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2024-05-02

的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精选6篇)

篇1:的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您此次的导游讲解_____。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在唐代大明宫遗址的基础上建设的,是中国首批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现存遗址36处,其中地面显现遗址6处。总占地3.5平方公里,是北京明清故宫的4.5倍,于月1日盛大开园。

大明宫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唐王朝的皇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最后因为兵火战乱毁于公元904年,存世270年。

大明宫是一组宏大的皇宫建筑,与秦阿房宫、西汉长乐宫、未央宫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宫殿群,是古代最壮丽的古建筑群;它也是灿烂辉煌的唐政治及文化的中心,唐代21位皇帝中17位都曾在此朝寝;它见证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历史事件。我们今天的参观,就是一次唐代历史和文化的体验。我首先介绍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

丹凤门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共有五个门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门楼。丹凤门的名称,除短暂时间叫过明凤门外,其余时间都叫丹凤门。丹是红色,代表热烈、兴旺,而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曾被历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图腾。丹凤合起来就是红色的凤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凤门为古代城门中最高等级五门道制的杰出代表,北对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南边是长安城中南北向最宽的、达184米的丹凤门大街。丹凤门的五个门道,每个门道的宽是8.5米,比现在天安门的门道都要宽。门道中设有石门槛,这些石门槛上刻有石槽,两道石槽间的距离是1.36米,只有两轮间距离与它相吻合的车辆才能通过,而不相符的车辆就会被门槛拒之门外。这种强制要求车辆轮距一致的规定从秦始皇时期就有了,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车同轨”。应该强调的是,当时全国的车轮距都是一样的,车轨符合标准就可以畅行天下,而如果不符合规定的轮距,那就一个门槛都过不去,寸步难行,这种“车同轨”显示了一个统一大国的政治权威。五个门道总计达51米多,与长安城的正南门明德门一致,是唐长安城仅有的两座五门道的大城门。丹凤门门阙墩台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它的建筑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创下中国古代皇宫的宫门之最。丹凤门内有登城的马道,宽3.5米、长54米,不仅人与马,就是车辆也可沿马道驶上门楼。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的残存门址包括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宏伟建筑,是根据复原研究和模拟设计而构筑的保护性展厅。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采用现代技术修建的遗址保护大厅,它将真正的遗址罩在大厅内。大厅内丹凤门遗址博物馆,是三层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用于保护和展示丹凤门遗址。为了达到既保护遗址又不影响参观视线的目的,博物馆的建筑结构距离遗址的边沿约为60厘米,博物馆外墙的色彩全部选用淡土黄色,为的就是要使这座建筑既能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气派,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

丹凤门是一个交通通道,也就是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门,这个门是皇帝进出大明宫的主要通道,由正中的门洞进出;其它官员只能由两侧的门洞通行,右进左出,这种办法是贞观时的名臣马周制定的,而直到今天,我们的交通规则还是沿用这种“靠右前行”的办法。丹凤门不仅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统治者与民众沟通的最佳场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场所。每逢颁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会、献俘等活动时,皇帝会出现在门楼上,供万民瞻仰,山呼万岁。史书记载,每逢皇帝宣赦也就是宣布大赦的时候,丹凤门前一侧就立一根高杆,上面悬一只金鸡,另一侧放一面大鼓,百姓聚集在门前广场上,待皇帝登楼,而被赦免的囚犯在鼓声中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后就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道:“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说的就是宣赦;此外,皇帝发布改元之类需要向全民公布的诏令,也一般都在丹凤门上;唐玄宗还曾两次在丹凤门门楼上举行宴会,招待突厥首领和使节。这样,丹凤门就兼有观礼台、检阅台、受降台、宴会厅的功能,其影响力是其它的宫门根本无法比拟的。我这样说您就该知道结论了:丹凤门在唐代的作用,就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门,或者说,丹凤门就是唐代的天安门!

游客服务中心(3D影院)

游客服务中心是由法国雅克—费尔叶建筑设计公司严格按照5A级景区标准设计的,是园区内的综合旅游服务区。说起法国的雅克—费尔叶公司,您可能不是非常了解,但是提到上海世博会的法国馆,您一定不会陌生,法国馆就是由雅克—费尔叶建筑设计公司设计的。

游客服务中心分为南、北两区。南区内设有售票处、导游联络处、物品租赁寄存处、医务室以及游客休息厅;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园区概况、获得旅游信息,租赁寄存物品以及使用便民服务设施。大厅内还设有三个沙盘,分别展现唐代大明宫的复原模型、遗址公园所占区域拆迁前的面貌以及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现状模型,使您在进入园区前就能够对大明宫的过去及现在有所了解,也为接下来的游程做好充分准备。北边区域是影院区,这里有西北地区首家IMAX 3D巨幕影院,您可以凭手中门票观看中国首部IMAX3D故事片——《大明宫传奇》。这部重金打造的影片,首次全程使用IMAX3D摄影机拍摄,据说,全球能够操作这种机器的人,不超过10人,金铁木导演通过一段考古发现引发的传奇爱情故事,将您带回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明宫,让您领略大唐盛世和发生在长安的中外文化交流盛况。2号厅会循环播放园区导览片,方便您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游览路线。IMAX厅可容纳300人,屏幕尺寸16*19米,每半点播放,片长35分钟。1号厅为3D厅。2号厅观看不需要门票。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大明宫在拆迁改造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所处的地区被西安人称为道北,因为这里位于陇海铁路以北而得名。1935年,陇海铁路的建成通车,给西安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但是,抗日战争中黄河决堤,大量灾民沿铁路线逃难到这里,使得道北地区一夜之间棚户林立、变成西安最大的贫民窟。

在解放后的规划建设中,西安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东、城西、城南都是旧貌换新颜,惟独北门外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变化。全西安市棚户区面积300多万平方米,而道北一带就占有200多万平方米,是总数的三分之二。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前,改造范围内有88家企事业单位、6个城中村、350万平方米房屋,居住有2.5万户共10万余人。这里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普遍偏低,户均住房仅20多平方米,卫生及治安环境较差,这一状况与西安文明古都的形象极不协调,而且频繁的人类活动对大明宫遗址的保护,也增加了很多困难。

10月,按照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经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西安曲江新区,全面承担了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的规划建设。以“整体拆迁,整体建设”为保障,以改善区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质为宗旨,努力建设人文、活力、和谐西安的示范新区。

随着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的启动,公园范围内原来生活的10万余人先后迁出,对他们进行了妥善安置,创造了西安旧城改造史上的一个奇迹。

如今,以前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大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御道广场

观看完电影,我们眼前开阔的场地就是唐代大明宫的御道广场。御道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门进入主殿的通道,是皇帝进出入宫城的专用通道,连皇太子也不敢横行。据说汉成帝为太子时,元帝急招他入宫,住在桂宫(未央宫北)的成帝,出龙楼门之后,由于不敢横行御道上,一直向西绕到直城门,才进入未央宫。大明宫御道从丹凤门的中间门道一直向北延伸至三大主殿前。御道的存在意义远远大于它的使用价值,一般并不常用,只是在举行重要的礼仪活动时才派上用场。

御道广场也就是大明宫的“殿庭”,是皇帝举行大典、阅兵、接见外国使臣的开阔场所。史书记载:含元殿南去丹凤门四百余步(约588米),东西广五百步(约735米)。现在御道广场的长度和宽度都要比唐代略短,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确定“御道”是一个南北长630米,宽390米的中轴对称区域。我们通过对御道历史形制的恢复,为您展现恢弘、庄严、肃穆的历史氛围。

今天的御道广场在白天和夜晚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风格,白天庄严大气,晚上有照明系统的配备,这里就有一番温婉的感觉。广场两侧的门形建筑就是主要照明设备,我们引进西门子的最新照明技术——二级反光板,这样的灯光既明亮又柔和,不会刺激游客的眼睛,同时,广场上散布着5400多个LED彩灯,不停地变换色彩,简洁而不单调。

简单介绍了御道广场的主要情况,我们现在来到了龙首渠和金水桥前。龙首渠是为大明宫供水的主要水源,取水点是在浐河中游;龙首渠上架有三座桥梁,正对含元殿的是御桥,专供皇帝通行,而东西两侧的就是供百官上朝的上马桥。这三座桥又都叫金水桥,意思就是最高等级的桥。这一专称一直保留到后代,所以,今天北京天安门前的五座桥也都叫金水桥。

含元殿

过了金水桥,我们已来到了含元殿前。史籍有载,含元殿建成于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四月二十三日即含元殿建成当日,唐高宗曾亲临视察。含元殿自建成起就成为都城长安的标志性建筑,不仅称著当时而且享誉后世。宫名谓之“含元”,与中国古代六经之首的《周易》有关。唐代著名文人李华在其《含元殿赋》中写道:“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说,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含元”象征万象之尊,含元殿至尊无上的地位也可见一斑。含元殿在武则天时曾改名为“大明殿”,唐中宗即位后又恢复其旧称。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它修建在龙首原的最高点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含元殿遗址,从东往西为77米长、从南往北有43米宽,而再加上栖凤、翔鸾两阁,东西就有150米长,在翔鸾、栖凤的前侧方30米,又有东西朝堂,是百官侯朝的场合。东西朝堂规模也很宏大,显示出一种盛世强国的气魄;而在朝堂再向外,是左右金吾仗院,这是大明宫的卫队和仪仗队的驻地。

这么大的面积,如果说具体点,就是含元殿为十一间大殿,比今天北京故宫的正殿太和殿面积大四分之一,但含元殿与栖凤、翔鸾两阁是连在一起的,算面积必须要合起来算,如此一来,含元殿的总面积就相当于北京故宫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总和!(三大殿的面积为:太和殿约1950平方米,中和殿580米,保和殿1240米)太和殿与辽宁义县奉国寺大殿、山西大同华严寺大殿、北京十三陵中长陵的稜恩殿,并称为当今最大的四座土木结构建筑,但含元殿比它们中的任何一座都大得多,可见它是如何的宏伟!含元殿殿基高出地面15.6米,差不多有今天的五层楼高;它由主殿和两侧的翔鸾、栖凤两阁组成,两阁与主殿之间有廊道相连,而殿前还有供大臣登殿的龙尾道。由于龙尾道又高又长,人沿着龙尾道盘旋而上还真要费一点力气。晚唐时,有一位大臣上朝,但他年事已高,等他登上台阶进入殿内,已经是气喘吁吁。但此时正好赶上皇帝在发布诏书。他只顾上喘气,却听错了诏书的两个字,后来被罚一季俸,也就是被扣了三个月的工资。这位大臣是谁呢?就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这件事听起来有些幽默,但这也反映了唐朝一方面要严肃朝堂纪律,连柳公权这样德高望重的大臣都不放过,而另一方面仅仅罚俸,也是用宽松的办法处理矛盾;此外,这也反映了含元殿的高,高到让人登殿会大喘气的程度,对比之下它确实是已知中国古代宫殿中最高的一座。

我们登上含元殿遗址,但准确的说,我们登上的是罩在遗址外面的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就是在原来的夯土遗址外面,加一层土或砖,而样子又同原来的遗址一样,这种办法叫做保护性复原,既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又能供人参观,是我国首创的古遗址保护办法。我们现在看到的工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和中国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被树为大遗址保护的典范,得到国际古遗址保护协会的高度评价。含元殿遗址历经千年风雨,已是一处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在遗址上面看到的是柱础,有一个柱础,就表明当初这里有一根柱子,而柱子就是支撑整个含元殿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我们注意最西边的一个柱础已经残破,罩着玻璃,但只有它才是含元殿柱础的原物。从唐代开始,柱子的高度与柱粗也就是柱子直径的换算逐渐形成定式,即高度大约是柱粗的9倍,柱子越粗也就越高,因此,从这些柱础可以直观地看到柱子有多粗,而知道了柱子的直径,自然可以推算出殿宇的高度,例如,柱粗为70厘米,柱高就是6.3米。这种柱粗与柱高的换算比例在唐代还只是一种经验,而到了宋代就被写进官方认可的《营造法式》,成为标准化的建筑规定。事实上,当初含元殿所用的巨型木材,很多都是途经千里万里、历尽千难万险才采伐和运输来的,有的甚至来自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江西。有人讲明清时代的建筑之所以没有唐朝的那么大、那么高,是因为那种适合做殿柱的千年巨木早在唐朝就已经被采伐光了,这话有一定道理。事实上,杜牧在《阿房宫赋》一开头就说:“蜀山兀,阿房出”,意思是秦代为了建宏伟的阿房宫,把咸阳附近的大树都砍光了,蜀山变得光秃秃的;而后面西汉又大规模建长乐宫、未央宫,砍树的距离不得不越来越远,到了隋朝建大兴城时,就只能到几千里外的江西去找了。再后面即使到江西也没有了。所以,一座伟大建筑的建成,往往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离开统一大国的举国之力,想兴建这样的建筑是很难做到的。

遗址博物馆

游客朋友,我们面前的这座位于含元殿与宣政殿遗址间下沉式建筑就是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半地下专题博物馆。建筑面积10570平方米。包括中央展厅、多功能演艺厅、多功能临展厅、办公用房及设备用房。中央展厅占地3600平方米,由北京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常设展馆《云里凤城宫阙飞——大明宫历史文化与遗址保护展示》,分别从唐大明宫的布局、营建、使用、毁废及遗址公园的保护建设等方面加以系统介绍。馆内展出各类精品文物284件(组),并配合声、光、电、壁画及三维立体复原模型图,全面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强盛的大唐王朝近3的荣辱兴衰。通过展陈也同时介绍了遗址公园的项目启动建设之初受到社会各界相关领域领导的重视与关怀。作为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工程、丝绸之路整体申遗龙头项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以全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微缩景观

从遗址博物馆出来,透过那些珍贵、精美的文物,您可能会更加好奇:置放、保存如此精美文物的大明宫,它的原貌又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现在就到微缩景观为你解开这个谜团。

基于国际公认的 “遗址之上不能复建”的遗址保护原则,同时也是为了还原大明宫的原貌,大明宫保护办联合北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打造出了“微缩大明宫”

以1:15比例打造的高仿真微缩建筑,使我们能真实地领略昔日大明宫的风采。在这里,您可欣赏到唐大明宫内的宫殿、宫门以及亭台、阁、池榭塘观等建筑上百处。项目从2010年6月开始建设,汇集千余名能工巧匠的心血,于同年10月1日正式向游客开放。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有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栋,全由手工打造。每个宫殿中的门前都装饰有小红灯笼,在夜里,这些灯都会打开,将整片微缩景观照得灯火通明。而这里的植被,则是由苏州园林设计所设计,选种低矮良木,配合微缩景观的精美玲珑。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微缩大明宫的南宫墙,最中间的正是丹凤门,除此以外,南宫墙上还有建福门、兴安门、望仙门和延政门。走进微缩景观,大明宫规整的布局立刻呈现在我们眼前,布局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法配置建筑,即中轴线从南至北依次排列着: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重玄门等重要建筑;二是“前朝后寝”,就是将宫内空间区划分隔成南北两部分,南半部为前朝区,是处理朝政的办公区域;北半部是以太液池为中心的后寝区,分布着用来举行宴会乐舞、游乐休闲,以及宗教建筑。

这里再在结合微缩景观,简单说一下大明宫在建筑方面的一些特点。唐代的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门扇分上中下,上部高装直棂便于采光;宫殿栏杆多用勾片栏板或用卧棂栏杆,其下护以雁翅版;殿顶有烧制的鸱吻;台基除临水建筑使用木结构的柱、枋斗拱外,一般建筑都用砖石二料构成,再在台基外侧设散水一周;唐代柱础多用莲花柱础,比较矮平。城楼基座有斗拱,用梯形梁架做城门道或用叉手做城门道。

唐代的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种。灰瓦较为疏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经过打磨,表面光滑,多使用于宫殿和寺庙上。大明宫出土的琉璃瓦以绿色居多,蓝色次之,并有绿琉璃砖。建筑中还有用木做瓦,外涂油漆以及“镂铜为瓦”的;此外,唐代建筑的屋顶坡度较缓,屋顶曲线恰到好处,歇山顶的房屋收山很深,并配有精美的悬鱼;较重要的建筑都用线条鲜明的筒瓦,在屋脊上还常用不同颜色的瓦件“剪边”,更加突出了屋顶的轮廓。以上这些,再加上雄健的斗拱,深远的出檐,素雅的外墙粉饰和带“侧脚”、“生起”的立柱,便形成了大唐建筑高贵富丽的形象。

考古探索中心

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位于右金吾仗院广场遗址处,原为医药厂的仓库,后经改造而成。总占地面积43720平方米,是大遗址综合科研教育基地。展陈区域由英国牛津大学设计,由3个廊道连接起4个展厅,分为4个主体单元:物品陈列、考古勘探、文物修复及世界文化遗产。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什么是考古、如何进行考古工作、考古队现代社会的影响及教育意义。展馆中的电子仪器及拼图游戏可使人们亲身体验考古发掘与文物修复,使这项神秘的学科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使得本只能才实验室完成的工作展现在世人面前。球幕电影《飞跃大明宫》利用航拍技术和现代化高端设备,使游客可以立体化地感受现代科技带来的视觉享受。

好了,亲爱的各位游客朋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谢谢您的参观游览,欢迎您的再次光临。

篇2:的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大明宫是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平方千米。原宫墙周长为7.6千米,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有40余处。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馀各门均为一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著玄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著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1957—1962年、1980—1984年曾几次对此遗址进行勘察和重点发掘,比较清楚地了解了大明宫的形制、布局和建筑基址的结构。

大明宫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楔形,宫城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唐长安城的宫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由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度多)1260米后,折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与宫城南墙相接。宫墙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北面夹城最宽,距宫城墙宽160米。东西两面夹城距宫城墙宽均为55米。夹城的修筑,在宫城的后部,配合宫城城墙共同构成严密的防卫体系结构。

篇3:的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大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是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宫殿。现已发现的40多处宫殿阁亭遗址,大多集中在城北太液池的四周,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宫殿遗址。

2005年起,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大遗址项目库的建立、专项经费的设立、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的初步建立、相关规划编制、经费管理、绩效考核等办法出台。我国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在“十一五”头三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它不仅是“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龙头,还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永久会址。2007年10月,遗址区保护项目全面启动。遗址公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总投资120亿元,其中,搬迁安置费用约90亿元,考古、文物保护展示及公园建设约30亿元。

1 大明宫开园现状的分析

1.1 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的现状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已经对大明宫遗址进行了大量发掘研究,但考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遗址公园内已确认的遗址主要有丹凤门、重玄门、玄武门等宫门宫墙遗址,以及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徳殿、三清殿大福殿、望仙台、御道、太液池等宫殿建筑遗址,以这些遗址为基础清晰地构成了大明宫遗址的皇宫建筑结构。

遗址公园保护的创新点体现在:整体保护,整体展示;大规模,完整保护;保护与展示结合。借助现代科技,对夯土层进行修复加固,确保遗址能够传承,这种保护展示手法,既具有东方大遗址保护的理念,也有国际大遗址保护的先进经验。在场址上依照其原有结构搭建木框架,唤起古今的思考与对话,如含元殿遗址等。再例如紫宸殿遗址,在地面以上做了隔离层,这个项目首先利用树木,修剪出紫宸殿的意象,通过轻钢和原木勾勒出宫殿轮廓。

唐大明宫遗址主要为土质遗址,保护难度大,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土木结构建筑遗址保护的理论,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邀请中国遗产研究院做了《大明宫复原研究》,启动了1:15的微缩景观展示;目前仍然在与牛津考古合作开展研究,探索展陈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修缮大遗址。为保护地下水源,总长约28公里的园区道路路面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铺设,所有雨水将全部渗入地下。

对于尚未勘探明了的大片区域,为了对其进行预先的保护与便于今后继续对其进行考古发掘。采用灰色石子铺设地面的方式来保护。

1.2 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发的现状

大明宫遗址公园内所有的建设都是在经过认真考古勘探之后,确定没有遗址、遗迹的前提下进行的。在遗址展示方面积极探索高科技虚拟展示技术的运用,目前已开展了麟德殿遗址虚拟展示技术研究,并将积极探索宣政殿、紫宸殿遗址多种保护展示技术。对遗址公园整体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在展示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新。

丹凤门至含元殿以南的礼仪区域,为政治历史文化主题展示区,重点介绍、诠释隋唐长安城及大明宫的历史文化,展示唐代礼仪文化。含元殿至紫宸殿的朝政区域,为考古及遗址保护主题展示区,重点展示先进的现代考古过程与成就,以及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法、技术、材料与成果,为古迹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重点示范区。太液池周围后宫及夹城区域,为社会历史生活文化主题展示区,重点展示唐代宫廷及世俗生活。

2 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中的不协调之处

2.1 部分规划方案不切实际

大明宫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管理,运营理念是先进的,独树一帜的。而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体现了规划方案中不切实际的方面。例如,方案中决定:标识建筑主要分布在中轴上,体现其符号性和可识别性,按照历史秩序形成节点空间和视线通廊,延续历史于时空之中。并注重在公园中的展示与休闲空间内形成步移易的视觉特征。而这就遗址的整体分布的不可变性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

2.2 策划方案与实施脱节

在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统筹阶段,规划者声明在3.5平方公里园区设8处自行车租赁点,以解决游客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的交通问题。此外还有电瓶车,游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实际上整个园区只在游客服务中心门口有一个自行车租赁停放点。电瓶车标价六十元,超过了西安市其他景区电瓶车的价位。广大市民难以接受。

主办方表示园区还设有无污染生态特色餐饮区,满足游客餐饮需求。并在重要景点及人群集散场所设置饮水点,目前相关设施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而实际上只有游客服务中心的影厅旁有一处就餐区,并且售卖的食物并非绝大多数游客所愿意见到的。除此再无任何就餐区,无饮水点。

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将“生态博物馆”的理论具体化以建立城市遗址公园为核心,融博物馆、城市广场、景观绿地、室外运动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城市文化公园。而目前遗址公园博物馆还尚在初步建设当中,并未建造,景观绿地的粗糙程度极高,室外运动场也未投入建设。

2.3 遗址价值不易被游客感知

遗址公园园区内的丹凤门,含元殿遗址等体积巨大的遗址展示区域,仅是直观的让游客看到偌大的一个建筑单体,而在此区域内只在不易被游人注意到的微小角落里放置了一个解说标志,庞大的游客人流很难从其中感知到与之相关的信息,更谈不上感知到其历史意义与文化概念。

2.4 未做到以人为本

遗址公园的策划团队是高水准的,是站在一个极具意义的制高点上的。他们挖掘出了遗址公园的深远价值,而他们只看到了这些所谓的“高价”。但遗址公园的初衷是保护遗址,合理展示,造福于民。这就不能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以普适性为一个出发点,而不是居高临下的重大国际意义。应该全面普及这一原则,而不能仅仅表现于在游客中心以及考古遗址中心设立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以人为本原则不单只是赋予园区内的人性化设计这一单一的形式,而是要从设计之初就参与考虑的,让游客更好的获得感知,让游客对遗址公园进行实地参观时认为它不落窠臼,让它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游客的意识里。让人民真正受惠。

3 改善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开发不协调的途径

真实性和完整性更多的是针对遗址本体的保护而言,遗址公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威胁,以深度的制高点和以人为本的基点,提出大明宫遗址公园的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保护条例对开发的影响

大遗址的保护,需要一个有法可循的章程来执行,对于国际遗址保护法中现有的条例,应当恰当看待,将可选原则与遗址公园自身状况以及它处于怎样的环境水平相结合,确定该适用哪些文件,重新确定哪些文件。

《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华盛顿宪章》与《西安宣言》等国际性文化遗产保护性文件,深入强调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这也是大遗址保护需要遵守的最基本原则。要申报新的世界遗产,必须事先注意到环境的重要性,遵守原则。

要形成文物保护、土地建设、文化建设的互动。就要把它形成法规,可能就跟过去的保护条例有所区别,不光是静态的,可能会形成动态的。如这个问题能反映在大明宫地方立法中,将给未来的汉长安城的建设,未来的阿房宫保护建设,甚至全国其他大遗址保护部门探索出一条积极的立法保护的道路。

3.2 优化各环节的衔接

大遗址的“大”主要体现在:相对规模“大”,综合价值“大”,面临问题“大”,保护难度“大”。大遗址规模大,因为大遗址积淀了地理、历史和文化信息,因此,历史悠久是大遗址本身所固有的、随时间推移越发厚重的属性。在这样大的一个园区内,做好保护与旅游发展之中各个环节的良好衔接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只有大的理念大的历史意义,就不将施工中的一钉一瓦列入监控范围。如今看到了一座做工不达标的国家级遗址公园。它有着响亮的名号,却瑕疵比比皆是:游客大厅内的工作人员在无重要领导视察时无视游客,自行扎堆闲聊。植物景观杂乱的种植,起码的草皮颜色都不一致,街道旁无人照料的草坪都比公园内堪称一等的绿化带整齐。草坪内土坑一堆,杂草一堆。在宫殿的基座遗址“保护罩”外,多处有豁口,更有甚者从里面散落出电线管道。这类让人匪夷所思的状况何以会出现至今都无人处理。可见保护与发展中各个环节严重的没有衔接到位。

3.3 营造突显遗址价值的氛围

大遗址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史迹的主体,包含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考古和科学研究价值。大遗址本体和周围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环境联系紧密,其连带的综合信息使大遗址具有更加显著的不可移动性。这决定了它的不可再生性,遗址一旦遭受破坏,其真实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信息是不可能被现代复制品或仿制品所代替的。

张锦秋说,我们可以将盛唐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搞一个盛唐文化艺术荟萃,集中到大明宫遗址公园,也可分散在大明宫的四周,可以组织“当一天盛唐长安人”的旅游活动,或者是“当一天大明宫人”的活动,将文化遗产同现代生活充分结合。还要让西安居民,关注盛唐文明的记忆。例如,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来向广大市民推出一项“当一天大明宫人”活动。此活动每月举办一次,由预先设置好的多种人物角色供市民挑选,在挑选角色时,对市民进行详细的角色介绍,让市民真正投入其中,下意识的学到盛唐长安人的习气。在选定的日期举行活动,各人按照预定的品阶官职或是不同的职业角色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历史发生地”进行实地历史再现,这些情景要求是平常的,彰显大唐气象的。也可以像是如今依然存在于乡村的赶集活动,唐代的集会也可照例炮制。居民可以租着古装,不论男女老幼皆可参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寓教于乐,参与活化历史。这也不失为一项宣传大明宫历史文化的“重拳出击”。

3.4高度的历史意义与细节并重大

明宫遗址地区的建设,应坚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凸现城市特色。大明宫遗址地区保护与更新秉承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的坚实可靠的科学基础,继承和发扬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四大原则:(1)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2)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相结合。(3)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4)弘扬民族精神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

4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若能实现针对其问题所提出的对策,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会全方位的达到满分,会成为古城西安又一处世界级的高品位旅游目的地,它将有助于提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以及西安的国际知名度,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城市公园在保护历史文物、优化环境和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使民受惠。

摘要: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工程是一项以展示盛唐文化、盛世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景观为特色,集文化、旅游、商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文物保护示范园区和民生工程。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出发点就是要保护遗址、传承文明。本文即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进行深入了解,在保护遗址的同时,扩大它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就要对它进行深度开发,如何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发,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4-60.

[2]周冰.大明宫.灼热的大遗址——制文化权时代的人类文明制高点[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30-100.

[3]西安市文物局.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J].遗址与保护,2005(4).

篇4:的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谨以本次回顾展感谢那些为大明宫遗址保护做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关心大遗址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的爱心人士。

秉承遗址保护的使命

遗址,并不单纯是历史的遗存,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历史遗迹星罗棋布,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起一个又一个文明,大明宫便是这众多明珠中最闪亮的那一颗。如果说故宫是大清王朝的背影,那么大明宫就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王朝——大唐王朝的缩影,承载着中华民族古代文明高峰的至高荣耀。

2007年,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工程作为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正式拉开序幕。3.5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故宫,大明宫遗址的保护靠财政拨款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和资金支持。谁能担负起大遗址保护的使命?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应运而生。广泛吸纳社会各界力量为大明宫乃至全中国的大遗址保护贡献力量。还遗址以尊严!

01蓄积社会各界的力量

大明宫基金会成立以来,积极致力于遗址文物保护工作,积极倡导“遗址融入社会、走近生活”的理念,让遗址不再遥不可及,让人们重新认识遗址、触摸遗址、感受遗址。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更多的人认识了大明宫,意识到了大遗址保护的重要和迫切。社会各界都为大明宫遗址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让大遗址的保护之路走得更远。

2009年2月20日~3月31日,由大明富保护办、大明宫投资集团、大明宫基金会联合举办“万木万世万众心,大树大绿大明宫”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植树工程及捐赠认养树木活动。

2010年9月30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前夕,基金会举行大型捐赠仪式,48家地产商、金融机构、施工企业及中介机构参与募捐,现场捐款额达2000多万。

02唤醒国际社会的共鸣

大遗址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各民族和国家的遗址不同,保护手法也各有特点。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深入的今天,大明富基金会走出国门,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探讨大遗址保护的课题,同时努力实现着中国流失在海外文物的保护、修复和回归。

03实现历史文化的接力

文化遺产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人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大明宫基金会以大明宫遗址为核心,面向国内,辐射国际,举办了各类公益活动,让历史文明为更多人熟知,遗址保护深入人心。

04志愿者们的志愿

在大明宫遗址上,大明宫志愿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遗址保护的进程中,大明宫志愿者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遗址保护的宣传中,大明宫志愿者活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为遗址保护争取更多支持的力量。

信息播报

陕西省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清涧

记者近日获悉,陕西省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中国红枣之乡——榆林清涧县正式挂牌。据悉,该中心拥有省内外红枣专家100余名,将成为集红枣栽培管理、品种改良、深精加工于一体的红枣专业研究机构。清涧县委书记马治东表示,他们决心将“以枣富民兴县”,建成西部最大的红枣科技研发基地、原生态有机红枣基地、红枣工业基地、红枣市场营销基地、红枣文化旅游基地。(杨晓荣)

老辈革命家后代传颂延安精神

6月中旬,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榆林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延安精神传唱会”在榆林举办。活动在榆林演出两场。第一场《国音颂》,传唱人民英模聂耳、冼星海、郑律成作品;第二场《延安颂》,传唱自红军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革命音乐作品。邀请刘志丹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现场讲述歌曲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和国内实力派歌唱家演绎经典音乐作品,传颂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中国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杨晓荣)

首届“书香榆林”数字图书学生大奖赛开赛

近日,第一届“书香榆林”数字图书学生大奖赛启动。中共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钱远刚出席仪式。此次比赛由榆林市书香办、共青团榆林市委、市教育局、邮政银行榆林分行共同主办,时间从7月9日持续到8月30日,全市各大学、高中、初中在校学生均可参加。参赛者凭专用读书卡上网读书,写出读后感后,大赛组委会将组织评委对作品进行评选和奖励。(杨晓荣黄源)

横山西南交警中队保安全保畅通

今年以来,榆林横山县交警大队西南中队响应上级指示,结合“安全生产年”活动,开展道路隐患整治专项行动,深入辖区整治道路隐患和农用车违法载人。出动警力150人次,检查车辆90辆,警告教育12人,行政拘留9人。(左伟)锦界工业园区电厂

废料“变废为宝”

“我们这砖头可都是像馒头一样‘蒸’出来的。”近日,记者随榆林市“塞上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在神木锦界工业园区看到,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炉底渣等废料,大部分被制成了粉煤灰砖。利用这些“废料”制砖不仅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更有利于保护环境。过去电厂企业要进驻园区,环评时都要建设垃圾场,但建设垃圾场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垃圾的掩埋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对环境的危害。

2007年底,锦界成立了粉煤灰制品公司。该公司利用来自锦界电厂的粉煤灰、炉底渣、脱硫石膏、电石渣及煤矿疏干水等废料制作粉煤灰砖,使得这些垃圾变废为宝,达到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零排放的目标。据介绍,这种砖头烧制温度仅190多度,而且使用电厂排放的尾气进行烧制,真正实现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粉煤灰砖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当地循环经济发展,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起到积极的作用。(杨晓荣惠东)

靖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榆林市靖边县地势平坦,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地区,最适合发展太阳能电站。位于靖边县杨桥畔镇九里滩村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园区,是目前我省唯一的太阳能园区。项目建设规模为20MWp,以1MWp为一个独立的发电单元,经逆变升压到35kV,20个单元以一回35kvN路接入当地电网。

据了解,靖边太阳能光伏产业示范园是陕西省第一个光伏特许权项目,预计2011年底完成建设并网发电。光伏电站建成后,每年平均上网电量30692.37MWh,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煤0.98万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可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靖边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集光伏发电、特色旅游、生态建设三位一体,以建设光伏发电绿色发展示范园区为定位,总投资约2.8亿元。(杨晓荣惠东)

榆林交警支队举办宣传表彰晚会

6月30日晚,榆林市交警系统建党90周年暨表彰优秀共产党员文艺晚会在榆林举行。晚会前,表彰府谷、绥德交警大队等4个优秀党支部和刘清生等3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演出有陕北大秧歌、清涧交警大队的《和谐中国》、交警支队的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米脂交警大队的小品《喝高了》,告诫人们切勿醉酒驾驶。(杨晓荣黄源)

榆林运政专项打击“黑车”

篇5: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长安城拥有三处大型宫城,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其中的大明宫,因为规模最大、制度完备、被看作是大唐帝国的统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大明宫的布局非常讲究,它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法配置建筑,从南至北依次为: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重玄门等重要建筑,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共有五个门道,上面建有高大的门楼。丹是红色,代表热烈、兴旺,而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曾被历史上很多部族甚至王朝用作图腾。丹凤合起来就是红色的凤凰,代表的是大吉大利、大祥大瑞。

丹凤门为古代城门中最高等级五门道制的杰出代表,丹凤门的五个门道,每个门道宽8.5米,五个门道总计达51米多,比现在天安门的门道都要宽。丹凤门门阙墩台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它的建筑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创下中国古代皇宫的宫门之最。

丹凤门是一个交通通道,皇帝由正中的门洞进出;其它官员只能由两侧的门洞通行,右进左出,直到今天,我们的交通规则还是沿用这种“靠右前行”的办法。

丹凤门不仅仅是交通通道,更是唐代最高统治者与民众沟通的最佳场所。每逢颁布赦令、登基大典、重大宴会、献俘等活动时,皇帝会出现在门楼上,供万民瞻仰。每逢皇帝宣赦时,丹凤门前一侧就立一根高杆,上面悬一只金鸡,另一侧放一面大鼓,待皇帝登楼,被赦免的囚犯在鼓声中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后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道:“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说的就是宣赦;此外,唐玄宗还曾两次在丹凤门门楼上举行宴会,招待突厥首领和使节。丹凤门在唐代的作用,就类似于今天的北京天安门,或者说,丹凤门就是唐代的天安门。

请大家随着我进入丹凤门,注意脚下的台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它是2005年进行的考古发掘,外侧的宏伟建筑,是根据复原研究和模拟设计而构筑的保护性展厅。它将真正的遗址罩在大厅内。为了达到既保护遗址又不影响参观视线的目的,博物馆由三层框架结构组成,其建筑结构距离遗址的边沿约为60厘米,博物馆外墙的色彩全部选用淡土黄色,为的就是要使这座建筑既能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气派,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

今天,它作为唐文化的代表,带我们领略了一个统一大国的政治权威。

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二)

1、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南门,它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是唐朝皇帝进出宫城的主要通道。丹凤门上部建有丹凤楼,是皇家颁布赦令,举行宴会等大典的重要活动场所。丹凤门北对大明宫主殿含元殿,东西为顺城街,直南为长安城南北长1500米,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与唐大雁塔遥相呼应,构成了唐长安城的重要景观轴线,展示了盛唐皇室的无上威仪。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丹凤门”为“明凤门”,约四年后恢复旧称。丹凤门作为皇帝宣赦的固定场所,每逢宣赦日,门前一侧立高杆,上悬金鸡,一侧臵鼓,百姓聚集门前广场,待皇帝登楼,囚犯在鼓声中被引至门前,赦令宣读完毕,当场释放,唐人杨巨源有诗为记:“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杆下鼓千声”。

现在的丹凤门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地区,2005年经考古发掘揭露,丹凤门规模之大、门道之宽、马道之长均为目前隋唐考古之最。发掘出的残存门址由墩台、门道、隔墙、马道、城墙等部分组成,均为夯土结构。实测门阙墩台东西总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均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十扇开闭”记载相符。墩台两边宫城内侧各筑一条宽3.5米、长54米的马道用以登城。丹凤门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

2008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项目启动后,丹凤门遗址博物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担纲,是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馆为三层框架结构,内部空间用于保护展示丹凤门遗址,城楼上用以开展各种仪式活动。为实现保护展示建筑的可逆性和达到文物保护的要求,建筑结构与遗址边沿距离大于60厘米,城台与城墙部分外表建材为城砖肌理。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外墙色彩全部选用淡棕黄色,目的是使这座建筑既能体现唐代皇宫正门的形制、尺度、建筑特色和宏伟端庄的风格,又有别于其它仿古建筑。色彩上采用浑然一体高度抽象的手法赋予遗址保护展示建筑有如雕塑感和现代感。

唐李益曾有诗:《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龙负日升天门。凤凰飞来衔帝箓,言我万代金皇孙。灵鸡鼓舞承天赦,高翔百尺垂朱幡。宸居穆清受天历,建中甲子合上元。昊穹景命即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升中告成答玄贶,泥金检玉昭鸿恩。云亭之事略可记,七十二君宁独尊。小臣欲上封禅表,久而未就归文园。

2、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属皇宫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规制宏伟,地位尊崇,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地位相当。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为都城长安的主要标志建筑,称著当时,传名后世。关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华《含元殿赋》所说:“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说,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说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经》。武则天时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与宫名相统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恢复旧称。

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台上,台基高3.5米,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两阁和供大臣登殿的龙尾道。殿、阁之间有飞廊相接,两阁之下有南北排列的东西朝堂、肺石和登闻鼓、钟鼓楼、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凤门间有广场和专供皇帝出入宫城的御道。这一建筑组群,构成了唐代大明宫内规模宏伟、礼制庄严的外朝听政区域,是唐王朝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志。

含元殿作为外朝场所,主要用来举行元日、冬至大朝贺仪式,及一些特殊活动。唐朝的元日大朝贺源于古代的朝贡制度,是通过贡物和朝觐的方式来规范中央与地方、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关系的一种礼仪,而日本、天竺(印度)等远来之国的朝贡,则属于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唐朝冬至大朝贺始于开元八年,唐玄宗时开始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贺,仪式规模则参照元日朝贺。每逢朝会日,含元殿场面热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别向皇帝拜贺新岁;还有少则数国,多则十国,操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服饰的外国使节或首领,列队登上含元殿,依次觐拜。每逢此时,含元殿都成为各民族政权开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据日本史籍载,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罗,提出抗议,玄宗特许将日本使节调至东列第一,新罗则调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气势和大朝会的盛大场面所震撼,留下了许多咏颂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张祜《元日仗》诗:“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更有李华做《含元殿赋》,洋洋三千言,颂尽含元殿乃至大明宫的气象万千。

可惜的是,至唐朝末年,天下纷乱,硝烟四起,大明宫多次遭遇黄巢、朱玫等军阀战乱损毁,含元殿也最终毁于兵祸之中,存世220余年。

现今的含元殿遗址位于今西安市东北部自强东路以北,唐朝灭亡后,历代都有史地研究者亲临考察。上世纪初,日本人足立喜六第一次拍下了含元殿遗址全景。

解放后至今的多次考古发掘表明,含元殿遗址整体保存状况基本完整,遗存有主殿的夯土殿基,栖凤阁、翔鸾阁的夯土基址,及部分残损的建筑构件。含元殿址依龙首塬南缘而建,殿基高

15米多,雄踞于全城之上,前景开阔。殿身主体东西面阔十一间,75.9米,南北进深4间,42.4米,高3.5米。面积3210平方米,与北京故宫太和殿近似。殿外四周有宽约5米的“玉阶”三级,建有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左右外接东西向廊道,与翔鸾、栖凤二阁相连。此二阁为三重子母阙形式,下方为高大的砖砌墩台。由于破损严重,仅存长约28米的斜坡道,为原龙尾道遗址。含元殿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200米,气势恢宏,是最能反映盛唐气魄的物质体现,也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艺术水平。

1998—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日本三方对含元殿实施了遗址保护工程,形成了现在游人可以看到的含元殿遗址台基。

3、龙首渠支渠遗址

清《唐两京城坊考》中有记载:“龙首渠,一名浐水渠,隋开皇三年开。西北,分为二渠,东渠北流,经通化门外至京城东北隅,折而西流,入东内苑为龙首池,余水经大明宫下马桥下。”龙首渠支渠遗址位于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南沿以南130米处。

大明宫考古发掘后,在含元殿遗址一层大台以南130米处发现一道东西向的一条人工渠道,已探知区域长度400余米,渠道口宽3.6米,深约1.6米,渠道两壁较陡直,局部有砖砌护岸,渠上又建筑有3座间隔几乎等距的桥梁,中央桥址正对含元殿遗

陕西大明宫遗址导游词(三)

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多年。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自然景观峭拔险峻,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全市有推荐旅游购物商店15家,可以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120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如今铁路、公路、航空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中国四大国际空港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100多条航线。

篇6:西安大明宫遗址导游词

含元殿是大明宫中轴线上南起第一座殿宇,属皇宫前朝三大正殿之首,规制宏伟,地位尊崇,与北京故宫太和殿地位相当。

含元殿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自建成起,就成为都城长安的主要标志建筑,称著当时,传名后世。关于含元殿的殿名,按唐人李华《含元殿赋》所说:“含元建名,《易》乾坤之说,曰含弘光大,又曰元亨利贞,括万象以为尊”。说明含元二字源于《易经》。武则天时曾改成“大明殿”,使殿名与宫名相统一,至唐中宗即位后才恢复旧称。

含元殿殿堂坐于三重高台上,台基高3。5米,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东西两侧有翔鸾、栖凤两阁和供大臣登殿的龙尾道。殿、阁之间有飞廊相接,两阁之下有南北排列的东西朝堂、肺石和登闻鼓、钟鼓楼、左右金吾杖院。殿前至丹凤门间有广场和专供皇帝出入宫城的御道。这一建筑组群,构成了唐代大明宫内规模宏伟、礼制庄严的外朝听政区域,是唐王朝的皇权象征和国家标志。

含元殿作为外朝场所,主要用来举行元日、冬至大朝贺仪式,及一些特殊活动。唐朝的元日大朝贺源于古代的朝贡制度,是通过贡物和朝觐的方式来规范中央与地方、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关系的一种礼仪,而日本、天竺(印度)等远来之国的朝贡,则属于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的意义。唐朝冬至大朝贺始于开元八年,唐玄宗时开始施行,此后各代皇帝照行冬至朝贺,仪式规模则参照元日朝贺。每逢朝会日,含元殿场面热烈,皇太子、文武百官、地方朝集使分别向皇帝拜贺新岁;还有少则数国,多则十国,操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服饰的外国使节或首领,列队登上含元殿,依次觐拜。每逢此时,含元殿都成为各民族政权开展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据日本史籍载,曾有日本遣唐使因朝列位次不及新罗(今朝鲜半岛),提出抗议,玄宗特许将日本使节调至东列第一,新罗则调到西列第二,留下千古佳话。

唐代诗人每每被含元殿的恢宏气势和大朝会的盛大场面所震撼,留下了许多咏颂含元殿的篇章,如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崔立之的“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张祜《元日仗》诗:“文武千官岁仗兵,万方同轨奏升平。上皇一御含元殿,丹凤门开白日明。”更有李华做《含元殿赋》,洋洋三千言,颂尽含元殿乃至大明宫的气象万千。

上一篇:德育作业资料下一篇:最高人民法院适用于劳动合同法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