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第一章试题

2024-05-08

会计基础第一章试题(精选6篇)

篇1:会计基础第一章试题

祝您考试顺利通过,更多考试资料可以访问考吧网http:///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法的形式中,效力仅次于宪法的是【C】。A.《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B.《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答案解析】:(1)选项A:属于行政法规;(2)选项B:属于地方性法规;(3)选项C:属于法律,法律的效力和地位仅次于宪法;(4)选项D:属于行政规章。2.下列选项中,对我国宪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A.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基本问题 C.具有最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答案解析】: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基本法律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基本问题。

3.王某因保险合同纠纷,将乙保险公司告到法院,王某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通知乙保险公司2010年4月5日开庭审理。2010年4月1日,乙保险公司向法院提交某市仲裁委员会认定王某与乙保险公司仲裁协议有效的决定书。对该案的处理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A.驳回起诉

B.王某与乙保险公司协商解决

C.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由法院继续审理

D.乙提交决定书,视为放弃仲裁协议,由法院继续审理

【答案解析】: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人民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在本题中,仲裁协议已经由仲裁委员会认定为有效,所以应当驳回起诉。

4.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B】以上的单数。A.1人 B.3人 C.5人 D.7人

【答案解析】: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

5.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有关地域管辖的说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D】。A.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B.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 C.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D.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实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管辖

【答案解析】: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6.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当事人对下列【B】行政决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A.某县工商局对其职工作出的撤职处分决定 B.某县财政局对某企业作出的罚款决定 C.某县税务局对其职工作出的记大过处分决定

D.某县司法局对某村村民之间买卖合同纠纷作出的调解

【答案解析】:(1)选项AC: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不能申请行政复议,考试吧:一个神奇的考试网站。祝您考试顺利通过,更多考试资料可以访问考吧网http:/// 可依法提出申诉;(2)选项D: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可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7.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行政复议申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B.行政复议机构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C.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只能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D.对海关、金融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答案解析】: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既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8.下列对行政复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A.当事人自知道具体行政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B.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申请人承担

C.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9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D.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答案解析】:(1)选项B: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2)选项C: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小于60日的除外;(3)选项D: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9.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C】法院管辖。A.被告所在地 B.原告所在地 C.不动产所在地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

【答案解析】: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0.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C】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5 B.10 C.15 D.20 11.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C】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A.裁定书作出之日起10日内 B.裁定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 C.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 D.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答案解析】: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12.根据规定,管制的期限为【D】。A.2个月以上1年以下 B.2个月以上2年以下 C.3个月以上1年以下 D.3个月以上2年以下

【答案解析】:管制是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是限制其一定的自由,交由公安机关管束和监督的刑罚。考试吧:一个神奇的考试网站。祝您考试顺利通过,更多考试资料可以访问考吧网http:/// 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13.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刑事责任的是【D】。A.赔偿损失 B.行政拘留 C.停止侵害 D.罚金

【答案解析】:(1)选项AC:属于民事责任;(2):选项B:属于行政责任。[page]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的有【ABCD】。A.地震 B.爆发战争 C.人的死亡 D.签发汇票

【答案解析】:地震、爆发战争和人的死亡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于法律事件;而签发汇票属于法律行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都属于法律事实。

2.下列争议解决方式中,适用于解决纵向经济纠纷的有【CD】。A.仲裁 B.民事诉讼 C.行政复议 D.行政诉讼

【答案解析】: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针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3.下列选项中,属于仲裁基本原则的有【ABC】。A.自愿原则

B.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C.独立仲裁原则 D.二审终审原则

【答案解析】:仲裁实行一裁终局,而不是二审终审原则。

4.根据规定,参与某民事诉讼活动的下列人员适用回避制度【ABC】。A.审判人员 B.翻译人员 C.鉴定人 D.证人

【答案解析】:参与某案件民事诉讼活动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或者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5.下列关于诉讼时效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D】。

A.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普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C.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期间中止的事由

D.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才可能中止诉讼时效

【答案解析】:(1)选项B:最长诉讼时效自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2)选项C: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期间中断的事由。

6.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ACD】情形,可以停止执行。

考试吧:一个神奇的考试网站。祝您考试顺利通过,更多考试资料可以访问考吧网http:/// A.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的 B.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的 C.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的 D.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答案解析】: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执行:(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7.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下列【ACD】事项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

A.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B.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机关的奖惩决定不服的 C.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D.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答案解析】:选项B: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属于法院不受理的事项。8.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对行政诉讼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C】。

A.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B.确认发明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C.确认发明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D.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答案解析】:(1)选项BC:确认发明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2)选项D: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9.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的有【ABCD】。A.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制定、发布的规章

B.国务院部、委根据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

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D.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答案解析】: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当地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10.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有【AC】。A.记过 B.罚款 C.撤职

D.责令停产停业

【答案解析】:选项AC:属于行政处分。

11.根据规定,下列各项刑罚中,属于附加刑的有【ABCD】。A.罚金 B.驱逐出境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答案解析】:刑罚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12.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刑事责任的有【AC】。A.管制

考试吧:一个神奇的考试网站。祝您考试顺利通过,更多考试资料可以访问考吧网http:/// B.罚款 C.没收财产 D.没收违法所得

【答案解析】: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属于行政责任形式。[page]

三、判断题

1.仲裁机构是民间性质的组织,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对经济纠纷案件没有强制管辖权。【】 2.合同中的仲裁协议,如果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也当然无效。【】

3.仲裁协议只能在纠纷发生前订立,纠纷发生后不能再订立仲裁协议。【】 4.人民法院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不论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5.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6.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7.两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民事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

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必须先调解,调解不成的及时裁定。【】 9.有法律责任等于有法律制裁。【】

10.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均属于行政处罚。【】 判断题答案 1. 【答案】√ 2. 【答案】×

【答案解析】: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3. 【答案】×

【答案解析】: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4. 【答案】√ 5. 【答案】√ 6. 【答案】×

【答案解析】: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民事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7. 【答案】√ 8. 【答案】×

【答案解析】: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9. 【答案】×

【答案解析】:有法律责任不等于有法律制裁,当责任人主动履行了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时,就不存在法律制裁。10. 【答案】×

考试吧:一个神奇的考试网站。祝您考试顺利通过,更多考试资料可以访问考吧网http:/// 【答案解析】: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均属于行政处分,而不是行政处罚。

考试吧:一个神奇的考试网站。

篇2:会计基础第一章试题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及基本职能

一、会计的概述

(一)定义: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

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从本质上看,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2、会计的计量形式: 实物计量

劳动计量

货币计量(最基本的计量形式)

(二)会计的特点:教材第2页

(三)会计的分类:(按报告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侧重于向企业关系人提供信息,侧重于信息。

管理会计——侧重于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侧重于信息。

二、会计的职能

(一).基本职能:核算(反映)——观念的总结

监督——过程的控制

1.核算

(1)定义:教材第3页

(2)会计核算的环节:确认

计量

记录

报告

(3)会计核算所做的工作:记账、算账、报账

(4)会计核算的方法:(七种)教材第4页

2.监督

(1)定义:教材第5页

(2)内容: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

3.核算与监督的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质量保障。

(二)其他职能:预测经济前景

参与经济决策

评价经营业绩

控制经济活动过程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含义

~也称会计客体或会计内容,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具体而言,就是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二、资金运动的内容

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资金的退出

注:企业的资金运动既有一定时期内的显著运动状态(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也有一定日期的相对静止状态(表现为资产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衡等关系)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及会计基础

一、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1.定义:~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注:会计主体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2.意义:

(1)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2)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不对等

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集团,它们都不是法律主体,但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定义:~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注: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2.意义:教材第9-10页

(三)会计分期

1.定义:~是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注: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前提的必要补充,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2.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和中期。

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包括月、季、半年。

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

我国采用公历制。

3.意义:教材第11页

(四)货币计量

二、会计基础(新增)

(一)权责发生制

(二)收付实现制

第四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定义、内容和分类

1.定义: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第一层次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设置账

户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依据。

2.内容:(六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3.分类:

(1)按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同分类:

a.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2)按资金运动的状态分类:

a.资金相对静止状态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资金显著运动状态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3)按构成会计报表的不同分类:

a.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b.利润表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1.资产

(1)定义: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预期会给企

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特点: a.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b.它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财产。

c.它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d.必须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

(3)分类:(按流动性或变现能力的强弱)

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

注:了解上述各类资产的概念。

(4)资产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资产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2.负债

(1)定义: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特点:

a.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现时义务;

b.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c.负债是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

(3)分类:(按偿还期限的长短)

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注:了解上述负债的含义和包含的内容。

(4)负债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负债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c.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3.所有者权益

(1)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 = 资产 - 负债(即:净资产)

(2)特点:

a.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配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b.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负债后,剩余的财产才能分配给所有者;

c.所有者凭借所有权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3)内容: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即:所有者权益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注: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

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4)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1.收入

(1)定义: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

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分类:

A.按其内容分类:

a.销售商品收入

b.提供劳务收入

c.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如: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

B.按经济业务主次分类: 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3)特点

a.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b.收入产生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注: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要素)

c.收入的取得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d.收入的取得能使所有者权益增加;

e.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收入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收入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d.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费用

(1)定义: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分类:(按是否构成产品成本)

a.产品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b.期间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3)特点:

a.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b.费用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c.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费用的确认条件(新增)

a.符合费用的定义;

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c.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d.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利润

(1)定义: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 = 收入-费用

(2)内容:

a.收入减去费用的净额(反映的是日常活动的业绩)

b.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3)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依赖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二、会计计量属性(新增)

(一)构成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注:要求掌握这五种计量属性的概念。

(二)应用原则

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否则不允许采用。

三、会计等式

(一)第一等式(基本等式)

资产 = 权益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设置帐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二)第二等式

利润 = 收入 - 费用

这一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四、经济业务的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资产内部此增彼减

2.资产与权益同增(资产与负债同增;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

3.资产与权益同减(资产与负债同减;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

篇3:会计基础第一章试题

一、实践教学案例

(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主要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述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 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实践教学设计。1.校内实践。实践一:专题讨论。实践题目:当代大学生要不要有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有什么样的理想;如何实现心中的理想。实践类型:讨论。实践目的:通过讨论, 加深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 懂得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并懂得实现理想要从实际出发, 一点一滴身体力行。实践方案:时间:90分钟, 地点:上课教室。流程:分组分工。5人左右一组 (宿舍成员为一组, 自由组合亦可) , 设组长一名, 记录员一名。步骤一:组长首先明确讨论的主题和步骤。步骤二:小组两轮发言。第一轮组长先开始, 依次说出大学生要不要有理想, 自己心中的理想什么样, 准备怎样实现它。每人发言控制在6分钟。记录员记录。第二轮组长先开始, 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来评价自己提出的理想和实现的可能。每人发言控制在2分钟。记录员记录。步骤三:各组在记录的基础上讨论, 形成简要结论。时间控制在5分钟。步骤四:各组组长在讲台前与众陈述小组结论, 并对此结论的形成作必要解释。每组控制在3分钟。步骤五:对讨论中有争议的焦点问题进一步讨论。步骤六:教师作总结发言。实践结果:发言记录、讨论结果和总结发言。实践评价:个人总分=组分 (据每组的讨论结果) +个人得分 (每个人的发言记录) 。2.校外实践。实践题目:开展“走访儿童村, 关爱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调查活动。实践类型:调查。实践目的:通过走访调查活动, 使大学生能深切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 心理和学习状况, 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践方案:时间:不限期, 地点:课外。流程:与儿童村有关负责人取得联系, 说明活动内容, 预约活动时间。步骤一:以小班为单位组建团队, 走访儿童村, 了解儿童村及儿童的基本情况, 设计分别以儿童生活、心理状况和学习等为主体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步骤二:在“监护”人帮助下, 完成访谈及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步骤三:根据访谈和问卷, 写出调查报告。步骤四:组织以“走访儿童村, 关爱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主题汇报会, 交流调查和访谈的心得体会。步骤五:以小班为单位, 选取结对对象, 通过书信和电话,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实践结果:调查报告、交流发言和书信反馈。实践评价:根据学生的调查报告、交流发言和书信反馈, 综合给出实践分数。

二、案例分析及启示

从以上《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实践教学设计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一) 具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强。实践教学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课程内容, 避免实践主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归根到底来说, 实践教学应当是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还得围绕和针对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内容而开展实践教学。同时, 实践教学方案在实施上应考虑其可操作性。比如资金情况、安全角度、学生认知能力等, 切忌不可不顾实际的蛮干。如果脱离了客观现实, 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二) 形式多样, 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从形式上来说, 实践教学应该多样化。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学生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还是集中在课堂内, 尤其以课堂上的演讲、讨论、辩论、观看影视作品居多, 而校外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三) 学生主体性原则。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申, 其目的就是要弥补课堂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不足, 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所以,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 而选择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实践形式。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设计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总结者, 学生才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实践者。学生通过对课内外实际活动的亲自参与体验, 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能力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晓新.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14.4.

[2]欧阳祥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 2008年4月上.

篇4:第一章 吃的基础课 ①

1.食物要多样化

食物越杂越健康

全世界学术界对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已经形成共识,就是“多样化”。自然界中的每一种动物或植物都是很独特的存在,被当作人类食物的时候,它们都是不完美的。人体所需要的四十余种营养素分布于各种类别的食物中,注定了人类需要多样化的食谱。

多样化是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凡是违背这一基本原则的说法都不正确。从这种意义上讲,只吃素食不如荤素搭配;只吃自己熟悉的食物,不如尝试更多品种;拘泥于说法多多的“食物相克”,不如放开手脚吃得更杂。食谱越杂越有益健康。

怎样才能获得最营养的食物来源

有人试图通过每天吃某些补品(如海参、燕窝、鱼翅等)或特定食物(如茄子、大蒜、绿豆等)来获得最好的营养,这是方向性错误。单种食物,不论是高档的还是普通的,其作用总是有限的,是次要的。正确的方向是注意膳食结构合理。各种食物相互搭配就形成了膳食结构,而膳食结构是获得良好营养或健康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懂得膳食结构,只重视单个食物,就很容易纠结或茫然——是吃这个好,还是吃那个好?这么吃好,还是那么吃好?

2.平衡膳食结构

什么是平衡膳食结构

什么是膳食结构呢?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膳食结构平衡呢?

所谓膳食结构,就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

但要注意,由于影响膳食结构的因素是在逐步变化的,所以膳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通过均衡调节各类食物所占的比重,充分利用食物中的各种营养,达到膳食平衡,促使其向更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

平衡膳食结构的做法

膳食均衡的前提是食物要多样化。每一种食物都不完美,都各有优劣,所以只有食物搭配多样化,才能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如果缺少某一类或者某几类食物,又不注意从其他类别的食物中得到补充,就很难达到营养平衡。

如果缺少的食物类别越多,就会偏离平衡膳食的原则越远。

比如说有人因为身体问题或者喜好问题从来不饮用牛奶或者奶制品,那么就有可能出现钙不足的问题。

但是他也有机会从豆制品、坚果和蔬菜中获得钙。

如果他既不饮奶,也不吃豆制品,又很少吃青菜和坚果,那么他的缺钙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如果他通过食用很多肉类来补充蛋白质,便会摄入过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这无疑使本来已经缺钙的身体雪上加霜。

不同类别的食物营养成分有相同之处(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替代),也有不同之处(又不能完全替代),有优点,也有缺点,这就注定平衡的膳食结构中要包括各类食物。

3.最实用的膳食指南

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制订膳食计划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膳食均衡呢?

谷类、奶类、豆类、肉类、蔬菜、水果,究竟每天要吃多少?

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习惯、营养吸收情况都各不相同,所以营养的需要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别,如果真的想要获得量身定制的营养摄入量的推荐,那么就需要比较缜密地计算食谱。

大多数的普通成年人可以阅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来获得一些基本的参数,如图1-1。

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中的每一类食物的重量是指一天的食用量。

虽然如此,大家也不用每天都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摄入食物。一般来说,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两周内达到饮食平衡就可以。也就是说,膳食宝塔中推荐的数量,是一段时间里每天所吃的食物的平均值。

根据宝塔的建议,一个普通成年人每周应该吃粮食1.8~2.8千克、牛奶2100毫升、豆制品(以大豆计)0.2~0.4千克、肉类0.4~0.5千克、蔬菜2.1~3.5千克、水果1.4~2.8千克、鸡蛋(或鸭蛋)3~7个、鱼虾0.5~0.7千克、烹饪油0.2千克。

如果单纯地从数字上来看,各类食物的重量变动范围是比较大的,因为每个人的个体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别,身高、性别、年龄、体重、劳动强度都不同,所以各类食物的需要量也不同。一般来说,体力劳动强度大或者体育活动较多的人、年轻男性、身材高大者需要的营养会多一些,可以在上述范围内选择高值;体力劳动强度小或者活动很少的人,老年人、中年女性、身材矮小者需要的营养会少一些,所以应该在上述范围内选择低值。一般城市居民平均每天各类食物大致摄入量见表1-1。

膳食平衡也是可以调整的

人们常常教条式地理解膳食平衡,认为一定要按照编好的食谱进餐才能做到膳食平衡,实际上这夸大了平衡膳食的难度,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干脆就不管膳食平衡了。

平衡膳食就是对食物的品种和数量加以调整。

比如说今天肉多吃了一点,那么明天就少吃或者不吃肉;如果前一天晚上吃了比较多的蛋白质,那么第二天就少吃一点鸡蛋和牛奶,也可以只吃一点素食。

其实大多数的人并不需要按照精确计算好的食谱吃饭,只需要掌控一段时间内食物的品种和数量,并对体重进行检测和管理就可以了。体重合理,不胖也不瘦,就说明食物摄入总量(总能量)是合理的。如果肥胖或者体重逐渐增加,则说明食物摄入过多;如果消瘦或者体重逐渐减轻,则说明食物摄入不足。

膳食平衡的常见错误

膳食平衡中的常见错误就是很多人吃完一天就忘记一天,今天用餐的时候根本不理会昨天吃了什么,没有想到几天里的饮食应该互相补充、合理调整的问题,或者只重视一餐之中的食物搭配,而忽视了连续一段时间内的食物搭配,这会导致膳食结构严重失衡。

编辑/陈致文

篇5:会计基础第一章讲义

一、会计的概念(多选)

1.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要点总结】

(1)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

(2)货币是主要、统一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3)会计的职能是反映(核算)和监督。

2.会计的特征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判断题)会计采用的尺度有三种:实物量度、劳动量度和货币量度。

(2)为特定会计主体服务(企业、事业、机关、团体)

(3)会计工作既要提供信息,又要强化经济管理

(4)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特点(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

【例题1•判断题】会计是以货币为唯一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错)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多选题)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一)会计核算

1.概念会计核算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要点总结】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判断题、单选题)

以货币量度为主、以实物量度及劳动量度为辅,从数量上综合核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

(2)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

2.会计核算的四个环节(多选题)

(1)确认——是指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财务报表项目的过程。

(2)计量——是指以货币为单位,将已发生的经济活动或会计事项列示在报表项目中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3)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计量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载体上进行登记。

(4)报告——是指会计工作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例题3•单选题】下列不属于会计核算职能的是()。

A.确定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

B.审查经济活动是否违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C.将已经记录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计算和汇总

D.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经济信息

[答案]B[解析]选项B属于会计监督职能。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监督包括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三)两者关系

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会计核算是为会计监督服务的,而会计监督则是会计核算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例题4•判断题】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之后,对特定的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错)

三、会计对象(简答题)

(一)一般含义(单选题)

1.会计的对象一般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凡是特定主体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3.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单选题)

【例题5•单选题】会计对象是企事业单位的(C)。

A.财产物资B.经济资源 C.价值运动 D.劳动耗费

(二)资金运动(多选题)

企业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即资金运用)、资金退出三个环节。因为商业企业是工业企业的供应和销售阶段,因此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资金运动。

【例题6•多选题】(2008年)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ABC)。

A.资金的投入B.资金的循环与周转C.资金的退出D.资金的消耗

【例题7•单选题】下面关于会计对象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

B.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C.企业日常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会计对象

D.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四、会计目标

(一)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要点总结】

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

2.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3.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内部经营管理者。

【例题9•多选题】财务会计目标是通过编制财务报告,借以反映企业的(BCD)。

A.成本费用B.经营成果C.财务状况D.现金流量

(二)会计的作用

1.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2.提高经济效益;3.维护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秩序;

五、会计的分类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核算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多选题)会计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核算的3个环节)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要点总结】

1.基本假设也称为基本前提;2.是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

3.设定的是时间和空间范围;4.四项假设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主体

1.概念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重要前提。

【要点总结】

(1)会计主体是特定的单位或组织;(2)确定空间范围;

(3)会计主体是重要前提(会计基本假设是基本前提)。

2.几个问题

(1)会计主体的范围(多选题)只要能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都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不能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比如人事部门、行政部门等则不是会计主体。

(2)明确会计主体的意义(判断题)

①划定了会计核算的范围。②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立场。③识别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单选题、判断题)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对等的概念。一般而言,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总结】会计主体可大可小,大于、等于或者小于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由会计主体引申出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大部分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假设上的,否则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存在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由持续经营引申出来)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长短相同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要点总结】

(1)按照公历时间划分(2)会计期间分为、半、季度和月度(3)半、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

(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要点总结】

1.我国的会计核算可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

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判断题)3.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告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判断题)

4.货币计量基本前提隐含了币值稳定不变的假设,通货膨胀严重的话应该采用通货膨胀会计进行调整。(选择题)5.货币计量缺陷,通过财务报告附注等反映的非货币指标弥补。(战略、品牌、信誉、位置、技术开发能力等)总结:四项假设的关系为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会计主体确认的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的是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必要手段。

二、会计核算基础(产生原因:现金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分离)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基础,是指企业以取得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

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收入的归属期间应该是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费用的归属期间应该是费用所服务的期间。

【要点总结】

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要求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3.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单选)

4.权责发生制的缺陷(报表好看,账上没钱,通过现金流量表弥补)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凡是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以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归属于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1.区别

区别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别称应计制应付制

收入确认时间创造收入的会计期间实际收到的现款期间

费用确认时间费用所服务的期间实际现款付出的期间

科目存在预提和待摊不存在预提待摊

适用范围企业、非营利组织等 行政、事业单位等

侧重点侧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盈亏计算准确 侧重现金流量表,盈亏计算不准确

复杂程度复杂 简单

【例题16•判断题】某企业12月与A公司签订了一份明年的供货合同,会计部门应依据该份合同核算当年收益。(×)

【例题17•实务题】某企业12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用银行存款预付明年财产保险费7200元。

(2)通过银行收到上月销货款60 000元。

篇6:会计基础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费用总和。A、直接成本B、间接成本C、制造成本D、制造费用

2、下列各项中,属于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的是()。

A、资金运动 B、货币活动 C、营销活动 D、资产运动

3、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A、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B、使会计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C、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D、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4、()是会计工作的基础。

A、会计记录 B、会计分析 C、会计核算 D、会计检查

5、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A、货币计量 B、会计 C、持续经营 D、会计分期

6、关于会计主体的概念,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个单位

C、可以是一个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D、会计主体所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7、界定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的会计基本前提是()。

A、会计职能 B、会计主体 C、会计内容 D、会计对象

8、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要求。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

9、乙企业是甲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下列各项不属于甲企业核算范围的是()。

A、甲企业购买原材料 B、甲企业向乙企业投资

C、乙企业购买原材料 D、甲企业从乙企业取得分红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价证券的有()。

A、银行本票 B、国库券 C、股票 D、企业债券

11、下列关于会计监督职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B、会计监督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C、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D、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

12、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达成购买意向,9月份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的行为发生在11月份,则企业应该在()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A、8月B、11月 C、12月D、9月

13、确认办公用楼租金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万元,50万元未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费用()。

A、10万,60万B、60万,0万C、60万,50万D、60万,10万

14、对于在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下列有关会计记录文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使用何种文字由各单位自己选择

B、民族自治地方,单位的会计记录可以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取代中文

C、在我国境内的外国经济组织,其会计记录可以用一种外国文字取代中文

D、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15、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不包括的环节是()。

A、资金的投入 B、资金的增值 C、资金的运用 D、资金的退出

二、多项选择题

1、资金退出是资金运动的终点,下列属于资金退出的业务有()。

A、偿还银行借款 B、支付发行债券的利息

C、缴纳营业税 D、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

2、下列各项中,()运用了会计核算专门方法。

A、编制会计凭证 B、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C、编制资产负债表 D、聘请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审核

3、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银行,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现金收付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B、权责发生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C、现金收付制下,不能作为本月收入 D、权责发生制下,应当作为本月收入

4、下列各项属于会计事前监督的是()。

A、为来来经济活动制定定额、编制预算

B、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C、对未来经济活动在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分析判断

D、对己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其核算资料进行审查

5、下列企业内部部门中,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单独进行核算的有()。

A、分公司 B、营业部 C、生产车间 D、事业部

6、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基本假设的有()。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7、下列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A、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B、使会计人员可以选择适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C、为会计核算确定了时间范围

D、能够正确地反映一个经济实体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及所承担的义务

8、会计中期包括()。

A、月度 B、季度 C、半 D、

9、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有()。

A、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B、在物价上涨时对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

C、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D、在物价上涨时对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

10、下列业务中,应确认为债务的有()。

A、预收定金 B、预售押金 C、应收销货款 D、预借差旅费

11、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一般包括()。

A、原材料 B、库存商品 C、机器设备 D、房屋建筑

12、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

A、收入的确认 B、费用的计算和分配 C、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 D、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

13、以下关于事中监督描述正确的有()。

A、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对已发生的问题提出建议,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改进措施

B、事中监督是对经济活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C、事中监督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对已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考核和评价D、事中监督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

14、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可采用的会计基础有()。

A、持续经营 B、权责发生制 C、货币计量 D、收付实现制

15、下列各项属于供应过程经济业务的是()。

A、将投入的资金用于建造或购置厂房 B、购买机器设备

C、购买原材料 D、支付职工工资

三、判断题

1、本月收到上月销售产品的货款存入银行,权责发生制下,不能作为本月的收入。()

2、资本的增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收益分配,因此会计上要求对资本的增减必须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3、投入单位的资金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前者形成所有者权益,后者形成债权人权益,两者统称为权益。()

4、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5、单位的会计核算要以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6、单位股东个人的收支也应纳入单位会计核算的范围。()

7、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按农历起讫日期确定,即农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止。()

8、由于有了持续经营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9、企业为减少本亏损而调减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

10、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付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就是这些产品的成本、也称为制造成本。【知识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2、【答案】 A

【解析】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资金运动。【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货币计量”】

3、【答案】 A

【解析】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

4、【答案】 C

【解析】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知识点“会计的基本职能”】

5、【答案】 D

【解析】 会计分期是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所依据的会计基本假设。

【知识点“会计分期”】

6、【答案】 D

【解析】 会计主体核算的只是主体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包括主体之外的其他企业或投资者个人的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知识点“会计主体”】

7、【答案】 B

【解析】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界定不同会计主体会计核算的范围。【知识点“会计主体”】

8、【答案】 D

【解析】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9、【答案】 C

【解析】 乙企业购买原材料属于乙企业核算内容,与甲企业没有关系。【“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0、【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核有价证券的内容。银行本票属于企业的款项。【知识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知识点“会计的基本职能”】

12、【答案】 B

【解析】 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在发生实际行为的时候确认收入或费用。【“会计基础”】

13、【答案】 D

【解析】 确认办公用楼租金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万元,50万元未付。权责发生制下发生了办公楼租金费用60万,则权责发生制下应确认费用60万;收付实现制下,由于只支付了10万元,因此应确认费用10万元。所以答案是选项D。

【知识点“会计基础 ”】

14、【答案】 D

【解析】 在我国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

1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核企业资金运动的环节。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即资金的运用)和资金的退出。【知识点“会计对象”】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 ABCD

【解析】 资金的退出指的是资金离开本单位,退出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主要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依法缴纳各项税费,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知识点“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

2、【答案】 ABC

【解析】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不包括聘请注册会计师对报表进行审核。

【知识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3、【答案】 AB

【解析】 收付实现制的前提下,企业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依据;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企业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或费用。

【知识点“会计基础 ,会计记账基础”】

4、【答案】 AC

【解析】 选项B属于事中监督,选项D属于事后监督。【知识点“会计的基本职能”】

5、【答案】 ABD

【解析】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独立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部门;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有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企业规模较大,其分支机构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生产车间不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单独进行核算。

【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

6、【答案】 ABCD

【解析】 【知识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7、【答案】 AD

【解析】 选项B是会计分期的意义。【知识点“会计主体”】

8、【答案】 ABC

【解析】 本题考核会计分期。会计中期包括月度、季度、半。【知识点“会计分期”】

9、【答案】 AC

【解析】 在物价上涨时对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会导致期末存货和当期利润虚增。不能体现谨慎性原则。【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0、【答案】 AB

【解析】 选项C、D属于债权。【知识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1、【答案】 ABCD

【解析】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

【知识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2、【答案】 CD

【解析】 本题考核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和交纳、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知识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3、【答案】 AB

【解析】 事中监督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过程和取得的核算资料进行审查、分析,并据以纠错纠偏,控制经济活动按预定目的和要求进行。选项C属于事后监督,选项D属于事前监督。

【知识点“会计的基本职能”】

14、【答案】 BD

【解析】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知识点“会计基础 ”】

15、【答案】 ABC

【解析】 选项A B属于资金投入过程的经济业务;选项C与D属于资金的循环与周转,但C属于供应过程,D属于生产过程。【知识点“会计对象”】

三、判断题

1、【答案】 对

【解析】 根据权责发生制要求,该笔收入应作为上月的销售收入核算。

【知识点“会计基础,会计记账基础”】

2、【答案】 对 【解析】 【知识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3、【答案】 对 【解析】 【知识点“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

4、【答案】 对 【解析】 【知识点“会计的基本职能”】

5、【答案】 错

【解析】 单位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货币计量”】

6、【答案】 错

【解析】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单位股东个人的收支不属于单位会计所核算的范围。【知识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主体”】

7、【答案】 错

【解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即公历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止。【知识点“会计分期”】

8、【答案】 错

【解析】 本题考核会计分期的意义。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知识点“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9、【答案】 错

【解析】 谨慎性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本题属于滥用会计政策,而不是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

【知识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0、【答案】 对

上一篇:环境保护宣传海报下一篇:我喜欢春节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