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区党建工作计划书

2024-05-04

村社区党建工作计划书(精选6篇)

篇1:村社区党建工作计划书

20__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我街道党建工作将以社区党建为龙头,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为主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进街道三个文明建设和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全街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街道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二、总体目标

按照“凝心聚力、固本强基、提升档次、促进发展”的要求,坚持“整体推进、创新内容、培育精品、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全街各级党组织建设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服务人民群众的一面鲜红旗帜,达到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切实加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各项工作有力促进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1、切实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决策和议事制度,拓宽民主渠道,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在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奋发向上的工作格局。

2、切实贯彻领导班子学习制度。围绕“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每周讨论一个主题、每月阅读一本好书、每季度听取一次讲座、每半年举办一场论坛、每年撰写一篇以上调研报告”为主题的“五个一”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班子成员驾驭全局、领导发展、处理复杂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1、社区党建方面

进一步健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和分会,组建率达100%。不断完善街、居、组三级党建工作网络。深入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和标准化社区”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一居一色”。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民情流水线”、“党员服务岗”、“服务直通车”、“志愿者服务”、“自治共建”“两代表一委员下访直通车”等载体活动,强化协调功能,突出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夯实社区党建组织基础,巩固和扩展“阵地工程”。继续开展扶贫帮困、党员奉献日、法律政策进小区、优质服务进小区等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组织引导社区单位、党员共同参与群众性、公益性活动,推动社区建设健康发展,切实做到保证和改善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社区党建的整体效应。

2、机关党建方面

大力开展以“争做创新型党员、争创学习型支部、争建效能机关,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努力走在全区基层建设的前头。

3、非公经济党建方面

加大非公经济党组织组建力度,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的方式,100%纳入有效覆盖。打造非公企业党建亮点。坚持“五抓”举措,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一是抓组建,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二是抓制度,形成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良性机制,建立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三是抓阵地,开展阵地建设活动,完善党员活动阵地。

四是抓队伍,着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把强化对企业流动党员的管理作为党员管理的重点。

五是抓载体,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深化党员分类管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区别情况,分类管理。对纯居民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不留空白;对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中的党员,要积极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及时转入社区党组织管理;对在辖区内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通过设置流动党员联络站,主动联系管理;对驻区单位的在职党员,建立向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实行“双重”管理。

2、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开展集体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党员意识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坚持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健全完善相关簿、册、记录,整理资料档案,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3、丰富党性实践活动。按照“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模范岗”、“党员奉献日”、“党员目标承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奉献中增强责任感,体现先进性。

4、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做好从社区、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原则上每年至少发展3名党员。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街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党支部(总支)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抓好落实。街道包片领导要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共建合力。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街道、社区、相关非公企业行政组织、群团组织要密切配合,共同关心和支持党建工作。驻区单位要树立“驻在社区、共建社区”的思想,支持街道社区工作,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在全街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工作创新。要认真研究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规律,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要善于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

去年街道虽然在党建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不足的方面。

一是由于街道管辖地区的党员队伍结构复杂,进入街道的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个体私营企业党员不断增加,使党员管理难度增大。而街道社区党组织生活质量不高,不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还停留在党务部门自我封闭抓党建的层次上,致使街道党组织的工作效果不佳。

二是街道党组织职能发挥不好。由于部分党支部的领导干部没有给党建工作以足够的重视,致使街道社区组织的职能发挥不好。主要表现在,一些党支部没有履行好职责,对党员疏于管理和教育,活动基本不开展,有的党内活动仅满足于读报读文件,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

三是街道社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干部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锻炼和培养,各支部比、学、赶、帮、超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今后,街道党工委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加强服务载体建设,努力营造高效、务实、便捷、优质的服务环境,以党建带动区域发展,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开创区域化党建工作新局面。

篇2:村社区党建工作计划书

第一、进一步巩固学习教育成果。继续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经常性走访党员群众家开展上门谈心谈话,收集居民需求。作为社区的第一负责人,竭尽所能带好头,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队伍不断学习,学好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学好国家的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以为民服务为第一标准.

第二、进一步加强社工队伍管理,加强学习提升社区工作水平。强化社工日常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一是推行“十个一”的社区工作者座佑铭,即:“业务精一点,工作细一点;动作快一点,思路新一点;笑容多一点,脾气耐一点;讲话轻一点,埋怨少一点;脚头勤一点,效率高一点”,塑造一支精干、务实、高效、团结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要求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职称资格考试,认真学习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学习社区工作技能、技巧,并结合自身和社区工作实际,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本领和成效。

第三、进一步打造区域化党建,优化社区“大党委”结构。在党的领导下,让社区“大党委”机制作用发挥更好,共同落实“党建工作联做、社会管理联抓、社区资源联享、解决难题联动、公益事业联办”,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更科学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把“共享(想)富丽”作为品牌抓手,继续依靠群众共同谋划,及时把居民“所急、所盼、所需”问题进行平等协商、集体决策、合谋共治,加强小区自治,增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给群众创造更多的“小确幸、微幸福”。

篇3:台湾茶山村社区发展模式探析

1 台湾茶山村社区发展概述

1.1 茶山村社区发展背景

茶山村现有居民106户,共518人,人口主要由邹族(约占60%)、汉族(约占30%)及布农族(约占10%)组成,拥有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以茶山凉亭节和山河恋生态文化祭最负盛名。而大面积的自然及低度开发区域,使得社区环境纯自然且复杂多样,拥有森林、河川、野生动植物、原始农业及原野景观等。

1.2 茶山村社区发展历程

茶山村社区的建设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95~2003年的“大力发展建设阶段”,2003~2009年的“持续稳定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的“灾后重建再生阶段”。1995年,时任茶山村长的李玉燕女士(现任茶山村社区农村再生委员会执行干事)怀有发展社区的抱负却无路可寻,主动结识嘉义市基督教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执行长李克平先生,基金会在对茶山村进行考察及会议讨论后决定为社区提供长期的协助及成长关怀。

在基金会的指导及其他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的扶持下,茶山村自1995年以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及自然景观为亮点发展观光旅游业,大力推动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原住民部落生活新风貌工程,并向部落外分享凉亭节等重要文化,并于2003年进入鼎盛发展期,凉亭文化盛行,不仅村内凉亭被大批修复美化并投入使用,凉亭祭中的分享文化也渐渐为更多人所熟知。2009年8月8日,茶山村遭遇重大水灾,原有的计划全部被迫延期,对进村道路、村内观光设施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社区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社区居民与基金会、以往发展友好关系的各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共同进行灾后重建工作。2010年,台湾地区正式施行《农村再生条例》,目的是以“农村再生、先做培根、培根做好、根留农村”为目标,训练社区在地人力,逐步实现社区未来发展的愿景,并在发展中呈现社区自己的特色。2012年,茶山社区成功申请农村再生培根计划,此后台湾地区农业委员会将在五年内下拨5亿台币用于茶山建设,茶山社区进入重建再生阶段。

2 台湾茶山村社区发展模式构建

农村社会学家对农村社区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概括各家的观点,构成农村社区的基本要素包括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人口密度较小的农村地区为地域,以基层行政区划为最基层的管理政治领域四个方面。非营利组织,英文译名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又称公民社会、第三部门或非政府组织,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萨拉蒙总结其具有五大特征,即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台湾地区由于其特殊的政治和经济背景,非营利组织尤为活跃,已逐渐成为继政府和企业外影响社会发展的第三支柱。

2.1 茶山村社区发展的NPO一对一陪伴模式

在台湾地区,NPO从摇篮期开始的陪伴式成长关怀是农村社区发展的显著特征,以茶山村社区的发展经验为依据,提炼出社区发展的NPO一对一陪伴模式,见图1。

“农村发展道路与模式既受制于具体社区的客观自然历史条件,更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创造性抉择。”社区发展之初,社区领导者和自组织寻找自愿且有能力陪伴社区成长的NPO,并与其共享信息、人才、设备等资源,以社区内外资源为依托,在充分征询居民的意愿后选择观光旅游、特色产业或招商引资等不同的经济转型方式。经济转型方向确定后,社区领导者和自组织以及NPO成为居民与外界需求传达的中介,同时,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同社区发生密切关系后,也会主动同社区领导者和自组织或特定的NPO联系并提供援助,但这并不是双方联系的主要方式。农村社区发展的未来导向是实现社区居民在自身意愿下的自主治理,学者陈建胜(2011)提出为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下的农村社区建设,除去理念和规划建设、财政投入、需求导向外,要更重视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提升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吴业苗(2012)也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做到符合村情,对接城市社区,着力培育居村市民几方面。社区领导者和自组织应充分调动起居民积极性,依经济转型的方向,完善社区内部生态环境保育、特色农业推广、传统文化传承及宣传,对教育的重视等。居民的自主治理过程中,虽离不开社区领导者和自组织,以及NPO的咨询、指导及协助,但所有的规划设计、发展蓝图全部由居民自身完成,真正实现让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体和主人。

2.2 茶山村社区发展成果的达成

历经二十余年的努力,茶山村社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肯定,其发展成果可以简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经济收入的增加。当前社区最重要的经济产业是由民宿、餐饮等为重要收入来源的观光旅游业以及芋头、苦茶、姜糖、咖啡等为代表的农作物生产,经济收入多元化且大幅度提升。第二,居民的积极参与。茶山村在转型发展前,居民大多以在外地工作或打零工为主,人口外流严重,但自发展观光旅游业后社区内多了四种新兴的产业,即游览解说、民宿、美食以及文化手工艺品,目前村内500多人中,有100余人从事与观光旅游相关的工作,为社区建设做出贡献并享受其发展成果。第三,生态环境的保育。社区发展后,居民对于村内公共卫生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态度发生转变,对社区工作以前的观望、疑虑、反对不配合到逐渐形成共识,大力加大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第四,文化教育的传承。茶山村社区的发展使得凉亭的分享文化以及山河祭等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代代传袭,村中各处的意象木雕、石雕、壁画、各类民族特色的饰物及手工艺品、珈雅玛乐队等都是对外来游客进行宣传,对村中儿童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方式。

3 茶山村社区发展的NPO一对一陪伴模式分析

3.1 社区领导者和自组织的觉醒

茶山村社区的发展是一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其发展的可能性要归因于社区领导者和自组织对社区发展的觉醒及努力,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社区领导者及其他关心社区事务,愿意为社区发展做出贡献,并且拥有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人文、地理或沟通等知识能力的参与者共同组成的自组织扮演的是社区发展领头羊的角色。他们(尤其是社区领导者)相较于其他居民拥有更高的教育文化水平和更迫切的想要改变社区现状的愿望,是整个农村社区中最先觉醒同时最具有改造能力的一群人。

3.2 特定NPO的陪伴成长

非营利组织相较农村社区拥有更多的人脉、专业人才以及信息等各项资源,除去与政府的友好关系,还可以向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如学校、各类专业协会、基金会等)寻求无偿帮助,以实现社区居民需求与资源的有效接轨。茶山社区的发展中嘉义市基督教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依张克平执行长的话来讲,现今自己的主要工作便是“打广告”和“拉资源”以满足社区的发展需求。社区发展之初,领导者虽有发展觉悟却无从下手,基金会协助社区举办各项活动,但并不会控制居民或替他们做决策,而是在前期锻炼其组织和规划能力,中后期慢慢放手让社区领导者、自组织和居民自行去规划设计活动,以培养社区独立运作的能力,同时尊重社区所做出的决定,鼓励社区自己承担责任。“台湾地区NPO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公民教育、沟通中介、利益整合三个方面”,NPO陪伴组织是社区发展方向的咨询师、外界资源的联结通道、各项困难的解惑者、社区居民的良师益友,是茶山村社区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3.3 社区居民的共同行动

茶山村社区发展初期社区活动的参与率极低,大多居民持观望态度,对基金会与村长组织的各项活动漠不关心,但中后期社区渐渐有了知名度后,参与与认同这片土地的人越来越多,社区意识慢慢被凝聚起来,居民一方面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一方面通过再生培根计划课程学习及多方引导开始对社区事物尽心尽力,共同维护建设成果,并且不断求新、求进步。社区居民在发展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是社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

3.4 政府的经济辅助

台湾地区政府在社区发展中扮演得更多的是经济的辅助者而非社区活动的策划者,依资金下放对象的不同,由县市政府、乡镇公所或社区依据自身的需求自行向政府提出计划案申请,申请成功后由政府直接补助,并委托专业学会、大学院校、第三部门等代为掌握地方政府与社区的执行状况。茶山社区向农委会水土保持局提出“阿里山乡茶山村社区五年计划”并获得成功,政府将于2012年至2017年向茶山社区拨付5亿台币用于农村再生计划,如若没有政府的经费与政策支持,社区将难以实施重建与改造工程。NPO在政府和社区间同样发挥了桥梁作用,一方面,政府的政策方案通常依照计划申请案的审核来决定是否给予补助,而农村居民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基金会在居民讨论形成计划雏形后,或详细阐述,或总结形成完整优秀的方案,从而获得政府的辅助。此外,优秀的NPO常常可以获得政府部门的信赖,因为政府部门希望获得政策成效,而NPO达成政策成效后,可以累积良好的信用,因而更容易获得政府部门的资助。

3.5 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无偿援助

茶山社区发展之初,在基金会的联络下台湾微软公司、宏基股份有限公司、三菱电梯公司等均参与到茶山社区的发展中,企业关怀农村原住民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希望借此引起大家对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回应大众对企业的期望以及政府政策。其他社会组织包括各类基金会、专业团体、大学教育团体等,担任的是知识技术辅助者的角色,教育社区居民但并不为居民做决策。不仅如此,基金会执行长张克平先生还认为,企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介入,在提供援助的同时,也让茶山的原住民在内心感到被尊重。

3.6 经营策略运用得当

首先,茶山村社区以“凉亭节”和“山河恋文化祭”为依托宣传原住民文化,以自然生态环境及野生动物的丰富吸引游客观光,让居民在切实获益的同时,主动维护生态环境以吸引更多游客,如此达到良性循坏。其次,发展中处于首位的始终是居民观念的转变而非仅强调过多的公共建设,基金会请来各专业团体到茶山授课,教导居民有关生态、民宿、观光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重视社区动员和居民参与。再次,在实际操作中,社区发展协会主张扩大参与,欢迎更多社区居民的加入,村内形成不成文的公约,注重社区利益分配公平化。

4 结论

茶山村社区的发展以社区领导者和自组织为牵引,在特定NPO的陪伴成长下,通过社区居民共同行动,获取政府、企业及各社会组织的经济、知识及技术辅助,并恰当运用经营策略,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发展,值得引起现今农村社区发展推动者的重视及有效借鉴。

参考文献

[1]“培根计划”缘起与简介.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EB].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水土保持局网站.http://empower.swcb.gov.tw/introduction.aspx.

[2][美]莱斯特·M·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周沛.村社区发展道路与模式比较研究—以华西村、南街村、小岗村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0(10):59-68.

[4]陈建胜.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社区建设[J].浙江学刊,2011(5):41-46.

[5]吴业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何可为—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2(3):65-69.

篇4:村社区党建工作计划书

[关键词]女干部;思想政治;制度建设

以对某街道下属16个村进行调查研究为例。调查结果显示每个村至少有1名女干部,有的村还配备两名以上,妇女进两委率达到100%。16个村两委成员总计81人,其中女干部22人,占有率达27%。进支委人数为12人,村委17人,同时进两委7人。16个村党员总数1333人,女党员192人。进两委的22名女干部中14人为党员,2人任村书记。按年龄划分,30-39岁3人,40-49岁12人,50岁以上7人。这些女干部主要负责妇联、计生、卫生、民政及党务工作。具有跨度大,涉及面广的特点。如何做好这些女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教育,提高女干部综合素质

做好工作人员的思相政治工作,让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去,是我们从事政工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一是从思想政治上二是从业务能力上,不断提高基层女干部的能力水平。根据某街道女干部队伍的年龄情况,22人中30-39岁3人,40-49岁12人,50岁以上7人。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仅为3人,普遍存在队伍老龄化,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在工作中老同志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同时也难免出现效率较低、现代办公软件应用不熟练的影响进度的现象。对于年龄偏大,现有能力己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大龄女干部。第一要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不断提高女干部素质。第二提高专业技术知识。组织专业技术培训,注重现场操作对动手能力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女干部提供培训的机会,增强其业务能力。让女干部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将先进的技术和好的工作方法带到女干部中来。集中培训的同时,鼓励女干部自学成才,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电大、远程教育等方式及时充电,提高专业技能。第三增强女干部的归属感。将基层工作的现状、发展路径、前景展现在她们面前,让她们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与个人是相辅相承的关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女干部的贡献,而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同时发扬老同志对基层情况了解,群众基础比较好的特点,主动协调帮助办事群众诉求。

二、加强制度建设,体现女干部自身价值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在调动女干部工作热情,挖掘她们的工作潜力上下功夫。一是要创造机会让女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增强女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念、振奋精神,以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以主人公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二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为女干部争取合法的权益,使女干部受到尊重和帮助,树立女干部“自尊、自立、自强”的信念。女性是社会的半边天,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组织应当关心她们的成长和职业诉求,同工同酬,帮助规划职业愿景,积极选拔合格的女干部走向重要的工作岗位。利用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契机,举行评选和表彰活动。这样是对她们工作的肯定,还带动一大批热爱工作、尽职尽责的女干部。强化各项工作制度建设,明确职责,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再配合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激发女干部工作潜能,增强其成就感,一定能促使她们更好的为群众服务,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中来。

三、人性化管理,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關系

与男性相比,女性除了职业角色外,还充当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老人、抚养孩子、料理家务,是家庭生活的重要成员和主要承担者,生活中往往需要处理很多实际困难。所以,关心帮助女干部处理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也是做好女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首先是在生活上,针对女性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认真做好生理保护工作。如让其享有法定婚产假,和女性补贴等。设身处地为她们着想,让她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使她们有存在感和归属感。其次是尊重个性,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人,这就要求在工作开展中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女干部面对社会、家庭、工作的多重压力,往往会体现出情感脆弱的一面,所以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尊重个性,考虑到女干部面临的实际困难开展工作,能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好地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作用。开展必要的定期访谈活动,通过谈心、拉家常、文体娱乐活动、技能展示等活动,了解女干部特长,发挥个人专长优势,激发工作兴趣。同时通过访谈活动了解女干部的心理和工作、生活中的困难阻碍。对有困难的女干部,组织一定要及时开展帮扶救助工作,发挥工会、妇联等部门的作用,采用集中帮扶或者结对子的方式,帮助困难女干部走出困境。

四、推举典型,发挥带头作用

定期实施各项评比与座谈活动,以“巾帼建功”、“双学双比”为载体,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女干部岗位立功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中国的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带动广大妇女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做好女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方法、创新形式。尤其是基层女干部处理的问题,具有重复性高、类别单一的特点。通过定期开展一些具有新意、内容丰富的活动,激发女干部参与性和创新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具进,将最新最快的资讯传递给工作人员。倡导女干部结合新形势、新政策的,积极创造出新的成绩。

综上所述,要做好新时期基层女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提高她们的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她们的生活,提升她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必须建设好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的发展与女职工的工作贡献不可分离,因此,做好女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田醒东.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05)

篇5:城北社区平安法治村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推进平安光明建设,巩固创建成果,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提高驾驭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在创建“平安社区”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完成责任目标,同时力争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特色,具体创建计划措施如下:

一、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

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综治具体负责创建“平安社区”各项工作的落实,谁主管,谁负责,把维护稳定的措施与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年初签订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

二、搞好创建“平安社区”工作的宣传发动

创建“平安社区”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群众的积极配合,不单单是领导者的责任,因此一定要认真组织好宣传发动每一位群众参与此项活动。大力加强平安社区建设的宣传工作,使他们了解到创建“平安社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发挥群防群治队伍作用

在搞好宣传发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开展好义务巡逻队活动,保证群防群治队伍正常运转

四、结合实际、突出重点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今年我村将着重抓住以下工作,一是加大技防措施力度,更新安装一批视频监控摄像头,二是建立一个治安监控室。三是积极开展义务巡逻活动,同时发动党员干部巡逻。四是要抓好人口管理,特别是抓好重点人口的管理,配合派出所抓好重点人口的管理。五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

篇6:村社区党建工作计划书

为加快**街道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建设和谐乡村、和谐社区,根据街道的工作实际,特制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和谐**建设,通过开展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完善村民和居民自治,提高农村和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不断提高农村村民、社区居民的法律素质和民主意识,逐步实现农村和社区管理民主化、法制化,健全和完善充满活力的村民、居民自治机制,建设依法成立、民主管理、文明和谐的新型基层自治组织。到2011年底,全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的创建面要达到98%,82%的村(社区)达到县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4%村(社区)”的达到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达到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标准2个、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个。

三、活动内容

(一)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提高村民、居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素质。按照上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要求,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结合农村、社区的工作实际,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阵地建设。通过法制橱窗、法制园地、法制教育基地、法制新闻、法制文艺、法制网络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基本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特别突出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与村民、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着重培养村民、居民权利义务相一致的法治观念,使村民、居民的法律知识不断丰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不断增强,保障广大村民、居民安居乐业,为全区的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以强化法律服务为依托,切实解决村民、居民的法律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配合局指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村和社区,解答村民和居民的法律咨询,代书法律文书,受理诉讼案件和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把法律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三)以建全规章制度为重点,保障和完善村民和居民自治。进一步完善村民、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健全村、社区的民主选举制度;完善村民、居民自治章程,健全村、社区的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通过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努力推进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村务、区务公开,督促纠正侵害公民权益和压制民主的行为,推动基层民主法制化、规范化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管理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民主权利。

(三)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的依法治理工作。把依法治理工作与维护村民、居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与基

层政权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做好工作计划和安排,做到工作有目标、落实有措施、考核有依据、评比有标准。做到突出问题集中治理,普遍问题综合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专项治理,及时、有效地化解农村、社区的各种矛盾纠纷,充分保障社会的全面稳定。

上一篇:父爱如山四年级作文精选350字下一篇:《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