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初三作文

2024-05-06

开学初三作文(共10篇)

篇1:开学初三作文

今天是九月四日,周二,也是开学的第二天。更重要的是,今天是暑假作业学情检测的日子,简单来说就是考试。

上午考了语数英三科,一拿到数学着实让我冒出一身冷汗,越往下做越恨得咬牙切齿,一整张卷全部是关于初三的新内容,我做得一脸懵。下午的考试虽也不是十分顺利,时间倒是剩了不少。物理和化学是一起考的,两科一共一个半小时。两个老师在前面低声商量,班主任说,物理题多,考一个小时,化学就答半个小时吧。另外一个老师点点头,随口说了一句半个小时化学能做完吗他们。可试卷一发下来,我又是一脸茫然。仅过了十五分钟,我便答完了物理,哗啦一声把物理试卷放进桌洞,旁边的同学一脸震惊地看着我,眼神在说,你怎么这么快就做完了。我瞅了一眼答题卡上大片大片的空白,无奈回笑。

化学也用了十几分钟便答完了。我托着腮,望着操场上那些军训的学弟学妹。哦对了,我们学校的初一新生一入学都要参加为期四天的军训。他们满腔热情,高喊着口号,真是朝气蓬勃。虽已快过夏,但这天气仍像着了火,太阳光刺眼得让人头晕。他们就这样在太阳地里晒着,站的笔直。说来惭愧,我们这届刚来的时候,军训还常在阴凉地里站着,喊个口号也都有气无力,两个班的声音都没他们现在一个班的声音大。真怀念,那时的我们。

终于熬过了一天的考试,剩下的一个小时都用来发新书,发保证书。那一摞书看着就头痛,我边清点着,边感叹。班主任交代完一些大大小小的一些事情后,时间也差不多了,一声令下,我便抱起书包第一个逃出教室。今年每个班都安排了六十人,我们班除去转学的和辍学的,还剩五十六人。初二的时候我们班只有四十九人,而且听说我们的教室原本是老师们的办公室,但由于学生太多,没有足够的教室,只能让老师们移走了,所以我们初二的教室很大,加上人少,很宽阔。而现在,人多教室小,位子前面排到讲台前,后面排到紧靠墙,最南边还有一大排三人桌的。过道窄的让人心疼。回家后我跟爸爸说,我们班有一大排是三人同桌,其他的三排是两人同桌。爸爸随口说,那些三人同桌的,坐着中间的那个人岂不是很尴尬很不方便。我干笑两声,说,我就是中间那个人。原本对三个人一起坐是很憧憬的,毕竟感觉很热闹。可偏偏那两位都是不爱说话的主儿,搞得我确实很尴尬。

呼,真是麻烦的一天。晚安,好好睡一觉,明天才是新开始。

篇2:开学初三作文

马上就要开学了,时间过得真的好快。初三的到来让我整个人都绷紧了神经,就觉得自己好像上了战场一样,慢慢的有了危机感,害怕自己的成绩还是会和前两年那样......

转眼间,一个暑假即将告一段落,又迎来了一个秋,在这个金秋收获的季节里,新的一学期就要开始了。

在开学的前夕,每夜,我总是辗转反侧。这是因为激动吗?也许吧,开学了会见到自己的小伙伴,又会有着比假期更加有趣的事情......这是因为忧虑吗?也许吧,开学后就是初三了,会有着更多的压力,竞争......担心自己能否顶得住?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因为对假期的怀念?也许吧,开学后的生活肯定不如假期里来的轻松,自由,散漫;每天都总是起早贪黑......

篇3:初三学生的作文教学探析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把握好这一环节, 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极大的作用。作文批改, 历来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严峻课题。传统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写多练”,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精批细改”, 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那么, 教师如何从“作文山”的重压下解脱出来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得出的体会是, 多批少改、符号标出、注重讲评、师批生改。

作文批改, 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和延伸。对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往往比作文前的指导效果更大一些, 因为它能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细致辅导, 这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叶圣陶先生早就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即我们应该承认, 学生的作文往往不是教师改好的, 而是他们凭着浓厚的兴趣, 勤学苦练, 自写自改好的。

因此, 教师既要重视“多批”, 又要尽量“少改”。“多批”显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少改”就是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不能将学生的作文大段、大段地删掉, 或者改得面目全非。“批得少”乃至“不批”作文中的优点不能得到肯定, 存在的问题便不能引起重视, 久而久之, 便会茫茫然、昏昏然,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随之丧失殆尽, 因此, 提倡“少改”。从客观上讲, 中学语文教师普遍负担过重, 是难以做到“多改”或“细改”的;从效果上看, 教师越俎代庖式的“多改”或“细改”是不会“多益”的, 因批改的目的是“授之以渔”, 而绝不是“授之以鱼”。有的教师讲究“精批细改”, 往往将作文批改的周期拖得很长, 这样, 既失去了作文批改的时效性、新鲜感, 又得减少作文次数。其结果, 教师不堪重负, 学生的能力也无法提高, 事倍而功半。

这里的“多批”相对于“少改”而言, “多”因人、因时、因文而异, 且“批”主要用符号标示, 而不用或少用文字批注, 这样“多批”既全面地“批”, 又有重点有针对性, 能充分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养成写作的积极性。下面, 我从教学实践中, 总结如下几点, 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激励为主

发回作文本, 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去关注老师的批语, 渴望在批语中得到老师的单独指点, 乃至赏识。所以, 教师一定要写好批语, 不仅要指出文法上的得失, 更要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 利用批语激励学生的作文情感。特别是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 更要善于发现其“光亮点”, 在评语中有所褒奖, 或选材好, 或立意新, 或语言有特色, 或书写用功, 或下笔不凡, 或结尾点睛, 或层次清晰, 或过度自然, 或自动检索以小见大, 或说不上有什么优点, 都较以前有很大进步, 教师都应毫不吝啬地标出赞扬号。

教师对其缺点要真诚指出, 尽量具体, 使其在欢愉的心境中改掉缺点。通过批语激励, 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身的进步, 品尝到自己劳动成果的甘甜。同时, 也使他们从批语中感受到一股暖意, 透过批语仿佛看到了老师那殷殷期待的目光, 从而为下一次写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针对性强

在每次作文批阅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确定批改对象和批改内容的重点。非重点批阅的作文, 只看基本要求, 略画赞扬号再打上分数即行, 这部分学生因成绩得到肯定, 便不会因“批”得少而影响积极性。确定了批改内容的重点, 批阅起来就迅速方便。比如有学生错别字多, 就着重批改他的错别字, 在错别字的上面或下面打×;有学生说话啰凌吵, 就用删除号;有学生说话不照应前后, 就着重批他的失于照应。这种用符号标示、多批少改的做法简单易行, 又富有启发性, 使学生作一次文, 就会有一次收获、有一次进步,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讲评, 师批生改

由于这里的批改是有重点的“批”而未“改”, 所以在批改时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就有待于教师讲评时予以弥补。“多批”在于发现问题, “讲评”在于解决问题, 因此, 讲评尤其重要。为了加强其针对性, 要求在教师批改时, 必须做好笔记, 在讲评时必须做好讲评板书, 而且要求学生紧挨着前次作文记好讲评笔记, 然后让学生根据讲评内容, 再结合自己作文上教师给出批注的问题, 尽可能地加以修改, 待下次作文交上来时再检查。

此外, 还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首先, 学生的优秀作文可向报刊推荐投稿, 争取发表, 也可以让学生文学社刊择优发表, 在学校广播台口头发表。可在学校、班级的黑板报、墙报、自办小报的作文园地上发表, 也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择文汇集成班级作文选, 用于班内外、校内外的交流。这样, 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 实行积分评奖, 每个作文本扉页上写上目录, 期末算积分评奖, 积分少的, 可以较之上学期评进步奖。这样, “批”的分数就不再是一个枯燥的数字了。

上述“多批少改”是就作文批改的基本方式而言的, 这并不排除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的“全班集体批改”“学生自改和互改”“当面批改”等多种不同方式。当然, 作文批改的方式, 有个师生双方的习惯、适应及配合的问题, 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总会找到适应自己的方法。

篇4:初三作文教学有效途径探讨

关键词:积累素材;训练写法;修改升格;佳作欣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做了如下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福州市中考作文60分(不含书写分5分),占“半壁江山”。初三进入总复习阶段,在学生已有的写作基础上进行有序的训练很重要。若没有合理安排作文教学时间,可能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前面的语基的复习,而忽视了作文这一块系统的教学。笔者觉得到了初三,学生写作水平更容易提高,因为前面两年学习了零碎的写作知识,到初高三正好可以把它系统化,这时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借着复习的热情,有效教学,学生写作水平会有质的飞跃。

一、拓宽视野,积累素材

积累材料是提高写作的第一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庄子《逍遥游》对积累有个形象比喻:“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同理,写作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2010年福建高考作文满分卷的同学谈到成功诀窍就是:“平时阅读大量书籍,读到好的句子段落随手积累,并写下感悟心得。”而积累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结合初三总复习,活用课本积累写作素材。六册文本让学生接触了不少文学形象,它们浓缩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可以逾越千年而不朽。自觉与历史名人经典形象对话,势必在与那些伟大灵魂的撞击中产生深沉的回响、耀眼的火花,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穿透力和文化厚重感,以避免學生因生活阅历不足而导致行文低幼化的现象。比如,解读曹刿这个人物就可以运用到“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成大事者应有一颗宽大的心”等立意中。从课内挖掘写作素材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选文的理解,也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还有初中阶段的教材很多是名篇佳句,只要学生平时注重积累,写作时或恰当引用或巧妙化用,也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如作文《踮起脚尖》中的文段:“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人也有‘欲渡无舟楫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他们可以不满,可以埋怨,可以哀叹。但却断不能失去了‘欲上长城,将登太行的豪情壮志。”这段作文有哲理,有文采,就是积累化用的成果。

二、精益求精,修改升格

初三学生在写作整篇作文时还要有时间观念,要达到快速审题立意构思成文的要求。在课堂上一节课完成一篇作文,写完后不要只满足于教师修改,要让学生学会修改。在写作教学中,修改不是额外的要求,是一次作文写作中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如同数理化作业做错了必须订正一样。学生写成文章后,要引导他们修改自己的文章,“文章不厌百回改”,海明威一页文稿改了39次。提倡让学生互批互改,每一次修改教师要给出标准让学生对照着改正。每次修改解决一个问题,如:“立意准确”“论据适合”“论证合理”“结构紧凑”等,一个学期下来,对于好作文的标准,学生已经心中有数了。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理念。“批改升格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个人能力生成的突破口和敏感点。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这一环节,抓住写作实践的时间窗口,对学生作文进行热处理,想方设法加深学生的体验,提高其认识,完善其方法和技能,加速学生成长。各小组推荐出较好的作品老师再点评,学生重写升格。之后在全班展示。作文修改升格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具有思维的思辨性。

三、佳作欣赏,共同提高

写作教学中“示例模仿”这个环节不可忽视。叶圣陶说:“教师凡有指导必有示例,不靠多讲,恰当举例,足以启发而已。”教学中实际的情况常常是,找到好的示例材料就有了教学的思路和方案,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平时训练中发现好的作文在班上展示,而每次半期考、学期考、年段流水评卷,发现比较优秀的文章集中打印出来,教师修改点评,或让学生修改点评,印发整个年段,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得到很快提高。

初三上学期可以多写这一年中考同题作文,因为这时中考尘埃落定,全国38套作文题的优秀作文也已产生,教师让学生写同题作文,然后展示经过筛选后的中考佳作,让学生在品评中观照自己作文,改正不足,发扬长处。初三下学期质检次数多,每一次质检都不要放过学生整体提高的机会。搜集本校学生佳作及本地区与外地区学生同题作文,展示给学生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揣摩写法,提升写作水平。

总而言之,初三作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累,挖掘思维潜能,教师辅以科学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篇5:初三开学作文

怎么说呢,也许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吧,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想要的,或者是去渴望着的东西,因为人毕竟每天都生活在欲望当中。

只要不是欲壑难填,问题就不是特别的严重。所以这些我们都还在忍受着。

有句歌词是怎么唱的来着,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得到的有恃无恐。

也许这就是人性吧,我们一直都没有办法琢磨到的我们都一直想办法去努力看透,却没有办法看得懂的。

暑假就快要开学了,在家里的时光也变得越来越珍贵,好好的去珍惜我们的时间吧,和家人好好的拥抱一下,或者是说几句暖心的话。

篇6:初三开学作文

很简单,作业多,任务重,学业繁忙,没什么太多时间供自己轻松跟娱乐。这是很多人的感受,我最主要的感受也是这些。然而,我又有这么一点点不同。这些初三的显著特点,不仅会让我偶尔地哭爹喊娘地抱怨一下下,有时却还会让我感到挺享受挺乐在其中的。我认为这也是提高学习兴趣强大自己抵抗初三巨大压力的能量的重要条件。每天,我们早早地起来,在天还没亮的时候,我们的读书声响亮、有力,充满着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人应有的活力与正能量。

尽管我们没有课间,没有电脑课没有美术课,我们整天都被作业跟任务包围,然而当我们合理地安排,高效地学习,把这些任务都完成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呢?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在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过程中,有没有对未知世界感到好奇,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呢?我们在学习与忙碌的时候,除了感觉疲累跟不堪重负,有没有感觉到充实跟满足呢?

我想说,我有,这就是我不同的感受。初三,或许累,但苦中也有乐。无论这一年里面,我们哭的时光也好,我们笑的时候也好,都是我们记忆的一部分,是会让日后的我们感激跟怀念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啊,初三,不仅仅像很多人直接感觉到的这样压力山大、“黑暗”、“惨无人道”,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也是温馨的,令人感动的,无法忘怀的,会让我们在回首的时候感到骄傲跟怀念的。

很多人都说,自己一生最怀念的时光就是读书时期的这段日子,尽管自己曾经这么想要挣脱这道网,冲出去,然而当自己真正破茧成蝶,飞出这稍显陈旧的教室时,我们的心里却泛酸了。这个承载自己成长跟成熟的地方,终究成了老照片里我们无法真实触及到的过去。

篇7:开学小记初三作文

转眼高二了,教室搬到了学校最南端,紧靠为公路。

一如既往,延续高一的传统,下课走出进教室,趴在扶栏上,或仰观宇宙之大,或俯察品类之盛。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视野极其开阔。

仰视苍穹,蓝天依旧,白云没有,只有灰蒙蒙的云。偶尔也有几只不知名的小鸟闯入我的视野,无忧无虑地滑翔。

虽然我也是翔,可我没有翅膀,从未体会过他们的感觉,那种快速地被空气分子划过胸膛的感觉,大概很美妙。

虽然我也是翔,可我没有翅膀,只能在红色的跑道上,假装自己是博尔特,像鸟儿一样,划破赛道,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汗水。一圈两圈,400,800,1200……可是,我是肉做的,没跑几圈,乳酸就不失时机地出现了。拖住我前进的脚步。太阳下山了,余晖仍眷恋地照着大地,汗水落地,倏地蒸发了,飘在空中,不知何时才会回到我的体内。

记得有一道物理题目,说深呼吸一口气,有多少空气分子是一年前你呼出的。答案是一个!意料之外是太少了,情理之中是我没算错。“要相信科学,即便算出来是不合常理的”,这是我一贯的奉行的原则。

但有时,也要学学李白,搞搞浪漫主义,看看文学著作,写写小说什么的.。

于是,走出食堂,先去书店,买本《萌芽》,拐到河边小道,在杨柳枝叶的遮蔽下,漫步于河风中,看着粼粼的河面上的波光,想起狄更斯的谆谆教导,水波由小到大,由点到面,渐渐地散开,站在栏杆旁,俯看水中,鱼儿自在游耍。看着那浑浊的河水,不禁让人想到“水至清则无鱼”,这里的河水倒是一片浑浊。是啊!难得糊涂。走着走着,寻一张板凳,倚着柳树,面朝河水,打开《萌芽》,静心地品读。

老是怀疑那些所谓的“90后”的作家,生的是什么脑子,码字那么快。一篇小说少说四五页,多则长篇连载。不过我看小说的速率还是很快的,两三分钟就把他们两三小时的心血消耗殆尽,合上书,闭上眼,静静地回味那书页的馨香。

踩着午自习的铃声进入教室,把数理化的作业推到一边,披上衣服,趴着与周公幽会去了。他告诉我很多关于梦的故事。他说小猫小狗要发财啦、大鱼大肉要遭灾。我是文化人,怎么会想信他的鬼话呢。后来不耐烦了,我问他,梦中你怎么样了?他一气之下把我赶了回来。于是,我醒了。

跌跌撞撞地上盥洗室。睡眼朦胧地,一把冷水,淋醒了大半。站在风口,继续吹冷风。

走过一人,拍拍肩膀,细声细语地“翔哥,看大自然的杰作呢!”。我指着天,“那是什么”“云,白云”“错!这不是一般的白”。“行了,别艺术家了,不是每个艺术家都疯子。”“是啊,不是每个艺术家都是疯子,比如说我:也不是每个疯子都是艺术家,比如说你”。“去!”……嬉笑,恕骂,早已成茶余饭后的甜点。

篇8:开学初三作文

当踏进校门的那一瞬间, 忽然觉得这一切都好熟悉, 一样的教学楼, 一样的花草, 一样的小道, 不一样的是我们的心情, 物是人非, 换了老师, 换了同学, 换了班级,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升入了初三。

请以“人在初三年”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 立意自定。

(3) 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4) 题目自拟。

(5) 不少于600字。

(6) 要求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解题思路:

初三, 这个曾经觉得何等遥远的名词, 而如今, 却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初三, 这个学姐学兄挥洒汗水、奋力冲刺的一年, 而如今, 也要我来好好地走一遭;初三, 这个抒写人生的关键时刻, 而如今, 也要我拿起笔描绘我接下来的路。针对“人在初三年”这个话题, 我们该如何构思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着手。

一、话题要有针对性。

初三,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 个中滋味是一时难以述尽的, 但是又不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关键是我们如何挖掘出酸甜苦辣的初三生活中的甘甜。我想在围绕这个话题选材时, 一定要有针对性, 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比如像解答难题后的那份喜悦, 同学间相互鼓励的话语, 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等都应当成为我们选材的首选。

二、立意要有指向性。

写初三生活的题材, 往往容易误入一种歧途, 就是极力夸大中考的作用, 甚至把初三学习生活的紧张归结到某些制度上, 这些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也是我们在完成这篇文章时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所以我们在立意时, 不应当动辄牢骚满腹, 怨气冲天, 因为这样的选材是没有生命力的。

三、文体要有确定性。

尽管这是一个话题作文, 而且在作文要求中也对文体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 但是我们在选择文体时, 我觉得还是应当首选记叙文或者记叙性散文。只有这样, 才能把初三生活的酸甜苦辣通过记叙的文字表达得更清楚, 也更容易被我们所接受。

优秀习作一

尽·静

⊙张 颖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我躺在床上, 凝望着窗外那硕大的黑幕上点缀着的无数的星星, 仿佛蒙娜丽莎醉人的眼眸, 激起我无尽的遐想——

从未发现过夜空是如此的美丽, 从未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静谧, 或许是我们走近了另一个学习的世界——初三。心定了, 一切繁杂, 一切琐事, 都从心灵的角落排挤而出, 剩下的, 只有一颗美好而平静的心。

当下课铃声骤然响起时, 一股不安分的热流又一次从我心中涌起。但, 抬头发现同学们各自在做着自己的事, 让我好一阵子失望。

同桌看到我不安分的表情, 说道:“寻找快乐, 玩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当你能从书中发现快乐的时候, 你才会明白快乐的真谛。”我从同桌近乎陶醉的表情中似乎读懂了什么, 随手拿起一本于丹的最新力作《〈论语〉心得》, 细品那行如流水的文字, 感受那近乎完美的意境, 心灵在与作者一次又一次的共鸣中撞击出强烈的火花……我陶醉了, 陶醉在了这个书香弥漫的世界中, 渐渐地, 我爱上了书, 恋上了书中的快乐……

在一次次的品味与自我满足中, 我逐渐变得成熟而沉稳, 一颗烦躁的心逐渐变得敏感而睿智。蓦然回首, 那段喧闹而又繁杂的初二生活似乎已毫无留恋的价值。一切琐屑, 都已沉淀为对昨天遥远的记忆。今日, 我的心, 被书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一切烦恼也早已风吹云散, 消失殆尽……

走进新的教室, 黑板上关于“静”的谚语显得特别醒目, “非宁静无以致远”, 毋庸置疑, “静”对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承载着多大的希望。环境要安静, 心态要平静, 在不知不觉中, “静”已成为我们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自习课上, 一道难题困扰了我好长一段时间, 我费尽了好大的脑力也没能理出个头绪来。我好急躁, 甚至一度想放弃, 同桌察觉了, 轻轻地递来一张纸条:“心静, 则神定;神定, 则离事成不远矣。”我看着她那平静的神态, 也渐渐定下心来, 当我再次审题时, 奇迹出现了……原来“静”有如此的神效!

日复一日, 我那颗浮躁的心渐渐平息下来, 开始追寻那种属于“静”的境界, 我坚信, 心静者事竟成。驱赶走心灵里的浮华与躁动, 唯独留下的, 只有一心静……

告别以往的一切, 我又站在了另一个起点, 让心中的烦躁沉淀, 让明透的思维和涓涓的情致引发为一篇文, 一首诗, 一支歌, 稳健地跑在成长的赛道上。烦恼尽, 心情静, 只留下刻苦和拼搏, 向着梦想的终点, 进发……

【简评】

人在初三年, 让人联想到的只是漫无天日的试卷和你争我斗, 显现出来的是枯燥和残酷, 而在作者的笔下, 作者追寻的是读书的快乐和生活的真谛,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 作者体会到“尽”和“静”这样一种心境是很难得的。文中多次细腻的描写, 表现出来的正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快乐, 让读者也能够体验和感受到一样的“尽”和“静”, 的确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优秀习作二

你好, 有人吗?

⊙王旭璐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你好, 有人吗?

和我说说话吧!你知道吗?我都快累死了。课程表上天天都是那几个字, 就像魔方一样, 无论怎么组合, 那么多的方块还是那么多。我就像一只提线木偶, 三条线分别被拴在教室、宿舍、食堂。每天的每天, 都会有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等着你去背、去默。我成了一只土拨鼠, 一有空就要费劲地钻进书里去啃那些难以下咽却又不得不咽的东西。

天依旧是那样刺目的白, 一阵阵热浪沸腾着一颗颗浮躁的心。我想去吟诗, 我想去作赋, 可是考卷和老师硬要束缚住它, 不容你越雷池一步。

路上, 一样的人, 一样的行色匆匆, 一样的面无表情……

“中考”, 你好狠啊!你不就像一根绳子吗?你捆住了我跃跃欲乘风而去的心。

你好, 有人吗?

能与我说说话吗?你可知道, 我最讨厌这个汗臭满满的夏天。不过还好, 这两天, 天气渐渐凉了起来, 抑或已经打上了秋天的印记。七门学科的老师定时不定时地在教室里进进出出, 好生紧张……可是看到数学作业、化学作业以及语文默写簿上一个个欢庆鼓舞得像节日一般喜悦的100, 心情还是莫名其妙地好了很多。

教学楼坐北朝南, 要是在下午, 温柔、和煦的阳光铺满走廊和楼梯, 透过窗玻璃渐浓渐淡地渲染开来, 煞是好看。走出楼梯, 清新的阳光一头撞进怀里, 不时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站在走廊上, 偶一抬头, 秋日的云远远地浮在天边, 天很高, 云很淡, 偶尔有鸟飞过, 像一袭微墨。低下头的瞬间, 波澜的心突然归于宁静。悄然发现, 即使是我所钟爱的文字, 只要老师喜欢, 我也可以把它写得规规矩矩、漂漂亮亮。这并不难。

你好, 有人吗?

如果真能跟我说说话就好了。很欣喜地发现, 在每一个阳光照得到的地方, 都能碰到过去的同桌、死党、朋友。那些随风飘逝的日子像零零碎碎的电影画面, 倏然间与现实重叠起来。像过去一样神吹海侃, 谈天说地, 兴奋的心情, 此时此刻就像一群归巢的麻雀, 扑啦啦地飞散开来。我觉得自己像一个拾贝者, 将从前的话题一一捡起, 固执地让它重现当时的光彩。那天回家, 一曲东方神起的《Magic Castle》, 驱散了所有的烦恼与空洞, 给了我一颗心满满快要溢出来的快乐与感动。

你好, 有人吗?

请你告诉我, 以这样一种特有的节奏演绎着的生活, ——苦, 不堪言, 累, 难以述尽, 然而却支持着我度过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我是应该抱怨还是感恩呢?

……或许, 我已经有答案了。

【简评】

初三, 就像作者笔下描述的那样, 永远充满了累和苦, 苦, 不堪言, 累, 难以述尽。面对作者的寂寞和无奈, 这番痛苦实在是憋得慌, 迫切是需要一个倾听者, 所以, 这篇习作, 小作者以笔带口, 把读者当作听众, 以倾诉的形式, 用作者最钟爱的文字淋漓尽致地告诉了我们活在当下的日子和感受。文中的描写轻柔而美好, 正如作者眼中的世界一样, 永远充满阳光, 永远充满灿烂。尤其让我们称道的是, 作者用并列式的叙事结构来推动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无疑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

优秀习作三

有一种滋味叫初三

⊙于 卉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夏日的清风徐徐从耳际拂过, 抬头, 一片黄叶从树上悠悠地飘下来。匆匆忙忙中, 闪进几个稚气未脱的初一新生, 我才猛然意识到, 原来我已经上初三了——

镜头一

我坐在桌前看着书, 阳光从窗户透入, 在桌上洒下一片金边。突然, 一架纸飞机飞到了我的桌上。我将它轻轻地拆开, 只见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卡通字:“初三了, 我们和好吧!”抬头一看, 是她——初二时一直跟我较劲的她!看着她如花儿般灿烂的笑靥, 我笑了。是啊, 初三了, 还有什么矛盾不能化干戈为玉帛呢?友情的阳光在我们周围铺散开, 友情的甘甜也早已渗入我们的心底……

镜头二

同桌买了一本最新上市的同步阅读参考书, 正是我几乎把整个城都逛了个遍也没有买到的那本。我心里直打鼓, 她会借给我吗?我怀着试一下的心理问:“能借给我看一下吗?”“好啊!拿去吧!”我简直不敢相信, 一向从不借给别人书的人会这么回答。“为什么你愿意借给我呢?”同桌笑了笑, 说:“这有什么, 还不是因为咱们都初三了。”我看着她, 那张平凡的笑靥突然间让我觉得美丽万分。我笑了, 同学之情在我们心头荡漾。

镜头三

走过初三的教学楼, 让人感觉到的仅一个字——静。下课了, 大家依旧坐在教室里钻研课本, 一滴滴汗水从他们的额头缓缓流下, 在阳光的照耀下似珍珠般晶莹剔透。然而, 更让人注目的是他们成功解答一道难题后喜悦的笑容, 那从心底发出的笑容, 让我也为他们的成功而感到由衷地高兴。

后记

初三了, 为了心中的那个目标, 我们埋头于题海, 但让人忽视不了的是我们中间那从不曾停下的友情的脚步, 初三的滋味固然是苦涩的, 而那友情的甘甜便是初三生活中最好的一味调味剂。初三的滋味苦中带甜, 让人回味无穷。

抬头, 又是一片澈然晴空, 丝丝阳光温暖如昔……

【简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在于描写镜头的切换, 将几个小事情穿成一个故事, 三种不一样的笑容, 演绎着同样的故事, 那就是初三的美好, 值得纪念的友谊。以前的纠葛, 以前的性格, 都因着步入初三而变, 留下的是灿烂美好的笑容。漫漫初三年, 印在作者心里的是如此美好的笑容, 那么枯燥的学习就变得渺小了, 友谊地久天长, 值得回味。

优秀习作四

变了⋯⋯

⊙刘汉娇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坐在陌生的人群中, 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以前的同学;望着讲台上声情并茂讲课的老师, 我总会很自然地想到以前的老师;以前的一幕幕总会在脑海中不断地浮现。我无法淡忘从前的友谊, 所以也就失去了过多与新同学交流的机会。

吃过午饭, 我随着人流缓慢地向前移动。眼睛却一直在搜寻——寻找我以前的同学。目光一刻也不曾停滞——即使是路旁开得正欢的花儿, 也丝毫不能吸引我的眼眸。

忽然, 一个熟悉的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 我没来得及多想, 立马就追了上去。轻轻一拍她的肩膀, 仍旧是那一脸亲切的笑容, 伴随着一声简单的问候:“你在哪个班啊?”久违的温暖, 让我整个人都被融化在其中。平淡而充溢着友情的谈话一如从前般在这条不知走过多少遍的路上进行着。

那一夜, 我仰望天空, 猛然发现前一夜还伴随在月亮旁边的一颗很亮的星星不见了, 再揉了揉眼睛, 仔细看看似乎其他的星星也都与前一夜的有所不同, 疑惑中, 我想起了“流星雨”, 星星是会逝去的, 月亮却只有一个。我不禁替月亮感到悲伤, 她总会不停地失去伙伴, 她该是多么伤心啊!

可是, 再抬头, 夜空依旧美丽, 没有伙伴相陪的月亮依旧向大地洒下万缕银辉;今夜的星星也能把月亮衬托得格外清亮, 也能把夜幕点缀得幽美动人。

月亮透过云隙, 一缕清辉射进来, 我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叩击了一下, 心房顿时亮了许多。

第二天, 还没等我从早读的氛围中缓过神来, 一个同学走过来对我说:“请交作业喽, 交给倒数第二个同学。”我感激地对她一笑, 尽管“谢谢”两个字没有说出口, 但在我的心里已经深深地对她说了声“谢谢”。

一天的课间, 以前的一个同学来找我, 对我说:“你跟你们班同学在聊什么呢, 说得这么开心?”我才猛然发现, 我已经接受了新同学, 并且跟他们很融洽地相处。

既然事情已不可避免地发生, 那何不乐观地接受现实?与其沉浸在失去的悲伤中, 不如敞开心扉去融入新的生活。

虽然跟以前的同学无法经常见面、谈心, 但友谊不会因距离而被阻隔, 更不会被时间稀释, 它一直都浓浓地沉淀在你我心底的最深处。我可能会感受到一时失去的苦楚, 但是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同学之情。

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敞开……

我, 也在不知不觉中变了……

【简评】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刚刚步入初三, 一切都是陌生的, 自然感到孤独寂寞, 回想以前的好友, 惆怅一番, 在这样的心情下看星空, 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不一样, 原来月亮也是寂寞的, 同病相怜, 笔锋一转, 由凄凉到豁亮, 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的景又是那样的优美动人。一夜的转变, 带来了第二天不一样的感受, 这又是一变。作者笔下的初三并不是寂寞难耐的, 依旧充满阳光, 自然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中变了。

优秀习作五

走过去, 前面是个天

⊙周灵敏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灵石文学社)

拖着近乎有些垮了的身子, 走在回家的路上, 心中一片冰凉……极力想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最佳, 但无论怎样努力都是枉然。

好不容易挨到了家, 凉风不是吹在我身上, 倒像是吹在我心里, 我条件反射地把身上的衣服裹紧, 转过身来, 就在那一瞬间, 三年前和奶奶一起种的月季映入我的眼帘, 我慢慢走过去, 俯下身子——花朵几乎都谢了, 一株月季上只剩下一朵花, 花上仅留的几片花瓣也被风吹得摇摇欲坠。我真是厌恶大自然的无情, 我轻轻地抚摸了它们一下, 它们居然静静地躺在了我的手心上。我惊了, 花瓣在前不久到来的台风中都没有受到伤害, 并顽强地挺立着, 现在却经不起我轻轻的触碰。望着被风带走的花瓣, 我突然一惊, 在逆境中的花瓣挑战自己的极限, 延长着自己的生命, 而在我的同情下却这么快就掉了下来。

仔细想想, 我不也是这样吗?从小在家人的百般呵护下成长, 表面坚强, 骨子里却弱不禁风, 受到一点挫折就变得软弱无力。

是啊!只是初三的一次小小的单元测试就已经成了我心中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我又有什么自信和力量去挑战初三, 去冲刺这初中的最后一年呢?

我豁然开朗, 骤然收起抱怨与自卑, 绽开往日朝气蓬勃的笑容, 我蹲下来, 拾起被风吹落的那几片花瓣, 像是宝贝似的把它们合在手中, 说:“谢谢你们, 我会努力去适应一切的挫折, 让自己在挫折中变得更加坚强。”

请相信:走过去, 前面是个天。

【简评】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坚强驻心田。最简单的花开花落, 败落重生, 给了作者最大的鼓励, 挥去作者心里常驻的阴影, 留给作者莫大的勇气与自信, 带着这样的勇气与自信, 去挑战自我, 冲刺未来。前面的一段描写渲染出的单调冷漠与后面的激情燃烧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下一上, 所表达的感情更是深刻, 更是强烈。相信自己, 一定会迎来又一个艳阳天!

优秀习作六

终于下晚自习了, 我站在一眼望过去都是陌生人的队伍里, 准备回宿舍。

目光所到之处, 除了苍白的日光灯还有气无力地亮着, 四周漆黑一片。我诧异, 怎么越往前走, 四周越暗。我忐忑不安, 仿佛自己正逐渐被黑暗吞噬。走到尽头, 我使劲地按着走廊灯的开关, 才发觉平时从来没有坏过的走廊灯也偃旗息鼓了。

我惊慌, 无语, 接着脑部很快转入混沌。我该怎么办?我从小就不喜欢黑, 与其说不喜欢, 还不如说是害怕呢。

周围的嘈杂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手足无措地看着周边同学像英勇就义一般从楼梯口跳下去, 接下来就没了声儿。我蒙了, 顿时六神无主, 把出汗的手捏得更紧了。

慌忙中……突然, 我的手像猎物一样被一只手紧紧地攥住, 不管三七二十一, 拉着我就走。她的步子并不快, 但似乎是想让我早点脱离“险境”, 她跑得很急, 小心地喘着气。我断定, 她是个有着天使般面容的可爱的小女生, 是她在给我勇气, 又是她在给我力量。

在这段有近乎一个世纪之久的跨越中, 暖流和着某种闪光的物质, 通过那双纤弱但有力的手“友情转移”到我身上。也就在那一瞬间, 我对陌生的班级, 陌生的同学, 陌生的环境的那份孤独融化了, 消散了。我的心像火炬传承梦想一样点亮了夜空的每颗星。只一刹那, 我觉得自己成了这个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因为我有着可以放在手心温柔凝视的小幸福, 幸福得即将融化。

从楼梯口隐约看见“曙光”时, 那双手松开了。我很疑惑, 是谁帮助了我?我竭力想找到那位“光明使者”, 但转念一想, 温暖不需太直白, 只要紧紧握在手心, 再传递给另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就够了。

一次牵手, 使我进入了一次蜕变。我不再爱“宁我负天下人, 也不要天下人负我”, 而更喜欢“予人玫瑰, 手留余香”的感觉。

你我牵手, 温暖初三。

【简评】

篇9:初三作文“三步走”训练初探

第一步:统一写作

统一,就是教师对学生写作进行地点、时间、命题甚至体裁等要求的统一规定。自由,则与之完全相反,让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写作,写“放胆文”。

学生刚进入初三时,笔者总是先进行统一作文,历时一个多月,大约要写四五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室内、课堂上(一般两课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也有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文体也注意多种多样。通过统一作文(应该说排除了抄袭或过多模仿的可能),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风格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比较客观地掌握全班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全面地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自由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应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应注重打好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应注重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我们认为让学生进行有指导、有系统的自主写作训练,正是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1.提供题目、材料,给学生以写作帮助

历年的中考试题,各地的模拟试题,报纸上、电视里、日常生活中可以入文的典型的人和事,都可以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建立题目库、题材库,供平时训练时查阅、参考,避免出现不知写什么的情形。

2.限定时间,杜绝拖拉、不写现象

这里时间的限定,主要指两种情形:一是指学生自由写作的成文时间。每篇文章从动笔到写成(不含自改、互改)要控制在一小时以内,每个学生一定要高度自觉,决不能养成拖拉习惯。二是指每篇作文的间隔时间。这因人而异,基础好的约一周一篇,中等的约八九天一篇,基础差的也不超过十天。当然也有基础不太好的,但其他学科不错,为确保其全面发展,确保不误升学,也一周一篇。鼓励多写,学生随写随交,老师随收随阅、随阅随发。批阅日期是检查督促的主要依据。

3.分数从优,鼓励学生乐于写作

让学生能看到自己写作水平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渐渐提高他们的作文分数。渐渐提高是指总体而言,并不是说每一篇作文的分数都要比前一篇作文高。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希望得到肯定,希望得到提高的心理,打分上不要苛刻。学生学习“成绩”(专指分数、等第),一方面是他自己努力取得的,另一方面也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吗?题目的难易是由老师出的,主观题(特别是作文)的好差是由老师定的。必须知道,学生的分数有时会由老师所给“分数”生出。更何况,就写作而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水平也应该得到提高。

第三步:再次统一写作

这种放手、自主训练,大约五六个月的时间。当然,期中、期末等大规模测试仍是收拢的统一命题作文,偶尔几次为了了解情况也进行统一命题作文。在临近中考前两个月继续进行统一写作训练。虽然这期间的训练方式与一开始相同,但目的、作用、效果却不一样。第一阶段是为了了解情况,让学生暴露问题,如果说这是“望、闻、问、切”的检查,那么第二阶段五六个月的自主训练就是对症下药的理疗——老师要有一般、有个别的指导、评讲,大多是三言两语,有时也可能是穿插在平时对课文的分析和讲解中。最后几个月的统一写作则是对第二阶段疗效的检测。另外,后期的统一收拢训练也是为了“适应”中考的需要:一是对时间限定的适应。促使极个别的平时难能及时完成者,迅速适应。二是对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及各种形式、各种文体的“适应”。三是对适度紧张的心理“适应”。平时自主写作比较放松,无多大紧迫感,统一写作让学生稍微紧张紧张,以适应中考的需要。

在对作文训练实行“统一—自由—再统一”的“三步走”模式的同时,笔者还让学生进行作文审定题目、确立主题、选定材料、安排结构提纲的练习,这种练习同样实行“统一—自由—再统一”的“三步走”模式。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界泰斗、现行苏教版教材的主编洪宗礼先生曾说,如果把听、说、读、写比作四笺灯,那么“想”就是开关,只有“想”开了,听、说、读、写才能大放光彩。他强调“想”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强调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写作中的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质量,笔者让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的练习。

给学生一个题目:命题、半命题,一则材料,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下列思考,并书面写出。第一,审题:可写成什么体裁,什么写作重点,什么范围,有什么时间、对象、程度、性质的限制;半命题可填写哪些内容;所给材料写了什么内容,可提炼什么观点;话题可从哪些方面思考,可拟哪些题目,拟题后又如何再审题。第二,立意:确立文章的写作中心,有的可确立、表现多个中心,试比较哪个更有新意、更有深意、更适合自己写作,哪些中心不宜表现;议论文可确立什么论点、分论点。第三,选材:文章根据不同的中心可以选哪些材料,选材要注意新颖,有时代感,真实、典型,有代表性。第四,提纲:拟定文章的结构,确定如何安排材料,谋篇布局。这种审题、立意的训练刚开始稍稍滞后于作文训练,正常训练以后,就每一个具体练习而言,又放在作文写作之前。

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等项目的练习——半成品制作和作文写作——成品制作,并坚持先统一、后自由、再统一的“三步走”原则,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尝试。其做法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其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从原来的怕写、厌写到愿写、想写,从原来的没有什么可写到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其次,写作数量大大增加,原来每两周一篇,有可能还是抄的,现在几乎每周一篇;再次,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原来拿到题目,不思考或稍加思考就写,现在反复思考,进行认真审题,心中有谱后再写; 最后,最有说服力的还是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参加校级、镇级乃至市级的作文竞赛,频频有人获奖,这便是最好的明证,中考语文较为骄人的成绩应该说也是很好的注脚。

篇10:初三开学作文

开学前一天时,接到了要分班的通知。其实我本来就预料到了要分班是事情,但没想到会直接去所在的新班,本来想要和同学们好好的向老师们告别一下也只能作罢。迷茫、忐忑、期待的滋味全都涌上了心头,我既盼望着见到新同学,又怕互相不认识会“尬”,可这一切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第二天一早,就提前去到学校,从通告栏的这头一直走到那头,才在最后一张纸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便快步走入教室。

坐在教室里,看看周围陌生的面孔,心中一阵失落,便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清晨,太阳还不算炽热,马路上全是来来往往的车辆,偶尔会有几个学生匆匆忙忙从马路对面飞奔而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可身旁的同学和即将要认识的老师已不是原来的那个,一切都是未知数,想必这个初三会更加精彩吧。

上课时,各种老师纷纷向我们介绍自己,并嘱咐我们上课的注意事项和需准备的东西。各科老师来来往往的,我倒是一个也都没记住,不过以后时间长了,应该就能与老师们熟悉了吧。每科老师都给我们灌了很多很多的“鸡汤”,还是原来的那个配料,只不过掌厨的人变了。基本上都是让我们好好学习,使初三的成绩能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我对初三的生活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向往,我不断的在心中对自己说,初三是个关键的时期,不管多大困难,都要咬牙坚持挺过,挺过去了人生的第一个门槛也就过去了,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自己!

上一篇:如何坚持文化自信下一篇:水果采购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