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功的名言好句

2024-04-25

关于成功的名言好句(精选13篇)

篇1:关于成功的名言好句

1. 相信教练的话一定有道理。

2. 书读的不多没有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3.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4. 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5. 这个世界上最靠不住的就是关系!

6. 一个创业者一定要有一批朋友,这批朋友是你这么多年来诚信积累起来的,越积越大,越积越大。像我帐号的财富,如果碰上很多资金上的问题,这就是每天积累下来的诚信。

7. 一个好的东西往往是说不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东西!

8. 要有个性,个性不是喊口号,不是成功学,而是别人失败的经验!

9.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 爱因斯坦

10. 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 葛洪

11. 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都比别人多努力一点。 ——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12.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 梁启超

13. 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 培根

14. 憨厚朴实有碍事业的成功。 —— 约翰·克拉克

15. 当机会呈现在眼前时,若能牢牢掌握,十之八九都可以获得成功而能克服偶发事件,并且替自己找寻机会的人,更可以百分之百的获得胜利。 —— 卡耐基

16.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 莎士比亚

17. “拿出胆量来”那一吼声是一切成功之母。 —— 雨果

18. 如果知道光阴的易逝而珍贵爱惜,不作无谓的伤感,并向着自己应做的事业去努力,尤其是青年时代一点也不把时光滥用,那我们可以武断地说将来必然是会成功的。 —— 聂耳

19. 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20. 要成功,需要跟成功者在一起。

21. 每一分私下的努力,都会有倍增的回收,在公众面前被表扬出来。

22. 要成功,不要与马赛跑,要骑在马上,马上成功。

23. 要跟成功者有同样的结果,就必须采取同样的行动。

24.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25. 成功者不是比你聪明,只是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的行动。

26. 成功者,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情。

27. 只有全力以赴,梦想才能起飞。

28. 领导力不是训练人,是选对人。

29. 别再自己摸索,问路才不会迷路。

30. 你的团队离开你的时候,你要想到一点我们需要雷锋,但不能让雷锋穿补丁的衣服上街去,让他们沟通跟你分享成功是很重要的!

31. 诚信不是一种销售,不是一种高深空洞的理念,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诚信不能拿来销售,不能拿来做概念!

32. 人要被狠狠PK过,才会出息!

33. “男人的长相和智商是成反比的”。

34. “创业这么多年,我遇到了太多的倒霉事,但只要有一点好事,我就会让自己非常开心,左手温暖右手”

35. “如果我马云可以创业成功,那么大部分的年轻人也能够创业成功”

36. “有些人,创业初期是很有激情的,但激情来得快,去的也快,所以,我希望你们的激情能保持年,保持一辈子....”

37. 远大的目标非常重要,一定要有成功的企图心,而且越大越好。

38. 成功的秘诀是努力,所以的第一名都是练出来的。HARDWORK!

39. 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

40. 成功者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篇2:关于成功的名言好句

2) 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陶行知

3) 心志不苦,患难未尝,则智慧顿而胆力怯。——胡林翼

4)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5) 物不经冰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杨名时

6)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

7)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8) 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的生活,一个应该避免恶行,像爱惜生命的人避免毒物一般。——别林斯基

9)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0) 我们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莎士比亚《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11)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毛泽东

12) 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文人,总比生长在温暖逸乐的环境中的人,要坚强伟大。——郁达夫

13) 在全力以赴的努力奋斗中,在人的心中会建立起坚定的信心和信念。——德田虎雄

14) 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出路,而且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快乐。——恽代英

15) 只要坚持积极的理想,就能产生奋斗的勇气。——舒勒

16) 真正的乐观主义的人是用积极的精神向前奋斗的人,是战胜愁虑穷苦的人。——邹韬奋

17) 真理,在婴儿的沉默中,不在聪明人的辩论里。——冰心

18) 这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它奋斗!——海明威

19) 在人类事业的顶峰上神游过之后,我发现还有无数高山需要攀登,无数艰难险阻需要克服。——巴尔扎克《驴皮记》

篇3:关于公平的名言

1、公其心, 万善出。——明·方孝孺

2、公天下之身, 公天下之物, 其唯至人矣。——列子

3、公与平者, 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4、公则四通八达, 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5、公者明, ……无私者正。——黄帝经

6、公者无私之谓也, 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7、公正不但必须做到, 为了令人信服, 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8、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9、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10、公正无私, 一言而万民刘。——淮南子

1 1、公之为言, 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1 2、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 正义是不能没有的。——罗曼·罗兰

1 3、举事以为人者, 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 众去之。——淮南子

14、理国要道, 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15、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16、论天下者, 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17、目贵明, 听贵聪, 心贵公。——邓析子

18、哪里有正义, 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篇4:成功者的人生智慧名言

走上坡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走下坡的时候,还会碰到他。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者J.K. 罗琳:

只要有足够的胆量,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

这一刻尽全力去做,让你在下一刻立于最好的位置。

苹果创办人乔布斯:

求知若渴,虚怀若愚。

美国股神巴菲特:

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而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香港富豪李嘉诚:

经营企业就像奥运赛跑,比竞争对方好一点、快1/10秒就会赢。

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

要累积成功的企业,需要耗时数十载;但要倒闭,却只需要一个错误的决策。

日元先生神原英资:

不要成为追求金钱的人,而是要成为让金钱不请自来的专才。

台湾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

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债券天王比尔·格罗斯:

投资人必须提防很多东西,尤其是自己。

慈济基金会创办人证严法师:

人生不一定球球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

趁年轻、多犯错,学失败而不是学成功!

美国聋哑教育家海伦·凯勒:

遇到困难时,不是用眼神哀求、言语喝止,而是用双手扭转它。

台湾奇美电创办人许文龙:

跌倒了不要急着站起来,看看地上还有什么能捡的,再站起来。

德国证券界教父安德烈·科斯托兰尼:

只有仔细分析失败,才能从中获利;只有惨败才会让人回到现实。

现代舞大师马莎·葛兰姆:

火能验明真金,逆境能鉴别坚强的人。

创新工场执行长李开复:

在成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不要把一切归于宿命。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

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

台湾畅销书作家王文华:

别把梦想遗落在起跑点。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

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

日本股神是川银藏:

股市中赚钱的只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知道内幕消息的人,一种是始终坚持操作纪律的人。

知名网络作家九把刀:

人生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但持续朝着阳光走,影子就会躲在后面。

台湾统一超商总经理徐重仁:

用心,就会找到用力的地方,没有最终的答案,但永远有更好的答案。

新兴市场教父墨比尔斯:

别把放弃当作问题的答案。

台湾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

对待失败的态度,不是淡然处之,而是“记住”。

台湾名作家候文咏:

梦想与理想不同,不用负责的是梦想,要去做、去负责的叫理想。(编辑/立原)

篇5:关于失败和成功的好句

2 、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

3 、如果没有可能得到大量的财宝,如果得到的只有失败,那么聪明人也决不会发动战争自己往里面栽。 ——《五卷书》

4 、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5 、曲折是人生的清醒剂,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教益,是你一帆风顺时难以得到的。

6 、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7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详

8 、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莎士比亚

9 、胜人者有力,自强者胜。——《老子》

10 、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冯梦龙

11 、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歌德

12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13 、最成功的人往往就是敢冒大险的人。——柏格森

14 、实验上的失败,可能成为发现的开端。——巴甫洛夫

15 、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

16 、成功的唯一秘诀——坚持最后一分钟。——柏拉图

17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18 、

19 、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苏格拉底

20 、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21 、要成功就要周详考虑谋定而后动,一旦决定即雷厉风行一干到底,害怕失败什么都别干。——佚名

22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佚名

23 、经理人员应该具有尝试失败的勇气,力求改进;而不应畏惧风险而停滞不前。——葛汉·克拉克

24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人们的前途只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努力来决定。——茅盾

25 、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

篇6:关于珍惜时间名言好句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庄子

3) 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延宕是偷光阴的贼。抓住他吧! —— 狄更斯

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萧绎

5)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 德国诗人歌德

6)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 歌德

7)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 唐李峤

8)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 颜真卿

9) 每一点滴的进展都是缓慢而艰巨的,一个人一次只能着手解决一项有限的目标。 —— 贝费里奇

10)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 鲁迅

11) 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 —— 巴甫洛夫

12)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 席勒

13)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 托尔斯泰

14)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 鲁迅

15) 一个钟头有六十分钟,一天就超过了一千分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知道人可做出多少贡献。 —— 歌德

16) 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 奥斯特洛夫斯基

17)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 麦金西

18)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 弗洛姆

19)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 唐刘禹锡

20)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 鲁迅

21)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 高尔基

22) 你热爱生命吗?那幺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 富兰克林

23)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 李大钊

24)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 鲁迅

25)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 高尔基

26)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 斯宾塞

27)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 苏格拉底

28) 没有时间教育儿子

29) 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30)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篇7:关于成功的名言好句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 要创新需要必须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时刻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进。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王业宁

4. 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

5. 信誉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工夫积累的信誉,经常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池田大作

6. 知识和潜质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留意有扎实的基础,要留意温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谷超豪

7.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8.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好用桶倒出往。——哈萨克族谚语

9.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绩的人,总是十分留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咱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当像过眼云烟。——邓拓

10. 工作上的信誉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誉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11.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12. 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它要靠许许多多的人的劳动和智慧积累起来。——【美】爱迪生

13. 工作上的信誉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誉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15.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6.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17.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18. 一天即使只领悟一个小时,一年就积累成三百六十五个小时,积零为整,时刻就被征服了。——吴晗

19.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能够创造出来。——鲁迅

20.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绩的人,总是十分留意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咱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当像过眼云烟。——邓拓

21. 万石谷,粒粒积累;千丈布,根根织成。

22. 战术之为物,一言以蔽之是若干世纪以来的军事经验的积累。——戴吉伯

23.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2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篇8:十条关于成功的建议

如果一定要把世界上的人区分为非常成功到非常不成功且画出一条曲线的话,我有一个不一定完全准确的观察:越成功的人越能够建立与多种人的相似性,从而得到其他人的认同;较不成功的人只有不可塑造的相似性,缺少自觉塑造的相似性,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并不在乎有没有这些相似性,或者没有渠道得知这种相似性的重要;在很不成功的人中,还有一类就是明知自己的相似性资源很少,还坚持因袭陈规的。

2. 高调

很多人的低调实际上是自小少见世面以及父母灌输的“不要张扬”的老观念的产品,等到二十来岁,这种拘谨与低调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对于高调不懂、不敢也不适应,从此就自动地把自己可以探索的高调能力给废了。相当一部分人的低调实际上已经是自卑的变种,即使有时候表现出一点点的冲动,也因最初尝试中的种种不适应感而草草收兵,又没有来自父母与师长的积极鼓励,所以就索性绝了自己的向往。

3. 表现

表现,实际上就是一种熟练活计,你越表现就越熟练,越不表现就越拘谨,最终不表现者就越来越陷于自己的圈子里不能自拔。而在今天这种社会中,竞争越来越激烈,资源分配更多地变成了竞争型的分配模式。纵然你是天才,如果没有表现出来或者弱于表现,那么在资源分配中的机会就会大大减损——“不会表现者=弱者”的不公平公式就会屡屡被套用。

4. 感谢

一个人积极的心态是什么?是感谢的心态。我们为得到一种东西而感到欣喜,有感谢的心态,当我们有这种心态的时候,在同一个职场中间,相比其他人来讲,就特别容易有正面的态度表现。

5. 主动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你跟其他朋友来往,有多少是主动的交往,有多少是被动的交往?所谓主动就是你找人家,被动就是人家找你。一般来说美女都是被动的。在人的社会关系中,要擅长把很多自己是被动的情况转变成为主动。

6. 忘年交

忘年交非常重要。年龄比你大的人,有时候他很想发现一些很有希望的年轻人,把自己的资源转移给他。你有年龄比你大的朋友,你获得帮助、指教、点拨的可能性就很大,可以极大地缩短自己摸索的时间。也要结交年龄比你小的人,因为将来面临的员工可能比你更小,你可以因此很好地理解更年轻的人,了解一些新鲜的东西,知道他们的兴趣所在。

7. 信用

信用能够加强和其他人的关系,信用能够使交易成本降低,实现利益最大化。信用有三个要素:(1)交易的长期性;(2)先行投入,拥有社会债权地位;(3)转移支付,与别人交易他们自己最方便的资源。如果我们处在一个大家都愿意先行投入的社会氛围中,我们就能打造出一个信用社会。

8. 跨越

跨越结构建立关系。每个人都会生活在他的结构里面,用他在结构里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而且会认为它是对的。实际上人文没有对错,人文就是习惯,我们要富有打破自有结构到其他人的结构中去获得资源与认可的意识。实际上一个领域的人在另一个领域往往凭很基础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建立威望,但在同行或者原来的圈子中则不容易做到。

9. 爱好

我一直强调无论你是创业还是就业,快乐的最重要来源不是工作好不好,不是薪水高不高,不是同事好不好,而是你干的活儿是不是出自内心的对它喜爱,是不是我们的深度爱好。假余时间是很重要的检验我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时间度过方式。

1 0. 创业

创业成功有三个基本的条件:(1)没有太多的选择,那样你会专心致志在一件事情上。(2)身体、精神都要坚强。要为自己的健康买单,要有透支的能力,做好透支的准备;其次,精神要坚强,压力来了,员工可以跑你不能跑,有事了,一定要和没事一样,总要一脸阳光。(3)敢于担当责任,当断则断,要有做决定的勇气。中小企业创业的基本特点就是短平快。你脑袋拍得快就是你的,慢了就是人家的。当然拍错了也是人家的,拍对的才是你的。

篇9:关于“名言”问题的思考

一、何谓“名言”

现在市场上出版的名言类词典比比皆是,有的不叫“名言”,叫“名句”、“警句”、“格言”、“箴言”、“格言警句”,还有的叫“引语(引用语)”、“赠言”等。翻开一看,又似乎大同小异。这些名目繁多的术语或概念是一回事还是全无关联,看来很有深究的必要。

“名言”,《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解释为“著名的话”。其中,“名”是“著名”,“言”是“话”。“话”不难理解,一般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但也可能是固定短语或固定短语的集合。何谓“著名”?《现汉》释为“有名”,而对“有名”的解释是:“名字为大家所熟知;出名。”前半句释语中的“名字”与“言”没有关系,只有后半句的“出名”大致符合“名言”之“名”的内涵。但从“著名”到“有名”、“出名”,我们依然无法判断到底什么样的话才够得上“著名”。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以下简称《规范》)对“名言”的解释是:“著名的话;常被人们引用来说理的话。”这个定义比《现汉》进了一层,其后半部分可以视作对“著名”的进一步说明,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指出了名言“常被人们引用”,二是指出了名言是“用来说理”的。其中,“用来说理”是名言的功用,而“常被人们引用”至为重要,它是构成名言“著名”的必要条件,反过来说,名言的“著名”程度实际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称引率。

著名语言学家陈原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引语”或“名言”词典的随想》(1988),一篇是《论名言》(1997)。他在《论名言》中开宗明义,给“名言”等下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

“名言、警句、箴言、嘉言、格言、谚语、引语……所有这些具有微小语义差别的称呼,在社会语言学某一层面上,却通通表达了同一种语言现象……那就是一种浓缩了的思想片段、一种纯化了的或结晶了的论点,或者一种具有普遍意义、普遍价值的超时空信念……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和社会公众的筛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把这许多语言材料称为‘引语’的缘由。名言、警句——所有称之为引语的——这些语言材料,是一种语言结晶体。”“浓缩了的思想片段”、“纯化了的或结晶了的论点”、“具有普遍意义、普遍价值的超时空信念”虽然不是语言学、词典学的定义,但却非常精辟地道出了名言的真谛:“名言”的“言”并非普通的话,而应该是一种“思想片段”、“论点”或“信念”,“名言”的“名”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著名”,而应该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同时,陈原还指出了“名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浓缩”、“纯化”或“结晶”——简言之,高度的概括性或凝练性。我们基本赞同陈原的看法,但不完全赞同他所说的“超时空”,因为不是所有的名言都具有超时空的特点,有些名言明显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一个民族的名言未必为其他民族的价值体系所认同;有些名言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反映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核心价值观的名言也未必为后世的社会认同。

综上所述,我们试做如下归纳:“名言”是在一定时期内流传很广,包含一定的价值观并经常被人们称引的话。

二、“名言”的基本特征

我们认为,“名言”要成为“名言”,更准确些说,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大家公认为“名言”,应该具备五个基本特征:

(一)权威性。指的是名言所具有的社会认可度或社会影响力,它所内含的核心论点符合社会公众的普遍认识或普遍价值观。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引经据典”,引经据典的目的无非是增加话语的分量,表明自己的论点并非平空杜撰,而是合于圣人思想的。那么,引证名言的目的自然就是要向人们表明自己与权威人物、权威典籍的“思想片段”不谋而合。绝大多数名言出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之口,会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名言就是名人之言。毋庸讳言,名人(包括著名的典籍)的话尤其是名人充满哲理的话更易于成为名言,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度,但是这样的“名人”必须是对人类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名家,同时名家所说的“话”必须符合人类的普世价值观,代表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相比之下,普通百姓的言语能够获得名言身份的概率微乎其微,即便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睿智的思想。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名言,并非出于名人之口,但后人一定将其附会于某个名人,才觉得够分量和权威。比如,中国有一副著名的劝学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本不知何人所作,后人将创作权归于韩愈,原因即在于此。世界各民族民间流行的一些谚语和格言,几乎都经过了千百年的锤炼和筛选才积淀下来,其中又只有很小一部分进入名言,也可作为证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名言的“权威性”是指名言内容的权威性,而非说话人的权威性,尽管后者有助于名言的形成。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反对今人“创造”名言的说法,因为,尽管所有的名“言”都是由人创造的,但其成为“名”言却非一人、一时、一地之力所能为的。

(二)通行性。指的是名言在一定时期内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引用的程度。这是判断名言之“言”是否“著名”的依据。从“言”到“名言”,有一个社会公众逐步认可的过程,运用社会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应该可以算出很多名言认可度。从未在世上通行的言论不能称为“名言”。但如果仅仅这样表述,那未免失之片面,将“名言”与“流行语”(这里指流行的言论而非流行词语)混同了。流行语尤其是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在某个时段和特定范围内空前流行,被人们大量引用、复制和仿制,但像大浪淘沙一样在很短时间内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相比于流行语,真正称得上不朽的名言则大都具有陈原所说的超时空特点,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和社会公众的筛选”,也就是说,名言能够通行于不同的历史阶段,通行于不同的民族和国度。更进一步说,名言一旦成为“名言”,它就不再为某个创造它的个人、民族或国家所有,而成为人类共同的思想财富和文化财富,它所包含的思想或论点也就成为了人类普世思想和普世价值观的一部分。

(三)称引性。指的是名言所包含的称引价值。这与通行性所指略有区别:通行性侧重指名言被引用的“量”,称引性侧重指名言被引用的“质”——即名言因何“著名”?名言之所以被称为名言,一定常被人们称引,而人们之所以称引名言,通常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而是为了阐发一定的道理或佐证某个观点,增加立论的权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原将名言称为“引语”有一定道理。“引语”也叫引用语,朱祖延就编过一部《引用语词典》。但是,笔者认为,“名言”和“引语”不是一个概念:第一,名言要成为名言,必先成为“引语”,这是一个先决条件,如果无人称引,即使蕴含多么深刻的道理,也绝无“名”可言。第二,从“引语”到“名言”,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引语”的称引达到一定的量,才可能成为“名”言。第三,不是所有的引语都能成为名言,引语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进入名言。第四,用“引语”称呼“名言”,并不贴切,因为“引语”包括了非名言在内的一切引文。顺便提一下,现在有些名言词典,将一些从未被人称引的言论编入其中,这缺乏理论依据:既然从未被称引,何以谓“名”言?“名”自何来?因此,这些所谓的“名”言,称为“言”尚可,称为“名”言则不可。除非是编纂者主观上认为该言论具备“准名言”或“候补名言”的潜在价值,在未来某个时期“准名言”或“候补名言”有望升格为正式的“名言”,因而有举荐之必要。但果真如此吗?

(四)哲理性。指的是名言中内蕴的深刻思想、道理以及价值观。名言之所以流传很广、很远,被世人时时称引,是因为所引名言一定蕴含了称引者认同的思想、道理或价值观,或言我所欲言,或据为典则,或引为佐证,或启人心智。尽管我们可以将名言分为很多种类型,但其中最核心或最具影响力的是思想名言和道德名言两大类。称引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公众反复筛选名言的过程,反复筛选的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社会与称引者个人的世界观及价值取向,筛选的结果决定了哪些“言”可以进入“名言”的殿堂。唯其如此,我们才不完全同意名言超越时空的说法,因为对名言的取舍常常反映了某个时代、某个集团与某个个体的意志及价值体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曾在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被奉为天经地义的至理名言,现在已成文化垃圾,就是这个道理。真正历数千年而不朽、经受得住“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是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诸葛亮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名言。

(五)凝练性。指的是名言的内容高度概括和文辞高度简练。名言一般都不长,从几个字到二三十字不等,但语言隽永,含义深远,耐人寻味。“知识就是力量”,“满招损,谦受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意义高远而出语精警,很容易记住。三十字以上的名言相对较少,一则不便记诵,二则太长就与“名段”、“名篇”混淆了界限。人们通常以句子为单位对名言进行切分,进一步说,“名言”一般只包含一个完整的句子,极少集合若干个句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名言有时会等同于“名句”。培根的《论读书》,满篇都是警语,但称引者绝不会将全文作为一个名言单位,而是将其切分成若干句名言,或者仅征引其中最有思想性的一句作为代表,比如“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王佐良译文)。

以上是名言的基本特征,其中,哲理性是名言的本质特征,是称引性和通行性的基础;称引性和通行性是判断是否能够成为名言的客观依据,而权威性和凝练性可以看作是形成称引性和通行性的必要条件。当然,名言的特征也许不止这些,但上述五个特征是必须具备的。

三、“名言”与“名句”、“格言”、“警句”、“赠言”的区别

弄清楚了什么是“名言”,再来讨论“名言”与其他几个概念的异同就比较容易了。

(一)“名言”与“名句”。名句,《现汉》:“著名的句子或词组。”《规范》:“长期以来经常被人引用的句子或短语。”按照这个解释,“名言”等于“名句”。实际使用中,也确实不易区分,拿上面的基本特征衡量,似乎“名句”也都具备,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不能绝对划上等号:第一,“名言”一定包含了某种思想、道理或价值观,而“名句”有很多只是纯文学的描写,不一定包含前面所说的“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等。通常将它们归入名句而不归入名言。但如果名句在传播过程中附加了某种哲理或价值观,它也就成了“名言”,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名句”要包括、涵盖“名言”。第二,“名句”的最大长度限于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名言”有时是不止一个句子的集合。比如:“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语)这包含了两个句子,作为“名句”似乎有些长,而归入“名言”则比较恰当。所以,我们认为,“名言”与“名句”的划界应该有所侧重:“名句”着眼于句子自身在传播过程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名言”还应着眼于句子中包含的思想、道理与价值观。

(二)“名言”与“格言”。“格言”,《现汉》解释为:“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一般较为精练。”《规范》:“含有劝诫意义或富于哲理的精练的固定语句。多出于名家的言论……”《辞海》:“熟语的一种。可为法式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格”的本义是“规范;法式”,“格言”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作为行为标准的话,所以它一定含有某种劝诫和教育意义,换句话说,格言一般都包含了社会公众普遍认可的某种价值观。格言大都言简意赅,也具有上面我们分析的凝练性、通行性、称引性等基本特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格言”整体上应视为名言的一部分。在语汇学或熟语学上,格言和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一样是熟语的一种类型,结构上具有定型性,使用者不能随意改变其结构。而名言不是熟语,更准确些说,凡是有“主”(名家或经典)的名言都不是熟语。格言几乎都产生于民间,我们无法准确说出绝大多数格言的主人,个别格言虽然也能勉强找出某个首先使用的人,但因为格言主要通行于民间,后人在使用时已经完全忽略了格言的原始出处。因此,说格言“多出于名家的言论”并不贴切。还应该指出的是,名言中也有一小部分来自谚语,但主要是包含哲理和劝诫内容的谚语。偶尔,人们还使用“箴言”一词,殊不知“箴言”的含义更窄,主要指来自古书中的含有劝诫内容的话。“箴言”不都能成为名言,即使有些箴言进入了名言范围,但在名言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很小的。

(三)“名言”和“警句”。“警句”多出自诗文,其中“警”有二义:一为“警示”,重在劝诫,使人醒悟;二为“警策”,重在文辞凝练而含义深远,使人感动。前者多寓某种伦理观念和道德教化;后者多为诗文名句,有些也含一定的哲理。根据我们的理解,“警句”属于名句的一类,含劝诫和哲理内容的警句同时也是名言。而纯文学的名句,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旅夜抒怀》),“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语言精警,令人吟咏三叹,虽然有些人将此类名句也称作警句,但我们仍将它们划入名句而不划入“名言”。

(四)“名言”与“赠言”。“赠言”是“分别时说的或写的勉励的话”(《现汉》),与“名言”毫不沾边。古人有“赠序”,是送别时写的文章,像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实际上也是一种广义的赠言。赠言通常由自己撰写,表达对友人的勉励或祝愿,而且长短不限,但临别之际一时未必能找到恰当的表达,故而也会称引某些现成的名句,这才与“名言”发生交会。大部分的“名言”并不适合作为“赠言”,普通人题写的“赠言”更不可能成为“名言”,所以,用“赠言”指代“名言”,我们认为并不恰当。

四、“名言”是变化的

前面说到,名言的价值在于被人称引,而人们所以称引名言,是因为名言含有自己认同的深刻哲理与价值观,这些哲理与价值观构成名言的“普遍意义”,但是名言一旦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社会公众会对其进行筛选、改造,名言的含义有时也会发生某种变化。因此,对名言的考察不应是静态的,而应该将名言放入特定的历史阶段,着眼于社会公众对名言的选择以及名言在传播过程中获得的意义。实际上,名言的“名”从来都是变化的,名言的知名度或叫社会认可度(也即社会影响力)受时代、民族、社会制度、价值体系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我们不能仅据名言的知名度就简单推论,知名度越大的名言就越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名言中既有高度浓缩的精华也有高度浓缩的糟粕——而后者越“著名”,其社会破坏性就越大,对人类心灵的毒害就越深。不仅名言的“名”会有变化,名言的意义、形式(文句)也会变化。

(一)名言之“名”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这在上文已经论及。任何名言,特别是含有某种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名言,不可能脱离它赖以通行的社会时代与社会集团,在某一时代、某一民族乃至某一社会制度的文化价值体系中视为“当然”、“必然”的名言,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角度看有可能是思想糟粕或文化垃圾。时下有些人从中国古代典籍中发掘出一些反映封建伦理观念的内容和圆滑世故的处世之道,而冠以“名言”的美誉,甚至将这些内容灌输给我们的下一代,实际上非常危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曾经是“名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被我们奉为圭臬,现在恐怕仅通行于落后地区。“传统的”不都是优秀的,“民族的”不都是世界的。是否优秀,要看其是否符合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否具世界性,要看其在世界文化体系中是否存在普遍的意义和价值。只有符合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具有世界普遍意义和普遍价值的名言,才有可能成为陈原所说的“超时空信念”,才可能超越一切时代、民族和社会制度。

(二)名言之“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名言不都是积极、正面的,传世名言中也有很多消极、负面的内容。虽然有些名言自身含有价值判断,但能否成为“名言”,却主要取决于通行面与称引率的大小,这与称引人的价值取向有关,而与名言自身内容的价值判断无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固是名言,而“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反映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观念,法国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德国法西斯宣传部长戈培尔的“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在过去和现在仍有一些人信奉、称引甚至付诸实践,也是“名言”——“名”兼褒贬,“言”则分善恶。所以,仅据“名”不能判断积极名言还是消极名言,需对“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才能判断它是不是真正属于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三)名言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再诠释性。名言一旦成为名言,就进入了大众传播领域,其内容有可能被重新解释,即名言在传播过程中其意义会发生某种变化甚至重新建构——这时,名言的原意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而在传播过程中新产生的意义才是名言真正的价值所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意是野火不可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了出来。后人称引这句诗用来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扼杀。再举《论语·学而》中著名的“和为贵”为例,原文是: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杨伯峻对“礼之用,和为贵”的翻译是:“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论语译注》)杨先生解释说:“‘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今人删去了“礼之用”,仅留下“和为贵”三字,并对“和”的意义重新进行了诠释:“和谐”、“和睦”、“一团和气”……仿佛这三个字成了佛教咒语,可以化解一切矛盾。还有一种情形,姑谓之“断章取义”——不管名言的原意为何,引者只截取自己需要的部分——实际上也属重新诠释。举爱迪生的一段名言为例:“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其中后一句话极易造成误解,以为不必付出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仅需百分之一的灵感就够了,尤其是判断力还不很强的小孩子很容易由此而耍些小聪明。所以中国人在引这段名言时都自觉地将后半部分截去了。

(四)名言的形式(文句)可以改造。相当数量的传世名言,尤其是来源于古书或民间的名言,在称引或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后人的提炼或改造,已与其原始面貌大不相同,这一般是名言相对定型的过程,定型的结果是名言的意义更加显豁,而其语言更加凝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提炼改造,它们才逐步变成“名”言,通行范围更广,被称引的次数更多。就拿最著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说,很多人以为这句话出自顾炎武,实际上,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十三)这句名言的真正提炼者是梁启超,梁启超在《痛定罪言》一文中说:“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三)梁任公将这句名言的首创权归功于顾炎武,后世遂以讹传讹了。再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人算作成语,但它也是一句名言,本出于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唐贞观二年,太宗向魏徵询问:“何谓为明君暗君?”魏徵引这句话作答(事见《贞观政要·君道》)。后人将其改造为现在的通行句式,使这句名言的表现力大大提升,意义也更为广泛,因为不只是帝王,任何一个常人都存在兼听偏信的问题。

名言的传播及变化问题涉及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诠释学等众多学科,并非一篇文章所能回答。本文只是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冀能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陈原.关于“引语”或“名言”词典的随想.瞭望周刊,1988(24).

篇10:关于成功的名言

2. 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3. 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4.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5.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6. 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7.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8. 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

9. 蚁穴虽小,溃之千里。

10. 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二十四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11. 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12. 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13. 态,而不是成功之后改变态度。

14. 成功的路上,苦恼和喜悦是一对孪生兄弟,当苦恼出现时,请你相信喜悦会紧随而来。

15. 成功不成功只一字之差:主动或被动。

16. 成功只有一个理由,失败却有一千种理由。

17. 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18. 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19. 如果寒暄只是打个招呼就了事的话,那与猴子的呼叫声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正确的寒暄必须在短短一句话中明显地表露出你他的关怀。

篇11:关于奋斗成功的名言

2. 论成败者,固以为人事为主。-- 刘知几

3.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雨果

4. 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晋)葛洪

5. 势败奴欺主,时乖鬼弄人。

6. 只要做事正直,莫问成败损益。

7.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诸葛亮

8. 谁不经过失败挫折,谁就找不到真理。

9. 不管先人是多么富贵,一个败家子就足以损坏门楣。-- 拜伦

篇12:关于获得成功的名言

2. 多行不义,必自毙。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7.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8.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3.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5.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6.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7.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8.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9.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4.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篇13:关于郑成功抗清复明观点的评价

一、否定, 贬低郑成功抗清复明斗争的几种原因

(一) 统一战争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清兵入关后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战争, 是统一战争, 统一是当时历史不可阻挡的潮流, 郑成功抗清复明是逆潮流而动。其实, 统一应以分裂为前提, 统一战争是在国家分裂政权对峙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矛盾尖锐化引起的战争。而从表面上看, 一切战争都存在矛盾对立的双方或多方, 存在短暂的“分裂”, 其中任何一方无不想消灭对方和其他各方。如果这可以定为统一战争, 则国内任何战争都是“统一战争”, 这岂不滑稽?

明末社会阶级斗争很尖锐, 导致明朝统治被推翻, 出现易代的形势, 但国家并没有分裂。一定要说有分裂, 就是清人自称建国。其实满汉关系是存在不同民族的差别, 但明清关系却是在一个国家的范畴内。满族首领人物长期受命为明朝边疆武职, 满族 (女真) 生活区域属于明朝督抚都司卫所管辖, 镇守的地域。因此无论是从政治隶属关系, 还是实际管辖角度都充分说明了满 (后金) 是明朝的一部分。如此说来, 是清人先自己把自己从明朝分裂出去。然后又来进行“统一战争”, 实现武力“统一”。这样弯绕的解释, 有点嘲弄清朝建立的历史, 并不可取。更不能因此说明, 清军入关夺取全国政权是正义的, 是得到大众支持的, 是任何人不可阻逆的。

(二) 易代斗争说

易代斗争的观点认为, 在现在国界范围内, 古代任何民族都可以“轮流坐庄”统治全国, 开朝创代当皇帝。所谓“皇帝轮流坐, 明年到我家”, 即是这种思想的最好体现。据此他们认为, 明朝统治腐朽了, 清兵入关夺取全国, 进行改朝换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而反清复明斗争只能是一种垂死挣扎, 郑成功的抗清复明不过是更具悲壮色彩罢了。

稍微对历史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 在分析任何社会问题时, 都要把问题提到特定的历史范围内。遵循这一项原则和要求, 我们考察明清易代斗争, 就会发现明清关系, 本在一个国家范围内 (前面已经说明) , 不幸的是自努尔哈赤以来清 (后金) 方领袖人物, 否认历史事实, 标榜为另一个国家, 使问题复杂化。努尔哈赤首先以“禁边”为界, 与“大明”隔绝开来。入关后, 多尔衮致史可法书, 称明朝为“中国”, 自称为“我国家”[2]。入关已逾十年, 顺治帝还说:满洲与明, “自 (清) 太祖、太宗以来, 本为敌国。”[3]清人自己就不承认与明国同属一国。汉人也不认同满族是明朝子民的事实, 蔑称为“虏”。浙江会稽起义志士章钦臣妻金氏对丈夫说:“华夷之辨, 断不可苟。”[4]敌对的明清双方的真实观念如此, 认对方为外族、外国, 界限分明、严格。

这就是应据以分析和论定当时社会问题的全部历史环境。现代人不应责怪古人不具备兄弟民族“轮流坐庄”的理想观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清初, 汉人全民族起义反清, 持久、激烈, 有力地说明古人反对自称敌国的人的统治, 茫然不解现代人设计的“轮流坐庄”的解决办法。了解这一点, 就能懂得一个浅显的道理:在面对民族征服遭受掳掠、屠城、剃发、晚服、圈地、缉逃等民族压迫、民族屠杀的威胁时, 起而反抗, 誓死不屈, 是英勇而正义的。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他们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挺身而出, 前仆后继地进行斗争, 不愧为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理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 历史发展说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 清兵入关有其积极面, 这种观点认为看待清兵入关统一全国的这段历史, 要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或以为清初统治者进行了残酷的空前大破坏, 企图以军事政治权力把中国社会倒拖回去”。[5]事实是, “破坏、屠杀虽然很严重, 但康熙中叶以后由于采取一些适当的政策, 恢复、发展也很快。”[6]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1、清兵入关后, 满族才真正开始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加快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大发展的步伐。2、清朝政府在最初近二百年中积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对国家的发展、国内各民族间的相互融合, 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完成。这都是影响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 不可小视。所以相比之下, 郑成功的抗清复明斗争是不值得一提的, 甚至是不该再提的。

的确, 在分析清兵入关和夺取全国统治权的战争时, 是不能不结合其后历史的发展加以全面考虑。但要真正理解郑成功抗清复明斗争的历史意义和其精神内涵, 则不能不把它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 两者是统一辨证, 缺一不可的。如果因为发展而忽视、淡化郑成功抗清复明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 那只能是“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将来实现了共产主义, 世界大同了, 也不能说今天争取民族自由, 国家独立是错误的呀![7]如果非要用如此“发展眼光”看问题的话, 那么汪精卫、贝当之流就该是大同世界的先知先行者了, 答案只能是坚决否定的。

二、正确看待郑成功抗清复明的斗争

(一) 用史实说话, 还历史真面目

研究历史必须多方面考虑其中史实与理论相结合的问题, 从而做出比较切实可信的判断。清兵入关后, 民族矛盾成为一个时期里社会主要矛盾, 是个事实问题。南北所有的农民军反明起义, 都转到拥明反清的轨道上, 大顺、大西农民军实现联明抗清的战略转变, 不少曾接受大顺官职的明朝官绅誓言不降清, 甚至为明朝殉节, 这些情况当然是民族矛盾占据社会主要矛盾地位的反映, 不然就无法解释。南明各阶层人民都参加起义, 弘光元年 (1654年) “闰六月初旬, 剃发令至, 郡民汹汹不服, ”“于是士民揭竿起。”[8]常州裱背匠欧敬竹誓言“宁为大明死, 不为大清生”, 与换钱人石士凤都因拒绝剃发自杀[9]。这些都明显地具有全民族总动员的意义, 充分说明了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所以说, 清军入关后进行的战争是明末以来明清战争的继续, 是镇压抗清起义和复明运动, 大规模推行民族压迫, 奴役措施, 夺取全国统治权的战争。一切民族压迫、民族奴役、民族征服势必引起激烈的反抗, 而这种反抗代表了被压迫、被奴役、被征服者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不要毁坏祖先用鲜血换来留给后人的民族精神。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 郑成功与抗清复明斗争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了。

(二) 抗清复明与驱荷复台是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的

实际上, 郑成功驱荷复台与抗清复明两件大事视同一体, 不可分开, 更不能对立。郑成功本是一价儒生, 因为民族危亡和民族压迫, 他才起义成为统帅, 主持抗清复明的大事业。可以说, 没有他的抗清复明斗争, 就没有他驱荷复台的力量, 没有他驱荷复台的成功。驱荷复台不是孤立的事件, 也不是转向的事件 (放弃抗清复明, 转向驱荷复台) 。郑成功驱荷复台, 是因“天来厌乱, 闰位犹在”, 而抗清复明斗争是长期的, 必须收复失土, “平克台湾, 以为根本之地, 安顿将领家眷, 然后东征西讨, 无后顾之忧, 并可生聚教训也。”[10]郑成功部将建威伯马信也说, 郑成功“所急者, 金、厦诸岛难以久拒清朝, 欲先固其根本, 而后壮其枝叶, 此乃终始成万全之计”[11]于是马信提出见机而动, 收复台湾的建议。所以在郑成功那里, 驱荷复台与抗清复明是紧密联系, 驱荷复台是他抗清复明斗争的一个战略步骤。显然, 在他眼里, 抗清复明是更重要的矛盾, 是更具全局性的主要矛盾。这是由当时的全部斗争形势决定的。这一点, 丝毫不损害郑成功驱荷复台事业的伟大意义。因为历史评价从来是依事物对客观历史进程的作用作出的。所以说, 如果将郑成功两件大事分开和对立的做法, 与历史相去甚远。

“抗清是其驱荷的先声, 而驱荷则是抗清的继续。抗清斗争使他成为名震华夏的大英雄, 而反抗殖民侵略, 光复国土的驱荷斗争, 更使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充分发扬, 从而把他的英雄业绩推向了光辉的顶点。”[12]由此可见, 对郑成功和抗清复明斗争的评价, 我们既要把它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 历史环境下充分考察其在当时的影响和地位, 又要结合历史发展的角度给其一个客观、全面的定位, 即要有科学、辨证思维, 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史论结合。以上是我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与同仁共勉。

摘要:郑成功一生的英雄业绩, 包括抗清复明, 驱荷复台两大部分。在郑成功评价问题上出现了一种倾向:肯定、歌颂他驱荷复台的业绩, 而贬低、否定他抗清复明的斗争。抗清复明与驱荷复台是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的, 如果将郑成功两件大事分开和对立的做法, 与历史相去甚远。

上一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点工作总结下一篇:跑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