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供电局的岗位,待遇

2024-04-09

详解供电局的岗位,待遇(精选6篇)

篇1:详解供电局的岗位,待遇

叩拜教育部:河南大学请求亡校书(以此文献给我们敬爱的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叩拜教育部、河南省请求亡校书:

惊悉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等近期进入了211工程,不由得无比惭愧,愧对先贤、愧对乡亲!愧对教育部、河南省的栽培,惟有引决自裁方能谢天下!因此恳请教育部、河南省将河南大学撤消!

河南省不让河南大学迁往省会,是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是避免迁校花费、带动开封复兴的高瞻远瞩。相反,陕西将陕西科技大学由咸阳迁往西安、四川将西南石油学院由南充迁往成都是一个多么短视的行为。

教育部、河南省不让河南大学跨市合并,是一个英明的战略决策,是避免只重视高校质量而不顾数量的高瞻远瞩。相反,山东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跨市合并、急速膨胀严重的形成了行业垄断。

解放后,教育部拿走河南大学水利系、财经系、土木系、畜牧兽医系、植物病虫害系另建新校,是看得起河南大学。河南省拿走河南大学医学院、农学院、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另建新校,也是看得起河南大学。

教育部让山西大学、河北大学、湘潭大学进入省部共建,是只给钱和政策。而不让河南大学进省部共建,是给了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

河南省不对开封的河南大学大投资,是避免资金打水漂的审慎行为,全国有哪个非省会级城市的大学能建好,河北大学、湘潭大学都不行。西北农大是中央七个部委共建,有985工程的巨额资助,还赶不上华中农大。

50年来,河南省共给河南大学近亿元经费购买实验设备,已经快赶上了清华大学一年科研经费的十分之一。建一栋大楼才花多少钱!

经过合并和省部共建,河南省已经有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一山不容二虎,北大迟早要被清华灭掉,河南应该敢为天下先,集中力量建清华。

长期以来,河南大学滥用英名,极大的损伤了国立河南大学的声望。因此,强烈的恳请教育部、河南省将现在的河南大学撤消,他只是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而已,是不佩称作大学的。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河南大学是有一席之地的,只是做了一点点贡献而已:

一、殷墟考古与甲骨文研究使汉字文化与先民文明彰现光芒。

二、勇攀高峰的河大学子为科技进步作出贡献,赵九章是“中国卫星之父”,“两弹一星”三大元勋之一;张劭在英国研制青霉素.....三、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第五中山大学、国立河南大学为代表的河大教育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现代启蒙与走向世界。

四、以台儿庄抗战医疗救护、学生抗日运动、学生参军为代表的河大抗日系列行动为抗日战争做出贡献。

五、部分院系南迁,实现了国家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专业院校的建立。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大学,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大,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大。

六、部分院系独立,促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完备和壮大,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化工学院(构建郑州工业大学)、信阳师范学院皆系河南大学分出。

七、部分师生另建中原大学,为中南地区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肇始了中南财经大学等校。

八、以王实味、邓拓(马南屯)、焦国标为代表的批判知识分子或有偏颇,却不失为一家之言,有益于社会。

九、以斋楼、礼堂、七号楼为代表的河大近代建筑群 “高超的融汇中西建筑手法,为国内罕见,显示了中国古典建筑中西合壁的最高水平”。(一清华建筑教授的说法)

十、大批校友成为政、军、商、文、理、工、农、医各领域一流人才,为社会作出贡献

河大就是进不了211,省部共建,因为教育部只给河南一个指标

十所大学校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河南大学跻身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另:西南联合大学旧址、之江大学旧址、浙江大学贵州抗战时旧址目前已不是大学

一代名校---河南大学,因为40年代请了蒋介石题写校名,因为80年代请了胡耀邦题写校名,于50年代、90年代被极左的河南打入冷宫,断绝财源,精英外流,急剧没落!

材料一:80年代 部批教授数排在全国高校第28名的河南大学

80年代大学正教授人数

1清华大学309*

2北京大学299*

3天津大学241

4复旦大学203*

5大连工学院186

6华中工学院177

7中国人民大学174

8华南工学院150

9南京大学148*

10南开大学147

11西安交通大学147*

12哈尔滨工业大学146*

13上海交通大学144*

14武汉大学143

15同济大学140

16北京航空学院138

17东北工学院133

18中山大学123

19北京钢铁学院120

20西北工业大学120

21中国地质大学117

22北京工业学院112

23浙江大学110*

24中南工业大学108

25厦门大学101

26南京工学院101

27西南交通大学101

28河南大学99

29吉林大学98

30杭州大学93

31重庆大学91

32山东大学84

33西北大学82

3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7*

35云南大学77

36兰州大学76

37四川大学76

注:当时的教授职称由教育部审批

资料来源:《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材料二:1949年前,开封有个国立河南大学,拥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2000亩校园,几十位海归博士,全国大学二十强;

1949年前,开封有个私立静宜女中,拥有语、数、史、地、理、化几大课程,几十亩校园,几十位中学教师,全省中学二十强;

1949年,国立河南大学在去台湾的途中返回河南,1949年,私立静宜女中在去台湾的途中继续前进;

1999年,国立河南大学沦落为省立文理学院、河南知名学府,1999年,私立静宜女中发展为公立静宜大学、国际知名学府;

1943年,河南大学批准静宜女中为子弟学校,2003年,静宜大学接纳河南大学为兄弟学校;

.........材料三: 抗日战争前后河南大学医学院的主要教师多半是同济或留德同学。现列表如下,任教短暂者未列入。

李赋京,同济及留德,解剖学。

陈作纪,同济及留德,生理学。

鲁斐然,同济及留德,病理学。

邢文火荣,留德,药理学

上官悟尘,留日。

夏一图,同济留瑞士。

孙祥正,留美,细菌学。

张孝宗,留日。

褚葆真,留德。

赵树萱,同济留瑞士。

朱德明,同济及留德,内科。

张静吾,同济及留德。

杨光第,留德。

段春和,留美。

谢景魁,留美。

阎仲彝,同济及留德,外科学。

郭鑫斋,同济及留德,眼科。

刘蔚同,同济及留德,皮肤科。

韩明炬,留德,妇产科。

王毓琛,留日。

杨初,留德。

材料四:历届台湾“中央研究院”大陆籍院士中,毕业或肄业于大陆高校的人数统计

人 名 毕业学校 类别

胡 适 清华留美

吴 宪 清华学校 生物组

侯德榜 清华学校 数理组

任之恭 清华学校 人文组

叶企孙 清华学校 数理组

曾昭抡 清华学校 数理组

叶企孙 清华学校 数理组

萨本栋 清华学校 数理组

张景鉞 清华学校 生物组

戴芳澜 清华学校 生物组

陳克恢 清华学校 生物组

李先闻 清华学校 生物组

邓叔群 清华学校 生物组

汤佩松 清华学校 生物组

赵连芳 清华学校 生物组

金岳霖 清华学校 人文组

汤用彤 清华学校 人文组

李 济 清华学校 人文组

梁思永 清华学校(梁思成之弟,也是清华学生)

梁思成 清华学校 人文组

钱端升 清华学校 人文组

陈 达 清华学校 人文组

李方桂 清华学校 人文组

萧公权 清华学校 人文组

赵连芳 清华学校 生物组

顾毓秀 清华学校 数理组

冯德培 清华留美 生物组

沈申甫 清华留美 数理组

许宝碌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陈省身 清华大学 硕士 数理组

钱思亮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徐贤修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林家翘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朱汝瑾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人文组

阎振兴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郭晓岚 清华大学 学士 数理组

何炳棣 清华大学 学士 生物组

张 琨 清华大学 学士 生物组

何曼德 清华大学 肄业 生物组

杨联升 清华大学 学士 人文组

杨振宁 西南联大 学士 清华大学 硕士 数理组

王宪钟 西南联大 学士 数理组

王瑞駪 西南联大 学士 数理组

李政道 西南联大 肄业 数理组

刘广京 西南联大 肄业 数理组

王世中 西南联大 学士

秉 志 京师大学堂预科 生物组

胡先驌 京师大学堂预科 生物组

樊畿 北京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黃汲清 北京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杨钟健 北京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阮维周 北京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汪敬熙 北京大学 学士 生物组

牛满江 北京大学 学士 生物组

钱煦 北京大学医预科 生物组

劳干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冯友兰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傅斯年 北京大学 人文组

顾颉刚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董作宾 北京大学旁听语言学 人文组

姚从吾 北京大学 人文组

周法高 北京大学硕士 人文组

方 豪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蒋复璁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全汉升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高去寻 北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袁家骝 燕京大学 学士 硕士 数理组

许宝碌 燕京大学 肄业 数理组

王世濬 燕京大学 数理组

李惠林 燕京大学 硕士 生物组

余英时 燕京大学 肄业 人文组

费景汉 燕京大学 学士 人文组

------

吴有训 南高师 学士 数理组

吴学周 南高师 学士 数理组

赵忠尧 东南大学 学士 数理组

严济慈 南高师 学士 数理组

胡世桢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冯元桢 中央大学 学士 硕士 数理组

沈申甫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许靖华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吴健雄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柏实义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易家训 中央大学 学士 数理组

田炳耕 中央大学 肄业 数理组

王家楫 南高师,东南大学 生物组

伍献文 南高师 生物组

吴定良 南高师,东南 大学 生物组

艾世勋 中央大学医科 学士 生物组

张伯毅 中央大学医科 学士

柳詒徵 三江师范 速成科 人文组

芮逸夫 东南大学 学士 人文组

黃彰健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蒋硕杰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凌纯声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刘大中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周法高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郭廷以 中央大学 学士 人文组

李景均 金陵大学学士 生物组

陈桢 金陵大学学士 生物组

俞大绂 金陵大学学士 生物组

李卓皓 金陵大学学士 生物组

赵元任 江南高等 毕业 人文组

周仁 江南高等 毕业 数理组

------

王兆振 交通大学(沪校)学士 数理组

叶 玄 交通大学(沪校)学士 数理组

窦祖烈 交通大学(沪校)学士 数理组

吴耀祖 交通大学(沪校)学士 数理组

鲍亦兴 交通大学(沪校)肄业 数理组

赵佩之 交通大学(沪校)学士 数理组

凌宏璋 交通大学(沪校)学士 数理组

凌宏勋 交通大学(沪校)学士 数理组

林致平交通大学(沪校)学士 数理组

朱兰成 交通大学(沪校)学士 数理组

葛守仁 交通大学(沪校)肄业 数理组

田炳耕 交通大学(抗战时期上海)学士 数理组

周文德 交通大学(抗战时期上海)学士 数理组

林同炎 交通大学(唐院)学士 数理组

林同骅 交通大学(唐院)学士 数理组

竺可桢 交通大学(唐院)肄业 数理组

茅以升 交通大学(唐院)毕业 数理组

------

杨忠道 浙江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周元燊 浙江大学 学士 数理组

郭晓岚 浙江大学 硕士 数理组

李政道 浙江大学 肄业 数理组

方怀时 浙江省立医专

王世杰 北洋大学学士 人文组

王宠惠 北洋大学学士 人文组

马寅初 北洋大学学士 人文组

陈省身 南开大学 学士 数理组

吴大猷 南开大学 学士 数理组

殷宏章 南开大学 学士 生物组

童第周 复旦大学 生物组

冯德培 复旦大学 生物组

陈寅恪 复旦公学(中学)人文组

袁贻瑾 协和医学院医博士 生物组

卢致德 协和医学院 生物组

顾应昌 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

陈奇禄 上海圣约翰大学学士

石璋如 河南大学学士

秉志 河南大学堂 肄业 生物组

曹安邦 岭南大学学生生物组

李惠林 东吴大学 学士 生物组

刘占螯 北京师范大学 学士 生物组

伍献文 厦门大学学士 生物组

范绪筠 哈工大 学士

张捷迁 东北大学 学士

邓昌黎 辅仁大学 学士

庄长恭 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姜立夫 美國加州大學 肄业

翁文灝 震旦学校 肄业

张孝骞 湘雅医学院医博士

何廉 长沙雅礼学院

严耕望 武汉大学 学士

许烺光 沪江大学学士

贝时璋 同济医预科

谢家荣 地质研究所

钱崇澍 美国伊利诺大学

羅宗洛 日本

李宗恩 英国

林可胜 英国

蔡 翹 美国

汪厥明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周炜良 芝加哥大学

余嘉锡 清末举人

张元济 清末进士

杨树达 长沙求实书院,京都第三高等学校

陈 垣 博济医学院 从事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

郭沫若 留学日本,先学医,后从文。

周鲠生 留日,英,法 武汉大学教授

陶孟和 伦敦大学

蒋廷黻 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 文学学士

钱 穆 自学成材 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沈刚伯 伦敦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

朱家骅 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

屈万里 北平郁文学院肄业

吳敬恆(稚暉)江阴南菁书院肄业,清末举人

程毓淮 留学德国 北京大学教授

材料五: 解放前,仅河南大学农学院就有五十多位“海归教师”,附名单与简历

王直青(1887~1958),名金吾,河南安阳县人,清末秀才。1914年,考取公费留学欧美资格,并赴柏林大学攻读农学。1916年转赴美国,先后在伊利诺、维斯康新、弗罗里达、佐治亚等大学学习,获硕士、博士学位,为留美四大植棉专家之一。曾历任中州大学教务长,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农艺系主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教授、系主任、院长。

吴肃(1871~1923),字一鲁,河南固始县人。1901年,在河南风气未开的情况下,毅然东渡日本,就读东京帝国大学农学专业,1905年获学士学位。后又留学德国柏林大学,获林学硕士。1918年,应聘担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语、英语两科教学。后留德成为博士的张静吾、阎仲彝、鲁章甫、武剑西都曾聆听过他的教诲。1923年,吴肃因对军阀统治和无端迫害强烈不满而自杀.万晋(1895~1973),字康民,河南罗山县人。我国著名的农业教育家、林业与水土保持学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第一届英文班学生,1918年以公费留学资格赴美留学,获得美国耶鲁大学林学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1927年8月开始长期执教于河南大学农学院,并担任农学院院长等职。

郭须静(1890~1933),字厚庵,河南唐河县人。1920年12月15日与何长工等人一起,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凡尔赛园艺专门学校专攻园艺,1924年应聘到开封中州大学任教。他把从法国带回的珍贵名产香蕉苹果、玫瑰香葡萄接穗引种到河南,并逐渐推广到大江南北和西北高原。1929年改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并任南京市公园管理处主任

郝象吾(1898~1952),字坤巽,河南武陟县人,中国基因遗传学理论的传播者、农业育种学专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1918年公费出国留学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任河南大学教授兼农科主任、农学院院长、理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教务长等职。1943年4月,在极其艰难情况下,发表学术文章《演化倾向与育种方法》。1945年8月,完成专著《演化与优生》。并在校内开设《优生学》课程,是现代中国较早提倡优生的学者之一。1949年下半年,复旦大学任教。

王陵南(1898~1984),名琸,河南西华县人,著名园艺学家。1915年,考取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1918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康乃尔大学攻读农科,研究园艺学,取得农业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昆虫学”、“生物遗传学”,获硕士学位。1927~1930年任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教授、主任。1932~1938年任河南省农业局局长,同时兼任河南大学农学院的教授。学术界把王陵南和李先闻的生物遗传学研究成果,称为“王李学派”。

涂治(1903~1976),字策三,湖北黄陂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植物病理学家。192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公费赴美国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植物病理和作物育种,获硕士、博士学位。1932年应聘到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并担任农学院院长2年。

陈植(1899~1989),字养材,上海崇明县人,著名林学家。1919年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学习,专攻造林学和造园学。1926年担任总理陵园设计委员。抗日战争以前,在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教授、院长等职。

王鸣岐(1906~1995),名凤岗,号济熙,河南滑县人,著名生物学家。1928年考入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森林系,193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34年考取公费留学,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1937年7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系主任、院长。解放后,任东吴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复旦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潇然(1903~1999),河南偃师人,著名翻译家、经济学家。1915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1930年秋到日本东京学习,1932年春赴德国柏林大学哲学院国家学系学习,1936年春毕业归国,1949年任浙江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主任。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农林厅副厅长兼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1954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吴绍骙(1905~1998),安徽嘉山县人。1934年考取安徽省留学欧美公费生,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农学院,在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海斯指导下深造,获博士学位。曾任广西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农院教授,1949年受聘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仇春生(1886~),浙江鄞县人。曾获美国葆灵大学硕士学位等。后应聘到开封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教员。他要求学生极严格,是当时河南教育界有名的严师。正因为有了这类严师,才养成了预校良好的教学风气。

潘慎明(1887~),江苏苏州人,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1948年10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曾任东吴大学教授。

贾瑞生(1891~1967),号祥云,河南信阳人,日本帝国大学毕业,1936年到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曾任河南省林务局局长。

李燕亭(1893~1964),名长春,字燕亭,河北定兴县人。1923年毕业于美国罗省公立图书馆学校,同时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24年在中州大学文科主任冯友兰的推荐下,到中州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化学教授。任教后积极传播近代图书馆的理念,他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开创者及奠基人,还曾作为化学教授任河南省化学学会副会长。

赵连芳(1894~1968),字兰屏,河南罗山县人,水稻遗传育种学家。1923年获美国依俄华农工学院学士学位,后转威斯康星大学专攻作物遗传育种,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是年夏去康奈尔大学研究细胞学。1928~1935年先后在金陵大学、河南大学农学院和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授、系主任。1949年赴台湾,历任农林部技监、台湾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贾成章(1894~1970),安徽合肥市人。1927年获德国明兴大学(今慕尼黑大学)林学博士学位。曾任北平大学农学院院长,东北大学农学院教授,西北农学院教授兼训导长。1950年至1957年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河南农学院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章君瑜(1896~),别号守玉,江苏吴县人,日本国立千叶高等园艺学校毕业,曾任西北农院、中央大学教授,1948年8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园艺系主任。

彭谦(1896~1960),字同生,湖北黄陂县人。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获土壤学与哲学博士学位,曾从事土壤化学分析方法,盐碱土改良与多种植物营养元素根外追肥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多篇,成绩卓著。1931年来前河南大学任教至1937年,1946年彭谦先生又来校任教,1948年随校南迁苏州。

沈文辅(1899~),浙江杭县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农业经济硕士,1948年8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

刘同圻(1899~1965),浙江宁波市人。1923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系。后到美国加州大学农学院攻读园艺专业。1924年获得硕士学位,又在澳洲利极农科大学继续研究工作。1950年,调河南大学农学院。

路葆清(1899~1964),别号仲乾,河南辉县人。获美国爱欧瓦州立农工大学畜牧部学士学位,美领菲律宾大学研究科毕业。1928年起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畜牧系主任、推广部主任、农业实习学校主任。

冯克毅(1900~1943),字紫岗,河南南阳人,著名经济学家、农学教育家。1920年毕业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法文科,并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1921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农业经济硕士学位。1928年归国,任重庆政治学院教官。随后,受聘为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央大学农学院副教授。1932年,回到母校,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栗耀岐(1900~1983),山西崞县人。1919年赴日本东亚预备学校学习日语,1921年至1927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实科、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本科攻读林学专业。1927年毕业归国,历任山西大学农学部教授、河南大学森林系教授、副主任等职

李先闻(1901~1976),四川江津县人,细胞遗传学家、作物育种家。1915年,考取四川省保送名额,进入清华预备学校。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赴美国留学。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习园艺,又在康乃尔大学研究院专攻遗传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中央大学、东北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等农学院教授,其间曾一度自费去日本深造,学习蚕业改良。1954年被任命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1945年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荫桢(1902~1992),字构堂,河南永城县人。1917年8月考入预校第二届英文科。1922年7月考入金陵大学理学院,三年级时转东南大学文学院,1927年本科毕业。第二年考取留美研究生,继续兼治文理两科,并先后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硕士、明尼苏达大学法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时期,在校讲授植物生理学。1933年任河南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为农学院开设农学专业课和哲学选修课,把文理互通的学术观点引入河南大学。

沈学年(1904~),原名宗易,浙江余姚市人,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1945年8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

陈振铎(1904~),别号宗宪,昆虫学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硕士。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河北省立农学院教授。1936年春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农学院农技推广处主任,在河南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3年。

田叔民(1906~1983),河南上蔡人。19岁时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凡尔赛园艺学院,攻读园艺学专业。1931年毕业于凡尔赛园艺学院,获硕士学位后即被导师举荐到布列安诺布劳园艺场实习、深造,法国农业部授予他园艺工程师职称。1932年3月辞职归国,1940年被聘为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

陈显国(1906~),广东人,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1941年担任河南大学教授兼农学系主任。1948年旅台后在台北市任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他是国际著名的土壤学专家,长期兼任国立河南大学旅台校友会理事。

黄希周(1906~),别号菊逸,日本鹿儿岛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1933年受聘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1948年旅居台湾,历任台湾大学农学院教授,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王一蛟(1906~),河南人,金陵大学毕业,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前在河大农学院任教,讲授农业经济学。1945年至1949年在华中农大农经系任主任。

许振英(1907~1993),山东武城县人。著名畜牧学家和动物营养学家,1907年4月12日出生。13岁考入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1927年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农学院,1929年获学士学位。1930年就读于威斯康辛大学研究生院,1931年获硕士学位。1932年回国后,先后于河南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业大学执教约60年。

蔡继贤(1908~),浙江吴兴县人,美国意利诺大学农科硕士。1948年10月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兼任教员,讲授畜牧。

陈伯川(1909~),北平中法大学毕业,留学法国,毕业于格里诺大学,法国中央工业实验所技师,1946年到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

臧广田(1911~1985),辽宁蓋县人。1930年赴日本留学,曾在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院兽医科学习,1933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畜产学部。1949年3月参加革命后,任哈尔滨东北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萧位贤(1912~1995),广西鹿寨县人,1937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系。1942年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杨庆门(1913~1984),别号衔晋,浙江嘉兴县人。1935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获学士学位。后受聘担任河南大学助教、讲师。1945年留学美国,在美国耶鲁大学林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提前归国,任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1948年回到河南大学,任农学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同济大学、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陈孝治,字伯平,河南汝南县人。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农科毕业。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时期任园艺系教授兼农场技师。

钱养浩,字仲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科毕业,在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时期讲授畜产、肥料、气象、地质。

吴景美(心甫),福建人。美国爱沃瓦大学农学学士。曾任河南中山大学农科教授、河大农学院教授。

林世泽,美国爱沃瓦农业大学农学硕士。曾任东北大学教授、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李达才,江西安福县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曾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保定农学院教授,台湾省立农学院教授、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谷子俊,日本东京大学毕业,曾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教授。

黄以仁,日本东京大学毕业,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教授。

邵德伟,日本鹿儿岛大学毕业。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授,讲授造林学、狩猎学。

栗显倬,湖南人,留学美国,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场主任。

陈佑进,留学美国,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何一平,美国纽约萨瑞苦斯大学硕士,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鲁祖周,河南新野县人,比利时鲁文大学毕业,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杜洪作,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前在河南大学农学院任教,讲授造林学原理、森林计算和利用。

孟守真,河南安阳县人,留学法国,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郭培学,河南孟津县人,留学美国,新中国成立前曾任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材料六:

河南大学历史系学子:

郝铁川:法学家,现上海市金山区区长

傅志芳:现河北省委组织部长

刘春良:现安徽省纪委书记

河南大学政治系学子:

梁光烈:解放军总参谋长

蔡继明:经济学家,清华教授

河南大学中文系学子:

任鲁豫:中央电视台想挑战吗主持人

徐列:南方人物周刊主编

河南大学学子:

阎振兴: 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校长

袁宝华: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盛华: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东南大学校长

彭云: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杨廷宝: 东南大学校长

高济宇: 南京大学副校长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张伯声: 西北大学校长

刘潇然: 浙江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

马可: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李秉德: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

郝铁川: 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郑永扣: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材料七:河南大学解放前跟国民党走得太近,解放后刘少奇又惨死在开封,其子刘源后来任河南省长,河南大学能有好果子吃吗?一代名校---河南大学,因为40年代请了蒋介石题写校名,因为80年代请了胡耀邦题写校名,于50年代、90年代被极左的河南打入冷宫,断绝财源,精英外流,急剧没落!

材料八:河南大学英语专业多年跻身全国十强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全国仅十所大学

河南大学教师王立群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三位长期签约主讲人之一

河南大学人才流失情况:

李娜去南开大学

解志熙去清华

沈卫威去南京大学

肖红去清华大学

张曙光去华中科技大学

韩长印去上海交通大学

张廷国去华中科技大学

康保成去中山大学

章武生去复旦

余保龙去美国

苗普敬去美国

.......材料九:90年代末,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联名上书河南省教委,请求模仿浙江大学,在中牟合并组建新的河南大学,以恢复、重振河南大学,结果是河南医科大学被执政的郑大帮并给了郑州大学,时至今日,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前的牌子仍拒绝更改为郑州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申报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医院召开会议,缅怀在开封河大时的披荆斩棘史。

河南省将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并入没有生物学科的郑州大学,是令人寒心的,是劫贫济富,是损不足以奉有余

新贵郑州大学不断的得到扶持、吞并外校;一边是功臣河南大学不断的被拆分、被掠夺。将河南大学医学院并给郑州大学,人为的拉大了两校的差距。

材料十一:《河南大学反分裂学校法》草案

“复兴河南大学专案组”拟

《河南大学反分裂学校法》(草案)已由“复兴河南大学专案组”草拟,现提交河南大学四十万校友大会征求意见。

第一条、为了反对外部势力分裂、蚕食、损害河南大学,促进河南大学和平统一,维护学校主权和学科完整,促进河南大学重振名校,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公平正义的人类根本原则,制定本法。

第二条、河南大学的分裂问题是50年代院校调整的遗留问题。由于20世纪末高校合并中,河南大学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恢复、尊重,原河南大学医学院(即河南医科大学)竟被外界指令并给郑州大学;由于长期以来,河南省、教育部不重视河南大学的发展,“倾全省之力建郑大”,河南大学至今进不了211工程,进不了省部共建,河南大学决定挺身而起,收复失地。

第三条、1948年,河南大学左翼数百师生投奔中原解放区河南宝丰,陈毅以其为基础成立了中原大学,河南大学教授范文澜出任中原大学校长,中原大学1949年迁往武汉。1952-1953年,河南大学医学院独立为河南医学院(今河南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学院,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学院,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学院。1955年,河南大学理学院迁往新乡,构建新乡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1958年,河南大学化学系独立为河南化工学院,1963年迁往郑州,构建郑州工学院(今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工学院)。1961年,河南大学生物系迁往新乡,并入新乡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同时,湖南大学、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河南大学。以上内容是为背景。

第四条、鉴于湖南大学地理系已并入河南大学,河南大学放弃收回已并入湖南大学的河南大学土木系。鉴于郑州大学地理系已并入河南大学,河南大学放弃收回已并入郑州大学的河南大学化学系。鉴于中原大学已在武汉分成多个学校并与别校融合,新立华中师范学院、中南财经学院等校,河南大学放弃收回中原大学。

第五条、世界上只有一个国立河南大学,省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同属一个河南大学,国立河南大学的学科和主权不容分割!维护学校主权和学科完整是包括省立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在内的全体国立河南大学师生的共同义务。绝不允许外部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分裂河南大学。

第六条、解决河南大学的分裂问题,实现统一,是一个感情问题,河南大学必须统一,不管有多大阻力,一定要统一。

第七条、坚持公正原则,是实现河南大学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方式实现学校统一,最符合国立河南大学全体后裔的根本利益。国立河南大学全体后裔要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第八条、关于学校和平统一的谈判,相关各方完全平等,可以新定校名,也可以恢复原河南大学校名;可以新建校本部,也可以从原各方中选定校本部。新的河南大学领导班子按比例从各方中选出。

第九条、学校和平统一以后,将本着“唯才是举”、“按贡献分配”的原则管理学校。学校将进行改革,并列出重振名校时间表,不达目标,自行解散。

第十条、一旦外部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阻挠河南大学和平统一,或者河南大学和平统一遥遥无期,学校师生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学校主权和学科完整。

材料十二:河大的雄起、沉寂

追随着京师大学堂现代大学滥觞的脚步,1902年河南大学堂在省会开封诞生,1912年,一批志士仿效清华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建立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这种学校在全国少见,还有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积贫积弱的内陆中原,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眼界高远、气魄宏大、教学先进,培养出了赵九章(中国卫星之父)、杨廷宝(建筑大师)、阎振兴(水利泰斗)、张伯声(地学巨子)等人,送走了很多学子去欧美深造,这批人后来大都成为栋梁,暗淡的近代河南闪现了一道亮色。

时间是1923年,清华成立大学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中州大学。洋博冯友兰任文科主任,海归曹理卿任理科主任。但同为洋博士的前校长李敬斋一直以来主张将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为工业学校,并以辞任以明志。两条道路泾渭分明,哲学家冯友兰着眼于长远,倾向通识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而李敬斋是权变的思路,当时的阶段应发展工科以促进工业化。孰是孰非?难以判断。但如果实施学校主攻工科,那么在1952年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就会像浙大、湖大一样改成工学院,而不是和山西大学一起变为了师范学院。

省主冯玉祥的支持下,中州大学合并农业学校、法政学校,成为综合性大学,得到了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的帽子(第二中山武大、第三中山南大、第四中山浙大)如同浙大,河大雄起于抗战时期。

1928年,河南大学成立了医学院,与已有的文、理、法、农并为五院。河南大学开始深耕,学校的建筑至今还昭示着当时的气魄和档次。这些建筑是比肩于中央大学(今东南大学校园)、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校园)的,位居国内前列。规模宏大的大礼堂耗资二十万大洋,从德国进口屋架,可容纳三千人,而当时河大仅有五百师生。斋楼、六号楼、七号楼别具匠心,令人赞叹!这些建筑中西合壁,科学美观,至今仍是河大的骄傲。解放前河大2000多亩校区,号称华北第一大校,当年校园东起明城墙,西边是河,北靠铁塔,南临大湖,一派宁静优雅。解放后随着农、工、医学院独立,而今剩下八百亩校园。

三十年代的河大很有实力人才济济,1942年升格为国立。1944年,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河大获得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这个地位在今天很令人怀疑?河南大学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册的几所中国高校之列,科学史家李约瑟抗战时曾到访过河大。2003年,央视“世界著名大学”中国内地十所高校中选择了河南大学,引起了全国的嘲笑。河南大学官方并没有公开很多过去的资料,河大至少可以进入民国大学二十强。它农学院、医学院办得很好,医学院曾是全国五强之一,在解放后首批获得博士点。文学院更是名家云集,有范文澜、郭绍虞、姜亮夫、董作宾、萧一山、蒙文通、楚图南、高亨、傅侗、朱湘等。教育系入围全国前六,并培养出了研究生李秉德。从法学院当年开设的众多课程也可以看出河大的实力。

河大很强的又一个证据是,在三四十年代河大拥有几十位海归博士,这在六十年后的今天仍是会很有竞争力的。生物学博士王鸣岐解放后做了复旦生物系主任,水利系的严恺做了河海大学校长,化学博士李俊甫与英国人李约瑟的交流激发了后者《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写作。河大的很多任校长如田培林、邓萃英、刘季洪、姚从吾、许心武、黄际遇等都是洋博士,这些经受过欧风美雨现代文明滋养的学者使河大境界很高。

河大得以雄起,一是靠延揽人才,像张仲鲁、刘季洪、张静吾等到处请人。另一是善于经营,河大从教育部和省里争到了很多政策和经费。工学院院长阎振兴后来做了教育部长,校长田培林做了教育部常务次长,邓萃英也做了教育部次长,刘季洪做了考试院院长,姚从吾做了中央研究院院长....再一是不拘一格,26岁的人能当教授,没有学历的人也能当教授,河大有很多歪才怪才偏才。

解放前开封的运河通畅,河大有很多来自省外的师生。在这个不安定的时代,河大的科研、教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培养出了很多的人才。从二十年代投身殷墟发掘开始,河大师生一直是殷墟和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了董作宾、石璋如、尹达、孙海波、郭宝钧、朱芳圃等著名学者。经济系学生邓拓在校写成《中国救荒史》,填补了空白。化学系学生马可床头作曲,终成一代大家。医学院投入到台儿庄抗战医护贡献巨大,文学院出现了作家群星河灿烂。很多后来的名人如袁宝华、白寿彝、侯镜如、王实味、姚雪垠等都曾在河大就读。

河大平静的校园生活总是暗潮涌动,派系之争屡屡交锋,抗日抗暴轰轰烈烈,地下党活动频繁,诸如王国权、赵毅敏、罗章龙、王雨田、邓拓、彭云等。1948年,河南大学左翼数百师生在范文澜、嵇文甫、王毅斋的领导下,投奔中原解放区,陈毅以其为基础成立了中原大学,范文澜任校长。中原大学1949年随中共中原局迁往武汉,后发展为中南财经大学等校。河南大学本部受国民党的指令往台湾南迁,先到了苏州停留,很多人拒绝去台。这次迁校造成大量人才沿途流失。由于河大的欧美色彩,不少师生最终还是去了台湾。

建国后高等教育采用苏联模式,强调分科、专业化,压缩大学,加强工学院、师范学院。这与民国时按英美模式注重综合性是不同的。于是河南大学医学院、农学院分别独立建校,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学院,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学院,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学院。河南大学仅剩文、理科,但随后没有像山东大学那样保留综合性大学身份,而是变成了师范学院,全国后来仅有北师、华东、东北三所师范院校是重点。

河大的衰落关键点与省内的两次决策,一是1955年将河大理科迁往新乡,在开封集中力量办文科。很有积累的河南大学理学院只换来新建的平原师范学院文科三专业。省里的小气使仅剩文科的开封河大不能入选历次的全国重点大学。二是省会迁郑拿走了原河大医学院、农学院,又拿走河大化学系成立河南化工学院(郑州工业大学前身之一)。由于一省一所综合性大学的政策限制,河大一直拖到二十多年后的1984年才得以复名。长期以来不以科研为主,学生就业多限于中学教师,严重影响河大的发展。迁到省会的山东大学与没迁省会的河南大学今天的差距巨大。左翼河大的三大领导人范文澜、嵇文甫、李俊甫分别去了武汉中原大学、郑州大学、新乡师范学院,都做了校长。

翻检八十年代初期的高教档案,河大拥有一百位左右的正教授,教授都是由教育部批,数量居全国大学前四十名之列,超过了华中师院、华南师院、陕西师院、郑州大学。竟没进入教育部直属?同样河南医学院当时并不比山东医学院、西安医学院差,却也没像后二者那样进卫生部直属。河大中文、历史、地理竟没设博士点,一种解释是教育部有保有压是不会让一个地方师范学院成为博士单位的,即使你很强。偏居开封的河大经过建国几十年岁月的淘洗,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当河大一再的退让之后,它已经没有话语权去争待遇了,它曾经的优秀也饱受质疑。

面对重重困境,河大苦苦的挣扎,尽管自身不乏痼疾,但曾经沧海、不甘沉沦的贵族骨血依然。自河大沦落时起,一代代河大人矢志不渝、历尽艰难,要振兴河大、重铸名校。相信河南大学一定能够凤凰涅盘、再展雄姿!

一部河南大学的兴衰史,河南现代化道路的经验教训史。

材料十三:1995年河南大学的办学经费是257万,1995年郑州大学的办学经费是1749万,1995年湖南师大的办学经费是1002万,而三者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差不多

三校当时都是文理科高校

终于知道河南大学是怎么衰落的了!

详见:

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

作者:武书连,吕嘉,郭石林(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十八卷,1997年,第七期

1995中国大学研究与发展成果评价前100名

说明:分类/分类排名,人力/投入人力科研经费单位为万,自科/自然科学得分......校名 总得分 分类 人力 科研经费及排名 自科 社科

-----------------------------

1清华大学 319 工1 5081 39903 1 313 5

2北京大学 217 综1 4914 11331 17 156 62

3南京大学 202 综2 2481 9027 22 156 46

4浙江大学 176 工2 3863 34334 2 167 9

5西安交大 163 工3 3001 14566 12 158 5

6哈工大 161 工4 2900 21696 5 157 4

7复旦大学 156 综3 2669 12963 18 107 48

8华中理工 146 工5 2546 15747 10 136 10

9东南大学 144 工6 2434 15264 11 140 4

10西北工大 138 工7 2642 18960 8 136 2

......-----------------------------

校名 总得分 分类 人力 科研经费及排名 自科 社科

-----------------------------

51郑州大学 61 综15 1123 1749 104 27 34

52华中师大 54 师4 920 943 154 32 22

53北方交大 54 工30 977 9464 25 54 0

54青岛海大 50 工31 1008 2502 77 46 4

55浙江农大 50 农3 663 3351 56 47 2

56上海医大 49 医3 800 2794 67 48 1

57西北农大 49 农4 1002 930 157 43 6

58吉林工大 49 工32 1496 9461 26 48 1

59河南大学 48 师5 1377 257 275 24 24

60山东工大 48 工33 1319 2546 76 44 4

61华南师大 47 师6 1212 3265 57 33 14

62湖南师大 47 师7 1284 1002 144 25 22

63武汉工大 46 工34 1001 4035 51 43 3

64苏州大学 45 综16 784 2414 84 26 19

65山东师大 45 师8 1087 963 148 29 16 材料十四:

高等教育---心中永远的刺痛

一代代人欲哭无泪又无可奈何

从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

就把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省

就是让这里多出农民多产粮食

教育部属的近100所学校

河南省一所没有

211工程的100多所学校

河南只有郑大

这还是靠了郑大郑工大河医大三校合并再加上省里的倾尽全力

一亿的人口得不到一所重点大学

所谓的教育部属学校集中在少数地域

教育部属学校的当地生源平均接近一半以上

他们不实行全国统一划线也绝对不按照人口比例分配招生名额

河南高考生现每年已超100万

985工程院校每所学校在豫招生按100名来算

每年河南只有大约3500名!!!!考生能够走进985的学校

这个数字这样的录取率在全国范围来是一奇观

而河南省只能把河南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放到一本招生凑数

但是河大这个百年名校直到如今连211都不是

河南科技大学出了河南省又有几个人知道

河南省 这个中原腹地

除了叹息

它还有什么可以表达的遭遇政策不公

政策是指挥棒,有了政策的导向,发展会大大加快。作为一个落后地区,作为第一人口大省,作为东西南北交会的中原地带,作为民族传承的祖根之乡,河南理应得到更多的政策眷顾。但是我们往往看不到,我们看到的反而是政策的冷淡。

解放后,占全国人口十三分之一的河南一直没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河南的高校水平太低,因此进不了重点---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水平低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因为过去进不了重点所以现在水平低。

解放前,河南高等教育水平并不低,也有重点大学。有三个响当当的高校:一,焦作工学院,是中国矿业教育的摇篮,现迁到了北京和徐州,改名中国矿业大学,因为原矿业部在北京。二,国立黄河水利专科学校,与河海水利专科学校齐名(现更名河海大学,前校长严恺院士原在黄河水专),后来受限于“一省一所国立大学”的政策而成为河南大学水利系,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被迁到了武汉,构建了武大水利系(后独立为武汉水利学院),黄河水专教师郭暄出任武大水利系主任。三,国立河南大学,原第五中山大学,拥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和数十位海归博士,四十年代位居全国国立大学前列,英才云集,贡献巨大。该校解放后被分拆入中南数省,本部改为地方师范学院。

解放后河南高校也不是特别差,在八十年代,河南大学拥有的教育部审批的正教授数居全国大学前三十名(参考:《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版)。

长期以来,中央扶持重点大学、部属院校的政策对河南高校造成了特别严重的伤害。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在八十年代都有实力得到博士点,但当时博士点是向重点院校集中的。在科研项目的审批、办学经费的划拨方面,河南高校是不能与重点院校公平竞争的。这就导致了营养不良、恶性循环。

90年代申报“211”时,河南希望进入两所高校。教育部提出“一省一校”的原则(即一省扶持一所地方院校),要知道河南的人口相当于东北三省之和。就算不计人口,这个“一省一校”的原则为什么对江苏、上海网开一面,他们都有两所地方院校进了“211”工程,中央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扶持反而倾向了富裕地区。2005年新增“211”高校,河南方面非常努力,河南大学的实力已经达到了“211”的标准,但还是进不去。就在这一次湖北又进了三所“211”高校。不管是什么原因,湖北有七所“211”高校而河南只有一所总是说不过去的。在解放前,湖北、河南都是一所国立大学。如果没有建国后的院系调整,没有中央的倾斜和扶持,湖北高校能把河南高校远远甩下吗?为什么几十年后在湖北设那么多重点院校?就算是建中心以带动周边,也不能集中到这种程度呀!能辐射得那么远吗?就算是计划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后遗症,现在要统筹区域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理应改弦更张,一视同仁给政策、拨经费了,还拖到什么时候。是在湖北设七所“211”高校重要还是在河南设两所“211”重要?

全国人民都说河南人素质差,那么为什么不给他们提高素质的机会?给他们建一所好大学?就一所!难道说河南人没有纳税?纳的比邻居们少?

2004年教育部决定在没有中央直属高校的省份搞“省部共建”地方院校,同样确立了“一省一校”的原则。当然新疆由于有生产建设兵团,给了两个名额。河南想进两所高校是违反原则的,但湖南、陕西这样有中央直属高校的省份也搞了省部共建地方院校就不违反原则吗?说湖南、陕西是老区,但河南是穷地呀,“老少边穷”是一起的呀!我们一方面指责它的穷,一方面在分配资源时又不给它,那它不是越来越穷吗?

高等教育的落后只是河南落后的一个标本,高教政策的冷遇只是河南总体政策冷遇的一个方面。人们往往把河南的落后归因在河南自身,归因在河南的极“左”理念、河南人的劣根性......抛开近现代中原大地的战争和灾害不说,解放后中央搞的区域非均衡发展和以农促工、以乡养城政策就没有责任吗?解放后中央在河南搞共产主义试验损害了河南,就不应该对河南进行补偿吗?既然让河南来搞农业,承当国家粮食安全,那么不应该对这种低附加值的产业进行补贴吗?

材料十五:河南人民十问教育部:

一,凭什么现在在湖北设立七所国立大学,而河南一所不设?解放前,湖北、河南都是一所国立大学。解放前,河南高等教育并不像现在这样差,有国立河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黄河水利专科学校等。

二,211工程凭什么对大省小省实行同样的“一省一校”原则(即一省进入一所地方院校)?河南人口占全国十三分之一,为什么在211百所高校中只分到一个指标?

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中原大学来自哪里?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拿走河南大学水利系、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平原师范学院等系科,为什么不投桃报李?凭什么把河南高教资源拿往外省?

四,河南与湖北、陕西相比谁纳的税多?为什么河南的税收要拿去建设外省高校?

五,211工程“一省一校”原则(即一省扶持一所地方院校)为什么对江苏、上海、广东网开一面?这三个省都有两所地方院校进了“211”工程,中央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扶持为什么反而倾向了富裕地区?

六,教育部在没有中央直属高校的省份搞“省部共建”地方院校,确立了“一省一校”的原则。河南想进两所高校是违反原则的,但湖南、陕西这样有中央直属高校的省份也搞了省部共建地方院校就不违反原则吗?说湖南、陕西是老区,但河南是穷地,“老少边穷”在一起,河南为抗日被扒开黄河大堤的损失要补偿。

七,教育部一再明确反对师范大学、农业大学改名,明确反对农业院校合并。但是贵州、广西、浙江等省的农业大学都合并了。但是,教育部直属的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了,改名为西南大学,教育部还特批西南大学进入211工程。河南大学为什么就不能合并师范大学、农业大学增强实力?

八,华北电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能跨市合并,中国石油大学能两地办学,河南大学为什么就不能跨市收复原河南大学理学院、农学院等系科?

九,如果说教育部直属高校是面向全国,那么为什么它的本地生源比例那么大?

十,今天,难道我们还不对过去的政策进行纠偏?

悲剧是否还会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继续?

篇2:详解供电局的岗位,待遇

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于1951年,总行位于北京建国门内大街69号,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也是中国五大银行之一。中国农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在全球银行1000强中排名前7位,穆迪信用评级为A1。2010年7月15日和16日,农行A股、H股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总市值位列全球上市银行第5位。2017年7月20日,《财富》发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农业银行排名第38位。

作为国有五大行之一,在同等薪酬的条件下,农行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相对较低,对于想要进入金融行业工作的小伙伴来说农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大家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都非常关注公司概况、发展前景、工作氛围,尤其是满足我们生活需求的福利待遇,那么到底基本构成有哪些、福利待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有没有区别,下面请听内蒙古中公金融人小编详细为您解答:

一、福利待遇的基本构成

1.基础工资:中国农业银行的基础工资是根据不同的员工职级来发放的,初入职的柜员,月薪3000元左右持大专文凭的,参照公务员二十六级;持本科文凭的参照公务员二十五级;持硕士学位的,参照公务员二十四级;持博士学位的,参照公务员二十三级。从柜员升职至大堂经理后,月薪调整为5000元左右;升职至二级支行行长时,月薪调整为7000元左右;升任至一级支行行长时,月薪调整为8000元左;升任至分行行长时,月薪调整为10000元左右;总行工作人员平均月薪5800元左右。

2.福利:

(1)五险一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这部分是从基础工资里扣除的,大概会扣掉基础工资的20%。

(2)节日慰问金:一般是发放超市的购物卡或奖金,五

一、国庆、中秋、春节的时候发放,每次500-3000不等。

3.补贴:平时有交通补贴、电话补贴、饭补、消费券等各类吃穿用的实物奖励 4.绩效奖金:

(1)季度奖:每季度7000~9000(2)年终奖,不同职位年终奖的多少不同,柜员的年终奖大致为2-3w。(3)销售奖金,就是平时销售各种银行产品的奖励,因人而异,差异较大。(4)绩效奖金与每个网点的经营业绩紧密相关。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银行招聘网:http://nm.jinrongren.net/ 5.其他

(1)福利保险:除政府规定的各项保险外,额外提供补充公积金、企业年金、补充医疗计划、住房补贴计划,如每月的住房补贴约1500-1800元。

(2)教育培训:新员工入行培训、岗位资格培训、国外(境外)培训。(3)职业规划:为新员工提供个性化、全面化、长期化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福利待遇的影响因素 1.和所在行级别相关; 2.和工作岗位相关; 3.和本人职位级别相关; 4.和学历相关;

5.和所在城市消费水平相关; 总的来说自然是级别越高工资越高。

三、福利待遇的整体情况

通过对影响福利待遇的影响因素分析,银行最终到手工资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地区上都会有所区分:

(一)岗位不同,待遇有所不同

1.柜员。柜员一般到手月薪在2000-11000不等; 2.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一般到手月薪在3000-20000不等; 3.综合柜员。综合柜员一般到手月薪在3000-11000不等; 4.大堂经理。大堂经理一般到手月薪在3000-13000不等 5.软件开发师。软件开发师一般到手月薪在5000-20000不等。

(二)地区不同,待遇有所不同

一线城市工资高,二三线城市工资低一些。以柜员岗为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月薪在8000元-10000元左右,而偏远城市的话大概在3000-6000元左右。更多内蒙古银行春季招聘相关试信息请进入内蒙古银行招聘考试网查看。

篇3: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分析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交通负荷的不断增大, 道路的破坏损害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沥青路面的病害形式主要有裂缝、变形、松散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类为结构性损坏, 如开裂、变形、接缝损坏等;另一类为功能性损坏, 如表面滑溜、表面损坏等。路面发生病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施工、材料、超载、路基沉降、排水和气候等。在这些因素中, 路基不均匀沉降或与其他方面的联合作用, 对路面损害的影响更为严重, 往往造成路面结构的整体变形和破裂。

1 道路填土裂缝的类型

1.1 填土裂缝的成因

填土裂缝由于其成因的不同, 可能出现在填土路堤的各个部位, 但其原因均是由于填土内部导致的。微小的裂缝是广泛存在而且无法避免的, 但过大的裂缝却会造成路基或路面的损坏, 甚至使道路完全丧失营运能力。

路堤是由散粒材料填筑而成的, 在自重和其他因素影响下, 路堤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竖向和水平方向的变形。由于路堤各部位 (或路堤与结构物) 之间的变形量不同而造成不均匀沉降, 从而在路堤的不同部位形成拉伸应变区和压缩应变区。在拉伸应变区内, 由于填土的抗拉强度很低, 在这些部位就容易产生变形裂缝。研究资料表明, 土石坝在沉降梯度达到0.6%~1.4%时, 就有出现裂缝的可能。

填土裂缝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按部位可分为表面裂缝和内部裂缝;按走向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龟裂缝;按成因可分为变形裂缝、水力劈裂裂缝、渗流裂缝、滑坡裂缝、干缩裂缝、冰冻裂缝和振动裂缝等。其中, 对路堤影响最大、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变形裂缝。变形裂缝根据其产状与路基延伸方向的关系, 可以分为纵向变形裂缝和横向变形裂缝。

目前, 已经得到设计、施工部门重视的一种横向裂缝是发生在路堤与桥梁、涵洞等的交接处, 由于台背与填土的沉降差异以及台背填土 (难于压实) 与路堤压实土间的沉降差异而产生的横向裂缝。

1.2 路面病害

(1) 沥青路面变形。由于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的路面变形也是不均匀的, 一般总有明显的沉降中心。路面沉降沿路面横向的变化有基本相同的, 也有不同的。从总体上看, 路面沉降量的空间分布比较复杂, 沉降中心可能是位于路面某一部分, 也可能是某一路段。当路基刚度变化不大时, 路基沉降空间分布是渐变的;路基刚度相差明显时, 则会出现错台, 如桥头跳车等。

(2) 纵向裂缝。一般发生在距路堤边缘3~5m处, 也有一些发生在互通或服务区加减速车道与行车道的拼接处。裂缝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纵向直线形, 裂缝两端未延伸到路堤边缘;另一种为纵向弧形, 裂缝两端延伸至路堤边缘。后一种可能引起路堤滑动, 其危险性更大。路面纵向裂缝一般总有相应的路基纵向裂缝对应。

(3) 横向裂缝。目前, 我国的道路底基层、基层广泛采用半刚性材料。根据裂缝的成因, 可以将半刚性沥青路面横向裂缝分为以下几类:

基层反射裂缝。基层材料失水收缩, 使沥青面层底面承受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沥青面层的抗拉强度时, 沥青面层底部开裂, 从而在沥青路面形成下宽上窄的横向裂缝。

沥青混凝土的温缩裂缝。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粘弹性材料, 温度下降时, 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 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 并逐步向下发展, 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差异沉降引起横向裂缝。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 由于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的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 并反射到沥青面层, 形成横向裂缝。

网裂、沉陷和坑槽。在道路行车道上, 特别是在车轮轮迹处, 常能发现路面网裂、沉陷及坑槽病害, 且在网裂、沉陷处常伴有翻浆现象。

(4)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裂。当路基过量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使路面板脱空而失去支撑或均匀支撑, 路面板内的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时, 导致路面板断裂。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发展沿路基纵向是不均匀的, 一般在沉降中心及附近处不均匀沉降持续发展。从沉降中心处沉降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看, 沉降变形随时间的发展有3种类型:渐趋稳定型、等速发展型和加速发展型。

2 填方路基沉降的影响因素

2.1 路基填土压实度不足

由于压实度不足, 往往会导致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 在路基两侧出现纵向裂缝。路基土体压实度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施工受实际条件的限制。路基施工时, 天气太干燥, 局部路堤填料黏土土块粉碎不足, 致使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暗埋式构造物处因构造物长度限制, 致使路基边缘不能超宽碾压, 导致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某些加减速车道未与行车道同步施工, 当拼接处理得不好时, 其拼接处也会产生压实度不足的情况。

(2) 考虑到施工安全和进度, 使得压实或压实作用时间不足。由于路基压实不充分, 致使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3) 由于对填方土体的最佳含水量控制不力, 达不到压实效果。

(4) 在填方路堤施工中, 当路堤施工到一定高度以后, 路堤边缘的土体往往存在着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对于较高的填方路基, 通常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若填方土体的压实度不足, 其结果是土体前期固结压力小于自重应力和各种附加应力之和, 在自重作用下就会发生沉降变形, 这些附加应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载, 尤其是超载情况; (2) 含水量变化造成土体容重的改变; (3) 地下水位升降而导致浮力作用改变; (4) 土体饱和度改变, 引起负孔隙水压力改变。这些附加应力引起土体中有效应力的改变, 从而导致土体发生压缩变形。

土体压实度不足还会导致填土路基的侧向变形。目前采用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是假定侧向完全受限, 仅有竖向变形, 但实际路基土中存在侧向变形, 这种侧向变形会引起沉降。

2.2 地基中存在软弱土层或岩溶

软弱土层的力学性能差, 在附加应力的作用下, 会发生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和侧向塑性挤出, 导致明显的沉降变形。有些河谷、水塘地段虽进行了清淤处理, 但由于处理不彻底或回填材料控制得不好, 从而形成人为的相对软弱土层。在一些地表水和地下水自然排泄困难的地方, 地基土中软弱土层在固结过程中的较大沉降变形, 是产生过大沉降和沉降差的重要原因。有些路段所处地基虽不属于软土地基, 但由于处于丘陵低洼、河谷处, 长期受水冲蚀, 天然含水量较高, 在设计时未发现或未进行特殊处理, 在施工时也未进行等载或超载预压, 也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在碳酸盐岩地区, 路基下有时分布有岩溶洼地或漏斗, 其中的沉积物松软, 在行车动载的作用下, 沉积物压实后出现侧向流动和下陷, 造成路基沉陷。

一般来讲, 土层的天然含水量越高、天然孔隙比越大, 则压缩系数越大、承载力越低, 路基的沉降量和沉降差也就越大;抗剪强度和承载力越低, 则侧向塑性挤出甚至局部坍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 地基中存在软弱土层或岩溶容易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降。

2.3 路基刚度差异显著

路基综合刚度是指沉降变形有效深度范围内的综合抗变形能力。由于路基表面并非总呈水平, 道路构筑物与路基土体刚度差异明显, 在相同外力的反复作用下, 由于变形量不同, 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出现明显的差异沉降, 导致路基路面裂缝破损;二是虽然没有明显的差异沉降, 但每次在外力作用时, 路面结构和路基表层内由于差异变形而出现不利的附加拉力或剪力, 路面结构和路基表层在这个附加力的反复循环作用下, 必然产生疲劳破坏, 导致路面或路基病害。

2.4 路堤填料不均匀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 对填料级配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 填料常常是路堑的挖方、隧道掘进产生的废方。这些填料性质差异大、级配也相差很远。在施工过程中, 如果分层碾压厚度过大, 小颗粒填料和软弱物质很难得到有效压实, 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 回填料产生不协调沉降变形, 路面会产生局部沉陷, 刚性路面还可能产生裂纹或缝隙。另一方面, 由于回填料的性质不同, 特别是有的回填料具有膨胀性, 在路基排水系统局部失效后, 水的渗入会使路面局部隆起, 影响行车舒适度, 严重的会导致路面破坏。

2.5 地下水的影响

路基或地基中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很大。路堤及其地基中的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有3种类型, 即地下水侧向补给、降雨补给、地表水侧向补给。其动态变化及潜蚀作用会影响到土体中的有效应力分布、土体的结构特征和土体强度, 从而导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

地基中的软土层通常为饱和软土层, 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而饱和软土层的沉降变形总是以渗透固结和次固结沉降为主, 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基本完成。此外, 由于路基为条形, 软土层中附加应力的分布沿水平向是不同的, 会破坏软土层原有水平方向的平衡。所以, 软土层在发生竖向沉降的同时, 也会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侧向塑流变形。渗透固结沉降完成后, 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 但是粘粒之间并未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粘粒之间为平衡而进行的调整, 称为次固结沉降。

填方路堤及其地基中高于地下常水位的部分, 其中的地下水主要来自降雨补给, 含水量变化于饱和与非饱和状态, 处于非饱和状态的时间一般多于处于饱和状态的时间。

2.6 复合型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并非上述某一单方面的原因, 也可能包括设计、施工以及各种荷载作用。典型的如边坡失稳造成的路基路面病害, 就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3 结语

篇4:详解供电局的岗位,待遇

关键词:分层抽样;要素评分法;岗位测评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4-0103-02

组织机构一体化和岗位设置规范化的有效推进解决了供电企业岗位设置不规范、岗位名称和数量繁多的问题,实现了职责上下的无缝对接和横向的清晰界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各供电企业自行划分岗位岗级,造成岗级划分不统一,不同供电企业之间存在着岗位设置统一与薪酬分配不一致的矛盾。如何合理评定岗位相对价值,有效解决岗级划分不统一的状况成为省级电网面临的一道难题。然而,全省供电企业岗位设置较多,如果测评所有岗位,不仅耗时长、成本高,而且重复性工作较多。为能够客观、公正地测评岗位价值,又兼顾供电企业划型和组织层级对岗位价值的影响,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分层抽样的要素评定法。

一、基于分层抽样的岗位测评设计

1.分层抽样法的定义

分层抽样法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的方法;其特点是增加了各类型单位的共同性,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分层抽样法适用于数量较大、分布相对均匀的样本,有利于减轻工作量。[1]

2.岗位测评设计思路

为减少测评工作量,融合不同专业评价小组测评结果,解决供电企业不同划型、组织层级造成岗级划分差异的问题,通过分层抽样选取对标岗位,另外选定岗位设置相对全面的特大型供电企业作为一般样本,利用对标岗位价值测评结果,修正一般样本的结果,最终推算出各类型供电企业的岗位岗级。

3.选取对标岗位

为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选取对标岗位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覆盖供电企业各主要业务条线和专业;二是覆盖供电企业各组织机构层级。

对标岗位的总体选取方法为:分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先进行分群抽样,再进行分层抽样,抽取的对标岗位的最终数量为所有岗位总体的1/9(1/3×1/3),共抽取对标岗位140个。具体抽样方法和步骤如下:

(1)分群抽样。将供电企业的岗位总体划分为行政办公、安全监察、输电、变电等17个类别。每个类别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其中的1/3岗位,即在分群抽样过程中对标岗位的层级结构与抽样单元(岗位类别)内部的层级结构保持一致,而在同一层级上的对标岗位通过经验判断选取。

(2)分层抽样。在分群抽样的基础上,按照供电企业组织机构的层级进行分层抽样。除不纳入抽样范围的岗位,岗位总体划分为地市供电局及县区供电局部门正职、副职和管理人员,班长、副班长、技术员和值班长、班员(含值班员和副值班员)共11个层级。以分群抽样的结果作为总体,在每个层级上随机抽取1/3的岗位作为对标岗位。

4.选取测评专家

为保证测评结果客观公正,避免本位主义,测评专家应来自不同业务线,具有电力专业工作经历,熟悉供电企业主要业务和主要管理职能。测评专家分成对标专家(含外部专家)和一般专家。[2]

(1)对标专家。按照企业各业务线的岗位分布确定专家数量,从特大型、大型、中型或县区供电企业选取生产类专家8名、营销类专家3名、计划建设类专家2名、综合管理类专家7名。同时,聘请4名外部专家,分别来自生产、营销、计划建设和综合管理。

(2)一般专家。一般专家按相同原则选取,包括地市供电局和县区供电局负责人、地市供电局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从事生产、营销专业的管理人员,共选取专家50人。

二、岗位测评方法

本次岗位价值测评采用要素评分法,以通用岗位价值测评工具为基础修订的要素评分量表,对两组样本进行价值评分。由于供电企业岗位数量众多、不同岗位性质差别巨大,为保证结果客观公正性和准确性,本次岗位价值测评将区分经营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岗位和生产技能类岗位,采用两套不同的评分工具,最后通过分析对标岗位测评结果,换算出两套量表的函数关系。[3,4]

1.选择测评工具

(1)国际职位评估系统(简称IPE)用于测评经营管理类岗位和专业技术类岗位,包括组织与影响、沟通、问题解决、知识和安全性五个维度。IPE中加入安全性维度,主要考虑供电企业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国际通用操作工人岗位价值测评工具用于测评生产技能类岗位,包括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工作强度、劳动环境四个维度。[5]其中,安全责任、有毒有害物质和潜在人身风险三个要素已经涵盖安全生产的内容,因此不单独增加安全性维度。两套量表包含的维度和要素如表1所示:

2.分组测评

在对两组专家进行培训之后,为避免各组之间相互影响,分组进行测评。

(1)对标专家责任测评所有对标岗位。由于对标岗位的测评结果用于修正和推导总体结果,因此在对标组结果出来后,组织对标专家进行评审,并对部分异常数据进行重测和修正,最后应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评委认可。

(2)一般专家采取分层评价的方法,按照上级评价下级的方式,将测评岗位按层级和专业进行分类,不同类别岗位由不同测评小组逐级进行测评;主要考虑到供电企业组织层级和岗位类别众多,同一个评价主体难以对全部岗位作出有效评价。分层情况大致如表2所示。

三、岗位测评结果及应用

通过分析对标岗位和一般样本测评结果的相关性系数及函数关系,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建立不同划型供电企业的岗位测评分值模型,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企业管理、职能管理类测评分值与划型、层级正相关,说明划型越大、组织层级越高,管理者的岗级应该越高。第二,专业技术类岗位测评分值与供电企业划型不相关,与层级正相关,原因可能是组织层级越高,专业技术类岗位的影响力、沟通难度等越大;相反,相同层级不同划型企业的专业技术类岗位的工作具有较高相似性。第三,一线班组岗位测评分值与企业划型、层级不相关,更多取决于岗位的职责、技能、劳动强度和环境。表3以营销类岗位为例,说明特大型、大型和县区供电局的岗级划分的关系。

四、结论

基于分层抽样的要素评分法通过测评对标岗位和一般样本分析两组测评结果之间的函数关系,最终推导出不同组织层级的岗位测评结果,极大减少工作量,适用于组织层级较多、岗位设置具有一定相似度的集团企业。但是,这种方法要求确保样本达到一定数量且具有代表性,经验判断对结果修正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王毓芳,肖诗唐.统计抽样检验的策划与实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25-26.

[2]刘楼,霍生平.岗位测评要重视岗位隐性因素的价值[J].人才资源开发,2006,(3):30-31.

[3]余順坤.因素计点法岗位评价体系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1):77-80.

[4]周敏.基于IPE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体系改革[J].决策与信息,2013,(9):276.

[5]George T Milkovich,Jerry M Newman.Compensation[M].New York:McGraw-Hill Education,1990:234-265.

篇5:特殊岗位待遇申请

股份公司领导:

世纪金花珠江时代广场店经过紧张的筹备,现已进入员工招聘准备阶段。根据股份公司工作协调会精神,珠江店员工的综合素质应体现世纪金花旗舰店的形象和品质。

泊车员、前台接待人员是企业的形象岗位,一方面要求该岗位人员形象气质符合企业定位,另一方面这些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及服务意识。以前我们形象较好的人员经常会被竞争对手或供应商挖走,员工离开的主要原因是薪酬问题。此次珠江店筹备,为了招聘到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员,我们希望公司能够制定具备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标准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公司,同时起到进一步稳定员工队伍的作用。并因此提出请示:

1、将珠江店泊车员岗位工资由原来的15级(1980元+495元=2475元)调整到21级(2653元+876元=3529元)

2、将珠江店前台接待人员岗位工资由原来的17级(2183元+546元=2729元)调整到21级(2653元+876元=3529元)

以上妥否,请领导批示!

珠江筹备处

篇6:详解供电局的岗位,待遇

年底山西大同供电分公司国营工人均分得奖金35万元(普通工人),起初答应给农电工2000元,也于最后泡汤,苦活累活全是农电工,最后获利得永远没有他们。我们求助无门,省公司与分公司也是官官相护,求国电领导查实,还我们以应有待遇。

[山西大同供电分公司农电工各种福利待遇怎么样?]

上一篇:微店推广攻略新手必读下一篇:在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