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

2024-05-24

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通用11篇)

篇1: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

白丽县专卖局

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实 施 方 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为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行业经济的发展,认真抓好我县专卖行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全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扎实有效地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经局党委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范围和步骤

局机关及所有下属单位是这次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主体。

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所确定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把学习教育、制度建设、监督检查贯穿始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统一部署、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确保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取得实效。本次活动共分为学习动员、自查自纠、认真处理、整改提高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阶段。(6月10日前)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我局要在全县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总体部署的基础上,按照全县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方案》精神,进行具体安排,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专卖局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1、各单位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弄清楚本单位工作和经营中存在着哪些违反商业道德,市场规则、政策规定,影响公平竞争,搞不正当交易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掌握所涉及的单位、岗位、环节、人员、资金等情况。

2、各单位要制定具体治理工作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提高认识,明确要求。

3、各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重要讲话,统一思想和行动。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6月11日至月底)

1、征求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

2、对照检查。专卖系统容易发生不正当交易行为的重要部位和环节有:专卖供应、军队供应、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企业承包租赁、办公用品采购、设备采购、企业物资采购、专卖资格行政许可、专卖商品质量等级确定、专卖商品流通监督检查、资金分配等。

3、梳理问题。将自查的问题归纳整理,进一步找准问题的症结,明确整理重点。各单位要认真组织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对照检查。

各单位要针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不正当交易问题,认真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认真加以整改。要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各下属单位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第三阶段:认真处理(7月1日至8月15日)本阶段的重要任务是:按照实事求是、宽严相济的原则,对各单位和个人自查出的不正当交易和商业贿赂行为,根据错误事实、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认识等予以县别对待和处理。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说清并认识错误、积极清退非法所得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自查自纠走过场、群众反映强烈但查纠成果不明显的单位和个人,局领导小组将责成其重新自查自纠。对拒不自查自纠、掩盖问题的,一经发现,要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四阶段:整改提高。(8月16日至12月)本阶段我局要重点围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围绕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建立和完善内控机制;围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和经营者的从业行为。对各下属单位及有关人员自查自纠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对自查不认真、走过场的要责成重新进行自查自;对消极应付、掩盖问题、拒不整改的要追究领导者及企业法人代表的责任。

二、组织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文炎良任组长,党委成员、副局长刘进魁、副主任科员郭平任副组长,成员为各科室主要负责人。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局监察科对全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运行,负责监督检查、受理投诉、案件查处、责任追究,局办公室负责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负责制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负责有关制度的制定以及执行情况,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舆论宣传等;局人事科负责制定并实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效绩考核办法并进行考核。

领导小组下设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察科,负责协调和处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负责处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日常事务。

篇2: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

为落实市政府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市纪委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安排,我局全体职工遵循“把握精神,稳步推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的总体思路,迅速行动,全面部署,认真做好调查,全面检查纠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近段时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实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

识,明确治理水利系统商业贿赂的总体目标好范文版权所有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我局认真贯彻省、市纪委及市水利局党组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工作精神,成立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小组组长,主管局长和各科长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带领全体职工按要求抓组织建设、抓动员部署、抓重点部位、抓自查自纠。使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通过狠抓专项治理,使全局职工普遍受到教育,工作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我局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彻底铲除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不断推进水利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确保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前一阶段我们针对治理水利工程建设、政府及单位采购、水源和配水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治理工作

(一)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

管理局成立一年来,我们通过加强领导,强化监督,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无论是国家基建项目,还是水利专项资金项目、工程岁修养护,都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规范运作,确保灌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避免各种违规现象发生。

1、严把申报关好范文版权所有

工程申报是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基础工作,为了使工程申报内容真实,我局要求各管理所在申报项目中,全部通过书面申报,并且要求工程建设地点详细,存在问题介绍清楚,拟采取工程措施符合现场实际,必要时要求多方案申报,有利于进行方案对比,选择最佳工程建设方案。

2、严把复核关

在工程申报的基础上,我局对待建项目进行复核。复核采取拉网式复核,发现偏差,立即修正,并做到复核资料有记录,对文字和图表配复核照片。

3、严把预算关

在工程复核的基础上,按照局领导班子决策意向安排实施项目,严格按照国家颁布或省市要求的定额编制预算和取费。预算编制完成后,报上级审核批准后实施。

4、严把合同关

水利工程合同是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的带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签订合同后,严格履行合同,认真落实和执行合同条款,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工期、质量和投资。

5、严把施工关

施工单位进场后,专门派遣监理或甲方质检人员进驻工地,施行工程质量终身制。要求从建筑材料进场到每道工序施工,都严格把关,并随时做好抽检记录。确保工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质量技术标准施工。

6、严把验收关

工程完工后,我局按照验收程序和步骤,严格按照国家验收标准,认真准备、逐级验收。

总之,我局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均按规定程序申报,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策,资金使用合理规范,未出现违规现象。

(二)在政府及单位采购方面

一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局采购工作按照市财政工作会议对采购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积极主动开展政府采购工作,为节减财政支出,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促进廉政建设反腐工作的深入开展,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和政府采购工作纪律发挥了积极作用。

1、采购执行中,遏制“避规定”“改项目”行为

在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下,各科(室)、管理所积极配合,对照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向财政部门上报政府采购计划,实施政府采购。在采购执行中,我们坚决遏制供应商通过向采购人提供回扣、礼金等手段而使采购人有意逃避集中采购或将应该政府及单位采购的项目改为直接从非政府及单位采购供应商处采购行为。

2、工程招、投中,回绝“好处费”“介绍费”行为

根据有关规定,对于灌区2005年水利工程,我局主要是协助开展工作,在协助工作中,我们坚决回绝“好处费”“介绍费”“服务费”等。主要负责的2006年水利工程尚未开始,防微杜渐,我们坚持不断组织学习招、投标管理相关规定,一旦实施,将严格执行。

3、水费征收与管理中,禁止“坐支”“挪用”行为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征收水费,我局规定不得随意提高和降低收费标准,也不得随意扩大和缩小征收范围。局财务科协同配水科负责水费的征收工作,各所负责辖区内农业灌溉用水水费代征工作,代征款及时上缴财务科,各管理所按月向局财务科提供报表和用水户交纳水费的原始票据,并接受财务科审计。从源头上禁止水费被坐支和挪用。

篇3: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思考

一、商业贿赂的特征与危害性

1. 商业贿赂的特征。

(1) 行贿主体的特定性。商业贿赂的行为主体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这种特定的行贿主体是商业贿赂区别于其他贿赂的一个重要特征。 (2) 行贿动机的明确化。行贿主体给予对方单位 (个人) 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其目的是希望在经营活动中排斥对手, 利用非法手段获取交易机会, 从而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销售出去, 或者以更优惠的条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这是商业贿赂的本质特征。 (3) 行贿手段的多样化。随着国家立法的完善和对商业贿赂行为查处力度的加大, 商业贿赂手段越来越隐蔽化。如:假借赞助费、劳务费、干股、报销各种费用、超低价转让等方式, 给付对方单位或者个人财物;或是为对方单位中的有关人员提供各种名义的考察学习等。由于商业贿赂名目繁多, 很多情况下无账可查或账目虚假, 具有极大的隐蔽性。

2. 商业贿赂的危害性。

(1) 严重破坏了诚信经商等公序良俗。在某些行业和领域中,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影响市场运行的“潜规则”, 一些本身不愿意参与商业贿赂的企业为避免失去竞争机会, 也不由自主第参与进来, 从而使得商业贿赂这一经济毒瘤危害日趋严重, 使诚信经商等公序良俗受到严重破坏。 (2) 严重破坏了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公平的市场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防止资源浪费。而商业贿赂的出现使商品和服务不能按其本身的质量优劣进行交易, 进而出现“假货盛行、伪劣当道”的不正常现象, 使市场经济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严重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行业内产业结构提升, 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 是经济犯罪和滋生腐败的温床。从国家查处公布的高官腐败案件可以看出, 腐败通常与商业贿赂相联系, 如成克杰、胡长清等贪污受贿案和重大经济犯罪案件中, 绝大多数都涉及到商业贿赂。因此,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近年来经济领域犯罪的一个突出问题, 严重阻碍着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治理商业贿赂的立法局限性亟待解决。

近年来, 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治理和预防商业贿赂, 国家先后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 (试行) 》等行政法律法规, 运用经济、行政、刑事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但落实到实际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刑事立法不够完善。一是受贿犯罪的主体范围过窄, 受贿罪的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公司、企业人员及国有单位, 但对国有事业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非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则没有构成受贿犯罪的规定。二是商业贿赂的犯罪对象范围有限, 刑法规定的贿赂犯罪对象仅限于财物, 无法满足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需要。 (2) 行政制裁力度不够。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商业贿赂的行政罚款最高不超过20万元”, 这对于商业贿赂可能带来的巨额利润而言实属微不足道, 难以达到处罚惩戒效果, 不利于遏止商业贿赂行为的蔓延。

2. 治理商业贿赂的执法难问题亟待解决。

(1) 行政执法手段单一, 没有形成打击商业贿赂的合力。对于出现商业贿赂的涉案企业, 执法部门只能从其账面上查找问题, 而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增加了查找涉嫌商业贿赂证据的难度。此外, 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在同级党委领导下, 自我监督模式很难真正发挥作用, 许多商业贿赂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同时, 各行业、各部门内部的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地方司法机关都有查处商业贿赂的职责, 但相互间沟通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难以形成合力, 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打击商业贿赂的力度。 (2)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虽然近年来国家司法部门查处了不少商业贿赂大案要案,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 最终被审判定罪的商业贿赂案件却不多。据有关资料显示, 1999年开展医药纠风工作以来, 全国医疗系统查处的各类商业贿赂案件13000多件, 案值53亿余元, 罚没款约8亿余元, 但最后被移送法院审判并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数却寥寥无己。

三、关于商业贿赂治理和预防的建议

1. 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实行专项治理。

对于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卫生、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行业和部门, 可由有关部门与主管单位联合开展专项治理, 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惩治力度, 对以身试法者严惩不贷。同时, 司法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指导, 并适时制定司法解释, 确保司法标准统一, 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司法保障。

2. 加大对商业贿赂的经济处罚力度。

从现有规定看, 我国对商业贿赂的制裁偏重于刑事立法, 往往是处刑不轻, 而经济制裁不足。因此, 一些涉案企业常以牺牲个人利益保全公司利益。这就要求立法机关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中对商业贿赂经济制裁的规定, 加大经济处罚的额度, 以增加商业贿赂的违法成本, 进而从经济上阻断商业贿赂的发生。

(3) 深化内部体制改革, 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行为。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规范行政行为,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规范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 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 推动企业守法经营, 公平竞争。

参考文献

[1]张轰:《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必备》,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年9月版

篇4: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

一、发出“三个书”

一是专门签订《治理商业贿赂责任书》。院长与各科室主任专门签订《治理商业贿赂责任书》,明确商业贿赂治理责任。《责任书》根据上级关于治理商业贿赂针对的五种行为进一步细化,明确规定不允许科室和医务人员从事10个方面行为。凡有从事禁止行为者,将取消科室当年度先进科室评选;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通报批评、经济处罚、取消当年职称评定资格或解聘,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专门发出了告诫书。医院向有业务往来的医药代表发出告诫书,告诫医药代表不准以医药回扣向医务人员搞药品促销,不准宴请和邀请医务人员外出活动考察,不准通过不正当手段了解医院药品用量情况,凡涉嫌违反上述规定者,医药立即停止相关业务往来,产生的法律责任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三是专门发出了倡议书。向全体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发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倡议书,号召大家认真学习“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实质,大力弘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枕、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提升医院形象,共同构建和谐满意医院!

二、把好“三个关”

一是药品进口关。调整充实药事管理委员会成员,新药评审实行无记名投票形式,投票人员从药事管理委员会中随机抽取百分之三十,其他部分由医院的副高以上职称中随机抽取。每次进药不超过10只,申请科室主任必须介绍药品及陈述申请理由。二是药品使用关。严格执行抗生素分线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对药品使用管理小组查实违规使用者予以通报批评并按使用金额2-5倍处罚。加强大处方的控制及不合理用药的监管,对平均处方值前三位或单张处方值前三位的医生进行院内通报。对临床非必需用药实行限量使用,每月金额超过2万元者予以当月暂停使用。三是药品考核关。药品收入比例列入目标责任制考核方案,与科室奖金挂钩,努力降低药品在临床使用中的比重。

三、抓住三个环节

抓住人、财、物使用和管理三个环节。从完善制度建设入手,加强内部管理。加强用人制度的管理,加强基建项目和设备采购管理。凡基建项目超过2千元,必须造出预算,超过1万元的,在预算基础上确定3家以上公司进行招投标邀请主管局财务和纪检同志参加,所有基建项目实行审计结算。设备采购年初统一计划,由各科室提交论证报告表,领导班子讨论决定,重大项目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报卫生局审批,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实行医疗收费公示制,推出单病种限价,如腹腔镜下进行胆囊切除术限价4500元。

四、搞好“三个结合”

一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与“弘扬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通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在全体医务工作者中开展“争做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主题教育活动,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号召全体医务工作者从维护医学圣洁出发,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立足本职,开拓进取,文明行医、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商业贿赂,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二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建设相结合,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抓紧抓实。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惩防结合、纠建并举的工作方针,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商业贿赂问题。三是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与加强医院管理相结合,把治理商业贿赂纳入到业务工作中,从制度建设入手,突出机制创新,完善工作制度。规范人、财、物等各项管理权限,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材的招标、采购、管理和使用,加强政务公开、院务公开,全面推进医院管理上新的台阶。

篇5: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纪委十七届三中全会、集团公司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上级有关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要求,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和自查自纠,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防止和避免商业贿赂问题的发生,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安排意见。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使经营管理人员普遍受到教育,增强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廉洁经营意识。针对自查、监管和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中发现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制定和完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防治商业贿赂。

三、工作任务

1.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主要环节,是进一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思想认识的重要保证。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宣传教育,要注重与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公司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与要“抓作风、兴勤廉、促发展”反腐倡廉主体教育活动相结合,与廉洁从业教育相结合,与党纪政纪条规教育相结合,各党支部要充分利用党风活动学习日、职工会议等多种学习形式,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上级有关治理商业贿赂政策法规知识,加强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倡导“讲廉洁、崇诚信、守法规”,积极营造反对商业贿赂的环境,形成廉洁经营的氛围,促进权力运行和经营活动的进一步规范。各单位要在3月15日前组织副科级以上领导及“三管”人员利用承诺专栏的形式进行廉洁从业、反商业贿赂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工作汇报《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安排意见》。通过学习、公开承诺以及营造宣传氛围,提高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增强抵御商业贿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2.进一步深化自查自纠工作。从4月份开始,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纪委要集中时间,对公司领导、中层以上干部、机关管理人员、材料采购重要岗位重点人员,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采取对照检查、填写自查表、查阅资料、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自查自纠,做到“三查三看”,即查思想,看在思想认识上是否存在违纪违规的动机;查行为,看在工作和业务交往中是否发生过违纪违规问题;查制度,看规章制度上是否存在发生商业贿赂的漏洞。纪委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把监督检查贯穿于自查自纠全过程,做到经常性督促检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自查自纠工作顺利开展。5月份,公司纪委要将全公司自查自纠情况、整改措施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报集团公司纪委。

3.进一步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公司纪委要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威慑作用,认真排查案件线索,对已掌握的线索要抓紧立案查处。各单位要充分发挥信访举报渠道作用,动员职工群众举报商业贿赂问题,扩大案件线索来源。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4.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一是要严格按照通顺公司工程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比质比价、设备外围修理等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二是要抓好制度建设的监督检查,抓监督、抓落实、抓典型经验推广,巩固长效机制建设成果,增强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三是要着重加强对工程建设、生产经营、采购销售、财务预决算等重要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监管,推行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职业规范和反商业贿赂承诺。

篇6: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

博兴县建筑业管理局

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股室、(区)站:

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公平竞争,深入推 进反腐倡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县委办公室关 于《博兴县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统一部 署,结合建筑业发展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主要内容,坚决制止在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违反市场秩序,影响公平竞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违反建筑行业法律法规,收受财务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违法行为,为建筑业发展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二、方法和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5月9日——5月15日)

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县委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执法工作的责任感,从政治的高度提高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切实有效地开展好治理商业贿赂专相工作。

2、自查自纠阶段(5月16日——8月31日)

各股室及岗位工作人员,对在 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违反法律法规和损害单位利益的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名,报局办公室。

3、集中整改阶段(9月1日—10月15日)

各股室及岗位工作人员对 自查出的问题,要认清危害,找准根源,认真整改,制定整改措施。各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加强指导和监督。

4、重点检查验收阶段(10月16日—12月15日)

局治理商业贿赂专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点核查本实施意见的落实情况,要深入检查,不掩盖事实。对拒不落实自查,掩盖问题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股室及个人,要调查核实,正确把握政策,讲究原则。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和自我纠正为主;对虽有问题但能主动说清并认识错误的,可以依据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情节严重、态度恶劣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领导,特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具体负责监督指导落实工作。

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博兴县建筑业管理局

二00六年五月九日

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孙国胜局长

副局长:邢万孝副局长 成员:姜平副局长 报电话:

篇7: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

工作深入开展

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 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组长 刘明康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下发后,银监会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全面展开,呈现出扎实有序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加强领导,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领导重视,健全组织。银监会党委认为,在银行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既是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银行业竞争行为、维护金融市场交易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银行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项严肃政治任务。要求银行业各级党委从全局的高度,把治理商业贿赂作为推动银行业合规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银行业员工队伍建设的固本工程、树立我国银行业良好国际形象的关键工程。为此,专门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建立了信息报送、工作报告和联络员等制度,全面指导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各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均按要求逐级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或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的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和联络员。

(二)结合实际,制定方案。银监会于2006年3月3日下发了《关于银行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授权(授信)管理、产品开发和营销、基建工程、房屋租赁、大宗物品采购、信用卡管理、票据承兑贴现、中间业务、出具信用证(保函、资信证明)、结算、信息科技采购及不良资产处置等12个自查自纠工作重点环节和授权(授信)管理、基建工程、营业网点(办公用房)装修、信息科技及大宗物品采购、信用卡等业务、广告、不良资产处置6个案件排查重点部位。各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结合本单位、本系统的实际,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实施意见。如中国建设银行制定了自查自纠“三类行为”(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和向外单位、下属机构借车)和“三项排查”(商业贿赂案件、员工投资办企业和员工参与黄赌毒违法行为)的实施意见。上海银监局针对上海外资银行集中的特点专门就外资银行开展治理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

(三)部署动员,明确责任。今年3月10日,银监会召开了有77家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银行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银监会负责人作动员讲话,全面部署治理工作。3月20日,银监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众多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做了专门部署。4月中旬以来,银监会连续召开座谈会,督导各单位的工作,互相交流进展情况,研究遇到的问题。我们还召开了银行、信托、财务公司三个行业协会座谈会,对充分发挥市场职能、推进各项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4月19日至23日,先后在福州、成都、天津三地分片召开了所属36个银监局和部分省市金融机构负责人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座谈会,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交流、调研和督导。

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块块监督”的原则,银监会及时明确了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的责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行(公司)负责组织本系统的专项治理工作,农村信用社省级联社负责辖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专项治理工作。各银监局在抓好自身治理工作的同时,负责督促检查和指导协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四)自查自纠,开始启动。按照统一部署,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正当交易自查自纠工作已经启动。一是广泛进行宣传。各银监局、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简报、板报、视频、宣传栏、内部网络、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动员广大干部和员工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自觉抵制各种不正当交易行为。如中国银行开展了“合规文化年”主题教育。二是深入调查摸底。通过召开座谈会和下发调查登记表等形式,了解不正当交易所涉及的部门、分支机构、岗位、环节、人员、资金等基本情况,分析不正当交易行为在银行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发生规律和特点,并开始从重点环节、重点人员和突出问题入手,进行自查自纠。如招商银行下发“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登记表”,在全行范围内对所有员工的不正当交易行为调查摸底。

(五)案件排查,同步开展。在开展自查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同时,各单位启动了商业贿赂案件排查工作。一是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发动群众进行举报。二是主动与公安、检察、审计等部门沟通,掌握本单位商业贿赂的线索。三是梳理以往信访举报件,从中排查商业贿赂案件线索。银监会纪委、监察局作为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案件线索来源,除了公布举报电话,走访司法机关,筛选委、局廉政信息库的信息,还在银监会六个业务监管部门设立了联络员,其职责之一就是随时提供监管中发现的贿赂案件线索。为全面掌握情况,还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函,全面了解2003年以来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经过初步排查,目前已掌握了一批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嫌商业贿赂的案件线索,有的正在着手查处。

(六)建设长效机制,确定重点。银监会强调,治理银行业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要在长效机制建设上开花结果,长效机制建设要贯穿于专项治理工作的全过程。银监会提出了长效机制建设的六项重点:

一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源头上治理商业贿赂。通过制定监管指引、发布监管通报等多种方式,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克服重发展轻管理、重业务轻内控的倾向,正确处理业务拓展和合规经营的关系,重建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从源头上遏制不当行为和贿赂案件的发生。

二是提出合规文化建设。开展合规经营、廉洁从业和商业道德教育,强化法规培训,着力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广大从业人员对商业贿赂直接导致不正当交易和动摇整个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危害性认识,制定诚信、从业人员责任和问责性等行为规范。

三是完善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银监会陆续出台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商业银行外部营销业务指导意见》等监管规章,引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建设“流程银行”和“四眼原则”,健全有明确而完备的反商业贿赂要求的内控体系。四是与时俱进,加大规章制度清理力度,废除隐含、许诺、助长不当竞争和引发商业贿赂的内容。如银监会近期连续制定了行政许可程序规定和三个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全面规范自身的监管行为。中信银行组织清理7个重点方面的规章制度。

五是强化操作风险管理。银行业的操作风险大多涉及银行干部和职员索取或接受不当利益,串谋第三者进行违法违规操作。所以,银监会组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把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与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比如,针对票据业务案件高发的问题,开展深度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整改。

六是提出加强透明度建设。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改进和拓宽披露的程序和内容,增强市场约束力。同时规范重大项目、工程建设、信息科技和大宗物品采购招投标制度,建设“阳光工程”,从机制上预防商业贿赂行为和案件的发生。

二、突出重点,确保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下一步,银监会将在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扎实抓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的部署和银监会《实施方案》的落实。

(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政策界限。银监会将按照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关于组织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自查自纠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界定商业惯例、不正当交易及商业贿赂案件之间的政策界限。加强道德思考和道德抉择指引,确保自查自纠和案件排查做得既深又准。

(二)建立督查制度,实行问责制。为确保银行业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不走过场,银监会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督查组,负责对治理工作进行督查,对重大案件进行督办,必要时派出调查组直接查处。对因以下六种情况而造成重大案件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和法人的责任:一是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进程,缺乏明确的反商业贿赂条款的;二是内部稽核工作不到位或敷衍塞责的;三是操作部门或关键岗位不执行制衡制度并引发案件的;四是掩盖案件情况,不及时移送公安、检察机关的;五是有内部控制制度却不严格执行、存在大面积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六对内部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严重的,进行用人不当、用人失察的向上问责制。

(三)实施“排雷工程”,加大案件查处力度。银监会将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现场检查和信访举报件核查等形式,对《实施方案》确定的六个重点部位开展“地毯式”案件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各种商业贿赂案件线索。建立不正当交易、商业贿赂“黑名单制度”和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并纳入银监会“1104”工程非现场监管信息管理系统,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发挥行业协会职能,建立市场性的自律约束机制。充分发挥银行业、信托业、财务公司三个行业协会职能,在去年已签订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自律、维权、文明服务三个公约的基础上,抓紧制订《从业人员道德行为公约》、《从业人员流动公约》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反不正当竞争公约》,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反商业贿赂承诺活动,建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和联动制裁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

篇8:论商业贿赂的治理

一、商业贿赂及其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八条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 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 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 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 给中间人佣金的, 必须如实入账。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账。”《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描述了商业贿赂的内涵并将这种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加以规定, 但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商业贿赂”的概念, 是在1996年11月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中。该法第二条第二款对商业贿赂概念进行了解释, 即“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地区和行业中不断地滋生繁衍, 影响面越来越宽, 已成为生长在经济社会肌体上的一颗毒瘤, 严重影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为:

1. 破坏了正常、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 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公平合理的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防止资源和劳动的浪费。但是, 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中, 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企业运行的“潜规则”, 使商品和服务不能按照本身质量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进行交易, 出现质量差、水平低的商品和服务可以打败质量好、服务水平高的商品和服务的怪现象, 面对这样的“潜规则”, 企业自身往往无力对抗, 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机会和份额, 一些企业在愤怒、无奈之余, 也不情愿地选择了屈从, 从而使得商业贿赂的雪球越滚越大。这种商业贿赂导致的恶性竞争剥夺了其他竞争者公平交易的机会, 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使守法经营的企业沦为受害者, 诚信等公序良俗受到极大破坏, 从根本上扭曲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 破坏了市场交易秩序。

2. 商业贿赂加大了交易成本, 增加了消费者负担, 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据透明国际估计, 全球每年因为贿赂和腐败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32000亿美元。在我国, 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 建筑企业每年的经营费用约占营业额的2%~3%, 而其正常的费用范围仅仅在0.3%~0.5%之内。在医药行业, 推销人员一般按药价5%~15%或者更高的比例给医务人员以回扣。所有这些费用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 使得交易成本增加, 消费者不堪重负。同时, 由于商业贿赂大都是在账外暗中进行, 产生的不正当利益进入交易对方单位的“小金库”或者个人腰包, 导致国家、集体财产被私人大量侵吞的严重后果。据有关部门测算, 仅在全国药品行业, 由于商业贿赂每年流失的国家资产即达7.72亿元, 约占全国医药行业全年税收的16%。

3. 商业贿赂已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

在商业贿赂成为“潜规则”后, 越来越多的经营者为了在竞争中获胜, 不惜以重金腐蚀、收买商业活动相关单位人员 (其中包括国家工作人员) 。已查处的高官腐败案件证明, 腐败通常与商业贿赂相联系, 如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为了销售飞机向日本前首相田中支付160万美元, 田中内阁因此垮台。在我国, 已查处的高级领导干部受贿犯罪案件 (如成克杰受贿案) 和重大经济犯罪案件 (如厦门远华走私案) 中, 绝大多数都涉及商业贿赂。

二、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的缺陷

我国历来重视包括商业贿赂在内的各种贿赂行为的法律治理, 尽管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惩治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 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商业贿赂的有效治理。这些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执法主体混乱, 尚未形成打击商业贿赂的合力。

《反不正当竞争法》虽然赋予工商部门查处商业贿赂的执法主体地位, 但从实际情况看, 这一规定已被肢解。市场交易过程出现的商业贿赂问题, 不仅工商机关有权查处, 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赋予了其他部门执法的权力, 比如各级纪检机关以及检察、公安、审计等部门都有权查处商业贿赂。这种政出多门、多头执法的混乱状况必然导致不同部门在查处商业贿赂的标准把握上存在分歧, 执法尺度不一, 而相互间沟通、联络协调机制又不完善, 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打击商业贿赂的力度。

2. 对商业贿赂的制裁力度不够。

国外对于商业贿赂的制裁非常严厉。如美国1977年颁布的《海外反腐败法》是世界上惩治商业贿赂最严厉的法律之一。公司一旦卷入贿赂丑闻, 行贿者面临的不仅是法律上的责任、公司商誉的损害以及巨额罚款, 还有大大提高的运营成本。如德普“回扣门”的主角、总部位于美国的DPC公司就为其在天津的子公司的商业贿赂行为付出了480万美元罚款。相比之下, 国内对商业活动中行贿者的惩罚轻了许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对商业贿赂的行政罚款最高不超过20万元。这对于商业贿赂可能带来的巨额利润而言实属微不足道, 难以达到处罚效果。

3. 立法滞后, 缺少一部较高立法层级的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

由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分别颁布于1993年和1996年, 对商业贿赂形式的规定比较简单, 已不足以规范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商业贿赂行为。同时, 商业贿赂的治理涉及实体、程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参与的部门多, 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大, 而作为打击商业贿赂的专门立法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只属于部门规章, 立法层级过低, 无法满足惩治商业贿赂的现实需要。

三、关于完善我国反商业贿赂的几点思考

1. 加强教育, 抵制商业贿赂。

要加强商业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 自觉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广泛开展商业道德宣传, 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市场主体树立自律意识, 推动合法自愿、等价有偿和廉洁经营等观念深入人心, 使崇尚公平竞争、诚实信用成为人们参与商业活动的共识, 使各类市场行为主体充分认识到诚信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各商业主体加强商业自律, 更加自觉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为杜绝商业贿赂、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建立查处商业贿赂的协作机制, 加大对商业贿赂的经济处罚力度。

商业贿赂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也并非某一部门力所能及, 它需要有完善的法律责任体系和明确的处罚机制。在查处商业贿赂违法犯罪案件中, 行政执法相关部门之间、行政执法部门与刑事司法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和沟通联系, 形成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合力。从现有规定看, 我国对商业贿赂的制裁偏重于刑事立法, 往往是处刑不轻, 而经济制裁不足。因此, 一些涉案公司常常采取“丢卒保车”的手段, 以个人做替罪羊而保全公司利益。这就要求立法机关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中对商业贿赂经济制裁的规定, 加大经济处罚的额度, 增加商业贿赂的违法成本, 进而从经济上阻断商业贿赂的发生。

3. 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 或者修改、完善现有的刑法规定。

治理商业贿赂, 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武器。《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由于立法层级过低、规定的一些内容滞后, 已无法满足惩治商业贿赂的需要。从长远看, 建议借鉴美国、德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成功经验, 制定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 以填补这一法律体系中的缺陷。但从目前我国的基本国情看, 比较现实的做法是, 以现行刑法为基础, 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立法经验, 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 以刑法修正案的方式, 扩大商业贿赂的犯罪主体、犯罪对象范围, 扩大罚金、没收财产等财产刑的适用范围, 增设剥夺、限制从业资格刑等。进一步整合、修改、完善有关规定, 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商业贿赂形势。

摘要:“商业贿赂”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而且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依法治理商业贿赂, 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商业贿赂,危害,治理

参考文献

[1]付 莹:浅议商业贿赂的特征 甘肃社会科学,  2005  (5)

[2]回沪明 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3]刘 敏: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有关法律问题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6  (2)

篇9:论商业贿赂及其治理

[关键词] 商业贿赂表现形式新发展治理经验行为选择

作为腐败的一种表现形态,商业贿赂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扭曲公平竞争的规则使价值规律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阻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败坏社会道德和行业风气,使诚信经营的企业沦为受害者,成为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新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商业贿赂行为存在的领域和表现形式日益错综复杂,呈现出多样性与隐蔽性的特点,而以政府采购、医疗、电信、金融等领域尤为严重。

政府采购过去的松散管理状态造成其商业贿赂的积弊难除,以赠送礼金、商品折价、外出考察等方式,在采购招投标的各个环节如评标定标、信息发布、履约验收等对采购人员或机构进行贿赂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医药行业的药品回扣、劳务费、差旅费、赞助费、新药推荐费等已成为医疗机构的普遍现象。由于商业贿赂比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更能获得资源,电信竞争中的免除债务、装修住房、免电话费等也是司空见惯。金融领域资源的稀缺性和垄断性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的偏差,使其在市场准入、金融基础设施、风险管理、中间业务等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商业贿赂。房地产管理部门的权力过于集中而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使得土地批租转租、建筑建材、工程承包等都成为商业贿赂的重灾区。其他如旅游业、保险业以及教育系统,都成为商业贿赂的濒临污染区。

正因为商业贿赂是众矢之的,其表现形式也变得越来越隐蔽,由个人腐败向集体腐败转变。这种新发展有以下特点:

核心主犯不明显。一般认为整个案件的主导、起关键作用的人就是核心主犯,以往案件中这样的人往往居于“一把手”的位置或是掌握最多的实权和资源。但从2005年的案例看,这种趋向越来越不明显。

重要角色少不了会计人员。在大案要案中,总会计师或者会计人员都会被牵涉进来。毕玉玺案中的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兼总会计师朴善琨便是一例,这也透露出企业内部会计和审计的漏洞及执业人员的素质问题。

贿赂手段趋于隐蔽。从直接用现金到实物再到商品折扣、赠送股票期权、资助出国考察等形式,商业贿赂的手段变得越来越隐蔽,而其共同点就是寻找法律界定的模糊地带以便于投机。

二、存在原因分析

1.法律体制没有理顺

市场法制不健全,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界定不清,导致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差,使商业贿赂大行其道。管理部门的责权不明则导致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对商业贿赂的弱化处理,如简单地处以行政罚款、通报批评等。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因此,制定专门的法律,整合相关的规定,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等责任追究手段,将为治理商业贿赂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2.错误的侥幸心理和高额利润的驱使

认为商业贿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的观点,使一些人产生了侥幸心理。而高额利润的驱使则使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加之商业贿赂者的社会关系复杂,在关系网的作用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也并非鲜见。

3.政府角色错位

市场经济中政府应侧重宏观调控,而现实中,政府的规划、调控、监督角色过弱而执行角色过强,在行政许可、行政合同领域发生商业贿赂的机率比其他地方大,从根本上反映了这一点。政府角色错位,一方面会导致精力过散,另一方面则会干扰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扭曲市场信息,这也是商业贿赂空间存在的原因。

4.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商业贿赂的隐蔽性使当事人的犯罪行为鲜为人知,而知情人的举报既提高了办案效率,也能有效降低成本。然而因对举报人保护不力,举报人遭到打击报复甚至陷害的事情一再发生,导致群众举报的积极性依然较低。在国外不仅有单独的证人保护法,其诉讼法中也有关于证人保护的规定及专门的保护机构和奖励制度。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是打击商业贿赂的利器和重要保障,其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5.诚信缺失

市场信用规则的缺失和公众对诚信认识的片面性,造成社会信用水准整体较低。政府公共权力部门的诚信缺失以及企业间失信获利与失信受害的恶性循环,不但加大了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削弱了整体经济竞争力,还破坏社会文化和道德的良性发展,增加社会管制成本,为商业贿赂提供了滋生空间。

三、我国政府和企业的行为选择

1.明晰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强化宏观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减少对具体经济活动的干预,会大大减少商业贿赂发生的机会。以政府采购、工程发包为例,不妨交由市场中介机构办理,政府部门则支付中介机构佣金和加强监管。引入多个部门参与监管和接受投诉,从而提高不法者的“寻租成本”。

2.理顺法制体制

明确立法,加强普法宣传,加大执法力度,实施责任追究制度。立法上,应提高商业贿赂的机会成本,深入行业与职业压缩商业贿赂的生存空间,提高商业贿赂行为的入罪率。司法上加大财产刑的处罚力度,树立腐败利益必须被剥夺的观念。统一商业贿赂案件中自首、立功和缓刑、免刑的适用条件,纠正目前认定和适用上的过于宽松和混乱。对于商业贿赂的主体不论是在职还是离职的要能够一查到底,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

3.信用等级评级和信用环境的创建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那些违反市场交易规则的人应该为其行为付出代价。一个有效互联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信用信息中介服务、失信惩罚机制和政府监督体系,以及社会主体信用信息的传播辐射力,通过联动机制来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从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联合管理制度,会使市场规则的公平性得到体现。

4.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商业贿赂的产生根源在于交易双方市场地位悬殊,而这又源于整体市场准入开放不足,和商业竞争磨合后强势企业的垄断地位。所以要治理商业贿赂,加大市场开放力度,限制企业的垄断行为,确立严格而明确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都与立法形成互补。

5.第三方制衡

市场行为主体的商业贿赂行为会损害相关竞争者的利益,明确规定所有竞争者都有权对行贿人提起民事诉讼,并对预期利益损害给予赔偿,能够形成强有力的第三方监督制衡机制。借助第三方力量,特别是让那些利益相联的经济组织互为监督,通过利益链条调动社会各界一起反商业贿赂,形成一种商业主体和利益主体之间的监督制衡机制,对商业贿赂的消除极为有利。

6.信息公开下的预警机制

竞争过程的不透明性为商业贿赂提供了滋生空间,其根源在于相关信息的不公开。信息的公开化会对商业贿赂起到震慑作用,阻止其实际发生。这就需要在做好群众举报和信访及相关的举报人保护工作的同时,增加监督与反映渠道,与人事考核制度结合,实行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定期轮换制,以便预警将商业贿赂消除于未发。

7.建立企业联动自律机制

企业自律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企业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对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起决定作用。企业自律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企业应从各个环节对相关人员加强管理,包括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并在行业和企业间结成联盟,这样既可以降低法律执行的成本,又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的信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商业贿赂空间。

篇10: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

区委各部门、区级各部门(党委、党工委、党组),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镇党委、镇政府,各人民团体,各经济板块,在区有关社会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专项工作部署,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效地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推动我区党风廉政建设,特制定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有关法律法规,统一部署,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决纠正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范,影响公平竟争的不正当交易行为。同时,依法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给予和收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按照中央“坚持标本兼治,实行综合治理;统筹谋划步骤,稳步有序推进;明确工作重点,解决突出问题;严格把握政策,维护稳定大局”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搞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二、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和重点

(一)工作目标

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到9月底,用6个月时间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对不正当交易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在调查摸底的的基础上,认真梳理问题,认真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提出整改措施,抓好整改工作,遏制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逐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南岸。

(二)工作任务

一是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各主管(监管)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行业实际,制定自查自纠工作方案,对本行业自查自纠工作的时间进度、工作步骤和方式方法等作出具体安排;二是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坚决遏制商业贿赂的蔓延,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管的威慑力,为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南岸建设提供有力保证;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既要集中时间开展专项治理,又要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常抓不懈,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商业贿赂问题,逐步建立起防范商业贿赂行为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责任

区属各主管(监管)部门、单位要认真负责开展好宣传教育、法规解释、调查摸底,摸清本行业中的一些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搞不正当竟争的手段和表现形式,掌握所涉及的单位、岗位、环节、人员、资金等等基本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制定治理方案,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同时,主管(监管)部门也要在本部门及其系统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查找监管中的薄弱环节,研究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工作。

现明确重点职责分工:一是工程建设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由区建委、农林水利局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二是土地出让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由国土局负责;三是产权交易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由国资委、财政局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四是政府采购领域采购人和代理机构的自查自纠工作,由财政局负责;五是医药购销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涉及医疗机构的由卫生局负责,涉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由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六是资源开发和经销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有关农业、水利、林业等资源开发的由农林水利局负责;商贸领域的自查自纠工作,由商委负责。其他领域和行业的自查自纠工作,由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此外,区纪委监察局要抓好组织协调和行风政风评议工作;区法院要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和涉及案件的定性把关;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负责对其管辖主体预防犯罪和涉案的侦察工作;区工商分局、区审计局等成员单位也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四)工作重点

加强对行政审批、生产经菅和财务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组织有关人员有重点的进行督促检查;着力解决公益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破坏市场秩序的不正当交易问题,重点抓好清理、纠正和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问题。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党委和政府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区里成立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纪委牵头,区监察局、区政府办公室、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区政法委、区法院、区检察、区公安分局、区经委、区教委、区财政局、区国土分局、区房管局、区建委、区交通局、区商委党委、卫生局、区审计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南岸区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层层抓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认真抓好落实。

(二)联系实际,认真抓好三个结合,开展专项治理工作

篇11:关于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治理商业贿赂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下作出的重大部署。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今年反腐倡廉的重点。**市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于5月19日召开的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专题动员会明确提出要求:“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教育系统实际,认真抓好我市教育系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推动教育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性、紧迫性,教育局机关各部门、学校(幼儿园)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宣传教育,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上来,自觉地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原则及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及省市《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部署,坚决清理、整治教育系统内违反职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商业贿赂行为。通过认真开展自检自查自纠活动,使全市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党员及教职工受到一次深刻的党纪国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廉政从业和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二)指导原则:一要坚持标本兼治,实行综合治理。要综合运用教育、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理,既要坚决纠正、从严惩治,又要深入探索有效预防的措施。二要统筹谋划部署,稳步有序推进。要精心组织,通盘考虑,既要立足当前、搞好专项治理,对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原则,态度坚决,予以治理;又要着眼长远、建立治理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积极稳妥地把工作推向深入。三要严格把握政策,维护稳定大局。要从大局出发,坚持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既要区分正常的商业交往与不正当交易行为的政策界限,又要注意区分违纪违规与违法犯罪的界限以及区分专项治理与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稳定教育队伍的关系。

(三)专项治理工作重点:结合教育系统实际,重点治理在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物资采购,收受代收费项目、服务性收费(保险费、科书费、教辅资料费),以及中小学生校服(含年级、班服)和小学生中餐“(小饭桌)”等经营活动中的回扣或提成的各种商业贿赂行为。

三、工作方法和步骤

全市教育系统治理教育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从2006年5月开始,至9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教育动员阶段(5月30日前)

教育局、各学校(幼儿园)要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深入的思想动员,广泛宣传中央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部署要求和教育系统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各单位必须组织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板报、简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正气,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强大声势,切实调动全市教育系统广大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各单位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关于治理商业贿赂的决策和要求上,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信念。

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加强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搞好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重点要学习好《教育法》、《教师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刑法》、《政府采购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和“教师十不准”、“公务员八条禁令”等。要积极推进和加强各级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要认真组织引导广大教职工结合工作实际,按照治理商业贿赂的要求,对照有关法律纪律规定,在学习中结合开展“八荣八耻”主题教育,认真抓好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教育活动。可通过邀请法律专家和司法机关就治理商业贿赂的法律背景、违法后果和案例进行专项教育活动或组织到监狱开展商业贿赂犯罪的“现身说法”教育。在教育中要注重宣传政策,晓以利害,启发引导,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商业贿赂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近年来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蔓延,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毒化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提高治理教育领域商业贿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自查自纠、自我剖析阶段(5月—6月5日)

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从2006年5月起,教育局机关、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的原则,结合行风建设,根据专项治理的重点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立足于从思想及管理制度上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对存在有商业贿赂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主动于2006年6月5 日前将收受的款项交**市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逾期不交的依据有关政策进行严肃处理。

(三)认真整改,建章立制阶段(6月6日至9月)

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教育局机关、学校、幼儿园要针对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和工作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认真进行总结,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整改方案,明确重点、责任及整改期限,严肃认真地加以整改。对尚未建立管理制度的,要限期建立。对制度不落实或不到位的,要坚决加以整改,研究落实措施。

教育局机关、学校、幼儿园的专项治理工作要与行业纠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规范教育局机关、学校、幼儿园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有效控制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按照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教育局、学校、幼儿园和个人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教师师德师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行政务、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各单位内部人事、财务、采购等事项的民主监督制度,接受并方便群众监督。要规范和公开办事程序和工作环节,加强督促和指导,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工作运行机制。

2006年8月1日以前,机关、各学校、幼儿园将成立领导小组情况、自查自纠情况、整改措施、整改效果的情况报告(书面材料及电子文档)报市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各单位根据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落实情况,要认真加以总结,针对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要对在专项治理工作中治理措施得力、治理效果好、制度建设好、社会反映好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树立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让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成为遵纪守法的楷模,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四、保障措施

结合教育系统实际,为确保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明显成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和抓好以下工作。

上一篇:关于中秋晚会节目上报的通知下一篇:申请英国留学慎入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