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感恩的初二作文

2024-05-13

描写感恩的初二作文(精选7篇)

篇1:描写感恩的初二作文

文秘助手之初二年级关于感恩的作

文:感恩

成长路途中,我们身边总是少不了关爱我们、帮助我们的人。也许是父母,也许是老师,也许是朋友,也许是陌生人……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很多,慢慢地成长起来。

小时候,我曾见过大羊生小羊羔的情景。那时我隐隐约约的看见大羊眼眶中的泪。不,那不是泪,那是一个母亲所给予孩子伟大的母爱!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孩子曾为自己的父母做过什么?或许他们认为母亲所给予他们的爱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们又没有想过,母亲是怎样把我们带大的?母亲甚至为了我们不惜痛苦、不惜代价的付出生命。可我们呢?又曾为她做过什么?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含辛如苦的教我们知识,没有老师,我们是否懂得很多呢?没有老师,我们是否过着有文化的生活呢?没有他们,我们是否是懂得知识的学生呢?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回报、懂得感恩。

友情是把纯洁的铁链,它拴住我们彼此的心灵。真挚的友谊是纯洁的,真挚的友谊是长久的。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

不知是什么军事目的,几发迫击炮弹落在了一个小村庄——又传教士办的孤儿院。传教士等几名儿童当场炸死,还有几名儿童受了伤,其中一个大约八岁的小女孩,她的同学都去看她。女孩因缺血而昏迷。但是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及村人的血型与小女孩相符。医生询问她的同学是否有人愿意献血。医生的要求得到一阵沉默。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缓慢而颤抖的举起来,但又忽然放下了,然后又一次的举起来。他是一个叫翔的小男孩。输血过程中,亚忽然抽泣了一下,医生问他:“疼吗?”他摇了摇头。原来那个小男孩误会了,他以为医生会把他所有的血抽光给女孩,自己快要死了。于是这个医生问这个小男孩:“你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男孩只是抿了抿嘴说:“为了朋友!”

故事讲完了,你们又曾为自己的朋友做过什么呢?

学会感恩,感恩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您给了我们幸福、和谐的生活,是您让我们作为中国人无比的自豪!

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父母,是你们给了我们生命!

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老师,是你们给我们知识,是你们给了我们磅礴的力量,让我们在知识的王国里自由翱翔!

学会感恩,感恩我们的朋友,是你们给了我们最纯洁、最真挚的友谊。

篇2:描写感恩的初二作文

我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了我生命,把我养大成人。他们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他鼓励我,欣赏我。我成绩不好时,爸爸妈妈来安慰我,告诉我如何自强自立。我骄傲自满时,他们又告诉我“谦虚使人提高,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我感恩教师,是他们教给我无穷的知识,教导我如何做人,为我传道、授业、解惑。他们是我成长的道路上垫脚石;他们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启明星。

我感恩同学,是她们在我有疑问时为我释疑;是她们耐心地告诉我不懂的知识。他们阳光般的笑脸,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他们对我的宽容和帮忙,让我铭记在心。

我感恩那些帮忙过我的人,是他们让我感到人间处处有真情;我也感恩那些理解过我的帮忙的人,是他们给予了我回报他人的机会,让我感悟助人为乐的幸福。

我感恩挫折和失败,是它们教会我如何坚强,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经过五年级学习的辛苦与挫折,才有了六年级的甘甜。因为挫折与失败,我学会了永不言输,永不放弃。

篇3:作文中的描写技巧

一.化抽象为具体

有些描写内容很抽象, 如听觉、味觉等感受到的东西, 要把自己听到、尝到的那种韵味形诸文字转述给他人, 不借助具体形象则无法准确传神地表现出来。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时就是用的这种技法:“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李煜在描写看不见、摸不着、说不出的“愁”时, 用的也是这样的手法:“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以肯定的说, 自古至今, 优秀的诗文在描写抽象的内容时都注意到了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分析这个转化技巧, 我们会发现比喻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比喻本来就是一种使抽象的具体化, 深奥的浅显化, 从而使描写内容既通俗又含蓄的修辞手段。另外在描写过程中要注意从不同角度来表现。这样全方位、多角度描写, 参差错落, 就避免了冗繁累赘, 又使不同的读者不受各自生活体验的限制, 同时又对描写的内容心领神会。

二.化静止为动态

事物的“动”与“静”是相对的。“动”与“静”相伴而生。但在人们的感觉中, 静止的东西总显得呆板, 少了那么一股灵气。静态固然有静态的美, 但相比之下, 人们特别欣赏的是动态美。因为动态富于变化, 蕴含生机, 给人以活力。所以, 传神的描写都注意借助一定条件, 化静为动。

请看吴伯箫《难老泉》中的一段描写:“塑像塑得精致、细腻, 一个个都像活的。虽然身体的丰满俊美, 脸形的清秀圆润, 神态的婉约自然, 都有共同的地方, 但是四十四尊四十四个样子。有的像在沉思, 有的像在凝视, 有的像在缓歌徐吟, 有的像在低声细语, 还有的微笑, 有的轻颦……衣裳、服饰、颜色, 一切都那么逼真。走进去, 你仿佛会听得见她们说笑的声音, 会感觉到她们呼吸的温馨。”侍女塑像是静物, 再高明的艺术家也无法使她们真正的动起来, 发出声音, 像人一样。可是, 这里的静物在作家的笔下却“活”了起来, 她们不仅有动作, 而且有声音。从事理逻辑角度看, 这是不可能, 然而从艺术的角度, 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独到的观察, 赋予静物以活力, 不仅令人信服, 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化物景为人景

鉴赏那些成功的描写, 我们会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在作家的笔下描写的物景大多是人格化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具有了人的情愫。正是这种人的情感与物景水乳交融, 才使读者产生了共鸣, 从而引起美的联想, 或启迪某种哲理。例如朱自清的《春》: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嫩嫩的, 绿绿的。园子里, 田野里, 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 躺着, 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 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 有名字的, 没名字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 像星星, 还眨呀眨的。

这段文字中的春山、春水、春阳、春草、春树、春花, 展示出一种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 也表现了作者爱春的喜悦之情。这就是作者赋予静物以人格而显示出的感染力。

以上的“三个转化”, 在描写中有时会融合在一起。“红杏枝头春意闹”, 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春”是抽象的描写对象, 置于“红杏枝头”就具体形象化了, 使人充分地感受到早春的气氛。再着一“闹”字, 就具有人格化, 春意也就由静而动, 仿佛有了知觉, 给人蓬勃生机。这样的描写谁不惊叹!

篇4:初二学生作文:感恩的感恩的心

必须承担她的父母不再年轻的责任,并在他们可以的时候及时偿还他们。总觉得从现在起还有很多时间,时间不等人,这不是我的责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成长,我们的父母也在变老。我们应该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好正确的事情,孝敬父母,做一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在周末帮助他们做家务,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不要让他们担心,每天准时放学回家,不要让他们担心。我们可以生活在这个美丽而美好的世界,因为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他们教会我们成为生活中的第一人。他们教我们迈出第一步。他们教我们说第一个词。他们教我们识别第一个单词。没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就没有我们。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努力和爱心。

每当我们微笑,每当我们成功,甚至每当我们失败,每当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我们的父母会牢牢记住它,和我们在一起,给我们无声的支持。树枝上的树叶没有忘记地球母亲。他们带着欢快的节拍和自由轻松的舞蹈走回她身边。他们静静地躺在她的怀里。树叶都知道如何感激地球母亲。我们怎么办?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来自父母内心的爱。父母的爱是纯洁而至高无上的。世界上的每一位父母都有最纯洁的爱,隐藏着最真实的爱。事实上,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都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只能在父母的爱和善良中找到,如果你注意父母在生活中为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和哲学的话。

谢谢你在我的童年传播笑声,并一直想着我。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谢谢你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没有灿烂的阳光,就没有温暖的东西。没有雨和露水,就没有充足的谷物。没有痛苦和坎坷的训练,就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父母的悉心照料,我们今天就不会长大。

篇5:初二感恩父母的作文

从襁褓中的婴儿,到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到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父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他们不怕艰辛,不怕劳累,不求一丝回报。父母的皱纹深了,手粗了,只为了给我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把温暖的阳光给予我们。我们的一点点的健康的长大,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面对父母深沉无私的情感,聆听父母殷勤的心愿,我们怎能不孝敬父母,不感恩父母?

来到人间,是父母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把母亲是小船,载着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那么父亲就是风儿,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我还记得那一次比赛失败了,是你们来开导我:人人都会有失败,但是对于强者来说,失败是一块垫脚石,而对弱者来说失败是万丈深渊。要以微笑面对生活,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有时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父母的宽容和开导,如同那一抹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心中,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父母那灿烂的微笑,像一股清泉,滋润在我的心田,使我的心灵得到依靠。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爱是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我以前不懂事,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也曾惹父母生气。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孝敬父母!不需山珍海味,也许只要一盘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不需要一个美丽的花园,也许只要一朵长在田野的小花,也许只需要作业本上的一个优秀……

篇6:感恩老师的初二作文

步入小学校园,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授课我学习,很平淡。但是,后来的一件事情,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我沉迷上了手机游戏。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慢慢地“深爱”上了它。之前,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一个星期之后,我的成绩就犹如过山车一般直线下滑,任凭父责母训,我依然我行我素用游戏打发无聊而乏味的时间。由于我的贪玩,第二天上课,我差点忍不住睡了一觉。老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在上操时把我留在了教室里,让我睡一会儿。我谢过了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睡了起来。哪知我一觉睡过了半个小时。上过了第三节课,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我本想撒谎蒙混过关,可老师却好像察觉到了什么。一上来就问我:“你昨天晚上是不是玩游戏了?”我愣住了。老师怎么知道的?当我欲说“不是”时,老师又对我说:“你干什么来了?”我毫不犹豫:“上学。”她又问题道:“学生的天职是什么?”我答道:“学习知识。”接着,她又问道:“你父母希望你来学校睡觉、玩乐吗?”我呆住了。她说道:“你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吗?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只是希望你玩手机?上课睡觉?父母说你都是为了你好,只有学会了知识,才有以后你自己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我愣住了。末了,她说“你回去好好想想吧。”我便走出了办公室。紧接着,办公室中传来一陈剧烈的咳嗽声。

第二天,老师请了假。后来,我才得知,老师得了声带息肉,去北京治病了。而那天,老师是忍着咽痛,教育我的,把我从下滑的边缘拉了上来。这时,我这个不争气的眼睛,瞬时流下了两行止不住的热泪。

现在,一想起当时的情形,我的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篇7: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一、动态造型

在作文中善于抓住一些动词对要描写的对象作动态的展示, 这是比较常见的细节描写方法。

如吴承恩在《美猴王》中写道:“众猴随后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 一个个抢盆夺碗, 占灶争床, 搬过来, 移过去。”用了“跳、抢、夺、占、争、搬、移”等一系列动词, 无不合乎猴子顽劣的特性。正由于作者用词准确, 语言生动, 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二、对比展现

对比, 就是在作文中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同一事物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有时候甚至是矛盾的态度, 这样形成鲜明对比, 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例如,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显示了胡屠户的自私、粗俗、吝啬;当范进中举后说“我这贤婿, 才学又高, 品貌又好, 是天上的星宿”, 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通过前后对比, 辛辣地讽刺了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最主要的是,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从侧面抨击了科举制度。

又如, 鲁迅的《故乡》中杨二嫂在二十年前是一个年轻美丽、安分守己的人, 二十年后变成了一个尖酸刻薄、损人利己、无中生有、刁蛮无理、贪小便宜、势利庸俗的农村妇女形象。通过鲜明对比, 揭示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农民的悲惨生活。

三、巧用修辞

在作文中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如排比、比喻、夸张、拟人等, 可以使语言更优美, 描写更形象生动, 把难懂抽象的事物, 变得更形象、具体、直观, 使无形的东西变为有形, 这样让人更容易理解。

例如, 鲁迅的《故乡》中描写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句子运用比喻手法, 把杨二嫂的体形特征描绘出来, 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 从侧面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农民生活的艰辛。“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 却全然不动, 仿佛石像一般。”运用比喻手法, 描写中年闰土的脸庞, 塑造他愚钝、麻木的木偶人形象, 表明他生活的艰辛。

四、锤炼词语

在细节描写中, 我们要认真筛选一些恰当的词语, 特别是动词, 这样就可以收到以少胜多, 甚至一字传神的效果。

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对掌柜说“温两碗酒, 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个“排”字用得非常好, 表现孔乙己死要面子、爱慕虚荣、自命清高的性格特点和穷困潦倒的生活, 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同时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写孔乙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放在我手里, 见他满手是泥, 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句中“摸”字把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写活了, 表示他仅有几文钱, 钱不多;“走”字十分贴切, 用手“走”, 说明他受伤惨重, 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 更加突出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表现出作者对他的怜悯和同情。

五、细致观察

要想使描写形象生动, 就要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调动自己全身的感官, 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

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 围绕“妙”字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手法, 描写雪后小山的秀美景色和娇美情态。写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 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看护妇, 非常贴切新颖;描写山尖上的雪, 把它比作给蓝天镶上的一道银边;写山坡景象, 把那种黄白相间的景色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 把山坡本来的面貌比作山的肌肤, 色彩形态逼真, 富有动感, 十分传神;写夕阳下山腰的雪景, 则把山上的薄雪当人来写, 说它“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观察得非常细致, 描写得很生动。

又如, 鲁迅的《故乡》中:“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仓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作者对故乡的天空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写远看到故乡的情景, “阴晦”“仓黄”“萧索”等几个词形象地写出了故乡沉寂、荒凉的景象, 衬托出“我”悲凉的心境, 萧索的景象和悲凉的心境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上一篇:有关锻炼的心情感言语录下一篇:中学学校安全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