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父母的诗歌朗诵

2024-05-08

感谢父母的诗歌朗诵(精选14篇)

篇1:感谢父母的诗歌朗诵

关于感谢父母的朗诵稿1

清明节,站在父母的墓前

摆上祭品,插上香烛

鞭炮的巨响

将怀念的泪点燃

滴血的杜鹃探出鲜红的眼

淅沥沥的雨滴打在父母的坟头上

我把一枝枝花儿布满坟地

茂盛的野草拥抱着哀悼的花环

如刺的凉风吹冷了深葬的骨灰

岁月的河流已将痛苦和欢乐一起卷走

面对墓地上的父母

我们深深地低下头

献出虔诚

带上感恩

种下一段激扬文字

坚守人生的厚重和洁净

在岁月的流逝中

像父母那样正直和善良

关于感谢父母的朗诵稿2

是上天厚赠的礼物

给你的父母

你是惊喜

也是幸福

从此漫漫人生路

有了你的`脚步

小时候

父母是袋子

装尽你的麻烦

指正你的错误

只为你走正旅途

长大后

父母是倾听者

聆听你的倾诉

你烦恼他们不会快乐

你开心他们特别好过

白天是你的太阳

散发温暖光芒

晚上是你的月亮

黑夜不会寒凉

是你永远的指明灯

在路上

敬畏

父母

【关于感谢父母的朗诵稿】相关文章:

1.感谢老师的朗诵稿

2.关于感谢的作文:感谢父母

3.关于感谢父母的演讲稿

4.感恩父母朗诵稿

5.《感恩父母》朗诵稿

6.感恩父母的朗诵稿

7.关于感谢父母的感谢信

8.关于感谢父母的作文

9.关于感谢父母的话

篇2:感谢父母的诗歌朗诵

妈妈一天一天的.给我洗脚

一天一天的洗去我的调皮和顽皮

长大了

我也给妈妈洗脚

却怎么也洗不掉

妈妈一天一天啲牵挂和辛劳

妈妈是一盏油灯

燃烧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陪伴我慢慢成长

母亲是颗太阳

奉献了浑身的热量

把严寒的季节变成一个个暖炉挂在我的心房

妈妈啊

你喋喋啲唠叨是我催眠的歌谣

好想永永远远偎在你的怀里

好想永远永远跪在你的膝前

默默的为你洗脚

《2》.您们如春

用青春哺育我的懵懂

放纵我的顽皮

您们如夏

用心血标立我的人生

包容我的不羁

您们如秋

秋收的喜悦

无法掩盖您们沧桑的脸颊

您们如冬

不在有傲然挺立身姿

只剩下那两鬓已白的发

您们的一生如斑斓的四季

用心血浇筑着我人生的广厦

《3》.爸爸妈妈曾这样对我说

孩子,你们都是幸运的一代

天天生活在暖和的阳光里

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创造了一切

而您的额头

却布满了皱纹

此时此刻,

我多想化作一缕不倦啲凉风

给爸爸妈妈带去清凉

不再让汗水挥洒

此时此刻

我多想紧紧依在您的怀抱里

篇3:浅谈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表达

一、朗诵表演中的情感

诗歌是一种富于魅力的情感艺术, 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种无限遐想的自由想象空间。朗诵者在朗诵时要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运用朗诵技巧, 准确、清晰、有感情、有变化地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 将作品的思想内涵阐释出来, 把情感抒发出来。一首诗歌的演绎, 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诵。

1. 充分理解作品抓住基调的整体性

基调本指音乐作品中的主要调子, 朗诵中引进基调的概念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 作品总的态度、感情。一篇作品能不能朗诵得好,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充分理解作品中蕴涵的深层含义, 细心体会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把握住基调。不同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同时, 作为朗诵者还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这样有助于理解作品内容并形成相应的朗诵风格。如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有两首脍炙人口的名篇《汉江临眺》和《使至塞上》, 前一首有“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的千古名句;后一首有“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 但是, 作者写诗的背景确是迥然不同的。前一首, 作者受命南巡, 考察并提拔官员, 位高权重, 一言九鼎, 风光无限。所以诗人高唱“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后一首, 随着张九龄被贬, 唐玄宗假出塞宣慰河西驻军之名, 意在将王维排挤出朝廷。所以, 王维单车行至河边, 以悲戚之情写道:“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两首诗的背景不同, 作者的心情必然不同, 朗诵时的感情色彩和声音色彩也必然随之不同。另外, 对于作品的诠释, “功夫在诗外”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那“诗外”的功夫就是朗诵者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学识。因此, 朗诵者要深入生活, 体验生活, 开拓自己的生活接触面, 力求生活的广度和感受的深度;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丰富对作品深刻内涵的领悟, 不可单纯地从技巧来谈朗诵表演, 只有对作品进行深入理解, 诠释的作品才能越准确, 表达出的情感才能越完美、越真实生动,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声情并茂。

2. 理清结构层次注意基调的变化性

把握诗歌的基调后, 要进一步对其内容与结构进行分析, 目的是为了理清其情感变化的层次。朗诵者在朗诵作品时, 基调应贯穿始终, 但并不是说全篇作品用一个腔调来读, 不同的内容、心情都应有不同的语气表达, 是异中有同, 在生动丰富的语音表现中, 有着内在的和谐色彩。另外诗歌具有“跳跃性”与“含蓄性”的特点, 所以它的潜在语比较多, 朗诵时要注意分析把握这种潜在语, 对潜在语不同的诠释, 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3. 充分发挥想象形成画面展示意境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想象对于诗歌来说, 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内在因素, 充分发挥想象力是诠释诗歌作品时的必要环节。朗诵者应根据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 借助丰富的想象力, 在头脑中形成相对应的画面, 并迅速进入角色, 把自身融入到作品当中, 以展现出景中有情, 情在景中, 情景交融的生动形象。朗诵者的生活阅历与情感越丰富, 形成画面、展示意境的速度就越快, 诠释出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因此, 朗诵者日常要多注重生活中的细节, 锻炼和培养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敏捷的反映能力和艺术的提炼能力。

二、诗歌朗诵中的语言表现

诗歌朗诵的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 是为了艺术情感表达的需要, 朗诵的语言呈现, 既要有感情色彩的千姿百态, 又要有声音色彩的万紫千红。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语音、优美动听的声音是朗诵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条件之一, 要准确而清楚地表现作品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 还必须掌握好节奏、重音、语调等朗诵技巧。

节奏是诗歌的生命, 它是由作品的内容决定的, 是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循环往复。它是情感变化的晴雨表和温度计。赋予音韵美的语言节奏是由舒展的音节、变化多端的语气构成的。把握节奏就要对诗行中的音节进行恰当地划分, 根据诗歌意境, 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 以充满变化的语调表现丰富、具体的感情色彩。相对于散文、小说等文体来说, 诗歌的情感变化、节奏、语调的变化相对要大, 所以朗诵中情感性的重音、停顿比较多, 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也比较大, 朗诵者应注意对它们的控制。这种控制取决于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和引发状况。

三、朗诵表演中的情感与诗歌语言的融合

众所周知, 所有的朗诵技巧都是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服务的。完美的字正腔圆、圆润动听的声音所传达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而声音的技巧加上诗歌的语言, 结合丰富、细腻、准确的情感表达, 充分地体现了声音与语言结合的艺术价值, 使语言表达更清晰明确, 感情抒发更细致动人。诗歌的情感是朗诵者通过优美的声音来传递, 诗歌的语言又进一步地让朗诵者传达出所体悟到的真正诗意, 感动自己, 感动听众, 最后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 在朗诵学习过程中, 必须要重视学习朗诵者的情感与诗歌语言的融合。

首先要深刻“解诗”“解诗”就是了解诗歌的风格、创作理念与构思, 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 分析诗行、诗句甚至每个音节的内在意义, 做到全面了解作品。而且要把诗歌的思想情感, 逐步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 诗歌中的文字就是自己想说的话。其次是要“入诗”。所谓“入诗”是朗诵者要调整心态, 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为基础, 迅速进入角色。因为有了“入诗”, 才有了诗人和朗诵者的浑然一体, 才有意境的开拓和情感的共鸣, 从而将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完美地表达出来。

摘要:本文从朗诵过程中的情感表达和诗歌语言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 从而在朗诵过程中良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语言, 达到完美的朗诵效果。

篇4:诗歌的朗诵技巧

【关键词】诗歌 朗诵 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 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

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

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

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

在整体的仪态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神生动,是所有肢体动作的最基础的要求。若眼神恍惚、不专注,就算表情再逼真、仪态再自然,也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但是,就团体朗诵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动且专注,训练起来将十分不容易。

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眼神生动便可以有以下三种传达的效果:

(一)专注度

由朗诵者的眼神,我们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诵者的专注度如何?再藉由专注度所呈现出来的深浅,可以看到朗诵者的态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诠释诗意?若朗诵者自身十分专注地进入诗境当中,这也才能带领着观众进入诗境中。若朗诵者自身眼神恍惚、四处飘荡,又如何能说服观众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处理眼神视线停止处及眼神流转的方式来传达专注度。

(二)形象传达

在朗诵中,形象的传达当然绝大部分是由声音的感情表现来呈现。不过,眼神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譬如:当朗诵者正慷慨激昂时,眼神的传达却是柔弱无力的;当朗诵者正哀凄悲痛时,眼神却是炯炯有神的。这时,不论朗诵者的声音呈现如何丰富恰当,眼神一不对味,整体的感觉就走味了。对观众而言,更感觉到声情与诗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诵时,眼神要配合诗意呈现,传达出诗中不可言喻的鲜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对朗诵而言,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呈现并不是重点。而在舞台上,也不太可能将所有的道具布景一一备齐。这时,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来让观众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使舞台的空间无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观众进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诗中世界。譬如:朗诵到「高山」时,朗诵者的眼神自然就会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还要将眼神的视线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现「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诵者可善用眼球转动的方式或眼神停止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篇5:感恩父母的诗歌朗诵稿

袁玉: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一曲感人的乐章,男生齐:那是树叶对大地的感恩;

高景楠:白云在天上飘荡,绘画一幅动人的画面,女生齐: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

闫硕:我们沐浴着父爱的阳光长大;

张玉静:我们滋润着母亲的真情成长;

合:今天,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声,感恩我们亲爱的父母;(出牌)袁玉:是他们让我们体验了生命;

叶丹丹:是他们让我们茁壮地成长;

闫硕:父爱是天下最广阔、最博大、最真诚的爱;

高景楠: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袁玉:父爱是灿烂的阳光,炽热而光明。

男生齐:他能消融冰川、净化心灵、蓬勃生机。他以博大的胸襟照耀世界、温暖人间。张玉静: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

女生齐:她使空气清新、百花吐艳、彩蝶飞舞。她以宽容的情怀哺育生命、滋润万物。闫硕:父爱是一条长长的道路,宽阔而深远。

男生齐: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畅游。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

你指点迷津,保你一路走好。

叶丹丹:母爱是一池明澈的山泉,洁净而碧澈。

女生齐:无论你身在何方,她都陪你漂流、闯荡。那浓浓的思念,那丝丝的真情、让你魂牵梦绕,护你一生平安。

袁玉:父爱是一座高高的山。男生齐:无论你有多大困难,他总是依靠的屏障。那

伟岸的身躯,能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高景楠:母爱是一泓深深的潭。

女生齐:无论你有多少苦恼,她总是默默的倾听。那宽广的胸襟,可容纳百川,让你

幸福久远。

闫硕:父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肆虐,他总是完美无损、永不褪色; 张玉静:母爱是质朴的,不管冰霜怎样打磨,她总是心清如水、原汁原味; 袁玉:父爱是执著的,不管命运如何苦涩,他总是掏心吐哺、从不打折。叶丹丹:母爱是坚强的,不管生活多么困苦,她总是默默承受、决不退缩。闫硕:父爱像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驱走我们世界的一切的黑暗和阴冷; 高景楠:母爱如一盏长久不灭的明灯,消融我们旅途中所有的坎坷和障碍; 袁玉:父爱崇高伟大,他刚中有柔。当你学习在深夜时,父爱是暖暖的热茶;当你

离家远行时,父爱是无声的牵挂;

张玉静:母爱深明大义、她柔中有刚。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温馨的怀抱,当你

呀呀学语时,母爱是耐心的教导;

齐:父母的爱是慷慨的,他们把爱洒给了春露,洒给了秋霜;留给了清晨,留给

了黄昏;父母的爱没有陌路、地域、种族的界限,是体贴、慰藉、宽容、理解、闫硕:父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

叶丹丹:母爱之情,能惊动天地,能感泣鬼神。

合:愿天下父母,别忘了留一份爱给自己。愿天下儿女,别忘了回报父母一缕浓

篇6:父母关爱孩子的诗歌朗诵

诗歌一:父爱与母爱

父爱如一座山

是长在心里的风景

无论你怎么走

都与你一路同行

母爱是一湾水

总映出你的身影

无论你身在何方

都随风夜夜入梦

父母绝不会

讥笑你的落魄与失意

因为你的伤口

也是他们的疼痛

父母更不会

嫉妒你的得到与成功

因为你的世界充满阳光

他们也拥有了晴空

诗歌二:母爱

母爱

是血与脉的相通相融

是儿女的福母亲的痛

母爱

犹如春天的风

她轻轻拂过

大地才会一片绿色

母爱

是天上的云

总让烈日

先从她的身驱穿过

给大地呼风换雨降祥和

母爱

是雨后的霞

总让清洗过的大地

不弃的躺在怀里

把七彩人生梦谱写在高高的天际

诗歌三:父爱,母爱

我努力找回从前,

孩提的记忆却只是支离的片段拼凑起来,

像曝光的老胶卷,

像褪色的老物件······

第一缕阳光让我经历从黑色到彩色的蜕变,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在我目光可及之处,

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

我无比安慰!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住进我心深处,

我哭泣,我微笑,我酣酣而睡,

只因为有你们!

不记得那时候你们脸上的笑容和愁苦,

但是,至今我仍能感觉到你们温暖的怀抱和关爱的眼神;

不记得那时候我牙牙学语和蹒跚学步可爱的样子,

但是,我一定是喊着“爸爸妈妈”,

小手牵着你们的大手走过四季更迭。

到如今,我只看见:

你们用伟岸挺拔的身躯遮挡风风雨雨,

你们为营造幸福的港湾压弯了脊背。

直至

皱纹如壑,

白发如雪!

一岁,三岁,十岁,二十岁......

当年的那个孩子已经成为了一个父亲,

不再贪恋你们的怀抱,

却从未离开过你们的怀抱,

飞得再远再高,

也有一根无形的绳牵扯着,

因我欣喜,因我难安。

你们在远方默默支撑着,

我哪怕是天真的想法,

哪怕是没有明天的闯荡,

我在异乡庆幸,

那最坚实的依靠依然牢固,

那最爱听的唠叨依然琐碎!

我想不出用什么来回报,

也许拿整个世界都不够,

也许几句贴心话就足够。

也许问题本身就很荒谬,

也许永爱就好!

诗歌四:父爱无声

我们都在吸允着母爱

如同沐浴着微微的春风

无忧无虑的在她眼中长大

此时此刻谁又能够想到

我们背后还站立着另一种伟大

他时时刻刻都在释放着爱的火花

我们却常常忽视了他的存在

渐渐的被遗忘在身后的角落

没有太多的唠叨嘱托

没有幽默的搞笑

在我们眼中严肃的面容

威严冷峻才是他爱的真正展现

这是另一种伟大的爱

没有母爱那么细腻

他却保护我们的母爱不受到伤害

这是另一种伟大的爱

没有母爱得那么慈祥

他要为慈祥的母爱保驾护航

更加艰难的责任需要他去扛

还要付出双份的爱的代价

他把所有的不幸全部隐藏起来

留着悲伤自己品尝

总是把快乐与家人分享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爱

让我们记得眼前的母爱

还有背后那隐藏着的爱

那是另一份更加深沉的感情表白

因为这是一份父亲的爱

无声的父爱

诗歌五:父爱如树

哪怕发现的只是一丝水源

为了我的绽放

你也会深深扎向泥土

已然背贴万丈悬崖

十指嵌进岩缝

还在想着

怎样把幼枝托出低谷

其实根本无需述说你的情怀

我知道

父爱原来如树

记忆中

已数不出有过几次

能爬上你肩头

嬉戏的幸福

头脑留存最初你的模样

就剩下梦里常常扎我的胡须

和那总是早出晚归

一身忙碌

长大的历程

实在缺乏你的叮嘱

可每一个脚印里

却分明满载你在前方

无声的`引路

虽然骤雨来临

你可以尽张臂膀

用力拥抱哪怕只是

一只飞鸟迷途

但从来

从来也不曾分我半点

你的庇护

于是我已习惯

独自面对冰锋洗礼

暗藏雪剑的晨雾

我怎会不清楚

每次你就站在看不见的不远处

揪心但宽慰默默读取

我摔倒再爬起的步幅

所以我学着坚强

昂首征途

只是假作不知

夜里你总是伴着月色

把我带泪的伤痕

一遍遍轻抚

我说不来应该怎样记录

你的付出

只知道你的年轮

是为爱生长

是因我而在苦乐中

负重曲折起伏

我搞不清

究竟要什么

才是你满意的速度

只明白

你会悄悄为着我的茁壮起舞

可面对面

你只是为我划定下一个

需要伸向阳光的

高度

这便是你你就是树

你的爱只习惯

在视线播撒不到的角落

按养分方式传输

是的你是树

你躬伏大地

血管根系般暴出

为着下一个新芽

你会把最后一片叶子

也化作了沃土

我能够懂你哪怕轻轻的挥手

乘着你的希望

我将挑战

镌刻进浪尖风口

似你如树

关于父母爱子女的或赞美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名言和诗句: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母爱篇: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拥男牧榻?且黄?哪?(英国)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时间的流逝,许多往事已经淡化了。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颗星星永远闪亮,那便是亲情。时间可以让人丢失一切,可是亲情是割舍不去的。即使有一天,亲人离去,但他们的爱却永远留在子女灵魂的最深处.

---高尔基

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

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智慧之子使父亲快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所罗门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感恩父母的爱小段落:

篇7:感恩父母 诗歌朗诵

男生(洪健):有一个词语最亲切,女生(郭心怡):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男生(江鹏飞):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女生(赵池涵雪):有一种人最应感恩 女生齐:她就是——“母亲”

男生齐:他就是——“父亲” 女生(谢宇欣):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柔的抚触给了我 男生(王子睿):爸爸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女生:(郭心怡)妈妈的双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男生(洪健)爸爸的皱纹深了,他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女生齐:聆听妈妈殷切的话语 男生齐:面对爸爸深沉的目光

全班齐:我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是啊

女生:(郭心怡、赵池涵雪、谢宇欣)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就是昨天——感恩节,虽然它已过去,但感恩的心,感激的情永驻心间。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让我们一起说声——“谢谢”

是啊,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因为他们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让我们没有忧虑地成长,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篇8:诗歌朗诵比赛浅谈

一、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严重影响了朗诵效果

朗诵是以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形式将文字作品所描写的事物、阐发的事理、蕴含的情思再现出来,如果字不正、腔不圆,就会直接影响表达效果。因此,朗诵者需要学习发音技巧。如,平舌音的发音要领是:发z、c、s音时,舌尖一定要向前平伸抵在下齿背后,其稍后部位隆起与上齿龈部前接触形成阻碍;子抽打,即使这样也得不到主人的怜悯,而且同类还跟他抢食,抢暖和的被窝。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巴克选择的是站起来反抗,学会偷吃,填饱自己的肚皮,学会破冰取水,等等,把自己养得强壮威猛,这样才有力气干活,逃避主人的鞭打,才能对付同类的犬牙。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巴克不但没有被击倒,反而越挫越勇,一个真正的勇士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巴克抵得上10条狼’。弗朗索瓦斯开始给狗套挽具。他需要一条新的头犬,并觉得索拉克斯最合适不过了。但是巴克却扑向索拉克斯,抢了他的位子。……”(3)小说中处处可见巴克的反抗与挑战,这也是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

与到处充满弱肉强食、尔虞我诈、金钱至上、人性泯灭,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的人类社会相比,野性十足的森林大自然对巴克来说更有吸引力,更适合它的生活。然而自然森林里一样有残酷的竞争,巴克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和勇气获得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巴克对他们整个来说,太过迅捷,太强壮,也太聪明了。半小时之后狼群停止了进攻,开始撤退。有一头狼缓缓地走上前来,做出友好的姿态;他们互相碰碰鼻子致意。……野性的呼唤在巴克耳边响彻。狼群前进了,他们返回森林,巴克和他们一起并肩奔跑。……”。(4)巴克最终靠自己的力量与勇气赢得森林狼群的信赖与接受,可以说这一结局也正是巴克个人奋斗主义的体现,在战斗和挑战面前,没有同情或退让,没有退缩畏惧,只有勇气与信念才能赢得成功。

巴克最终的回归自然正是作者杰克·伦敦对自杀的人生结局的影射,巴克在北方冰天雪地等恶劣环境的奋斗象征了作者杰克·伦敦这样一个来自资本主义社会底层劳苦人民的人生生活背景中的痛苦挣扎和不懈的个人奋斗。除了Martin Eden,John Barleycorn等通过成功塑造“人”的形象来进行自传描述的小说作品之外,透过社会自然主义者的视线,这部以动物为主人公来描写的小说其实也正是鲜为人知的一部精彩自传作品的呈现。而这些自传作品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对现实社会黑暗之处如实地描述,反映一批劳苦人民穷困潦倒的生活,这无疑是对蒸蒸日上发展着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重的提醒:资本主义的弊端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对劳苦大众的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上,终有一日会自取灭亡。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所生存的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发zh、ch、sh时,舌尖一定要翘起与硬腭前端接触。在发前鼻韵母时,舌尖要抵住上牙床,不要后缩,舌根不要抬起来,韵尾-n要收紧;发后鼻音时,舌头要后缩,舌根高抬,抵住软腭,声带震颤,气流从鼻腔透出,舌尖不要向前移动或抬起。另外,还要注意n和l,f和h的发音区别。掌握了汉字的发音要领,还要注意汉字声调的变化,儿化、轻声等方面的情况,才能在朗诵中彰显声音之美感。

二、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

诗歌的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境(或自然环境)与作者强烈的思想案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进入诗歌的意境,必须从分析诗歌的形象入手,通过想象和联想,沿着诗歌感情发展的线索,把减少的成分添加进来,把隐含的意义揭示出来,把省略的过程衔接起来,把间歇的语气连接起来,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特别是把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挖作者所推崇的个人奋斗主义无疑也为迷茫的人们指引了一条道路:在挑战与竞争面前,没有退缩,没有退让,唯有奋起直追、奋发图强,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注释:

(1)美国威勒德.索普著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作为大学教材,其中把杰克·伦敦归入到“自然主义小说家”一节中。

(2)王长荣在《现代美国小说史》中认为《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爱的价值和按公平的规则比赛。仲景川在《二十世纪小说史》中用“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观点来解释《野性的呼唤》的主题,是这一阶段大部分教材的统一观点。

(3)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 4:Who Has Won to

(4)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Chapter8:The Call of The

参考文献:

[1]杰克·伦敦著.吕艺红,筒定宇译.野性的呼唤[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3]阿尔贝特·施韦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4]李怀波.杰克·伦敦的形象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J].山东外语教学,2004.

[5]朱宝荣.杰克·伦敦“狗的小说”与自然主义[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O02.

[6]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7][美]威勒德·索普著.濮阳翔,李成秀译.二十世纪美国文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8]方成.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傅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10]戈雪,葛红兵.现象剖析[J].文学自由谈,2002.6.

论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

(陕西中医学院英语系,陕西咸阳

摘要: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从解构主义角度出发,批判归化翻译、支持异化翻译,并因此开拓了翻译策略的研究空间。本文认为韦努蒂最重要的贡献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这对中国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但与此同时韦氏异化观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韦努蒂异化翻译观翻译策略的选择局限性

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被认为是提出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鼻祖。他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翻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另一种是译者尽量不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这一思想将翻译分为以作者为中心的译法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译法。劳伦斯·韦努蒂,作为翻译理论家,他高举解构主义大旗,吸收了施莱尔马赫的异化思想,率先对归化翻译的诸多弊端提出严厉的批评,明确地提出了异化(foreignization)或抵抗式翻译(resistant translation)。他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他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在翻译中表达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他认为翻译可以是研究和掘出来,这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有些学生在朗诵中,不了解作者的生平、诗歌风格、作品的感情基调,缺乏想象和联想,游离于作品之外,因而使朗诵呆板、暮沉,缺乏灵动之感。如陶渊明的诗歌,要读出一份质朴、纯真和恬静;王维的诗歌,读出一份静谧和澄澈来;高适、岑参等的边塞诗歌,要读出一份慷慨悲凉的意味。而很多同学在朗诵时,不能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婉缠绵处不凄婉缠绵,慷慨激昂时不慷慨激昂,兴奋喜悦处不兴奋愉悦。有时候朗诵整首诗歌都是一种平淡语调,表情要么是神情呆滞进行到底,要么是淡淡微笑贯穿全篇,更没有任何手势语言加以点缀,因而读出的诗歌味同嚼蜡。

三、朗诵不出诗歌应有的音乐美感

如在朗诵《雪花的快乐》时,对诗句“我飞扬,我飞扬,我飞扬”这几个重复句处理。一般来说,这几个句子应是一句比一句的声调高。许多同学朗诵时都读不出诗歌的抑扬顿挫的旋律美。诗歌具有和谐的韵律,鲜明的节奏,从而构成它的音乐的美感。所以朗诵诗歌时,一要延长音节,强调韵脚,讲究节奏。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里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其中的词与词之间的音节要拉长,韵脚要强调。二要打开节奏,读诗歌时,一般有二、一、二的打开方法,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有二、二、二、一打开的方法,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另外还有根据词义灵活打开节奏,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三要语调变化有致,速度快慢得当。至于语调一般可分为高声调、平直调、抑降调三类。高声调常用于呼唤、号召、惊疑等情感较为激烈的句子,如李白的《将进酒》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是高升调。平直调多用于一般的叙述说明局,表达庄重等感情色彩,如穆旦的《赞美诗》“走不尽的山峦起伏,河流和草原,数不尽的秘密村庄,鸡鸣狗吠,……”就是平直调。抑降调多用于祈使、感叹的句子,速度较慢,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

实现差异的场所,并恢复和修订被遗忘了的译文,以建立一种新的翻译传统。这种方法不只是简单地处理翻译中常见的语言问题,而且把文化和政治纳入了“异化”与“归化”旷日已久的争论之中。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有助于提高译者的地位,有利于目的语言和文化的丰富,有助于抵抗文化霸权现象。长期以来,英美文化一直被提倡流畅翻译的归化理论所支配。韦努蒂认为,目前在大多数英语语境下,形成了以西方意识形态为标准的非英语文学范式。这种非英语文学范式盛行主要与欧美的翻译传统,即推崇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有着很大的关系。韦努蒂用“隐身”一词指出了当代英美文化中译者的地位。他指出译者的隐身就是在译文中看不见译者的痕迹,他指出,这种使译文“透明”的幻想就是要求译者努力保证译文的通顺易懂。这一过程中,流畅的归化式翻译掩盖了译者所付出的努力,使译者“隐身”。他分析了归化翻译在英美文化中占主要地位的原因,认为这是一种文化霸权的结果。为了迎合接受者的口味,归化式翻译往往将原文的陌生感淡化,使得译作变得透明,读起来不像译文。这就意味着译者必须“按照目标语言文化价值观对原文进行我族中心主义式的分解,把原作者潜回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四是语势停连要适度。一般的诗句朗诵时除了用打开节奏的方法来做词语间的停顿外,对一句话,还要作标点符号处的停顿,特殊的情况还可根据词义、语言环境、表达感强的需要,对一句话,作突破标点符号的停顿处理。以《沁园春·雪》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读时,“万里雪飘”后的“句号”按“逗号”停顿,“望长城内外”和“大河上下”后的“逗号”按“顿号”停顿,“惟余莽莽”后的“分号”按“逗号”停顿,这样读出的诗歌才能语流连贯、诗脉相连,彰显诗歌的如虹气势。

四、不能带给听众审美新感觉

同样内容和形式的情景,反复单调地刺激听众和评委的听觉,听众和评委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会逐渐对朗诵失去兴趣。而在朗诵中,很多选手所选的诗歌标题重复,如《再别康桥》、《回答》、《雪花的快乐》、《雨巷》等,显得单一,缺乏变化;主题的重复,如歌颂祖国和爱情的诗歌占相当的比例;诗歌风格的重复,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歌占多数,现当代诗歌中朦胧诗派和格律诗派的诗歌占多数;同一时段诗歌的重复,如现当代诗歌多以“五四”时期的诗歌为中心,这诸多的重复,不能带给听众和评委审美的不断的新感受。就一场比赛而言,只有多样的形式、鲜活的内容,才能不断刺激听众的兴趣点,让大家觉得意趣盎然,如要有古今中外多个时段的诗歌;要有激情澎湃、悲壮慷慨,缠绵凄恻、委婉旖旎,清新活泼、逸趣横生等不同风格的诗歌;要有表达对祖国、亲情、爱情甚至自然之趣的诗歌;自创诗歌也应在朗诵舞台上大放异彩。配乐、伴舞诗歌朗诵,多人组合诗歌朗诵,角色化妆的诗歌朗诵,都是诗歌朗诵的新形式。

篇9:感谢父母等

进入学校的大门,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挫折。比如,我们学校英语考试,我本以为能够考好的,可是却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只得了5 1分,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家的时候。父母没有批评我,母亲只是淡淡地对我说:“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虽说是安慰,但是我能体会得到母亲这句话的份量。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好成绩。经过我的努力,第二次考试我果然得了高分。我好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学习上的帮助!

每当我放学回家,打开电视,吃着零食,享受着生活的美好时,我便会想,这一切不都是父母赐给我的吗?妈妈在做饭,爸爸在洗菜,他们每天上班很辛苦,父母现在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我吗?我真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记得有一首歌中唱到“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是啊,父母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恩人,要是没有他们,怎么能有我这样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呢?所以我要大声对我亲爱的爸爸妈妈说:感谢父母!

和谐就在我们身边——《走进和谐的春天》读后

余可虹

和谐是一朵娇艳的花,芬芳满园;和谐是一股凉爽的风,吹到大江南北;和谐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前程;和谐是一朵洁白的云,把蔚蓝的天空打扮得多姿多彩。和谐也是一粒种子,需要我们精心的培育。

在美丽温馨的校园中,和谐也常常闪现:同学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谦让,不会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在操场上,如果有同学擦伤、摔伤,肯定有助人为乐的同学将他扶起,送他去医务室;在班级中,如果有一个同学生病了,大家一定会围在他身边嘘寒问暖,浓浓的友情萦绕在身旁。

在形形色色的社会中也随处可见和谐的踪迹: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要是看见老爷爷老奶奶,我们一定会起身让座;在马路上我们看到一些警示牌,也会毫不犹豫地遵守;在畅通的马路上,我们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一件件小事,都能体现出和谐就在我们身边。

在5.12的汶川地震中,刹那间,那里的人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许多儿童失去了父母,有些年迈的父母失去了孩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看到和听到这些新闻报道,毫不犹豫地纷纷捐钱捐物,甚至一些摆摊卖货的人也拿出养家糊口的钱。我们班同学都不再要六一礼物,把买礼物的钱和自己节省的零用钱一股脑儿捐了出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多么令人感动,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和谐!

篇10:感恩父母诗歌朗诵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且从不练习。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一个月的野营费,而你没有给她打一个电话。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聚会到天明。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离校门口比较远的地方下车,怕被朋友看见会丢脸。

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里?”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让你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是糟糕。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婴儿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现在时代已经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个电话告诉你,有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她:“妈,我很忙,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你反而在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

篇11:感恩父母诗歌朗诵

妈妈一天一天给我洗脚

一天一天洗去我调皮和顽皮

乙:长大了

我也给妈妈洗脚

却怎么也洗不掉

妈妈一天一天牵挂和辛劳

甲:妈妈是一盏油灯

燃烧了自己毕生心血

陪伴我慢慢成长

乙:母亲是颗太阳

奉献了浑身热量

把严寒季节变成一个个暖炉挂在我心房

甲:妈妈啊

你喋喋唠叨是我催眠歌谣

乙:好想永永远远偎在你怀里

甲:好想永远永远跪在你膝前

合:默默为你洗脚

感谢

甲:爷爷奶奶曾这样对我说

孩子,你们都是幸福一代

天天生活在浓浓关爱里

乙:我想对爷爷奶奶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奉献了一切

而您头上,却白发苍苍

甲:爸爸妈妈曾这样对我说

孩子,你们都是幸运一代

天天生活在暖和阳光里

乙: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创造了一切

而您额头,却布满了皱纹

甲:老师也曾这样对我说

同学们,你们都是快乐一代

天天无忧无虑,自由安闲

展开理想翅膀

翱翔在知识海洋里

乙:我想对老师说:

是呀,这得感谢您

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

而您年轻身影,却刻在了那黑板上,作业里,书本中.

此时此刻,我多想变成一束飘满芳香鲜花

开放在爷爷奶奶窗前

让微笑永远留在您脸上

甲:此时此刻,我多想化作一缕不倦凉风

给爸爸妈妈带去清凉

不再让汗水挥洒

乙:此时此刻,我多想化做一杯清茶

让老师声音永远圆润, 不再嘶哑

合:此时此刻,我多想紧紧依在您怀抱里

篇12:感谢父母的诗歌

你的不孝的孩子

母亲,不要为我担忧!

我,正在扛起希望。

父亲,你是不是在做着活

你的不孝的孩子

和你一样,在生活中艰苦着

生活!生活!

我用生活着的身体生活着

我的精神早已空虚

母亲啊!

孩子,笑着。

父亲啊!

篇13:创作性朗诵诗歌教学法研究

一.概念诠释

“创作性朗诵”教学法, 即师生依据自身对诗歌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态势语技巧方面的艺术加工处理之后的朗诵, 即再创造式的诵读练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的

使学员全方位理解把握诗歌的内涵、情感、结构特点, 深入体验诗歌作品的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意蕴美, 全面提高学员的口语表达能力, 并达成人文素质的培育和滋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导学员在初步领会诗歌作品内容的基础上, 悉心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根据自身的认识、理解, 对诗歌作品进行口语技巧的处理和标注, 即将个人选择的情感基调、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标注在诗文当中, 然后反复练习, 使学员读出节奏, 读出语气, 读出情感。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初级阶段, 学员已初步融入了自身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二步:对诗文进行态势语技巧方面的处理, 即对重点词、句所需要运用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进行设计。比如:朗诵“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这句诗时, 视线是长、是短、还是中等距离, 是虚的, 还是实的;面部表情是刚强、坚毅, 还是豪爽、豪迈;手势是用掌还是用拳, 是用双手还是单手;劈刺的动作是在上区、中区还是下区, 是横劈、直劈还是斜劈等, 然后反复练习, 为下一阶段上台表演做准备。这一步是创作性朗诵的中级阶段, 学员在作品中更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上台表演。即以登台表演的方式, 将经过自己二度创作, 亦即经过艺术加工处理后的诗歌朗诵, 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向全体学员进行展示。这一步, 是创作性朗诵的高级阶段。这时学员对作品的理解感悟、情感抒发和各种口语、态势语表达技巧已浑然一体, 学员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已物我合一, 从而创造出我“这一个”的诗歌朗诵作品。

四.优势特点

(一) 可更深刻地把握诗歌作品内涵。读, 是诗歌教学之魂。由于朗读是脑、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是入于眼, 出于口、闻于耳、记于脑、化于心, 使纸上的诗变为学员心中的诗的过程, 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学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 因而作品丰厚的内涵是在朗诵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品味出来的。朗读的遍数越多, 与作者交流就越深, 理解课文的内容就更透彻。“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就是通过牵引学员的眼、口、耳、心, 在有声语言再造文学语言中的艺术形象的过程中, 激发学员全部的注意力与创造力, 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一次次地建立起情感的互动、沟通和共鸣, 让学员走进文本、靠近作者, 在与文本、作者零距离的接触中, 达成对文学作品独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 提升美感。文学作品为学员提供了审美对象, 而美感的产生还需要学员在实践中获得。创作性朗诵这一实践活动是对精神产品的再生产活动, 是人文与个性结合的再创造过程。由于诗歌音调和谐, 注重押韵, 本来就富有音乐感, 而“读”使诗歌的精华润物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心灵中, 使学生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 所以正是在这种“创作性朗诵”的过程中, 学员不知不觉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 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体会到作品不同风格的美, 进而感受到诗的美, 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三) 涵养语感。培养语感、训练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有感情的朗读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加强理解、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 即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 使学生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临其境, 从而激起内心感情的共鸣, 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人就是通过诵读培养语感的。“创作性朗诵”教学法即很好地传承了这一做法, 使培养学员语感之目的得以实现。

(四) 培育战斗精神。“创作性朗诵”强调进入、交融、共鸣, 强调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强调再创造。因而, 当学员双眼放射着豪迈的光芒, 口吟“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挥手做出抽刀取剑、劈刺的动作时, 当他们伴着“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的诗句, 将右手高高举过头顶, 做出由外向内归拢的手势时, 当他们双手抱拳, 目光炯炯, 仰视苍天, 高诵“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的诗句时, 学员与作者已融为一体, “我”就是渴望戍边杀敌、建功立业的李白, “我”就是胸怀大志的曹操, “我”就是气壮山河的岳飞, ……学员的战斗精神即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体现。

(五) 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素质。陈丹老师说:“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它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正是这样, 学员在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情感基调、语音轻重、语速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明暗、虚实、连断等口语表达技巧和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态势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在这一过程中, 学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 并将自身认识和情感体验融入作品, 在物我交融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从而提高解读、建构作品的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登台表演的过程中又很好地锻炼了心理素质、形象气质等, 从多方面培养了学员的能力素质。

五.注意事项

(一) 从理念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员读。学诗当然要从读诗开始, 作为语文教员务必要传承这一理念、重视这一环节。其道理在于, “在诗歌教学中, 熟读成诵是基于汉语的特点而形成的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 数千年一以贯之, 自有其独到的价值。宋代理学家朱熹指出:“学者观书, 先须读得正文, 记得注解, 成诵精读, 注中训释之意、事物名义、发明经指相穿纽处, 一一认得, 如自己做出来的一般, 方能玩味反复, 向上有透处。”诗歌教学尤其是这样, 只有熟读背诵, 才能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体悟作者的情感与操行, 继而咀嚼其中的语文味道。还在于:“诗歌作品的精华都在字句之中, 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不读, 这些精华是不会自动显露出来, 而只能是缎子上的文字符号, 那是“死”的, 要把“死”的变成“活”的, 只有通过读, 而且要出声地多读、细读, 才能让它在你的嘴里“活”起来, 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 最终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教员须加以指导。教员应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对学员加以教导、提示。“可用体态语进行提示, 用目光激发学生诵读的情绪, 用面部表情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感, 用手势表示诵读声音的高低、语意的轻重、节奏的快慢……以此来激发学员的诵读情绪, 引导学员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在运用“创作性朗诵”教学法时, 可穿插采取教员范读、学员领读;按班次、座次, 或排、列轮读;单读, 齐读, 接龙读, 分角色读;小声读、大声读、轻声读、喊着读, 快速读、缓慢地读;模仿播音、录音、录像朗读;配上音乐、画面朗读, 欣赏 (录音、录像) 性朗读等方法, “让学生观其画、吟其词、入其境、悟其情, 教学效果就会事半而功倍。”这样的训练可使学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兴趣。

(四) 大力倡导吟唱古诗词。教学实践证明, “音乐更容易让学生进入诗境”。彭士强先生认为, 吟唱古诗词对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觉性, 熏陶情操, 健全人格, 升华艺术趣味都是有积极影响的。以曲配词诵读, 既符合词的特点, 又能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让学生融在其中, 乐在其中。彭先生说:“曼吟、轻诵、放歌诗词, 有助于充分发挥民族语言的魅力, 有助于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古诗词的怀抱, 有助于人文底蕴的增厚、精神的升华!何乐而不为?”我们可以选用彭士强先生编著的《古诗词吟诵唱鉴赏》教材, 也可选用劳在鸣先生编著的《古典诗词吟唱曲谱》, 还可选用叶至善先生编撰的《古诗词新唱》增订本 (开明出版社1998版) 。这本古诗词歌曲集创意极为新奇, 是由150首由中外经典名曲与我国经典古诗词配合而成。其经典+经典的配合, 使演唱者收获的是双份经典、双份享受。这里热心推荐邵燕祥在文汇报上“跟叶至善一起唱古诗词”的文章, 读后, 《古诗词新唱》的精妙之处就了然于心了。

篇14:感谢父母的诗歌朗诵

我读高二那年,学校出于学生发展方面的考虑,要分流一部分学生到美术或传媒专业学习,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艺术生。在一般人看来,学习艺术的孩子都是成绩不怎么好,或者只是为了想考上好大学而走捷径的学生,事实却并非如此。艺术高雅,学艺术也并非那么简单,必须专业、学业两头抓,在分散了一半精力的情况下,文化课成绩依旧不能有太大的下滑,这非常考验人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盾作为支撑。

学习艺术、成为导演一直是我的梦想,在听到老师宣布这个消息后,我思考良久。父母望女成凤,希望我能考上名牌大学,如果我选择艺术,就需要他们转变曾经固守多年的老观念。为了梦想,为了不庸碌地过完一生,我决定按自己的想法走艺考之路。

爸爸教我“普遍撒网,重点捕捞”

艺考经历或许每个艺术生都会铭记一生,当然最终的结果不都是高歌凯旋,更多的人是失意离场,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艺考都在改变我们命运的同时,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很多前辈都说,艺考考的是学生,更是家长,如今我也深有同感。

在去北京之前,我和爸爸来到了武汉,报考各省市在湖北设点考试的高校。因为湖北的政策和其他省份不同,为了节约时间,我没有参加省统考,而是直接参加了各大高校的校考。

武汉的考试方式和后来去北京参加的考试是不同的。我爸总结了一条准则,就是“普遍撒网,重点捕捞”。在武汉设考点的学校,一般都是设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类院校,纯艺术类院校较少。这些院校更看重文化课成绩,所以一般都被当做“保底”学校,比如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等。在艺考的时候,艺术生不能一心盯着北京、上海的学府,必须有一些等级稍低的学校,这样才能让心里有底,不至于太高的桃子摘不到,又放弃了唾手可及的西瓜。艺考的考试形式和高考完全不同,除笔试作文之外,面试占的分量很重,因此对于以前未经历过任何类似考试的应届艺考生来说,这种考试形式比较陌生,有很多门道需要了解,所以在去“摘桃子”之前小试牛刀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

考试那些天,武汉下了很大的雪,站在雪地里冷风刺骨。和其他前来参加艺考的家长有点不一样的是,我爸在我即将进入考场的时候,总会站在我面前,用他并不怎么强壮的身躯摆出施瓦辛格秀肌肉的造型,嘴里大喊:“宝贝全力以赴,老爸在外面给你展示肌肉!”周围的人看着他的样子,表情明显很震惊,我则会在一瞬间把紧张丢到九霄云外。现在想来,有个如此活宝的老爸是我此生之幸!

当我在教室里考试的时候,爸爸会在教室外面一直等着我,其间他会跟其他家长聊聊自己的孩子,用他的话说就是“顺便探查敌情”。在瑟瑟寒风中经常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我怕爸爸的身体受不了,三番五次要他去找个能坐的地方休息,喝口热水暖暖身子。他总是嘴上答应得很好,到我去考试的时候依旧在考场外站着,样子比我还要紧张,就像一个随时准备上战场的士兵兢兢业业地值守。在寒冬二月,无论刮风下雨,他总会出现在我走出考场后一眼就能看见的地方。正是这一分一秒的等待,让这个凛冽的寒冬添上了一抹暖色,让我在无助的时候总会想到,有一个爱我的人正在外面等着我。

在武汉的考试非常顺利,但因为是综合类学校,在各个省市都设立了考点,所以最终全国汇总总评之后,被刷掉的可能性仍非常大,所以即便是“普遍撒网”,也要认真对待。以一个过来人的经验,我建议那些准备参加艺考的学弟学妹们,假如在省内的考试中已出现了厌烦情绪,赴北京赶考时就必须把报考的学校数目缩减,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志在必得的学校上。

作为一个梦想成为导演的学子,在北京我最想考的当然是北京电影学院,但这并不容易。长久以来对这所学校的关注与向往,让我早已把这所学校放在了神坛的位置上,无意中让我在意识里拉开了它与其他学校的距离,考试的时候心理压力也达到了顶峰。因为失去了平常心,初试放榜的时候,我甚至不敢踏入电影学院的大门。妈妈揉了揉我的头,低斥了一声:“胆小鬼!”

那天妈妈帮我去看了红榜,很幸运我考的两个专业都过了初试。

然而不幸的是,北京电影学院戏剧文学专业的复试和复旦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三试在时间上有冲突。艺考中这类冲突是难免的,哪怕事先经过周密安排,也无法全部错开所有学校的初试、复试及三试的时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时候就必须果断,有的人比较激进,会选择北京电影学院的戏文专业考试;有的人属于保守派,会选择复旦的编导专业考试。我属于第二种,我的想法是既然复旦这边的考试已经闯入了三试,并且前两场考试我都发挥得很好,缺的只是临门一脚,断然不可放弃,而北京电影学院这边我只进入了复试,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这时候需要处理的,便是梦想与现实的关系。然而无巧不成书,最后我考取的正是复旦大学视觉学院的编导专业。

爸爸说我的收获只是锦上添花

一个多月的艺考在或喜或忧中结束了,回到学校,我用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恢复过来。因为最想考的学校并没有录取我,怀才不遇的悲愤感让我无法释怀,甚至一度想到了复读。父母依然没有批评我,更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吵我骂我,而是帮我分析利弊得失。

爸爸对我说:“付出并不是一定就有收获,收获只是锦上添花。很少有人能够一次就完成自己的梦想,而大多数人都属于平凡的那一类。一次的失败不能代表什么,未来的路还很长。在十几万人的艺考大军中,所有的学校加在一起一年才收一万多人,这和高考独木桥比起来,并没有宽多少,甚至比高考更难。就算在艺考中没有一个学校录取你,你也不用气馁,这只能证明你不适合这种展示自己的考试形式,并非是对你的否定。”想想爸爸说得很对,我就释然了。

此后的几个月里,我一边翘首以盼各个学校的专业合格证,一边在老师那里开小灶,狠补落下半年的文化课,争取以最快的时间恢复高考备考状态。

根据前几届学长的“血泪”经验,很多同学都是在这个时候松懈的,或许是因为对艺考的结果不满意而心灰意冷,或许是因为有了其他打算比,如出国留学而倦怠了学业,结果即使拿到了专业合格证,却因为文化课成绩不达标而落榜。

请记住,高考成绩是跟随一个人一生的东西,无论好与坏,都是十二年寒窗苦读的证明,它公正公平,不因任何自身以外的因素而改变。

高考前的半个月,我拿到了上海复旦大学和其他几所院校的专业合格证。高考结束后,我填报了复旦大学,以明显的分数优势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在上海,我感受到了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感受到了这里十分前沿的专业思想和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

我能走出小城市来到上海,能凭这些努力初步改变我的人生,都要感谢为我付出十八年爱的父母。我知道当儿女降生的时候,有些父母会把他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把自己那些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儿女身上,让儿女代为实现,却无意中忽略了儿女本身的梦想。可是到底哪个梦想更重要?孩子该不该替父辈实现梦想?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不过我是幸运的,在我的父母看来,我的梦想就是他们的梦想,实现我的梦想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最后我想说的是,艺考考的是学生,更是家长,只有双方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一篇:烈士陵园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集团共有资源与免费乘车的效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