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管理分析

2024-05-02

机械设备管理分析(共8篇)

篇1:机械设备管理分析

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摘要】:公路新建后,在运行过程需要对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养护机械设备是不可少的养护工具。养护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是养护施工的顺利运行的保障。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设备不断投人公路养护行业,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当前养护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和指出不合理措施,存在的不当行为。同时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提出解决的可行性的措施。以适应公路养护的需要。

【关键词】:公路养护:设备管理:问题:措施

0.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公路的管理和养护,需要现代的养护工具,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传统的养护设备机型陈旧落后.难以应对现代公路的要求,新增购置的养护机械,使用过程很难发挥实际要求。由于传统的轻管理、重设备模式。致使利用老工艺、老工具不能处理新问题,而使用新机械、新工艺不切合实际,使用无操作人员或一知半解,购置存在盲目性,甚至出现重复购置.机械设备难以发挥实际利用率功能或者闲置的机械设备,高成本、低效益普遍现象。由于管理缺乏科学配置,没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使养护施工的无法顺利运行的保障。因此,应从实际出发,转化职能,统一规划,对机械设备要统一合理安排选型、购置。同时,要更新管理理念,对购置机械设备以应急设备优先,统一建档、维修。实行管养分离,机械设备由公路有关部门管理,使用权归施工单位。改变计划性统购,实行机械成本核算,从源头上加强机械使用费、维修费落实到工程总价中核算。另外加强养护设备的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有效的养护管理方法,建立健全“投资人、管理人、使用人、受益人”四者之间的责任制。对此,落实个人责任制,强化操作养护设备人员的经济考核,健全考核单机成本、使用利润的单机经济效益,建立新型管理模式,适应当前设备管理的需求。

1.分析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

1.1养护机械设备管理规划滞后

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养护机械设备人员“大锅饭”的意识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宁可因循守旧,宁愿用人力,也不用机械,导致资金投入不足。随着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级别越来越高,人工养护不能适应现代要求,从工效、质量、时间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公路养护的需要,迫使养护管理部门实行机械化、专业化。但是,每年养护机械使用维修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机械设备统一由市局购置,养护机械使用维修费不单独核算,统一在小修保养费中核 销, 申请养护机械设备购置多,申请设备多配发的少,适用设备小修保养更少。具体问题:﹙1﹚管理方式不健全:一方面,基层养护工区养护点多、涉及面广、公路线长,小修工程大多数人工施工,机械化程度低。工作量大,作业流动分散,养护设备机械的使用不能满足需要,废旧机械不能按时报废,使维修使用成本增大。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公路养护的特殊情况,机务管理部门很难监控机械的运行状况,及时掌握养护机械分布动态。管理与实际监督机制脱轨,使养护机械保养维护不到位,拖保、漏保。﹙2﹚缺乏一体化管理:养护机械设备以养护施工单位使用为主,养护管理部门由于受到国家计划经济的指导下运行,很少去考虑设备的投资效益,不少设备重复购置,使一些设备长期闲置,要么是技术淘汰设备,成为了不良资产。由于基层养护部门自行维护,出现“吃空饷”的恶习,使操作与管理脱节,相互协调性差,很难形成机械维修、保养、使用、核算、管理一体化管理。不利于提高机械的系统性管理。﹙3﹚机械配置规划滞后:随着现代化公路的竣工,高等级公路病害出现后,致使老的养护机械不能处理,购置和使用新机械存在设备没有固定人员操作,或者无法及时调用。另外,养护机械设备利用率低,成本高。设备的管理与经济效益脱轨,长期形成的思维,致使养护机械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中没有从实际出发,缺乏合理规划、科学配置。

1.2 设备管理不健全

长期的观念是重建设、轻养护,认为养护是辅助生产。因此,制约了设备管理的健康发展,设备管理是把养护生产作为辅助机构,全力为工程服务。养护生产处于被支配地位,设备管理忽视了设备的合理配置,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具体如下:﹙1﹚设备管理帐目不符: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统配调拨部分设备,财务科是机械固定资产帐,设备科是机械业务管理,基层养护站使用设备,设备陈旧无法使用,或已经报废不存在,由于程序问题,财务上还挂着账,造成有账、有卡、无设备。﹙2﹚台账不完善:购置的机械或小型机具,不建台账未纳入设备管理之列,造成有物无账的怪现象。﹙3﹚“吃空饷”的恶习:账物不实,由于实际管理的漏洞,吃回扣、夸大数额的现象。﹙4﹚“大锅饭” 现象:操作机械设备由养护施工单位使用、维护,操作人员管理机械的油料和安全,机械维护设备科管理。机械维护不及时,造成机械损坏严重。因此,实行健全考核办法,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和单车核算是很有必要,这样机械使用率才能提高。

1.3缺乏培训机制的建立

受体制、历史因素等的影响,大多数基层养护员操作机械的业务技能较差。由于养护单位注重眼前效益,忽视长远利益,缺乏机械操作人员的日常培训,甚至未经培训直接操作机械,还出现一人多机。有的操作人员文化水平低,看不懂说明书。操作人员更换频繁,机械设备管理人员非专业人员或非专业人员兼职管理,再加之各种养护机械各类繁多,造成维修费用太高,养护成本巨增。没有建立系统的机械设备管理培训机制,使得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素质没有创新意识,管理混乱。

2.对策与措施

2.1转变观念,强化管理

转变观念就是加强机械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科学责任管理制度,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切实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强化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原始机械技术文件,交接登记表,运转记录,维修记录,技术改造资料),使用资产账目形式健全管理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强化机械设备的单机考核与效益核算,要深入对机械设备使用人员技能系统化,的考核(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油料用量、使用率、维修次数、成本费用、利润核算等)。这样才能激励机械设备使用人员积极性,使他们全面掌握实际操作,并不断探索分析机械设备的最佳的使用, 才能挖掘潜在能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2合理规划,责任养护

要对机械操作人员划分岗位责任内容,责任清晰明了才能在日常养护运营过程中,明确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安全、管理的责任,这样才能有效把个人经济效益与使用效益结合,同时责任管理体系要建立相应奖罚机制,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建立购置、管理、使用、受益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下拨设备购置、养护经费到各设备使用单位,使用单位根据具体实际制定责任管理体系。使用单位出资自购、自养、自负,明确责任,避免重复购置,减少维修、保养费。设备科应深人现场调查,定期对维修养护工作抽查。制定出具可行性的维修养护计划,严格贯彻定期检查与养护的管理制度。同时对现场调查分析,制定科学配置规划,2.3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机械设备人员素质

随着现代化公路的竣工,养护机械的不断更新换代,推陈新出的设备,采用新技术,制

约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业务能力。因此,应该明确设备使用人员的作用,从长远利益看问题,就必须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才能适应新设备的要求。特别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加大力度强化业务培训,开展技术讲座,轮流业务培训,让使用人员深入了解设备,掌握维修养护的有效方式。真正使机械设备人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能保养和简单修理的能力。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公路纵横交错,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合理规划配置,更新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理念,强化机械设备人员业务培训,健全合理的科学责任管理制度,为公路交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柏雨芹.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探析[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7)

【1】:张健.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思考[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7)

【1】:赵莉珠.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J].科技信息.2013.(21)

篇2:机械设备管理分析

在进行桥梁工程机械设备基础方面管理中,需要按照机械设备“安全运用、合理搭配”的原则。所以在进行桥梁施工前,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对项目整体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使之在实际的工程施工时,可以对这些桥梁工程设备有个良好的把控,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在对桥梁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中,要有相关的关注点,例如,常见大吨位的起重机械臂应该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其安全性,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出现生产安全事故;而对于其他机械设备,应该注重防锈工作。这些都是基础的工作,但是对于相关器械设备的良好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提高对桥梁机械设备的整体管理

由于在我国桥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面对的工程建设情况也多种多样并且较为复杂,所以对于施工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则需要不同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面对过去“九龙治水”的乱局,应该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统一对相关桥梁工程的机械设备进行调配,这样不仅能提高器械设备的利用效率,还能节约资源[4]。通过对各个桥梁工程机械设备进行合理的分配,从全局施工的角度处出发,使得机械设备资源得到最好的优化。从本质上解决过去杂乱的局面,可以保障各方面的施工建设可以得到有效落实。

2.3建立高效运行管理组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只有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构建高效运作管理组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得相关机械设备高效运行。如果工程的管理组织构建不好,那么就会影响到对整个工程宏观方面的控制,从而影响到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在对管理组织进行构建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组成人员一定要优中选优,不但应该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还应该可以吃苦耐劳、善于学习,可以为维护企业利益从而进行良好的工作。

2.4加强对桥梁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由于桥梁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及技能高低,对工程实施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所以做好对桥梁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工作。对于操作人员的配选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责任意识层面和操作技能层面。责任意识层面主要是指,使桥梁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意识到在桥梁机械施工过程中自身肩负的责任,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责任心,爱护相关机械工程设备,通过提高操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降低设备损坏的概率,从而保障工程建设的进行。操作技能层面主要指的是,在日常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使相关操作人员有着较强的专业技能素质,同时施工方应不断对相关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可以应对各种问题。例如,做好相关桥梁机械操作人员的职业认证,只有获的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才可以进行桥梁工程机械设备的操作[5]。减少由于认为操作失误因素而导致设备损坏事故的发生,保证桥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2.5做好对桥梁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

做好桥梁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可以高效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较好的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延长。在对相关桥梁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维护的过程中,应该按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根据施工环境不同的实情,做好对相关设备的检查,并及时做好设备保养、维护工作。进行设备维护的管理人员,在进行保养维护工作之前,应该对可能突发情况的预判工作,避免由于维护操作不当对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害。通过对桥梁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使相关设备可以在最好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3结束语

篇3:市政部门机械设备管理分析

一、市政部门机械装备构成情况及使用特点

市政机械装备是市政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用于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的各种施工机械设备与机具, 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等。市政部门主要承担着城市道路、桥涵、排水与防洪、道路照明设施的管理、养护和维修工作, 在设备管理上虽然与建筑施工企业的情况类似, 但在设备构成及使用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 一般市政企业的机械设备种类都在几十种以上, 主要有土方机械、路面机械、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沥青设备、泵站设备等, 每种机械设备又有不同的规格与型号。因不同机型的施工机械设备种类越来越多, 同机型的越来越少 (只有几台, 甚至是1台) , 以及设备运行效率的不均衡, 不仅造成设备使用年限过长, 也使设备折旧率较低和更新困难等。

(1) 设备结构差别悬殊较大。设备结构差别悬殊大主要体现在:虽然属于同类型的施工机械设备, 但技术性能及参数差别较大;同名称与同类型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功率、结构、自动化程度、技术性能和价格等能相差几倍, 甚至是十几倍。例如, 有的小型机械设备, 还不如大型机械设备的一个组合件大, 但其价值却很高;当关键设备发生故障后不仅排除困难, 而且能影响到整个工期的顺利完成;有些仍在使用的技术落后或属淘汰的老旧机械设备, 不但管理困难, 而且维修费用较高。

(2) 工地流动性大。由于市政部门施工用的机械设备都是在露天运行, 例如, 路灯、桥梁、排污水管道维修工程等, 一般都是在高空或在地下进行作业, 不但要经受寒冷、炎热、雨雪、风沙等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 还要在缺乏良好的设备维护条件下保证长时间能够正常运行。因设备的流动性较大, 既要保证技术性能的良好, 又要适于经常移动作业和频繁调动的需要。

(3) 运行效率不均衡。因为市政设施的养护与维修工作特点, 既有生产季节性的差别, 又要受到维修项目与维修条件的影响, 因而时常造成设备运行效率不均衡的情况。例如, 当施工项目确定和施工机械设备进入工地现场后, 这些机械设备就会处于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的运行状态。一旦该工程竣工又有可能长时间被闲置, 因市政设施维修工程的不确定性和不均衡情况, 常使市政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忙闲不均, 造成设备养护困难和维修工作难于开展。

二、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传统的设备管理制度被破除, 而新的综合管理制度执行力度较差和相关职责落实不到位, 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非常普遍;因设备维修力量严重不足和维修人员技能低下, 以及保养及检测设备的不完备等, 导致设备故障发生率较高。处、所两级单位因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也没有制定单位的年度方针目标和设立专门的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机构, 管理方法不仅简单 (仅凭经验或一言堂式的管理方式) , 也使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时常陷于混乱状况。

(1) 重用轻修问题严重。因大多数机械设备是专门针对某种施工工艺购置的专用设备, 由于结构复杂和技术先进, 不但造成设备的可调配性差, 也时常出现长期不进行正确维护与保养等问题。因市政管理部门的基层单位都是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 在设备管理和使用上都有一定的自主权, 当遇到紧急维修项目时不是超负荷使用设备, 就是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不能按期进行, 常常是以修代养或是重用轻修问题比较严重。

(2)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由于机械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和专业单一等问题, 已无法满足设备操作和维修工作的需要。例如, 操作者只会使用、维修者只会修理、保养者只会保养的问题非常突出, 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员极少。某些进口设备, 如大型摊铺机、大型铣刨机等只能依靠外聘人员完成操作和维护工作。有些工程机械的整机维修、零部件修理等必须依靠生产厂家来完成, 不但维修时间较长, 而且经常发生维修计划兑现率低、过维修或维修不足等情况, 维修费用也难以按计划进行控制。

(3) 缺少系统的科学统计与核算方法。由于没有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 以及技术功能、维修保养等情况实行统一的记录与统计和实施信息化管理, 而是在工程结束或财务结算前再填补相关的数据。不但无法真实地反映各项成本支出与材料消耗情况, 也造成管理者和操作者之间的核算数据误差较大。例如, 单机、单车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一直做得较差。

(4) 设备更新资金不足。市政部门属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设备更新都是靠当地政府财政拨款来完成的。因设备更新资金有限, 不仅出现了机械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技术性能落后、老化严重和配套性差, 也成为了制约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工程质量提高和工期按时完成的瓶颈问题。以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为例, 市财政每年划拨的设备购置资金是80万元, 全处8个基层单位只能添置一些小型机具, 而与施工配套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均难以购置。筑路材料厂的DHNB80型沥青砼拌和机是全处仅有的1台道路维修设备, 已经使用19年, 不仅老化严重、工艺性能落后、功能单一和效率低下, 而且除尘效果也已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

三、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只有加大设备综合管理的工作力度和进一步发挥施工机械设备的有效潜能, 才是保证市政设施正常运行的有力措施和前提。发挥机械设备效能, 必须按照市政设施发展的运行规律, 积极运用科学的设备管理手段与方法, 不断完善设备管理体制和抓好机械设备使用中的全过程管理。在管好、用好、修好和搞好设备技术更新与改造方面多下功夫, 不但要追求设备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还要与市政设施的建设速度与发展动态紧密结合起来。

1. 建立科学的设备综合管理机制

只有建立健全科学的设备综合管理机制, 明确和建立责任清晰、等级分明、专兼职人员共同负责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与体制, 形成相互协调和互相支持的设备管理体系, 建立起简要互动的设备管理网络, 才能达到市政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标准要求。例如, 在设备台账建立、统计报表及各种数据的填报等工作, 都应实现设备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数据库等模式管理。应以制度和文件形式将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及任务、岗位职责、工作标准要求、工作程序、设备技术状态监控、运行记录等, 都一一明确和规定出来。应将设备管理工作与企业领导、项目经理和工段长的年度经济责任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相挂钩, 并定期组织专人进行检查与考评。真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监督到位和科学管理。

2. 深化基础管理工作

市政部门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持之以恒地把“三基”工作 (基础工作、基层管理和基本功训练) 做得扎实和全面, 设备管理工作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1) 加强操作人员管理。操作人员是做好设备使用和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的直接责任者, 对设备状况最了解, 对发现设备故障与隐患的几率也最大。因此,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管理, 就是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保养机械设备, 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合理地制定出设备运行负荷等相关参数, 杜绝违规操作现象和应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例如, 实行设备操作证制度, 即, 凭证操作、定期审验和及时淘汰不合格者, 坚决杜绝未经系统培训的员工操作施工机械设备的情况。

(2) 加强维护与保养管理。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故障隐患, 优化和改善设备运行条件, 不但能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也是实现预防为主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的重要措施。一方面要认真执行设备的维护与检修规程, 严格按照“十字作业”、“润滑油五定”和“三级过滤”等要求做好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保养工作, 不得因任何理由延缓或着取消。如遇紧急生产任务不能按期进行保养时, 应及时采取状态监测与特殊技术维护相结合等方法, 实行实时监控和杜绝设备“带病作业”或超负荷运转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季节性停机, 以及施工项目空隙时间等, 集中做好保养与检修工作, 特别是对承担着繁重生产任务的重要机械设备、单一的关键施工机械设备, 不但应集中力量保证台台维护好, 还要保证在修设备台台修好, 保证所有的施工设备都能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

(3) 加强经济运行管理。设备综合管理是以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的。在市政设施建设和维修施工项目的成本核算中, 应将机械设备的各项管理费用单独列出。按月、季、年或在施工项目完成后, 对机械设备运行成本和相关技术与经济指标及时地进行统计与核算, 杜绝数据不全、情况不明、统计核算不准等问题的发生。把对单机、单车的核算与相关人员的工资结合起来考核, 例如, 对节约维修费用、燃油和安全低耗完成施工任务的技术、维修和操作人员, 不但要在经济上给予奖励, 还应在精神上进行表彰。反之, 对做得较差的不但要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 还要及时的提出批评和进行节能教育工作。通过对设备运行成本及时进行统计与核算, 以及对相关员工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不仅使设备管理部门能够充分发挥出管、用、养、修的工作职能, 而且也增强了操作和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紧迫感。

(4) 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与技能培训。兰州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结合本单位机械设备的实际状况,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设备管理、维修及操作人员的技术与技能培训工作, 并对培训结果进行及时的考核。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 不合格者调离原工作岗位。培训分两种方式进行, 一是对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的培训, 主要是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类学习班等, 培训后的设备管理人员应能熟练地掌握一般机械设备构成、工作原理、操作要领等内容;维修人员除需掌握上述内容外, 还应会排除常见的设备故障和达到本岗位维修技能的要求。企业还充分利用新设备购置等机会, 请生产厂家或代理商进行培训。二是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每年利用冬季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是设备安全使用、设备技术性能说明、设备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3. 加大设备更新资金投入力度

拥有适当规模和科学配套的机械设备, 不仅是进行市政设施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是市政部门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完好、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基本硬件。只有市政机械设备的功率、数量、性能可与工程规模、工程进度、工艺要求等相匹配, 才能保障市政设施建设和维修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和高效低耗地顺利完成。加大市政机械设备更新资金投入的力度, 应按照“一流的设备和一流的管理”为标准, 每年按市政设施养护维修价值总额的3%~5%划拨设备更新专项资金;将市政部门收缴给政府财政的道路开挖占用费等, 返还20%~30%用于市政部门自行购置机械设备;市政部门也可动员企业职工采用参股的形式, 集资添置急需的机械设备等, 都会极大改善市政部门当前设备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四、结语

市政部门的机械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保养等工作, 不仅涉及面广和制约因素多, 而且牵涉到国家的相关政策与制度, 以及社会服务面等。因此, 只有不断地寻求市政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创新和学习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 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与制度, 加大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与责任落实力度, 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 以及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 才能进一步发挥市政企业施工机械设备潜能和保证城市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W11.01-06

摘要:分析市政设施管理部门机械装备与使用特点, 以及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措施。

篇4: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分析

关键词:公路;养护;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28-01

公路养护工作逐渐实现机械化管理,在减少工人劳动量、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科学、有效的对养护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问题。并且,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要负担设备购入、更新、维修等环节所需耗费的大量资金。本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故而对目前公路养护工作中,设备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并将解决对策分析如下。

1 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1.1 缺乏重视程度

由于在过去公路养护所耗费的成本低,占用的人力资源少。加之公路养护的主要目的在于节省资金,而不是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公路管理过程中,普遍缺乏对养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认为养护工作只是在单纯的耗费资金。同时,公路建设的资金总量不足,导致公路养护单位的目光只局限在节约经费上,从而使养护机械设备无法得到有效管理。而相应的管理机制与技术人员的缺乏,更使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几乎处在停滞状态。

1.2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必须结合具体的设备数量、特点进行制定,也就是说,在每次大规模引进或更换设备时,就应当对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修正。然而,目前大部分公路养护单位,对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还沿用几年前甚至更为久远的管理制度。不仅为实际的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同时也使新规定的制定,缺乏足够的资料参考。此外,上级主管单位的管理缺漏,导致下属各单位的养护机械设备,无法根据财政目录,统一的进行收编。导致各个下属单位的设备编号,缺乏统一性。从而为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另外,还有部分公路养护单位,在对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考核上,主要以燃料消耗和作业台班作为考核内容,这种考核方法仍然仅仅侧重养护资金的节约等方面,无法起到加强养护设备管理工作效果的作用。

1.3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当养护机械设备到达规定的使用年限时,由于设备的老化,导致频频发生故障,并且工作效率有所下降。同时能源消耗量与维修费用也逐渐提升。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这些设备应予以淘汰。然而,由于公路养护单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设备淘汰不及时、更新不彻底,从而形成新设备、老设备同时工作的现象。这一方面会增加养护工作的能源负担,另一方面也为配件的更换带来困扰。同时,一些大型的机械,购入费用较高,并且闲置时间较长,一旦购入则降低单位资金流动率,与设备的使用效率。

1.4 养护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缺乏

由于养护机械设备在各个公路养护单位中,都被应用在一线工作岗位,所以对养护机械设备的统计与维护都比较困难。使得管理部门难以掌握下属各单位各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使具体的养护工作与设备管理工作之间,出现脱节现象。同时一线工作繁忙,并且面临经费缺乏、工人责任感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应有的维护管理工作,都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使保养间隔时间延长、配件与油料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逐渐成为常态。从而对养护机械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不仅降低设备的性能,更降低了使用安全性。

2 公路养护设备的有效管理方法

2.1 提高重视程度

为了加强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其使用性能与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更新管理方法,将公路养护资金,充分有效的投入到养护过程中去。

在日常养护工作中,以公路养护质量与设备管理质量作为最终目标,革除过去片面追求节省资金和强调效益的陈旧理念。将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作为例会内容进行讨论,并建立健全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工作。此外,还需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培养。

2.2 规范化管理

为加强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效果,除了要全面提升公路养护工作的受重视程度之外,还需建立一套有效的、易于操作的管理制度,并严格遵照制度进行设备管理。应结合具体的设备数量、特点现状,从建立制度、规章入手,对设备的核算方法以及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使养护机械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得到夯实。

一般来说,设备管理主要有外业管理与内业管理两种。所谓外业管理,是指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对配件、设备的采购、运行、保修等环节进行管理。在外业管理中,应由管理部门统一建立数据库,对上述信息进行记录,并在上下级单位部门间,通过互联网进行对接,使设备的外业管理状况信息,能及时的被各级单位所获取。提高设备管理的机械化程度。

而內业管理则为养护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台账、更新计划以及配供、保修、采购等环节做好规划。从而完善养护机械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以及考核制度等。内业管理中,应对设备采购、更新、修理等投入的资金进行管控。并对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

2.3 制定购入计划

随着近年来车辆载货量的增加,以及公路等级的提升,导致车辆运行状况逐渐向高吨位、高密度趋势发展。对公路造成严重负荷的同时,也增加了养护工作的困难程度。过去普遍采用人工或半机械化的方式,对公路问题进行养护。从而导致养护工作的技术含量较低。另外,在养护资金的限制下,使如今的公路养护工作,受限于观念和技术两方面,因此养护工作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及时解决养护机械设备的按需配套与及时更新换代问题。

所以应首先做好更新计划,以及设备配置计划。使应淘汰设备能够及时淘汰更新。半淘汰设备应做好维修处理,尽量降低其能源耗损量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率。新添置的设备,应结合具体养护施工特点选择,并且注重设备在技术与功能上的先进性,使近一段时间内,能有效完成养护工作。对利用率不高,或者非必购入不可的设备,可采用租赁的方式使用。防止设备闲置,使本就缺乏的资金更加拮据。此外,应提高养护队伍的机械化施工水平,最大程度的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2.4 加强监管力度

一线养护施工,通常都处在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并且按照工作要求以及工作目的的不同,致使设备所承担的载荷有着很大的不均匀性。对设备发动机以及其他零部件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降低设备使用寿命。而设备在出厂后,对单次使用的最长时间、以及保养的时间间隔等,均有明确的规定,并附赠相关的手册等共使用者参考。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量较多,养护工作任务繁重,加之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普遍不足,从而很难按照规定要求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故而必须对设备的养护工作进行严格监管。首先要培养基层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使其认识到设备养护的重要性。其次,应对每台设备指定专门的养护负责人,使其负责该设备的养护工作,一旦因养护不当而导致设备损坏,则追究其相关责任。制定设备保养手册,并对手册中的项目,进行逐一检查,提升设备管理效果。

3 结 语

目前我国公路养护工作,已经迈入机械化领域。然而,在养护机械设备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文章就设备管理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增加对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制定规范化的设备管理制度与科学的购入计划。加强对设备维护工作的监管力度等方法,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思路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仕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J].科技视界,2015,(23).

[2] 李华南.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8).

篇5:机械设备管理分析

1港口机械设备管理

1.1设备管理的定义

设备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设备,通过采用合理的方法及理论来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确保设备实现其寿命周期费用经济及设备效能的最高化目标。

1.2港口机械设备的特点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科学技术成果在机械设备中得以应用,在这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港口机械设备向大型化、高速化和自动化方向的发展。港口具备自身的特点,近年来港口生产开始向大型化和集中化的趋势发展,生产速度有了大幅度和生产效率有了大幅度提升,这都使港口机械设备自动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同时港口作业环境具有多变性,这也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需要针对其作业环境的不同,要具备耐酸、耐腐蚀、耐压及耐撞击等特点。另外,当前港口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增加,这也使港口设备更新的速度加快,原有设备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改造以适应不同货种作业的需要。

2我国港口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管理层对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视不够

在港口发展过程中,管理层更多侧重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而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往往没有意识到机械设备管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片面的觉得进行机械设备管理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从而对港口机械设备购买、使用、管理及后续处理等整体过程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从而导致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混乱,不仅生产效率不高,而且机械设备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高,这对港口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制约影响。

2.2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机制不完善、可行性不高

尽管港口在运营过程中制定了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但由于岗位分工责任不明确,这就导致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在制定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机制时,并没有针对港口机械设备自身的特点,这就导致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机制缺乏全面性,可行性不高。而且在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更重视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而对机械设备管理模式较为轻视,这就导致机械设备使用者、维修者及管理者在工作上无法同步。

2.3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方式与港口的发展不同步

2.3.1港口作业任务与对管理维护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各港口作业普遍存在着高强度、高磨损、高频度的特点,这也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港口城作业任务重,时间紧张,这也导致机械设备保养工作无法落实到实处,从而导致机械设备非正常磨损现象较为突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带来较大的影响。

2.3.2机械设备超负荷工作。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港口机械设备往往会长时间的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机械设备故障率增加,即使一些小故障由于无法得到及时维修,从而导致大故障发生,给港口的正常作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2.3.3重使用轻管理。港口机械设备往往一味的对其进行使用,而对管理缺乏重视,这就导致机械设备完好率较低,而且在长时间超负荷运转状态下故障发生率也处于较高水平,这不仅导致机械设备工作效率降低,而且也会对港口作业进度带来延误的影响。

2.3.4港口作业过程中,过于对高产量低成本的追求,对设备的正常维护工作不到位,部分设备处于带病运行状态,从而对作业质量和生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

2.4港口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港口作业由于作业布局不合理,对机械设备作业具有更多的需求,再加之人数较少,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都导致港口无法留住人才,特别是机械设备管理人才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较差,这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5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网不完善

港口企业一些管理信息、企业思想、客户管理及一些信息资源等多集中在行政管理和客户管理部门,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对这类信息掌握较少,这就使其不能及时了解到机械设备的最新技术及发展动态,对企业设备技术的更新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3加强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3.1提高港口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管理的观念

近年来,随着港口吞吐能力的不断增加,港口机械设备越来越复杂,其价值及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努力提高港口作业人员机械设备管理理念,利用先进的理念及科学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对港口机械设备的管理,确保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2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在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快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培养,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储量,使其利用先进的方法来进一步强化对设备的管理。同时港口企业还需要定期举办培训,努力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快人才的引进,完善奖励机制,充分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在工作中进行运用。

3.3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港口设备管理体制

3.3.1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需要针对港口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机械设备的特点来制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采用先进的理论及科学的管理方法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理,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的效能。

3.3.2在对港口设备管理体制进行设定时,需要以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性运转状态作为基础,确保其为港口企业带创造更大化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增值的目标。

3.3.3建立健全责任管理机制。需要将港口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将垂直管理和横向监督有效的联系起来,充分发挥责任管理机制的约束和激励功能,利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有效的调动机械设备管使用人员、维修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3.4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

港口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对象是管理机械设备,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跟踪管理港口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维修以及保养情况、各种技术参数和档案、各种检测数据等,保证港口企业正常运行,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港口企业通过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使用寿命,而且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利用先进的理念,进一步对机械设备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努力提高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的水平,确保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更好的促进港口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廷印.港口机械设备管理探讨[J].机械研究与应用,(4).

[2]杨旭杰,陈昌斌.港口机械设备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3).

[3]刘青海.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31).

篇6: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分析论文

在对钻井电气设备管理进行创新时,对管理体系的创新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与传统的管理体系相比,传统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主要是以人做为管理核心,对其创新应从以人的管理核心转化为以班组单位的管理核心,并创新出相应的实施安全管理标准,明确管理核心的目标以及单位职责,并进行合理的分配,建立一个以管理工作效率及管理安全为终极目标的管理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强对制度的完善,对安全隐患及故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强化控制手段,并对控制手段以事故及故障发生率做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相应的改进,明确体系奖惩制度,以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积极的对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提升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保证了电气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2创新教育形式,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在对钻井电气设备教育形式的创新时,人员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及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只有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教育,才能有效提高电气设备的管理水平。在进行教育形式创新时,要依据企业当前在进行电气设备管理时所存在的问题及实际情况,创新对处理思路及应对策略的研究,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具备全新的处理思维及应对方法。并且,油田钻井企业应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修及学习,使这些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并使其能不断适应电气设备的管理工作。在开展全新的教育形式时,要对教育时间进行明确,并且掌握教育的相关内容及教育对象,通过多种教育方法来使这些人员的工作能力得以显著提升。

2.3创新管理内容,使电气设备管理得到充分体现

油田钻井企业应加强对管理内容的创新,只有加强对管理内容的创新研究,才能切实保证电气设备管理质量,提升电气设备管理水平。因此,油田钻井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下去,以此保证电气设备管理具备有效性,而且企业在建立管理制度时,应对制度管理内容的可行性及针对性进行具体分析,确保其可行有效,保证了管理内容的严谨性,并对管理内容的落实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对管理部门自身,更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制定考核标准,并依据标准进行执行,确保设备故障发生率得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还应创新相应的设备管理规范及档案,在实施与维护阶段进行相应的记录,争取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明确了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的创新路径,通过对管理体系、教育形式及管理内容的不断创新与探索,提升油田钻井电气设备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高油田钻井领域的工作效率,使其摆脱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满足现代化油田钻井企业对电气设备管理的需求,从而适应时代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使现代化油田钻井企业在电气设备管理中更具自动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韩俊,刘天文,娄景波.浅谈石油钻井行业中电气设备的管理、维护及故障消除[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11):15-18.

[2]王炳升,杨向莲,吴霞,王海涛,赵焕春.油田钻井井场防爆电气设备应用现状浅析[J].电气防爆,,(01):7-10.

篇7: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及管理研究

关键词:电气设备;故障变电设备;线路;控制电路

工厂设备运转中,有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此时应能够准确判断事故产生的原因,以便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然而经验表明,对于电气故障来说,某些单纯的故障在调查诊断期间有时却意外地自动恢复正常,而故障的原因却始终不甚明了。对故障状态的准确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判断的结果会对故障处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在事故现场,处理事故所允许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又往往只能利用简单的测量仪表来进行检测,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对故障判断的失误。因此,必须对电气设备的故障有足够的认识。本文主要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管理研究。

一、变电设备引起的故障

近年来,受变电设备已经基本上可以做到免维护,我们的工作精力也因此转移到生产线的控制和改造上来,对于受变电设备关注程度则越来越低。但是,一旦受变电设备和机器发生故障,就会直接导致所有工厂停工等重大事故发生。有些时候,常常没有准备必要的备用设备,也没有其他应急处理预案,这种情况下,在工厂内部可供选择的应急处理手段将十分有限。在警报已发出的情况下,若原因已经确认,能够及时处理的应该尽快处理,一旦处理延迟或者难以恢复,则事故的危害程度将会进一步增大。

1.变压器绝缘性能下降、气体压力升高

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油与空气相接触时,就会因吸湿、氧化等作用而使绝缘油性能变坏,使变压器线圈的绝缘性能变坏,从而使整个变压器的绝缘性能下降。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对于大容量变压器,可在其内部密封氮气,以防止绝缘油氧化。由于线圈的局部过热和局部放电,以及铁心的异常等原因,将会引起变压器内部的温度上升。温度的上升将引起绝缘油热分解和氧化,进而产生异常气体并溶解或滞留于绝缘油中。上述情况较轻时,气体压力将显示异常;如果有异常发热或短路等情况发生,则气体压力将急剧升高,可导致冲击压力继电器动作。为了对上述来自变压器内部的故障实施保护,需要设置双浮子继电器。

2.变压器、发电机线圈发生短路或接地

变压器或发电机的线圈发生短路或接地时,其供电电路将被切断,但是这种事故很少发生。首先,对这种类型的事故而言,在现场作紧急处理是不可能的,属于必须回到制造厂进行修理的重大事故。如果是油浸式变压器发生线圈短路或接地事故,则存在从短路部位的烧毁发展成变压器火灾的严重危险。因此,电气设备技术标准中规定,对于额定容量为5MVA以上的变压器,必须设置内部故障保护装置,以便在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供电电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建议采用比率差动继电器。

3.停电作业失误

因需要进行设备检修,一般来说,工厂的变电所每年要进行1~2次的全停电作业。由于平时很少有与变电所设备直接接触的机会,因此检修时需要格外仔细地进行,即使这样,有时还是会发生意想不到的错误。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检修后不要忘记检查设备的接地线是否可靠接好;是否有检修工具等忘记在控制柜内;等等。实际上,上述错误往往是由检修人员的漫不经心造成的,为了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检修作业后恢复确认环节是极其重要的。

二、供电线路引发的事故

因线路关系而发生的对地短路和线间短路事故也会引起系统停电,但要了解短路原因及其位置并不简单。如果线路出现烧毁或断线,对于低压电路,作应急处理还比较容易,但对于高压电路来说,修理或变更线路路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因此,在最初设计线路时,就应当选择适合使用设备的开关装置和导线容量,以及严格按照电气设备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在正常环境使用的情况下,加强了线路绝缘的维护管理,在所使用的保护装置和选择和设定上采取了保护协调措施,使保护装置的动作更加合理,也杜绝了波及其他系统事故的可能性。交流三相电路和交流单相电路的理论很容易与工厂配电线路相结合,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断线

单相3线式变压器可以输出两种电压。当3线采用同样粗细的导线时,与单相2线式相比,用铜量可以减少37.5%。单相3线式变压器广泛应用于工厂照明、电热负载,以及满足一般单相负载的电力供应。变压器的一次侧为单相高压、二次侧为210V和105V两个输出电压等级,二次侧的中性线采用B类接地施工。因此,变压器的对地电压小于150V,从安全上来说,还可以在发生高压侧与低压侧混线接触时,防止低压侧电压升高的危险。然而,当接地线已经断线但变压器仍然给负载供电时,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这时其他电压相发生对地短路,则接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对于配电线路、变压器及二次侧的设备机器等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2.地下高压电缆对地短路事故

从供电线路的条件、线路的保护、景观上是否合适,以及所需要的经费等方面综合考虑,工厂内部大多采用地下供电方式。因此工厂供电线路是不需要进行外观检验和事故修理的,也正因为如此,电缆敷设场所的温度应能保持稳定,从外伤保护的角度来说敷设场所应该是安全的。

地下电缆的敷设可以分为地沟式、地下管道式以及直接埋设式等几种方式。当然,一旦发生对地短路或者线间短路事故时,地下供电方式将给故障点的确定和修理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对于大容量电缆,到货时间需要1个月以上,如果没有库存的备品,工厂将被迫长时间停产。因此,现场的实际情况是为了不影响生产,必须千方百计地对事故点进行最低限度的应急处理,以便能够尽快送电。由于事故原因的多种多样,在电缆施工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只有充分做好预防保全工作,才有可能预防事故发生。

三、控制电路和控制设备引起的故障

篇8:桥梁机械设备的精细管理分析

1 基础管理

机械使用和管理工作应贯彻“合理配置、安全实用、养修并重、专业管理”的原则。于此同时, 应该大力强化机械现场管理, 做到凡有机械作业施工段, 其负责人应现场全过程、全方位盯控, 明确现场作业分工, 严格按作业计划使用机械。

机械设备的保管要做到防水、防压、防滑、防冻、防潮、防晒、防盗, 要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停置及废旧机械设备未经批准, 不能拆卸, 小型机具、工具、仪器、量具实行领用卡制度, 丢失或损坏的, 要折价赔偿。在管理和技术上积极创新, 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办法和技术手段, 努力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 操作人员管理

由于我国桥梁施工企业不断改革发展, 许多国有企业不断改制重组, 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新手也相当增多, 再者桥梁种类繁多, 施工工艺也越来越复杂, 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就相当提高。对此, 也应建立相应合理的管理措施。以确保人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对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十分有效, 可以避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机械损坏, 提高施工效率, 还可以为单位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操作人员应该提出一定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持有效证件上岗, 遵守使用规程、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者对设备要做到“三好”、“四会”, 即:管好、用好、修好和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以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3 机械设备租赁管理

为提高集团存量设备利用率, 发挥存量设备资产效益, 最大限度地使工程资金在集团内部流动, 提倡项目部优先使用集团自有设备。施工单位需租用机械设备时应由主管人员代表本单位与租赁单位办理租赁手续, 并签订《租赁合同》, 不得以个人名义与租赁单位办理租赁手续或签订合同。机械租赁合同签定前, 应确认待租设备及其操作人员满足准入要求, 对特种设备还要确认其安装、拆卸、维修单位和人员具备相应资质。在《租赁合同》中应该注明一下内容:租赁单位应对出租的机械设备安全性能负责, 对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 出具检测合格证明, 并向施工单位提供安全技术档案;租赁单位应为出租的机械设备统一配备司机, 并对其作业行为负责。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后, 施工单位应对机械及其配件进行全面检查, 核验安全技术档案原件, 并对租赁的机械设备进行登记建册, 证书和使用说明书复印件留存现场。机械退租前, 项目机械管理人员要认真清理零部件、工具、技术资料, 做好租赁机械的退租交接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 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保养

在机械设备使用方面, 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施工项目情况, 关心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 并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查、保养和故障排除, 合理储备易损零件保证进场机械设备正常运行。机械使用单位, 在开工前必须对有关人员和操作手进行技术交底, 使之掌握施工工艺和熟知施工质量要求, 以提高机械作业水平, 保证工程质量。机务、工程管理人员要密切配合, 合理组织现场施工, 严防停机待机或供不应求现象, 保证稳定的生产秩序。

维修和养护:机械设备保修是保证其技术性能和提高其使用寿命的必要技术手段, 设备管理人员要适时安排, 保证施工需要。设备维修及操作人员要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 正确处理使用和保养的关系。机械设备在使用期间要做到机器、工具、现场干净, 油、水、气、电不漏, 技术状况完好, 安全可靠。机械设备操作人员, 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 要检验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 安全机构及各零部件的连接、紧固、润滑等。

5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设备的安全生产领导和教育, 建立健全生产规章制度, 定期组织检查,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事危险作业的区域, 应有明显标志和安全措施。随时注意机械的仪表指示、起吊信号和公路标志等, 认真做好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 必须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 并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书后, 方可独立操作。机械设备操作者和修理者,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修规程, 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完整可靠。新工人在操作前, 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认真搞好机械安全检查活动;从严抓安全, 发生机械设备事故时, 做到“三不放过”, 处罚要严, 反之对在事故预防上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 做到赏罚分明, 安全责任与经济责任挂钩。

6 结语

要想充分发挥技术装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提高综合效益, 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采用高效合理的机械设备管理方案、不断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保证设备使用安全, 可保证桥梁的施工技术的充分利用、保证工程按期完工, 同时能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成本, 为单位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友坤.关于工程机械管理改革的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 2007, 9.

上一篇:在元旦文艺玩晚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不渝梦,曾几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