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心灵最深处的自由杂文随笔

2024-04-21

找寻心灵最深处的自由杂文随笔(共2篇)

篇1:找寻心灵最深处的自由杂文随笔

每一种追求都可能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但同时也将是生命的另一种涅槃重生。

前些天,我一个朋友问我,“你守护的东西在你的心里究竟扎了多深的根?它算得上信仰吗?它是否值得你用生命为代价去守护呢?”面对这样一连串的提问,我竟不知如何作答,时至今日,我依旧像个傻瓜一样木然伫立,满脑混沌。

岁月如青山,一叠一重。当你越用心去感知世间的一切时,人生的负载就会越变越沉,一种沧桑感就会油然而生。我站在自己的时空坐标,回望历史,它以漫长与开阔之资比照出我人生的短促与局限,这不免让我又添了几分沮丧。

犹记苏轼在写“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个少年,他倒是从容与豁达,把老年、中年、少年全部整合起来一同享受,这种随意颠倒过日的感觉还真是让人心生向往。而20多岁的我,却再也写不出那种“雨后彩虹”的朦胧诗篇,绘不出青春活泼的画卷,弹不出清新悠扬的曲子,无论心中的色彩如何鲜艳,一落笔就成了单色的苍老文字。

是的,也许,岁月的烟尘与世俗的风洗去了我最后的一丝灵动,但同时却也让我渐渐明白,守护一些自由需要牺牲另一些自由。

记得我曾无奈的写下“如有来生,请许我一世自由。”我到底是有多不自由,才会想出这般文字。我好像已经迷失自我,开始慌乱了,但凡我有一点悟性就不会受困于此。

一棵思考的芦苇却无法用自身的阅历替自己解惑,但又不能停下来,于是就像一个陀螺在那里转啊转,却始终转不出自己画下的牢笼。

也许,我该短暂的停下了。花一点时间去感受莽莽苍苍的大地,去吸取先贤智慧的精华,然后好好与自己聊一聊这个问题,我想与它来一个彻底的了断。

可惜,我错了,错得离谱。

追寻自由是一条路,是一个过程,它没有止尽,没有终点,所以也不会有一个了断。哲学家们会说,只有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否定自己,才可能获得自由。诗人们却也认为,只有认识到约束的存在,才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自由。

现在的我似乎能回答我的朋友了。我对我守护的事物本有自己的考量,在这个过程中我可能会做出不同的抉择,因为我不可能按部就班,以统一的典仪抵达我人生的终点,我要走的注定是一条随性而起的路,年轻时可以苍老,苍老后亦可以年轻。在追寻自由的路上,时刻存疑,却也永葆青春,以个性而诗化的秘径抵达我人生的彼岸。三月,晚安!

篇2:找寻心灵的自由

我说,以前在旧金山海边住了十年,雾气太重,后来搬到美国西北面山上的森林里,一直住到现在。如果再买一幢,我希望在水边,不要大海,湖边河边都可以。

如果买第二幢房子,应该买在南方,可以过暖冬;不要楼房要平房,准备退休以后能常住。地要大,不要和隔壁的房子挨太近,窗口看出去的是风景。

她说:“你不在乎交通吗?”

我说:“在家写作,不需要每天上班,远离拥挤才好呢!”她说:“没有中国菜叫我怎么活?”

我已经习惯于每个月跑一次远路,去中国城吃一顿,买些菜回来。她说:“住在城市里生活方便,周末到乡村去游玩,也不错啊!”是不错。但是,为什么周末要到乡下玩?她说,在大自然中人感到放松。

讨论到这里我们有了共同点。我对她说,生命来自泥土,人是靠泥土活着的。我们吃从泥土里长出来的食物,穿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纤维做成的衣服。树林扎根在泥土里,给我们提供绿荫和新鲜空气;河床被泥土托着,给我们饮水。离开了泥土,等于四脚朝天,失去生命的支柱。

生活和生命本来是一个整体,却被现代社会剥离开来,变成两个体系。现代人喜好以金钱尺度来衡量生活品质,不知道也不在乎自己还剩下多少灵气。豪华车、名牌装饰、几百万的大房子像肿瘤一样摩肩接踵,却没有多少地皮种植花草,即便绿化,也仅仅为了养眼,有点色彩而已。城市里到处是钢筋水泥,脚下不沾一点土,加上拥挤和嘈杂,人就像被绑上了无形的绳索,压力沉重,创造力减弱,不知不觉失去心灵自由。

上一篇:幼儿学前班社会教案下一篇:资金委托代理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