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整合

2024-05-23

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整合(共12篇)

篇1: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整合

田径,男,39岁,中共党员,中专文化,毕业于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系印江自治县缠溪镇方家岭村人。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医生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所在的村卫生室辖区服务四个行政村,共服务3000人口,能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回答的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期间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散区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防控h1n1流感,做

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出国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所在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镇优秀共产党员,缠溪镇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

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家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改水改厕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向村民宣传改水改厕对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篇2: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整合

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钟晶,一个80后独生女,一个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医生。,她为了与在乡镇工作的丈夫团聚,辞掉贵阳大医院的工作,来到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龙河村卫生室,做了一名乡村医生。不久,丈夫调入州府,她却仍然独自坚守。没有澡堂、时常停电、没有城市里五彩斑斓的时装和琳琅满目的零食,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但她一一承受,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解除病痛。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以及来自网友的声声祝福,她是网民眼中“最美乡村女医生”。

篇3: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整合

3月10日, 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医生名单。经过三个多月的寻找和推选, 库尔曼别克·苏来曼 (新疆) 、谢序忠和谢本合 (广西) 、刘亚玲 (陕西) 、布琼 (西藏) 、安福久 (内蒙古) 、侯方杰 (四川) 、郭光俊 (河南) 、李春花 (黑龙江) 、方晓美 (贵州) 、王焕云 (湖北) 10位医生, 获得活动组委会授予的“最美乡村医生”称号, 香九妹等1 0名乡村医生被推选为活动“特别关注乡村医生”。

篇4:《寻找最美乡村医生》

2012年12月20日起,《讲述》在晚间黄金时间连续播出20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纪录片。中央电视台组织新闻中心、科教频道《讲述》栏目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多路记者、编导奔赴乡村,足迹遍布31个省(市、自治区),行程数万公里,寻访乡村医生典型人物。

除了发动新闻记者,活动组委会还通过网络报名、电话报名、卫生部门推荐等多种方式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通过对报道选题和申报材料的筛选,共产生候选人500多名。央视网开通官网为候选医生搭建专题展播页,并发挥网络、微博、移动媒体等优势,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形成宣传强势。

央视新闻中心在《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开设了“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专栏。截至2013年1月11日,共播发相关报道70篇,共报道30位乡村医生事迹。

2013年1月13日,《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中文国际频道先后播出,之后在央视多个频道重播。

乡村医生是我们国家发展进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100多万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基层大众的生命守护者。在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很多乡村医生从医环境艰苦,房屋设备简陋,收入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低,学习、培训的机会缺乏,亟须全社会的关心和扶助。除了发动媒体力量进行深入报道,针对乡村医疗技术条件落后、医生亟须专业培训的情况,“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组委会还与卫生部合作,特别推出了帮扶计划。

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发布:10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与10位获奖乡村医生签订“手拉手帮扶计划”,为他们所在的村子提供医疗服务,为村医提供技术培训,卫生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好的养老和补偿,解决他们非常关心的职业发展问题。

江苏洋河酒厂宣布资助10名“最美乡村医生”每人10万元现金和10万元医疗物资,资助10名“特别关注乡村医生”每人5万元现金,帮助他们实现心愿,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提供其他公益资助。央视“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的报道播出后,社会各界也纷纷给予资金资助、实物捐助。

以媒体行动的方式,践行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凝聚爱心、弘扬先进的作用,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央视逐渐摸索、丰富了结合自身特点的大型公益活动经验。

2013年10月左右,央视还将开展“2013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除此之外,还有“寻找孝心好少年”“寻找最美军嫂”“寻找最美消防员”等活动计划,央视计划逐步打造一个“寻找最美”的公益品牌。

制作人自述

“最美乡村医生”一定是在人格和精神力量上能让你感动、尊重的一群人。我们要求记者必须去体验,必须去感受,记录这些人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触摸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次活动最大的创新在于视角特别平,还原了这群人的平实和质朴。最后的晚会由“颁奖”改为“献奖”,一字之差反映出我们理念上的变化,这些乡村医生确实是值得我们尊重、景仰的一群人。

——张德宏 《讲述·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制片人

“乡村医生”是一群将自己置于脚下、把病人放在心头、将生命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辛劳付出甚至生命来置换乡村百姓的健康和生命的一个美丽群体。而“寻找”则是媒体带着敬意与责任走进他们真实的过往和生活,捕捉记录这些乡村医生的坚持、坚守所演绎和写就的感动,再将这份感动呈现于荧屏的过程。“正能量”一直存在于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的心中,有助于自己,有助于这个社会健康前行的都是正能量。“最美”系列实际上是对人的本质、善良、正义、积极、乐观的一种唤醒和回归。

——郑秀国 《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制片人

“最美”沒有固定的标准,“医乃仁术、以德为先”,那颗善良的心就是“最美”,他们的美在于责任,在于坚守,在于对生命的执著和不离不弃。此次报道的价值在于发现他们、报道他们,不仅仅让观众感动,更带来心灵震撼,形成价值观的传递,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中国基层的卫生事业,帮助农村地区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乡村医生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

篇5: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

与卫生院所在地毗邻的XX市XX镇XX后村,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十分不便,村民习惯上都到XX乡卫生院来看病。1984年冬天,大雪封山,积雪达50公分厚,一位姓吴的村民来叫出诊,说:母亲病危,送县医院由于经济、交通情况不可能,你若能去看一下,不管她是死是活,也了却了我们当儿女的心愿。陈子贵医生二话不说,问了一下病情,拿好药,说一声“快,救人要紧”,就急忙上路了。他手里拿了一条木棍,鞋底栓一条绳子,深一脚浅一脚的翻山越岭,25里路走了4个小时,到了病人家,马上给病人诊治,发现是个冠心病病人,合并心衰,立即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处理,住了一

宿,第二天继续用药,经过几天的治疗,病人奇迹般的好了,患者和家属拉着他的手,激动的说:“谢谢了”。

钻研技术精益求精

从医二十六年来,X医师一直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了村民深深的信任。并深信“一个医生取得病人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以身相传”。 为了更好的提高为广大群众提供治疗健康服务,X医师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先后参加了浙江省乡村医生医士学习、全科医生岗位培训、以及省市举办的各种培训。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网上查资料,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中医知识。

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为居民健康服务

XX地处云和西南,海拔12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冬天寒冷,被俗称为“云和西藏”。随着我县“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大量农民下山脱贫,子女外出种菇和打工,加上老人行动不便等,山区的老人看病难成了一个最大的困难。自从他1988年到黄源乡卫生院,肩负着全院管理、临床、责任医生等多项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以院为家,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只要有患者需要,随叫随到,24小时候诊。只要有一个电话,急诊的他马上就去,不是急诊的利用空闲或者是晚上去出诊,风里来雨里去,无论刮风下雪,天寒地冻,从不中断。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充分发挥责任医生的团队精

神,调动积极性,针对随访中遇到的问题,每月召开例会,大家讨论研究,制定出好的方法,在下一次随访中应用。由于白天病人多,大多利用晚上随访,二十几年的工作,对本责任区的信息了如指掌,就好像存在大脑里。给居民测血压,了解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处方,加强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管理及健康干预。

X医生负责两个行政村的责任医生服务工作,服务人口1701人,共429户,建立家庭档案386份,电子档案1445份,发放健康资料1500余份。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47人,高血压 175人,糖尿病18人,肿瘤4人,冠心病7人,脑卒中3人。这里的居民文化水平低,封建陋习多,卫生知识匮乏,饮食不合理,吸烟酗酒、高盐高脂等饮食习惯成了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情况,健康教育显的尤为重要,特制定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健康宣教,如开展健康教育课,面对面健康指导,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及粘贴健康教育图片等。年终考核成绩名列全县前三。

篇6: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整合

大山深处白衣天使,默默无闻在奉献

——记息烽县鹿窝乡乡村医生吕玲事迹

吕玲,女,汉族,贵州省遵义县人,生于1967年7月。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2009年取得乡村医生资格,1995年进入鹿窝乡新民村卫生室,开展卫生室所有常规工作。她在息烽县最边远乡镇的最边远乡村——新民村坚守整整27年,全村16个村民组,她不知跑了多少遍。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吕玲在谈恋爱的时候,吕玲就知道男朋友黄永禄正在跟着他叔父学医,于是她就对行医有了一定的了解。1990年结婚到息烽县鹿窝乡新民村后,吕玲看到了新民村由于极度贫穷闭塞,经济极为落后,村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很多人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更加坚定了她学医的信念,于是和丈夫商量,她也要学医,要为妇女及广大村民服务,准备一家人都在卫生室干。从此后,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几十年来,乡村的寂寞无边无际,她和丈夫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偏远落后,离县城60多公里的村卫生室,并用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为当地群众解除病痛。夫妻俩把最美的青春留给了偏远的地区的群众,她的付出换回的,是乡村百姓无限的信任。

情系农村,是群众的贴心人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9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吕玲刚刚睡觉。突然间,有人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梯子岩有人服了农药,吕玲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起程步行十多里山路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她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二十七年来,她共接诊病人十万人次,出诊几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这二十七年来,吕玲跑遍本村和周边杨寨、翁舍、胡广等村每一条羊肠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她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她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她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新民村马洪棚村民组的精神病人方文华;山林沟村民组五保户的古德云;领岗村民组的特困难户田景碧……。这些孤寡老人、困难户、精神病人一但生病,都会情不自禁跑到她的卫生室来拿药吃,她从来都不向他们收取一分钱,还舀饭给他们吃,送衣服给他们穿。村民要佘账的、少钱的,吕玲从不说一个“不”,从事村卫生室工作几十年来,给多少村民减、缓、免药费,减、缓、免了多少药费夫妻俩都记不清楚了。现在都还有陈旧的近乎发黄的记账本2个,三元、五元、十元的,总共也还有近万元,虽然村民现在经济状况比以前好得多,但至今夫妻俩从没有主动上谁家门去催收过。

“我宝宝现在能这样健康的成长,不知道吕医生付出了多少心血

呀,我们全家都感谢她。”明田的高危产妇冯芬回忆起自己怀孕的那段时间,眼睛总是湿湿的。我是38岁怀孕的,当时那个怕呀,现在我都还心有余悸。是吕医生,每周都要到我家来进行产访,详细询问我的情3-

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在2012年,她所负责的新民村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规范,装档标准,准确细致,得到乡卫生院高度赞扬和其他同行的极高评价。

儿子的怨恨 “在我中考、高考的时候,我妈妈都没有在我身边,更别说现在照顾和关心我了,和别的孩子比起,真像是没有妈的孩子”。这话是她现在参加工作的儿子黄飞龙经常说的,儿子过去和现在似乎都不是很理解妈妈。今年,她的二儿子黄飞虎也要参加高中,可吕玲夫妻俩在开学初帮孩子办妥了相关事项后,就狠心留下孩子一人在息烽自己照顾自己,夫妻俩一、二月才回家一次。黄飞虎说:“我妈妈那天走的时候,我肚子疼,然后我爸就给了我一些药说过几天就好了。”把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放在息烽不去照顾他,吕玲的心也总是在牵挂,放心不下呀!可她却不得不将精力放在广大村民看病求医上。问黄飞虎,想当医生吗?他肯定地回答:“想!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像我爸爸、妈妈这样为农村村民看病的医生。”

吕玲夫妻对周边的很多百姓来说就是生命的护卫,是绽开在是岩

篇7:最美乡村医生事迹

医德高尚乐于助人

XXX医生始终以高尚医德要求规范自己,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勤勤恳恳,极端负责,端正思想,服务态度明确,同时有一颗善良的心,作风严谨,为人谦虚诚实,不说空话,办实事,不骄不躁,有问题不回避,不泄露病人隐私,廉价行医,不谋私利。良好的医德练就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几十年如一日为病人治病,就是他日常生活工作的写照。并深刻认识到医疗服务直接作用于人的健康和生命,这就要求医生与其他职业相比必须具有更高尚的道德,更加严格的道德自律,更能在缺乏外部监管和制约的条件下,主要依靠自己的良心良知,忠实履行职业职责。一个合格的医生,既要具备良好的医风医德,又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而临床的经验要靠反反复复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日积月累,逐步得以充实。

与卫生院所在地毗邻的XX市XX镇XX后村,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十分不便,村民习惯上都到XX乡卫生院来看病。1984年冬天,大雪封山,积雪达50公分厚,一位姓吴的村民来叫出诊,说:母亲病危,送县医院由于经济、交通情况不可能,你若能去看一下,不管她是死是活,也了却了我们当儿女的心愿。陈子贵医生二话不说,问了一下病情,拿好药,说一声“快,救人要紧”,就急忙上路了。他手里拿了一条木棍,鞋底栓一条绳子,深一脚浅一脚的翻山越岭,25里路走了4个小时,到了病人家,马上给病人诊治,发现是个冠心病病人,合并心衰,立即给予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处理,住了一宿,第二天继续用药,经过几天的治疗,病人奇迹般的好了,患者和家属拉着他的手,激动的说:“谢谢了”。钻研技术精益求精

从医二十六年来,X医师一直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了村民深深的信任。并深信“一个医生取得病人的信任,从来不是靠广告、靠包装,而是靠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和高尚的医德,通过病人的体会,以身相传”。为了更好的提高为广大群众提供治疗健康服务,X医师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先后参加了浙江省乡村医生医士学习、全科医生岗位培训、以及省市举办的各种培训。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网上查资料,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学习中医知识。

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为居民健康服务

XX地处云和西南,海拔12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冬天寒冷,被俗称为“云和西藏”。随着我县“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大量农民下山脱贫,子女外出种菇和打工,加上老人行动不便等,山区的老人看病难成了一个最大的困难。自从他1988年到黄源乡卫生院,肩负着全院管理、临床、责任医生等多项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以院为家,无论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只要有患者需要,随叫随到,24小时候诊。只要有一个电话,急诊的他马上就去,不是急诊的利用空闲或者是晚上去出诊,风里来雨里去,无论刮风下雪,天寒地冻,从不中断。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充分发挥责任医生的团队精神,调动积极性,针对随访中遇到的问题,每月召开例会,大家讨论研究,制定出好的方法,在下一次随访中应用。由于白天病人多,大多利用晚上随访,二十几年的工作,对本责任区的信息了如指掌,就好像存在大脑里。给居民测血压,了解情况,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发放健康处方,加强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的管理及健康干预。

X医生负责两个行政村的责任医生服务工作,服务人口1701人,共429户,建立家庭档案386份,电子档案1445份,发放健康资料1500余份。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47人,高血压 175人,糖尿病18人,肿瘤4人,冠心病7人,脑卒中3人。这里的居民文化水平低,封建陋习多,卫生知识匮乏,饮食不合理,吸烟酗酒、高盐高脂等饮食习惯成了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针对以上情况,健康教育显的尤为重要,特制定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健康宣教,如开展健康教育课,面对面健康指导,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及粘贴健康教育图片等。年终考核成绩名列全县前三。

篇8:最美乡村医生个人事迹

我叫陈德成,1952年出生,今年62岁。下面简单介绍我的主要经历:

1972年去村卫生室工作。

1973年到乡卫生院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内科外科等相关知识。

1977年去卫校学习一年,经过考试获得县卫校毕业证。

1978年获得赤脚医生证书。

1982年获得乡村医生证书。

1984年担任村卫生室负责人。

2000年获得执业资格证书。

2003年非典期间,在乡卫生院做透视工作。安排村卫生所人员为务工返乡人员和村上发烧人员定时测量体温。

2011年带领村卫生所成员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改造,达到上边的标准,使就医环境更加美好。

1972年10月参加工作,这42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自从我参加医疗事业那一天,就决定学好医疗技术,减轻病人痛苦,为村民365天24小时服务。逢年过节,全家团聚时刻,我们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确保大家过一个健康幸福的节日。数十年如一日,为每一位病人进行细致、周到的诊断和治疗,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

1982年—1984年我村有三个医疗点,比较分散,各自的医疗设施也特别简陋。为了全村人民有个更好的就医环境,我们找村两委班子,商量成立了大路陈村卫生室。当时只有几间破瓦房,没有院落,也没有基本的医疗设备。为了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解决广大村民看病难的实际问题,我们请求村两委解决卫生所用地问题,两委给我们批了260平方的土地。我们村卫生室三名人员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心扑到建设上,共筹集资金三万多元,建成了建筑面积160平方的卫生室,并且添置了一些先进设备,包括透视机,显微镜等。

印象最深的是1990冬季的一个夜晚12点左右,听见有人叫门,急速起床,把门打开。病人的家属慌忙对我说:“我爸的哮喘病又犯了。”我回答道:“咱马上走!”我急忙背上药箱,踩着厚厚的积雪,步行到他家去。到家门口时,就听到很急促的哮鸣声,进屋后见病人端坐喘息,大汗淋漓,口唇发紫,呼吸困难。我就赶快给他进行打针和静脉输液。过了一段时间,病人呼吸逐渐平稳,病情有所好转,显得有精神了。“这么冷的天,路又滑,还麻烦你又跑一趟,太感谢了。”他握到我的手说道。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为你们看病是我的职责。”。回去时已经是凌晨三点钟。虽然会觉得有点累,身上有点冷,但是见到病人病情恢复正常,我心里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2003年11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睡觉,忽然听到电话响了。接听电话,陈留渊的妻子说:“俺老伴神志不清,你来一趟吧。”挂断电话后我就往病人家赶,只见病人脸色苍白,处于休克状态。经过血压测量,发现血压偏低。为了尽快提高血压,首先给他打了一针,然后给他静脉推糖,等了一会,病人逐渐清醒过来,病情恢复正常。看到病人转危为安,我便离开他家。回到卫生所,我刚躺下,又听到电话响了。是一位急性高烧病人需要我到他家出诊,二话没说,背上药箱,赶往病人家中。我见病人寒颤,立刻给他量体温,结果发烧41度。我赶紧采取物理降温,接着打针输液。直到病人体温降至正常,这才放心离开。回到卫生所,看看表,已经凌晨五点钟了。

篇9: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介绍

任长娟,女,出生日期:1975年05月,汉族,本科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副主任医师职称,中共党员,现任肇源县新站镇人民医院内儿科医生。

我于1994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卫生学校医士专业,同年在肇源县新站镇人民医院参加工作,担任内儿科医生,工作伊始,面对工作环境陌生、临床经验不足、乡镇医院缺医少药的现状,我在掌握原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高年资住院医师学习诊治技巧,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用心为每一位患者体检,结合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综合分析后提出最佳的诊治方案,慢慢的,我的临床经验不断丰富,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初出校门的年轻医生,我把医德医风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时时刻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为了不断的丰富自己,掌握前沿医学技术,经过充分准备,我于1997年参加成人高考,被哈尔滨医科大学录取,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我又在哈医大二院儿科进修一年,系统的学习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年的学习,我成为我院内儿科的技术骨干,除了可以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我对新生儿疾病有独到的诊治经验,成功救治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三十余例(新生儿张宝宝,出生时严重窒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

性脑病,经过我的准确诊治、细心护理、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患儿已经完全康复,没有遗留任何后遗症。),对多例21三体综合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川崎氏病、新生儿硬肿症、肾病综合征等疑难病例提出诊治意见,保证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为促进康复、提高生存质量争取了有利时机。2003年,“非典”来袭,我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到抗击“非典”一线,为阻断“非典”传入我县,铸就牢固的防线。医学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于2005年再次参加成人高考,于2008年取得本科学历,获得学士学位,于2007年取得主治医师职称,是我院第一位儿科主治医师。经过多年的历练,我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也深深的植入我的脑海中,2010年05月,我因车祸导致颈椎受伤,遵医嘱应该卧床休息半年至一年,以确保康复,但是,我考虑到医院儿科医生人员不足、患者量大的实际情况,仅仅休息了半个月就带着“颈托“回到工作岗位,并谢绝了领导“可以不参加值夜班”的照顾,这一幕被患者记录并被《长寿养生报》“医线资讯”专栏报导。于2012年,我通过了考试和评审,取得了副主任医师职称。

参加工作22年来,我平均每年诊治门诊患者近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千余人;22年来,参与抢救危重患者近二千人次;将多年临床经验加以总结,撰写学术论文近十篇,编撰论著一部,针对内儿科疾病提出了详细的诊治方法。为了不

给患者增加负担,我尽量选择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药品和治疗项目。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恪守职业道德,多次拒收患者的“红包“。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专业技术、忘我的敬业精神让我不但得到了领导的首肯、同事的尊重,更赢得了患者的认可,被患者亲切的称为”暖心医生“。

22年来,我获得了无数次的嘉奖,如:2003、2004、2005、2007、2009、2010、2013、2015年均被肇源县卫生局评为“全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在“巾帼建功”活动中被肇源县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0年被授予“黑龙江省县域农村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篇10:最美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

有这样一种程序:在大医院,上班之后,要排队,挂号,还需耐心等待。

另有这样一种方式:一声呼唤,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但听摩托车声响处,便送医送药到床前。有这样一些收费项目:挂号费,各种诊费,药费。

另有这样一些收费标准:有钱的收成本费,没钱的可欠费,贫困的可免费。

当个别医生把红包装进兜里时,他却把患者多年的欠费单付之一炬。

这一收一付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衡量医德医风的标准和尺度。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付诸实践才见医者仁心。

他没忘本,他是用这种方式回报家乡。有他在是这28个村4600人的福份,而他自己的日子却过得十分清贫。进城购药花再多的钱也不心疼,而给家中缺奶吃的孩子只买最廉价的奶粉。他舍小家顾大家,仅靠种地和果树这些微薄的收入免强维持生活,却把大爱义无反顾的奉献父老乡亲,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还是那样有钱没钱一样治病救人。

篇11: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投稿

我叫xx,女,汉族,1974年12月出生。中专文化,职称:乡村医生,1999年至今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10多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2013年2月参加“xx市中医医院”杯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活动中,荣获“xx市最美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2017年2月参加xx县首届“最美乡医”评选中荣获“最美乡医”称号;

2011年、2013年、2014年、2015、2016被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xx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1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2017年元月份的一个夜晚,已是十二点多钟,本村低保户郭某常年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因受凉急性发作,情况十分危急,家人只是给我打了电话,我就不顾一天的疲倦与寒冷,立刻起床赶到病人家,对病人进行抢救,使病人得以脱险,患者家人十分感谢,又经过十多天观察、护理与治疗得以好转,因患者家庭困难,只收取了连成本费都不够的医药费。还有本村五保户张某,因患偏瘫十多年,家中无人照疗,而且经济又十分困难,我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还耐心向他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还帮他做康复锻炼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像这种情况还很多很多。

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对于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我还采取赊欠医疗费待其条件好转后再偿还或者直接免费治疗的形式,为患者扰忧解难。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专业医院治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我都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

村卫生室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他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点,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先进行列。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对全村新生儿进行普查登记,及时上报,做到无漏登、无错登,建证、建卡率达到100%;

每次接种我坚持亲自上门通知应种对象进站接种,接种后跟踪随访,及时了解接种情况,在我的努力下,陈埠村儿童接种率超过98%以上,在各种传染病预防宣传中,每次都是将宣传资料发放到各家各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确保不发生一例病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张寨村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管理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从未出现过私自存放农民医疗卡的情况,认真做到了补偿单、补偿登记表必须让患者签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拥护和交口称赞。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则大幅度地降低。但我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在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的同时,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3700多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93名老人,313例高血压病人,126名糖尿病病人,11名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篇二】

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4月出生。1998年毕业于商丘市卫生学校,中专学历。2009年参加xx大学基础医学成教在职学习。1999年在张君墓镇曹李村卫生室工作至今,现任该村卫生室负责人。

1998年初,xx辞去民权县xx乡卫生院的工作,回村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乡村医生。曹李村是张君墓镇比较大的行政村,15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村里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对全村1600多人的情况了如指掌。

在日常工作中,xx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曹李村孤寡老人马郝氏无人照顾、无劳动能力,xx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及日用品上门,长达13年之久。已故村民闫氏在世时,女儿远嫁外村,老太太素有眼疾,去卫生室看病取药,从来是分文不收。邻近马庄村有一孤儿,其父亲病故,母亲远嫁xx,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这个孩子不幸患上了鼻窦炎,头疼难忍,xx多次为他减免医药费,精心治疗,使他很快康复。15年来,说起这样的事情,大家如数家珍,不胜枚举。为照顾困难群众,他累计为困难患者减免医疗费几万元。同时他还坚持对军属重点关照,每逢他们有了病痛,都主动上门,送医送药。他说:“人都有个病痛,军属家庭孩子不在身边,我做好他们的保健医生是应该的。”

他在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德医双馨是xx的行医准则。xx常说:“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从医十余年来,他从不做违规违纪之事,从不接受吃请,不拿病人“红包”,严把进药关,十几年来从未因用药而发生医疗事故。

xx同志的卫生工作业绩和为患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上级卫生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赞扬。2007年他被张君墓卫生院评为“卫生先进工作者”,2009年“新农合先进工作者”,2010年“公共卫生服务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乡村医生先进个人”,“传染病管理工作先进个人”。他负责的村卫生室2009年被xx市卫生局评为“文明村卫生室”,2012年被张君墓镇卫生院评为“一体化管理先进卫生室”。

【篇三】

xx出身中医世家,从小看着父亲治病救人,很是崇拜。15岁随父行医,后经几次到济南、xx卫校、其它医院学习、进修,现为助理医师。

一年有多少天,工作就有多少天。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也无论逢年过节,病人的需求就是他的最高指示,容不得半点耽搁。医者父母心,乡村医生面对的是最基层老百姓,上到耄耋之年的老人,要求几块钱就治愈疾病,下到几个月的婴儿,要求一针见效,疾病种类也是内、外、妇、儿样样需要入行。几年下来,他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对待每一位患者,赢得了病人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想想居民的赞扬声和解除病痛时的一张张笑脸,心里感觉很“美”。

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医疗环境,国家对农村卫生室进行改革,推行新的医疗政策,他在半程村卫生室担任负责人。集体卫生室不仅仅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还担负着社区内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半程村人口约2000多人,工作人员少,工作量非常大,常常工作到深夜,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的宣传医改政策,他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因为,他明白只有以身作责才能带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他所在的村卫生室,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去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卫生室,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乡村医生

xx同志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公卫部门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配合主管部门村委员会开展各项工作。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性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开展35岁以上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人,提出最佳治疗意见。及时通知辖区内孕妇去医院体检,向她们宣传住院分娩的好处。夏秋季产后访视的同时宣传预防产妇中暑。做好儿童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及时发放预防接种和体检通知单,结核病督导工作一丝不苟,主动与患者达成服药协议,发现副反应及时报告。

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对村里老残病弱的居民或者常年卧床不起的病人都主动登门服务,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病人或患者家属有需求,他都会随叫随到。大郝埠村有个面瘫患者,到各大医院求医都不见好转,慕名找到xx,他说我给你针两次试试,如果有好转我们就继续治疗,结果经过xx的针灸,患者的面部一次比一次好,直到最后面部完全恢复功能。xx用他精湛的医术治好了这位患者,但是却分文不收,无论患者给他送什么他都一概不收,最后患者为了表示感激给他送了面锦旗。他说我只是用我的针灸技术帮了你,也不需要什么成本,能帮到你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每当病人需要上门服务时,他都二话不说,立即出诊。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远,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对年事已高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xx出诊时还会带一些常备药物,更多时候都是免费赠送给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乡亲们。他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半程村里曾有一位中风的老人,出院后,由于生活不能自理,就连老人的儿女都对老人身上的味道心生厌烦,更不用说到卫生室来定时输液,考虑到老人的难处,他决定利用下班后吃饭的时间去到老人家里帮助他量血压、输液,这一跑就是一个月,哪怕刮风下雨一想到老人那无助的表情,他都坚持每天都去。每次到老人的家里他都认真教导老人的儿女如何照顾中风的人,甚至亲自给老人擦洗,他的行动让老人的儿女们顿感惭愧,他们说:“高大夫一个外人况且对老人这么关心,我们作为儿女岂能因病而嫌弃老人。”从此以后老人的儿女对老人的态度发生了彻底地转变,几个儿女全都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慢慢地老人病情有所好转,一天天康复,看着老人露出以往的笑容,非常很开心。xx不但用他精湛的医术帮助病人康复,还用他超具感染力的人格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个人。村里人常说xx总是给人一种和善、明理,又让人信服的感觉。他经常利用行医之便,主动帮助村民调解矛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家和和美美的,就更希望周围的人都好上加好。”现在凡是经过他调解的邻里纠纷,村民们都愿意接受。他不仅治疗了村民的疾病,还促进了邻里和谐、民风文明这样的事情已不计其数。村里看病的人老人居多,所以经常不等到上班的点早早的门口就有人在等待,为了不让老人们等太久,他每天都提早上班。每天白天上班时间由于患者多,他就利用饭后时间在卫生室加加班。有人长问他你不累吗?他说看到病人一脸愁容变成笑容就是我最欣慰的事。

或许很多人认为乡村医生是一个又脏又累的活儿,他也确实很多次崩溃过,但他每次都会整理好心情后继续奋斗,因为病人康复后灿烂的笑脸是对他最好的鼓励,他热爱他的工作,所以,他一直坚持在行医的路上!

【篇四】

xx,男,汉族,中共党员,1972年7月出生。2006年7月毕业于焦作市中医药学校中西医结合专业,中专学历。1997年10月在xx县xx乡姜楼村卫生室工作至今,现为该村卫生室负责人。

1995年,xx在xx中山医专毕业后,被聘用到xx县谷营乡卫生院。他放弃优厚待遇,于1997年回村立志做一名乡村医生,扎根农村,为群众服务。多年来,他给乡亲们治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前来就诊的患者真诚相待,热情服务,无论本村还是外村患者,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用一颗仁者医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一天,xx乡胡集村黄某4岁的女儿黄梦晴深夜突发高烧,手足抽搐,患者家长深夜敲门喊医,xx立刻起床,得知病情后,二话不说,拿上手电,顶着刺骨的寒风,奔波三公里路去抢救,由于抢救及时,患儿终于脱离了危险,家长感动的热泪盈眶。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时刻把职业道德系在心中,除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外,还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及慈善公益事业,伸出热情援助之手。他常年坚持对老年人、残疾人免费咨询、体检、治疗。对困难户开展资助活动,困难户在村卫生室看病可赊帐,年底视其情况进行减免。逢年过节,他向本村孤寡老人和特困户捐款,积极参与本村公益事业。

2008年4月,副市长蒋美兰带领五县卫生局长和五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等200余人,在该村卫生室召开现场会,对xx在农村卫生事业工作中所取得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xx2010年被xx市人事局、卫生局评为“人民健康好卫士”。2010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免疫规划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以来,他连年受到xx乡卫生院的表彰和奖励。他所负责的村卫生室2009年被xx市卫生局评为“文明村卫生室”。

【篇五】

20年来,立足农村,一直从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村内群众着想,积极宣传卫生知识,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为病人排忧解难,积极开展免费义诊活动,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表彰,荣获2013医疗转诊先进个人、2014年被聘为高新区基层健康指导员、2016村级卫生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在政治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卫生计生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能够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不多收一分钱,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多次义务为外出参加红色教育学习的老党员提供医疗服务。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医疗培训班,努力提升自身学业水平,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本职岗位上勤奋敬业,善于钻研。日常诊疗中为村民免费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组织开展讲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教育讲座。医疗改革中,要求实行电脑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做好日常诊疗工作外,规范的为全村929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111名老人,109例高血压病人、36名糖尿病病人,8名冠心病、6例脑中风、4例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月一次上门随访服务,每年都组织配合卫生院为65岁及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并扎实做好儿童预防接种、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推广等工作,在镇卫生工作中业绩突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除此之外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人尽快熟练操作档案录入流程。

篇12:医师节最美乡村医生先进事迹

【篇一】

xx,男,36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执业医师,xx省六安市霍山县经济开发区满路桥村人。

自2002年10月担任满路桥村卫生室医生以来,xx始终立足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抱着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走村串户,在最基层的医疗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守护着当地人民的健康,做好三级医疗网底的守护人。

他热爱工作、努力刻苦,能熟练掌握运用临床医疗理论,凭着良好的医德和多年的经验,为许多患者祛除病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自从事村医工作以来,xx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严守职业道德,工作积极主动。

立足农村,扎根基层,为一方村民保护健康是他毕生的心愿。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每一个日日夜夜,每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一个电话,一个信息,一句喊声,经常让他在睡梦中惊醒。

从医十五年来,靠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和勤快的手脚,他用药合理,解病人之病痛,逐渐在四邻八乡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

爱心是他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他以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赢得患者的信任。

2008年冬天,外面下着大雪,那天他正在卫生室上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在家中被房屋压倒,腰部被土墙砸伤。接到电话他立马起身,背起药箱前去抢救。当时因雪天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于是他一路奔跑,足足有十多里路程,终于来到老奶奶家中。

只见邻居已经把老奶奶移出空地。他立即给老奶奶进行体格检查,初步怀疑有腰椎骨折的可能,同时有休克的体征。他深知病情严重,刻不容缓,便马上输液,同时和邻居们制作简易担架快速将老奶奶抬起,送往当地县医院。

住院医生说:“幸亏你及时给予输液抗休克,不然老奶奶的生命就危在旦夕了。”当时,他已疲惫不堪,但心里却十分高兴,他说:“救死扶伤是我应尽的职责。”

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后,各村卫生室建成了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化村卫生室。满路桥村卫生室也按照乡卫生院的统一要求积极部署,开展电脑收费,合作医疗统筹刷卡,让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2016年,在六安市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中,xx代表霍山县基层村医参加竞赛,并荣获“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组一等奖”。

2009年,霍山作为医改首批试点县,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同时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说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大,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他从没有怨言,仍然一如既往的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积极宣传医改政策,积极参加医药体制改革。

2009年我县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该村辖区内常住人口1960人,每人必须建档,而且还要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到村卫生室来体检非常困难,村医们只有背着健康一体机等相关体检设备进村入户进行体检。

目前满路桥村65岁老年人有285人,高血压患者166人,糖尿病病人38人,重性神经病患者12人,每季度都要到家随访1次,他们体检信息已全部录入电子档案,真正为老年人建立了身体“晴雨表”。

【篇二】

青春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年华,有人选择了安逸享乐,有人则选择了担当奋斗。在xx县仙下乡最边远的山区龙溪村,现年36岁的乡村医生xx作从青春年少到几近中年,为了村民的健康坚守山村14年,以一名共产党员敢于担当、敢于奉献的使命情怀,于白云生处谱写出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2月26日,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笔者驱车来到xx作所在的龙溪村,发现xx作正在上户到与临县兴国县杰村乡接壤的大窝自然村做慢性病随访。81岁的老人朱道均患前列腺增生导致尿潴留十余年,xx作蹲下身子悉心查看老人的导尿情况后,又忙不迭给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妻子汤检发做血压监测和康复指导,叮嘱老人平时注意饮食调理:要少吃多餐,多吃青菜,一顿不能吃太饱,动物内脏不要吃……听了医生的医嘱建议,老人心中宽慰了许多。

老人感激地说道,老伴小便不畅,尿经常会堵住,好在这个朱医师,打了电话就会来,三更半夜,十多点(照样来)。要是送到银坑或仙下(治疗),那就更麻烦。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xx作2005年大学毕业,发现村里没有正规的乡村医生,不少留守家乡的老人、小孩生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有些人甚至小病积成大病,最终落下残疾。学医出身兼又在本村长大的xx作看在眼里、痛在心头,于是决心留下来,从此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

地处雩山山脉的龙溪村距离圩镇近二十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人多地少,梯田居多,生存条件恶劣,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生。据介绍,全村共17个自然村,2600多人口,487户人家,其中贫困人口753人,贫困户158户,因病因残致贫77户,慢性病人168人。村中海拔最高处超过1000米,绝大多数村民生活在600-800米高的山腰之中,不时呈现出“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奇幻景象。因住户分散,xx作步行出诊到最远的村落,要将近两个小时。

自然村之间公路没有修通,xx作就步行出诊;早年夜间电压不稳,他就点煤油灯书写病历、钻研医学典籍。对77户因病因残贫困户,xx作根据不同病种,建档立卡,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分门别类开展入户随访、康复服务、大病救治和就医指导。十四年来,xx作怀揣着仁心仁术走遍了全村的每一个角落,熟识了村中的一草一木、每一条出诊入户的捷径。因表现出色,xx作于2011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尽早提高医术,xx作在乡卫生院的帮扶下先后到xx县人民医院、兴国红十字会医院、兴国县第二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内科、儿科、急诊科医疗技术。通过多年来的积累总结,形成了“一专多能”的知识能力结构,尤其擅长儿科、老年性疾病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方面的疾病诊治,成为了山村里的“全科医生”。2015年,xx作参加国家医学考试,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同时也凭着良好的医术医德收获了群众口碑。

大窝组的刘地发女、朱光华母子不会忘记,2014年正月初一朱光华放鞭炮炸断左手中指,血流不止,痛苦不堪。得知情况后,正是xx作第一时间将朱光华接到卫生所对伤口作简单包扎处理,之后又骑摩托车将伤者送往银坑镇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帮伤者垫付3000元医药费。一切就绪,再通知其家属来医院。

2013年农历7月的一天,70多岁的屋背组贫困户胡理清老人,因上消化道出血导致吐血便血,场面血腥。老人的子女知情后齐聚一堂商量着准备老人的后事。未料服过xx作的三味中草药偏方后,病情逐渐好转。这桩起死回生的故事,已经成为当地医药界的一件美谈。

“当时老爸因为胃出血,兄弟姐妹都认为父亲可能熬不过这一关,大家聚集到一起(商量后事)。想不到后来吃了朱医师的药,又慢慢好起来了。”老人的儿子胡观连回忆其当时的情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对xx作身怀感激的还有小均组年过古稀的退休职工彭箕鸿。2006年,老人干活不慎伤到左手臂动脉,手术后因种种原因提前出了院。为便于伤口恢复,xx作让老人住到自己家,给老人打消炎针、拆线,管吃管住一个星期,结果只收取了少量的药费和治疗费,吃住费用一分钱也没有收取。老人还患有股骨头坏死和冠心病,平时只能靠拐杖出行。xx作便经常上户给老人体检,进行康复指导。说起xx作的行医表现,彭箕鸿对这位年轻的党员同志赞不绝口:他对所有人,只要打了电话,不管早晚,半夜都会来,的的确确是个好医生,本人可以党性担保所言非虚。

近年来,不断有同学邀请介绍xx作到外地工作,开出的薪水均高出当下的收入不少,但均被xx作婉言谢绝。

“像他这种情况,有学历、有资质,在外面私立医院随便找个工作,收入也比现在高。让人敬佩的是,他没有忘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和一名医者的职责。在xx作的心目中,村民的健康比什么都更重要。”该乡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黄六胜直言不讳地说道。

“每当我看到村民患病时痛苦与期盼的眼神,经过治疗痊愈后的微笑与感激之情,内心总是充满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成就感。这种充实与成就在外地是无法获得的。正是这种充实与成就感让我支撑到现在。”谈及坚守深山、十余年与村民不离不弃的动力源泉,xx作袒露了自己扎根深山、“安贫乐道”的心声。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前几年,xx作动员自己的妻子刘冬香到赣州卫校学习农村医学专业,在医学上相互切磋、比翼齐飞。针对山区湿气重、村民风湿疾病多的情况,xx作眼下又计划着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能的系统学习,“中西合璧”不断提升风湿慢性疾病的诊治服务水平,让村中的慢性病老人足不出户就等“坐享”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xx作最喜欢的名言,也成了他知行合一的座右铭。

【篇三】

“老百姓挣钱都不容易,咱们当医生的就应该让他们花最少的钱治好病。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良心上会过不去,行医对于我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救助与守护。”这是xx乡段宅村卫生室48岁的乡村党员医生xx发自肺腑的感慨之言。

2000年2月,xx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xx始终以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为豪,这个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不仅是能以肉体上解除人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也能给人安慰,所以选择了这个职业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xx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描述病情和痛苦。分析他们的需求和意见。时时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xx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坚持上门为瘫痪村民做按摩

xx乡段宅村位于xx县与临沭县交界处,地处马陵山下。村民郑兰陆已经在床上躺了十几年了。2004年,郑兰陆在一次意外事故中造成颈椎压缩性骨折,致使高位截瘫。“这些年多亏着张大夫,他一不舒服就给张大夫打电话,他随叫随到。”说话的是郑兰陆的母亲。由于长期卧床,郑兰陆易得尿路感染,xx经常上门给他打针。为了防止长褥疮,xx经常上门为郑兰陆做按摩,并手把手得教其母亲如何给他活动身体。

段宅村辖区有3000口人,村子距离乡镇医院有20公里的路程。村民打针吃药极为不便,有人为了拿一点药就得去乡镇医院,村民看病很不方便。1988年,初中毕业的xx立志当一名医生,他先是进入乡镇医院进行学习,后来又进入卫校学习。1991年他回到段宅村,打算开村卫生室,但没有钱怎么办?无奈之下,xx的父亲向亲戚借,向朋友借,不知道借了多少家才借来了五百元钱,村卫生室终于开张了。村民们有了头疼脑热不用向外跑了。

为患者着想治疗室安上空调

1992年,这是xx从医的第二年。当时农村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多,所以用农药的多。一些村民因家庭闹矛盾一时想不开就喝农药。作为村卫生室,因为没有条件,一般的服药患者是不敢接的。一次50岁的村民孙学勤服了较多农药,情况较为危急。如果让患者转到距离20公里外的乡镇医院,就会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我们敢接吗?”村卫生室老室长对xx说。“敢!”xx毫不犹豫地回答。xx马上给患者洗胃、用药,这样他一个人白天黑夜的看了患者三天三夜,孙学勤终于被抢救过来了。此后对于服农药的患者,xx一直收治,挽救了很多服药患者的生命。

中邵湖村60岁的彭胜富得了脑卒中后遗症。他一侧肢体偏瘫,说话不清楚。他第一次上卫生室打针,是让家人用排车拉来的。xx看着患者来打针很不方便,于是,第二次打针的时候xx就骑着车上老人的家里为他治疗。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xx总是上门服务。

在工作中,xx始终把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对于村里的五保老人,他都是免费送医送药上门。在村卫生室,治疗室、门诊室、药房等七室分开,治疗室内安装了空调。由于夏天卫生室内比较炎热,xx自掏腰包,拿出7000余元购买了两台壁式空调,这样患者夏天就医凉快多了。

让村民尽享新农合优惠政策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xx和同事们一起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坚持每周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建立3000人的《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对60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特殊人群作定期随访。他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小巷,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xx心里都一清二楚。

2010年,段宅村开始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大好事。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部分村民认识不到合作医疗的好处,迟迟不肯加入新农合。村民郑兰柏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第一年就没有入新农合。xx多次上门为他讲解政策,讲解政策的好处。在xx的努力下,第二年郑兰柏加入新农合。就在他加入新农合一周的时间,他因病住院。经新农合报销后,郑兰柏少花了4000余元。这下子郑兰柏意识到了新农合的好处,以后每当新农合交费的时候他都踊跃,并且帮助xx来做不入合村民的工作。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xx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长期以来xx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xx凭借自己的医德魅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多次获得市、县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救助与守护,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xx用自己的小医大爱,诠释了一名合格党员的别样情怀!

【篇四】

6月20日,年逾古稀并患有颈椎病的xx县岭背村长富村村民xx再次来到村医薛毛毛处进行拔罐和推拿手法治疗,几个疗程下来,病情有了好转,举手抬肘轻松了许多。老人告诉笔者,之前四处求医也吃过好些药,但效果都不是太好。

这位动作迅疾麻利的给老人拔火罐的中年医者就是该镇长富村乡村医生薛毛毛。交谈中,笔者了解到,现年46岁的薛毛毛高中毕业后在县城一家个体诊所做了两年学徒,后来回到村里开办了一家村级药房,开始将所学的医药基础知识回馈家乡。但他深知,这还远远不够,开药房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医。辗转多年后,薛毛毛从2000年起开始当上乡村医师,真正走上为百姓群众祛除病痛的医者之路。

作为国粹,中医是祖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用途广泛。为提高医疗水平,同时考虑到今后中医康复项目的良好前景,薛毛毛自费到县中医院进修学习,同时报名参加中医自考。书山有路勤为径。从此,多少个夜晚闭门谢客、精研“歧黄”;多少个凌晨山上采药,“神农尝百草”掌握第一手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6月顺利通过全部课程考试获得xx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大专学历。遨游在祖国传统医学花园的薛毛毛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执业药师、中医康复理疗师和公共营养师等4种执业资格,并于2016年5月获得中医内科学专业中级技术职称,形成了“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知识能力结构,成为全县医学类职业资格证书最多、医学职称技术最高的“主治级”村医。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为减少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和使用抗生素等西医疗法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薛毛毛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运用于行医实践,建起中医康复理疗室,对一些中风后遗症、颈椎病等慢性病按照中西医结合绿色疗法的新理念,更多地采用按摩、推拿、拔罐、液体针灸等疗法进行治疗,力争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服务。历经十多年的磨练,薛毛毛在中医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疼痛和儿科等领域尤其擅长。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吸引四邻八乡的患者慕名前往就诊,近三年中医康复接诊量每年都达到几百人次。现年50多岁的车溪乡坳背村村民谢慧荣,是个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行走不便,拐杖不离手。去年经人介绍来到薛毛毛这里进行拔罐、推拿、开关灸法为等一整套中医康复治疗,三四个疗程下来,效果显著。现如今谢慧荣行走自如,基本不用拐杖,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说起选择从医的初衷,薛毛毛回忆说,自己儿时目睹了农村缺医少药的窘困,加之早年胞姐因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离世带来的深深刺痛,便立志长大后做一名有良知、懂医术的乡村医师,为改变家乡卫生医疗落后面貌而奋斗。

一枝独秀不是春。得益于薛毛毛的倡议带动,该县梓山镇乡村医师张于生、罗坳镇乡村医师赖称华等4名村医先后拿下中医大专文凭、执业医师资格和中级技术职称,在全县乡村医师和个体医师行业当中掀起一股敬佑生命重健康、勤学苦练学本领的新风尚。

谈到在已经取得乡村医师资格证的情况下再次考取执业医师等相关医学执业资格证书,薛毛毛说说道:做老师不能误人子弟,做医生也不能拿百姓的健康开玩笑。性命相托,责任所系。病人的信任,是我们精益求精、不断钻研的最大动力。

学海无涯。薛毛毛计划明年报考“副主任医师”副高职称,进一步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务乡民百姓健康。

【篇五】

我的名字是xx,男,一九七六年出生于xx市河东区八湖镇大张五湖村。一九九六年高中毕业后进入济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临床医学学习,在xx县人民医院实习结束后直接在xx县人民医院下属门诊工作。一年后回到居住地本村从事农村医疗事业一直到现在。进二十年来,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一直以来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赞誉,多次受到卫生主管部门的表彰。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繁琐的工作,上下班没有时间性,即使半夜也得做到随叫随到!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总是把病人放到第一位,有时饭吃到一半就得去病人家里!不怕累不怕苦,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解释,不厌其烦的叮嘱,一心一意的为患者的健康着想,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在农村,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比较差,一些疾病不到非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治疗的,记得2006年的冬天的半夜,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警醒,开门后,原来是隔壁村的村民,这位村民的邻居徐王氏突发哮喘,呼吸困难,她既往有肺心病,儿女在外地工作,当我赶到现场时候,患者已经不能自语了,患者憋喘的非常严重,我先给用了点药,然后拨打了120,我一直守候在身边,然后随车到了医院,直到第二天下午病人的家属到来后我才离开。老人经治疗康复了,下属拿礼物来答谢我,我婉言谢拒。这是我,一个乡村医生应该做的。这样的事还有很很多很多。在农村好有很多不能行走的患者,我还得按时上门进行测血压,量体温等等,还得不是的上门督促按时服药,做一些康复治疗的知道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

在农村,什么样的紧急情况都会发生.2017年四月初.当时我正在卫生室忙着,突然接到一电话。说有一儿童落入深井溺水,我急忙赶到,当时情况非常危急,井太深,井下一人已托起,井上只有一人,我们手挽手才把溺水者拖上岸边.清除这位儿童的口中杂物.进行了救治.患儿恢复呼吸后.我顾不上自己寒冷,脱掉湿衣服.用自己的衣服和身体给取暖,直到煤矿疗养院120车赶到.我又联系了家属.医生说需立即转上一级医院.我又要回家那里一万元给患者家属带上,经20多天的救治,该儿童完全康复。事后家属非常感激.电视台也亲自采访了我!孩子的命是我给的,作为一个乡医。我没觉得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随着近几年医疗改革和合作医疗的实施,我严格按照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学习,熟练微机操作,实行门诊统筹报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慢性病的筛查和随访工作,积极配合医院进行老年人的健康查体工作,不断地完善各种档案。我先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和宣传栏的形式讲解各种预防措施,是我村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全镇先列。列。

上一篇:珠宝促销经典广告词下一篇:房地产项目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