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是什么

2024-04-15

sci论文是什么(通用8篇)

篇1:sci论文是什么

什么是SCI论文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编辑本段SCI论文的影响因子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编辑本段SCI刊物指标

1.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ISI对全球的自然科学刊物进行考察,凡影响因子大于某一临界值的刊物,则可以进入SCI系统。进入SCI系统的刊物分为两类,即内圈和外圈,前者的影响因子高于后者,前者称为SCI刊物,后者称为SCIsearch刊物。SCI刊物还分为影响因子高区(大于1.105)、中区(在1.105和0.422之间)和低区(小于0.422)3类。衡量期刊特性的,除了影响因子外,还有及时指数(Immidiacy Index)和被引用半衰期(Cited Half Life)。及时指数是指一种期刊当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与当年的文献总数之比。此指标表示期刊论文所述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的热门程度。被引用的半衰期是指一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年被引用次数逐年累计达到被引用总数的50%所用的年数。被引用半衰期反映期刊论文研究题目的延续时间,即期刊论文时效性的长短,或知识更新的快慢。综合SCI刊物的各个指标,可以看出一篇SCI论文的学术价值及影响力!

编辑本段SCI论文的重要性

1.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2.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3.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4.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5.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编辑本段SCI论文的基本要求

•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只有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熟悉SCI文章的思维方式及语言风格,勇于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篇2:sci论文是什么

什么是SCI论文发表创新?

曾经在科学家朋友圈子里作过一个小调查,我的问题是:现在“创新”这个词在国内火得不得了,那么,在你们看来,到底“创新”指的是什么?它对应的英语里面是哪个词汇?下面是科学家们的回答:

A:是 innovation。

B:谈创新要从熊彼特谈起。

C:是creativity?

D:是original contributions。

A的回答甚合我心,B的回答体现了他广博的知识面。C和D则纯粹是从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角度来理解创新的。这不奇怪,他俩本来就是科学家。

我敢说,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去问国内的院士们、教授们,他(她)们中90%以上内心里对于“创新”的理解,跟C和D的看法是一致的,尽管除了original contributions和creativity,他们还会写出别的词汇来。

这自然没有什么错儿,因为从字面上理解,“创新”就是创造新东西,在科学上,当然是科学新发现;在技术上,当然是技术发明了。再进一步,这个词儿不但很好理解,要度量要评价,也很容易嘛。对科学发现,看论文;再精确点,看SCI论文。如果觉得还不够,看SCI论文加引文情况,总够了吧。对技术发明,看专利呀,再精确点,看发明专利。如果觉得还不够,看在国际上申请专利的情况(比如,在美国或欧洲或日本申请专利的情况)。简单吧,连英文对应的词儿都连带解决了。科学上的新东西,叫发现,用discovery;技术上的新东西,叫发明,用invention。这些当然都是 original contributions,当然需要creativity。

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问题是,国内把另外一个词儿也翻译成了“创新”,并且搞了一个学科方向:技术创新经济学。这个词儿就是A和B说的innovation。

在经济学文献里面,innovation和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dustrial innovation等差不多是同义的(还有一支institutional innovation的学派,这里不表)。如果翻译成中文的话,就是“技术创新”。而且,innovation是有特定含义的,这个含义跟invention不同,跟discovery就更不一样了。

多年来,关于创新的概念,在国内基本上就是一笔糊涂账。令人吃惊的是,企业家和科学家们居然相安无事,从来没有就此好好理论一番。或许,他们各自打着“创新”的旗号,都从国家那里得到了各自想要的资源吧。

篇3:sci论文是什么

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 (扩展版)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为情报源, 对2012年被其收录的新疆任意作者的1414条记录, 从作者分布、机构分布、文献语言分布、主要发文期刊分布、文献类型分布、学科分布, 以及主要合作国家 (地区) 及机构分布八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

2 2012年新疆SCI发文量最大的前13位作者分布

论文作者分布是衡量科学工作者个人科学生产率的重要指标。2012年, 新疆SCI-E发文1414篇, 发文量最大的前13位作者分布排名如表一所示。

由表一可知, 新疆SCI-E发文量前13位作者所属机构基本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机构中, 中国科学院在疆研究机构处于领先地位, 有6人上榜, 分别占据了1、2、4、6、7、12位的名次;新疆大学有3人上榜, 占据了3、5、13位的名次;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人上榜, 占据了9、11位的名次;石河子大学1人上榜, 占据了第8位的名次;企业中, 中石油塔里木油田1人上榜, 占据了第10位的名次。

3 2012年新疆SCI论文主要机构分布

机构论文数量分布, 用以揭示科研产出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指标是反映一地区研究组织结构和科研活跃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2012年, 新疆SCI-E论文产出机构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企业仅有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在列。主要机构分布状况如表二所示。

4 2012年新疆SCI论文文献语言分布

文献语言分布指学术文章的原始出版语言分布, 用以揭示学术产出的国际化程度。相关数据显示, 2012年度新疆作者英文文献占绝对主体, 达到1299篇, 占发文总量的91.867%;中文为115篇, 占发文总量的8.133% (见表三) 。较上年度呈现国际化程度继续提高的趋势, 2011年英文论文占发文总量的91.12%, 中文占8.88%。

5 2012年新疆SCI论文主要发文期刊分布

学术出版与其他一切自然现象一样也存在着“二八率”现象, 即“重要的少数”, 意指少数期刊发表大多数论文。SCI发文期刊分布的意义在于揭示“重要的少数”, 确定核心期刊和投稿策略。

2012年, 新疆1414篇SCI-E论文分布在498种国际学术期刊上, 发文5篇以上的期刊共计49种, 其中14种为我国出版 (见表四) 。相关数据显示, 新疆作者SCI-E发文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为18.038, 位列8411种SCI-E期刊的第53位。前50位发文期刊影响因子排序如表五所示。

6 2012年新疆SCI论文文献类型分布

按照科技文献编译报导的类分原则, 文献一般分为研究级、论述级和报导级三级。根据SCI的类分原则, 研究级文献包括论文 (ARTICLE) 、会议文摘 (MEETING ABSTRACT) 、会议论文 (PROCEED-INGS PAPER) 与综述 (REVIEW) ;报导级文献包括编辑材料 (EDITORIAL MATERIAL) 、消息 (NEWS ITEM) 和通讯 (LETTER) 。

2012年新疆1414篇SCI-E收录记录中, 属研究级文献的论文有1343篇, 占总发文量的94.978%;会议摘要40篇, 占总发文量的2.828%;会议论文7篇, 占总发文量的0.495%;综述文献14篇, 占总发文量的0.990%;报导级文献17篇, 占总发文量的1.202% (详见表六) 。

7 2012年新疆SCI论文学科分布

学科与专业分布, 即论文研究内容所属学科或专业的分布, 用以描述一地区研究机构的学科或专业方向。该指标的统计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文献检索项中的分类号来确定论文的专业或学科属性, 一是以主题词来确定专业或学科属性。

SCI采取以主题词来确定专业或学科属性的办法进行学科与专业统计。新疆SCI论文的学科和专业分布如表七所示。数据显示, 新疆2012年SCI-E论文按学科发文量排序依次为:化学、生物学、医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科学综合、农业科学、工程技术、数学与力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食品科技。

8 2012年新疆SCI论文主要合作国家、地区和机构分析

论文联合署名是反映地区科技合作的活跃程度及主要合作伙伴的重要指标。2012年新疆SCI-E论文联合署名数据揭示, 新疆SCI-E论文主要合作对象以国内为主, 国际合作以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为主 (见表八) 。与新疆周边国家的合作论文, 主要有乌兹别克 (11篇) 、哈萨克斯坦 (8篇) 、印度 (5篇) 、巴基斯坦 (3篇) 等。国内主要合作机构和国际主要合作机构如表九、表十所示。

9 结束语

2012年新疆SCI-E论文产出综合分析结论如下:

(1) 高水平、国际化科学论文呈上升趋势。相比2011年的1115篇, 2012年增加299篇, 增幅26.816%, 揭示SCI-E论文产出效率的提高和科学研究实力的增强。但发文期刊大多集中在我国出版发行的期刊上和影响因子较低的国际期刊上, 影响因子最高的为18.038, 位列8411种SCI-E期刊的第53位。新疆作者还需继续努力, 在影响因子高、引用率高、科学影响力大的期刊上发文, 以期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 从论文学科分布看, 新疆SCI-E论文学科分布的顺序为:化学、生物学、医学、地球科学、物理学、科学综合、农业科学、工程技术、数学与力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食品科技。学科分布与新疆地域、地区特点和产业发展与优势产业布局的学科所属基本一致。

(3) 从论文产出作者机构分布情况看,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SCI-E论文的生产主体, 揭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是新疆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新疆企业SCI-E论文产出很少, 主要产出单位为中石油在疆企业。

(4) 无论从个人分布还是机构分布来看, 均呈现“重要的少数”的集中化倾向:位居第一的新疆大学发文量达301篇, 占整个地区发文量的21.287%;最高的个人作者发文33篇, 占整个地区发文总量的2.333%。

(5) 从空间分布来看, 论文作者和机构绝大多数集中在首府乌鲁木齐, 论文产出个人和机构分布呈现地区不均衡状态。

(6) SCI-E论文联合署名数据揭示, 论文国际合作程度相对较低, 国内合作占据压倒优势。国际合作中, 主要合作国家和地区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同周边国家的学术论文合作有乌兹别克、哈萨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等。

摘要:本文以《科学引文索引 (扩展版) 》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为情报源, 对2012年被其收录的新疆任意作者的论文, 从作者分布、机构分布、文献语言分布、主要发文期刊分布、文献类型分布、学科分布, 以及主要合作国家 (地区) 与机构分布八个方面进行全面地统计分析。

关键词:新疆,2012年SCI论文,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杨立英, 周秋菊, 岳婷, 等.中国科学:发展水平与学科结构的思考——2010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学观察, 2011, 6 (01) :23-50.

[2]胡天天, 杜娟, 张女燕.SCI收录浙江省论文的统计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1, 20 (02) :75-78, F0003.

[3]张小云, 贺西安, 任虹, 等.新疆2011年SCIE论文统计分析[J].科技广场, 2012, (10) :158-161.

[4]徐佳宁, 高淑琴, 孙存杰, 等.江苏省国际基础研究论文生产状况实证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 2010, (04) :13-17.

[5]贺西安, 张小云, 任虹, 等.新疆2010年SCI论文统计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 (27) :95-98.

篇4:一篇修改了486次的SCI论文

科研是一以贯之的,不仅仅是研究生或博士生阶段的任务,在本科阶段遇到不错的科研主题,若是能从中找到兴趣点,再加上导师的指导,本科生也能做出不错的成果。这期,本科生翟骁和他的导师孙学军教授将给我们讲述他们是如何完成一次次漂亮的实验,最终发表SCI论文的故事。

故事开始于三年前一个深秋的傍晚。秋意渐浓,寒风习习,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我心里正琢磨着如何开始自己的第二课堂,恰好遇到了刚从图书馆出来的陈晓师兄。我把想法告诉了师兄,他很高兴,马上欢迎我加入他所在的实验室:“实验室虽小,但有个不错的导师,和一堆不错的想法。”我答应下来,就这样开始了科研之路,也与我的SCI论文越来越近。

5000元搞定氢浓度检测仪

师兄口中的实验室全称为潜水医学教研室,是研究潜水医学保障和潜水疾病的实验室,致力于高压氧的动物研究。近年来发现潜水氧气瓶中混合氢气有助于预防潜水员减压病,因此实验室开展了多项氢气动物实验。

小实验室最大的缺点就是缺少先进的仪器,这也给我们的实验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刚进实验室不久,我就在导师孙学军的带领下着手做一个“乳果糖通过内源性产生氢气治疗结肠炎”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动物呼吸氢气浓度是我们需要测试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实验室里却没有检测呼吸氢气浓度的仪器。就是因为这个指标无法测量,实验室师兄们的很多论文被多本低分值的SCI期刊拒稿。而在我之后发表的SCI论文《Lactulose amelior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by inducing hydrogen by activating Nrf2 expression》(《乳果糖通过激活Nrf2的表达诱导产氢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检测呼吸氢浓度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这时候,孙教授鼓励我们:“如果不能再回避问题,不妨直接面对,检测一下动物呼吸氢气浓度的指标吧。”

但是,进口的监测仪器要十几万元,实验室不可能为一个实验特地购买这个仪器,怎么办?在孙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交警可以用‘酒精测试仪’测驾驶员呼出气体中的酒精浓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测试动物在呼吸时产生的氢气浓度呢?”我突发奇想。孙教授听到这个似乎有些“不靠谱”的提议,反而十分支持我去尝试:“不错的构思,可以动手试试看!”我太兴奋了。于是第二天就购买了气体浓度传感器和一个密封盒,两头用橡皮管连接在一起,设计出了一种“动物呼吸气体浓度检测系统”。“只要把大鼠放在密封盒里,根据公式就能测算出大鼠在呼吸时候产生的氢气浓度了!”我在实验后将这个装置展示给了孙教授,教授也十分满意。而且,整个装置总共花费还不到5000元!

这项装置不仅解决了动物呼吸氢气浓度的检测问题,还获得了一项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解决了根本性的问题,我的研究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也为我之后发表的SCI论文提供了关键的实验支持。

神奇的乳果糖

几年前,我的师兄陈晓在聆听孙教授关于氢气的课程后,提出了内源性产生氢气治疗疾病的想法,很快在SCI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假说,并在随后的结肠炎动物模型中实验证明了该假说。进入实验室后,我接过了陈晓师兄的接力棒,在他的基础上,开展乳果糖产氢治疗疾病的研究,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这项研究发表属于自己的SCI论文。

乳果糖是人和动物无法直接吸收的,口服可以通过小肠到达大肠,在大肠内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氢气。在临床上,乳果糖最常用于便秘的治疗。我在神经内科轮转实习的时候,也曾发现很多脑卒的患者都合并有便秘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医生一般都会给予乳果糖来通便。脑卒中俗称是脑中风,是由于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病变,产生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的表现。我灵感一现,会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乳果糖在缓解便秘的同时,其实对脑卒中也有好处呢?孙教授听了我的猜想后也表示了肯定。他建议我将这个想法写成假说投稿发表以获得同行认可,然后在假说的基础上进行试验,研究乳果糖产氢对脑缺血模型的作用。

我们选取了大鼠制作脑缺血模型。有了之前的“氢气浓度检测仪”,大鼠的呼吸氢气浓度检测难题迎刃而解,因此,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证实乳果糖对于大鼠的确存在诱导产氢的作用,并且能够有效治疗脑缺血。我首先对准备实验的大鼠进行分组,包括比较容易想到的假手术组、模型组、乳果糖治疗组。但这时孙教授向我提出了问题:“既然假说中提到乳果糖在结肠被肠道菌群分解产生氢气,那么怎么证明是肠道菌群的作用呢?”我陷入思考。要么排除其他诱导乳果糖产氢的因素的影响,要么对肠道菌群这一诱导因素进行专项阴性对照的实验。于是我提出增加一组抗菌药组,给予大鼠抗菌药来抑制结肠菌群分解乳果糖产生氢气的作用。孙教授十分赞成我的提议。

最后,170只大鼠被分成了6组,其中包括分别采用氢水以及临床上常用的依达拉奉的两组阳性对照组,来对比乳果糖的治疗效果。在孙教授的指导下,我对乳果糖治疗组的大鼠用乳果糖进行灌胃治疗。最后惊奇地发现,乳果糖治疗组的大鼠神经损伤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比阳性对照组中的更加稳定!而抗菌药组中的大鼠产生氢气的含量明显下降,大鼠损伤好转并不明显。这就证明了,由于乳果糖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成了氢气,才作用于大鼠,缓解了大鼠的损伤。乳果糖在治疗脑卒中果然有效果!我把这个实验结果报告给了孙教授,孙教授随即又提出了新的疑问:“这么好的效果,是通过什么机制产生的呢?”顺着孙老师的思路,我想到人体体内Nrf2是抗氧化的关键枢纽酶,可能乳果糖可以激活这个蛋白。于是,我又针对大鼠体内的Nrf2指标进行了检测。令人兴奋的是我的猜想再一次得到实验证明,并且这个酶下游的蛋白也得到了激活!

我得出结论:“通过乳果糖的灌胃治疗,可以减少脑水肿面积,改善大鼠行为,降低细胞凋亡水平,缓解炎症反应,同时激活Nrf2蛋白及下游抗氧化因子,进一步发挥治疗作用,而且乳果糖的治疗效果比临床上常用的依达拉奉更加稳定!”并最终形成了我的论文《Lactulose ameliorates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by inducing hydrogen by activating Nrf2 expression》(《乳果糖通过激活Nrf2的表达诱导产氢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nlc202309010239

带着这份研究成果,我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创新论坛暨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并在氢分子医学全国会议大会发言和脑血管疾病国际会议上做了壁报展示,得到了业内权威的认可。正是有了孙教授循序渐进的引导,我在研究过程中避免了不少弯路,得到了更多科研思维上的锻炼。

486次修改的SCI论文

有了不错的开头,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这篇论文向自由基领域的新贵——ARS杂志(《ARS COMBINATORIA》,加拿大的一本SCI杂志)投稿了,影响因子达8.4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值越高,说明论文质量越好,越被同行认可。能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是每个科研人员的梦想,因此我在祈祷中煎熬,满怀希望地每天查看审稿进度。

一个月后,评审“爽快”地给出了拒稿意见,另附满满8页3864字的审稿意见。这些审稿意见仿佛宣泄着审稿人对我们成果的不满。评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都没想过的棘手问题,提出了我们很难完成的要求,还火眼金睛地挑出了很多细节错误。“为什么没有用Nrf2基因敲除的大鼠来研究?”“为什么观察了损伤急性期结果,而没有长期结果?”“图表和正文不对应”等等。

一连串的问题让我手足无措。看到我有些泄气,孙教授拍拍我的肩膀:“不过是退稿,咱们可以修改,而且有专业的杂志给了你那么多建议,其实对你的研究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我想想也是,与其垂头丧气,不如好好审查修改,改投其他SCI杂志!在孙教授的帮助下,我将审稿意见翻译成中文,逐一写下对策,将研究设计缺陷在论文中自我剖析,例如对于没有用Nrf2基因敲除大鼠,我解释预实验中基因敲除大鼠死亡率高,而且实验经费不足,所以用Nrf2拮抗剂代替。我们还把稿件打印出来,一字排开,前后左右反复核对。在修稿和补实验的日子里,我和陈晓师兄常常白天临床实习,晚上在实验室补实验,拍照片。

6873个单词,7个结果,20项数据,60篇参考文献,最后投稿时要保证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每一次修改,孙教授总是耐心地给出我一些有效的指导意见,他非但不觉得这些修改工作繁琐枯燥,还会调侃说:“我也一并学习了呢!”最终定稿的时候,我的这篇论文被反复修改了486次。当我看到这个数字时,除了惊讶,也油然升起一股骄傲!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我将修改后的文章重新投稿5.997分的FRBM杂志,两个月后major revision(主要修订)完成,一个月后被接受,评审十分满意。当我看到大大的“accept”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篇5:sci论文是什么

在理工科的研究领域中,SCI论文算是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现在很多学校也将SCI论文作为考核指标之一。我也介绍了很多SCI论文写作的相关内容。那么,说了这么多SCI论文,你知道它到底是啥意思么?

考虑到很多人还不知道SCI到底是什么,怎么来的,今天就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扫盲。

就像微博里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一样,文献与文献之间的关系也一样。

每一篇文章的后面都要引用一定数量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而这些参考文献又会引用一定数量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这就造就了文章与文章之间复杂的引用关系。人类所有的科学成果都与这种相互借鉴与引用分不开关系,所谓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抵就是如此。

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了两篇文章之间有如下4种关系:

1.你引用我 2.你被我引用

3.我俩的研究话题相关但是互不引用

4.我俩的研究话题无关

基于两篇文章间这4种关系,美国的情报专家尤金·加菲尔德提出一种对某个研究话题做三维拓展分析的研究理论。

假如我在阅读一篇文章A的时候,在A的参考文献中发现了B,又从B的参考文献中发现了C,这种从A到C的维度就是越来越早;

假如我在阅读到A文献之后发现,B引用了A,C引用了B,那么这种从A到C的维度就是越来越新;

假如我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发现,A、B和C在研究话题上是相关的,但互相之间没有引用,这种维度就是越来越广。

这三种维度保证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基于此,这位美国情报专家创办了ISI机构(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全面梳理了论文引用间的各种关系,大大提高了科研人的工作效率。他们整理的数据库就是大名鼎鼎的Web of Science,其中期刊方面的数据库知名的有:

理工科的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社会科学的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艺术人文的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

还有一些别的期刊这里就不列举了。这下你明白了吧,我们所说的SCI就是理工科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要想知道一篇英文论文有没有被SCI检索,通常情况下只需要在web of science上检索一下。能检索到的就是被SCI检索,否则就是没有被SCI检索。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果你的文章比较新,在期刊官网已经刊登,但是web of science上还不能检索到,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ISI机构对数据库中文章之间的引用关系进行了一个排名,并创立了影响因子的概念,我会在明天的文章中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什么是影响因子,通俗的说就是被引用得越多表明文章质量越高。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SCI核心期刊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数据库中被引用数比较多的一些期刊的总称。

篇6:sci论文是什么

SCI论文写作最头疼的地方就是前言和讨论部分啦。材料方法,结果部分不是不重要,但是相对来说,有基本固定的套路,尤其是你多读本领域的研究论文,这些部分有很多规律可循,只要掌握好这些规律,合理编排你的实验材料和方法,按逻辑性组织展现你自己的数据,就基本问题不大了。

通过和不少朋友尤其是初写作SCI论文的朋友交流得知不少人都是开始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完整的中文,然后再翻译成英文,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即使语法没大的错误,读起来也会非常没有英语语感,单调乏味。怎么办呢,我的建议就是多读英文文献,尤其是和你的实验内容相关的英文文献,把自己浸淫在英文的氛围,在那时刻彻底抛弃母语思维习惯。

个人体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压迫自己写英文综述,就如鲁迅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相信对于英语学了十几或者几十年的中国人,“英语思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通过压榨自己的英语思维,就能为写作英文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记得2000年刚从国内到美国,大约半年后老板接到一个杂志的稿约邀请撰写一篇肿瘤方面的综述,老板要求我尽量收集相关的资料文献并写出初稿,压力之下我查找和阅读了上百篇文献,尤其是一些大牛写的综述比如著名的Annual Reviews系列上的最新综述,每天都沉浸在这些文献的结构组织,遣词造句中,脑海中不时浮现出文章中的佳句,这样下笔写作时很容易就感觉灵感的突然降临,真所谓踏破铁蹄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相信大家经过写作英文综述的操练后再写作论文的前言和讨论部分就是轻车熟路了。

篇7:SCI论文写法攻略

第一部分选题与创新

一、先想先写最后做

1.做研究之前,必须想清楚:结果能不能发表?发表在哪里?

2.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所谓心中有沟壑!

3.在未搞清“写什么、发哪里、自己研究与同类研究有何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

4.继续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还不如不做!

5.要想这样做,就得先看文献!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同的事情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阅读文献及思考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

6.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无法用理论来解释,岂不是冤大头?

二、如何科学选题

借助工具选题:①查阅有关领域的检索工具,这些工具各高校都有;②了解SCl收录期刊所反映的科技动态,ISl期刊信息可从http://

查获,也可从SCl印刷版每期A、D分册的来源出版物目录(Lists of Source Publications)查找,还可从ISl引用期刊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了解期刊信息,该文献有印刷版、网络版(JCR on the Web)和光盘版(JCR on CD—ROM);③利用ISI提供的选题工具帮助,例如,能对正在开展的工作进行量化分析以保证用户科学研究同科学发展趋向一致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介绍有关最杰出人物研究状况、有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向的(ISI Highly Cited.com);④利用网上数据库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动态之类。五主动参加seminar,自己讲几次看过的paper,最好自己组织一个topic拉几个师兄弟和postdoc参加,注意找几本教科书看看,打好基础。

如何获得idea:

A.需对研究的领域有一个全局性了解,按老板的话说是要有bird eye。

B.要有bird eye,需比较全面地阅读本领域文章。读文章要将其idea,总结成一句话,并用卡片记录好,分类整理。如果把别人文章的ides总结成一句话,就容易理解它的本质,也好作变化。

C.读了很多文章后,可以写一个special study,将读过的本领域东西系统总结在一起,相当于你的综合理解,也就是bird eye看到的东西了。以后翻阅起来也相当方便。

D.用心分析别人的idea,任何一个idea都有weakness;想办法解决它,那就成自己idea。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大牛的paper,无论他有多牛,他的文章总是在说一个方面,总有其他东西没有包括进去,把他的文章认真精读了,总会发现漏洞和不足或不全面之处,然后你就知道怎么做了。记住:每篇文章几乎都有没有考虑完全的东西。

E.时不时阅读更广泛领域的东西,扩大bird eye范围,对领域外的感兴趣的文章进行copy收藏,这个叫walk around a little bit,很多领域外的东西可以借鉴、学科交叉从而产生new idea。

F.经常跟牛人、博士后或高年级博士等有思想的人(最好不是相同专业,而是相关专业或交叉学科)讨论,也容易出idea。再有就是,关注其他专业的书籍、杂志等信息,从中获取交叉创新idea

第二部分构思与撰文

一、如何获得好的idea

无论是应用还是基础科研,最关键的是idea,idea的出台决定了科研水平和档次。高水平的科学家一听你的科研课题和方向,就能判断你科研水平。因此,获得好的idea是至关重要的。

1.优秀科学家要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而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的。通过几天或半个月的苦思苦想得到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idea,很可能是别人十几年前就做过的工作。但新手上路时重复一些经典实验以获得经验是很正常的。此外,科研要注重质量,千万不要为单纯地追求数量而令懂行的人嘲笑。如何获得idea呢?

A.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

启示,不能急于求成。

B.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

C.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

D.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

E.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

2.获得idea的两种途径:传统途径就是先阅读大量科研论文,弄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等;非传统的途径是自己先冥思苦想一段时间,有了自己的idea后再去查文献。这样不会让一以往的研究限制你的思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别人没作过的东西,也许不是因为别人没想到,而是因为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可能性。

3.获得良好idea的基础前提:

A.在科研前必须弥补基础知识,这是看懂文献的基础。

B.广泛阅读文献是支撑。硕士至少查阅600篇,粗看300篇,细看100篇,研读50篇。博士至少再多一倍,并始终关注国际动态。

C.学会阅读文献,读懂文章。建议先review再article,先中后英;看10—20篇review后看研究性论文。拿到一篇研究性论文,先看标题,立即停住,问自己几个问题:(1)想想别人这文章是怎么做的(可参考材料方法)?会做哪些内容来说明其标题?(2)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吗?(3)如文章是近半年内发表的,该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引出了什么问题(结合你看的综述)?接下来仔细看摘要,就知道你的想法是否与别人吻合?(4)看完实验结果,再思考有什么地方不完善?有没有深入或拓展到底?一般来说,SCl-3分以下的文章只可能做了一部分机理,下面肯定有东西可做,关键是你自己要思考,去发现。

4.长期作战持之以恒。做好上面所述要求肯定会有所谓idea,但过程艰辛,需长时间磨练,需要patience和passion。有天赋的人能考上海中科院生命科学院,北京中科院那几个所,北大、清华。耐心干5年,这些地方正为中国带来更多本土nature、science文章。

二、撰写论文初稿(writing the first draft):

(1)材料和方法(methods and materials):做了什么和怎样做?材料和方

法是文章开始写作的最理想部分,这部分的内容作者最了解。

(2)结果(results):发生了什么?基本写作要求: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三者问尽量减少重复。在正文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用过去时。

(3)讨论(discussion):所得结果是否为“前言”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是如何支持答案的、如何证实假说的?基本写作要求:集中讨论与本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指出前景、不足和改进。

(4)文献(references):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研究有哪些?准确完整规范著录。

(5)前言(introduction)本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试图回答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基本写作要求:本研究之目的和重要性;简要复习文献。

(6)致谢(acknowledgment):除了作者,谁协助完成了本研究、分析结果并撰写论文?谁提供了基金和物质帮助?写作要求: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姓名;须得到被致谢者同意。

(7)摘要(abstract):论文告诉我们什么(通常<250字)?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能有效抓住读者兴趣。写作要求:用含有必要词汇的短的简单句,以使摘要清楚而简洁?避免使用缩写词和晦涩难懂的词句;用小标题叙述研究论文的各部分;强调研究的创新和重要方面。

(8)文题(title):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术语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写作要求:准确(accuracy)、简洁(brevity)、有效(effectiveness)和吸引人。

(9)作者(author list):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

篇8:sci论文是什么

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产出数量及学术质量是机构、学科、人才、项目、成果等评价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发表SCI论文数量迅速增长,但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仍偏薄弱。据统计,2009年SC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篇数居世界第2位,2000年至2010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名世界第8位,篇均被引次数列世界第12位。因此,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逐渐把SCI论文学术质量作为科研绩效考核、学科评估和机构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2010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第一次取消了国内研究机构或大学的论文数量排位,取而代之以论文被引用次(篇)数排位[1]。所以,SCI论文评价也必然要从衡量论文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转变。目前,以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估论文质量的评价方法已被广泛认可和采用,而量化评价论文学术质量的方法是科研绩效评估的热点,如何运用量化指标评价不同学科领域的论文学术影响力是科研绩效评价中的难点问题。

近年来,在SCI论文的科研绩效评价工作中,采用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和论文他引频次(Other Citations,OC)对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界定较为普遍,而以期刊影响因子(IF)作为单一的论文学术质量评价指标而遭质疑[2]。虽然以IF和OC文献计量指标在论文学术质量评价中已被广泛采用,但这两个指标对同一研究领域内的论文评价具有可比性,若对不同学科论文进行评价,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以及相同期刊不同论文之间的差异性,有缺乏科学性之嫌。由于不同学科研究领域间的学术生态圈和研究群体大小、期刊数量、学科交叉渗透程度、引证特征等多种影响因素差异,仅以论文发表期刊IF值及论文OC数量评价跨学科领域论文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科学性、公平性已为学术界和管理界所质疑。

金晶等[3]研究了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综合评价体系认为:多指标综合评价在不改变传统评价结果的趋势下,在跨学科门类学术论文的评价与比较中更能显示具有高学术影响力论文的特征,能够更科学地反映论文学术影响力。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建立论文学术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论文他引次数、期刊影响因子和期刊分区三个能够体现论文学术质量的指标对论文学术质量进行多维度衡量和综合评价,并设计出简明、易操作、可行的数学评价模型,为SCI论文评价指标运用和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1 论文学术质量指标

1.1 被引频次

被引频次是指一篇论文被其他文献引用参考的文献篇数,是衡量研究成果被同行关注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一个绝对值,被看作是同行评议的投票。从科学研究的维度看,无论是正面引用、还是反面引用,都属于科学探索范畴,因为科学研究允许失败与成功并存,从论文的被引用情况能够直接反映其影响力和质量[4]。

被引频次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论文学术质量及其刊登期刊影响力,也与其所属学科特点、学科结构、研究领域的学术生态圈和研究群体大小、学科交叉渗透程度、学科发展状况、论文公开发表时间长短、引用者的主观因素等均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研究主题紧贴研究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具有创新性、新颖性、前沿性等论文,并且公开发表时间较早的论文,更有可能获得较高的被引频次。

基于被引频次的科学含义,被引频次也是期刊、文献评价的最基本指标,进而成为评价机构及科研人员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参数。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 Web of Knowledge, ISI)每年编制公布的《期刊引文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对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录的期刊间的引文数据进行统计、运算, 给出各种期刊的影响因子。ISI通过统计分析还提供论文相关评价指标数据,如SCIE统计分析给出机构、作者的h指数;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根据近10年各年度发表论文被引频次,列出22学科的世界前0.01%、0.1%和1%的高被引论文及基准线,以提供判断论文科学影响力排名。ISI数据平台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科技决策和科研评估及科学影响力分析的重要数据源。

在利用被引频次评价论文学术质量时,其中的他引频次更被重视,认为他引频次更能准确反映出论文受他人的关注程度和学术影响。期刊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主体之外的他引,而不是取决于主体自引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同。文献计量学对“他引”的定义为:文献被除去作者及合作者以外其他人的引用。“他引次数”是文献在一定时域内被他引的文献总篇数,反映论文学术影响的积累程度。一篇论文或某一学科领域或某一个机构的论文的他引次数越多,表明其受关注度越高,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学术质量就越高。在论文评价时,他引频次被认为更能准确反映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评价结果也相对公平。因此,他引频次在机构或个人科研绩效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1.2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SCI 创始人E. Garfield 提出的一项期刊计量指标,其通用公式为: 即IF=(某刊前2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某刊前2年发表论文总数)。有人也认为期刊5年影响因子更能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及影响力,5-YIF= (某刊前5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某刊前5年发表论文总数)。

期刊影响因子是反映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间接指标,是一个相对值。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与其刊载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直接相关,其本质含义为在2年时域内某期刊刊载论文的平均被引率,是反映论文平均被引用情况,反映了该期刊在近期(2年)的学术活跃程度和受关注度。时间、论文数量和被引次数是决定影响因子的三个因素,以平均被引次数表达显示论文的质量, 计算方法消除了期刊论文数量多少及办刊时间长短对论文被引次数的影响。因此,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期刊的整体质量水平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影响力。

虽然高IF期刊与高质量期刊和高影响力论文呈正相关,但在利用IF进行论文质量评价时,不能简单地把期刊IF和具体一篇论文的影响力等同起来。统计表明,相同期刊的论文引用次数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所谓“8/2现象”, 即80%的引用次数来自于期刊 20%的论文[2];并且期刊影响因子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要慎重看待和利用IF这一论文质量评价指标。

ISI中的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每年公布所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但也同时声明:用期刊IF值来评价学术影响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慎重,必须考虑期刊所属学科之间的差异性、期刊分区、文献类型的差别、注意去除自引频次等因素。国际科学计量机构和许多国家及其科研机构在科研绩效评估中,常以该数据库为影响因子统计源,定量评估科学研究能力、学科发展趋势与学术水平。

虽然利用期刊IF直接作为评价学术论文的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基于论文作者、期刊审稿专家和同行评议专家对于论文质量和水平的判断,高学术水平的论文更容易发表于高IF 值的期刊上。在相同学科和时域范围内,以IF值比较期刊和论文质量,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总是面临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期刊的SCI论文评价。由于SCI不同学科间、同一学科内的期刊影响因子值差异很大,用单一项指标很难进行不同学科间论文的比较和评价[5],而每个量化指标都有其局限性,都不是绝对完善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提和适用范围,因此,正确认识和综合运用SCI计量指标对于提高科学评价和绩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3 期刊分区

SCIE期刊分区(Journal Zoning),是根据SCI期刊IF值大小、总被引频次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按大学科或小学科的排序,根据一定的百分比划分的学科内的期刊分区。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对SCI期刊分区方法有两种,即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分区方法(简称CSA分区)和ISI 平台中的JCR分区方法(简称JCR分区),两种方法都是通过划分相同学科期刊等级来划分论文等级。

1.3.1 CSA分区及特点

中科院情报中心的SCIE期刊分区,根据当年ISI平台公布的JCR 的期刊引文报告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以及最近两年的期刊被引频次3个评价指标为主要依据,将JCR 中所有约8 000种被SCI-E收录期刊,以地学、地学天文、工程技术、医学、化学、物理、环境科学、农林科学、生物、数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及综合性期刊 13学科大类和175个学科小类,将每个学科的全部期刊分为1区(前5%)、2区(前5%~20%)、3区(前20%~50%)和4区(后50%)4个等级。1区期刊为最高区,是该学科的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质量较高,难度也最大;2区期刊是高水平论文;3区、4区期刊论文次之。每年公布先一年的《JCR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报告。

1.3.2 JCR分区及特点

在ISI 平台的JCR中,每年编制公布的期刊引文报告,并以期刊IF值为主要依据进行分区。将SCI-E 中的约8 000 种期刊,按175个学科、以期刊IF值大小按学科内排序分区,分为Q1(前0~25%)、Q2(前25%~50%)、Q3(前50%~75%)和Q4(前75%~100%)4个区,可在ISI平台每年更新的JCR数据库查询。并且JCR数据库以论文所属学科(可能属于多个学科),将论文划分于不同学科期刊不同排名区,同一学科的期刊划分4个分区,分别为Q1、Q2、Q3和Q4,以学术影响力的先后排名,以Q1学术影响力最高,Q2、Q3和Q4依次降低。

分区有利于不同学科间的期刊及论文横向比较和评价,弱化学科间结构不平衡等因素。期刊分区给出每个学科内的期刊排名和分区,有利于不同期刊之间的平行比较。无论什么学科领域, 只要论文发表的刊物在同一分区, 就可以认为这些论文的水平是相当的。虽然SCIE期刊分区不能够像IF那样对每种期刊进行细分,但也能较为客观地根据IF值对各学科期刊进行质量排序分类。JCR期刊区分为SCIE 期刊及论文提供了一个较合理的评价标准[6],已受到学术界和管理界的认可,很多机构也开始提出以SCI论文分区进行奖励的措施[7]。

2 评价指标分值设定

本论文学术质量评价体系以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分区和论文他引频次3个论文学术质量指标对论文学术质量进行评价,属于多指标的综合评价。首先根据不同指标属性赋予每个评价指标一定的分值,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归一化和无量纲化处理,分别给各指标的赋分为:期刊分区分值(SQ)、期刊影响因子分值(SIF)、论文他引次数分值(SOC)。

2.1 期刊分区分值

SQ为所有期刊的5年影响因子的均值与分区级差系数之积。本文将其视为学科平衡指标,以弱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不平衡。在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中,假设SCIE所有学科的相同分区期刊的论文学术质量是相当的。期刊分区是一个在定量基础上划分的定性指标,可以根据期刊分区的划分级次差别给出具有相应级差的系数,并利用基准值平衡赋分得出相应期刊分区分值(SQ)。期刊所在分区越靠前百分比越低,其学术影响力越高,赋分值越高。本文对期刊等级区域级差系数赋分值归一化处理,即根据分区等级区域间百分比级差的10倍数给出4个等级区域赋分值,见表1所示。基准值选用SCIE所有期刊近5年影响因子的均值为基准值,例如:2006—2010年SCIE 期刊5年影响因子平均值为1.8142,取其整数2为期刊分区分值基准值。

2.2 期刊影响因子分值

SIF采用论文发表年的期刊影响因子值,体现的是期刊在所有学科的相对受关注度,是指期刊论文平均质量水平,即期刊指标。

2.3 论文被他引分值

SHC采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提供的论文他引次数,体现论文受他人关注程度,是论文的学术质量绝对衡量指标,即论文引文指标。由于论文被引频次往往是发表时间越早的论文越可能有越多被引频次,呈动态增长变化趋势,所以,在论文的被引频次评价统计时必须给出同一时间限定条件,才具有可比性。

3 评价模型

本评价模型的设计原则为:原理简明,容易理解;计算简便,易操作;方便审核和评价管理。评价模型以SQ、SIF和SOC这3个量化维度对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于某一论文的学术质量评价,综合运用以上3个质量指标的赋分,并考虑其重要性差异,设定不同的权重系数,以体现评价对象的质量量度的重要性,然后建立数学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通用表达公式为:S=ni=1XiYi

该评价数学模型中Xi为第i个文献计量学指标的权重值, Yi为第i个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分值。

评价分值计算公式为:S =0.3SQ+0.3SIF+0.4 SOC

式中:SQ为期刊分区分值,即近期刊5年影响因子平均值与分区赋分系数之积。期刊分区分值体现了期刊在所属学科领域的分区位置,给适当的分值以区分不同质量期刊,赋予该分值30%权重。SIF为期刊影响因子分值,即期刊发表当年JCR公布的IF值。赋予该分值30%权重。SOC为论文他引分值,即SCI论文的SCIE他引次数。赋予该分值40%权重。

基于上述评价模型,如果一篇论文的S值越大,显示该论文发表在学科内高质量期刊上,或是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较高,或是论文有较多的他引次数。

以JCR分区为例评价,表2中,论文被引频次统计截止2011年。论文A与论文B是2010年发表于同一期刊《Ecology Letters》的2篇论文,期刊分区同为Q1,2009年影响因子同为10.318,论文A和论文B他引次数分别为36和4,其论文评价分值分别为 22.8954和10.0954,综合评价结果:论文A综合评价分值高于论文B,论文A学术质量优于论文B。论文C于2010年发表在期刊《Glycobiology 》,期刊分区为Q2,2009年影响因子为3.929,期刊分区为Q4,2008年影响因子为0.849,被他引频次1。论文D的评价分值为1.2547。

论文A、B、C、D的评价计算推演如下:

SA= 0.3SQ+0.3SIF+0.4SHC=0.3×2×9+0.3×10.318+0.4×36=22.8954

SB=0.3SQ+0.3SIF+0.4SHC=0.3×2×9+0.3×10.318+0.4×4=10.0954

SC=0.3SQ+0.3SIF+0.4SH=0.3×2×6+0.3×3.929+0.4×19=12.3787

SD=0.3SQ+0.3SIF+0.4SH=0.3×2×1+0.3×0.849+0.4×1=1.2547

综上所述,论文A、B、C、D学术质量评价分值由大到小排序为论文A>论文C>论文B>论文D,故论文学术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论文A、论文C、论文B、论文D。

4 讨论

高校科研和人事管理部门在鉴定成果、申报项目、选拔人才、评价学科、评定职称等工作中需要对论文质量评价时,应纳入论文多项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设计和运用评价模型时,在客观公平的原则下,尽可能简明易操作,过于复杂的评价模型可能更强调科学性,但往往忽视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行性,难以实施。

科学的评价体系对科研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可行的量化考核标准有利于鼓励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抑制低质量论文,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引导科学研究与科研选题更加紧贴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更加重视科学研究的深度、广度,促进学科水平不断提高;反之,则可能导致学术论文的大量产出但质量难以保障,致使学术水平和学科发展受到制约。本文拟定的论文学术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衡量期刊的影响因子、期刊分区和论文他引次数与论文学术质量的关联性,不仅注重论文数量、期刊的影响因子,更重要的是该评价体系更加强调论文被他引次数,以及论文发表期刊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以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客观反映科研论文的学术影响力。所以,在利用SCI论文进行绩效评价时,应该重视SCI中多个质量指标的综合评价及效应。

本文提出的论文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考虑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生态差异性,运用SCI论文期刊分区、期刊影响因子、论文他引用频次等质量评价指标,对不同学科研究领域论文的学术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平衡不同学科领域的影响因子和期刊数量的差异性。评价模型对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评价与比较,更能提升具有高学术影响力特征论文的显示度,能更科学地反映论文学术影响力,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本文设计的评价模型,根据评估目标及考核指

标制定合理的量化数值,通过数学运算以调节平衡评估体系,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尤其以期刊分区量化评价SCI论文在我国应用还较少,本文提出这一设想以探索量化评估SCI论文质量的新方法。

量化评价论文的学术质量只是把与论文本身相关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不能对作者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声誉、学术影响、学术水平以及与论文相关的学术不端因素、知识产权等因素做出具体的判断和甄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仅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价,必须结合同行专家的定性评议进行综合评价,只有把定量评估与定性评议相结合,才能对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的论文学术质量进行更科学公正的考量,才能取得相对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效果。由于本评价体系中引入期刊学科内分区指标,使不同学科领域间论文质量的比较评价更为可行。以评价模型通用公式计算得出论文质量的量化评价分值,结合专家定性评议,评价效果才能更为科学公正。

参考文献

[1]李大庆.中国SCI-E论文统计:突出被引次数弱化发表数量[N].科技日报,2010-11-27

[2]刘秀,唐朝枢.对于正确应用SCI作为学术评估体系的一点看法[J].生理科学进展,2009,40(1):41-46

[3]金晶,何苗,王孝宁,等.不同学科领域自然科学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与比较的可行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279-284

[4]佚名.文献计量指标释义[J].科学观察,2006,1(2):63

[5]方永才,吴光豪,陈雷.SCI期刊的学科分布及不同学科论文评价的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1):114-118

[6]毛莉,陈惠兰.从JCR期刊分区看高校学科与科研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0(17):101-10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sci论文是什么】相关文章:

写sci论文04-12

sci论文题目05-02

sci论文投稿技巧04-09

SCI论文期刊排名04-15

材料sci论文题目05-04

sci论文题目推荐05-06

写sci论文范文05-12

怎么取sci论文题目05-03

sci hub论文题目05-05

教育是什么论文提纲11-15

上一篇:那个让我感恩的人作文1000字下一篇:熏蒸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