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24-05-24

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共14篇)

篇1: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18年1-6月无锡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上半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奋力攻坚、迎难而上,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基本达到“双过半”要求。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35.66亿元,同比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3.31亿元,同比下降0.8%;第二产业增加值2703.73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2778.62亿元,同比增长6.7%。

一、工业生产

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48.34亿元,同比增长10.0%,较上年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

从工业产销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24%。30种重点产品中17种产品产量呈现增长,其中产量增速较快的有:装备制造工业中的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3%、20.9%和18.3%;消费品工业中的合成纤维聚合物产量同比增长18.5%。

二、固定资产投资

— 1 —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7.00亿元,同比增长6.1%,较上年同期提升2.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33.52亿元,同比增长9.4%,较上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

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33.75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工业技改投入519.69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40.7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11.44亿元,同比增长29.9%。

从房地产销售情况看,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96.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较上年同期回升34.1个百分点;商品房实现销售额696.90亿元,同比增长21.4%,较上年同期回升24.1个百分点。

三、消费品市场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6.68亿元,同比增长9.9%,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从22个大类商品限上零售额来看,14个类别实现正增长,增长面63.6%。主要商品中,五金电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和金银

— 2 — 珠宝类表现比较突出,同比分别增长32.6%、28.4%、22.5%和16.9%。

四、对外贸易

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51.31亿美元,同比增长17.7%,较上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为273.35亿美元,同比增长18.3%,较上年同期提升5.9个百分点。以人民币计全市进出口、出口和进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9.4%、10.0%和8.5%。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好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实现出口额13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106.10亿美元,同比增长14.8%,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增速0.9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

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27.59亿元,同比增长11.5%,较上年同期提升7.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481.05亿元,同比增长19.6%,较上年同期提升19.1个百分点。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势较好,同比分别增长27.3%、23.5%和19.1%。

— 3 — 截止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6028.22亿元,同比增长7.6%,较上年同期提升2.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1803.11亿元,同比增长7.3%,较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存款余额增速自2017年1月以来首次高于贷款余额增速。

六、市场物价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为101.9,市场物价上涨1.9%。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来看,与同期相比呈现出“七升一平”格局,上涨的七大类中,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涨幅较高,分别上涨3.6%、3.0%;衣着类上涨2.6%,医疗保健类、居住类均上涨1.7%,食品烟酒类上涨1.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则保持持平。

七、电力消耗

上半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34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较上年同期提升了3.6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258.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较上年同期提升了2.9百分点。

八、居民收入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2元,同比增长8.3%,较上年同

— 4 — 期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60元,同比增长8.1%,较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9元,同比增长8.1%,较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

篇2: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机械行业: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金属制品、汽车制造等行业继续保持回暖势头,均实现增长,从而带动机械行业11月产值增长12.9%,比上月加快7.9个百分点。累计产值增速也扭转前三季度的负增长态势,1-11月实现产值4752.2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从产量看,当月全市发动机产量增长38.5%,累计增长7.7%。重点企业中,威孚高科产值保持较快增长;一汽锡柴当月增长近20%,累计跌幅有所收窄。冶金行业:11月份铜价和钢价有所企稳,下旬起小幅反弹,月底螺纹钢价格比月初小涨1.7%。但铜和钢材价格同比仍有10%左右的跌幅。黑色金属加工业当月产值增长2%,前11个月产值仍为负增长,累计下降2.1%。兴澄特钢、西城钢铁、长强钢铁和锡兴特钢等企业当月产值均实现增长,增速有所回升。铜加工企业产量增加较快,前11个月产值增长14.2%,拉动了整个行业的增长。江润铜业、凌峰铜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1-11月,冶金行业实现产值3036.9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全市粗钢和钢材产量累计分别增长24.3%和14.5%。纺织行业:棉花、棉纱等原材料价格较为稳定,基本保持去年同期水平。从市场看,棉纺行业仍处淡季,服装销售较为稳定,但化纤行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海澜、红豆等重点服装企业由于经营模式优势,产值仍保持10%以上的增长。1-11月,全行业实现产值1697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石化行业:11月原油价格整体呈下行走势,化工产品价格随之有所回落。当月苯乙烯、PTA 均价比10月份分别回落200元/吨、205元/吨。1-11月,全行业实现产值1587.6亿元,同比增长7.2%,增长较为平稳。电子行业:电子行业从下半年起出口和产值均明显下滑,近期仍无明显起色。1-11月,全行业累计实现产值1483.3亿元,同比下降5.5%;完成出口交货值958.5亿元,同比下降9.7%。数码相机、电子元件、硬盘等产品产量下滑较多,同比分别下降44.9%、20.2%和19.3%;集成电路和锂电池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3.1%。

篇3: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09年1~6月, 我国受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的拉动, 原材料工业产能释放加快, 增加值同比增长6.9%, 其中2009年6月份增长11%。

受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 建材行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1~6月, 增加值同比增长13.7%, 其中, 2009年6月份增长15%。主要产品中, 水泥产量增速回升。2009年1~6月, 水泥产量7.3亿t, 增长14.9%, 同比加快6.2%。2009年6月份全国水泥产量达到1.6亿t, 同比增长21%, 创月产历史新高, 主产区广东、浙江、江苏等地水泥产量增幅都大幅提高, 山东省同比增长由负转正。平板玻璃产量累计同比下降, 技术玻璃生产形势有所好转。2009年1~6月, 平板玻璃产量2.8亿重量箱, 同比下降0.1%, 其中2009年6月份由2009年5月份下降7.3%, 转为增长1.3%。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产量分别下降9.5%、3.3%, 中空玻璃产量增长15.5%。据统计, 2009年6月末, 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 606万t, 同比上升30.3%;平板玻璃库存1 986万重量箱, 下降10.9%。

主要产品价格保持稳定。2009年6月份, 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分别为289元/t和62元/重量箱, 与2009年5月基本持平。

篇4: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12年1-6月全行业累计完成钟表(含零配件及定时器)工业总产值约254亿元,与上年同比约增长7.7%。成品表和表心产量4.79亿只,与上年同比约增长1.6%(其中国产机心3.33亿只),其工业产值约126亿元,与上年同比约增长10.5%;成品钟及钟心产量3.05亿只,与上年同比约下降3.8%(其中国产机心3.03亿只),其工业产值约92亿元,与上年同比约增长0.5%;其它产品(钟表零配件、定时器及其他计时仪器)产值约36亿元,同比约增长18.0%。

钟表分品种生产量值

成品表生产量值

1-6月累计全行业生产成品表(含进口机心组装)3.56亿只;工业产值约107亿元。

其中生产机械表约0.157亿只,占成表产量的4.4%;石英电子表产量约3.40亿只,占成表产量的95.6%

1-6月累计机械表产值约12亿元,占成表产值的11.2%;石英电子表产值约95亿元,占成表产值的88.8%。

成品钟生产量值

2012年1-6月全行业累计生产成品钟(含进口机心组装)2.31亿只;工业产值约73.4亿元。

其中机械钟产量约0.02亿只,占成钟产量的0.9%;石英电子钟产量约2.29亿只,占成钟产量的99.1%。

机械钟产值约0.9亿元,占成钟产值的1.2%;石英电子钟产值约72.5亿元,占成钟产值的98.8%。

钟表国内市场销售简况

1-6月累计国内市场手表销量约5000万只,工业销售产值约38亿元。

1-6月累计时钟国内市场销量约0.46亿只,工业销售产值约32亿元。

经济效益较快增长

2012年1-6月,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钟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88.6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6.8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实现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21.8%,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增幅分别低于上年同期8及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1.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9.3%,产成品存货16.0亿元,同比增长40%,但比上年同期增幅有较大幅度的回落。总体经济效益在逆境中实现较快增长,但增势相比去年有所下降。

钟表出口总量值

1-6月钟表及其零配件和定时器进出口总额为35.5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9.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5个百分点。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54.6%。累计贸易顺差3.3亿美元,顺差额比上年同期约增加3.1亿美元。

成表及表心出口量为4.29亿只,同比增长1.6%;成钟及钟心出口量为2.59亿只,同比下降0.8%。

成表及表心出口额为9.51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占出口总额的49.0%;成钟及钟心出口额为5.21亿美元,同比增长24.6%,占出口总额的26.9%。

钟表分类别出口量值

2012年1-6月全行业累计出口成品表3.06亿只,与上年同比下降0.15%;出口额8.47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7.5%。

其中出口机械表0.037亿只,同比下降4.5%;出口额0.3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1%。

出口石英电子表3.03亿只,同比增长0.1%;出口额8.12亿美元,同比增长27.3%。

出口机械表心0.043亿只,同比增长61.5%;出口额0.32亿美元,同比增长59.5%。

出口石英电子表心1.18亿只,同比增长4.5%;出口额0.72亿美元,同比下降41.1%。

各品种时钟出口量值及分别对时钟出口量值占比

2012年1-6月成品钟出口量1.85亿只,同比下降1.7%;出口额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8%。

其中出口机械钟0.016亿只,同比下降15.7%;出口额0.07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

出口石英电子钟1.83亿只,同比下降1.6%;出口额4.9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19个百分点。

出口机械钟心0.014亿只;出口额0.01亿美元,同比增长168.5%。

出口石英电子钟心0.73亿只,同比下降22.0%;出口额0.14亿美元,同比下降19.3%。

钟表进口总量值

钟表及其零配件和定时器进口总额为16.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

成表及表心进口量为1.51亿只,同比下降9.7%;成钟及钟心进口量为0.024亿只,同比增长31.0%。

成表及表心进口额为13.39亿美元,同比增长9.3%;成钟及钟心进口额为0.18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他进口额为2.58亿美元,同比增长20.0%。

钟表分类别进口量值

各品种手表进口量值

2012年1-6月全行业累计进口成品表为0.05亿只,同比下降24.3%;进口额11.51亿美元,同比增长8.1%。

其中进口机械表0.012亿只,同比增长22.1%,增速下降约50个百分点;进口额8.36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增速下降约53个百分点。

进口石英电子表0.035亿只,同比下降32.9%,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进口额3.15亿美元,同比下降11.9%,增速下降56个百分点。

各品种时钟进口量值

1-6月全行业累计进口成品钟0.006亿只,同比增长1.9%;进口额0.11亿美元,同比增长8.4%。

其中进口机械钟0.76万只,同比下降2.6%;进口额0.0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8%。

进口石英电子钟0.006亿只,同比增长1.9%;进口额0.067亿美元,同比增长2.6%

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发展态势

2012年上半年,钟表生产企业仍然经受着欧债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需疲软,内需不旺,人民币升值压力未减,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上升等诸多困难的考验。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总体实现了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呈现工业总产值平稳增长,出口额快速增长,进口额增速大幅回落的特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总额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

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还将持续,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要保持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发展,需要企业牢牢把握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从数量扩张转型到质量提升的发展方式,使效益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及劳动者素质上来,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篇5:2018年4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发展持续良好

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6.63亿元,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88亿元,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年目标0.8个百分点,延续了去年2位数增长的态势。增速位居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增速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增速4.4个百分点。

(二)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1-4月,我市六大产业增加值合计208.0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8%。其中,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55.32亿元,同比增长10.6%;家电电气工业增加值55.9亿元,同比增长13.3%;石油化工工业增加值33.38亿元,同比增长13.2%;电力能源工业增加值27.47亿元,同比增长6.2%;生物医药工业增加值16.21亿元,同比增长26.8%;精密机械制造工业增加值19.74亿元,同比下降2.5%。

(三)企业梯度培育持续推进

工业百强企业实现总产值893.89亿元,占比69.5%,现价增速13.8%,形成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大中型企业均衡发展,结构更加合理。大型企业增长8.4%,中型企业增长14%,小微企业增长12.6%。大型企业占比从去年47.9%下降到40.1%,小微企业占比从去年21.3%上升到25.5%。

(四)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61.82亿元,同比增长9.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2.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89.85亿元,同比增长1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4%。

(五)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反映发展平稳

4月份我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去年同期低2.1个百分点,我市PMI指数连续8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表明我市制造业处于稳定的发展趋势。

(六)工业用电指标反映发展平稳

篇6: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一、工业总产值较快增长

2014年1-2月,海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4.2亿元,同比增长25.5%。重点行业运行走势良好,产值增速呈现“九升一降”,其中支柱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月完成工业总产值116.6亿元,同比增速28.5%,拉动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长14.5个百分点。

二、投资实现平稳开局

2014年1-2月海淀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8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6亿元,同比增长19.9%。工业投资、市属单位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有力支撑,分别增长2.3倍、99.4%和27.9%。受多种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呈现下降的态势,2014年1-2月,海淀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8.1亿元,同比下降10.6%。

三、消费品市场低位运行

1-2月海淀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1.1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3.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0.7%,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降幅较大,同比分别下降25.2%、14.7%。

四、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篇7: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大调结构促转型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的基本面良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调创战略稳步推进。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80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1.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088.2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1741.0亿元,增长8.9%。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自2008年以来连续七年丰收。今年夏粮播种面积5612.1万亩,增长1.8 %;总产452.9亿斤,增长2.0%;亩产403.5公斤,增长0.2%。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59.7万吨,增长0.4%;禽蛋产量180.2万吨,减产1.6%;牛奶产量129.8万吨,增长1.4%;水产品总产量302.9万吨,增长2.0%。

二、工业生产小幅回升。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3个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10.2%,轻工业增长9.0%。分行业看,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7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0.2%。分产品看,在全省重点调度的120种重点工业产品中,有60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0.0%。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8.8%。

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5161.0亿元,增长10.5%;利润3307.1亿元,增长7.4%;实现利税5289.7亿元,增长7.6%。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7591.6亿元,增长1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25.7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投资8878.7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投资8387.2亿元,增长14.2%。内涵效益型投资增长较快。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4484.0亿元,增长23.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804.3亿元,增长20.7%。民间投资主体地位增强。完成投资14333.4亿元,增长19.1%,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81.5%。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11.5亿元,增长12.2%。商品房销售面积3474.3万平方米,下降6.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068.1万平方米,下降9.1%。

四、市场消费稳中略升。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63.0亿元,增长12.7%,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从经营地看,城镇市场零售额9152.2

亿元,增长12.3%;乡村市场零售额2310.8亿元,增长14.4%。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0340.8亿元,增长12.9%;餐饮收入1122.2亿元,增长10.7%。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5.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5.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0%,汽车类增长14.4%。

五、对外贸易波动增长,利用外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379.9亿美元,增长11.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72.5亿美元,增长9.8%;进口707.3亿美元,增长13.9%。主要出口市场增势良好。对美国出口增长18.9%,对欧盟出口增长17.4%,对日本出口增长2.4%,对韩国出口增长6.3%。

上半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46个,增长1.3%;新签合同外资92.5亿美元,增长3.5%;实际到账外资81.7亿美元,增长13.9%。

六、财政收入稳中趋缓,金融运行平稳。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6.3亿元,增长9.8%。其中,税收收入2106.7亿元,增长12.2%;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四大税种保持增长。增值税增长23.4%,营业税增长6.6%,企业所得税增长4.6%,个人所得税增长

5.6%。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1132.2亿元,同比增长16.2%;比年初增加7765.2亿元,同比多增2003.6亿元。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915.0亿元,同比增长13.0%;比年初增加3791.1亿元,同比多增862.1亿元。

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4.5万人,完成计划的74.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1万人,完成计划的75.1%。城镇登记失业率3.26%,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4元,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6元,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2元,增长12.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

八、居民消费价格平稳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比一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类上涨3.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3%,衣着类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1%,交通及通信类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1.9%。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一季度缩小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与一季度持平。

篇8: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中国电力行业运行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开采行业运行报告中国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运行报告中国煤炭行业运行报告

通讯篇

中国电信行业运行报告中国通信设备行业运行报告

制造篇

中国家用电器制造行业运行报告中国船舶行业运行报告中国汽车行业运行报告中国造纸行业运行报告

化工篇

中国化工行业运行报告中国化学纤维制造行业运行报告中国塑料制品行业运行报告

轻工篇

中国橡胶制品行业运行报告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运行报告

冶炼篇

中国钢铁行业运行报告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报告

饮食篇

中国农副食品制造行业运行报告

运输篇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运行报告

房地篇

中国房地产行业运行报告

医药篇

篇9: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1.工业生产

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7.1%和11.9%,高端产业继续发挥引领作用。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2%,医药制造业增长19.1%,汽车制造业增长3.7%。

2016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

2.固定资产投资

1-8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79.8亿元,同比下降13.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1403.7亿元,下降8.7%;房地产开发投资2115亿元,下降4.6%。重点产业、民生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41.1%,保障性住房投资增长43.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7.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9.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3%。

2016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

3.房地产建设和销售

1-8月,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20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57.7万平方米,增长18.3%。商品房销售面积35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66.3万平方米,下降22.7%。

2016年以来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增速(%)

4.市场消费

1-8月,全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16454亿元,同比增长8%。从服务性消费看,实现服务性消费额9098.5亿元,增长11.2%,其中,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分别增长13.1%和12.2%。从商品性消费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55.5亿元,增长4.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1511.6亿元,增长19.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622.4亿元,增长3.9%,餐饮收入733.2亿元,增长8.4%。

2016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

5.价格

1-8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1.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9%。8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9%。

2016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当月同比涨跌幅度(%)

1-8月,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6%。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0.6%,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

篇10: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17亿元,增长8%,比上年全年加快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9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0.03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构成为:12.5:18.8:68.7,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产业稳定,二产业减少0.7个百分点,三产业增加0.7个百分点,工业短腿、农业不发达、三产业不强的产业矛盾仍较突出。

一、产业发展基本向好。一是春耕生产进展顺利。预计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2%。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货源比较充足,农资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2亿元,同比增长4.5%;油菜籽、马铃薯分别增产28.7%和2.7%,养殖业平稳增长,全县猪、牛、羊出栏数、家禽出笼数及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7%、4%、4.7%、-5.5%和8.6%。二是工业生产运行良好。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21亿元,增长9.3%;八种主要产品产量有五种实现增产,其中鲜、冷藏肉增产36.6%,铁矿石原矿增产32%,发电量增产15.3%,精制茶增产11.8%,饮料酒增产2.1%;原煤减产7.5%,水泥减产15.4%,大米加工减产39.6%。三是旅游业发展活跃,上半年,全县完成景点接待旅游人数132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12%。四是房地产投资活跃。上半年,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46.5%。

二、需求增长不协调。一是投资增长较慢。上半年,全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增长2.2%;其中城镇投资11.8亿元,同比减少2.3%;城镇投资中一、二产业分别完成0.11亿元和7.6亿元,同比分别减少8.3%和7.9%,三产业完成4.09亿元,同比增加10.3%;房地产开发投资1.8亿元,增长46.5%。二是消费市场继续兴旺。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亿元,增长11%。城镇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增长11.2%,比乡村市场增速快1.2个百分点。

三、经济效益有所回落。一是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上半年,全县完成公共财政总收入2.32亿元,同比减少2.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1亿元,同比减少2.4%。二是工业企业效益不稳。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14亿元,增长10%;1-5月实现利税总额0.47亿元,增长11.3%。

规模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6.1%,同比扩大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累计亏损0.17亿元,上升12%。

四、要素供应比较有力。一是新增贷款较多。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7.63亿元,比年初新增2.77亿元,继续处历史高位。短期贷款余额6.27亿元,比年初新增0.98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余额31.37亿元,比年初新增1.91亿元。二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县实际到位内资3.77亿元。

五、民生质量持续改善。城乡收入有新的提高。上半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03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687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70元,增长15.3%。

当前,全县经济总体发展态势稳定,但仍然存在工业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城乡居民增收难度较大和就业压力仍然严峻等问题。后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县委、县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解决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抓好下一阶段的全县工作,我们建议重点要强化工业、可持续发展和民生工作。

(一)从工业来看:1.抓好一批企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一是抓好炎煌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在建工程建设和华新水泥等建材产品加工生产线的开工建设,力争早日投入生产,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半年产值有新的突破。二是抓好煤炭企业的扩能和矿山开采企业开发,争取早日实现扩大再生产,进一步加快企业生产进度。2.全面完成工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一是盯住年度目标任务搞好生产调度。坚持旬调、月调和季调制度,及时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缓解压力。二是加大对工业企业服务的力度。努力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促使企业加快生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企业市场销售环节,提高主要产品产销率;加大企业项目技术改造力度,发挥技术改造对生产的强力拉动作用,确保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平稳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拓宽销售渠道,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引进资金扩大企业生产规模。3.为工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加大安全投入,重点参与煤炭、冶金、建材、电力等行业的安全检查工作,突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全县规模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从可持续发展来看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加大投入的力度。向上多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政策性资金和扶贫投入,向下向外制定灵活积极的政策优惠措施,鼓励启动民间投资,营造一种积极利用各方力量发展桑植经济的良好氛围。

篇11: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临汾市迎难而上,共同努力,着力推进“止缓、回稳、促增”,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上半年工业生产逐步好转,整体经济平稳运行,结构调整稳中有进。同时,企业仍面临主导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滑、运营艰难,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等困难。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完成全年目标仍需加倍努力。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2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经济回升势头明显,整体经济平稳向好。

从三次产业情况看,一产、三产增速不断提高,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6.1%,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54.5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2亿元,增长7.5%,比一季度提高4.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5.6:59.4:35.0转变为

5.7:57.1:37.2。

从生产环节看,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工业生产逐步回升。

1.小麦丰收在望。今年以来,临汾市“以稳定小麦播种面积为基础,以保护和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以高产创建和地膜覆盖为重点,确保全市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

据秋冬播种面积统计,2014年临汾市小麦播种面积347.86万亩,比上年增加7.6万亩、增长2.2%,其中水浇地小麦面积137.2万亩,旱地面积210.66万亩。今年旱地小麦群体充足、个体健壮、长势均衡,亩穗数和千粒重明显好于上年;水浇地小麦呈现小幅增长的态势。初步测算,全市小麦总产量将达19.6亿斤左右,比上年增长17%左右。其中,水地小麦产量可达10亿斤左右,旱地小麦产量9亿斤左右。

2.工业经济逐步回升。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5.6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呈逐步回升态势。

分行业情况看,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煤炭采选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14.5亿元,同比增长11.9%;发电业完成7.89亿元,同比增长7.1%;炼焦业完成15.88亿元,同比下降6%;钢铁业完成44.34亿元,同比下降5.9%。

从企业开工情况看,停产企业减少、开工率持续回升。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停产企业42户,比上月减少10户,开工率达到88%,比上月回升2.9个百分点,比4月回升6.3个百分点。企业开工情况不断好转。

从主要产品产量情况看,生铁产量降幅缩小,钢材产量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铁产量606万吨,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缩小0.94个百分点。钢材621万吨,同比增长4.1%,增速比上月加快1.13个百分点。另外,原煤产量2371.9万吨,同比增长9.2%;洗精煤2233.3万吨,同比增长8.3%;发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焦炭产量928.5万吨,同比下降8.1%;粗钢514.5万吨,同比下降11.2%。

从需求环节看,投资需求较快增长,消费需求保持平稳。

1.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0.6亿元,同比增长21.3%,比上月加快1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17.3%)、全省(18.3%)的平均水平。

从三次产业情况看,第三产业增速继续领先。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2.3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80.5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17.8亿元,同比增长38.3%。

从项目建设情况看,施工项目增加,亿元以上项目比重提高。上半年,全市在建施工项目107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28个,增长13.5%。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66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67个,增长11.2%。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6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28个,增长11.8%,完成投资260.5亿元左右,增长28%左右,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1.6%提高到61.9%。

分行业情况看,投资占比最高的为房地产业。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投资完成9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5%,占全市投资比重达23%,拉动全市增长10.6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4亿元,同比增长23.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8个百分点。另外,制造业投资也呈现快速增长,上半年完成72.5亿元,增长23.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7.2%。主要投资项目有:山焦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蒲县龙祥建材有限公司日产4500吨熟料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山西伟涛食品有限公司百思富食品加工配送基地项目、山西铃木电梯有限公司2万台电梯生产项目等新型产业项目。

2.消费市场保持平稳。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9.1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与一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放缓4.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

(12.1%)、全省(11.8%)的平均水平。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6.5亿元,同比增长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6亿元,增长13.6%。

从旅游市场情况看,出行人数不断增加,旅游市场持续活跃。上半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1251.3万人次,同比增长19.2%,旅游总收入达到117.6亿元,同比增长29.1%。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248.3万人次,同比增长24.7%,创收117.1亿元,同比增长30%。

3.对外贸易出现顺差。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规模比上年同期缩小1.5亿美元,同比下降46.4%。其中进口总额8432万美元,同比下降65.4%;出口8698万美元,同比增长13.8%。这是近些年来首次出现贸易顺差。

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企业亏损减少,公共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1.工业企业亏损减少。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46户,比上月减少5户,比一季度减少17户,亏损面41.7%,分别比上月末和一季度降低1.6和2.4个百分点。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52亿元,同比减亏3.26亿元。分行业情况看,除煤炭采选业由上年同期盈利4.54亿元,下降为盈利0.49亿元,同比下降89.1%外,其余行业均实现利润同比增长或减亏,其中:电力行业实现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8.1倍;钢铁业净亏损4.05亿元,同比减亏3.25亿元;化工业净亏损0.43亿元,同比减亏1.65亿元;炼焦业净亏损6亿元,同比减亏0.54亿元。

2.公共财政收入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68.8亿元,增长1%,比1-5月回升0.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支出104.7亿元,由1-5月的下降0.65%转为增长7.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8亿元,下降10.53%,降幅比1-5月缩小12.48个百分点。

从运行环境看,市场物价小幅上涨,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1.市场物价小幅上涨。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连续两个月持平,比一季度低0.2个百分点,呈现小幅上涨特点,且涨幅低于全国2.3%、全省2.1%的平均涨幅。从调查的八大类商品看,以衣着类涨幅最为明显,上涨

3.9%;其次为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和居住类,分别上涨2.5%、2.0%;然后为食品类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上涨1.9%、1.3%,其中粮食上涨幅度最大,上涨5.5%。其余三类商品涨幅保持在1%以下。

2.金融市场运行平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843.7亿元,比年初增长2.8%。各项贷款余额达905.6亿元,比年初增长7.1%。从贷款时间看,短期贷款为420.3亿元,比年初增长2.8%,其中单位普通贷款277.5

篇12: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一) 收入增速稳中有落, 10、11月略有回升

2013年1-11月, 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84万亿元, 同比增长24.8%, 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5个百分点, 低于年初0.6个百分点。受年底翘尾因素影响, 10、11两月增速连续回升, 其中11月同比增长30.7%, 增速比10月继续提高2个百分点。

(二) 嵌入式系统软件明显波动, 其他领域增速回升

11月份, 嵌入式系统软件自下半年以来增长逐步加快的局面有所变化, 受去年同期增幅提高、基数增大等因素影响, 1-11月同比增长18%, 比1-10月下降8.2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低17.5个百分点。同时, 其他五个领域的收入增速都有所回升, 其中软件产品增速比1-10月回升3.5个百分点, 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回升2.4个百分点, 1-11月增速均达到26.8%, 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IC设计服务分别比1-10月回升1.7、1.8和1.7个百分点, 同比增长25.8%、26.3%和20.2%。

(三) 软件出口持续低迷, 外包服务继续放缓

1-11月, 软件产业出口持续低迷, 实现出口额371亿美元, 同比增长13.7%。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增长11.4%, 增速低于全行业出口2.3个百分点, 但比去年同期高5.6个百分点;外包服务出口81.8亿美元, 同比增长17.6%, 增速低于1-10月和去年同期0.6和21.7个百分点。

(四) 中部和东北地区加快增长, 东部地区增速缓步回升

1-11月, 东北和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924和1186亿元, 同比增长29.9%和26.9%, 增速比1-10月提高2.6和1.4个百分点, 高于去年同期3和5.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13亿元, 同比增长23.7%, 增速比1-10月回升0.5个百分点, 但仍低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973亿元, 同比增长26.9%, 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

(五) 中心城市软件业稳步发展, 部分领域增势突出

1-11月, 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中有8个城市软件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 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59万亿元, 同比增长27.6%, 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3个百分点, 但高于全国水平2.8个百分点。其中中心城市的软件产品、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增速分别达30.1%、30.2%和31.7%,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4.4和5.4个百分点。

(六) 软件业效益向好, 工资涨幅快于人员增长率

篇13: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一、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态势

(一)总体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7亿元,同比下降0.4%,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8.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5.74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6.76亿元,同比增长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4.17亿元,同比下降5.8%,三次产业比重为8.6:70.1:21.3。

(二)农业生产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9.05亿元,增速4.1%,比一季度增速提高了1个百分点。上半年春夏收粮食作物产量0.1734万吨,同比增长3%;油菜籽总产量1.91万吨,同比增长4.43%;蔬菜总产量4.64万吨。生猪出栏19.52万头,同比增长0.26%,能繁母猪1.56万头,同比增长6.12%。生猪存栏23.87万头,同比减少7.48%;出栏牛0.58万头,同比增长1.75%,出栏羊4.29万只,同比增长3.42%,牛存栏9.9万头,同比增长3.98%,羊存栏9.05万只,同比增长2.96%;家禽出笼173.5万羽,同比增长1.94%;水产品总产量9430吨,同比增长12.42%。

(三)工业下滑形势有所好转。上半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44.68亿元,同比下降0.2%,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5.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实现产值65.8亿元,同比下降7.1%,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8.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6.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县共实施项目117个,其中续建34个,新开工83个,完成投资37.3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交通类完成投资1.02亿元,同比下降31.1%;城建类完成投资20.03亿元,同比增长143.9%;工业类完成投资8.29亿元,同比下降37.2%;农林水利类完成投资4.24亿元,同比增长126.6%;商贸物流类完成投资0.39亿元,同比增长34.7%;社会发展类完成投资3.26亿元,同比增长69.8%。其它类完成投资0.07亿元,同比增长32%。全县重点项目投资完成额10.48亿元。

(五)商业保持平稳发展。上半年,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4亿元,同比增长12%,比一季度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0.76亿元,同比增长5.8%;零售业14.65亿元,同比增长11.9%;住宿业0.23亿元,同比增长13.8%;餐饮业为1.9亿元,同比增长14.2%。从城乡来看,上半年,城镇市场

实现零售额14.13亿元,同比增长13.2%;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41亿元,同比增长7.4%。

(六)财政收入下滑严重。今年以来我县的财政收入出现大幅度下滑,到目前为止,下滑形势没有得到好转。上半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7亿元,同比减少2亿元,同比下降29.8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6亿元,同比减少1.78亿元,同比下降43.08%。

(七)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我县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403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164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元,同比增长12.7%。

二、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方面:上半年,我县“三电一矿”的生产形势较一季度有所回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差距。其中五强溪、凤滩、高滩三家水电企业发电量累计45.23亿度,较去年同期减少1.89亿度,同比下降4.01%,辰州矿业产值同比下降12.93%。县属工业企业的生产形势也不景气,上半年的产值同比下降1.4%。我县工业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一是工业品市场持续疲软。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宏观经济整体趋紧,市场需求增长不足,我县工业品价格延续低迷,如我县重要工业品黄金的价格同比、环比均有所下降,价格已接近生产成本。二是企业生产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目前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县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瓶颈,许多企业资金短缺严重,如五溪食品厂因新建项目占用大量资金,生产用流动资金短缺约 500万元;友诚实丰钒业因产品库存增多,销售较为困难,正常运转需生产流动资金500-800万元,辰州磁电高科、雨露商贸、五强溪特种纸厂等多家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目前金融部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手续复杂,中小企业贷款较难,资金短缺情况难以得到缓解。三是生产成本日益提高。随着人力、原材料、水、电等价格不断攀升,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压力很大。据统计,今年来劳动力价格平均提高了15%左右;原材料价格平均提高了10%左右。部分县属规模工业企业已不堪负担,难以承受高昂的劳动力价格。

(二)财政方面:上半年,我县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下滑严重。一是受政策性减收的影响。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执行对大型水电企业税负超过8%的部分实行退税政策,这就意味着作为我县主要税源的水电企业今年的增值税为零。同时从去年10月起,我省取消了18个部门的4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及我县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减少我县的非税收入。二是受企业效益下滑、项目启动慢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县部分企业特别是规模矿山企业受到多种

困难的制约,生产经营状况一直不景气,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同时受融资困难、土地政策紧缩等因素影响,我县项目启动较慢,开工不足。

本级公共预算收入的减少也影响了公共预算支出的进度。上半年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减少0.92亿元,同比下降8.49%。特别是与GDP相关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下降49.23%,是导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上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保持了38.8%的增速,但较一季度下降了24个百分点,增速放缓。一是部分房地产项目,虽然已经形成实际工程量,但是因手续不齐全,不能入库上报;二是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建设进展。如年产4000万AH磷酸铁钒锂离子电池项目由于资金原因暂时停止施工,1-5月没有发生投资额。三是沅陵县投资项目的部分施工建筑单位为外地注册建筑企业,不能纳入我县建筑业起报单位,产生的产值不能上报,从而影响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四是我县目前项目开工率不高。205个项目中,开工的只有117个,开工率仅57%。

(四)商业方面:一是城乡差距较大。上半年,我县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4%,城乡比超过了4:1。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也比城镇低了5.8个百分点。二是限上商业单位的拉动力不大。目前我县限上商业企业只有20家,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26.5%。上半年,我县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仅为-12.9%、6.1%、10%、6.9%,均低于限下的15.4%、14.3%、16%、15.5%。限上商业发展乏力,无法拉动全县商业的快速发展,一直是我县商业乃至三产业发展的短板。

(五)“四上企业”: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县规模工业企业、限上商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中还未新进一家企业,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三、对策及建议

(一)大力促进工业发展。一是切实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生产环境和市场环境治理,建立良好市场秩序。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项目建设进度,认真落实为工业服务的长效机制。积极主动为工业企业做好电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强与财政、银行等部门协调沟通,努力为企业争取各种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工作。二是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服务平台、创新平台和创业平台建设,提高园区的承载力和创新力,并加快项目入园落地,新竣工的企业及时投产。三是加快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和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坚持以“两新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培育我县工业新的增长点,减少对“三电一矿”的依赖。同时通过加快推进技改扩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引导我县水电、矿产品和农林产品加工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二)继续强化财税工作。一是大力培植财源。依靠优惠政策,催生和孵化一批新型工业化企业,努力培植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增长的新型财源,夯实我县税收增收基础。二是继续加强税源的监控和征收。对全县重点税源户,要安排专人负责,跟踪管理,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加强零散税收征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整顿和规范纳税秩序。三是要继续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以查促收,以查促管,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防止税收跑冒滴漏。四是优化支出结构。在大力节减行政成本的同时,要全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重点支出、社会保障以及民生方面的支出需要;要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三)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一是抓好待建项目开工建设。针对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着力破解难题。加快行政报批、征地拆迁、资金衔接等前期工作步伐。为项目开工建设创造条件。二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召开项目建设调度分析会,发现和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进度督促和协调服务,切实强化环境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稳步推进。三是强化项目资金保障。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汇报衔接,努力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尤其要争取更多的预算内资金支持。加强同金融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增强金融部门投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争取更多的银行信贷支持。

(四)努力搞活消费市场。一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重点打击捏造涨价、囤积涨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保证商品价格稳定,质量安全,切实保障消费者利益。二是积极开拓乡村消费品市场,缩小城乡差距。我县乡村消费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利用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的契机,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同时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及时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等方式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提供便利和服务。三是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增收和消费能力。通过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篇14:2018年6月无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克服成本上升、价格波动等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呈现小幅增长态势。

一、全市工业经济效益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31%,行业增长面为66.7%。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5.31%。从行业看,全市33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的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6.7%。从企业看,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的企业有310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5.1%;过亿元的企业有84家,比去年同期多14家。

(二)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4%,行业增长面为60.6%。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3亿元,同比增长6.4%。从行业看,20个行业的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0.6%。机械行业盈利11.5亿元,同比增长67.6%;化工行业盈利1.1亿元,同比增长35.6%;建材行业盈利

1.1亿元,同比增长34.2%;食品行业盈利1.6亿元,同比增长0.9%。从企业看,实现盈利的企业有391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2.1%。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企业有265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5.7%。

(三)工业企业税收同比下降8.8%,钢铁行业影响明显。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国地税税收25亿元,较去年同期少2.4亿元,同比下降8.8%。纳税同比下降的行业有钢铁行业纳税10.6亿元,同比下降18.3%,对全市税收回落的贡献率达97%;采矿业纳税4.9亿元,同比下降1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纳税2.9亿元,同比下降15.9%;建材行业纳税1.2亿元,同比下降2.7%;纺织行业纳税2392万元,同比下降62.9%。纳税同比增长的行业有机械行业纳税2.1亿元,同比增长6.8%;化工行业纳税9975万元,同比增长9.7%;

食品行业纳税1.2亿元,同比增长264.9%。

(四)亏损额和亏损面同比扩大,钢铁、采掘亏损严重。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78家亏损,比去年同期多15家;亏损面达16.39%,高于去年同期3.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1.01亿元,同比增长83.3%。其中钢铁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9亿元,同比增长100.4%;采掘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3亿元,同比增长66.8%,10家煤炭开采企业全部亏损。

(五)企业应收账款同比下降,产成品存货升高。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84.5亿元,同比下降17.6%,好于去年同期;产成品存货总额达65.1亿元,同比增长18.3%,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3个百分点,库存积压明显。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存货较一季度略有上浮,说明企业二季度货款回收情况和产成品积压情况不如一季度好。

二、建议

(一)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类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如结构性减税、出口退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等),切实发挥好政策放大效应。做好争取中央、省支持资金工作,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要尽快落实到企业。及时向企业发送并搞好政策推介,确保企业了解熟悉政策、用足用好政策。

(二)认真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围绕解决技术、人才、市场等问题,组织开展切实有效的帮扶活动,并及时汇报帮扶工作成果,交流帮扶经验。对亏损困难企业,深入调研并认真分析原因,通过过桥资金等形式尽力促其恢复生产、扭亏增盈。确有困难且资不抵债无法重新进入市场的,尽快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帮助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积极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实用人才。引导、帮助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谋划新项目、开创新产业,把项

目投资放在当地。

(三)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办理项目立项、环评、土地等手续,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尽快完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电、气、路等),力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保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对年内计划投产、已建成未投产或已投产未达效的重点项目,逐一调度分析,从政府服务职能出发做好各项支持工作,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锁定重点目标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确招商,对总部迁入我市的大中型企业和落户我市的重大项目,建议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予政策优惠。

上一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加快推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有关工作制度的通知下一篇:北京市销售电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