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经济发展

2024-04-30

兵团经济发展(精选6篇)

篇1:兵团经济发展

兵团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

石河子大学社团联合会语言文学类社团部

黄亮亮

兵团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及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

面对全新的2012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波澜再起、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复杂形势面前,兵团该怎样应对?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欧债危机和原材料涨价的影响,番茄海外订单骤减,2012年企业的经营压力会很大。”新年伊始,新疆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亚辉对记者说。2011年,兵团番茄加工和棉纺企业遭遇的经营难题似乎在预示:2012年,兵团经济发展的路途不会一帆风顺。与此相对应,我国经济学家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如下研判:受欧美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2011年增速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增速将明显降低,内需弥补外需任务艰巨。还在2011年,远在西北边陲的兵团已经感受到了这股经济“寒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1至8月为38.3%,1至11月下降至28.1%;环比增长速度由8月的21.7%大幅回落至11月的3.5%。受市场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融资难、成本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棉纺等行业均出现开工不足、效益大幅下滑状况,有的企业甚至连正常的生产经营都难以为继。面对严峻形势,兵团如何应对?“必须立足实际,抓好结合,做到既要稳更要进,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为兵团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了总基调。“稳是基础是前提,进是方向是目的。”兵团发改委主任朱新祥说,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是兵团党委按照科学跨越发展的总体部署,从巩固和发展当前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的需要提出来的,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和兵团实际。“稳中求进”是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调,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各种矛盾、困难和挑战,审时度势作出的科学决策和战略部署。在这一大背景下,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兵团党委强调“进中求快、又好又快”“好字当头,能快则快”,其立足点和出发点何在?朱新祥认为,这主要是基于: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中央对新疆和兵团的支持力度没有减弱,对口援疆的领域在不断拓展,兵地关系更加融洽等等。必须指出的是,除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外,随着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三化”建设加速推进,一大批重点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竣工投产,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兵团呈现出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我们有条件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以来,兵团经济增速在西北地区排名第四,仅高于自治区和甘肃省。兵团要在西北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必须保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这也是兵团‘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朱新祥说。现在,兵团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如果抓不住这一重大机遇,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兵团经济研究所所长潘新刚感慨地说。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指出,发展不快、发展不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够好,主导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层次低,主要表现在农业大而不强,工业多为初级产品加

工,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边境团场、困难团场和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与其他团场在经济社会发展、干部职工收入等方面的差距有所拉大;国有企业和团场改革严重滞后,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实现形式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三化”建设人才、边境团场各类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亟待解决等,已经成为制约兵团加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瓶颈”。兵团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又好又快,是稳中求进的应有之义。两者的深层含意都在于,强调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兵团党委六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快“三化”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明确提出了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强调在“三化”建设、统筹发展、增投资扩内需、深化改革、资本市场培育、人力资源建设、节能减排、对口援疆八个方面要凸显新成效。可以说,保发展的思路清晰、措施具体,操作性也很强。“快,容易衡量;好,如何把握?关键是,要完善经济运行的跟踪监测和预警机制,做到实时调控。”潘新刚说。“又好又快,就是要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在经济运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对此,兵团党委党校经济研究所所长卢玉文有自己的见解。如何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兵团提出,在师、团层面开展“争先进位”活动,对工交建商企业实行分类划级,对“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等,通过启动五大激励机制,促进兵团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兵团今年还提出,原则上不再新上技术水平一般、规模效益不高的纺织项目和番茄初级加工项目;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加大企业重组和产业整合力度,推进矿业、电力、煤炭等产业整合;在兵团层面重点建设“十大园区”,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启动“双十大”工程,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除国家明令禁止进入的领域外,全部对民间资本开放;培育资本市场,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等。“这些新思路、新举措,必将有效提升兵团经济运行质量。”朱新祥这样认为。

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措施,兵团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但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兵团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与市场不适应的状况越来越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为此,我们对兵团经济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调研,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调整结构,提出以下思路。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升华理念,拓宽思路。要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立足发展解放思想,着眼未来思考问题”的要求,重新审视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想理念上尽快跟上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特别是跟上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兵团发展提出新挑战和严峻形势的要求,确立兵、师、团经济发展“能快则快,有难度克服困难也要加快步伐”的新思路、新观念。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国内国际大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认真学习先进省区结构调整的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快落实兵团党委制定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和措施。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服从兵团的全局利益,克服封闭自满思想,以大手笔、大气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思想理念,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精神,加快兵团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要做好结构调整的规划工作。兵师团三级要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结构调整的规划工作,以确保各师、团场和行业结构调整的科学合理,并能取得实效。一要充分体现高起点和超前性。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规划,把结构调整放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大格局、大背景中来考虑,确立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和理念。二要充分体现兵团十五计划发展纲要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要求。要结合兵团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主导产业,选准主攻方向,找准突破口,体现特色优势。做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可持续发展。三要充分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的规划,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发展重点和目标方向要进行市场环境分析,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按科学程序论证,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3.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结构升级。重点发展以龙头企业加基地带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模式,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同时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一是加大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纺织行业要加快石河子市和阿拉尔市两个纺织基地的建设,形成南北疆两大纺织集团;食品行业重点培育中基番茄、新天葡萄酒、伊力特股份、农垦乳业、羚羊唛油脂等大型企业;建材业重点培育青松建化、南岗水泥两大企业集团;建筑行业做大做强兵团建工集团;把天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用节水器材大型企业;把天康、新鹿、香芭拉培育成带动兵团畜牧业发展的大型龙头企业。二是下大力气培育新的龙头企业。结合兵团大农业特点,着力培育以粮、棉、油、糖及制种业等大宗农产品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将生产、加工、储运、贸易等资源进行重组整合。积极发展、培育以肉、蛋、奶、果、蔬等农副产品和以麻黄、枸杞、甘草、鹿茸等中草药特色产品为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结合新疆二、三产业的发展优势,整合兵团房地产业、旅游业和药业资源,扶持重点企业,培育新的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大宗农产品及名优特新产品的基地建设。以植棉大师为重点,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和优质出口棉基地。畜牧业主要围绕做大养羊业和养牛业,建设北疆优质细毛羊生产基地、南疆肉羊生产基地、城郊乳品生产加工基地、肉牛、猪、禽生产基地和以马鹿、北极狐为主的经济动物养殖基地。园艺业重点做大做强香梨、葡萄、哈密瓜、特色干果、加工蔬菜、设施园艺等特色园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粮食主要搞好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及饲料粮基地建设。

4.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建设,熟悉和掌握我国和出口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兵、师两级信息中心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及时收集、整理、发布重要信息,做好信息预警分析。加快市场培育,推进服务业的结构调整,用现代营销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推行集团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服务方式,重点建设一批流通基础设施。加强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体系建设。大宗农业生产资料由师、团两级建立统一的供销服务体系或引入竞争机制,按市场原则为农工直接提供优质、优价服务。同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职工生产贷款创造条件。加强各类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的体系建设,借鉴国外和内地经验,探索发展兵团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的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以保险业为基础,进一步发展证券、信托、银行等金融产业,同时建立资产管理、产权交易、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5.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围绕加快结构调整,全面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兵团《关于深化兵团农牧团场改革的意见(试行)》(新兵党发[2001]10号)和《关于加快兵团国有工交建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试行)》(新兵党发[2001]24号)精神。团场要通过落实土地长期固定和划分“两用地”政策,推行“两费自理”和租赁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实行团务、连务公开,在经济上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政治上扩大基层民主,突破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壮大一批优势企业,整合提高一批困难企业,开发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企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特色企业,放开搞活一批中小企业,关闭一批产品无市场、技术落后、扭亏无望的企业。要以现有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逐步把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层次调高、机制调活,发展成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与“抓大”协调配套,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使其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纳入兵团产业化发展体系。改革现行的计划统计和财务考核体制,建立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的计划、统计、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6.扩大对外开放,带动结构调整。兵团各级领导都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融合意识,在扩大开放中调整结构。要通过举办洽谈会、招商会等多种形式,把兵团的优势产业、优势产品、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全方位推向市场。通过与国内国际大公司、大企业联合重组,引入优良资产,引进技术、品牌、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带动团场基地建设和结构调整。通过在异地和境外投资办厂、收购兼并,对外搞嫁接、建基地、设网点、入网站,开拓新的市场,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与合作。要完善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兵团畜牧业、果蔬园艺业、水利、环保、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和领域,优化外资结构。石河子市和4个新建城市、石河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工业园区、38个重点团场小城镇在对外开放,引外资,借外力,发展兵地融合经济上要率先突破。兵团内部要打破行政界限,互相开放,加强联合,取得实质性突破。

7.加大科技进步力度,提高经济素质和效益。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相结合。兵团的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优势项目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推广。科研攻关重点是组织实施种业、畜牧业、无公害特色果品业、节水农业、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科技(攻关)行动,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在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上,重点围绕棉产业、特色果蔬产业、畜产业、水(肥)产业、信息与微电子产业、现代农机、特色果蔬保鲜与深加工、中草药资源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等方面,加速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师、团的科技工作要以推广适用技术为重点,大力推行机采棉、喷滴灌等精准农业技术和种植业、畜牧业、园艺业的主体技术,充分发挥石河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工业科技要以产业开发为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应用面广、带动性强、市场潜力大的技术创新项目和新产品项目,使其形成品牌、规模和区域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推广网络和兵、师、团、连四级推广体系。以“厂办科研”为基础,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和科技开发机构。

8.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公有制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各团场要通过划分“两用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和自营经济,加大国有畜群、农机、果园及其他生产设施的租赁和作价归户力度,彻底改变人员不充分就业,劳动时间和空间不有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大量闲置、严重浪费的状况,使庭院经济和自营逐步成为发展壮大兵团的经济增长点,致富职工群众的重要财源;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推动国有资本从一部分竞争领域有序退出,减少国有独资企业数量,逐步降低国有经济比重,增强国有资本对兵团整体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加快融合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国内外的投资者到兵团投资建厂办企业。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互相参股、联营、承包与合作,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进行收购、兼并、租赁、承包,提高非国有资本的比重。坚持“完善服务,放手发展,政策引导,依法规范”的原则,大力拓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建立市场、建设城市、发展中心团场和小城镇结合起来,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9.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按照兵团党委《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2001]41号)精神,鼓励社会各方及外商到团场小城镇投资兴办企业,积极发展各类综合或专业性批发市场,吸引外资、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集中,引导职工到小城镇建房,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带动团场二、三产业的发展。各师要创造条件调整优化团场管理格局,根据所属团场的区域布局、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按照规模济、增强实力的要求,对同一区域内相邻近的小型团场进行整合,两年内把35个这类小型团场整合为15个中心团场,使每个师都能形成若干规模大、实力强,有带动力的中心团场。同时各团场要优化生产连队布局,撤并规模过小的连队。各师原则上按20%的比例进行调减,使兵团生产连队总数控制在2000个以内。

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

10.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争取国家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资;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和兵团制定的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到兵团投资;加强对个体、私营等民间投资的引导和服务,吸引民间投资参与兵团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市场融资优势,增强兵团企业的社会融资能力;建立国家、集体、个体多元投资体制,加快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以增量投资推进结构调整,重点加大发展工业的投资比重,引导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及优势产品倾斜。支持棉花、畜牧业、特色果蔬产业化项目和以棉花、番茄、葡萄、牛羊肉、乳品、细羊毛等优势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项目,以及运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的纺织、食品、建材、农用工业等支柱行业;加大对农副产品市场及仓储保鲜设施的投资力度。

石河子大学社联干事:黄亮亮

2012年4月19日

篇2:兵团经济发展

【发布文号】新兵办发[2000]92号 【发布日期】2000-10-19 【生效日期】2000-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于发布《兵团经济发展

争先创优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新兵办发〔2000〕92号)

各师(局)院(校),兵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发布《兵团经济发展争先创优奖励办法(试行)》,自2000年起施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二000年十月十九日

兵团经济发展争先创优奖励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调动师(局)、农牧团场和企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兵团决定开展经济发展争先创优评比表彰活动,对成绩突出、做出重大贡献的进行表彰和奖励,现制定兵团经济发展争先创优评比奖励办法。

一、一、奖励范围

奖励范围为兵团各师(局),农牧团场、兵团和师(局)直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交建商盈利企业,扭亏、减亏幅度较大的农牧团场和其他企业(不包括上市公司)。

二、二、考核奖励办法

分师(局)、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三个部分,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和表彰奖励。

(一)对师(局)的考核奖励

1、考核指标。各师(局)当年实际完成的国内生产总值、利润总额和职均收入三项经济指标完成的兵团当年下达计划的综合指数。兵团来年根据上年各师局职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均利润和职均收入,结合投资数额、当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下达每师(局)国内生产总值、利润总额和职均收入指标。

2、计算方式。国内生产总值、利润和职均收入三项经济指标完成计划的权数分别确定30%、30%、40%。

师(局)三项经济指标完成计划的综合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完成计划百分比×30%+利润总额完成计划百分比×30%+职均收入完成计划百分比×40%。

3、奖励办法。对超额完成兵团当年下达三项经济计划综合指数的师(局),每超过计划指标一个百分点,师长、政委各奖励3000元,兵团对师(局)超额计划利润实行2:8分成,即超过计划利润的部分,兵团得20%,师(局)留80%。凡完不成三项经济计划指标的师(局),其领导不能拿奖金、不能当先进、不能提拔,并作为一项硬性措施,长期坚持。

(二)农牧团场的考核奖励

1、考核指标。团场职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均利润、职均收入三项经济指标综合排序值。

2、计算方式。职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均利润、职均收入权数分别确定为30%、30%、40%。农牧团场三项经济指标综合排序值=职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值×30%+职均利润排序值×30%+职均收入排序值×40%

3、奖励办法。按照各农牧团场当年三项经济指标综合排序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出前10个农牧团场,作为兵团农牧团场经济建设“十面红旗”,由兵团进行表彰,并分三个等级给团长(场长)、政委(书记)分别奖励。第一至第三名各奖励8万元,第四至第六名各奖5万元,第七至第十名各奖励3万元。

(三)兵、师直属国有及国有控股的盈利工交建商企业的考核奖励

1、考核指标。职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均利润、职均收入三项经济指标综合排序值。

2、计算方式。职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均利润、职均收入权数分别确定为30%、30%、40%。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交建商企业三项指标综合排序值=职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值×30%+职均利润排序值×30%+职均收入排序值×40%。

3、奖励办法。按照各工交建商企业三项经济指标综合排序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出前10个工交建企业、前5个商贸流通企业,由兵团进行表彰,工交建企业分三个等级,商贸流通企业分两个等级。给厂长(经理)和书记或国有及国有控股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书记)、总经理进行分别奖励。第一至第三名各奖励8万元,第四至第六名(含商贸流通企业第四至第五名)各奖励5万元,第七至第八名各奖励3万元。

(四)扭亏、减亏农牧团场及其它企业考核奖励

1、考核指标。职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均减亏或扭亏增盈幅度、职均收入三项经济指标综合排序值。

2、计算方式。职均国内生产总值、职均减亏或扭亏增盈幅度及职均收入的权数分别确定为30%、30%和40%。扭亏、减亏农牧团场及其它企业三项指标综合排序值=职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值×30%+职均减亏或扭亏增盈幅度排序值×30%+职均收入排序值×40%。

3、奖励办法。按扭亏、减亏农牧团场和其它各类企业三项经济指标综合排序值由高到低分别依此评选出前3名由兵团进行表彰,并给团长(场长)、政委(书记),厂长(经理)、书记或国有及国有控股的股份公司董事长(书记)、总经理各奖励3万元。

三、三、组织实施

兵团成立联合考评小组,由兵团一名副秘书长牵头,财务局、审计局、统计局参加,依据统计、财务部门提供并经审计部门确认的数据,对师(局)进行考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由师(局)依据本办法先进行初评,在初评的基础上,向兵团推荐上报候选企业材料,由兵团联合考评小组依据本办法进行审定、排序,报兵团党委常委会议审查确定对师(局)领导的奖励、表彰和对农牧团场经济建设“十面红旗”、工交建10名企业、商贸流通5名企业以及扭亏、减亏农牧团场和其他企业各3名进行表彰和奖励。各师(局)、农牧团场、企业必须真实上报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兵团将对部分师(局)和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进行审计,如有弄虚作假行为,取消评比奖励资格,并依据《 会计法》《 统计法》等有关规定,对主要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违法违纪或出现特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及个人,不能参加评比和奖励。

今后兵团各级对所辖团场、企业的表彰奖励面原则上不得超过总量的20%,奖金额不得超过本办法,下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奖金必须经上级党委审批。

四、四、奖金来源及支付

对师(局)长、政委(书记)、经济建设“十面红旗”团场的团长(场长)、政委(书记)和工交建商15个企业厂长(经理)、书记或国有控股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书记)、总经理以及扭亏为盈、减亏团场和其他企业团长(场长)、政委(书记),厂长(经理)、书记的奖金,均由兵团支付。

五、五、其他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兵团联合考评小组负责解释。

篇3:新疆兵团报业发展简述

1954年10月7日, 新疆兵团成立, 原由新疆军区党委主办的《生产战线》 (及维文版) 报脱离《新疆解放军》 (及维文版) 报, 改由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出版, 成为兵团成立以来的第一张机关报。在它的带领下, 兵团近十个师局纷纷恢复了自己的报纸作为党政机关报。按照师局顺序状况如下:

(1) 1955年5月, 农一师政治部主办的《胜利报》 (前身《战声报》 (1938) 、《生产战线》 (1951) ) 复刊, 并开始在沙井子出版。 (2) 步兵团第六师改制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第二师后, 1959年4月复刊《战鼓报》 (前身《战鼓报》 (1948) 、《建设战线》 (1950) ) 。 (3) 1954年, 《巩固报》 (1952) 改名为《生产建设》, 作为农四师党委机关报, 同年7月27日, 遵行新疆军区政治部电示, 将《生产建设》更名为《田间快报》。后来为配合“大跃进”宣传又改名为《跃进报》, 1965年9月, 农四师党委机关报再次更名为《军垦战士》。 (4) 1953年5月, 原六军十六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五师, 《战旗报》 (1944) 复刊, 成为农五师党委机关报。 (5) 1952年2月, 由十七师大部、新疆军区八一农场和六军军直猛进农场组成了农六师, 原十七师的《猛进报》 (1947) (前身《反攻报》 (1944) ) 继续出版。 (6) 1955年5月, 农七师党委机关报《人民战士报》 (1950) 复刊, 改名为《农场建设报》, 1958年5月1日, 再次更名为《跃进之声》。 (7) 1958年2月20日, 农八师党委复刊《大跃进》报 (前身《觉悟》 (1950-2) 、《光明》 (1950-7) ) , 不定期出版。 (8) 1960年11月《战声报》创刊, 成为农十师党委机关报。

到60年代中期, 新疆兵团建立起以《生产战线》为龙头的党报体系, 兵团拥有了九家报纸, 其中八家为师局党委机关报。

二、1966—1975年文革受挫期

1966年5月16日至1975年3月25日, 是兵团报业遭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阶段。在这十年动乱中, 由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大肆破坏, 兵团各项事业都遭到严重挫折。1967年6月22日, 兵团党委报刊的第一面旗帜《生产战线》被迫停刊, 停刊后又以群众组织的名义出版了《主沉浮》, 直到1969年春, 再次恢复, 并于4月8日将《生产战线》更名为《军垦战报》, 这是在文革期间唯一复刊的一份兵团党委机关报。1967年前后, 兵团各师局党委机关报相继停刊。

三、1975-1981年兵团建制暂时取消, 兵团报业进入农垦局时期

1966至1974年, 兵团人口和职工大量增加, 生产连年下降, 财务连年亏损。1967年到1975年中, 就有六年亏损6.75亿元, 兵团从全国盈利大户变成亏损大户, 成为国家的沉重包袱。加上其他一些原因, 1975年3月25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发[1975]11号文件决定, 兵团建制取消, 随即文革间唯一复刊的《军垦战报》 (及维文版) 停刊。直到1980年7月1日, 经自治区党委批准, 《石河子报》率先复刊, 此外兵团系统没有其它报纸创办或是复刊, 兵团报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兵团建制的取消而产生了断层。

四、1981-2004年兵团报业的恢复和逐步繁荣期

1981年至2004年, 是兵团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1年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恢复新疆兵团的决定。兵团恢复后, 各师局党委机关认真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建设和保卫新疆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83年5月30日, 兵团党委做出了关于兵团报纸杂志复刊的决定, 复刊后兵团党委的报纸更名为《新疆军垦报》, 10月1日由兵团政治部正式出版。1987年9月, 国内公开发行。1988年, 《新疆军垦报》更名为《兵团日报》, 并继续发行维文版, 2001年, 兵团日报社又创办了子报《生活日报》。

在此期间, 兵团农三师、农九师相继创办了正式的党委机关报, 工一师和兵团哈密农场两位兵团新秀也有了自己的宣传阵地。

篇4:兵团广播电视发展简史

关键词兵团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史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广播电视作为科技产物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影响也日益深入,建立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对兵团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史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兵团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且对认识其在兵团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无裨益。

一、兵团广播发展史

20世纪50年代,硬纸或铁皮制作的喊话筒,可以算是兵团最早的广播雏形。一般认为,1953年,农一师在阿克苏城区建立的有线广播站标志着兵团广播事业的诞生。之后,各团场逐步建立广播室,团、连大都利用电话线传送广播节目。

到1955年底,全兵团初具规模的有线广播站(室)已有35个。随后,兵团各农牧团场掀起兴办广播的高潮,大多数农牧团场和工矿企业纷纷兴办起有线广播,有的还形成团、营、连三级广播网。到60年代中期,兵团已建成有线广播站(室)259个。至此,兵团初步建立起全兵团范围内的收听网。有线广播成为当时兵团最主要的宣传工具和文化娱乐形式。成为职工群众了解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

“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的广播事业受到挫折,已初具规模的有线广播站网遭到破坏。

1981年兵团体制恢复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间,兵团广播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3年经国家批准,兵团第一家广播电台——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成立。随后农一师的阿拉尔广播电台开播。农场有线广播站(室)也陆续得到恢复与创建,到1985年底,全兵团新建成团场(厂)广播站(室)202个,95%的农牧团场都有了广播站。

由于广播专线耗资大、维修难、管理跟不上,破坏现象严重。完好开通率较低,80年代后期,兵团广播建设进入重点发展调频广播时期,许多师(局)、团场白手起家,自筹资金。艰苦奋斗,办起了团场(厂)调频广播站。到1995年,全兵团建成团场调频广播站43座。

广播设备也逐步更新。进入20世纪90年代,兵团广播节目的录制和播出开始向自动化、数字化过渡。农八师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数字录音采访机、录音机,提高了采访和节目制作质量:开发出“文艺节目计算机管理系统”,运用电脑管理文艺节目,提高了编辑水平。1994年5月1日,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率先实现了直播,推出了以“板块节日、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要素,符合广播规律和特点的节目形式,改变了广播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促进了兵团广播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方面的改革。兵团广播节目传输技术在20年间逐渐从无线技术发展到电缆、光缆、数字化传输技术。1998年,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在新疆首家采用MD录音设备,使播控系统模拟信号传播节目上升为数字信号传播。到2005年底,全兵团拥有有线广播电视站188座,团场调频广播站92座,师(局)广播电台2座,全兵团广播覆盖率达92.3%。

二、兵团电视发展史

兵团电视事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2月1日,石河子电视录像转播台正式开播:1985年3月16日该台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为石河子电视台。这是兵团系统第一家电视台,标志着兵团电视事业的起步。随后,农一师、农六师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相继建成阿拉尔电视台和五家渠电视台。同时,各师(局)、团场也普遍加快了转播设施的建设。自兵团电视台1993年成立到1998年底,全兵团建成电视录转台104座。农二师二十九团于1986年兴建起卫星地面接收站。成为兵团第一个采用接收卫星电视传递节目的农牧团场。到1995年底,兵团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155座。目前。数字式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编辑机已在许多台站投入使用,接收数字卫星信号基本普及。经过20年建设,兵团电视业已完成从差转、录转、卫星收转到开路发射、有线电视入户等形式的递进和更新。

兵团有线电视事业发展迅猛。1993年10月1日,农八师石河子市建成兵团第一个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接着兵团有线电视台、农二师、农五师、农六师、农七师有线电视台相继建成。到1995年末,兵团已建成师级有线广播电视台5座,团级有线广播电视台(站)130座,兵团团场以上机关所在地相继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大部分连队已经和正在实现有线电视入户,兵团职工群众收看到的电视节目数量最多的达到50套(民汉节目)。1997年5月,兵团有线电视台与自治区有线电视台实现光缆联网,可收视人口增加到60万左右。1999年,农八师石河子市建成有线电视宽带多媒体试验网,开通了试验点互联,可视电话、网上电话、数据传输和国际互联网(因特网)接入,成为新疆首家建成开通的多媒体综合服务网络。到2005年底,兵团建成有线电视台11座,微波传输台4座。一个由卫星收转、开路发射、微波传输、光缆连接、电缆八户、广播电视并举的传输覆盖网络已在兵团基本形成,全兵团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1%。

三、兵团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广播电视事业呈现由基层团场向师市、兵团的逆向发展过程。

50年代,兵团广播事业开始起步,60年代初步建立了团场为单位,以有线广播为主导的广播收听网络。文革中广播设备破坏流失严重,部分广播设备成为派性斗争的宣传工具。直到1970年后才逐步恢复。1977年12月31日,石河子试验台建成开播。1983年8月1日,在原试验台和市人民广播站的基础上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建立。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和酝酿,兵团第一个广播电台建立起来。1993年12月,阿拉尔人民广播电台建立。此时兵团广播事业无线广播讯号系统传输网络的架构基本确立。

电视的发展也是从师市、团场开始的。1981年2月1日,石河子电视录转台开播。1985年3月16日,石河子电视台批准成立。1986年7月16日石河子电视台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从此不再录播新疆电视台节目,广大观众可以看到当日中央台新闻。这一时期,各团场纷纷建立电视插转台和转播台,形成以师市为中心的电视传输网络。直到兵团有线电视台1993年成立,兵团、师市、团场三级传播网络才初步形成。

2基础薄弱,但稳步发展,技术不断改进,广播电视覆盖率逐年提高。

起步最早的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从建台至今,技术装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建台伊始,使用的是电唱机、薄膜唱片、老式602录音机和仅有的几台盒式录音机及653、635

型开盘录音机。1985年,电唱机、602、653型录音机被淘汰,代之以635、636型开盘录音机。1995年以后,635、636型开盘机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被MD激光录音机取代。到1998年,电台已拥有20多台激光录音机。形成了制作、播出、传送一条龙的MD流水线。1999年底,计算机进入电台新闻宣传阵地,开始在新闻采编播中发挥作用。2001年7月,电台建立了由18个分站组成的数字音频工作站。至此。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完全实现了写稿、编稿、审稿、节目录制、节目播出、节目转播的全电脑数字化管理流程,实现了全员无笔化办公。

1985年,兵团电视人开始用电视艺术表现兵团。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当时节目生产能力有限。在发展过程中,石河子电视台摄像机从建台以来的DXC-1200单管机、VO-4800背包机更新为性能较好的DXC537-CCD三管机和VO-8800背包机:录像机从VO-2860发展到VO-9850,使低带走向高带:字幕机从苹果机到6401到索贝8800。兵团电视台2005年一次性购置了包括DVCPRO 25/50/P2产品在内近60套摄录设备,并进行了E-Net2直播一体化网络改造,为兵团电视台今后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西部大开发“西新工程”、“连连通”工程的实施,兵团各农牧团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逐年稳步提高。从1998年的83.1%、87.2%提高到2005年的92.3%、96.1%目前已达到或超过国内平均水平。(截至2000年底,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2.1%和93.4%)。

3初步建立了以兵团电视台为核心的传播网络,为集团化作战奠定了基础。

兵团有线电视台成立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从最初的电视录制中心发展到今天计划单列的电视播出机构。节目每天播出20小时以上,覆盖乌鲁木齐市区和兵团14个师、170多个农牧团场。截至2006年底,兵团有7个师和近百个团场实现了广播电视全师、全团或大部分单位联网,兵团有线电视入户率目前已达到60%左右。

从2000年开始。兵团电视台树立了“大电视”的理念,从节目资源、网络传输、公众传播上创新合作。逐步形成兵团的“电视航母”,建立起兵团、师、团场三级体系的电视媒体网络。兵团电视媒体坚持以团场有线网络为基础,团、连相连,以师电视台为依托,采用有线、无线并举,加快师、团联网,最终以地面有线、空中卫星方式完成兵团和师的联网,克服了小台小站、各自为阵的问题,从缺乏实力、没有合力、竞争无力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大联合、大合作,应对挑战,参与竞争。

篇5:南疆兵团经济综合发展实力评价

【摘 要】 本文以在南疆兵团“4+2”模式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源和劳动生产率为研究对象,结合定量分析方法,运用EViews软件,建立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模型,就如何妥善处理协调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为实现南疆兵团“4+2”模式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南疆兵团 人力资源 劳动生产率 经济发展 评价

南疆兵团(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和农十四师)以民族人口和农业人口为主的同时伴有较高的人口性别比制约了南疆兵团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这样一个位于南疆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既负担繁荣边疆经济,又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经济联合体,人口历来是影响其经济发展和稳定的主要因素[1]。而人口状况和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都直接关系着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南疆兵团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通过人口规模、农业人口、民族人口、人口性别比、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和就业人员数及就业人员的产业结构等几方面数据,运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而进一步提出制约南疆兵团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建议,旨在为南疆兵团“4+2”模式(“4”即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农十四??,“2”即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又好又快的发展,缩小区域差异服务。南疆兵团“4+2”模式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1.1区内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趋势分析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中的活要素,对经济增长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他主编的《中国城镇就业问题研究》中,他认为经济增长可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雇佣劳动力的增长,另一部分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增长不但与从雇佣劳动力的数量有关,而且还与雇佣劳动力的素质有关。新疆南疆兵团GDP增长率与就业劳动力增长率有两个特点:一是从总的增长来看,2009~2016年新疆南疆兵团从业人员增长了1.42倍,而新疆南疆兵团GDP总量增长了10.29倍。这说明新疆兵团从业人员的数量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新疆南疆兵团从业人员减少时,可以看到其增长率为负时,相对应的新疆兵团GDP增长率基本上为递减增长率。二是新疆南疆兵团GDP增长率远高于从业人员增长率,说明经济增长除了劳动力数量增长对其所做的贡献外,还有相当部分的经济增长是由劳动率提高的 [1]。

根据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观点,说明南疆兵团人力资源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大提高,也说明某种因素致使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人力资源,从而推动正增长,但是波动是相当剧烈的,从业人员增长率正负相隔出现,波动也比较大,这说明南疆兵团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着严重的滞存或短缺。从新疆南疆兵团就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中农十四师是波动最大的一个师,新疆南疆兵团和其他三个师的就业增加值弹性系数相对波动较平稳。这说明农十四师的人力资源配置存在着严重的滞存或短缺。

1.2 区内就业结构与GDP动态变化规律与特征

南疆兵团GDP及三次产业产值的绝对量有了较大增长,在八年间全社会就业人员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就业与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非一致性。

南疆兵团八年来一产产值在波动中下降,而就业结构却在波动中上升,这说明在第一产业结构收缩演变过程中,大量的劳动力并没有顺利的转移出来,不仅如此,2009年以后第一产业就业结构还出现了明显的小幅度增长,说明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又出现了回流现象;第二产业值结构也在波动中下降,就业结构也在下降,特别是2009年以后,就业结构出现明显的下降,第二产业结业结构的下降,释放了大量闲散劳动力,冲击了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移,所以出现了第一产业劳动力回流的现象;第三产业增加值结构与就业结构都在上升,但就业结构上升幅度低于增加值结构的上升幅度,这说明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

同时南疆兵团“4+2”模式中的六个单位就业结构变化规律与特征基本上像相似,总体上来说,良性的就业增长只能来自经济的增长,只有经济规模的扩大才能吸纳更多的就业。南疆兵团“4+2”模式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模型分析

本文将以南疆兵团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为例,运用EViews6软件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分析人力资源与劳动生产率对南疆兵团经济发展贡献。

2.1 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

表1给出了采用EViews6软件对历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9902,表明模型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从截据项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均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n-k-1=8的临界值t0.025(8)=2.306;并且从斜率的值看,表明在2009―2016年间,劳动生产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导致区内GDP增加27.75个单位,即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大。

2.2 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回归结果表明在2007―2016年间,区内GDPZ变化的99.96%可由其他两个变量的变化来解释。在5%的显著水平下自由度n-k-1=7的t统计量的临界值为t0.025(7)=2.365,因此所有的变量参数都显著的不为零。并且从两个斜率的值看,表明在2009―2016年间就业人口数增加值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将导致区内GDP增加值增加1.13和1.02个单位,即就业人数增长率对区内GDP增长率的贡献大于劳动生产率才对区内GDP增长率的贡献。这说明南疆兵团劳动生产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小结

(1)新疆南疆兵团总人口和各个单位人口的再生产出现了极大转变,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开始逐步走低,人口增长方式从“高增长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逐渐转变为“低增长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的三低状况。南疆兵团中农三师和农十四师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南疆兵团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兵团人口自然增长率。这说明,虽然人口增长方式正在从“高增长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逐渐转变为“低增长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依旧很高。

南疆兵团2016年人口总数占新疆兵团人口总数的26.45%,人口总数增长缓慢占新疆兵团总人口的30%以下。兵团在南疆过低的人口比例有利于国家“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实施,不利于新疆南疆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更不利于发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威慑“三股势力”的重要作用和劳动力的资源储备。

(2)兵团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在南疆兵团,而南疆兵团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三师和农十四师。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状况决定了新疆南疆兵团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由于地理及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在南疆和南疆兵团的过高比重,且高校入学标准较低,教育资金利用率低,不能保证教育质量,不利于南疆兵团经济的发展。

(3)兵团是以农业为主的绿洲经济,这导致了南疆兵团农业人口居多,但农业人口比重过大,尤其是农十四师和农三师这不利于团场的城镇建设,同时由于从事农业人口的素质较低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技的实施和推广。

(4)到2016年末,兵团人口性别比为110.5。从历年统计资料显示,兵团、南疆兵团“4+2”模式的人口性别比均高于兵团的人口性别比。1975年以前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因为屯垦的需要,大量部队官兵转业到兵团,造成性别比严重失调,1978年以后又出现了偏高,而且逐渐升高,原因主要是选择生育的结果[5]。

(5)区域经济发达程度与其教育投资之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同时一个地区教育直接影响到区域人力资源的素质的后续人力资本的开发、积累和管理[4]。南疆兵团义务教育水平现已大幅提高,公共教育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和使用,基本公平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6)人才匮乏,专业技术人员增长缓慢,特别是农三师和农十四师地处南疆三地州困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水资源交通运输制约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导致人才引进难,是制约二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7)南疆兵团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一产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偏小,而主导一产的农业结构也存在缺陷,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少高端加工产品。导致南疆兵团就业结构中一产就业人数比重偏大,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产,吸纳着大量的劳动力。一直以来兵团都在优化产业结构,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矿产资源转换和农产品加工两大基地。

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在南疆兵团由于人力资源开发不够,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又由于产业结构的滞后,物质资本投入效率的递减延缓了经济增长速度;更由于人力资源存量结构和现有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受制于人力资源存量,严重的阻碍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又反过来制约着南疆兵团人力资源的投入[1]。

(8)师市城市对产业和人口的吸纳作用开始显现,阿拉尔和图木舒克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但同时,可以看到土木舒克农业人口比重过高,这不利于图木舒克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二者也存在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管观,金融企业管理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科技研发与应用大多局限于?r业领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依赖于国家政策支持和自身积累。

综上所述,南疆兵团在人力资源及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方面应保持适度人口规模,促进区内人口、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区内人力资本的积累、立足本地,内外结合,尽快完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积累,加强区内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开发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阿拉尔和图木舒克城镇化建设,发挥城市积聚产业和人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娟.兵团人力资源竞争力发展策略[J].新疆农垦经济,2003(5):25-30。

[2]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与人力资源开发[M].第一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2):1-33。

[3] 刘月兰.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兵团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J].西北人口,2008(4):69-71。

[4] 陈仲常,章翔,欧阳文.经济增长与人口发展因素相关性研究―基于人口发展方程的构造[J].2008(5):45-48。

[5] 崔光莲,赵勇,杜桌君.西部大开发与新疆人力资源研究[J].新疆财经,2001(2):9-13。

[6] 胡毅,关亚丽.新疆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J].新疆财经,2000(3):23-28。

[7] 井西晓.新疆南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协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1-3。

[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2016。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16。

篇6:新疆兵团发展特色经济的一般原则

新疆兵团发展特色经济的一般原则

新疆兵团具有优势自然资源、较强科技实力和组织力量,发展特色经济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对于特色经济的理解不够深入.本文针对特色经济理论和兵团实际,提出兵团发展特色经济需要坚持的几条原则,以对一些地区制定和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有所借鉴.

作 者:胡宜挺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83 刊 名:甘肃农业 英文刊名:GANSU NONGYE 年,卷(期): “”(2) 分类号:F3 关键词:新疆兵团   特色经济   原则  

上一篇:朱顶红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下一篇:我家的水仙花开了周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