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山灵岩寺

2024-04-20

丫山灵岩寺(精选6篇)

篇1:丫山灵岩寺

丫山灵岩寺坐落于江西省大余县黄龙镇的丫山(又称双秀峰),是仿明代建筑,为“江西有数,赣南为甚”的寺院之一。寺内殿堂廊舍,结构严整,廊道互通,浑然一体,人们步入寺院顿有一种殿宇辉煌,宝像庄严之感。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十五举行佛会,来自赣、粤、湘边区的善男信女,商贾游人云集于此,盛况空前。

目录简介地理与建筑特色旅游及景点简介

有大雄宝殿等12组建筑散落在山中,古寺依山而筑,呈台阶式布局,座北朝南,是明代建筑的活标本,也是赣南最大、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落,深受建筑专家的赞赏。历代官宦和文人墨客,途径大余必亲临古寺,陶醉其中,留下众多诗文佳作。

地理与建筑特色

灵岩寺坐落在丫山腹地的深山丛林之中,这座千年古寺,几度兴废,历经沧桑。改革开放使这座深山古刹重放光彩。古寺青砖绿瓦,殿宇连天,飞檐挑栋,楼阁高耸,到处雕龙画风,九曲回廊,遍地金碧辉煌。寺院四周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寺前流水淙淙,满地奇花异草。朝暮晨昏香光萦绕,云山雾海佛钟长鸣。 今日古寺乃为朋代建筑风格。建筑总面积为4531平方米,寺院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台阶式书案型布局,寺前台阶左右雕有青石狮一对,寺门楣上:刻有“灵岩古寺”大型木刻烫金匾额―块,寺门左右刻有寺联一幅,联曰:“灵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殿堂布局,巧夺天工。 步人山门第一殿,即为弥勒殿。正中端坐袒胸露腹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像,东西两壁彩绘四大天王,殿后正中昂然挺立手持宝杵、身披金甲、威风凛凛的护法神韦驮菩萨,东西厢房分别为客堂及功德堂。 正中是大雄宝殿,殿中央莲花:宝座上端坐着释迦牟尼佛像,身高4米,慈眉善目。两旁侍立着释迦叶、阿难两佛弟子,东西两壁供奉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十八罗汉。后壁东西两侧供奉着骑马坐青狮的文殊菩萨及骑坐白象的普贤菩萨。殿后中央雕刻着一组高4.5米、长6米的泥塑神像,上部泥塑悬崖峭壁,及慈航普度的群佛浮雕像;下部雕着惊涛骇浪,南海观音手持净瓶赤脚站立鳌头之上,左右龙女侍立,善财童子偎依两边。浮雕上塑有百余佛像,动静各异,形态不一,或喜或怒,或坐或立,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大殿左右两侧分别为双层建筑的钟、鼓两楼。 穿过大雄宝殿,拾阶而上,一字排着伽蓝殿、观音殿、接引殿、地藏殿、祖师殿。其中接引殿供奉着阿弥陀佛像,像高3米,阿弥陀佛站立着,授手接引着信徒人西方极乐世界。当你置身于佛灯高悬、烟雾缭绕的灵岩古刹中,宛如漫步在蓬莱仙岛的神话世界里。灵岩寺殿柱有联曰: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雾色,色色皆空。 云山雾海 灵岩寺坐落在丫山腹地的深山丛林之中,这座千年古寺,几度兴废,历经沧桑。古寺青砖绿瓦,殿宇连天,飞檐挑栋,楼阁高耸,到处雕龙画风,九曲回廊,遍地金碧辉煌。寺院四周古木参天,怪石嶙峋;寺前流水淙淙,满地奇花异草。朝暮晨昏香光萦绕,云山雾海佛钟长鸣。 巧夺天工 今日古寺乃为明代建筑风格。建筑总面积为4531平方米,寺院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台阶式书案型布局,寺前台阶左右雕有青石狮一对,寺门楣上:刻有“灵岩古寺”大型木刻烫金匾额―块,寺门左右刻有寺联一幅,联曰:“灵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殿堂布局,巧夺天工。

旅游及景点

近年来香港、澳门、台湾、日本、广州、深圳、佛山、韶关等地数以万计的海内外人士捐助钱物数百万元,灵岩寺现正进一步拓建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殿宇设施。届时,“香炉不断千年火,殿宇常明万盏灯”的灵岩古寺,将更加焕然一新,笑纳.天下游客。

飞云石

寺后南山坡下,有一天然弧形的巨大石壁,石壁光滑平整,岩面颇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鸟,壁长19米,宽7.8米,面积148平方米,壁上端横排阴刻楷书“片石云飞”四个刚劲有力的字迹,字体超凡脱俗,潇洒自如,飘然欲飞。每字高l米,宽0.8米。经考证系清康熙年间恒启老人所刻。石壁下端有多首颂诗,其中清康熙年间恒启老人所留墨宝清晰可辨,诗曰: 片石云飞自古今,玉窗把对恣闲吟。 有人问我古来意,砚著毫端以庆人。 此外,壁上尚有字体各异的多首诗刻,但因年代久远,日晒雨淋,风化剥落,许多字迹模糊不清,字迹难辨,给世人留下千古遗憾。相传,灵岩寺始建者普举、慧果祖师曾踏此石出游说禅化斋。远近闻名的“飞云泉”即由此石下流出。

孽龙悟禅

丫山古寺的东墙紧靠山坡处,有一条褐黑色的石脉从高坡上逶迤而下,长十余丈,宽丈许,靠墙处石脉隆起,形似龙头。据传为一孽龙偷听和尚念经,经观音点化成仙后留下的遗骸。 相传,晋朝有聂姓少年,误食龙蛋,变成龙身,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并扬言要把江西变成汪洋大海,当时许逊(道号许真君)拜吴猛为师,并经梨山老母点化收度成仙,将孽龙降服,从此孽龙安分守己,再不敢兴风作涫。 一日夜里,忽听得山窝里传来钟声,孽龙循声来到寺庙后,见佛殿有许多和尚念经,听了许久,深为博精深的佛经教义所打动,于是每到夜里,听到钟声,来到寺庙东墙外听和尚念经,这事被观音知道了,为孽龙潜心向善的.精诚所感动,遂将孽龙点化成,孽龙成仙而去,其躯壳留在寺庙东墙外,成为“化”,时至今日,在离孽龙听经处约一里的石壁上,清地留刻着―个龙头和“成仙池”三字。

千年铁树

干年铁树生长于丫山景区的灵岩古大雄宝殿西北角后,树龄千年,棕榈科,苏铁属。树3.8米,胸径0.8米。树向东南呈70度弯曲横长,1.8米,树冠面积10平米,叶刺对生,生机盎然。 罗汉参禅 罗汉参禅指丫山景区灵岩古寺大前左侧千年罗汉松。树高1.4米,胸径1.5米,主干显著,枝条细密,树冠东西9,5米,南北长7.5米,积达60平方米,叶条形状前端尖,呈墨绿色,树干色,虬枝翠叶,―派生机。

寺门树

此外,灵岩古寺寺门树也已有500多年历史,两均为银杏树,一株为单株生,另一株为四五株丛生。均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蒋经国先生旧居

1939至1945年,蒋经国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赣州)督察专员。期间,曾多次亲率僚属来到丫山灵岩寺寻幽探胜,瞻仰古寺,常与僧众谈道论经,探寻佛教渊源。 40年代初,蒋经国还在灵岩寺亲自主办过百余人参加的“赣南干部讲习班”。在赣南地区倡导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进步思想。至今在大余偏僻L¨区或亭阁的残断墙上,偶尔也能依稀见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模糊字迹。灵岩寺内,蒋经国住宿过的僧房及举办讲习班的旧址,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巨人足迹

沿灵岩寺幽静的林荫小径步行1500米,路旁有一片巨石,形同――把巨大的芭蕉扇,巨石之上有一巨人脚印,脚印长尺余,宽约4寸,迹印深2寸。脚掌凹凸分明,拇趾与其它四趾,形象逼真,只有身材巨大的人才会有此脚印,传说是为昔年许真君降孽龙时留下的脚印,其另一只脚印留在龙山瀑布群石岩上。 灵祖师墓塔沿寺后林间小路前行,经“巨人足迹”往上攀登500米左右,有祖师塔一座,塔高2.5米,塔宽6平方米,石灰块石砌筑而成。墓塔分上中下,即塔座、塔身、塔顶三个层次。外观造型为八角形,墓塔曾遭破坏,墓碑无存。塔顶毁坏部分,今已修复。但遗憾的是缺失墓碑,难以考证此墓塔建于何年,何人所建,更难以断定是何代福师之墓塔。据《南安府志》补正卷十《仙释》篇载:“僧德贤,上犹人……”宋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忽自画其容貌于壁上,对众说谒:“片云出洞本无心,流水下山非有恋。”言毕坐化圆寂而去。“其徒收骨建塔藏之”。这是最早有关收骨建塔的资料,祖师墓塔是否能够断定为僧德贤之墓尚是一个谜。

篇2:丫山灵岩寺

丫山,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次去丫山的花海石林游玩真是不虚此行!

早上,我们早早的起了床,我、爸爸、妈妈,还有妈妈的一些同事坐车来到了丫山。到了丫山,车停了下来,我们下了车,看见了一个高大的门楼,边上还有许多建筑,门楼有四五层楼房高,上面写着花海石林四个大字,到了到了,我兴奋地说着,爸爸在边上笑着说:’还早着呢,诺,景点还在山上面,我仰头一看,哇,好高的山啊,山顶上云雾缭绕,就像仙境一样,上山的路就像上九华山的路一样,很陡,弯道又多,在车上我不敢看外面,终于心惊胆颤地上了山,车子在一个广场停了下来,哇塞,巨大的广场上停满了车子,广场上,马路边黑压压的`挤满了人,热闹极了,今天的游客真不少,到了山上,不能光看人,得抓紧时间看景点,这里的特色就是花海石林,我们先从花海看起,爸爸已经来过一次,这次就免费给我们充当导游,从一条石板路带着我们去花海,沿途有许多各种形状的石头,有一个石头像极了正在吃食的大肥猪,那耳朵、嘴巴,惟妙惟肖,还有一个石头像两只小燕子在亲嘴,大自然真的太奇妙了,我不禁心里感叹着,到了牡丹基地,不禁大失所望,牡丹园里只三三两两开着一些半死不活的花儿,听里面管理的伯伯说因为花儿开的早,再加上昨天下了一天的雨,大部分的花都谢了,要想看花,应该在4月一二号来,才能看到花海的盛况。不过,我看见有一株牡丹开的很艳,花儿充满了生气,边上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日本花王”到了山上,和旁边的花形成鲜明的对比,果然不愧“花王”的称号。“看不到,那我们就去看石林吧,走,我们沿着石阶往下走”我们跟着爸爸走了一段平坦的下坡路,看到一段依山而下了台阶,像一把剑直插地下,路边树着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九龙壁”,我们小心翼翼的扶着台阶上的杆慢慢的走下去,在半路看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飞快的往上走,边走还边对落在后面妈妈说“妈妈你慢一点”好可爱。下了台阶,看见一块宽阔的峡谷,背面是一块大石壁,有许多凸出来的地方,就像许多龙盘旋在上面,在石壁的右下方有一个半人高的石洞,一股清澈的泉水从里面流出来,通过边上的水沟流向峡谷下面,我听爸爸说下面就是珠帘瀑布了,看完了九龙壁,我们沿着边上的石阶走下去,走在上面不觉得,等下来我往上一看,可把我吓了一跳,原来这石阶是悬空的,地有好几丈高,仿佛是从山体中间伸出来一样,再让我上去我可不敢了。下了台阶是一个大平台,爸爸说这就是观看珠帘瀑布的观景台了,而且从这里开始,就全是上坡路了,现在好好休息一下,攒足劲。我趴在观景台边上的栏杆看瀑布,只见一串串细细的水线沿着长长的山岩滴落下来,像极了珍珠做成的门帘。

看完了瀑布,该往上走了,走到台阶边,我大吃一惊:好陡的台阶啊,几乎是90度角,依山而上,我仰头看不到顶,爸爸在边上嘱咐我们不要向上看,只看自己脚下的台阶,这样才不会害怕,一定要扶着栏杆。我吃力地走了一段路,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反正觉得很长,两条腿都抬不起来了,真走不动了,不知道还有多远,我心里嘀咕着,这是一大帮游客从上面下来,人群中发出一片大呼小叫声:好险的路。这时,我听妈妈问一个大叔上坡还有多远,只听他说:“你们只走了五分之一。”听的我两腿一软,差点坐在地上。“快点”爸爸在后面催着,没办法,我打起精神咬牙向上爬着……。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山顶,来到了石林景区,只见一大片各种各样的石头林立在山坡上,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猴子,有的像一束火把,远远望去,就像起伏的波浪,太壮观了!我听旁边的导游说,这片石林是30个工人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用锄头一点一点把石头上的土掏掉,然后用水清洗出来才形成的。我心里默默感谢他们辛苦的劳作,才给我们带来这么美丽壮观的景色。

篇3:对安徽省丫山地质遗迹保护浅谈

安徽省丫山省级地质公园地处安徽省东南部, 长江南岸, 地理位置为芜湖市南陵县何湾镇。为了更好的进行开发和保护, 已编制《安徽省丫山地质遗迹保护设计书》, 以便对丫山地质遗迹实施保护治理。

1 地质遗迹类型

丫山地质公园是以典型的岩溶地貌为景观, 集洞、湖、崖、林、瀑、泉于一身, 是安徽省岩溶地貌体系最完整、岩溶地貌景观最美的地点之一, 同时分布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大量的地质构造活动痕迹和三叠系南陵湖组标准地层剖面。按地学类型和保护价值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地质旅游资源, 即:奇特造型的石牙、石林、洞穴等岩溶景观;地下河、岩溶湖、瀑布、泉等水文地质景观;有地学研究价值的岩溶洼地、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景观。

1.1 石牙群、石林地貌景观

丫山地质公园以其丰富的岩溶石牙、石林而闻名于省内外, 石牙是由于降雨形成的地表水流, 沿着层面或裂隙流动, 长期刻蚀、溶蚀, 而形成高低起伏形态各异的石牙。园内石牙、石林的形状可谓千姿百态, 怪石嶙峋, 似禽似兽, 形象逼真, 或憨态可鞠、或凶猛异常、或如仙矗立、或似农夫耕耘。园内怪石遍布各处, 如大神龟、蟾蜍观天、犀牛望月、百猴朝圣等更是妙趣横生。

1.2 洞穴景观

丫山地质公园溶洞密布, 大小有90多处, 初步查明29处, 其中较著名的有神仙洞、燕倪洞、海王宫、海龙洞、蛤蟆洞、冷风洞等, 他们的发育受地层岩性, 断裂构造制约。洞内岩溶堆积物如石笋、石柱、石钟乳等千姿百态, 惟妙惟肖, 成为一道道壮丽的景观图画。

1.3 岩溶地下河

龙井:龙井位于渭湖村西北侧, 海拔187.5m, 由于民间传说该暗河为龙井怜悯该地村民无水之苦, 自岩石间涌出该暗河, 故名龙井。该井水清辙透明, 长年流淌, 泉水淙淙如古琴轻弹, 悦耳动听。更为奇妙的是随着天气的变化, 一天涨潮数次。龙井四周植被较好, 入洞口顶有三棵挺拔的梓树, 树龄有百余年, 当地人称三柱香。

1.4 瀑布

三叠瀑、珠帘瀑、九华初步 (瀑) 。

1.5 南陵湖

南陵湖位于南陵湖自然村的北侧, 为一典型的塌陷湖, 海拔高度212m。湖泊占地面积20995m2, 水质清澈, 环境优美, 空气清新, 群山环绕, 林木葱郁。

1.6 泉水

龙潭泉、珍珠泉、太白泉。

1.7 岩溶洼地

公园内岩溶洼地较发育, 主要沿北东、北西向两组裂隙呈串珠状分布。

1.8 化石

丫山二叠系、三叠系化石极为丰富, 对研究丫山一带二叠系、三叠系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有些产于特殊地段的化石, 其本身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考古价值, 如分布于二叠系地层中的菊石化石 (图2) ;在燕倪洞、海王宫洞穴内中挖掘出的第四纪哺乳类动物化石等。因此, 燕倪洞可能成为又一个地质考古的宝库。

2 地质环境条件

区内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是:温暖湿润, 四季分明;春季升温快, 秋季降温快, 夏热、冬寒, 气温季差大, 区内光、热、水资源丰富。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5.6℃。清晨空气凉爽。这种特殊的气温特征, 为旅游区开发夏季避暑度假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分析

丫山地质遗迹主要为喀斯特地貌景观, 石牙、石林、岩溶洼地、溶洞、落水洞、漏斗、地下暗河等分布范围广, 同时, 旅游区是著名的“牡丹之乡”, 牡丹种植面积近万亩, 省内外誉有盛名。景区内资源组合较好。旅游区牡丹与石林的有机结合, 是当地人们在数千年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从而形成了花中有石、石中有花的独有资源特色, 此情此景堪称中国一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石、花资源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丫山的开发得到了市、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中也增强了保护意识。2007年2月13日, 丫山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 丫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得到了世人的认可, 同时, 保护工作也列入了议事日程。虽然丫山地质遗迹保护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但是, 在开发与保护方面, 人们往往重视开发而忽略保护, 使一部分地质遗迹未能更好地得到保护, 甚至造成一定的破坏。

4 地质遗迹保护方案

充分收集调查区地质遗迹资料, 开展园区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资源调查, 查清各种地质遗迹的类型、分布范围及所处的地质背景条件, 建立地质遗迹保护数据库。根据有关地质遗迹调查的资料, 在丫山省级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编制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规划, 根据地质遗迹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从全局出发, 统筹安排, 将地质遗迹划分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级别的保护区 (表1) 。

5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评价

开展丫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可以使人们充分认识、了解地质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珍贵性, 并激发人们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和地质环境的意识, 协调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达到支持和保护丫山地质公园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 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具有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及科学教育的场所。因此, 丫山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实施, 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随着丫山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 目前, 公园内的旅游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因此, 随着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的实施, 丫山的旅游经济将呈现快速的发展, 也将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丫山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 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 实行分级保护的措施, 可以较好的调整园区的布局与建设, 控制新景区的无序开发, 为建立公园良好的生态保护区, 加强公园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景区的绿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 通过地质遗迹的保护, 有利于公园的生态环境建设, 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公园地质遗迹点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 使公园的山更青、水更绿, 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另外, 公园内的相关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满足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同时, 通过科普教育及地质遗迹保护知识教育, 使人们自觉保护地质遗迹及各类景观, 推动了旅游业的开发和人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琴, 卢志明.剑门关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保护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7 (05) .

[2]张春慧.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 2008.

篇4:千年古刹灵岩寺

游泰山不游灵岩,

不成游也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

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东北的山谷之中,虽然它属于济南,但是离济南有50多千米,离泰安却很近,大约25千米,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位于古鲁国的北麓,作为东夷文化的核心地标,古往今来,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而自泰山一路向北20里地,有一名叫界首的所在,那里是齐鲁两国的国境线,在此地继续向北,不远处即是灵岩寺所在的万德镇,所以,灵岩寺所在的位置,恰恰一语道破古人在选址建寺方面的匠心独运:灵岩寺同时承担了两种文化与文明的集大成者的角色。说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为过。当然,还有更多更有分量的原因值得我们称道:灵岩寺是山东境内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寺院,这里保存了许多庄严肃穆的殿堂,堪称国保级的文物,青翠的古木,秀美的泉石,旖旎的风景。难怪明朝文学家王世贞游览灵岩寺后赞叹道:“灵岩寺是泰山背阴最幽胜处,游泰山不游灵岩,不成游也。”

千百年锤炼始到今

谈起灵岩寺的历史,便不能绕開山东佛教史。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中国建立最早的寺院洛阳白马寺、五台山显通寺。东晋时期,河北著名高僧图澄派遣高徒朗,来山东传播佛教。朗公来泰山弘法,在泰山北部济南南郊昆嵛谷建山东第一座寺院朗公寺,并以此为基地传经布道,寺院规模迅速扩张,朗公由此名声大振,甚至南燕帝慕容德都拜朗公为师,并赐当时泰安和长清的所有赋税给寺院作为布施。后朗公在泰山西北方山上建寺,即今天的灵岩寺,千百年来,灵岩寺虽经几次灭法和战乱毁坏,但大部分建筑和文物均完好保存下来。

灵岩寺在第一次灭佛后损失惨重,到了文成帝即位,佛教重又兴起,北魏正光年间,高僧法定在方山北麓建神宝寺,后来迁回山南,隋唐时期佛教兴旺,灵岩寺影响更加巨大,此时,著名僧人义净、玄奘都曾到此论经说法,甚至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都要先来灵岩寺拜佛,再到泰山祭天。一直到清朝,因为泰山周围尊崇泰山奶奶碧霞元君,佛教逐渐衰微。建国后灵岩寺进驻部队,成为军事禁区,客观上起到了在文革时期保护寺院的作用,1981年寺院恢复開放。

森严庙宇处处精彩

从万德镇离開104国道,沿一条小路前行十余里,便进入灵岩寺山门,山门外有一牌坊,叫做灵岩胜境坊,是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建于清乾隆26年(1761年),上书红字为乾隆亲笔所题。乾隆一生喜好巡游,他在位的60年间,曾6次南巡,5次东巡,先后10次到达泰安,6次登上泰山峰顶,8次驻跸灵岩寺。此地有8块御碑,见证了当年乾隆留下的赞颂灵岩寺诗作。

走进灵岩寺,迎面便是天王殿,此处又名二山门,建于明代,殿内一尊笑脸相迎的慈祥的佛像,叫做弥勒佛,藏传佛教叫“强巴”。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一尊佛。

进入殿内,两侧分列护法四大天王,这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四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多罗吒,持琵琶,住东胜神洲;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持宝剑,住南赡部洲;西方广目天王留博叉,持赤龙,住西牛贺洲;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持宝伞,住北俱卢洲,中国神话中托塔李天王李靖就是从多闻天王演化而来。在中国,四大天王也被称为“风调雨顺”。其中,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司风;东方持国天王拿琵琶,司调;北方多闻天王执伞,司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司顺。四人组合起来便成了“风调雨顺”。

在弥勒佛的后面,面向寺院的是韦陀。韦陀是佛的护法,为南方增长天王属下的八神将之一,位居四大天王32员神将之首。

从天王殿后门一出,豁然開朗,两侧为钟楼和鼓楼,我们常说的暮鼓晨钟,就是指僧侣上晚课的时候敲鼓,上早课的时候敲钟。钟鼓原为佛教法器,据说当年佛祖讲经时大家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佛祖就创立了这项暮鼓晨钟的规定。后来汉传佛教进行了引申,每天清晨,起床前要“先敲钟再敲鼓”,敲钟是为了超度死去的人,使他们在另外的世界不用受苦。晚上静止的时候要“先敲鼓后敲钟”,敲鼓是为了保佑活着的人享受幸福生活,永保太平。

大雄宝殿前,有两株古老的银杏。每年深秋,银杏叶变成金黄色,十分漂亮。一般来说,寺院内外种植的树木,以松柏和银杏这些少生病虫害、长寿的树木为主,原因在于佛教讲求不杀生,所以就选择这些少生病虫害、长寿的树木种植。

灵岩罗汉仿佛天意使然

玄奘到底有没有到过灵岩寺,历史上有争论,但是在同一时代还有一位僧人,名叫义净,他从水路去印度取经,回来的时候据说跟随海流漂到了现在的美洲,最新的考证证明义净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美洲的人,他不仅是著名僧人,还是著名航海家。义净是济南人,曾经在长清土窟寺出家。

在灵岩寺,最核心的并非大雄宝殿,而是千佛殿,这里才是灵岩寺的主体建筑,其内集中了大量文物,建筑本身也是相当有价值。在千佛殿四周墙壁上,有很多高30厘米的铜铸或木制小佛,原有明代制作的铜、木小佛千尊,今存293尊,其他是近年来制作补齐的,千佛殿即由此得名。

大殿东西及后壁有80厘米高的砖砌束腰座,上有40尊罗汉泥塑,这就是灵岩寺的镇寺之宝——宋代罗汉像。这些罗汉像是北宋山东人宋齐古施舍的,最初有500尊陈列在鲁班洞附近的罗汉堂中,后罗汉堂倒塌,没有被砸毁的罗汉像被转移到天王殿中,清末移到现在的千佛殿内。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谁都可以修罗汉行,都可能得成“罗汉果”,在家一样可以修成罗汉。一旦成了罗汉,便跳出轮回,再也不会转世投胎。小乘佛教将罗汉当作最高果位。罗汉从小乘佛教的自我解脱目标中走出来之后,便担负起大乘佛教赋予的护法弘法之大任,佛教中的罗汉队伍迅速扩大,涌现出十六、十八、五百、八百等大批有名和无名的罗汉。因为罗汉是任何人都能修成的,甚至乾隆也把自己塑造成罗汉像,成为五百罗汉中的一员。殿内这40尊彩塑罗汉像,分别为29尊梵僧罗汉,11尊中国高僧,其中有30余尊罗汉塑像,塑于北宋宣和年间,塑艺精湛,敷色恰当。这些罗汉像在中国雕塑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宋代写实美术主义的审美特征,同时也展示了传统泥塑制作工艺,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灵岩寺塑像是由宋代主持灵岩寺的妙空禅师命人在苏州塑成后运到这里的,每尊罗汉身高1~1.2米,身上的妆銮用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天蓝、茄皮紫等矿物质颜料涂饰,不易褪色。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

观其形态,人体与衣饰的处理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或端恭、或拄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无不准确生动。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愠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据理力争,有的闭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无不细致入微。

看其气质,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伧潦倒,有的雍容华贵,无不形象传神,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就如同进入了跳动着生命之灵的人群之中,他们不是板着面孔,显现其城府和神圣,也不是端着架子,如面孔一致的仪仗队,而是有着各异的动态、气质,体现了不同的性格、心理,其状态真切、细致入微,非亲见不能言传文叙。

更为神奇的是,20多年前,人们在修缮罗汉像时,发现这些罗汉像的腹腔内,竟然真的有用丝绸仿制的五脏六腑;经医学家鉴定,认为基本符合现代人体解剖学原理。

需要说明的是,灵岩寺的罗汉像塑造于900年前的宋朝。这一年代上的差距,使如今那些惟妙惟肖的蜡像失去了可比性。我们不知道蜡像是怎么制作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九百年前人们塑造罗汉像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术手段等,绝对没法跟现在人们制作蜡像的优势相比。然而这些差距,不仅没有使泥塑罗汉相形见绌,反倒增添了他们的艺术魅力。

耐人寻味的是,这40尊罗汉个个都注有尊姓大名,如初祖达摩尊者、迦留陀夷尊者等。

难怪刘海粟为之题词:“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1912年,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笔写下了碑碣。1987年,贺敬之来灵岩寺参观千佛殿后写下了“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

篇5:大余丫山一日游作文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和爸爸的朋友们一起去大余丫山玩。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经过两个小时的漫长车程,我们的车队终于来到了丫山脚下。下了车,一眼便看到山脚下装有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写着“丫山欢迎您!”,旁边还立着一块宣传牌,上面的宣传语“丫山风景,江南独秀”非常醒目。我看着威武的丫山,情不自禁地说:“丫山真高啊!”

开始爬山了,我们先穿过一条长廊,长廊两旁种着许多银杏树,阳光照在树叶上,银杏叶闪闪发亮,绿得可爱,犹如一把把小扇子。旁边的溪水时不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穿过长廊,我们便真正进入了丫山,抬头看,一个个石阶向上蜿蜒着,仿佛一条长蛇缠绕在丫山上。我们一步步地向上攀,放眼望去,山上长满了郁郁苍苍的树木,许多千年古藤缠绕在树上,为丫山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正值中午,阳光透过树林,斑斑驳驳地照在地上,蜿蜒回旋的小溪调皮地陪伴在我们左右,还不停地发出“叮咚叮咚”的响声,偶尔还能听到小鸟清脆的叫声,空气清新而湿润,我不由地深吸了一口这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空气。听爸爸说,丫山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叫“连心瀑”的瀑面前,仰头望,瀑布从几米高的`山崖上坠落下来,顿时水花四溅,这壮观的景色让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由于瀑布的冲击,在它的脚下形成了一个小水潭,水潭里的水清澈见底,许多游客脱下鞋跑到水里戏水,爱玩水的我也忍不住踩在水里,爸爸还帮我拍了许多戏水的照片呢。一路上,我们参观了大大小小的瀑布共有二十余处。爸爸告诉我:丫山的树木有660余种,野生动物120多种,资源非常丰富,是不容置疑的植物博物馆和动物王国。

我们继续向上攀,便来到了一个洞,这里面有一个神仙像,和真的一样。神仙像下面有一个捐赠箱,据说向里面放一元钱,神仙便会保佑你和你的家人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我也把一元钱虔诚地放进箱子,希望神仙也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

我们终于攀上了山顶,放眼望去,汽车如一条条毛毛虫,一栋栋房子犹如一个个蚂蚁洞,人们好像一只只小蚂蚁在洞前来回穿梭,我自己则仿佛变成了那力大无穷的巨人。

篇6:去丫山玩六年级游玩作文500字

去丫山玩六年级游玩作文500字

一眨眼的工夫,清明节的假期已经结束了。还记得在清明节的那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丫山玩。下午我们坐着车子向丫山前进。我在车上不停得问妈妈;“到了没有啊”我屁股都坐麻了。妈妈耐心地说;“别急.就快到了”。终于过了两个小时,到了丫山风景区。我和爸爸先去买票,然后开着车子进去。刚进去的时候,只见对面有一条大约宽四米的路,两边全是树。刚进去没一会就来回弯曲和上坡了。到顶的时候我们把车子停在停车场,下车走了进去、走了进去之后,在我们眼前的是许多娱乐项目。如;秋千.独木桥.滚桶.铁索.梅花桩。我立刻玩了起来而且玩得不亦乐乎,一直到妈妈说;“走吧。到别的地方。”我不得不离开,来到石海迷宫。

石海迷宫里面陈列了许多特殊罕见的石头和一些长得像动物的石头。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鳄鱼龟。鳄鱼龟因为它有着鳄鱼的尾巴,同时又有着乌龟的身体和头,所以它叫鳄鱼龟。我们穿过石海迷宫来到石海。走过一个小木桥后我们就看见了数不清的石头。我和哥哥一起爬石头看谁爬地高。于是我马上爬了起来,可是无论我怎么样爬都爬不上最后一块大石头,最终哥哥比我爬得高。我不服气地走上了天桥,在那一眨眼的工夫中我心中所有的烦恼全都飞到九霄云外了。从天桥上往上看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如果真是画那画家的本领真是太高了。 除了这些地方之外我还去了牡丹园。清明节这天我很快乐。

上一篇:爱下象棋的我作文下一篇:新建住宅小区管理标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