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明宫公园作文

2024-05-23

美丽的大明宫公园作文(精选8篇)

篇1:美丽的大明宫公园作文

美丽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小学作文

西安的大明宫遗址公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就像一个人间仙境。

春天,万物复苏,公园的草坪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绿嫩绿的,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健康的成长。淡雅的梨花,粉红的`桃花,黄色的迎春花,争芳斗艳,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湖边的垂柳露出嫩芽,枝条细长细长的,低着头,好像是对着湖水梳着秀发。

夏天,生机勃勃,荷花池里,荷叶有的探出水面,有的漂在水面上,美丽的荷花点缀在荷叶中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露出两三片花瓣,还有的花瓣全都绽开了,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和嫩黄色的莲蓬,像一个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

秋天,金桂飘香,公园桂花树上一串串金黄色桂花,和小麦粒差不多大小,像一颗颗黄金粒。秋风吹过,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桂花散发出的香味,在十里之外都能闻到。

冬天,银装素裹,洁白的雪花悄悄地降临,整个公园穿上了雪白的衣服,小朋友们在堆雪人,打雪仗,个个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爱四季的大明宫遗址公园!

篇2:美丽的大明宫公园作文

湖边垂柳环绕,垂柳摇晃着飘在空中的“头发”好像在对游客说“欢迎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湖中的荷花慢慢的绽放,水里的小鱼仰头欣赏,碧绿的荷叶浮在湖面上,就像婴儿的摇篮安静平和,摇篮里的小露珠可不安静,随着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上下不停地翻滚,就像一个个调皮淘气的小Baby。

凉亭下坐满了休息的.游客,风姑娘看见了,为他们唱起欢乐的歌曲,呼——呼——,让他们忘记了炎热,进入了梦幻之中。在湖里还住着一群群的活泼的小朋友——小鱼,它们小巧玲珑活泼机灵,你看它们在和你捉迷藏呢!东藏藏西躲躲,弄得人眼花缭乱,它们在湖里自由穿梭无忧无虑,一想就特别开心。

篇3:美丽的大明宫公园作文

大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是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宫殿。现已发现的40多处宫殿阁亭遗址,大多集中在城北太液池的四周,主要有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等宫殿遗址。

2005年起,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大遗址保护项目”,大遗址项目库的建立、专项经费的设立、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的初步建立、相关规划编制、经费管理、绩效考核等办法出台。我国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在“十一五”头三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它不仅是“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龙头,还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永久会址。2007年10月,遗址区保护项目全面启动。遗址公园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总投资120亿元,其中,搬迁安置费用约90亿元,考古、文物保护展示及公园建设约30亿元。

1 大明宫开园现状的分析

1.1 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的现状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已经对大明宫遗址进行了大量发掘研究,但考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遗址公园内已确认的遗址主要有丹凤门、重玄门、玄武门等宫门宫墙遗址,以及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徳殿、三清殿大福殿、望仙台、御道、太液池等宫殿建筑遗址,以这些遗址为基础清晰地构成了大明宫遗址的皇宫建筑结构。

遗址公园保护的创新点体现在:整体保护,整体展示;大规模,完整保护;保护与展示结合。借助现代科技,对夯土层进行修复加固,确保遗址能够传承,这种保护展示手法,既具有东方大遗址保护的理念,也有国际大遗址保护的先进经验。在场址上依照其原有结构搭建木框架,唤起古今的思考与对话,如含元殿遗址等。再例如紫宸殿遗址,在地面以上做了隔离层,这个项目首先利用树木,修剪出紫宸殿的意象,通过轻钢和原木勾勒出宫殿轮廓。

唐大明宫遗址主要为土质遗址,保护难度大,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土木结构建筑遗址保护的理论,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邀请中国遗产研究院做了《大明宫复原研究》,启动了1:15的微缩景观展示;目前仍然在与牛津考古合作开展研究,探索展陈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问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修缮大遗址。为保护地下水源,总长约28公里的园区道路路面全部采用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铺设,所有雨水将全部渗入地下。

对于尚未勘探明了的大片区域,为了对其进行预先的保护与便于今后继续对其进行考古发掘。采用灰色石子铺设地面的方式来保护。

1.2 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发的现状

大明宫遗址公园内所有的建设都是在经过认真考古勘探之后,确定没有遗址、遗迹的前提下进行的。在遗址展示方面积极探索高科技虚拟展示技术的运用,目前已开展了麟德殿遗址虚拟展示技术研究,并将积极探索宣政殿、紫宸殿遗址多种保护展示技术。对遗址公园整体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在展示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新。

丹凤门至含元殿以南的礼仪区域,为政治历史文化主题展示区,重点介绍、诠释隋唐长安城及大明宫的历史文化,展示唐代礼仪文化。含元殿至紫宸殿的朝政区域,为考古及遗址保护主题展示区,重点展示先进的现代考古过程与成就,以及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法、技术、材料与成果,为古迹遗址保护与展示的重点示范区。太液池周围后宫及夹城区域,为社会历史生活文化主题展示区,重点展示唐代宫廷及世俗生活。

2 西安市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中的不协调之处

2.1 部分规划方案不切实际

大明宫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管理,运营理念是先进的,独树一帜的。而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分析,体现了规划方案中不切实际的方面。例如,方案中决定:标识建筑主要分布在中轴上,体现其符号性和可识别性,按照历史秩序形成节点空间和视线通廊,延续历史于时空之中。并注重在公园中的展示与休闲空间内形成步移易的视觉特征。而这就遗址的整体分布的不可变性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

2.2 策划方案与实施脱节

在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统筹阶段,规划者声明在3.5平方公里园区设8处自行车租赁点,以解决游客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的交通问题。此外还有电瓶车,游客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实际上整个园区只在游客服务中心门口有一个自行车租赁停放点。电瓶车标价六十元,超过了西安市其他景区电瓶车的价位。广大市民难以接受。

主办方表示园区还设有无污染生态特色餐饮区,满足游客餐饮需求。并在重要景点及人群集散场所设置饮水点,目前相关设施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而实际上只有游客服务中心的影厅旁有一处就餐区,并且售卖的食物并非绝大多数游客所愿意见到的。除此再无任何就餐区,无饮水点。

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将“生态博物馆”的理论具体化以建立城市遗址公园为核心,融博物馆、城市广场、景观绿地、室外运动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城市文化公园。而目前遗址公园博物馆还尚在初步建设当中,并未建造,景观绿地的粗糙程度极高,室外运动场也未投入建设。

2.3 遗址价值不易被游客感知

遗址公园园区内的丹凤门,含元殿遗址等体积巨大的遗址展示区域,仅是直观的让游客看到偌大的一个建筑单体,而在此区域内只在不易被游人注意到的微小角落里放置了一个解说标志,庞大的游客人流很难从其中感知到与之相关的信息,更谈不上感知到其历史意义与文化概念。

2.4 未做到以人为本

遗址公园的策划团队是高水准的,是站在一个极具意义的制高点上的。他们挖掘出了遗址公园的深远价值,而他们只看到了这些所谓的“高价”。但遗址公园的初衷是保护遗址,合理展示,造福于民。这就不能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应该以普适性为一个出发点,而不是居高临下的重大国际意义。应该全面普及这一原则,而不能仅仅表现于在游客中心以及考古遗址中心设立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以人为本原则不单只是赋予园区内的人性化设计这一单一的形式,而是要从设计之初就参与考虑的,让游客更好的获得感知,让游客对遗址公园进行实地参观时认为它不落窠臼,让它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游客的意识里。让人民真正受惠。

3 改善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开发不协调的途径

真实性和完整性更多的是针对遗址本体的保护而言,遗址公园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威胁,以深度的制高点和以人为本的基点,提出大明宫遗址公园的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保护条例对开发的影响

大遗址的保护,需要一个有法可循的章程来执行,对于国际遗址保护法中现有的条例,应当恰当看待,将可选原则与遗址公园自身状况以及它处于怎样的环境水平相结合,确定该适用哪些文件,重新确定哪些文件。

《威尼斯宪章》、《奈良真实性文件》、《华盛顿宪章》与《西安宣言》等国际性文化遗产保护性文件,深入强调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这也是大遗址保护需要遵守的最基本原则。要申报新的世界遗产,必须事先注意到环境的重要性,遵守原则。

要形成文物保护、土地建设、文化建设的互动。就要把它形成法规,可能就跟过去的保护条例有所区别,不光是静态的,可能会形成动态的。如这个问题能反映在大明宫地方立法中,将给未来的汉长安城的建设,未来的阿房宫保护建设,甚至全国其他大遗址保护部门探索出一条积极的立法保护的道路。

3.2 优化各环节的衔接

大遗址的“大”主要体现在:相对规模“大”,综合价值“大”,面临问题“大”,保护难度“大”。大遗址规模大,因为大遗址积淀了地理、历史和文化信息,因此,历史悠久是大遗址本身所固有的、随时间推移越发厚重的属性。在这样大的一个园区内,做好保护与旅游发展之中各个环节的良好衔接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只有大的理念大的历史意义,就不将施工中的一钉一瓦列入监控范围。如今看到了一座做工不达标的国家级遗址公园。它有着响亮的名号,却瑕疵比比皆是:游客大厅内的工作人员在无重要领导视察时无视游客,自行扎堆闲聊。植物景观杂乱的种植,起码的草皮颜色都不一致,街道旁无人照料的草坪都比公园内堪称一等的绿化带整齐。草坪内土坑一堆,杂草一堆。在宫殿的基座遗址“保护罩”外,多处有豁口,更有甚者从里面散落出电线管道。这类让人匪夷所思的状况何以会出现至今都无人处理。可见保护与发展中各个环节严重的没有衔接到位。

3.3 营造突显遗址价值的氛围

大遗址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史迹的主体,包含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考古和科学研究价值。大遗址本体和周围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环境联系紧密,其连带的综合信息使大遗址具有更加显著的不可移动性。这决定了它的不可再生性,遗址一旦遭受破坏,其真实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信息是不可能被现代复制品或仿制品所代替的。

张锦秋说,我们可以将盛唐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搞一个盛唐文化艺术荟萃,集中到大明宫遗址公园,也可分散在大明宫的四周,可以组织“当一天盛唐长安人”的旅游活动,或者是“当一天大明宫人”的活动,将文化遗产同现代生活充分结合。还要让西安居民,关注盛唐文明的记忆。例如,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来向广大市民推出一项“当一天大明宫人”活动。此活动每月举办一次,由预先设置好的多种人物角色供市民挑选,在挑选角色时,对市民进行详细的角色介绍,让市民真正投入其中,下意识的学到盛唐长安人的习气。在选定的日期举行活动,各人按照预定的品阶官职或是不同的职业角色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历史发生地”进行实地历史再现,这些情景要求是平常的,彰显大唐气象的。也可以像是如今依然存在于乡村的赶集活动,唐代的集会也可照例炮制。居民可以租着古装,不论男女老幼皆可参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寓教于乐,参与活化历史。这也不失为一项宣传大明宫历史文化的“重拳出击”。

3.4高度的历史意义与细节并重大

明宫遗址地区的建设,应坚持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凸现城市特色。大明宫遗址地区保护与更新秉承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的坚实可靠的科学基础,继承和发扬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四大原则:(1)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2)大遗址的保护利用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相结合。(3)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4)弘扬民族精神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

4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若能实现针对其问题所提出的对策,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会全方位的达到满分,会成为古城西安又一处世界级的高品位旅游目的地,它将有助于提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以及西安的国际知名度,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城市公园在保护历史文物、优化环境和提高城市形象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使民受惠。

摘要: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工程是一项以展示盛唐文化、盛世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景观为特色,集文化、旅游、商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文物保护示范园区和民生工程。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出发点就是要保护遗址、传承文明。本文即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进行深入了解,在保护遗址的同时,扩大它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就要对它进行深度开发,如何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发,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徐嵩龄,张晓明,章建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4-60.

[2]周冰.大明宫.灼热的大遗址——制文化权时代的人类文明制高点[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30-100.

[3]西安市文物局.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J].遗址与保护,2005(4).

篇4:美丽的大明宫公园作文

公元904年,一座辉煌的宫殿,在一场战争后,被拆毁,只剩下台阶和夯土,让专家们感知它曾经的风光无限。这就是位于中国古长安(今西安)的唐大明宫遗址。如今这个经历了1100多年历史沧桑的遗址,以东方大遗址的名义提出了世界性的难题。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和民众都认为文化遗址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贝,但却缺乏能够将遗址加以符合国际规范保护的能力和措施。文化遗址作为人类文明的刻度与记录,是现存于世、最为直观的文化再现。文化遗址不仅是历史遗留的客观存在,也标志着曾经有过的真实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文化遗址能够用来评价或表达某种情感,它是对当代人的生活有重要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也可成为当地居民的营生项目。这些诠释,直接决定了世界文化遗址保护的形式和措施。世界上存在一个文化符号系统,这个系统张扬一种普适的美,简单的美,即使游客没有文化背景,也一下子就能识别它,没有“陌生感”。一个文化项目要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必须破除项目的“陌生感”。如果遗址保护和展示做不到成为世界文化符号系统的一部分,那充其量就只能是文物界的“孤芳自赏”和地方政府的“自娱自乐”了。西安因大唐而闻名于世,唐帝国创建了西安历史上最灿烂的文明。要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成为世界文化符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应区分各种情况,调动一切资源介入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在保护好大明宫遗址历史风貌和重点文物的前提下,努力使隐性文化显性化,使在地下的、书本里的文化走出来,活起来,使之变为可读、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你认为该怎样展现逝去大明宫?是再以历史记载为线索,重新复原一个建筑群落?还是以意象为主线,启发人们对这座中国历史上的宫中之宫的辉煌释放想象?”这个面向全球顶尖规划设计师们的拷问,无疑也是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者们的首先面临的核心问题。大明宫遗址公园,一个泛生态主题概念公园如何吸取国际上其他城市的改建经验?如何使未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际潮流;既符合人们生活的品质需求,又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味,这是我反复考虑的问题。我曾在巴黎第二区的一个小旅馆里度过一个夏天,感受到巴黎城市的多样性。也曾漫步于纽约的中央公园和伦敦的海德公园,体验过它们所起到的社会文化作用。所以,我脑海里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将来会是一个泛生态主题概念公园,它既有类似纽约中央公园的休闲功能,也有伦敦海德公园那种文化凝聚力,公园的核心区域和周边的区域协调。那时候,西安人将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融的地方,大明宫遗址公园将会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古不今,却又亦古亦今。商业和闲情,新锐和厚重,人文和自然,和谐处于一体。在这里,你在非常传统的地方会看到时尚的影子,这个影子可能是一个高科技的新媒体展览,也可能是一次现代技术下的考古体验。还会有其他文化的东西。但这个时尚,肯定具备唐文化内涵的“大气,交流和包容”,而不是西方文化主导下的时尚。中国文化,尤其是唐文化,兼收并蓄。儒家的一个概念就是“和”,所谓和而不同。在保留自己文化的同时,又接受他人的文化。城市空间就会有更丰富多彩的内涵。按照规划,大明宫遗址区范围为:北至环园中路一太华北路一北二环,南至环城北路-华清西路,西至未央路-红庙坡路-星火路,东至东二环北延伸段-东二环路。整个遗址区保护改造规划面积为19.16平方公里,跨未央、新城、莲湖三区。其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3.2平方公里,周边改造区域12.76平方公里,北二环以外集中安置区3.2平方公里。这么大的一块区域,建成后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和西安城墙、曲江新区,将会是西安这座千年古城的几大呼吸通道,成为维系城市居住舒适度的重要管道。一个城市有没有呼吸的空间,关系到在这个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在相对较传统的城市里,比如日本京都,它的呼吸通道,就是遍布城市的寺庙。被称为“三步一寺庙、七步一神社”的京都有佛寺1500多座,神社2000多座,这里是日本文化艺术的摇篮,佛教的中心。比如著名的龙安寺是1450年建立的,到现在已经五百多年了。这些寺庙安静地坐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安静祥和仿佛是都市水泥森林里的天然所在。漫步其中,让人感到精神的宁静。龙安寺里面的石头花园,被称之为白沙和石群的枯山水,在某种意义上是日本庭院艺术代表的这个花园,已经安静地存在了近五百年。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这个庭园能给人一种超乎寻常的视觉美感。在日本人人都要脱了鞋才被允许走进任何一个庭院建筑,在白沙和石头面前坐下,怀着朝拜的心情,凝望这座需要想象力的园林。这种想象力使得人们坐在那里,变得安静,心静如水。在京都,寺庙遍布在每一条小巷里。这些静谧的庭院创造了一个静的世界,一个让人们从身体走向精神的安静的世界。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到处都在建广场,到处都是喧闹的车流,尤其是上下班,人群就像水一样从地下冒出来,涌下去,周围是高高的建筑、高速路,轨道交通,马路越拓越宽,人被挤压着,没有了自由呼吸和安全感。大明宫遗址公园将来能不能成为西安的“市肺”、西安的“中心区域”,恐怕也跟它能不能成为西安的呼吸通道相关。大明宫遗址公园,展现大唐文化的兼容并蓄未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及周边区域,将会是一个新唐风的建筑群落。但是单一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景的,肯定要吸收别人的东西,吸收其他文化的东西,才能把这个概念扩展开去。兼容并蓄,正是大唐文化的核心精华。盛唐时期,中国和周边诸国以及西方国家都有往来。唐代两百多年中,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就有19批3000多人。随同使臣而来的官员留学生人数更多。玄宗时期,16岁的阿倍仲麻侣来到长安,在大唐度过了他最美好的青春时期。朝鲜半岛上统一的国家新罗也派遣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同时和大唐的边贸往来也十分频繁。此外,天竺(印度)、林邑(今越南中部)、大食(阿拉伯帝国)、波斯(今伊朗)等国也和大唐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这些国家从大唐进口昂贵的奢侈品茶叶、丝绸和瓷器,甚至政治制度和文化典籍。同样,长安城也遍布来自远方的奢侈品象牙、香料珍宝等。这些唐朝进口物品,引发了唐朝人的想象力,从而改变了唐朝人的生活模式。未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会有其他文化的东西。比如各地唐人街会在这里得到一个复制。因为唐朝是一个极其强盛的朝代,中国人对此充满了自豪感。所以

篇5:美丽的大明湖作文

大明湖可真美啊!有清澈见底的湖水,有美丽的荷花,有长发飘飘的柳树,还有许多的小鱼。

先说一说那美丽的湖水,那湖水可真是清澈见底,从中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湖中是什么样子的。有时,太阳的光照射在湖面上,那湖面闪闪的发出金色的光,就像有许多金子被撒在湖面上,美丽极了!

那美丽的荷花,粉嫩嫩的就像小姑娘红扑扑的小脸蛋。那荷花被许多荷叶簇拥着,是多么的美丽。还有那柳树,只要微风一吹,柳枝就会被吹进水面,仿佛一位姑娘在一边照着镜子,一边梳头,特别的优美。

最后该说小鱼了,在湖中有许多小鱼,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只要一有人往水中扔食,就会有许多的小鱼来抢,有趣极了!

篇6:美丽的大明湖作文

大明湖的湖水碧绿,平静的湖面就象一面大镜子,映出了周围的美丽景象。湖两旁种着两排柳树,柳枝犹如小姑娘的头发轻轻的飘在湖面上,微风一吹就随风舞动,美丽极了!

大明湖最有名的是荷花。春天刚长出来的荷叶卷卷的,就象刚睡醒的小宝宝,还没有完全睁开眼睛。许多蜻蜓立在荷叶上,看到这景象我不由得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再过几天荷叶就全部展开了,碧绿的荷叶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夏天荷花长出来了,有全开的、半开的,还有花骨朵,淡粉的、淡黄的、雪白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有的荷花大的象盆子一样大,有的象碗口一样小,还有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荷花下还长着一串莲藕,莲藕有润肺、凉血、止血、止泻的功效。秋天荷花枯萎了,露出了嫩绿色的莲蓬。莲蓬吃起来甜甜的,里面的绿色莲子芯是去火的。

大明湖里还有好多名胜古迹,比如铁公祠、南丰祠……

篇7:美丽的大明湖作文

大明湖里面的柳树又美又茂盛,到了湖边一棵棵碧绿的柳树随风摆动,像一条长长的绿丝带飘在空中,包围着整个大明湖。嫩绿的枝条上长满了叶子,飘飘扬扬的柳絮像一片片小雪花飘落在路上,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张洁白的地毯。

湖水更是清澈明亮。你可以看见湖底的海草飘飘摇摇,欢快的小鱼在海草中自由地游来游去。湖边的柳树和小桥倒映在湖水中,像一幅优美的图画,供人们欣赏。湖上的小船驶过,湖面泛起层层波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大明湖里的荷花五彩缤纷,风景如画。湖面的荷花粉白相间,在碧绿的荷叶上亭亭玉立,好像一位位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荷叶在湖上飘浮着,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然后飞快地落到湖里溅起一些小水花。当荷花争相开放的时候,人们都会用羡慕的表情看它,好像它在人们心目中是一处美丽的景物。

篇8:美丽的大明宫公园作文

关键词:大遗址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城市文化艺术建设

一、“大遗址”与“大遗址公园”的概念

关于“大遗址”为即“大型古文化遗址”, 这一观点来源于199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有人认为:“大遗址”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 因为在当时的刊物上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关于“大的遗址”“较大的遗址”这样的提法。1995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之前的当年6月份, 西安市即通过了《西安市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条例》, 同年9月《城市规划通讯》以《西安市制定地方法规保护大遗址》为题做了相关的报道;同时河南省也发布了《河南省古代大型遗址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其中就有“本规定所称的大型遗址 (以下简称大遗址) , 是指我省境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聚落遗址、古城遗址、陶瓷窑遗址、矿冶遗址、古建筑遗址以及皇家陵园、古代墓地等。”这个规定就明确地指出了“大遗址”的相关概念。另外, 通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 对大遗址近期保护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 发现有关大遗址相关内容的文献于1996年发表量仅一篇, 2004年发表量为四篇, 2005年至2009年文献发表量成上升趋势, 其中2009年发表量多达二十三篇。由以上两点可见, 我国对“大遗址”这个专有名称的确立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也标志着近年我国大遗址保护研究工作进入了盛期。

“大遗址公园”也被称为考古遗址公园, 是近些年来国际通用的一种对大型遗址进行保护的新模式。它的目的并非重新恢复遗址原貌, 只是将大多数重要遗址采用全新的展示手法加以保护的一种新措施与手段, 是为了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发展, 以考古遗址为依托建设的新型公园模式, 以保护遗址和进行考古研究为主要目的的主题公园。当今世界范围内较为有名的遗址公园有:雅典卫城考古遗址公园、吴哥窟遗址、庞贝考古遗址公园等, 这些遗址公园就成功的遵循了在保护研究和考古挖掘的同时向公众开放, 让大众去了解它的历程、认同它它的价值, 接纳它所赋予的文化特色的保护之路, 最终它们都成为各国一张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名片, 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

在我国现已公布的六批两千三百五十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约有五百余处是大遗址, 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其中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大遗址分布比较广泛, 规格比较高, 尤其是一些世界级、国家级的大遗址, 能够充分说明我国的国家起源、社会关系、文明进程以及多元民族的相互关系。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资料表明, 我国的大遗址保护正在向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一百五十处大遗址为支撑、覆盖全国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迈进。同时将城市中的大遗址保护区建成考古遗址公园, 是我国现行对城市中大遗址进行保护和研究最直接有效的试行措施之一。虽然这一保护举措是否适合每一个遗址场地还有待探讨, 但大遗址公园的建设对现代城市文化艺术的影响, 远远不止停留在对遗址区域进行保护的层面上。在这里, 我们就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 分析大遗址公园对城市文化艺术建设所带来的影响。

二、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历史沿革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城市之一, 大明宫是唐长安“三大内”中规模较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位于唐长安城东北部的龙首原上, 居高临下, 气势宏伟。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 (公元634年) , 龙朔二年 (公元662年) 唐高祖扩建大明宫, 第二年大明宫便成为大唐皇室颁政宣科的主要场所, 唐代许多流传于世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乾宁三年 (公元896年) , 大明宫毁于战乱。

唐大明宫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据史料和勘探发掘证明, 其西城墙2256米, 东墙2614米, 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 是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城门, 其东、西、北三面都设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 仅宫门外的丹凤门大街宽就达176米。宫城平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 宫殿区域分为宫、省两部分, 以宣政门一线南北分为衙署和皇家生活区两部分。当时的大明宫宫殿建筑群处理手段已趋于成熟, 以纵向对称轴的布局方式来烘托主体宫殿建筑, 这种宫殿布置格局被唐朝以后的历代紫禁城的建筑群落所效仿。在长达1600米的中轴线上, 从南至北排列有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蓬莱山等建筑群, 建筑群的核心——含元殿殿基高大突出, 据勘探发掘探明, 殿基高出平地15.6米, 进入大殿要经过75米长的台阶, 此台阶犹如龙尾下垂, 故唐人又将此称为“龙尾道”, 整个建筑群在两侧双阙的陪衬下, 营造了帝王一统天下的君威。

大明宫毁于1100多年前的战乱, 当年的恢弘气势已荡然无存。在这一千多年的岁月里, 大明宫经历了多少变故我们还有待考量。但在1934年, 陇海铁路建成通车后, 西安出现了大量的移民, 残破的大明宫周围及火车站道北地带成了黄河决堤逃难灾民的息身之所。随后, 陇海铁路机务段和大华纺织厂使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工人及家属, 逐渐形成了西安的棚户区, 生活环境和社会治安十分低劣。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市的扩张, 宫城南半部近百万平方米的区域内早已被工厂、企业、学校、居民住宅叠压, 北半部分遗址也不断受到农民自建房、厂房等蚕食和破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我国宫殿群落遗址的代表作——大明宫遗址, 其中的含元殿、麟得殿、三清殿、大福殿、丹凤门、玄武门、重玄门、望仙台等殿宇的夯土基台仅被掩埋在距地面一米左右的土层中, 而且大部分殿址保存完整, 如何保护我国这座现存比较完整的大型宫殿建筑群遗址, 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日、韩三方合作实施了对含元殿遗址的保护工程。2006年9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将建设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同年, 国家文物局与财政部联合印发《“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将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列为首批重点工程。此后, 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并定位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同时成为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龙头项目和具有世界影响的巨型文化项目。现今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已于2010年10月对公众开放。

三、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与西安城市文化艺术建设

2010年10月开放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以大明宫遗址保护和展示盛唐文化为特色的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是前所未有的遗址、考古、保护、展示实验工程;是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是市民文化休闲公园。它是由遗址系统、植被系统、宫门宫墙系统、园路系统、水系统、标识系统、服务辅助系统等共同组成的, 集文化、旅游、商贸、居住、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公园, 其内容被细化为八个功能区, 约三十个文化广场, 七个博物馆, 二十个园中园, 约六十五个遗址点。它的建成, 对于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改善居民生活、优化区域环境、提升城市价值、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也成为西安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组成部分, 并迅速发挥它的媒介体的作用, 将遗址背后隐含的众多的文化艺术特色呈现出来, 并渗透到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

1.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成为西安城市文化艺术最具特色的载体

大遗址是我们城市曾经的文明和繁荣的象征, 以其体量之巨大震撼, 成为传承文明、留存历史文脉的一个重要载体。城市中设立大遗址公园其根本是既要有效保护文化遗产, 又要丰富当今文化艺术内涵, 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共赢。中华民族历史悠久,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 而大明宫就是大唐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现代的西安也遗留有大唐文化的烙印:大唐芙蓉园、大雁塔、西安鼓乐、长恨歌、仿唐乐舞等都成为这个城市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将自己的文化艺术更为鲜明的彰显出来,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就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之一, 使西安这座城市对外的文化艺术形象更为具体, 更具特色。

建成后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使西安的对外文化形象即简约而更富有内涵, 即美丽而更兼有沧桑, 即民族而更具有现代特色。这一形象具体体现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三个空间分区上, 宫殿前区:庄严、壮阔、规范;宫殿区:凝固、沧桑、厚重、震撼;宫苑区:开放、轻松、运动、愉悦。除此之外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还借助其硬件设施, 即以唐文化为主题风格的多主题博物馆集合体——大明宫博物馆群, 将其文化艺术主题涵括在内。它是由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含元殿博物馆、含元殿窑址博物馆、太液池东南岸遗址博物馆、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蓬莱岛水岸遗址博物馆七座主题博物馆构成。通过不同的展示主题及内容, 意在展现博大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 也借机彰显西安现代科技、文化等多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水平。而且这些博物馆内的许多展品也成为一个媒介质, 不断释放着自己的魅力。如在大明宫遗址博物馆第二展厅展出的在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砖中, 除了大量的素面方砖外, 还有大量带有印花的方砖, 他们除了一部分铺地之外, 相当一些也会用在墙上。印花纹方砖的种类也很多, 包括莲花纹、兽面纹等, 其中就有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纹饰——葡萄瑞兽纹。因为在当时, 葡萄因其颜色呈紫色在唐代代表着贵气之色, 也寓意着多子多福, 从黎民百姓到皇家贵族都对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唐代的皇帝一向采取兼容并蓄的民族政策, 大量外族神兽在中原也被当做了祥瑞之物, 因此瑞兽在唐代的种类繁多。为了让大众去感悟这些大唐文化艺术元素, 体味这些文化信息, 在大明宫遗址公园的规划中就将这些印花方砖的纹样和瑞兽形态转化为景观环境小品, 散布在遗址公园的各个场所之中。如果说历史文化赋予的文化艺术内涵太过抽象, 广大受众群体难以感悟其内涵的话, 这些景观节点上主题单纯, 形象鲜明且独具匠心的景观小品就很容易被大众所传承和发展。随之, 西安旅游文化市场上就迅速出现唐海兽葡萄镜、带有葡萄和瑞兽纹样的仿唐茶叶罐、胭脂盒等艺术特点鲜明的纪念品, 由于形象鲜明, 风格独特备受大众喜爱。

与此同时, 在园区的软件设施开发上, 以盛唐文化为依托, 每天在不同的景观区域内进行《早朝仪式》《丹凤迎宾礼》《盛唐宫廷体验表演》《唐代宫廷舞马技艺》《唐朝盛装大巡游——龙御万国》等主题表演, 通过触动视、听等感官功能, 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这座“皇家圣殿”与市民和游客进行零距离接触, 给人们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唐文化的机会, 使大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也进行了一次艺术的熏陶。

由此可见, 遗址背后隐涵的历史文化资源, 必需借助一个载体转化成为文化艺术符号, 并为城市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

2.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现代西安城市文化艺术的缓冲点

位于城市中的大遗址公园, 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 利用城市休闲绿地的布局模式不但缓冲了拥挤的城市空间, 使城市空间具有疏朗和节奏之美, 同时也为营造城市文化艺术形象提供了一个缓冲点, 让昔日城市中神秘、庄严、荒凉的大遗址以公园这种轻松活跃的形式出现, 有效的拉近遗址同百姓间的距离, 最终成为公众普遍感知和认同的文化艺术风景线。

2010年, 大明宫, 这个千年遗址完成华丽转身, 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超级绿地广场。除了丹凤门广场所提供的文化娱乐设施以外, 其北部的太液池遗址区在保护规划时利用凿池筑山的手段, 对唐太液池遗址进行部分的恢复。原唐禁苑中的太液池规模宏大, 开凿池沼, 堆筑岛山, 在池中建有三山, 取名瀛洲、蓬莱、方丈。池面覆盖有繁茂的水草, 筑台自殿阁相连, 一到夏季, 柳荫四合, 碧波红渠, 湛然可爱。在对太液池的部分恢复上, 依然沿用中国古典造园手段, 整个遗址公园具有了山水园林符号, 为大众提供了一处形象鲜活的品赏唐皇家园林的去处。除了对太液池遗址景观节点采用园林布局手段进行处理外, 这次规划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本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 在不破坏遗址本体的前提下, 赋予遗址更多的活力, 将这处遗址以贴近百姓, 丰富百姓的生活, 让遗址像公园般美丽, 让公园有历史的底蕴原则, 在规划布局上仍延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将遗存下的丹凤门、含元殿、紫宸殿、太液池、梨园等景观在处理上运用了抑景、夹景, 借景等多种表现手段, 引导观者利用仰视, 平视、俯视等多视角来欣赏和品读宏大的丹凤门广场、如镜的水面以及宫殿建筑的倒影、御阶、龙首塬的大庭院、蓬莱仙岛的远影, 从不同的角度让人们去感受大唐盛世的辉煌。使这座昔日帝王专属的皇家园林现今被作为一处大众的休闲娱乐场所, 并且成为一个传播城市文化艺术的节点被大众所关注和喜爱, 使得百姓有机会去品读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内涵,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这些重头建筑遗址之外, 在规划区3.7平方公里的园区内还散布着彰显大唐文化特色的一百一十七组主题景观小品:如反映社会制度题材的新年早朝、唐宣宗在含元殿接见藤原清河、晁衡 (阿倍仲麻吕) 等使臣、肃宗阅军、太平涉政、盛迎佛骨;反映宫廷生活的昭陵六骏、步辇图、宫中百戏、梨园歌舞及反映诗人文化的诗墙等小品雕塑。这些雕塑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及材质, 使受众者更加深入的了解盛唐时期一些历史事件及特色文化, 最终在园区内形成突出大唐特色的整体景观效果, 让观者沉浸于盛唐气象之中。这一布局手法的另层含义, 意在让受众者通过观赏这些雕塑艺术品, 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水平。如许多群众会站在唐侍女雕塑前比胖瘦, 去体悟唐代的审美原则;站在绚丽多变的三彩色雕塑前, 去品读和思考唐代的技艺;站在鞠球的雕塑前, 去感触唐朝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的力量之美……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也借助多种现代高科手段和媒介体, 对西安城市文化艺术的持续发展起到了推手的作用。如2010年“大明宫圣殿艺术节”期间, 共有六个国家、十二个演出团体, 演出一百四十场次。其中3DIMAX电影《大明宫传奇》、球幕电影《飞越大明宫》、史诗纪录片《大明宫》就成为赢得广大游客朋友和市民观看的一个热点。这些大手笔的艺术作品, 不但丰富了市民的娱乐内容, 也使自己的艺术影响力准得以提升。另外据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介绍, 除现在大明宫影院正在播放的史诗纪录片《大明宫》和《飞越大明宫》外, 为深挖大唐文化的内涵, 还将有《武则天》、《大唐帝国》等故事片及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飞越华夏》。与张艺谋合作的《印象西安》, 与北奥公司合作《日月大明宫服装雅秀》, 与深圳华侨城合作《万国衣冠拜冕旒》、与马术协会合作大型礼仪巡游《立马天下》, 与余秋雨合作筹拍音乐剧《唐颂》等剧目。这些艺术作品的陆续上映在吸引游人及市民眼球的同时也在传播着大唐文化艺术, 传承着中华文明, 借此也是对群众进行精神上的洗礼。

3.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西安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了更高的平台

按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 (试行) 》的说明,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 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 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特定意义的公共空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目的一是要将其完好地保存下来传承后人, 二是要实现这一宝贵资源在当代的全民共享。”“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支持, 是决定大遗址保护成败的重要因素。因而必须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大遗址保护带来的实惠。”因此, 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向公众开放的同时, 就为群众搭建了一座了解历史、了解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平台, 使受众者通过这个平台来认同它的价值, 接纳它所赋予的文化特色, 这就如同建成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所有参观者有机会走近这处大遗址, 感受历史、感受文明。

建成后的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工作流程、文物修复等各个保护环节都在遗址公园进行了有效的展示, 目的就在与为了促进了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针对这种教育功能的持续性,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西安研究室主任安家瑶就大明宫遗址的考古研究时间性指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后, 考古工作非但没有结束, 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始。已经发掘的, 如果按面积来说还不到1%, 没有发掘的还很多, 或可持续20年、50年, 或可持续一百年甚至几百年。这种工作同时将作为一种景观向游客展示, 满足他们深入了解历史的需求。”也就是说,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向市民打开了一扇带有时值性的科普之门, 将原本神秘而冷漠的遗址不间断地转变成鲜活的文化“血液”, 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市民的精神生活之中。

位于城市中心的大遗址公园, 因其建设是采用休闲绿地模式, 故被称为城市的“绿肺”“呼吸通道”, 为市民的休闲、健身、娱乐等提供了一处便利场所,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开园后, 平日里本地居民就多了一处活动场所, 其中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 多聚集在御道广场、丹凤门等免费开放区域, 他们主要来此进行跳舞、玩摩托车或聚会聊天等活动。同时这里也为节假日的西安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如相继在节假日里举办的“大明宫异域风情大庙会”“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庆国庆暨第一届群众艺术节”“群众戏曲大赛”“百姓欢乐大舞台”等。每天从朝阳初上到夕阳西下全天不间断地将表现本土民俗文化中的舞龙、舞狮、秦腔等展现出来;将体现现代元素的极限运动、摇滚演艺、花式篮球、街舞秀等时尚演出, 展示盛唐时期丰厚的文化内涵的唐朝盛装大巡游等演艺活动展示出来, 使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成为了广大群众在节假日和工作之余丰富文化生活的首选场所。

四、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文化艺术建设中遗存的问题及解决方式的思考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自正式向公众开放, 距今已两年有余。以遗址保护和展示盛唐文化特色为建设目标的西安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投入使用后在文化艺术的建设上相继发现了一些遗存的问题。

1. 遗址公园内代表性的文化艺术元素种类过于庞杂

首先, 从景观布局上来讲,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其规划定位是以大唐文化为背景环境, 以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性为主, 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的现代城市中的主题公园。其主景观是建立于这组皇家建筑群中的含元殿、麟得殿、三清殿、大福殿、丹凤门、玄武门、重玄门、望仙台等殿宇的夯土基台上, 次景观节点是以现代公园的不同使用功能为出发点的景观服务覆盖区, 而且各个景观节点区域明确, 主题鲜明。但将传统与现代这两个相互碰撞的景观表现手段应用于一个大型主题景观场地内, 就显得缺乏一个共同的标志性的符号。虽说本园区在布局上试图将唐文化的内涵为纽带将传统与现代进行融合, 但是各个次景观节点主题语言的选用上不能很好的辅助主要景观节点, 使得景观主题主次不够鲜明。在这里, 我们就以大雁塔周边景观的改建为例来进行说明。在大雁塔周边分布有大雁塔北广场、慈恩寺遗址公园、戏曲大观园、民俗文化园、大雁塔南广场、大唐不夜城等各个主题鲜明的文化广场, 但不论他们如何去展示自己的特点与风格, 彰显大唐文化成为这些子广场坚守的原则, 而这一原则的体现点就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大雁塔, 这一古典造景元素的身上。在这六个主题景观区内, 不论采用何种造景手法, 不论处于某个观景点, 大雁塔永远是景观的借景构成要素, 永远是整个艺术主题和艺术形象的表现中心, 它就是整个景区的设计核心。因此,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二期的规划建设上, 应在主题形象的塑造上采用主次配合的景观布局手段, 使游者能在此体会这些遗址的文化艺术性, 走进这些空间所赋予的艺术情怀之中。

其次, 从选用的题材来看, 内容覆盖面大, 但选材与表现参差不齐。在整个景区中, 散落着覆盖大唐文化各个层面的景观、雕塑及设施小品, 其内容涵盖有政治类、文化类、民俗生活类、外礼仪类、宗教类、歌舞娱乐类等, 这些景观形态各异, 造型完美, 不失为件件佳作。但是在部分景观节点上的作品, 使人难以对所表现的主题文化进行认知。比如崇明门遗址的景观节点表现, 以一扇体量较小、能开合的门担任整个景观区域的次景观轴的景观主要节点, 虽然周围地面配以一些历史符号, 但其表现与崇明门所承担的原建筑群落功能和历史性的距离有些过大。还有些景观在立意和题材的表现上有些欠妥, 比如园区出现表现皮影类的景观雕塑, 无论从出现的年代还是作为本主题园的表现题材都有些差距。因此, 作为景观设计者, 因该再次推敲这些景观小品, 如果在某些选材上出现纰漏, 势必会带给受众者一个错误的文化诱导信号, 随之带来的后续问题会更多。

2. 遗址公园内软件设施的覆盖面略显不足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展示和宣讲上采用了多种方式和手段, 全方位的让游者对大唐文化进行一个全面的认知, 比如3DIMAX影片, 导游和文化表演活动等。在建设时将这些主要设施覆盖于公园三分之一的特定的收费区内, 在另外三分之二的免费区内很少。从运行上来看, 可能从经济原因考虑雇佣导游员的游者很少, 因此对于象宣政殿、麟德殿等采取意向性展示的遗址, 大部分游者表示内容表现过于抽象, 无法理解, 这些遗址所赋予的文化艺术性就更无从谈起了。虽说近期在园区出现了一些居住在周边的老人担任“义务讲解员”的群体, 但因缺乏全面系统的培训, 使听者在对园区的文化艺术价值上缺乏系统深入地理解。目前园内进行的表演活动一天仅一场, 不少游客来之前不了解具体的时间只能遗憾错过, 失去一次之观了解的机会。从上所见, 这些软件设施对提高游者对整个园区文化艺术的内涵并没有发挥其最佳功效, 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一些成熟的博物馆展示手段, 如培养义务导游员、借助电子语音导览;景观节点上设置投币式触摸视屏;定时定点的导游带队导览等手段, 以多层次、多方位的加大展示和宣讲覆盖面, 完善软件设施的建设, 使讲解者和观者的文化艺术知识的覆盖面得到相应提升。

3. 遗址区因互动性项目较少而缺乏活力

相对于复原、模拟、标识、雕塑等“硬件”体系的遗址阐释与展示方式, 游客更喜欢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强的项目来投入在游览活动中。而且互动性的参与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也因这种参与性使他们在园区的停止时间的延长, 因而可以带来更多的文化知识增长点和经济增长。在现有大明宫遗址公园中, 可以在谨守不破坏遗址的原则下开展各种与遗址的内涵和价值相协调活动, 如唐代生活体验场地、唐代工艺品加工场地、模拟考古挖掘场地等动手参与性强的空间场地, 通过这一手段的运用, 就会打破原园区的文化内涵始终生硬的放置于游者的面前, 始终与游者有一定的距离感的现状。如今, 我国现代许多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都开始采用这种模式来阐释其所要表达的主题, 如富平陶艺村, 只要来到这里的人群, 不论你会于不会做陶, 只要愿意就能动手加工一件自己想做的东西, 因为这一动手参与性, 吸引了各个年龄阶层的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参观娱乐。触摸历史、感触文化、深挖内涵是遗址公园所具备的最大吸引力, 让它既展示历史的魅力, 又能彰显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活力, 互动性的体验活动就能为这种活力带来动力, 并且成为城市文化艺术的一个小分子, 不断释放着自己的能量。

五、结束语

上一篇:卷烟代办协议书下一篇:故乡古槐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