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信号无线覆盖系统

2024-05-23

手机信号无线覆盖系统(精选8篇)

篇1:手机信号无线覆盖系统

上海星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手机信号接入协议

编号2012-CY-KJ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共同发展,签定本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一、项目概述:移动手机信号覆盖。

1.项目名称: 移动手机信号覆盖接入 2.项目地点:

二、工程内容:

1.甲方工作场地;

2.乙方增强移动手机信号到甲方工作场地,并提供相关设备; 3.乙方在合同签字生效后7个工作日内开通甲方的服务。

三、责任和权利

1.甲方:

(1)为乙方的布线及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如平面建筑图纸,安装用电等

(2)为乙方网络系统运营提供方便;

(3)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和其他任何第三方无权使用和处置在甲方所在地投资的网络线路,网络设备等资产;违者必究; 2.乙方:

(1)为用户提供移动手机信号覆盖甲方工作场地。(2)负责移动手机信号覆盖接入,设备安装、调试。(3)负责乙方的设备维护。

上海星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4)对于乙方因计划内的维护、测试电路等合理原因而人为中断服务,必须提前一个工作日通知甲方;(5)逐步提供有关增值服务;

(6)拥有对甲方收费价格及收费方式的制定权和解释权。

3.本合同内容应向第三方保密。合同一式两份,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4.合同的修改和补充,需经甲乙双方签定变更合同,作为本合同的补充内容。

5.本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纠纷,甲乙双方应本着友好合作的态度,协商解决;协议无效,则提请当地司法机构仲裁。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地址: 地址: 电话: 电话:

签定日期 年 月 日

篇2:手机信号无线覆盖系统

甲方: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地址:

联系方式:

乙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

负责人:韩凤仪

地址:无锡市蠡园经济开发区溢红路139号

联系方式:

为了改善甲方通信环境和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信号覆盖,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自愿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本协议。

1.乙方无偿为甲方安装移动无线信号覆盖设备,产权归乙方所有,设备由乙方

负责维护。乙方在施工过程中不对甲方装潢造成破坏,如造成破坏乙方应负责恢复原样。

2.本合同有效期内,乙方除承担本移动无线信号覆盖设备及维护费用外,乙方

不再承担除电费外的任何其他费用。

3.甲方无偿为乙方提供符合安装移动无线信号覆盖设备的场所、光缆等传输设

备进出的通道和确保这些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220V交流电源,用电时间为全天24小时。电费由乙方安装电表按实际度数进行结算,单价元/度,经甲方通知并提供相应发票或收据后由乙方进行支付。

4.由于邮电通信属于国家重点工程,甲方不得擅自切断乙方的供电。

5.甲方负责向乙方提供有关使用场地的建筑平面图和其它有关资料,并积极配

合乙方进行布线系统工程的日常维护工作。如果甲方进行室内装修或改造,必须提前通知乙方,并在此过程中积极配合乙方进行线路的改造和迁移。

6.甲方应协助乙方做好通信设施的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不得擅自移动、搬迁,改变乙方的通信设施。如有特殊情况,甲方进行区域改造时需移动天线等,乙方应积极配合,并帮助迁移。

7.甲方保证在协议签订时该房屋或场所没有产权纠纷,协议签订后如有上述权 1

属纠纷,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协议有效期内,如甲方有产权或人事变动,此协议继续生效,有关事宜由当事人负责交接。

8.双方均有责任为对方“专有信息”予以保密。本协议的“专有信息”是指在本协议履行过程中一方从另一方(“披露方”)得到的披露方开发的、创造的,或为披露方所知的,或转移至该披露方的、对该披露方业务有商业价值的信息。专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有关商业秘密、电脑程序、专有技术、数据、业务和产品开发计划,与该披露方业务有关的客户信息及其他信息,或该披露方从他方收到的保密信息。未经信息披露方事先书面同意,另一方应对任何专有信息保密,除自身不使用外,也不得向任何人或实体披露这些专有信息,但正常履行本协议义务需要的除外。如一方违反以上保密义务,给披露方造成损失,披露方有权要求另一方进行赔偿,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给披露方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9.廉政条款:甲乙双方在经济(合作)业务来往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和廉洁自律规定,遵守行业管理有关规定,共同抵制商业贿赂和不正当竞争。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廉政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

10.服务品质条款:甲方应严格按照中国移动相关服务品质要求开展工作,不出

现损害中国移动信誉、客户利益的行为,对因违规行为导致客户投诉、媒体曝光的,自愿承担因此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11.本协议有效期限为年。从2011年月日至年月日。

12.本协议一式贰份,甲乙双方执壹份;本协议经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

后生效。

13.本协议签订后双方应严格遵守协议。如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

决,协商不成,双方约定采用下述第1种方式处理。

(1)双方均向无锡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篇3:隧道内无线信号覆盖论述

隧道一般可分为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 其中公路隧道内部空间较为宽敞, 且车在内部运行过程中无线信号波动较小, 而铁路隧道内部较为狭窄, 当火车经过时所剩空间很小, 对信号的传播有较大影响。根据隧道的长度又可将隧道分为短距离隧道、中等长度隧道和长距离隧道, 在此定义长度100米以下的隧道为短距离隧道, 100米至500米的隧道为中等长度隧道, 500米以上的隧道为长距离隧道。

1 传播模型

无线信号在隧道中传播是墙壁反射与直射的结果, 其中直射是主要分量。根据试验数据得出一个简单实用的隧道传播模型来进行隧道的无线信号覆盖设计。该传播模型为:

其中:f代表频率 (MHz) , d代表距离 (m) 。

图1为上述模型的预测值和在某公路隧道的实测值对比图。

从上图可看出, 实测和模型仅在隧道口损耗相差较大, 模型计算时, 是考虑将天线放在隧道口, 而实验测试时是将天线放在了距隧道口50米的距离处, 所以隧道口处模型和实测结果会相差较大。但在隧道内100米之后, 模型和实测的差别就比较小了。测试结果证明此传播模型可用于隧道内无线信号覆盖设计。

而对于泄漏电缆覆盖方式, 不同泄漏电缆的最远覆盖距离主要从传输损耗和耦合损耗两方面考虑, 计算方法为:传输距离= (设备输出功率-耦合损耗-末端输出功率) /传输损耗。

2 隧道内信号覆盖解决方案

2.1 信源选取

隧道覆盖所用信号源需根据隧道长度、隧道口的无线状况、话务、传输路由等情况来决定。

对于短距离隧道, 如果隧道口附近有足够强的信号 (>-80d Bm) 可以被利用, 则建议采用直放站进行覆盖。如果传输路由无法解决, 则可以采用无线直放站, 此时要充分考虑到直放站隔离度的要求;如果传输路由较容易解决, 则建议采用光纤直放站, 施主基站为隧道口主导频信号所属基站。

对于中等长度隧道和长距离隧道的覆盖, 对有源设备要求较高, 信源建议采用微基站或微基站+直放站, 尤其是城区地铁隧道, 人流量大, 话务量高, 更需采用微基站来解决覆盖同时提高系统容量。另外, 对于长距离隧道, 所需信源数量较多, 可考虑采用射频拉远单元, 其具有占用空间小、输出功率高、耗电量低等特点, 可大大节省光缆资源和电力资源, 加快建站速度。射频拉远系统组网方式灵活, 可支持链型、星型和混合型组网方式。

2.2 切换分析

高速移动引起信号的快速衰落, 移动终端在服务小区的信号强度衰落到一定程度时, 会触发小区重选或切换过程, 如果在切换到新小区前, 当前小区的信号电平衰落到门限以下, 就会引起掉话或者脱网。因此在进行隧道的覆盖规划时, 要着重对小区间的切换进行规划, 主要考虑因素有切换区的选取和切换重叠区域的设置。

2.2.1 切换区的选取

隧道切换区的选取会直接影响不同小区之间的切换成功率。隧道长度不同, 切换区也应设置在不同位置。

对于短距离和中等长度隧道, 由于隧道外的导频信号进入隧道后快速衰落, 而用户终端在隧道内尚未完成切换时又会进入到另外的导频区域, 所以此时如果把切换区设置在隧道内, 很容易因切换失败而引起掉话, 因此应把隧道内的信号适当外延, 把切换区设置在隧道外;而对于长距离隧道, 隧道内信号较纯净, 在切换区域足够长的情况下, 切换成功率相对较高, 故应把切换区设置在隧道内;对于连续的隧道群, 为避免连续切换, 可采用射频拉远系统对其进行覆盖, 使隧道内外为同一小区, 减少掉话。

2.2.2 切换重叠区域设置

通常切换完成的时间等于测量延迟加上切换时延, GSM网络一般工程中取值为5秒, CDMA网络为软切换, 切换时间一般为1.2秒, 如果隧道为双洞单向, 则切换带长度为:行驶速度×切换时间;如果隧道为单洞双向, 则切换带长度为:行驶速度×切换时间×2。

2.3 天馈系统选取

目前隧道内无线信号覆盖所用的天馈系统主要有两类: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和泄漏电缆。

2.3.1 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

同轴馈电无源分布式天线覆盖方式的常见形式是采用对数周期天线或定向板状天线在隧道口或隧道内进行覆盖。这种覆盖方式设计灵活, 施工较简单, 投资相对较低, 但这种覆盖方式对分布式天线的安装条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要求较高, 要适用于公路隧道和短距离铁路隧道。

对于长度不同的隧道采用的天线覆盖方式也不同, 对于直线型短距离隧道, 可在隧道两边的隧道口安装对数周期天线或定向板状天线朝隧道内部覆盖, 同时为保证终端可以在隧道内外平滑切换, 也可在隧道口安装一面天线朝隧道外部延伸覆盖, 此时隧道口两侧应设置为同一小区;对于长距离隧道, 在隧道口和隧道内均应安装天线, 大部分长距离的隧道两侧分属不同小区, 所以长距离隧道可考虑采用2个小区进行覆盖, 将切换区设置在隧道内, 但此时需保证有足够的重叠覆盖区以满足切换需求。

2.3.2 泄漏电缆

泄漏电缆覆盖方式是指在隧道内安装泄漏电缆, 以泄漏电缆传输信号, 同时通过泄漏电缆孔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这种覆盖方式可减小无线信号的阴影及遮挡, 信号波动较小, 场强分布较为均匀, 同时多种不同的无线系统 (如寻呼系统、告警系统、广播、移动电话) 可以共享同一条泄漏电缆, 降低了架设多个无线传播系统工程的复杂性, 降低了投资。但初期建设时泄漏电缆造价比较昂贵, 且后期的维护困难相对较大。

漏缆覆盖方式主要适用于铁路隧道和对信号有特殊要求的隧道, 尤其是高铁隧道。铁路隧道空间较为狭窄, 当火车经过时, 剩余的空间很小, 这时的无线传播环境与无火车通过时差别较大。同时火车车身衰减较大、车速较高, 对无线信号的传播也会有较大影响。如果采用分布式天线覆盖, 由于安装空间有限, 天线的尺寸与增益必然会受到很大限制, 施工安全性和覆盖效果均难以保证。因此此类区域建议采用泄漏电缆覆盖方式来保证系统稳定性和整体覆盖效果。

泄漏电缆一般可架设于隧道侧壁上, 高度应与列车窗口等高, 泄漏电缆孔指向车窗, 方向水平。泄漏电缆的计算公式为:终端接收场强=信源功率-传输损耗-耦合损耗-轴向损耗-其它损耗, 信源功率按照20W发射功率来计算, 以7/8泄漏电缆为例, 计算可得其覆盖距离为400米。传输损耗和耦合损耗参数见表1。

2.4 取电

公路、铁路隧道多建设在山区等环境较恶劣的区域, 因此在设计这些隧道覆盖方案时, 需重点考虑设备的取电问题。对于靠近隧道内的配电室或隧道周围有电力供应的, 应尽量就近取电, 以降低工程投资;对于无法就近取电的隧道, 可考虑采用新型的供电方式对设备进行供电, 主要方式有远程供电系统和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2.4.1 远程供电系统

远程供电系统由远供电源局端、远供电源远端及复合馈电光缆等构成, 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将已有的局端直流-48V基础电源经局端设备升压为直流高压 (280V/400V) 传输至远端 (负载) 设备端, 再经变压至负载设备所需的标准输入电压为远端 (负载) 设备供电。远程供电系统具有传输电压高、线路损耗小、转换效率高等特点, 可为无电力供应或取电非常困难的站点提供供电保障。远程供电系统采用复合馈电光缆, 可以把光缆和电缆一次性施工, 缩短施工周期, 降低施工成本。

远程供电系统中复合馈电光缆的线径、芯数以及局端电源的功率选择均需根据实际工程建设中远端负载的数量、功耗以及与局端的距离来确定。

2.4.2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

风光互补供电系统是指根据风力、太阳能资源的可利用程度, 将风力发电设备及太阳能发电设备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灵活组合的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 风力发电系统将风能转换为电能, 通过充电控制器同时为负载供电并把多余的电量储存在蓄电池中。

在山区、远离村庄等电网难以覆盖的隧道区域可采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利用风能、太阳能的互补性, 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输出, 但由于风光互补系统用于野外, 气候恶劣时故障率较高, 维护也较为困难,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需综合考虑。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 在进行隧道内的无线信号覆盖规划时, 必须根据隧道的长短, 以及隧道孔数、话务量等情况提出相应不同的解决方案, 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 并满足隧道内的无线信号覆盖要求, 提升用户感知, 提高运营商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永强.地铁隧道无线覆盖综合解决方案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6) [1]刘永强.地铁隧道无线覆盖综合解决方案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 (6)

[2]李会波.《无线通信信号隧道覆盖论述》.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7 (34) [2]李会波.《无线通信信号隧道覆盖论述》.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07 (34)

篇4:手机信号无线覆盖系统

移动通信网络应经进过了多年的基础工程建设和投入,就目前来说已经成为有效的稳定网络服务,那么我们接下来主要进行的就是开始大量的网络优化服务就可以了,使曾经的盲点区域,如村庄、高层写字楼、公路、桥梁和隧道等区域,信号覆盖率和网络指标都得到了良好的覆盖和深度的优化。

现在市场上面对消费者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有好几家,互相之间也存在竞争,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客户对无线覆盖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运营商就要努力提高服务的标准和要求。要想获得更高的用户占有额就得加大相关方面的投入,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才能真正的占领市场。近几年3G室内覆盖项目成为室分网络覆盖的新目标。重点突出的是城市居民聚集区的信号质量,特别是大型住宅小区,这部分区域过去已经进行了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但高层的无线信号覆盖上仍然不能有效的解决室内信号差的问题,这个问题出在因为各种原因,覆盖区没有铺设专用射频电缆入户。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使用过去的方法既在建筑物过道上布放天线,已经不能满足运营商视频电话业务和高速下载数据业务对信号质量的要求。因为建筑物会对手机信号屏蔽严重,再加上3G无线信号工作频率高,信号空间损耗大。并且放在室内的天线会增大物业的协调难度和延长工程施工的进度。根据以往用户投诉处理结果分析,在无线网络质量类投诉中,大多数网络质量问题的位置发生在室内。建筑物阻挡造成的低覆盖、低场强、低接通率、低质量、高掉话率等都是网络投诉的重点问题。出于以上原因,如何提升无线网络室内深层、精确覆盖效果,有效吸收室内话务、提高室内覆盖资源利用率,提升室内覆盖投资效益比,是当前网络室内覆盖优化工作的难点、重点。一种新的无线信号覆盖系统成为电信运营商非常迫切的需求。

二、基于CATV的信号覆盖系统简介

为了应对目前的状况,本人采用CATV网络合路移动通信进行室分信号覆盖,CATV有线电视网络特点是目前已基本覆盖了每个家庭住户和酒店房间,这为实现住宅小区、酒店的信号入户覆盖打下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建筑物室内的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采用此种覆盖方式,都可以得到解决。CATV无线信号覆盖系统,包括常规直放站、分合路器、有线电视CATV无源分配网络和入户终端,移动通信信号与CATV信号混合通过分合路器将有线电视CATV无源网络传输至用户室内,室内入户终端将移动通信信号和CATV信号分离开来,进而对移动通信信号的射频进行放大,通过内部的天线实现无线通信信号的入户覆盖。

三、基于CATV的信号覆盖系统原理

通信系统通过覆盖终端来区分为两种覆盖方式:有源终端覆盖和无源终端覆盖。

(一)有源终端覆盖

适用于楼内没有建设室内分布的情况,直放站提供移动通信需要的信源,经过合路器将移动通信信号馈入CATV网络进行传输,再通过一台放置在用户室内的有源终端,有源终端的作用是分离CATV信号和放大移动通信信号,该设备将分离出的CATV信号直接传送到电视,而移动通信信号通过该设备进行放大后,再通过室内天线进行覆盖。

(二)无源终端覆盖

适用于楼层内已经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情况,通过楼层中的分布系统提供移动通信需要的信源,经过合路器将移动通信信号馈入CATV网络进行传输,再通过一台放置在用户室内的无源终端,通过该终端的作用是分离两种信号,该设备将分离出的CATV信号直接传送到电视,而移动通信信号通过该设备进行放大后,再通过室内天线进行覆盖。

三、系统技术优势

将移动通信信号馈入CATV网络进行传输,必须考虑移动通信设备及信号对电视造成的影响。下面对GSM和CATV信号的合路原理进行分析:

(一)工程设计标准中规定CATV信号带宽5.75MHz,载噪比要大于43dB, CATV每载波信号强度需要在-30到-50dBm之内,所以当CATV信号的底噪不大于-90dBm时,馈入的GSM信号不会CATV网络产生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具有隔离作用的终端滤波合路器,将880MHz~960MHz带内噪声到电视端口的强度控制在不大于-90dBm。标准中规定引入的GSM信号,只要带外噪声不大于-120dBm,带内噪声不大于-60dBm,对CATV的载噪就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二)通过交调信号的角度,采用无源器件中对GSM信号与CATV信号进行合路,合路器本身的交调应不大于-80dB,GSM信号强度也要小于10dBm,同样CATV信号也要小于-10dBm,因此采用合路器对两种信号进行交调不会影响到原有CATV网络。

(三)CATV全电视信号通过电视机的高频头既高频调谐器,将高频进行放大和变频后,形成相同频率的中频信号,最后将信号送入中频放大电路。无线射频信号的馈入会对电视机高频头的动态范围造成影响。在GSM系统中,小于10dBm强度的GSM信号,通过终端合路滤波器滤波后,到达电视的带外信号的强度不大于-20dBm。目前满足载波组合三次差拍比大于54dB的高频头的最大输入功率都大于0dBm,引入的带外信号不会影响高频头的工作和电视机的解调。

综上所述,将GSM信号馈入CATV网络,不会影响到原有的网络,通过类比分析,将其它制式的信号馈入CATV网络,都不会影响到原有网络及电视。

基于CATV网络合路移动通信进行室分信号覆盖,可以对低覆盖、低场强、低接通率、高掉话率等室内覆盖等难点进行解决,而且设备成本低廉,对简易工程施工,缩短工期有很大帮助。对避免高层问题产生的投诉解决具有较大的优势,同时适合进行深度覆盖,特别适用于酒店、住宅等走线困难的场景。

篇5:无线信号深度覆盖的解决方案分析

相对于室外无线信号覆盖,室内深度覆盖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室内建筑结构复杂,不像室外环境开阔,室内覆盖系统天线不能延伸到所有需要覆盖的角落;另一方面,目前的建设方法还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部分做了室分系统的楼宇,还是长期存在弱覆盖现象,需要进行多次信号增补工程。

当手机和基站天线的距离逐渐增加的时候,所收到的信号会越来越弱,原因是传播路径上发生了能量损耗,这种路径损耗与载频频率、传播环境和障碍物等因素密切相关,尤其在室内,砖墙、玻璃和拐角这类障碍物比室外要多,因此信号衰减也较室外要快,室内无线信号的路径损耗符合以下的表达式:

其中,f为频率,单位赫兹(MHz);r为距离,单位米(m)。

Pl (r)表示距离为r米处总的传播损耗,Pl (r0)表示近地参考距离(通常r0=1米)自由空间衰减值,bd为损耗因子,FAF表示不同传播环境和障碍物的阻挡损耗,典型FAF如 (表1) 所示:

根据 (表1)计算公式,得到一定的距离外,GSM900和DCS1800系统的信号损耗情况(表2):

假设可接受的最低室内信号-95dBm,则天线10米之外允许的穿透损耗最多是44dB,也就是说,最多能穿透两堵墙,对于户型较大或者结构复杂的住宅,都会造成室内信号比起规划预期要弱。因此,导致室内弱覆盖的主要原因是墙体损耗对无线信号的衰减严重,当室内存在较多墙体时,必然存在弱信号覆盖区域,进而影响住户的通信感知。

2 室内覆盖天线性能

目前广州的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建设工程中,一般使用吸顶或者壁挂天线,而壁挂天线又常用板状或者对数周期天线。在实际的分布系统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特性来选取最适合覆盖的天线: (1) 对于覆盖场景空旷、面积较大的体育场馆、商场、写字楼和地下停车场等场景,建议使用增益较低但覆盖全面的全向吸顶天线。 (2) 对数周期天线信号增益相对高些,但是波瓣较窄,适用于电梯、走廊、宾馆酒店等指向性较为明确但覆盖范围相对不广的区域。 (3) 定向壁挂天线波瓣较宽,增益适中,适用于既对信号强度要求较高,又有一定面积的区域,比如小区居民楼等。

3 室内深度覆盖建设实例

3.1 宾馆酒店深度覆盖

宾馆酒店是实际工作中最典型最常见的深度覆盖情景,客房较多,墙体数量也多,使得阻隔增加,穿透损耗远远大于写字楼,这是宾馆酒店与写字楼的最大区别。其信号又必须深入房间之内,还要保持一定强度以抑制窗边高层的无线干扰,其天线布放密度高于写字楼。

以往宾馆酒店只在走廊里面布放全向天线,效果不佳。建议使用增益较高的定向板状天线,交错相间安装在走廊两侧以覆盖沿线客房,并且保证2~4个客房就有一面天线覆盖。

在宾馆酒店的低层,必须严格控制信号的外泄,高档酒店大堂等由于门口较大,并且比较开放宽敞,泄露的几率较大,因此在门口附近可以不布天线,只在较深的室内放置天线,并且利用定向天线贴墙向里照射,减少外泄。

3.2 住宅小区深度覆盖

对于住宅小区,我们建议考虑通过完善的室内分布系统来加强覆盖和吸收话务。针对不同内部结构的住宅小区建筑,采用不同的天线安装方式以求达到最好的室内覆盖效果。

工字型,除步行梯和电梯厅处使用全向天线外,在公共区域对较高的定向天线,主瓣方向朝向用户市内,以增加信号强度,每一户门口方向至少有一面天线进行覆盖。

塔形,塔形户数相对较多,比较常见的是一梯八户,其拐弯棱角也较多,可在各拐弯棱角处使用定向天线朝向住户布放。

丁字型,丁字户的住户分部在楼层的三个方向上,至少保证每个方向都有天线主导覆盖。

一字型,一字型结构一般是2户对门,在2个房间处分别安装定向天线覆盖住户。

摘要:广州高层楼宇众多, 一般采用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的方式来加强室内覆盖, 但并非所有楼宇都能完全达到理想效果。如何有效提高大城市楼宇的深度信号覆盖, 同时控制室内信号的外泄和互相干扰, 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主要针对不同实际场景, 结合广州相关规划建设经验, 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墙体损耗,室内天线,深度覆盖

参考文献

[1]韩斌杰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

篇6:手机信号无线覆盖系统

【关键词】各运营商;POI;无线覆盖

0.概述

为满足移动运营商公共无线信号在地铁内的延伸和覆盖,国内各大运营商都在地下车站设置公网通信机房。各运营商的信源设备(包括移动GSM900基站、DCS1800基站、联通GSM900基站、移动3G基站、联通3G基站、网通3G基站、网通PHS基站、调频广播基站FM和数字电视设备)和配套的传输系统设备、电源及接地系统设备等均安装在各地下车站的通信机房内,各运营商的信号经POI(多系统接入平台,包含相应信源的功率放大器)合路后,经天馈系统的传输和辐射,完成对所有地下车站站厅、站台层及区间隧道的无线覆盖。

POI为多网接入平台,英文全称PointOfInterface,缩写POI,用于实现系统的“多网接入”和“透明传输”功能。

主要用于地铁、会展中心、展览馆、机场等大型建筑室内覆盖。该系统运用频率合路器与电桥合路器对多个运营商、多种制式的移动信号合路后引入天馈分布系统,达到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投资的目的。

为避免干扰,POI分为上、下行两个平台,分别将上行和下行链路信号分开传输。POI作为连接无线通信施主信号与分布覆盖信号(泄漏电缆和天线阵等)的桥 梁,其主要功能是对各运营商的上行及下行射频信号分别进行合路及分路,并滤除各频带间的干扰成分。POI上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将不同制式的手机发出的信号 经过天线的收集及馈线的传输至上行POI,经POI检出不同频段的信号后送往不同运营商的基站。POI下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将各运营商、不同频段的载波信 号合成后送往覆盖区域的天馈分布系统。

1.覆盖方式分析

1.1站台、站厅层覆盖方式分析

站台以及站厅覆盖方式主要有三种。

1.1.1室内吸顶天线阵方式覆盖。

1.1.2室内定向天线覆盖方式。

1.1.3泄漏电缆覆盖方式。

室内吸顶天线阵方式覆盖:信号覆盖均匀,吸顶天线那可以进行暗装、部分需要明装,对地铁内饰装修环境影响不大,作为站台及站厅内的首选覆盖方式。

另外采用室内吸顶天线阵方式覆盖对于日后2G、3G扩容,便于控制切换区间;并且站台部分采用天线阵方式覆盖,减少隧道区间泄漏电缆布放长度,泄漏电缆只需要从隧道口开始布放,节省隧道区间覆盖功率。

定向天线方式覆盖:信号覆盖不均匀,某些拐角区域由于楼梯等建筑阻挡信号急剧下降,部分工作区域、设备间等区域难以进行覆盖。另外定向吸顶天线不方便进行 伪装,影响地铁整体内饰。但是定向天线覆盖方式天线数量少,施工简单,对于无法使用室内吸顶天线阵覆盖方式时,可作为备选方案。

泄漏电缆方式覆盖:虽然信号覆盖电平相对均匀。但是其造价高、施工复杂,并且部分区域无法进行走线、如工作区域以及站台层部分墙壁为整板壁画的情况。因此不建议采用泄漏电缆方式覆盖站厅、站台部分。

1.2隧道区间盖方式分析

隧道区间覆盖采用泄漏电缆方式进行覆盖,对于区间距离较短的隧道区间采用无源方式覆盖;对于较长的隧道区间,在覆盖功率不足时使用光纤直放站对信号进行放大补偿覆盖。

1.3走线路由说明

目前国内地铁的站型主要有三种站型:上下两层站型、“工”字站型、侧式站型。针对不同的站型,并且考虑到覆盖功率以及日后分区扩容方便,将采用不同的走线路由策略。具体说明如下:

1.3.1上下两层站型

对于上下两层站型,POI输出两个端口各覆盖地铁站上下两层。

1.3.2“工”字型站

“工”字型站,东、西两侧站厅必须通过站台绕线沟通,为了平衡功率,采用POI两个输出口各覆盖东、西两侧,并且方便日后分区扩容。

1.3.3侧式型站

侧式型站,南、北两侧站厅站台必须通过隧道绕线沟通,为了平衡功率,采用POI两个输出口各覆盖南、北两侧,并且方便日后分区扩容。

2.切换分析

地铁覆盖时需要考虑的切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地铁隧道区间的切换和站厅、站台的切换,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2.1站厅、站台切换

在地铁覆盖中站厅、站厅一般都是采用同一小区信号覆盖,所以不需要考虑站厅和站厅之间通道的切换;下面将分析常见的两种切换:行人出入地下站通道的切换、地下站换乘通道的切换。

2.1.1行人出入地下站通道的切换

乘客出入地铁站会产成室外宏基站信号和地铁站厅信号之间的切换。由于GSM900以及DCS1800都是硬切换系统,因此首先以GSM系统为例进行分析。

乘客出入地铁站厅的过程中,考虑自动扶梯运动产生瑞利衰落、以及人群拥挤而产生的信号衰落,而导致手机信号强度锐减,造成信号重叠区域(切换区)不够,只要保证两个小区信号重叠区边缘场强在-85dBm以上及可确保信号良好无间断的切换。

由于地铁站内外场强相等后自动扶梯运行4秒,乘客行进的时间为2秒。假设人走动的速度为3米/秒,则人走过出入口的距离为:4秒×3米/秒=12米。只要 确保行人出地铁站12米后,信号电平在-85dBm以上,即可保证乘客经过地铁出口平稳切换,根据上述能量计算和模拟测试,完全可以保证经过地铁出口平稳切换。

對于CDMA和3G系统,其切换一般为软切换方式,切换时间短(一般小于1秒),在与GSM网络类似条件下更容易实现良好切换。

2.1.2地下站换乘通道的切换

乘客在换乘通道中:人行速度为4米/秒,GSM系统切换时间为5秒: 4米/秒×5秒=20米切换边缘场强要求为-85dBm,那么在换乘通道内保证20米的重叠覆盖区,并保证最低场强高于切换门限电平即可保证平滑切换。

对于CDMA和3G系统,其切换一般为软切换方式,切换时间短(一般小于1秒),在与GSM网络类似条件下更容易实现良好切换。

2.2隧道内切换

隧道内两小区的切换通常有两种情况,信源共址以及信源不共址。本文只分析信源不共址的情况。针对以后的分区扩容,每站各系统可能扩容到两套信源。两小区基站信源设备放置在不同机房,覆盖方式是由两边向中间。我们使两站间整个隧道中的漏缆保持接通状态,当机车经过隧道中段时,原小区信号逐渐减弱,切入小区的信号逐渐增强,没有信号突然消失的情况,避免了移动台因为切换时间不足造成掉话。通过控制泄漏电缆末端的输出功率来保证平滑切换。

泄漏电缆末端输出功率:XdBm

切换重叠区间的长度:切换时间为5S,列车的行驶速度为80km/h(22m/s),所以切换距离约为110米。

以DCS1800为例,1-5/8″泄漏电缆,100米损耗约5dBm。按照最低边缘场强-80dBm计算,在切换时间5秒时,a小区边缘场强约为-87dBm。

由于隧道内无线信号较为纯净,-87dBm的信号电平完全可以满足通话质量。

CDMA800在泄漏电缆中的传输损耗为2.2dBm/100m,其切换为软切换,切换时间短(一般小于1秒),在与GSM网络类似条件下更容易实现良好切换。

篇7:手机信号无线覆盖系统

关键词:移动通信,高速公路,隧道,泄漏电缆,多普勒频移

一、前言

据统计, 至2012年年底, 中国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到96000公里, 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统。高速公路移动信号覆盖是实现无线网络无缝覆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运营商提高综合竞争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我国公路隧道占比非常高。特别是高速公路途经山区地段, 占比会更高。隧道占整个干线50%以上。所以, 隧道的有效移动通信信号的有效覆盖对于高速公路的覆盖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结合山区各种隧道无线覆盖的特点, 对各种隧道覆盖信号源选择、天馈系统选择、传输方式选择等方面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对高速公路环境下应该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4种典型隧道场景的覆盖方案。希望能对移动通信隧道无线覆盖的工程建设规划和优化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二、高速公路隧道覆盖的特点

隧道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其需要的覆盖特点: (1) 洞内空间狭长, 会产生多重折射, 还要考虑车体的阻挡; (2) 信号纵向延伸对覆盖要求高; (3) 高速公路用户数较少, 信号覆盖主要以连续通话为目的; (4) 隧道出入口可能为切换边界。

三、隧道的移动通信信号的无线传播特性

隧道可以看做一管道, 信号传播是隧道壁反射与直射的结果, 直射信号为主要分量。ITU-R提出室内覆盖适用的传播模型, 此传播模型对隧道内无线信号覆盖也有效, 公式为:Lpath=30lgd+20lgf+28d B d:距离 (米) 、f:频率 (MHz) ;

隧道中不同距离的路径损耗:

四、高速公路隧道无线覆盖基本方案

(1) 洞内分布系统方案:天馈系统安装于隧道内。适用于长隧道, 空间不够宽敞隧道或有较大弧度隧道。此方案结构:信号源+天馈分布系统。 (2) 洞外无线投射方案:天馈线系统安装于隧道外。适用于中隧道、短隧道。且隧道内较为宽敞。没有弧度。此种方案结构:信号源+定向天线系统。 (3) 泄漏电缆方案:泄漏电缆安装于隧道内墙体。适用于超长隧道, 或隧道内比较狭窄。方案结构:分布式基站+泄漏电缆系统。

五、高速环境下几个重点问题分析

5.1信号覆盖的场强分析

5.1.1隧道内侧定向天线覆盖方式

在隧道中无线电波传播时具有隧道波导效应, 信号的传播是由墙璧反射与直射信号几何叠加的结果, 直射信号为主分量。此方式是指将天线安放于隧道口或隧道内侧, 如果距离隧道口外有一定的距离, 会有所偏差。

5.1.2隧道内安装泄露电缆覆盖方式

通过缜密的理论计算和大量的工程实际验证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信号源功率单方向覆盖 (信号源放置在覆盖区域一端时) 的覆盖距离稍大于2倍信号源用功分器分开时, 双方向覆盖 (信源放置在覆盖区域中部向两个方向进行覆盖) 的距离。

5.2隧道内/隧道外切换分析

隧道内的小区切换分析:如果隧道长度过长。需要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进行信号覆盖。手机用户经过隧道的中段时, 接收到的原小区信号强度逐渐减弱, 目标小区的信号强度逐渐增强。不会有信号突然消失的情况, 这样可避免移动台因切换判决时间不足造成掉话的问题。

隧道内、隧道外的小区切换分析:在实际无线网络中, 实现内外小区重叠有两种方法。一是把隧道外信号引入至隧道内。二是把隧道内信号引至隧道外。由于室外无线信号复杂, 可靠性不够高, 工程中多数采用延伸隧道内无线信号的方法, 使得隧道口与隧道外一定距离内的信号一致, 高速环境下在切换方面应该着重考虑。

5.3高速条件下多普勒频移问题

5.3.1多普勒频移概念

快速运动的移动台会发生多普勒频移现象。使用定向天线方式顺着铁路沿线覆盖信号时。频率偏移公式如下:f D=V*cos I/X=V*COS I/ (c/f0)

fo:工作频率;f D:最大多普勒频移;V:移动台的运动速度

频移大小和运动速度成正比, 运动速度越快频偏越大。 (1) MS靠近和远离基站, 合成频率会在中心频率上下偏移。 (2) MS靠近基站, 波长变短, 频率增大。 (3) MS远离基站, 波长变长, 频率减少。 (4) 高速载体上的MS频繁改变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频移现象非常严重。

5.3.2多普勒频移的克服

可以采用增强AFC算法应对多普勒频移: (1) AFC是针对快速移动的特点设计的基站频率校正算法; (2) 通过快速测算由于高速所带来的频率偏移, 补偿多普勒效应, 改善无线链路的稳定性, 从而提高解调性能。

六、高速公路隧道覆盖方案实施

6.1洞内分布方案实施

天馈系统装于隧道内。适用于长隧道, 空间不宽敞隧道或者有较大弧度的隧道。

6.1.1隧道覆盖的信号源选择

需要解决隧道覆盖。信号源与分布式系统是必须要的。隧道覆盖需要根据隧道附近的无线覆盖状况及话务、传输、现网设备等情况来决定隧道覆盖所采用的信号源。通常信号源类型有以下几种:微蜂窝基站、宏蜂窝基站、直放站等。

(1) 微蜂窝基站。对于公路隧道覆盖来说, 由于话务量小, 宏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较为少用。微蜂窝使用的较多。使用微蜂窝基站的优点是:所需配套设备少, 所需设备空间小, 总的投资费用低。新建的微蜂窝基站可以增加系统容量, 相比较直放站来说, 输出功率更大, 覆盖范围更广。缺点:用户享受的信道资源较少、需要电源到位、传输资源, 扩容需换设备。目前比较常用的是BBU+RRU的DBS3900分布式基站。 (2) 直放站。如果在需要覆盖的区域附近的网络容量足够, 不必增加新的容量, 且在附近有较好的GSM信号可以利用 (满足直放站对施主信号电平大小的要求, 如-70d Bm) , 则可采用无线直放站作为隧道覆盖的信号源。在实际工程之中, 要根据覆盖的隧道附近覆盖状态, 隧道长度, 建站条件, 基站分布, 话务分布等因素选择一种合适的信号源。

6.1.2传输方式的选择

高速公路隧道一般都位于大山之间, 林密山高, 通信传输是个重要问题。一般可以采用如下三种传输方式:

(1) 无线移频传输 (传输射频信号) 。安装无线移频覆盖端设备, 需要的较少的馈线, 造成的干扰也少, 在网络中设计更加灵活。在铺设传输光纤资源不便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下, 还可以采用无线移频直放站使得移动TD-SCDMA信号在隧道里得以延伸。隧道内电磁环境比较好, 采用此方式能取到良好的效果。 (2) 光纤有线传输 (传输射频信号) 。优点:传输的稳定性更好, 在隧道内安装的馈线减少可使用更细的馈线, 施工更方便。 (3) 微波传输 (传输基带信号) 。除了移频传输和光纤传输方式之外, 还可以选用微波传输。优点:建设速度快, 受地物地貌等环境影响较小。缺点:受气候影响, 信号传输质量会有波动, 易遭雷击, 维护工作量大。

6.1.3隧道覆盖天馈线系统的选择

(1) 同轴电缆无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同轴电缆无源分布式天线覆盖的方案设计较灵活。价格相对较低、安装方便。同轴电缆的馈管衰耗较小。天线增益选择取决于安装条件限制。条件允许下, 可选用增益较高的天线, 覆盖距离会更远。其简化方案是用单根天线覆盖隧道。对较短的隧道覆盖来说成本最低。对短隧道, 可以在隧道口或延伸至隧道内用定向天线 (如八木天线或短背投天线) 进行信号覆盖。 (2) 光纤有源分布式天馈系统。在有些复杂的隧道环境中。可采用光纤馈电有源分布式天馈系统来代替同轴电缆无源分布式天线系统。其优点是:在室内安装的电缆数较, 可以适用更细的电缆, 采用光缆可避免电磁干扰, 在较复杂的网络中设计更加灵活, 缺点是成本较高。

6.2洞外投射方案实施

洞外投射方案, 天馈系统安装于隧道外或隧道口。该方案适用于短隧道、中隧道, 并且隧道内较宽, 隧道直没有弧度。

6.2.1隧道覆盖信号源选择

隧道覆盖要根据隧道附近的无线覆盖环境及传输、话务、现有网络设备等情况来决定隧道覆盖所采用的信号源。信号源类型通常有如下下几种:微蜂窝基站、直放站等。 (1) 微蜂窝基站+定向天线。对公路隧道覆盖来说, 由于话务量比较小, 宏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较为少用。所以微蜂窝使用的较多。使用微蜂窝基站的优点是:所需设备空间小, 所需配套设备少, 总的投资费用低。缺点:需传输资源, 扩容需换设备。 (2) 直放站。A:无线同频直放站+定向天线。优点:安装灵活、投资少、可以有效提高信号源所在小区的信道利用率;缺点:不能进行独立的话务处理、易产生自激, 需要考虑天线隔离度问题。B:无线移频直放站+定向天线。优点:信号较纯净, 不会产生自激问题;缺点:需要额外的传输用频率资源, 传输天线间要求可视, 不能有阻挡。 (3) 有线光纤直放站+定向天线。优点:利用有线光纤资源可得到纯净信号源, 可以把信号延伸到较远的距离, 信号源可以从基站耦合或从直放站耦合;缺点:需要考虑信号源基站与覆盖目标周围基站的参数设置。考虑邻区切换关系, 同邻频干扰等问题。

实际工程中, 要根据所需覆盖隧道长度, 隧道附近覆盖情况, 基站分布, 话务分布情况, 建站条件等因素选择信号源。

6.2.2传输方式的选择

同洞内分布方案类似, 洞外投射方案也可以采用如下三种传输方式: (1) 无线移频传输 (传输射频信号, 采用直放站时用) ; (2) 有线光纤传输 (传输射频信号, 采用基站和光纤直放站时用) ; (3) 无线微波传输 (传输基带信号, 采用基站时用) 。

实际工程之中, 要根据覆盖的隧道附近地形、地貌特征、现有传输资源情况、新建传输条件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传输方式。

6.2.3隧道覆盖天馈线系统的选择

采用同轴电缆无源分布式天线覆盖方案设计比较灵活。价格相对较低、安装方便。同轴电缆的馈管衰耗较小。天线增益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安装条件限制。在许可的条件时, 可选用增益相对较高的天线, 覆盖距离会更远。其简化方案就是采用单根天线沿着隧道进行覆盖。对较短的隧道是这一种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对于距离较短隧道。可以用在隧道口或延伸至隧道内的定向天线进行信号覆盖。根据基站的位置、隧道的长度、安装条件等因素可以选择抛物面、天线八木天线、短背射天线和角反射天线等。

6.3泄漏电缆方案实施

6.3.1隧道覆盖的信号源选择

采用泄漏电缆方案信号源的选择。隧道覆盖要根据隧道附近无线覆盖情况及话务、传输、现有网络设备等等情况来决定隧道覆盖所采用的信号源。此方案信号源通常采用:微蜂窝基站, 目前较常用的是BBU+RRU的DBS3900分布式基站。高速公路隧道覆盖, 由于话务量较小, 较少用宏蜂窝基站作为信号源。所以微蜂窝使用较多。采用微蜂窝基站的优点是:总的投资费用低、所需设备占用空间小, 所需配套设备较少。缺点:需要传输设备资源, 扩容需要换主设备。

6.3.2传输方式的选择

同洞内分布方案类似, 采用泄漏电缆方案也可以采用如下两种传输方式: (1) 有线光纤传输 (传输射频信号, 用于基站和光纤直放站) ; (2) 无线微波传输 (传输基带信号, 用于基站) 。

实际工程中, 要根据覆盖的隧道口的地貌、地形特点、传输资源等因素选择一种合适的传输方式。

6.3.3隧道覆盖天馈线系统的选择

采用泄漏电缆进行隧道覆盖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优点是: (1) 可减小信号遮挡及阴影; (2) 信号波动范围小, 泄漏电缆信号覆盖更加均匀; (3) 泄漏电缆是一宽带系统, 多种不同的无线系统信号可以通过合路共享同一泄漏电缆, 这样使得架设多个天线系统工程安装的复杂性降低。 (4) 泄漏电缆覆盖设计技术成熟, 相对简单。缺点是:成本较高。

七、典型隧道场景覆盖方案

7.1短隧道覆盖

单洞短程隧道是最简单的隧道。由于孔洞短、通风好、洞相对较宽。采用洞口天线向内投射的方式覆盖, 就可以达到理想的覆盖效果, 且投资成本较低, 信号源的选择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洞口有满足条件的信号, 可用无线直放站作为信号源。如果没有可用的信号, 可用移频直放引入较远处的信号进行覆盖。如果有现成光纤或者可以方便铺设光纤, 可用微蜂窝基站或光纤直放站进行覆盖。天线采用室外天线。如:短背射天线、八木天线、抛物面天线等方向性强的天线。从成本处罚, 可以考虑将隧道和公路一起覆盖, 或者隧道、公路以及附近村庄等区域共享一套设备。

推荐方案: (1) 洞外无线覆盖方案; (2) 共享覆盖方案 (指村庄或公路覆盖时引信号来覆盖) ; (3) 隧道内天线多采用八木天线, 或容易安装的天线。

7.2连续隧道群覆盖

如果, 公路或铁路在山脉之间穿梭会出现隧道间隔小于900米的连续隧道。隧道连续不断, 形状各异, 长短不一, 需要考虑传输、造价、施工、覆盖等更多因素。该情况主要考虑的重心在传输, 还需综合考虑覆盖, 要仔细分析每段隧道的特点和隧道之间公路的信号情况。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如下几种方案: (1) 光纤分布式覆盖, BBU+RRU (适合多段短隧道) ; (2) 馈缆分布式覆盖 (适合多段长隧道) ; (3) 综合式覆盖 (无线设备和其他有线系统配合) 。

7.3中长隧道覆盖

中长隧道是指单洞长度在1Km~3Km之间, 公路隧道内部空间较宽敞, 隧道内覆盖情况在有车时和没车通过时差别不大, 天线安装较方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尺寸稍大的天线。中长直形隧道天线安装在中间, 弯形隧道天线安装在转弯处。或者从隧道两出口处采用不同的两个小区向内对打的方式来覆盖, 切换带设计在隧道中部。建议方案: (1) 直放站+天线分布系统 (可以是无线直放站、光纤直放站、移频直放站、视具体情况而定) ; (2) 直放站+干放分布系统 (用于较长公路隧道) ; (3) 隧道内多采用八木天线, 或用易于安装的板状天线。

7.4超长隧道覆盖

公路隧道的单洞延伸长度超过3Km可算作超长隧道。隧道延伸可能是弯曲的。“S”形或“L”形或其他形状。单独一套设备不能满足隧道的覆盖。需要多设备配合使用, 多方案综合运用。每段隧道的解决方案都可能会有所差别。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覆盖方案。对超长隧道;天馈线建议选择泄漏电缆或分布式天线。信号源可以选用如下方式: (1) 微蜂窝基站覆盖; (2) 射频拉远BBU+RRU覆盖 (光纤拉远) ; (3) 直放站分布系统覆盖。

八、结束语

山区高速公路各种隧道场景均可能出现。所以在进行隧道无线网络覆盖规划时一定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适应的覆盖方案, 并对天馈线的安装位置、高度、天线型号的选用做现场的勘测设计。不管选择哪种方案。一定要站在网络全局的高度去考虑, 强化网络观念。还要充分考虑直放站对用户感知和系统容量的影响。确保网络运行状态最佳, 打造真正的无缝覆盖精品网络。

参考文献

[1]王文博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

[2]中国移动资料.中国移动铁路网络优化技术方案.2011年7月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资料

篇8:手机信号无线覆盖系统

激光“轰击”云层阻止降雨

天气干旱的时候我们可以实施人工降雨,可面对不期而至的降雨时,我们能有什么好办法呢?比如,美好的露天音乐会,骤然下起了雨,真是让人十分扫兴。如今,新的驱雨技术可以在一些露天场所阻止雨的形成。

科学家用强大的激光束“轰击”云层,就可以达到驱散恶劣天气的目的。从理论上讲,该技术也可以被用于增加降雨量,把降雨导向特定的地方。

驱散云技术其实并不陌生,最有名的要数2008年奥运会期间,使用了某些化学品驱散开幕式时的云层。控制局部天气系统的技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科学家使用播散碘化银物质或者干冰来形成云和雨,空气中的灰尘和其他微小颗粒有助于降水的形成。

玻璃越来越聪明:按需透光冷热可调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借助纳米结晶技术,开发出一种能让门窗更聪明的智能玻璃。这种玻璃中嵌入了一层超薄纳米涂层,可按需调整进入玻璃的光线,能做到明暗可控、冷热可调,有望大幅降低建筑的空调和照明开支。

在城市里,我们所消耗的所有能源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用于建筑的照明、取暖和制冷。目前城市中不少建筑都被大量的玻璃所覆盖,新材料的使用将大幅提高这类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

噬菌体数量远超宇宙恒星

在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之外,在我们看不见的微观尺度上存在着另外一个欣欣向荣的神秘世界。我们看不到这些微小的生物,但它们却遍布各处;它们非常脆弱,但它们却控制一切。

有一种微生物叫噬菌体,这是一种可以感染细菌的病毒,它们是这个星球上数量最多的生命形式。事实上它们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宇宙中所有恒星的数量。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数以万亿计的噬菌体。

奇特不粘涂层:瓶子内壁变光滑表面

番茄酱又顽固地粘在瓶壁上了,又要用力摇晃瓶体了!这种麻烦很快会成为过去。如今,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不粘涂层。这种涂层是一层薄薄的、没有味道的、没有毒性的物质,被称之为“液体光滑剂”,让瓶子内壁变成非常光滑的表面,进而达到不粘的效果,便于往外倾倒。

上一篇:创先争优我们在路上的活动总结下一篇:2024春教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