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储存保管操作规程

2024-04-24

药品储存保管操作规程(共8篇)

篇1:药品储存保管操作规程

药品储存与养护、出库与运输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药品在库储存养护与出库运输过程,保证在库药品的安全和质量。适用范围:适用于药品储存与养护、出库与运输操作管理。责任部门:质量管理部、储运部 药品入库操作规程:

1、仓库保管员收到入库验收员签字的入库单后,应立即到待验区将药品与入库单所列内容逐项进行核对,对待入库药品的通用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核对无误后,在入库单上签收,办理入库手续,并建立库存记录;

2、仓库保管员在收货时,对货与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或破损、标志模糊等情况,有权拒收,并填写“药品拒收报告单”报告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处理;

3、对办理了入库手续的药品,仓库保管员按规定将储存药品按剂型实行分类、专库(区)保管与储存:

3.1药品与非药品、外用药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易串味药品、危险品等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蛋白同化制剂、肽类等专门要求的特殊管理药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储存;拆除外包装的零件药品应当集中存放;不合格药品存放于不合格药品库(区);

3.2在库药品实行色标管理,待验药品库(区)、退货药品库(区)为黄色;合格药品库(区)、待发药品库(区)、零货称取区为绿色;不合格药品库(区)为红色;

4、仓库保管员在进行专库、分类存放的原则下,根据药品的质量特性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并符合以下要求:

4.1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包装上没有标示具体温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贮藏要求进行储存;

4.2药品按温、湿度要求储存,冷库2~10℃,如其中有一个药品储藏要求为2~8℃时冷藏设备应设置为2~8℃。阴凉库不得高于20℃,常温库0~30℃;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35%~75%;

5、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图式标志的要求,堆码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避免损坏药品包装;正确搬运堆码作业,轻拿轻放,严禁倒置;

6、药品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垛间距不小于5厘米,与库房内墙、顶、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距不小于30厘米,与地面间距不小于10厘米;

7、销后退回药品,凭“销后退回通知单”收货,存放于退货药品库(区),并做好退货记录。销售退回的按药品验收程序进行,合格的由保管人员入合格药品库(区),不合格的药品由保管员作好不合格药品记录后放入不合格药品库(区);

8、仓库保管员应在药品养护员指导下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并检查在库药品储存条件,配合药品养护员进行库房温、湿度的监测和管理,仓库保管员根据该库温、湿度要求,使用相应的温湿度调控设施设备,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每日上、下午检查一次;

9、仓库保管员应熟悉药品的性能及贮存条件,储存药品应当按照要求采取避光、遮光、通风、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药品因破损而导致液体、气体、粉末泄漏时,应当迅速采取安全处理措施,防止对储存环境和其他药品造成污染。

10、仓库保管员应做好库存药品帐、货管理工作,对库存药品定期盘点,做到账、货相符。

11、仓库保管员应保持库房和在库药品的清洁卫生,库区无垃圾和杂物堆放,定期检查库房消防设施及安全设施,药品储存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储存管理无关的物品,包括废弃或闲置的设备、物料以及食物和其他私人物品等;

12、未经批准的人员不得进入储存作业区,储存作业区内的人员不得有影响药品质量和安全的行为; 药品养护操作规程:

1、养护人员应当根据库房条件、外部环境、药品质量特性等对药品进行养护,养护人员应指导保管人员对药品进行合理储存。

2、养护人员对在库药品均应列入养护计划,一般品种每季度养护检查一次,重点养护品种每月养护检查一次,近效期药品、易变质药品酌情增加检查次数并作好记录,并建立药品养护记录。

3、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或有效期较短的品种进行重点养护。重点养护品种包括:首营品种、易变质药品、出现过质量问题的相临药品、储存时间长达一年的药品、近效期药品等,重点养护品种一个月为一个循环周期,并建立重点品种养护档案。

4、对有效期不足一年或半年(仅指有效期只有一年的品种按此标准)的品种,应悬挂近效期药品标识牌,按月填报效期药品催销表。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库存药品的有效期进行自动跟踪和控制,采取近效期预警及超过有效期自动锁定等措施,防止过期药品销售。

5、对质量可疑的药品应当立即采取停售措施,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同时报告质量管理部门确认。对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5.1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当及时在计算机系统中锁定,悬挂黄色的“暂停发货”标识,暂停发货不得销售,并报告质量管理部确认处理。

5.2填报“药品质量复查通知单”(一式二联)交质量管理部确认,质量管理部确认后,在“药品质量复检通知单”上作出结论。合格者由养护员解除黄色“待处理”牌,恢复发货;不合格者,由质量管理部出具“药品停售通知单”,由质量管理部盖章后生效。

5.3养护人员督促保管员在接到“药品停售通知单”后,立即将药品放于不合格品区。确认合格的按养护检查合格处理,确认不合格的按质量管理部的意见处理。

5.4怀疑为假药的,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属于特殊管理的药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5.5对不合格药品应当查明并分析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不合格药品的处理过程应当有完整的手续和记录。

6、药品养护人员应对仓库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进行监测和管理,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6.1每日上午9~10点、下午3~4点对库房的温、湿度系统进行巡查,复核温湿度监控系统的数据是否正确。

6.2若库房的温、湿度系统超出规定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如利用开闭门窗、换气扇、空调等方式调控库房温湿度,并做好记录。节假日库房温、湿度监测、调控由库房值班人员负责。

7、养护人员每半个月对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包装、堆跺等进行一次巡查。冷藏药品在库储存期间,进行重点养护检查,对储存温度特殊、效期较短的药品养护,应当由专人负责。

8、养护人员应建立药品养护档案,并如实记录。每月第一星期向质量管理部报药品养护质量信息表,每季度汇总、分析药品养护情况。养护内容包括养护计划、养护档案卡、养护记录、温湿度监测记录、养护汇总分析等资料。养护记录保存五年。

9、建立仓储设施设备的管理台帐及档案,对各类养护设施设备3个月进行一次检查、维护并记录,确保正常运行。药品出库复核操作规程:

1、仓库保管员接到销售部“出库通知单”和“随货同行单”后,检查“随货同行单”签字内容齐全后按照单上品名、数量备货,将全部药品按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的原则拣货至发货区。若出现矛盾时应遵循“近期先出”原则,并通知销售员及质量员,销售员开具正确的随货同行单后,通知复核员复核出库;

2、复核员按“随货同行单”逐一核对药品的品名、剂型、规格、批号、效期、生产厂家、数量等,对货物进行质量检查和数量、项目的核对。准确无误后确认完成“药品出库复核记录”,在“随货通行单”上签字确认后方可发货;

3、出库复核时如发现药品包装内有异常响动和液体渗漏;外包装出现破损、封口不牢衬垫不实、封条严重损坏;包装标识模糊不清和脱落;药品已超出有效期;以及其他异常情况的药品应停止发货,并通知养护人员填写“药品质量复查通知单”并报质量管理部处理。

4、特殊管理的药品出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双人复核。冷藏、冷冻药品的复核应符合相关要求。

5、整件药品出库时,应检查包装是否完好;零件药品出库时要仔细包装或拼箱,拼箱发货的代用包装箱应当有醒目的拼箱标志,拼箱出库由复核员在发货区的拼箱区完成。

6、药品出库时,应当附加盖药品出库专用章原印章的随货同行单(票),对实施电子监管的药品,应当在出库时扫码和上传数据。

7、按照《规范》规定直调药品的,直调药品出库时,由供货单位开具两份随货同行单(票),分别发往直调企业和购货单位。随货同行单(票)应当包括直调企业名称、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药品的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批号、数量、收货单位、收货地址、发货日期等内容,并加盖供货单位药品出库专用章原印章。

8、药品出库复核时,应做好出库复核记录。复核记录包括购货单位、品名、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产地)、数量、销售日期、质量状况、复核人员签名或盖章等项目。复核记录应保存五年。药品运输操作规程:

1、运输员在运输药品应当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运输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运输过程中的药品质量与安全。

2、运输员在运输药品时,应当根据药品的包装、质量特性并针对车况、道路、天气等因素,选用适宜的运输工具,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破损、污染等问题。

3、运输员发运药品时,应当检查运输工具,发现运输条件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发运。运输药品过程中,运载工具应当保持密闭。

4、运输员在发运药品前,应依据发货票据认真清点药品件数,不遗漏药品,交接清楚准确手续完备;要核对交接单,清点有关凭证等无误后,发现不符时,运输人员有权拒运。

5、在搬运、装卸药品时应严格按外包装要求搬运、装卸药品,不应混装的决不混装。

6、特殊管理的药品的运输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7、在冷藏、冷冻药品的运输、装箱、装车等项作业,应当由专人负责并符合以下要求:

7.1冷藏、冷冻药品的装箱、装车等由专人负责,车载冷藏箱或者保温箱在使用前应当达到相应的温度要求。应当在冷藏环境下完成冷藏、冷冻药品的装箱、封箱工作。

7.2冷藏、冷冻药品运输途中应当实时监测并记录冷藏车、冷藏箱或者保温箱内的温度数据。运输人员要确保冷藏车的运输温度应实时回传,冷藏箱的温度记录可读取储存。运输过程中,药品不得直接接触冰袋、冰排等蓄冷剂,防止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7.3对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异常天气影响、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应当按制定的冷藏、冷冻药品运输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7.4启运时应当做好运输记录,内容包括运输工具和启运时间等。

8、委托其他单位运输药品的,应当对承运方运输药品的质量保障能力进行审计,索取运输车辆的相关资料,符合《规范》运输设施设备条件和要求的方可委托。

8.1委托运输药品应当与承运方签订运输协议,明确药品质量责任、遵守运输操作规程和在途时限等内容

8.2企业委托运输药品应当有记录,实现运输过程的质量追溯。委托运输记录至少包括发货时间、发货地址、收货单位、收货地址、货单号、药品件数、运输方式、委托经办人、承运单位等内容,采用车辆运输的,还应当载明车牌号,并留存驾驶人员的驾驶证复印件。委托运输记录应当至少保存5年。

篇2:药品储存保管操作规程

部门:药剂科

1.目的:建立一个药品采购、在库保管、验收、贮存及发放的程序;提出药品贮存保管的量化指标。

2.范围:所有购入药品,包括原辅料等。

3.职责:采购及药剂科人员对本规定的实施负责。4.规程:

A 计划预算

A-1 根据本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制订的《基本用药目录》、中标合同,结合库存及临床使用情况,由库管人员通过电脑网络制订药品采购计划草案。对供货单位路途较近、货源充足的品种,订货量一般为10天的使用量。对一些需要厂方托运、省外订货及市场货源紧缺的品种,其订货量可定为1~2个月的使用量。

A-2 临床需增加的新品种,如为个别病人特需且数量为一个疗程,由临床科主任填写特需药品申请单,药剂科主任批准后交药品采购执行;抢救用药在紧急的情况下经药剂科主任同意,可以先行采购,事后再由临床科填写抢救药品申购表交药剂科主任备查。采购员根据新药申请表(已填写完整及药剂科主任已签署同意购买),按批准的数量进行购买。

A-3 对于临床申请的常备基数的品种,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采购员根据每月申请量分次给予购买,用量稳定后,由库管人员制定采购计划草案。

A-4 因质量、供应等问题需要更换厂家,应报科主任或药事管理委员会同意方可进行采购。

A-5 各药房对某些使用异常(用量大增或根本不用)的药品,要及时告知库管人员,由库管人员及时修改采购计划。

B 采购制度及操作规程

B-1 采购员根据库房的采购计划草案(不准随意修改),按药品供应单位分解细化,分解细化后的药品采购计划应包括:1)药品供应单位名称;2)拟采购的药品品名、规格、(生产厂家)、数量、供应价、拟采购金额;3)在该药品供应单位拟采购的总金额;4)本次计划采购的总金额。打印采购计划,交药剂科主任审查,再交主管院长批准后执行。更换或增加购药公司,应由主管院长或药剂科主任批准。采购计划一式三份,一 份采购员自留作执行计划用,一份留作入库验收的依据,一份交药剂科主任或主管院长留存备查。

B-2 经主管院长批准采购计划后,应立即联系(电话、传真、e-mail或网上采购)有关定点公司,严格按照批准的采购计划品种、数量购入药品。

B-3 采购人员应了解与本单位有业务往来的公司所能供应的药品情况,及时地完成采购计划或临时购买的短缺品种,保障临床用药需要;如遇到各公司药品暂时缺货而又是临床急需使用的品种,应积极联系其它单位或各医院,争取从其它单位调拔,及时满足临床需要。

B-4 采购药品应严把质量关,坚持药品采购“四不”制度(①无批准文号、批号、商标、厂名的药品不采购;②疗效不确切的不采购;③新产品未经批准不采购;④非合法单位的药品不采购)。从而杜绝假劣药品进入医院。不断了解各种药品的信息,妥善处理好品种、质量、价格、消费四者之间的关系。

B-5 采购人员不得擅自改变经批准的药品采购计划。如因特殊情况需要改变计划必须经药剂科主任批准;需要改变供货单位和对采购总量进行较大调整时,必须经药剂科主任审核、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B-6 对验收不合格或退库的品种,采购人员应根据原始发票,核对规格、数量及退库原因后,及时通知有关公司更换或退药。对确实不能使用完的近效期药品,应积极联系相关的公司或厂家,尽量提前更换远期药品或退货,以减少医院的损失。

B-7 对中标药品,如果出现中标公司供应不上,要求中标公司必须提供加盖公章的公函说明不能供货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报科主任(必要时报主管院长),经批准后,再选择其他的中标公司购买。

B-8 不得在家接待药品厂商,也不得把个人姓名、家庭地址或私人通讯工具告诉药品厂商。

B-9 不得单独接受药品厂商的请吃、请玩,必要的工作应酬要经批准,不得接受药品厂商的红包及贵重礼物。

C 药品入库验收操作规程

C-1 一般原则

C-1-1 建立一个药品入库的程序,由药剂科的库管人员及工人对本规定的实施负责。

C-1-2 装卸货物后,由工人立即整理清洁,库管人员如实填写药品入库验收单。C-1-3 入库清点区:指药剂科外面的大厅。入库清点区除备有清洁的垫板外,不允许堆放任何物件。

C-1-4 药品或原辅料进库及出库不得同时进行。

C-1-5 需冷藏的药品或原辅料应优先安排清点验收,然后立即放入冷库。

C-1-6 购回之药品应当天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C-2 药品入库前的验收

C-2-1 药品卸车后,置入库清点区,先将其外面清洁,对有些药品或原辅料进行脱外包装同时进行初步清点。

C-2-2 根据采购计划、进货发票或送货单,对品名、批号、规格、剂型、厂名、数量,逐项核对、清点。如有不相符或破损应及时做好记录,查明原因。

C-2-3 各种药品验收,必须由库管人员与送货人共同进行,逐箱验点到最小包装。如发现原箱短少,由验收者及时写出详细验收报告,请送货人签名,加盖公章,附装箱单向供货单位索赔。

C-2-4 外包装检查:包装、捆扎等是否牢固,外包装上必须注明的品名、规格、厂牌、批号、批准文号、注册商标数量数字是否清晰齐全,是否注明有效期,有关特定储运图示及危险药品的包装标志是否清晰。

C-2-5 内包装检查:盛装容器应完整、无破损、无污染、封口应严密,如有铅封轧印必须清楚,不应有渗漏、泄漏、盖塞松动、脱落等现象;

C-2-6 标签、说明书检查:

C-2-6-1 标签应标明品名、批号、规格、适应症、用法与用量、禁忌症、剂型、贮存条件、厂名、批准文号、注册商标特殊标志(特殊药品、外用药品)及有效期,不得缺项。

C-2-6-2 药品说明书(进口药均要求要有中文说明书)应有:1.品名(正名、化学如、英文名或汉语拼音名)、结构式及分子量;2.性状;3.标志(特殊药品与外用药品);4.药理及毒理作用;5.药代动力学;6.适应症;7.用法与用量;8.不良反应;9.禁忌症;10.注意事项;11.规格;12.贮存;13.包装;14.有效期;15.批准文号;16.制造单位名称及联系。

C-2-6-3 检查标签、说明书项目、内容是否齐全,各级包装标签是否一致,所示品名、规格与实物是否相符。

C-2-7 注册商标必须在药品包装和标签上注明,无注册商标或注册商标未按规定 标示的药品,不予验收入库。

C-2-8 严格检查核对批准文号,一方面检查有无批准文号,另方面核对所用批准文号是否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规定的格式:①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②在目前地方批准文号升国药准字换发过程中,还部分存在地方批准文号(格式为“X药准字(年号)第XXXX号”)。

C-2-9 批号检查:检查有无批号,核对内外包装批号是否一致,常用药品超过有效期的1/3,不予验收,应退货,以保证药品的使用时间;对市场短缺的某些特殊品种,不得超过有效期的1/2。

C-2-10抽查药品最小包装,进行外观性状检查,应符合质量标准规定,并应均匀一致,不得有异常现象。

C-2-11 药品验收坚持“六不”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入库,应与采购员联系,由采购员通知有关公司,进行更换或退货。

①无批准文号、批号、商标、厂名或有效期的药品。

②规格不符合要求的药品。

③价格有疑问的药品。

④与采购计划数量不符的药品。

⑤质量不好的药品。

⑥品种不符的药品。

C-2-14 验收完毕,在符合验收标准的药品或原辅料的进货发票签名,并交管帐人员入帐。将药品按货架或垛位整齐放置,并填写药品实物卡。

D 药品的在库保管、贮存

D-1 药品经入库验收后,将符合验收标准的药品或原辅料的进货发票由管帐人员入帐,及时检查采购计划落实情况,检查未购品种,及时与采购联系;对新药或其它特殊药品应当天打出到药通知(一式五份),及时通知中心药房、门急诊药房、门诊西药房及申请购药科室。

D-2 管帐人员在输入电脑过程中,如发现某些药品价格发生变化,应与采购联系,了解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接到物价部门药品调价通知后,管帐人员应立即对该药品进行调价。同时应及时清点库存药品,确定该药数量及差价,做好记录。

D-3 药品按片剂、针剂、中成药、外用药及需冷藏药品分区放置,每一区又按最新版《新编药物学》的标准分成各种类别,进行编号定位,每种药品均设有实物卡。D-4 根据药剂科大小及本院基本用药规律,收集其它有关用药的信息,计算出各区域、类别、货位的最大及最小储存量,以为单位,制定药品月度计划储存表,以防药品过度储存,影响资金周转,甚至过期失效,同时又可提示及时进货,以防药品供应中断。

D-5 药品的贮存货位一旦定下,就应相对固定,不得随意变更,每个品种所在的位置用标签固定,标签上注明类别、品名等,并设立实物卡,内容包括:入库数、出库数、流向、经手人等,及时登记药品收入及发放情况。

D-6 每种药品均按:区号-库号-货架号(垛号)-药品号进行编号。该编号可在电脑帐页上查到,以便于找到药物减少或防止差错。

D-7 同一种药品若有不同批号,不同效期者,应分开堆放,以免混批。应掌握“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发现库存失效期较近的药,应积极与临床医生联系或通知采购与其它单位或医药公司联系,以帮助处理,尽量减少因过期失效而造成损失。D-8 药品存放时,应注意温度、湿度、通风、光线等外界因素的变化,每季度完成全库药品质量全面检查(按“三三四”保养制度:每季度分月检查,第一个月30%,第二个月30%,第三个月40%,一个季度完成所有药品的检查)。对发现外观有质量问题的药品,要及时送实验室进一步检查,并做好记录。

D-9 药品验收入库后,凭购药发票经采购员、库管人员签字或盖章、经科主任审核,科室负责人签字或盖章后向财务部门报销。

E 药品的出库与领发

E-1 结合各领药部门情况,制定各部门领药的时间。药品使用部门向药剂科领药时,提前一天通过电脑网络发送领药单。

E-2 药剂科接到“领药单”后,打印出帐单,然后由库管人员根据出帐单发放药品,发放时认真核对药品品名、规格、数量、重量、有效期等,清点复核无误后,填写实物卡,取出需领药品,并按各部门分开放置。

E-3 药品出库时,库管人员要认真检查所发药品有否过期失效、发霉、变质等,发出药品质量合格率应达100%,并在药品实物卡填入出库数量、领药部门。如缺药或存量不足,应及时与领药部门商量酌减,待购后补发。药品的出库差错率应<0.5%。E-4 领药部门根据领药单核对所领药品并检查是否有过期失效、发霉、变质等情况。核对无误后,经库管人员与领药人共同签名后,才领出药品。如有不符应及时改正,否则由领药人负责。E-5 在库药品因故变质、过期失效、虫咬或自然损耗时,应填写药品报损单,经科室负责人或主管院长审查并签字后,以报损单上的数量在电脑上销帐,并保留报损单作为凭证,并将报废药品按规定销毁。

E-6 药剂科不得凭处方直接发放药品(急救等特殊情况除外,但应及时补办手续),未经科主任(必要时呈院长)同意,不得代购、调剂、转让药品。

E-7 每月应进行一次盘库,先由管帐人员打出库存单,由管物人员根据库存单对每种药品的数量进行核对(核对药品实物卡及实物),盘点帐物相符率应达100%。如发现帐物不符,应立即查明原因,每次盘点的结果应由管帐人员写出书面盘点情况(要求有药品积压率、药品报损率及药品盘存差异率等指标,对出现的问题要说明原因等),报科主任审查并在每个月的科室考核中作为考核指标。

E-8 对纳入特殊药品管理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等保管及发放应按相关的特殊药品管理办法执行。

F 量化指标

F-1 药品积压种数(或金额)

药品积压率=────────────×100%(不得大于0.5%)

库存药品品种数(或金额)

注:积压药品系指自入库后达半年尚未使用的药品。

F-2 药品报损金额

药品报损率=───────×100%(一般报损率不超过0.2%)

库存药品金额

F-3 药品帐面金额-盘存实际金额

药品盘存差异率=──────────────×100%

药品盘存实际金额

G 注意事项

G-1 非药剂科人员严禁入库,药剂科门窗应注意关锁,严禁吸烟,防止火灾、水灾、盗窃事故的发生。

G-2 每天下班前应检查门窗是否关闭,水、电源开关是否切断(冷库空调电源除外)。

篇3:药品储存保管操作规程

1 标准操作规程中涉及的医学术语定义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 引起死亡; (2)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3) 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 (4) 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 (5)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2 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的依据和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制定本规程。药事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药物不良反应 (ADR) 监察工作的组织、计划、实施和协调等工作。

3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程序

3.1 组织机构

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 由分管院长任组长, 医务处主任、药械科主任任副组长, 秘书1名由药械科指定人员担任, 门诊药房、中心药房主管及各临床科室高年资医师任组员兼联络员, 药械科为ADR监测工作运作的常设部门。

3.2 工作职责

3.2.1 ADR报告和监测管理小组秘书职责:

(1) 把ADR监测工作列入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 并对本单位ADR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每年>1次; (2) 一般ADR每季度集中向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3) 新的、严重的ADR于发现之日起15d内报告, 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3.2.2 医务处职责:

(1) 督促医师认真详细地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并向医师宣传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2)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进行分析、评价, 必要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以防止损害继续扩大; (3) 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病患实施必要的救治。

3.2.3 药剂科职责:

(1) 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计划, 在本单位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2) 安排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小组联络员进行具体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收集、整理、上报等日常工作; (3) 组织临床药师参与主任医师查房、病例讨论、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和建立患者药历, 及时主动的发现ADR; (4) 若遇热源反应或危机生命的ADR, 应将药品留样并保存于冰箱, 切勿冷冻。

3.2.4 兼职联络员职责:

(1) 对可疑发生ADR的患者 (住院) 身体情况进行记录, 严重者应立即告知医师处理, 紧急情况 (包括严重的, 特别是致死的不良反应) , 应以最快通讯方式将情况报告药械科, 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2) 护理人员也可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3) 及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送至临床药学研究室。

3.3 我院病患发生ADR后的处理流程

我院发生ADR后, 严格按照本规程中所涉及的职责, 高效的完成不良反应的上报, 见图1。

4 文档管理

我院所有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严格保存, 秘书负责文档存取, 办理借阅和返还手续, 文件存档5年。

5 结论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 在发挥对疾病治疗的同时, 也可能出现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1]。因此, 制定一个适合自己医院的不良反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对安全、经济、有效及合理的应用药物, 最大程度的避免和减少ADR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各家医院都在通过规章流程建设、宣传培训等全方位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探索和实践, 不断优化上报流程, 取得了积极成效[2]。标准操作规程一经制定就具有内部法规性质, 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知晓并严格按标准执行, 同时完善药品信息;定期编撰医院药讯, 介绍药政法规、合理用药知识、ADR、常用药品及新进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等, 让临床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更具有针对性和规范性[3、4]。因此, 只有严格执行了标准操作规程, 才能使的我院上报不良反应更加的规范、高效、有序。

关键词:不良反应,标准操作规程,药品

参考文献

[1] 江滨, 顾俊, 史录文.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药事, 2005, 19 (2) :84-85.

[2] 陈超, 郭代红.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优化实践[J].中国药物警戒, 2010, 7 (3) :164-166.

[3] 孙锐, 陈邦元.我院2010-2012年度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 2013, 22 (6) :546-547.

篇4:药品储存保管操作规程

药品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一、药品采购时应选择已通过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作为供应商;通过湖南省药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网购进药品。供货单位提供有效的证明材料办理首营,包括药品生产企业资质证明:《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企业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药品合格证明:GMP证、药品批文、药品检验合格报告;药品批发企业资质证明:《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GSP证。

二、应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合法资质进行验证。应索取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和供货企业法人代表签字或盖章的销售人员“授权委托书”。

三、应有明确的书面质量条款合同或质量保证协议书。

四、购进药品应索取合法票据(发票、供货清单),并做到票、帐、货相符,票据和凭证应按规定保存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两年。

五、购进药品应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应注明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商、供货单位、购进数量、购进价格、购进日期等,记录应保存三年以上。

六、购进进口药品应同时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并加盖公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的生物制品,应同时索取《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复印件。

药品验收管理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对购进药品进行逐批验收;待验收的药品应放在待验区,并在当日内验收完毕。

二、验收药品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药品的外观形状、内外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标识逐一进行检查。

1、药品的包装和所附说明书应有生产企业名称、地址、有药品的品名、规格、批准文号、产品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2、标签或说明书上应有药品的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贮藏条件等。

3、中药饮片及中药材应有包装,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每件包装上,中药材应标明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中药饮片外包装应印有或贴有标签,标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

4、进口药品。其内外包装的标签应有中文注明的药品名称、主要成分及注册证号,其最小销售单元应有中文说明书。应凭《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及《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进口药品通关单》验收;进口预防性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应有《生物制品进口批件》复印件;进口药材应有《进口药材批件》复印件。

三、验收合格的药品方可入柜台(货架),并在验收单上签字或盖章,并注明验收合格字样,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不牢固或破损、标志模糊或有其他问题的药品,应不得入柜台(货架)。

药品保管储存管理制度

一、分类管理:在柜(架)药品应分品种按批号分开堆放。口服、注射、外用药品分开存放,易串味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分开存放。

二、分区管理:根据药品性质及贮藏要求分常温、阴凉、冷藏区。设置与其开展的诊疗业务相适应的药房、药库,并根据药品储存要求逐步做到设置常温库(0-30摄氏度)、阴凉库(不高于20摄氏度)、冷库(柜台)(2-10摄氏度);药房、药库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药房、药库应配备温湿度检测设备。并认真做好温、湿度记录。发现温、湿度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医疗用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应专柜存放,专人上锁保管,专帐记录,帐物相符。

四、药房应做好防尘、防潮、防污染及防虫、防鼠等相应的管理工作。

五、应配备符合要求的底垫、货架及避光、通风等药品储存设施,在库药品应堆放整齐,离地距离不小于10cm,离墙顶、散热器及墙壁距离不少于30cm。

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管理制度

一、质量事故,是指药品管理使用过程中,因药品质量问题导致危及人体健康的责任事故。质量事故按其性质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二、重大质量事故

1.违规购进使用假劣药品,造成严重后果。

2.未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造成不合格药品入柜(架)。3.使用药品出现差错或其他质量问题,并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已造成医疗事故的。三、一般质量事故

1.违反进货程序购进药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2.保管、养护不当,致使药品质量发生变化的。

四、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时限

1.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在十二小时内上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

2.应认真查清事故原因,并在七日内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书面汇报。

3.一般质量事故应认真查清事故原因,及时处理。

五、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补救措施。

六、处理事故时,应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原则,并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处方及处方调配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处方的开具、调剂、使用、保存的规范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处方必须有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开具。

三、医师开具处方、专业人员调剂处方均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四、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有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天。

五、处方按规定的格式统一印制。麻醉药品处方、急诊处方、儿童处方、普通处方的印制用纸分别为淡红色、淡黄色、淡绿色、白色。并在处方右上角注明。

六、处方书写必须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一、为保证药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转并提供依据,以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GSP认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以确保药品进、存、销、过程中的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准确顺畅。

二、质量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1、国家和行业有关质量政策、法令、法规等。

2、医药市场的发展动态及新药的市场动态。

3、经营环节中与质量有关的数据、资料、记录、报表、文件等,包括药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等各个方面。

4、上级质量监督检查发现的与本部门相关的质量信息。

5、其他的药品质量查询、质量反映及质量投诉。

三、质量信息的收集必须准确、及时、实用、经济。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异常、突发的质量信息应以书面形式24小时内迅速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反馈,确保质量信息及时顺畅传递和准确有效的利用。

篇5:仓库保管员操作规程1

仓库保管员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GL-07-20111、物资到货要协同验收员进行数量和质量的验收,监督和检验货品数量、质量。

2、采购入库的物资不符合要求,或规格、单价、数量不符,保管员有权拒绝入库。对于劣质物品提出拒收和退货

3、物资入库后按材质和规格存放,做到过目知数,4、对库存物资建立帐本、出入库手续完备、每月盘点,做到帐物相符。

5、妥善保管各类物品、摆放整齐、防止积压霉烂丢失。保持库内清洁卫生。

6、加强物资帐目管理,做到进、出、存相符,严格按管理权限发放材料,做到帐目日清月结,物资月盘点要实事求是。

7、加强“四防”防范措施,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库内无灰尘,保持清洁卫生。

8、、仓库应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灭火器材必须定期保养,若有损坏及时修复。

9、对剧毒物品及危险品,必须经有关领导批准方能领用。领到小组后要有专人负责保管使用,安全操作可参照“说明书”要求进行。

10、使用化学品应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变质。

11、严禁非本库人员随便出入,防止失、盗,做到随手关门,开门不可远离,领用物品手续要健全。

12、仓库保管员必须严守职责,防止失火、中毒和爆炸。

13、仓库应通风良好,夏季要防暑降温,特别是酯类等等必须避免高温,远离火源。

14、仓库应有明显的禁火标志,足够的消防水源和设施以及现场急救、清洁消毒的安全设施。

15、仓库应标明危险品性能和消防方法,仓库内通道、安全出入口以及通向消防设备、水源的道路必须畅通。

16、危险品储存除执行一般物料储存规程外,还应做到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物品和桶装、罐装等易燃液体、气体应当在阴凉通风地点存放;化学性质或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固体危险品的码放:一级危险品最大堆垛不得超过40平方米,一般危险品最大堆垛不得超过80平方米。

篇6:药品储存保管操作规程

爆破物品的领取、运输和储存安全操作规程

应建立爆破器材收发流水帐、三联式领用单和退料单制定定期核对目,做到帐物相符

1、爆破器材须由爆破器材押运员领取,其必须持有公安部门颁发的上岗证书并且身体健康、责任心强.2、爆破员领取爆破器材必须经班(组)长或当班领导批准,领取数量不应超过当班计划用量,使用量要详细记录,使用与剩余的数量总和要与领取数量相符,剩余的炸药应该当班退回入库.3、爆破器材的运输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后,向运达地点的地县、市公安局申请领取《爆破物品运输证》,凭证运输.4、运送爆破器材的车、船,除驾驶人员及押运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许乘坐.5、搬运爆破器材的人员须由工地领导指定,运送期间,严禁饮酒,搬运爆破器材的人员应彼此相距5~10m,禁止携带打火机,火柴等引火物品.6、搬运爆破器材上下车、船时,注意防滑,轻拿轻放,防止撞击,保证安全;在航行中,应避免剧烈的颠簸和碰撞.7、对变质和过期的爆破器材,及时登记造册,提出处理方案,不得运至工地使用,变质的炸药、雷管经报上级批准后由工地爆破工作负责人亲自指定专人处理.8、搬运爆破器材时,炸药与火具要分别搬运,雷管必须装入原盒搬运到作业地点,即使量少,也禁止揣在衣袋中.9、爆破器材必须储存在单独、安全可靠的仓库(工棚、船)内,并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设立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实行24小时专人看守.10、仓库(工棚、船)内储存爆破器材数量不得超过设计容量,炸药、雷管要分库存放,库内不得存放其它物品.11、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爆破器材仓库(工棚、船)内住宿或进行其他活动.12、库内必须整洁、防潮和通风良好,要杜绝鼠害.13、库内严禁烟火和明火照明,严禁用灯泡烘烤爆破器材.14、做好防火、防盗、防爆炸工作,配备好消防器材.15、如有爆炸器材丢失、被盗必须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16、爆破器材进、出流动,帐物要相符,爆破器材应按其出厂时间和有效期的先后顺序发放使用.17、爆破器材仓库(工棚、船)要悬挂或张帖相应的安全标志和警示牌.18、凡有雷击地区,地面爆破器材仓库(工棚、船)应有防雷措施.

篇7:浅谈玉米的储存和保管

关键词:玉米,储存,保管

那么, 如何妥善做好玉米的长期储存和保管呢?首先, 我们要了解玉米的生理和储藏特点。一是玉米原始水分大, 成熟度不均匀。黑龙江垦区地处三积温带, 玉米收获时天气已冷, 由于玉米果穗处有苞叶, 在植株上得不到充分的日晒干燥, 所以玉米的原始水分一般较高。新收获的玉米水分一般为25%以上, 相当一部分在30%以上。玉米成熟度往往不很均匀, 成熟期不一致, 不利于安全储藏。二是玉米的胚大, 呼吸旺盛。玉米的胚几乎占玉米籽粒总体积的1/3, 占籽粒重量的10%~12%。玉米的胚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 所以吸湿性强, 呼吸旺盛。据试验, 正常玉米的呼吸强度要比正常小麦的呼吸强度大8~11倍。玉米的吸收和散发水分主要通过胚部进行。三是玉米胚部含脂肪多, 容易酸败。玉米胚部含有整粒中77-89%的脂肪, 所以胚部的脂肪酸值始终高于胚乳, 酸败也首先从胚部开始。四是玉米胚部的带菌量大, 容易霉变。玉米胚部营养丰富, 微生物附着量较多。据测定, 玉米经过一段储藏后, 其带菌量比其他禾谷类粮食高得多。玉米胚部是虫、霉首先为害的部位, 胚部吸湿后, 在适宜的温度下, 霉菌即大量繁殖, 开始霉变。

基于玉米上述特点, 在垦区种植的小麦、水稻、大豆、玉米四大作物中, 玉米是最难储存和保管的品种, 而随着农场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对玉米的储存和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玉米的生理特性和储藏特点, 对玉米的储存和保管应抓住以下环节。

一是要加强烘干、整晒设施建设。黑龙江垦区玉米的收获期主要集中在10至12月中旬, 大量玉米收获后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储存保管。一是下棒入场晾晒, 二是机械收获脱粒入场存放, 三是机械收获脱粒销售烘干。随着玉米产能、产量的大幅增加, 农场原有的晒场、库房、烘干设施已不能满足玉米的整晒需求, 因此必须根据区域种植面积, 有计划地加强晒场和库房和烘干设施建设, 提高对玉米的烘干、整晒能力, 使玉米能够及时收获、及时处理、保管储存。

二是要加强收获和入场管理。由于垦区地处第三积温带区域, 玉米生长期和无霜期相对要短, 加上不同玉米品种成熟期的差异, 玉米的收获期也参差不齐, 尤其对于不能直接销售需要入场存储的玉米, 为了便于储存和保管, 收获时水分差别大的不要混收而且尽可能分品种进行收获。对下棒入场的玉米尽可能将果穗的苞叶以及成熟度差的果穗去除, 否则容易产生霉变;对需脱粒进场的玉米根据黑龙江的气候一般要11月中旬以后, 而且进场后要清选去杂, 窄条形堆方, 不宜集大堆, 晴好天气不要苫盖, 一周左右倒一次堆, 直到完全结冻, 同时也要在玉米堆布点插放检温探, 并且随时对粮温进行检查以确保粮食安全。

三是加强仓储管理。垦区种植收获的玉米相当一部分要进入烘干储存环节。近几年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 玉米烘干后就地储存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仓储条件不足, 加上缺乏管理经验, 储存方法不当等因素, 在存储环节坏粮事件时有发生, 不但给经营者造成经济损失, 而且影响收购和销售, 给整个玉米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做好仓储玉米保管, 确保玉米存储安全, 是促进玉米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好烘干玉米的储存和管理, 应结合玉米的生理特性, 仓储条件, 因地制宜抓好以下环节: (1) 要严把入库玉米质量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标准做好收购入库玉米的质量检验检测, 尤其入库玉米水分要严格控制在14%以内, 杂质在1%以内, 其他指标也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否则对收购的玉米难以进行长期储存保管。 (2) 严格控制入库玉米的温度。对虽经烘干但冷却不够 (用手抓握有温热感) 的玉米, 即使经检验水分、杂质等指标均达到要求也不能入库大堆存放, 因为手感有温度的玉米入库大堆存放后, 随着逐渐冷却, 埋在底层玉米的温度要向上的散发, 而同时水分也随之蒸发, 这样往往造成局部结热水分过大, 如果检查发现不及时难免发生坏粮现象。 (3) 坚持定时检查。烘干玉米入库后, 要根据库容及库存量置放检温设施, 而且每天要定时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 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向有关领导汇报, 并及时查找原因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处理, 防患于未然。 (4) 库房要防潮防漏。烘干后入库储存的玉米一旦遇湿遇潮吸附水分的能力很大, 并且会很快升温或霉变而使粮食品质下降, 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防潮措施标准做好库房的防潮、防漏工作, 定期定时对库房棚盖、门窗进行检查, 严防雨雪渗漏对粮食造成侵蚀。 (5) 要科学防虫、灭鼠。在采用化学药物除虫灭鼠时, 应当注意防止药物污染粮食, 以保证粮食将来的安全使用。

篇8:粮食保管员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一、粮食保管员在上岗作业时要管理好分担区内的电 源、火源,做好安全防火、安全生产工作,即是本区的安全员,对各自所负责的分担区内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

二、保管员在进仓作业时,要先检测仓内气体情况,若 氧气不足或含有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气体时,应进行通风换气,确认安全后,方可进仓,防止发生窒息或中毒事故。进仓时应穿防静电服装,防止产生静电火花。

三、对进入深仓人员要系好安全带、绳,必要时要搭安 全板。处理仓内粮食挂壁结块时,一定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被粮食掩埋。

四、必须有人在外监护进仓人员,做到内外配合,上下 呼应,进仓人员未全部出来之前,仓外配合与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禁止人员进入深仓内。空仓上盖要有明显的警示牌。

五、保管员要把住粮食进出仓作业环节,必须严格执行 分期、分层、对称装卸的办法,以保证仓基受力均衡,如发现仓受力不均,产生异常,要立即停止作业,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并报告上级领导。

六、粮食进仓前要加以清理,要防止金属物随粮进入,1 避免与提升机、输送机等机械设备摩擦、碰撞产生火花。,引起事故。

七、进入仓房作业时,不准穿带有铁钉、铁掌的鞋。严 禁携带非防爆灯具、火种。

八、及时清除仓内粉尘,将粉尘的浓度必须降低到爆炸 极限以下,要保证安全。

九、进入深仓作业时,必须向科长请示,经批准后,派 专职安全员到现场勘察后,方可作业。

十、进入仓房的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浅圆仓(高大平房仓)生产环节的操作规程,监守工作岗位,注意周边环境,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保证安全。

十一、对外来作业人员要加以监督指导按规程作业,要起到兼职安全员的责任,如违反规程,保管员要负主要责任。

十二、外单位人员一般不得进入浅圆仓作业区,因工作需要进入的,要经过科长同意,由有关人员陪同,并遵守作业区的各项规章制度。

十三、熏蒸后的浅圆仓(平房仓),在放气数日后需要进仓检测粮情前,必须先由防治人员对残留毒气进行检测后,并明确可以进入,方可入仓,仓外设专人监护,如遇紧急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抢救仓内作业人员。

十四、浅圆仓在上部入仓检查粮情时,必须两人以上佩 2 带安全绳、带,确认安全方可作业,栈桥上不可独自行走以免发生意外。入仓作业时,仓外设有专人监护,以保证仓内人员安全。

上一篇:赞小草作文下一篇:进企业解难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