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主题班会报道

2024-05-05

学雷锋主题班会报道(通用12篇)

篇1:学雷锋主题班会报道

学雷锋主题班会报道

2012年3月7日星期三,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学习雷锋做好事”的主题班会。

主持人陈睿与田开颜较为具体的介绍了“雷锋精神”所隐含的意义: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那么谁知道雷锋精神内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陈睿抛出今天的第一个问题。看来同学们昨天晚上都有做好这方面的功课,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举手。田开颜点了举手举的最高的一位同学.“分别是助人为乐、爱国精神、热情似火、默默无闻、勤俭简洁、无私奉献、敬业精神,还有热爱劳动。”这位同学一口气说完了全部的8条雷锋精神内涵。“这位同学说的又快又对,很好。中国共产党主义战士雷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雷锋的精神定义第一条: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第二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崇高思想。第三条:甘当革命的“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态度。第四条: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第五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雷锋的精神我们永存于心!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开颜激动的说完。

接下来,陈睿和开颜读了几篇雷锋的日记和与雷锋有关的动人故事,大家都很认真的在聆听。

从我们的身边小事做起,这些都不难做到。那么,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去做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雷锋精神的内涵没有变,它还会继续传承下去!

篇2:学雷锋主题班会报道

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完善自我 服务他人 奉献社会

——东胜五小开展学雷锋班会活动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为传承雷锋精神,在春回大地的阳春三月里,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再度掀起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高潮。学习雷锋活动就像一股永不停息的春风,既是对学雷锋活动的延续,更是雷锋精神的发扬和深化。因此,我校德育处根据上级教育的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2013年学雷锋活动方案。而今天开展的是方案中的第一项:各班开展以“学习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动员班会。班会中有动员学生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也有动员学生续写雷锋日记的,还有动员学生成为小雷锋的,还有给学生讲述雷锋事迹的。各班通过讲故事、看短片、朗读等不同的方式了解雷锋,学习雷锋。我想,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五小的学雷锋活动必将开展的如火如荼,也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小雷锋。

东胜区第五小学:刘美丽

篇3:学雷锋主题班会报道

重大主题报道通常指一段时间内,围绕对国家、地区、对广大人民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的题材来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新闻报道。这样题材的宣传报道任务重、要求高,因此必须要求媒体要站得高、看得远,宣传报道要做深做透做强。作为地方性广播电视台的福州台,通过建立“重大主题宣传策划运作机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重大主题报道,如“5、18”、“新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供给侧改革”等,不断积累重大主题报道“谋篇布局”方面的实践经验,提升重大主题报道的策划运作能力。通过运作和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重大主题报道的“谋篇布局”主要就是要做到“围绕主题提炼最佳的立意、开展独具匠心的策划,以及多样化的组合报道形式”。所以说,主题宣传的“谋篇布局”的水平决定了广播电视台的办台水平和社会舆论引导的把控水平。

一、主题的立意是重大主题报道“谋篇布局”的灵魂

立意是整个重大主题报道“谋篇布局”的灵魂。在一个重要新闻事件中,往往可报道的题材和角度很多,媒体必须对新闻事件进行详实地研究、分析、调研,以及对材料进行集纳筛选,去粗取精,提炼出最佳的报道立意。与普通新闻报道不同,重大主题报道立意要重大、深刻;起点要高,体现思想性;要接地气,体现典型性;要关注民生,体现社会性。它既包含所反映的新闻事件本身所蕴含的客观意义,又集中体现了媒体对新闻事实的主观认识、判断和评价。

福州广播电视台在推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报道,从近年来福州改革具体实践出发,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进行全面的“谋篇布局”,经过对生产供给端的前期调研,采访一些企业、相关部门、专家学者等,提炼出“福州实践创新与困惑”立意。应该说这个立意新颖、深刻、高远。

(一)立意高起点

重大主题报道立意如何做到站位高,舆论传播的社会效果好?核心在主题立意的提炼。如果主题立意不佳,缺乏深度,就无法起到真实反映整个新闻事件,无法深入事物的本质,达不到理想的宣传效果,有时还可能造成反作用,发挥不了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目的。因此,媒体必须以新闻事实为切入点,对主题立意的把握必须站位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全局高度上确定最佳的选题立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称为中央针对经济新常态开出的“中国疗法”,福州广播电视台推出以“福州实践创新和困惑”为主题的系列报道,就是对国家宏观经济改革大背景下福州市委市政府深刻领会中央精神、推动福州经济发展重要改革思路和举措的主题性报道,报道核心在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理念对福州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新视野、新角度、新的方法论。

(二)立意接地气

接地气是主题宣传“三贴近”原则的实践性要求,主题宣传立意接地气关键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要体现地域性。立意只有接地气,才能从中发现典型、挖掘典型、选好典型,才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激发受众的兴奋度和关注度,增强亲和力;才能使主题宣传不会是“高音喇叭”的刺耳,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入心入脑。立意接地气要求重大主题报道要反映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决策,因此在“谋篇布局”时,要把主题报道的重点和视点确立在基层,要接地气,而不能“空对空”。2016年是福州市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从福州的具体实际出发,挖掘能够体现立意的典型素材,在《福州新闻》开设专栏,重点报道福州如何围绕“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如何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反映福州通过供、求两侧结合的科学调控,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立意关注民生

新闻宣传的本质是引导社会舆论,是“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重大主题报道在谋篇布局中只有做到以服务人民为导向,才能达到最好的舆论宣传效果。立意关注民生,就要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处入题,从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上破题,在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问题上解题。立意只有关注民生,才能避免报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才能避免高高在上、说教口吻。今年福州广播电视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报道,以民生为切入点,以企业、基层的典型事件为支撑,我们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细节采访,反映党委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判断和治理思路,为我市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二、独具匠心的策划是重大主题报道“谋篇布局”的核心

策划就是“要有计划、有打算、运用谋略,然后综合实施运行,使之达到较好的效果”[2]。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总结到,重大主题报道能否成功的实施,关键在于媒体的策划。策划是对谋篇布局“战略”构想向具体操作的“战术”实施。没有好的整体策划,就不会有新闻内容资源的整合应用,就不会有新闻媒体载体形式的整合应用,就不会的新闻宣传传播力、影响力的整体效力。策划可以使重大主题报道时具有自身媒体的鲜明特色、独到的影响力,并使经过匠心独运策划的主题宣传报道成为精品。所以说,独具匠心的策划是主题宣传“谋篇布局”的核心。

比如2016年福州台推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报道,就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生态文明发展观,进行了独具匠心的策划,通过叙事、特写、评论、综述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报道福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成就、新理念、新举措、新引擎。整个主题报道策划精准、典型生动,闪烁着自然与人文融合的美感;有高度、有深度、有典型的现实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都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在实践中,主题宣传的策划必须把握“四个要”:

(一)策划要把握时机

普通新闻报道讲时效,重大主题报道更要讲究时效。好的重大主题报道只有在好的时机编排播出,才能形成舆论焦点。因此在确定主题后,媒体要遵循新闻事件的发展规律,对重大主题报道做超前性思维判断,寻找最佳时机安排制作与播出,以期收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在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报道中,我们把握的时机就是在福建获批全国首个生态示范区两周年之际推出一组系列报道。选择这个时机,主要是对两年来福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福建前头做个有针对性的总结,理出一些在全国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理念和案例,对全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而积极的实践意义。因此,我们对有关信息进行集纳、研究、调研,从全局的高度,对该新闻事件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合理调整采访力量和采访重点,保证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体现了主题宣传的新闻价值。

(二)策划要实事求是

毛泽东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阐述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4]。因此我们在策划的时候,首先在基调把握上要紧扣“实事”,即尊重事实,其次在方法运用上要紧扣“是”和“求”,即要宣传报道要遵循新闻原则和规律,要在尊重事件事实、事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趋势方向等方面做出有预见性的判断。绝不能为了策划而策划,虚张声势,只为迎合受众的需求,违背新闻规律,小题大做,推出一些与事实不符的报道,甚至炒作,制造假新闻。为了做好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报道,我们对选择采访的案例、采访的地点、采访的对象都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策划,力求推出的报道能够有影响力、有穿透力。比如,在案例选择上我们以闽清县陶瓷业的转型升级为例,在采访对象上我们选择了福州市观鸟协会的会员,等等,使得策划的执行具有可操作性。

(三)策划要讲求独家

独家是策划的最重要的元素。作为媒体,要追求独家报道,避免人云亦云。在新兴媒体发展的今天,许多新闻线索共享,很难做到从源头上独家,所以这就要求媒体在“谋篇布局”的时候,策划视角要独特、报道策略要灵活生动、报道的内容和信息量要更丰富,报道形式在当地众多媒体中要更特别,真正体现“独家见解”。比如在策划生态文明建设时,我们注意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这显然是摆在政府面前“两难”的问题。要想做独家,就必须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到新的报道角度和切入点,因此我们结合福州部分县市先试先行的实践,运用辩证的观点,制作了永泰县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独家报道。

(四)策划要追求创新

创新是策划的生命力。因为重大主题报道是个系统工程,所以媒体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对报道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策划,包括标题、片头、宣传带、包装、文字等方面;对报道的形式提出要围绕内容进行更加灵活多样的策划,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报道中,为了更好的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展现福州湿地、栈道的“美”,我们在策划中对现场电话连线、记者现场评论、主持人旁白、采访对象同期声应用等都作了要求,以多样性的传播元素力求实现报道更具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更好地为立意服务。我们抛弃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模式,画外音少、同期声多,少用主持人解说,用典型音响、典型画面刻画细节,讲述现场真实的图景等,既强化报道的情感张力和现场感受,又体现了传统主流媒体主动求变、求新的创新姿态。

三、多样化的组合报道方式是重大主题报道“谋篇布局”的重要手段

要想使重大主题报道能够成为一个时期的舆论中心,媒体主题宣传在“谋篇布局”的过程中,要根据主题立意和策划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组合报道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宽领域的报道,深刻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从而实现主题报道广度与深度的结合,真正做到以报道手段的多样性为立意、策划的“灵魂”“核心”服务。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采取什么样的组合报道方式,取决于媒体对新闻事件深刻内涵的理解,越是题材重大的主题报道,所采取的组合报道方式也更为灵活、多样。因此,多样化的组合报道方式是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是重大主题报道“谋篇布局”的重要手段。福州广播电视台2016年策划的“新区建设”系列主题报道,就采取了系列式、递进式、延伸式等多样化的组合报道方式,这些组合报道方式推出让受众更清晰、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报道的主题,效果明显,也使受众能够透过现象寻求本源,从而更加有效地引导群众多从大局看问题,真正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场”的功能。

(一)系列式组合报道

系列式组合报道在主题宣传的“谋篇布局”中,着重解决的是报道角度问题。从报道角度出发,就是要求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它的组合模式为“一点多面”,“点”即重大主题报道的立意,“面”即系列式组合报道的角度。作为重大主题报道,它的报道角度选项具有多面性,这就为媒体围绕新闻事件的本质、受众、以及媒体的属性精心选择角度进行“谋篇布局”提供了可能。2016年,福州市委提出了“福州新区建设年”设想,福州台围绕“新区建设”这一主题,从“新目标”(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新福州)、“新格局”(四区交汇叠加)、“新成效”(福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周年)、“新引擎”(关于推进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思考)四个报道角度精心谋划组合。该组合报道多角度切入主题,避免了时政报道的枯燥、单调,更加迎合受众的需求,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二)递进式组合报道

递进式组合报道在主题宣传的“谋篇布局”中,着重解决的是报道深度的问题。集纳有关新闻事件纵向方面的信息,由事件的表象入手,层层递进、深入,揭示事件本质,报道才有深度。递进式组合报道模式“由浅入深”,针对新闻事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小见大、环环相扣。比如在新区建设主题报道中,福州台为了做足“新目标”主题报道,推出了“实力篇”、“活力篇”、“魅力篇”三组组合报道,从福州的硬实力,到软实力,到体制、机制,深层次、宽领域展示福州建设新区的信心和决心。三组组合报道中,围绕“新目标”摆事实,精心选择典型案例及采访对象,由表及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层层递进,对福州新区建设新目标展开深度解读。该组合报道主题深刻、有很强的典型性、思想性,为福州新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延伸式组合报道

延伸式组合报道在主题宣传的“谋篇布局”中,着重解决的是报道广度的问题。从报道的广度出发,就是要求媒体在“谋篇布局”的时候,要触类旁通,将报道的触角延伸到其他相关的领域及可以触达的关联新闻事件。延伸式组合模式为“由此及彼”,通过对新闻事件横向信息的组合、对比,从而实现新闻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引导受众从宏观和微观来看待事物发展变化,构成了延伸式组合报道的广度。在新区建设主题报道中,福州台为了做好“新格局”主题报道,立足新区建设,辐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从“四区叠加”的战略高度,抒写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福州台通过深入福清市、长乐市、马尾区和仓山区等福州新区核心区一线采访,推出了“福清引领新区发展”、“魅力仓山谋突破”等组合报道,全面展现福州在新区建设中的火热场景和良好态势。

综上所述,媒体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重大主题报道“谋篇布局”的研究,就能让重大主题报道的立意、策划、组合报道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报道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从而“实现新闻资源配置利用的最优化,以产生最佳的传播效果”。[5]

参考文献

[1]宋兆宽.新闻采写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吴灿.策划学[M].北京:中国人大学出版社,2004.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篇4:引领对中国主题的国际报道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参与到国际事务中。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上,中国的形象并不尽如人意,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出现的问题不时被片面、夸张地报道,这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无益于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在2008年奥运火炬伦敦传递受阻后,专门写文章反思,“挡在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这堵墙太厚重了”,“为什么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一些媒体一概而论的随意批评能够被西方公众不加思考地接受?为什么没有人质疑,这样的批评到底涉及哪些具体问题,确切情况如何?为什么一些报道,包括数字,能够在毫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连日登载在新闻里面?”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也曾指出:“中国和西方之间存有一道令人感到悲哀的理解鸿沟。”

中国要走向世界、与国际体制接轨,就无法绕过西方话语体系下的国际传媒。怎样打开横亘在中国和世界之间那堵“厚重”的“墙”,如何消弭中国和西方的“理解鸿沟”,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逃避、必须正视、亟需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要破解这个难题,更好地应对国际传媒的挑战,需要我们对一连串问题做出科学的解答:西方媒体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及其新闻价值理念是什么?西方国家媒体与中国媒体有何区别?西方政府在利用传媒宣传自己、消除负面影响方面有何经验教训?针对当前的国际环境,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让世界更加真实地了解和平发展中的中国,更清晰地听到中国的声音?应当如何更加娴熟自如地在国际舞台上表达和展示自己?应当如何引领对中国主题的国际报道,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尽管全球化大潮之下,“世界是平的”,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专著《世界是平的》中论述了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但国际局势依然波谲云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也面临国际媒体危机的潜在挑战。为了积极地应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采取更为务实和灵活的策略面对国内外媒体及其受众,积极开展媒体公关和公共外交,正视和恰当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国际传媒危机,消除负面影响,掌握涉华国际舆论的主动权,有效化解西方媒体和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和敌意,从而真正提高文化“软实力”,塑造正面积极的国家形象。

有鉴于此,北京外国语大学、凤凰卫视欧洲台和英国华誉传媒有限公司从2008年起开始推出“战略传播高级课程”,旨在对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涉外机构的高层领导和专业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帮助学员提高外语水平和沟通能力,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对国际舆论的敏感性和跨文化交流意识,熟悉西方媒体在中国主题报道中的立场和套路,增强应对能力。为了总结“战略传播高级课程”的培训经验,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国际传媒处置的个案研究,增强相关涉外机构传媒处置能力和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北京外国语大学战略传播研究中心编写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国际传媒处置实证分析》一书。

篇5:成人仪式主题班会报道

时间:2011/12/28

主题:成人仪式

主持人:陈子俊、孙惠

参会人员:09软件高全体成员

主要内容:

今天在09软件高级班即将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主题班会。十八个春秋,十八个冬夏,他们已经走出美丽的童话,他们开始走向成熟和潇洒。让天空作证,让大地做证,他们曾在十八岁时许下的金子般的诺言。让他们面对鲜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放声高唱国歌吧。十八岁不只是时间的概念,而更是人生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十八岁不只是意味着可以独立自主,而更是意味着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看,十八岁,他们已站在成人的舞台。上台的是本班即将会有可能转三年的朱丽丽和孙慧,她们即将会离开这个和睦大家庭,她们有些不舍,她们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感动,和宿舍人员的关系,即使分开,即使离别,当初的友谊永远铭记在彼此的心中,即使匆匆擦身而过,也会闪出明亮的光华。她们即将与我们离别。胡晓雨同学上台唱了首歌曲,唱出对她们即将离去的那份不舍,那份牵挂,一曲终了,同学们纷纷上台诉说心里的话,新转来的几个同学到09软件高级班,他们也说出了自己到这个班级的感言。最后,同学们全体起立,纷纷举拳,对着国旗宣誓:“在此正式成人之际,我以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名义,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庄严宣誓:我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捍卫神圣宪法,维护法律尊严。履行公民权利,承担社会义务。人民幸福为先,国家利益至上。热心社会公益,无愧祖国养育。勤勉奋发有力,不负人民厚望。以我火红青春,建设锦绣中华。以我壮志激情,创造崭新未来!”这天,他们都经历了成人礼,长大了。

篇6:“学雷锋”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1、通过雷锋的生平简介及其故事,使学生知道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向雷锋叔叔学习。

2、利用讲故事、唱歌等形式,使学生知道雷锋精神已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通过活动,希望更多的“小雷锋”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雷锋生前的格言和先进事迹。

2.学唱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三、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比赛

1.请听:雷锋的生平

雷锋叔叔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雪锋叔叔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甲:雷锋叔叔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2.学生将雷锋故事

故事(一)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自己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助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

故事(二)助人为乐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故事(三)钉子精神

雷锋总是利用点点滴滴时间看书学习。一次看电影,放映前几分钟,雷锋捧着书看。有战士说:“雷锋别看了,马上就要看电影了。”雷锋笑着说:“还有几分钟,看一页是一页。”当雷锋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师:听了雷锋叔叔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师:雷锋叔叔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格言朗诵》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②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③一块好好的木板,钉子为什么能打进去因为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④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⑤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师: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这就是雷锋叔叔,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闪耀在一五班的集体中。

二、学生介绍身边的好人好事。

三、学雷锋活动《三字经》 一是一,二是二,不缩小,不扩大。

学雷锋,见行动,进教室,开窗户。

洒洒水,扫扫地,擦黑板,抹桌子。

小同学,勤学习,多思考,齐进取,齐上进,爱祖国,爱人民,做一名,好学生。

篇7:学雷锋主题班会

1.经过雷锋的生平简介及真实的故事,使学生明白雷锋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向雷锋叔叔学习。

2.利用各种表现形式,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已在班团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经过活动,期望更多的“小雷锋”出此刻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导出队会主题

合:尊敬的领导、教师、同学们,上午好!五(1)班学雷锋主题班会此刻开始!

甲:三月,阳光明媚。

乙:三月,万物复苏。

甲:三月,春风送暖。

乙:三月,大地换新颜。

甲:同学们,三月,是什么日子呢

全班答:学雷锋活动月。

乙:对了。

合:“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手中的枪,我们要做新时期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乙:是啊,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继承革命英雄的光荣传统。

二、让学生了解雷锋是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1、甲:同学们,下头就让我们来了解雷锋,一个自强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乙:雷锋1940年出生在湖南望城县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7岁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平时他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他多次立功。1962年8月15日雪锋因公牺牲时,年仅22岁。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甲: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世人的心中。

2、乙:请听《雷锋故事联播》

故事(一)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自我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我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仅自我认真学习,并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忙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

故事(二)助人为乐

一天,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我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

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忙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忙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

“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明白累的。

甲:同学们,雷锋的故事,当然不止这些!雷锋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乙:说起雷锋,我们就不忘提起雷锋日记!雷锋在数百篇日记里,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总结出许多人生的格言,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甲:请听《格言朗诵》

①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②一滴水仅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干,一个人仅有当他把自我和团体事业融合在一齐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③一块好好的木板,钉子为什么能打进去因为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

④我活着,仅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⑤青春啊,永远是完美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合:风里雨里,泥里水里,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乙:这就是雷锋叔叔,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却闪耀在祖国的大地上,闪耀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闪回在初一13班的团体中。

三、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以点带面,促进更多的同学向雷锋学习

甲:不信?请看小品《一粒钉子》:

俊杰:(背着书包,走进课室)啊,还没人来,今日我最早到啦!(坐在椅子上)哎呀,我的屁股,怎样回事?原先是一枚钉子,没人见,换一张椅子。

彬彬:早上好,俊杰,你怎样了?心神恍惚的。

俊杰:没、没什么事。

彬彬:(坐在椅子上)哎呀,真痛!钉、钉子。(乘没人注意,换了一张椅子)

班长:大家早上好!

俊杰:班长,昨晚的那道数学题你做出来了吗?能教教我吗?

班长:当然能够,呆会儿教你们。(坐在椅子上)哎哟,什么东西?是一粒钉子。

(这时,彬彬,俊杰听了这话,都走了过来,不好意思的道歉。)

班长:哦,没关系,椅子“长”钉子了,让我去拿把锤子来修一修,然后再教大家做数学题。

俊杰、彬彬:好,我来帮你。

(小品结束)

乙: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我们应当学习剧中“班长”助人为乐的精神。

甲: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社会上,在我们同学当中也涌现出许多活雷锋,他们勤奋学习、刻苦耐劳、助人为乐!不信,请听同学们是怎样说的!

甲:哪位同学能说说你身边的好人好事?

学生发言:美在我身边(讲述身边好人好事)

[主持人]同学们的发言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就在我们的身边。时代的改变或许会令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了改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社会不再需要雷锋。实际上,雷锋精神的内涵——奉献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并被千千万万的人所学习与继承,以美而纯洁的心灵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与美,感受到如三月和风般的温暖与舒适。

篇8:浅谈如何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这些系列报道具有采访线长面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本着让事实说话、让过程说话、让当事人说话的原则,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字、鲜明地反映出新闻所必须表达的立场和思想。

重大主题报道有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两种,不论是哪一种,都必须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立意,用多角度、从多层次来展开事物的方方面面,并反映事物矛盾的起因及结果。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报道,其选题原则和标准必须是思想性突出、新闻性强、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能激起读者的兴奋度和关注度。同时,它还必定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对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指导作用,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

合肥晚报近年来组织重大主题报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

一、精心策划重在参与

加强新闻创新策划,吸引读者对新闻媒介的关注和对新闻事件、新闻报道全过程的参与是重大主题报道的一个先决条件。从《合肥晚报》组织的一些重大主题报道来看,大多是时间比较长,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几乎每天有见报稿,而且参与人数多,除派出多路记者采访外,有时还请一些读者代表来参与。这样围绕一个主题,从多层面、多角度来反映和深化主题,没有强有力的精心策划势必成为散沙一盘。而要精心策划必须策划者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一致;必须广大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密切配合;必须新闻单位与政府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的互动。

2002年春节,合肥晚报在全国率先提出“为农民工讨工钱”,并开辟了专栏,连续一个多月,报道了众多农民工因讨不到工钱无钱返家过年的困窘。在合肥晚报的呼吁下,这一年报纸先后为300多农民工讨回了工钱。这组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重视,《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专门刊发了合肥晚报为农民工讨工钱的报道。此后每到年底全国各新闻媒体都行动起来,为农民讨工钱摇旗呐喊。

还有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合肥晚报开设专栏,记者一个个地方找寻“合肥与邓小平”有关的新闻,《“傻子”深情念小平》《我是刘邓大军“后生”》《“口丫头”的小平缘》等,在推出邓小平百年诞辰专题后,合肥晚报还推出系列报道“小平光辉沐浴‘小平’”——走访名叫“小平”的人,记者为了采访“小平”,走遍了合肥各个角落,找寻“小平”,这样的策划非常具有历史感又具有人情味。

像这样的优秀策划,合肥晚报举不胜举,比如2002年9月,包河区新河埂小区居民反映,有人在住宅楼里开办学校扰民。接到报料后,记者对该学校、学生家长、教育部门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引出了打工者子女上学难的话题,并率先报道了首家受人欢迎却不合法的打工者学校。随后记者又从校方的办学初衷、打工者的需求、教育部门的态度及法律赋予适龄儿童享有教育权利等方面进行了报道,使打工者子女获得与城市孩子享有同等的就近入学、平价入学权利。基于此组报道写出的《合肥首家“打工者子弟学校”是办是停?》获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二、高屋建瓴强化主题

大型主题报道是新闻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大型主题报道中的全局观念,更多的必须要从政治的高度上考虑问题。《合肥晚报》2008年2月28日《申亥之雪》四个版是对探索性报道的一次有益尝试,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因果来分析如何直面雪灾危机。本报没有人云亦云的将雪灾“归结”为没有应急机制和所谓全球气候变坏导致雪灾上,而是更深层次的以《越现代化越脆弱》为题进行挖掘。报社在做这组报道之前,就提出一个主题,“像此类的大雪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常有,而且在农村不通电、不通交通的境况常有,为什么那时没有全民皆慌?”就因为这一理性思考,让整个报道在所有其他媒体有关雪灾的报道中显得独树一帜。

三、凝聚人心锻炼队伍

大型主题报道活动的过程,也是一次凝聚人心锻炼队伍的一个好机会。

如《合肥首家“打工者子弟学校”是办是停?》这组报道,记者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好的新闻眼,更重要的是有创新意识,才能在接到一个普通的热线电话时,能进行“发散”和“碰撞”思维,并深入采访,才能形成后来这组深度报道。

艰苦的工作作风的培养来自于一线的深入。如果长期在“坐着椅子等帖子,住进宾馆写稿子”这种工作状态下组稿发稿,就减弱了深入第一线的勇气和动力。重大主题报道之所以磨炼人,一是没有现成的模式,二是没有舒适的采访条件,往往是记者们在街头和基层单位辛苦搜寻的结果,没有敬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过硬的采访作风,要完成这样的采访是难以想像的。

综上所述,重大主题报道之所以能以它较大的影响力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根本原因是它体现了党报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而权威性和指导性又是建立在党报不断创新、不断探讨新闻规律的基础上才实现的目标。■

篇9:学雷锋主题班会

3月5日是*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我们中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弘扬和培育雷锋精神,要求每位学生从此刻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团体,具有崇高的社会职责感;具有必须道德素养。经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雷锋精神,长期构成学雷锋的氛围。

活动时间:班会课

活动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二年一班全体师生

组织者:中队辅导员、班长(主持人)

活动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制定活动方案,研究活动程序。

2.学生收集雷锋的故事、事迹等。

活动程序:

一、导入。

主持人:同学们,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学习的楷模。x号召我们:“向雷锋同志学习,弘扬雷锋精神。”这学期,我们中队的全体队员要“学雷锋,把温暖送给别人”。

二、同学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了解雷锋的生平及事迹。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谈一谈自我的感受,说说雷锋叔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总结:热爱团体,乐于助人。

三、思考、讨论。

小学生应当怎样学雷锋

1.小组讨论。

2.代表发言。

交流总结:

(1)每人背诵一句雷锋名言,会讲一个雷锋故事。

(2)课外活动进行卫生大扫除。

(3)帮忙低年级同学搬大桶水,打扫卫生。

(4)每人办一期学雷锋的手抄报。班干部办黑板报。

(5)帮忙村里的孤寡老人做一件好事。

(6)制作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并帮妈妈做一件家务。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雷锋叔叔的一生是伟大而短暂的,他把自我有限的生命全部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我们学雷锋,就是要像雷锋那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帮忙别人解决困难,解除痛苦作为自我的幸福和欢乐。从此刻开始,我们班建立“雷锋活动日”制度,我们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后期活动:

1.指导学生收集雷锋活动资料图片,并更换展览在教师后墙上。

2.本活动结束的下一周,开一次主题队会,让学生谈自我在学雷锋活动前后的不一样表现,介绍中队小雷锋的事迹。

篇10:学雷锋主题班会

经过开展“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主题班会,能够使学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思考奉献的重要性。结合学雷锋主题,能够从身边找寻体现奉献精神的实例,重新给予“奉献”新的定义,并且能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找到体现奉献精神的各个方面,并能联系实际将奉献精神融入到平时热爱团体,关心班级,乐于助人等细小方面。

教学过程:

一、3月5日学雷锋日简介:

今日是学雷锋日,为何定在3月5日呢1963年3月2日,雷锋同志因公牺牲后,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刊出在《中国青年》。5日,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刊载毛主席向“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之后,中央决定,把3月5日定为雷锋纪念日。

二、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提问:为什么今日还在谈雷锋精神(学生思考并发言)

能否从我们的生活中有所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谈当今社会上无私奉献的例子。

512大地震中那些救援人员的无私奉献,还有无数好心人捐款;

上海各区的无数好心人为挽救四名抢救中的消防员捋袖献血。

最近地铁二号线上的那些志愿者,辛勤为人们指路等等。

小结:时代需要雷锋精神,需要奉献。

三、读两则小故事,谈谈启发:

四、结合自身

我们能将奉献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例如同学们的乐于助人,关爱团体,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的表现。谈谈班级里同学中乐于助人关爱团体的好人好事。

王肖骏,在运动会中用自我的实际行动为班级同学加油助威;胡玉虎每一天认真做好劳动委员的工作,热爱团体等等。

五、你能为班级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呢

学生写下自我力所能及却又体现关爱团体的例子,并进行交流。

六、班主任总结:

不要以为“奉献”离我们很远,不要以为“雷锋精神”离我们很远。期望同学们都能够细心观察生活,从生活发现那些默默却又闪光的奉献精神,并且从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开始,去关心我们的团体,关心身边的伙伴。用我们的行动和新时代中学生的独特个性去诠释奉献的新定义。

学生感受:学生从一开始觉得谈雷锋精神,奉献精神离他们十分遥远,到之后结合了如今社会中那些奉献精神的实例,也将奉献的范围缩小到班级同学的关心团体、乐于助人,他们能够体会,其实在身边也有很多有爱心,无私奉献的人和事,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说时代需要雷锋精神需要奉献的原因。

篇11:学雷锋主题班会

班会主题:学习雷锋精神 班会时间:2014年3月3日 班会地点:高三一班教室

一、活动目的

当今社会,很多人缺乏互助意识和奉献精神,人与人之间渐渐变得冷漠,没有了往日的温情,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越来越严重,春晚小品《扶不扶》就鲜明地表达了这一主题。而此类现象还在不断上演。所以,在当今社会下,学习互敬互爱,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有极大的必要性。要通过弘扬雷锋精神来提高广大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培养其奉献精神。

二、活动材料准备

影像文字材料:雷锋事迹视频、雷锋格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影像设备:多媒体,话筒

三、活动过程

1、由班长负责播放雷锋纪录片,同学们观看雷锋影像,宏观上把握雷锋精神。

2、班长主持,同学发言,诵读雷锋名言名句

班长:下面情同学们自由发言,诵读自己熟知的雷锋名句 项徳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赵跃腾: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张春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

邢增帅: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班长:好!同学们总结的名言都很有启发性,通过刚才的影响资料和这些名句,相信大家对雷锋精神也有了大致了解,有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总结一下雷锋精神的含义呢?

():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班长:()同学总结的非常好。我们都知道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那么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又有什么新的含义呢?():新时期,雷锋精神是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新时期,雷锋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新时期,雷锋精神是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新时期,雷锋精神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班长:看来大家对新时期的雷锋精神都很了解啊,但是知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深深地领会雷锋精神的深刻含义,把雷锋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日常行动中去。帮助他人,关爱他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要坚持弘扬雷锋精神,杜绝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发生。

四、班会总结

篇12:学雷锋主题班会

主题:雷锋精神永流传

地点:一年一班教室

时间:2014年3月7日

主持人:薛长林

活动目的:

1、通过队会使学生知道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好品格。

活动过程:

一、出旗、敬礼、唱队歌

甲:同学们,下午好!雷锋精神永流传主题队会现在开始!

全体起立,甲:出旗,敬礼,唱队歌。

二、突出主题

甲:今天我们的校园为啥荡满春风?今天我们的队旗为啥饱含深情? 因为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雷锋,在三月的春风里来到我们当中。请听诗朗诵《雷锋叔叔,请听我说》

甲:雷锋你的丰采,鼓舞着全国的人民;你的笑容,好像阳光照进了每个人 的心中!

三、雷锋生平介绍

雷锋叔叔是怎样的人呢?请看:

《雷锋的生平介绍》

请同学们默读两遍,记一记有关内容

甲:请同学们说说你记住了雷锋的哪些内容

雷锋刻苦学习,努力为人民服务,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你们知道雷锋 的故事吗?

甲:雷锋虽然离开我们了,但是“雷锋精神”在我们心中永驻,“雷锋精神” 已在我们心中生根。

同学们,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甲:同学们都应该知道3月是学雷锋月,但是,即使在平时,我们也应该象 雷锋叔叔一样,助人为乐。

雷锋叔叔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雷锋,我们应该怎么做? 甲:全体起立,呼号

上一篇:小班小风车教案下一篇:《六国论》教师导学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