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家人答案

2024-05-06

我们是一家人答案(精选6篇)

篇1:我们是一家人答案

我们是一家人

秦文君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

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但垄壁王工全。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巳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畅销书摘》20xx.2 有改动)

1.体验细腻情感,回答:(6分)

(1)第5段画线句“我的泪水掉了下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第8段中一家人共进晚餐时的快乐与第3段中“我”感受到的“快乐”有什么不同?(3分)

2.理解鲜明形象,回答:(6分)

(1)母亲开始坚决不同意“分伙”,可后来为什么又改变初衷答应了呢?(3分)

(2)“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母亲没有强拉我一起吃饭,而是“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征?(3分)

3.揣摩生动细节,回答:(3分)

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4.品味精彩语言,回答:(3分)

“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这句话对表现全文的主

旨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6分)(1)因为“我”已感受到与亲人的隔膜所带来的凄楚(无助、委屈、脆弱等)(3分。如只答因天冷感冒而掉泪给1分)。(2)“分伙”之初的快乐是初次品尝自由(自主、独立)带来的快乐,“分伙”结束时的快乐是重新感受家庭温暖(亲情、关心)带来的快乐或是与家人消除隔膜、同心同德之后带来的快乐(3分。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2分)

2.(6分)(”母亲决定让女儿经受一次锻炼,在生活中碰壁,然后自己回心转意(3分。如只答因女儿有叛逆倾向给1分)。(2)既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又表现母亲善解人意或照顾女儿的自尊(3分。只答出前一点1分,答出后一点2分)。

3.(3分)细节一:“家人在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表明家人对我的关心。细节二:“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表明家人仍然在看着我,不放心我。细节三:“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子上放一副筷子”。“以往坐的”表明女儿在母亲心中的位置一直没变(3分。答出细节2 分,分析1分)。

4.(3分)通过反复的手法,进一步点明全文的主旨。(答出反复给1分,点明主旨给2分)

篇2:我们是一家人答案

20.(1)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

(2)向往毛姓女生的单身生活。(或向往自己做主的豪气)

(3)受母亲责怪后,静坐示威,饿了一顿。

21.不吃吧,自己正饥饿难忍;吃吧,又怕给家人留下笑柄。

22.“我”对“我们是一家人”这句话认识的变化。

23.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24.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篇3:我们是一家人答案

一、电影人物性格塑造简述

(一) 电影人物性格类型

通常情况下, 伴随着电影讲述故事的结束, 人物塑造也就结束了。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也是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的方式, 预以容纳和表现的。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 有的人物性格特征至始至终都具有鲜明性, 而有的人物性格特征却是一直在发展变化的。从这个角度讲, 电影人物性格类型分为类型化的性格和发展中的性格。而本影片中的施莱亚的人物性格类型却是两者兼具。性格鲜明的职业女性,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她的人物性格特征也是发展变化的。本影片通过塑造一个友好的继母形象, 通过她的性格发展变化来揭示人性中母性的光辉。

(二) 电影人物性格塑造

我国电影艺术创作的核心问题历来都是人物形象塑造问题, 而电影剧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人物形象塑造问题。可见人物形象塑造在电影产业中具有巨大作用。一部电影如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如何能定下艺术价值的品味, 那一定要有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特色,

本电影塑造的主人公施莱亚的性格具有鲜明性、丰富性与复杂性。是一个吸引人眼球的一个人物形象。对电影本身而言, 电影剧本中的构成要素包括故事情节、主题、语言、人物和结构。然而电影中的重中之重却是人物。因此, 电影创作的中心也是人物性格塑造。然而对于观众而言, 表面上感兴趣的是电影的故事情节, 实际上真正感兴趣的是电影中的人物, 以及他们的性格魅力和他们的情感世界。正如歌德所说:“人对人是最感兴趣的, 并且应该只是对人感兴趣。”

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塑造进一步塑造人物和体现电影的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首要任务是将人物性格特征突出鲜明, 故事内容描写具体。其次是强调人物特征, 预测人物性格特征, 给观众视觉上形成冲击是通过发型、服饰、外貌、衣着等装饰来予以表现的。最后塑造人物性格就是通过语言描写展现的, 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也就是通过对话与交流。因此, 人物塑造既是电影的中心, 也是突出电影主题的决定要素。

二、电影《我们是一家人》人物性格分析

(一) 主线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在经历的一个过程就是成长, 而这外在的成长如年龄、身高等实际上又包含着内在的成长, 如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成熟。《我们是一家人》的电影主线便是施莱亚的成长过程。施莱亚由励志的职业女性转变为完美型的家庭女性, 由普普通通的女孩转变成了温柔贤惠, 成熟稳重的女孩。施莱亚的性格转变是本电影点睛之笔, 继母与继子的相处往往会有很多矛盾, 尤其这些半大点的孩子相处起来更是难上加难, 施莱亚面对困难, 经历挫折, 随着施莱亚人物角色的性格成长, 完美的构成了本部电影的主线, 施莱亚代表了社会中的一类人, 代表了社会中的这一继母形象, 由此看,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成长与变化, 内在的成长与外在的成长相互交织, 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触。

(二) 故事情节需要

这部电影的主线是“成长”, 对象是人物。围绕二者相互贯穿, 讲述了施莱亚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选择、犹豫、与坚持, 从而表现出了人物性格变化的特征。

施莱亚对阿曼的爱是执着的, 并不会因为外在原因而改变她对阿曼的爱。由施莱亚一直陪伴在阿曼身边可以看出该点。施莱亚在玛雅生病期间, 主动担当起了一家女主人的责任, 可见施莱亚是善良的。施莱亚是一个外向开朗, 风趣幽默的女孩,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也有所体现, 施莱亚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如同朋友一般, 与孩子们交流起来也是自然有趣, 欢快的性格致使孩子们愿意和施莱亚相处, 愿意与施莱亚共诉心声。然而身为继母的她, 有一个不争的造成隔阂的事实, 那就是施莱亚是孩子们的继母。在困难面前, 她又是如何适应重组家庭的呢?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 施莱亚忍受孩子们对她扔意大利面, 忍受孩子们叫她巫婆, 忍受孩子们的不冷不热。施莱亚学会了宽容, 学会了迁就。在中国古代宗法制社会中, 继母与继子之间的非自然的血缘关系往往表现的剑拔弩张,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 无论各国继母与继子之间的关系都趋向缓和, 然而仍然会存在矛盾冲突。身为继母, 只有爱其如子, 身为继子, 只有以孝为先, 二者才会和谐相处。

通过施莱亚的性格成长路径, 可以从本电影中看出真诚是人与人交流的最好工具, 施莱亚展现了母性的光辉形象, 不论亲情、友情、爱情都深刻揭示了人文关怀这一主题, 同时也展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三) 语言对白

语言对白也是电影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之一, 人物语言中最基本的表现也是语言对白。它既是人物语言的一部分, 也是人物形象的一部分。它的重大作用表现在能与对方交流, 传达思想行为和情感态度, 同时也可以传达说话者的心理活动。

对话体现了二者性格上有明显的对比差异, 施莱亚是粗心大意, 一个具有同情心又乐于助人的女子, 玛雅是细心严谨, 一个宽容大度的女子。但是两个人性格上都是善良可亲的, 通过语言对白的方式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爱的面前人们并不需要做出选择, 因为爱是属于人世间每一个人的, 只要是真心付出的爱, 就可以收到同样回报的爱。人世间如此怪异, 幸福与美满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 总是单调乏味;而灾难与不幸, 则总是引人入胜, 并从中品尝出甘甜, 获得有益的思想与启迪。对于玛雅面临死亡这一尖锐问题, 激发了人性深刻的反思与思考, 激发了人性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交流, 通过一段语言对白展露了两个母亲对孩子的爱, 展露了人世间的母性的光辉。

结语

继母现象是社会中常见的一个现象, 也常常出现在作者笔下, 成为电影的主要题材。中国古代历史上大量的后母故事, 说明了母爱在自然状态下是有巨大的排他力的, 一个母亲爱自己的孩子不代表她也爱别人的孩子, 人不仅需要生活在家庭里, 更需要的是生活在社会里, 把自然状态下的爱转化为社会的、文化的、普遍意义的爱。施莱亚与大家的融合的过程, 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真谛。该影片紧紧围绕施莱亚的性格特征, 谱写了继母与一家人能够和谐相处的美丽篇章。把一个对爱的真谛顿悟之后的人性的光辉展示的淋漓尽致, 突出了在人生的道路之上, 无论友情, 爱情, 亲情, 人性的变化是多样的。在人性内心深处的爱, 指引大家走着每个人的人生道路。家庭是需要经营的, 爱指引人性的光辉逐渐放射光茫。

摘要:2010年印度电影《我们是一家人》在宝莱坞隆重上映, 该影片依然承载着印度传统文化载歌载舞的形式。讲述了继母施莱亚历经波折如何与一家人相处融洽的一个故事。本文主要通过二个方面叙述, 围绕电影中继母施莱亚的人物性格塑造, 以及人物性格分析, 逐渐展开论述。对主人公施莱亚的人物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深刻的揭示了爱指引下的人性光辉, 展露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关键词:性格塑造,性格分析,人文关怀,人性光辉

参考文献

[1]李美敏;周丽琴.印度电影中歌舞的叙事功能[J].电影评介

[2]曼杰特·克里帕拉尼;罗恩·格罗弗;金晶.宝莱坞VS好莱坞[J].对外大传播

篇4:我们是一家人

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着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慨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

我还和姓毛的孤女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了那种自由的快乐。

这样当了半个来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寄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愣,仿佛被抛弃了。

天气忽然凉了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被传染上了,头昏脑涨,牙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阂、怄气,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可惜,事与愿违,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我身无分文了。我想问那孤女借,但她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向母亲开口借三天伙食费。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了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房门,我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

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有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篇5:我们是一家人

――题记

时光缓缓的已经流淌过了,我们相处的时间也只剩一年半不到了,要毕业了,时间,抓的很紧。

同学之间,友情更是越来越深。亲密无间,胜似亲人。从友情演绎到亲情,不需很久,也不需做什么。只需要以心相待,用心等待,即使是短短的一分钟,也可以。

虽然我们曾经总是吵吵闹闹,总是喜欢不依不饶的较量,喜欢像一个小大人似的相互品头论足,或许我们都曾说过,我讨厌某某,我恨某某,可是你是否发现过,我们还是会在意那个某某的存在,其实,你应该知道,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很在意那个你所讨厌的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是一家人,所以什么恩恩怨怨都是会化解于无形之中的。人与人就像仙人掌一样,如果互相拥抱就会扎伤对方,可是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即使会被对方满身的刺扎伤,我们依然会紧紧依偎在一起,时间长了,身上的刺被折断了,我们之间的情感更深了……

我喜欢快乐时马上就要和你分享,

我喜欢受伤时就想起你们温暖的怀抱,

我喜欢生气时就想起你们永远包容多么伟大,

我喜欢旅行时为你把美好记忆带回家。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

何必让满天乌云遮住眼睛。

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

用相知相守换地久天长。

歌词里说的很对,当我有开心的事时,我忍不住把快乐与你们分享――我的家人们;当我在外面受伤时,我忍不住要将委屈全部告诉你们――我的家人们;当我生气时,我忍不住在你们面前哭泣,我把我最软弱的一面显露给你们――我的家人们……

在我们相知相守的日子里,请我们更加珍惜对方,无论她(他)是否是你的红颜、你的蓝颜,或许她和你只是君子之交,只是才可以叫得出名字的同学,但是,请你记住,我们是一个整体,是无法分割的整体,我们是一家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并不只是萍水相逢,我们有缘在一起度过三年宝贵光阴,有分在一起学习生活,我们用友谊诠释了缘分,换来了亲情。

我们之间天种说不清的喜怒哀乐。

多少有趣的回忆,多少天真的傻事,多少幽默的话语,多少搞怪的作弄……

初二了,情绪化重了,压力大了。以前的天真无邪都流逝了

这份情,我们似乎更加珍惜了。剩下的时光,我们一定要好好度过。不要让它悄悄溜走,不要让它静静流走。

反正,我们之间是不会变的,即使是毕业,即使是离开,也是藕断丝连的。

篇6:我们是一家人周记

运动狂人————爸爸

我这个憨憨的爸爸,平时除了上班之外什么也不干(一件事除外),但他还是忙得很,为何?运动呗!他几乎是下班就回家拿泳裤和游泳卡,然后一声“拜拜”就跑了,上哪去?游泳馆啊。游他一个小时,回来时正好赶上吃饭,然后呼啦呼啦吃完饭,头一扭,跑步去了。

我不止一次告诉他:“吃完饭立刻运动对肠胃不好。”他总是说:“没关系,我走一个小时再跑,那就没问题了吧?”你可能觉得奇怪,他为什么要这样呢?不累吗?这个问题,我不止一次问过,可每次他都笑笑,说:“生命在于运动嘛!”

嘿,这个“运动狂人”,挺不错的嘛。

手机狂人————妈妈

比起爸爸这个动态主义者,妈妈要文静得多。不过,你可别以为妈妈是在干嘛,她呀,是在玩手机呢。瞧,这不,妈妈正煮饭呢,可厨房里传出的,不只有高压锅煮饭时发出的“咝咝”声和炒菜时发出的“哧哧”声,切菜时发出的“嗒嗒”声和水龙头发出的“哗哗”声,还有手机游戏“保卫萝卜”发出的音乐声。嚯,行呀,妈妈真是“敬业”啊,就连煮饭都要拿着手机。

怎么样?妈妈是不是手艺高超加上超级“敬业”啊。

游戏狂人————本人

“天下网迷何其多,比得上我有几个?”这是我私底下偷偷作的打油诗。我,一个超级网迷,坚信打游戏是天下一大乐事。为了电脑游戏,我甚至愿意付出一切(夸张了点),什么运动、零花钱、故事书,总之,只要能玩电脑,什么都不重要,因此,这也成了爸爸妈妈对付我的手段,“李若洋,写作业去!”“不去!”“是吗,那这星期就别打电脑了”“呃……好爸爸,你最好,我现在就去写作业,这个惩罚是不是就算了?”“好吧。”“儿子啊,倒垃圾去吧,顺便把‘乐乐’接回来。”“我不去!”“真的?”“宁死不屈!”“啊,这样也行,你不去我去,只是可惜了你的电脑时间,全扣了吧。”“不不不,妈妈你休息,我刚吃完饭,也想散散步啊,呵呵呵 ……”

上一篇:10月13日国旗下讲话稿下一篇:陌生人的关怀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