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2024-05-25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通用19篇)

篇1: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再有一个多月就期末考试了,课程还没有结束,时间紧张的很,可是学生好像一点也不紧张。领读了几遍英语课文,让学生起来读一下,结果有个女生起来很自在地说:我不会。其实不会读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何况那又不是一个程度好的学生,可是我就是不喜欢那三个字,听了顿时火冒三丈,噼里啪啦地训斥一顿学生,然后还说下次还检查她。等到再见到她,问她学会了没,她故意高声说“我不学了”。我更生气了,叫到办公室,气得不知道如何是好,把成绩拿来看看,全校108名,其他老师说这样的学生值得去教育吗?课堂上遵守纪律就行了,何必吹胡子瞪眼睛的。晚饭后我呆坐在家里半天,感觉做老师真没意思,现在学生问题那么多,被学生气出病来后悔都晚了。班主任说那女生平时还很遵守纪律的,作业做得很认真,按时完成,问题就是很笨,学不会。以后要看清楚,不要在不必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感情,问心无愧就行了。学生有时候也很疯狂,说某处有某男生把他的.任课女老师拖到男厕所一顿拳打脚踢,原因就是老师阻止他喝饮料,并把他的饮料没收了,男生疯狂地把饮料泼在老师脸上,并开始猛揍,导致老师四肢痉挛。真是悲剧。

以后教育学生一定要注意方法手段,硬来肯定是不行的。

篇2: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期中考试已过两周了,同学们也都步入到了正常的学习状态中,每天的学习紧张而有序。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在思想上还是比较松懈,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在这次期中考试的不理想,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每到下课或者饭空期间就三五成群的在校园内闲逛,没有把该利用的时间利用好,心里想的`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是怎样去玩耍,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好,学习的意识也不够强。因此,我感觉我应该也有责任给这样的同学做一下思想工作。主要还是为了今后的教学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进行,以达到我们共同的进步。

我给我自己制定了一个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的计划。把每天需要完成、掌握的知识及时的教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当天完成并掌握好,绝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情放到明天去做。在班级内,给所有的同学打气鼓劲,消除后进生的厌学情绪,永不放弃(Nevergiveup!)。我曾经对同学们说过:“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庭的未来,我如果放弃了你的学习,也就意味着放弃了你父母的希望,那么你如果放弃了学习,同样也是放弃了你父母的希望。难道你想放弃你爸爸妈妈的希望、家庭的未来吗?”。相信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学好,关键看你是否努力,是否勤奋。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很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不能成功”。

篇3: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学生进入八年级以后, 已经完成入门阶段的“启蒙”英语学习;冀教版英语课程又在难度、广度、深度上发生了令学生应接不暇的变化, 其词汇量大, 语言点多, 信息量广, 坡度陡, 课文内容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进入八年级的新生, 他们在生理及思维上又属于最活跃的发展阶段, 此阶段的学生情绪不稳定, 兴趣和热情一旦消失, 对事物就会表现出一种反感的情绪……诸多因素, 使他们很容易形成“逆反”情绪。下面是笔者采取的一些措施, 敬请各位同仁提出指导意见。

一、从源头上遏制“八年级现象”的蔓延, 首先要有“扶着”他们走一程的耐心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有大批的学生尽管在英语学习上处于弱势, 显得一筹莫展, 可是, 他们有许多“闪光点”值得老师及同学们为他们喝彩。为了鼓舞同学的士气, 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给他们自由会谈的时间和空间, 根据记忆遵循“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过程, 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 如比较法, 联想法, 群体记忆法等, 并把方法教学贯彻于每一个40分钟之中。我决定从最基础的音标教学做起, 决心用心去“扶”他们走一段路程。

二、正视“八年级现象”, 因势利导, 教给学生一些自主的方法, 这一步叫“引着走”

“教是为了不教。”要想让学生自主, 就得培养他们起码的自己能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发现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乡下学生, 单词的学习对他们来说都是“拦路虎”, 因此, 我在课程进度非常紧迫的情况下, 抽出时间来, 专门教授国际音标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熟悉的汉语拼音结合音标去背记单词, 最好能读其“音”想起“形”, 逐步摆脱“炒豆子”的机械记忆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有了一点自主能力的学生, 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许多。

三、善于利用学生的“叛逆”活跃心理, 大胆采取“放开走”的策略

我认为, 掌握课堂就要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适当地在课堂上应用各种现代媒体和直观手段, 创设高雅的课堂艺术, 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索, 使学生保持和发展旺盛的求知欲望;交替使用“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和“直观教学法”, 让学生品尝乐趣, 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 掌握好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 灵活调整课堂环节, 我想是衡量课堂是否有效的标准之一。学生经过“扶着走”和“引着走”的历程, 我接着采取“放开走”的做法。尽可能地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 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遇到该讲解的知识尽可能言简意赅, 点到为止。如在讲解现在完成时和过去时的区别时, 我先写两个例句: (1) We bought a computer last week. (2) We have written an article for three years.让学生对比后说出有什么不同。学生七嘴八舌, 他们很容易发现, 这两个句子的标志词不一样。我因势利导说这两种时态尽管都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 而一般过去时往往有典型的时间状语, 如yesterday, last month, this morning等, 现在完成时则有专门的标志词, 如since 1985, for two years, ever, never等。这样在具体的例句中, 学生会总结出这两种时态的结构, 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

四、在适当的时候, 放开学生, 让他们尽可能地“飞”起来

站得高, 自然会看得远。因此, 我尽量在课前给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有个性有才能的优生去张扬个性。除此之外, 还应不断改进教学, 适当调整, 灵活整合新教材;调动学生耳听、眼看、动脑、动手, 培养学生自辩、自治、自理、自学能力, 发展智力、情意, 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把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大事。常教常新, 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教唱英文歌曲, 举办英文黑板报, 指导学生写小作文, 让学生开阔视野, 体验成功。只有让学生参与活动, 取得最大程度的输入和内化, 才能在潜意识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 只要我们群策群力, 正视“八年级现象”, 希望就会从地平线升起。

摘要:文章分析了乡村初级英语教学中所出现的“八年级现象”之根源, 阐述了笔者自己在教学中消除“八年级现象”的做法, 从“扶着走”“引着走”“放开走”、让优生“飞”着走等途径中, 使农村初级英语教学的希望从地平线升起, 具有实际的操作意义。

篇4:八年级英语教学反思

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重、难点

我认为这是教学中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如果无法很好的把握重难点,则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也无法分清重、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零散知识上,而忽视了重之之重。教师为了更好的把握重难点就要认真的研读教材,仔细研究教学参考,并且做好教学反思,从同学们的错误中反馈自己的失误,不断地摸索和探索。

二、其次语法讲解一定要清楚,透彻

在讲解重点语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例子,并且要学生造句子,不能光停留在枯燥,抽象的讲解过程中。

三、应加强学生的对话强度,鼓励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

有些学生是对自己不自信,是因为曾经对话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却被老师尖刻的言语刺伤,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微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再纠正错误。有些同学的对话可能会脱离现实生活,但只要开口说英语就要鼓励。

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整个课堂是学生在开口说而不是老师在干巴巴的讲授,尤其是教材的最后一部分,阅读部分。要使同学们在默读的前提下做课本上要求的练习题,也可以确定几个话题,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锻炼他们用英文思考的能力,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课文3a部分教材给出了一篇文章然后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每篇文章后面都有若干个问题,在这一部分一定要让学生在默读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回答问题,锻炼他们的应试能力。

五、八年级英语教学单词仍然是基础

我个人认为应该打好学生的单词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记它们的同义词及反义词,并且让同学们自己造句子。

六、培养学生们的课文背诵能力

严格要求学生要背诵下来课文,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七、当堂巩固,注重反馈

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教学评价的得失作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尺度,所以,在学生经过一段学习活动后,进行归纳分析,以鼓励表扬为主,满腔热情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当堂巩固,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可引导学生对一些易出错的地方,如人称变化,谓语动词的形式变化、某些习惯表达的异同进行归纳分析,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

八、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是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重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⑴早读课,坚持听新教材的课文录音,加强听力训练,让学生模仿地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

⑵指导学生订出学习英语长期计划和短期安排,每天坚持搞好课前预习,发动家长帮助督促实施。

⑶扩大学生课外英语的摄入量.建议学生收看<<希望英语>>等节目,并鼓励他们多读一些英语小故事,尝试去读一些英文原著。

⑷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作业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的运用过程,一定要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⑸培养学生认真听课,初步运用英语思维和理解。

⑹从音、形、义几方面培养观察力和记忆力,打好语音基础。

⑺用联想对比,归纳演绎等记单词和语法知识。

篇5: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

情像清泉,可以浇灌干涸的土地;情像阳光,可以温暖冷缩的心灵。教育实践表明,爱是一种有效地教育手段。可是,在今天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他们或者缺乏父爱母爱,或者祖辈过分溺爱。尤其是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由于爱的缺位,他们往往心智畸形,逆反心普遍,不接受老师和长辈的教育,抵触情绪严重。

一、感化――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1.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感化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只有全面的了解教育对象,才能因材施教,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学生,既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还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成长历程,更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生活状况。这样,教育者对每个学生了如指掌,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2.真诚的关心、帮助每个学生

真诚的关心、帮助学生是感化的关键。农村中学生,学习困难很大,有的心理有压力,有的养成了坏习惯。懒惰、自卑、失落、无助是许多同学的共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能在生活上时时关心、真诚帮助;在学习上事事关注、多多指点;在心理上常常疏通、正确引导。这样,不知不觉中,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者、自己人。交往的增多使师生心理距离拉近了。在交往中,师生双方内心世界就会架起一座情感金桥。

二、钦慕――情感教育的捷径

1.树立高尚的人格

高尚的人格是让学生钦慕的根本。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会让学生钦慕不已,从而对学生产生持续的良好影响。

2.拥有渊博的知识

渊博的知识是让学生钦慕的动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渊博的学识既是教师职业的需要,同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独特的见解会让学生对你敬佩不已,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以你为榜样,十分乐意与你交往,十分愿意聆听你的教诲。实践证明,具有广博学识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学生钦慕的对象。

三、信赖――情感教育的新天地

放下架子,平等交流

平等交流是产生信赖的基础。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尊和自信,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足够的信赖感。

首先,交流要少一些拘泥和约束,多一些自由和随意。要少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篇6: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反思

任莎莎

本学期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线索明确,但内容较多,容易混淆,且知识点难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图,学历史(识图学史法)。通过看地图,将比较空洞的历史事件还原于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历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大条约几乎都有赔款、割地、开设通商口岸,学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导学生将每个条约都制成表格,使知识在轻松的学习中被记得更牢。这三大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南京条约》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签订后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格中提纲挈领的写上几个字“开始沦为”、“ 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这样学生既不混淆也一目了然。

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如:《甲午中日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火烧圆明园,圆明园被焚烧的熊熊烈火、圆明园被摧毁的残垣断壁,真实的画面比老师的任何语言都更能激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真可是事半功倍。

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绘制“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疆域图”、探讨学习历史的方法、交流记忆的方法等,培养学生能够寻求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初二年级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没有初一时浓,有的学生连识记知识点都存在问题,其原因是:没有时间复习巩固,这是所有政史地生任课老师的共识。学生仍未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仍然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现状如此,过多的埋怨责怪都无济于事,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现状,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像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篇7: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一,我们使用的是任教版教材,该教材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少,并且文字苦涩难懂。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我们临沂推广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使用这个版本的教材,给人一种先进泥潭拔不出脚的感觉,学生在一堂课上光看看一遍教材就得用10分钟左右,如果再自学、讨论,老师精讲点播的话,一节课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养成,所谓的互助和探究,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余的学生大多数是看客,少数在那里无所事事。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一是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很难,更何况是具体推广;

三,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无论老师实施新模式的态度如何,最关键是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的考试分数决定老师的一切,而无论何种模式,它都要考试,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试卷上。

四、期中期末统一考试的试卷要有所改进。要多出能力题目,最好是占到70%以上;少出死记硬背题目,最好是占到30%以下。此外,平日的考试最好是开卷考试。这样,考试考老师抓学生背问题的压力减轻了,老师自然就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了。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只要是对学生的终生学习有利,老师也都愿意接受了。

篇8: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在初中教学中, 大部分教材是以单元为基本组成形式的, 英语教材也不例外。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在单元内设置了性质相同、形式相异的学习活动, 教材的编排体系遵循传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规律。教师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在一定的连续时间内完成多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活动, 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张华2000) 。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主要围绕英语语言、英语思想以及英语文化等内容组成不同的单元, 不同单元具有一定的递进性, 从而使学生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获取一定的语言知识, 并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标题句, 学生通过单元标题句可以了解该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以及主要内容。因此, 在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正确解读和拓展单元标题句,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领悟教学目标, 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合理的安排 (李晓蓉2013) 。

一、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基本结构

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一共有5册, 其中, 七年级、八年级教材被分为上、下两册, 九年级教材为一册。全套初中英语教材共设置了78个话题, 每个单元的话题都是由标题句引入的, 大部分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大多数的单元标题句包含某一功能项以及与该功能项相关的多个句式, 同时还包括实践该话题的必要策略 (宋运来2009) 。以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标题句为“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该单元的话题为“Free Time Activities”, 语言功能为“描述你在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情”, 要求学生掌握多种句式, 如how often以及why引导的句式, 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多种频率副词的用法, 最后指出具体的学习策略。

二、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编排的理论依据

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是以长期以来的英语教学为事实依据的, 以句子为单位的英语“听说法”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 (姚小鸽2014) 。根据“听说法”的相关理论, 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语言时, 教师可以采用句式操练的方式, 帮助学生完善英语语言知识系统,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习惯和英语语言意识 (薛晓玲2011) 。

在20世纪末, 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结构+功能”的教学理论, 认为任何一种语言从本质上看都是一种社会符号。因此, 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 应将英语看成一种系统性的符号进行教学, 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语言交际能力。现阶段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在结构安排方面遵循了“结构+功能”的相关理论, 在编写的过程当中, 不仅重视语言培养的目标, 同时强化语言规律的习得与养成。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为话题设置了对应的语境, 同时选取对应的语言结构来实现语境功能, 将英语的交际功能以及词汇的语用意义嫁接到句子中, 使语言具有多重效应。

三、解读和拓展单元标题句的理论依据

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中, 从教学资源研发、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到教学评价都必须以《英语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为基本依据, 体现该课程的学习目标以及性质。因此, 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标准》, 了解其所包含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关理念 (丁振月2011) 。现行的《标准》明确规定, 初中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 提倡通过体验、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相关知识。同时, 《标准》制订了分等级的培养目标, 其中所规定的第三、四、五级的口语教学目标分别为:能与他人沟通自己较为熟悉的话题;能与他人沟通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并给出简单的点评;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生活中的各种话题并能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在《标准》的指导下安排具体内容, 所有的话题都是通过一种概念性的单元标题句呈现的, 在单元标题句后安排一些具有一定功能的语言项目以及语言结构。

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按照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基本结构, 从单元标题句出发,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从而使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获取必要的语言知识 (韩刚2009) 。

因此,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不同单元时, 需要从解读单元标题句出发, 根据解读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设计单元教学。以教授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八年级 (上) Unit 1H ow often do you e xercise?为例, 教师可以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对该单元标题句进行解读:第一, 在该单元标题句中所出现的频率副词often与frequency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可以促进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频率副词;第二, 从句式角度来看, 该句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并与一般现在时进行联系;第三, 针对该标题句,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用英语进行表达, 使英语教学的语用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这与《标准》要求有高度的一致性;第四, 教师可以创设逼真的场景, 增强学生对此句的理解。

四、对单元标题句进行解读和拓展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 遵循以单元标题句为核心的基本思想。因此, 教师有必要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 以单元标题句为基础拓展教学, 实现《标准》中所规定的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写以“结构+功能”为基础, 课堂教学以句式操练为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 教育界逐渐认识到以对话形式模拟实际交际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这种教学思想在我国初中英语教学中不断发展, 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上文中提到的“结构+功能”的教材编写思想应运而生, 同时成为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编写的主要思想。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突破传统的英语实践观念, 重视我国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 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 (邵燕楠、黄燕宁2013) 。

在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中, 各单元都是以标题句为基础的, 通过标题句可以明确英语的语用功能, 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语言功能可以传递事物的相关信息, 同时检验信息的真实性, 例如, 在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 该标题句可以被用来陈述个人的特征。学生在学习该标题句后, 就可以根据已经学习的词汇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表述, 并向他人传达某些观点或者对某事的态度。另外, 当该标题句被用于不同的语境时, 必然产生不同的语意。一般情况下, 初中生在使用英语表达信息的过程中都倾向于表达自己的经历与情感。例如, Unit 10的单元标题句为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该句充分说明了说话者的喜好。

总之, 人教版《英语 (新目标) 》教材的编写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支撑, 以标题句为单元话题, 同时在教材目录中明确可能涉及的话题内容, 对该话题结构以及语言结构进行了必要的处理, 指明话题相关的词汇以及相关的执行准则, 从而使教材重点一目了然。

结束语

大部分初中英语教材是以单元为基本形式组织相关内容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深入解读与拓展单元标题句, 这对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丁振月.2011.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中学习建议板块的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

韩刚.2009.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晓蓉.2013.高中英语教师对人教版新教材的适应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邵燕楠, 黄燕宁.2013.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 (2) :60-63.

宋运来.2009.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薛晓玲.2011.人教版与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比较[J].聊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217-218.

姚小鸽.2014.教材内容重构的价值、限度及方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篇9:八年级英语新教材的分析与反思

在自主学习环节,新教材中的词汇量比较适中,难易程度切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尤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几乎没有一点学英语的基础,词汇简单易学,他们就很乐意去学,接受起来也就容易多了。独立自学要求学生独自与课本交流,与旧知识交流,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检测学生自学效果时最好穿插Pair 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词汇。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在合作探究阶段,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新教材中经常出现pair work这样的练习,并且练习的内容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展示解析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以后再次巩固提高,内化成自身的能力,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新教材与生活内容联系紧密,教材中的活动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可以口头展示,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还可以板演展示习题并且进行详细讲解,随着课堂展示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拓展延伸阶段,教材中出现的词汇类知识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依据自己的知识面把词汇拓展开来,新教材中的语法知识渗透在不同的章节中,学生不易一次性全面掌握,当学到某一知识点时,老师或学生都可以及时总结后牵引其他的知识点,及时总结学过的语法内容。

四步导学的四个环节通常穿插在以上四个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何况教材也在适时地改变,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和课堂的需要适时增删当堂课不需要的环节,优化课堂效率,提高课堂质量。

篇10: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

青海昆仑中学

甄红亚

我于上学期12月起担任八年级(2)班数学课教学。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这一个多月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业务学习

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二、新课改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教学研究.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学期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自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数学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缺乏理论指导。.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5、教学反思不够。

篇11: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教学反思

转眼间,踏上教师这个行业已有一年了,这一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成长的一年,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以及学校领导、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我校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

我带了四个班的`生物,经过第一学期我们的成绩不理想……我很灰心,无论怎样都很难改变现状。但是我不服气,难道就这样认输了吗,这样不仅使自己得不到成长,也耽误了那群无辜的孩子,年经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我肯去努力。

我首先端正了自己的态度,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学生也受到了感染以良好的状态去面对学习。心态决定一切,有了积极的心态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设计好教学,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加上学校在课改,各种听评课活动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快速的提高了教学水平。

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的成绩稍有了些起色但还不理想。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我想要想达到目标任然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篇12: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反思

回顾一学期以来的教学情况,总的感觉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脚步都是来去匆匆,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虽匆匆,但无悔,虽忙碌,但实在。从这学期开始,我校全部实施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和精神以及评价方式。作为老教师,我很荣幸地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这一班车。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在内容、形式上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是我平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我首先从新的教学方法入手进行了改进。

回忆起我在高中学习时期的历史课堂,那是一个在旧课程下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记记笔记,背背要点1、2、3条。我的脑海里,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过程,只有在老师讲解完整的知识结构下,按照细致的板书识记历史知识的过程。我当时的认识是:历史=死记硬背。并且,背得还不好,就是记不住。今天想来,似乎没留下多大的印象,就像我们开的玩笑说法“一点不留的还给了老师”。相比之下,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动口。尽管,一开始,有些费时、费力,但是,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无论从语言表达,问题归纳,思考,与人交流、合作都有了提高,这不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

篇13: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一、词汇呈现时花繁叶茂追求眼球效应

1 . 使用直观手段,唤起学生兴趣。我们处于“眼球经济”的社会,只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B.Spolsky指出第二语言习得的动力因素包括态度、意愿和努力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图片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它拉近了文本和读者的距离,降低了词汇的难度。但是如果太多的图片信息出现,就会出现削弱语言的作用。因此在处理图片、实物教具、录音等直观手段的时候,牢记直观手段是为了文本教学服务。

2.建立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旨在通过交互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它强调人际交往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在课业、个人成长、学习策略及社会交往技巧得到发展。(Nunan,1992)。小组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主动思考和积极表现等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都能较好的得到强化。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小组合作活动开展地成功, 能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团队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然而,如果开展得不好,则往往只是几个英语成绩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在控制发言权。课堂观察:在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各小组都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中,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在教师终止小组合作活动后,各小组都能推荐小组代表发言。但如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发言者要么是小组长要么就是英语底子好的那么几个同学。后进生根本没有足够的表达机会,即使有机会发言,也并非是自己思考所得。

3.巧设教学情境,拉近学生距离。情境教学旨在为学生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更愿意去接受与他们生活想贴近的课堂。在呈现词汇时,如果这个词汇恰好符合某个同学的特征,将这个词汇造句或者提问题,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如果呈现词汇时能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来呈现,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词汇巩固时叶落归根夯实词汇运用

词汇呈现时需要辅以许多手段或者说方法,或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提供给学生交流机会;或创设出真实情景,来扫除词汇上的障碍。然而光有单词的呈现,没有进一步巩固, 短时记忆中的词汇也很快会被淡忘掉。有人说,巩固词汇很简单,只需要背诵词汇就大功告成。笔者认为:巩固词汇需要大量甚至反复背诵。但如何掌握好词汇的数量以及反复的次数也是值得大家商榷的话题。毕竟八年级学生不仅仅是学英语一门功课,而硬逼着学生背词汇,学生也会有逆反心理。那么如何科学地采用策略来巩固单词就是本文需要探讨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1.科学记忆,与遗忘做斗争。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如不抓紧在遗忘之前及时巩固,那么遗忘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要学会科学地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单词记忆。

2.广泛阅读,与词穷做斗争。词汇量扩大有利于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反之,大量阅读文章有助于词汇的复现,让学生对词汇有熟悉感。研究表明,只有经过5-16次的复现,词汇才能真正被掌握和使用。那么阅读文章浩如烟海,应如何选材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选择的阅读文本应具备以下条件:

1话题相同,有归属感。

2生词不多,有操控感。

3贴近生活,有亲切感。大量地阅读浅显易懂的文章, 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就能找到阅读的乐趣,也能消除阅读的恐惧感。一旦学生大量阅读与话题相关的文章,单词的复现率就能明显提升,那么单词的掌握与使用程度便会事半功倍。

三、总结和反思

篇14:八年级英语学习中的分化现象反思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八年级的分化现象是所有英语教师最为头痛的事了。它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阻碍了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成绩,是我们英语教师一直以来不断讨论并着手解决的问题。

下面分析一下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产生分化现象的原因。

首先,我校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经调查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要求不高,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反正也不出国,也不与外国人打交道,英语好不好没关系。有些孩子也认为自己不是上大学的料,英语学不学都无所谓。这两种想法的结合,导致了部分孩子对学习英语缺乏信心或兴趣不浓。其次,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三,四年的英语,而有些外地来的借读生没学过英语,这就造成初中启始阶段出现个体差异现象。再有,随着教材难度的逐渐加深以及八阶段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心发展的不协调,那些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很容易产生信心不足或厌学情绪。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来阻止学生两极分化。

一、掌握学困生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比如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位女生,人长的非常美丽动人,进入青春期后,经常受到一些男生的明追暗恋,而她的父母因工作忙,忽视了对孩子青春期的正确引导。这就使她在思想上有些茫然,上课有时心不在焉,作业有时不完成,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相反她的着装打扮开始与众不同。看到这一切之后,我课下有意识地找她聊天,在赞许她美丽外表之余,希望她学习成绩也应该如此美丽。与此同时, 给予她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帮助她补习功课。上课对她提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满足她的表现欲,增强她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使她八期末考试提高了20分的好成绩。另外,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我也是及早指出他们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分析原因并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认真钻研教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初一阶段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因此 ,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比较直观,贴近生活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学习英语。

1.巧设问题情景,降低学习难度

在教学中我总是借助挂图,实物,以及生活中的实例等,设计问题情景,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如教“打电话“这一话题时,我出示了一张两位同学正在打电话的图片后,就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 ? 同学们说:“他们正在打电话。”“那你们平时都怎么打电话呢?”有的同学说:“是某某家吗?麻烦您叫一下他好吗?” 还有的同学说:“您好!某某在家吗?”等等。我在肯定他们的答案同时也表扬了他们的礼貌用语,接着我进一步询问他们接电话时怎么回答,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种不同答案。看到同学们兴趣高涨,气氛轻松活跃 。于是我介绍说“林涛和李磊正在打电话,林涛在电话里怎么作自我介绍的?我要找谁谁,英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听录音。”听力输入完毕之后,学生们纷纷举手效仿文中对话进行回答,思维很活跃。

2.采取分层教学,注重教学效果

课堂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智力因素把他们分A,B,C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每天上课,我百分之八十以上时间是站在B、C层次之间的过道里,随时关注着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对于学困生不易掌握的语法,我就想方设法编成公式和顺口溜,让他们进行背记,例如在学完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之后,我就把它们变成了如下方式:

比较级要变化,一般词尾加-er; 词尾若有哑音e, 直接加r就可以。辅音重读闭音节,辅音字母要双写;辅音字母加上y, 先把y改成i,再把er后面带。最高级加-est, 前面加-the莫忘记;形容词若是多音节,只把-more,-most前面加。总之,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直到他们听懂为止。。

3.组织学习小组,帮助学困生学习

按成绩好,中,差三人一组。上阅读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课文大意,讨论文章后面的问题,写出一致的答案,等待最后的评比。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但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答案,同时也学会了思考方法,从而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4.开展小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也就是說学习大多数时间都落到学生自己的行动中。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防止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八学生已经学了几百个大纲词。为了防止学生遗忘,我们分阶段搞了几次百次竞赛。赛前头两周,我利用午自习时间帮助B, C 层次的学生按单词的拼读规律复习百词,(实际上也是教他们学记单词的方法)有意识地督促他们背记单词。经过两周辅导,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名单上也出现了B, C层的学生了。于是,我因势利导,在班上表扬他们,给他们颁发奖状, 同时打电话向家长报喜,扩大声势。这无形中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为顺利进入初三学习,打下了基础。

篇15:八年级语文上学期优秀教学反思

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十几年来,颇感语文老师之为难。语文课似乎人人能听,人人能评,人人都有想法的课。于是从上第一天课起,脑子里就混沌模糊,既怕误人子弟,耽误学生前程,又怕辜负学校厚望,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此一来,甚为辛苦。然在与前辈、同行与学生的共同研讨与交流中似发现两点略有点价值的东西,一是语文课必须是基于语言文字的,二是语文课必须要达到师生共鸣的目的。

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上怎样的课,上哪一篇课文,我都时刻牢记:一定要把这节课上成语文课。语文者,语言文字也。当然这里特指汉语言文字,语文课不能离开汉语言文字,不能离开文本,否则就是离水之鱼,断翅之鸟。许多老师说《信客》这堂课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无论对信客辛苦工作的分析还对信客优秀品格的分析都没有离开过文本,师生不断地从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我认为无论《红楼梦》还是《阿Q正传》,它们是文学名著而不是哲学名著或心理学名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作者通过他们高超语言运用技巧表达他们对人、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学生从语文课上要学到的首先应该是语言与文字。虽然,这堂课在语言文字的赏析上还显得比较粗浅,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一大进步。

第二点深刻感悟是师生共鸣的重要性。一堂课应该是由师与生共同组成的,它不仅属于老师,也不仅属于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的,心灵共通的,能产生共鸣效应的。这种共鸣效应一方面源于教师课堂上良好的提问与引导和学生的回答,但更重要的是师生间长期的交流与沟通。莫说沟通对于班主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任课老师也同样重要。对于自己所任课的学生没有了解,没有信任,就没有师生的长期的合作,课堂也就失去了活力。常言道:“听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听”,才会“信”,才会学好。而这个“听”,源于心灵上的“听”,而非耳朵之“听”。这种境界需要的是一种融合。不幸的是,这方面,在这节课上表现得并不太好,课堂虽显热闹但深层次的沟通不足。希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越变越好。

篇16: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9月21日,在学校领导带领下和各位同事一起去马牧池中学参观学习。

马牧池中学虽然地处山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但是其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搞得很成功,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到马牧池中学学习。

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先听取了郭主任的经验介绍,后听了两节公开课。

我们听的两节课李友翠老师的《天空飞翔的动物》。

刘长国老师的《结构层次复习课》。

授课教师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理念先进,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式,教学内容主要由学生通过小组内讨论、到小黑板上展示来完成。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内容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教师还通过一些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篇17: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公开课教学反思

我校学习马牧池课改经验后于本周举行了公开示范课。我于本周二讲了一节公开课。现就这节课的一些情况进行反思总结。

我讲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老王》的第1课时。这是钱仲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我的教学设计的思路:首先让学生理解才老王在生活中的.不幸,即生活境遇的“苦”。第二,让学生理解老王的“善”,从而理解本文的主题:以善良体察善良,以爱回报爱的。在上课前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了指导,让学生以学案为指导学习的纲要做好了课前的预习工作。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主要是通过小黑析板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学一块的学习做得还是比较扎实的,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表现也很积极,和老师的配合也非常好。由于我自己没有很的掌握时间,所以在处理这个环节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

这节课总体来说还长算是成功的。不过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学生在全作学习班的过程中任务目标不够明确。

二、小组之间缺小竞争。

三、学生的展示力度还不够,老师讲的还是有点多。

四、在课堂中教师没有激励机制。

五、讲课过程中过于随便,出现了一些方言。

篇18:谈八年级英语两极分化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两极分化,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情境

学生进入八年级学习以后,各学科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尤为突出的是英语的两极的分化。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英语差除了教材的本身难度大、学生的基础差的问题之外,最关键的还是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态度问题和方法问题。虽然是学困生,他们也有进取心、有自尊心,渴望进步。因此,对这部分学生忽视不得。

针对学生英语差的具体实际,采用相应的措施,及时补救,以防患于未然。笔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八年级的学生两极分化进行了探讨,在两极分化的转化方面,积累一些经验和体会,认为只要从兴趣入手,方法得力,注重分层教学,注重小组合作,以及结合情境问题的创设等,可以减少两极差距,减少两极分化。

一、情境创设,降低问题难度

学困生之所以沦落为学困生,关键在于对于英语的畏惧心理,认为英语是外语,学不会、难等心理因素。对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英语和其它学科一样,如果在初一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技能,能否在初二有较好的发展,也是初二产生两极分化的关键性原因。因此,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英语不再难。

如学习八上Unit2 reading时,课前拍摄几张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视频,在制作课件时,使用这些视频,给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感觉。如早上7:00学生急匆匆赶往学校;7:30上课;中午11:50吃午饭,都在教室里吃盒饭,时间只有20分钟,吃饭时,多数学生还在看书;下午5:50放学;回到家,课外作业一大堆,完成要三个多小时,直到9:00才能上床睡觉……这些视频,是学生们真实生活的写照,谈论起来学生会有话可说,尤其是问到问题:When does our school start? It starts at 7:30am. Do you think it is too early or too late?学生们不无无奈的口气和表情回答It is too early. 当谈论到How long is our lunch time? 学生们也都会很遗憾的语气说Only 20 minutes. 尤其是看到作业一大堆的视频,一个学生昏昏欲睡,还在疲于作业时,更被此情此景所感染,哀怨连天Too much homework的痛苦溢于言表……

在和学生们谈论Do you like your school life?时,学生们怯怯地回答No, I don’t. 教师给以他们以鼓励,促其敢于说出心里话,再以What is you ideal school like?而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学校,再以What is Nancy’s/John’s school like?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想知道英国学校和美国学校的中学生活而促其阅读的欲望。

这样的情境设计,在情境中层层深入,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构建了乐学的氛围,更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再者,学生们想学是学好、减少两极分化的内在动力。

二、采用分层教学,注重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是降低两极分化的主要措施,“因材施教”是长期以来的教学原则,但在教学中,“一视同仁”的一个标尺的做法,导致多数同学要么“吃不饱”要不“吃不下”的低效现象。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关注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因此,分层教学是贯彻新课程这一理念的主要方法。将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于B和C的学生,尤其是C层的学生,课堂上应给于更多的关注,关注他们学习的行为,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兵采取可行性措施给于补救和解决。

如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的构成和用法时,C层次的学生学起来一定有难度,如果教学中,教师能巧妙设计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采用歌谣的形式而对这节内容进行归纳和小结:比较级要变化,一般词尾接-er,词尾如果有了e,只要加-r不迟疑。重闭双辅加-er莫忘记,辅加y,要先把-y变i,再把-er后面带。最高级-est, 前面加the不能省;多音节,要牢记,词前more、most是关键。不规则,需强记,包括“两好”(good/well)“三坏”(bad/badly/ill)、两多(many/much)一少(little)和一远(far),九个单词的比较等级是特例,牢记心间是关键。

再加上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直到学生学会并运用为止,如果每一个教学内容都这样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拉近两极分化的距离便指日可待。

三、运用小组合作,帮学困生解困

新课改下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旨在优帮差、优带差、优扶差,凸显帮学困生转化,从而使学困生脱困之宗旨。通过优帮差,学困生可以从优生的思路中得到启发,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篇19: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教学反思

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 )1. —Did you go ________ on vacation last month?

—Yes, I went to Hangzhou on vacation.

A. anywhere interestingB. interesting somewhereC. interesting anywhere

( )2. We took ________ photos in the park last Sunday.

A. quite a lot B. quite a few C. quite a little

( )3. We must listen to the teacher ________ in class.

A. care B. careful C. carefully

( )4. The price in the hotel is ________. Lets go and find a cheaper one.

A. cheap B. high C. expensive

( )5. ________ the bad weather, we could see ________.

A. Because; nothing below B. Because of; anything below

C. Because of; nothing below

( )6. ________ that she drew a very good picture then.

A. It is seemed B. That seems C. It seemed

( )7. The old woman is very ill and she doesnt ________.

A. feel like to eat something B. feel like to eat anything

C. feel like eating anything

( )8. The little boy spent most of the time ________ at home.

A. watching TV B. to watch TV C. watch TV

( )9. I hope ________ to my birthday party this Saturday evening.

A. you can come B. you to come C. you coming

( )10. Wang Ying hardly ________ drinks milk, because she doesnt like it.

A. ever B. often C. usually

( )11. —________ do you visit the old man?

—Once a week.

A. How soon B. How long C. How often

( )12. ________ Tinas grandfather is old, he does exercise every day.

A. Because B. Although C. But

( )13. Please _______ who broke the window of the classroom.

A. look for B. find C. find out

( )14. China is ________ for the Great Wall.

A. simple B. famous C. ready

( )15. It is not so ________ as you think.

A. easy B. easier C. easiest

二、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的短文, 掌握其大意, 然后从各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Do you have a healthy lifestyle? I think I 16 . First, I have many good eating habits. I like junk food, 17 I hardly eat it. I eat fruit and vegetables every day. 18 they are not very delicious, but they are 19 for health. Second, I do 20 every day. It says that if people run every day, they will have more healthy hearts than others. So I run for 21 thirty minutes every morning.

22 , I have good living habits. I try to 23 eight hours every day. That 24 me to be energetic next day. And I can study better and get good grades.endprint

What do you 25 my lifestyle? Can you learn something from it?

( ) 16. A. do B. am C. like

( ) 17. A. and B. but C. or

( ) 18. A. Maybe B. Although C. Because

( ) 19. A. bad B. late C. good

( ) 20. A. cleaning B. homework C. exercise

( ) 21. A. at B. about C. on

( ) 22. A. First B. Second C. Third

( ) 23. A. sleep B. practice C. spend

( ) 24. A. stops B. makes C. helps

( ) 25. A. agree with B. think of C. talk about

三、阅读技能。

第一节 阅读选择。

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每题所给的三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A

The summer vacation is over. Its true that time flies. During the vacation, the weather was hot and I could not do much work, but I was happy.

As the afternoons were hot, I did my work in the morning. I got up at 6:30 and took a walk in the garden for half an hour. After breakfast, I did some exercises in math. I spent three hours or more doing this. I studied quite hard and made good progress (进步). In the afternoon I went swimming, it was fun. I did not go home until about five or six oclock. Sometimes in the evening a friend of mine would come to see me and we would spend some time listening to music.

In this way I spent my vacation happily. I not only studied well but also became a good swimmer. Now I am in good health and high spirits.

( )26.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A. How the writer spent his summer vacation.

B. What the weather was like that summer.

C. When the writer got up in the morning.

( )27. How long did the writer spend doing his exercises?

A. Half an hour. B. Three hours or more. C. Only one hour.

( )28. The writer spent most of the afternoons ________.

A. listening to music B. visiting his friends C. swimming

( )29. The writer had a very good summer holiday because he ________.

A. worked very hard and made good progress

B. learned to swim and made good progress in math

C. got up early and went home late

( )3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The writer made progress in his lessons.

B. The writer took a walk for half an hour before breakfast.

C. The writer began studying as soon as he got up.

B

Do you want to be taller? If you do, see if you have these good habits. Do you eat properly and get enough sleep? Do you do sports? Are you a happy person?

上一篇:国学经典融入下一篇: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