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监督半年工作总结

2024-05-18

卫生监督半年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卫生监督半年工作总结

关于卫生监督工作半年总结

按照南川区畜牧兽医局今年“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综合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南川畜发〔〕1号)文件要求,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下,为了全面落实和抓好今年的畜牧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好“综合目标管理方式”,卫生监督工作半年总结。实施“1+3”的综合目标管理方式文件精神,乡镇政府与村委签定了动物重大疫病及食品安全责任书,分所与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与职工层层签订防疫、检疫员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任务层层落实、分解到人,并要求站领导亲自抓。为了更好的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我们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结构调整为主线,基地建设为重点,农民增收为目标,项目为支撑抓好畜牧兽医工作,有力的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快速的发展。现将我分所实施畜牧兽医目标管理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畜牧生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生猪出栏5.41万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8万头50.1%。

2、牛羊出栏764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10只50.6%。

3、肉兔出栏3.8589万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万只77%。

4、小家禽出栏69.7万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9万只50%。

5、人工授精832抱,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600抱23%

6、发展养殖大户31户,其中;养猪大户12户,蛋鸡大户11户,养牛大户1户,养羊大户1户,肉兔大户2户,养蜂大户4户。

7、引进荣昌母猪616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30头97.7%

二、明确责任、扎实开展防疫工作

(一)免疫工作完成情况。

认真落实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责任,各乡镇政府与村委、分所与乡镇畜牧兽医站、乡镇畜牧兽医站与职工、村兽医及规模养殖场分别层层签订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与义务,认真开展春防工作,以仔猪二次加强免疫为基础,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半年来,全片区猪瘟免疫12441头/次,猪口蹄疫疫苗12455头/次,猪高致病性蓝耳病12425头/次,小家禽鸡新城疫免疫50835只/次,禽流感156388只/次,犬狂犬病免疫874只,牛羊口蹄疫免疫528头只/次;仔猪阉割免疫13266头/次,集中开展消毒灭源。今年我片区已经进行了春季猪圈大消毒,免费发放消毒药158公斤,圈舍消毒10960间/次,有效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全部达到规定的目标任务。

(二)春防抗体监测结果

1、口蹄疫抗体监测合格率为89.58%

2、猪瘟抗体监测合格率为95.45%

3、禽流感抗体监测合格率为93.62%

4、鸡新城疫抗体监测合格率为76.19%

5、蓝耳病抗体监测合格率为58.33%

(三)仔猪阉割抗体监测结果

1、口蹄疫抗体监测合格率为86.06%

2、猪瘟抗体监测合格率为100%

三、强化检疫工作确保畜产品安全

(一)一是严格动物产地、屠宰检疫,运输检疫,严格动物检疫申报制度,严格定点或到点检疫,严格检疫规程,严格执行“快进快宰,以销定宰、以宰定收“制度,严格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二是严格落实检疫工作规范,着装上岗,工作总结《卫生监督工作半年总结》。今年,我片区组织对所有检疫人员开展了检疫业务工作培训班,并制定各种检疫制度。工作中,检疫人员能严格出具产地检疫证明,屠宰场检疫人员能做到凭检疫证明、消毒证明进场屠宰,耳标和产地检疫证明回缴率达到100%。三是切实做好检疫工作。今年以来,我片区实现生猪产地检疫15160头,屠宰检疫25869头,猪运输检疫3128头,牛羊运输检疫318头,小家禽检疫8765万只、产地检疫率达100%,屠宰检疫率达100%,查处无检疫证明和不报检违法行为二件,罚款1500元,对屠宰场检出不合格猪肉8头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今年组织兽药经营单位到畜牧兽医局集中习1次,集中开展整治潲水养猪、兽药饲料专项整治执法行动6次,出动执法人员10人(次)集中开展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认真履职尽责。与各畜禽养殖尝屠宰加工尝经营者、贩运户等100多户签订了畜禽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清理整治潲水养猪6户,排查清理畜禽养殖场26个。加强饲料兽药市场监管,共检查兽药饲料经营户31户,查处违法经营生物制品案件2件,对生物制品进行了没收,处罚2000元。排查畜产品冻库4个,违法经营3家,处罚5800元。排查超市1家,未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发放张贴《告广大养殖场(户)严禁使用“瘦肉精”书》,《农业部公告193号、176号、1519号》,《动物防疫法律法规须知》、《动物及动物产品经营明白纸》、《肉品安全消费常识》等宣传资料1500余份,坚持抓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防疫监督及兽药饲料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了活畜禽和屠宰畜禽的`检疫监督。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合格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兽药经营许可证》、《饲料生产经营条件审查合格证》的办证工作。切实抓好兽药、饲料监察、种畜禽管理、农贸集贸市场管理、疫情监测等监督执法工作。积极开展饲料兽药监督检查、查处违章经营活动等工作。

3、强化规模养殖场监管

一是监督、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建立完善各种记录、制度。二是加大了对养殖场(户)兽药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用药知识,提高了养殖场和农户识别假劣兽药的能力,做到科学合理用药。三是包片人员每月一次监督检查直接使用原料药、人用药等。四是加大对养殖场(户)防疫、排污等监管。一年来,共检查养殖场(户)26户次,对其中23家养殖场的养殖档案、免疫记录、养殖环境卫生情况进行了整改规范。

四、下半年的工作思路

1、利用生猪价格上扬的机会,积极引导农户养殖母猪,争取100%完成全年母猪引种任务。

2、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作好秋防准备工作和抓好阉割仔猪首免和二免工作,做到应免尽免,降低疫病风险,确保清净无疫;深入开展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饲料、兽药、肉食品安全。

3、抓好生猪人工授精项目建设。继续抓好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篇2:卫生监督半年工作总结

一、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

全县共有餐饮单位1601家,上半年,共监督检查餐饮单位3871户次,培训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502人次;受理投诉举报13起,处置率100%,反馈率100%;参与重大活动保障8次,保障人数6739人;受理农村家宴申报 197次,现场指导193次,现场指导率98%,保障36850人次;检测各类食品61件,合格60件,合格率98.4%;抽检公用餐具140件,合格率100%。

(一)节假日及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

一是春节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春节期间,餐饮单位共承接“年夜饭”2900桌,就餐人数3人;培训承接“年夜饭”的餐饮单位26户,培训餐饮单位负责人及食品管理员 52人,发放宣传资料240份;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82人次,车辆24台次,检查餐饮单位26户,下发《现场卫生监督整改告知书》26份。通过开展培训、督促自查、现场指导、落实整改,确保了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

二是“五一”期间食品保障工作。节前,集中卫生监督力量对全县的大中型酒店以及旅游景点附近的农家乐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节日期间,一是派出卫生监督人员,对重点旅游景区的餐饮单位及公共场所进行了巡回监督指导,二是落实乡镇卫生协查员负责辖区餐饮单位的督查工作。五一期间,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及卫生协查员131人次,累计监督检查经营单位213户。发放《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告知书》300份。

三是重大活动保障。截止5月底,我所共参与重大活动保障8起,保障人数6739人,如“两会”、“201_中国湖州国际生态旅游节”等,通过节前检查、节中驻点保障,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二)专项检查工作

一是“问题奶粉”彻查工作。我所于201_年7月开始至201_年4月,对全县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问题奶粉”专项整治行动。检查期间,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130人次,重点对递铺、孝丰、梅溪、高禹为重点的307家餐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50家,小型餐饮单位147家,学校食堂110家,对辖区内餐饮单位、学校食堂使用的奶制品进行逐产品、逐批次的彻底清查,并按要求对餐饮单位使用的乳粉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检查中未发现我县餐饮单位供应三聚氰胺超标的乳制品。

二是餐饮服务环节葡萄酒和白酒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此次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35人次,检查77家餐饮服务单位,其中小餐饮单位36家。检查中未发现假冒伪劣、超过保质期的葡萄酒和白酒,供顾客使用的进口葡萄酒有详细的中文说明;但个别餐饮单位所采购的葡萄酒索证资料不全,对此,卫生监督人员当场出具监督意见书,提出整改要求,责令立即整改。

三是开展馒头专项检查工作。一是开展宣传,营造社会舆论氛围。通过《__报》、中国电信ECP短息平台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二是开展专项检查。从201_年4月16日至4月22日,我所对全县餐饮业从事馒头制售的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0人次,共监督检查馒头制售的单位 82户,并参与食安委组织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1次,检查中未发现相关“问题馒头”。

(三)学校食品安全监管

全县共有学校58家、幼儿园24家、托儿所28家,其中A级学校食堂12家、B级食堂45家、C级食堂53家。

一是开展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复评工作。会同教育局从201_年11月至201_年3月期间,对201_年全县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及五常法工作进行了复评,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加强回访督查。

二是开展春季开学期间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工作。从2月9日开始,组织开展了201_年春季开学期间学校卫生专项检查。一是会同县教育局联合开展了专项督查,二是布置孝丰、高禹、梅溪分所及乡镇卫生协查员院开展辖区内学校卫生专项检查。春季开学期间,共检查学校及幼托机构食堂115所,监督检查覆盖率100%。检查内容主要有学校卫生、食品安全、饮用水卫生及传染病防控工作。检查期间,共责令限期整改12家,并落实专人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回访,确保整改到位。

三是实施学校食堂 “1+1”管理工作。目前A级和B级食堂已实施“1+1”,今年将重点完成C级食堂的“1+1”管理。通过“1+1”管理模式的实施,各类学校食堂设施、功能间布局、内部操作流程、食品采购台账、管理台账、消毒记录等软硬件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四是对新、改、扩建学校及幼托机构食堂进行现场指导。今年来,县卫生监督所已对9所申报新、改、扩建的学校及幼托机构食堂进行了图纸审核和现场指导,通过提前介入指导,确保学校及幼托机构食堂按规范流程要求设计施工,做到指导和验收同步,提高了监管和施工效率。

同时做好201_年高考三项考试保障,通过开展考前试点检查、回访和考中驻点保障等措施,确保了考试期间的学生食品安全。

(四)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

根据县卫生局《__县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安卫〔201_〕81号),县卫生监督所结合实际,对《实施方案》进行了细化,统一工作要求,规范工作流程,及时印刷了专项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检查表格、台帐、承诺书、标签等资料。分别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共培训餐饮服务单位负责人及业主450人。

根据方案要求,及时组织开展餐饮单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检查,认真落实《公告》张贴、备案公示、承诺书签订等整治工作。截止5月30日,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205人次,张贴《公告》1252家餐饮服务单位,食品添加剂备案公示、承诺书签订、宣传资料张贴的餐饮服务单位418家,其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餐饮服务单位126家。

二、医疗卫生监督

(一)传染病监管

共检查了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制作了《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进行整改。目前,按工作计划分别对全县医疗机构发热呼吸道门诊、肠道门诊、医院消毒工作、医疗废物收集处置、预防接种等工作开展了督导。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县范围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按阶段分别实施。为更好地规范化我县医疗卫生机构废物处置收集等工作,全县组织统一向省卫生监督局征订了医疗机构医疗暂存制度版画184套,医疗废物暂存点的大小警示标识568块。制订了中小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分级监管方案,部署自查,现有19家乡镇卫生院和2家民营医院已完成自查工作。

(二)组织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

认真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回头看”行动,对6户原非法行医者进行了检查,未发现有再次行医现象。进一步完善公安机关驻卫生监督机构“打非”联络室工作制度,与治安大队和梅溪派出所加强了联系沟通,并印刷了1000份打非宣传资料,通过警务广场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

积极应对投诉举报,受理6起举报,均予以了查处,其中3起情节轻微的责令整改,2起经核实不属行医行为,另一起现正立案查处中。上半年共查处非法行医案件6起,结案5起,没收违法所得42207.5元,到位罚款31900元,合计74107.5元。

(三)消毒产品卫生监管

共对__华盈泰实业有限公司4家单位采集样品24份,所采样品所测项目检验结果均符合GB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检查中发现个别生产企业的操作间以及从业人员的更衣室等相关设施不太规范,下发了《卫生监督意见书》。

5月中旬会同县疾控中心对3家区级卫生院,5家乡镇卫生院以及3家社会医疗机构使用中消毒液、医务人员手表面拭物、物体表面拭物、紫外线强度等55个项目进行监测,经项目检验结果中紫外线辐射强度符合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案与标准》,其他均符合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三、职业卫生监督

(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与健康监护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职业病危害企业320家,截止5月底已在网上申报 210家,其中,已审核210家,通过年度审核备案16家。75家企业的1850名劳动者参加了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观察对象34名,职业禁忌症22名,疑似职业病人3名。对职业禁忌症和疑似职业病人均按规定调离作业岗位。100家企业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共计检测岗位458个,合格岗位324个,合格率70.74%。对26家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户档资料进行了梳理补充,并开展放射诊疗许可证校验。

(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

一是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利用短信平台,向各地卫生监督协查员布置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要求。走访宣传企业32家,发放宣传资料500余册,张帖宣传画38张,10家企业悬挂了宣传横幅。同时市县合作,三部门联动,走进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现场宣传活动,湖州在线、__电视台、__报等新闻媒体作了全程报道。

二是按照《湖州市“1255”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工作方案》,确定17家企业作为创建《职业病防治示范企业》,201_年4月8日,专门召开了创建职业病防治示范企业会议,专题布置了创建职业病防治示范企业相关工作及评分标准,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是组织培训,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已先后召开4次行业会议,宣传职业病防治法。

四是利用浙江省卫生监督局卫生监督在线的平台,拍摄宣传片,宣传并介绍__县转椅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撰写卫生监督信息,省卫生监督信息25篇、市卫生监督信息15篇。

(三)继续深入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专项治理

1.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专项治理

全县木质家具制造企业36家,已开展监督检查28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28份,责令限期整改28家,其中,已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评价34家(包括去年),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36家,出动卫生监督员66人次。

2、石英砂加工企业专项治理

全县石英砂加工企业7家,已开展监督检查7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7份,责令限期整改7家(其中3家企业自动关闭),其中,已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评价4家(包括去年),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4家,出动卫生监督员36人次。

3.竹凉席压布加工企业专项治理

全县石英砂加工企业66家,已开展监督检查66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66份,责令限期整改45家,其中,已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评价66家,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25家,出动卫生监督员66人次。

4.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专项治理

全县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6家,已开展监督检查5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5份,责令限期整改5家,其中,已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评价3家,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5家,出动卫生监督员25人次。(其中4家停产关闭)目前,2家整改提升企业正按卫生整治要求,积极进行治理。

共行政处罚案件4起,其中当场处罚3起,立案处罚1起,罚款金额计10万元。

四、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

1—5月份,共采集水样141份,其中水源水11份、出厂水11份、管网未梢水119,合格128份,合格率98.46%(水源水不作评价)。

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

一是开展日常卫生监督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内容:是否亮证经营、是否持证上岗、消毒设施是否运转正常、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情况及预防空气转播性疾病的各项措施和应急预案是否落实到位等。春节期间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48人次,车辆4台,检查经营单位60户,其中宾馆57户、大型商场2户、长途汽车站1户。监督检查过程中卫生监督人员对存在问题的7户经营单位现场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责令其立即整改。自三月份开始分为4个组,对辖区内的各类公共场所开展了卫生监督检查,促进各类公共用品的消毒和公共用品的规范使用,上半年监督覆盖率达到100﹪,体检从业人员340人。

二是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年检复核工作。共对全县1351家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进行年检复核,其中新证(当年度的)523家,到期换证316的家,年检复核512家。

三是继续开展住宿业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今年上半年住宿业量化分级管理完成率达100%,同时根据要求对全县的公共浴室和美容美发行业进行一次摸底,研究部署上述行业30%量化分级的名单。

四是《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宣传活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5月1日实施以来,全县大中型宾馆饭店、影剧院、商场、歌舞厅、公共浴室等场所均悬挂宣传新细则的大型横幅。

七、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继续开展“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一是继续开展张贴《公告》、备案公示、签订承诺书和宣传资料张贴工作;二是开展排查整治和监督抽检工作,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采购、领用和使用台帐,完善索证索票资料。

篇3:卫生监督半年工作总结

1、《建筑卫生陶瓷分类及术语》国家标准;

2、《节水型卫生洁具》国家标准;

3、《便器用压力冲水装置》国家标准;

4、《便器用重力式冲洗装置》国家标准;

5、《防静电陶瓷砖》国家标准;

6、《陶瓷地砖表面防滑性试验方法》;

7、《建筑卫生陶瓷用原料粘土》国家标准。

其中第1项国家标准是对GB/T9195-1999《陶瓷砖和卫生陶瓷分类及术语》的修订其他6项都是新制定的国家标准, 涉及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建筑卫生陶瓷用原料等。

此外, 年会宣布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委员会 (SAC/TC249) 换届的批复》, 第三届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87名委员组成, 李转任主任委员, 尹虹、武庆涛、缪斌、张旗康、宋子春任副主任委员, 刘幼红任委员文章出处是华夏陶瓷网兼秘书长, 王博、张锦华任委员兼副秘书长。

第三届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潮州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锦华表示这些标准都是最新制定, 拥有行业内的最高发言权, 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影响较大。

业内专家分析表示, 标准的制定肯定会综合考虑大多数企业的情况, 大多数企业是可以达到标准的。

据悉, 新的国家标准将再次修订, 并将于2011年下半年正式执行, 届时, 可能这些新的国家标准也将强制性推行。

篇4:上半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上半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加大了跟踪抽查的力度。上半年跟踪抽查了73类产品,占上半年抽查类别总数的64.0%,有60类产品是自1998年以来,连续抽查了3次以上。有9类产品有不同程度提高,有12类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保持稳定。

第二,进一步突出了监督抽查的重点。一是按照“抓小稳大”的原则,突出监督抽查的重点企业。上半年抽查中小型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所占比例较大,抽查了3612家中小型企业的4008种产品,占上半年抽查产品总数的75.3%;抽查了1568家个体、私营企业的1735种产品,占上半年抽查产品总数的32.6%。二是突出了重点产品。加大了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重点产品的抽查力度。抽查了2885种消费类产品,占上半年抽查总数的54.2%。三是对执行强制性标准所涉及的产品加大抽查力度。抽查了4175种涉及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占上半年抽查产品总数的78.4%。

从抽查的产品统计,上半年国家监督抽查的产品主要情况如下:

1、大型食品企业总体质量较好,而中小型食品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不高。上半年食品抽查了21类1177种,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2.8%。其中,抽样合格率在90%以上的有食用盐、味精等7类产品,抽样合格率在80%以下的有肉类食品、豆制品等10类产品。大型企业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0.4%,高于中小型企业10个百分点以上。

2、部分日用消费品涉及安全健康的项目达不到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上半年日用消费品抽查了27类1708种,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8.3%。

3、农业生产资料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亟待提高,少数农机产品的安全性项目问题严重。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抽查了14类644种,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6.4%。

4、工业原材料较好,部分整机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上半年抽查了55类工业生产资料,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0.1%。其中,原材料抽查了16类,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6.4%;零部件抽查了12类,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4.7%,整机产品抽查了27类,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2.0%。

5、部分涉及强制性标准的产品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上半年抽查了涉及强制性标准的85类4175种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3.1%。

从2003年上半年抽查结果看,主要反映出以下质量问题:

1、抽查不合格的食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指标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如抽查的36种豆制品中,有10种产品的菌落总数超出国家标准规定,最严重的样品超过标准限值的8000多倍。

二是添加剂项目不合格。如抽查的肉干、肉脯,国家标准规定不允许添加人工合成色素,抽查时发现有11种产品检出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合成色素。另外,有个别企业的产品中检出了禁止添加的物质。如抽查的4种腐竹产品中,仍有1种产品检出了甲醛次硫酸氢钠(吊白块)。

三是食品标签不规范。如抽查的96种白砂糖产品中,有12种产品的标签无生产日期。抽查的80种茶叶产品中,有18种产品的质量等级与标签明示等级不符;有5种产品标签标注生产地与实际不符,冒充原产地域产品名称。

2、抽查不合格的日用品的质量问题是:

第一,产品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如抽查的电风扇产品,个别样品由于未加装过热保护装置,检测时燃烧起火。

第二,原材料质量差。如抽查部分电器产品时发现,不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所用的电线截面积过小,使用时容易因电线过热,发生火灾事故。

第三,部分小型服装生产企业产品的总体水平不高。如抽查儿童服装时发现,有37种产品的甲醛含量超标,占抽查样品总数的32.2%。标准规定,婴幼儿服装甲醛含量≤20mg/kg。本次抽查质量最严重的样品甲醛含量为64.19mg/kg,超过标准值3倍多。

3、抽查不合格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农机产品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安全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如抽查的21种铡草机产品中,有5种产品的喂入口安全防护不合格,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71.4%;有6种产品运转部件无安全防护罩,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85.7%;有2种警示标志不符合要求。这样的产品在使用时容易切伤手指,导致安全事故。

篇5:卫生监督半年工作小结

3-6月份工作总结

3月份,根据单位对各项卫生监督工作的调整部署,成立了相应的股室。我股室根据工作安排,立即行动起来,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分管工作的业务知识学习,制定工作计划并开展工作。现将3-5月份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制定计划,准备开展工作

根据单位对各股室业务工作的调整,我股室立即组织本股室人员对所分管的工作业务知识、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学习,学习了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榆中县卫生局关于卫生监督协管实施方案》、以及本股室目标管理责任书,还参加了兰州市卫生监督所举办的放射卫生知识培训。根据目标责任书制定了本股室的月计划和全年工作计划,制定了放射卫生监督检查登记表和卫生监督协管监督检查登记表,并装订成册,随时准备开展工作。

二、开展了宣传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单位的安排,参加了3月5日学雷锋日、3.15消费者日、3.20卫生系统活动日广场宣传活动,散发了职业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材料,并解答了群众的咨询。

做好了单位培训室的准备工作,增添了音响设备,挑选了培训资料,开展了零散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工作。

开展了放射卫生、卫生监督协管、食品卫生培训课件的下载、收集、整理、制定的资料前期准备工作,还做了榆中县卫生局关于开展健康素养健康促进行动宣讲课题的准备工作。收集、整理、制定了《食品安全与职业病健康知识》的文档及幻灯片宣讲材料。

三、开展了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民营医疗单位放射卫生、卫生监督协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监督检查工作。共监督检查各医疗机构27家,其中县级4家,各乡镇卫生院21家,民营医院2家。

1、放射卫生工作。开展放射卫生工作的单位有26家,其中3家因设备维修和无放射工作人员未开展放射诊疗工作;14家卫生院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其中9家医疗机构未年检和变更法人代表; 12家医疗机构无《放射诊疗许可证》,分别是榆中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官营卫生院、清水驿卫生院、甘草中心卫生院、连搭卫生院、定远中心卫生院、龙泉卫生院、新营卫生院、兰州普仁医院、韦营卫生院、园子卫生院、上花卫生院。监督检查放射工作人员47人,持《放射工作人员证》36人,佩戴个人剂量检测仪24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档案(职业史、体检报告、剂量检测报告)不齐全或者没有。其中兰州慈光医院有放射工作场所检测报告,清水驿卫生院有放射工作人员体检报告,县一院有放射工作人员剂量检测报告,其他医疗机构均无个人健康档案资料。

2、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卫生院有

21家,独立设置协管室的单位有5家,分别是甘草中心卫生院、定远中心卫生院、银山卫生院、金崖卫生院、青城卫生院;和其他科室合用的有16家,分别是连搭卫生院、三角城卫生院、来子堡卫生院、龙泉卫生院、新营卫生院、小康营卫生院、马坡卫生院、夏官营卫生院、清水驿卫生院、榆中县第二人民医院、韦营卫生院、中连川卫生院、贡井卫生院、哈岘卫生院、上花卫生院、园子卫生院。各协管室均配有电脑、文件柜、办公桌等基本设施。协管工作处于准备阶段,还未全面开展协管监督检查工作,协管人员不熟悉协管的几类卫生和法律法规,部分卫生院未制定各类卫生检查登记本,未填写巡查表和监督意见书,有的卫生院因人员调整,只有一名协管员,监督文书上只有一名协管员签名。

3、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开展健康体检的卫生院有9家,分别是甘草中心卫生院、夏官营卫生院、定远中心卫生院、来子堡卫生院、龙泉卫生院、银山卫生院、金崖卫生院、第二人民医院、贡井卫生院。9家卫生院体检档案均不齐全。夏官营卫生院、龙泉卫生院2家体检档案中无化验报告单、签发的合格证明和不合格证明;定远中心卫生院金崖卫生院、银山卫生院无体检人员登记本;9家卫生院都仍然将乙肝检查项目列入体检项目,9家卫生院未开展甲肝、戊肝两项体检项目,9家卫生院均未开展痢疾、伤寒两项体检项目,9家卫生院均未保留体检不合格化验报告单、均无体检不合格证明或者通知书。

四、开展了小型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监督检查工作

5月份配合医疗卫生股开展了全县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对全县卫生院、个体诊所和村卫生所的执业情况和医疗安全隐患进行了逐一排查和基本情况摸底登记。共排查和摸底登记卫生院7家,个体诊所26家,村卫生所85家。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指导并规范基层各级医疗机构严把医务人员准入关,规范医务人员依法执业行为,合理布局医疗服务场所,及时消除医疗安全隐患,为即将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篇6:动物卫生监督所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来,我所在区党委、局党支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所职工围绕年初签订的量质化目标工作任务,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全面进行依法管理,使我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日益完善,现已形成以产地和屠宰检疫为基础,市场检疫监督为保障,相互促进、层层把关的动物卫生监督新格局。半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坚持学习教育,提高全所干部职工素质。

动物卫生监督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也是一项业务技术工作,学习是掌握和更新知识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学习不放松,始终坚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加强学习,使我市动物卫生监督人员法律、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二、加强动物防疫,控制动物疫病流行。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据省政府、省局文件要求,进一步的加强了各个检疫环节的监管。一是严把生猪进、出(屠宰、养殖)场关,做好进、出场生猪的查证、查标工作,对无规定检疫合格证明及免疫耳标的生猪严格按相关要求进行处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进、出场(屠宰、养殖)生猪体温的测量工作,对进、出场的生猪逐头测温,发现体温异常的,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报告;三是对病死猪, 严格按照“四不一处理”的要求,一律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就地进行无害化处理;四是对屠宰检疫及市场检疫时发现的未经检疫和病害的生猪及生猪产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的控制了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三、狠抓动物卫生监督,保证肉食品质量安全。

1、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工作。为依法严厉打击并彻底铲除非法使用瘦肉精等国家明令禁用药物的违法行为,消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防止类似情况在我市发生,我所迅速启动了“瘦肉精”专项整治,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整治方案,落实监管责任。在全区开展“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拉网式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的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进销台账、票据、用药记录、管理制度以及门店、库房存放的实物,累计出动执法检查车30台次,检查人员142人次,检查生猪规模养殖场86家,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门店13个,通过检查未查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强化生猪尿样检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活猪尿样检测,全市共抽检167个生猪规模养殖场生猪尿样800份,均通过现场快速检测,未发现阳性样品。除此之外,我所对各乡镇和市中心定点屠宰场调入生猪进行尿样抽检,按待宰存栏猪3-5%的比例抽检,进行了现场快速检测,共检测尿样1800余份,未发现阳性尿样。加强对冷鲜肉市场的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印发了“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综合整治的通告,并发放至养殖户,做到家喻户晓。设立并公布了举报电话。

2、稳步推进动物检疫工作。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的基础,做好产地检疫是防止疫病蔓延的根本措施。我们进一步深化产地检疫工作,要求动物饲养者在出售动物时,必须提前向当地动物检疫机构报检,动物检疫员对出栏畜禽实施临栏检疫,凭动物免疫登记卡及佩带的免疫耳标,经检疫合格的畜禽出具产地检疫证明;严禁无免疫标识及规定检疫证明的畜禽进入流通领域和屠宰场。目前,以乡镇为单位,产地检疫开展面100%,农户散养畜禽产地检疫率达80%以上,规模化饲养场产地检疫率达100%。屠宰检疫是保证市民吃上“放心肉”的关键环节,我所严把生猪宰前检疫、宰后监督关,做好生猪宰前检疫和宰后监督工作。今年,我们除继续对进场屠宰的生猪进行常规的“三证”查验、疫病临床检查外,把免疫耳标的佩带情况作为宰前检疫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无标的生猪、肉牛一律不准许进场。半年来,我们严格按照量质化目标管理的要求,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到岗,岗位到人,各负其责,层层把关,确保了进场屠宰的生猪、肉牛检疫率达100%,出证率达100%。市场检疫监督一方面对定点屠宰场(点)经过检疫后的动物产品上市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对直接上市的动物产品实施检疫,是检疫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口,情况复杂。今年,我们在继续实行全天候巡回检查的同时,更进一步加大了市场检疫监管力度,继续对肉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要求上市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必须持证、带标销售;实行强制索证,索票制度,对不能提供有效票证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实行强制退市制度;进一步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督促各活禽经营市场开办方建立健全卫生、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管理制度,要求对活禽经营和宰杀场所、活禽运载工具和宰杀器具等坚持每日消毒,对活禽粪便、污物及废弃物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求家禽必须通过市场检疫人员测量体温、严格检疫合格后方能销售。同时,要求各生鲜超市、冷冻动物产品经营户、品牌肉食专卖店凭检疫合格证明、检疫验讫标志才能加工、出售动物产品,并建立购进动物产品检疫情况台帐制度。严防了未经检疫和病害的动物及动物产品上市流通,使我市的检疫管理秩序走向了良性循环,为我市市民食肉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半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力度,对65家单位(个人)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场所的动物防疫条件进行了审核;立案查处动物卫生违法违规案件3起,结案3起,立案、结案率均达到100%,有力地打击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份职工工作纪律涣散、业务知识低下,职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二是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设备配套落后。由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设备不完善,在查处违法违规案件时,常常出现到达案发现场不及时、取证困难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案件办理。

下一步打算

在继续加强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在畜产品安全工作中重点加强对瘦肉精、兽药残留等的整治工作。通过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组织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员走村入户,在养殖户集中区域刷写宣传标语,营造舆论氛围。同时通过印发宣传单、送知识上门、组织养殖场、饲料、兽药添加剂经营户培训等途径,将《畜牧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送上门,让养殖户和经营人员懂法、守法,增强畜产品安全意识,从生产源头上杜绝违禁药品流入畜产品生产环节和进入市场。

二是加大动物检疫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动物检疫工作监管,规范检疫程序,保证动物产地检疫率保持在90%以上,运输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市场监督检查覆盖面达到100%,案件查处率100%。继续深入开展“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品的专项整治,加大对饲料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畜产品、投入品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肉食品安全事件。

广元市昭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篇7: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上半年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卫生监督工作,健全基层卫生监督网络,推进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进社区、进乡镇,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卫生监督功能下沉,执法监督关口前移,保障广大群众公共卫生安全。市卫生局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已全面启动运行,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为了切实做好全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市卫生局制定了《佳木斯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召开了全市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会议,成立了领导小组。《方案》中明确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并将目标考核与评估纳入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与卫生监督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目标责任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卫生监督协管水平。为使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卫生局先后举办了三期全市卫生监督协管员培训班,重点就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从食品安全、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查记录、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公共场所卫生现场检查记录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为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制定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十一项制度等涵盖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一览表,实行统一制作,上墙到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监督协管室。目前全市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共计297人,其中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监督协管人员67人。

(三)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一是开展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各协管机构在辖区开展了卫生监督巡查。二是开展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各协管机构在辖区开展卫生监督巡查和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做好相关记录,并对辖区职业病危害单位开展了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三是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各协管机构协助卫生监督所对城市二次供水单位及学校饮用水卫生进行巡查,协助对辖区饮用水单位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四是开展学校卫生监督。各协管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等学校卫生监工作进行了巡查。五是开展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各协管机构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工作开展巡查。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卫生监督协管人员严重不足,加之监督范筹片大面广,监督协管力量分散,不可避免出现监督协管不到位,监管不力现象。二是卫生监督协管能力亟待提高;三是卫生监督协管制度不健全,如缺少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督导制度;四是巡查督导不到位,工作计划流于形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培训,提高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工作水平。二是进一步规范各单位卫生监督协管工作。三是强化宣传,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基层网络建设,推进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进社区、进乡村。四是加大督导力度,促使各项卫生监督协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佳木斯市卫生局

篇8:卫生监督半年工作总结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及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我县全部9个乡镇卫生院2010年1~6月份全部门诊处方43432张、住院病历4993份。

1.2 方法

此次调查由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抽调工作人员10人到全县9个乡镇卫生院现场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写《轮台县乡镇卫生院药品使用情况调查表》我县位于新疆南疆塔里木盆地北原, 辖11个乡镇, 1个园艺场, 总人口11.5万人, 农牧民9.3万人, 是一个典型的农牧业地区, 9个乡镇卫生院承担着繁重的防病治病工作, 特别是2007年启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以后, 农牧民就医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主动看病, 关心自己的健康, 摒弃了传统的小病忍一忍大病看一看的习惯, 目前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人次, 医疗费用总额都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 县合管中心为规范乡镇卫生院医疗行为, 切实做好医疗服务, 从8月份开始用1个月时间调取乡镇卫生院上半年门诊处方43432张、住院病历4993份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 深入调查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规范。

2 结果

2.1 调查中亟待的问题

(1) 滥用激素。2617张门诊处方使用糖皮质激素, 占6.02%, 住院病历429例使用糖皮质激素, 占8.59%, 其中大部分病例属于滥用激素, 如病情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 牙疼、关节炎等使用地塞米松注射剂10mg, 有一例上呼吸道感染病人连续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11d, 长期大剂量的使用激素引起与皮质功能亢进相类似的不良反应, 如高血压、面月脸, 骨质疏松、脱钙、溃疡、糖尿、精神异常、多毛、痤疮、月经障碍等。

(2) 滥用抗生素。30402张处方使用抗生素, 占70%, 住院病历4892例使用抗生素, 占97.98%, 违规使用抗生素的问题特别突出不论什么病例, 首先使用抗生素, 住院情况更严重, 全部都是病人出院时还在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耐药性等比较普遍, 对于一般伤风感冒, 如亦用抗生素治疗, 这不仅是一种浪费, 而且可引起不良反应, 促进细菌产生耐药性, 增加合并症延长病程。对小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生素预防, 结果亦往往是得不偿失, 病程多数因之延长。对于麻疹病例, 应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性感染, 合并症增多。不合理使用耳毒性抗生素如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 对耳蜗神经可造成损害, 老人及小孩尤以发生, 现有两病人投诉由于在医院看病打针耳朵听力明显下降。

(3) 大输液使用十分普遍。3 1 5 3 4门诊处方使用大输液, 占72.60%, 4993例住院病历使用大输液。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病情一般较轻, 在医疗上随意的使用大输液制剂, 其目的就是增加经济收入, 口服药品价格低, 大输液带注射药品再加材料费、注射费、注射留观费等大大增加了费用,

(4) 超剂量使用药品。2246门诊处方超剂量使用药品, 占5.17%, 752例住院病历超剂量使用药品, 15.06%, 如:头孢噻肟钠4g, 1d2次, 连用11d。大剂量长时间的使用广谱抗生素, 由于体内各处敏感细菌被抑制, 而未被抑制的细菌及真菌乘机大量繁殖, 而形成二重感染。

(5) 大处方。按规定村卫生室处方限金额20元, 乡镇卫生院处方限金额35元, 实际上有10423张处方超额, 占24%。大处方增加了病人的负担, 也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6) 费用不合理增加。医生看病人时医疗保健知识宣传缺乏, 一味的开处方、小病大养开贵药, 补药。经济利益驱动作用下, 医疗机构似乎忘了医疗保健宣传, 形成了进到医院必须消费。

3 讨论

分析原因及对策:通过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在药品使用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 必须分析原因及找到对策。保障群众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3.1 原因

医疗机构在药品使用过程中, 缺乏有效的监督, 药事管理流于形式, 以药养医的模式没有根本的转变, 经济利益过度扩张。

3.2 对策

(1) 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 每月定期检查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加强药事管理职能,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防止过度用药, 降低医疗费用。 (3)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设计定稿下一篇:个人自传范文500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