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例会

2024-05-09

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例会(精选6篇)

篇1: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例会

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福建省大田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做法与成效

林书设 胡建国

大田县地处福建中部,戴云山西侧,与三元、永安、尤溪、沙县和泉州地区的德化、永春县及龙岩地区的漳平县毗邻,县境内总面积2294平方公里,辖8个镇、10个乡,262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社区),全县总人口38万余人。近年来,大田县委 、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把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消除治安隐患作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经过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运作规范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加大改革力度,致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首要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一是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大田县各级领导干部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能回避矛盾,敷衍塞责。积极主动,抢前抓早,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控制局面,平息事态;讲究策略,措施得当,对参与的群众,要立足于耐心说服引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面对恶意插手人民内部矛盾和乘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个别人,选择适当的时机依法严厉打击。二是继续认真做好重大信访问题及信访积案的排查处理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也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大田县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大信访问题排查调处力度,即使把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信息报送和通报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群众越级到省、市集体上访和异常上访的信息,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到防范在前,处理及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这既是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干部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遏止群众无序越级上访。同时教育群众认真学习《信访条例》等法规,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按照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二)领导重视,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摆上重要位置

为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从2000年起,大田县在经过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为确保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县成立了以县委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为组长,以政法委书记为常务副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县综治办开展日常工作,县各乡镇也都相应成立了以乡镇分管综治副书记为组长,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 等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小组,并要求各乡(镇)根据当地的实际,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参加例会人员为各村调委会,治保会主任及例会协调小组成员,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各村前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各村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以及对调委会、治保会主任进行培训,同时布置下个月的有关工作。这项工作制度自建立以来,不论是乡(镇)领导更换,还是部门人员变动,均未停止过,对一些重大疑难纠纷,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还亲自参加研究、部署,使得这一工作得以落到实处。

(三)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人民内部矛盾激化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展的过程,都不是简单、孤立的,是与我们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大量问题紧密关联的。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大田县紧紧抓住对人民群众的态度这个根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宗旨意识,处理问题、开展工作切实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中,正确对待群众、坚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同时紧紧围绕稳定大局,真正落实“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执行、落实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两个责任制”,解决好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注意掌握社情民情,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有效防止和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四)明确责任,建立和完善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借助工作例会这一有效途径,相应建立了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层级管理机制。即由县负责调解跨县,邻乡镇以及一些重大的矛盾纠纷;乡镇调委会负责调处本乡镇重大疑难和村调委会久拖不决的纠纷;村调委会负责调处本村一般性纠纷,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的点、线、面三级防范机制,增强整体防控能力。二是实行包案调处。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人头,做到 “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三是建立工作奖惩机制。实行月考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对每月布置的工作任务,凡是未完成的则扣除相应补贴,当年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则给予表彰 。

(五)重心前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大田县努力做到“三个前移”:一是精力前移。始终把稳定与发展放在同一高度上来认识,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到抓基层工作,紧紧抓住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及时化解一些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安定稳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是力量前移。近年来,大田县进一步加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委会为依托的治保会、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全县目前共建立调解组织214个,调解人员达1340人,各基层调委会、治保会均按照上级的要求,基本实现规范化运作,群众自治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三是措施前移,在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上,着力加强治安联防与治安巡逻,杜绝和减少治安隐患和漏洞,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人员的高压态势,对各类突出治安问题定期进行集中整治,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六)加强指导,切实把基层组织建设好

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分工,营造齐抓共管党建工作的氛围,把基层组织特别是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建设好。一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的中心任务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来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领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县委把基层党委管好,基层党委把支部管好,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三是进一步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协调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抓好基层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尽量及时公开,特别要提高群众对企业重大决策的民主参与程度,加强供销、财务等监督;要落实好土地调整、征地、拆迁、各种补偿

以及财务公开的要求,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五是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干部的基本功和主要工作内容,认真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广大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感性。及时分析和研究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处理复杂局面下各种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职务的本质是责任”、“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促进思想作风转变。

(七)突出重点,做到预防与化解纠纷相结合

为使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大田县采取了以防为主、调防结合和抓早、抓小、抓关键等办法,除了每月定期排查一次外,还针对各个不同时期容易引发的矛盾纠纷 ,进行专项排查调处。如针对各个不同时期容易引发水田争水纠纷,秋季修建坟墓容易引发坟地纠纷,冬季农闲季节,建房热容易引发宅基地纠纷, 年终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等突出问题,我们都专门组织人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进行逐乡镇逐村开展专项排查和重点调处。例如:2001年9月,建设镇建丰村高姓村民的祖坟被破坏,怀疑是元山村池姓村民所为,即纠集多人前往元山村,并想破坏元山村池姓的祖房,有大动干戈态势,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面对面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明确指出“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也是违法行为,及时向村民阐明利害关系,经过耐心细致地做双方群众思想工作,终于将事态平息,防止了一场群体性械斗事件的`发生。

(八)实行联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整体优势

新形势下,农村中矛盾纠纷呈现出“群体性、复杂性、易激化、难调处”等特点,要把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调处好,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单靠一个单位或几个人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协同各方面力量,群策群力,才能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为此,大田县在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的同时,确定土地、林业、民政、计生、妇联、团委、老龄委等部门为矛盾纠纷调处联动单位,并明确了相应的责任,为有效平息纠纷提供保证。例如,在去年农村集体林改制过程中,因历史遗留问题,许多山林权属不清,村与村之间常为山林归属问题发生争执,留下纠纷隐患。为此,及时组织司法、林业、公安、民政、土地等部门深入农村调查走访村老人, 查阅县、乡镇、村所有相关的历史资料,经过周密调查取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及时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召开协调会,通过摆证据,讲道理,陈述利害,最终确定山场界线,及时消除了隐患。

(九)驱除邪恶,弘扬正气,让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一是认真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引导城乡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客观对待发展和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是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群众树立大局观念,自觉维护社会安定稳定;三是认真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农村《乡镇工作纲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教育,引导群众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封建、宗派、迷信活动,消除愚昧现象,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主要成效

通过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认为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矛盾纠纷调处相互推诿扯皮现象。

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是一项社会化的大工程,单靠一个单位,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群策群治,才能有效地解决。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例会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了民间纠纷调处网络与工作机制,形成了以综治、司法、法庭、派出所、民政、林业、工商、国土资源、计生等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妇联、老龄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出现矛盾纠纷县、乡(镇)、村、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扯皮现象。

(二)基层调解治保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不仅能够及时掌握治安动态、纠纷动态,社情动态,把握矛盾纠纷调处主动权, 使一些社会治安隐患苗头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消除,为防止矛盾激化提供保证。同时通过召开工作例会,促进了基层治保调解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召开每次工作例会过程中,我们都结合当地实际, 结合不时期的生产、生活特点和上级的要求及时地向他们传授一些与农村生产、经营、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带有典型意义、普遍意义的纠纷案件进行个案分析、以案释法,许多调解、治保主任通过参加例会,除了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外,还把所掌握的经验与知识传授给本村的调解员,从而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此外, 通过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也进一步增强了调解、治保人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彻底扭转了以往调解、治保工作没人管、没人干的被动局面。

(三)创新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运作机制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说到底就是充分发动群众,搞好群防群治,构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综治格局。我们借助工作例会这一有效途径,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好“三个结合”:一是宣传与教育相结合。在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时,我们都针对不同时期的农村中心工作,印制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材料,分发给各乡镇村,通过广播、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由此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二是防范与治理相结合。近年来,我们针对一些地方群众对社会治安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偷盗、赌博、矿山安全等,采取了在全县各乡镇村、各企业中建立治安巡逻队、妇女禁赌队、老年劝导队、退休干部督导队等多种形式,共同搞好区域防范。对一些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现象,则实行专项清理打击,相继开展矿山非法开采、六合彩赌博、非法占地建房等专项清理活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安定稳定;三是保护与打击相结合。一方面注重引导前来经商的人员走守法、诚信经营的道路,另一方面对那些欺行霸市,短斤少两,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坚决的打击,从而有力地促进农村市场的兴旺与繁荣。

(四)有力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不仅有力地促使乡镇干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和水平,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疏导理顺了群众情绪,有力地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同时也带来群众对待矛盾纠纷处理方式和态度的根本转变。过去,许多群众对发生的矛盾纠纷不懂的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而习惯以吵闹、武力或凭借宗族家庭势力等方式解决,往往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升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随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才使群众真正意识到只有找到各级调解组织,走依法调处的路子才能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地解决。如我县村民高某某,在丈夫车祸身亡改嫁之时,遭到婆婆开口要礼金一万多元,并不让媳妇带走亲生儿子,婆媳之间因此产生了纠纷,双方三番五次地展开舌战,矛盾也日益加深,调解员在依法调处此事时,一方面向双方人宣传《婚姻法》中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经过耐心说服教育,最终婆婆答应不要礼金,媳妇也表示改嫁后仍然要象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对待婆婆,逢年过节,或遇有病难等情况主动登门问候,

从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考虑,婆婆也同意孙子随母亲走,两人重修和好,在当地传为佳话。

(五)推进了县域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由于大田县长期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许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的化解,社会治安日益稳定,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一是全县经济总量不断增长;二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上新水平;四是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前来大田县投资兴业。

总之,大田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不断加强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整体优势,在维护农村稳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后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新路子、新机制、新方法,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治保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加强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共福建省大田县委政法委

邮编:366100 电话:0598-7222001

篇2: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例会

为认真开展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及时预防矛盾纠纷激化,防止群体性上访案件发生,我电业社区特制定本应急预案,该预案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加强领导,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对可能影响我社区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群体性上访事件,要亲自动手,深入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二、预防为主,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

为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掌握我社区矛盾的总体情况,首先依托社区工作人员,对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众性来访的苗头,及时列入排查调处工作日程,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并及时上报。其次是坚持召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会制度,我社区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形成会议的议要,清排查出的问题解决办法,并注明责任和责任人。

三、坚持原则

1.区分性质,分别施策。在处置突发性人民内部矛盾重大群体纠纷工作中,要及时了解事件原因和有关情况,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置。

2.快速反应,妥善处置。坚持早发现、早报告,做到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行动准确,在确保安全、明确责任的情况下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突发性人民内部矛盾重大群体纠纷,把损害和影响压减到最低程度。

四、工作措施

1.健全网络,畅通信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报送体系,明确社区网格信息报送责任人,能够及时有效、准确无误地掌握在我社区辖区内发生的各类重大纠纷和事件。

篇3: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例会

一、主体目的性原则:以人为本

在排查化解高校矛盾纠纷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其基本内涵主要是:第一, 师生员工是维护高校稳定的中坚力量, 要始终坚持师生员工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二, 维护高校稳定必须始终坚持以满足师生员工的各种利益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致力于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秩序, 以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益,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满足师生员工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 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 并以社会稳定为手段, 利用和谐的校园稳定环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稳定最重要的立足点就是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高校领导要问政于民, 问计于民, 问需于民, 问情于民, 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 高校领导干部要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倾听群众呼声, 关心群众疾苦, 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只有关注民生, 重视民生, 保障民生和不断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事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利益问题, 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和牢靠基础。离开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去追求所谓的稳定只能是缘木求鱼、适得其反。

二、理想目标性原则:追求和谐

和谐是高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和谐是稳定的高级状态。和谐基于稳定, 又高于稳定。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并不排斥差异、对立和冲突, 和谐是矛盾对立面之间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辩证统一的高级状态。和谐的本质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为此, 要牢固树立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精心培育和谐向上的大学精神;和谐配置、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着力创设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鼓励发展和谐开放的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和谐活跃的学术氛围;建立和促进和谐共进多赢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全和谐化成、多向互动的育人的机制。

三、指导理念性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科学的高校稳定观将高校稳定视为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 要求高校系统内部所有相关要素和方面的运行有序、协调配合、相辅相成、和谐共处, 即达致全面而协调的和谐秩序。这主要表现为高校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稳定;学校与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教师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 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稳定;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稳定;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的和谐发展;学校人、财、物、信息、工作运行机制体制的和谐稳定;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秩序、周边环境的和谐稳定;改革、发展、稳定之间有机结合等。全面性原则要求高校肩负维护稳定职责的部门机构及其人员要将稳定体现和渗透到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个环节和全体师生之中, 要对可能影响高等学校稳定的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判研和反馈, 将稳定工作作为硬任务, 采取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 动员一切力量, 确保高校的稳定。

2、开放性原则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 要实现高校稳定, 必须以开放的眼光观察、审视稳定问题, 将开放思想有机融入维稳理念、制度设计与安排以及政策措施的制定之中。开放与稳定两者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开放是一把双刃剑, 开放一方面会带来许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另一方面开放也能促进稳定。高等教育在30多年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快速稳定发展就是明证。只有以开放的视角去审视稳定, 才能兼收并蓄, 吸收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包括科学的稳定理念、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 让高校维护稳定的队伍永葆先进与活力;只有以开放的眼光去观照稳定, 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 全面掌握校内外各种信息, 增强维护稳定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 提升高校稳定的内涵, 实现高校的长期稳定。经验证明, 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只能导致贫穷落后, 也许能维持表面的一时的稳定, 但是无法从根本上保持高校的长期稳定。

3、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稳定, 深刻认识到构建和谐稳定校园, 是一个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化解的过程。稳定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不动、一成不变、四平八稳的僵化的稳定。世情、国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高校必须顺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 研究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改革创新排查化解工作的理念、制度、内容、形式、举措。高校校园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 旧的矛盾解决了, 新的矛盾还会产生。解决矛盾的出路在于用动态的眼光、动态的手段来正视矛盾和解决矛盾, 特别是建立相关的制度, 允许和引导矛盾在制度化渠道内得以表达和解决, 而不是为了表面的稳定、一时的稳定而忽视和压制矛盾。加强人才流动机制建设, 消除一切妨碍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与机制障碍, 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设一个以成就自赋和机会均等为原则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开放式动态系统, 最大限度地通过人才合理流动来激发人的潜能, 是化解高校矛盾与问题的重要途径。而通过禁锢人、压制人的方式维系的稳定是不能长久的, 迟早会随着矛盾的累积而酿成乱子。

4、可持续原则

可持续稳定不但表现为稳定的持久性, 而且表现为当前稳定与长远稳定的统一, 是一种不损害长远稳定的现时秩序, 也是现时稳定可以持续不断地相对平稳地延续到来的长远秩序。科学稳定观要求我们, 不但要考虑眼前的稳定, 而且更要考虑长远的稳定, 要考虑如何使眼前的稳定持久地延续到未来, 不能为了眼前的一时稳定而忽视长远的稳定, 更不能为了眼前的稳定而损害长远的稳定。要实现高校可持续稳定, 一方面, 要把发展这第一要务与稳定这第一责任结合起来, 将可持续稳定建立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 要强化责任, 全力打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定期召开稳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 分析维护稳定工作的形势、查摆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稳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并做好经常性的督导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机制, 完善“党政挂帅、综合协调、部门联动、依托基层、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在这里, 落实领导责任制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关键。一是要把领导干部接待日的制度作为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认真执行;二是实施重点问题挂账督办、领导包案制度;三是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力争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对矛盾纠纷控制化解不力的领导要追究责任。此外, 还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情报信息管理机制、化解预警机制、应急预案机制、矛盾纠纷应对机制、宣传导向机制。实践证明, 深入推进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 不失为排查化解高校矛盾纠纷, 促进高校稳定和谐的有效途径。

四、工作方法论原则

1、预防为主、教育疏导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经常性地进行维护稳定的宣传教育, 增强师生员工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 防范各种敌对势力的捣乱破坏, 增强对敌斗争的自觉性, 及时妥善地处置各种不安定事端和突发事件, 落实各项维护稳定和安全防范措施, 维护好校园秩序。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虽然不安定事端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但其发生也存在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就个体行为而言,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 每一个体得以存在和发展, 在其生理和心理上必须有一个平衡。当需要得到满足时, 个体的心理体验就是高兴, 反之, 就是不快, 甚至产生对抗。因此, 我们要加强危害高校稳定预警研究, 寻找引发不安定事端的根源和成因, 积极工作, 就可避免、减少或者减轻危害的结果。不安定事端从萌芽、酝酿到发生有一个过程。其间的征兆、苗头只要被发现, 就应当做好疏导和化解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加强调查研究, 掌握群众反映的情况、对高校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 全力做到防范在先, 制止在中, 处置在后。同时, 要认真地解决群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以缓解矛盾, 严防矛盾激化。从源头上查找产生矛盾纠纷的原因, 减少和缓解矛盾, 消除不安定因素是做好排查化解工作的首要环节。当前影响高校稳定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问题, 主要是那些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以及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 高校维稳工作队伍必须认真研究本单位、本部门易出现的热点问题, 有的放矢地搞好排查化解, 在此基础上及早采取相应的对策, 把教职员工和学生关心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提早解决。唯有如此, 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矛盾纠纷产生和发展。维护高校稳定, 除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外, 还必须做好预案工作, 以期有备无患, 以最高效率及时平息事态或防止事态扩大。

2、统筹兼顾原则

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 高校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也不单靠一个单位或部门孤军奋战来完成,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总揽全局、统筹规划,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协同调解。维护稳定工作需要高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单位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同时, 也需要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和涉事单位的共同努力去排查和化解矛盾。在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中, 要建立综合协凋机构, 分层次掌握、协调、处置矛盾的排查与化解, 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对涉及本部门的有关群众利益的重点项目, 在实施前要多方论证、提前协调, 做好群众的安抚和说服工作, 争取主动, 减少失误, 预防治安事件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要协调行动, 履行各自的职责, 防止相互推诿扯皮, 积极主动地参与处置工作。同时, 还必须做好回访转化和善后工作, 不出现反复。

3、重点论原则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在一个复杂的事物中往往包含着多种矛盾, 其中居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着矛盾体系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所以在解决复杂矛盾时, 要着重分析和解决主要矛盾。在高校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中, 也必须遵循重点论原则, 集中力量, 狠抓牵动学校全局、影响学校稳定的主要工作。其基本要求:一是要抓重点人员。高校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生活、就业困难的学生和落聘偏激人员、邪教组织人员等的稳定。对这些人员, 高校应本着以人为本理念, 工作做细, 事情做实, 及时剔除有可能影响他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因素, 确保不做出非常举动。二要抓重点时期。重点时期包括重大节日、重要政治活动、会议期间, 重要政策出台、实施阶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国际国内敏感事件, 学生就业、毕业生离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干部聘任、大型活动等时期。在重点时期, 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 各种矛盾容易集中表现出来。因此, 重点时期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要加大力度、深度, 全力妥善调处, 始终坚持校领导带班制度和处级干部、辅导员值班制度, 各基层单位要坚持信息日报制, 健全基层信息网络, 确定责任人, 做好记录, 认真分析筛选, 发现掌握矛盾苗头动向, 及时上报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矛盾激化。三要抓重点单位。改革力度大, 建设步伐快, 涉及群体利益问题多的部门和单位, 是矛盾和问题的多发地。对这些矛盾相对集中、突出的单位, 要作为重点, 加强联系, 加强领导。做好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预测上报工作和上级主要领导要把重点单位作为联络点, 随时了解这些单位不安定和需要排查的具体问题。四是重点区域。学生食堂、宿舍、大型活动场所、财会室、仓库、实验室、计算机房等是高校的重点区域。应坚持做到一般巡查和重点突查相结合, 坚持人员值班和安全巡逻相结合, 做到早检查, 早发现, 早整改。五要抓重点问题。重点问题主要包括涉及师生利益并引发的集体上访和突发性重大事件、个别缠访事件, 情绪过激者闹事或堵门、静坐、冲击政机关事件等。针对这些问题, 要建立重点问题和重点人员的领导包案和挂账督办制度, 明确责任和责任人。要严格对重点矛盾调处工作的责任制, 对已列入重点的信访案件, 因失职、渎职和责任单位之间相互扯皮而使矛盾激化, 造成重大治安事件的, 要追究主要责任单位和协管单位领导的责任。

4、集中性与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

危害高校稳定的不安定事端以及各类突发事件大多是我们过去工作没有做到位所造成的, 现在对这些问题也不能消极被动等到问题出现再去解决, 必须坚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指导思想, 以主动解决问题的诚意换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我们要依靠党政领导和各级领导干部, 注意研究解决问题,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做到“两个主动”, 即:主动宣传, 高校的各级领导要经常性的宣传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向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公布主要领导的接待日期、时间、地点、预约时间, 使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学校的动态, 为改革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主动摸排, 为了确保维护稳定工作取得成效, 要在认真清理历年来积累下的矛盾纠纷的基础上, 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排查疏理, 对存在问题尚未解决的要重点摸排, 及时化解。在维护稳定的工作中, 要针对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对学校作出的重大的决策和决定的批评、建议、要求的实际, 集中一段时间, 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 不激化和回避矛盾, 讨论争议上的需求和利益关系, 产生选择方案, 使双方缩短认识上的距离, 或基本上达到一致。对待一部分教职工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必须集中工作, 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和谅解, 找出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决不能扩大和激化矛盾, 酿成突发事件。

5、公平正义原则

公正的精义在于给人以应得, 每个人所得到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与他的义务相等, 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正义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发展未必带来稳定和谐, 失去公平正义支撑的发展会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 导致新的不稳定和不和谐。社会公平是人的基本利益需要, 具有重要的人格尊严价值、机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是社会政治稳定的自主力量和价值基础, 也是实现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公平正义所包括的“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均”的内容和现阶段赋予其的“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等新的内容, 都对社会稳定和高校稳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 有的高校在对教师的聘用、工资福利、晋升、职称评定、学术评价以及选拔学生干部、评优评奖、助学贷款、减免补助、入党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公正的现象, 严重影响着高校和谐稳定。不论教职员工, 还是大学生, 都期盼公平正义原则的贯彻落实。只有坚持公平正义原则, 才能增强和谐稳定的自主力量, 夯实和谐稳定的价值基础, 形成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因此, 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 必须坚持公平正义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的同时, 进一步指出“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没有一定的制度支持, 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无法落到实处, 就可能仅仅是一种苍白无力的道德义愤。因此, 化解高校矛盾纠纷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 要加强高校公平正义制度建设, 要将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贯穿到高校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等每一个环节。要努力营造公平的校园环境, 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师生权利保障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 推进体现公正理念的治校理教的各项规章制度。唯有如此, 才能逐步消除师生员工的“不公正感”, 及“相对剥夺感”, 保持高校的和谐稳定。

6、标本兼治原则

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 标本表征着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所谓治标, 就是解决表面的直接的问题, 以期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而非从根本上予以解决。所谓治本, 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要真正科学合理地排查化解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矛盾和问题, 必须治标与治本有机地统一起来。处理复杂矛盾问题不能片面追求治标。因为使用治标方式处理复杂矛盾问题, 在短时期内虽然能够产生看起来正面而及时的效果, 但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它会使系统存在的主要症结暂时缓解, 而隐匿起来, 造成人们思想上的麻痹大意, 而当这种矛盾和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解决复杂矛盾的理想状态是治本, 但治本是有条件的。一是治本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系统存在的基础, 导致系统的剧烈动荡, 如果控制不好可能造成系统崩溃的后果。二是治本解决问题难度大, 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 要善于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当时机不成熟时, 以治标为主, 循序渐进, 并积极创造治本的条件。当治本的时机已经成熟时, 则乘势而为, 当机立断, 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与师生受益度有机统一起来, 以改善民生作为重要结合点和切入点, 积极化解高校不稳定因素, 以期实现表层稳定与内核稳定和谐统一。师生员工是维护高校校园和谐稳定的最强大的内在力量和最牢靠的基础, 因此, 高校领导干部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 从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等民生问题入手, 着力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断巩固和扩大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内在基础。

摘要:要维护和促进高校安全稳定, 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加强对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矛盾和问题的排查化解工作的研究, 既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社会冲突论、社会生态学、行为科学等理论去审视高校稳定问题, 又要善于总结、提炼和概括高校维护稳定的实践经验, 还要将理论与实践对接起来, 抽象出具有普遍指导价值和现实可行性的工作原则, 以期提高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高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胡联合:“科学发展观呼唤科学稳定观”, 《红旗文稿》, 2004年。

[2]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 学习出版社, 2008年。

[3]郝建国:“论解决复杂矛盾的方法论原则”, 《党建研究》, 2006年第2期。

[4]王若阳等:“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刘兴平:“论和谐视阈下高校稳定的构建”,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7年。

篇4: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例会

【关键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基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时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导致民间矛盾纠纷数量迅速增加,给社会稳定以及公安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践,认为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提前介入、预防为主”的指导原则,从源头抓起,从小事抓起,从矛盾纠纷的起始状态抓起,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有效筑牢了基层稳定“第一道防线”,营造出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为单位生产经营工作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和谐安定的环境。

一、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减少矛盾聚积

抓早,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我们知道,矛盾的发生总是要经历从诱因到积累、膨大的一个过程,如果留意诱发矛盾的起因,从起因着手加以消除,所付出的成本最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最小。在一次工资套改过程中,由于考虑到岗位类型多、岗位工资差别大等实际问题,在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基层领导干部分别深入车间岗位召开座谈会,倾听不同岗位职工的意见,用上级的政策解疑释惑,统一了思想认识,保证了工资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由此看来,抓早对于排除和化解矛盾是多么地重要。

抓小,体现了对稳定工作无小事的认识。抓小,需要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所谓“防微杜渐”就是这个道理。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必成大患”,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所发生的社会稳定事件,留给我们多么深刻的教训,时刻在警示着我们,抓稳定工作,必须从抓小出发,只有抓住了“小”,才能防止住“大”,只有消除了无数个“小”,才不至于酿成“大”。

要有效阻止社会矛盾由“小”向“大”的发展,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抓小。党员干部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经常倾听群众呼声,真正掌握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忧什么。在真心帮助群众,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心贴心的过程中,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群众,以进取的精神感召群众,以务实的作风服务群众,以科学的方法引导群众,激励和组织群众共创美好未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事情”和“小问题”,避免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酿成大事件,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政府形象,冲击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抓苗头,体现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任何事情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对于矛盾来说也不例外,总是在发生之前有一定的苗头,抓苗头就是要扼制苗头使其不能形成“气候”。矛盾一旦漏出了苗头,说明已经有了它发展成长的土壤,如果不能及时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它将很快进入膨胀期和矛盾激化期,从而错失有效化解的良机。2005年发生在安徽池州的“6·26”事件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6.26”事件的起因是一起很普通的治安纠纷,之所以愈演愈烈,越闹越大,直至演变成打砸抢烧事件,主要是起初处置不当,延误时机,致使少数不法分子乘机制造谣言,蛊惑群众,所造成后果之严重、影响危害之大,是池州建市以来从未有过的,给池州的形象、池州的稳定都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之后发生的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以及2009年的湖北“石首事件”,都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结果。

二、坚持全程全面全力抓化解,杜绝矛盾再生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从根源上深挖矛盾纠纷的诱因,排查任何不稳定的苗头,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这就需要发动全体党员干部和相关工作人员和职工群众,构筑一道全员参与、全时空监控、全方位覆盖立体监控网络,哪个部位出现异常,不仅讯息反馈迅速通畅,而且人员到位及时,处置方法得体,在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立体攻坚战中游刃有余。

一是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每次大的政策调整都会涉及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矛盾。产生矛盾不可怕,只要搞好沟通,把上级的政策解释清楚,群众都会理解的。二是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切实关心群众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彻底化解矛盾纠纷,就要从关心矛盾纠纷发生的主体出发,身不离基层,心不离群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基层支部在年初制定党员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时,就把改进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推行领导班子成员承包到班组、岗位,普通党员承包到人的责任区考核制度,以加强党群干群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主动出击,变坐等职工群众“上门”为“下访”,用“望、闻、问、切”四字工作法发现问题,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坚持党管政管齐抓共管,营造长效机制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政齐抓共管,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

一要抓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党政一把手作为维护本地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人,要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执政理念,切实做到“一手抓经济促发展,一手抓稳定促和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始终把抓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当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来抓,摆上重要位置。一方面,要建立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长效管理机制,健全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网络,认真落实定期报告制度、情况通报制度、重点交办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各部门各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岗位,做到责任不推脱,问题不上交;另一方面,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突出问题,逐人逐件建立台帐,进一步明确包保对象,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矛盾双方定纷止争,息事宁人。

二要抓责任,落实矛盾化解措施。没有责任就没有落实。

三要抓奖惩,激励维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维稳工作人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准备大队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全年工作重点,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对于矛盾纠纷排查深入、化解及时、成效显著的基层队和主要人员,在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奖励;凡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措施不当或情况报告不及时、不准确,造成越级上访等严重后果的,对所在基层队实行建中考核评先一票否决,并对有关责任人实行经济处罚。

参考文献

[1]梁开银.现代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与民事纠纷解决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篇5: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例会

今年以来,社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关口前移、彻底排查、超前化解,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社区”。全社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8%,有效地化解了发生在基层的各种社会矛盾,维护了全社区的社会稳定。

健全组织强基础。为了真正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到实处,城东社区加强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建设。一是社区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综治主任任副组长。下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综治办主任任副主任,主持日常工作,信访、法庭、派出所、武装部等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为成员。并明确2-3名工作人员,负责做好日常接待登记等工作。二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定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建立登记台账,全面掌控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统一受理基层组织和信访部门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及时报告重大社会矛盾和难点热点纠纷情况,发挥了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防止了矛盾纠纷进一步激化,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等,并制作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流程图,有力地推动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落实机制勤“五抓”。在落实各种机制的同时,他们坚持抓排查、抓接访、抓调处、抓联动、抓预防的“五抓”工作方法,促使各种矛盾基本化解于萌芽之中。一是抓排查。坚持社区每月排查一次,租每半月排查一次,特殊时期不定期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建立台账,进行预警分析,制定对策。二是抓接访。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对每起案件每个问题都登记清楚,做出承诺,认真调查,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稳定情绪,控制局势;定期组织安排领导公开预约接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答复的现场答复,有政策可落实的责成有关部门、单位按政策落实,复杂的登记在案,由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协调有关单位调查处理,限期结案。三是抓调处。在处理群众反映问题的过程中,对事实清楚,权利关系明确,当事人双方争议不大的矛盾纠纷依照调解的有关要求进行调处。对矛盾纠纷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复杂的矛盾纠纷由调处中心开庭依法调解,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用情、理、法相结合的办法,化解矛盾纠纷。四是抓联动。对于复杂矛盾、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他们采用联动的方法进行处理,使问题得到迎刃而解。五是抓预防。在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同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强化基层治安防范,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提供法律服务,解答法律咨询,有效的避免和减少了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精心排查找根源。他们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扎实开展排查化解工作。各级各部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小区,逐企业进行排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力争把问题找全、找准,把原因、背景和复杂程度搞清楚,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对排查出的问题,逐项进行分析研究,分门别类拿出有效办法,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了一对一地落实。在排查和解决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力争做到坚持问题查不全、查不清不放过,措施不到位、落不实不放过,问题应解决而未解决的不放过,责任人失职不处理的不放过,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篇6:社区矛盾纠纷排查例会

2009年,我社区矛排办在社区党工委、管委会和上级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签订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目标责任制为龙头,以开展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年”活动为主线,以平安创建为目标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措施,为我社区的和谐稳定和庆祝建国60周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基础工作

1、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工作,调整充实相关领导,严格落实“领导组会议”、“重大纠纷协调会议”等项制度,创新“定责任、定人员、定时限、定调处”的方式,确保重大矛盾纠纷的及时有效解决。

2、进一步加强社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领导,今年我们重新完善了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为核心的领导责任机制。在今年四月份社区党工委书记与各单位、各小区、各街道签订了本矛排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维护稳定的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单位、小区一把手及各街道街长身上,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登记、信息报告、领导包案等制度。严格实行半月一排查一分析,对重大矛盾纠纷进行每月排查,对排查为“零报告”的,必须由一把手亲自签字确认,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队伍建设,建起一个横到边,纵到底,覆盖全社区的矛排网络,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进一步抓好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期间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我社区以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为载体,在元旦、春节等维稳敏感时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排查调处。

1、一年来社区综治办、矛排办围绕重大节假日、重要活动等敏感时期,集中组织排查调处,尤其是对辖区内的新疆人员进行排查,并针对“法轮功”分子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全社区各单位、小区负责人,各街道街组长均参加了会议,并以此为契机,加大“五五”普法宣传共发放相关材料300余份,确保了敏感时期的社会稳定。

2、突出重点,狠抓纠纷的排查调处。对劳动用工、铁路沿线情况等尤其是对八类人员、八类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共排查出流出人口1人,流入人口48人,刑释解教人员2人,成功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两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进一步规范了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处工作机制

为了维护社会长期稳定,推进平安建设深入发展,从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的长效机制,提高基层矛排工作活力的要求出发,我们大力推进了三项机制建设,即从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警、化解,应对三项机制入手,全面强化了全社区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了矛排工作预警机制

我社区进一步健全了社区矛排组织网络,抓好基层矛排信息员的组织建设,我社区坚持每半月一次信息流、互通情况。并利用矛排例会,协调会的工作平台和日常工作机制,及时汇总矛排预警信息,提高了预警意识,强化了预警职能。

(二)健全了以排查为主体的源头化解机制。

我社区在矛排、信访两个渠道获取矛盾纠纷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工作,我们继续发挥基层防线的作用,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坚持每半月一排查、一分析,对排查出的矛盾要进行梳理,然后实行“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对重大矛盾纠纷进行督办,并落实定期报告制度,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内部,解决基层。

(三)健全了属地应对机制

对重大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及敏感和热点矛盾纠纷,我们制定了《突发性及群体性事件应对预案》、《地震预案》、《反恐预案》,建立了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专门队伍。有针对性地进行演练,并加强各种处置应对业务的学习、研究和训练。一旦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预案进行应对处置,把突发性群体问题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减少社会扩散波及面。

灵秀社区综合治理委员会

上一篇:三年级班主任老师工作计划下一篇:妈妈我想和您聊聊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