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简报的模块

2024-05-09

培训简报的模块(共14篇)

篇1:培训简报的模块

通过模块三的培训,我依据以下几点,制定了《圆的面积》教学目标

1、新课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学生情况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进行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时,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教学,理解数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公式,并在理解的基础能灵活熟练地运用。

3、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定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书本和老师为拐杖,以“放-扶-放”为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掌握圆面积的公式,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堂练习,培养了他们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篇2:培训简报的模块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培训,我终于把模块3培训完了。这当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我自己明白。在模块3的学习中,我开始对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在模块3的学习中,系统地学习了关于教学资源的内容,明确了教学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分类办法,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有明确的目的地去寻找和要上的新课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明确的进行分类应用,通过各种资源之间的横向比较,选择和要上的课相同的教学资源,并能在最优化的程度上进行应用。

2、在学习了教学资源的分类及应用之后,我接下来学习了承载教学资源的教学媒体的知识,知道了教学媒体的分类方法,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各种教学媒体之间的优缺点,以及各种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综合应用,等等。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个人的理论知识,使我在教学过程中开始衡量教学媒体之间的优缺点,并经过综合比较之后选择适合自己这节课教学的教学媒体,以及如何通过几种不同教学媒体之间的搭配,是所授新课达到最优化。

3、模块3的学习,我的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合理搭配应用。我们原来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要吗觉得课件制作麻烦,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使用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而在公开课教学

中为了体现最好的教学水平,又只单独使用课件,认为课件是万能的,代表了教学媒体使用的最高水平。如果在使用课件的过程中,使用了传统教学媒体,会让别人说你学艺不精,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虽然当时自己也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合理,但是还是说不出来哪儿不合理。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我终于明确了,原来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场合、使用方法、达到的效果、使用的范围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是各不相同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做的各种教学媒体的综合搭配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4、模块3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媒体配置方案的设计使用过程,虽然这种设计在设计时很困难,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可以使你对你要应用的媒体在那个教学过程中使用那个媒体却影响很大,可以让我们在教学中对媒体的使用不在随心所欲,有了一定的流程图可以参考,使各种媒体的使用更加科学。

篇3:培训简报的模块

1 基本情况

在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方面, 人们往往更关注机构人数的多少, 而对实际工作所需的培训模式的关注的比较少。因而, 2008年MakSPH开始了这个以实际工作为基础为期8个月模块式的培训项目, 目的是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技能, 鼓励其他机构更多的人参与, 以最小的间断, 确保培训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在工作场所通过高度参与的过程, 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差距和遇到的挑战进行实习培训。与导师密切合作, 受训的人与其他人员通过设计和实施“项目”, 解决工作相关的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提高其知识和技能。

2008年-2011年, 共有143人参加培训, 其中120人完成培训。37%的人是社会学家, 34%的人是医疗/护理/临床人员, 5.8%是统计人员, 23%是其他专业人员。80%的被培训人员来自非政府组织, 仅有20%的人来自公共卫生部门。受训者开展了66个项目, 涉及的问题包括:提高预防保健服务可及性、缩短病人的等诊时间、增强监测和评价体系、改进数据的收集和报告, 提高了受训者监测评估、持续提高质量和设计项目并且与他人分享能力。

培训项目针对在其机构中能够影响系统, 改进管理和领导实践的中高级管理者、协调者、监督者。受训者首先参加在MakSPH进行的最多为两周的面对面短期培训, 然后回到工作岗位体验在学校学习的内容。训练安排在3个模块里, 头两个模块各两周时间。第一个模块介绍监测与评估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 开始思考机构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作为培训的一部分, 成为受训者的实践“项目”。第一模块后, 回到工作岗位, 与作为团队一部分的其他机构人员一道具体确定和改进他们的项目。发现和确定问题的工作有助于其他机构人员和项目负责人, 用同样的方法提高能力建设, 解决未来的相关问题。受训者的项目应该为在机构相关工作薄弱环节或问题中, 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项目由机构领导确定, 项目具有开展的前景和可向其他单位拓展。再回到MakSPH参加第二个模块的培训前, 受训者有一个月时间确定和改进他们的项目。

在第二模块培训期间, 参训者在MakSPH提交他们的计划, 最后在会议上面对面确定他们的项目议案。在第二和第三模块期间, 有最多6个月项目执行时间, 并获得MakSPH和疾控中心合作项目2500美元的项目执行费用。根据需要, 机构补充为受训者达到设定目标所需变更的预算。

在培训计划开始时, 指派了学术指导来帮助受训者, 指导老师为MakSPH的人员, 或是项目促进、指导、支持受训对象发现问题, 优化方案、提出建议、执行项目、书写报告的赞助者。在每个机构, 受训者所属的单位、部门领导都被指定为机构指导, 帮助受训者的学习, 给他们提供方便。在培训期间, 受训者接受学术指导及合作项目成员的现场和场外监督支持, 直至培训项目结束。

项目结束时, 受训者返回MakSPH, 进入第三培训模块的学习。他们拿出改进的项目报告, 就如何表明项目结果等接受指导, 包括:报告书写与介绍。受训者最终书写提交最终项目报告, 包括:说明项目现状、获得的改进、所学的新内容、遇到和仍然存在的挑战以及扩大学习的计划、最佳的实践经验。此外, 所有受训者可以与项目合作投资方共享项目报告。

2 对我国基层疾控人员及项目培训的启示

乌干达属于发展中国家, 从地区和社会制度方面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别。但某种程度上看, 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状况与我国部分不发达省份基层卫生工作有相近之处。我国基层公共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 许多地区公共卫生工作受地方经济影响比较落后。部分地区受编制偏紧, 人才缺乏, 结构不合理, 基础设施和经费投入等问题[2]困扰, 人才培养面临一定的困难。借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 对提高人员培训效果, 解决基层的人员培养问题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这篇报道, 反映的模块式的培训方式对我国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所在的地区疾控机构存在的问题也具有普遍性。如多年来政府投入不足, 每年的经费投入仅可应对日常工作, 人才培养很难纳入日程。多年来的累积, 基层疾控中心人才缺少, 专业人员不足。从总体上看, 人才队伍上看学历低、职称低、能力低的总体格局已形成。因此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规划, 对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公共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社会对公共卫生投入在逐渐加大, 许多项目工作在全国已展开起来, 因此具有一支过硬的专业队伍, 对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及区域公共卫生规划来说十分重要。就一个省的情况看, 文献所提示的模块式短期培训, 对局部尤其是基层公共卫生提升水平具有投资低、见效快的优势。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控机构对基层有直接领导和指导职责和便利, 同时各省也都有相关的大学及公共卫生学院等, 许多省有预防医学会等非政府组织。根据各地的情况, 展开区域性的人才培训计划符合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实际。近几年推行的绩效考核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提供服务的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情况是决定服务质量的关键。

然而我们也清楚, 文献所提出的这种培训模式是以实际工作作为基础的, 受训者结合实际解决其工作的实际问题, 其作用效果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即短期见效, 方法简单易进行, 见效快。但我国不发达地区基层公共卫生问题由来已久, 局部地区专业人才留不住, 具有理论基础的本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从长远看, 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的疾控队伍光靠这种短期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需要有更长期的规划, 对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进行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的培训, 培养全方位的人才, 为落实十二五规划和实现均等化卫生服务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Joseph KB Matovu, Rhoda K Wanyenze, Susan Mawemuko, et al.Strength-ening health workforce capacity through work-based training.BMC IntHealth Hum Rights.2013;13:8.Published online 2013 January 24.

篇4:培训简报的模块

[关键词]模块化;培训模式;电力企业

1.前言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有效的企业培训可以提升员工的岗位技能,但是如何建立高效的培训模式是每一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托电)设备部在技术人员的培训过程中,针对基层火电厂技术人员培训特点,创新建立了“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托电设备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的实践与探索。

2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托电是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现有装机容量540万千瓦,五期工程还将扩容2*66万千瓦,届时托电将成为世界最大火力发电厂。

3.“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建立的背景

托电设备部作为公司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全厂设备的全员、全过程管理工作。一方面,作为一家新型发电企业,托电具有机组多、设备多、系统复杂、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技术改造及更新速度较快的特点,因而对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岗位要求极高,这给设备部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另一方面,托电人员初始素质普遍较高,新入厂员工初始学历专科及以上层次的占到了总人数的85%以上,员工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这为后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迅速成长,近几年新进员工数量较往年大幅增加,员工受工作年限和工作岗位的影响,造成了个体的培训需求差异增大,对培训提出了更多层次的要求。

4“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建立的理念

“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是托电设备部为适应员工培训需求变化,提升培训效果而建立的一套新型岗位培训模式,目的是打造一支一专多能、具备丰富实践经验与实际动力能力的设备管理人员队伍。

4.1紧贴培训需求,设计培训模块

“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建设之初,设计人员就与部门各专业领导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各专业设备特点,确保模块化设计符合各专业培训需求,并与运行人员建立沟通机制,确保新的模块能与实际故障设备检修、机组大小修能有机结合,提高技术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

4.2管理考核严密,建立评估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实行签到通报制度。任一员工的培训参与率一旦低于标准要求,将进行通报及严格执行考核。同时,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在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师和受训者进行填写,进行双向评价。

43发挥内训师作用,实现双提高

内部培训师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利用内训师来开展培训,培训效果更加明显。按照岗位培训模块的要求,首先,由各专业选拔合适的内训师,通过送他们到设备厂家学习,提高他们对该培训模块的技能水平;之后,由他们担任该培训模块的培训师,实现“传帮带”。

5.“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实践情况

随着员工需求的不断提升及教育培训工作的持续完善,设备部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的经验基础之上,本着“全员同参与,培训全覆盖”的原则,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实操培训中心为依托,全面推进培训工作向“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转变,为部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增添了活力。

5.1“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建立

设备部现有7个专业,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共设计了设备检修、故障查找及处理、系统使用及维护、操作(校验、试验)技能四大类岗位培训模块,涵盖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

5.2“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的具体实施

首先,设备部的每名员工都需要参加岗位模块培训,每位员工都可以在《员工持证上岗标准》中查到自己岗位、层次需要掌握的模块内容。以继保发变组班检修工为例(岗位层次:初级),需要至少掌握“发变组保护装置校验”(操作技能类)模块和“GES-3320励磁系统故障分析及判断”(故障查找及处理类)模块,其须掌握的最低模块数量是4项。

其次,培训模块选择时,采取员工自愿报名及指定参加相结合。自愿报名,由员工根据自身短板及兴趣选择;指定参加,由班组长根据员工情况指定其参加某模块培训,一般对于转岗和新员工及新设备、新技术投产时,班组长会指定模块让员工学习。

再者,每个培训模块配置1到3名培训师,按照先培训、再取证,最后竞赛的方式来开展。培训将重点放在了实际操作上,以解决设备管理实际问题为目的,让每一名员工都实际动手进行操作、练习,極大的改善了设备管理人员动口多、动手少的情况。

第四,理论及实操培训结束后,模块培训师会根据模块特点组织学员进行取证考试,考核学员对该模块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

最后阶段开展专项技能竞赛及比武,做到以赛代训、以赛促训,激发员工参加模块培训的热情,使员工之间进行充分技术交流,引导员工在在竞争中提高:另一方面,真实的反映出学员的技能水平,充分暴露出学员存在的问题。

5.3“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的特点

第一、细化分类、精准定位。“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的建立,将各专业技能体系进行梳理,细化分类为各个培训模块,每个模块都配备详细的说明,即便是转岗或新员工也能利用《员工持证上岗标准》准确定位自己需要掌握的模块。

第二,分块培训,各个击破。“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摒弃传统的连续培训方式,改为分块培训。模块设立后,使各模块技相对独立,为学员进行分块创造了可能;同时,每个模块都配备了详见的模块层次说明(等级由易到难)也使员工可以轻松、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模块来进行学习,有效避免了“大锅烩”式培训中有人吃不饱,有人撑得慌的情况。并且每学习一个模块就可以掌握一项技能,一方面提升员工的技能掌握速度,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让员工获得成就感,激发后续学习动力。

第三,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根据“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的特点,培训中在保留课堂教学、知识传授等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新的授课方式。如生产现场培训与课程培训相结合,针对设备出现的异常、障碍情况,将培训场所挪到了生产现场,结合设备运行状态,来进行实地讲解、分析,这样的培训方式有助于学员对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以及在运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加深认识,同时还能让大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有更多的了解;还有,开展员工间互动式交流培训;再有,结合事故预案预演来进行模块演练,使员工在实战中提高。

第四,利用网络、媒体工具,建立自由学习平台。在授课时,“职工在线教育培训考试系统”的充分利用为员工提供了便利的学习平台。一些运行较完善的模块,都已进行了授课时的录音、录像,这些媒体资料全部上传至“职工在线教育培训考试系统”上,员工可以自由选择时间来利用“职工在线教育培训考试系统”进行在线学习,灵活员工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第五,“模块化”岗位培训模式与员工岗位变更建立联系。为了更大限度的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在模块培训的最后阶段会进行竞赛及比武。竞赛及比武的成绩和排名也会影响到员工在岗位动态调整中的排名。将员工的晋升、调动、加薪与模块培训结合起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职工培训激励机制。

6.结论

篇5:模块7培训日志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主题单元设计可以帮助我清晰地解析主题单元教学的学习内容,归纳学习内容。它可以:

1、帮助我指导学生仔细读单元主题,带着单元主题走进每个环节。

2、老师在指导学习每个环节时,紧扣单元主题,让学生从模块中构建思路。

3、学完内容要进行梳理总结时,围绕单元主题,抓住内容引导学生巩固与综合运用。

4、同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构建创新思维模式,为学生学习、研究及自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6:模块八:培训感受

这次培训是一次有意义的务实的培训,是一次有压力的培训,这次培训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使教师的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体现了教师能吃苦、守纪律、爱知识、爱学习的精神风貌。培训中有新旧教育思想观念的碰撞,有新旧教学方法的碰撞,有守旧观念和锐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时还有新教法的快乐有趣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扎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融合。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适应能力,此项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他是教师终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成为教师终身学习新的起点。如果有了培训期间这样爱学习的教师队伍,中国的教育事业必将掀开崭新的篇章。

每个学习单元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求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进行相关的活动设计,而各个活动设计的内容都是基于一个主题开展的,这样,培训的各个单元就是在完成一个主题学习活动各个阶段的过程,整个培训结束后,一份可以进行课堂实施的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也完成了。这种结合教师实际进行体验式学习的活动,在各个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我能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及时应用其中,同时,通过整个过程的经历,让我掌握了设计一个主题学习活动的需要经历的过程和方法。

篇7:模块九培训反思

模块九培训反思

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我深切地感受到如何科学的运用网上教育资源的迫切性。教师可以在网上查寻自己教学所需要的相关学科资料,也可以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通过搜索引擎便捷地收集自己的单元材料。网络既是巨大的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库,可以检索到大量信息资料,又是超越时空界限的教育教学研讨室,可以与有兴趣者共同交流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只不断学习充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在教育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争取成为一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者。

篇8:培训简报的模块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新入职64名护士为对照组, 年龄21.81岁±1.71岁;选取2011年新入职65名护士为观察组, 年龄22.26岁±2.15岁。入选人员均完成为期1年的新护士准入培训;排除年内未完成培训、离职者。两组新护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自2006年起对新护士第1年实行准入培训, 包括岗前培训3个月, 其中脱产培训2周;岗位培训9个月;完成培训后对新护士进行综合能力测评、合格者参加由护理部组织的职场竞聘, 护士和用人科室双向选择, 科室录用为准入培训合格, 可独立值班并享受工作第2年的薪酬待遇。不合格者须重新参加准入培训[2]。准入培训时间、内容和管理制度两组相同。

1.2.1 观察组培训方式

1.2.1. 1 培训员的选拔培训

护理部于2011年选拔护理骨干进行3个月的场景模块教学培训, 培训后进行考核, 合格者聘用为培训员, 每个护理单元聘用培训员2名, 全院共聘46名;根据培训员的专业特长, 承担相应模块的教学和监考工作。护理部每月组织培训员进行专题培训, 成立培训员QQ群, 定期将培训考核计划和要求、培训课件及考核情况反馈等上传到群共享, 供培训参考。

1.2.1. 2 设置场景模块

将护理技术操作和服务流程、工作制度、风险预案等内容, 按照临床应用将相关联的项目组合成场景模块进行培训, 结合专科应用进行设置情景。见表1。

1.2.1. 3 培训考核方式

集中岗前培训时将培训内容按场景模块进行演示, 联系临床应用培训, 之后科室培训员结合专科特点对本病区新护士培训, 实行模拟示范—强化自我训练—病区培训员考核—大科考核—护理部考核—病区培训员对考核中的缺陷持续进行追踪改进。

1.2.2 对照组培训方式

培训考核项目、内容与观察组相同, 以集中理论授课形式讲解护理服务流程、工作制度、风险预案, 操作培训按操作流程讲解、示范。培训、考核人员护理部抽派护士长担任。

1.3 效果评价

1.3.1 理论、操作考核

培训期间护理部组织“三基”理论考试共7次, 80分为合格分;操作考试21项, 90分为合格分;统计比较两组护士“三基”理论平均成绩和合格率, 操作考试平均成绩和合格率。

1.3.2 综合能力测评

新护士在培训完成后将护理服务规范、疾病护理常规、专科护理技能及应急预案组合, 设置案例为综合能力测评场景, 培训员在临床进行现场考评, 合格分80分。比较两组综合测评成绩。

1.3.3 年度绩效考评

工作满1年时护理部组织对新护士医德医风、工作完成情况、基础知识、操作应用能力、护理文书书写、同行评价6个维度共16个条目进行考评, 80分为合格分, 比较绩效成绩和合格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处理, 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场景模块教学模式能巩固新护士的“三基”理论和技能, 提高临床运用能力。本实验显示新护士培训“三基”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和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1) 。实施场景模块教学直观再现了培训内容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改变了传统的以理论讲解和操作流程示范的灌输式的培训模式, 利于受训者将培训内容运用于临床实践。以案例情景考核和绩效考核作为新护士综合能力测评方式, 改变了传统以笔试答题和操作考核的单一评价方式, 将护理服务规范、基础护理及专科技能及急救配合、应急处理等临床护理能力引入新护士的准入评价, 能提高新护士临床适应和应急处理能力。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新护士综合能力测评、工作第1年绩效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P<0.05) 。以培训员为主的教学模式, 能结合临床及时对新护士进行培训, 促进新护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独立承担护士岗位工作[3]。量化训练、先培训后考核的方式, 减轻了新护士岗前培训时应对集中考试的压力, 新护士通过自主的训练, 经过病区—大科—护理部层层培训和持续追踪, 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4]。通过现场考核和模拟场景考核, 注重服务对象的差异性, 培养新护士对病人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

4 小结

场景模块教学培训模式将单一的操作、护理规范流程、护理制度和风险预案的单一培训的模式, 转变为培训者提供一个临床案例情景的综合培训模式, 能培养新护士针对病人整体实施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能提高培训效果, 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伟, 杜巧盈, 李亚琴.独立上岗护士准入管理实践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8) :597-598.

[2]毛艳群, 蒋莉玲.新护士注册前实施职场竞聘的做法和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9) :18-19.

[3]康华, 李变娥, 庞凤, 等.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 2012, 12 (3) :67-68.

篇9:培训简报的模块

【关键词】模块式技能培训 ; 电工作业 ; 适应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031-01

模块式技能培训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岗位任务为基础确定培训模块,以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铁路电工作业安全教学内容组织

模块式技能培训的特点要求培训内容在知识和技能的选取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学员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为基准,这就要求在技能模块的组织过程中,要注重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框框的限制,结合培训内容和学员特点,对教学中的核心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一)铁路电工作业安全培训的特点

参加铁路电工作业安全培训的学员学历层次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专业上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等,按生源分类培训是传统也是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但实际工作中由于铁路一线任务繁忙,只能短期内抽调部分职工参加培训,造成各类生源数有限,很难按上述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还由于铁路不同的专业方向、电工实际应用的侧重点不同,在培训时也应各有侧重。

(二)铁路电工作业安全培训的内容

电工作业安全培训是铁路一切从事与电有关安全生产的必修课之一,掌握与否直接影响铁路从事高压、低压电工上岗的资格与安全生产需要,培训内容主要涉及基本知识、低压电工、高压电工和防爆电工四大部分。这四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铁路职工在完成某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后,能够具备解决特定电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块的划分

结合铁路工作实际和电工作业安全培训的内容,我们将教学课程分解为四大技能模块,从模块一到模块四分别为:通用部分、低压电工作业、高压电工作业和防爆电工作业四部分。其中,通用部分和防爆电工作业分别是培训课程的首尾,是知识体系的主线。同时,通用部分还是后继内容展开的知识基础,能够使学员了解本课程要解决的对象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低/高压电工作业是为解决特定问题引出的分支问题。防爆电工作业是各展开内容的综合汇总,使学员能够综合运用二、三技能模块的内容解决电工作业安全中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学具体实施

模块式技能培训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与学员双方的优势。下面来谈一下电工作业安全培训中各模块的教学实施过程。

(一)讲解应注重点面结合

注重“面”,就是注意对学员整体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对整个课程全局性把握的能力。注重“点”,指的是培养学员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强调深入剖析某一问题的能力。电工作业安全培训是一个点面结合的过程。模块一通用部分讲解了电工的基础知识,模块二、三强调对低/高压作业问题的解决,模块四通过合理运用模块二、三的具体知识来解决实际电工作业中的防爆问题,这是对模块一问题的回归。整体来说,模块一、四是“面”(全局)层次,模块二、三是“点”(局部)层次。这种讲解方式有利于学员明确培训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铁路在职人员的电工基础、电子知识能力普遍不强,加上学时有限,这些因素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过分强调电工、电子知识方面,忽视现场实际是不可取的,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地删减电工、电子知识的一部分内容,增加了高低压电工现场与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否则,教师在讲台上讲的电工学、电子学等一些抽象基础理论知识,学员会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既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也不能增强学习效果。但对于一些基本电工、电子学知识还是需要学员掌握的。

(三)每个模块都有相关实例

讲课过程中,要时时注意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多用现场实例来讲电工作业安全,力争使学员看到各模块学习后的用处。教师在每个模块的开篇介绍时,也尽量引入相关实例,使学员认识到模块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讲授时,每个模块均设置一个大作业,并将课堂内不安排的一些教学内容编制成册,课外让学员去查阅资料,以此培養学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大作业实施时几种实践方式的比较分析得出,以将学员分组的方法效果较好。如:在今年第五期高压电工48人的培训班里,在模块二心肺复苏法培训过程中将学员分为8组,每天抽出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员讨论操作,并让学员代表讲解分析操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触电急救方法,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学员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

三、教学实践体会

在讲授电工作业安全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力争使每个学员都能构建本课程整体的知识模块框架,同时注重现场安全实际问题的解决。实践教学经验有如下体会:

(一)“适应度”贯彻的原则

电工作业安全是内容丰富、具有逻辑体系的传统课程。但若每门课程都追求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则势必引起整个课程学时的不适当膨胀,加剧工学矛盾。这显然与铁路企业教育“适应度”的原则相偏离。所以,我们本着服务整个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目标来构建技能模块。根据上述思路和“适应度”原则,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筛选与改造,增加实例教学,减少理论推导,既能使学员理论知识得到提高,又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将实质的精华教学内容浓缩,使培训内容能够根据学时的要求适度伸缩。

(二)与某些课程的关系处理

电工作业安全作为电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前后课程都有紧密的联系。其中,《电工学》和《电子学》中有关的电工基础知识、电子理论分析推导很多都在电工作业安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若详细讲解这些基础知识和结论推导过程,不符合铁路在职人员的现状。一方面,我们学员的《电工学》《电子学》基础知识很薄弱,电工作业安全中的“三相二元电能表接线图、高压配电装置避雷针装设计算、Y-△自动控制线路图”等让他们理解起来很困难;另一方面,纷繁抽象的理论知识违背我们“以培养现场工作能力为基础,服务运输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泠霏、王爱勇、张健.谈教师风范的树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1)

篇10:模块5培训日志

我在想的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学资源。

首先要明确课程资源的内涵。《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资源。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对教材的处理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创新教学中,教师留有充足的合作交流和自理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自控、自制和交流合作能力。为达到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要求,就必须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善于利用课堂创新教学特殊的组织结构与课堂结构形式这种特殊教学资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掌握学习方法,通过有步骤地训练,形成学生学习能力。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中把“数学味”与“生

活味”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数学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1:微软培训作业模块一

1、在平常学习读书时,别人刻苦读书,用功到天亮,一本书要反反复复读很多遍,读很久。他们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书里面的内容做筛选、汇总和整理,最后画成一张或是几张图,读书也差不多是只看重点、要点,单凭这几张图他们就把书中主要内容地讲述出来,他们是极其标准的懒人,不肯多看。

2、遇到某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时,别人总是千头万绪,沉浸在问题里面,翻来覆去,彻夜难眠,很长时间不会走出来。他们总是把切中要害,握要点,理清思路,轻松快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实在是太懒,懒于于思考。

3、需要提交计划或是项目方案时,别人总是埋头苦干,绞尽脑汁,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几天之后,拿出洋洋洒洒几千上万字,厚厚的项目任务计划书,他们却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目标为导向,简明扼要的,把握要点,提出解决方案,内容就是一张图几页纸,很少看到他们加班,他们是彻头彻尾的偷懒者。

4、参加大型报告组织学习,别人总是记下厚厚的一摞笔记,而他们总是在几张纸上面画的枝枝叉叉,把所要记录的内容做出梳理,在上面纪录了一些关键性的词语,他们是如此的懒,懒得不肯多写。

5、组织会议、头脑风暴、创意思考,别人总可以云里雾里,夸夸其谈,恰似长篇评书又似催眠曲,可以好好的睡一觉,可是他们却总是一、二、三、四、五……,就是把事情说完,他们不肯多说,不但懒得说,现在要加一条还很残忍,连让别人打个盹的机会都没有。

6、这群懒人总是比较顺利的达成自己的既定目标,即使是遇到阻碍特殊情况都可以及时调整,向着目标前进,而不像别人总是告诉自己计划不如变化快,慢慢的等待情况变好。他们懒得去为自己的做事找一些完美的借口和理由,他们是一群有点傻的懒人。

凡此种种,不一列举,只要他有上面任何一点点特征,他们都具备了懒人的特质,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他会变得越来越懒。今天这群懒人队伍正在逐渐扩大,真的怕有一天如果这群懒人掌控了一切,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篇12:武术模块教学培训总结

来回五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当拖者疼痛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的时候感觉真好。非常感谢学校给了我本次外出学习机会,这次东营之行真的体会到了“痛并快乐着、充实着”。本次学习收获颇丰,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着认真细致的气息。

认真细致于理论学习:6月27日下午来到了东营驻地,晚饭后7点30分参加此次培训的第一个活动:武术理论学习。培训老师精彩的讲课配上讲解、动作示范、对打,生动有趣的理论课吸引了二百余名老师近两个小时的热情。此次理论学习首先介绍了《武术运动概述》《武术简史》,主要介绍了长拳。长拳的特点是出动作时长远舒展,大多以长击为主,短打运用不多。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按照教授的俗话则是:向身体的四面八方打出的拳。为使在场二百多学员面能够更清晰直观的学到每一个技术环节的要领,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可以说没有手下留情,现场讲解动作快速有力,面对自己的学生踢、打、摔、拿等等动作做的干净利落,确实也很感谢老师的研究生学生,每一下都结结实实的挨在身上,目的也只有让在场学员看得清楚明白,当然短短两个小时的理论学习常常是被学员们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打断,非常感谢授课老师以及配合的学生。理论学习不仅仅是讲授武术简史,以及各种拳,更是对后几天实践学习少年拳一,少年拳二,自选套路的预习;对武术教学有一定指导,教授武术要注意的问题,不仅仅是学会动作,更深邃的是武术的精神。从长拳的技术上有八点要求,是需要

1在教学中贯彻在教学中的,我认为特别重要的几点1.动作:动作清晰,力点明确。2.身法:与技击相结合,科学用力。能够体现武术水平的高低。讲3.眼法:眼随手动,手动眼动,手停眼定。教授的一句话:武术水平较低的人眼神比较游离。这点在后面几天充分印证。4.劲力:动作远、高、长是长拳的特点,也可以说是一寸长一寸强,但要有短打的寸劲,不能因为动作轨迹变长,动作就慢、软。5.呼吸:从没想到长拳要求呼吸这么苛刻。老师举了几个例子,呼吸有提气、托气、聚气、沉气四点。什么时候用提气呢,跳跃时中心上移只能用提气法,用其他方法都会使重心下沉不利于动作的高、飘,甚至动作无法完成。同样的要用劲力打的时候。如果提气法只会重心变高,打不出力道甚至站不稳。6.节奏:节奏中引出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就是,分解教学法与完整教学法。有些动作可能有连续2到3个动作串组成,但在完成成套动作时必须一鼓作气打完。所以在教授的时候分解讲完整做就显得尤为重要。晚近九点时在学员的一片掌声叫好声中,结束了理论学习。

认真细致于实践——动作的精益求精。6月28到30日。本以为自己经常活动,身体条件能够承受,没想到老师对动作的要求那么严,没想到运动量会这么大,没想到全体学员都会有身体反应。这三个没想到实在是出乎意料。弓步马步基本上就让我们几个年轻教师在第一天上午就投降了,双腿的颤抖韧带的疼痛持续了4天,好在大家坚持了下来。结合前一晚讲的理论,每一个动作都要高质量的作十多遍,老师才教下一个动作,28-30日学习了3套长拳,是在学习复习的循

环中度过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身体承受着多年来不曾承受的强度,可是每当站起看到二百人同时打出有气势的每一个动作时,觉得很振奋,每天学会一套拳感觉很充实。

教学模块学习与应用:本次学习是以武术为模块的培训,在培训中老师对我们应用的方法也是回到工作岗位后教授武术我们完全可采用的教学方法。1.分解教学法。2.完整教学法。3.完整教学与分解教学相结合。4.语言讲解法。5.直观示范法。6.错误纠正与预防。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本次培训,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武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以后的武术教学起到了莫大的指导作用。

篇13:培训简报的模块

经调查, 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岗位技术含量普遍偏低, 而对于技术含量稍高的岗位, 又因自身业务能力不强而难以适应。究其根源是技能训练抓得不牢, 学生的职业能力未能形成, 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这里的“技能”并非单纯的珠算、点钞之类的单项技能, 而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为实践操作的综合能力即就业的能力, 所以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岗位培训就尤为重要。

会计岗位是指财务会计的基层工作, 包括出纳员岗位、材料会计核算、工资核算、资金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账务成果核算、报表、稽核等。在众多的会计岗位中, 对于一名中职学生来讲, 对其进行出纳员工作的岗前培训应首当其冲, 因为出纳是会计工作中负责办理货币资金收付的专职岗位, 既是单位经济活动的第一道关卡, 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哨。作为会计专业的毕业生, 出纳岗位一般也是学生从事财务工作的初始岗位。那么, 学校如何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做好出纳员岗位的培训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构建能体现职业岗位能力的模块教学体系。

所谓在出纳员岗位培训七模块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这一过程的实施中以出纳工作的职责任务为主线, 将其划分成具体的培训模块, 各培训模块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学生模拟操作训练为主, 使学生先由各个知识点的单个训练再到知识群的小综合训练, 最后形成知识体系的操作训练, 逐步增强学生自身的岗位职业能力。具体的培训模块可设置如下。

一、知识点的训练

模块一:出纳相关知识的学习。

在这一模块中, 重点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要求学生了解出纳的含义以及出纳工作的特点和原则, 熟悉出纳人员工作的流程、岗位职责和作为出纳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尤其是应向学生特别强调:作为出纳人员每天要与金钱打交道, 每天要涉及费用报销、现金收付等业务, 这就要求出纳人员既有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 更需要具备细心、诚信、廉洁、公正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模块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在这一模块中, 以学生的实训为主,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原始凭证的常识:包括原始凭证对用笔有什么规定、原始凭证上的时间、金额应如何书写, 在原始凭证上应如何签名盖章, 特别是对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现金解款单、进账单等出纳员经常用到的原始凭证要重点指导。

原始凭证的填制: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引入经济业务, 让学生分析应填制何种原始凭证, 指导学生填制仿真的原始凭证且要反复进行训练。

原始凭证的审核: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 给出有错误的原始凭证, 让学生讨论, 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并指出处理的方法。

模块三: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在这一模块中, 以学生的实训为主, 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

记账凭证的常识: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各种记账凭证, 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记账凭证的适用性, 在这一环节中, 特别向学生强调会计分录与记账凭证之间的联系。

记账凭证的填制: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结合原始凭证, 通过实际案例, 让学生了解填制记账凭证的基本要求, 通过训练, 熟练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特别是特殊业务, 如: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同一项经济业务中既有收付又有转账业务的凭证填制。

记账凭证的审核: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记账凭证的审核要求相互审核, 并采用适当方法更正。

记账凭证的装订:这一环节是纯手工实训的环节, 教师应按照实际操作要求, 指导学生整理和装订记账凭证。

模块四:日记账的登记及错账查找和更正。

(1) 日记账的登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实物展示和案例教学, 让学生了解日记账登记的依据和使用的账页格式, 掌握日记账的登记及对账、结账的方法。

(2) 错账查找和更正:教师可通过案例, 让学生了解日记账记录发生错误的原因, 通过仿真训练, 熟练掌握查找和更正错账的方法, 最好还要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解决在登账时发生的特殊错误, 如:账簿余额连续发生错误的更正方法。

二、知识群的训练

模块五:现金收支业务的综合训练。

在这一模块的实训中, 教师应结合前面知识点的训练, 将现金收入业务、现金支出业务、及现金清查业务串联起来, 对学生进行从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的综合训练。在训练中, 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教学, 让学生互换角色 (一方为单位出纳员, 另一方为购货方、采购员等经手人) 进行训练, 以达到更好的仿真效果。

模块六: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综合训练。

与模块五一样, 在这一模块的实训中, 教师应结合前面知识点的训练, 将与银行存款相关的收付业务, 如:支票结算、银行汇票结算、托收承付结算等业务联结起来,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和案例教学, 对学生进行从填制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直至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综合训练。

三、知识体系的训练

模块七:出纳岗位综合实务操作训练。

这一模块的训练中, 教师应设计一个背景资料齐全的会计主体, 让学生以一个出纳员的身份去独立操作该企业一个月出纳岗位所涉及的经济业务, 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出纳员的工作流程, 也使学生自身的岗位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七个模块的操作训练应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和模拟银行中进行, 这样的仿真性和可操作性就更强了。但学生经过此番训练后, 是否就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出纳岗位财务人员呢?当然这还不够, 学校还应强化对学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 让学生感悟手工记账与电算化记账的区别。另外, 教师还应在适时到企业锻炼, 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去关心有关经济、会计方面的热点问题, 和学生一起探讨和交流, 以激发学生对会计岗位的热爱, 使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提高。笔者认为:这样的岗位培训才能真正体现出“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林云刚, 朱建君主编.出纳岗位实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年7月

篇14:培训简报的模块

高中信息技术课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高中信息技术课总学分为2+2,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选修(人工智能初步)2学分。4个学分是学生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基本要求。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包括五部分,分别是初识人工智能、知识的表示、人工智能语言(Prolog语言)、推理与专家系统、通过搜索求解问题。

中学生选修《人工智能初步》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既培养了学生多种思维方式,又综合锻炼了信息素养。现实世界的问题可以按照结构化程度划分成三个层次:结构化问题、非结构化问题、半结构化问题。一般说来,中学阶段开设的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所介绍的信息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等,都是求解结构化问题的基本技术。而人工智能技术则是解决非结构化、半结构化问题、复杂的结构化问题的一类有效技术;第二,使学生体验人类专家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未来的追求。

《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其课堂教学应与其他模块课堂教学存在较大的不同,如何呈现技术原理,如何把握技术深度,如何提练技术方法,如何创设技术情境等这些超越了技术本身的知识和原理框架的问题,是《人工智能初步》模块的课堂教学需要探索解决的。本文按照课程标准,通过研究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中的技术对学生学习的价值,在省中学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寻求教学内容的呈现和教学方法突破的方略。

一、《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内容简介

目前,比较流行的人工智能理论有思维理论、知识阈值理论、进化理论。《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的智能思想是基于知识阈值理论的,因此,教学中每一部分的讲解始终贯彻知识阈值理论的思想。

所谓知识阈值理论是指人类的智能活动过程主要是一个获得并运用知识的过程,知识是智能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机具有智能,就必须使它具有知识。为了使计算机具有知识,需要用适当的模式把知识表示出来才能存储到计算机中去,教材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

要在计算机上设计、实现智能系统,实现对人类脑功能的模拟和再现,就需要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材的第三部分人工智能语言详细介绍了Proiog。Prolog是以一阶谓词逻辑为基础的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程序由事实、规则和目标组成,它通过演绎推理求解问题。Prolog是描述性非常强的一种语言,语句的说明性语义和过程性语义具有统一性,很适合表达人的思维和推理规则,具有模式匹配、回溯、递归、事实数据库等强大功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智能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Prolog语言也得到充分应用。现在,Prolog语言已广泛应用于专家系统(教材第四部分)、复杂抽象问题求解(教材第五部分)等领域,在这些智能系统中,首先需要把知识在Prolog环境下表示出来。

知识表示和人工智能语言分别是知识阈值理论和智能系统开发的基础和核心部分,在教学中举足轻重。本文对这两部分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在培训中跳出了教学习惯思维的羁绊,将知识表示方法与人工智能语言融于一体,教学中既体现技术方法和技术思想的挖掘,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

二、《人工智能初步》核心内容——基于Prolog的知识表示

教材详细介绍了框架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谓词逻辑表示法、状态空间表示法、与或图表示法。本文在培训过程中探索了不同的知识表示法统一于Prolog语言下的教学思维。

1一阶谓词逻辑和产生式表示法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以谓词公式来表示事物的状态、属性、概念、动作的主客体等事实性知识,表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表示对各种问题的比较与分析得出的规律性知识等过程性的知识。用谓词公式表示知识时,首先定义谓词,指出每个谓词的确切含义,然后再用联结词把有关的谓词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谓词公式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Prolog语言的事实语句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关系,规则语句表示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蕴含关系以及对应关系。显然,谓词公式很容易在Prolog环境下使用事实语句和规则语句实现。--

产生式表示法以产生式表示具有因果关系的知识,一组产生式放在一起,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在求解问题时,一个产生式生成的结论可以供另—个产生式作为已知事实使用,从而形成产生式系统。一个产生式系统通常包括规则库、综合数据库、控制系统三部分。综合数据库用来存放与求解问题有关的各种当前信息的数据结构,规则库存放与求解问题有关的所有规则的集合,控制系统由一组程序组成,用来控制整个产生式系统的运行,决定问题求解过程的推理线路,实现对问题的求解。在Prolog环境下,综合数据库中的事实使用事实语句实现,规则库中的规则使用规则语句实现,控制系统由Prolog语言提供的机制实现。

在培训过程中使用了教材第四部分推理与专家系统中动物识别系统中的知识作为例子,以便学员以知识阈值理论为主线,系统化教材的内容。

动物识别系统包含15条规则,见培训教材P78-79页,以规则10为例,“如果动物是食肉动物,它的颜色是黄褐色,它有深色斑点,那么这个动物是豹”,使用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时,首先定义谓词:eating_meat(x)表示x是食肉动物,leopm'dl(x)表示x是豹,yellow_blaek(x)表示x是黄褐色,black_spot(x)表示x有深色斑点,然后使用联结词把谓词连接起来,形成谓词公式:(Vx) (eating_meat(x)^yellow_black(x)^black_spot(x)_leopardl(x))。用产生式表示为:IF eating_meat(x)AND yellow_black(x)AND black_spot(x)THEN leopardl(x)。

在培训过程中,在Prolog环境下定义谓词animal_is(x)表示动物是x,it_is(x)表示类别是x,posit]ve表示事实。下面的规则语句实现了上述产生式的功能。animal is(“豹”):一it_is(“食肉动物”),positive(“黄褐色”),positive(“深色斑点”)。

培训过程中在Pinlog语言环境下设计了动物识别系统程序,并把该识别程序和InterModeller v3,4下动物识别过程进行了分析比较,使学员同时掌握了第四章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思想。

2框架表示法

框架表示法是以框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结构化的知识表示方法。框架理论认为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认识都是以一种类似于框架的结构存储在记忆中,遇到一个新事物时,从记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框架,根据新的情况对其细节加以修改、

补充,形成对新事物的认识。但是,人们不可能把过去的经验全部存放在大脑中,而只能以一种通用的数据结构形式把它们存储起来,当新情况发生时,只需把新的数据加入到通用数据结构中便可形成一个具体的实体,这样的通用数据结构就称为框架。一个框架系统由多个框架组成,一个框架由若干个槽组成,槽用于描述所论对象某一方面的属性,一个槽由若干个侧面组成,侧面用于描述相应属性的一个方面。下面是—个使用框架表示的关于中国地震的报道。

框架名:<中国地震>

地点:中国汶川

时间:5月12日

死亡人数:69200

受伤人数:374216

震级:8.0

框架表示法中的框架是一种描述所研究对象属性的数据结构,所研究对象的属性是事实性的知识,在Prolog环境下,使用事实语句实现事实性知识的表示,由于框架是一种结构化的知识表示法,因此关键问题是定义事实语句中的项,这些项应把对象的属性描述出来。把框架中的每一个槽定义成一个项,槽中的一个侧面定义为一个子项。

Frame(name(“中国地震”)

location(“中国汶川”)

time(“5月12日”)

number_of_death(“69200”)

number_of_hurted(“374216”)

level一o£_earthquake(“8.0”)

另外,在prolog下可以把框架的内容作为一项,槽作为框架内容的一个子项,侧面作为槽的子项实现框架知识表示。

3状态空间表示法和与或图表示法

在问题求解中,问题的状态空间表示法与问题的与或图表示法是使用最多的表示法。

在状态空间表示法中,问题是用“状态”和“操作”来表示的,问题求解过程是用“状态空间”来表示的。状态是表示问题求解过程中每一步问题状况的数据结构,它可形式地表示为:Sk={SkO,Ski…};操作是把问题从一种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状态的手段;状态空间用来描述一个问题的全部状态以及这些状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求问题的解时,首先为问题选择适当的“状态”及“操作”的形式化描述方法,然后从某个初始状态出发,每次使用一个“操作”,递增地建立起操作序列,直到达到目标状态为止。问题的一个解就是由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所使用的算符序列。利用prolog提供的匹配合一、回溯等运行机制,状态空间表示法描述的问题很容易实现。

与或图表示法是通过对问题进行分解或等价变换找到问题的解。分解是指如果一个问题P可以归约为一组子问题P1,P2,……,Pn,并且只有当所有子问题H(i_1,2,……,n)都有解时,原问题P才有解;任何一个子问题Pi无解都会导致原问题P无解,分解所得到的子问题的“与”和原问题P等价。等价变换是指如果一个问题P可以归纳为一组子问题Pl,P2,…一,Pn,并且这些子问题Pi中只要有一个有解则原问题P就有解,只有当所有子问题Pi都无解时原问题P才无解,变换所得到的子问题的“或”与原问题P等价。无论是分解还是变换,都是要将原问题归约为一系列直接解答的本原问题或不可解问题[5]。分解或等价变换的过程可以使用与或树描述出来,问题的解就是通过搜索与或树找到的解树。利用prolog提供的递归机制,与或树表示法描述的问题的解很容易实现。

在培训过程中,强调这两种知识表示方法是知识表示的具体方式,与问题密切相关,它们描述了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强调智能系统基于知识阈值理论的设计思想。培训过程中使用汉诺塔问题作为例子,汉诺塔问题在prolog下的实现见教材64-65页,该案例融合了教材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第五部分的教学内容。

本文对中学信息技术课选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对河南省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中,突破了旧的教学习惯,紧紧围绕知识阈值理论,将整个教材融于一体,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员掌握了《人工智能初步》的技术思想,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2]雷英杰,刑清华,王涛,人工智能(AI)程序设计(面向对象语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George Kl~ger,Artifieial Intelligence Structures and Strategies for Complex Problem Solving Fifth Edition,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6

[4]

Wlodzimierz Drabent,Pmving correct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normal programs—a declarative approach,Theory and Practice of Logic Programming,2005,5(6)

[5] Baudouin LE Charlier,Sabina Rossi,Pascal Van Hentenryck,Sequence-based abstract interpretation of prolog,Theory and Practice of Logic Programming,2002,2(1)

[6]王永庆,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培训简报的模块】相关文章:

人士培训简报04-08

培训范文简报05-05

培训简报范文05-08

家长培训简报05-09

小学校本培训简报05-26

党课培训简报范文05-25

科技培训简报范文05-29

开展培训简报范文05-29

名师培训简报范文05-29

每周培训简报范文05-30

上一篇:弘扬焦裕禄精神争下一篇:浅谈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