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2024-05-15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精选6篇)

篇1: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

翟广泉剖析了我国轧辊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他指出,我国轧辊业基本能满足国内轧钢业需求并出口海外,目前年出口量已经接近3万吨。但是,主要矛盾仍然突出,即低档次产品供大于求,制造厂竞相压价,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部分品种还要靠进口来补充。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型轧辊制造企业借机进一步做强做大,如中钢邢机、江苏共昌、常州英凯、唐山联强等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轧辊生产依然红火,而不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轧辊企业已经停产或减产。轧辊业跟随钢铁业脚步,同样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轧辊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等级良莠不齐。轧辊制造厂家超过300家,真正能为现代化轧机供应轧辊的不足50家,能够进入像宝钢、首钢、武钢这些国有大钢企的也仅有30多家。大部分轧辊制造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综合技术水平较低,依然采用手工作业,凭经验、感觉的操作方式仍是生产现场的主流,生产过程中质量难以控制,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中国轧辊制造要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在“阵痛”中实施重大变革:一是继续引进或合资采用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使国内轧辊制造技术在短期内能有质的飞跃。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强轧辊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投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的产品或采用校企联合开发的方式合作开发新品种。三是坚持科技质量为先,加强轧辊铸造过程中的计算机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质量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拓展国际空间,加大出口的力度,力争在世界上打造出轧辊的中国品牌。四是必须开展战略性重组与合作,实施强强联合,逐步改变中国轧辊制造“小而散、多而乱”的现状,提高与国外轧辊竞争的能力。废旧辊强化包覆再造术成亮点

由于钢铁业的发展更突出降本增效、灵活排产的需求,相应地,轧辊再制造修复循环使用和旧轧辊原地强化使用等成为轧辊制造业发展的亮点。据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刚介绍,为了满足轧钢生产的实际需要,我国每年需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轧辊,每年进口高端轧辊约3万吨,消耗外汇约2亿美元。目前,我国轧辊消耗为吨钢1.0千克~1.2千克,年消耗各种冷热轧辊总量超过90万吨,价值150多亿元。其大量消耗,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故提高轧辊质量,延长轧辊寿命,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轧辊材料,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外汇。因此,不断研发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设备投资小的新型复合轧辊制造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实现低成本、高性能轧辊的生产,从而制造出具有更高性能的新型复合轧辊,是今后轧辊技术发展的方向。

目前,我国每年热、冷轧辊和支承辊的报废量分别为100多万吨、20多万吨和近20万吨。如此大的报废量无论从轧钢厂和轧辊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是从我国的能源和资源消耗方面来看都是一项巨大的浪费,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废旧轧辊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其进行再制造修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世界各国均已开展了对废旧轧辊再制造的各项研究工作,已开发出各种再制造修复工艺。目前所开发的工艺主要有堆焊工艺、热喷涂工艺、热喷焊工艺和激光表面熔覆工艺等。其中,堆焊是目前钢质轧辊再制造中普遍应用的技术之一,经过堆焊修复的轧辊具有成本低、寿命长、使用效果好等特点。但堆焊仅能对钢质轧辊进行修复,且工艺复杂、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劳动条件恶劣,轧辊基体内残余应力大,所修复的轧辊容易产生气孔、裂缝、夹渣、焊瘤和脱落等质量问题。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项满意的技术能实现轧辊低成本、高效率、厚深度、高性能的再制造,轧辊修复技术面临着挑战和创新。因此,对合金铸铁轧辊和大型轧辊、支承辊的再制造修复是一项国际性的前沿课题。据了解,江苏丹阳恒庆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攻关,研发出废旧轧辊区域定向凝固快速整体复合熔覆再制造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为废旧辊的再制造和高端轧辊制造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将高性能耐磨材料与韧性较好的低合金钢进行冶金复合,可以使复合材料既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又保证足够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具有很大的研究推广价值。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采用离心浇铸复合技术,制备出耐磨性能、韧性性能俱佳的双金属复合轧辊坯,弥补了单一金属材料的不足。

篇2: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来源: 【字体:小中大】

引言:自2011年9月份开始,中国钢铁行业进入长达6个月的结冰期,市场几乎没有留给钢贸商任何机会,面对突如其来的寒冬,钢贸商步履艰难。王充《状留篇》中有言:“河冰结合,非一之日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钢铁行业的寒冬,是经过长期的积累、酝酿形成的。既然冰已结成,钢铁业的融雪自然会如期而至。

进入2012年第一季度尾,钢市开始缓慢进入上升轨道,融雪的季节,寒意继续吞噬着钢贸商仅存的一点热量。整个钢铁行业该如何抵御,钢贸商又该如何坚守,融雪后的春天还远吗?

【中国钢铁行业迎来变革风暴】

2012是中国钢铁业的变革时期,这既艰难也是一个大考验。

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间隙表示,今年的困难形势说明中国钢铁业的变革时代已经到来。

朱继民表示,前些年钢铁业发展太快主要是受投资拉动,企业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而去年年底以来,钢铁市场遭遇困难,市场压力陡增,落后企业面临被淘汰,钢铁业的变革时代已经拉开大幕。

近年来,中国钢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端投资过快,产能过剩难以改变。朱继民还指出,我们在很多地方,比如中小钢铁企业的产能扩张是受到地方政府鼓励的,要改善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不单单是钢铁业本身的事情。

【中国钢铁产能增速放缓】

面对行业总量过剩、行业赢利困难的局面,近年中国钢铁行业快速扩张的速度终于放缓。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钢铁行业新开工项目为197个,下降36.7%。

根据中国冶金建设协会统计,2011年国内新开工、新设计、新规划炼钢产能分别为420万吨、736万吨和127万吨,较上半年分别大幅下降80%、32.3%和81.3%,处于近年来最低水平。新开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下降,为591.5亿元,比上半年下降52.2%。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9日晚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会议上指出,钢铁业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今年一季度在钢材出口增长15.8%的情况下,国内表观消费量零增长。同时,钢协会员企业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只增加80多万吨,但库存增长了150万吨左右。

经过近年的快速扩张,国内已经形成9亿吨的钢铁产能,并最大程度将其释放转化为钢产量。吴溪淳称,因为河北省统计省内钢产量没有将隶属于首钢的迁钢、京唐钢厂归入,造成1700万吨的产量没有纳入全国钢产量统计,实际上中国去年钢产量实际已经达到7亿吨。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一季度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我国宏观调控的作用下,钢材消费需求恢复缓慢。而钢铁生产则呈现逐月上升的态势,尤其是3月份以来钢产量超出市场预期,对市场造成一定压力。

“4月份,钢协会员企业生产的热轧板卷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低490元/吨,冷轧板低470元/吨,而去年全年平均吨钢赢利仅为130元。”吴溪淳说。

根据一季度全国经济发展情况,报告预测,2012年中国钢材实际消费量约为6.39亿吨,比2012年咨询报告中的预测量降低1.1%。

【坚冰易融寒难却!钢材贸易商的融雪季】

钢贸商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钢市多次疲软的洗礼,本世纪以来2005年和2008年钢价大起大落的锤炼,以及2011年下半年至今整个钢铁行业的寒冬时期。钢贸商已经在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磨练,培养了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的行业素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强。现在,整个钢铁行业处于“融雪期”,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但钢铁行业也会犹如黎明前的黑暗一样,阳光明媚的春天依然会繁花似锦。

钢贸商的“冰河世纪”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钢贸商就面临钢铁行业的“利润”重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频出严控措施、资金面长期趋紧、上游原材料价格保持坚挺、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再加上今年钢厂开始释放产能,数千钢企中的国有钢企为了保证业绩,甚至越亏越做,导致钢厂的粗钢产量过剩,压力紧接着转嫁给钢贸商。据统计,2011年,我国钢铁产业利润率为2.4%,远低于6.3%的全国工业销售利润率。

今年的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21.5%,同比回落3.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为27.8%,同比回落7.4%;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9.3亿元,同比下降57.7%。今年的两会,国家又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定为7.5%,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将经济增长预期设定在8%以下。而温家宝总理强调,房地产的调控不放松以及银行业限制“两高一剩”行业贷款、节能减排及环保建设等等均在很大程度上拉升钢厂吨钢成本及降低下游需求水平。外围形势的严峻,加剧了微利时代钢贸企业经营的困难。

季节性需求带动钢价攀升“金三银四”不给力

据了解,自今年2月下旬到3月份以来,国内的钢材市场价格断断续续呈现出上涨的趋势。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国内钢材现货市场上,建材、热轧板卷、中厚板现货市场价格都延续涨势。螺纹钢价格与三月份同期相比上涨了3%左右,与2月相比则累计上涨超过5%。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历年的“金三银四”都是库存下降最为明显的时期,但今年的库存下降力度显然不够。此前,每年从最高点连续七周库存下降的幅度都超过14%,去年同期下降幅度更是达到15.3%,远高于今年的降幅。据悉,在钢材市场的实际成交中,部分钢贸商表示,目前商家所销售的钢材,有一部分的库存是年前的高价资源,虽然市场的价格有所增长,但仍低于年前的进货价,导致市场钢材价格倒挂的现象依然存在。

尽管如此,但基于现在的钢材价格不断攀升,继而使季节性回暖态势明确。钢价的持续走高其最大的推动力是商家的高度“看涨”、“拉涨”,也正因此,带动了钢厂产能的进一步释放。清明节假期国内市场宏观层面释放出诸多利好。三月份钢铁业PMI为49.3%,比上月提升

6.5个百分点。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宏观政策措施要在需求端特别是基建投资上发力,而2011年底在建净投资规模高达35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今年投资惯性很大,钢材市场需求仍将会保持在较高水平。

钢贸商:还款容易,贷款难

依照惯例,每年三月份是钢贸商集中还贷的高峰期。而今年,由于整个钢铁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利润不断下滑,加上钢贸商“跑路”事件频发。银行为了管控风险,去年9月份的借款都需要在今年3月份还清。钢贸企业多年来在银行业的“座上宾”地位也随之改变。

现在,银行再度放贷的时间间隔明显加长,银监局曾数次下发了关于钢贸行业的文件,其中提到钢贸行业贷款过于集中,要求警惕钢贸企业贷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全国钢贸企业达20多万家,而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钢贸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就连没有实际库存量的小型钢贸企业的日常资金运作也要十几万,更何况大型的钢贸企业高达千万的日常业务。所以银行的信贷支持,成为多年来钢贸企业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稳定资金来源,做钢贸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整个生意也就难以维持下去。

然而,面对钢贸商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扇门也在悄悄为钢贸商打开。今日钢铁网现货电子交易平台的线上融资业务已经拉开帷幕,在此钢铁现货交易平台上的钢贸商通过钢铁现货交易,产生真实的交易背景和信息流量,就会有机会更加方便地在线上进行钢铁融资,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钢贸商:冬天来了,春天不再遥远!

虽然,钢铁行业因为国内经济发展走缓而面临下游需求减少的困境,但我国依然处于投资拉动型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广阔的市场仍然为钢贸企业提供着肥沃的生存土壤。目前,国家投资建设的小幅缩减,只不过是行业所经历的阵痛。

钢贸行业发展空间依然存在,近几年,虽然钢厂不断扩大其直供比例,但主要是针对部分需求比较单一和稳定的大型工程项目和具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市场。小批量、多规格、多品种的用钢需求仍将是市场主流,并且只能由钢贸企业来满足。中国近7亿吨的粗钢年产量,对国家、国民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很多优秀的钢贸商来运作,把这么大产量的钢材及时、合理地配送到需求钢材的角角落落。

另外,钢贸商要在钢铁行业的非常时期具有足够的耐力和行业“嗅觉”。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承载着13亿人民的住房需求,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住房涉及到水泥、钢材、玻璃、家电、物流等44个行业,假如房价下跌30%~50%,那么全国近一半行业将陷入停滞,近一半人将失业。今年中国房价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小幅回调,但长期来看,仍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房地产行业依然是钢材用量的主战场。

【减污又出新招 钢铁业也要“倍量替代”】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透露,“十二五”期间,国家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倍量替代”。

“所谓倍量替代,即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其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必须用区域内其他项目的削减量进行替代,削减量应达到新增量的一倍以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解释。

王金南进一步指出,需要替代的削减量,可通过本企业内部淘汰、关闭、搬迁改造和污染治理等措施获得,或通过削减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内其他现有污染源的排放量获得。

“从过去的等量替代到今天的倍量替代意味着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升级。”环保部的一位官员透露,倍量替代具体该怎么操作,目前,环保部尚未确定实施细则,还在研究当中。

不过,包括浙江在内的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关实施细则。

增产减污

“国家要实施倍量替代,因为某些城市和地区污染过于严重,污染物减排压力很大,所以必须要出新招、出狠招。”一位地方环保厅官员强调,“十二五”污染防治的主基调就是出重拳、用重典。

之所以称之为狠招,是针对过去的“增产不增污”的等量替代原则而言,从等量到数倍,约束性显然增加。“等量替代并不是一项法律规定,而是一项政策。”王金南指出,该政策源自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根据该决定,国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并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

“不少环境质量不好的区域,同样也是欠发达地区,要求其实施增产不增污本身已经很难,今后要实施增产减污,地方政府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不得不为之。”前述地方环保厅官员指出,张力军部长在会上有一句话是,“不是我们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我们”。

“倍量替代涉及到的污染物主要是四种约束性污染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COD和氨氮。”前述环保部官员对本报解释,涉及到的区域为大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也即大气联防联控覆盖的“三区十群”中的城市。

“至于削减量要达到新增量的多少倍,这个估计环保部不会做出硬性规定,而是交由地方政府自己去掌握,各地根据其环境质量和污染物减排的任务来定。”王金南分析。(详细查看...)

【《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获国务院签发】

据报道,5月9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巡视员李忠娟在北京透露,《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日前已经获得国务院的签发,下一步在各部委之间会签之后,将具体落实有关生产力布局和调整重大项目。

《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下属18个重点规划之一,国家发改委希望通过布局调整,能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解决中国钢铁工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三不综合症”。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布局总体上呈现“北重南轻”的特点,东南沿海经济发展迅速,钢材需求量大,长期供给不足,而环渤海地区钢铁产能近4亿吨,50%以上产品外销。部分地区钢铁工业布局不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制造业转移的要求。16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有大型钢铁企业,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的总体发展要求。

笔者从工信部于2011年11月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了解到,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布局新建钢铁基地。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山西等钢铁规模较大的地区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减量调整区域内产业布局。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区省份在不增加钢铁产能总量条件下,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西部地区部分市场相对独立区域,立足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区域差别化政策,适度发展钢铁工业。

针对目前16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有大型钢铁企业的现状,《规划》还提出,有序推进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钢厂转型或搬迁。“十二五”期间,根据条件成熟情况,支持广州、青岛、昆明、合肥、唐山(丰南)、杭州、芜湖等城市钢厂搬迁改造或转型发展,科学论证西宁、抚顺、石家庄、贵阳等城市钢厂发展定位。

原冶金部副部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曾指出,韩国、日本的大钢铁工业基地都在沿海地区。从世界范围看,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沿海化、集中化,因为沿海发展的成本低、消耗低,环保、节能。”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摸底,全国位于省会直辖市的钢厂有20个,城市型钢厂总共有39个。2009年,39家的城市钢厂的总产能是2.28亿吨,占全部总量的39.5%。《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出台后,部分城市钢厂,将按照具体的条件标准进行搬迁。

篇3: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食糖作为糖料加工物的主要形式之一,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食糖消费国[1],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之制糖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食糖消费呈跳跃式增长, 食糖的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基本上呈总体上升的趋势。近年来, 由于我国食糖消费高速增长, 而食糖产量受糖料作物种植面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增长缓慢, 无法满足食糖消费的需求, 因此需要依靠进口来弥补缺口。深入研究分析中国食糖产业需求的现状, 找出食糖需求快速增长和糖价飙高的背后推动力量, 预测我国食糖行业的需求潜力, 是我国当前保持食糖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对我国食糖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中国食糖需求现状分析

2.1 我国食糖消费的总体情况

近十几年来, 我国食糖消费总量总体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期间略有波动。1997/1998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为820万t, 2011/2012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达1450万t, 为历史最高消费水平, 与1997/1998榨季相比增幅高达76.8% (图1) 。自1997/1998榨季以来, 除2002/2003榨季和2007/2008榨季外, 其余榨季国内食糖消费均高于食糖供给, 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说明我国未来食糖市场的需求前景很乐观。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最近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 1961年人均消费量仅为1kg, 到2011年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已经达到了10.05kg, 增长幅度十分明显。

1.2影响我国食糖消费量的因素

我国食糖每年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均呈扩大趋势, 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在世界食糖消费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为了深入研究影响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的多种因素, 在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建立模型:本文采用1994—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假设因变量食糖消费量为Y (万t) , 自变量分别为:X1为含糖食品产量 (万t) , 以固体乳制品和罐头产量之和为代表;X2为食糖综合平均价格 (元/t) ;X3为食糖替代品糖精产量 (万t) ;X4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和居民收入水平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建立的模型为:Y=b0+b1×X1+b2×X2+b3×X3+b4×X4+Ui。式中, b0为常数项, Ui为随机扰动项。b0表示在没有任何因素影响下的食糖消费量, b1…b4分别为含糖食品产量、食糖综合平均价格、糖精产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

注:a为预测变量 (常量)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食糖综合平均价格、糖精产量、含糖食品产量;b为因变量、食糖消费量, 下表同。

回归结果分析:由表1可以得出模型的调整R2为0.975, 接近于1, 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好。表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回归模型包含的四个自变量, 其显著性概率值均小于0.001, 表明具有显著性统计意义, 拒绝总体回归系数均为0的原假设。因此, 最终的回归方程应该包括含糖食品产量、食糖综合平均价格、糖精产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这四个自变量, 且方程的拟合效果很好。由表2和表3可知, 常量和四个变量的显著性概率值均小于0.05, 因此拒绝偏回归系数为0和常数项为0的原假设, 说明各系数和常数项均具有统计意义, 四个自变量对食糖消费量均有影响。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1101.849+0.356×X1-0.059×X2-120.942×X3+0.014×X4。

自相关检验:由表1得D-W值为1.917, 接近2, 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

2.3 影响因素分析

含糖食品的产量: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我国含糖食品加工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含糖食品的产量迅速提高, 成为我国食糖消费的重要支撑, 推动着我国食糖消费的发展。含糖食品加工业所需食糖占我国食糖消费总量的1/2以上, 所以含糖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含糖食品产量的增加对我国食糖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会直接增加我国食糖的消费量, 同时又能保证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3]。

食糖的综合平均价格:回归结果表明, 食糖的综合平均价格对食糖消费量产生负影响, 即随着食糖价格的增加食糖消费量减少, 但系数较小, 说明糖价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食糖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且食糖是生活必需品, 即使食糖价格上升, 对食糖的消费需求的影响也不大。

糖精的产量:糖精作为食糖的替代品, 由于使用成本较低, 且甜味是蔗糖的300—500倍, 一些食品生产厂家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投入到食品生产中, 因此减少了食糖的消费。回归结果表明, 糖精产量对食糖消费量产生了较大的负向影响, 是影响食糖消费量的重要因素。糖精作为化学合成甜味剂, 对人体无益, 应尽量减少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数之比, 可代表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 同时还能代表居民收入水平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尽管回归结果表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食糖消费量的影响很小, 但消费增加必然与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分割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水平, 收入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对食糖的消费需求加大, 促进了我国食糖消费量的快速增长[5]。

3 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由于国内食糖生产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进而需要依靠进口食糖来满足国内对食糖的消费需求。近十年来, 我国食糖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进口规模在波动中不断扩大, 而出口规模迅速萎缩, 成为食糖净进口国家。

3.1 中国食糖进口情况

食糖进口总量:中国是世界食糖进口大国。2000年以来我国食糖进口量呈反复波动的态势, 但总体上仍呈上升趋势。2012年我国共进口食糖184.26万t, 是2000年的2.87倍。2011年我国共进口食糖291.9万t, 创了近十年来的新高, 首次超过关税配额数量 (图2) 。

食糖进口贸易方式:我国食糖进口的主要贸易方式包括一般贸易方式、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等。2006—2010年我国食糖进口各贸易方式的进口数量见表4。从表4可见, 一般贸易方式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绝对份额, 是我国较重要的进口贸易方式。

3.2 中国食糖出口情况

食糖出口总量:2000年以来, 我国食糖出口量呈现极速下滑的态势, 出口量由2000年的41.5万t锐降到2012年的3.1万t, 降幅高达92.5%, 创了十年来的新低 (图3) 。

食糖出口贸易方式:我国食糖出口的贸易方式主要以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为主[6], 一般贸易出口很少, 这样有利于发挥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优势 (表5) 。从未来趋势看, 在国内食糖生产增长空间受到制约的条件下, 要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食糖消费需求必须更多地依赖国际市场。据FAO-OECD预测, 到2020年中国食糖净进口量将达到540.7万t, 进口依存度将达到23%, 国际市场对国内食糖产业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

4 中国食糖消费量预测

根据1997/1998榨季到2011/2012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的数据绘制散点图可知, 食糖消费量随时间的变化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1997—1998榨季到2011—2012榨季的食糖消费量建立时间序列模型, 经过筛选, 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和对数函数模型符合t检验和f检验, 且都与食糖消费量的实际观测值拟合度较好, 但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标准误差更小, 因此建立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指数函数时序预测模型:y=746.151e (0.046t)

幂函数时序预测模型:y=684.691t0.245

式中, y为因变量的估计值;t为自变量, 代表时间。从R2和估计值的标准误差来看, 指数函数的数值分别为0.886和0.077, 幂函数的数值分别为0.762和0.111, 说明模型的拟合度很好, 表明我国食糖消费量呈规律性变化, 可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反映。从预测偏差率来看, 2011/2012榨季我国食糖消费量的实际值为1450万t, 指数函数模型的预测值为1490.78万t, 预测偏差率为2.81%;幂函数模型的预测值为1328.19万t, 预测偏差率为8.4%。由于我国食糖消费呈现刚性增长, 食糖消费量将越来越大, 所以指数函数模型的预测值与我国食糖消费量发展趋势较为相近。根据这一预测模型, 未来五个榨季我国食糖的消费量估计值分别为1557.64万t、1630.97万t、1707.74万t、1788.13万t、1872.31万t。

5 中国食糖发展趋势展望及对策建议

5.1 中国食糖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食糖消费趋势展望:从消费能力来看,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消费对食糖消费将保持着小幅增长。从消费结构来看, 我国食糖消费中工业消费占到70%左右, 加上近年来含糖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对食糖的消费需求大幅增长, 工业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我国食糖消费市场的走势。从消费规模来看,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 平均每年新增人口1000万人左右, 按人均年消费10kg食糖的平均水平计算, 每年将新增食糖消费10万t。综上所述, 未来几年我国食糖消费将呈现旺盛的发展局面, 食糖消费量将持续快速增长[7]。

中国食糖进出口贸易趋势展望:随着我国食糖消费快速刚性增长, 国内食糖生产将不能满足消费需求, 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且不断扩大。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食糖净进口大国, 食糖进口量占国内食糖消费总量的10%左右, 未来我国食糖的进口量仍将保持在100万t以上的水平, 进口规模将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从长远来看, 我国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的食糖市场, 将继续保持净进口大国的地位[8]。

4.2中国食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食糖消费量的不断增长, 国家应着力加强宏观调控稳定食糖市场。一是不断完善食糖市场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加强其与货币政策在时机和力度上的协同性, 形成政策合力, 增强调控效果。二是加强对进口糖的监测预警, 加强对食糖期货市场的监控、监管, 加强进出口贸易管理, 调节国内总量平衡, 保障国内食糖市场稳定运行。三是将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食糖收储和放储的时机上, 提高其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国际糖价较低时从其他产糖国进口食糖入库储备, 以备不时之需[9]。此外, 我国还应加强对食糖的进口关税配额管理。随着我国食糖消费需求的增长, 未来我国食糖进口超配额可能成为常态, 而我国在食糖生产和加工成本上相对于巴西、泰国等传统产糖国不具优势, 为了防止进口糖价格过低对我国食糖价格形成打压, 以及国外大量的廉价糖冲击我国食糖市场, 应严格执行现有的配额管理制度和关税水平, 保护食糖贸易和糖农、制糖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徐雪.未来5—10年我国食糖产需形势与对策思路[J].农业展望, 2008, (1) ∶17-19.

[2]刘晓雪, 徐欣.中国食糖消费状况分析与未来五年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 2010, (2) ∶28-32.

[3]尹兴祥, 张跃彬.近期国际食糖市场情况和国内食糖供求现状及市场预测[J].中国糖料, 2009, (4) ∶81-82.

[4]代洁.食糖:奢侈的甜品[J].中国海关, 2011, (4) ∶88-89.

[5]司伟.中国糖业发展回顾及展望[J].世界农业, 2004, (3) ∶10-13.

[6]马光霞.近期糖料与食糖市场分析展望[J].农业展望, 2007, (11) ∶13-15.

[7]郑力文, 谭智心.食糖产业发展及其走向判断[J].重庆社会科学, 2012, (3) ∶77-79.

[8]徐雪.2011年食糖市场回顾与2012年展望[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 18 (3) ∶46-48.

篇4:中国轧辊行业现状分析

行业的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种子行业已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即将迎来真正的高速发展期。中国种业的前六十年发展经过了三个主要的阶段:①自选自留种阶段(1949-1978):这个阶段种子完全没有商品化,没有种子市场和种子公司,也没有商业化育种,完全由农户和农业合作社自繁自选自留种,良种率低,单产水平提升较慢,到1978年时中国玉米、水稻的单产分别仅有187千克/667平方米和265千克/667平方米。②初步商品化阶段(1979-2000):这个阶段种子逐渐实现商品化、专业化,实行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国家开始实施“种子工程”,种子行业市场化发展加快,但仍然不规范。到2000年全国共有县级以上种子公司(站)2700家,注册登记的种子经营点32500多家,国有原种场、育种场2300多个。③市场化阶段(2001-2010):这个阶段的标志是2000年《种子法》以及之后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种子行业真正实现市场化和规范化,品种权得到有效保护,企业真正有动力进行商业化育种并逐渐成为育种研发的主体。随着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出台,种子企业作为商业化育种体系核心的地位得到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大幅提高,鼓励和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每年种子总用量约在125亿千克左右,其中商品化种子约50亿千克,市场总规模超过500亿元,约占世界种子市场总规模的20%。中国种子市场化时间不长,2000年《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发展较快,种子企业规模和行业市场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行业集中度低、商品化比例低、法规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种子企业数量众多,但竞争力不强。行业内拥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公司最多时有8700多家,目前有所减少但仍有超过6000家,但最大的公司市场份额不到5%,行业前十名集中度不到20%,行业过于分散。大多数公司规模小,没有市场竞争力,拥有“育繁推”一体化实力的公司不到100家。因此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2011年颁布的新版《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就大幅提高了资本、人才方面的准入门槛,新政策也支持和鼓励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未来种子行业的经营将逐渐趋向于规模化、集中化。

一网站关于《2012-2017年中国种子市场调研及发展预测报告》

篇5:中国黄酒行业规模现状分析

中国黄酒行业规模现状分析

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黄酒的定义是:以稻米、黍米、黑米、玉米、小麦等为原料,经过蒸料,拌以麦曲、米曲或酒药,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黄酒是中国的汉族特产,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酿酒技术独树一帜,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按黄酒标准分类,可以分为绍兴黄酒(执行《绍兴黄酒国家标准》)和黄酒(执行《黄酒国家标准》);按生产工艺分类,可分为传统(手工)酿造黄酒和机械化酿造黄酒;根据《黄酒国家标准》,按产品风格分类,可分为传统型黄酒、清爽型黄酒、特型黄酒。绍兴黄酒为黄酒的一种,是地理标志产品。根据《绍兴黄酒国家标准》的定义,绍兴黄酒是“以优质糯米、小麦和保护范围内的鉴湖水为主要原料,经过独特工艺发酵酿造而成的优质黄酒”。

与其他酒类相比,黄酒具有高营养、低酒精度、低粮耗的特点。第一,高营养。酿造黄酒的原料大米、小麦中的蛋白质经微生物酶降解,绝大部分以肽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极易为人体吸收利用,因此黄酒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功能型低聚糖、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第二,低酒精度。黄酒一般酒精含量为8%-17%,在酒类行业中属于低度酿造酒。第三,低粮耗。黄酒用粮较少,出酒率高,符合国家节约资源的方针。同时以粮食为原料,1吨粮食可制成黄酒约2吨,而1吨粮食仅能生产普通白酒约0.6吨。黄酒除饮用外,也可用作烹饪料酒、制作其他药酒或补酒的原酒、中药辅料等。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黄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绝对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8.56亿元,2009-2011年,行业营收增速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逐年增加,从2012年开始,营收增速受经济下行、反腐等不利因素影响呈现了逐步下降的态势,2015年1-10月行业营收增速达到12.85%,出现了明显复苏势头。2011年以前,依赖于整个行业成本费用的控制以及产品结构升级,利润总额的增幅超过营收的增幅,2013年行业的利润总额达到17.12亿元。

图表 2009-2015年黄酒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表 2009-2015年黄酒行业的利润总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比较2006-2012年黄酒的人均消费金额,2006年,黄酒的人均消费额为4.3元,而白酒的人均消费额为71.8元,白酒的人均消费额是黄酒人均消费额的17倍左右。到了2012年,黄酒的人均消费额为10元,白酒的人均消费额为336元,两者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相差近33倍。由此看出,黄酒近些年的增长较白酒而言,是缓慢的,但我们认为2014年中国白酒行业人均白酒消费量达到9.2升,超全球平均水平,未来增长空间不大,甚至可能下降,下降的份额或被黄酒、葡萄酒等更加健康、低度酒种替代。

图表 黄酒与白酒人均消费额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黄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黄酒的消费有传统消费区域和非传统区域之分,传统区域集中在浙江、江苏和上海,而其他地区则为非传统区域。

黄酒行业于2015年7月首次突破100家,传统区域集中了众多大型黄酒企业。其中,浙江省集中了中国黄酒的主要生产企业,如会稽山、古越龙山、塔牌等;上海本地黄酒企业以金枫酒业为代表;江苏省的黄酒企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代表企业有张家港酿酒厂和江苏丹阳酒厂。非传统区域的黄酒生产企业结合当地特色,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的黄酒产品,其中代表企业有陕西谢村黄酒、山东即墨黄酒厂等企业。

比较了黄酒行业古越龙山、金枫酒业和会稽山三家上市公司,2011-2015Q3间三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古越龙山的规模大于金枫酒业和会稽山。受经济下行、其他黄酒企业竞争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三家企业2014年的营收增速均为负值,2015年1-Q3营收增速重回增长轨道。古越龙山净利润增速于2013年达到低谷后,又开始重新领跑,拉开与其他两家上市公司的差距。

图表 三家黄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

单位:百万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3页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图表 三家黄酒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速

单位:%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2011-2015Q3,古越龙山、会稽山和金枫酒业三家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都较为稳定,金枫酒业遥遥领先,古越龙山则最低,近几年基本维持在38%,与金枫酒业的差距较大,因为金枫酒业生产的为海派系黄酒出酒率相对较高。比较三家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却是民营机制的会稽山保持高位且较为稳定,主要得益于其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良好控制,而古越龙山、金枫酒业的净利润率波动较大。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篇6: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银行业动态跟踪: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信贷控制仍为主要标 的 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2011 年 1 月末 M1、M2 增速分别回落至 13.6、17.2分别较 2010 年年末下降 7.6 和 2.5 个百分点。这显示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企业活期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减少。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措施的作用下1 月人民币新增贷款 1.04 万亿低于市场预期的 1.2 万亿这表明了央行信贷控制有所成效。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息差提升可期。2011 年新增信贷增速将较为平稳银行业贷款平均余额的良好增长仍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 2011 年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的预期下我们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将在加息周期中受益具体的提升幅度将根据通胀的发展以及加息的频率、方式等因素而定。2011 年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预计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整体稳定的态势。行业监管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价格型调控工具对银行业中性偏利好存款准备金率和动态差别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构成利空。预计 3 月份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保持平稳后续政策持续大幅收缩的空间预计有限。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市场普遍预期 2011 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将压制行业估值修复进程随着银监会相关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明确预期未来年报、季报披露行情或将成为股价较好表现的时间窗口。银行业未来估值修复可期具备了中长期的投资价值维持行业的“增持”评级。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刷银行卡“打的” 2011 年 05 月 27 日 13:28 来源:大连电视台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 小】 据大连电台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与大连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今天正式启动打车刷银行卡便民工程,今后凡持有各家银行“银联卡”的市民,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都可刷卡付费,不用再付现金了。因而,大连也成为全国首个“刷卡打的”城市。请听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连出租汽车公司“蓝灯的士”在全国率先实行计价器收费,此举闻名中外。如今,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打车市民越来越多,乘车交现金已不适应现代“打的”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大连“打的”,大连出租汽车公司便与银行联手实行刷卡打车。记者看到,安装在蓝灯的士上的消费终端机与计价器连接,不但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发行的普通“银联卡”,还能识别“芯片银行卡”和“手机信用卡”,也就是说乘客既可刷卡、插卡付费,也可以挥卡“闪付”。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钱景秀告诉记者,这种刷卡方式时间很短,特别是挥卡闪付和挥机闪付它的交易时间从原来的接近1 分钟的时间能够缩短到 0.2 秒。目前,大连市共有 1200 辆蓝灯的士,大连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正分批对车辆进行银行卡受理改造,今年内使公司的“蓝灯的士”陆续加装消费终端,受理银行卡支付业务。公司党委书记许建红表示,公司现与多家银行联网,提升的士服务水平,工行、农行、建行、人民银行等等吧,只要是银联卡都可以付费使用,主要是方便我们的客人。如果我们驾驶员拒绝接受客人刷卡付费,那是严重的违章的,客人可以拒付车费的。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为我们的城市、为市民、为乘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大家进一步地感受到打的满意在“蓝灯”。大连台记者思辉、博海 27 家公司拿到牌照 第三方支付“名正言顺” 2011 年 05 月 27 日 09:10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颁发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颁发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一次重大机遇,更多重量级的对手可能会加入进来,支付行业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纳入制度化的范围内,这一方面有利于行业的自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第三方支付市场乱象的肃清,无疑将为其利益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备受关注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5 月 26 日由央行下发,在央行网站“政务公开”栏目中,醒目列出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名称,支付宝、银联商务有限公司等 27 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榜上有名。5 月 23 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虽然这次大会上央行没有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但牌照近期发放早在市场普遍预料中。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牌照未发放之前,就已表现得迫不及待,这是因为先获得牌照,就意味着可以立即“起跑”,抢占市场先机。支付宝有关分析人士表示:“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发放对支付宝乃至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整个行业将在规范的引导下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有关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总的来看,央行对首批牌照的发放态度较为谨慎,这可能是对支付安全从严把关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另一些原因的存在,即央行还在制定支付管理办法更细化的监管条款,后续牌照发放的启动可能要等这些规定陆续成熟,比如现有的支付管理办法细则并未涵盖网络支付、收单与预付卡展业的具体规范,这些仍需具体管理办法来进行完善。”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传统行业电子化发展,电子支付行业也获得了广阔发展空间。有机构预计,2012 年中国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规模可望达 1.6 万亿元。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此前曾就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和前景表示,我国已经进入非现金支付时代,电子货币的发行和流通已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是货币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目前第三方支付业务逐步向多元化和纵深化发展,开始延伸到政策监管更严格、专业性要求更高的金融市场,如基金、保险等领域。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范围、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的支付工具推广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个领域一些固有的问题逐渐暴露,新的风险隐患也相继产生。如客户备付金的权益保障问题、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业务中的违规问题、反洗钱义务的履行问题、支付服务相关的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以及违反市场竞争规则、无序从事支付服务问题等。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解决,必须通过必要的法规制度和监管措施及时加以预防和纠正。作为我国支付体系的法定监督管理者,多年来央行一直在鼓励各类支付服务主体通过业务创新不断丰富支付方式、提高支付服务效率,大力推进支付服务市场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监督管理,防范各类金融风险。自去年以来,央行着手稳步推进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工作。2010 年 6 月 21 日,央行正式对外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并于 2010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明确规定,非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应当依据《办法》规定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成为支付机构,支付机构依法接受央行的监督管理。从事第三方支付的企业必须在 2011 年 9 月 1 日之前获得央行发放的牌照。为进一步配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工作,2010 年 9 月,央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经过两个多月的意见征集和修订,去年 12 月 1 日央行正式公布实施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此举不仅有利于规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行为,也有利于防范支付风险,促进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当月,央行公布了受理的首批 17 家第三方支付企业关于《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申请。据了解,在审批牌照过程中,央行要对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包括注册资本、出资人资质、高级管理人员资质、反洗钱措施、支付业务设施、组织机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措施、营业场所、安全保障措施等各方面都符合要求了,企业才能拿到牌照。不久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成立,该协会是经民政部许可、由央行牵头主导成立的支付行业的专业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制定行业支付准则、规定,规范支付清算行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成立是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在即的信号,标志着互联网在线支付已经被国家作为一个正式的行业进行监管和积极引导,这无疑为该行业“正名”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平台。也有专家表示,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成立表明监管机构已给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启了“正规军”大门,随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第三方支付业界主体作用的不断强化,国内非金融机构支付清算业务状况将进一步明晰化,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将被许可,整个中国支付行业将实现理性的发展。中国支付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张宽海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被纳入监管体系将使我国整个支付行业步入一个快速、可控的良性发展状态中。那么,首批支付牌照的发放对我国支付体系未来的运行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表示,按照央行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的规定,预计将有大量的支付公司达不到获牌的要求;而通过支付公司之间的重组和兼并,一方面可增强企业实力达到申请牌照的标准,另一方面也会避免中小公司倒闭造成的资源浪费。财付通总经理刘颖麒认为,《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颁发是支付行业上的一次重大机遇,更多重量级的对手可能会加入进来,支付行业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纳入制度化的范围内,这一方面有利于行业的自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第三方支付市场乱象的肃清,无疑将为其利益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见习记者 万荃 净投放“输血” 资金旱情略见缓解 2011 年 05 月 27 日 09:08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 小】 在货币市场流动性吃紧、资金利率飙涨的背景下,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投放 590 亿元。而在央行紧急输血之后,26 日资金旱情初见缓解迹象,主要回购利率品种纷纷掉头下行。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短期冲击的逐渐消退,6 月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好转,但资金利率中枢上移仍是大势所趋。R001 重回 5下方 公告显示,央行本周四5 月 26 日发行了 2011 年第三十六期央行票据。本期央票期限 3 个月,发行量 10 亿元,参考收益率连续第 8 次落在 2.9168。当天央行未进行正回购操作,3 年期央票暂停发行。至此,加上本周一的 30 亿元 1年期央票,本周央行仅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 40 亿元,较上周的 300 亿元环比下降近九成,与再前一周的 2100 亿元更是相差甚远。据统计,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仅 630 亿元,为春节后最少的一周。不过,由于回笼量大幅缩减,本周公开市场仍实现连续第二周资金净投放,净投放规模590 亿元。上周实现净投放 670 亿元。市场人士表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净投放,一方面是由于资金面紧张导致机构对央票需求萎缩;另一方面也是央行为缓和资金旱情而采取的主动措施。5 月下旬以来,受年内第五次上调存准率、当月新增外汇占款规模略低于预期、财政存款季节性增长以及月末存贷业绩考核等因素叠加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持续趋紧。5 月 25 日,各期限回购利率全线突破 5关口。在央行连续输血之后,26 日资金面旱情初见缓解。当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市场上资金融出意愿有所上升,主流品种回购利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隔夜、7 天、14 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降至 4.83、5.02和 5.55,较上一交易日分别下行 18BP、30BP 和 5BP。资金利率中枢将上移 从 26 日回购利率走势看,资金紧张情况初现缓解迹象。分析人士指出,除了公开市场净投放的原因外,企业清缴所得税、商业银行筹备跨月资金等工作接近尾声,使得市场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好转。从以往经验来看,一般在月末的前两个交易日,资金利率就会出现明显下行。统计显示,自今年 1 月份以来,虽然五次上调存准率约冻结资金近2 万亿,但公开市场累计实现净投放 9600 亿、1-4 月新增外汇占款合计金额逾 1.4 万亿,后两者对货币市场资金宽松程度仍形成有力支撑。因此,不少机构对于 6 月份的资金面预期仍较为乐观。其中,光大证券就表示,货币市场资金宽松程度出现根本性逆转的可能性不大,对资金面依然维持谨慎乐观的判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开市场回笼功能有所恢复、新增贷款受到控制、54 月份新增外汇占款环比回落至 3107 亿元的背景下,月份央行仍再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分析人士指出,这或许意味着,只要未来新增外汇占款没有大幅下降,或者公开市场操作不能同时对冲到期量和新增外汇占款额,那么央行就有可能继续采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来进行对冲。从 6 月份情况来看,这种可能性仍然较大。从近几次提准后的市场反应来看,由于货币紧缩效应的逐步显现,机构资金面对于提准的边际承受能力已经越来越小。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短期内资金利率有望随着事件冲击的消退而有所回落,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情况下,未来资金利率中枢继续上移仍难以避免。记者 葛春晖 银行频打“信用卡”主意 市民遇“罕见”服务 2011 年 05 月 26 日 16:06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用信用卡刷了一笔大额单子,很快就接到银行来电说可以提供分期付款;信用卡长期没有使用,接到银行短信说要下调授信额度。最近一些使用信用卡的杭城市民遇到了银行的“罕见”服务。“以前听说都是上调额度的,现在竟然变下调了,以前都是我们客户找银行申请分期付款的,现在银行竟然主动给我们提供分期付款服务,真搞不懂。”面对一些客户的抱怨,银行也是有苦难言。“前者其实是信用贷款,后者则是因为在银监会新规下,希望可以腾挪出更多的信贷规模。”多位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表示,银行之所以打“信用卡”主意,其实都是信贷收紧“惹的祸”。接连遇到银行“罕见”服务 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陈先生,前段时间因为装修新居频繁使用手中的信用卡,而且有两次刷卡的数目都超过万元。前天他接到了自称是中信银行信用卡部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可以给他提供分期付款业务。“以前好像我也刷过大额账单的,但银行从来没说过让我分期付款,我听说这种业务都是要自己向银行申请的,怎么现在银行服务这么热情了?”陈先生告诉记者,他使用中信信用卡两年多时间了,这是他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有同事告诉记者,她最近也接到过这样的电话,是不是银行的服务改善了呢? “这一点也不奇怪,现在银行贷款难啊,分期付款其实是变相的贷款啊!对客户有好处对银行的好处会更大!” 工商银行的一位理财师告诉记者,信用卡分期付款客户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各家银行 1 年期手续费率目前普遍在 7以上,这与贷款利息也差不多,客户选择分期付款银行肯定是欢迎的。在体会了银行的热情服务后,陈先生又领略了银行的“绝情”。他接到了另外一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发来的手机短信,提醒他尽快在 5 月底之前刷卡消费,否则,原本 1.5 万元的授信额度将被下调至 3000 元。“虽然这张卡我很少用,但从来都是上调信用卡额度的,怎么现在竟然要下调了?这是怎么回事啊?”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告诉他,因为用卡较少,占用了银行额度,因此如果他不常使用的话额度可能会被下调。记者了解到,其实招商银行在今年 3 月份的时候进行过小范围类似测试,当时规定凡开卡满 18 个月,且连续 18 个月没有刷卡记录的信用卡,招行会先向持卡人发送短信,提示下调授信额度。只要持卡人在规定期限内刷满一定金额,即可避免额度下调。这个测试持续了一个月。而据深圳媒体报道,对于占有授信额度又长期不使用的持卡客户,深发展银行将考虑降低授信额度,但会提前 3 个工作日告知客户。信用卡分期付款遭热推 随着今年信贷收紧,银行消费贷利率普遍在基础利率上上浮超过 10,利率高涨吓退不少借款人。对于有大额消费需求,手头资金又难以周转的人来说,信用卡分期付款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信用卡分期付款就相当于信用贷款,在当前信贷紧张的情况下,不少银行都建议客户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取代消费类贷款。”中信银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现在银行都推出了消费类贷款,可供买车、装修、旅游等,但目前银行额度紧张,个人消费贷款通常需要在基准利率上再上浮 10-20,比部分银行分期付款手续费高出很多。记者了解到,不仅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大力推行分期付款,就连工商银行等国有大银行都在大力推荐分期付款业务。不仅如此,工行最近还针对客户的分期付款需求推出了一种新的信用卡——逸贷卡。工行庆春路支行理财经理陈红告诉记者,这是专门针对客户分期付款而发行的信用卡。只要在工行有代发工资账户,就可以获得代发工资数额 50的授信额度,使用该卡可以直接在商户刷卡办理分期付款。“如果分三期,手续费是其他银行的一半以下,如果是 12 期,手续费也只有普通信用卡的一半左右,我们前几天在一次服务中受理了很多客户呢。” 银监会新规是主要原因 “没规模了!”“没钱可贷了!”这是今年以来,人们从各家银行听到最多的声音,也难怪银行针对信用卡搞出这么多花样。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以上两种“罕见”服务外,现在要申请大额的信用卡额度也比较难了。记者以公务员身份向交通银行、招行等多家银行业务员提出信用卡申请,以往可以申请到 5 万元额度,而现在他们都表示最多只有 2 万元额度,而且大多还要从 5000 元起步,除非记者能够提供收入证明或者其他财产证明。为什么银行信用卡现在会遇到这么多事情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今年 1 月份银监会出台的新规。1 月 27 日,《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规定信用卡未使用授信额度将以 50系数被纳入加权风险资产,并要求商业银行在半年内完成调整。5 月 18 日,央行发布的《2011 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各银行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总额超过 1.6 万亿元。据交行省分行信用卡部负责人介绍,以往商业银行只把信用卡已使用的授信余额纳入风险资产,新规定则把没有使用的授信额度中的一半也纳入进来。当前信贷政策持续收紧,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越大,普通贷款额度必然减少,否则难以满足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招商银行 2011 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截至 2011 年 3 月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为 10.91,比年初下降 0.5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 7.66,比年初下降 0.38。报告称,这两个数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将未使用的信用卡授信额度纳入到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口径中。随着银监会规定的时间越来越近,各家银行也必将加快信用卡的监管力度。各银行不仅会主动下调沉睡卡的授信额度,新开卡的授信额度也会有所收紧。信用卡已将从扫楼式的“圈地运动”向提高持卡人贡献度的阶段过渡,沉睡卡不能带来效益,银行不再单纯考核发卡量,而是倾向于考核单卡的经济增加值。多位银行信用卡部负责人表示,今后对信用卡客户的审批将会明显更严格,不会再滥发卡,除了考察既有的还款能力外,首次批准的额度也有所控制,基本不会动辄就给出 3 万、5 万等高额度的授信。(记者 刘伟 quot史上最严quot房贷压力测试警示银行 新调控将加码 2011 年 05 月 26 日 10:50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参与互动8 【字体:↑大 ↓小】 专家认为,房贷压力新测试意在对内向各个商业银行警示,对外则发出进一步紧缩房地产信贷的信号。“史上最严”的房贷压力测试 还没有公布测试结果,人们还是相信,新的一轮调控呼之欲出。近日,银监会召开的 2011 年第二次经济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将开展新一轮的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增加了住房成交面积下降等假设情形,并提高了房价下降的轻、中、重三种情况的标准。这三种情形分别是:房价平均下跌 30、利率上调 27 个基点;房价下跌 40、利率上调 54 个基点;房价下跌 50、利率上调 108 个基点的情况。据介绍,这一轮房贷压力测试还将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杭州、南京等 7 大城市列为房贷高风险地区,需按照房价较大幅度下跌的条件测算房地产贷款受冲击的情况。刘明康还要求,要按月度监测日均存贷款流动性水平。这是监管层首次公开表态要展开日均存贷比的监测。一石激起千层浪。和去年相比,前后两次房贷压力测试的内容差距明显,人们称之“史上最严”。去年 5 月进行的房贷压力测试,是以全国为范围,房价跌幅设定在 1030;本轮测试将北京等七大城市列为“房贷高风险地区”,需按照房价较大幅度下跌3050,测算房地产贷款受冲击情况,并增加“住房成交面积下降”等假设情境。业内人士表示,这显示中央对房价泡沫破裂所可能带来的信贷风险,危机意识愈来愈强。银监会此前表示,房地产压力测试的“各种情景假设不代表银监会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判断,也不代表房地产信贷政策可能出现变动”。但是,在业内专家们看来,并非这么简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室副研究员张立承告诉记者,.

上一篇:给予同龄人的一封信下一篇:抗旱保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