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判断题

2024-05-18

安全常识判断题(共6篇)

篇1:安全常识判断题

常识判断-人文常识题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指出者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2.下列作品中属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A.《左传》B.《史记》C.《论语》D.《孟子》

3.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A.欧阳修B.苏轼C.陆游D.辛弃疾

4.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D.柳永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哪篇作品中的名句?()A.《归园田居》B.《饮酒》C.《桃花源记》

6.被尊为“花间派”鼻祖的词人是()。A.温庭筠B.韦庄C.李煜D.柳永

7.儒家创始人孔子的中心学说是()。A.中庸之道B.“仁”的学说 C.“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D.理学思想

8.成书于清代的小说是()。A.《聊斋志异》B.《西游记》C.《水浒传》D.《三国演义》

9.(B)写作了中国古代戏曲名作《窦娥冤》。A.马致远B.关汉卿C.王实甫D.白朴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著名词人()的名句。A.柳永B.李清照C.秦观D.陈亮

11.代表封建生产关系的是()。A.铜器B.陶器C.青铜D.铁制工具

12.四大美女中为了汉匈友好作出了贡献的是()。A.西施B.貂蝉C.王昭君D.杨玉环

13.下列为维吾尔族祖先的是()。A.回纥B.东突厥C.吐蕃D.八王之乱

14.《麦琪的礼物》是美国作家()的作品。A.马克?吐温B.毛姆C.欧?亨利D.乔伊斯

15.《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的名著。A.小仲马B.雨果C.莫里哀D.拉封丹

16.描写特洛伊战争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A.亚里士多德B.但丁C.荷马D.狄更斯

17.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由弱变强,终于创下了西汉千秋基业;项羽以盖世英雄自居却自刎乌江。出现这种逆转的主要原因是()。A.刘邦勤于政事,而项羽恃强自傲B.刘邦手下人才多,项羽没有人相助

C.刘邦善于招募人才并能够听众臣下的意见,项羽自视高大,一意孤行,不得人心D.天亡项羽,非人力所能改变

18.终止禅让制的是()。A.禹B.启C.纣D.汤

19.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杰作《西厢记》的作者是()。A.王实甫B.关汉卿C.白朴D.马致远

20.《边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钱钟书B.沈从文C.萧军D.废名

21.启蒙运动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A.三权分立等政治学说的提出B.破除神学迷信、高举理性旗帜

C.自由资本主义思想的出现D.凯恩斯主义的盛行

22.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和地点是()A.17世纪中叶;英国B.18世纪中叶英国 C.18世纪前期法国D18世纪晚期荷兰

23.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陈独秀被捕B.北大校长蔡元培辞职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4.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是()。A.马克思学说研究会B.俄罗斯研究会C.利群书社D.觉悟社

25.唐朝时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A.长安B.洛阳C.南京D.北京

26.明朝初期,朱元璋建都(),后来朱棣迁都于()。A.南京,北京 B.杭州,洛阳C.西安,开封D.西安,洛阳

27.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8.中国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周B.清C.秦D.中华民国

29.()在辛亥革命后,制造了“辫子军复辟”的丑剧。A.袁世凯B.段祺瑞C.张勋D.黎元洪

30.第一个在上海建立租界的是()。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

31.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A.兴中会B.华兴会C.同盟会D.日知会

32.中共一大选举()为中央局书记。A.李大钊B.毛泽东C.陈独秀D.瞿秋白

33.遵义会议召开于()。A.长征之前B.长征之后C.长征途中D.长征开始时

34.()引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

35.()领导了并取得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最大一次胜利——台儿庄战役。A.林彪B.彭德怀C.李宗仁D.冯玉祥3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一句古代格言出自()A.《资治通鉴》B.《论语》C.《荀子》 D.《史记》

37.属于佛教经典著作的是()。A.《古兰经》B.《三玄》C.《华严经》D.《伪经》

38.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

A.《自由大宪章》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

答案:1B , 2A, 3B, 4B, 5B, 6A, 7B, 8A, 9B, 10B.11D, 12C, 13A, 14C, 15B, 16C, 17C, 18B, 19A, 20B, 21B, 22B, 23C, 24A, 25A,26A, 27B, 28A, 29C, 30B, 31A, 32C, 33C, 34B, 35C, 36A, 37C, 38C,

篇2:安全常识判断题

1、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3、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并以此突出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以下不属于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的是()。A.青花 B.白瓷 C.玲珑 D.粉彩

4、下列科技成就中不属于宋朝时期的是()。A.制成罗盘针用于航海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

D.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语》是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左传》既长于记事,又长于记言

B.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的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浒传》

C.《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生活的道路,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

D.《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B.春秋时代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代表作为《道德经》

C.西汉人王充是两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D.宋代的哲学思想是程朱理学,朱熹是集大成者,著有《四书集注》

7、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8、两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与其关系密切的文化现象有()。①传奇出现 ②词成为文化主流 ③瓦子、勾栏兴起 ④出现许多话本 ⑤杂剧产生 ⑥绘画成为商品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⑥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时期的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有《兰亭序》 B.贾思勰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代表作有《齐民要术》 C.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D.徐霞客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10、下面的文学形象中不属于吝啬鬼典型的是()。A.《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B.《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C.《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D.《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中出现三个判定历史年代的符号,5000年前玉面人为母系氏族时期,青铜方鼎在商朝至汉代,小篆则在秦朝才有。本题推测历史年代应按最迟的下限而不是最早的上限来判定。秦朝的墓葬出现5000年前的文物,应理解为秦朝人将其3000年前的文物作为古董陪葬。

2、【答案】B。解析:首先根据题干中的“当时”排除东晋的王羲之,然后我们理解诗句可以得出这位书法家的性格豪放不羁,最符合这一特点的当属草书大家张旭。颜真卿本身就是王公(鲁郡公),柳公权官至太子师,都不可能“脱帽露顶王公前”。

3、【答案】B。解析: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4、【答案】D。解析:两宋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完善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唐代的僧一行在世界上最早实测子午线的长度,故本题答案

为D。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A。

A组 2007年—2009年公考题组

1。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09-21)

A。某直辖市代表大会

B。某省人大政府的工作部门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2。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行为是不合法的()(09-20)

A。某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

B。国务院某部门制定规章设定行政许可

C。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3。下列人员中,通常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是()(08-101)

A。局长、厅长。委员会主任

B。副局长、副厅长、委员会副主任

C。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D。副省长、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

4。某省人民政府和规章与国务院某一部门的规章不一致,按照法律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08-98)

A。由国务院裁决

B。由最高人民法院裁决

C。由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裁决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违法的规章予以撤销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法制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两项制度。下列对这两项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07-96)

A。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自治区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C。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D。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外交权

B组 2000年—2006年公考题组

6。有权对人民法院生效的民事判决和裁定抗诉的检察机关是()(06-卷二-112)

A。同级人民检察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D。上级人民检察院

7。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的人大代表包括()(06-二卷-105)

A。各级人大代表

B。全国人大代表

C。省级以上人大代表

D。县级以上人大代表

8。有关人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06-一卷-109)(06-二卷-95)

A。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

B。人权的本质特征是自由和平等,其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与发展

C。享有人权的主体是所有的人,不仅包括单个的人,也包括人的结合

D。人权就是“人的权利”,是天赋的,和公民权是一回事

9。按照现行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负责(05-二卷-113)

A。上级人民法院 B。本级人大常委会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D。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10。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所遵循的原则是()(05-二卷-105)

A。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B。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

C。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积极性

D。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创造性

11。我国最基层人民政府是()(05-一卷-115)

A。乡(镇)人民政府

B。街道办事处

C。县人民政府

D。村民委员会

12。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对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命令、指示和规章有权()(05-一卷-112)(05-二卷-106)

A。改变

B。发回

C。改变或者撤销

D。撤销

13。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

名,有权决定的人选不包括()(05-一卷-110)(05-二卷-110)

A。秘书长

B。审计长

C。财政部部长

D。国务委员

14。按照我国现行宪法规定,有权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05-一卷-100)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C。国务院各部、委

D。国务院

15。在我国,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是()(05-一卷-99)

A。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B。委托与被委托关系

C。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D。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16。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05-一卷-96)(05-二卷-96)

A。年满18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C。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D。出生在我国的人

17.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著名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的是()(04-B卷-90)

A。《自由大宪章》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布》

18。我国国家最高监督权的行使机构是()(04-B卷-86)

A。最高人民法院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9。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有()(03-B卷-79)

A。科教兴国

B。人民民主专政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D。民族区域自治

20。根据宪法和组织法规定,有权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的主体有()(03-B卷-54)

A。中国共产党

B.1/10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名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3个以上的代表团联名

21。下列人员,享有选举权的有()(03-A卷-74)

A。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的罪犯

B。年满12周岁,正在上中学的学生

C。在我国长期居住的无国籍人

D。完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22。依宪法规定,没有明确限制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职位有()(02-A卷-114)

A。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B。国家副主席

C。国务院秘书长 D。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23。下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职权的有()(02-A卷-111)

A。修改宪法

B。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C。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基本法律

D。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24。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02-A卷-110)

A。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 B。天津市人民政府

C。中共重庆市委 D。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及专家点评

1.【D】有权制定和变动地方政府规章的主体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这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自治区和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的政府,还可以根据本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制定规章。为保障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和变动,得以正确、慎重地进行,地方政府规章应当报国务院和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较大的市(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政府规章,应当同时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备案;国务院有权改变不适当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政府有权撤销下一级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与国务院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2.【B】行政许可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根据《立法法》第8条,只能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都是符合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的合法行为。

3.【D】《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21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代表依照本法规定联合提名。

4.【A】《立法法》第86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5.【D】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不包括独立的外交权。

6.【C】由《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的规定可知,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故本题选C。

7.【D】由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可知,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故本题选D。

8.【D】由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知,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并非所谓天赋的,故本题选D。

9.【D】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负责。

10.【A】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这是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划分的原则,也是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11.【A】我国宪法规定:乡镇政权是我国农村的基层政权,是国家依法在农村建立的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12.【C】国务院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我国宪法赋予了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性行政工作的权限,负责划分各部委、各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职责,并实施监督,改变或者撤消各部委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改变或者撤消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13.【C】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14.【D】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的各部和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可以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

15.【D】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是基层国家政权机关,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工作进行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对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工作进行协助。

16.【B】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

17.【C】《自由大宪章》是英国封建专制时期宪法性文件之一,《权利法案》则是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独立宣言》是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布独立的纲领性文件,只有C的《人权宣言》是18世纪末资产阶级反封建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件,并且以后成为法国宪法序言。

18.【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也是我国国家最高监督权的行使机构。

19.【BC】科教兴国是我国基本战略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而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所以答案为B、C两项。

20.【C】我国1982年宪法对修宪程序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即“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故选C项。

21.【A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项B不符合“年满十八周岁”的条件;C项则不是我国公民,也没有选举权;A、D均符合享有选举权的条件。

22.【ACD】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据此,正确答案为ACD。

23.【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修改宪法、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指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基本法律等职权,而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据此,正确答案为D。

24.【D】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必须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故B、C错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北京市人大,不属于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范围,而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属于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大,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故正确答案为D。根据题目要求,从给定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答案。1.下列哪项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A.解释宪法 B.批准直辖市的建置

C.决定全国总动员 D.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2.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日内依照规定报有关机关备案。A.10 B.20 C.30 D.60 3.对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除了()。A.通缉在案的 B.有毁灭、伪造证据的 C.越狱逃跑的

D.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4.对于县级的、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分别为()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

A.50 50 B.30 30 C.50 30 D.30 50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新修本草》 D.《全芳备祖》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A.疾病 B.年老

C.丧失劳动能力 D.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 7.下列哪项仅属国家所有?()A.煤矿 B.森林 C.草原 D.滩涂

8.关于公务员录用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赵广娜17岁财经大学毕业后被某市税务机关录用为公务员

B.张津师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被录用为法院法官 C.某市录用曾经在该市大学教课的英籍外教为市委公务员 D.宫某硕士毕业通过公务员考试被录用为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但患有严重口吃

9.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最多可有()人。A.30 B.40 C.50 D.60 10.下列不属于欧盟的主要组织机构的是()。A.欧盟理事会 B.欧洲执行委员会 C.欧洲议会 D.欧盟首脑会议

11.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A.1/2 B.1/3 C.2/3 D.1/5 12.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对能源的利用引起的,主要是对()的利用。A.核裂变能 B.煤炭资源 C.化石资源 D.太阳能

13.商品经营者应承担的“三包”责任不包括()。A.包修 B.包换 C.包退 D.包调

14.核酸有两种类型,一类叫脱氧核糖核酸,另一类叫()。A.核糖核酸 B.磷酸 C.碱基 D.核酸

15.领导者依靠专家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决策是()。A.战略决策 B.科学决策

C.个人决策 D.集体决策

16.下列各项个人所得,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是()。A.工资 B.稿酬 C.股息 D.保险赔偿

1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内作出决定。A.30日 B.60日 C.90日 D.120日

18.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下列哪项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C.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D.自治地方的法院和检察院 19.被誉为行政法母国的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20.十二世纪后,欧洲出现的“三R”运动使哲学走出了神学的桎梏,西方哲学从此开始了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争战历程,以下各项不属于“三R”运动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罗马法继受 D.欧洲启蒙运动 参考答案: 1. B 《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

法律;

(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四)解释法律;

(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八)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十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

(十一)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十三)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十四)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十五)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十六)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十七)决定特赦;

(十八)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

布;

(十九)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十)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2. C3. B4. B5. A6. D7. A8. B9. C10. D11. D12. C13. D14. A15. B 16. D17. B18. C19. B20. D 常识判断专题练习(2)

根据题目要求,从给定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答案。1 关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和义务

B.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D.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

2.下列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的是()。A.委员长 B.副委员长 C.秘书长 D.审计长

3.按协调对象不同,行政协调可分为:行政组织与环境的协调、行政组织结构协调和()。

A.行政组织人员协调 B.行政部门协调

C.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协调 D.机构与人员的协调

4.政党监督的主体除了党委和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外,还有()。A.党的宣传部门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组织部门 D.党的领导集团 5.下列各种行为哪项实行数罪并罚?()。

A.实施了非法制造枪支、非法运输弹药、非法储存爆炸物及非法邮寄弹药行为的

B.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致人重伤、死亡的

C.为追索债务而非法拘禁他人并使用暴力使他人重伤、死亡的 D.强奸妇女后,又实行杀人行为以图灭口的 6.我国《刑法》将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分子分为()。A.主犯、胁从犯、预备犯、教唆犯 B.主犯、胁从犯、未遂犯、教唆犯 C.主犯、实行犯、帮助犯、从犯 D.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

7.商品结构的复杂化是当今世界市场的重要特征,其表现是,在国际贸易中,形成了制成品贸易扩大,初级产品贸易减少的商品结构。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国际贸易中不等价交换进一步发展

B.科技水平的提高,使生产对原材料的消耗相对降低,而对原材料的加工和综合利用程度提高

C.国际分工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化 D.初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低,而制成品的市场竞争力比较高 8.衡量干部的德和才,应该主要看()。A.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B.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绩 C.工作的业绩 D.个人综合素质

9.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中央 D.各级人民政府

10.世界上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多的洲是()。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

1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吴晗写出《海瑞罢官》

B.姚文元撰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C.《五一六通知》 D.《十六条》的颁布

12.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一起构成现代化的光电子印刷技术,从而彻底取代了铅字手工排版的是()。A.打字机 B.计算机 C.激光照排机 D.激光印刷机

1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价格机制,才能()。A.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B.保持价格与价值一致,实行等价交换 C.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D.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14.WTO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制成员由争端解决机构任命,任期()年,可连任一次。A.3 B.4 C.5 D.6 15.下列商标,哪个不可以经申请注册而受到法律保护?()A.商品商标 B.服务商标 C.驰名商标 D.证明商标

16.下列各项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的是()。A.海关总署署长 B.公安部长 C.审计长 D.国家工商总局局长

17.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任务?()A.制度和执行货币政策 B.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C.维护金融稳定 D.发放贷款扶持国有企业发展

18.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前六个月至破产宣告之日的期间内,破产企业的下列行为哪些是有效的?()A.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 B.放弃自己的债权 C.清偿未到期债权 D.以合理价格转让自己的财产 根据2004年5月10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遇有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交通事故等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情形,采取其他措施难以保证交通安全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实行交通管制。A.可以 B.不可以 C.应当 D.必须

20.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元。A.十亿 B.二十亿 C.三十亿 D.四十亿 参考答案 1. C 2. D 见《宪法》第65条的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由下列人员组成:委员长„„”。3. A 行政协调是指行政机关及其人员运用各种方法,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各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管理对象的关系不外乎组织、人员、环境、管理对象及行政运行的各环节。因此只有A是在此范围内的,其他为无关选项。4. B 党的宣传部门和组织部门是为了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而专设的部门,并没有监督政党的任务,因此可先排除A项和C项;而D项是需要被

监督的对象。B项也是政党监督的主体之一。5. D A项构成非法制造、运输、储存、邮寄枪支、爆炸物罪。B项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C项罪名由非法拘禁罪转化为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以上三项均为一罪,不实行数罪并罚。D项构成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实行数罪并罚。据此,答案为D。6.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条到第29条规定了共同犯罪分子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是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教唆他人犯罪的,是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7. B 商品结构复杂化的主要原因是:科技革命使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农牧业;新型材料工业的发展,减少了对天然原材料的需求。这都是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影响。A、C、D都没有说明影响商品结构的根本原因,故选B。8. B 干部的德和才,往往体现在他的工作实绩上。通过实绩来衡量干部的德和才,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干部的德才如何,主要看其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中取得的成绩。9. D 本题的题干既然要实现政府职能,实施主体当然是人民政府,在我国有着不同级别的人民政府,只有各级人民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良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而国务院则是一个庞大的处理国家各项事务的领导机

构,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中央则是党的领导机构,它们均不是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10. B 非洲目前有56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分布最多的洲。故正确答案为B。11. B 1965年11月10日在《文汇报》上发表的,由姚文元撰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文章生拉硬扯地把《海瑞罢官》同当时敏感的政治问题“庐山会议”、“彭德怀翻案风”等联系在一起。12. C 复印机、激光打印机和激光照排机的发明,彻底代替了铅字手工排版印刷,是21世纪进入电子时代的标志性发明之一,三者一起构成了现代化的光电子印刷技术。13. A 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是一个内在的使价格趋向合理的自动调节机制,正是这种高度灵活、自动调节的价格形成机制,能够及时对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真实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把有限的人、财、物等经济资源不断地以优化的配置流向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促进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相适应,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按比例分配社会总劳动的目的

14. B15. C16. C17. D18. D19. A20. A 根据题目要求,从给定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答案。1.《行政许可法》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A.20 B.15 C.10 D.30 2.中国正式加入WTO是在()。

A.2001年12月 B.2001年11月 C.2002年12月 D.2002年11月 3.国家公务员可以辞职的条件是()。A.未满最低服务期限的

B.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的 C.正在接受审查的

D.女性公务员在孕期、产期及哺乳期内 4.下面各项不属于管理的基本特征的是()。

A.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B.管理的主体是被管理者 C.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D.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5.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A.承担民事责任 B.承担部分民事责任 C.不承担民事责任 D.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6.不断地降低关税是WTO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目前,关税的总体水平,发达国家大约在 4%以下,发展中国家约为()。A.4% B.6% C.8% D.10% 7.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的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

A.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B.不予受理 C.驳回起诉 D.判决败诉

8.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中,普遍用塑料门窗代替木制门窗和金属门窗,政府也对此大力提倡,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A.使用塑料门窗的建筑商可以享受减免税

B.金属门窗价格昂贵 C.塑料门窗成本最低

D.使用塑料门窗有利于保护非再生性资源

9.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A.60% B.75% C.85% D.90% 10.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描写白人男孩哈克为摆脱文明的教化离家出走,遇上为摆脱被贩卖命运出逃在外的黑人奴隶吉姆,两人结伴乘木排一路漂流所经过的种种历险与奇遇。这部作品是()。A.《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B.《汤姆•索亚历险记》 C.《普鲁托•纳会历险记》 D.《丁丁历险记》

11.按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不属于国务院组织人员的是()。A.国务委员 B.各部部长 C.审计长 D.海关总署署长

12.下列不属于行政机关的主要管理手段的有()。A.制定规范和发布命令、禁令 B.编制和执行计划、规划 C.制定法律 D.处理和裁决争议、纠纷

13.下列行为引发的争议,哪个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A.行政机关派工作人员到市场上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B.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 C.认为行政机关的任免决定不合理

D.认为当地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侵犯自己合法权利的 1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文化权利?()A.科学研究自由 B.文艺创作自由 C.出版自由 D.欣赏自由

15.古希腊建筑中最著名的是高踞于雅典城中央的(),它是雅典民主的象征,荟萃着古希腊文明最杰出的作品,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

帕特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A.卫城 B.宪法广场 C.国会大厦 D.圣托里尼岛 16.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是()。A.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 B.司法行政机关 C.纪律检杏委员会 D.审计机关

17.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A.向城市转移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B.走农业集约化道路,多吸纳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C.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D.通过增加耕地数量安置农村劳动力 18.行政机关对公务员的管理不包括()。A.考核 B.奖励 C.回避 D.保险

19.我国商业银行的公立、合并,适用()的规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0.以下哪种形式不属于议会制形式?()A.议会——总统制 B.议会——内阁制 C.议会——委员会制 D.参、众两院制 参考答案

1. A 2. A多哈当地时间2001年11月11日,中国代表团签定了加人世贸组织议定书,30天以后,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3. D 4. B B中管理的主体应为管理者。5. C 6. D 7. A 8. D 9. B 10.A 11.D 12.C制定法律应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13. B A为民事行为,C是内部行政行为,D是抽象行政行为,A、C、D都不是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14.C 15.A 16.A 17.C 18.D 19. D 20. A 1.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是()。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对下级法院没有普遍约束力 C.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 D.有普遍的约束力

2.甲、乙为一对恋人,互赠有照片。后双方因故终止了恋爱关系,甲向乙索要自己的照片,乙十分不满,就用笔在甲的照片上乱涂画一通,然后还给甲。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A.姓名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3.新的规范性公文产生了,对同一事物约束、规范的旧文件应()。A.两法并存 B.新不废旧 C.相辅相成 D.废止旧法 4.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之一的国际条约是指()。A.国际宣言 B.国际公约 C.国际协定

D.我国同外国缔结或我国加入并生效的国际规范性法律文件 5.复杂客体是指()。

A.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C.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个以上的具体犯罪对象 D.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 6.在我国确认发明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应当由()。A.基层人民检察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D.最高人民检察院管辖 7.立法必须以()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既定事实

8.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应

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复议申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A.10 日 B.15 日 C.18 日 D.20 日

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但过失犯罪除外。

A.三年 D.四年 C.五年 D.十年 ÷

1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2周岁

12.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A.秘密文件 B.绝密文件 C.机密文件 D.保密文件

13.下列各种法律解释中,其效力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是()。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任意解释 14.正当防卫的目的是()。A.保护本人的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B.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C.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权益免受侵害

D.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15.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A.以事实为根据 B.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D.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16.某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某乙,将某乙逼到一间旧房子里,某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

一个花瓶打向某甲,导致某甲的眼睛受伤。某乙的行为属于()。A.故意伤害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1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

A.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

B.宪法、选举法、组织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 C.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律师法、选举法等 D.宪法、选举法、国籍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 18.代表企业法人的厂长叫()。

A.法定代表 B.法人代表 C.法定代表人 D.法人 19.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A.民事权利能力 B.民事行为能力

C.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D.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

20.我国的立法体制是()。

A.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一级立法体制 B.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立法体制

C.中央和地方分权的立法体制 D.中央统一领导的多级立法体制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力问题,我国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它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审判工作,因此它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本题

选A。2.B [解析] 公民的肖像权,他人不得侵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公民、法人的肖像权,而本题中乙的乱涂画的行为,侵害了甲的肖像权,故应选B。3.D [解析] 本题中涉及法律的适用问题,新的规范性法律条文公布时,旧的法律条文便被废止,因此,答案为D。4.D [解析] 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而国际条约作为我国的法律渊源则必须在我国适用生效,否则不能在我国使用,因此,答案为D。5.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复杂客体的概念,熟读教材,便知答案为D。6.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范围,确认发明专利权的一审行政案件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因此,答案为B 7.B [解析] 任何国家的立法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现实,制定适合本国的法律,因此,答案为B 8.C [解析]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因此,答案为C。9.B [解析]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复议申请,法律法规

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答案为B。10.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普通累犯的处罚规定,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便知此题答案为D。11.A [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14周岁到16周岁为完全不负责任年龄,因此,答案为A。12.C [解析] 机密要件指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因此,答案为C。13.C [解析] 立法解释指的是对国家各种立法的解释,司法解释针对的是公、检、法系统有关法律的解释,而学理解释则是对各种法律的解释,它所产生的效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因此,答案为C。14.D [解析] 本题通过对正当防卫概念的理解,便知正当防卫的目的。因此,答案为D。15.C [解析] 选项A是法制定的依据,选项B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而选项D是我国法制定的基本出发点,因此,答案为C。16.B [解析] 本题是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考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一,正当防卫行为都是由不法侵害引起的,而紧急避险行为的险情既可能是自然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由不法侵害引起的。二是产生的结果不同,正当防卫的结果是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侵害,而紧急避险是指行为人在紧急危难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牺牲较小的利益而救护较大的利益行为,其结果一般是对第三人造成损害。因此根据两者的主要区

别,可以知道本题答案为B。17.A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因而,答案为A 18.C [解析]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称为法定代表人。而本题中,厂长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法人,因此厂长是法定代表人,故答案为C。19.D [解析] 合同成立的要效之一便是: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故答案为D。20.D [解析]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条例;但不得抵触宪法等各种基本法律,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就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多级立法体制。答案为D。

1.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是()。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对下级法院没有普遍约束力 C.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 D.有普遍的约束力

2.甲、乙为一对恋人,互赠有照片。后双方因故终止了恋爱关系,甲向乙索要自己的照片,乙十分不满,就用笔在甲的照片上乱涂画一通,然后还给甲。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A.姓名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3.新的规范性公文产生了,对同一事物约束、规范的旧文件应()。A.两法并存 B.新不废旧 C.相辅相成 D.废止旧法 4.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之一的国际条约是指()。

A.国际宣言 B.国际公约 C.国际协定

D.我国同外国缔结或我国加入并生效的国际规范性法律文件 5.复杂客体是指()。

A.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一种犯罪行为侵犯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C.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个以上的具体犯罪对象 D.一种犯罪行为同时侵犯了两种以上的具体社会关系 6.在我国确认发明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应当由()。A.基层人民检察院管辖 B.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C.高级人民法院管辖 D.最高人民检察院管辖 7.立法必须以()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既定事实

8.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复议申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A.10 日 B.15 日 C.18 日 D.20 日

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但过失犯罪除外。

A.三年 D.四年 C.五年 D.十年 ÷

1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2周岁

12.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

A.秘密文件 B.绝密文件 C.机密文件 D.保密文件

13.下列各种法律解释中,其效力同被解释的法律一样,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是()。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任意解释 14.正当防卫的目的是()。A.保护本人的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B.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利益免受不法侵害 C.保护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权益免受侵害

D.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15.我国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之一是()。A.以事实为根据 B.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D.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16.某甲是精神病人,一天突然持刀追杀某乙,将某乙逼到一间旧房子里,某乙无处可逃,顺手抓起

一个花瓶打向某甲,导致某甲的眼睛受伤。某乙的行为属于()。A.故意伤害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紧急避险

1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为()。

A.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

B.宪法、选举法、组织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 C.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律师法、选举法等 D.宪法、选举法、国籍法、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

18.代表企业法人的厂长叫()。

A.法定代表 B.法人代表 C.法定代表人 D.法人 19.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A.民事权利能力 B.民事行为能力

C.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D.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

20.我国的立法体制是()。

A.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一级立法体制 B.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立法体制

C.中央和地方分权的立法体制 D.中央统一领导的多级立法体制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权力问题,我国宪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它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审判工作,因此它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本题选A。2.B [解析] 公民的肖像权,他人不得侵犯,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公民、法人的肖像权,而本题中乙的乱涂画的行为,侵害了甲的肖像权,故应选B。3.D [解析] 本题中涉及法律的适用问题,新的规范性法律条文公布时,旧的法律条文便被废止,因此,答案为D。4.D [解析] 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而国际条约作为我国的法律渊源则必须在我国适用生效,否则不能在我国使用,因此,答案为D。

5.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复杂客体的概念,熟读教材,便知答案为D。6.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范围,确认发明专利权的一审行政案件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因此,答案为B 7.B [解析] 任何国家的立法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立足于现实,制定适合本国的法律,因此,答案为B 8.C [解析] 我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因此,答案为C。9.B [解析] 我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15日内提出复议申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答案为B。10.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普通累犯的处罚规定,根据刑法有关规定,便知此题答案为D。11.A [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14周岁到16周岁为完全不负责任年龄,因此,答案为A。12.C [解析] 机密要件指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因此,答案为C。13.C [解析] 立法解释指的是对国家各种立法的解释,司法解释针对的是

公、检、法系统有关法律的解释,而学理解释则是对各种法律的解释,它所产生的效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因此,答案为C。14.D [解析] 本题通过对正当防卫概念的理解,便知正当防卫的目的。因此,答案为D。15.C [解析] 选项A是法制定的依据,选项B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而选项D是我国法制定的基本出发点,因此,答案为C。16.B [解析] 本题是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考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一,正当防卫行为都是由不法侵害引起的,而紧急避险行为的险情既可能是自然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由不法侵害引起的。二是产生的结果不同,正当防卫的结果是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侵害,而紧急避险是指行为人在紧急危难情况下,不得已而采取牺牲较小的利益而救护较大的利益行为,其结果一般是对第三人造成损害。因此根据两者的主要区别,可以知道本题答案为B。17.A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划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环境法、刑法、诉讼法等,因而,答案为A 18.C [解析]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称为法定代表人。而本题中,厂长是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法人,因此厂长是法定代表人,故答案为C。19.D [解析] 合同成立的要效之一便是: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故答案为D。20.D

[解析]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条例;但不得抵触宪法等各种基本法律,因此我国的立法体制就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多级立法体制。答案为D。

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开始答题:

1.行政处罚只能()。A.对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由公安机关执行

C.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罚情况

2.甲、乙双方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由甲方向乙方提供货物。后经甲方同意,乙方将合同中的权利、义务转给丙。这样,法律关系的()就发生了变更。

A.主体、客体 B.内容 C.客体 D.主体 3.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属于()。A.规范性法律文件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司法机关公文 D.证据

4.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处理。A.专门委员会 B.委员会 C.委员长会议 D.秘书长

5.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法体现了()。

A.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C.阶级性与强制性的统一 D.阶级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6.下列关于行政裁决特征的表述,()是不正确的。A.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刑事纠纷

B.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 C.行政裁决在形式上具有准司法性 D.行政裁决在效果上具有强制性

7.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A.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B.爱国统一战线 C.民族统一战线 D.广泛的统一战线

8.在行政诉讼的执行措施中,不可以对行政机关采取()。A.划拨 B.查封 C.扣押 D.司法建议

9.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 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10.合伙合同存续期间,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要求入伙,关于法律是否允许的问题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A.依合伙合同的约定决定是否允许

B.不允许。因为合伙合同是基于合伙人间的信任关系而存在 C.合伙合同有约定的,依合同处理,无约定的,须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D.合同有约定的依约定处理,无约定的,须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

11.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A.政府放弃宏观控制 B.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12.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负有责任,是指()。A.股东以购买的股票为限 B.股东以出资额的收益为限 C.股东以其财产额为限 D.股东以出资额为限

13.历代帝王在选才时往往把“忠”、“德”放在第一位,这是因为()。A.有“德”的人很有才能

B.有“忠心”的人绝不会叛变

C.历代帝王非常死板,只看重人才的一方面 D.有利于巩固统治

1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谁提出的观点()。A.马克思 B.江泽民 C.毛泽东 D.邓小平15.下列不属于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的是()。A.厦门 B.福州 C.珠海 D.汕头

16.中国彩电业目前困难重重,原因是()。A.电脑业的发展 B.经营不善

C.大量重复生产,盲目竞争,市场趋于饱和 D.生产效率低下 17.中国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是一种()。A.普遍联系的观点 B.变化发展的观点

C.只见联系不见区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只见区别不见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18.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对于物质的依赖性 19.全国人大开展工作的基本形式是()。

A.组成代表团视察工作 B.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C.召开全国人大会议 D.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 20.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公务员就是我国行政机关的一切工作人员

B.国家公务员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中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C.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

D.国家公务员分为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公务员和一般公务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行政处罚,是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行政法上的制裁。行政处罚对象与行政机关无隶属关系,故A错;公安机关仅是行政机关之一,其他行政机关,如工商、税务等,也可以执行自己作出的行政处罚,故B错;行政处罚的对象包括法人或组织,故C错。

2.D 【解析】在本合同关系中,甲乙双方为合同主体,当乙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转给丙后,实质上是丙取代了乙的地位成为合同的当事人,而合同的内容并没有变化,所以本法律关系中合同的主体发生了变更。故答案为D。

3.B 【解析】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征是具有普遍约束力,能够重复适用。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则是针对具体人和事,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且不能重复适用。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是针对具体人和事而制作,属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据此,答案为B。

4.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25条规定: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据此,答案为C。

5.B 【解析】法是有阶级性的,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的一个根本区别。据此,答案为B。

6.A 【解析】民事、刑事纠纷由民事和刑事法律来规范和调整。行政裁绝不能处理特定的民事、刑事纠纷。据此,答案为A。7.B 【解析】我国《宪法》中规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爱国统一战线。据此,答案为B。

8.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5条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划拨、罚

款、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等措施。答案B中查封行政机关将导致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是不可以的。据此,答案为B。

9.B 【解析】税率过高会抵制消费,所以C错误。如果目前税率处在拉弗曲线的40%以下的某处,则提高税率,可增加税收;相反,如果目前税率处在拉弗曲线的40%以上的某处,则降低税率,可增加税收。所以A和D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B。

10.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44条第一款规定:新合伙人入伙时,应当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据此,新合伙人入伙时,如果原合伙人在合伙合同中对入伙事项有约定的,从其规定,无约定的,须征得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据此,答案为C。

11.C 【解析】题干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必然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市场体系,单从政府方面放弃或加强宏观调控而不考虑市场因素肯定是不够的,排除选项A和B;而D项只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却没说结合得恰当与否;只有在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下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故选C。

12.D 【解析】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是指由符合法律规定的股东出资组建,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由有限责任公司的定义就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

13.D 【解析】前三个选项的意思包含在第四个选项中,选项D表述更准确。故答案为D。

14.D 【解析】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

义的观点。1985年3月7日,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

15.B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市划出部分地区建立经济特区。1979年7月15日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同时被国务院确定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另注:我国五大经济特区是: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深圳市和海南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16.C 【解析】选项A、B不如选项C概括得全面到位,选项D明显错误。故答案为C。

17.C 【解析】庄子的观点抹杀了所有事物间的差距,否认矛盾的特殊性,不承认事物个性的存在,是典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故答案为C。

18.D 【解析】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把物质还是精神当作运动的主体,是否承认运动对物质的依赖性,因此答案为D。

19.C 【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选举决定和罢免国家机关重要领导人、决定国家重大问题等。由全国人大的职权可知,其开展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召开全国人大会议。据此,答案为C。

20.D 【解析】《公务员法》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同时,条例对公务员职位及级别作出了具体规定。据此,答案为D。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主

要侧重测查考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内容。请开始答题:

1.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A.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2.美国文官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A.《文官制度改革法》的出台 B.《文官制度法案》的出台 C.《国家行政组织法》的出台 D.《国家公务员法》的出台 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4.离职学习超过一年的国家公务员应办理的手续是()A. 免职手续

B. 辞职手续 C. 调任手续

D. 转任手续

5.会议纪要是会议文件的一种,以下关于会议纪要的标题说法正确的是:()

A.标题需写明会议名称与文种

B.标题需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 C.标题需写明会议名称、事由和文种

D.可以利用一般文章标题的形式,在标题中简要明确地揭示中心思想

6.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A.华侨代表 B.妇女代表 C.军队代表 D.少数民族代表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歌中的“愁”字是指:()。A.仕途失意 B.思乡之苦 C.贫病交加 D.寒意袭人

8.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

9.聘任制作为我国行政领导者的一种产生方式,其优点有:()A.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主 B.有利于人才流动,双向选择 C.充分体现公开原则 D.可以开阔视野,广纳人才

10.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

11.2005年1月11日,胡锦涛在中纪委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从提高党的__、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

A、凝聚力 B.执政能力 C.生命力 D.执政水平

12.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交国家的罚没财物或者其他国有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判为()。A.贪污罪 B.挪用公款罪 C.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D.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

13.我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于()A.2005年3月1日 B.2005年4月27日 C.2005年10月1日 D.2006年1月1日

14.我国从2004年5月到2005年6月,检察机关将在全国范围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侵犯__犯罪专项活动。()

A.人权 B.公私财产 C.公民权利 D.企业合法权益

15.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____》,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A.京都议定书B、东京协定书C.防止核扩散条约D.京都协定 16.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惩罚的目的()A. 惩罚犯罪

B. 预防犯罪分子再次犯罪

C. 通过对犯罪适用刑法以警戒社会上不安分子,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D. 教育人民群众,以增强其法制观念

17.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第一,坚持__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___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A.和平统一 台独

B.一国两制 台独 C.一个中国 台湾 D.一个中国 台独

18.《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_为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

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A.集体主义思维习惯 B.集体主义行为习惯 C.爱国主义行为习惯 D.爱国主义思维习惯 18.法人申请执行行政赔偿判决期限为()A. 3个月

B. 6个月 C. 1年

D. 2年

20.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是:()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黄帝内经》 参考答案

1.D.2B 3.C 4.B 5.A 6.D 7.B 8.A 9.C 10.C 11.B 11.D 13.D 14.A 15.A 16.B 17.D 18.C 19.C 20.C 1.下列有关反分裂国家法中关于“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须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B.由中央总书记决定和组织实施 C.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 D.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 2.下列不属于公务员队伍的人员是()。A.国有企业书记 B.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C.检察院检察长 D.政府清洁员 3.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多党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刑事追诉时效期限为()。

A.15年 B.20年

C.由法院决定 D.由检察院决定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欧盟现有()个成员国,总部设在()。A.25 布鲁塞尔 B.20 日内瓦 C.15 罗马 D.26 斯德哥尔摩 7.中国历史上使用的纸币最早是()。A.交子 B.会子 C.大洋 D.银元券

8.克隆技术属于生物技术中的下列哪项工程?()A.化学工程 B.系统工程 C.细胞工程 D.遗传工程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加等反法西斯同盟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作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配合苏军在东线的进攻,为最终击败纳粹德国创造了条件。A.塔曼 B.诺曼底 C.西西里岛 D.普罗旺斯

10.依照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项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A.国家副主席 B.中央军委副主席

C.国务院副总理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11.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人民法院不受理的事项?()A.法规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B.国家制定外部政策的行为 C.行政处罚 D.即时强制

12.行政机关对于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若发现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应当()。

A.退回申请材料 B.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C.替申请人更正 D.不予受理

13.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民族平等团结 B.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 D.培养和使用干部 14.下列国家中,未与中国建交的是()。A.越南 D.南非 C.巴拉圭 D.古巴

15.成语“千钧一发”中“发”的含义为()。A.头发 B.古代计量单位 C.发现 D.出发

16.2004年1月1 H实施的《居民身份证法》进一步明确了居民使用身份证的具体范围,明确规定警察()随意检查居民的身份证。A.不得 B.应当 C.可以 D.严禁

17.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基金运作方式可以采取()。A.封闭式和开放式 B.独立式和联合式 C.合作式和委托式 D.独立式和委托式 18.下列诗词创作于唐朝的是()。A.《岳阳楼记》 B.《泊船瓜洲》 C.《水调歌头》 D.《春望》

19.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的是()。

A.管仲 B.子产 C.邓析 D.齐桓公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A.五年 B.三年 C.四年

D.省、直辖市、县、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 参考答案:

1-10 DDBBDAACBA 11-20 ABACAAADAA 31.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周某抓获了有行窃嫌疑的盖某,因盖某拒不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周某用木棍将盖某殴打致伤。盖某向法院提起诉讼。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应由谁承担国家赔偿义务()A.市公安局

B.区公安分局 C.区治安联防队

D.联防队队员周某

32.冰山是大陆冰或陆架冰的断块,是由()冰组成的,海洋厚度很少超过3米,而冰山厚度可达数百米。()A.淡水

B.咸水

C.混合水

D.冰沙

33.海洋中盐类主要来源是地壳基岩的风化和侵蚀。某些盐类是由洋

床的基岩和沉积岩进人海水中的,部分盐类是在()时进入海洋中的。()A.地壳运动

B.洋流

C.火山爆发

D.潮汐

34.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建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这一工业集聚现象的出发点是()A.可以满足各厂家降低成本的需要

B.可以使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C.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D.可以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35.首次用绵羊的乳腺细胞克隆出绵羊多莉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意大利

36.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又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的工厂是()A.水泥厂、造纸厂

B.印刷厂、酿造厂 C.电镀厂、钢铁厂

D.火力发电厂、钢铁厂

37.下列企业空间增长形式,属于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是()A.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

篇3:妙用极值巧做化学判断题

1. 判定反应物

例1:某碱金属单质与其普通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40g, 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后生成1.79g碱, 则此碱金属可能是 (_____) 。

A.Na B.K C.Rb D.Li

分析若用常规思路列方程计算, 很难解答此题, 但若将1.40g混合物假设成全部是碱金属或氧化物, 即可很快算出碱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取值范围, 进一步即可确定是那一种碱金属。

(1) 假设1.40g物质全部是金属单质 (设为R)

(2) 假设1.40g全部是氧化物 (设为R2O)

实际上1.40g物质是R和R2O的混合物, 故R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介于24.3—61之间, 题中已指明R是碱金属, 相对原子质量介于24.3—61之间的碱金属只有钾, 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9, 答案为B。

2. 判定生成的产物

例2:含8.0gNaOH的溶液通入一定量的H2S后, 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 称得无水物的质量为7.9g, 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_____) 。

A.Na2S B.NaHS C.Na2S和NaHS D.NaOH和NaHS

分析:一定量的H2S和NaOH溶液反应涉及两个反应:

(1) 2NaOH+H2S=Na2S+2H2O

(2) NaOH+H2S=NaHS+H2O

下面分两种极端情况加以讨论:

(1) 当H2S的量较少时, 只发生反应 (1) , 假设8.0gNaOH完全反应生成Na2S, 可生成7.8gNa2S。

(2) 当H2S过量时, 只发生反应 (2) , 假设8.0gNaOH完全反应生成NaHS, 可生成11.2g%NaHS。

而题中溶液蒸干后得7.9g无水物, 由以上计算可知, 7.9g无水物的可能组成为NaOH和Na2S或Na2S和NaHS, 所以说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2S, 答案为A。

3. 判定混合物的成分

例3:在FeO、Fe2O3和CaCO3的混合物中, 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 则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 。

A.10%%%B.25%%%C.30%%%D.35%

分析:要求CaCO3的质量分数, 可以先确定铁的氧化物的质量分数范围, 然后判定。

(1) 假设铁的氧化物全部是FeO, 则其质量分数为:

×56%=72%。

(2) 假设铁的氧化物全部是Fe2O3, 则其质量分数为:

×56%=80%。

因此铁的氧化物质量分数在72%—80%内, 得到CaCO3的质量分数在20%—28%, 答案为B。

4. 判定反应进行的程度

例4:使1molCO和1molH2O (气)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H2O葑CO2+H2, 达平衡时有mol的CO转变成CO2,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再向反应器中充入1molH2O (气) , 重新达到平衡后, 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 ( ) 。

A.22.2 B.29.2 C.33.3 D.38.5%

分析:1molCO和1molH2O (气) 反应达到平衡时, 当有mol的CO转变生成molCO2时, 平衡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100%=33.3%, 达平衡后又通入1molH2O (气) , 可分为两种极端情况加以讨论:

(1) 假设再通入1molH2O (气) , CO不再转变生成CO2, CO2的体积分数为×100%=22.2%。

(2) 假设再通入1molH2O (气) , CO完全转变生成CO2, CO2的体积分数为×100%=33.3%。

事实上, 在原平衡下再通入1molH2O (气) , 平衡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O的转化率增大, 但不可能达到100%, 即不可能将1molCO完全转化生成1molCO2, 所以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应在22.2%—33.3%之间, 答案为B。

5. 判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取值范围

例5:将Mg粉放入盛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

(1) 若Mg粉的质量为6.0g, 反应后容器内O2剩余, 则反应后容器内的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 该固体的质量为____。

(2) 若Mg粉的质量为ag, 混合气体的体积为bL, 反应后容器内O2有剩余, 则在bL混合气体中V (O2) 的取值范围是____。

(3) 若Mg粉的质量仍为ag, 混合气体的体积仍为bL, 反应后容器内无气体剩余, 则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质量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气体体积均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分析: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有:2Mg+O22MgO, 2Mg+CO2MgO+C, 又知CO2的氧化性比O2弱。

(1) 当反应器内有O2剩余时, 则可推知Mg完全反应, CO2没有反应, 即反应容器内的固体物质中一定有MgO, 根据2Mg+O22MgO, 计算可得m (MgO) =10g。

(2) 若求混合气体中V (O2) 的取值范围, 就要用到极值法。假设O2完全反应, 根据2Mg+O22MgO, 可求得V (O2) =L, 因而根据题意可知V (O2) 的取值范围:L

(3) 求反应容器内固体物质质量的最大值时, 可采用极端假设法, 设混合气体全部为CO2或O2。当全部为O2时, 则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当全部为CO2时, 则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然后经比较得到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质量的最大值是g。

答案:。

篇4:推理判断题解答策略

1. 推断隐含意义

例1 (2015新课标Ⅱ卷) But not everyone is happy. Owain James, the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NUS), argued that the increase is evidence of student hardship—young people are being forced into earning money before finishing their education.

31. How does Owain James feel about the gap-year phenomenon?

A. He’s puzzled. B. He’s worried.

C. He’s surprised. D. He’s annoyed.

解析 B。根据本段第一句可知,Owain James对“间隔年”的做法并不认同。他认为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学生的资金困难,他们不得不走出校门赚钱以使自己完成学业。而面对这种现象的普遍化,可以推断,Owain James是“感到忧虑的”。

例2 (2014新课标Ⅰ卷) In 1897, the state of Michigan passed a law prohibiting the killing of passenger pigeons, but by then, no sizable flocks had been seen in the state for 10 years.

27.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law passed in Michigan?

A. It was ignored by the public.

B. It was declared too late.

C. It was unfair.

D. It was strict.

解析 B。密歇根州虽然颁布了法律禁止捕杀旅鸽,但在这之前的十年已经见不到成群的大只旅鸽,说明该项法律初衷虽好,但颁布时已经为时已晚。

点拨 推断隐含意义的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infer,suggest,imply,conclude等标志性词语,正确选项的意思必须忠实于原文,但不能照搬原文,否则就变成了事实细节,而不是经过推断而得出的结论;同时也不能按照自己的常识主观臆断,比如在上面的例2中,同学们容易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认为法律一般都是“严厉的”而误选D,但该法律是否严厉文中并没有相关的细节予以佐证。

2. 推断观点态度

例3 (2015新课标Ⅱ卷) Sometimes this technique would not work, and I had to pick up the set and shake it to remove the sound. I actually began to build up my arm muscles shaking my set … At last I ended up hitting the set with my fist, and it stopped working altogether. My trip to the repair shop cost me $62, and the set is working well now, but I keep expecting more trouble.

24. How does the author sound when telling the story?

A. Curious B. Anxious

C. Cautious D. Humorous

解析 D。作者更换频道不能消除电视噪音时,就把它拿起来摇晃。本来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但他说这样反而锻炼了手臂的肌肉。摇晃解决不了问题,作者最终采取用拳头敲击的方法,但适得其反,噪音倒是没了,但电视完全坏掉了。虽然最终拿到店里修好了,但作者还是一直等它不久后将出更多的麻烦。可以看出,电视噪音虽然令人恼火,但作者的讲述语气却轻松诙谐。

例4 (2012全国卷Ⅰ) The law of overlearning explains why cramming for an examination, though it may result in a passing grade, is not a satisfactory way to learn a college course. By cramming, a student may learn the subject well enough to get by on the examination, but he is likely soon to forget almost everything he learned.

71. 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on cramming?

A. It leads to failure in college exams.

B. It’s helpful only in a limited way.

nlc202309090220

C. It’s possible to result in poor memory.

D. It increases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解析 B。根据上段可知,作者并不完全否定突击式学习,这种方法对学生通过考试还是有帮助的,但作者同时认为,对于大学课程的学习,这种方法并不令人满意,因为靠这种方法学的东西很容易遗忘。综合来说,突击式学习的作用“有限”。

点拨 推断观点态度的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think,sound,attitude,opinion,view等标志性词语;备选项中也通常包含一些评价性的词语,如:objective,neutral,positive,negative,indifferent,sarcastic,critical,optimistic,pessimistic。解题时注意文中形容词、副词、动词及所举的例子的感情色彩,才能推断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3. 推断写作目的

例5 (2013新课标Ⅰ卷) I’ve made living looking for the best deals and exposing the worst tricks ...I tell you this because there is no shame in getting your money’s worth. I’m also tightfisted when it comes to shoes, clothes for my children, and expensive restaurants. But I wouldn’t hesitate to spend on a good haircut. It keeps its shape longer, and it’s the first thing people notice. And I will also spend on a classic piece of furniture. Quality lasts.

59.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

A. How to expose bad tricks.

B. How to reserve airline seats.

C. How to spend money wisely.

D. How to make a business deal.

解析 C。作者认为既然花了钱,那么就理应得到对等的价值,这绝不是什么羞耻的事。而且作者花钱是有选择性的,对于衣服、鞋子和价格昂贵的餐馆,作者是比较吝啬的,但对于发型、家具等价值持久的东西,作者花起钱来却不犹豫。作者想要告诉读者怎样像她一样明智地花钱。

例6 (2012全国卷Ⅱ) ADDIS ABABA, Ethiopia—On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fossils—the 3.2 million-year-old Lucy skeleton unearthed in Ethiopia in 1974—will go on an exhibition tour abroa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ficials said Tuesday.

53. The author writes this text mainly to .

A. introduce a few U.S. museums

B. describe some research work

C. discuss the value of an ape-man

D. report a coming event

解析 D。根据will go on an exhibition tour abroad可知,一块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化石将在美国巡展,该化石世界闻名,这也是它首次在国外巡展。下文紧接着对这块化石作了介绍并告知了这次巡展的天数和具体地点。由此可知,该文的目的是让读者知晓一件即将来临的巡展事件。

点拨 推断写作目的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purpose,(in order) to,intend,mean,want to等标志性词语。它考查的可能是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也可能是某处细节的写作意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文体类别初步推断出写作目的。

4. 推断文章出处

例7 (2012全国卷Ⅱ) You may think that sailing is a difficult sport, but it is really not hard to learn it. You do not need to be strong. But you need to be quick. And you need to understand a few basic rules about the wind ...

48. Where can you probably find the text?

A. In a popular magazine

B. In a tourist guidebook

C. In a physics textbook

D. In an official report

解析 A。这一段讲的是学习帆船运动的总体要求,即学习者不一定要强壮,但要灵敏迅速,并且要了解风向的基本规则。全文采取总分结构,下面紧接着讲的是帆船在风向不同时的具体操作方法,语言平易,所以文章应来自一本与运动有关的大众杂志。

点拨 这类问题应从文章的内容、表述对象、语言特点着手来判断其出处。

篇5:安全常识判断题

(一)官职制度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的士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称掾吏。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拓展] “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拓展] “起复”是指起用了丁忧未满之人,或是降职、革职之后重被任用;“夺情”是指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明清两代,官员守孝期满而起用叫“起复”;而丁忧期间,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务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职的,则称“夺情”。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拓展]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先秦,并进一步完备。汉代丞相以下皆须致仕,称“归老”“乞骸骨”。自魏晋以后,历代相沿。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拓展]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7(2014·全国大纲卷)“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18.视事,指官员就职办公处理事务。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崔子称疾不视事”。古代表示官员就职的词语还有“下车”。(√)19.(2017·全国卷Ⅱ)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二)皇室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20.统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称为“皇帝”,又称为“天子”。古人认为君主、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其政权是受天命建立的。(×)

[拓展] “皇帝”始于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始皇帝”。此后,历代封建君主均称为“皇帝”,俗称皇上。

21.自秦代开始,皇帝的正室称皇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祖母称太皇太后,历代相沿不变。(√)

22.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称为“皇太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也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帝王之女皆称公主,始于战国。汉代以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姐妹称“长公主”。公主封地称邑,以后各代基本上都沿用汉代的这种称谓。(√)

23.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公主出嫁称为出降,迎娶公主称为尚。(√)

24.(2016·全国卷Ⅰ)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25.(2015·全国卷Ⅰ)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拓展]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其他儿子不能称太子。26.(2015·全国卷Ⅱ)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27.驸马历代专指皇帝的女婿,非实官,清代称为“额驸”。(×)

[拓展] 驸马,是驸马都尉的简称。西汉武帝时始置,主要职责是掌管皇帝副车之马,原为皇帝的近侍官。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才加此称号,已非实官。

28.(2016·全国卷Ⅱ)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三)中央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29.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名称为“三公”。但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名称不同,职掌也不同。(√)

[拓展] 三公,始于周朝,或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汉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唐宋沿用此称。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已无实际职权,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誉。

30.秦代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事务。(√)31.(2016·全国卷Ⅰ)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32.太师,西周始置,原为高级武官,军队的最高统帅。春秋时晋楚沿用,战国后废,汉又设置,位在太傅之上。(√)

33.司徒,春秋时负责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34.中书令,历代多为宦官担任,负责宣诏命。司马迁获刑后,曾任此职。(×)[拓展] 中书令,汉武帝始置,西汉后期改为中谒者令,魏晋为中书省的长官之一。南北朝时期,中书令多为有文学名望的人。至唐代,非有特殊资望者不授此官。宋制略同。元代中书令权位尤重,明代废除。

35.参政,唐初以参知政事为他官参与宰相事务的官职名,宋以资历较浅之官与宰相同议朝政,称为参知政事。(√)

[拓展] 参政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均为中央最高政务长官。宋代范仲淹、欧阳修和王安石等都曾任此职。

36.尚书,始置于战国,历代相沿,是执掌文书的官员,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很重要。(√)

37.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38.(2017·全国卷Ⅲ)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39.我国战国时期中央就设有监察官,称为御史,一直沿袭至清代。主要职责是对百官进行纠察弹劾。(√)

[拓展] 西汉时建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府,后改称御史台。历代御史台的长官称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等。明代把御史台改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清代沿袭。40.我国历代都有史官。掌文史星历,兼管国家图书。虽然名称各异,但职能大体相似。(√)

41.“补阙”原意为补救过失,在唐代属于门下省。主要职责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大事可以廷议,小事则上封奏,并举荐人员。(×)

[拓展] 唐代门下省称为“左省”,中书省为“右省”,故补阙在门下省为“左补阙”,在中书省为“右补阙”,与“拾遗”合称“遗补”。

42.“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如:“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43.(2016·全国卷Ⅰ)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44.枢密使,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机密,其后掌权的宦官以枢密使的名义干预朝政,所以,至唐昭宗时开始改为士人任职。(√)

45.黄门是官名,汉黄门令等官多由宦官充任,故后亦称宦官为黄门。(√)

(四)地方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6.秦统一后,郡县制正式形成,成为后来各个朝代地方行政单位的基础。郡的长官称郡守,由朝廷任命;郡下设县,县内以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汉承秦制,把郡守改称“太守”。和郡平行的还有“国”,也称“诸侯王国”,设官全仿中央。(√)

47.唐代县以上的行政单位称州或郡,长官是刺史或太守。首都或陪都所在地的州叫府,长官叫尹或少尹。唐初中央派官员出巡各州,监察地方行政,称为黜陟使,有权罢免或提升地方官吏。职权和汉代的州刺史相似。(√)

48.“刺史”,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孝成帝把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49.宋代的州由中央派官员前往管理,称为“知州”,与之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州、府、军、监以上的行政单位是路。路设经略安抚司掌军权,以经略安抚使为长官。(√)50.明清省下设道,长官是道员,称分守道、分巡道,俗称道台。道下设府,长官称知府,掌一府之政。府下设州,长官称知州;州下设县,长官称知县。(√)51.知县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仅管理一县行政,无权管理兵事。(×)

[拓展] “知”是主持的意思,唐代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初用京官知县事管理一县的行政,有戍兵驻县,更并管兵事。明清沿用不改。

52.司马,西周始置,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常作为官员的贬降之职。如《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3.提辖,主管军队武装、训练、督捕盗贼、维护地方治安等。宋代州郡多设提辖兵马一官。(√)

54.纲纪,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汉以功曹、五官掾为郡国的纲纪,有时也将主簿包括在内。后来州牧的主要属吏别驾、治中也称为纲纪,魏、晋均沿用此称。(√)

(五)官职任免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55.“征、辟、任、除、拜、授、迁”都是指任用官员,用法相同。(×)

[拓展] “征”是皇帝特聘;“辟”是官府或高官聘用;“任”又称“保”,指高官保任其子弟为官;“除”有“除旧官,任新官”之意,就是改任;“拜”“授”是正常授官,有时是平级调任,有时是升职;“迁”指官职晋升或调动。

56.“转、徙、出、入”这几个词有时是平级调任,有时是升职。(×)

[拓展] 这几个词都指官员调动,其中“转”“徙”泛指调动,“出”专指调离京师,“入”专指调入京师。

57.古代任官,还有摄官、兼官、加官、试守的制度。“摄”是代行职守;“兼”指兼职,以低职兼高职为“行”,以高职兼低职为“领”或“平”。(×)

[拓展] 汉代以低职兼高职为“行”,以高职兼低职为“领”;而到了唐宋,以低职兼高职为“守”,以高职兼低职为“行”。

二、姓名称谓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58.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拓展] 有三种情况直称姓名:自称;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59.(2017·全国卷Ⅰ)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60.(2015·全国卷Ⅱ)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61.号,与名和字没有根本区别,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般敬称。(×)

[拓展] 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是由自己取定。号,又叫别号、表号。62.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会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63.(2015·全国卷Ⅱ)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64.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拓展]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65.(2015·全国卷Ⅰ)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66.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拓展] 《汉书》记载,十月汉武帝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认为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纪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那一年为“元狩元年”。

67.“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68.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如“家父”,又作“家严”“家君”;“家母”,又作“家慈”;舍弟、舍妹、舍侄。(√)[拓展] “先父”“先母”是尊称逝去父母的称呼。

69.古人称对方时,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常用“令”“尊”“贤”等敬辞。其中“令”用以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等;“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尊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对方的儿子)、“贤弟”等。(√)

70.(2016·全国卷Ⅱ)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71.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豆蔻”指十三四岁的男子。(×)

[拓展] “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其他如“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知命”指人五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耄耋”指人八九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72.(2017·全国卷Ⅱ)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73.(2015·全国卷Ⅱ)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74.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来又常常借指朝廷。(√)

75.(2016·全国卷Ⅲ)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76.(2017·天津卷)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77.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朝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人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三、礼仪习俗

(一)宗法礼仪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78.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指旧时嫡妻所生的长子,因其地位最高,又称“宗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79.冬至之日,最高统治者都会祭天,因为他们认为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一直延续到清代;夏至之日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土神、谷神、社稷等。(√)

80.“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

[拓展]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封禅书》:“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81.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82.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仪式称“朝仪”,是体现一代帝王之尊及典制完备的重要标志,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拓展] 各朝对朝仪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等级区别。一般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泛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83.古代诸侯会定期朝见天子叫“朝聘”。每年派大夫朝见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为“朝”。(√)

84.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置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拓展] 长揖,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85.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拓展] 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稽首,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86.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中的“祖”就是“祖道”,引申为饯行和送别。(√)87.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

88.膜拜,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89.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90.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

[拓展] 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用羊、豕各一,称为“少牢”。

91.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这些活动叫“斋戒”。斋戒时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92.纨绔子弟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纨是一种细而有光泽的绢帛;绔是套裤,是套在最外面御寒的。穷人一般穿不起绔,而富贵人家子弟不仅穿纨,还讲究“纨绔”。(√)93.古人称已嫁出的女子回娘家省父母为“归宁”,也指男子归省父母。(√)

94.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95.(2017·全国卷Ⅰ)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拓展]姻亲是和自己通过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血亲就是和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亲属。两者没有任何联系,所示“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表述错误,联系不存在包含关系。

96.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拓展] 嫡母是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相对庶母而言)。

八母指八种身份不同的母亲,即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嫡 母 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对于嫡母,服制是斩衰三年。继 母 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对于继母,服制也是齐衰三年。养 母 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对养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慈 母 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嫁 母 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为嫁母服齐衰杖期。出 母 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为出母服齐衰杖期。庶 母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士为庶母服缌麻。

乳 母 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为乳母服缌麻。

97.“服阕”,又叫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居丧者的服丧期长短不同。(√)

98.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99.禖祝中的“禖”是求子之神,禖祝是禖祠的住持,类似庙祝。(×)[拓展]“祝”是祝词,祭祀所用;庙祝是寺庙里管香火的人。

100..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而汉以后则讳称驾崩。(√)101.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102.“崩”是典型的象形汉字,形自上而下之势,从周代开始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殂,形声字,从歹且声。“歹”与“且”合起来,相当于迅速死亡、安乐死。(×)[拓展]“崩”是形声字;“迅速死亡、安乐死”没有依据。

103.术数是中华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基础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太玄甲子数等。(√)

104.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的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二)节日习俗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05.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是庆贺过去的一年,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拓展](1)古时候,人们把谷物的成长周期称为“年”。民间一般从上年的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都称为“春节”。(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06.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好的收成。吃元宵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还有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迎紫姑、走百病等。(√)

[拓展]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唐寅《元宵》)

107.(2017·全国卷Ⅲ)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108.上巳,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魏晋以后一般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举行水边饮宴、郊外游春活动等。(√)109.清明节,据传为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仿效。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拓展](1)寒食,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2)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110.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拓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11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拓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112.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拓展]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113.重阳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拓展]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天文地理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14.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

[拓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了古代纪年法。115.(2017·天津卷)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16.纪:古代记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故古称十年为一纪,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中的“四纪”即为40年。(×)

[拓展]“纪”,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四十八年。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117.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既望”是每月望日之后的几天,这时候,月亮看起来很圆。阴历每月初一称“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

[拓展] 既望,有时专指阴历十六日。苏轼《赤壁赋》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晦朔,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句,就是说生命极短的朝菌不知道阴历三十到初一的时间变化。

118.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也就是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119.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120.流火,流,下行;火,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121.东曦,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122.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123.“江河”专指长江、黄河。“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又称“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如《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124.山东,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125.关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关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关内,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关外,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

126.“朔漠”原指北方沙漠地带,有时也泛指北方。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而统称“百粤”,也叫“百越”。(√)

127.“九州”“海内”都是我国古代的旧称。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128.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29.“中原”即中州、中土,是区别于边疆地区的说法。狭义指今河南及其附近地区;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拓展]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中原”特指当时沦陷于金人的淮河以北地区。

130.(2016·全国卷Ⅰ)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131.吐蕃是活跃在蒙古高原对我国隋唐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的少数民族部落联盟。(×)132.“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古代指外长城以北,即今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外长城以北一带。(√)

133.“阳关”,一般指西汉所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的阳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拓展]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即指此。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中的“阳关”也指此。

134.“姑苏”是江苏苏州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唐代诗人张继有《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其中的姑苏城即苏州。(√)

135.“长安”是我国古都之一,汉高帝五年置县,七年定都。汉城在今西安西北,周围二十五公里。唐末迁都洛阳后,在长安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136.京兆,就是京城,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的称谓。(×)

[拓展]京兆,指京城及其辖区,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区的称谓。

137.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三秦,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和京都长安。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138.(2016·全国卷Ⅲ)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139.(2017·全国卷Ⅱ)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40.(2017·天津卷)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五、教育科举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41.“科举”即分科考试以取仕。始于隋唐,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实行分级考试,有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142.“举人”在科举时代是指应举之人,是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一类考生,是没有学历的人。(×)

[拓展] 在唐代“举人”是指没有学历的人。明清以秀才、举人、进士表示三级科举身份。明清时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俗称孝廉),参加乡试取中的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合称“三元”。

143.中国古代历代各级官府都会直接举办和管理学校,称为“官学”。由政府提供“廪膳”,选派教师,指定教材,监选生员。(√)

[拓展] “官学”与“私学”相对,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其中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的属中央官学,如唐代的国子学、大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元明清的太学、国子监等。144.在中国古代,学校都称为“庠”“序”,主要是教授知识,为国家培养人才。(×)[拓展] “庠”的主要功能是养育、培养,“序”的主要功能是学习“射”这门技艺,“校”的主要功能是教授知识。

145.在宋代,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称为“国子监”,同时又是国家最高学府。(√)146.我国古代藏书、校书、讲学的地方称为“书院”,主要是校勘经典、辨明典章、收罗人才。(√)

[拓展] 书院始于唐代,宋代书院大兴。以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大书院最为著名。147.中国科举时代,学校里的幼童称为“童生”。(×)

[拓展] 明清科举考试,凡考试未合格,没被称为秀才以前,无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又称文童、儒童。

148.优秀的人才称为“秀才”,俗称“相公”,是一般儒生的通称。(×)

[拓展] “秀才”原为优秀的人才,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唐初有秀才科,后停废;宋代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生为秀才。

149.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泛称贡士,唐以后亦称科举制度为贡举。(√)

[拓展] 清代科举中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其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均需参加殿试,殿试后根据成绩排名,由皇帝赐予进士出身。

150.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151.(2015·全国卷Ⅰ)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152.“登第”指登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拓展]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153.明清时期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称为“大比”。乡试是科举考试的开端,所以称为大比。乡试之年称为大比之年。(√)

[拓展] “比”是考核的意思。明清以前,大比泛指科举考试。

154.明清时期在省城,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因于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试、秋闱,考中者为举人。举人参加的科举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因在春季举行,也叫春试、春闱,因其由礼部主办,又称为礼闱。(√)

155.科举时代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因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而被称为“殿试”,亦称廷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

156.(2017·全国卷Ⅲ)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157.(2017·天津卷)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拓展]“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错。应该是《尚书》、《诗经》、《礼记》、《易经》、《乐经》、《春秋》。158.(2014·全国大纲卷)《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六、生活文化

(一)服饰、器物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59.冠冕是贵族男子的头衣,平民男性的头发则以头巾为主,贵族则在冠之下附巾。如葛巾、幅巾、纶巾等。(√)[拓展] 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在亲人和乡贤的祝福下,将头发梳起来,并带上冠固定头发,从此就是成年人了。男子年满二十称为“弱冠”。

160.笄,是簪的古称。将头发梳起来,用笄固定住。古代女子十五岁则被称作“及笄”。(√)

161.古代将上下身分为两件的衣服总称“衣裳”,这里的“衣”和“裳”是两个词,“衣”指上身的衣服,“裳”指下身的衣服,也叫“裙”。(√)

[拓展] 女子服饰中,短上衣叫“襦”。把裙子穿在襦外面,就成了襦裙。在裙子外面又加了一件上衣叫作“袄”,以袄掩裙,袄可长可短,在明代最为常见。

162.短褐,用麻或毛捻成线编织的粗衣,不但重,无光华,而且不暖。对地位低下的人来说,则为平时所穿,因此“短褐”成了平民的标志。(√)

163.袖,又称“袂”,古语“联袂”就是连在一起拉着手的意思。(√)

[拓展] “联袂”是一同做某件事的意思。“挥袂”则是挥手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常常用“袂”来代指手。

164.黔首,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即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165.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故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布衣、麻衣,借指平民。(√)

[拓展]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布衣之交,即贫贱之交。

166.青衫,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167.“笏”又称“笏板”,当纸张还没有发明的时候,文字都记录在上面,上朝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重要的事情。(√)

[拓展]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168.“席”是跪坐时用的垫子。这是由于最初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的时候,比较庄重的坐姿是跪坐。(√)

(二)饮食、灶具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69.“觥”是古代一种椭圆形,三足或四足的盛酒器,上部或侧面有提梁;“筹”本来是竹片或木片,用来计数,华丽些的也可以用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后来指在喝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170.“鼎”用于煮肉和盛肉。鼎有圆形三足和方形四足两种,现存的鼎中,最著名的要数司母戊鼎。青铜鼎非常贵重,非大贵族不能使用。(√)171.“箪”是一种像小筐的竹器,古代用它来盛饭。(√)

[拓展] 语出《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只能吃一竹筐饭,喝一瓢水,却仍然能自得其乐。

(三)交通出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72.在中国周代,马车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根据马的数量,可以对车有不同的称呼:骈就是两匹马拉车,骖就是三匹马拉车,驷就是四匹马拉车。(√)

[拓展] 据说“天子驾六”,只有天子才能乘坐六匹马拉的车子。由于四马拉车最为常见,所以用“驷”来代指马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表示说出口的话,即使是驾着四匹马拉的车子也无法追回来。

173.古代的轿子叫肩舆或腰舆,其区别是肩舆上肩抬,而腰舆抬在腰间。最早叫“辇”,本来是人推的车,后来成为专用的车或者轿子。(√)

[拓展] 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别国的王孙公主被“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可见当时的辇还不是皇帝专用。

174.“轼”是指马车前部栏杆上的一块横木,“辙”是指车在泥土路上碾过的痕迹。(√)175.最初的田猎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军事和祭祀活动,后来田猎的制度消失,对贵族们来说,打猎成了休闲活动。(√)

176.驰驿,古时官员因急事奉召入京或外出,由沿途驿站供给差役、马匹和粮食,兼程而行,称驰驿。(√)

(四)古代刑罚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77.(2017·全国卷Ⅱ)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拓展] “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然后再作考察”错。178.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笞、杖、徒(劳役)、流(流放)、死。(√)

179.刺配:脸上刺了字,发放送往远地充军。刺,即黥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拓展] 黥刑又称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汉以前,墨刑主要施于犯人面、额之上,适用于较轻的罪犯;以后,墨刑间或有之,主要用于逃奴、窃盗和辅助刑。

180.刖刑,又称剕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的酷刑。(√)

[拓展] 从膑刑演变而来。膑刑是去掉犯人的膝盖骨,犯人受膑刑后不能行走,受刖刑即断足后,装上假肢仍可行走,故刖刑轻于膑刑。

181.笞刑,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背部或臀部。笞刑打十至五十下。杖刑,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杖刑打五十至一百下。(√)

182.戮刑,戮有羞辱和耻辱之意。戮刑视为奇耻大辱。戮分为生戮和死戮。生戮即先将犯人示众,然后再杀死;死戮是先将人杀死,然后再陈尸示众。(√)

183.宫刑又称腐刑,是仅次于死刑之刑。因犯人阉割后畏风须暖,要在蓄火如蚕室之宫刑狱中将养百日,所以宫刑也叫作隐宫、下蚕室。(√)

184.炮烙:下面点火把铜器烧热,让人赤脚在上面走,使人掉进火中烧烫而死。汤镬:把人放入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菹醢:把人剁成肉泥,制成肉酱。(√)185.车裂,即五马分尸,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块。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是一种肢解的刑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

186.“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梏。(×)[拓展]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桎。

187.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188.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件。(×)[拓展]制书就是皇帝说的话。所谓“天子之言曰制,书则载其言。”在周代,帝王的命令叫“命”。秦始皇灭六国后,改“命”为“制”,“制”即成为用以颁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篇6:事业单位文学常识判断题及答案

1.下列有关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宋代书法家张旭被称为“草圣”

B.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C.《洛神赋卷》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

D.“苏、黄、米、蔡”中的“蔡”指的是蔡邕

【答案及解析】A项,张旭是唐代书法家。C项,《洛神赋卷》是元代赵孟頫的代表作。D项,“苏、黄、米、蔡”都是宋代人,而蔡邕是东汉书法家。B项说法完全正确,为本题正确答案。

2.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天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将木星称之为启明星

B.为便于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中国古代很早就将黄、赤道附近的天区分为三垣

C.中国古代在北宋时期已形成了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三种宇宙结构学说

D.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颗星合称“五纬”

【答案及解析】A项,中国古代将木星称之为岁星。B项,为便于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中国古代很早就将黄、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即二十八宿。C项,中国古代在魏晋时期已形成了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三种宇宙结构学说。D项说法正确,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颗星合称“五纬”,五星与日、月合称“七曜”。所以正确答案为D。

3.当龋齿伤害到牙的( )时,我们就会感到疼痛。

A.牙釉质 B.牙髓

C.牙本质 D.牙腔

【答案及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常识。牙主要是由牙质构成,在牙根部牙质的.外面包有一层粘合质(牙骨质),而在牙冠部表面有白色、光亮、坚硬的釉质。釉质是人体中钙化程度最高的组织。牙内部的腔隙称为牙腔,牙腔内充满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称为牙髓。口腔内的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釉质脱钙,产生空洞,临床称为龋齿。若龋洞不断加深,波及牙髓的神经,则可引起剧痛。所以选择B选项。

4.中国最早的叙事长诗是( )。

A.《孔雀东南飞》 B.《长恨歌》

C.《琵琶行》 D.《将进酒》

上一篇:职业卫生讲座通知下一篇:西游记人物性格及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