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育儿经验介绍

2024-04-16

幼儿育儿经验介绍(精选6篇)

篇1:幼儿育儿经验介绍

作为当代的知识女性、大学的讲师同时也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教育事业和家庭是同等重要的,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在课堂上我有很多的授课经验,同样作为年轻的母亲,也积累了一些育儿的经验。

孩子降临到家庭中,最先接触到的是母亲和父亲,父母是孩子最最亲近的人。特别是母亲,当孩子出生后,每日数次的喂奶,使他感到温暖、安全,生理上能得到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爱抚、逗引,精心护理,教会走路、发音、说话,共同游戏等,把孩子带到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去熟悉,适应周围的一切。孩子与父母生活在一起,时时刻刻受到父母的影响,如家庭成员和睦,父母恩爱、相互尊重,注意环境整洁、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并能科学育儿,孩子就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反之,父母不讲卫生、不学知识、忽视教育,孩子就得不到合理的保健和培育,也就不可能健康成长。这说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必然一开始就成为孩子的教师,每时每刻都在教育着孩子。

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时刻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于终生难忘。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看到教师的孩子愿意做教师,医生的孩子喜欢当医生,演员的孩子做演员的也不少。这是由于在童年时期所受的启蒙教育影响极深,而长大后成为他们的终身职业。因此孩子出生后,父母事实上已经担负起启蒙教师的职责。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不同于托儿所、幼儿园和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师是在孩子成长的某一个时期影响着他们,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接受许多不同教师的影响。但家庭则不同,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任何教师都长,甚至长大成人,踏上了工作岗位,成家立业之后,还和父母保持亲密的联系。因此,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启蒙教师,还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的父亲是一个对自己非常严格,又忠于事业和有远大理想的人。他的言行给予列宁的启蒙教育,使他从小对学习一丝不苟,对工作有高度责任感。列宁成为伟大的革命家、全世界人民的导师,与他父亲的教育分不开。从古到今,不少家庭反映在对兴趣爱好、技能、职业方面的“传统世家”、“中医世家”、“音乐世家”、“书法世家”等不乏其例,可见家庭所起的终身影响。

目前,我国每个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都在寻求如何把子女培养成才的途径。这里首先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孩子最主要的教师。从启蒙教育到终身教育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光荣职责,努力地去完成这一双重任务。

家有宝宝,是一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因为养育孩子既是一种负担、一种责任,更是一件乐事、一种享受。

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初为人母的我也正处于不断的摸索与探究之中。虽然谈不上是育儿经,但通过这几年和孩子的相处,也总有些心得体会。

拥有快乐的性格能使孩子随时随地找到快乐。心理学家爱德华·迪纳认为:“快乐是一种“心情”,但更是一种“性格”,快乐的心情时有时无,但快乐的性格却是时时相伴的”。那如何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性格呢?

一要让孩子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孩子虽小,却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父母强加的选择会造成他们潜意识上的不快,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玩具甚至电视节目将有助于他们时刻保持愉快而舒坦的心情。

二要教会孩子与人和睦相处。孩子与大人一样,也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与社交圈。作为父母要尽量帮他们制造与其他孩子相处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如何在集体中寻找欢乐。

三是不能过分溺爱孩子。物质上过分的给予并不能带来孩子精神上的快乐,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发掘更多物质享受之外的快乐。

四要培养他们广泛、持久的兴趣。要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欢乐,就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又不能是三分钟热度,只有持久的爱好才能使孩子既找到乐趣又学到东西。

五要培养孩子坚强的品格。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挫折之事十之八九,没有坚毅的品格,那多半的人生将在痛苦中度过。只有具备了顽强的意志和不惧艰难的勇气,才能在逆境中寻找出路,感受快乐。

当然,营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也是必须的,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做孩子的好榜样。

在此基础上,才能使孩子真正养成一种快乐的性格,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从中发现并享受快乐。

假如我们承认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他只受自己的发展法则所约束,那么儿童的成长就必须需要一个条件——自由。儿童“只有借着自由才能产生一种最敏感而独特的能力。”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爱和自由被作为这个教育原理的最基本的条件而存在,失去这两个条件,也就无从谈教育。但是一提到自由,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洪水猛兽的感觉,成人总是以为自由给予儿童后儿童会胡作非为,人性会顺着自由之道滑入罪恶的深渊。凡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从孩子生下那时起,除了睡眠,他会一刻不停地活动,一刻不停地到处抓、摸、攀高、玩水、玩沙,不停地寻找吃的,几乎没有一个孩子例外。只有那些受到强制的孩子才会在成人的眼皮底下保持一时的安静,但随后便是加倍的好动和发泄。我们自问一下,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所有的孩子是否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他们有自己发展的法则,他们就是借着品尝(吃)、借着触摸、借着不停地活动来发展和满足他内在的需求。

但是多少年来,我们总是在尽力做一件事情,阻止儿童这样的行为:不让孩子吃手,不让他任意把东西放到嘴里,也不允许让儿童没完没了地寻找食物并不节制自己的食欲,因为这不符合我们的卫生观念和关于消化方面的想法;我们尽力阻止儿童到处抓摸,因为那样会损坏我们的东西,会给我们带来麻烦,而且一点也不符合我们需要儿童安静、懂事、听话,能在客人面前背儿歌,给我们长面子,好让我们的虚荣心得到满足的要求。当我们阻止了儿童的这些行为后,我们还希望儿童多坐在那儿听我们说教,明明到处是车和桌子,我们却愚蠢地认为儿童需要我们在图片上教他们,我们希望他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发展,长大以后当然更希望他能成名成家,当不了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至少也能大学毕业,有个好职业。

当我们不了解儿童,当我们所做的事情与我们希望的结果正好相反时,我们是否想过,我们需要克制一下我们的专制,把自由给予孩子,让他充分地去品尝、去触摸、去活动、去游戏。儿童就是靠这些来发展他的心智的。当自由给儿童时,儿童不再听成人的摆布,而听从他内在老师的呼唤,他会依照他生命的秩序和要求来发展。他在玩水中变得专注而

且安静,虽然他玩儿的满身是水,满地是水;在玩沙中,他把整个世界都忘掉了,虽然他会把衣服搞脏;在攀高中,他充满了探险和勇敢的精神,虽然让你提心吊胆;在家里冲饮料时,他不断地把高乐高倒在杯中搅拌、倒水,在你看来既浪费又搞得很恶心人;在捉迷藏时,他总藏在一个地方,从不试图换个藏身处,当你每次都出现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他时(他很高兴让你发现他),他就会快乐地哈哈大笑,而且不断地重复这个在你看来既愚蠢而又毫无意义的游戏„„所有这些,你都不明白它的意义何在。对他的未来有什么帮助?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我们知道,这一切就像小猫扑抓毛线团是在为捉老鼠做准备。只有人类童年的精神发展是潜在的,甚至不为我们所知。但是生命都会遵循它内在的法则,并且都会为自己寻找最佳途径,以便建立起一个只属于自己并同环境相和谐的生命系统,只有这样,生命才能展示它的智慧、意义和高贵。当我们剥夺了儿童发展的自由而按我们的主张训练和强化儿童的思维时,我们肯定卓有成效地培养出大批相同的人,个性和创造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平庸。

以上是我的一些育儿心得,也是一位年轻的知识女性的一些育儿经验。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我希望在陪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使得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2:幼儿育儿经验介绍

对中班幼儿思维培养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感知动作以及思维能力比较强,中班的孩子可以一边做动作一边说一边记,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完善。幼儿园育儿经验

他们掌握实物概念时能概括出实物主要特征,特别是功用特征。

家长可以经常与孩子玩“找错”的游戏,如家长讲“马是拉车的”幼儿讲“对,马是拉车的”,“水果是扔掉的”,“错,水果是吃的”。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来说,计数也才

是刚开始,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正在飞快的增强,家长们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语言学习。

家长对孩子还可以有的放矢地讲故事。对于胆小的孩子可多讲些勇敢胜利的故事;对自私的孩子讲些使人孤独的故事。家长讲故事比老师更为重要,因为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故事,进行有效的教育。

还应注意,家长讲故事的语言要生动。有的家长故事选材好,可是,他们不是在将故事,而是在按照书上的文字一个一个地念。

由于孩子对书面语言不熟悉,有的甚至听不懂,听听就没意思了。最好在讲的过程中多用象形字、象声字,必要时应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只有自己讲的有津有味,孩子才能听的津津有味。

对中班幼儿感知觉培养

有些年轻的父母,抱孩子上车后,见到有人让座,吭都不吭一声就坐下,这给孩子的印象就是上车后,就应该有

人站起来,如果没有人站起来,就会又哭又叫。

在公共场所要教育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养成平静回答及表述自己意见的习惯。

有礼貌,表现在遵守各种社会公德,当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他人的态度和所做所为,常常影响孩子以后对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

此外,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会影响孩子日后的为人。比如,父母粗鲁,孩子就往往不会文静,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往往不会尊重他人。

为了孩子今后的幸福,教育孩子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人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育儿经验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八字原则

以身作则

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或者说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

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则示范表现好的行为,孩子学会不良行为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现不良行为矫正起来也较为容易。

赞扬为主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调皮好动,做什么都不专心,让他学书法养养性子”,有的说:“我的孩子胆小怕羞,让他学武术锻炼胆量”。

文艺武艺是各有长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特征,或外向好动或内向羞涩,气质同时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并且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也是一个人的缺点。

因此家长与教师不应逆水行舟,正确办法是发现孩子所擅长的、所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的些许进步,逐渐引导孩子发挥长项纠正短项。试想哪个孩子不喜欢被夸,他有了

自信才有胆量尝试他原先不擅长的。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孩子的每一点小小进步都需要及时地、大张旗鼓地称赞,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篇3:幼儿育儿经验介绍

关键词:幼儿教师,育儿理念,专业发展,以人为本

2015年庆祝教师节座谈会上,习主席指出:教师对一个学生、一个学校,乃至一个民族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陶行知先生也针对好老师对于学生个体、教育事业乃至社会、国家的价值等,做了很多论述。而幼儿早期教育,将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注重自身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行为的规范化,更新育儿理念,真正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早期教育。

一、充满对幼儿的爱,从而让幼儿也爱别人

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爱,尤其在幼儿园教育中能得到老师的爱,就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愉快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要有爱孩子的心,让孩子从老师这里得到爱。看过一篇文章,描述了老师爱孩子的十个理由:孩子有花朵般灿烂水晶般纯洁的漂亮,孩子是一颗充满欢笑和眼泪的透明珍珠,孩子有不包含目的的丰富情感,孩子思想简单,孩子没有仇恨和敌人,孩子相信理想,孩子不担心明天会怎样,孩子充满好奇,孩子易于满足,孩子不懂优越感。教师应该把无私的爱洒向孩子,让他们沐浴在爱的春风里。爱是双向的,既要让幼儿得到爱,也要让幼儿学会爱。在为幼儿付出大量爱的同时,也要让幼儿学会爱别人,比如爱父母、爱老师、爱关心和帮助自己的人。教师应该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关注开始,让幼儿从自身和小事做起。比如,当不小心撞了别人或把别人的东西不小心弄翻了,应该主动说对不起;当自己摔倒被别人扶起时,应该主动说谢谢。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幼儿体会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爱后要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现自己也有爱、也能爱。比如,教师在创设教室的教育环境时,可以发挥以爱为主题的创意:在主题墙壁上布置以爱为题材的画;在自然角放置幼儿喜爱的动植物,然后引导幼儿关心和照料这些动植物,让幼儿体验自己付出爱的喜悦和成功感。

二、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培养幸福的人

幼儿教师要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作是事业,而不是一项单纯的工作。这样,教师就会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在奋斗的过程中,教师自然会感到幸福。教师应把自己的教育对象看作希望的花朵,去真心呵护。用自己的关爱,播下热爱生命的种子;用自己的才华,播下渴求知识的种子;用自己的期望,播下希望的种子。教师要把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当成享受,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非常辛苦,尤其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其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就需要幼儿教师付出更多的陪伴和关心照料。幼儿拥有与成年人不一样的纯真和友善,教师的付出和肯定可以得到幼儿更多的回报,所以,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情感,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教育事业,洒向学生的心田。

三、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不仅是教书匠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烦琐的,但教师不能仅做一个教书匠,应该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要读书,多学习。要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比如写读书笔记,写教育随笔,多发表文章,通过这些措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全面成长,走向智慧教育。作为一位奋斗在幼儿教育教学领域的一线教师,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慢慢摸索,再到今天的游刃有余,这个过程值得思考。面对一群懵懂无知的幼儿,如何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的奥妙无穷尽。就拿班级常规来说,面对一群有章有法的大学生,教师只要一个眼神,一句“不准”,立刻能达到所希望的效果,而刚进入幼儿教育领域的教师,以为亦是如此。但事实证明即使老师喊破喉咙,孩子们也会充耳不闻。这时候,教师如果固守老一套,必然起不到效果。经过不断实践,终于充分把握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从一开始的“说教、批评”转变为“榜样激励、表扬”,效果显著。

四、转变教育观念,以幼儿发展为本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中学、大学。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个阶段,幼儿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不辜负家长的期望。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耐心去关心和关注每个幼儿。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正规教育的起始阶段,作为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耐心,比如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日复一日地进行教育,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其次,教师要用自己的细心赢得家长和幼儿的赞许,对幼儿教育生活上的细心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素养。教师应在一日活动中善于细心观察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和微小的变化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再次,要用自己的真心赢得幼儿的信任,与幼儿“打成一片”,让幼儿把自己当成他们的知心朋友。

五、结束语

总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要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更新育儿理念,从而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赵秀坤.积极心理学对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2]开健,倪志明.学前教育专业“全程性、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J].池州学院学报,2016(02).

篇4:育儿经验交流

3个月左右的婴儿,会出现厌食牛奶的现象。书上说:厌食牛奶不是什么疾病,而是婴儿的身体不适应奶粉的一种反应。长期过量喂牛奶的婴儿,肝脏及肾脏都非常疲惫,最后导致“罢工”。以厌食牛奶的方式体现出来。

当宝宝出现厌食牛奶的现象时,妈妈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1试着换奶粉;

2将牛奶的浓度调稀一些;

3冲奶粉的水稍凉一些:

4晚上宝宝饿的时候冲多些牛奶给他喝;

5每次冲的量比应食量少些,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

厌食牛奶是婴儿为了预防肥胖症而采取的自卫行动。经过10天或半个月的细心照料,婴儿肯定会再度喜欢上喝牛奶。即使每天只喝100ml或200ml牛奶也不用担心,只要尽可能满足婴儿对果汁和水的需要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婴儿自己会根据自身的消化能力进食,从而使肝脏和肾脏得到充分的休息。随着肝脏和肾脏的恢复,婴儿就会逐渐喜欢喝牛奶了。

我家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时,正是我转奶粉的时候,开始还以为是宝宝不喜欢新奶粉,后来才知道原来刚好赶上厌奶期。于是我冲奶粉的时候多放20ml的水,并且水的温度稍低一点儿,宝宝就逐渐接受了。以前我一次就给他们冲100ml多,现在改为白天60ml、80m0或100ml。根据他们饿的情况。晚上则一次性冲120m0~160ml。现在已经逐渐好转了,虽然还没有以前那么爱喝,但也慢慢摆脱了厌食牛奶的现象。

宝宝厌奶期间,我刚好感冒发烧,奶水就更少了,真是对不住宝宝,所以各位妈妈要多注意身体,对于宝宝来说,妈妈可是最重要的。

篇5:育儿经验--幼儿园生活

(孩子大部分的幼儿园生活都是封闭的,我们看不到的,大人总会担心,总想知道他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昨天刚好有妈妈跟我说,她孩子从不说幼儿园的一切,她又特想知道。鉴于我曾经也有特想知道的心态,所以写个经验贴啦。

1、妈妈的心态

能理解每个想探究幼儿园心态的妈妈。在11刚上幼儿园,回来什么都不肯说的时候,我也恨不得能在他身上装个摄像头。不是不放心,是实在很好奇,不知道从未离开过父母的孩子会怎么生活。但我越想知道,11就越不肯说。对于幼儿园,她最初肯定是戒备不爽的,如果你也表现的特别无知,特别不清楚,特别渴望知道,她内心的不安就会扩大,所以妈妈最要紧的还是淡定二字,先淡定,再论其他。

2、不要让她知道你的目的,尽可能的做游戏来打探

作为一个淡定的娘,在孩子跟前不会因为不清楚情况而焦虑,也不会再三追着她问一二三的。

11,你在幼儿园老师对你好吗?吃了什么?和小朋友打架了吗?拉尿尿到裤子上了吗?……这些话题,她非常不喜欢。没法喜欢。这简直就暴露了你对他的焦虑,无知,不信任,不放心。

所以如果你确实想知道,需要搞点小心机掩盖下你赤裸裸不信任她,不放心的终极目的。你要若无其事,举重若轻,旁敲侧击,从其他话题来引到你想要知道的话题,而且一击不中就转换话题,掩盖你的目的。

举例说,如果你特想知道他在幼儿园和其他孩子相处的情况,先不要问她。找个借口做游戏,比如玩点到游戏。先从动画片的角色开始。

我:米妮

11举手:有

我:高飞!

11举手:有。

或者我:琪琪。

11:有

我拍手:琪琪今天很有精神嘛

……

然后让她喊名字,你应答。

两个轮回下来,我改叫:小米。(11的同学)

11:有!

我:小米,你很有精神嘛。

再轮到11喊我,这个时候她喊的百分百是平时熟悉的孩子名字,你假借其他孩子的口吻和11对答,很容易就能看出这个孩子和11平时的关系。

再比如,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担心老师对孩子好不好,问孩子,老师好不好,孩子肯定不知道从哪里回答

你可以用家里的玩偶模拟幼儿园可能发生的状况,比如2个孩子抢东西,比如一个孩子摔跤了,比如一个孩子不肯分享,比如一个孩子大哭,比如想要上厕所不敢说,结果尿裤子了,比如怎么和老师说话,老师怎么回答……让孩子做老师的角色扮演。这时他的处理手段肯定是模拟平时看到的老师言行的,基本就能看出老师的素质和处理的思路。甚至能看出老师对她如何

再比如你想知道幼儿园里吃什么,你可以跟他玩食物宝宝有营养的游戏,然后无意的让她说出今天午饭食物宝宝的名字。

在我看来,这些旁敲侧击下,11特别容易回答,一来问题有针对性,很具体,她不会因为问题太抽象没法回答,二来,边玩边回答容易降低她的抵触性和警惕性。

万一,她情绪不高,或者有缘故而抵触这些活动,就立刻收手,换个其他的完全不相干的活动引开她注意力,不要勉强。来日方长,慢慢搞,早晚会把握第一手的资料

3、不要给她的话下结论,或者急于改正她的问题

既然你要隐藏你的终极目的,那么就不要在好不容易问到答案的时候表现出你对这个答案的在乎。

比如,你终于问出来,原来孩子今天玩游戏的时候死活不肯跟其他孩子分享玩具啊。你别急于说这样不对的,应该怎么怎么做。

不管听到什么,都一笑而过,最多说:是吗?这是真的吗?哦,原来这样。表示你听过了,别追加对错的判断。

我自己特别有感受,当我在童年时期,经常因为说的多而被处罚,心里会冒出:早知道我不说了的念头。

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从不因为11说了什么,暴露出什么问题而去给她定性或者纠正。

如果是好事,比如得到了五角星,也不要太激动,相信她比你还要骄傲这个五角星,简单的抱抱她表示下鼓励和高兴就可以。如果是坏事,也别说什么。

来日方长啊,来日方长啊。作为一个成年人,要有信心能PK的过一个小孩子的啊。你了解到她的问题了,后面的日子里有的是时间慢慢滴水纠正,别让她以为是因为自己说出来得到了处罚或者教育

比如听到她不肯跟其他孩子分享,你在日后每次分享后告诉他分享后的快乐,让她去尝试领会这个快乐,慢慢的她能做好的。这比简单的说不肯分享是错的要好的多

如果听到她说在幼儿园自己玩,不跟其他人玩也别急,别劝她你要跟小朋友玩啊你们要干嘛干嘛啊。在讲故事的时候描述友情,怎么获得友情,友情多么重要,就可以了

你从她的描述中发现问题,这就是达到你的目的了。不可能一下就纠正过来的。日后有重点的,和风细雨的去改变她。

4、不要根据只言片语下结论

小朋友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一来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说的完整全面,二来他们有时会故意说反话看看能否触怒你

我还没遇到11投诉说在幼儿园委屈的时候,但据说有孩子回家说被其他孩子咬了或者打了,家长揪心着急。结果搞半天,孩子先打了其他BB还算理亏的那方,人家家长也在揪心着急心疼等等。

11到目前为止跟我说的都是没跟其他孩子打架或者起冲突,这也可能,11老一个人玩,装清高。我还在春风细雨的滋润她,拿着青蛙和蟾蜍的友情去勾搭她,她好容易被感化,主动告诉我她决定和XX做好朋友。虽然这个XX和她各玩各的,几乎没交集,但11坚持认为他们的内心是连成一片的,是有纯洁的友情的,我也只好静观其变了。

好吧,我心里既然存了一个XX,我只好在我的间谍计划里把XX纳入了计划,好奇的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像一对正常的朋友,而不是内心世界的朋友。结果11告诉我:老师比较疼XX,抱着她出去玩,却把她留在了屋子里。所以她和XX只能继续进行假想中的友情

作为一个淡定冷静的娘,事实上对于11认为老师偏爱XX的话我没当真,但我没表露出来。旁敲侧击的说:是吗,那这个时候豆丁在干嘛呢?小米在干嘛呢? 11不会说完整的故事,但是我们可以用问题把事情尽可能的具体化。尽可能的把一个问题拆开成几个小问题。比如如果问其他孩子在干什么?她就很难回答,因为她会搞不清楚,其他包括了哪些人。她就会说,我也不知道。尽可能的别让她觉得问题无从回答。

最后貌似大部分的孩子都留在屋子里。那么XX是咋地回事呢?搞半天是XX哭了。虽然我还是不清楚前因后果,但问出这些,大致也知道,因为XX哭了,老师可能把他抱出去安慰了,11因为自己特别爱出去玩,但当时老师让其他孩子留在屋子里玩,肯定内心是很眼馋和纠结的。

甚至以我对11的了解看,她一定起了自己也哭哭,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照的念头,至于实施与否我还不知道。因为就这个问题,我问的多了,所以及时撒手转换掉了,免得让11腻烦,而且也不想让她以为这是多大的事情。这当然是小事,我只是好奇啊好奇。

但是对11来说是大事,所以我问他哦,那个时候11在干嘛

11扁着嘴巴,没好气的说:我在屋子里,我什么也没干,我觉得什么都没意思 我问:没玩积木吗

11:没有

我:没看书吗

11:没有

我:没有玩手工吗

11:没有,我什么都没干

我:是吗?好吧,来吧,让我们看看这是什么?……漂亮的花花啊,像不像美宝的花园里面的花呢?这些花真漂亮

11:就像宝石一样漂亮

我:好吧,我们来做一张鲜花贺卡吧

这段话其实我也不大相信,以我对他的了解,但凡出现没有,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的排比句时,并不是真的什么都没有,要么是她倦怠不想跟我继续这个话题了,要么就是她对这个事情情绪不好,所以要转移她的情绪,重新调动情绪。

她有时会很拙劣的想尝试激怒你。比如告诉你吃饭的时候不吃饭啊,把玩具丢掉,不要咋地咋地。或者说就是应该不听老师的话,就是应该不要跟其他人玩,就是应该不要排队……

这些话都不用当真,她不是不懂得道理。她或者是发现你在刺探她或者故意激怒你看你的反应或者纯粹就是她困了,想睡觉了,所以本能的跟你唱反调。抱抱她一笑而过换其他东西玩就可以了。不用当真。

做爹妈的要淡定啊

不过我都会说一句:11自己知道到底什么是对的。

11:对,就是不要听老师的话才是对的我搂紧她,不说对也不说错,就是说,你自己知道什么是对的,不用跟我说。她在我怀里会放松下来,收起刺。也可能就这么耍赖,但到了他正常的时候她当然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

再插一句,昨日做的鲜花贺卡上,11写了自己的名字:一一

看,取这个名字,学自己名字也很快啊

贺卡送给我的,哈哈。

事实上,最初11是用卡纸做了贺卡,再贴上现成买的纸片鲜花,递给我说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我说是吗,这是什么

人说这是贺卡

我说:哦,贺卡上都要写上是谁送的啊。

人默默的去写了一一。笑死了

至于这两个字貌似是爷爷带11挖沙的时候写给11看的,因为上次我带她去挖沙的时候她跟我说的,说爷爷每次都在沙子里写她的名字

估计时间久了,就学会了

篇6:幼儿园育儿经验心得

案例一:源源是一个瘦瘦弱弱的小男孩,聪明,学习能力强,但他的性格也像他的人一样,非常内向,每次来上早教总是哭哭啼啼的。在早教活动中也总是粘着家长,不肯独自参与区角游戏,需要家长陪伴游戏。第一次哭,是爷爷陪伴第一次参加早教活动,本来孩子的情绪正常,但是在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抢了他的玩具,并推了源源一下后,他哇哇大哭不止,在爷爷拥抱安慰后止泣。第二次哭,发生在班早教班门口,源源和奶奶来园,老师热情的对源源打招呼,他却像做错事情一样,神情紧张,过了一会哇哇大哭,并躲进奶奶怀里,寻求安慰。第三次哭,是源源总是看着别人玩,却不敢和大家一起玩,老师上前想对其进行交流沟通,源源马上就哭起来,直到奶奶抱着才止哭。

分析:案例中的源源,第一次哭是因为别人欺负了他;第二次和第三次哭都是因为老师的接近,他对老师和同伴都存有一种“戒备”。可以看出源源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他内向敏感,受挫能力差,他通过哭来回避与老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并极度渴望得到亲人的安慰和关爱,以填补心中的不安全感。

之后,我特别对源源的关注,时刻以温柔的笑容、抱一抱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等肢体语言或者表情来回应他的紧张,并鼓励家长不管孩子是否哭泣都尽量多亲亲抱抱孩子。我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源源的反应是“戒备”的,而当我第二次第三次对其传达我的友好时,他开始会用微笑来回应了。

案例二:君君小朋友是个比较好动的小男孩,每次来早教都是精力充沛,可他也是个“爱哭鬼”。陪同的奶奶不关注宝宝与材料互动指导,而君君平时非常容易和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今天抢了别人的玩具,明天又和哪个小朋友打架了。只要未遂其意,他必定要用“拳头”来取得“胜利”,若老师和家长指出其错误制止他,他常常哇哇大哭不止,这就使得奶奶每次都心烦气躁的大声斥责君君,有时甚至态度粗暴,可是君君依旧不改“陋习”,其他家长和小朋友看着总是远远避开他,久而久之,君君成了班里的“爱哭小霸王”。

分析:案例中的`君君的哭是属于哭闹的情绪,他的表现是比较固执和偏激的,一不顺心就通过哭闹和暴力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这也说明了君君是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由于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对任何事物都产生戒备、抵触的心理,从而将这种心理也反应到了行动上。往往其外表的强悍反而更加证明了君君内心的敏感与脆弱,造成了孩子“愤世嫉俗”的外部表象。

对于君君的行为,我刚开始也非常烦恼,在与家长沟通之后,建议家长能够和孩子进行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不要冷眼旁观,更不要轻易对孩子随便打骂,家庭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引导孩子养成平和友善的性格与交往习惯。同时,我每次都用热情的拥抱和亲吻来迎接君君的到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后,耐心的抱着他鼓励他“君君真棒”“君君进步真大”。经过一个多月,君君已经不哭闹了,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爱哭小霸王”了,看到老师都会高兴的扑过来问好。

上一篇:地震有感全新下一篇:公共关系学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