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验工作总结

2024-04-2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验工作总结(通用8篇)

篇1: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验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实验的工作总结

教改让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喜人的变化。教师教得舒畅,学生学得快乐,我们在探索中求取课改的真谛。

观念的探索——求新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真正确立,潜能能否得到充分的挖掘,创造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都将关系到整个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让新鲜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入教师的体内,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促进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在课改实践中,我重点抓了“实现两个转变” “创设氛围”。

“实现两个转变”是:变主导者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变注重数学知识技能为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教育观。

“创设四个氛围”是:民主和谐的氛围,生活数学的氛围,大胆创新的氛围,理论联系实际的氛围。

观念的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幸福是伴随着阵痛而来的。我在一次次碰撞中醒悟,一次次受伤中站起来,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强了,路也越走越宽了。

课堂教学的探索——求活

课堂教学永远是课改的主阵地,只有将课改的新思想、新观念融

入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评价的探索——求发展

评价是对课改成效的最终检查,也是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评价?我也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评价方式多样。在评价方式上改变以前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

为多种评价方式。除常用的单元测验、期中期末考试, 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口试(如讲数学故事等)、操作实践(整理书桌等)、学科活动(数学迷宫等)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多种评价方式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综合才能,

2、评价结果形式多种。每月对每位学生本月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

定量和定性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以分数和评语的方式同时呈现。分数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考察,评语是对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评价,原则是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采取以等级和口头评价等多种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课改成果扫描

课程改革虽然实施短短的四个月,但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学生情感在变化——课程改革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他们不必整天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题。图文并茂的数学书、生动而又贴近生活的情境、多种多样的数学游戏、以及象朋友般亲切的老师深深吸引着他们。他们在数学的海洋里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参与实践的无穷乐趣。

课堂氛围在变化——“XX加油,XX加油!”课堂上学生兴奋地喊着。那是在上数学课吗?两位学生戴着小猫小狗的头饰在比赛扔乒乓球,从而学习“谁比谁多(少)”的数学问题。全班学生都在认认真真、有条有理地整理着自己的书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上班会课呢,原来是他们在上数学课《整理书包》……。大量的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入了我们的数学课堂,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贴近生活,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无穷的魅力,难怪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课。

篇2: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验工作总结

在校举行的科技节活动中,我们年级的班主任和辅导员都非常认真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竞赛活动。特别是王世力和陈东平两位科学老师,又是302班和304班的辅导员,在橡筋飞机比赛和科技小论文比赛中都以最高分拿下了第一名。可其他辅导员也不肯示弱,301班的辅导员孙春辉老师在指导的赛车比赛中,经过拆、拼、赛,以最佳成绩夺得了年段的第一名。又如小发明和小制作比赛中,各班参赛的作品远远超过往年,受到了科技组老师的赞扬。学生在这次科技节活动中,参与面广,成绩优秀,在动手、动脑、创新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在校运会中,各班主任积极发动学生加强体育项目的训练,还配合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加紧练习,因此,在比赛中,各班总分相差无几,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301班的4*100的女子接力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打破了年段纪录,301班和303班在60米女子比赛中,又打破了年段的纪录。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分别重奖了这六位同学和他们的班主任,这更加鼓舞了师生们重视体育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开展体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在平时,我们还注重学生的健康语言的培养。在课前五分钟或晨会课、班队课、思品课指导学生背论语,背绿色童谣,背规范三字歌等,还把十二生肖成语、歇后语、常用的成语打印成讲义稿帮助学生熟记和背诵,不但扩大了词汇,而且加强了健康语言的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各班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童诗童谣26篇。

在秋游活动中,我们参观了西圃的田野和锦山明珠,师生们都领略了美丽的秋景和奉化新区的变化。小摄影师们还拍下了一张张精美的照片。在活动中,同学们还举行了小型的班队文艺活动,他们自编自演,共进午餐,集体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无比的乐趣。

另外,各班每月刊出的班报,对三年级来说,学习办报,刚刚起步,〈因一二年级还太小〉因此班报的质量肯定不能与高年级相比美,但是,由于班主任老师的重视,在内容、设计、美工、抄写方面化了很大的功夫,指导孩子们学习办报,因此,孩子们的班报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有两次获全校一等奖。〈301班和306班各一次〉

总之,我们年段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比较重视,学生在纪律、卫生、文明礼貌和各项活动中表现较积极,心理较健康。

二、深入开展新课程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本学期,年段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专心听讲座,积极写论文,并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贯彻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和“示范型”的教师,因此,在布置的家作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并重视校内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学信息多方吸收。在教学上,师生之间建立交流、互动的平等关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师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教师的论文有11篇发表在市级以上的报刊杂志上,他们是叶洁芸老师7篇,周慧芬老师1篇,杨雨老师1篇,蒋增裕1篇,孙蕾老师1篇,有4位老师评上“语文报知识竞赛”优秀指导奖,他们是邬梅林老师、杨雨老师、叶洁芸老师和周慧芬老师。

学生文章发表更是喜人,是前所未有的好成绩。301班邬梅林老师指导的习作有25篇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7人获“语文报知识大赛”优秀奖。302班杨雨老师指导的习作有6篇发表,6人获“语报”优秀奖。303班叶洁芸老师指导的习作有25篇发表,6人获“语报”优秀奖。304班周慧芬老师指导的习作有3篇发表,7人获“语报”优秀奖。305班蒋增裕老师指导的习作有6篇发表。306班刚调入的王方英老师也有3篇发表。

篇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验工作总结

培养思维技巧, 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们以开封市河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的两个班为研究对象, 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 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 不进行相应的训练。实验之后对两个班级进行比较, 看发散思维训练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们选择河南大学附属小学一年级两个班进行研究, 两个班人数相等, 均为38人。一班:男生20人, 女生18人;二班:男生22人, 女生16人。一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今年44岁, 从教20余年, 先教音乐, 后教语文已有17年;二班语文老师也兼班主任, 今年38岁, 从教近20年。两位老师均为女性, 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 以往也经常教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 学生成绩大体相当, 没有显著性差异。

2.方法

(1) 教学方法

我们选择一班为实验班, 二班为对比班。两位老师的基本教课内容相同, 都按照课程要求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发散思维训练的思路是这样的:一班老师在每堂课中抽出5~10分钟时间挑选出所学课文中的生字1~2个让学生组词, 一直到小朋友不能再补充为止, 教师可以再补充自己认为合适的内容并解释一些较难的词。完成组词后, 再让小朋友从所组的词中挑选几个词造句、讲故事。在组词、造句、讲故事的过程中, 老师注意学生的回答有无新颖独特之处, 如果有就要明确具体地指出其优点, 而不是泛泛地表扬小朋友组得真好。前后一共进行了两个月的课堂训练。

(2) 测量工具

根据发散思维的含义, 并借鉴发散思维的训练教程, 结合相关创造力测试题目, 我们自编了两份简单的测试儿童发散思维的量表:发散思维测试表1, 发散思维测试表2。测试表1的内容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用人、大、下、中四个字组词;第二部分是问“圆形的东西”有什么;第三部分是问沙子的用途。测试表2的内容也同样是形式相同的三道题:第一题用开、上、飞、生组词;第二题问方形的东西都有什么;第三题问水的用途有哪些。

(3) 测量方法

发散思维和识字量的测验均采用主试和被试一对一施测的方式进行, 初测在小学开学一周后的第二周内全部完成, 采用的是发散思维测试表1;再测在小学期末考试完的第二天内全部完成, 采用的是发散思维测试表2。主试全部为在读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 按照要求把被试回答的内容全部记下。

(4) 统计方法

将所有资料输入微机, 建立数据库, 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发散思维测试的信度检验

初测的三道题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见表1, 这三道题之间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相关, 说明三道题之间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相关显著, ** 相关极其显著。

后测发散思维三道题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见表2, 这三道题之间都达到了极其显著的相关, 说明三道题之间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相关显著, **相关极其显著。

2.发散思维测试的项目分析

将被试分别按发散思维测试初测和后测成绩排序, 选择低分处27%和高分处27%将被试者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然后对两组相对的发散思维测试结果进行差异检验。发现两个测试的高低分组差异均极其显著, 说明这两个发散思维测试均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结果见表3。

P<0.05差异显著, P<0.01差异极其显著。

3.初入学儿童的发散思维的得分平均值及一班二班之间、男女生之间的对比情况。结果见表4。

两个班发散思维、男女生发散思维的差异检验见表5, 结果表明:两个班在发散思维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男女生在发散思维上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学生发散思维后测结果见表6。

P<0.05差异显著, P<0.01差异极其显著。

两个班后测发散思维、男女生后测发散思维的差异检验见表7, 两个班的发散思维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男女生的发散思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5差异显著, P<0.01差异极其显著。

三、讨论

1.因为没有外部的相关效度可以参考, 我们仅对前测三道题和后测三道题目的内部一致性进行了检验, 发现前测和后测的三道题之间分别均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 并且相关系数都在0.60以上, 说明前测、后测的三道题同质性均比较高, 测试具有可靠性。从表3中可以看出, 两个发散思维测试的高低分组均差异显著, 说明两个测试均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能够把学生发散思维的水平区分开来。

2.当主试人员与被试进行一对一的初次测试时, 发现儿童之间在发散思维上的个体差异非常大。从表4的测试结果所反映的最低分与最高分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也能说明这一点。说明被试具有很大的异质性, 其结果也更有代表性。

3.初测时, 无论是两个班还是男女生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两个班在这方面的分配是均衡的, 在发散思维上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优势。在三道题的得分上, 两个班也没有显著性的差异;男女生之间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优势和劣势。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具有可比性。

4.差异检验发现两个班的后测发散思维已经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性别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但其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用认知结构及其组织特性解释学习, 形成了一种学习理论——《认知发展说》。他指出, 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认知, 获得客观事物的意义和意象, 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而不仅仅是形成一系列的反应。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重组和实践的过程。

2001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 认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并且该标准还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多方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世纪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而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最基本的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任务。我们在实践中, 以教材为依托,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 根据一年级学生现有的智力发育水平, 探讨实验了一条提高小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与途径。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流畅性是低层次的特性, 它仅仅体现了思维发展在数量方面的特点, 具有观念流畅性、联结流畅性和表达流畅性的三种形式;变通性是较高层次的特性, 指发散思维的灵活程度和跨度, 它为思维开拓了新的思路, 寻到新的方法, 其有对信息重新分析、对意义进行修正、改变熟悉物等三种形式;独创性是最高层次的特性, 它使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 获得新颖独特的结果[3]。而发散思维具有这三方面的特性 , 并且是三者的有机结合。

本实验中, 以流畅性为基础, 同时兼顾与鼓励了变通性与独创性, 照顾到了一年级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 满足了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产生的内在的表达冲动或欲望;并且其内容是一种动态的、综合的、有助于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资源。因为它以学生的表达为主, 以教师的指导为辅, 更加接近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什么男女性别之间原来不明显的发散思维差异慢慢显著起来, 我们考虑这不仅是接受知识能力的问题, 也包括儿童个体社会实践的影响。社会实践的范围及频率影响到知识的积累, 而知识的积累又影响到能力的发展, 能力的发展进一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范围及程度, 如此循环往复, 在日积月累中扩大了这种差距。

四、建议

学校教育已经认识到了发散思维的重要性, 但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对发散思维如何训练, 在考试中也不作明确要求, 但发散思维不仅在学生的学习中, 也在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无处不体现其重要性。如何结合学校教育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和执行的主体, 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现代小学教育课程的整体化、综合化趋势, 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人员, 更要力争成为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只有全面发展的教师, 才更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只有能够进行强有力发散思维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更高发散思维水平的学生。

通过与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合作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我们感到理论设想要想运用到实践当中, 还是有很大困难的。研究人员有着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 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及控制手段并不具备, 课堂效果在短期内很难达到理想水平。小学教师虽有着一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是未系统化, 浮于表面, 要想做到得心应手和举一反三还有相当的难度。如何把研究者与行动者更好地结合, 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他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很广博的知识, 否则老师的发散思维能力匮乏和狭窄的知识面将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造成限制。教师的元认知能力在指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时显得特别关键, 它要求教师对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及运用的能力要有清晰的认识, 因为这一点在书本中无法找到具体详细的操作指南, 全靠老师自身的学习及领悟能力及清醒的认知能力。它反映在教师经常进行的反思中:对自身的、对教学内容的、对教学结构的……但是在讲台上教了几十年课的老教师往往有了一定的教学定势, 这一教学定势往往是教师进行反思的盲区, 也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无法创新的原因之一。

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角色, 促使他们从‘教书匠’向‘全能型’教师转变, 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而实现这种转变的内在机制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4]。这个要求就是要提高教师对教学的元认知能力, 进而加强对教学的自我监控。这一点可以对教师加强课堂教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课堂教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让教师学会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学的任务与要求等灵活地制定相应的计划, 采取有效策略, 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进行监控、反馈、调节, 及时地修正教学策略和过程, 以尽快实现教学目标[5]。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创新, 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元认知能力, 使自己能保持自省与反思能力, 如要达到这一点,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需要经常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 使自己的理论系统化, 使知识和方法不断更新, 利用他山之石攻克自身之弱点。学习理论知识及观摩其他教师的课程都会使教师的元认知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不断保持创新的思想和创新的动力, 来推动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文圣, 李振云.试析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J].衡水师专学报, 2003 (12) :64-66.

[2]吴忠豪, 周益民, 金磊.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热点概述 (下篇) [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10) :31-38.

[3]王峰, 朱继芝.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 (5) :16-17.

[4]刘卓雄.试论教师教学的自我监控[J].教学通报, 1997 (6) :4-6.

篇4: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验工作总结

1,通过对瓜果的基本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觉,增强亲近生活的情感。

2,根据瓜果的形状、质地和色彩,并利用其特点和色彩加以自由联想和变化,创造出有趣的新形象。

3,在游戏、语言、手工和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瓜果不同的特点和色彩加以自由联想和创造制作。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创设“活趣”情境空间

你喜欢看中央台少儿频道的节目吗?最喜欢其中的什么栏目?……《智慧树》栏目的主持人是谁?今天让俞老师来当一回红果果姐姐,你们欢迎吗?另外,还有可爱的小咕咚出现呢!你们高兴吧!(播放轻松快乐的音乐)

[设计意图]中央台少儿频道的《智慧树》栏目是小朋友最喜欢看的,也是最向往的地方,通过老师当一回红果果姐姐,由此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红果果:今天红果果姐姐要带小朋友们去瓜果农庄考察,听说那里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瓜果呢!(出示课题)走,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出发吧!(伴随着《小火车》的音乐)

我们的心情怎样?你可爱的小脸上表现出来了吗?(边听音乐,边用身体或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艺术课程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诗意的世界、多彩的世界。创设“活趣”情境空间导入新课,红果果姐姐要带小朋友们坐上小火车去有趣的瓜果农庄考察,让学生置身于情趣盎然的“智慧场”,促使学生投身于一种自然、智慧而又充满快乐气息的愉悦氛围中。

二、拓宽智慧活动渠道

红果果:小朋友们,看!(多媒体画面)守护农庄的咕咚在等我们呢!听!(录音)咕咚热情地说:欢迎小朋友来到瓜果农庄考察。今天我们要考察3站,首先进入瓜果农庄考察第一站:“猜猜它是谁?”

1红果果:咕咚有一间神秘的瓜果小屋,让我们用手伸进去摸一摸、说一说瓜果的身材、外衣质地,然后猜猜它是谁。不妨让红果果先来试一试,谁也想来?邀请学生参与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瓜果。我们再来看一看瓜果外衣的颜色。

2红果果:(多媒体画面)红果果可喜欢一首儿歌了,它也悄悄向我们传递着秋天瓜果的信息(瓜果的身材、外衣的颜色),让我们一起仔细听一听。

(录音)咕咚开心地说:“小朋友们在这一站表现得真不错,瓜果农庄考察第一站成功!瓜果有着大小不同的身材,穿着不同质地的外衣(滑滑的、刺刺的、硬硬的、毛毛的……),外衣颜色也是多种多样的。”接下来让我们来到瓜果农庄考察第二站:“找呀找呀找朋友!”(多媒体画面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神秘的瓜果小屋,让学生“猜猜它是谁”,通过感官描述出瓜果的形状、质地、颜色,学生在玩、抚摸瓜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果皮的光滑、粗糙、坚硬;通过儿歌《秋天的画报》欣赏体验,检验感知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一步获得愉悦的感受。

红果果:调皮的瓜果和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躲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瓜果朋友。

1找找瓜果朋友,小朋友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跳起来,同时用你的小眼睛在这四周找到一个你喜欢的瓜果朋友。找到了朋友,让我们一起去打扮瓜果朋友。

2打扮瓜果朋友,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可爱。和红果果来个挑战赛,看谁能在最快的时间里给瓜果朋友穿上有颜色的外衣,然后给它画上表情(活动随着音乐的结束而终止)。来,让我们再演一演瓜果朋友的表情。看得出你们的朋友都很快乐。

(录音)咕咚可羡慕了,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了,而且都打扮得那么漂亮可爱,可怜的冬瓜和南瓜在哪里呀?

红果果:让我们一起闭上小眼睛静静欣赏歌曲《冬瓜和南瓜》,你就能找到答案的。

(录音)咕咚伤心地说:“原来呀,他俩在农庄的篱笆外,可孤单了,你们愿不愿意把可爱的瓜果朋友介绍给他俩?”

3介绍瓜果朋友,让它成为冬瓜和南瓜的朋友。红果果示范介绍(名字、形状、质地、颜色、营养价值)。

谁也能学着红果果把自己的瓜果朋友介绍给冬瓜和南瓜?学生介绍瓜果朋友。

(录音)咕咚高兴地说:“谢谢小朋友,谢谢小朋友,冬瓜和南瓜可开心了,小朋友们不仅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还很有爱心,帮助冬瓜和南瓜找到了朋友,我宣布瓜果农庄考察第二站成功!”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呀找呀找朋友”的游戏过程中,寻找、打扮并介绍瓜果朋友。以儿童的视角设计灵活多变的活动,突出趣味性、游戏性。在游戏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探索的快乐,更深入地掌握了各种瓜果的形状、颜色、质地,为接下来的创造性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红果果:(多媒体画面)哇,这么热闹的农庄引来了瓜果魔术师!

小朋友,你想学会变魔术吗?请你跟我这样做:小手指动动,小脑袋转转。一起做个瓜果魔术师。

(录音)咕咚大声喊道:“红果果,红果果,小朋友们,你们别闹了,让我们快快进入瓜果农庄考察第三站:‘瓜果变变变’!”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瓜果吗?请你很快地说出它们的名字。(浏览多媒体画面)

香蕉的形状是?——弯弯的。你会联想到什么?菠萝的外衣是?——刺刺的。你联想到了什么?根据猕猴桃的外衣、颜色你联想到了什么?你们看,瓜果变成了什么?是哪个瓜果变的?用什么方法变的?

2红果果也要来大显身手了。这儿有两个瓜果,一个是?(黄瓜)另一个是?(橘子)从身材、颜色上联想到了什么?先把黄瓜?(切)再将橘子?(剥)最后用什么方法?(接)组合起来又可想象成什么A(红果果示范步骤)除了用切、剥、接的方法,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得出结论:还可以用剪、撕、粘、画的方法。(多媒体出示范作)

3小朋友,你们想成为瓜果魔术师,那就小脑袋转起来。各个小组商量讨论:可选择果盘里的一个瓜果,根据它的身材、外衣和颜色,联想、制作让它变成其他有趣的形象。第=种可选用几种瓜果,根据它们的身材、外衣和颜色,联想组合、制作让它变成其他有趣的形象。学生小组讨论。

4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最快的时间内齐心协力让瓜果变变变,瓜果农庄考察第三站就能成功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瓜果变变变”,成为一个瓜果魔术师。通过欣赏会变的瓜果并创意设计,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教师适时渗透各种瓜果的联想方法与制作方法。通过联想,让孩子们“自主”创造。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索,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红果果巡视辅导。

呜!(火车鸣声)(录音)咕咚可着急了,喊着:“小火车要返回了,小朋友们可要抓紧时间啊!”(提示作业时间)

三、搭建智慧评价舞台

小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智慧树乐园,智慧树前比智慧,欢乐多又多。请小朋友根据对自己小组、他人小组作品的满意程度到智慧树上摘取“智慧果”,并说出理由。最后由红果果摘取,评价。(智慧树上分为三星智慧果、二星智慧果、一星智慧果,作品分别为好、有创意,较好,一般)

[设计意图]在智慧树乐园中搭建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元智慧评价舞台,学生在坦诚、关爱、和谐、相互尊重的评价氛围中,乐于接受评价,乐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享受快乐、自信、成功。学生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自我评价者。才有可能变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录音)咕咚兴奋地宣布:“今天,红果果和小朋友在有趣的瓜果农庄经过三站的考察,获得了圆满成功!在这里,我向你们表示祝贺!特别邀请你们一同品尝瓜果农庄的瓜果拼盘。”

红果果:看一看,每一个拼盘都如一幅画,美美的。闻一闻?——香香的。尝一尝?味道怎样?——酸酸甜甜的。

(录音)咕咚恋恋不舍地说:“红果果、小朋友们,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红果果:小朋友,在这次瓜果农庄考察活动中,你想对咕咚说些什么呢?感谢它什么呢?学生感言。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艺术活动,促使每个学生视觉、嗅觉、味觉的融合。通过再让学生说一说考察感受,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领略快乐生活中的美。

红果果:今天有趣的瓜果农庄考察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有快乐,还有收获。回家后不妨把我们的快乐、收获告诉爸爸妈妈,再和他们一起做一道瓜果拼盘分享幸福与甜美。走,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回家吧!(伴随着《小火车》音乐离开教室。边听音乐,边用身体或动作表现乐曲的情绪。)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红果果与学生带着收获、快乐坐上小火车结束今天的考察活动,同时课堂向外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与父母在家中共同制作一道精美的瓜果拼盘。我们说,考察活动带给学生的是一份份收获与快乐,留给学生的是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篇5: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验工作总结

(共1题;

共7分)1.(7分)(1)左边有_______只动物,右边有_______只动物。

(2)从右数起,排第_______从左数起,排第_______(3)一共有_______只动物。

二、我会填。

(共8题;

共34分)2.(1分)看图写数。

3.(10分)(1)上面的小旗中,第2面上是5,第4面上是_______,第6面上是_______,第8面上是_______。

(2)第1面上的2和第_______面上的_______合起来是10,第4面上的_______和第_______面上的_______合起来也是10。

4.(15分)多的画“√”,少的画“⚪”。

5.(1分)摘花. _______ 6.(1分)小朋友们,你们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请看图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7.(1分)5、9、6这三个数中,_______最大。

8.(4分)先在横线上填数,再画一画。

(1)5+_______=9            _______(2)_______+2=6          _______(3)_______+4=7           _______ 9.(1分)比 多_______个,比 少_______个。

三、我会算。

(共2题;

共6分)10.(5分)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5=             4+4=              1+6=             1+8= 4+2=             5+4=              3+2=             2+7= 6+2=             4+3=              3+6=             7+1= 11.(1分)从5,8,9,3中选3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四、认识图形,数一数。

(共2题;

共2分)12.(1分)数一数,填一填。

有_______个,有_______个,有_______个,有_______个。

13.(1分)图 中有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五、找位置。

(共2题;

共9分)14.(7分)9个小朋友排成一列,从前往后数,芳芳排在第6个,老师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向后转后,再从前往后数,芳芳应是第几个? 15.(2分)看图填空(1)在_______的上面,在_______的下面,它的左边是_______,右边是_______。

(2)的右边是_______。

(3)的左边是_______。

六、看图写算式。

(共4题;

共20分)16.(5分)看图列式计算 17.(5分)看图写算式。

(1)(2)(3)(4)18.(5分)数一数,填一填(1)(2)19.(5分)左边有多少个梨? □○□=□(个)七、解决问题。

(共4题;

共20分)20.(5分)跳绳比赛。

小明 小红 小亮 4下 10下 5下(1)小红和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2)小明和小亮一共跳了多少下? 21.(5分)还有几个气球? □○□=□(个)22.(5分)把结果相等的算式涂上相同颜色 23.(5分)看图写算式 参考答案 一、数一数,填一填。

(共1题;

共7分)1-1、1-2、1-3、二、我会填。

(共8题;

共34分)2-1、3-1、3-2、4-1、5-1、6-1、7-1、8-1、8-2、8-3、9-1、三、我会算。

(共2题;

共6分)10-1、11-1、四、认识图形,数一数。

(共2题;

共2分)12-1、13-1、五、找位置。

(共2题;

共9分)14-1、15-1、15-2、15-3、六、看图写算式。

(共4题;

共20分)16-1、17-1、17-2、17-3、17-4、18-1、18-2、19-1、七、解决问题。

(共4题;

篇6: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验工作总结

阅读数:557 日期:[2012-4-23]

2011学年伊始,一个全新的一年级团队闪亮登场,新上任的李校长是我们团队的掌门人,儒雅、知性,具有大将风范;体育大组长祁老大不愧是体育组的领军人物,幽默、智慧,具有大哥风范;音乐组的李雪洁、孙轶华堪称巾帼姐妹花;八位班主任个个充满爱心,身怀绝技······这21位爱岗敬业的老师和291名新生共同组成了一个新的团队,他们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将会演绎何等精彩的故事,让我们共同期待-------序幕 学校掌门,众望所归

开学前,得知自己将担任年级组长,压力很大,虽然我在其它学校也担任过这项职务,但现在面对这支如此庞大的团队,我心中没底。幸运的是李校长竟然成为我们团队中的一员,他对我们的鼓励是发自内心的,对我们的批评也是真诚的。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年级组融合成长得很快。

无论早晨,还是傍晚,在校门口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因为他想从校门这个小窗口更好地了解每个班集体;在教学展示的舞台上,他身先士卒,迷倒众生;在学校管理方面,他有独到见解。可以说2011年空降的新掌门,没有让大家失望。第一篇章 团队合作,齐抓行规

当我们动情地欣赏着毕业照上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时,感到五年的付出真的值得;当我们得知毕业班学生考试成绩名列全区前十名时,那份荣耀与自豪溢于言表;送走了一批大孩子,我们又迎来了291个小不点儿,他们是291颗希望的种子,他们是一个个家庭的百分百,为了让这些种子早日发芽,长成大树,我们这些园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瞧,开学前夕,我们一年级许多主课教师主动留校加班加点,这并不是我们工作效率低,而是太多繁琐的开学准备工作等着我们去完成,班主任为了在学生入学准备期前把教室布置好,有的更是加班到6点多才离校。一切以学生为先,以工作为重。开学初,4位班主任相继腹泻,但谁也没有顾得上外出看病;今年刚调入我校的孙丽萍,母亲身患重病,她从未请假陪护,仍然尽心尽力地忘我工作,只是当停歇下来时,坐在那里默默流泪,我多次劝她有困难可以提出,她总是说,班级里那些娃娃们让人放心不下。正因为团队中有这些默默奉献的好老师,一年级才会非常平稳安定。

尽管每位教师都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但是明确核心方向,提升工作效率是尤为关键的,庆幸的是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并支持我们一年级组工作。从暑假开始,李校长、陈校长便多次组织班主任及所有一年级任课教师共同研讨,8月2日召开新生入学准备会;8月26日又召开入学准备期行规研讨会,会上,李校长明确指出加强新生的行规训练将是本学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团结协作,齐抓共管。有了明确方向,大家便努力朝目标行进。由于今年新生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各班男生均超女生7-8个,大家明显感到班级难管理,刚开学的那段日子,下课时二楼走廊热闹非凡,那里似乎隐藏着许多地雷,一触即发,安全隐患着实让人担忧。罗教导多次与我商讨研究对策,于是我们八位班主任情愿放下手头忙碌的工作,经常聚在一起召开研讨会,共同商讨行规训练好办法,有经验的教师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秘笈。10月15日,学校又组织全体一年级主课教师到松江召开教育教学研讨会,通过研讨,大家达成共识:现在正是培养学生良好行规的关键期,班主任们要制定班规,细化奖励与惩罚措施,对这些调皮的男孩要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强化训练与鼓励表扬相结合。于是回校后大家立即兵分八路采取行动,清早,各位班主任总是早早进教室,领着孩子参加早读;课间,许多班主任舍弃休息,在教室里蹲点,走廊里巡视;年级组的其他任课教师也给予支持,虽然他们没有放学班,但积极配合班主任共同将学生送出校门;虽然一年级最早放学,但每天放学后都能看到班主任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教室里扫啊扫,拖啊拖。正是因为大家艰辛的付出,一年级被卫生室表扬为全校最干净的年级。

通过努力,一年级学生的整体行规明显提升,但还有些不足,为了巩固战果,进一步提升年级组风貌,年级组长结合快乐半日活动,以入团为契机,召开年级组集会,291位学生和班主任齐聚演播厅,由组长和王春岚协作上一节集体团课,组长又结合年级组情况进行课间文明休息、文明用厕等行规训练,活动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有奖竞猜、上台模拟等方式,强化行规,之后又组织大家观看电影,出乎意料的是,那一次,全体学生都当了一回文明观众,效果还真不错。

一学期来,年级组逐渐形成积极向上、民主严谨、协作共管的好风气,大家注重合作,各班良性竞争,所以八个班级都平稳发展,班风良好,一年级组也多次被学校表扬。第二篇章 卓越团队,亮点纷呈

我们一年级组除了有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其他任课教师也都是兢兢业业,爱岗奉献,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体育大组长祁利国可是体育组的灵魂人物,他在学校及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起带头引领作用,他无私奉献于学校的各项体育教学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体育教研组获得宝山区第六届“优秀教研组”的称号,同时我校在宝山区运动会上获得全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校艺术节活动中,李雪洁、孙轶华组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艺术活动中,为了班班有歌声,她们倾尽全力为每个班级编排节目,累得嗓子都哑了,但只要站在孩子们面前,她俩的脸上便会绽放出迷人的微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李雪洁获得宝山区教育局“优秀党员”称号,当选为宝山区党代表,《春花绚烂一首歌》党员事迹短片获得上海市“感动身边的人”三等奖。语文教导杨炯不仅要分管学校语文教学及师训工作,还要执教一年级语文,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但她却乐此不疲。在她的领导下,学校第一批获得了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示范校暨上海市师范生实习基地称号;组织完成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及汉字水平测试辅导工作。临近学期结束,黄海君保胎请假,领导安排陈乐芸担任工会组长,学期结束工作繁多,她二话不说,挑起重担,凡事都乐呵呵地主动完成。还有人小能量足的王颖华和朱美霞,以及时刻与体内顽固小石头抗争的查淑芬、魏永勃,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我真想唱一首《爱的奉献》送给她们。

在我们这个卓越的团队中,有许多明星教师在谱写华丽的乐章,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教师在为实小添砖加瓦,尽管小草永远无法成为虫草,但谁又会说小草是甘于平凡的,我为这支团队感到骄傲与自豪。

第三篇章 自我提升,扎根课堂

本学期,我们大部分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及汉语言文字考试,尽管平时教学工作繁忙,但组员们仍竭尽全力复习迎考。临考前几个星期,每天晚上六点左右,经常能看到我们一年级组办公室灯火通明,大家苦心钻研。最让人感动的是电脑高手苏静主动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经常陪着大家很晚回家,正因为团队中有这样无私奉献的教师,才让我们顺利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开学不到四个星期,王春岚、金莉萍便接受重任,代表一年级接受区教研员的教学督导,尽管学生还处于准备期状态,但两位教师和学生的配合默契,学生行规良好,受到了教研员的好评。本学期,我们年级组许多教师主动报名参加校“宝石”杯教学竞赛,为了展现自我风采,大家竭尽全力,认真备课,同时把新学到的电脑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组员们互相切磋,共同磨课,所以一堂课的成功往往是一个小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级组的王春岚和孙轶华分别获得“宝石”杯一等奖,还有其他老师分获二、三等奖,硕果累累,鼓舞人心。

我们一年级团队不仅有许多老师参加宝石杯教学竞赛,学校领导也积极带头在教学展示舞台上大放异彩,李校长、杨炯、陈洁一一展示自己的风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大家紧抓教学质量生命线,狠抓课堂教学常规,在开学一个月后的一日视导中,各班均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尽管年级组中顾亦娇、赵燕萍、李岚、苏静、袁雅敏的孩子正值中、高考,但她们心中更多的是装着班中的那几十个孩子,经常能看见大家利用休息时间为班中的学困生补课,尽管个别学生始终无法达到优秀率,但领导与同事们看到了你的付出,家长对老师的工作十分认可。通过努力,一年级八个班成绩稳定,班级差异极小。我想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八个班的真实写照。第四篇章 家校互动,有声有色

记得一年级组刚刚成立时,陈校长与罗主任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要抓好年级组,千万不要忽略家长队伍,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虽然理解,但却茫然。之后,年级组开展快乐半日活动时,要求小朋友学包馄饨,当时班主任都觉得一年级小朋友不知会怎样糟蹋这些馄饨。于是我们便邀请家长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既可以让他们了解学校,又可以和孩子们更好地互动。那一天,各班5位家长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协助老师共同指导孩子包馄饨,活动非常圆满地结束。之后,科技节中,又有许多家长热情参与,他们对学校开展的活动都有很高评价。令人惊喜的是有的班级家长共同联盟,将活动开展时拍摄的照片及DV做成两集短片,作为送给每位学生及家长的礼物。渐渐地,家长参与到学校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涨,12月,当孩子们到临江公园参加入团活动时,有2位热情的家长志愿者竟然不请自到,他们拿着摄像摄影器材,笑称自己是“狗仔队”,为孩子们全程记录下美好的回忆。

我想,年级组中成立一支精干的家长志愿者队伍,不仅可以使教师事半功倍,还可以通过这扇窗口,使师生、家长关系更和谐融洽。大结局 年级温馨,共创和谐

2011上半学年即将收尾,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年级组成员从相互磨合过渡到相互融合,大家珍惜一起工作的缘分,努力创建温馨和谐的组室氛围。孙丽萍是我们办公室里唯一的80后,因此她总是亲热地喊我们“姐姐”,刚开始,大家觉得有些便扭,渐渐地,便也喜欢上了这个称号,于是办公室里你姐姐,我妹妹,叫得不亦乐乎。在我们年级组里,大家真诚相待,我们曾到三岛酒店及红辣椒一同聚餐,又将到五角场再次聚餐,大家十分享受那种聚会的感觉。

周三下午,课程较少,有时我们会聚在一起开展研讨活动,虽然办公室里环境不够优雅,但特别预定的醇香的双皮奶茶和浓郁的卡布基诺会让那里充满温馨,大姐查淑芬总会带来他先生亲手制作的美味点心,你说,冬日的下午,喝着美茶,品着美点,开展研讨,批阅作业,生活的情调与工作的腔调便自然融合了。真希望我们年级组的老大李校长也能让来感受一番,相信如果您来到一年级大本营里,美味茶点会让您欲罢不能,孙老师说不定会称呼您一声“李大哥”,是啊,同在一个年级组就应该亲如兄弟姐妹,共创和谐温馨的年级组,提升整体水平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篇7: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实验工作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科学课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也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科学老师现在已经都学会了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得出结论,然而,在课下与许多科学课教师进行交流时都觉得科学课很难教,有时觉得很累,我也深有同感,那么怎样才能搞好科学课教学呢?下面我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但是实验中器材不足,材料缺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上好科学课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感知自然现象,科学课既能上得生动活泼、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如教学动植物,水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自己亲手采集样本,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教学的知识和当地自然资源结合起来,二、使用学具和教具丰富实验教学

科学课就是以活动为载体,而教学活动中的学具和教具是科学课老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要上好科学课,就必须让我们教具和学具丰富起来。多样化的教具和学具,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对得出科学的结论有着很大决定性作用。光用一件教具或学具,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也与科学的研究精神所不一致。例如研究导体与绝缘体时,我们只有准备相当丰富的物体,并进行一一检测,最后在通过对实验记录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且不可仅通过一两种材料的测试而让学生得出结论,并且合理的运用多样化的学具、教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然而我们目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让科学教师得到足够、多样的教具和学具。首先,现在不少学校根本没有相应的科学仪器设备,即使有器材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提供整册书所需的全部学具和教具;其次,配备的教具和学具过于死板,不能满足教师教学设计的需求;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几年的科学课教学中,找到一些的方法,可以让我的教具和学具呈现多样化。1.结合设计,自己动手

科学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生活中一些废旧的用具和器材可以用于课堂使用的,要及时收集。如:石头、小瓶子、绳子、气球、垫钱、钉子、螺丝等等,我们可以专门准备一个储物盒来存放这些物品,不至于用到的时候急急火火的到处寻找,这些物品除了直接在教学中利用外,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现有手头资源来制作符合教学设计的教具和学具,自己动手制作的自制教具和学具能结合自己教学设计的特点,它还能有效的解决学校实验器材少的矛盾。例如在教学《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时,我们学校的实验室里只有一个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通过实验能清楚的看到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很能说明问题,铜球的热胀冷缩现象反映在体积上,金属条的热胀冷缩的现象更多的反映在长度的变化和面积的变化上。由于金属体热胀冷缩现象很难靠眼睛直接发现,教材上的方法尝试着去做,发现根本看不出来,就进行了学具制作结果效果很明显。(展示教具作说明),在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在做物体沉浮与重量和体积有没有关系的对比试验中,我们做了两组学具:一组是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一组是重量相同但大小不同,用这两组材料做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很直观的就能得出结论,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一课今年我又想到使用乒乓球来制作教具,因为同一型号的乒乓球体积是一样的,我们用注射器往乒乓球里注入不同重量得水,堵好针眼,用这一教具来做实验效果也不错,总之我们根据我们的教学设计,精心研究总会设计出一款适合自己的学具,那也是一个对教材再创造的过程。(展示教具作说明)

2.旧物新用,效果更加

目前我们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里都还有大量的自然学科的教具,我发现,利用原有的自然教具不仅可以很有效的为我们的科学探究服务,还能更好的解决课堂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甚至其综合效果比使用教具箱和配套学具要好的多。很多教师都在各级公开课中把常识教具搬到了科学课的课堂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教《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课时,把原来自然课中的等体积圆柱体这一系列材料拿出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前提下,重的在水中容易沉,轻的在水中容易浮,从而让学生明白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他们的轻重有关系,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了物体沉浮的奥秘。还有在《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课中,许多科学教师利用原来常识课教具中的可控制沉浮的潜水艇这一器材,非常直观、形象的展示出了改变物体沉浮的现象,让学生很容易的推测出:在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减小)物体的质量来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么看来常识课的这些器材还是非常有用的,还能继续为我们的科学探究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3.鼓励学生参与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 积极发动和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如:食盐、白糖、面粉、醋、洗衣粉、食用油;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根、茎、叶;各种各样的岩石;蚯蚓、蜗牛等物体。学生通过自己准备过程,会更加熟悉实验材料,初步了解器材的性能,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我校学生的很多实验材料都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并且学生准备材料的积极性很高,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实验,学生要认真得多。

三、实验课设计不能照本宣科

教材中的每个活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个活动都内含一个知识目标,然而两个活动就可能内含两个或三个知识目标。因此,不要随意改变教材的结构安排或者舍弃某个活动。但是,科学课老师也不能机械的按着教材内容教,而不作任何修改或创新。因为活动的安排顺序我们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不同地区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落实。并且现在我们的科学课活动多,而课时数相对又少,我们每星期科学课只有两节课,在实际教学中是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教材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很有必要,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1)有时可以把两个活动合拼在一起做;(2)有时一个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进行选择的探究;(3)有的活动观察到现象比较费时,应加以改进;(4)有的活动由学生亲历改为教师演示;(5)有的活动需要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完成。

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促进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是一门有着极强的课堂趣味性的课程,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课前20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的时间内,引起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关注,从而进行探究。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我在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1.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科学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2.通过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来增强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相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自然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然知识。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同学们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转轴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转轴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在科学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自然知识。

3.通过开发儿童的创造思维,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才能来升华兴趣。

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单凭兴趣还是不够的。教师有责任帮助每个孩子立志学好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方面,由于我们大力提倡创造精神,鼓励儿童动手创造,让孩子们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对升华孩子们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是起了一定作用的。当然,对学生的创造不能要求过高。我认为只要不是一味重复别人的,而是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想象、制作、结论、回答,甚至疑问,那怕是幼稚可笑的,都可看作是孩子们的创造,都应给以鼓励和肯定。例如,学习了《月相变化及其成因》这一课以后,开展了一次“我到月球去”。假想旅行,学生以书上学到的知识为依据,结合电视、画报、书刊上了解的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描绘了到月球施行的有趣过程。当然,儿童的见解并非每次都是正确的,偏差和错误是常常出现的,这时候老师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要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继续创造。

五、科学课老师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现有的科学课教材已经打破了原以知识来编排的体系结构,而科学课教材正是带领学生走进自己身边的活动,通过亲历活动来体验活动所隐含的科学知识,并内化。科学课具有内容、时空的开放性,这就给科学课老师增加了负担:一般老师只要能掌握自己所担任学科的知识,就可以顺利地教学了,而科学课老师在教学时会涉及到各门学科的知识。如果科学课老师的知识太缺乏,无法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必然会有损老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因此,科学课老师必须及时补充各领域里的知识,最佳方法就是在办公室里准备几本百科全书,多上网浏览相关的网站。这里面有各册的课件都能下载,里面有各册成绩评定、培训资料、教训案例、科学书籍等非常有用。

六、探究后经常反思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充满了遗憾的艺术,因为设计得再完美的一节课,上下来总会留下些遗憾。然而正因为有了遗憾,才能使那些为教育这门艺术痴迷的教师们孜孜不倦,不断探索、反思,使我们的教育不断提升。每上完一堂课,总会在脑海里留下些值得回味的东西,我常常静静地坐着,想自己的课,什么地方设计得不好,怎样改进才能更好。事实证明,这样的反思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教的是平行班,所以同一课的内容,后上的班级收到的效果比先上的班级要好;比如去年教了这一课,今年再教,又会有新的收获。

例如在今年的科学优质评选活动中我执教了《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由于自己非常紧张致使自己准备的幻灯片有两张忘了打开,结果影响到了自己的教学情绪,还有上课时学生点燃的火柴杆直接扔在地上,加热的铁圈、铜球直接放到桌子上等等一些细节问题我都忽略了,这一些直接影响到了我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才明白“细节决定一切”这句话的含义,讲课回去以后我吸取教训在设计课时注重了细节方面的考虑,我觉得课后的反思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细小地方的处理,会影响整个一堂课的效果。

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科学课老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去寻找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之路。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执教教师:王庆

篇8: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描述】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50 + 20、56 + 2”两道题, 让学生口算, 并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二、例题教学

1. 审题列式: 教师课件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找找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接着教师出示问题, 让学生尝试列式并简单的说明理由. (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45 - 30)

2. 探究算法

( 1) 尝试操作: 教师让学生尝试借用拨计数器或摆小棒来计算“45 - 30”. ( 每个学生都准备了计数器和小棒, 由于学生有了加法的操作经验, 很快就完成了操作并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

( 2) 数学表达: 教师指明学生上台分别演示刚才的操作过程, 并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说明操作过程, 然后要求全班学生再次拨珠或摆小棒, 并同座位交流操作过程.

( 3) 方法归结: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共同点, 都是从40 里面减掉30, 在此基础上明确“45 - 30”的计算方法, 并板书计算过程.

( 4) 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试一试”的题目“45 - 3”. 让每人选一种工具 ( 或者摆小棒, 或者拨计数器) 操作45 - 3 的计算过程, 并说给你同座位学生听; 教师指明回答, 全班交流并板书.

( 5) 习题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两道题目, 它们都是45 减去一个数, 为什么一个要从十位上减, 而另一个要从个位上减呢? ( 四人小组学生讨论) 教师指明学生回答, 全班交流. (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 之所以不同那是因为一个是减30, 另一个是减3. )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计算“54-20和54-2”, 并说明计算过程.

(2) 提升练习: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数86, 然后问, 教师想在某一数位上拨去5个珠子, 可以怎么拨? (教师按照学生的要求进行拨珠, 并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拨珠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 对比练习:教师出示两组题目:“68-30、60-30+8、79-6、9-6+70”.让学生计算每道题的结果, 并比较每组题结果为什么一样? (通过引导, 学生不难发现每组的下面题目就是上面的计算过程.)

(4) 开放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一道像今天学习的数学题. (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编题卡“□Ο□=”和一支水彩笔) 学生出好题后交给教师, 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的题目, (符合本节课要求的题目) 给全班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课堂教学思考】

一、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正如前文所述,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不退位) 减法都能准确计算出结果, 但是能不能就此就判断学生都会了呢?我认为还不能.学生可能仅仅知道计算的结果,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算, 大部分学生想不明白说不清楚.因此, 我认为本节课, 教师的教学定位还是很准确的.本节课教师将教学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多次通过摆小棒和拨算珠等操作活动, 经历计算过程, 明确计算方法, 积累活动经验;二是关注学生数学表达.让学生手口并用, 不仅让学生会算, 还要学生会说, 且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三是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两次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一次是操作对比, 在操作“45-30”时,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论是拨算珠还是摆小棒, 计算时都是先从40里减30;还有一次比较“45-30”和“45-3”, 引导学生观察两题的不同之处.) 包括后面“提升练习”、“对比练习”以及“开放练习”思维含量都比较大.从课堂教学现场看, 教学过程并不行云流水, 甚至有时还比较生涩, 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学生思考、困惑、顿悟的学习过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较好的回答了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到底该教什么的问题, 值得借鉴[1].

二、本节课值得探讨的两个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环节值得探讨:一是对比“45-30”和“45-3”不同算法.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说明这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相同点就是先把45分成40和5, 不同点“45-30”从40里减30而“45-3”是从5里减3.) 我认为, 在对比两题算法异同前应该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因为算法之所以不一样, 是由于算式不同造成的, 因为不同的算式造成了不同的算法.而理解算式不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 应该进一步理解为“45-30”表示从45里减去3个十, 而“45-3”表示从45里减去3个一.学生有了这个认识, 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一要从40里减30, 而另一个从5里减3了.这样处理也为后续学习笔算加减法, 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做铺垫.[2]

另一个环节是最后的开放题训练. (教师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编写题目, 并用编写的题目进行口算练习.) 我觉得这个练习设计得很好, 可以很好的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今天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改进, 以提升该题目的练习效果.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去掉练习中的第三题, 两组对比题即“68-30、60-30+8、79-6、9-6+70”. (该题目与第二题“提升练习”目标重叠.) 留更多的时间进行编题训练.为了提高该练习的效率, 可以分步进行: (1) 创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小教师出题考考其他学生. (学生都愿意做教师) ; (2) 明确编题要求:要求编的题目必须是今天所学的题目类型; (3) 自我解题:让学生把所编题的答案写在编题卡背后, 并在心里默想你编的题目是怎么算的? (为了渲染效果,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 以免被其他学生听到.) (4) 题目展示:选择学生编的题目向全班展示, 让其他学生来口算, 该学生公布准确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评价题目编的符不符合要求, 学生公布的答案正确与否.) [3]这样练习设计和实施, 给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自内心深处的计算经历, 学生为当好小教师必须全力以赴. (因为很多学生课前都能准确计算出这些题的结果, 难免有学生会骄傲自满, 敷衍了事.) 因此很多学生都获得了成功, 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而对那些不能准确编题或者计算出错的学生 (教学中就有不少学生编的题目不符合要求) 通过全班学生交流帮助, 给这些孩子提供改正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汪芳.低年级估算教学的难点及教学对策[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2007 (Z1) .

[2]万振兴.浅谈小学计算课教学[J].求知导刊, 2015 (2) .

上一篇:社区矫正监护人承诺书下一篇:2018年第四季度启动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