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韵味的座右铭

2024-05-20

古文韵味的座右铭(共8篇)

篇1:古文韵味的座右铭

古文韵味座右铭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4.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6.轻诺必寡信。《老子》

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10.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11.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1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13.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14.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1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

16.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18.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19.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3.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24.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25.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27.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8.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29.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3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31.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3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3.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3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35.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36.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孟子集注》

37.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篇2:古文韵味的座右铭

2、生生不息织锦秀,日日欣悦喜心头。快慰人生春风稠,乐看霞光长相守。

3、生辰八字自天定,日日欢喜由己知。快乐幸福永相伴,乐在此生终不改。

4、七坐八爬九生牙,十月卖萌叫爸妈。小小外孙学外语,爷爷奶奶笑哈哈!

5、六岁龄童似花鲜,欢声笑语岁月添。曾经幻想飞天梦,娇小身材品自贤。

6、四月春风李桃芳,香糕腊烛贺岁长。活泼快乐添真趣,生日春苗笑脸扬。

7、生性开朗学业精,日出东海父母情。快燃庆生千火烛,乐者杜府小精灵。

8、春芽茁壮阳光暖,庭院花开冬日鲜。外孙呀呀学语乐,模样可爱笑声甜。

9、人老最爱小嫩芽,依呀学步太阳花。幼稚常表童雅趣,天真最喜怪脸娃。

10、一往无前小乐童,书山有路始攀登。高飞万里追星月,月照娇花伴日红。

11、春光明媚育新苗,霞耀鲜花分外娇。杰代天才成长快,龙腾万里呈英豪。

12、不愧诗人小外孙,双眸炯炯有精神。书香门第家风好,来日定成追梦人。

13、幼小童稚思无暇,天真烂漫似鲜花。常有爹娘来呵护,天天向上思无涯。

14、今天外孙七岁行,幼小心灵正青葱。海阔天高任飞跃,天天向上趁东风。

15、青苗一岁一朝霞,碧落千山万朵花。取得仙童离圣地,东风白鹤入人家。

16、小小帅哥好逗人,将来必是大名星。模样长得清清秀,虎虎精神惹众亲。

17、生逢盛世沐东风,日晚恩宠福无边。快许宏愿吹彩烛,乐奔新程奋争先。

18、时光飞逝十年间,当初幼童已少年。学业有成勤与苦,青葱岁月怎能闲。

19、烛分五色含秋月,心对三清许太平。且复年年新岁晚,何妨字字绘新生。

20、皑皑白雪覆山岗,峻岭翩翩上下忙。云里穿梭飞紫燕,得心应手技称强。

21、春风送来一支花,欢歌笑语迎新芽。名师一定出高徒,新韵新词待春发。

篇3:刍议习作教学的生活韵味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特点方式,生活韵味

“我手写我心”, 当下的习作学习, 需要学生能够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生活痕迹, 这也就更需要学生更好的感悟和体会生活的情趣。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也就正好也体现在这里。“写文章写得像个样儿, 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 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 多做准备工夫, 准备工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 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 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生活经验丰富了, 好的习惯养成了, 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这也足以见得习作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习作来源于生活, 当然内容形式也应当与生活相和谐, 充满生活中的见闻和情感。生活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是绝对不应该被忽视的, 而应该被重点突出。

1作文生活化的意蕴

1.1体验生活化

也就是说习作中的内容和情感需要是习作者自己真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真实情感, 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真真切切的感悟和品味, 也才能够让旁观者如临其场, 如悟其情。

1.2人物行为生活化

也就是说习作中的人物, 都应当是来源于生活的, 所以无论是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还是表情, 都是与生活相切合的, 与生活相和谐的, 这些“行为”是可能出现在生活中的。让读者有“确有其人”的感受, 仿佛真的见到了生活中的这个人。

1.3细节描写生活化

也就是说出现在作文中边边角角的细节描写, 体现的是学生在生活中的真实经验的累积与复苏, 让读者有真实感, 感觉到确实就是如此。

2作文生活化意蕴的措施

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是学问, 把人情事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一切来源, 仔细观察身边的一点一滴, 感悟生活的喜、怒、哀、乐, 使作文生活化, 作文中生活化的意蕴就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就此而言,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课堂引导学生更加真切的认识自然, 体验社会, 领悟生活;另一方面, 教师要启发学生主动接触生活, 做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本领。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里, 认真观察, 切身体会, 感悟生活的真谛。作文生活化并不是一味的跟着生活走, 一味的等待生活, 而是要有意识, 有目的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里, 都蕴藏着无数的写作素材, 只要加以引导, 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但是, 许多珍贵的写作素材, 有的停留的时间甚短, 很难抓住, 还有很多素材是被在我们的不以为然漠视了。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 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 万物渺小或者宏大, 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 都是一个世界, 懂得教育方法的教师都能随时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 进入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感受他们的快乐、忧伤……能够从一点一滴生活中, 从身边生活的事物中获取素材, 抓住教学机会。以学生们喜欢的小游戏为媒介, 从而让那些学生们不容易发现的写作素材, 通过以活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为学生开拓一个充满想象的生活空间, 形成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生活场。

3引导生活化作文

生活就像泉水的源泉, 文章就如流动的溪水, 溪水的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就会一直流个不停。教师在写作指导中, 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生活、学校师生生活及同学交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的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善于抓住写作灵感。

3.1贴近生活, 积累素材

世上所有的作家都是从生活中寻找到的素材和灵感。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的学生之所以言之无物、言之无理、无字可写, 这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没有认真观察。文章即生活。作家沈从文先生时时在身上备一支笔、一本簿, 无论走到哪里, 他都像哨兵一样地敏锐, 把他的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 而《边城》这部名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文章来源于生活。把握住了身边的生活, 才能写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文章。

3.2融入生活, 抒发感情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同样也没有生活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我以我手写我心, 每个同学写出的东西都是自己心灵世界的表达。我们都是生活的主人。我们经历的事情丰富多彩, 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积极融入生活, 那我们可写的景、事、物、人、情多的不可胜数。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写作的指路人, 更应该帮助学生将生活带入课堂, 将生活带入写作领域, 真正为了生活而写作。

3.3重视生活, 张扬个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内而外的主动作用过程, 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增强主动性融入生活、抒发感情。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掌握观察的方法, 勤写日记积累素材, 大量阅读感悟生活。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时空, 学会表达真情实感, 学会选择最佳角度, 书写个性。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讨论, 开发学生的潜力,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

4作文生活化的意义和目的

习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 文章的生命来自于个性。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对不同的学生, 每个人产生的反应差别甚大, 有人置若罔闻, 而有人却能从中感悟出生活的价值, 获得不一样的灵感。只有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生活的对心灵的冲击才会最终转化为文字。所以,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多去关注生活, 多看, 多听, 多体会, 以情去唤醒……学会从小事中发现灵感, 学会去用心感悟感, 感受不同事物, 理解个性……

4.1让生活走进作文课堂

使学生去描绘那多姿多味的校园生活, 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 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 以及五彩缤纷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 激发写作灵感, 使写作不再为了写而写, 而是为了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 从根上解决孩子们作文内容空洞的问题。

4.2让孩子们走入生活

比如在种植花草树木的时候, 让他们去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动物的时候, 去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公益劳动的时候, 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的时候, 思考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就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提升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让学生的文笔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而转化为文字, 因动情而生动, 因感悟而有内涵, 因有内涵而不空洞, 解决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总之, 语文教学来自于生活, 来源于生活。语文学科是人之生命表达的一种方式, 语文学科是一个生命情感的世界。作文创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 作文来源于生活, 同时作文也描绘了生活得点滴琐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涌动的写作之泉要从生活琐事、细节中来开掘, 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擦亮自己发现美的双眸, 将囚禁的想像放飞, 将幽闭的情愫开启, 将沉睡的体悟激活。

参考文献

[1]郭利芳.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浅谈[J].神州.2012.

篇4:大学校园的韵味

除了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北航还有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爱的艺术馆——北航艺术馆。在400多平米的展馆内,曾展出过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中国美术馆馆藏国画经典作品,巴金、老舍、冰心等文学大师的生平事迹及珍贵手稿,俄罗斯数十位当代画家的油画作品,国内著名雕塑家的创作精品,多名青年艺术家的实力佳作,长城主题摄影艺术作品,苗族蜡染艺术作品,北航学子的科技创新作品,艺术大师吴冠中的绘画精品……

迄今为止,北航艺术馆已举办了100多次公益性、高品位的展览。很多北航学子毕业时无不动情地说,大学几年,最难忘、最舍不得的就是北航艺术馆。

提到北航独特的校园文化,就不能不提北航宣传部长蔡劲松。

1987年,蔡劲松考入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从大二开始,他努力拓展自己的艺术领域。那时,简单的文字创作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抒怀感和成就感。他迷上了摄影,作为学校学生摄影学会的负责人,他拍摄了大量关于故乡与异乡的摄影作品,还举办了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学生个人摄影展。

大学毕业后,随着个人艺术造诣的不断积淀、提高,文学、绘画、雕塑也渐渐成为蔡劲松艺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曾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过个人绘画、雕塑展,也出版过多本文学艺术专著。

自担任北航宣传部长起,蔡老师就将如何改善、提高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北航大学文化建设的牵头人,蔡劲松认为,今天的大学校园尤其需要文学艺术的滋养。在大学校园,文学就是摇动另一棵树的“那棵树”,是推动另一朵云的“那朵云”,是唤醒另一个灵魂的“那个灵魂”。文学艺术,是大学文化的花朵,是大学“韵味”的生长基因,是大学人的精神“滴灌”与心灵景观。校园雕塑、艺术馆这样的硬件设施则是实现大学“韵味”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在他的提议下, 2006年5月,北航艺术馆成立。这是一个公益性、专业化、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观众免费开放的公共艺术空间和展览场馆。

兼着北航艺术馆馆长,几年来,蔡劲松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每年除了寒暑假以外,他要保证天天都有展览,每次展览他必到场。撤展、布展的时间控制在一天以内,工作人员常常晚上还要加班加点。此外,他还动用自己的各种资源尽可能让展览丰富多样。

北航艺术馆的展览包罗万象,展出作品既有名家的精湛深邃之作,也有新锐的雏凤新声,既有中正堂皇之作,也有剑走偏锋的“现代派”。

蔡老师注意到,中国的学生,普遍没有养成进美术馆和博物馆的习惯,即使走进去以后也是走马观花地看,很少有学生,对艺术有真正的认识。于是,他计划配合教学部门尝试开设艺文赏析选修课,为学生发一本“艺文护照”,学生看一次展览,盖一个章,然后写上几十字的感想,累计一定次数以上可以给相应的成绩。

2011年5月15日,北航又成立了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作为该院的执行院长,蔡老师介绍,研究院将统筹协调建设“四馆一厅”(北航艺术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航空航天博物馆、北航音乐厅)文化传播阵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北航学生必将获得更多的艺术熏陶。

1.北航办学理念主题雕塑《世纪之声》,既具有钟器的大气沉雄厚实、纹饰刻镂精细,又有鼎的气势和当代艺术审美上的创新。

2.《校训树》以一棵树的造型寓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

3. 奥运盛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08年举全校之力,圆满承办第29届奥运会和第13届残奥会举重赛事。这座弘扬和传承奥运精神的文化景观雕塑《合力》于2011年12月正式落成在北航体育场东北小广场。四根向上生长的不锈钢支柱在最高点交融,象征凝聚的力量。

4. 学生们在北航艺术馆聚精会神欣赏艺术作品。

5. 载人航天精神雕塑《铭》 落成于北航图书馆广场,这是我国竖立的第一座载人航天精神主题纪念雕塑。作品跨越在草坪间一条通向图书馆大门的弯曲石径上,隐喻一个通向知识与智慧的永恒之门。

6. 主题雕塑《神舟》再现了“神舟”号飞船的具象形态,宁静中浸透出一种昂扬的精神,充分反映了北航文化的特质及神韵。

7. 雕塑《憧憬》系第九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青铜铸造,采用具象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风采与青春神韵,描绘了莘莘学子面对未来的想象与无限憧憬。

8. 雕塑《天音火凰》,圣洁的生命随风起舞,目光如炬、浴火重生,闪耀着令人心动的光环。

9. 《协奏曲》作品主体造型为两把高高竖起的小提琴和两把横卧的小提琴局部,顽强地生长、依存和融合于土地与岩石之中。

10. 2007年6月6日,著名艺术家、88岁高龄的吴冠中先生莅临正在举办其个展的北航艺术馆,高度评价了北航艺术馆的工作。他说:“这才是大学,这才是美育,中国的大学早就应该这样了。”蔡老师扶引吴先生走入艺术馆。

篇5:古文韵味生日的祝福语

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却隐藏着生日快乐的藏头,还将欢庆以及快乐蕴含的当中,同时还表达了对生日对象的祝福,希望对方能够一生都开心。非常的新颖而又有意义。

2、星辰运转一周期,只是此刻值庆贺。

一个周期可以认为是一整年,而在这一年当中虽然有很多的节日或者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对于祝福者来说都是很普通,只有在此刻,也就是被祝福者的生日,才是值得开心和庆贺的特殊日子,可以说是将自己对生日者的看重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3、年岁更替,顺意长存。

很简单的表达祝福的一句话,虽然没有体现出太多的个人的感情,但是祝福却很用心。这是在祝福生日者,即使每年的岁数都在更替变化,但是却仍然祝福他或者她能够一直保持着顺心顺易的生活。

4、时光潋滟长相伴,日夜更替常成长。

虽然时间一直都在伴随着我们一直在流逝,但是它却都没有离我们而去,仍然在跟着我们在一起前进,而我们在时光之中也越来越长了。这句祝福可以作为给自己的祝福,告诉自己虽然有长大了一岁,但是自己也是有成长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每个阶段的感谢。

5、冬暖春香雨有伞,一岁一岁共相随。

篇6:笔墨酣畅的韵味

多年来,王文学在深入研习魏晋“二王”和唐代草书名家孙过庭《书谱》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自己对多种书体形式的认识,将以中锋用笔为主,拓展为中锋与侧锋并用,并施以提按顿挫,穿插腾挪等多种技法,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书风特点。一幅《菜根谭选》草书作品,字体笔画虚实结合,笔力结构敦厚壮实,蕴含有一种与众不同、不拘一格的书写风范。该书以行笔畅达的线条,在盘礴的曲变中,或似柳枝一样的轻扬,或似金属般的锋利,或似磐石般的坚实,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并呈现出一种富于文化内涵情趣、尚意而自由发挥的流变态势。古代徐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菜根谭选》书作获得《“中国移动杯”首届中央企业企业文化书画大赛》金奖的可贵之处,在于其中蕴含有一种萧散飘逸、超凡脱俗的书写风范。王文学的作品同时入选2007年中国书协在广州举办的全国第九届书法大赛展,显示出书家作品具有的非同一般的艺术价值。

观赏王文学近作《碧韵图》横幅长卷,其主要运用“墨分五色”的表现技法,或者用浓淡相宜色块铺垫,密实处荷叶、荷花、花蕾、荷杆等相互穿插、相互衬托,或者用浅淡墨色挥毫渗透,虚空处几支荷杆错落有致,墨色深浅富于变化,两只水鸟琴瑟唱和,相映成趣,十分了得。

王文学,男,生于安徽宿州市,祖籍淮北市,号芦荻斋主、三养斋主等。他曾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结业于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书法理论研究生课程班,并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生班、创作班深造。他师从方敬教授、安曦贵研究员,并得到刘艺、沙曼翁、聂成文、于曙光等导师的亲授。在主攻书法的同时,他还致力于中国写意画的耕耘活动。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燕都画院院长,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

多年来,王文学一方面潜心致力于对书画表现能力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在深入研习书法艺术的史论与美学理论,并撰写了很多篇有感而发的书法论文发表交流。作者长期孜孜不倦地好学进取,使得他在书画艺术创作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王文学作品多次入选《“安美杯”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展》《中国第二届职工艺术节书画展》《纪念老子诞辰2 578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九届书法大赛展览》等全国各种书法大展,并被收入多部书画大典、画册;有数10篇书法论文在书法专业报刊上发表,其中,《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当前书法创作——漫谈书法创作中的若干问题》一文被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评为一类论文,《书法创作的若干问题及其臆想》被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收入《全国书法教学学术论文集》。他同时获得了“当代百名优秀书法家”称号,受到广泛好评,作品被很多爱好者收藏。

(责任编辑:李万全)

篇7:微软的传统韵味

要不是当初那句“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或许今天见到的周明会是一个作家或者语言学家,不会出现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就是父辈的这句话让周明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选择了计算机,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选择了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其后哈工大博士、清华博士后和副教授、日本高电社公司的中文翻译技术负责人,直到1999年进入微软再到今天,一做就是23年。现在,坐在记者面前的周明,正在谈论着一个文学气息很浓而且看似传统的话题——对联。

“我是个诗词爱好者,在业余时间也写过诗词。”周明笑着说,“虽然是学计算机的,但我一直觉得理工科应该和中国的传统文化、语言文字结合起来,文理融合。”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的周明的脑海中一直盘旋着这样的想法,1996年他应邀去了日本,研究中日、日一中机器翻译产品。在日本的时候,周明发现日本对传统文化很重视,甚至中国的某些传统文化在日本竟然保护的更好,这让他动起了利用自然语言保护文化传统的念头。

1999年春天回到中国时,恰逢微软亚洲研究院(当时还是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刚刚半年,时任院长的李开复见到了周明,“加人微软亚洲研究院吧,在这里你所研究的成果马上会体现价值”。同年9月,周明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处理组研究的项目主管,2001年又被提升为该组的经理。

对对联

“搞个自动对联吧。”2004年底,微软亚洲研究院前任院长沈向洋对周明说。所谓的自动对联就是由人出上联,计算机对出下联。“因为你是研究自然语言的,所以你做最合适,而且一定能做成。”沈向洋充满激情地拍着周明的肩膀说。

然而,对对联看似简单,其中却有很多门道。在形式上,上下联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普通人尚不一定能对得好对联,更不要说计算机了。丰富的机器翻译经验让周明很快的想到了办法,把对联的生成过程看作一个翻译的过程,根据给定上联的字词对应法则和一个动态规则算法求得一个相对应的下联。

2005年在杭州的21世纪计算大会上,沈向阳洋做出了一个令周明有些意外的决定——演示微软对联。那个时侯,对联系统还比较脆弱,不敢随便让人试用,但沈向洋的决定立刻把微软对联推到了大众面前。当周明输入“苏堤春晓秀”时,一句“平湖秋月明”让微软对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赞叹。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再一次展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最新的科研成果,“我们有能力承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通过这次演示,周明获得了很大的信心。

微软对联在今年春节期间迎来了第三版,搜索引擎部门在此基础上又提供了对联搜索、对对联、手机对联等多样化的服务。此外,新浪无线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合作把对对联这项中国千百年来的春节传统习俗搬到了电脑和手机上,这也难怪新浪副总裁、新浪无线总经理王高飞会说这是“一项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华人客户都十分有意义的服务”。

文化卡拉OK

周明喜欢唱卡拉OK,尽管和朋友出去唱歌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唱的“不好”,但每次他都会在盛情下唱上几旬,娱乐大众的同时自娱自乐。随着唱歌次数的增多,周明越是发现,微软对联和卡拉OK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卡拉OK的流行让人不得不佩服日本公司独到的眼光,日本把配乐唱歌这种原先只属于歌手的“特权”变成一种大众的行为,让人人都可以和着音乐唱歌,过把“明星瘾”;对对联在中国原先只属于文人雅士或者大师级人物附庸风雅或者相互娱乐的行为,现在,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媒介,人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心情或者感想编成上联,然后再通过系统生成下联和横批,体验舞文弄墨之乐。不论是卡拉OK还是对对联,都是一个从高端到低端的过程,对联系统的普及不仅仅能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助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把传统文化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中的韵味。

为了让记者信服微软对联会广泛流行,周明还举了个例子。“为什么网络俗语马上会在大众中流行开来,而作为传统的对联却没有呢?因为网络语言简单,人人都可以运用,如果能把对联这种看似高深的东西做成一个小工具,任何人产生任何想法都能生成一个对联的话,人们肯定乐于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甚至以后绝句或者律诗的产生的会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样看来,微软对联还真像是为中国传统文化而做的一个卡拉OK机,通过计算机对对联这样一个系统,拉近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平民大众的距离。早在五年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们似乎就觉察到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流行将是大势所趋,搭建其上的传统文化大餐会随着网络的枝蔓一起自然而然地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梦回唐朝

“如果人们把对对联当成一种娱乐,大家都来玩,在吃饭、聊天、开车时大家都可以做这样的事情,是不是整个中国又要回到唐代了?”周明说完哈哈大笑。中国文化能回到唐朝式的繁荣是周明的梦想,他已经朝着这个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早已融入中国人血液的、最容易触动人们神经的文化体现,周明选择对联无异于选择了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微软对联的课题并不会随着电脑对联的成功而结束,因为周明想要的更多。周明希望微软亚洲研究院或者说整个学术界对于诗词曲联的研究深度,能够进一步扎实、加强,能沿着中国传统文化这条线继续走下去,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

虽然离梦想还很远,但周明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已经想到了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那就是基于数据和基于实施(deployment drive research)的研究战略。这个战略把web作为开放的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和反馈,根据用户提供的数据来改进系统。这样,用户就成为研究的一环,系统中会融入更多人的智慧,原先局限于实验室的研究将会走向更加开放的环境,人类计算和互联网计算将融合起来,人工智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飞跃。

篇8:远逝的韵味

在之后漫漫的岁月,虽历经不同的韵味,甚至有过呯然心动,有过眩晕,但那定格在脑海深处最初的韵味,律动着,鲜活着,依旧清新、馨香。

那时,我已是一个懂得爱慕的少年了,喜欢读闲书,便多了本能以外的梦幻。躲在房顶烟囱后偷偷地看《青春之歌》,读着,读着,便倾慕起主人公林道静来;读《红旗谱》,为严萍的优雅大方陶醉,甚至悄悄地欣赏电影中的女特务,隐隐地感觉,她们身上,言行举止,有一种乡村女孩所没有的韵味,不仅仅是优雅,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韵致,以及想像中幽蓝的味道,是我做梦都喜欢的。

我常常独坐田埂上,嗅着泥土禾苗的芬芳,仰望着遥远的天幕,心,便湛蓝起来,五颜六色的光点,跳跃着,虹一样架在我的心头。甚至莫明其妙固执地相信,会像保尔一样,等到美丽的冬妮亚,觉得那个冬妮亚始终可爱,尤其是那令人痴迷的韵味。

正是这时,天随人愿,涧芳出现了。城市姑娘,就是那么靓丽。那时,我感到她的名字也是那样美,美得不同凡响,涧和芳连在一起,就有了一种说不上意境,尤其是和妙曼的她联系在一起,何止蓬壁,连天地都生辉了。后来,我才知道,大概那就叫爱屋及乌。

那天,阳光明媚,升腾的地气形成的热浪,一波一波滚来,舌干口渴,不时直腰瞭望。远远地,看见一位大姑娘,仿佛仙子从天而降,雪白的衣袂飘逸着,肩上的扁担颤颤悠悠,两只水桶起起落落,轻盈的脚步,仿佛随着音乐的旋律在舞蹈。我眼睛一亮,看见一张娇美的粉脸,笑靥如花,乌黑的长发辫梢系着的手绢,蓬松着像一只大彩蝶,翩翩漫舞而来。那韵致,绝不是乡村姑娘所有的,虽然学着村姑的扮饰。生产队长说,她呀,是从城里新来的下乡女干部,叫宋涧芳。

那笑容,不是堆出来的,朝阳下的花朵一样灿烂,不是野山花,是电影中绽放的红牡丹。光洁的额头、脸庞上,沁出细小晶莹的汗珠,像绿叶上的晨露,闪闪烁烁。倏然,我嗅到一种从未闻过的淡雅的香味,若隐若现,幽幽地飘来,令人沉醉。我断定,这香是从涧芳身上散发出来的。我的目光始终追随着她给人们盛水,我感觉,在她身周围有一层看不见的光晕,随她的身姿起伏收缩,那味道,便是从光晕中飘出的。我想走近,更近些,却不敢走近,直到接过她递来的水瓢,我还是痴傻地笑看着,水洒了一脖子。我舔着唇边的水,那水,也有了她的味道,分外甘冽,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多年,似乎从未喝过如此清凉甘爽的井水。一股清流,缓缓地渗入我的心田,流淌着,润物无声。

那走在田埂上袅娜的身姿,挑着水,小白兔一样蹦跳的裸足,像在舞蹈。这形象活跃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是谁,又不会着迷呢。

几天后,在大戏台前的村民大会上,见识了涧芳另一种形象,那韵致更加浪漫,更优雅大方。秀发飘飘,如旧年的软缎,如瀑布,披在丰润的香肩上,秀眉轻轻一挑,从雪白整洁的牙齿里,飘出美妙动听的歌声,意韵正浓,戛然而止,她在领唱。军绿的衬衣,是那么合体,女性的曲线美闪现无遗,吸引着无数的目光,她却浑然未觉。

不仅仅是我,许多青春萌动的少年,都为她的风采折服,但似乎仅仅是暗暗倾慕,远远地悄悄地观赏,没有谁敢走近。我虽生性腼腆,但忽儿不知从哪里借了另一副胆子,有一天放学后,躲开小伙伴,竟冲进大街面她居住的排房宿舍,嘴唇颤抖着,对她说:“涧芳姐姐,我喜欢你。”她依旧笑着,有些讶然,走近我,双手捧起我的脸颊,低头看着,摇摇头:“你还小。”我感受着源自她手掌的温润和弾力,源于她身体的幽幽馨香,久久,久久,时光仿佛凝固,也许很短暂,还是掉头逃跑了,我感觉,她温情纯洁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我。

独自坐到了河边,我的心仍狂跳不止,我不知道,我怎么会如此鲁莽,光天化日之下,向一位自己深深敬爱的神仙姐姐,说出那样亵渎的话,甚至有些后怕,怕她找到学校,找到家里,哭诉我的下流无耻。然而,忐忑中,几天过去,什么也没有发生。

村里难得轮到放回电影,涧芳找到我的女老师,让我给她们搬凳子占位子。我纳闷,涧芳是城里姑娘,在影剧院看惯了电影,难道也喜欢乡村的露天电影?电影开演前,她来了,将我放在一边的小板凳,拉到她坐的骨牌凳前,又将我按在她膝前,挨着她坐下。手伸到我面前,让我从她的香帕上选糖吃,是村里供销社没有的水晶纸糖块,我拿了一块,她笑了,糖一样甜甜的笑,另一只手又抓给我几块,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不时闻一闻糖香味中混杂着的她的体香味,那感觉很美。然后,她和我们老师一起看电影,有说有笑,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我感到,有一种气息,涧芳姐姐的气息,始终笼罩着我,轻轻抚摸着我。我浑身渗满汗珠,有些燥热。偶尔低头,我看见她穿着凉鞋的裸足,雪白,粉嫩,秀美颀长的足指上的指甲,闪着光。真的,长这么大,我从未见过如此净美润泽的裸足,我的手颤抖着,攥紧,自己都感觉得到手心浸满热汗。昏昏欲睡,不知几时,我竟靠到她腿上,透过她豆青的确凉裤子,我觉出她腿的温热柔滑。她没有动,毫无察觉,似乎默许了我静静地靠着,直到影幕发白,才轻轻拍拍我的脑袋,示意我该回家了。

后来,她和我的老师成了闺中蜜友,住在一起。排演节目,我有机会走进她们宿舍。我看见,涧芳的褥子铺在炕上,被子叠得像士兵一样整洁,一尘不染,旁边是一只绿色的装完子弹的木条箱,那块初见她时系在辫梢上的手绢,折叠成小方块,压在枕边不起眼的地方,露出一角。我不知道,如何鬼迷心窍,竟会起那样龌龊的念头,趁人不备将手帕藏在怀里,然后借故溜到野外,迫不急待反反复复地嗅着,和她身上散发的味道一模一样,有些浓郁的香皂味,混合着她淡淡却独特的体香味。怕弄脏,我将手帕夹在一本闲书里,走走站站抱着书包。虽然有些舍不得,特喜欢那味道,但我还是决定,找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手帕放回原处。那天,涧芳也在,说她的手帕不见了,问我们老师,我指着炕边席子一角,说:“那不是嘛。”涧芳拿起,朝我笑笑,说:“可不是嘛,几时丢在这儿了。”

那天,她借给我两本书,一本是郭沫若自传第一卷,一本是鲁迅先生的《吶喊》,两本书都是簇新的,还散发着油墨的香味。我读着,如痴如醉,尤其是读郭沫若自传,读到他七岁时想吻他嫂子红润的手时,我的心快跳出了嗓子眼。在那段文字隔一页,我发现有一张二寸彩色小照片,是涧芳的,秀发飘飘,笑靥如花,上边有几个白色的小字“青龟童鹤”,是她十八岁生日留影的。我小心翼翼地端详着,怕手指污了照片。那神韵,真的让人爱不释手,我很喜欢。但还是夹回那一页,将书原封还给了润芳。她手一缩,书险些掉到地上,而夹在书页间的照片却掉了,面朝下,原来背面还有字,是两个大字“惠存”,下边是年月日,时间正是我借书的前一天。我忙捡起照片,拍拍上面的土,还给她。涧芳笑着接过,欲言又止,依旧夹回书页间。多少年后,我才恍然大悟,那张珍贵的小彩照,本来是她有意送给我的,让我作个永久的留念,但因为我的迟钝,或者说单纯,失之交臂了,不,是当面错过。

不久,我升学离开村庄,因匆忙,或者是害羞,竟没有向她告别,等我寒假回来时,跑到排子房,已人去屋空,村人说,她回城了。

之后,一晃三十年过去,我再也没有机会见过涧芳姐姐。她大概早成了孩子的姥姥了,将无意掠过青春期的一丝风缕,潮晕,早忘记了。或者像那张她十八岁生日的丽影,依旧夹在书页间,躺在书柜的一角,多少年却没有翻开过,和书一样,发黄了。但她形象的韵味,一直珍藏在我脑海深处,那韵,那味,一如当年,还是那么有味。在阴雨天气,一个人躲在书房,不由地想起那遥远的、流逝的岁月,那清晰如昨天的韵味,心清如水,静静地,静静地,流淌着。

上一篇:求职自荐书样板下一篇:我 的 好 老 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