仅依赖政府投入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 过低的公租房价格也会影响到住房保障体系内部的均衡问题, 和廉租房价格不匹配, 从而引致政策失灵、资源浪费。忽视公租房保障受众的实际困难而采取过高的定价也不可取, 那样就违背了实现公租房建设的目标。因此, 有必要充分借鉴国内外保障住房定价规律, 合理地制定公租房租金价格以实现公租房体系乃至整个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从德国、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公共租赁房的定价模式来看, 公共租赁房的定价基本上都是按照不同收入群体的支付能力来定价的。例如, 根据德国《住房金法》的有关规定, 居民可以承受的租金一般按照家庭收入的25%确定, 实际需交纳租金与可以承受租金的差额, 由政府以住房金的方式负担。住房金取决于家庭成员数、收入及房租的高低, 一般由联邦和州政府各承担50%。日本的公共租赁房价格如表2所示。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将租赁型的组屋划为分两个档次, 家庭收入在800新元或以下的家庭, 只需缴纳月总收入的10%左右作为房租;收入在800~1500新元的家庭, 只需缴纳总收入的30%左右作为房租。一般而言, 租赁型的组屋出租给家庭月收入不足1500新元家庭, 一居室月租介于26新元到205新元, 二居室介于44新元到275新元。

公租房内部一般应按照不同保障对象的特征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对于处在深层次城市化中的我国来说, 公共租赁房的需求群体不仅包括城市中已有的低收入家庭, 也包括以进城民工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体的“新市民”阶层, 需要租住公租房的人群可能本身差异化就比较大, 需要不同层次的公租房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保障。在定价原则上, 我们并不赞成一些地方采取的成本导向式的或按照市场租金的比例来确定价格的模式。根据我们在北京的调查结果来看, 成本导向或按市场租金确定的公共租赁房价格与公共租赁房的保障群体的支付能力在短期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如表3所示。

篇9:黄石市公共租赁住房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的配租管理,根据国家、省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区(开发区、新区)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租赁补贴的发放和租后管理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住房保障部门负责全市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发放的政策制订,协调、指导和督促各县、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开展公共租赁住房配租、租赁补贴发放及租后管理等工作。

各区(开发区、新区)负责实施本辖区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租赁补贴发放和租后管理等具体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并出具核查报告。

价格、财政、司法和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租赁补贴发放和租后管理等相关工作。

第二章 配租对象、申请条件

第四条 申请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应当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成员作为共同申请人。

家庭成员包括申请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已成年子女未婚或者离异、丧偶的,可以由申报家庭决定是否将其作为共同申请人计算在内。

子女成年后已婚的,应当单独作为一个家庭。

子女成年后未婚的(男性年满25周岁、女性年满23周岁),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家庭。

第五条 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本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符合规定的外来务工人员配租。

开发区、工业园区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符合规定的外来务工人员配租。

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主要面向本单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职工配租。

第六条 申请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为本市家庭的,应当至少1名家庭成员取得本市居民户口;

申请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应当持《居住证》连续满3年、连续稳定工作满6个月。

(二)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三)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计算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应当将申请之日前两年内过户的房产、自有住房、租住的公房计算在内);

(四)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名下无商业用房、写字楼等非住宅和机动车(残疾人代步车除外);

(五)未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第七条 开发区、工业园区自筹资金建设、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由其自行调配。

开发区、工业园区也可以根据本园区外来务工人员对公共租赁住房需求,向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将市级的公共租赁住房划拨一定数量用于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市住房保障部门在统筹考虑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规模、本市居民对公共租赁住房需求等因素后,可以划拨一定数量公共租赁住房用于保障外来务工人员。

第八条 申请开发区、工业园区筹集的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连续稳定工作满6个月以上且已办理居住证;

(二)本地无房;

(三)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第九条 申请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计算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应当将申请之日前两年内过户的房产、自有住房、租住的公房计算在内);

(二)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第十条 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开展分配的,其保障对象应当为经所在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审核住房和委托同级民政部门审核收入后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人,具体审核程序参照本办法相关条款执行。

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应当参照本《办法》制定含申请、审核、分配内容的分配方案,报所在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备案后自行实施。分配结束后,应当将分配人员名单等分配情况报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备案。

备案后,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建立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并将备案情况报送市住房保障部门存档备案。

第十一条 本市租赁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在适当时候可以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

第十二条 本市家庭申请租赁补贴,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请人家庭成员至少1人取得本市居民户口;

(二)申请人连续享受本市低保6个月以上或者享受特困人员供养;

(三)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超过15平方米(计算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应当将申请之日前两年内过户的房产、自有住房、租住的公房计算在内);

(四)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名下无商业用房、写字楼等非住宅和机动车(残疾人代步车除外);

(五)未享受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

第三章 提交材料

第十三条 申请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南昌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表》;

(二)《房屋所有权证》或《公有住房租赁证》复印件,原住房已被征收的,应当提交征收安置(货币补偿)协议;

(三)有相关部门出具的低保证、特困人员证明、残疾证、烈属证、优抚证、劳模证或者复转军人立功证明等证件证明材料的复印件;

(四)申请家庭户主及其家庭成员共同签署的同意对其住房、收入和车辆等情况进行核查的声明及授权;

(五)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或者居住证的复印件;

(六)申请人及家庭成员的婚姻状况证明,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未婚子女应当提供未婚证明;

(七)《南昌市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申请前6个月收入情况表》;

(八)《南昌市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家庭车辆拥有情况申报表》;

(九)有车辆的提供车辆登记复印件,无车辆的无须提供;

(十)收入类材料。有稳定收入的申请人,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1、《从业人员收入证明》;2、工资存折(银行卡明细复印件(申请当日及前六个月明细)或加盖单位公章的工资单(条)复印件(申请当月及前六个月));3、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凭证复印件;4、在外务工人员由用工单位或雇主出具的收入证明。

无稳定收入的申请人,应当提供由社区居委会出具的证明,在校学生可提供学生证明代替收入证明。

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应当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

(十一)根据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材料。

上述材料,有原件的应当现场出示原件,供社区工作人员核查。

第十四条 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申请租赁补贴,应当提交《南昌市租赁补贴申请表》和第十三条中第(二)-(六)项材料,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申请租赁补贴,应当提交《南昌市租赁补贴申请表》和第十三条中第(二)-(十一)项材料。

第四章 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程序

第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资格申请、审核、分配、监督等工作,应当逐步实现日常化、动态化。

第十六条 住房保障资格申请,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受理申请。

1、受理申请。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社区居委会设立受理窗口,受理住房保障申请。本市户籍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受理窗口提出申请,外来人员向居住证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受理窗口提出申请。所需材料一式三份,一并提交。

申请人应当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户主,特殊情况可委托代理人。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应当在受理工作人员见证下,签署同意对其收入和财产进行核查的申明及授权,并加盖手印;受理工作人员见证后应当签字盖章并核查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各项证件原件与复印件,核查一致后,在复印件上签字盖章。

2、录入资料。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受理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家庭提交的所有资料录入、扫描至南昌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并确保所有录入、扫描信息准确无误。

对提交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通知申请人在5个工作日内补齐,逾期不补齐视为放弃申请。

3、公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后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名单在社区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张榜公示3天,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有网站的应同时在网站公示。

4、提交材料。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将受理意见、申请人名单及相关材料通过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提交区住房保障部门。

(二)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核查房产。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在收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的材料后的10个工作日内,核查申请人的住房情况,将符合住房条件的申请人名单通过南昌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反馈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并以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为单位出具书面委托书,委托区(开发区、新区)民政部门进行经济状况核查。申请人为低保家庭或者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的,可不进行经济状况核查。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收到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反馈的符合住房条件的申请人名单及委托书后,将委托书扫描至南昌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并通过南昌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将申请人所有信息及委托书导入南昌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信息系统,发起委托。同时将所有纸质材料移交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相应机构或者专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要确保所有移交纸质、电子材料的一致有效完整。移交程序由住房保障部门与民政部门进行协商确定。

不符合住房条件的,由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门书面通知受理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由其书面通知申请人。

(三)区(开发区、新区)民政部门经济状况核查。区(开发区、新区)民政部门在收到同级住房保障部门委托后的45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60日)内,完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出具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报告,核查报告应当载明申请家庭人均年收入、车辆等核查信息。

区(开发区、新区)民政部门将核查报告等相关材料按照协商程序返回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并将核查报告涉及的信息从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反馈给住房保障信息系统。

(四)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认定住房保障资格、公示。

1、认定住房保障资格。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收到民政部门核查报告后的10个工作日内,综合核查报告、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意见及房产核查情况,对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人认定住房保障资格,将名单张榜公示3天,无异议的报市住房保障部门备案。对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申请人,由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将未能通过住房保障资格认定的理由书面通知受理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由其书面通知申请人。

2、异议复核。未能通过住房保障资格认定的申请人,可以在收到书面通知的3天内,向原受理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异议,由受理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向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再次申请认定,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根据申请人情况再次核查住房面积或者委托同级民政部门再次进行经济状况核查。再次核查工作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报市住房保障部门备案,不符合条件的,仍由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将未能通过住房保障资格认定的理由书面通知受理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由其书面通知申请人。

3、信息反馈。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认定所有申请人的住房保障资格后,将申请人的认定结果从南昌市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反馈给南昌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

(五)材料移交。在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认定申请人的住房保障资格后,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将申请人相关材料移交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建档。

(六)名单报送、资料建档。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认定申请人的住房保障资格后,将名单及相关档案向市住房保障部门报送备案。

(七)备案公示。市住房保障部门将已认定的住房保障对象在南昌市房地产信息网公示,公示期直到分配前结束,无异议的予以备案建档。

公示期间,申请人申请条件发生变化,应及时向所在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报告,由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重新审核确认是否符合保障条件。否则,一经发现并查实,立即取消其所得保障并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第十七条 申请租赁补贴的资格申请的受理和审核程序按第十六条执行。申请人为低保家庭或者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的,可不进行经济状况核查。

第五章 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

第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摇号分配前,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将拟分配的房源位置、户型、数量、租金标准和分配方案等向社会公示。摇号分配后,应当将中签人名单和中签房源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由市政府根据申请人和房源数量,在全市统筹安排、分区配置。

区(开发区、新区)自行制定本辖区的分配工作方案,报市住房保障部门备案后,自行组织实施分配。

第二十条 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倍的,予以优先保障,其中低保家庭和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为第一优先顺序,烈属家庭、优抚对象及荣立二等功以上的复转军人、市级以上劳模、成年孤儿、二级以上(含二级)残疾为第二优先顺序,连续3次未中签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人为第三优先顺序。

二级以上(含二级)残疾和特困人员中的60岁以上(含60岁)老人,应当配租4楼以下房源。

第二十一条 获得租赁补贴资格的,经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报市住房保障部门备案后,由市住房保障部门书面通知市财政部门发放租赁补贴。

第六章 租金和物业服务费标准

第二十二条 已分配的廉租住房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租金标准按原廉租住房租金标准执行,原廉租住房保障对象退出后,房源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使用,租金标准按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根据保障对象的支付能力实行差异化租金。低保家庭和特困人员按不超过同地段、同类型住房市场租金10%的标准收取,收入不再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标准但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倍的,按同地段、同类型住房市场租金40%的标准收取,收入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倍但不超过2.5倍的,按同地段、同类型住房市场租金70%的标准收取。对享受低保、特困人员待遇的烈属家庭,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全免。

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参照周边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自行确定。

同地段、同类型住房的市场租金由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委托两家以上(含两家)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拟订租金标准,报区(开发区、新区)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评估费从租金收入中列支。

第二十四条 政府和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主体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小区,实行物业管理,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物业服务费标准不高于同地段、同类型普通商品房小区物业服务费市场水平,由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按相关规定报区(开发区、新区)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 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可以将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委托物业服务企业代收,按实际收取租金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报酬。

第七章 租后管理

第二十六条 房屋交付使用时,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与承租人签订书面租赁合同,并办理相关入住手续。

第二十七条 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应当明确下列内容:

(一)房屋的位置、朝向、面积、结构、附属设施和设备状况;

(二)租金标准及支付方式;

(三)物业服务、水、电等费用的支付方式;

(四)房屋用途和使用要求;

(五)租赁期限;

(六)房屋维修责任;

(七)停止公共租赁住房保障的情形;

(八)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

(九)其他约定。

合同期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第二十八条 承租人不得改变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用途,不得转租、转借、闲置。

承租人需要重新装修的,应当征得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同意,并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手续;装修及相关费用,由承租人自行承担,不可拆移的装修设施在腾退时不予补偿,也不得拆移。

第二十九条 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有权解除租赁合同,收回公共租赁住房,将其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档案,承租人5年内不得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一)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将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转租、转借或者改变用途的;

(三)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居住的;

(四)无正当理由拖欠租金和物业管理服务费累积6个月以上的;

(五)未按要求及时申报家庭人口、收入及住房变动情况的;

(六)其他违反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规定的。

第三十条 承租人符合申请条件愿意续租的,应当在合同期限届满前3个月内向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提交相关材料申请续约。

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的15个工作日内,会同同级民政部门对申请人的住房、经济状况开展核查,核查程序参照第十六条执行。核查后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可以续约;核查不合格的,承租人应当按时腾退住房。

第三十一条 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对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使用情况和对承租人的人口、住房、收入等情况动态监管,定期、不定期开展核查,核查程序参照第十六条执行。

第三十二条 对收入条件发生变化、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住房保障对象,可以动态调整租金。

第八章 其 他

第三十三条 本市各区(开发区、新区)未分配廉租住房和已建成、未分配且符合公共租赁住房面积标准的的经济适用住房房源,统一转为公共租赁住房配租。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隐瞒收入、家庭人口、住房等情况,以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住房保障部门不予受理。

以骗取低保、特困人员待遇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公共租赁住房实物或者补贴的,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住房或者补贴资金由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收回,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中签家庭放弃承租中签房源的,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市、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应当建立公共租赁住房诚信档案,将申请人不诚信行为记录在案。

第三十五条 新建的公共租赁住房小区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纳入社区管理。

第三十六条 国有土地上房屋被征收人等按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规定可以优先予以住房保障的人群,需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申请程序按照本《办法》执行,区(开发区、新区)住房保障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单独组织分配。

第三十七条 各县可以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制定管理办法,也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涉住房核查的范围为本市各区(开发区、新区)和南昌县、新建县。

本办法所称外来务工人员为非本市各区(开发区、新区)居民。

上一篇:最新升学宴主持词下一篇: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