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2024-04-26

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精选8篇)

篇1: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共××镇委员会××

各位代表、同志们:

××镇第十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和与会人员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各项议程,即将闭幕了。在此,我代表中共××镇委员会,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和全体同志致以亲切的问侯!

这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镇一次团结民主、加快发展、迈向新台阶的大会。会上,听取了镇长××同志代表镇人民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2011年的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回顾总结,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人大主席××同志作了人大工作报告,对人大履行职责、依法监督、发挥代表作用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今年的人大工作作了具体安排。

会议期间,代表们从加快××发展和维护全镇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认真履行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审议各项工作报告时,畅所欲言,既对镇人大主席团、镇人民政府2011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又针对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建议以及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不但充分反映了全镇广大人民的意愿,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必将为全镇各 1

项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于动员全镇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结束后,希望大家迅速将会议精神宣传好、传达好、贯彻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

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是打基础之年,是承前启

后之年。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镇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和超额完成,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同其他兄弟乡镇相比较,我镇地处偏远,又是一个农林乡镇,没有什么大的企业,在这种劣势之下,如何能把我们××建成经济强镇,如何能让我镇农民富裕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012年,××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着

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现代养殖示范园区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为××快速崛起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平台。区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对××今后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历史和人民已将××快速发展的重任和使命,交给了××的每位共产党员、干部和在座的各位人民代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耽误不得,更失误不起,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的每一个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率先跨越式发展。

二、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切实履行人大民主监督职能。

今年我们将围绕“富民强镇”目标,抢抓发展机遇,加

快城镇化、服务现代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认真破解制约

和影响××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的难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交通建设、人文环境建设等为中心的建设,做好打造“花园小镇”大文章,尽快把××建成富庶、魅力、和谐、活力的××名镇。镇人大主席团要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事关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全局的、根本的大事,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科学论证,积极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把监督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本着“抓大事、议大事”的原则,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改进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确保党委、政府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增进团结,凝聚合力。

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当前加快××的发展,必须最

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大代表来自于人民群众,生活在群众之中,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及时、准确地反映群众意愿,把群众的创造潜能和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全镇上下齐心、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要切实发挥人大代表联系广、影响大的优势,坚持正面宣传,广泛宣传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正确看待形势,把握趋势;要在群众中广泛宣传镇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及时把镇党委、政府决策意图、目标任务及具体举措传达到群众之中;要密切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及时反映他们的情况和要求,解决他们的生产之难、生活之苦;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帮助党委、政府多做宣传疏导、增进理解、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加快“富民强镇”献计出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千帆竞发,万木争荣。身处盛世,我们要倍加珍惜,我们要倍加努力。××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描绘,我镇正处于一个蓄势待发、跨越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区工委、管委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人民,自豪而不自满,务实而不浮躁,脚踏实地,埋

头苦干,再创××发展的新局面,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

篇2: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好!

××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在大会即将闭幕之际,我谨以大会主席团的名义,向全体代表、列席会议的同志和参加旁听的市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新闻媒介的朋友、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会议工作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会议期间,代表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联系××实际,审议通过了各项议题和决议;并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愿望,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议案和宝贵的建议。大会批准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我市今后五年及2003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大会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级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会议开得很成功,这次会议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民主团结、求真务实的大会,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必将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各位代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市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

力。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尤其与兄弟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决不能自满,更不能盲目自大。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当前全市上下的第一要务。今后五年,任务相当繁重,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的要求,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把××建设成为华中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金融、交通信息、科技教育中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

在这次大会上,代表们选举我担任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并选出了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和委员。每一份选票都饱含着全市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我们在真诚感谢各位代表的同时,更感到责任重大。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家的重托,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努力完成全市人民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

过去的五年,市十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主任的主持下,做了大量富有开创性的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为今后的人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换届,××主任,×××副主任和一些委员由于年龄原因,离开了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岗位。在这里,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这些老领导、老

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前,全市正掀起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十六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报告强调指出,加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为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法做好人大各项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把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作为首要职责,用立法手段巩固改革成果,促进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及时审议、决定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加强计划预算监督,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工作,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根本任务,积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继续深入推行执法责任制,增强执法监督实效,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大力推进我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执政为民,把人民满意作为人大工作的最高追求,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忠实地代表人民意志,为人民讲话,替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努力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创新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敢于和善于依法行使职权的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人大工作的思路、方法、程序,努力实现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地代表全市人民管理地方国家事务,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崇高的使命激励着我们,艰巨的任务鞭策着我们。现在目标已经确定,关键在狠抓落实。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要靠全市上下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扎实工作,奋发图强,为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篇3: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2009年全省乡镇企业、农机工作开展情况和抓好2010年乡镇企业、农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全省乡企、农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 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局面扭转,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沉着应对,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扭转了效益下滑的局面,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总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 发展成效同步提高。

预计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入分别达到922.5亿元、535亿元、299.1亿元和251.0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19%、13%和6.6%.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 100.5%。

2. 发展态势稳步加快。

预计2009年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 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达到21.2亿元, 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

3. 发展贡献继续上升。

预计到12月底, 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支付劳动者报酬分别达到3524.4亿元、128.3亿元、288亿元, 同比增长12%、15%, 13%。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064元 (全口径) , 同比增长12.7% (未扣除物价因素)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 同比增长3%。

我省乡镇企业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 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核心,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监测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30个乡镇企业直报点生产运行情况监测, 积极建立统一的应对金融危机信息收集、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投入贷款贴息资金700多万元重点扶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成长型企业, 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与省农信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关于建立贵州省地县两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的方案》, 投入资金1100万元支持11个县建立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分支机构扩展到贵阳、遵义、安顺。四是加大科企对接力度。积极承办农业部11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收集了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和蔬菜加工三大类别46个技术需求问题,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搭建合作平台, 实现技术对接。

第二,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产业型大项目工作的意见》, 重点支持茶、油、椒、药、薯、肉、粮、果、蔬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 投入贷款贴息资金800多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型大项目、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创业基地, 着力培育在本地区同类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能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组成“秸秆生物饲料实验项目课题组”, 启动了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饲料项目, 开展利用秸秆生物饲料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的试点工作, 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开阳、绥阳两县筹办了“全省桔秆生物饲料养畜推广示范暨综合利用现场会”, 对秸秆生物饲料养畜和综合利用的各种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成功举办2009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第五届医药博览会, 有效推进了我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产品展示、技术合作、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三, 以应对农民工回流为重点,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作用, 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提高素质推动就业。一是开展创业扶持。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 以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为手段,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支撑, 投入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资金461万元, 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储藏保鲜、商品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 开展粮食、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农民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 开展茶叶加工、食品检验、中药材种植、竹木工艺、食用菌栽培、建筑等工种以及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帮助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每年培训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达10万人 (次) 。三是开展回乡创业培训。投入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250万元, 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种养殖、加工、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等创业技能培训, 帮助农民工创业。

(二) 农机工作保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1. 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兑现, 补贴效果凸显。

2009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6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5540万元。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农业部领导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000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完成, 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86万台套, 受益农户达9.56万户,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616万千瓦, 增长5.1%。

2. 农机化服务领域拓展, 作业水平提高。

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完成机耕面积910万亩, 机械灌溉625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355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5万人次, 农机出勤241.9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1367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452个, 投入抗灾救灾机具52.5万台, 检修各类农机具34.98万台次,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万人次, 有效促进“春耕”、“三秋”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通过农机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工程的实施, 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实施有序, 效果良好,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0万亩。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作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2009年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实施的基础上, 继续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投入资金200万元, 各实施县以组织引导、示范宣传、保障措施等工作为抓手, 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项目实施区新增茶叶生产机械2047台, 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046万元。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 提高了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为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探索了路子。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按照实施要求继续在9个县组织实施, 2009年每县投入20万元, 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上进一步落实, 通过与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紧密结合, 示范区新增各类机具1.58万台, 投入各类资金4495.6万元, 项目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投入资金208万元,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6个, 使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0个。同时, 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 强化安全措施,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一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 深化拖拉机及驾驶员无牌无证和“五整顿、三加强”专项治理活动, 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检审率, 深入地县开展专项督查, 确保农机安全作业。三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 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

二、正确把握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发展形势和问题

在看到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化发展的积极变化和进步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就乡镇企业发展而言: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9%, 资源型产业产品占主导的工业结构特征明显, 与走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尽管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银行贷款仍然比较谨慎, 抵押贷款手续繁杂, 企业选择银行空间不断缩小, 融资难度加大。三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弱。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仅有不到2%的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不少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还达不到销售收入的1%, 企业创新前沿技术少。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停留在90年代甚至80年代水平。从人才结构看, 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密度为11.1%, 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密度还不足3.3%。人才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缓慢, 成为制约我省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农机工作看:一是全省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 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绝大部分作物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 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还不够大, 服务市场也不够规范, 还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少数地方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资金使用监管还不够完善和有力, 违规违纪操作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机作业受油价与供应影响较大, 影响农民从事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有利因素不少。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从技术支撑看,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各级乡镇企业和农机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定走区域特点乡镇企业发展和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真抓实干, 推动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乡镇企业和农机融入新组建的农委协调运转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至关重要。

(一) 关于乡镇企业工作

2010年, 乡镇企业在产业发展上, 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配套型、农业产业延伸型产业;在功能定位上, 要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加快与城市产业配套协作, 提升产业层次, 搭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平台;在发展重点上, 要围绕产业化、资源差异和市场需求, 做好转型、重组、升级“三篇大文章”;在资金使用上, 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重点, 实行“两个为主, 两个为辅”, 即以贴息为主, 补助为辅;以扶持产业型大项目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 实施“四个倾斜”, 即向规划内的项目倾斜、向乡镇企业集聚区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倾斜, 促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1.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 实现“三个突破”。

按照农业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 一是优先发展以粮、油、茶、椒、药、薯、肉、果、蔬为主的加工业, 在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上取得突破。二是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 加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 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上取得突破。三是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在搭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平台上取得突破。

2.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 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二是在小城镇、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地、重大工程项目和交通枢纽节点, 积极发展储藏保鲜、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餐饮住宿、连锁经营等服务业;三是培育、建设一批辐射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3. 在解决制约瓶颈上, 破解“二大难题”。

一是在资金方面, 加快地、县担保机构试点步伐, 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二是在技术方面, 加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力度,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攻克影响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 支持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在夯实基础工作上, 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尤其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及时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省统计部门衔接, 调整、修订我们现有的统计体系, 以适应新的工作职责、职能要求。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今后各地申报的项目, 原则上要出自项目库中。各地的项目库储备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产业政策及时更新、增减。四是着手制订“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二) 关于农机工作

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8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68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0万亩, 机收面积200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 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 强化购机补贴政策措施, 确保补贴工作安全到位。

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各级农机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农民和企业满意。特别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格纪律,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 坚持“五项制度”, 做到“八个不得”, 严格程序, 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虚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检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

2.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水平。

按照《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继续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 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培育一批典型,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2010年全省将新建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通过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维修人员及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3. 突出抓好重点农时服务,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春耕”、“三秋”是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好“春耕”、“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作业,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供应, 维护农机作业秩序。重点加强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 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等环节拓展。

4. 立足节本增效,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步伐, 大力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 努力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新机制。

5.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要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 农机手的培训关、审核关, 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事故死亡控制数零指标的实现, 为农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篇4: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中日关系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政治上,两国先后签署了四个重要政治文件,致力于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经济上,双边贸易额从10亿美元提升到3400多亿美元,相互依存不断上升。人文方面,双边人员往来从1万人次增加到去年的528万人次,相互交往空前紧密。可以说,中日关系已经具备深厚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意基础。

回顾中日关系40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启迪。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凝聚了两国几代领导人在深刻总结中日关系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得出的卓越共识,是两国领导人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四个文件的各项原则和精神需要双方通过实际行动共同遵循,精心呵护。双方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定中日友好信念,始终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坚持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

作为有两千多年深厚交往的邻邦,中日关系十分特殊、复杂、敏感,两国间既有历史感情纠葛,也有现实利益矛盾,有些问题高度敏感。我经常讲,中日关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搞好不容易,如不珍惜,搞坏却不难。今年以来,日本国内围绕中日关系又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双方纪念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气氛带来消极影响,对两国关系造成严重干扰。中日双方应坚持和发扬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在重建和发展两国关系过程中显示出的高度政治智慧和达成的重要共识与谅解,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视野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方向,不断培育和加强政治互信。在重大敏感问题上,双方要根据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妥善处理,关键在于以实际行动彼此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悉心维护中日关系大局。

在国际地区格局深刻演变、中日两国加快发展变革的新形势下,中日两国承担的共同责任不断增加,中日关系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双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步增多。中日两国民间友好团体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开展务实交流更好地为两国人民造福。我認为,中日民间交流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一是坚持面向基层和草根,扩大人文交流,不断改善国民感情。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间,民间友好是中日关系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和最重要的推动力。从实际情况看,不断改善和加深国民感情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课题。目前双方正在共同举办“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系列交流活动。双方要以此为契机,把国民交流进一步推向基层和草根,让两国更多的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在“新的相遇”中建立起“心的纽带”,把中日友好事业的根基扎深打牢。在这一过程中,双方要注重深入挖掘共同的东方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积极开展扣人心弦的交流,使中日关系不仅在物质层面得到巩固和强化,在精神层面也能得到新的升华。

二是深化务实合作,不断扩大共同利益。中日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将给日本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机,日本先进的产业科技和经济社会管理经验,值得中国长期学习、借鉴。中日两国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摒弃零和思维,在双边、地区和全球三个层面全面深化互利双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在推进上述交流合作进程中,两国民间交流可以起到铺路架桥、强化氛围的支援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双方中小企业间的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合作方面,民间交流更能充分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三是大力推进地方交流,将中日友好交流合作推向更宽广领域。地方交流具有领域广泛、形式多样、贴近民众、影响深远的特点,一直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间的友好省县和友城交流从1973年的天津一神户起步,至今已达到249对,这已经成为中日关系的独特优势,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两国地方交流呈现出走深走实的良好发展势头。最近,首届“中日省长·知事论坛”在东京成功举办,这为两国地方深化交流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这个品牌值得做大、做好、做强,使其进一步发挥带头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两国一些地方以新的思路并从实际出发,做出一些新的尝试。比如,江苏省镇江市最近组织优秀市民代表团150人访问日本友城冈山县仓敷市和三重县津市,与当地市民深入进行生动活泼的交流并综合考察当地经济社会建设,取得良好实效,引起积极反响。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肯定和重视。

四是大力开展青少年交流,培养中日友好接班人。青少年肩负着中日关系的未来。双方要持之以恒开展青少年交流,不断增进两国青少年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两国民间友好团体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交流,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协调配合,整合共享资源,同时也要在现有交流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丰富交流形式,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到两国友好交流活动中来。

中日关系实现长期健康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衷心期待两国友好团体继续用好用足中日民间友好交流会议这一重要平台,坦诚务实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同时,我也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传统,创意发展,以实际行动传友好、促交流、推合作,为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篇5: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和谐××

——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今年月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会议期间,代表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

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原创:进一步明确了新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会议开得很成功,体现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一次团结民主、凝聚人心、求实鼓劲、共谋发展的大会,必将对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起到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代表、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一年,是××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可谓成果辉煌、成绩斐然。这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时也饱含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广大代表的智慧和汗水。面对新一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和谐××”的重要目标。下面,我就这一主题讲以下四条意见:

一、建设和谐××,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

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它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提出来的。月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就建设和谐社会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根据中央精神,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抓好落实。要坚持民主法制,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要坚持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坚持诚信友爱,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育活动,努力形成互帮互助、诚信守信的社会风气,形成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环境;要坚持充满活力,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安定有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建设和谐××,必须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

和谐社会,首先是经济发达的社会。建设和谐××,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建设经济强市。为此,我们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在“快”字上求发展,在“特”字上求突破,在“好”字上求飞跃,努力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要以工业化为总揽,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全力建设工业园区,壮大支柱产业,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舞活龙头,做强大头,紧抓两头,干部带头,不断加快农业改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要以城市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环境,以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空间来吸引人才和客商;要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大开放推进大发展。

三、建设和谐××,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

篇6: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已经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会议期间,代表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进一步明确了新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会议开得很成功,体现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是一次团结民主、凝聚人心、求实鼓劲、共谋发展的大会,必将对加快建设经济强市起到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中共××市委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全体代表、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一年,是××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可谓成果辉煌、成绩斐然。这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时也饱含着市人大及其会和广大代表的智慧和汗水。面对新一年,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和谐××”的重要目标。下面,我就这一主题讲以下四条意见:

一、建设和谐××,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

建设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它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压滤机滤布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提出来的。月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就建设和谐社会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根据中央精神,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抓好落实。要坚持民主法制,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扎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要坚持公平正义,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坚持诚信友爱,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育活动,努力形成互帮互助、诚信守信的社会风气,形成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环境;要坚持充满活力,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安定有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建设和谐必须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

和谐社会,首先是经济发达的社会。建设和谐××,最根本的是要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建设经济强市。为此,我们要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在“快”字上求发展,在“特”字上求突破,在“好”字上求飞跃,努力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要以工业化为总揽,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全力建设工业园区,壮大支柱产业,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舞活龙头,做强大头,紧抓两头,干部带头,不断加快农业改制,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要以城市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环境,以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空间来吸引人才和客商;要以招商引资为动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大开放推进大发展。

三、建设和谐××,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这次人大会议作出的决议,集中了全体代表的智慧,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落实会议精神,建设和谐××,时刻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为契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结合先进性教育,认真对照检查群众观念树立得牢不牢、群众路线坚持得够不够、群众利益维护得好不好,从思想作风上彻底摒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自觉把为民、安民、惠民作为第一追求,多谋为民之策,多行便民之举,多办利民之事;要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相信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支持能人创业,帮助群众致富,关心弱势群体,使社会各个阶层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努力调动人民群众热爱××、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发展大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深入体察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使我们的决策更加民主科学,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顺应民意;要坚持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以科学的思路、正确的理念指导实践,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同时,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带着感情解决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真心诚意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建设和谐××,必须坚持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重要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保障。建设和谐××,就要进一步健全人大的各项制度,加强人大的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和经济社会事务的途径和形式,努力推进全市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市人大及其会要按照礼忠同志在报告所说的,进一步认清肩负的神圣使命,大力强化执政意识,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人大工作的根本原则;强化发展意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化民本意识,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化法治意识,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依法行使好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权,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强化创新意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筛网滤布 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期望,要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带头宣传和贯彻这次大会精神,团结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建设和谐××的伟大实践中去。

篇7:在人大闭幕式上的讲话

任重道远

----在栾川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

县委书记 樊国玺(2011年1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栾川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全体代表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和庄严使命,就要胜利闭幕了。

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以中央、省委、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迎战百年不遇特大灾害,建设最强栾川、最美栾川,以崭新面貌迎接新的发展机遇期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几天来,来自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牢记人民重托,以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及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审议并批准了《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法检两院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预算报告,补选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同时,代表们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批评和意见。这次会议,是一次提振信心、共谋发展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决策、凝心聚力的大会,是一次鼓舞斗志、求实奋进的大会,必将对栾川实现科学发展、赶超发展产生

—1—

重大而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激励全县人民向着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打造洛阳新名片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栾川发展史上极不平常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减缓,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不期而至。面对艰险磨难,四大班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全县33万人民,众志成城,抗洪灾不退缩,促发展勇向前,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经受住了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考验,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灾后的栾川依然是那样美丽动人。回想过去的一年,那一幕幕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壮丽画卷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实践再一次证明,任何艰险也挡不住我们前行的步伐;任何困难也吓不倒伟大的栾川人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栾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清晰勾画出了“十二五”期间栾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栾川“十二五”期间的科学发展,就是要认准一个总体目标,实现两个高于和两个确保,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四个提升。

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打造洛阳新名片。

两个高于、两个确保:就是要弘扬自强不息、不落人后的栾川精神,下大力气赶超发展,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生态指

—2—

标高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安全生产不出大的问题。

三大战略:就是要在市委、市政府总体目标、总体战略、总体布局、基本路径、基本保障的指导下,围绕福民强市大局,结合实际创造性推进工作,汇聚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实施“工矿强县、旅游兴县、生态立县”战略,苦干实干,求效图变。

四个提升:就是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产业优势,提升群众幸福感,提升发展活力,提升干部执行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

完成“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打造洛阳新名片”的宏伟目标,把这次会议描绘的壮丽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关键要开好局、起好步。

开好局、起好步,要致力于经济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在国内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钼钨产业基地,建设国内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让栾川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拥有坚实支撑,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开好局、起好步,要致力于城镇农村形象提升。抓住洛栾高速2012年底建成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举全县之力,用五年时间把东部新城打造成栾川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洛阳新名片的展示区、—3—

旅游产业与城市融合、“三化”协调发展的样板区。强力提升现有城区品位档次,将12个乡镇改造成为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呈现出崭新面貌。

开好局、起好步,要致力于改革攻坚。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推进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改制,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强大动力。

开好局、起好步,要致力于群众生活改善。要通过亲民、惠民、富民、安民等多种措施,让栾川的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天天都有好心情,家家都有好生活,处处都有好环境,人人都有好身体。

开好局、起好步,要致力于软硬环境的创优。确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实力、环境就是形象、环境就是福民的理念,让城乡环境、生态环境、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新的变化。

开好局、起好步,要致力于各级干部作风转变。把干部队伍打造成栾川人民的主心骨、贴心人和领路人,为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组织形式。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不仅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狠抓落实,县人大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也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借此机会,向大家提四点要求:

—4—

一要牢记使命,服务大局。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始终把握好人大工作的政治方向,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要着眼服务发展大局,坚定不移地把促进和服务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动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排除各种困难,为全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着眼提高监督实效,进一步规范监督程序,完善监督机制,依法加强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加强人大监督与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把监督与支持有效结合起来、有机统一起来,在强力监督中体现大力支持,在大力支持中实施强力监督。要切实加强人大自身建设,重视教育培训和制度建设,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提升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公正、高效、为民的良好形象。

二要凝心聚力,增进共识。人大代表来自群众,代表群众,既是代表人民决定政府工作大政方针的主人,又是宣传贯彻人代会精神的主体。各位代表要把宣传贯彻人代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来自基层、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把这次人代会精神准确、快速、有效地传达到基层,传达到社会各个层面,努力把学习宣传落实的过程,变成统一思想的过程,变成—5—

凝心聚力的过程,变成赶超发展的过程,使这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主题成为群众的共同意愿,提出的工作目标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追求,落实的工作举措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团结和鼓舞全县干部群众,面对艰难复杂的形势,坚定克难攻坚的必胜信心,激发积极应对挑战的内生动力,形成团结奋进的好局面。

三要模范带头,引领发展。人大代表所起的作用不仅要体现在人代会期间,更要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各自岗位上。人大代表中,大部分是乡镇、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负责人或骨干力量。大家一定要积极主动,带头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做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和带头人。身处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人大代表,要带头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启动民间资金,想方设法开拓市场,对外提升竞争力,对内增强凝聚力,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确保全县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任务的落实;身在新农村建设最前沿的人大代表,要积极投身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事业,着力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科教文卫等方面的代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城乡教育、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办人民满意的社会事业。

四是要联系群众,构建和谐。要充分发挥上接党委政府、下联人民群众这一优势,担当起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切实当好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倾听人民呼声,了解人民意愿,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人民所思、所想、所盼;要切实当

—6—

好人民利益的“维护员”,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切实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民风,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

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使命光荣神圣,新的一年充满希望。让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奋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谱写建设最强栾川、最美栾川的新篇章!我们坚信:有全县人大代表和33万人民的团结奋斗,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打造洛阳新名片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全县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栾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篇8: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全面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研究安排“十二五”和今年工作, 强力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前两天, 大家参加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听取了栗战书书记、赵克志省长和王富玉副书记、禄智明副省长的重要讲话。几位领导的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 阐述深刻、部署明确,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 认真贯彻落实。下面, 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成绩, 增强农业农村发展信心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 全面落实强农政策, 科学应对自然灾害, 齐心协力, 扎实工作, 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目标。

——主要农产品生产持续发展。粮食总产1112.3万吨, 油菜籽产量51.62万吨;蔬菜产量1154.6万吨, 同比增长6.4%;预计肉类总产量185万吨, 禽蛋15万吨, 牛奶5万吨, 水产品14.5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9.1%, 22.9%, 11.4%和80.5%。除粮油因灾减产外, “菜篮子”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实现持续增产, 为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预计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完成总产值350亿元 (不含烟酒) , 实现利润20.5亿元, 上缴税金13.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0%, 45.6%和17.5%。原9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33亿元, 上缴税金5亿元, 实现利润7.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9.9%, 35%和8.8%。至年末, 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增加到251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600家。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油作物面积稳中有增, 经济作物面积和比重保持增长。畜牧业继续较快增长, 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草地畜牧业比重增加。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预计蔬菜、马铃薯面积均突破1000万亩, 茶园、果园面积大幅增加, 特色渔业加快发展, 休闲旅游农业迅速兴起。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 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牧渔业增加值实现630.3亿元, 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3472元, 实际增长12.6%, 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5.6个百分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实现连续四年增长8%以上.

———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据农业部例行监测, 全年我省畜禽产品、水果、茶叶、蔬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5%、98.3%、94.3%和93.5%, 全省未发生较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农产品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品牌农业快速发展, “三品一标”产品比重增加, 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农业农村基拙设施有效改善。通过农机补贴项目新增购置机具13.11万台套, 受益农户13.48万户, 年末农机总动力1680万千瓦。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2.9万户, 大中型沼气工程147处, 清洁工程42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服务体系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百村试点”初见成效, 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

去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为保障城乡市场供给、管理好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保持全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这些成绩的取得, 归功于党的惠农政策不断强化, 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 归功于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真抓实干, 归功于广大农业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在此, 我代表省农委, 向全省农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致以亲切问候!向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过去的一年,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提狠抓抗灾救灾和大力增产。组织技术力量积极投入抗灾救灾, 开展抗旱保春耕“三个一”行动, 切实减轻特大干旱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效阻截稻水象甲、紫茎泽兰等生物灾害。抓好关键农时生产, 确保粮油面积稳定, 深入实施粮增工程、高产创建等重大项目, 加强督查指导, 促进生产发展。二是突出主要产业和关健环节。多次召开产业发展推进会, 推动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启动“千万只羊产业工程”等大项目, 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茶叶、蔬菜、马铃薯、精品水果和特色渔业等优势产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农业支持力度, 推进重点龙头企业扩容,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和装备建设。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农业市场信息、动植物防疫等服务体系, 抓好适用技术推广和“阳光工程”、“三百工程”等项目实施,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围绕重点农时、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 大力推广农机化技术, 提高农业装备能力和农机作业水平.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和基础建设。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 推动土地承包地方立法, 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 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 加强耕地质量、农村能源和农业生态建设及资源环境保护,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深化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积极推动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基本完成省农委直属国有企业改制, 其中省属农垦企业整体移交属地政府管理。通过政策引领、示范带动、财政补助、融资担保等方式, 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 引导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化发展。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与交流合作, 成功承办中国马铃薯大会、国际绿茶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六是推进依法行政和自身建设。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 依法实施行政许可, 推进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开展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动植物疫病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 抓好农机、渔业安全生产, 全年未发生较大安全事故。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农业部门机构改革, 扎实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等活动, 加强行风建设、内部审计和纪律监察, 农业系统作风更加务实, 农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农业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10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标志着“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这五年, 是我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五年。一是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自然灾害频发重发的情况下, 5年粮食平均产量达到1115.5万吨, 在“十五”基础上稳定增长, 确保了“米袋子”供给安全。去年与2006年相比, 蔬菜、肉类总产量分别增长47%和13%, 禽蛋、牛奶、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0%, 22%和28%, “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增强, 品种日益丰富, 质量逐步提高。二是优势特色产业初步形成。烤烟、油菜支柱产业继续巩固, 畜牧业在农业中占比接近1/3, 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果业、特色渔业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部分产业迈进百亿元产值行列。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农业等二三产业迅速发展, 农垦经济稳定增长, 农业结构加快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长足进步。良种良法普及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持续提高, 农机总动力增长78.5%, 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10万户, 占累计建成总量的60%, 相当于新增封育440万亩薪炭林。基层农技推广、农业信息、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农业资源环保等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四是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 年均实际增长9%左右, 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城乡居民收入比例差距略有缩小。农村消费恩格尔系数明显降低, 目前已接近城镇水平。五是农业农村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中央和省连续出台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 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农业税彻底取消, 涉农补贴种类和规模不断增加, 农业法律制度不断健全, 新农村建设和清洁工程试点成效突出, 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业对外交流不断加强, 区域合作取得重要成果。

实践充分证明, 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深入贯彻党的“三农”工作方针政策, 站在全局高度与长远角度谋划农业工作, 把握推进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统筹兼顾、狠抓落实, 就一定能够扎实有效地抓好工作, 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三化同步”机遇, 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的辉煌一页已经翻过, “十二五”的崭新画卷正在展开。抓好今后五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必须系统思考、科学谋划, 结合实际、扎实工作, 努力实现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突破.

(一) 深刻认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的形势和任务

去年下半年以来, 我省先后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 进一步深化对省情的认识, 理清和完善发展思路, 确立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 重点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两大战略”及与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同步”推进等战略部署。

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特别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三化同步”的精神实质, 把它作为贯穿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一要充分认识“三化同步”的现实意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横向比较差距巨大, “慢”这个主要症结在“三农”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粮、肉、菜人均产量仍不足全国水平的8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是全国最大的省份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耕地等农业资源约束加剧, 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数量此消彼涨, 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 保供给、促增收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在这种形势下, 更需要推进“三化同步”, 实现三次产业提速,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要全面领会“三化同步”的内涵要求。“三化同步”建立在“两大战略”基础上, 既反映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城镇化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布局与发展导向;同时, 又强调了三者的同等重要、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 坚持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 丰富和发展了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我们要准确把握其辩证关系, 增强发展信心。三要切实找准“三化同步”的着力要点。作为农业部门, 一方面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 不断夯实农业基础, 突出抓好主要农产品生产, 促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供给能力, 保障迅速增长的“米袋子”、“菜篮子”消费需求, 增加工业原料供给, 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 要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契机, 承接其拉动和辐射,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扩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在“三化同步”的背景下,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农业农村工作, 更加清醒地看到自身肩负的发展重任, 更加积极地应对宏观环境的新形势和新变化,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努力化解各种困难, 紧紧抓住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 确保在“三化同步”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 明确“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整体要求, 结合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 我们编制了《“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抓住“三化同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加强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等历史机遇, 以农业提速增效、农民加快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为目标, 完善强农惠农政策,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使“十二五”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

主要目标是:农业综合生产稳定提高, 年均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 期末油菜籽产量80万吨、肉类300万吨、水果240万吨、茶叶16万吨、水产品35万吨, “米袋子”和“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质量安全;农牧渔业总量和农民收入提速增长, 农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以上;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畜牧业增加值在农业中占比50%, 经济作物在农作物中占比46%, 蔬菜、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00万亩和1100万亩, 茶园、果园面积分别达到500万亩和260万亩, 特色渔业产值16亿元,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休闲旅游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趋优化, 现代农业显现雏形;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基层农技推广等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步伐加快, 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升, 农业信息化迈出新步伐, 设施农业规模显著增加, 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25%;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 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升, 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达500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500家;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 累计完成农村宜建沼气户数的50%, 建成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730个, 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农村能源、农业生态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三) 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

“十二五”规划是一幅宏大的远景蓝图, 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好这个规划, 要以优化布局为基础, 以强化措施为保障, 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在这里, 我着重强调一下规划中涉及生产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工程和项目。

生产保障工程。

包括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新一轮种子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草原保护建设和省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项目, 主要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人工草地等建设, 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

条件建设工程。

包括农技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植保体系、动物防疫体系、渔业支撑体系等工程建设项目, 主要是改善硬件设施、技术装备和配套条件, 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提高支撑保障与公共服务能力。

新型农民培养工程。

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 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 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

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工程。

包括农村沼气建设、清洁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程项目, 主要是建设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清洁工程示范村、生物资源保护区等, 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保护农业资源生态, 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产业发展项目。

粮油作物上, 包括高产创建、粮食增产工程、马铃薯专项和特色杂粮等项目, 主要是加强良种良法推广, 建设商品化生产基地, 提高生产和供给能力, 兼顾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经济作物上, 包括蔬菜、茶叶、水果和中药材等专项, 主要是稳步扩大规模、优化区域布局, 加强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 扶持产销衔接和品牌创建, 培育支柱产业。畜牧业上, 包括肉羊、肉牛、生猪、肉禽、奶牛等工程项目, 主要是加强良繁体系建设, 改善基础设施, 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 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渔业上, 主要实施特色养殖等工程, 改善生产条件,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提高产出能力和效益。

农产品加工提升项目。

重点扶持粮食、薯类、植物油、畜禽制品、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加工业发展, 支持企业扩大生产、技术改造、研发产品、开拓市场、创建品牌等, 推进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发展,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规模、质量效益和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观光农业示范项目。

包括旅游精品沿线示范项目和观光休闲示范项目, 主要是在相关旅游景区景点配套建设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示范点, 拓展农业功能, 丰富旅游内涵, 改善基础设施, 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需要指出的是, 规划项目从纸上到落地还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要继续加强衔接和沟通, 力争这些项目都能上、尽快上、上大项。同时, 要统筹抓好涉及“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 特别是推动各级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 形成支撑保障“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着力抓好2011年工作, 确保“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是建党90周年, 是“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 理清发展思路, 强化工作措施, 狠抓任务落实, 确保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门红。

今年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为指针,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力争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新突破, 千方百计保障市场基本供给,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加快增收, 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势头, 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贡献。主要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粮食产量1150万吨;油料产量75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16万吨和5.5万吨, 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16万吨;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建设省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10个;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5万户;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80个;新增各类机具16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730万千瓦。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 稳定发展粮油生产。

粮食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 在当前全球粮价持续上扬、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旱情持续的情况下, 粮食安全这根弦更不能放松。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深入贯彻2月10全国、全省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积极争取各级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切实履行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重要职责。要认真落实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 扶持生产大县和种粮大户, 保护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 确保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和马铃薯面积各1000万亩,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突出抓好口粮生产, 大力发展兼用粮食, 继续扩大夏粮比重, 扩种高粱、薏仁米、花生等特色粮油作物, 优化生产结构。加强良种良法推广,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着力抓好100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200个万亩连片粮油高产创建、马铃薯专项等项目, 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提高生产科技水平。支持发展粮油加工和流通, 延长产业链条, 增加种粮效益。

(二) 强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畜牧业、蔬菜、茶叶、马铃薯、精品水果、特色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继续集中力量、强化措施, 力争实现新的突破。畜牧业上, 重点抓好“千万只肉羊”、“千万头肉牛”和生猪、奶牛、肉禽等产业项目,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 进一步提高草地畜牧业比重和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蔬菜产业上, 认真贯彻国发[2010]26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意见》精神, 突出城镇保供菜和外销商品菜两个重点, 着力加强基地建设, 确保面积1200万亩以上, 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有新提高。茶产业上, 坚持以发展高品质绿茶为主攻方向, 新建茶园50万亩, 培育壮大一批茶叶龙头企业, 提升黔茶品牌影响力与竞争力, 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马铃薯上, 要在确保面积稳中有增的基础上, 着重抓好脱毒种薯推广和商品薯生产, 在提高单产、促进外销上下功夫, 有效提高生产效益。精品水果上, 要以标准园建设为抓手, 新建精品果园10万亩, 争取两年内火龙果发展到5万亩。特色渔业上, 加快发展大鲵和冷水鱼, 建设15个大鲵子二代养殖小区。同时,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花卉等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

(三) 着力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质量安全。

坚持标本兼治, 一手抓执法监管, 一手抓标准化生产, 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强化源头治理, 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 坚决打击生产、经营和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宣传力度, 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二是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 推进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工作。特别要针对我省市场上食用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偏低的问题, 采取有力措施, 抓住关键环节, 强化重点整治, 确保我省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 新建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55个、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5个, 创建2-3个标准化示范县。加强品牌农业建设, 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0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绿色食品15个。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力争新开工建设2个地级、24个县级质检中心和一批市场检测点, 加快构建省市县乡四级监测监管网络, 完善联防联控、检打联动、应急处置机制。五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监测, 推进农产品产销衔接, 配合抓好重要农产品应急储备, 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四) 积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把加快农机化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大力实施购机补贴政策, 加强山地适用农机研究、示范和推广, 扩大农机总量, 改善装备结构, 发展设施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组织实施重点农技推广、“三百工程”等项目, 加强良种良法组装配套、农艺农机紧密结合, 推广增产提质、节本增效等技术, 抓好关键季节和重点环节科技服务, 提高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和农机综合作业率, 发挥综合增产增收效应。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继续实施动植物育种专项, 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坚持抓好农业资源区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高度关注农作物种子产业发展, 落实好国家即将出台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意见, 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 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 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抓好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体系建设, 加快工作进度, 创新运行机制, 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五)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千方百计挖掘种养业增收潜力, 积极拓宽二三产业等增收渠道, 全面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大助农增收措施”, 力争农民收入增幅实现“三个高于”。加强与央企等大企业对接和农业对外招商引资, 引进一批优强农业企业,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抓好省级试点示范企业, 着力发展一批亿元级大企业。继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引导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加快企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开展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 争取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2个。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 增强其对农民增收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探索和拓宽融资渠道, 发挥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的作用, 落实涉农贷款担保费率下调20%的优惠政策, 着力解决农业企业贷款担保困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 积极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扎实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等项目,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支持农民外出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

(六) 扎实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外来有害生物和动物疫情防控, 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加强动物疫情监测预警, 强化集中免疫等综合防控措施, 完善区域化防控机制, 落实疫苗和扑杀补助政策, 及时果断处置各类突发疫情。依法实施动植物检疫,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扎实开展农资打假护农专项行动, 杜绝发生重大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密切与气象等有关部门沟通协作, 加强农业灾变规律研究, 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制定《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推广防灾减灾技术, 抓好应急物资储备, 发挥农机在抗灾救灾、抢种抢收、病虫防治中的突出作用, 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科学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进一步加强农机、渔业安全生产, 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 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实施粮食新增产能建设项目, 努力加大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土壤有机质提升、旱作节水农业等基础建设力度, 争取扩大土地出让金用于基本农田建设规模,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农业市场信息服务工作, 着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抓好“金农工程”、“三电合一工程”和"12316农业信息服务”等项目建设, 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要将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促进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 在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 从今年起省级重点抓好10个左右县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在此强调, “农村生活环境改善项目”是今年我省“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除年度目标中提出的户用沼气和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任务以外, 还包括20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和1200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 任务繁重、要求严格, 各级农业部门必须切实负起责任, 加强组织调度, 强化督查指导, 严管工程质量, 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八)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快建立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 加强土地承包仲裁员培训。高度关注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乱占耕地、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等现象, 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 加快草原承包到户。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继续抓好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发挥在奶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维护农场社会稳定。深入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队伍建设。配合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诚信农民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加快农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 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工作, 广泛组织和参与省内外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 推动农业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 大力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外销。

上一篇:镇联合工会200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作文中人物外貌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