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开始-数据编辑与排序》教学设计

2024-05-14

《探险开始-数据编辑与排序》教学设计(共3篇)

篇1:《探险开始-数据编辑与排序》教学设计

课 题

探险开始-数据编辑与排序



授 课



教 师



李新华



时间









教 学



设 想



本次课题所讲授的内容是Excel2010的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与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实际关系甚密。运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理解排序和筛选的概念;



技能目标:学会对数据表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排序、筛选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排序关键字的选定和排序方式的选择;自定义筛选的使用,高级筛选与、或条件区的建立;



难点:自定义筛选条件;理解升序与降序两种排序方式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电脑



教 法



学 法



全体教学演示讲解、引导、提问



思考。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点明主题



提问:如何求出学生成绩表中学生的总分及名次?



思考对数据需要进行哪些处理与分析



引出数据管理与分析是主要功能之一










二、数据排序



1、明确排序的目的



2、排序的两种方式:升序和降序



3、单关键字排序



演示对素材中队员名单简单排序



演示一张学生成绩表(根据总分或单科递减排序)



提问:如何实现根据总分从高到低排列?



(任务:观察和分析排序结果)



观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讨论



能正确判断排序依据



能对单个字段进行排序(按列排序)










4、多关键字排序



提问:“年龄”成绩相同,按“男女”由高到低排列。



(任务:多关键字为记录排序)



观察、思考得出关键字



能对多个字段进行排序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排序的特殊意义:分类



举例说明筛选的目的和意义



观看,思考主次关键字的含义



思考




三、数据筛选



1、自动筛选



2、高级筛选



二、筛选



1、自动筛选



举例演示分数段自动筛选的方法及多个条件的设置,说明自定义筛选的意义(重点、难点)



提问:如何将筛选还原?并演示。



2、高级筛选



演示筛选结果,分析高级筛选的意义



指出条件区的意义和建立方法(重点)



根据学生建立的条件区演示筛选过程



引导学生演示完成练习并给予指导



(任务:在数据区筛选符合条件的记录)



观看操作,思考讨论



思考讨论,观察



(任务:复制符合条件的记录)



观察过程,思考高级筛选的意义



观察条件区的建立方法



思考,观察



能对数据进行自动筛选,包括自定义“自动筛选”



能取消筛选



能对数据进行高级筛选



能熟练并正确设置筛选条件



四、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总结本课知识点,然后对重点难点作突出提示



回顾课堂内容,讨论总结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知识点梳理



二、课后作业

P53页自我检测

篇2:《探险开始-数据编辑与排序》教学设计

《Word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 是《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利用Word进行简单的计算和统计分析。前面学习的Word表格制作的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Word表格中, 进行合理有效的计算统计, 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问题, 也是对Word表格功能更深一步的挖掘。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已掌握了Word表格编辑的基本技能, 对于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数值计算法, 不难掌握。单元格地址法, 只是把数值用相应的单元格地址替换。学生通过自主练习操作即可。函数计算法, 这部分内容难度相对大一些, 学生对SUM函数和AVERAGE函数比较陌生, 教师要引领学生先认识这两个函数, 再介绍单元格范围的表示方法, SUM (above) 为普遍要求掌握内容, 而AVERAGE (D2:D7) 格式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通过合作探究自学内容, 不作全体要求。

排序操作, 学生一般比较感兴趣。而排序对话框中“有、无标题行”学生不易理解, 需要教师强调后引导学生探究;“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的选择, 教师稍加点拨即能解决。

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一般还是以兴趣为主, 所以本节课选择了学生经常接触的方便面和饮料的外包装, 作为本节学习的线索, 用统计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数量及在配料中所占的百分比, 把表格中数值计算和排序串连起来。通过本节课, 学生养成关注食品添加剂, 重视食品健康的好习惯。由于不同学生之间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差异很大, 所以需设置学生学案, 学案中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操作任务,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都有所收获, 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熟练掌握表格中数值求百分比、求和、求平均值等计算法, 初步了解应用函数的计算法; (2) 学会选择合适的排序关键字对表格中的内容排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共同设计表格、采集数据, 使学生学会应用表格整理信息。通过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掌握用表格处理信息的技术方法, 形成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日常信息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强化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加工与处理信息的意识, 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重点

表格中数据计算的操作方法;表格中内容排序关键字的选择方法。

突出重点的方法及教学环节: (1) 通过分析如何比较食品添加剂含量, 掌握排序关键字的选择; (2) 运用多种方法计算表格数据。

●教学难点

运用公式对话框进行数值运算和函数运算, 突破教学难点。 (1) 演示强调公式以“=”开头; (2) 师生共同分析如何表示函数运算范围。

●教学方法

实物展示、启发教学、示范教学、问题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评价教学。

●教学环境

苏亚星多媒体广播教学控制平台。

●教学用具

课件、Word电子文件《食品添加剂调查表》、学生学案、Word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学习辅导材料。

●教学过程

1. 创设学习情境, 导入新课 (3分钟)

师:许多同学经常吃方便面、喜欢喝饮料, 但是经常食用这些食品, 对人体是否有利呢, 为什么?

学生根据日常经验回答。

设计意图:用学生常见的方便食品、饮料导入本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现在我们把包装袋翻过来, 看一下背面食品配料说明中都有哪些配料, 其中含有多少种食品添加剂。

教师展示包装袋背面饮食配料说明图片。学生观看图片, 查看所用的配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

师:看来, 这些方便食品和饮料中确实含了很多食品添加剂, 有的甚至占了总配料的半数以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配料中添加剂的名称和种类数量,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好习惯。

师:本节课我们用Word表格对食品配料和添加剂进行数据计算和排序, 看添加剂占配料总数的百分比是多少。

课件展示本节课题:Word表格数据计算与排序, 出示本节知识点。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学习任务。

2. 学习新知 (35分钟)

(1) 收集数据 (5分钟)

教师课件展示《食品添加剂调查表》文档。

学生观看表格, 了解表格中各项数据的含意。

师:我们需要查出“配料种类数量”、“添加剂种类数量”, 并算出“添加剂占百分比”。

教师课件出示包装袋饮食配料说明图片。师生集体收集录入数据。

师:我们先统计一下某品牌“红烧牛肉面”中配料的数据, 然后再计算百分比。

全体学生查“配料数量”和“添加剂数量”, 由一名学生在表格中演示录入数据。数据录入结束, 教师把这个Word数据文档, 通过“苏亚星多媒体教学网”, 传到学生“任务”文件夹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数据处理步骤, 学会采集整理数据的技能。师生共同录入数据, 节省时间。

(2) 数值计算 (8分钟)

师:数据采集完了, 如何比较各种食品中添加剂在配料中的含量呢?

生:用添加剂占总配料数量的百分比。

师:如何计算百分比呢?

生:添加剂百分比=添加剂种类数量÷配料种类数量。

师:我们先来复习Word中的运算符号与我们数学上运算符号的区别 (出示课件) 。

学生观察思考, 并在键盘上快速找到“+”、“-”、“*”、“/”符号。

师:我们现在看一下本节有关计算的知识点。

教师课件展示Word计算的知识点。Word表格数据计算方法: (1) 数值计算法; (2) 单元格地址计算法; (3) 函数计算法 (注意:表格中计算时, 在公式对话框中首先输入“=”) 。

师:我们只重点掌握数值计算法和函数计算法,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通过看学案, 自主探究单元格地址法。

师:我们一起计算一下“某品牌红烧牛肉面添加剂占的百分比”。大家试着猜测一下, 定位光标后, 应当在哪个菜单中找哪个选项?

学生边尝试操作并回答:光标定位—表格菜单—公式选项。

设计意图:启发引导学生集体猜想、尝试, 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操作尝试的精神, 也可以节省课堂探究的时间。

教师在公式对话框输入“=11/5*100”, 强调输入公式必须以等号“=”开头。

教师布置分层次任务:计算每种食品、饮料中添加剂占总配料的百分比。有能力的学生看学案, 自主探究单元格地址法计算。

学生打开“任务”文件夹中“食品添加剂调查表”Word文件, 计算添加剂百分比。

教师指导答疑。

设计意图:通过讲练结合, 使学生学会Word表格中基本的数值计算法, 牢固掌握公式以“=”开头的操作特点。分层次自主探究, 可以使操作技能强的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3) 排序 (12分钟)

师:为了方便选择食品, 需要对食品添加剂百分比含量做一个排行榜——排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猜测排序的技术方法, 并提出问题:排序之前先做什么?排序对话框各选项的作用。“有、无标题行”区别。

教师演示讲解排序的操作步骤。学生操作实践, 根据教师提示的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 然后交流所得。教师检测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按添加剂百分比降序排序”操作, 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操作, 并通过演示操作来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排序的必要, 学会排序对话框的操作。

师:如果要把同类食品排在一起, 比较同类食品中添加剂百分比的高低, 如何实现?

学生尝试用“主要关键字”按“类别”, “次要关键字”按添加剂百分比, 来完成上述任务要求。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 反馈操作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统计食品添加剂百分比含量的意义。今后选择饮料、食品时要注意看食品添加剂百分比含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使用关键字, 掌握复杂的排序操作技能。

(4) 函数计算 (10分钟)

师:用Word表格自带的函数计算, 方法更简单。本节只要求会用SUM求和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演示讲解求和函数“=SUM (above) ”的应用方法。

师:函数括号中的内容, 是求和的单元格范围, 单元格范围的表示方法。同学们看“函数运算范围表示”学案。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案, 自学单元格范围表示方法。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 在学案的支持下练习用函数来求和。有能力的学生探究用单元格地址法结合AVERAGE函数求平均值。

设计意图:利用学案, 设置难易度不同的学习任务,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收获, 让学生会利用多种方法对表格中数值计算。

3. 任务反馈 (4分钟)

学生提交作业, 总结本节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得, 分享成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4. 课程延伸 (3分钟)

推荐一本新书《食品真相大揭秘》, 展示课件, 介绍日本食品添加剂大王安部司的故事:安部司作为食品添加剂大王, 他设计的肉丸食品, 为公司赢利巨额, 却不让自己的家人吃。安部司深深为食品添加剂的泛滥而愧疚。安部司最后告别了食品添加剂行业, 转行开发绿色食品。学生观看后谈“食品添加剂”的看法。

篇3:《探险开始-数据编辑与排序》教学设计

关键词:数据结构,内部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

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数据结构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学科。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重视动手能力的话, 将不利于广大同学学习更高深的计算机知识。数据排序作为数据结构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操作, 它的功能是将一个数据元素的任意序列重新排列成一个按关键字有序的序列。学习和研究各种排序方法是计算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

现在可运用于可视化开发的软件工具种类繁多, 从本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 选用现在比较流行的开发语言JAVA语言来实现本系统, 另外借助JBuilder作为JAVA的集成开发环境, 方便可视化环境的开发。其开发的可视化环境简单易用, 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由于本系统主要注重用户和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实时性, 所以并不需要使用数据库存储数据资料, 降低了硬件要求, 也不需要开发者具备数据库知识。节省了开发数据库和管理维护数据库的人力物力。

1、系统功能设计

2、详细设计

在程序设计方面主要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为每种排序方法建立了独立的排序算法, 在主函数中只需要调用该方法的不同构造函数就能得到不同的排序结果。下面以直接插入排序为例简单介绍以下本系统的程序设计。

3、结语

本系统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1) 对数据结构内部排序学习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功能分析, 并建立了系统逻辑模型。

(2) 对数据结构内部排序学习系统进行了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和系统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

(3) 对数据结构内部排序学习系统进行了系统实施。包括系统环境的设计、程序设计、系统的调试和数据的录入。

参考文献

[1]严蔚敏, 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2]廖荣贵, 许正宪.王龙发.蔡能聪.数据结构与算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王世民.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Java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探险开始-数据编辑与排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综合性活动漫话探险设计05-24

探险的作文:夜晚探险05-24

地心探险记-探险作文700字06-12

丛林探险04-08

探险日记05-09

探险故事05-15

沙漠探险作文05-23

海岛探险作文04-14

深山探险作文04-16

小岛探险作文04-23

上一篇:开封作文5则范文下一篇:作业治疗学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