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学期的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课上

2024-04-21

在本学期的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课上(共9篇)

篇1:在本学期的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课上

生命科学与环境保护

在本学期的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课上,初步了解了生物体本身生命现象,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生物环境对人类影响等等;以及生命科学这门学科的宗旨:人类通过生命科学这个学科认识生命运动的复杂性,揭示生命本质,从而使身边的生物、环境和谐共处,自身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最基本的生命现象和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定律,原则,法则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过程中,我感慨杜甫诗中“造化钟神秀”的意境: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令人叹服的复杂而精巧的功能器官和组织;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之间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各种生物链和依存,竞争关系,我们的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在宇宙中独一无

二、璀璨多彩;同时我也看到了生命科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我们研究人类自身,并认识我们的环境以及我们共处于同一个地球的生物,没有了生命科学,我们将失去关于我们自身与我们朝夕共处的生物的最基本的知识;我们获知我们的行为和活动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没有了生命科学,我们失去发展方向,不能控制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甚至造成自身的毁灭。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既是自然的奴隶,又是自然的主人.一方面,人来源于自然,无论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自然所赋予人的某些基本东西,如吃饭,睡觉,生老病死等,所以,人是自然的奴隶,屈从于自然的某些意志.另一方面,人类掌握了科学,尤其是生命科学,使自然与人自身按照人类的意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人又是自然的主人,人可以利用自然来改造自然.而我更愿意看到人与自然能成为朋友,能够和谐相处.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离不开自然,必须与自然朝夕相处;人类的出现使自然的内容大大丰富,成为目前的自然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因此,人与自然应该成为朋友,而且只有成为朋友,做到“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同在,万物与我为一”,双方才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几个星期的学习过程中激发我思考的一个方面是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的关系。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也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忽视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目前环境状况十分严峻。要使我们社会与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环境问题不容忽视。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和科技总体水平离国际发展水平仍有相当差距,这就要求我国在科技发展特别是环保高科技发展上,需跟踪国际前沿,与国际上同步开发未来可能应 用的高新技术想接轨,其中,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将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具有巨大的潜力,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主要是依靠生物过程来完成的。科技的发展也充分证明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著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性已为众多的国家普遍接受,在发达国家,环境生物技术已成为优先发展及应用的环境保护新技术,例如,美国构建的超级细菌可快 速降解土壤和水体中的石油组分,该技术已获得专利,并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应用。至今,英、法、德、荷等国已取得大量实用性的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部分已经商品化。如英国 ICI公司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环境友善产品,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荷兰在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中在欧洲居领先地位,自1982年以来,已利用环境生物技术治理并恢复了6000多处污染地,一批公司,如Gist Brocedes公司已迅速 发展起来。除此以外,高硫煤微生物脱硫技术,造纸工业中的生物制浆和生物漂白技术,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微生物降解石油,生物农药,生物技术处理、净化废污水等等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21世纪高速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应用前景。

篇2:在本学期的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课上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类生命健康

建筑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其安全问题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建筑安全作为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两个方面就建筑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作简单探讨。

1 建筑设计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

建筑工程是关乎民生的百年大计,其工程质量更是攸关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建筑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生产安全。作为建设活动的主体,工程设计单位的工作成果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建筑的品质,如有任何疏忽和纰漏都有可能导致巨额的经济损失,乃至于不可弥补的人身伤害。

1)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

在2003年非典期间,淘大花园E座爆发大规模非典传播,究其原因主要是楼间距过于狭窄,形成了严重的“风闸效应”。淘大花园E座和F座之间的间距狭窄,加之东南偏东风,导致两座楼之间产生快速气流,并极速地掠过两座楼之间,形成了一堵风墙,造成“风闸效应”,封拦了E座7号室和8号室之间的小天井,天井内空气横向流动缓慢,致使其内含有病毒的微细水珠徘徊不散,增加了进入其他楼层的机会,从而引发了大规模非典传播。

淘大花园发生的大规模非典传播事件,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与此同时,很多开发商为了降低商业成本,极力抬高建筑容积率,建造了不少一梯八户的塔式居民楼。这种结构的楼房朝南房间少,采光和通风条件差,有的终年不见阳光,特别是紧靠小天井的房间距离狭窄,空气流通条件极差,住户中一旦出现传染病就很容易传播。

由此可见,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考虑建筑物间距,建筑自身空气流通等,在满足技术规范的同时,多向考虑其他气候环境,关注人居卫生条件,避免因局部小气候而产生安全隐患,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创造有利人类健康并保障人居安全的人居环境。

2)建筑结构性能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

法国戴高乐机场2E候机厅坍塌,究其原因是候机厅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使然。导致候机厅顶棚坍塌的主要原因如下:候机厅的钢筋混凝土骨架不够或定位不好,缺乏当某一局部出现问题时向其他区域分散压力的性能;连接水泥顶棚和下层玻璃的承梁,抵抗外力的能力不足;设计时的应对偶然性安全系数不足等。

最近巴基斯坦7.9级大地震导致1 000多座房屋倒塌,而在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 142.66万间,严重损害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地震是人类不可左右的客观因素,作为建筑设计人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要求,根据各地区不同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计,保障房屋建筑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在去年的芦山地震中,汶川地震后所建房屋完好无损,这进一步印证了建筑结构设计合理与否的重要性。

由上可见,建筑设计之于人类生命健康重要。因此,建筑设计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要求,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对其设计的质量负责任,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及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 建筑施工安全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

目前,我国建筑工人约占世界建筑业人数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而建筑业作为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施工现场作为安全生产的根本点、聚焦点,是各类事故的集中地,也是人员伤亡率较高的场所,因此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是保障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

引起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007年11月,汽机运行值班员李某端着茶杯从汽机0 m~3.5 m,再转到6 m运转平台,未手扶栏杆,且精力不集中,单脚踏空,前额碰在楼梯踏步上,暂时昏厥后失去平衡,从4 m高处的楼梯扶手护栏处跌落,头部着地,后被人发现送往医院。

导致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李某上楼梯时精神不集中,行为不规范,其次李某进入施工现场未按规定戴安全帽,导致伤情加重;而护栏高度0.86 m不符合标准1.05 m是造成该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该事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未做严格的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培训,对现场安全防护措施投入管理不足;监理单位对于现场安全防护认识不足,对施工单位监管不力,未严格按照监理细则进行监督管理。

为了杜绝此类事故发生,保障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建设工程的各类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危险防范意识,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切不可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2)物的不安全状态。

近年来,各地建设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施工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为节省安全投入,使用不合格的、老化的机械设备,还要追求施工进度,且欠缺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极大地增加了施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导致此类事故频频发生。

为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健康和安全,必须对施工安全采取必要的技术保证。施工安全的技术保证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危险状况和事态而做出的限制和控制规定。首先,施工中要确保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材料、工具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能够满足安全施工生产的需要。从历年发生的重大事故中可以看到,由于机械性能、产品质量、材料质量、工程质量而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企业中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各级工程技术人员要把好这一关。其次,要配备科学、标准、齐全、及时可靠的安全防护硬件设施,并保证其可以合理有效地运用于施工过程中。

3)管理上的缺陷。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要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则应设置安全机构,且应分级别设置。公司级别,应以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按企业的职工人数和施工规模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规模,设置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其成员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工长及各工种班组长。施工班组则要设置不脱产的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搞好班组的安全生产管理[1]。

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六杜绝:杜绝因公受伤、伤亡事故、坍塌伤害事故、物体打击事故、高处坠落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

三消灭:消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惯性事故”。

二控制:控制年负伤率,负轻伤频率控制在6‰以内;控制年安全事故率。

一创建:创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2]。

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策划的原则:预防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过程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动态控制;持续改进;实效的最优化等[3,4]。

建筑设计与施工安全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如此重要,因而加强建筑设计与施工中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微杜渐,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建筑最优质的服务于大众,保障人类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2]GB/T50358-200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S].

[3]陈学明.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9(8):25-27.

篇3:生命的延长与人类亚健康

人类健康史上的恢弘巨著

这个所谓最详细、最权威的《201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0)报告发表在2012年12月15日出版的英国《柳叶刀》期刊上。研究者们希望它能够引发人们对“政策制定者、捐赠者和研究者如何分配资源以帮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的反思。

这项研究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完成——是“一项巨大、有雄心、严格遵守规范的工作,试图描绘世界每一个角落发生的所有死亡和疾病”。GBD 2010研究报告由7篇文章组成,共194页,研究了流行病学、291种疾病带来的健康损害、187个国家的损伤类型以及多达1160种的长期影响,并分析了1990年至2010年间的残疾和死亡变化情况。研究人员还使用基于复杂统计学的新计算机模型排列了全世界21个地区20岁人群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原因,以及确定了67个潜在危险因素。

同时,该研究还罗列了评估的不确定区间,这为一个之前依赖模糊数据的研究领域带来了科学精确性。

研究人员在对187个国家,20个年龄组中进行的一项235种死因调查中报告指出,虽然非传染性疾病占1990年死因的50%,但在2010年,这一数字几乎占到了2/3。2010年缺血性心脏疾病和卒中造成近13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4,而1990年仅为1/5。同样,癌症死亡人数,已增加了38%,在2010年造成高达800万人死亡。在研究期间,糖尿病死亡人数增加一倍,在2010年达到了130万。

在追踪与67个风险因素有关的疾病负担的第二篇文章中,华盛顿州西雅图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出示的分析报告说,2010年前两名的疾病危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和吸烟。早在1990年,这两个危险因素排在第4和第3,而20年前,最重要的两个危险因素则是儿童体重不足和家庭空气污染。在2010年,高血压估计造成940万人死亡,烟草(一手烟或二手烟),估计已造成630万人死亡。高血压、吸烟尤其二手烟和饮酒已经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前三位主要危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体重不足已从第一位降至第八位;而高的体重指数,1990年占第十位,2010年占第六位。高的总胆固醇,1990年排名第14位,2010年实际上下降一个点,为第15位。相比之下,高空腹血糖水平在1990年占第九位,二十多年上升至第七位。

在全球范围内,与过去20年相比,男性和女性的预期寿命已上升了约20%(分别为11.1和12.1岁),这反映了营养不良和传染性疾病(此类疾病往往造成儿童和年轻人死亡)的下降。预期寿命提高也部分说明了死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人数增多。

非传染性疾病大肆盛行

早在二十多年前,世界银行出版了一份被誉为分水岭的报告《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健康投资》。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家、现就职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Alan Lopez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指标和评估研究所(IHME)负责人Murray共同完成了附录,并介绍了GBD的概念。Murray和Lopez希望能“量化健康人生的所有损失”,并将瘫痪、抑郁、失明等非致命条件也考虑在内。他们设计了一种名为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的测量标准,这种标准将因绝症或致命伤害减少的寿命与残疾后生存的年限相结合。

起初DALY饱受争议,它揭示出令人吃惊的结果。例如,根据1993年的报告,精神病在全世界带来了比癌症更高的负担。

而这份GBD2010研究报告着眼于从DALY到风险因素、死亡原因、疾病与损伤,以及如何衡量非致命性疾病严重性等各方面问题。其中包含的表格、地图、柱状图表等揭示出众多有趣的结论。例如,1990年~2010年,尽管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直线下降,但是更多的人遭遇精神疾病和背部疼痛的困扰。艾滋病从1990年致死原因的第35位一跃成为2010年的第6位。心脏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健康损耗”越来越多。痢疾和疟疾等许多传染性疾病影响持续下降。同时,许多发现也让人十分困惑。结核病死亡率突然下降。2010年在生育年龄段男性人群中,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占10.7%,在相同女性人群中仅占0.5%。

与此同时,地理偏差也同样明显。1970年?2010年,生育年龄段人群的死亡率在俄罗斯变化很小,但在非洲南部却飞涨,相反地在富裕的国家该死亡率在下降。诸如自杀等自我伤害在寿命年限减少的最普遍原因中占第13位,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却十分少见。酗酒在苏联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产生毁灭性影响,这些地区人们常饮酒过量,并且酒精饮品质量较差。

英国伦敦卫生及热带医学院(LSHTM)负责人、流行病学家Peter表示,他对时间转换的兴趣大于绝对数值。“我不关心一种疾病到底导致了150万人死亡还是160万人死亡。”Piot说,“更重要的是,世界发展趋势如何,我生活的地区发生了什么。”GBD专家小组成员、LSHTM公共卫生工程师、水源和环境卫生研究专家指出,不安全的水源和恶劣的卫生状况是主要的风险因素。

没有哪份健康研究报告会像GBD那样详细精准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衣食住行。而这些细微的数据变化,又恰好揭示了人类目前不得不正视的局面:工业化文明带来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亚健康。研究中指出,2010年最突出的膳食危险因素为水果摄入量低而盐摄入量高。超重或肥胖从1990年的第十位危险因素升至2010 年的第6 位;总胆固醇水平升高从第14 位降到第15 位; 高血糖则从第9 位升至第7 位。在东欧、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饮酒是疾病负担最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则是大部分亚洲国家、北非、中东和中欧地区的主要危险因素。

nlc202309030427

当肥胖比饥饿更严峻

作为全球性健康问题,肥胖远比饥饿更具威胁性,是世界首位致残因素。华盛顿大学卫生健康指标和评估研究所的研究员说:“我们经研究发现,全球死亡率变化最大。儿童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下降,这归功于普及良好的免疫接种。然而,肥胖成为全球儿童健康主要威胁,影响深远,并成为全世界诱发糖尿病的主因。”这也是在过去的20年里,营养问题对人类健康带来的风险首次发生逆转,由不足变为过剩。

该研究报告显示,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令人担忧的肥胖问题,过去二十年全球肥胖增长率高达82%。中东国家肥胖问题尤其突出,自1990年以来增长了100%。根据该报告,目前高BMI(身体质量指数)带来的全球卫生负担已超过饥饿对人类的影响。该报告也首次披露了如糖尿病、中风和心脏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居于劳动力致残病因榜首。

很多健康问题都与肥胖有关,如果我们能降低肥胖率,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疼痛都会相应减少。

GDB2010研究该报告称,目前人类寿命与1990年相比更加长久,男性平均增长10.7年,女性平均增长12.6年。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延长这些年的生活质量并不好。根据这项研究,平均来看,人们过去14年饱受疾病或疼痛困扰。研究人员寄希望于发达的医疗技术来保障人类长寿无忧。

研究员说:“我们已经想办法使中风病人摆脱后遗症折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西方国家,心脏病死亡率也下降了70%。然而,心脏病确诊率却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说,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达到全球性“流行”的程度,就像是一个“缓慢的灾难”,最终可能会全球性爆发。

为此,多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召开了为期两天的会议,通过一项“官方宣言”旨在遏制非传染性疾病的上升趋势。这是继十年前应对艾滋病之后第二次就健康问题召开的联合国特别会议。事实将证明,关注从治疗非传染性疾病到预防之,必定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自1990年首份《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完成以来,人类预期寿命稳步攀升。1990年,男女预期寿命分别为62.8岁和68.1岁,2010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67.5岁和73.3岁。过去主要死亡原因是传染病和与营养不良有关的儿童疾病。如今,除了南部非洲部分地区之外,全球儿童大多都能够健康步入成年,而且有足够的粮食。但是,很多人的身体状况并不健康,并且是“带病生存”,包括各种慢性疾病、心理健康问题、受伤及肌肉骨骼疾病等,健康负担随之增加。另一方面,营养过剩、二手烟和空气污染等非传染性疾病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残害着我们的健康。

人类活着却病着的状态或许已经不那么新鲜,“亚健康”也早就不是什么陌生词了。当面对这个因为资源掠夺、生态失衡、人口大爆炸和环境恶化而变得面目全非的地球时,我们或许才会慢慢明白,高科技手段能延长人类的寿命,却无法提高生命的质量。如何分配资源,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帮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地生活下去,是一项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的浩大工程。

篇4:用文化方式科学发展人类健康

我切身体会到:中华文化是如此神秘、神奇而又神圣。景藏健康就是告诉人们:用文化方式可以保障人类不失去健康,平安活到天年百岁。

景藏健康是一套健康科学的文化体系,其创意思维超前、理论体系完整、科学原理缜密、学术导向正派、传播方式活泼、市场前景光明。因为景藏健康的理论是秉承了中华先祖几千年智慧,采纳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的哲学根系,又应用了当代人类学大家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和当代自然科学大家钱学森的“系统工程论”,还遵从了胡锦涛主席的科学发展观。一群国际一流人才组成的正派团队,用十数年“行行复行行”的辛勤耕耘,才创建了这套健康科学文化体系。

景藏健康怎样用文化方式科学发展人类健康呢?系统方式为:七分养、三分疗、十分文化、百分科学。“七分养”养什么?养胎、养气、养心、养神、养德、养性、养命;“三分疗”是疗病,依靠各种医学去对付疾病;“十分文化”是该体系核心,是景藏健康用文化来解决和解除“不健康问题”的根据。“百分科学”是景藏健康贯通本文化系统的精神!“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这是毛泽东的教导。

为保持景藏健康学术先导性和科学审慎性,我们创建了景藏健康科学研究院,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景藏健康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2007年九九重阳日,位于北京奥运村头的景藏健康公园首期开园。2008年12月26日位于北京长安大街复兴路的景藏健康大厦开业。2009年12月26日,与首钢总公司签约,开始“首钢景藏健康圣地”的创意、创作和整体规划工作。

总而言之,前十五年,我们把功夫下在了“融智”、“汇慧”、“创新”、“创造”、“创建”——融汇古今中外生命大智慧,着力于将古文化现代化、洋文化中国化、健康文化科普化的再创意、再创作、再创造,从而形成了“景藏健康科学文化体系”。

景藏健康科学文化体系与现行的医疗体系的最大区别在于:医生,是治疗疾病、研究疾病,发现病毒病菌、消灭病毒病菌。景藏健康则是呵护人、研究人、培养人的真气和正气,让人学会生命智慧,不生病、少生病、科学发展自己,平安享尽天年。

“用文化方式科学发展人类健康”是一个特别重大的科学命题。我和我的团队虽然十分努力,但能够做到的依然十分有限,需要团结和联合全中国、全世界有识之士、各路英豪一起来,共同完成此福祉生命的大业。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又是一个蕴藏无限财富的产业,如果创造卓越不易,那就追随卓越吧!

篇5:科学饮食平衡膳食改变人类健康

人类的健康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人们认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4种:即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影响人类健康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空间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之和。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水、空气,土壤及其他生物等。在自然环境中一些动植物及微生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另一些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

2.生物遗传因素:生物遗传因素是指人类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遗传,生长,成熟、老化及机体内部的复合性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它对人类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3.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它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潜在性、累积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与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关系极为密切,改善生活行为可有效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感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也与行为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据WHO估计:1992年全球60%的死亡是由于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造成的,其中发达国家占70%~80%,发展中国家占40%~50%。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通过30年的努力,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下降了50%,其中2/3是通过改善行为与生活方式而取得的。

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心脏保健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制饮酒,心理平衡。说明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居民可自主获得的促进及维护人类健康的各类医疗,卫生活动。它既包括医疗机构所提供的诊断,治疗服务,也包括卫生保健机构提供的各种预防保健服务。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分布及利用将对人民的健康状况起重要的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健康是由4个元素构成:父母遗传因素占15%,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因素占1096和7%,共17%。医疗条件因素占8%,个人生活方式因素占60%。前两项为不可控因素共占32%,而可控因素占68%。在可控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占60%,接近可控因素的九成。以上结果表明:健康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想寿而康,九成靠自己。像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痛风等慢性病并非是文明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而是由膳食不合理、吸烟酗酒,运动过少和心理失衡等不文明生活方式造成的,物质丰富本身不会给人类带来疾病,但健康知识缺乏却会造成疾病。

饮食疗法已经是公认的获取健康的最好方式

现代医学界普遍认为疾病的预防是人类的一个简单又可行的生活方式,人们每天都要吃饭,营养摄入每天在周而复始的进行着。但是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却使人们无法从日常饮食中摄取人体所需的足够营养素。那么如何让人们的细胞获得充足的营养元素呢?

实际上,细胞营养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诞生了。西方的微营养角度观点就是从机体最小单位细胞来养护身体,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那么怎么营养机体细胞呢?归根结底就是合理饮食、平衡膳食。

人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像水晶一样宝贵却又十分脆弱。本世纪初英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2~15岁的儿童中已经发现了动脉硬化症——事实证明营养摄入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迫在眉睫。美国参议院组织营养问题特别委员会的另一项研究显示:动脉硬化症影响着约30%的16~20岁青年,50%的21~25岁年轻人,以及75%年龄在26~29岁的成年人的健康。

饮食问题还同时决定了很多先天性缺陷类疾病,它在儿童疾病以及慢性退化性疾病的发生率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每天摄取的能量当中有近1/3来自富含能量却缺乏营养的甜食。儿童和成年人中有1/4的人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达最低标准,儿童和青年所消耗的蔬菜中大约有1/4是高油脂的薯条。这些”三高”(高热能,高脂肪、高糖)食品,油炸类,烧烤类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一些腌制的、膨化的食物和精加工的肉肠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这些食品给人体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危害。还有一些方便食品,不仅没有任何营养,还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可以不折不扣地称其为“垃圾食品”。

当人们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这些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的食物,造成热能摄入过多而其他营养成分缺乏时,就会造成体重和体脂的增加。当一个人的体重增加,心脏就必须更辛勤工作,以供应营养到身体内的所有器官,体重愈重,心脏的负荷就愈大,所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几率就会比一般人高的多。同时,血压过高多发生在肥胖者身上,血压高会导致脑部中风、肾脏退化与心脏等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由于过多的血胆固醇、血脂堆积在动脉血管壁上,会使管腔变细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进而导致中风或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突发。所以,肥胖者发生动脉粥状硬化机率非常地高。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更为密切,35%的恶性肿瘤就是因不良的饮食习惯,摄取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含量的食物等,引起过多的自由基产生,导致细胞病变成癌细胞。糖尿病几乎是所有肥胖者的专利,在研究指出糖尿病历中,是因高醣类、高热量的饮食引起的糖尿病者,有70~85%的人体重一减轻,其病况都有改进,所以惟有维持理想体重,再配合医师及营养师的协助,才能杜绝死亡的危机。

我国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以宝塔图形表示我国居民每天应吃食物的种类及相应数量。1997年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共8条,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豆类、乳类及其制品《不含乳酸饮料》。4.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量体重。6.饮食清淡,少盐。7.限量饮酒。8.吃清洁卫生新鲜的食物。但是,日常生活中无需严格按照宝塔推荐标准摄取食物,可以同类互换,也就是以粮换粮、以豆换豆、以肉换肉,合理分配三餐,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40%为宜。各不同年龄段都应该适量增加坚果如花生、瓜子、核桃的摄入,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早餐中应至少包含奶、豆、蛋、肉的一种。午餐中适量增加菇类和鱼的摄入。

现代病根本原因

什么是现代病呢?现代病其实就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是指人们因衣、食,住、行及娱乐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和社会,经济、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不良因素所导致的躯体或心理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癌症、糖尿病等。事实上,现代病的根本原因不外乎“环境变化”使身体的氧摄入和营养摄入不足。据美国参议院组织营养问题特别委员会报告,现代病是由于缺乏均衡的营养所引起的。该报告发现:“现代病不能靠药物或手术来医治,只能用新的营养知识来医治”。而所谓“营养素”是指除了热量(脂肪,糖类)以外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微量元素(目前已知的有46种)。所以,真正维护你健康的并不是医生或药物,而是你自己。人们既然无法改变现有的社会化大环境就该尽早培养我们自己的健康体质。这种对身体的保护工作,对于现代医学预防疾病显得相当重要。

今天的人们跟父辈的生活已完全不一样,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把1970~2010年的40年为1个阶段,人们的生活和197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们的运动减少,食物更加缺乏营养、摄入的毒素却比以前更多了。现代人比较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纤维寨和钙等基本营养元素。而更糟糕的是人们吃了太多的脂肪,胆固醇,盐和糖,使更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还认为: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更大。而压力是损害人们自身健康的最大因素。因为负面压力会消耗很多的B族维生素,损伤心血管系统,使血压升高,所以社会压力大的人更要补充营养。

我们的餐座上需要低热量、高营养,高纤维素,营养均衡的饮食,能够让每一个人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从而远离现在这些让人们头疼的慢性病。及早预防,从根本入手将大大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让人们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拥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篇6:遗传与人类健康的研究

1 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1.1 遗传对人类健康的关系

人类的健康是由众多因素综合作用在一起产生的结果, 在人类的健康因素中, 遗传因素所占比例为10%~15%, 据统计, 全世界因遗传致病的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15%, 一些高死亡率、高危险性、难治愈性疾病都与遗传有关, 例如肿瘤、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而更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染色体异常的分析中, 得出了受遗传影响的疾病数量达到数千种。由此推断, 遗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它是通过从周围的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 并将这些营养物质改造为自身可以利用的能量, 维持与延续生命。而特异的新陈代谢方式取决于生物特别的遗传结构, 因此, 人类健康从某个角度上讲, 可以说是人体原有遗传结构所决定的新陈代谢与人体所处的周围环境保持平衡的结果, 无论是遗传结构的改变, 还是周围环境的改变, 都会打破正常新陈代谢方式与周围环境之是的平衡, 从而致使疾病的发生, 影响人体健康。

1.2 遗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当前,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遗传病超过了4 000余种, 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新增100种新发病的速度递增, 这些遗传病中多为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 3亿名儿童中就在1 500万儿童受遗传病的困扰, 这些先天性的疾病、智力低下的遗传病不但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 还会其所在的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学生的负担。

遗传性疾病受个体遗传基因的影响, 这些致病基因在具有血缘关系的成员之间传递, 有些受影响的个体早在受精卵时期就有了致病基因, 这种基因不但会伴随患者终生, 还会通过遗传传递给自已的子女及后代。由于有些致病基本是显性, 容易发现, 治疗与控制易于进行, 对于婚后生育子女方面预防疾病的预防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 而有些致病基因却是隐性的, 不易被发现, 为防治与治疗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也就为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2 遗传病的特点

2.1 家族内遗传

遗传病是由遗传基因导致的, 而遗传基因的传递只有在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中进行, 因此, 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不会受遗传的影响致病。

2.2 垂直传递性

所谓垂直传递性是指在血缘亲属间, 遗传基因的传递是自上而上进行, 也就父母传递给子女, 不会发生横向传递的现象, 例如, 姐姐传递给妹妹等。

2.3 先天性

遗传病是由个体身上所携带的致病遗传基因决定的, 而遗传基因最早有从受精卵开始就至于被遗传者体内, 发病原因是由染色体导常, 或是基因突变, 婴儿在出生前的胚胎时期, 或胎儿发育早期, 这种疾病就形成了, 也就是说, 婴儿在出生前就已经患病, 只是有的疾病在出生是没有呈现出发病特征, 只有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才被发现, 根究病源, 病因受遗传影响, 是具有先天性的。

2.4 终身性

由于遗传病的是由遗传基因影响, 治愈率较低, 再加上缺少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很难实现疾病的彻底根治, 即使通过饮食控制、内外科技术以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因技术进行临床治疗可以改善或纠正临床症状, 但是, 个体所带的治病基因仍然是伴随患者终身。

3 遗传病的预防

鉴于遗传与人类健康产生的重大影响, 考虑到遗传性疾病数量的不断增加为社会卫生发展带来的阻碍, 应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手段来进行干预与治疗, 将遗传为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由于遗传导致病患的发生固然可怕, 但是, 如果对其进行必要的预防, 科学的、合理的降低患病风险还是有途径可循的。笔者从几个方面归纳了如何进行遗传病的预防。

3.1 配偶的选择应科学

预防遗传疾病的发生, 要从科学的选择配偶开始, 这也是实现优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自身具有一些致病遗传基因, 在选择配偶时, 最好不要选择具有同种遗传性疾病的人婚配, 这样可以降低婚后子女患病的机率。如果同类具有遗传病基因的人婚配, 其子女患遗传闰的机率会大大提高。例如夫妻二人如果都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那么其子女患有高血压病的机率会达到47%以上。除了不应选择具有同样遗传病的人成为配偶之外, 还有一点就是要不近亲结婚, 近亲婚配育有的子女其患有隐性遗传病的机率会高于普遍人群三至五倍。而对于正处于严重遗传病患病期间的病人, 建议先不要生育子女。

3.2 遗传咨询工作要加强

做好遗传咨询工作, 是降低遗传病发生机率的重要方法。建议新婚夫妇都要进行产前检查, 如发现致病基因携带, 或染色体易位, 应对其婚后生育进行指导。虽然很多遗传病都是隐性的, 但是杂合子却占有较高的比例, 如果进行产前诊断中得出结论, 就可以从头胎起, 就对重型患儿的出现进行有效的预防。在进行对群体进行普查与普防时, 确诊病例后, 应通过有效的预防手段进行干预治疗, 推迟遗传上有缺陷的个体临床发病。对遗传携带者进行检查与预防对遗传病的预防产生积极的作用。所谓遗传携带者是指表型无异常, 但是具有致病遗传物个体, 主要包括隐生遗传杂合子、显性遗传病的未显者、表型尚正常的迟发外显者、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个体4种类型。如果控制这些遗传基因的扩散, 将会对人类健康工程产生重要的意义, 还会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

3.3 新生儿的筛查必不可少

对出生后的婴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新生筛查是最有效的方法。筛查主要是通过采取脐血或足跟血的纸片实现。在进行病种的选择时, 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是否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2) 是否会发生致死、致残的严重后果; (3) 筛查方法是否准确而具有实用性; (4) 是否可以治疗所筛查出来的疾病; (5) 是否符合经济价值规律。我国的新生筛查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列入筛查的疾病有PKU、家族性甲状腺肿、G6PD缺乏症几种, 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 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4 结语

正是由于遗传与人类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遗传导致的疾病的出现对人类健康容易造成重大的危害, 并且由于遗传导致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难治愈等特点, 因此, 更要加强对遗传疾病的研究。遗传疾病的根本消除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除了要提高人民群众的遗传病预防意识外, 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加强遗传病防治的研究, 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对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机率, 减少遗传病基因的传播, 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促进人口身体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牟新.中医证候实质与表观遗传学相关性初探[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6) :443-446.

[2]马腾, 徐婧, 杨亚军.山东地区汉族人群15个X-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J].法医学杂志, 2013 (3) :202-205, 208.

[3]蒙宗军.“人类遗传性状调查”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J].广西教育, 2013 (10) :21-22.

篇7:心理健康课上的对话实录

教学片段一

师:朋友们,你们会拍掌吗?

生:会。(马上有学生情不自禁地拍起来)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那你们知道自己一分钟最多能拍多少次掌声吗?

生:不知道。(眼神很好奇)

师:那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好吗?

生:好。

师:开始。(看秒表记时)停!请朋友们把你一分钟所拍的数字写下来。

师:看来啊,拍掌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会拍,不过有的快,有的慢。我们都把自己的数字记下来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和我们的掌声数字也有很大的关系。

【赏析】课一开始,林老师就用她特有的极具亲和力的声音和学生亲切、自然地交谈。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

教学片段二

师:你发现自己有什么优点吗?

生:我特别能吃。

师:所以你健康、强壮,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有快乐的人生啊。(他抿着嘴乐了,原来胖也是优点)

生:我从小热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的梦想是将来长来以后做联合国的秘书长,为全世界的人类做贡献!(该男孩颇有领导者的气度)

师:能成为未来联合国秘书长的老师,我也感到非常的荣幸。来,我们握握手,祝愿你梦想成真!(双手紧握时的师生,更像一对老朋友)

师:请把你们发现的自己的优点写在纸条上,看谁写得多。

【赏析】教师以“倾听”为核心。当一个学生挠着头不知怎么写时,林老师轻轻地走到他身边,说:“虽然我不是教你们班的老师,但是我认识你,你知道为什么吗?”男孩疑惑地看着老师,摇摇头。林老师说:“因为你每次见到我都会敬礼,向我问好!所以我记住了你的名字,也记住了你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好孩子。这也是你的优点之一啊。”男孩在老师的鼓励下,兴高采烈地开始写自己的优点了。

教学片段三

师:刚才那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万台发动机,你发动的发动机越多,你的能量就会越大。我们每个人手中的这个储存罐就是我们的能量宝库,我们放进去的纸条就是我们的能量之源,当你发现自己有这么多的优点、这么多的能量时,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吗?

生:可以。(较为肯定)

师:那我们再来测试一下,发动你的能量之后,你在一分钟内可以拍几次掌声?

生:比上次多了。

师:多了多少?

生:20次。

师:那你认为自己发动了多少台发动机?

生:500台吧!

师:那还有进步的空间,再努力!

师:有没有退步的?

生:我比刚才少了4次。

师:看来你的发动机还没发动起来,对吗?有没有朋友们愿意给他能量?(学生纷纷举手)

师:是啊,生活中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能量,也需要别人给予的能量,特别是朋友,应该在别人需要的时候送上你的能量。下面请用一张纸条写下你朋友的优点然后送给他,可以送给不同的朋友,希望你的能量能帮助他点燃更多的发动机。

【赏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去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整节课上呈现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孩子们坐得很随意,课堂上可以随意走来走去,可以不举手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林老师对课堂的控制看似很随意,当有需要让学生安静下来的时候,她只是把手抬起轻轻一挥,说:“身心健康!”所有学生的眼睛立刻看着她答道:“快乐生活!”那种心灵交汇的默契,使笔者也感受到了林老师的人格魅力。

最后,在本节课的课尾,伴着激动人心的音乐,师生共唱《掌声响起来》。林老师总结到:“朋友们,今天这节没有书的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其实,你们可以发动的能量还远远不止这些,老师希望你们把这个自信储存罐保存下来,每一天都为自己、为朋友积累生命的能量。这样,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们将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因为爱,母亲能跑出世界记录去救自己的孩子;因为爱,我们要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别人,送给自己;因为爱,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后记

这堂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记忆,林老师的引领看似无意,实则匠心,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整节课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学生仿佛踏上了轻松快乐之旅,陶醉其中,乐而忘返。诗意的课堂就应该是这样:充盈着“倾听”和“对话”,在学习中与客观世界的相遇对话,与伙伴的相遇对话,与自己的相遇对话。

篇8:关于发酵食品与人类健康的研究

发酵食品的分类

发酵食品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制得, 同一底物经过不同的微生物发酵作用, 其产品的风味特色往往不同。生产发酵食品最常用的微生物主要有:酵母菌、曲霉以及细菌中的乳酸菌、黄短杆菌、醋酸菌、棒状杆菌与双歧杆菌等。通过这些不同微生物的发酵加工制得的发酵食品通常有五大类:发酵乳制品, 如酸奶、奶油、马奶酒和干酪等;发酵酒精饮料, 如蒸馏酒、果酒、黄酒和啤酒等;发酵蔬菜, 如泡菜、酸菜等;发酵豆制品, 如豆腐乳、豆豉和纳豆等;调味品, 如食醋、酱油、面酱、增味剂 (如5′ -核苷酸) 甜味剂 (如天冬甜味精) 和味精等。

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发酵乳制品

发酵乳制品是指以乳类为主要原料, 经乳酸菌和其他有益菌发酵后加工而成的产品。发酵乳制品主要包括:酸牛奶和奶酪等。这类食品含有优质的营养成分和丰富的乳酸菌以及一些肠道有益微生物, 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高生理价值的蛋白质。发酵乳制品以优质鲜乳为原料, 在乳酸菌的作用下, 将原乳中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分解为一些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对肠道而言更易消化吸收。

◆调节肠道菌群。发酵乳制品中含有大量的肠道有益微生物, 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长期摄入发酵乳制品可以增加肠道有益菌的量, 使其成为肠道优势菌群, 从而抑制肠道有害菌群的生长繁殖, 起到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

◆缓解乳糖不耐症。往往有一些人群, 当他们摄入鲜奶或纯奶时就会出现肚胀或腹泻的情况, 人们常将其称为乳糖不耐症, 因为这些人群体内缺少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发酵乳制品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能将乳中的乳糖分解, 从而能够缓解乳糖不耐症。

◆防止便秘。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易产生乳酸等酸性物质, 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 防止便秘的发生。

◆增强人体免疫力。长期摄入发酵乳制品后, 使得乳酸菌等肠道有益菌群成为肠道优势菌, 有效抑制了一些有害菌产生一些有害毒素, 从而起到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抗菌防癌。

发酵酒精饮料

发酵酒精饮料是一类重要的发酵食品, 目前, 人们研究较多的是果酒, 尤其是葡萄酒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葡萄酒的保健作用。

◆抗氧化、延缓衰老。氧自由基是引起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体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积累越来越多, 对体内细胞和器官产生了一系列的损害作用。葡萄酒中含有许多抗氧化的物质, 如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E、黄酮类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等, 这些抗氧化剂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 起到保护人体细胞器官组织的作用, 延缓人体的衰老。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产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就是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较高, 不能将胆固醇及时运到肝脏进行代谢, 而造成血管堵塞。而葡萄酒中的多酚类物质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起到清除胆固醇的作用。

◆防癌抗癌。红葡萄酒中含有一种白藜芦醇的物质, 它不仅可以防止正常细胞的癌变, 同时可以抑制癌细胞的扩散, 杀死癌细胞。

◆其他保健作用。葡萄酒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 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此外, 长期饮用葡萄酒, 还可以起到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等。

发酵蔬菜

发酵蔬菜作为传统发酵食品的一种,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泡菜、酱腌菜、蔬菜汁类和渍酸菜等, 尤其以泡菜为典型代表。泡菜传统上以自然发酵为主, 在其发酵过程中活性乳酸菌生长繁殖加快, 可以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产和有毒物质的产生。此外, 蔬菜经过发酵作用, 口感变得酸甜可口, 可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发酵过程中维生素含量增加, 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另外, 食用泡菜还可以防止便秘, 降低体内积累的胆固醇, 调节人体内分泌等。

发酵豆制品

发酵豆制品是以大豆为原料, 利用有益微生物发酵制成的一种传统调味副食品, 如豆豉、腐乳等。大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将大豆中的一些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多肽和氨基酸, 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此外发酵豆制品中还含有大豆异黄酮、SOD和大豆低聚糖等具有生理活性的功能性因子。这些功能性保健成分使发酵豆制品具有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减缓血管老化速度、降低血压、溶血栓、抗氧化、抗菌和抗癌等生理功能。其中,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黄酮类物质, 可以调节女性体内雌激素, 缓解更年期易出现的症状, 同时大豆异黄酮还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超氧化歧化酶具有强抗氧化作用, 可以预防活性氧对机体的损害, 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大豆低聚糖又叫做双歧因子, 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功能性成分, 在人体内具有清除肠道垃圾, 降低胆固醇, 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因此, 长期食用发酵豆制品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调味品

调味品是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辅助食品, 在烹制菜肴时加入调味品, 可以给菜肴增添美丽的色泽, 同时也可以增加食物的鲜味。而人们日常所使用的调味品如味精、酱油、食醋类都属于发酵类调味品, 发酵调味品有着人工合成调味品所不可比的风味特色以及营养健康。发酵调味品还有着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 例如:味精、酱油类等发酵调味品里含有大量的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加入食物中可以增加食物鲜味;料酒, 食醋等发酵调味品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功效。此外, 发酵调味品具有天然独特的香味, 可以增进人的食欲, 促进消化吸收, 具有帮助改善人体生理机能的功能。

结语

篇9: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评价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包括遗传和后天两种。遗传表现在各种气候条件下表现形态和生理特征,为先天适应。例如在热带地区,由于气候原因,那里的人们具有皮肤色素深、身材矮小的特征,他们的后代基本继承了这种特征来适应当地的气候;后天适应是指人类生命期限内,在特有的气候条件下继承适应能力形成的。例如,出生在高海拔地区的儿童体重较轻,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但因氧气不足导致呼吸系统更加健全。因此,人类一般适应出生地气候,例如:南方人适应潮湿多雨,北方人适应干旱多风,迁居地改变就会出现水土不服而产生疾病。气候变化对人体部位的反映是非常敏感的,气象因素是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影响到人体部位,各种天气、气候,以及气象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生理反应。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健康带来诸多危险,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是气候带的改变,热带的边界会扩大到亚热带,温带会变成亚热带。数据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气候带约向极地方向推移100千米,而这种推移不可能是均匀的,某些气候带会因高山、海洋、荒漠的阻隔而间断甚至消失。热带非洲是传染病、寄生虫病的高发地区,也是病毒性疾病最大的发源地。随着温带地区的变暖,将使感染或携带病原体(尤其是病毒)的分布区域扩大,每年的危害期限延长,使这些疾病的扩散成为可能的事实。

气候变化的另一结果是,适宜媒介动物生长繁殖时空范围扩大,从而使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期扩大。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与动物越来越频繁的接触,病原体(尤其是病毒)将突破其寄生、感染的分布区域,可形成新传染病的病原体。由新病原体引起的新传染病对人类是最具危害性的。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影响是极端高温产生的热效应,它将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广泛。由于高温热浪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导致以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为主的疾病或死亡率增高。

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关系十分密切。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由于极端天气的出现,如夏季高温、冬季温暖、干旱等,往往会造成局地空气质量下降。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由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存在,导致空气污染物不易排放出去造成严重污染。大气中的污染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感官和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由此产生病理改变,出现临床体征或存在潜在的遗传效应,由此发生急、慢性中毒或死亡等。例如,近年发生在北京等地的雾霾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且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紫外线辐射增加。试验表明,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变发生率则增加4%。地面增加的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具有十分有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评估,目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1.由于气候变化通常伴随其它各种环境变化,而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不是唯一的,还受其它如遗传、自身素质、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气候变化与健康影响的研究中,关键要从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中分离出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多变的、复杂的过程。事实上,人类健康水平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物质生活以及社会福利的综合反映。研究气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要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生物过程、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

降低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开展气候与人类健康问题研究,建立健全影响健康的预警系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要树正气,二要接地气,三要顺天气。树正气: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改善不健康的风俗习惯,全面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接地气:一是要把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加以修复,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推动生态立法和环境立法,严厉打击生态犯罪和环境犯罪,确保民众生存安全和生命安全。顺天气:一是要降低气候变化和灾害风险,二是要对灾害和次生灾害进行评估。三是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和救援体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气、地气、天气相通,就不生浊气,没有浊气就不生雾霾。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经络不通易生百病,经络相通百病皆无。

上一篇:听障学生教学论文下一篇:儿童乐园派对活动策划方案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