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2024-04-26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通用11篇)

篇1: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时间: 参加人员:

急危重症患者经急诊救治后,需转运至各检查室以明确诊断,或转运至临床科室进一步治疗与护理。途中虽短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但如果运送不当,易发生意外不良事件,如坠床.窒息.意外脱管.心搏骤停等。因此,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过程是一个护送.监护.治疗的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病房诊治连续性的关键环节。一.危险因素

1.病情因素: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在转运途中可能因病情不稳定,检测治疗设备限制和人员不足以及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导致患者发生危险因素,其中31%是与患者病情相关,循环系统如血压异常.心律失常.动静脉栓塞,呼吸系统方面,如低氧血症.呼吸道高压.痰液较多.剧烈咳嗽;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如烦躁.抽搐.出血.高热等,严重颅脑外伤.脑出血.心梗.心衰.心脏损伤.心包填塞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血气胸.多发性损伤内脏损伤.宫外孕.心脏疾患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

2.转运因素:选择的搬运工具不当,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氧.肺动脉栓塞.颈部和肢体的损伤.骨折加重以及伤口裂开.坠床,还可造成人工气道.输液导管.胃管尿管等滑脱或移位。搬运中体位的改变也会导致监护探头 血压袖带移位,仪器的抗干扰能力降低,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护士对病情的判断。此外,如果转运过程中缺乏人性化设计,例如:转运等待时.转运路线拥堵.无障碍设施少,都会延长转运时间,增加转运风险

3.人员因素:转运时如果没有安排合适的.足够的医务人员护送,或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熟练.工作责任心不强.在转运前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 对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预见性不足,以及不能及时正确判断和有效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就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4、药物与设备因素:如果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缺少可携带的监护设备和相对完善的急救设备以及药品,使医务人员不能及时持续检测病情,并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则会贻误病情。较常发生的与药品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包括:使用氧气枕使氧流量很难调节或在放射检查等过程中无人看护,使氧气不能准确或连续供给;没有配备简易呼吸气囊或呼吸囊漏气;药物配备不足,静脉通路不畅或堵塞 ;监护仪功能异常.电池电量不足.干扰.屏幕显示不清;吸引设备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等; 5.沟通因素:患者转运前转运人员未能与接受科室或患者家属沟通病情.转运的目的和风险.转运时医护人员的协调不妥当,接收科室的床单位.监护设备和吸氧吸痰装置等准备不完善,不能及时.顺利地接受治疗和监护,就会影响安全运送,甚至出现送错科室的情况;而运送人员将患者转运后,如果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交接不严密细致,使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不能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心理状态等,也会影响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二.整改措施

(一)转运前

1.风险评估

对于危重患者是否必须转运进行分析与评估,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 患者承受能力 转运人员的应急能力需全面评估。转运前对患者各系统评估。(1)循环系统评估:心率.心律.血压,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2)呼吸系统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痰液量.性质.气道是否阻塞.血气分析等(3)神经系统评估: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活动等(4)机械通气患者评估: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模式与参数设定.影响呼吸机转运因素.用药情况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问题。2.转运前准备

(1)患者准备:a。转运前确保患者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患者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强固定,并标定插管深度,以防转运途中不慎使导管脱落b。有气道阻塞的患者吸净分泌物,放置口咽通气管并固定妥当c.有颈椎损伤的患者需用颈托固定好d。颅脑损伤 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准运前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增高的因素,控制烦躁,妥善约束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等。e。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扭曲 挤压,清空尿袋f。选用浅静脉或深静脉留置,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并估计途中液体量是否足够g。检查呼吸机,转运前需要更换转运途中和接受单位可用的通气模式,并保持患者病情稳定h。循环功能不稳定者需积极复苏治疗,血压稳定后方可转运,转运前观察并记录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等,以便于和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进行对照

(2)家属准备: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同时将转运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家属或患者理解并签字同意,从法律的角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使其有思想准备,减少纠纷发生(3)护送人员准备:一般为2-3人,其中1名护士,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负责转运。转运人员应熟悉途中所应用的治疗护理措施,熟悉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及各种意外应急预案,如心肺复苏 畅通呼吸道技术 静脉留置技术等;掌握意外脱管 供氧中断 意外坠床 窒息或呼吸困难 意外心跳骤停等应急预案

(4)转运设备准备:多功能监护仪 气管插管器材 急救箱 注射泵 输液泵 简易呼吸囊 除颤仪 便携式氧气枕等,应确保功能完好(5)转运药品准备: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阿托品 地西泮等,携带足够的液体和静脉滴注用药,如果在CT MRA等检查时患者躁动可注射地西泮5-10mg。针对转运途中经常出现的颅内压增高 烦躁等,还需要增加配备降颅压 镇静镇痛药物等

(6)书写好交接内容:a.抢救记录包括患者入院主诉 阳性体征 病情和治疗 检查 护理措施等;转运前的情况及对症处理,语言描述恰当 详细 完整 客观,避免出现遗漏,一面为护患纠纷的发生买下隐患b。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

3.转运前联络与协调(1)转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接收准备,如:需要什么样的床单元,需准备那些急救仪器 联系好接受时间,以便患者一到即能接受检查 治疗 手术等(2)及时通知其他随行人员,如呼吸机治疗师 电梯管理人员(3)设计人性化转运路线,以快捷 不重复为主旨,尽量缩短等待 交接时间。转运前电话通知应做好详细记录 4.转运中

(1)转运中安全体位 a.意识障碍或呕吐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b.有脑脊液耳漏的患者头偏向患侧c。胸部损伤者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d烦躁患者给予保护性约束,并拉上护栏e.转运过程中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2)转运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a.呕吐时,用戴手套的手或便携式吸引器吸引清除分泌物b.痰多时,用便携式吸引器或注射器连接吸痰管抽吸。C.呼吸浅慢或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呼吸囊或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防止管道滑脱,参数设置尽可能与转运前相同。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应急处理

转运途中护士始终站在患者的头侧,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意识 瞳孔 面色 口唇及四肢末梢循环的改变,注意心电监护中各项指标的变化,途中如心搏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同时向最近科室转运,呼叫附近医务人员组织抢救。重视患者的主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a.转运途中循环支持应采用输液泵或推注泵,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急救时用药b.有动脉留置针的患者,途中必须暴露穿刺部位,以便观察,防止滑出大出血c.转运途中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防止滑脱 扭曲 挤压。

5.转运后 协助将患者搬至病床,通过医-医,护-护交接,理顺并固定管道,交代病情:转运途中患者病情 用药情况 治疗详细过程 患者心理状态。接收科室医护人员了解交接内容后,记录并双方签名。转运后回科室进行物品清点 补充 清洁 消毒保养,使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篇2: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在急诊科经过初步抢救后,常常由于明确诊断和继续治疗等原因,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进行院内转运,根据是否需要辅助检查以及检查时间长短不同,转运时间一般在10min~45min。据据文献报道,高达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1]。因此,做好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对降低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有着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109例急危重症患者中男85例,女24例;创伤42例,心血管疾病27例,脑血管疾病30例,急性中毒10例;其中留置针静脉输液者109例,鼻导管吸氧者65例,留置引流管者81例,机械通气者4例。

2转运方法

2.1转运前的准备

2.1.1患者的准备

经过初步抢救,患者的病情相对平稳后即可转运。确认静脉输液通道通畅,保证药物治疗的顺利进行;各引流管道引流通畅,固定妥善,搬运前夹闭引流管,搬运后开放,防止引出液逆流造成感染,必要时放空引流袋,记录出量;分泌物较多者转运前再次吸痰,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给氧;对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检查并记录气管导管距门齿的长度;对体位有特殊要求者要确保体位正确,使用必要的支撑物和固定;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并记录;注意保暖,躁动者给予保护性约束。

2.1.2医护人员的准备

文献报道转运意外事件大部分与转运人员有关[2],护送人员的资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实施转运的人员要熟悉患者的病情,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能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能和搬运技巧,善于处理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风险[3]。

2.1.3仪器设备的准备

检查转运时携带的设备运转正常、电池电量及氧气袋(瓶)储氧量充足,使用呼吸机者另备简易呼吸囊。将仪器放置于合适位置,便于医护人员在转运过程中使用和观察病情。

2.1.4药品准备

除按常规备好基础生命支持药物外,如患者病情需要另备特别的药品。

2.1.5科室间的沟通

转运前打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告知患者病情、抢救经过、阳性体征、使用的药物、仪器设备,使之提前做好接收准备。

2.2转运中的护理措施

2.2.1管道的护理

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通畅,有无外渗,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及时更换液体;各引流管无扭曲、受压,固定妥当,引流通畅,引流袋放置于低于引流口位置,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机械通气患者确保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如有脱管,按应急预案处理。

2.2.2呼吸道的护理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氧气枕时适当加压;分泌物多时及时吸痰;呕吐时及时清理口腔、鼻腔呕吐物,防止误吸。

2.2.3病情观察

护士位于患者的头部位置,观察面色、呼吸情况,注意与患者交流,倾听主诉,及时发现意识变化,增加患者家属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创伤出血的患者观察敷料渗出情况,必要时加压包扎;观察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是否正常。

2.2.4应急处理

如途中发生病情变化,按照及时、就地、就近的原则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重新评估后再行转运。

2.3转运后的交接

2.3.1安置患者

交接双方一起将患者搬到病床上,搬运方法正确,防止二次损伤,安置合适体位,理顺各管路。

2.3.2书面交接

规范交接流程,使用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急诊科护士与病区护士以表格的方式进行交接,采用打勾形式,简化书写记录,保证交接内容完整,有效避免部分医疗资料遗漏,提高交接质量,将危重患者交接工作标准化。交接完成双方签字确认。

3结果

转运的109例急危重症患者中有1例在等待检查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给予心肺复苏后立即转到最近的急诊科抢救室抢救无效死亡,余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

4小结

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且受到转运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急救条件的限制,对患者而言存在极大的风险。实际工作中我们在转运前做好相关科室的沟通、患者评估、相关仪器设备及药品的准备,转运时配备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转运中保持合适的体位,严密观察病情,迅速有效地处理危急状况,转运后交接时快速全面,注重危急值和既往史的交接,即可减少转运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降低转运风险,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篇3: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1 转运前准备

通过院前急救将各种急危重症患者从现场转运到急诊科, 经急诊诊治后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 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突然发生变化, 如出现呼吸、心搏骤停, 大出血, 心律失常等, 瞬间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也易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有文献报道, 71%的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院内转运危重患者的病死率比平常高9.6%[1]。为了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转运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1 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医生、护士应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是否适合当前转运, 有心搏、呼吸骤停者,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者, 急性心包填塞可能导致心搏骤停等转运禁忌症者暂不转运。如患者病情危重而诊断性检查或治疗为必需的话, 护士应坚持需有医生同往, 并在严密监护下转运。

1.2 患者准备

(1) 保持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多的患者转运前要充分吸痰, 有条件备便携式吸痰器或空针抽吸, 以备紧急情况下抽吸痰液, 并备足氧气。气管插管患者要妥善固定好气管导管, 并做好标记。 (2) 转运前确保各管路的妥善固定。危重患者必须建立静脉通道, 以便病情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及时给药。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为防止液体外渗, 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 并妥善交叉固定管路, 必要时加延长管, 防止牵拉、受压、打折。 (3) 置引流者, 应清空引流袋, 根据病情暂时夹闭引流, 防搬运中反流, 甚至脱管。 (4) 保护患者隐私。根据病情和季节注意给患者保暖。 (5) 使用保护措施, 如床栏、安全带、约束带, 防坠床。 (6) 搬动患者后应对患者再次进行评估。

1.3 风险告知及签字

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病死率、伤残率, 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有效沟通, 将转运地点、转科或检查的原因、目的、转运风险采用口头和书面形式告知, 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1.4 转运人员准备

(1) 转运医生、护士须具备丰富的急救经验, 熟练的急救技能, 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对患者目前病情、治疗用药、护理措施熟悉, 能准确评估是否适合转运。卢勇等报道, 院内转运的工作应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职转运小组负责, 成功转运各类危重患者194例次, 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仅为2.58%, 成功率为97.42%。负责人应由较高资历的医生担任[2]。 (2) 护士通知患者家属转运的时间, 配合做好转出准备。 (3) 有条件时配合麻醉师一同转运, 能增加转运安全性。 (4) 担架工也应经过搬运培训, 能熟练掌握搬运技巧, 配合转运。

1.5 应急物资的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准备急救设备, 如简易呼吸器、便携式呼吸机、除颤仪、吸痰器、心电监护仪。保证急救设备电源充足、供氧充足、运行正常。急救箱常规备抢救复苏药品。

1.6 畅通绿色通道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接收科室, 提醒对方做好接收患者准备, 如床单元、监护仪器等。还应联系电梯, 减少不必要等待时间。如果是进行检查, 也应电话预约, 确保患者到达后能优先进行检查。

1.7 搬运工具准备

保证平车、担架等设施完好备用。保证轮胎气压充足, 护栏、刹车性能完好, 并配备保险带、约束带等保护设施。尽量整床转运, 减少搬运次数, 搬运患者时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

1.8 环境

选择平整路面, 减少颠簸。

2 转运途中

(1) 做好病情观察记录, 护士始终站在患者头侧, 通过监护仪不间断监测生命指征, 包括意识、面色、呼吸、脉搏、瞳孔的变化及血氧饱和度等。置气管导管患者, 应重点观察呼吸情况, 注意有无导管移位、脱出。创伤患者注意观察伤口出血、包扎固定情况, 静脉通道通畅与否, 防止患者发生意外损伤。多发伤患者注意防止搬运中体位变化引起重要脏器灌注不足。昏迷患者加护栏, 躁动患者使用约束带, 防坠床。上、下坡时, 患者头部应于高处。 (2) 保证生命支持设备, 监护仪工作运行稳定。 (3) 清醒患者给予心理支持。 (4) 保证转运途中的有效救治。遇病情变化, 立即就地或就近抢救。 (5) 有转运应急预案, 病情突变时能及时有效应对。

3 转运后

患者转运到目的地后, 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 转运医护人员与接收医护人员共同安置好患者。双方认真做好床旁交接, 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转运交接记录。包括病情、治疗、皮肤、管路、用药、贵重物品清点, 交接单双方签名。

4 小结

危重患者转运存在很大风险, 提高转运人员风险意识, 全面、准确地评估是保证患者转运前、中、后安全的保障。转运前准确评估, 途中严密监护, 完善转运后交接, 是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Day MW.Transport of thecriticallyill:thenorthwest med star experienc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 2005, 17 (2) :183-190.

篇4:危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

【关键词】 危急重症;转运;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14-02

重症医学科是收治各类危急重症患者场所,此类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随时有呼吸心跳骤停可能,这些病人也常因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或者治疗需要进行院内外转运。而院内转运可增加并發症和病死率,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和转归。[1]

1 转运前准备

1.1 充分评估病情 危急重症患者的转运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无论转运前及转移中都要进行风险评估[2]。风险评估来自于医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病人的生理学参数。重症患者本身病情凶险复杂、变化快,加上途中转运可能增加不同程度并发症,途中可能出现各种意外。为此护士在转运病人前正确充分综合地评估病情是达到安全转运的关键。[3]评估内容有: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特殊用药、呼吸道及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同时要把转运的必要性和风险性充分告知患者家属,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使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医患双方共同承担转运风险,并在危重病人转运同意书上签字为证,尽可能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禁止转运:心跳呼吸停止、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是未插管、血流动力学极其不稳定。

1.2 相关科室准备 确定转运后,在转运前10分钟电话告知相关科室,并详细告知病情、生命体征、特别告知所需要得特殊用物如:呼吸机、微量泵、监护仪、气垫床、吸引器、氧气装置等。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准备后才能转运,接收条件没有准备充分时不能转运。护送病人检查的话医技科室优先给予检查,同时事先通知电梯房等候转运患者,以缩短等候时间,最大限度降低转运风险。

1.3 转运人员准备 危急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要由经验丰富的救治医生和护士及护工等人员组成。转运中个别医护人员不熟悉患者病情而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途中出现相关问题,为此对参与转运的人员提出高度挑战具有严格的要求,一定要定期培训反复考核,提高转运中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识别能力,更新危急重症患者转运观念,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防范由于法律观念不强而造成风险事件发生。告知家属途中可能出现问题,让其主动承担转运风险,避免转运途中患者出现意外时患方不理解而引起纠纷。危重病人转运中监护与生命支持是不可缺少的,转运人员要足以应付突发的抢救需要。如CPR技术、熟练的气道管理技术、熟练操作转运每一项急救设备,转运过程中护士娴熟的观察病情,动作有条不紊、精悍利索,并加以实施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和家属有着安全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对病情变化具有一定深远的前瞻性。

1.4 转运前病人预处理 转运前通过风险评估,准备好相应的各项工作,有助于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4]意识清醒的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从而取得最大限度配合。对高风险患者进行一些预处理是保障安全转移关键。如躁动患者病因明确的条件下,可以采用止痛、镇静,必要时上约束带防止坠床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痰液多患者先进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舌后坠放置口咽通气管,咯血患者头偏向患侧,保持静脉路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要清空引流袋,转运前测量生命征。

1.5 急救设备物品准备 转运时各种仪器性能完好是保障转运成功重要因素[5]。各种仪器要有充足电源,保障途中正常使用。缺氧患者要携带氧气枕或者简易呼吸器,必要时携带便携式呼吸机、简易吸引器和心电监护仪,备好气管插管包和注射器等。相应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等。转运设备要求性能完好、轻巧可移动、易于固定在床边不能放在病人身上、保证充足的后备电源,达到流动式专科ICU标准。

2 加强转运中护理

2.1 熟练的抢救搬运技术是安全转运的关键 危急重症患者转运工具的选择视情况而定,有条件的直接推床铺到目的地,条件所限时可以选择推车。推床推车要动作平稳协调一致。搬运过程中要注意患者安全体位,颈椎骨折要注意患者用颈托固定,脊柱骨折要保持躯干成一直线。有创伤患者,除非确定没有脊柱损伤,均要固定脊柱。骨折病人固定患肢防止医源性损伤,妥善固定引流管道如:气管插管、CVC、PICC、周围静脉置管留置针等,转运中要建立静脉通路,转运过程中建议用软袋包转的大输液,而非用玻璃瓶,能保持转运途中有效治疗。夹闭胸腔引流管防止气胸,夹闭头颅引流管防止气颅发生。转运时拉起床栏防止坠床,医生护士在头侧,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如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脉氧等,机械通气患者观察气道及呼吸机工作和氧气供应情况,输液装置是否完好有效进行。患者头在前面,上下坡时患者头在高位,尽可能地避免震荡颠簸。做好遮风挡雨防止太阳暴晒的工作,尽可能多体现人文关怀。

3 完善交接班制度

危急重患者转运到相关目的地后,与所在科室人员共同参与安置好患者体位,与护士认真做好床边交班,交班主要内容有:诊断、病情、引流管、用药情况及专科护理情况、病人心理状态,皮肤、治疗护理措施、所用药品及所剩余药品等,待接班人员全面了解病情及知晓交接内容,核对无误后在交接班本上签名后交班者才可离开。电脑信息与电子病历及时转到相关科室,CT、X片等检查报告单及化验单据一起送到相关科室,但是不能因为病人资料不前面而延误转运。

4 讨论

转运危急重症病人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诊治及护理,此类病人本身病情复杂、变化快、有着生命危险,再加上途中转运,其风险无形增加,为此给转运人员提出高难度挑战,能否安全转运到目的地,能否得到进一步诊治与护理与转运人员息息相关。因此有计划、有组织、业务精悍的团队、先进的急救设备是危急重症患者成功转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邓惠萍.急诊病人的院内安全转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7):804.

[2] 王传莉.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10,21(6):176.

[3] 黄丽华,蔡秋琴,丁营.肾移植病人心身症状与相关因素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4,16(6):3133.

[4] 李红丽,邵力伟,刘国红.危急重病人转运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1467-1471.

篇5: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B超、磁共振、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3 转运的要求

3.1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 急诊护士与当班的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用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当班医生一起护送,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 转运人员的要求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当班医生一起护送。

3.3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处理 转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昏迷病人给予带上手腕带,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护理记录单或病人交接单),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 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准备好床位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洗胃机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后送入。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先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特殊药物用微剂量输液器或微泵。便携式氧气瓶或氧气袋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袋供氧,因为氧气袋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3.4 转运途中的护理 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3.5 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的护理记录单或转运病人交接单,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4 小结

篇6:危重病人转运的护理指引

适用范围

危重症病人

护理目标

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使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必要的治疗、护理能得以继续。预防出现各种意外事故。

护理措施

一、评估

1、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引流管,输血输液管,骨科病人的固定、牵引情况

2、工具:平车车轮、刹车、护栏等性能,辅助工具如沙袋、颈围/颈托、硬板等的准备

3、抢救器材和药物的准备:如氧气袋、呼吸囊、手提式呼吸机等

4、搬运人员:对患者的了解,三人以上

5、环境:减少不安全因素

二、正确搬运患者

1、颈椎骨折/手术病人:带颈围/颈托,两边放沙袋固定,专人固定头部,保持脊椎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中单或使用过床板,站在头位的人负责喊口令,同时用力。

2、胸椎/腰椎损伤病人:硬板,保持脊椎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中单或使用过床板,一人喊口令,同时用力。禁止抱、背。

3、四肢骨折病人:先固定后搬运

4、牵引病人:保持牵引重力线的角度和重量

三、转运过程

1、搬运前先检查各种引流管并放置好各管道

2、搬运后检查各种引流管固定、通畅,运送过程保持各种引流管固定、通畅

3、骨科病人要固定好骨折部位,专人托扶肢体或特殊管道

4、带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的病人,头部切勿后仰,防止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脱出,特别注意气管插管的位置

5、密切观察病情:护士站在病人头侧

6、防范意外:上好护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头偏向一侧,控制车速

7、保持病人舒适

8、注意搬运过程的职业防护

1)搬运时两脚前后分开

2)搬运低位置患者时同时屈膝曲髋,降低重心

3)尽量靠近患者

评价标准

1、病人或其家属对护理措施理解并满意。

篇7: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转运患者146例, 男89例 (61%) , 女57例 (39%) , 年龄19~81岁;脑血管意外55例, 心肌梗死13例, 重度脑外伤16例, 全身多发性损伤21例, 上消化道出血9例, 其他32例。

1.2 结果

146例患者转运中安全转运144例, 出现意外2例, 1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转运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途中突发抽搐, 心电监护显示心室颤动, 即刻给予电除颤, 并进行胸外按压等心脏复苏处理, 虽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 仍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另1例为全身多发性损伤患者, 途中突发呼吸停止, 即刻给予气管插管, 行呼吸机辅助呼吸, 经医护人员积极抢救, 患者安全转至手术室进行手术, 术后25d康复出院。

2护理体会

2.1 转运前准备

细致周密的准备是保证转运成功的关键[2]。

2.1.1 转运前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 做好解释工作:

解释院内转运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风险、转运的方法,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并办理签字同意手续, 不可强行转运, 以免造成误会影响患者抢救。

2.1.2 人员的组成:

医护人员的陪同能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 又可在病情变化时迅速组织抢救。转运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关系到患者的安全, 负责转运患者的医护人员应熟悉病情, 熟悉途中所进行的治疗护理措施, 熟悉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和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 以保证患者安全。

2.1.3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对高风险的危重患者进行处理是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 (1) 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 了解患者的病情; (2) 转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所需的特殊准备; (3) 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连接是否紧密, 并妥善固定, 防止管道扭曲滑脱, 清空尿袋; (4) 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分泌物, 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 保持呼吸道通畅, 备好人工呼吸气囊或便携式呼吸机; (5) 妥善约束烦躁患者, 适当应用镇静剂; (6) 输液时选用静脉留置针; (7) 准备好患者的X线片、CT片、病历、生活用品等; (8) 一般患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恶心呕吐者取侧卧位, 胸部创伤呼吸困难患者取半卧位, 颅脑损伤患者应垫高头部; (9) 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 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 最好以整床转运, 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 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 保持有条不紊, 动作熟练, 并实施心理护理, 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 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3]。

2.1.4 器械的准备:

对高危病例, 一般配备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 (电量充足) 、人工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盘、急救药品、便携式氧气瓶等抢救物品。

2.1.5 接受科室的准备:

与检查科室、病房、手术室及电梯房等相关科室和单位联系并做好相关准备, 争取密切合作, 缩短转运时间, 降低途中风险。

2.2 转运中监护

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 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 意识障碍患者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 保持头部在前, 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 注意观察患者胸部起伏、神志、面色、血氧饱和度情况, 做好应急处理。如颅脑损伤昏迷者, 途中重点观察瞳孔变化、对光反射, 同时注意有无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等症状,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外伤及骨折出血者要注意观察伤口包扎辅料渗出情况, 重点观察患者的皮肤温度、神志状况等, 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时, 应立即就地抢救, 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进行的救治等。

2.3 转运至目的地的护理

到达目的地后, 护送人员应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稳妥、安全地搬至病床, 搬运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做好交接, 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本, 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随带物品、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皮肤情况及各种术前准备等, 接收护士认真阅读急诊护理记录单和转科小结, 了解病情, 双方确认无误后应签全名, 以保证患者安全并体现护理记录的及时性、客观性、合法性。

3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 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 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 可降低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风险和伤残率, 为明确诊断及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涵真, 危丽华, 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J].中华误诊学杂志, 2007, 17 (7) :4027.

[2]吴文静.医院病房搬迁中ICU病人的安全转运[J].当代医学, 2007, 11 (21) :117-118.

篇8: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01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后,因各种因素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时间,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的情况,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发生意外明显高于其他科[1]。因此,做好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的观察和护理有着积极的意义。院内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决定患者能否转运的基本条件是在搬动及运送途中,患者不会因此而危及生命和使病情急剧恶化,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2007年8月~2009年8月对109例危重患者实施安全转运,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09例,男63例,女46例,年龄3~76岁,颅脑损伤患者22例,脑血管意外18例,呼吸衰竭18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胸腹部外伤11例,心力衰竭10例,异位妊娠合并休克8例,急性中毒6例,刀砍伤4例,其中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26例,11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3例,1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

转运的要求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转运前向患者或家属作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取得配合。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患者,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患者,应尽量祛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患者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检查各引流管、胃管、胸管等、不要夹闭,并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对于昏迷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均要向患者公布统一的院前急 救电话,派专人进行急救呼叫受理、指挥调度、现场救护、转运监护等特色服务;对重症患者,医院须进行有效的现场急救,转运至医院的途中要监护及时、操作规范;患者运送到院内急诊后,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要成立必要预案,并建立相关制度,保障特殊情况下患者能先接受救治后付费。

转运人员的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以保证转运途中患者病情突然变化时,就地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比如:北京各区市都将完善现有医疗梯队和专家组,增加重症医学、感染、呼吸、心血管、神经内科、血液科、儿科、妇产科等专业人员,改造或增加重症监护病房设施,储备成人、儿童呼吸机、监护仪等必要抢救设备,全面做好人员、物资、设备、药品的储备工作。

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对严重创伤的病员窒息、呼吸道阻塞如不迅速解除将是致命的,此外要给予畅通气道。胸部创伤后窒息是现场和转送途中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紧急人工气道建立是解除窒息的关键一步,对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的患者首先气管插管畅通气道;对颈椎骨折头不能后仰,应行气管切开术,对无法插管口咽部梗阻者可行环甲膜切开穿刺术。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运转正常,蓄电量充足。对高风险的危重患者进行预处理,是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清除患者呼吸道道分泌物。保证运送途中有足够的备药,另外需备抢救药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携带不同的急救药物。在转运时采用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枕供氧,因氧枕的氧浓度与流量难以估计与调节。如颅脑外伤患者,脑细胞缺氧是造成创伤后脑继发性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早期发现和治疗脑缺血缺氧,维持脑供需氧的平衡可能减轻颅脑外伤的继发性损害有骨折者给予简单而有效的固定,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防止血管神经进一步损伤和减轻疼痛,有利于防止休克的发生和加重。迅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外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创伤性休克的患者是创伤与失血并存,因此,在初步止血的同时,应建立静脉通道。综合考虑院前的时間限制,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边抗休克边转运的准备。必要时指导家属或陪员协助完成,疑有颈椎损伤者使用颈托。

转运途中的护理:转运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如脑外伤患者应加强瞳孔、对光反射、意识的观察和有无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情况;外伤及骨折出血的患者要注意伤口敷料渗透情况;骨折固定肢体的注意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内出血患者观察皮肤湿度、神志状况,有无休克发生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冬天注意保暖。日前北京急救中心在执行1次长途转运任务中,率先使用新引进的无创呼吸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患者成功转运。此次任务是将患者从北京某医院重症监护室转送到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肺移植手术。在完成此次任务中,该呼吸机的优点体现明显,体积小、重量轻、更方便;双侧圆润的把手设计具有人性化,不易摔落,可以很简便地和院内呼吸机相替换;呼吸机底座有吸附功能,在车辆行进时受颠簸影响不大,比较稳定。比如某某医院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下,专科护士小组全体成员在第1报告厅举办了1次主题为“院内急救工作坊”的培训班。主要内容包括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吸氧装置、各种高级人工气道的建立、配合以及除颤仪的使用等等。形式包括理论授课、现场演示、分组练习等,向大家展示了临床使用的最新急救护理用物,讲解最新护理知识,形式生动、直观,并发放相关护理操作流程。此次学习班的培训对象主要针对各临床科室的带教老师,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现场气氛轻松而有序,学员的每一项操作都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过关。通过这次培训,使学员们更直观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课堂所学知识带回科室传授,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医院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甚至生命体征的改变等。因此,重症患者转运前,医护人员应认真评估院内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估计意外;应规范患者转运制度;转运前与接收部门联系。确保患者转运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生命,将是每一名急诊医护人员的职责,才能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患纠纷及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卢勇,苏磊,奏传毅,等.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6):457.

2 何梦乔,钟后德,毛任忠.实用急救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05.

3 卢宏丽.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现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8,8(1):63-64.

4 蒋冬梅,唐春炫.ICU护士必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3-251.

5 许章英.院前急救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3,9(7):500-501.

篇9: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7例危重患者中, 男131例, 女66例, 年龄2岁~73岁。转运时呼吸机维持呼吸29例 (15%) , 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22例 (11%) , 持续吸氧114例 (58%) ;脑出血37例 (18%) , 心力衰竭20例 (10%) , 呼吸衰竭33例 (16%) , 严重创伤48例 (24%) , 消化道大出血17例 (8%) , 心肌梗死30例 (15%) , 异位妊娠12例 (6%) 。其中有两路以上静脉通路患者83例,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5例。

1.2 患者运送目的

进行核磁、CT、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各项辅助检查, 或行急诊手术, 到病房进一步治疗等。

1.3 结果

197例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实施了护理安全管理, 其中2例心肺复苏后患者在行CT检查过程中心搏停止抢救无效死亡, 5例严重创伤患者因伤势过重在转运过程中抢救无效死亡 (家属强烈要求先行检查) , 其余患者均安全转运。

2 护理安全管理

2.1 加强护士基础理论、急救技能及法律知识培训

按照急诊科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工作特点, 急救技术掌握的难易程度等制订学习、培训计划, 并认真组织业务学习, 交流危重患者转运的经验和教训。培训时突出危重症监护技术和对各种急救器材熟练与正确掌握, 培养和塑造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快速的反应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判断力以及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工作能力。

2.2 制定急诊抢救室工作岗位职责, 专人管理

一次性物品、灭菌物品和抢救车、出诊急救箱内药品、物品每周检查1次 (抢救车、急救箱实行封条管理, 随用随补, 及时贴封条) , 保证基数准确, 无破损、潮湿、过期。抢救仪器每日清洁, 每日开机检查其工作性能保证运转正常, 处于备用状态, 使急救物品合格率100%, 急救仪器完好率100%, 保证急诊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3 转运前的护理安全管理

2.3.1 落实转运制度, 履行告知义务

详细告知患者家属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 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2.3.2 准确评估病情

护士要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各管路是否畅通, 是否已做好相应症状的妥善处理等, 充分评估和预见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

2.3.3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 要确保固定牢固, 接转运小呼吸机, 保持各输液管、引流管、氧气管通畅及衔接稳妥, 防止扭曲、打折;昏迷患者要保持气道通畅, 头偏向一侧, 备口咽通气管和简易呼吸器及气管插管用物;有痰液的患者转运前予以吸痰;躁动不安者备约束带;留置尿管者根据需要排空膀胱等。

2.3.4 转运中携带相应的抢救仪器设备、药品

根据需要使用有储电功能的监护仪、微量泵, 携带氧气、简易呼吸器、吸痰器, 转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携带除颤仪, 癫痫、抽搐患者携带开口器、压舌板, 每次转运患者均携带出诊急救箱 (内有常用急救药品、用物) , 以免病情发生变化而措手不及。

2.3.5 转运前还要注意各科室之间的协调

统一安排, 密切配合, 做好患者的抢救工作[1]。电话联系相关检查科室, 告知患者大致情况、检查项目及具体到达时间;或电话联系病区医护人员, 告知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一般情况和需要准备的仪器设备、用物等, 确保对方科室有计划接收患者, 并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 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启用绿色通道, 联系运送电梯, 使电梯处于等候状态, 确保畅通转运通道, 争取最短时间完成检查。

2.4 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2.4.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转运途中护士站在患者头端, 观察其意识、面色、呼吸、血氧饱和度, 保持输液、输氧不中断,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呕吐, 及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 用简易装置吸尽口鼻腔内的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烦躁的患者, 妥善予以肢体固定;脑脊液耳鼻漏者予以患侧卧位等。

2.4.2 实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在患者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 生病或受伤后患者或家属容易产生紧张、烦躁、恐惧等情绪, 转运途中护士要关心患者、同情患者, 予以心理安慰和指导, 使其情绪稳定, 积极配合治疗。

2.5 转运后的护理安全管理

2.5.1 建立转运登记本

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主要诊断、用药及处理情况、转运目的、交接护士签字等, 转运途中如病情发生变化要及时、准确、真实地记录。

2.5.2 做好交接

包括与病房护士的床头交接, 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各种引流管的引流情况、皮肤及用药、输血等内容, 做好记录, 交接双方签字。

2.5.3 转运后的物品整理

及时核对、补充转运时使用的药品、物品, 对使用过的仪器及时清洁、消毒、归位并检查是否完好, 确保下次转运的顺利进行。

3 小结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是急诊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院内转运的安全, 必须提高安全风险意识, 对患者认真评估, 做好院内转运前准备, 转运前并发症的预防, 转运过程的监护及记录等, 使患者安全地到达专科进一步治疗, 挽救生命[2]。

参考文献

[1]童本心, 陈娟.院内转运存在的危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2) :71.

篇10: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9例病人,其中男13例,女6例,平均年龄65.3岁,护士用平车护送,包括常规的血压计手工监测、氧气袋吸氧、静脉滴注等护理干预措施。

2提高护理干预能力

2.1业务学习与培训学习《护士条例》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護士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强化转运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责任心;定期对急救护士护理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定期对转运抢救应急预案进行操作演练,学习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

2.2日常准备与维护每班常规清点抢救车,急救药箱内药品、物品,每班进行吸痰器、心电监护等设备的养护、试用及充氧、充电。每日督促、检查转运工具,如平车、抢救床等是否完好。

3转运前护理干预

评估风险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是否转运、何时转运必须经主管医生认真评估与权衡,护士对病情进行总体分析和判断。对途中患者可能发生的意外不良事件、病情变化、患者承受能力及转运急救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等进行充分评估;转运前还需对患者进行各系统评估,抓住主要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4转运前预处理:(1)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清除气道,困难的患者预先进行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的患者转运前给予0.5h高浓度面罩吸氧。(2)循环功能不稳定者需积极复苏治疗,待血压稳定后方可转运。(3)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处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扭曲、受压清空尿袋;气管插管患者应检查插管的深度,必要时进行标记并加强固定,防止转运途中不慎致导管脱落。(4)有浅静脉或深静脉留置者应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并根据情况备足液体。

5转运中护理干预

5.1一般准备1~2名护送人员,其中1名为护士,对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负责转运转运人员应熟悉患者病情、治疗及护理措施,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及各种意外应急预案。

5.2根据病情携带急救药箱、急救设备便携式氧气瓶等,以及液体、静脉用药,并保证功能完好,药液性质完好。

5.3保证转运工具安全并能熟练使用,病情危重者最好整床转运。转运前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以便与转运过程中病情变化相对照。

5.4做好对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将转运的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及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使其有思想准备,减少纠纷的发生。沟通与协调开通急救绿色生命通道,检查优先,转运前10min通知接收科室做好准备,包括病情、所需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尽量缩短等待、交接时间。

5.5安全舒适体位(1)昏迷或呕吐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2)心力衰竭或支气管哮喘患者取半卧位或坐轮椅;(3)躁动患者予以保护性约束,并拉上床栏;(6)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隐私。

5.6保持呼吸道通畅(1)呕吐、呕血及咯血者,若清醒则嘱其想吐或咯血时要尽量呕出或咳出;昏迷或虚弱无力者则用戴手套的手或便携式吸引器随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2)痰多时要及时使用便携式吸引器或注射器连接吸痰管抽吸(3)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根据病情使用氧气袋、氧气瓶

5.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转运途中护士始终位于患者头侧,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面色、血氧饱和度等。一旦发生异常立即进行处理,必要时暂停检查,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转运,同时做好记录。

5.8各种管道的护理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滑脱扭曲、受压。

6讨论

篇11: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 男44例, 女36例, 年龄6~91岁, 平均 (54.90±14.34) 岁;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科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 男47例, 女43例, 年龄16~98岁, 平均 (55.05±15.56) 岁。疾病谱包括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心肺复苏术后及其他。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谱、急诊科人员构成、转运原因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平车常规护送。观察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模式, 具体如下。

1.2.1 进行风险评估

转运前做好充分的病情评估, 系统地收集病情资料, 评估危重患者是否具有转运条件, 需要由主管医生权衡, 护士评估和了解患者生命体征是否稳定;患者的异常化验结果是否已得处理;充分评估和预见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潜在性安全隐患, 并做好应急处理的用药, 必要的急救设备等。如生命体征不稳定而诊断检查或治疗为必须时, 由主管医生随同。低年资护士在评估不确定的情况下, 请当班组长协助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发生的意外, 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履行知情同意权。

1.2.2 完善转运流程

(1)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急诊科是一线工作岗位, 临床医护人员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转运是否顺利[4]。针对护理操作技能做培训, 确保护理人员在转运工作过程中, 能遵守相应的操作流程, 对交接要求做明确处理。培训后行定期考核, 护理人员在考核过程中对患者抢救过程行模拟练习, 确保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任何的突发情况都可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2) 转运前预处理。对高风险的危重患者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 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5]。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 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 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 心衰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 颅内高压患者的脱水剂的使用, 骨折部位的固定等。开通绿色通道, 急诊患者优先检查, 避免延长患者等待时间;转运患者前事先电话通知接收科室, 应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 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 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准备。 (3) 转运途中若发生病情变化, 应沉着冷静, 在积极采取对症处理的同时, 正确指导陪同家属协助抢救, 并积极寻求救助。一旦患者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 可以推到就近科室, 取得配合和抢救的时机[6]。 (4) 转运后到达目的地, 做好床头交接, 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皮肤情况等, 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后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转运并发症, 包括输液管道脱落、堵塞、供氧中断、心搏呼吸骤停、窒息或呼吸困难、坠床等;转运时间;转送科间满意度;患者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发生率1.11%, 平均转运时间 (12.34±3.45) min, 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 (17.78±4.34) min;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8.89%, 转送科间满意度97.78%, 高于对照组的82.50%和81.2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 虽然途中只有几分或十几分钟, 但转运重症患者不是一个简单的运送过程, 而是一个监护、治疗的过程, 是急诊急救工作的延续[7]。随着急诊患者情况的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复杂, 存在着许多不安全隐患而加重病情, 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塞、氧气供给不足、静脉输液管脱出、突然呼吸和心博骤停、内脏二次出血、脑疮形成等[8]。转运过程中上述不安全隐患的存在及患者、家属的直接监督及患者患病后的情绪改变, 使得工作难度加大, 其中也极易产生医疗纠纷[9]。

医院应该对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制定培训方案, 针对护理操作技能做培训, 确保护理人员在转运工作过程中, 能遵守相应的操作流程, 对交接要求做明确处理, 从而有效提高交接能力, 可在培训后, 行定期考核, 护理人员在考核过程中, 对患者抢救过程行模拟练习, 回答专业中的理论问题, 确保护理人员在熟悉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能将其应用于操作过程中, 熟练做抢救操作, 并保持绝对的条理清晰, 确保在转运过程中出现任何的突发情况, 都可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10]。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 加强道德教育, 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思想要求[11]。在安全转运过程中, 减少差错是关键, 患者开始进入急诊科后, 需建立起完整的记录表, 其中需要完善患者的各项检查、治疗、护理措施等, 对于知情谈话、患者家属签字等都需要记录仔细, 可作为治疗的相关依据, 也是在院内转运中, 完成交接不可或缺的一项步骤。在行院内转运过程中, 应当以患者为核心, 除对安全转运做强化管理外, 病区护士与急诊护士都需要有极高的责任心, 才能让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12,13]。本文观察组通过进行风险评估、完善转运流程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转运中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应急处理、转运后妥善做好交班, 结果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发生率1.11%, 平均转运时间 (12.34±3.45) min, 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 (17.78±4.34) min;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8.89%, 转送科间满意度97.78%, 高于对照组的82.50%和81.25% (P<0.05) 。

院内转运是抢救急诊危重患者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救治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环节[13], 因此转运患者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 有效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 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急诊科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 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科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为平车常规护送, 观察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模式转运, 包括风险评估、完善转运流程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转运中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应急处理、转运后妥善做好交班) 。结果: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发生率1.11%、转运评价时间 (12.34±3.45) min, 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和 (17.78±4.34) min;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98.89%、转送科间满意度97.78%, 高于对照组的82.50%和81.25% (P<0.05) 。结论:急诊科患者院内转运实施安全转运护理模式, 能够降低转运并发症的发生率, 缩短转运时间, 提高患者满意度。

上一篇:心驰神往成语意思及造句下一篇:银行客户开发业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