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市场梳理报告

2024-05-24

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市场梳理报告(精选6篇)

篇1: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市场梳理报告

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市场梳理报告

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步入医疗健康大数据时代。中国是除印度之外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让中国在医疗大数据领域所积累的医疗数据量和优势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数据的价值不仅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所获得的信息,也会在商业、科技决策,优化资源配置,节省资本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和潜力。近期,财新健康点与埃森哲联合发布报告对目前中国市场上医疗信息化公司进行了基本梳理和重点解读,旨在探究在分级诊疗模式推动下中国医疗信息化公司的发展现状。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运行环境分析截至2016年4月,中国的医疗机构总数为98.8万家,2016年全国诊疗人数6.6亿人次。中国的医疗机构每天都有大量的有关疾病、医疗、药品临床试验和健康等数据产生、存储和流动。目前,中国一般的医疗机构每年大约产生1TB~20TB的相关医疗数据,一些大型医疗机构每年产生的数据量甚至达到了300TB~1PB。美国俄勒冈州健康科技大学医疗大数据和生物样本大数据学者陈遵秋和陈漪伊在他们的文章中曾提到,2011年美国医疗健康系统数据量就达到150EB。到2013年,医疗机构累积的数据量比2011年增长了85%。可以预测,随着中国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的普及和电子病历的推广,以及更多医用级别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问世,届时中国每年产生的医疗数据将暴增。

展开剩余91%

国家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在整个医疗改革中的战略地位予以确认,这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保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均支持和鼓励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进行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信息技术在整个健康服务产业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尽管有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因为在具体执行中的一些技术、政策、医疗伦理以及市场方面的因素,这些数据中的大部分还是被存储起来,等待挖掘、分析和应用。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些被冷藏的医疗数据也说明还有相当大的商业机会等待释放。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数据服务公司总体现状医疗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医院与公共卫生的管理系统和各项业务功能系统中,对医院、公共卫生系统进行流程化管理,实现特定的业务功能,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广义的医疗信息化还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的远程医疗、云医院、移动医疗等。中国医疗健康数据公司市场现状一般情况下,医疗健康数据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是医疗数据服务和医疗软件产品。因此,它们的市场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1 医疗数据市场庞大医疗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医院,而医院医疗大数据的汇集主要依赖于院内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新医改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的政策,对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目前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类产品和服务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根据IDC统计,201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花费规模为223.12亿元,2015年增长至243.60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花费规模将达到430.01亿元,其间复合增长率为11.1%;2014年我国临床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约为20.64亿元,2015年达到24.48亿元,预计2020年将增长至52.17亿元,其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71%。2医疗机构信息化覆盖程度参差不齐由于中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从总体上看信息化覆盖程度不够,三级医院和三级以下医院、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具有一定差别,特别是高集中度、高共享度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覆盖还不够。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发布的2015~2016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研报告统计报告显示,在342家三级医院、194家三级以下医院样本医院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低于80%,其中实施比例较高的有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占75%以上;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已实施比例在70%~75%之间;有些系统实施比例则很低,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仅占12.13%。在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总体实施现状中,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实施比例最高达到75.26%,其次是住院医生工作站实施比例为74.21%,电子病历系统(EMR)实施比例为71.05%。已实施比例最低的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仅为8.77%。从数据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有些细分领域已实施比例比较高,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样本医院中,三级医院的数量超过60%,而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不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优质医疗人才方面,都占有了绝大多数优质资源。因此,从全国范围看,实际的覆盖率要远低于CHIMA的统计数据,同时说明医疗软件市场远未饱和。3临床数据成为未来发展重点另外,从CHIMA历年的统计数据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市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市场已经趋于平稳,而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高,这一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扩大。临床医疗数据是医疗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因此这一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比如临床数据中心(CDR)。临床数据中心(CDR)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医院范围内制作的终生纵向多媒体记录,包含患者所有重要的临床数据,可集成院内各科室级临床信息系统(如医嘱、病历、检验、心电、超声、病理等),实现所有临床诊疗数据的整合与集中展现,并为决策提供支持信息。在国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最早进行了临床数据中心建设的探索。该院建立了临床数据中心CDR,目前医院集成平台上一共有31个厂商的53个系统,其中有23个系统已经接入了CDR中,CDR中已有410万个患者,9.5亿条临床数据,每天通过集成平台交互的消息有26万条,每个月增长1600万条临床数据。不过CDR上线会涉及到医院海量数据的历史迁移,不仅耗时长、操作步骤繁琐复杂,还涉及到与HIS、EMPI等平台的交接对应。北大人民医院CDR平台的上线共迁移了1287万条就诊数据、2763万条用药数据,以及1.35亿条诊疗申请数据。我们统计了中国采购招标网上公示的全国医院临床数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设备中标公示,发现建设CDR中心的医院不仅有三级医院,大量的二级医院甚至社区卫生中心也有招标。单体建设金额在230万至2000万元不等。医疗健康数据公司总体现状1 企业数量、体量及主营业务我们根据手头资料,统计了目前在国内医疗健康数据行业参与经营的320家公司,其中既有国内的上市公司,也有跨国医疗数据公司,还包括大量的创业公司。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我们大致把公司分为四类:医疗信息化公司、专科医疗信息化公司、科研类大数据公司、药事服务和医保数据公司。其中医疗信息化公司大约有177家,这类公司的比重最大,上市公司/大公司多集中在这一领域,同时还聚集了大量创业公司。专科医疗信息化公司大约有48家,这个领域以创业公司为主。科研类医疗大数据公司大约有17家,其中包括专科类医疗大数据,如有思派网络、新屿科技等四家肿瘤大数据公司,也有太美医疗这样专门向药企、器械企业提供临床试验软件和数据的公司。药事服务和医保数据公司大约有23家,在这个领域创业公司占了绝大多数,但影响力最大的是上市企业海虹控股,海虹控股从2009年就启动了PBM业务。另外还有一些在地方医保数据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创业公司,如金豆医疗与武汉医保部门的合作。2公司分布地域从地域看,这些医疗健康数据公司多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或许和这些地域原本互联网IT公司众多有关。从这些公司的所在地看,北京是全国医疗健康数据公司发展的重镇,聚集的医疗健康数据公司最多,有59家;其次是上海,有26家;深圳位居第三,有25家公司。另外,杭州、广州、成都、南京的医疗健康数据公司数量也都多于10家。行业竞争状况1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医疗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巨大,获取其商业运营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通过医改把现有医疗行业的利益链条打破,使医院有动力共享数据;2.通过医院、医保的信息化建设获取医疗大数据,并将其标准化。而抛开政策之外的因素,针对地方政府、医院和医保的各方诉求,医疗大数据公司只有不断推出相应产品和服务满足政府、医院、医保等诉求,并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才能有机会获取医疗数据的运营权。而数据就是资本,掌握更多的数据资源,在大数据时代意味着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据CHIMA 2014~2015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研报告统计,在335家三级医院、235家三级以下医院样本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低于85%,其中实施比例较高的有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占80.35%以上;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实施比例在75%~80%之间;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医疗统计系统、护理信息系统、药品会计系统、手术室排班/计费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实施比例在70%~50%之间;医疗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医学文献管理系统实施的比例则在30%左右。总体上,三级医院已实施的比例高于三级以下医院。而CHIMA 2015~2016报告统计中,在342家三级医院、194家三级以下医院样本医院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低于80%;其中实施比例较高的有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占75%以上;而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实施比例在70%~75%之间;一些系统实施比例很低,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仅占12.13%。在CHIMA 2014~2015调查报告中,在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总体实施现状中,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实施比例最高达到75.26%,其次是住院医生工作站实施比例为74.21%,电子病历系统(EMR)实施比例为71.05%。已实施比例最低的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仅为8.77%。其中体检中心管理系统、医院传染/感染监测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增长幅度比较大。在2015~2016调查报告中已实施比例最高的是: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三级医院是76.90%,三级以下医院是64.95%;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三级医院为76.61%,三级以下医院为64.45%;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三级医院为76.61%,三级以下医院为60.82%;电子病历系统三级医院为73.68%,三级以下医院为61.86%。接近一半的临床信息系统在我国医院的已实施比例较上一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涨幅最快的有:重症监护系统、临床知识库系统和放射信息系统。大数据能产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挖掘的水平。大数据技术实际上是对计算机科学、电机工程、通信、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发展的一个综合考量。有些技术条件在10年前才逐渐成熟,我们今天的大数据应用水平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能在大数据技术上胜出则具有先天性市场优势。医疗大数据和精准医疗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科研类医疗大数据公司因为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运营机制,所以从市场的角度看,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系统仍然处于摸索中。CHIAM 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医院在选择软件供应商时着重考虑的因素有本地化服务、厂家实力和品牌、成功案例等。其中,有71.75%(409家)家医院首先会考虑该供应商是否拥有本地化服务的机构;其次是厂家的实力和规模,这个比例占到61.23%(349家);最后是供应商是否有大量成功案例,这个比例为55.79%(318家)。2主要竞争企业市场份额从12家上市公司医疗健康数据产品线以及市场份额比较来看,各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基于提供医疗软件服务未来市场将形成区域马太效应,获得运营区域医疗大数据后,再落地推进区域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时代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着医疗产业不断革新,远程医疗、养老、健康管理和医疗控费等大健康机构开始对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付诸实践。其中,以线下医疗机构资源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医院,成为2016年引人注目的新生事物。据统计,从2014年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诞生到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约36家。其中,已经实现落地运营(已提供PC端或者APP端服务入口)的共有25家,其他11家在2016年已经公开宣布签约在建。而IDC 2017年2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医疗IT十大预测”中,预计2017年将会发展到上百家。互联网医疗业务模式也会逐步落地,预计2016年互联网医疗的门诊量将达到370万,后续几年中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问诊量会达到2.96亿,占到全部就医问诊量的近4%。广东互联网医院、徐汇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是几家运营较早、知名度比较高的互联网医院。上海徐汇云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推出的国内首家云医院。医生通过网络视频与病人面对面交流,通过询问、观察和医疗仪器检测上传的信号数据、影像图片等对病人实施诊断的智慧医疗平台。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12月16日推出至今,注册用户6万余人,共为30万余人次提供医疗及健康咨询服务,服务范围已达8个省、600余家机构。通过“1+1+1”3级医疗机构及职业医护,为病患提供视频看病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及随访;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融合延伸至机关单位、社会药房、养老机构、社区街道、居委会、家庭、个人,辐射包括边远地区。1 广东省网络医院广东省网络医院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14年10月成立的,截止到2016年6月,已在全省21市58个县设置网络就诊点4800余个,提供专职网络医生57名、兼职医生553名,为全省100多万群众提网络诊疗服务或咨询服务,开具电子处方50余万张。2乌镇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是桐乡市人民政府与微医(挂号网)于2015年12月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创新平台”。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乌镇互联网医院已在全国17个省市落地,并且在四川率先突破性进行在线医保支付,实现了由国家为百姓购买服务,带领互联网医疗行业商业模式的落地。2016年,乌镇互联网医院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5亿,日接诊量超过5万人次,相当于几家大型三甲医院的接诊量。目前,互联网医院已接入桐乡医疗机构号源,居民通过微医APP不仅可预约当地医院,还可预约全国的专家号。2016年,互联网医院营收近1亿元,成为行业内唯一实现大规模营收的盈利公司。医疗IT基础完成 数据与AI应用将成竞争热点通过市场和公司资料调查,以及比较CHIMA两个报告数据变化,我们发现:1.医疗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成HIS、EMR、PACS等信息系统,主要集中结算收费药品进销存等财务计费为核心的医疗软件市场已经趋于平稳饱和,多数公司能提供HIS类产品和服务;但是这些系统在支持检查、诊断、护理等核心诊疗流程方面是分散的,其保障医疗质量和提高诊疗水平的潜力略显不足。2.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IS)建设正在向更细化、服务于流程控制的方向演进,以病人管理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成为市场的热点。3.由于医院越来越重视医疗数据的价值,为了打破院内的数据孤岛,实现院内数据共享,投资建设院内集成(开放)平台目前处于高速增长期。4.在分级诊疗推动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医院有面向基层的动力。通过对核心诊疗流程的管控来支持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新兴医疗模式,保证融合院内外的医疗流程,合力提升诊疗水平并保障医疗质量。实现区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区域医疗大数据互通互联,未来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将会处于高速增长期。5.医疗IT的基础信息化基本完成,认知计算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医疗IT由基础信息化向人工智能应用快速迈进,未来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将成为一个竞争热点。声明转载、添加白名单以及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文章留言,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得随意修改及盗用原文。中国信息化周报与您距离更近!www.cio360.net中国大数据企业联盟

卫生医疗健康 医药

案例详解: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及对企业的影响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篇2: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市场梳理报告

(2018-2023年)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背景

1.1 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背景及意义

1.1.1 医疗信息化行业定义

1.1.2 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背景

1.1.3 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意义

(1)挖掘医疗潜能

(2)提高服务质量

(3)保障医疗安全

(4)方便地区调配资源

1.1.4 医疗信息化行业产业链

1.2 政策环境对医疗信息化的影响

1.2.1 行业监管体制

1.2.2 行业相关政策与规范

1.2.3 行业发展战略与规划

1.2.4 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1.3 人才环境对医疗信息化的影响

1.3.1 行业人才供给情况

1.3.2 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1.3.3 行业人才培养建议

1.4 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的影响

1.4.1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方向

(1)医药分开

(2)改革公立医院产权结构

(3)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

1.4.2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重点

1.4.3 医疗体制改革对信息技术的要求

(1)医疗服务提供方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

(2)公共卫生与卫生行政领域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

(3)医药和器械供应商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

(4)医疗服务支付方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

1.4.4 医疗改革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第2章:国际医疗信息化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

2.1 国际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概况

2.1.1 各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状况概述

2.1.2 各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2.2 美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经验与启示

2.2.1 美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

2.2.2 美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2.2.3 美国医疗信息化中的主要问题

2.2.4 政府机构在美国医疗信息化中的角色

2.2.5 美国医改对医疗信息化的影响

2.2.6 美国医疗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

2.3 日本电子病历档案发展经验与启示

2.3.1 日本医疗信息化发展现状

2.3.2 日本电子病历档案发展历程

2.3.3 日本电子病历档案的特点和益处

(1)日本电子病历档案的五大特点

(2)日本电子病历档案的七大益处

2.3.4 日本电子病历档案发展趋势

2.3.5 日本医疗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

(1)日本电子病历档案的启示

(2)日本智能医疗建设的启示

(3)日本医疗信息技师体制的启示

2.4 欧洲医疗信息化发展经验与启示

2.4.1 欧洲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概述

2.4.2 欧洲医疗卫生信息化架构

2.4.3 欧洲远程医疗发展现状

(1)德国远程医疗

(2)英国远程医疗

(3)意大利远程医疗

(4)波兰远程医疗

(5)挪威远程医疗.2.4.4 欧洲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1)欧盟发展趋势

(2)成员国发展趋势

第3章: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3.1 中国医疗行业发展分析

3.1.1 医疗行业发展概况

3.1.2 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分析

(1)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模分析

(2)医疗机构行业运行效率分析

1)医疗机构盈利能力分析

2)医疗机构运营能力分析

3)医疗机构偿债能力分析

4)医疗机构发展能力分析

3.1.3 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3.2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分析

3.2.1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和整体架构

(1)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

(2)我国医疗信息化整体架构

3.2.2 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阶段

3.2.3 医疗信息化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有利因素

(2)不利因素

3.2.4 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

(1)总体市场规模

(2)硬件市场规模

(3)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

(4)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细分市场规模

3.2.5 医疗信息化投入统计分析

(1)医院信息化投入统计

(2)医院信息化投入较之前变化情况

3.2.6 医疗信息化行业竞争分析

(1)医疗信息化行业竞争格局

(2)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集中度

(3)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竞争趋势

3.3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机遇与挑战分析

3.3.1 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3.3.2 医疗信息化行业面临挑战分析

3.4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4.1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总体发展趋势

3.4.2 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趋势

(1)大型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

(2)中小型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

3.4.3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产品趋势

3.5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3.5.1 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前景

3.5.2 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4章:中国医院管理信息化发展分析

4.1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分析

4.1.1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概况

4.1.2 医院信息系统发展分析

(1)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2)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效益

(3)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存在问题与策略

(4)医院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4.2 医院信息系统(HIS)市场分析

4.2.1 医院信息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4.2.2 医院信息系统市场结构分析

4.2.3 医院信息系统市场竞争分析

4.2.4 医院信息系统市场需求前景

4.3 远程医疗发展分析

4.3.1 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4.3.2 远程医疗关键技术

4.3.3 远程医疗投资情况

4.3.4 远程医疗发展现状

4.3.5 远程医疗发展障碍与策略

4.3.6 远程医疗市场发展前景

第5章:中国临床管理信息化发展分析

5.1 临床信息系统(CIS)市场分析

5.1.1 临床信息系统概况

(1)临床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构成(2)建立临床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3)临床信息系统的特点

5.1.2 国内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1)国内临床信息系统总体应用状况

(2)不同等级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状况

(3)不同地区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状况

5.1.3 国外临床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5.1.4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

5.1.5 临床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5.1.6 临床信息系统市场分析

(1)临床信息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2)临床信息系统市场结构分析

(3)临床信息系统市场竞争分析

(4)临床信息系统市场需求前景

5.2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市场分析

5.2.1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发展分析

(1)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设计原则

(2)国际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发展现状

(3)国内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市场规模分析

(4)医院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市场竞争分析

(5)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建设存在问题

5.2.2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应用分析

(1)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应用现状

(2)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应用效益

5.2.3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细分市场分析

(1)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市场分析

(2)其他PACS细分市场分析

5.2.4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市场发展趋势

5.2.5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市场需求前景

5.3 检验信息系统(LIS)市场分析

5.3.1 检验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1)国际检验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2)国内检验信息系统发展现状

5.3.2 检验信息系统应用效益

5.3.3 检验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5.3.4 国际检验信息系统经验借鉴

5.3.5 检验信息系统主要供应商

5.3.6 检验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5.4 电子病历系统(EMR)市场分析

5.4.1 电子病历发展综述

(1)电子病历概念

(2)电子病历特征分析

(3)电子病历发展阶段

(4)电子病历发展意义

5.4.2 国外电子病历应用经验借鉴

5.4.3 国内电子病历应用现状

5.4.4 电子病历应用效益分析

5.4.5 电子病历存在问题

5.4.6 电子病历发展建议

5.4.7 电子病历市场发展趋势

5.4.8 电子病历市场需求前景

第6章: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分析

6.1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分析

6.1.1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

6.1.2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模式

6.1.3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投资规模

6.1.4 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分析

(1)疫情和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建设

(2)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3)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

(4)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6.1.5 公共卫生信息化效益分析

6.1.6 公共卫生信息化市场分析

(1)公共卫生信息化市场概况

(2)公共卫生信息化市场规模

(3)公共卫生信息化市场结构

6.2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前景分析

6.2.1 公共卫生信息化存在问题与策略

(1)公共卫生信息化存在问题

(2)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策略

6.2.2 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6.2.3 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前景

第7章:中国药品流通和医保信息化发展分析

7.1 中国药品流通信息化发展分析

7.1.1 我国药品流通信息化发展现状

7.1.2 实施药品流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7.1.3 药品流通过程信息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7.1.4 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市场发展分析

(1)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发展历程

(2)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发展规划

(3)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存在问题

(4)中国药品管理信息化发展前景

7.2 中国医保信息化发展分析

7.2.1 我国医保信息化发展现状

7.2.2 我国医保信息系统功能介绍

7.2.3 我国医保信息发展趋势分析

第8章:中国医疗信息化区域发展分析

8.1 北京市医疗信息化发展分析

8.1.1 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8.1.2 北京市医疗信息化发展规划

8.1.3 北京市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

8.1.4 北京市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展

8.1.5 北京市医疗信息化存在问题

8.1.6 北京市医疗信息化发展前景

8.2 上海市医疗信息化发展分析

8.2.1 上海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8.2.2 上海市医疗信息化发展规划

8.2.3 上海市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

8.2.4 上海市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展

8.2.5 上海市医疗信息化发展前景

8.3 浙江省医疗信息化发展分析

8.3.1 浙江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8.3.2 浙江省医疗信息化发展规划

8.3.3 浙江省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

8.3.4 浙江省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展

8.3.5 浙江省医疗信息化发展前景

8.4 广东省医疗信息化发展分析

8.4.1 广东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8.4.2 广东省医疗信息化发展规划

8.4.3 广东省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

8.4.4 广东省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展

8.4.5 广东省医疗信息化发展前景

8.5 江苏省医疗信息化发展分析

8.5.1 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8.5.2 江苏省医疗信息化发展规划

8.5.3 江苏省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

8.5.4 江苏省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展

8.5.5 江苏省医疗信息化发展前景

8.6 安徽省医疗信息化发展分析

8.6.1 安徽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8.6.2 安徽省医疗信息化发展规划

8.6.3 安徽省医疗信息化投入规模

8.6.4 安徽省医疗信息化建设进展

8.6.5 安徽省医疗信息化发展前景

第9章:中国医疗信息化关键技术发展分析

9.1 云计算发展及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9.1.1 云计算发展状况

(1)云计算定义

(2)云计算发展特征

(3)云计算市场规模

(4)云计算竞争分析

(5)云计算发展前景

9.1.2 云计算为医疗卫生信息化提供的服务

(1)在线软件服务

(2)数据存储服务

(3)计算分析服务

(4)硬件租借服务

9.1.3 云计算在医疗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9.1.4 云计算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9.2 物联网发展及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9.2.1 物联网发展分析

(1)物联网定义

(2)物联网发展特征

(3)物联网发展规模

(4)物联网竞争分析

(5)物联网发展趋势

9.2.2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的政策环境

(1)国外相关政策

(2)国内相关政策

9.2.3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相关应用

(1)人员定位

(2)无线医疗监护

(3)生命体征采集

(4)医药产品管理

(5)医疗器械管理

(6)医疗垃圾处理

(7)血液管理

9.2.4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技术方面

(2)产业应用发展方面

9.2.5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9.3 无线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9.3.1 无线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1)远程医疗

(2)患者身份识别及数据采集

(3)药物跟踪

(4)医疗垃圾跟踪

(5)医疗设备管理

(6)血液管理

9.3.2 国内外无线医疗技术应用现状

(1)国外应用现状

(2)国内应用现状

9.3.3 无线应用在医疗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无线局域网络安全问题

(2)无线信号的干扰问题

(3)数据的可靠性问题

9.3.4 无线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展望

9.4 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发展分析

9.4.1 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概况

(1)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定义

(2)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重要性

(3)医疗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规划

9.4.2 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全球进展

(1)国际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组织

(2)国际主要医疗卫生信息标准

(3)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全球进展

9.4.3 国内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进展

(1)国内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组织

(2)国内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研究进展

9.4.4 国内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9.4.5 国内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发展建议

第10章: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先企业个案分析

10.1 中国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个案分析

10.1.1 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6)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10)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11)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12)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13)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2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6)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10)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11)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12)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3 天健科技集团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1.4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6)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10)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11)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12)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5 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6)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10)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11)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12)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6 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7 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1.8 西安华海医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9 方正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1.10 银江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6)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7)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8)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9)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10)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11)企业经营状况优劣势分析

(12)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11 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12 智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13 山东众阳软件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14 深圳市天方达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1.15 西安天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1.16 南京海泰医疗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7)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1.17 合肥汉思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1.18 浙江飞易特软件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1.19 广东巨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1.20 北京中科美伦科技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3)企业技术及研发实力

(4)企业典型客户分析

(5)企业业务网络分布

(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

10.2 中国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个案分析

10.2.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1)医院发展简况分析

(2)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3)医院信息化投资情况

(4)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5)医院发展优劣势分析

(6)医院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2.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1)医院发展简况分析

(2)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3)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4)医院发展优劣势分析

(5)医院最新发展动向分析

10.2.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1)医院发展简况分析

(2)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3)医院信息化投资情况

(4)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5)医院发展优劣势分析

10.2.4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1)医院发展简况分析

(2)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3)医院信息化投资情况

(4)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5)医院发展优劣势分析

10.2.5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1)医院发展简况分析

(2)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3)医院信息化投资情况

(4)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5)医院发展优劣势分析

10.2.6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1)医院发展简况分析

(2)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3)医院信息化投资情况

(4)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5)医院发展优劣势分析

10.2.7 北京同仁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1)医院发展简况分析

(2)医院经营情况分析

(3)医院信息化投资情况

(4)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5)医院发展优劣势分析

第11章: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分析

11.1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11.1.1 医疗信息化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11.1.2 医疗信息化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1)产品和技术开发风险

(2)企业核心技术失密风险

(3)知识产权保护风险

11.1.3 医疗信息化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11.1.4 医疗信息化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11.2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特性分析

11.2.1 医疗信息化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1)技术壁垒

(2)产品壁垒

(3)经验壁垒

(4)人才壁垒

(5)行业技术标准壁垒

11.2.2 医疗信息化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11.2.3 医疗信息化行业盈利因素分析

11.3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分析

11.3.1 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规模

11.3.2 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结构

11.3.3 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机会

11.3.4 前瞻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医疗信息化范围

图表2:医疗信息化细分领域主要内容

图表3: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图表4:医疗信息化行业产业链

图表5:医疗信息化监管部门及职责

图表6:2011年以来医疗信息化行业相关政策与规范

图表7: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

图表8:医疗信息化行业相关规划

图表9: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变化方向

图表10: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蓝图(至2020年)

图表11:发达国家医疗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列表

图表12:美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示意图

图表13:HITECH三个阶段

图表14:2011-2016年EHR在医院的渗透率(单位:%)

图表15:HIMSS电子病历评级

图表16:EHR在医院的渗透率(单位:%)

图表17:美国HIE建设政府补助项目

图表18:美国医疗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列表

图表19:日本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示意图

图表20:日本电子病历档案的五大特点列表

图表21:日本电子病历档案的七大益处列表

图表22:日本智能医疗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列表

图表23:中国设置医疗信息技师体制的可行性分析

图表24:2011-2017年中国医疗机构数量统计(单位:家,%)

图表25:2010-2017年中国卫生技术人员人数(单位:万人)

图表26:2011-2017年中国医疗机构床位统计(单位:万张,%)

图表27: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单位:万元)

图表28: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资产负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29: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收入和利润规模(单位:万元)

图表30: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收入和利润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31: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盈利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32: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运营能力分析(单位:次)

图表33: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偿债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34:2011-2016年中国医疗机构发展能力分析(单位:%)

图表35:2011-2016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单位:%)

图表36: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

图表37:医疗卫生体系“四梁八柱”结构图

图表38: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框架

图表39:我国医疗信息化整体框架

图表40:我国医疗信息化各阶段示意图

图表41:我国医疗信息化各阶段内容

图表42:我国医疗信息化政策推动图

图表43:2011-2017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44:2011-2017年医疗信息化行业硬件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45:2011-2017年医疗信息化行业软件和服务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46:2011-2017年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细分领域规模(单位:亿元)

图表47:2013-2017中国医院上信息投入(单位:%)

图表48:2013-2017中国医院上信息投入不同对比(单位:%)

图表49:2013-2017中国医院上信息投入不同等级医院对比(单位:%)

图表50:2013-2017中国医院上不同等级医院平均信息投入(单位:万元)

图表51:2013-2017中国医院上信息投入不同经济地区对比(单位:%)

图表52:2013-2017中国医院上不同经济地区医院平均信息投入(单位:万元)

图表53:2013-2017中国医院上信息投入不同床位规模对比(单位:%)

图表54:2013-2017中国医院上不同床位规模医院平均信息投入(单位:万元)

图表55:2013-2017中国医院上信息投入较之前(单位:%)

图表56:2013-2017中国医院上信息投入较之前不同等级医院对比(单位:%)

图表57:2013-2017中国医院上信息投入较之前不同经济地区对比(单位:%)

图表58: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竞争格局

图表59:国内医疗信息化市场企业竞争力评价

图表60:2012年医疗信息化市场企业集中度(单位:%)

图表61:2012年医疗信息化行业主要企业中标金额(单位:元)

图表62:2018-2023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结构预测(单位:%)

图表63:2011-2017年医疗行业IT花费占卫生机构卫生总费用比例(单位:%)

图表64:我国医疗信息化典型需求发展

图表65:“十三五”期间我国医院信息化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66:2018-2023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67:2011-2017年医院信息系统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图表68:2011-2017年医院信息系统市场结构变化(单位:%)

图表69:医院信息系统主要生产企业

图表70:2018-2023年医院信息系统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71:外交互式卫星通信系统

图表72:远程医疗与多媒体传输有关的QoS参数(Quality of Services)

图表73:远程医疗与通信有关的QoS参数

图表74:远程医疗对网络宽带的要求

图表75:中国远程医疗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图表76:2012-2017年远程医疗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77:远程医疗制约因素

图表78:远程医疗障碍目前正在被解决,不利因素渐去

图表79:临床信息系统分类及主要功能

图表80:建立临床信息系统的目的 图表81:临床信息系统的特点分析

图表82:2013-2017中国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实施状况(单位:%)

图表83:2013-2017中国临床信息系统已实施比例不同等级医院对比(单位:%)

图表84:2013-2017中国临床信息系统准备建比例不同等级医院对比(单位:%)

图表85:2013-2017中国临床信息系统已实施比例不同经济地区对比(单位:%)

图表86:2013-2017中国临床信息系统准备建比例不同经济地区对比(单位:%)

图表87:2011-2017年临床信息系统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图表88:2011-2017年来临床信息系统市场结构情况(单位:%)

图表89:临床信息系统提供商情况

图表90:国内临床信息系统细分领域提供商情况

图表91:2018-2023年临床信息系统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92:建立临床信息系统的目的

图表93:三级医院PACS专业显示器品牌分布(单位:%)

图表94:县级医院PACS专业显示器品牌分布(单位:%)

图表95: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建设存在问题

图表96:不同发展阶段PACS系统市场比较

图表97:RIS系统的业务功能、技术特点比较

图表98:电子病历定义

图表99:电子病历定义共性描述

图表100:电子病历主要特点

图表101:电子病历发展阶段

图表102:2012-2016电子病历系统应用状况(单位:%)

图表103: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

图表104: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模式

图表105:用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图表106: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示意图

图表107:全国各地大力推动健康档案建立工作

图表108:2011-2017年我国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图表109:2017年公共卫生信息化市场结构(单位:%)

图表110:2012年以来部分城市区域信息化进展

图表111:2011-2016年11月我国零售药店总数及增长率(单位:家,%)

图表112:我国药品电子监管发展历程

图表113:“十三五”期间我国药品电子监管发展目标

图表114:“十三五”期间我国药品电子监管主要任务

图表115:药监码使用特点

图表116:中国药监码在用样式

图表117:医保信息化在医院信息系统各自系统中的功能体现

图表118:2011-2017年北京市卫生机构规模分析(单位:家,万张,万人)

图表119:2011-2017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单位:万人次)

图表120:北京市“十三五”阶段性目标

篇3: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市场梳理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 在政策、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等综合背景的影响下, 中国医疗电子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政策方面, 新医改政策逐步落实, 医疗行业投入巨大;经济方面,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发展重点;社会方面, 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个人医疗需求明显增加;技术方面, 多种技术紧密融合, 医疗科技日新月异。

2010年, 中国医疗电子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3.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其中便携式医疗电子的市场规模为208.7亿元, 同比增长28.5%。预计未来三年, 中国医疗电子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40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692.5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8%。

篇4: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市场梳理报告

具体而言,2014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呈现三大特点:一是理财规模平稳增长;二是理财资金继续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理财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银行业理财市场的主要政策

2014年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发布《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该通知对申请开设理财产品债券账户的管理人以及申请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提供服务的托管人所具备的条件作出了明确规定,列出了申请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应符合的条件;还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立债券账户的理财产品应以单只理财产品的名义开户,但理财产品由非本行的第三方托管人独立托管的,也可以理财产品系列或理财产品组合的名义开户。

2014年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理财业务监管机制,强化理财业务非现场监管,加强现场检查。加强对理财产品销售活动的行为监管,加大对理财业务监管法规的执行力度,积极鼓励银行理财业务探索新的产品和模式,更好地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规定银行在发售普通个人客户理财产品时,需在宣传销售文本中公布所售产品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的登记编码,投资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www.chinawealth.com.cn)查询产品信息,未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登记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律不得销售。

2014年7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银行按照单独核算、风险隔离、行为规范、归口管理等原则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理财业务;明确了理财事业部应具备的几个特征,以及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经营应符合的监管要求。

2014年7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8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或运用原则上应当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切实整治层层加价行为,减少监管套利,引导相关业务健康发展。

2014年9月11日,中国银监会、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导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评制度,设立存款偏离度指标,约束存款“冲时点”行为;规定银行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即不得通过将理财产品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于每月下旬,于月末、季末时点将理财资金转为存款。

2014年12月,银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在梳理总结过去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对理财业务的监督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完善,是指导银行理财业务的综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推动银行理财产品向开放式、净值型产品转型,逐渐打破刚性兑付,鼓励银行理财采取直接投资方式,避免多重嵌套,缩短资金链条。

2014年12月30日,中央结算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理财登记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登记理财产品投资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的底层资产投资信息和月度理财业务汇总信息,进一步提高银行理财信息透明度;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销售高净值客户类理财产品时,需在销售文件中公布该产品在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中的登记编码。

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共计55012只,理财资金余额15.02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78万亿元,增幅为46.68%。银行理财规模在各类资产管理业务中位居首位(见表1)。

(二)不同运作模式产品余额情况

从运作模式看,虽然封闭式理财产品仍占主要地位,但开放式理财产品增长迅速。截至2014年末,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3604只,资金余额5.2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分别为6.55%和34.91%。开放式理财产品资金余额较2013年末增长3.56万亿元,增幅为210.51%,占市场的比例提高了18.43个百分点。

在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中,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4.68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3.15万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5607.5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079.7亿元。

(三)不同机构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4年末,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依然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其理财资金余额为6.4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43.06%,较2013年末增长1.42万亿元,占比下降6.25个百分点;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其理财资金余额5.6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37.74%,较2013年末增长2.52万亿元,占比提高4.45个百分点(见表2)。

(四)不同投资者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4年末,一般个人客户理财产品资金余额8.95万亿元,占全市场的59.58%,较2013年末下降4.58个百分点;机构客户专属产品资金余额4.4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29.57%,较2013年末提高3.69个百分点;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资金余额1.1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7.60%,较2013年末提高1.40个百分点;银行同业专属产品的资金余额为0.4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3.25%,较2013年末下降0.51个百分点(见表3)。

(五)不同收益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4年末,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0.0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67.17%,较2013年末提高3.37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26万亿元,占全市场的21.69%,较2013年末下降3.42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1.6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11.14%,较2013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

(六)不同期限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从封闭式理财产品1来看,截至2014年末,3个月(含)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51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35.87%;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余额为6.27万亿元,占比为64.13%。在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中,3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66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27.22%,占比较2013年末提高4.53个百分点;6至12个月(含)期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87万亿元,占比为29.34%,较2013年末提高2.46个百分点;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7410.2亿元,占比为7.57%,较2013年末下降3.24个百分点(见图1)。

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4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共发行理财产品180507只,平均每月发行产品15042只,累计募集资金113.97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14年内所有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全年发行产品数和募集资金额分别比2013年提高25.31%和61.70%。从封闭式理财产品来看,全年共发行理财产品175220只,累计募集资金41.31万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加29.60%和23.06%。

(二)不同收益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4年,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募集资金77.21万亿元,占全市场的67.75%,占比较2013年提高8.85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和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量分别为8.38万亿元和28.38万亿元,占比分别为7.35%和24.90%,分别比2013年下降2.36个和6.49个百分点(见图2)。

(三)不同期限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4年封闭式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41.31万亿元,加权平均期限为3.19个月,比2013年约增加0.16个月。其中期限在3个月(含)以内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28.78万亿元,占比为69.67%,低于2013年的73.67%;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12.53万亿元,占比为30.33%,高于2013年的26.33%(见表4)。

(四)不同风险等级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95.72万亿元,占比为83.99%,较2013年提高了8.11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为0.66万亿元,占比为0.58%,与2013年基本持平(见表5)。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4年末,全部理财产品投资各类资产余额215.77万亿元,涉及11大类资产。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主要配置的三大类资产,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91.22%(见表6)。

(二)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情况

1.总体情况

理财产品在给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同时,也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有10.71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7.92%。

2.理财资金投资实体经济的行业分布情况

从理财产品投向实体经济的行业分布情况来看,理财资金全年投资土木工程建筑业最多,全年累计投资2.12万亿元;其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农业,全年累计分别为1.33万亿元和1.03万亿元(见表7)。

3.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情况

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年初的2406.6亿元降到年末的2125.4亿元,下降281.2亿元,降幅11.68%。具体来看,涉及“两高一剩”行业、商业房地产(保障房除外)和地方融资平台的非标资产规模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分别较2013年末下降42.67%、16.85%和2.04%。

(三)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情况

1.理财资金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情况

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截至2014年末,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资金量占投资总额的43.75%,其中,利率债投资额(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占理财投资总额的4.33%,信用债占25.45%。

进一步来看,理财产品所投资的信用债,整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高信用评级的债券资产占主体。以2014年12月末的投资情况来看,47.27%为AAA债券,25.43%为AA+债券,24.23%为AA债券,这三类债券占全部有债项评级债券的95%以上,BBB级及以下债券持有额不足1%。

2.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情况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的资产之一。截至2014年末,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金占投资总额的20.91%。其中,收/受益权3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标资产的34.97%(见表8)。

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一)理财产品客户收益兑付情况

1.总体情况

2014年,银行理财市场累计兑付客户收益7121.3亿元。其中,封闭式净值型、封闭式非净值型和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6870.9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2384.2亿元,增幅53.14%。

2014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5.06%,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为5.07%,较2013年提高50个基点;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为3.89%,较2013年提高55个基点。全年终止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51只产品出现了亏损,占全部终止到期产品的0.03%,该比例较2013年略有下降;亏损理财产品本金的平均偿还率是85.95%。

2.不同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2014年,一般个人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4604.5亿元, 占全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64.66%;机构专属理财产品兑付1753.9亿元,占24.63%;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兑付477.7亿元,占6.71%;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兑付285.2亿元,占4%。

不同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的兑付客户收益率也有所区别。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5.75%;机构专属理财产品最低,为4.61%。在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4.43%;一般个人类理财产品最低,为3.80%。

3.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差别明显。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3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按照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为5.38%,兑付客户收益1287.6亿元;其次是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5.22%,兑付客户收益346.4亿元;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最低,为4.98%,兑付客户收益为2248亿元。在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中,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为5.92%,兑付客户收益16.6亿元;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最低,为4.91%,兑付客户收益为8.5亿元。

4.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2014年,国有商业银行兑付客户收益4017.9亿元,占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56.42%;其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兑付客户收益2161.5亿元,占比30.35%;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和其他机构兑付客户收益分别占7.47%、2.78%、1.88%和1.10%(见表9)。

从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情况来看,2014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5.37%,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城市商业银行为5.34%,较2013年提高60个基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为5.15%,较2013年提高56个基点;国有商业银行为5.01%,较2013年提高63个基点;外资银行为3.95%,较2013年提高11个基点。

(二)银行通过理财业务实现收益情况

201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实现银行端收益4约908.2亿元。

1.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银行端收益实现情况

2014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708.9亿元,占全部银行端收益的78.06%;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167.4亿元,占比18.43%;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25.3亿元,占比2.79%;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6.6亿元,占比0.72%。

2.各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银行端收益实现情况

2014年,一般个人理财产品实现银行端收益551.8亿元,占全部银行端收益的60.76%;机构客户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240.5亿元,占比26.48%;私人银行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76.5亿元,占比8.42%;银行同业专属理财产品实现收益39.4亿元,占比4.34%。

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情况

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52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其中,2014年新增98家。在银监会的指导下,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取得快速发展。

(一)不断推进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建设

2014年,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共进行了五次系统升级,完善17项系统功能。通过这几次升级,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优化了资产要素登记、交易登记修改方式;扩大了银行客户端对资产信息、交易信息的修改权限;并能根据交易登记信息自动计算理财产品的持仓余额,增加了更多的用户操作提示,提升了银行报送问题系统自动检查的反馈效率与反馈精准度。

(二)完成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直联接口需求设计

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直联接口建设工作是理财登记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不断推进理财登记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2014年4月,《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直联数据接口需求书(初稿)》完成,并根据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要素增加情况对其进行完善。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直联接口建设进程稳步推进。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

2014年,针对监管部门及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举办了11期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操作培训班,来自监管部门及45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1000多位用户参加了培训。

(四)优化中国理财网功能

作为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集中披露的门户网站,2014年,中国理财网不断优化网站栏目设计和网站查询功能,为理财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广大个人投资者可以随时查询个人所认购的理财产品信息。

(五)建立理财登记工作评价机制

为提高理财信息登记工作质量,保证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根据理财登记业务模块数据逻辑关系和勾稽关系,建立了理财登记质量评价体系和理财登记月度核查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理财数据质量。

(六)进行日常监测

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大数据为理财市场的日常监测提供了支持,为监管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银行业理财业务展望

展望2015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速适度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实施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在金融市场方面,伴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进程,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深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将继续增强,新形势对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加快银行理财业务转型

银行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率型向开放式净值型转化为大势所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资本市场逐步回暖等外部环境,以及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增大、产品短期化与资产长期化错配等行业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而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形态不利于真正落实理财产品风险承担主体,也不利于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情况。因此,通过创设可申购、可赎回、收益浮动的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银行可利用动态管理、组合投资的手段灵活配置各种金融资产,单一基础资产的风险得到分散,解决了实体经济需要长期资金但理财资金端需要流动性的矛盾,同时产品风险收益情况也可通过净值波动及时披露给投资者,如此将彻底打破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二)促进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工具多元化,高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理财产品资金运用原则上应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引导银行将理财业务规范为债权类直接融资业务”等政策导向下,银行作为集合了融资企业、资金和投资者等资源的金融服务中介,可利用其资源优势,实现投资工具的多元化,从而更加高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第一,投向债券等传统金融工具,直接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第二,适当参与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第三,创设理财产品投资工具(如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等),实现企业融资需求和社会投资资金的直接对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三)继续做好投资者教育

充分利用中国理财网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风险,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优化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外部环境,打造“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良好市场环境。

注:

1.由于开放式理财产品无确定期限,暂未进行具体分析。

2.资产余额是指理财资金配置的各类资产在2014年末按市值法或成本法计算的资产总值。

3.收/受益权是指交易双方通过订立合同,享受基础资产经过管理或者处理后的收/受益权利。

4.银行端收益是指在理财产品从开始发行销售到产品终止兑付过程中,银行实现的累计净收入,包括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托管产品而收取的托管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投资管理而收取的理财产品管理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销售产品而收取的销售手续费、超额留存收益、部分平盘价差收入等。

篇5: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市场梳理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概述2

第一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2

第二节最近3-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3

二、成长速度4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6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9

五、风险性11

六、行业周期12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14

八、当前行业发展所属周期阶段的判断17

第三节关联产业发展分析20

第二章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比较分析22

第一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力指标分析22

第二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经济指标国际比较分析

第三节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分析24

一、市场规模现状24

二、需求结构分析26

三、重点需求客户29

四、市场前景展望31

第四节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供给分析33

一、生产规模现状33

二、产能规模分布35

三、市场价格走势36

四、重点厂商分布38

第二部分 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章应用领域及行业供需分析44

第一节需求分析44

一、医疗器械行业需求市场44

二、医疗器械行业客户结构46

三、医疗器械行业需求的地区差异49

第二节供给分析52

第三节供求平衡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53

一、医疗器械行业的需求预测53

二、医疗器械行业的供应预测55

三、供求平衡分析56 3 23

四、供求平衡预测58第四节市场价格走势分析62第四章医疗器械产业链的分析64第一节行业集中度64

第二节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65第三节行业进入壁垒和驱动因素66第四节上下游行业影响及趋势分析67第五章区域市场情况深度研究69

第一节长三角区域市场情况分析69第二节珠三角区域市场情况分析70第三节环渤海区域市场情况分析71

第四节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市场大区发展状况及竞争力研究7

2一、华北大区市场分析7

2二、华中大区市场分析7

4三、华南大区市场分析77

四、华东大区市场分析79

五、东北大区市场分析80

六、西南大区市场分析82

七、西北大区市场分析85

第五节主要省市集中度及竞争力模式分析88第六章2014-2018年需求预测分析90

第一节医疗器械行业领域2014-2018年需求量预测90

第二节2014-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领域需求产品(服务)功能预测91第三节2014-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领域需求产品(服务)市场格局预测第三部分 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七章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格局分析95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9

5一、现有企业间竞争9

5二、潜在进入者分析96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98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10

1五、客户议价能力103第二节行业集中度分析10

5一、市场集中度分析10

5二、企业集中度分析107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108第三节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11

1一、生产要素11

1二、需求条件112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114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117

五、政府的作用119

第四节医疗器械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121

2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1

21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12

3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12

4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126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129第五节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

32一、2014年医疗器械行业竞争分析1

32二、2014年国内外医疗器械竞争分析13

4三、201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竞争分析137

四、201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分析139

第八章主要生产企业的排名与产业结构分析142第一节行业企业排名分析142第二节产业结构分析143

一、市场细分充分程度的分析1

43二、各细分市场领先企业排名144

三、各细分市场占总市场的结构比例146

四、领先企业的结构分析(所有制结构)149

第三节产业价值链条的结构分析及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优势分析1

52一、产业价值链条的构成152

二、产业链条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154第四节产业结构发展预测158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政府产业指导政策分析(投资政策、外资政策、限制性政策)

二、产业结构调整中消费者需求的引导因素161

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市场定位163第九章前十大领先企业分析166

第一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一 分析166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166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169

三、主要市场定位171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17

2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174第二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二 分析178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178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18

1三、主要市场定位183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18

4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186第三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三 分析190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190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19

3三、主要市场定位195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196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198

158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02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20

5三、主要市场定位207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08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10

第五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五 分析21

4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14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217

三、主要市场定位219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20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22第六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六 分析226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26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31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

32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34

第七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七 分析238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38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43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4

4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46第八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八 分析250

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50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55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56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58第九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九 分析26

2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62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67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68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70第十节医疗器械重点企业十 分析27

4一、主营业务及经营状况274

二、历年生产规模、销售规模、利润指标

三、主要市场定位279

四、主要优势与主要劣势280

五、市场拓展战略与手段分析282

第四部分 产业发展关键趋势与投资方向推荐

229 241 253 265 277

第一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体规模分析288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288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290

第二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产销分析29

4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294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297

第三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300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300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302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30

5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307

第十一章影响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关键趋势310第一节市场整合成长趋势310

第二节需求变化趋势及新的商业机遇预测311第三节企业区域市场拓展的趋势312第四节科研开发趋势及替代技术进展313

第五节影响企业销售与服务方式的关键趋势314第六节中国医疗器械行业SWOT分析315

第十二章2014-2018年医疗器械行业投资价值评估分析317第一节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317第二节产业发展的空白点分析318第三节投资回报率比较高的投资方向319第四节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320第五节营销分析与营销模式推荐

321一、渠道构成321二、销售贡献比率32

3三、覆盖率324

四、销售渠道效果326

五、价值流程结构329

第十三章业内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333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333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334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篇6:报告 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公司市场梳理报告

更新时间:2004-12-

21◆ 随着2004年年底WTO大限的来临,通过店面数量的扩张以实现规模化发展、通过加强IT信息化建设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成为国内连锁零售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两条主要出路。

◆ 2003年中国连锁零售企业IT投资总规模达到了44.9亿元。店面硬件设施的总投资与企业后台IT系统的总投资的比例约为1.4:1。与发达经济国家0.5:1之间尚存在巨大差距。这反映出中国连锁零售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高端IT应用软件系统普及率还比较低。◆ 连锁零售行业内店铺数量的总体增长速度将放缓,由2003年增长27%下降到2004年的15%左右;新增店面中,连锁便利店将成为主流。连锁零售行业2004年总体投资规模相比2003年增长幅度将达到13%,由44.9亿元增加到50.73亿元。其中,高级应用软件系统市场增长速度将达到35%,要远远大于硬件及其它外设11%的增长速度和POS等门店设备9%的增长速度。未来该行业高级应用软件系统将持续高速增长。

◆ 以企业是否拥有商业ERP系统、是否拥有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系统为标志,连锁零售企业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IT应用水平,处于不同的应用水平的企业,它们的IT Spending 特征、各自最关心和最困惑的问题、对它们的IT信息化建设起到促进和阻碍作用的各种因素不同。

◆ 不同IT信息化水平的企业,对IT战略规划的重视程度存在巨大不同。信息化水平越低,其对IT战略规划越不重视。在初级信息化水平的企业中,众多企业由于缺乏中长期的IT战略规划,在IT投资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IT投资决策混乱,投资浪费严重。◆ 初级信息化水平的连锁零售企业与中高级信息化水平的连锁零售企业,针对“一般IT产品”、应用软件系统,有着显著不同的采购决策流程、决策标准,有着不同的信息来源渠道及购买渠道。

一、国内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国内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总体情况

1、接受调查国内零售企业业态分布:

从调查企业的数量来看,购物中心居多,占受调查企业的24%,百货店占17%,大卖场占20%,中小超市占20%,便利店占11%,专业店占8%。对于这个结果我们认为可能是大家对购物中心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很多百货店也将自已归为购物中心类,国内很多超市是在原百货商场部分改建或全部改建的,而且这个答案是多选,所以很多百货店和百货与超市的混合体都将自己归为购物中心,出现购物中心偏多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了。根据有效调查企业的业态分布,我们认为基本能体现国内零售的业态分布特点,所以以下的信息化调查结果是较为真实有效的。

2、目前已应用的信息系统:

根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2%以上都应用了POS-MIS(销售点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企业基本上应用了第三代POS机并实行了单品管理;因为只有应用了销售点系统,才能给财务系统准确的数据,所以财务系统的应用程度稍逊于

POS-MIS,只占67%,这充分说明了国内的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3、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零售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看来随着信息化建设中带来的各种好处如效率提高,差错减少,成本降低,决策准确等各方面的效益的体现,使得零售业尤其是连锁超市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非常的高。有些零售企业甚至表示在信息系统上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4、零售企业的IT部门有多少专职人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0人以下的占56.0%,10-29人的占34.2%,30-49人的占3.8%,50人以上的占6.0%。

5、公司在哪些方面需加强信息化建设:

57%的国内零售企业认为在供应链管理上需要加强,这种状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零售企业在商品通路方面确实需要应用SCM技术与其上游的供应商进行电子对接来改善商品外部供应链;另一方面应该是国内信息化厂商的物流配送模块普遍比较薄弱,内部供应链管理急待加强;其次是电子商务占48%,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希望能开展网上购物以提高公司形象、方便顾客或与合作伙伴开展电子交易;再次是商业智能,看来国内零售业对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至于网站建设,因为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主要是中小型零售企业还没有设立自己的网站,所以有40%左右的企业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硬件系统概况

1、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

从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来看,10万-50万的企业最多,1000万以上的最少,其中10万至300万的硬件投入占被调查企业的73%,这充分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大多还处在单店或少数店连锁运营的状态,因为零售营业总面积在2000平方米至10000多平方米所需的硬件系统系统投入也差不多是在10万至300万之间,所以这部分企业占了被调查企业的大部分。

2、主要硬件产品:

在服务器品牌中,选择IBM服务器的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三分之一,这主要是由于IBM与零售业软件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蓝色快车的服务,而且IBM在小型机和PC Server这两块都有非常杰出的产品;其次为HP,HP主要是凭借稳定的质量和性能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在收款机品牌中,使用数量最大的还是IBM,这与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称谓是非常符合的;海信则是国产品牌中销量最多的;但今年随着一些台湾OEM厂商的介入和分体式收款机的逐渐流行,整个局势估计将会出现一些变化。

一般商业用的打印机主要分为针式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在针式打印机中,EPSON是应用最多的品牌,其应用最广的当为LQ1600K及后续产品;而在激光打印机中,HP占有的市场份额无疑是最大的。

在条码打印设备中,Zebra占了绝对的优势,这除了Zebra的产品质量不错,产品线丰富外,最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零售业软件的条码输出只有Zebra的接口,所以很多零售企业也只好购买Zebra的产品,真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另外,从整体上讲,从本次信息化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硬件的选择明显体现了强烈的品牌效应,主要硬件商的品牌屈指可数,而对软件商的选择和信任,就出现强烈的反差,国内的软件企业众多但能真正体现品牌效应的却不多。

3、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

对于目前使用的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绝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了比较满意和一般两个选项,只有很少的用户选择了十分满意、较差和很差。

4、购买硬件产品时最重视的因素:

在商业应用中,计算机硬件产品的质量是摆在第一位的,其次是服务,价格放在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在商场的运作中,不管是服务器的当机、网络的故障还是收款机的突然罢工都会使商场蒙受重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所以质量是商家的选择计算机硬件产品时最为重视的一点,其次就是万一出现硬件故障后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使用,也就是售后服务的快捷程度。

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概况

1、软件系统方面的投资规模或拟投资的规模:

和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相似,软件系统的投资规模也是10万-50万的最多,占受调查企业的40%,而软件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的企业只占受调查企业的17%。一般来说,零售企业上ERP系统,软件投资规模就会超过100万,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

2、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途径:

因为专用软件的专业优势,大部分零售企业都会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这类

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57%;只有少数实力较雄厚、从业较早的零售企业才选择自主开发,其中又以百货业态的居多,这种方式能充分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10%;而与专用软件做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或功能扩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样既能保持技术的先进和完整性,又能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33%。

虽然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产品的零售企业占到了57%,但是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的比例之大,还是令人深思。调查中也显示,改造和升级软件、考察软件商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主要措施。可以看出,在实际运作中,大多数零售企业的计算机系统,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零售企业认为软件开发商不懂业务,其产品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的需求;软件开发商则认为零售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素质低,对软件寄予太多的期望,认识不足,希望软件系统是„万能‟的,是企业对信息化应用需要“管理配套,流程配合,分段进行,逐步提高”的规律认识不足,总期望找到可以一劳永逸的„绝杀‟的办法,是一种逻辑上的懒惰思维推理。

零售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矛盾,以及认识上的不统一,对零售企业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零售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后劲。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不能得到改进的话,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目前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看来Windows2000和WindowsNT凭借其易用性和还不错的安全性,还有价格上的优势,占据了商业网络操作系统的大半壁江山,比例竟然占到了73%;Unix则是高端用户的首选,但是零售业的高端用户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所以只能占到18%的市场分额;而Linux和Netware一个是较新,一个较老,支持的应用软件都不多,所以占的份额都很小,但随着人们对Linux越来越熟悉和支持它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相信linux的用户数量会慢慢的增加。

4、目前主要使用的数据库软件:

商业数据库方面一般都是选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现在还用FOXPRO、ACCESS等这样的小型数据库的零售企业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中MS-SQL用户数量最多,这得益于它便宜的价格和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相得宜彰;SYBASE和ORACLE因各有优势而不相上下;而IBM DB2则因曲高而和寡。

5、采用的远程通讯模式:

因为连锁店的距离的远近和当地电信资费的差异,还有对实时性的要求,零售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远程通讯方式,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企业,一般会选择DDN或帧中继,虽说它们的租金比较昂贵;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企业一般就会选择PSTN(公用电话网)、ISDN或ADSL了;VPN则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专线和拨号都可能实现广域网的互联。

6、对软件系统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将近90%的零售企业对目前所用的软件是比较满意或还过得去的,很少有对软件非常满意的企业,也很少有认为目前所用的软件非常糟糕的,这与我们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看到的抱怨声一片的情形相差较大,可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缘故吧!

7、购买软件产品时最重视哪一点:

上一篇:一、翻转或旋转图像 教学设计下一篇: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