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感恩励志教育”有感

2024-05-09

听“感恩励志教育”有感(共14篇)

篇1:听“感恩励志教育”有感

听《感恩励志教育》有感

感恩是人类的美德。感恩与爱是联系在一起的。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感恩都包含着爱的因素。人们常说要有一颗善心,这颗善心是爱产生的基本条件。有了爱就懂得了报恩。

感谢朋友,是朋友是我得到力量与勇气;感谢老师,是老师把我们培养成了一个文艺青年;感谢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把我们拉扯长大;感谢我们身边为我们默默无闻服务的每一个人,因为是他们,让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才得一开的那么娇艳。

感恩这个词并不难写,几笔便完成。可是,你去细细体会了吗?是否懂得感恩?有一首歌这样唱道: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想想以前的我是那么不听话,总是惹妈妈生气。妈妈说一句,我偏偏要去还一句,有时还嫌妈妈做的菜不好吃,穿的土里土气的,不像别人家那么有钱,吃得那么好,穿得那么好,觉得自己有这么一个妈妈特没有面子…… 我一向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类人,只要学校一交钱我就回家要:“妈妈学校交生活费,128元”可是,我从来没有想过,每当我在学校安心得读书时,爸爸妈妈却在外面辛苦地工作养家糊口。最进,我发现妈妈的头上多了几丝白发脸上爬满了皱纹,原来白滑细嫩的手变地粗燥了,手指甲缝里有点点的黑色东西。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知道,妈妈是为了我而操碎了心,头上多了几丝白发;为了这个家的生活起居,手变得粗燥;为了养家糊口,手指甲里多了点点的黑色东西。虽然妈妈和爸爸打我、骂我,但我心里明白,打我、骂我是心疼我,为了我好。不知道你们听过《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没有: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 其间,最让我感动的是: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变得不再挺拔,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这三言两词,却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还在牙牙学语,刚会走路。那一次,我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妈妈用她那双大手把我抱起来,让我躺在慈母的温暖拥抱下…… 妈妈谢谢你,是你让我明白了感恩的真谛!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生活的大智慧。白孝为先,孝生福,敬生慧。感恩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等待、去完成、去珍视的宝贵机遇。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阳光雨露吧!

篇2:听“感恩励志教育”有感

学校组织了全校师生以及各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感恩励志教育报答会”。在会上。专家说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在场的听众们都纷纷流下了眼泪。

专家主要是说了有关感恩教育这方面的故事,还讲了许多关于感恩的大道理,在场的许多同学都被这些大道理给唤回了那份感恩的心。

这次“感恩励志教育报答会”让我想起了现在和以前对父母的种种不好:厌烦他们的唠叨,气愤他们对自己的不理解·····我只顾着追求自己的利益,想着自己的好,却从来未在乎过父母他们心中是怎么想的。

它让我知道了感恩的意义,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感恩。它让我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态度行为,应该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有人说:父爱是一本书,需要你敞开心灵认真感悟,父爱是一杯茶,需要你屏息静神细心品味。而我要说:父爱就是一封简单呢的信,它是情的纽带,爱的标志,它装着父亲最朴实,无私而高尚的心灵,需要你用心认真去读及时回信!

母爱是我们生命中拥有的最伟大最宝贵的财富。她是一缕阳光,静静地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她是一泓清泉,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她是醉人的春风,默默地抚摸着我们的心灵,给人温暖,青春和生命之绿;母爱是最无私的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灵,哺育我们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怀······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一种爱,有谁能够真正偿还得起呢?人生苦短,母爱无价,请以你纯洁高尚的行为珍惜母爱吧!

“爱”是世间最崇高的情感,因为有爱,我走过了多少沟沟坎坎;以为有爱,我们越过了几多艰难险阻······“爱”任我们予取予求。当“爱”静默地活在我们的背后,我们从决不知道珍惜,一旦发觉“爱”离我们远去,我们又会追悔莫及。

篇3:有感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教育的对象是全社会, 而重点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有几句掷地有声、振奋国人的话:“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年富则中国富……”在此也可以这样说:少年文明则中国文明。这充分说明了青少年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可叹的是当今时代缺失感恩意识的又恰恰是青少年一代, 这是我国教育须正视的一个严重问题。

那么感恩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呢?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更准确更理论的解释是:就是以感性的形式, 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 以理性的形式, 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其实不管任何诠释, 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懂得自己是在“恩”的怀抱中成长, 必须用“恩”回报他人和社会。

感恩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从大的方面来说, 他关乎到民族的精神和一个国家的兴衰, 从小的来讲, 他关乎到一个人是否能顺利健康的成长。首先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孔子说过:“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 才会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 有了感恩之心, 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 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珍惜自然、爱护自然和保护自然。所以不仅仅是感知恩德, 它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和公共意识。再者感恩是一种心态, 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

那么, 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感恩教育呢?这是我们懂得感恩之后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首先要解决的是社会氛围问题

感恩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这就需要全社会整体联动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 只有个个知恩识恩, 人人报恩施恩社会才能文明进步。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十三亿人口的大国, 历史客观存在而文明却在很多国人心中逐渐丧失, 只知道我要怎么样, 却不知道要我怎么样, 见义勇为的人被认为是傻子, 遵纪守法的人被认为是懦弱, 助人为乐被当做笑柄, 全国掀起学习云南省原保山市委书记杨善洲同志退休后回报家乡, 回报自然, 带头绿化荒山20多年, 结果将价值几个亿的森林无偿捐赠国家的壮举, 在全国都在为杨善洲老书记的精神和善举感动的时候, 仍有许多人认为老书记是愚蠢的人。如果我们的年轻一代只知道牛仔裤和街舞, 只晓得吃肯德基和麦当劳, 那么我们将被外来侵入的文化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占据我们的思维空间, 长此以往我们的民族将没有自己的灵魂, 失去民族个性, 这是非常危险的。

党中央已认识到振兴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途径, 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这对开展全民感恩教育是一个机遇, 应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在全社会掀起一场感恩祖国, 回归文明的人民战争。

二、其次是要强化榜样和媒体宣传的作用

雷锋精神, 铁人王进喜, 残病人标兵张海迪……这些榜样人物曾经感动了几代人, 形成了几代人学习的典范。孔子的礼、孟子的让曾经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同步。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在感恩教育中树立典型人物, 同时要通过媒体宣传形成社会共识。要让感恩走进每一个国民的心中, 形成自我意识, 最终体现在行动中。同时要重视文学的力量, 文学是引领时代的先锋, 是占领文化阵地的勇士。文化大革命革了文化的命, 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命, 文化大革命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威力, 其原因还是“四人帮”掌握了文化阵地, 用扭曲的文学来引领国人的思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文学出现了三部曲,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 正因为有了改革文学的引领, 中国才步入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今天我们应该倡导感恩文学, 用感恩文学来影响我们的社会, 来教育我们的国人。要树立正确的媒体宣传导向, 用高尚的道德来塑造人, 用正确的理论来引导人, 少一些功利性, 多一些社会性, 少一些阳春白雪, 多一些下里巴人, 少一些阴暗面, 多一些阳光面。

三、再次是要用体制机制来巩固感恩教育的实效

前面说过感恩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不是一蹴而就, 也不是阶段性的教育, 而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和取得实效, 这是关键性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利用文化和教育阵地外, 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套长期的规范和约束机制。可以在学校首先建立学生德育档案, 凡是违反道德规范的言行记入德育档案之中, 今后在就学、升学、招录、入伍各种就业考试和招聘中作为一个硬条件, 一个入门的门坎, 对在感恩方面做得突出的可以破格使用, 这样才能引起全社会重视, 逐渐形成整个社会的自觉行为习惯。

感恩是一种情怀, 是所有美德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感恩教育的思考》, 叶茂华著

[2]《关于“感恩教育的访谈”》, 新浪网

篇4:感恩励志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感恩励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解决中职生思想政治现状中的新问题是感恩励志教育的前提

中职生大多在15~18周岁之间,思想多元化给学生带来诸多困惑。如:是非判断标准与信息鉴别能力的差异和不平衡,使部分学生对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完全认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量的信息资源很难管理控制,一些不良信息趁机入侵,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学生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弱化了学生的道德意识。社会功利主义思想使学生产生浮躁情绪。部分学生出现厌学、自私、漠视集体和他人利益的问题。

2.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感恩励志教育的基础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都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努力增加教学中的科研含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探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

3.加强对德育课教学的管理是感恩励志教育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并对具体内容、教学方法和基本要求等做出明确规定。

二、感恩励志教育的意义

1.感恩励志教育有助于学生成才

感恩励志教育既培养学生的品德,又培养学生成才,兼顾了德性与才干。感恩励志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感恩是生命潜能的催化剂,励志是人生旅途的引路人。一个懂得感恩、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潜能的人,会学会自我约束与管理。这是对个人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感恩励志教育直指学生的情意系统,有了情意系统的参与,学生才能积极地认识,才能更好地学习、成长。

2.感恩励志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实际中,影响青少年自我实现的多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以及被尊重的需要。如果学生能以感恩的心态看待他人与社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潜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并积极完善自己,便容易在与同学、朋友的关系中体验到关爱、友谊和忠诚,树立起自尊,减少孤独、挫败感,进而追求自我实现。此外,感恩励志教育以唤起感恩、激发志向、培养意志和养成良好的品质修养、激励追求成功为目的,符合德育的内在规律,可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感恩励志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3.加强感恩励志教育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感恩、励志本来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诸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不图报”,“志不强者智不达”,“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们当今的教育应当传承的。然而,我国过去的教育中存在着很多诸如重成绩、轻思想,重理论、轻实践,内容“旧、大、空”,压抑学生个性等问题。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科技是核心,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时代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具有主动精神和独立个性的人才。感恩励志教育可以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有益探索。它可以塑造学生更具相容性的品行,使他们更加了解和认识自己,从而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开拓精神、进取心、事业心和冒险精神,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也使现代教育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4.广泛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感恩励志教育的广泛开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首先,和谐社会体现在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个以感恩的眼光看待他人、社会、自然的人,一个志向崇高远大的人,可以正确地评价与定位自己,融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甚至可以通过德行修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其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词。在今天,一个发展迅速、有活力的社会,必定是处理好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社会。通过感恩励志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追求成功的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因为,有志之人能积极进取,感恩之人能乐于合作。

三、创新感恩励志教育实施途径

1.创造适当的文化氛围,以利于推行感恩励志教育

感恩励志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首先,在家庭中,父母要建立和谐家庭氛围,从培养孩子的孝心抓起,养成孩子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的习惯。家长要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创设各种机会与条件,让孩子学会体谅他人,勤奋踏实。其次,学校应优化物质环境与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环境,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积极进取的班风与校风,熏陶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鼓舞。再次,对于社会来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应当在全社会倡导感恩和励志的理念,呼吁人们常怀感恩之心,树立崇高的志向,艰苦奋斗。

2.举办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自主意识

感恩励志教育公开课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化”教育,它从人性本善出发,以真唤真,以善扬善,深挖真善人性中的原动力。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全程分“激励引导”和“真情互动”两部分。

在“激励引导”部分,专家用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话语,以心灵对话的方式,引领人们回忆往事,重温过去,感念父母和师长恩情;忆旧时梦想和壮志,思今日心态与处境。在“真情互动”部分,听了专家的心灵对话后,许多学生自发走到台上向父母或向老师或向朋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或悔过自新,或当众立誓,奋进求学,立志成才,以报答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教育,语言之恳切,场面之感动,非普通演讲所能相比。

3.广泛开展有助于实施感恩励志教育的活动

篇5:听“北京感恩励志演讲”有感

乖乖已经睡熟了,我悄悄地从床上坐起,脑海里仍旧闪动着孩子们眼中的泪光。没想到一开始让我不以为然的演讲,在短暂的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在孩子身上竟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同时也在我心里留下如此深的记忆,挥之不去。今天还布置了学生日记,也许此时,班上的孩子有的正抚纸沉思,为怎样记录今天的这件事而大伤脑筋哩。作为老师,我也写写这一活动的感想吧,免得一些小家伙总是抱怨,我只会要求他们做这做那,自己却啥都不做,在一边偷着乐。

今天的演讲是一个名为“北京感恩励志演讲团”的组织开展的,一名姓陈的三十岁左右的男老师,自称“年轻的教育专家”,进行了整整一个小时的演说。我看了看这个团里只有四五个人吧,都是年轻小伙,主讲者的“级别“又那么高,心里不禁暗暗担忧。活动开始时又有一些动作大的互动,更让我感到这可能是一次商业作秀活动。我还特意上网搜索了一下,没有任何官方的报道,应城蒲阳小学等几个学校,湖北的一些县市学校倒有几则有关这些方面的报道。可以肯定,这个报告团是非官方的,只是不知道怎么可以如此大张旗鼓地进入学校,占用全校的教学时间,并动用全校的师生资源的。

这位陈姓老师的感恩励志主题演讲,结构清晰,共分四大板块:

1、感恩祖国;

2、感恩老师;

3、感恩父母;

4、励志与学习方法。从这几个板块上看,感觉如果这是一场有内容的演讲的话,对学生还是会有一些益处的。

一、感恩祖国。

在这一板块中,演讲者以两个内容为主要依据。一是国家对农村税费的减免,并施行农业补贴政策;二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这两项政策实实在在地让百姓的负担得以减轻,但作为“感恩祖国”的主体,我并不认同。

首先从农村现状说起,虽然广大农民建起了新楼房,买了新家电,但这些很基本上是一个家庭通过全家人数年辛苦换来的,以此还失去了更多的家庭的欢乐,农民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老人孤独无依,小孩无人管教,与父母分离;农村基础建设,环境改造,村民的文化生活,这些都无从谈起。眼睁睁看着村官无所作为而又为所欲为,心中充满着对村官“一夜暴富”的疑惑,每个人都问问自己,生活得幸福吗?真的,有了点血汗钱,不再饿死人,这就感到幸福了吧?能不“感恩”吗?能发自内心的“感恩“吗?

再说义务教育,国家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谁都知道,对农村的义务教育,家长们是不满意的。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宁可花几千块的借读费,就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一下好一点的教育。稍微明眼一点,就不难看出,政府对教育是“只喊口号,不见出招,没个实效”。有了“两免一补”,孩子们上学照样苦(乘车苦,生活苦,学习苦,没父母苦)。政府对教育毫无监管举措,义务教育的严重缺失,无疑是政府的原因。这样无能的政府,怎能让我们对其感恩呢?

所以我说,演讲以政府的两项惠民政策作为“感恩祖国”的主体,是不充实的。但是不是说我们就不应该“感恩祖国”呢?当然不是。我只是不认同将“感恩祖国”与“感恩政府”等同起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问你,“你会为中国政府感到骄傲和自豪吗?”你怎样回答?我的回答是:“绝不,7.23让我觉得它极为可耻。”但如果问你,“你会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难过吗?”我想没有哪个中国人会说会,“我为我是黄皮肤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为我是炎黄的子孙而感到自豪。”所以,在我歪着嘴,满脸不屑地叉着腰来回度步时,国歌响起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地站好,将手乖乖地垂了下去。

二、感恩老师。

进入“感恩老师”这个板块时,我对演讲者是心存感激的。现在社会上骂老师的声音不绝于耳,如此公开地声称“感恩老师”,怎么说作为老师,我对此还是很受宠若惊的,以至于最初对他们感到反感,让我心里略有不安。

演说首先讲述了一则故事:一个人晚上在山林中迷了路,他非常的迷茫和沮丧。这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年轻人,从地上捡起几块石头吧,将来会有用的。”这个人开始并不相信,但这个声音却又多次出现,所以这个人很不情愿地从地上随便捡了几块,握在手中。第二天,当他成功走出了山林,在朝阳下发现手中握着的是金子时,他惊呆了。于是这个人想再回去多捡一点,然而此时群山茫茫,他已找不到原来的路了,因而后悔莫及。

这个简单的故事,成功的暗喻了学生学习的意义和老师的工作对学生将来生活的影响。我是一向反感以金子来形容珍贵的,但这一事例,“金子”在学生的心目中发挥了作用,从许多孩子眼睛里流露出的“金光”,就可以看出。班主任被叫到学生队伍前面去了。虽然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站在学生面前,虽然学生在学校每天都能见到自己的老师,但却从来没有如此这么多的班主任同时站在孩了面前,在掌声、音乐,还有另一个别有用心的人激情的演说中,审视自己的老师,或是被熟知的孩子审视的。演说者继续实施着他的阴谋,一句

“孩子们,你们爱你们的老师吗?请你们大声喊出来,并走向你们的老师,用你们的拥抱来感恩你的老师吧”,怂恿得一向敬畏老师的孩子们还真的敢一拥而上,可把我吓了一跳。我相信许多老师对孩子都有真诚的付出,孩子的前拥也发自内心。然而这些还是让我有点惊慌,孩子的目光叫我无法正视,是我做得还不够,心中有所亏欠吧。

三、感恩父母。

在“感恩父母”这个板块中,演讲者还是体现出两个重点:

1、在5.12地震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张开双臂护住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用自己的脊背挡住压向孩子的残垣。孩子安然无恙,妈妈却永远与孩子分离了。救援人员从这位妈妈的手机中发现了一段她留给自己孩子的一段话:孩子,如果你有幸活下来的话,请记住,妈妈爱你。听这到里,场下的孩子们的心里一下子犹如被什么重击了一下,顿时哭开了一大片。这个故事我也听过很多遍,但自己的眼泪还是差点儿夺眶而出。可怜这些场下的孩子,大多数妈妈都不在身边,慢慢习惯了和爷爷奶奶生活,妈妈这个词对他们好像早已陌生。现在一位深爱自己孩子的妈妈好像就在自己的眼前永久的离孩子而去,怎能让他们承受得了?

2、在孩子泣不成声中,这个演说者继续着他的阴谋。“你们知道自己是怎样出生的吗?你们知道你们的妈妈为了生下你们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吗?如果用刀在自己的身体上割个口子的疼痛是1,用针插进自己的手指的疼痛是3,那么你的妈妈生下你要承受的痛苦就是9„„”血淋淋的数字。妻生下乖乖,从手术室里被推出来的情景再次回到了我的脑海:苍白如纸的脸,全身不停地打着寒颤„„妈妈生下小孩,可是一次生死的考验,而这些,孩子们先前无法了解。现在,这个演说者直接将这些展现在孩子眼前,对这些已经哭成泪人的孩子来说,又是一次巨大的心灵冲击,有几个女孩子都哭得支持不住,拥在一起哭。几个大男孩一脸不屑,对她们指指点点,嘲笑着别人的脆弱,但却隐不住自己泛红的眼睛。

接下来,演说者又故伎重施,请出了到场的几位家长,让孩子与家长相拥,人数虽然不多,但也如此的热烈、感人。此时,其他的孩子心里想的,应该都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吧!

四、励志与学习方法

我还是期待这一板块的。但所谓励志,演说者仅用了一句话:大家是祖国的未来,是老师放飞的梦想,是妈妈和亲人的期待,所以要好好学习。所谓学习方法,演说者也只有一句话:大家要搞好学习,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可不行,在我们活动现场的后方有一辆车„„

呵呵,虎头蛇尾。

五、尾声。

篇6:听感恩教育有感

王桂英

星期五下午,中华慈善总会父母学堂感恩教育的特聘讲师叶航驿先生来我校演讲。演讲的内容是感恩教育,他讲的感人肺腑,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

当叶老师讲到感恩老师,让学生们对老师说出心里话时,看着一个个学生泣不成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歉意之时,我心中涌起了感动和欣慰,因为叶老师的演讲触动了他们的内心。同时我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那一刻他们都很懂事。

随着活动的进行,八年级的几个学生走到我面前,对我说对不起,我落泪了。我感到自己平时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虽然没有看到成绩进步,最起码我知道了他们都是些渴望进步、懂得感恩的人,是内心善良的孩子,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的思想进步更然人感到欣慰的呢? 在欣慰的同时,我感到了内心的压力,我想我可以让他们学更多的东西。或许在平时我太想着让他们进步了,以至于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水平,以后我一定要多研究教法,让他们的英语进步。

篇7:听感恩教育演讲有感

听了杨老师一场精彩的感恩教育演讲,感想颇多,采撷二三,愿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一,久违的泪水。杨老师感人至深的演讲让学生和家长都流下眼泪,我想这眼泪代表的是真挚的亲情,熟悉又那么陌生。在如今这个现实而又残酷的社会里,我们的家长们,承担着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扮演着各种真真假假的角色;我们的学生,背负着繁重的课业负担,承载着家长老师的殷切期望。我们神经因此或许已经麻木,匆忙的生活脚步,喋喋不休的攀比、埋怨与指责,让我们甚至忘却了这世间最珍贵的亲情。家长视学生为私人财产,长面子的手段;学生视家长为活期存折,自私的暴君。家长、学生斗智斗勇,貌似仇敌。功利主义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忘却了亲情的本质乃是包容、无私与奉献。感谢这久违的眼泪,让大家深刻反思。

其二,家长必须学习成长。人非与生俱来就有做父母的经验,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居多的时代。在家长指责孩子的同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是称职的父母?养不教,父之过。生而不养,不如不生。家长是否将教育孩子的重任过分依赖给了学校和老师,自己偷懒逃避责任。家长必须学习他人的经验,使自己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家长,用科学的办法教育孩子。而不能将孩子推给学校了事。

篇8:励志感恩教育的当代价值探究

春雨轻飘, 桃花染霞。在杨柳如烟、春草满眼的季节, 有的是对生的喜悦。是谁吹响了春天的号角, 把新生带到了人间。你是否听到了远处的孩啼, 是什么敲开了他们的心门, 对世界满怀期待。是母亲, 用他们的爱, 融化了孩子沉睡的心灵。“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母亲与孩子的牵绊就像那千丝万缕的丝线, 线有千千条, 爱有缕缕深。感恩是一个永久的话题,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 孝是一个高尚的德行。梦娃公益广告当中是这样说的;“国是家, 善作魂, 勤为本, 俭养德, 诚立身, 孝当先, 和为贵。”在中国人的心中, 孝是根本, 因为只有先修身, 才会齐家治国平天下。人说父爱如山, 母爱如水, 在这山山水水之间, 流淌的是真情, 是对子女无私的爱。都说自然界中的山水是大自然赐给人们最好的礼物, 人们可以在自然界中畅游, 享受斜风细雨。每当读起这样的语言, 总会不禁想起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山水。还记得在一则报道中, 一位地震中的母亲, 为了保护她的孩子, 把孩子紧紧护在身下, 但是倒塌的房屋还是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当救援人员把他们挖出来的时候, 母亲依旧是护着孩子的姿势, 他们的身体已经僵硬到一起了。这样的故事总会让人鼻端发涩, 泪水盈眶。我想说, 这就是母爱, 如水轻柔, 如水包容。他会容纳下无数的砂石, 把无数有棱有角的砾石浸渍的光滑圆润, 会推动着水波前进, 滋养一方净土。反观我们人生中的高山, 它看起来高不可攀。可是当你真正读懂它的时候, 就会发现, 原来它是那么的厚重。这高山就是父亲, 是博大的父爱。也许父亲是不会表达的, 父爱可能就是从小你常坐的那个肩膀, 厚实而稳重;父爱也可能是你考试不及格后挨的那一巴掌, 身疼手更疼。

夏荷吐露, 明媚骄阳。一个人的成长从抬脚迈进校园的刹那开始转变, 当幼小的自己被一片光芒所映照的时候, 人生的旭日朝阳就来到了自己的方圆。呕心沥血育国家栋梁, 春蚕吐尽笑桃李芬芳, 一个老师和学生亲手编写的故事, 就进入正题。每当遥望远处山峰的时候, 总会被山的巍峨气势所震撼, 会觉得自己弱小的可怕。这时身后总有一些叮咛, 他会告诉你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之峰。当雄鹰无法遨游天际的时候, 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为什么, 告知他怯懦的可怕, 征服的美好。自然的神奇就在于它是未知的,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朵云是什么形状;下一条小溪该流向哪里;下一片叶子什么时候凋零。但是一天的轮回过后, 朝阳还会一如既往的升起。在不知不觉之中, 晨曦的美好会成为我们对一天的期待。学生就会像一朵朵向日葵, 永远向着太阳的方向, 从日出到日落。还记得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吗?她就是学生心中永远的夏荷骄阳, 张丽莉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什么是人民教师。张丽莉是一所中学的教师, 在一次放学的途中, 为了救他的学生而发生车祸, 最终双腿截肢。当有人问道张丽莉有没有后悔时, 她笑着说自己从没后悔过, 因为这是她的本能。是啊, 就是教师爱护学生的这种本能, 让她做出了自己无悔的举动。

秋风送爽, 金桂飘香。当枝头的第一片叶子枯黄的时候, 它在告诉你秋天来临了。在风轻云淡的季节, 世间的所有仿佛都经过了洗涤, 是那么的澄清, 那么的自然。树叶终将离开陪伴它的树干, 因为这是叶对根的期许。青草终会远离伴随它的清风, 因为这是草对大地的承诺。在校园里, 同学之间的友谊就会如这秋日里的天气, 飒爽清凉。友情就像同桌借给你的那一块橡皮, 擦掉了字迹, 却抹不下曾经存在的痕迹。也许你会说, 有一日他们终将分离, 可是我会是说, 他们曾经留下美好回忆。只因他们共同欣赏过一片金菊, 共同唱着一首歌谣, 共同有过一个梦想。那年他们都还小, 但是那年他们都走到了彼此的身旁。每当年华老去的时候, 再回忆课桌上的那条楚河汉界, 总会觉得是那么的纯真美好。所以要感恩这段友情岁月, 因为在这里他们互相见证了对方的成长。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 他们在中秋夜因琴声而结缘, 因琴音而结交。他们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可是这段友谊以钟子期的死去而宣告终结。但是伯牙和子期的友情, 纵然一弦尽, 但不会空叹廖, 会随着时间的沉积而经久不衰。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冬雪皑皑, 腊梅盛放。寒风送来的第一场雪, 拉开了冬的帷幕;世间的万物都会被白雪掩盖, 遮住那些或好的或坏的, 或快乐的或忧伤的。雪会挡住人们看世界的眼睛, 但是它永远冰封不住整个冬天。在寒风里, 在角落中, 总会有一些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生命存在;每当簌簌的寒风刮来时, 梅花总会给我们惊喜, 那一丝丝梅香, 就是冬日序曲中滑落的音符。滑落的音符在跳动, 谱写出一曲冬日的赞歌。人活一世, 草木一秋, 都只不过是白云苍狗之间, 要感谢生活中的这些挫折, 是它们教会我们成长, 也是它们告诉我们要坚强。人的一生就好比钻过一个山洞, 刚走入洞口的时候, 会觉得很迷茫, 很无助, 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即使想要往前走, 也是一片黑暗。许多人会没有往前走的勇气, 就只能在洞口徘徊, 最终注定会失去观看另一侧美景的机会。而有的人虽怀揣着梦想上路, 可是走到一半的时候, 就会担心自己走的是死路, 前面根本就没有出口。所以就在犹豫中选择了回头, 丧失了走出去的机会, 可是他们没有想过, 回去的路也充满着黑暗。只有那些真正直面挑战的人, 才会呼吸到另一面山谷的新鲜空气。苏秦刺骨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他是战国时代最著名的说客、谋士, 纵横家中合纵派的领军人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起初屡次上书秦王都遭到了拒绝, 没有得到重用。致使回到家中后, 对于他妻嫂不理, 父母不顾。后苏秦发奋苦读, 终佩六国相印。

千帆过尽, 踏雪寻梅, 留下的都只是些关于美丽的影子。因此, 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 把我们认为的美好永远铭记。要永远感恩父母亲人的爱, 永远感恩老师同学的情, 永远感激生活中的那些美好和不美好, 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去表达关爱, 去传递感恩。

摘要: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坚定信念的支撑, 然而理想和目标的实现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在走过崎岖山路的时候, 要回头看看自己留下的足迹, 那印下的是磨砺是关爱。因此要带着这些印记继续上路, 学会坚强, 学会感恩。

篇9:资助工作与感恩励志教育探究

【关键词】中职学生 资助工作 感恩教育 励志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26-02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奖、助、免等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吸引了不少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在中职资助政策出台十多年来,中职学校的资助仍主要停留在物质上的资助,在精神上的影响非常小,思想教育不足。虽经济资助多样,但教育力度不够,全员育人格局有待提高。

一、中职学生感恩励志缺失的现象

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全面实施了“奖、助、补、免”等多元化的资助模式,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内的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项以上的资助。这些资助在物质上极大地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上学的困难,大部分学生对良好的国家资助政策都怀感恩之情,立志学好技能将来回报社会。

不过,也有不少学生出现感恩缺失的现象——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只懂得一味索取,不愿意付出,更不愿意吃一点小亏。国家的资助被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他们一拿到资助就立即挥霍,月初是土豪,月中就花光,不懂得感恩,更谈不上励志。这些学生贪图安逸、不愿劳动、不愿奋斗,以至厌学逃学,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精神空虚,缺乏责任感,等等。现实中,更有不少学生甚至因贪玩丧失学习兴趣,出现厌学、辍学,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

因此,这就成了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工作中亟待完善的一环——感恩励志教育。

二、中职学生感恩励志缺失的现状

中职教学感恩励志教育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也是有原因的,仔细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的个人原因

由于社会的观念、家长的心理等因素,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应该选择读高中,有的家长甚至会尽其所能一定要孩子上高中,认为读中职没有出息。现在的社会观念认为,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道”,才有前途。这些“前途”都是为成绩好的学生准备的,而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中职学校。

这样一来中职学校的生源整体来说就是来自各校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成绩偏差,充满失败感,自认为没有前途,未来灰暗,他们心里问题也较多。比如考试成绩较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茫,对教育的敏感度较低,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一般中职学生可以分为四类:

1.留守儿童或是来自单亲家庭。

2.家庭富有,父母溺宠,任其挥霍。这类学生在初中时调皮捣蛋,且年龄尚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能马上就业而且也不需要他们赚钱养家的,这些学生的父母将其送到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在学校多混几年,而且是跟父母协商好每月得多少钱后才来学校的(等于是用钱请学生来上学的)。这类学生只懂索取,不爱学习,不在乎学校的资助,用钱经常挥霍无度。稍有不顺,就和老师、家长对立,完全没有感恩之心。

3.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家庭一般的学生。他们来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目的就是靠着国家的各项资助来完成几年的学业,混个毕业证,个人生活规划较差,同样无目的性,无进取心,对学习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毫无兴趣。然而他们对国家资助有着极强的期盼心理,对资助只懂得一味地索取。

4.家里贫困,交不起学费杂费的学生。因为有了国家资助政策,得以继续求学。这类学生往往进取心较强,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较为珍惜,有个人的人生规划以及较强的学习目的性。这类是怀有感恩之情的学生群体,他们积极乐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全校师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播感恩意识和爱的力量,这类学生也成为各大中等职业学校独特的风景线。

(二)受助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不合理使用和对学校资助工作的不理解

国家助学金是对贫困生的资助,希望贫困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但一些获得资助的学生把这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不懂得感恩国家和社会、学校。没有把助学金用于学习和生活,而是用来请吃请喝,任意挥霍。这些学生甚至还抱怨学校老师把钱发得慢,等等,这种感恩缺失的现象是目前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在进行资助工作中,这种无偿的资助方式虽然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并把学校给予他们资助的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毫无感激之情,甚至感恩的意识都没有,甚至出现把获得助学金的多少当作攀比的对比物的现象。

(三)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忽视感恩励志教育

长期以来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就业出路等问题,对技术教学,不少学校成立专门的比赛特训团队,高度重视本校有多少学生能在某某级别比赛中获多大级别以及多少奖项。相对来说,对资助工作则以完成任务为标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其中的育人功能。

虽然在中职的德育课中也把“感恩励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许多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态度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些学校随便找一个其他专业的老师来上。德育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是次要。段考随堂,期考更是用一篇作业来完成,也就是说,忙起来就可以不用上德育课。很多关于感恩的教育活动都是走过场,走形式,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社会现象不断地影响着中职学生,社会上的那种急功近利、追求享乐、重利忘义等严重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90后”“00后”,他们感恩意识薄弱,只知索取,不懂感恩,更不懂奉献。不少学生不会体谅父母,不懂得教师的辛劳,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更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教导之恩,更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三、加强中职学生感恩励志教育的措施及途径

感恩励志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的社会工程,想要较好地完成这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形成好的合力。

(一)从家庭教育着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感恩励志教育中的启蒙老师,并将家庭教育看作孩子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教会学生明事理,立志成才。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开始,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孩子与父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因此,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

人类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父母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发现孩子有要帮助父母的意识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行为,让孩子体会到实施感恩的快乐。并言传身教,树立“仁爱之心”,常存“感恩之念”,尊老爱幼,善对亲友,关心别人,对待工作、家庭、社会负有责任感,构建团结和睦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榜样,做示范,这样能够促进孩子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和施恩,为感恩励志教育创建良好的氛围。

(二)以学校教育作为主导手段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感恩励志教育作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校要加强感恩励志教育,并把它作为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行为”,想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推进,需要通过各方面进行“具体化”的工作。而感恩励志教育则是其中比较有实效的方法。感恩励志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要人懂得感恩,让人明志,有奋斗的方向,并在不知不觉当中引导学生知恩感恩,知荣明耻,进而知礼明德,促进思想道德发展。

在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中,要从细微处着手,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作为感恩教育的基础,在道德教育中渗透感恩励志教育。教育学生,无论是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要用感恩的心来对待。只有有了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社会才会更和谐、更阳光。

2.把感恩励志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把感恩励志教育融入其中,并把感恩励志作为重要的校园文化因素之一。让校园处处都体现出感恩励志的力量和感恩励志的意识,把感恩励志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学校在不断优化物质环境的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师生都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把校园建设成为富有激励的阳光的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通过这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熏陶学生,使之受到感染与鼓舞,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和励志。

(三)把社会教育作为辅助

充分利用实习见习活动,开展切实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学生到企业实习时虽然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范围,但仍受学校管理。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学校要把感恩励志教育带动实习活动中,并把它贯穿始终。教育学生在与社会人员的交往中学习为人处事,在工作中学会吃苦耐劳,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感恩。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师傅和工友,当师傅传授技术时,要虚心听讲,要以感恩的心来对待师傅。同时,学校也要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让师傅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把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礼仪知识等教给学生,把它当作一种有益的社会教育形式,融入学校的感恩励志教育体系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有益的补充。与学校教育联动,共同作用于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总之,中职资助工作中的感恩励志教育是建立在物质的资助的基础之上,把精神的关怀和心理上的疏导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信、自强、自立,进而以感激的心对待国家和社会,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励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社会、国家。

【参考文献】

[1]魏宇.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今日湖北,2013(10)

[2]廖远志.高校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J].考试周刊,2013(95)

[3]黄晓钰,宋齐明.浅议如何有效实施中学生感恩励志教育[J].学园(教育科研),2012(11)

【基金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南宁市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职业学校感恩励志教育途径探析”(2014XSZZ08)

篇10:家长听《感恩励志教育演讲》后感

这天一改前些日子连续阴雨天气,天空放晴,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仿佛描绘着一幅感恩的图画。老师有秩序地组织家长和学生进场,每个班的家长、学生各坐一排。开始是潘主任致词,接着由主讲关老师上场。开场时,关老师讲了一些笑话,后来,关老师讲了很多感恩的故事。她说:关心父母,孝顺父母,感恩父母,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不一定要有钱、有房子的。关老师的演讲很精采,也很感人,在场的人几乎全被感动得哭了,她还鼓励学生上台,用最大的声音向父母说一句心理最想说的话,场面十分感人。操场里谱写出一曲感恩的乐章。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学会了感恩,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古人教导我们“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

我们应感恩含辛茹苦的父母抚养,我们应感恩老师开启我们智慧之门,我们应感恩亲情,回味扶持的快乐,我们应感恩生活,珍惜拥有的幸福。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生活,生活也将赐予我们灿烂的阳光。

篇11:听感恩励志教育团演讲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学校邀请了中国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的老师来给学生、家长、教师们做了一场“励志感恩”报告会,在场的每一位老师、家长同学都为之感动。老师深情的讲起了感恩:首先我们要感谢的是老师:懂得去尊敬师长,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教师职业需要付出太多的爱心,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选择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谁的记忆里会没有老师呢?再次,感谢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其次,感谢是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和他人,因为他们不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与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老师,你辛苦了!你是我生命中的恩人,我爱你们!” “妈妈,你辛苦了!从今天晚上起,我不再让你给我端饭了,我不再惹你生气了!”-------“爸爸,你辛苦了!你为我付出太多了,感谢你!”

上千名学生一起呼喊,一起举拳头,一起高歌,这壮观的场面,草木为之动容,风云为之变色。是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名名同学和我握手,对我鞠躬,和我拥抱,晶莹的泪花在眼眶里转动。一个个家长和我握手拥抱,表达他们对我的敬意。爱需要表达,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

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有责任把“感恩”这个传统美德传递下去。让我们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之行”吧——

让我们回报父母:多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动做一些家务;让我们回报社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为文明社会尽一份力,让我们知恩、感恩、报恩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篇12:感恩励志教育有感

4月19日,在中心校的统一组织下,有幸参加了在县剧院举办的《感恩教育、职业幸福感专场报告会》,一天下来,受益匪浅。王红旗老师虽然没有讲多么深奥的道理,但却都是通过很通俗的语言,简单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通过王红旗老师的讲课,对照自己的言行,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首先从纠正自己的言行开始,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在周日补课的大课间,我校随即召开了师生大会,把王红旗老师讲课的主要精神向全校师生作了传达。

王红旗讲课的主题是学习传统文化,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照现实社会,我的感触有这么几点。一是做人首先要讲孝道,就像《弟子规》中所说的“首孝悌”,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对于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是不能和他交朋友的。所以说,作为人,讲究孝是第一位的。二是做人要诚实守信,不欺上瞒下,《弟子规》中所说的“次谨信”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不守信用,经常说假话,用谎话骗人的人是不会有真正朋友的。因此说,为什么有些谎话、违背良心的话,有的人能够说出来而不知羞,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说出那样的话,足见是什么样的人都有的。三是做事要公平公正,多替他人着想。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虽然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懂,但是却不是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的。因为品德差的人自私心重,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只要自己满足了,不管别人的死活。这样的人还不少,特别是让这些人居于领导岗位,就很容易变成养尊处优,独断

专横,唯我独尊的人,到最后就是王红旗老师说的“在一片赞美声中把他送进看守所”。得意忘形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通病,能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观的人少的很了。四是作为老师,不但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重要的是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从现在做起,多学传统文化,从小做一个品德好的人,变成鲜花,不做大粪。

通过听王老师的讲课,我深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立即行动,从三年级开始诵读《弟子规》,现在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背诵几段,我们要求不但会背,而要懂意思,并且能按《弟子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决定,五一节过后,作息时间调整,在每天下午上课前安排20分钟的经典诵读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让传统文化滋润学生健康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学有所长的人。

让道德沦丧在我们教育的这一代人中止步,让传统美德在我们教育的这一代人中生根,这是我们学校今后追求的目标。

篇13:感恩励志教育必要性探究

关键词: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必要性

1 感恩励志教育涵义解读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名言。而所谓的感恩,就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个体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1)感恩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为人处事最起码的修养。如果人们缺乏感恩之心、感恩之情、感恩之行,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甚至出现社会危机。然而,感恩作为一项道德内容,并非人人生而知之,而是需要通过感恩教育塑造个体具有感恩的品行。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2)通过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方能使个体形成感恩意识,进而外化为道德行为。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感恩的态度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个体的行为习惯,成为个性品格的组成部分。感恩教育要教会学生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力所能及和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做到“知恩图报”,也要教给学生“施恩不图报”的思想,而不能因为别人的冷漠而失去感恩的心。然而,感恩教育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宗旨,培养学生具有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爱心和善意,能够给他人以帮助,给社会以回报,而并不是要求他们一味地感恩。

励志,《辞海》中的解释是“激励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也就是奋发志气,振作精神,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远大目标。励志与心理学讲的激励有相同之处,也有所不同。心理学中的激励是通过各种强化刺激,激发学习动机。励志则强调的是树立目标与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全面地培养成功的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通俗地讲,就是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3)

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是密切联系的。感恩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识恩、知恩、感恩,还要能够报恩、施恩。一个人懂得感恩,内含着要将感恩之心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感恩不是简单的感激,而是一种责任、自尊、自立,也是一种追求美好人生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学会感恩、努力报恩也是励志的一个重要途径与组成部分,因感恩于他人,感恩于世界而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奋斗,会更持久,更有利于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实现。因此,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此外,感恩教育可以弥补单纯进行励志教育容易走向功利主义的不足,励志教育可以完善单纯的感恩教育因其向他性而实效性不强的弊端。感恩励志教育作为二者的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谓感恩励志教育,就是教育者兼顾地进行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主意识,以更好的成人、成才。感恩励志教育可以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比如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的形式,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理念,贯穿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2 实行感恩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2.1 感恩教育需要加强

当前社会中,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缺乏感恩之心的现象十分普遍。目前我国家庭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很大,家长们尤其是爷爷奶奶大多十分溺爱孩子,凡事替孩子包办,无条件地给予孩子太多的东西,并且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知道珍惜的态度,只顾一味索取,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把他人的给予和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想回报的问题,怎么会具有感恩之心呢?再加上应试教育之下,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少学生只会埋头读书,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晓得尊敬父母、感恩师长;只知被爱,不思责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与健康成长。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青少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体系中,感恩教育被边缘化了。家长无原则地溺爱孩子,学校教育往往以文化课为主要导向,而对德育不够重视,学校德育又往往是“空、大、远”的说理灌输,这些都不利于感恩意识在学生情感世界中的发展。学生没有形成感恩情感,甚至存在感恩认知障碍,感恩行为的缺乏也就在所难免了。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因此,感恩教育必须得到加强。

2.2 励志教育不可缺失

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享乐主义盛行,贪图安逸、不愿劳动、不愿奋斗以及厌学逃学,生活无所追求,人生没有目标,精神空虚,无所事事,缺乏责任感等等现象的出现。这些严重扭曲了正常的社会生活和发展、人的生活和发展,压迫、限制了人的旺盛精力和创造的精神与能力。(4)现实中,有不少学生因贪玩或丧失学习兴趣,而出现厌学、辍学,有的流浪街头,有的沉迷网络或游戏。此外,现代生产与生活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给人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青少年学生因此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情况也层出不穷。现代教育,包括德育,教人学会生存、消费、享受,其中就内在地包含着教人奋斗,奋斗是享受的前提,也是享受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5)当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祖国的未来在年轻一代,我们的教育也必须努力培养能够担当起历史使命,胸怀大志,努力奋斗,报效祖国的新一代。这些都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

2.3 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相互补充,应协同起来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前面已经讨论过,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需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并且,现行的感恩教育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学生在学校中,感恩的情感被唤起,然而一旦离开校园,容易受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学生在权衡利他还是利己时,本能地倾向于选择功利主义,而不容易树立起感恩的信念。第二,学校中培养的具有感恩意识的学生大多过于理想化,过于脆弱,一旦踏入社会,开始工作,面对残酷竞争的社会现实往往不能很好的适应。要弥补感恩教育的这些不足,需要结合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学会自强自立。美国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说过:“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恩之情。”所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不仅可以防止励志教育过于功利化,其本身也可以成为励志教育的一个突破口和组成部分。

教育一方面要教人成人,培养德性,另一方面要育人成才,获得成功。综上所述,将感恩教育与励志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感恩励志教育,更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4).

[3]厉佳旭,崔国久.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2).

篇14:听《游子吟》一课有感

一.抓住诗眼——感悟情

《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 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教师抓住“密密缝”这个重点词,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牵挂,同时教师结合讲解当地的风俗——密密缝可以保佑远行的人平安早回,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意恐迟迟归”,让学生体会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几乎每位教师都引导学生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所蕴含的比喻意,让学生体会母爱的博大,做儿女的无法报答,从而体会出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对母爱的由衷的赞美。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对母爱有了一定的感悟。

二.创设情境——渲染情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仅仅通过理解重点诗句,还不能真入进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学时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1、结合写作背景

诗必有感而发,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孟郊一生颠沛流离,他每一次外出求学、应举和漫游时,母亲总是遵照当地的习俗细针密线地缝,盼望远行的儿子早早平安归来。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激荡着孟郊的心。正是在母亲的鼓励、劝慰之中,孟郊第三次应考,终于考中进士,并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诗人就任后,立即接来老母亲奉养。可是他觉得,母亲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是无法报答的。因此,他深情地写出了《游子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密密缝”所蕴含的感情时,出示了《游子慈母长相忆》,向学生比较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利用插图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的情境,教学时,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他们母子二人此时此刻的所言所思所为,有的教师还满含深情地在优美的音乐中交流了自己的想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用心体会,明白这件衣裳是用母爱编织的,这是一件爱的衣裳,她的每一针每一线,缝进了多少牵挂与嘱托,关心与担忧,它融入了母亲多少无言而深沉的爱呀。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鼓励与帮助,从内心深处呼唤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有的教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母亲对自己的关心,情真意切;有的教师甚至把对母亲的感激也写成了诗,读给学生听……使学生与古诗产生共鸣,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体会到无论我们多大,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关怀的目光,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三.反复吟咏——体味情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像,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注重了对古诗的诵读: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细读时读出诗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味;品读时读出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情感。个人读、师生合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诗我两忘,达到情景交融、完美统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倾诉情

母爱是伟大的,古往今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歌颂母亲、赞美母爱,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母爱,有的教师让学生交流收集有关母爱的名言、故事、歌曲(词);有的教师出示了名作家的关于母爱的诗……在学生饱含深情地交流之后,有的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想对母亲说的话,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写写心中的感受,有教师启发学生为文中的插图写几句话……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从学生口中涌出,一行行诗一样的语言在学生笔下流淌。

上一篇:创优质量保证措施下一篇:考研英语单词高效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