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

2024-05-23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精选6篇)

篇1: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

第一课《我爱中华,我爱妈妈》

第 一

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与颂祖国诗歌朗诵会,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感受祖国的伟大,用美的语言赞美祖国。

2、听赏后,能用简单的词语谈谈对齐唱歌曲《歌唱祖国》的感受,了解齐唱、独唱两种声乐演唱形式的不同。

教学重点:

从听赏中了解齐唱和独唱两种演唱形式的区别。

教学难点:

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钢琴。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摘录“歌颂祖国”的诗歌以及歌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二、听赏《歌唱祖国》。

、生随乐拍手、踏步。

2、师:你能用几个词语表达听赏齐唱《歌唱祖国》后的感受吗?

3、师:你能跟着唱一唱《歌唱祖国》吗?

(1)

学生跟着里的音乐唱。

4、比较一个人唱与集体唱的效果,了解齐唱与独唱两种声乐形式及其音响的区别。

5、看图:展示“开国大典”、“祖国壮丽风景”、“运动健儿夺金”的画面。

6、学生畅谈、交流,举例说说还有什么例子说明祖国已经走上富强了。

三、诗歌朗诵。

、学生朗诵部分作品,播放《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纯音乐作背景。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词。

3、师生随乐齐诵《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的歌词。

四、总结下课。

课堂后记:

在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学生通过听赏气势磅礴的歌曲《歌唱祖国》,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在第一时间便将学生带入了课堂的爱国情境之中。学生举了很多例子说明祖国已经走上了富强的道路。在教学第二个内容——诗歌朗诵时,很多学生课前收集了歌颂祖国的诗歌,并且还练习了多遍,所以叫他们上来吟诵时,各个都声情并茂,抒发了自己的爱国之情。这个环节为轻松学唱、深情演唱新歌作好了铺垫。

第 二

课时

教学目标:

能深情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用美的歌声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真挚的爱。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深情的演唱歌曲《我爱妈妈,我爱中华》。

教学难点:

在多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

教具准备:

、钢琴。

教学过程:

一、老师深情并茂的演唱歌曲。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意境。

二、学唱旋律。

、师:你对这首歌的旋律熟悉吗?你想用哪种方式来学唱旋律呢?

方法选择:母音模唱法、轻声视唱法、分句识读。

三、学唱歌词。

、指导学生自由选择方法学习歌词。

方法选择:跟唱法、小组自学法、互帮法。

四、指导演唱。

老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五、分组排练。

、老师:国庆节就要到了,你们想表演什么节目庆祝这个节日呢?

2、学生分组自由练习,由小组长负责。

六、综合表演。

、鼓励学生上台大胆表演。

2、学生自评、互评。

七、拓展引申。

、师:你还会唱哪些关于祖国妈妈的歌呢?

2、跟唱《爱我中华》。

八、总结下课。

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课堂后记:

在新歌教学时,我打破了传统的老师带唱的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实践证明“互帮法”这个方式学习歌词就本校四年级学生的基础而言还行不通,因为每个班能完整识谱的几乎没有,最合适的还是“轻声跟唱法”。

第二课《晨》

教学目标:

、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和愉快的心情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并知道重唱、合唱是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

2、能和同学合作,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清晨》,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清晨》。

2、区别声乐的两种演唱形式:合唱与重唱。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感受“晨”景。

、导入。

师: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在这美好的时候你们会做些什么呢?

2、听赏《晨景》

(1)

感受乐曲

(2)

替乐曲取名

(3)

乐曲简介

3、观赏早春知更鸟活动的画面。

(1)

学一学

刚才听的是什么声音?谁来模仿一下。

(2)

听一听

仔细听听是什么小鸟有如此美妙的歌声?

介绍知更鸟。

(3)

唱一唱

随音乐用“jiu”哼唱歌曲第一声部。

二、体验“晨”歌

、观察知更鸟在深秋迁徙的画面。

2、讲述知更鸟迁徙的原因。

3、聆听“小鸟”歌。

下面我们听听知更鸟是怎样诉说的?出示第一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学习二声部。

(1)

学生演唱第一声部,教师演唱第二声部

(2)

说一说歌曲旋律的特点

(3)

师生互换声部演唱。

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生与生分声部演唱歌曲……..5、有感情锝演唱歌曲。

师:谁能说说知更鸟在唱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三、表现《清晨》

、师生合作参与

(1)

老师邀请一学生演唱歌曲。

(2)

全班合唱歌曲。

合唱:指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

2、学生设计不同形式表现《清晨》

(1)

分组设计

师: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演唱了歌曲,现在我们分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设计方案。看哪组设计得最好!

方案一:一位同学领唱第一乐段,两位同学演唱二声部(领唱与重唱)

方案二:全组同学齐唱第一乐段,合唱第二乐段(齐唱与合唱)。

方案三:……….(2)

分组练唱

(3)

比一比

(4)

评价

师:刚才我们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了歌曲,谁说一说,我们在演唱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评价要求:唱出歌曲的内在情绪;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统一;正当文明小听众。

(5)

颁奖

演唱形式多样且演唱符合歌曲特点,情感处理到位同学上台领奖。

四、结束全课。

课堂后记:

课堂开始通过听赏《晨景》,引导学生进入清晨的情境。再通过学、说、听、唱四个过程,让学生对歌曲第一声部的旋律和歌词有初步的了解,并能随音乐哼唱歌曲第一声部。在新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启发学生设计不同的形式表现《清晨》,这个环节学生的兴趣是最高的,通过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反复的唱,学生在演唱时深切感受重唱与合唱的不同。

第三课

音乐家海顿

教学目标:

、在听赏《告别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2、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3、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告别交响曲》、《惊愕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打击乐器、身势动作、人声等参与表现《惊愕交响曲》,并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活动

cAI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

《小夜曲》第二乐章

引入情境。

听赏《小夜曲》第二乐章。

画面:夜晚风景音乐:《小夜曲》

引出故事的人物“海顿”。

故事一:

一生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长期担任宫廷乐长,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携带家人和仆人来次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往。

介绍海顿

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顿。

听故事;看画面。

画面:教材故事一的画面。

通过听故事的形式,了解海顿的生平以及他创作乐曲的背景。

故事二:天长日久,乐手们思家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的亲朋在大厅听赏海顿刚完成的第45号交响曲。奏到最好,乐手们2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仅留下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

听赏《告别交响曲》第五乐章节选。

1、熟悉音乐主题。

2、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听故事。

2、听赏乐曲片段。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

方法: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

方法:学生反复多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步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

画面

1、教材故事二的画面。

画面

2、音乐主题:(略)

通过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和演唱音量上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乐曲所描绘的乐手相继退场的场景。

故事三:

善解人意的公爵自然领会到海顿创作这首乐曲的用意,第二天变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作“〈告别〉交响曲。”

3、知道曲名。

听故事。

画面:

教材故事三的画面。

故事四:

海顿在60岁前后,跨海到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慕名而来,将音乐会当成社交场合,热闹非凡。

、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

方法:通过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画面

1、教材故事四、五的画面

画面

2、音乐主题

故事五:

海顿的音乐响起时,一些外表高雅的贵妇却打起瞌睡来,轻快的第一乐章后,柔美的慢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

听说〈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2、认识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

4、哼唱主题。

5、参与表现。

方法: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

画面三:

音乐知识

渐强〈〉渐弱

PP〈FF〉PP

故事六:

原来,这是海顿刻意设计的。他向人解释说:“那会叫女士们惊愕得跳起来。”于是,这首乐曲便被人们称作〈惊愕交响曲〉

3、知道曲名,听故事。

画面:

教材故事六的画面。

让学生从感性上体验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学生认识常用力度术语和记号进行铺垫。

第四课

雨中乐

教学目标:

、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电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器。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的流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唱〈春雨蒙蒙〉

(1)

导入

(2)

生合唱〈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

导入。

(2)

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

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

老师介绍作品.(5)

欣赏录象带《电闪雷鸣波尔卡》。

3、说雨中趣事。

(1)

导入:你能告诉大家你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生讲述雨中趣事。

二、戏雨——音乐游戏

、导入

2、音乐游戏《找朋友》

游戏目的:朋友学生的旋律流畅感。

游戏内容:为“小红伞”找朋友。

游戏要求: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那么,你就找到了“小红伞”的朋友。

具体操作:

(1)

三个小组分别拿一把伞:绿、黄、蓝。

(2)

听一听、唱一唱“小红伞”上的旋律。

(3)

各小组合作视唱各自伞上的旋律。

(4)

播放“小红伞”上的旋律。请各小组分别接唱一次。

(5)

指名说说哪一把伞最适合做“小红伞”朋友。

(6)

用同样的方法为“绿、黄、蓝”找朋友。

三、看雨——体验歌词意境。

、导入

2、讨论

cAI出示歌词。

师:这些词怎样读才能表现夏雨的顽皮呢?

生从情绪、速度、力度、声音上分别讨论,然后回答问题。

4、朗读。

师:同学们读一读,试试哪种读法更能表现雨的精灵和“我”的欢快的心情。

生在读中体验,并进行交流,师生共同找出最佳读法,然后一起朗读。

四、踩雨——学唱歌曲。

、导入。

师:有了这样好的心情,我们一起去踩雨吧!

cAI播放歌曲。

2、随音乐按节拍自由“踩雨”

3、评价

师:请几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谁“踩”得最好。

4、用X

o

X

o︱X

X

X

o︱节奏型,随乐“踩雨”

5、学唱旋律

(1)

启发学生用雨落下时的声音模唱旋律。

(2)

唱曲谱。

(3)

从情感、速度、力度、声音上说说,这首歌曲旋律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学唱歌词

cAI出示歌单。

师:请同学们唱一唱,想想唱谱时的要求。

生:(演唱)

小结:师:同学们,春、夏、秋、冬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你们还知道哪些歌曲是赞美四季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唱一唱。

课堂后记:

新歌导入时,通过“唱”引起同学们对大自然,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听”引出雷声隆隆的夏;“说”趣事,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夏雨的兴趣。在学唱新歌时,通过“踩雨”这一形象的动作学生感受歌曲节奏,熟悉第一乐段旋律。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乐谱教学,降低了学习难度,让学生学到了读谱知识。歌曲的第五、六乐句是难点七和九乐句最后两小节容易混淆,通过在琴上反复弹奏比较,学生才勉强唱准,但还有几个同学“执迷不悟”。

第五课

藏族的歌

教学目标:

、了解x藏的人文风俗,能饱含激情地学会演唱《我的家乡日喀则》。

2、掌握踢踏舞的基本动作,能载歌载舞地表演《我的家乡日喀则》。

3、掌握竖笛吹奏高音1

3的方法,能初步学会吹奏《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重点:

能用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踢踏舞表演《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难点:

用竖笛吹奏高音时气息与力度的控制。

教具准备:

cAI、竖笛、钢琴。

教学过程:

一、了解x藏

、藏语激趣

(1)激趣

相互学一学藏语。

如:

你好——扎西德勒

谢谢——突及其

对不起——贡打

好的,没问题——那翁

再见——卡里飞

很棒——巴扎嘿

(2)谈话

你们对x藏了解多少呢?能谈谈你心目中的x藏吗?

鼓励学生说说“心中的x藏”。

学生交流、畅谈。

2、藏歌引入

过渡语:学完藏语,让我们随着《青藏高原》高亢的歌声,去看看x藏的美景吧!

(1)

听歌

学生聆听李娜的《青藏高原》。

感受高原的空旷及歌曲高亢、悠远的特点。

鼓励学生轻声跟唱歌曲。

(2)

看画

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欣赏x藏壮丽的高原风景。

cAI展示x藏具有代表性的画面,突出高原的地理位置。

(3)

介绍

美丽富饶的x藏地处中国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x藏大部分地区的自然条件具有高、寒、旱的特征,x藏许多著名的大山,如:喜马拉雅、昆仑山等,还有我们最熟悉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玛峰。

(4)

模仿

用歌声模仿站在高山“呼喊”的感觉,解决《我的家乡日喀则》两声部的难点。

A、师生互动

老师分别带唱高、低声部,并以身体动作赋予其“呼喊”的音乐形象,学生进行模唱的同时赋予其“回声”的音乐形象及效果。

B、师生合作

师唱高声部——生唱低声部,同时进行“互呼喊”的合作。

生唱高声部——师唱低声部,同时进行“互呼喊”的合作。

c、生生合作

学生自主选择高低声部,老师调空。

两部分学生做“呼喊”壮,进行高低声部合作,老师指导。

二、走进x藏、入乡随俗——跳x藏的舞

(1)观赏

A、学生欣赏藏族服饰的图片和实物。

B、学生说说藏族服饰的特点。

(2)示范

A、老师随着《我的家乡日喀则》的音乐尽情表演藏族的踢踏舞。

B、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表演,并即兴创编身势节奏为音乐伴奏。

(3)思考

A、藏族的踢踏舞的基本舞步是什么?你能模仿出来吗?

B、藏族的舞蹈动作和服饰特点有关吗?为什么?

(4)探讨

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地动一动。

与同桌交流、探讨答案。

(5)学跳

A、拍一拍

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用手拍击节奏,感受X

X

XX

X节奏型。

B、练一练

随乐做脚步动作,体验舞蹈的基本韵律与节奏感,掌握脚的基本动作。

c、编一编

以基本脚步为固定动作,让学生创编上肢动作。

D、学一学

请创编动作较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采用互帮的形式练习。

E、演一演

师生随乐尽情舞蹈。

2、入乡随俗——唱x藏的歌

(1)

聆听欣赏

学生仔细听赏《我的家乡日喀则》。

(2)

思考探究

学生个人表演——集体练习,老师指导。

师:你能听出歌曲最后两小节高低声部的不同吗?

老师分别示范最后两小节。

学生聆听思考,并作答。

(3)

自由分组

你觉得你能唱好哪个声部?

学生交换位置,自主选择高低声部,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

(4)

合作学唱

A、哼一哼

高声部用lu轻声哼唱,低声部聆听,模唱自己声部,低声部用la轻声跟琴哼唱,高声部聆听,默唱自己声部。

B、读一读

你能和同桌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吗?

学生边拍边读,感受歌词的韵律。

c、唱一唱

学生直接跟琴视唱歌曲齐唱部分的歌词。

老师指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热爱x藏

、分组排练

学生分组排练。

老师现场指导、调控。

2、分组表演

3、师生评价

四、总结下课。

课堂后记: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本堂课一开始设计了“藏语激趣、藏歌引入”的环节。通过学藏语,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然后从学生熟悉的《青藏高原》入手,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他们在“听、看”中感受西qd特的音乐文化和地理环境。在“跳x藏的舞”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学着跳,刚开始他们都不敢动,尤其男同学。后来当我把音乐声音调大,自己在台上尽情舞蹈时,同学们好象也被这高亢的音乐和美妙的舞姿感染了,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跟着在课桌间跳起来,教室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第 六课

乌鸦与狐狸

教学目标:

、学会唱歌曲《乌鸦与狐狸》。

2、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他人合作设计表演方案,并积极地尝试各种角色的表演。

3、通过创编与表演,能对乌鸦的得失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富有创意地进行童话音乐剧的设计,大胆、自信地参与表演。

教具准备:

cAI,乌鸦、狐狸头饰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复习铺垫

歌唱表现

随伴奏演唱歌曲

、播放歌曲的伴奏。

2、导入情境。

有表演地复习演唱歌曲。

3、进入情境。

通过演唱回忆第一课时的学过的内容,进入故事情境。

聆听

比较

感受

体验

感悟

得失

歌曲分析,人物个性感悟。

提问导入对作品分析,通过对音乐本体的分析,了解和感悟角色的个性特征。

、歌曲中乌鸦的得意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它是如何诱惑小乌鸦的?

3、音乐是如何表现乌鸦聆听狐狸甜言蜜语时的神情的?

4、小乌鸦终于没有抵挡住甜言蜜语的进攻,将奶饼“送”入了狐狸的口里,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上当吗?如果小乌鸦在同样情境下再次遇上狐狸又会怎样呢?

5、思考、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1、演唱相关乐句,感受音乐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2、声情并茂的演唱“唱一个吧,唱一个吧”。感悟人物性格,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聆听并演唱相关唱段,感受体验音乐中节奏、力度、旋律的变化,并用自己话说出他们是如何共同表现故事情节的。

4、放飞想象的翅膀,积极反馈信息,感受狐狸与乌鸦的得失。

、在对人物个性的认识中,尤其是对人物自身价值作出判断时,切忌以教师的认识代替所有学生的认识,要允许孩子们发出不同的声音。

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们的不同价值判断。

3、培养和发展音乐鉴赏能力必须建立在具有一定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因此,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等基础知识,能有效的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合作

创编

音乐剧

创编

、创作铺垫:如果你是狐狸你还会地乌鸦说些什么甜言蜜语呢?

2、除了乌鸦和狐狸,森林中还会有哪些小动物呢?

3、提出创编及表演要求,让孩子们意识到当一名优秀的演员和当一名文明合格的观众同样重要。

4、在《乌鸦与狐狸》的音乐背景下开始分组创编活动。

、讨论并积极表现。两人一组创编狐狸与乌鸦的对白,同时进行这一片段的表演,两人分别饰狐狸和乌鸦。

2、想象森林中许多的小动物都走进了这个故事。

3、了解创编要求,明确自己的具体分工,知道该干什么,要怎么干。

4、分组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共同进行创编。

、拓展角色空间,给孩子们更多选择和表演的机会。

2、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适当适时的引导,接受孩子们异于自己的想法和作法。

表演

评价

分组表演,展示各自的创编,认真观看并评价。

、欣赏孩子们的表演。

2、引导孩子们对自己的表现作出恰当评价,并中肯评价他人。

、在组长的指挥下选择合适的道具和服饰,分组进行表演。

2、客观评价自己,在认真观看的基础上中肯评价他人。

认真观看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中肯评价。关注评价,学会评价,是这个环节的基本内容。

意犹

未尽

结束

全课

评价

总结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情况,评价教师的教学。

鼓励孩子们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质疑,体现教学评价的双向性,同时让孩子们学着自己总结学习情况。

第七课

五环旗下你我他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听赏歌曲《红旗飘飘》时,能感受到歌曲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情绪;

2、能够学会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并能选择合适的韵律操来表现乐段的不同情绪;

3、听赏铜管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时,能够跟唱主旋律,随着音乐踏步,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教学准备:

卡片、、接力棒。

教学过程:

一、赛前动员——听赏《红旗飘飘》

、听赏

播放《红旗飘飘》mTV,师生跟唱。

2、提问

谁告诉我,歌名是什么?歌曲给你的感觉怎样?五星红旗在一些什么地方高高地飘扬?五星红旗在世界上的各个领域高高飘扬说明了什么?

3、小结:

这表明我国的综合实力正一步步地增强。XX年的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也是对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再次证明。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申报时的情景。

4、观看

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有关画面,学生观看。

5、介绍

简介五环旗、奥运精神等知识和我国的奥运冠军。

二、音乐运动会——听赏《运动员进行曲》、学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一)运动员入场

、导入

运动员入场,所有的运动员做好准备。

2、聆听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

3、跟唱

4、讨论

乐曲给了你什么感觉?

5、介绍进行曲风格特点

6、律动

师:下面请运动员们起立,昂首挺胸地跟着音乐踏步,围教室一圈,进入比赛。

(二)韵律操比赛

、教师说明比赛细则。

2、跟着领跳,用一种类型的动作伴着《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的音乐跳韵律操。

3、说说感觉,讨论:哪段音乐配哪种韵律操合适?为什么?结束的地方应该怎样表现?

4、选择合适的韵律操表现歌曲。

5、总结出歌曲的结构。

6、学唱第二乐段。

(1)

谈话

(2)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中是怎样唱的。

(3)

唱歌词

师:让我们把豪情壮志用歌声唱出来!

(三)奔向XX、谈话

2、充满活力地演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3、跳韵律操。

4、总结。

三、下课

学生随着《运动员进行曲》踏步,用“啦”跟唱出教室。

课堂后记:

课堂一开始,学生通过听赏、谈话和观看,增强了对祖国的认识,对奥运的认识,激起了他们的爱国情绪和运动激情。在播放《红旗飘飘》时,想不到大部分学生都能跟着唱出来“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一个个唱得非常兴奋。四一班还有一个男同学能够很完整的把它唱出来,我叫他拿着话筒在台上演唱一遍,他很投入,俨然一个小歌星,把所有同学的情绪都带动起来了。

教学目标:

、能学会唱《奥运会金牌多》。

2、能积极参与“运动场上”的音乐游戏活动。

3、听赏《运动员进行曲》时,能感受到乐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会唱《奥运会金牌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运动场上”的各项音乐游戏。

教具准备:

cAI、金牌。

教学过程:

情景主题

教学内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设计意图

听赏《运动员进行曲》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和相应画面,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引导学生说出我国的奥运冠军。

3、小节。

、在《运动员进行曲》的乐曲声中走进教室。

2、再次欣赏乐曲,边踏步边用“啦”哼唱主旋律。

3、学生自由地说出自己所喜欢的奥运冠军。

、学生进场后,分成两组,形成比赛的两支队伍。

2、选出下面教学环节中的颁奖嘉宾。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部节奏卡农练习(身势)

、出示比赛节奏。

2、指导训练有节奏的加油口号。

3、宣布比赛结果,颁奖。

4、小结。

、讨论选出啦啦队长,并给本小队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选出参赛队员,进行拔河比赛。

3、同学们随着《奥运金牌多》的主旋律有节奏地拍手。

、学生在模拟的体育活动中练习二声部的节奏卡农。

2、初步感受歌曲主旋律,为歌曲教学作铺垫。

3、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老师手拿写的主旋律的卡片,宣布比赛规则。

2、老师先弹一遍正确的旋律。

3、比赛开始。

4、检查排列的顺序。

5、指导学生完整地唱出歌曲主旋律。

、仔细听比赛规则。

2、学生齐唱接力后排出的歌曲旋律顺序。

3、跟琴哼唱旋律。

4、反复练唱主旋律。

、让学生在接力比赛中自己创作旋律,并学唱歌曲主旋律。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创造性的学习。

、多媒体播放《奥会金牌多》和相关画面。

2、指导学生用自信、响亮的声音演唱新歌。

3、、听赏《奥运会金牌多》,感受歌曲激昂、自信的情绪。

2、跟琴学唱新歌。

、学唱歌曲。

2、重点启发学生用恰当的情绪来进行演唱。

3、激发学生拼搏精神。

篇2: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用深情、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歌曲情感;

2、了解音乐知识:弱起小节。

教学重点:

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家的温馨,体会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用优美、安详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用和谐的二部合唱有感染力地表现歌曲。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简洁明了的生生问好。

二、开声练习(复习柯尔文手势,练习和声音程,为学歌曲做好铺垫。)

1、同学们,我们一起把音阶唱一下好吗?唱的过程中,我们加上我们学过的柯尔文手势。快速弹音阶,起立。(上行,下行各一遍,中速)

2、大家唱的很认真,我们再唱一遍,这一遍唱的时候,请大家注意,双脚自然开立,身体略微前倾,气息均匀,声音饱满的唱。带柯尔文手势。(上行,下行各一遍,中速)

3、这一遍唱的比上一遍,好很多。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1)3 1(2)5 3(3)1 3 我把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呢唱高音,二组唱低音,比赛看哪个组唱的音高准确。(唱的时候带柯尔文手势)

(2)大家做的都不错,下面我们换一个规则,把你唱的那个音高保持一定的长度,看我手势,我指挥你唱,你就开始唱,我指挥你结束,你就结束,好吗?其中提到开始,强手势,和弱手势,还有结束手势。(还是刚才的三组音程。)(3)快弹音阶下行,同学们坐下。

(4)第一次 做的游戏我们是先后唱了两个音,叫做旋律音程。第二次,做的游戏,我们是同时唱了两个音,叫做和声音程。

三、导入:

1、同学们,03年春晚上的一首歌曾深深的打动着我的心,今天我将它带来了,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播放视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轻声的唱一唱。

2、这一家子给你怎样的感受?用一个词语表达。

3、那你成说说自己家人之间一些幸福的事情吗?

四、学唱《可爱的家》

1、听着这些有趣的事情,让我觉得你们生活在每一个幸福的家庭中。那么,在英国作曲家比肖普的眼中,幸福的家又是 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把音乐课本翻到33页。

2、让我们仔细聆听,用心感受。(整体感受,欣赏《可爱的家》)(1)歌曲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2)你 觉得都有谁(家庭角色)在唱这首歌?儿女,父母,爷爷奶奶

3、那我们先来学习儿女差唱的部分好吗?第一声部(1)曲谱教学 A、单手弹,学生轻声随琴试唱。

B、你觉得什么地方有困难?解决困难。C、音乐知识

学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个疑问,我觉得这首歌有一个错误。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 那四四拍子的含义是什么? 这就是我觉得 有疑问的地方,请你们看一下,这首歌曲中,是否每小节都是四拍呢? 那我们怎样解释这个疑问呢? 每小节有四拍的小节叫做“完全小节”,不足四拍的小节呢?“不完全小节” 完全小节的强弱关系是:强 弱 次强 弱,而我们的歌曲中的第一小节是在弱拍上,所以也称“弱起小节”,最后一小节有三拍子,它的强弱规律就变成了:强 弱 弱。D、我们再把第一声部的曲谱唱一遍,注意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特别是弱起小节要唱的弱一些,再唱一遍曲谱。(2)学第一声部歌词 A、请同学们听我把第一声部的歌词填上,你也可以用轻声试着和一起唱。(范唱)B、请大家用饱满的声音,唱一下一声部。

4、儿女演唱的声部我们已经学会了,下面,我们学一下父母和爷爷奶奶唱的声部。(1)A、大家看课本,《可爱的家》是一首合唱歌曲,还有一个低声部。我们随琴唱一下低声部的曲谱。单手弹,生轻声唱。

B、再唱一遍,注意,强弱规律和弱起小节(2)填上歌词唱第二声部。

五、和声(难点,重点)

1、和谐二部

播放歌曲《可爱的家》的伴奏音乐,仔细听听,能否找到二声部的旋律? 生:聆听、寻找、熟悉。生:跟伴奏音乐唱第二声部。

2、加大难度

(课件播放歌曲原唱)

生:与原唱第一声部合作演唱二部合唱。

3、二部合唱

现在我们要分成两个声部,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协调共同来完成这首二部合唱。教师弹奏《可爱的家》 生:二部演唱练习

教师指导如何唱好二声部:合唱就像一个家庭中不同家人,他们各具特性但是又要能和睦相处,这就要我们彼此的谦让,共同协作。让我们带着这种一家人的感觉来演唱这首《可爱的家》吧!生:演唱

六、(此环节为机动环节,如果时间不允许,就不做讲解)大家唱的真不错,下面我们休息下嗓子,给耳朵一个享受,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回家》)主旋律放完后,请大家回家:这个旋律你听过吗?在哪里听过。演奏乐器以及作者的认识。

七、小节

篇3: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

一、课堂引入, 不仅仅是开门见山

以下是两教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青春舞曲》教学开头时的不同设计:

设计一:1.教师播放《青春舞曲》, 让学生初听歌曲;2.提问: (1) 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 你能说出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音乐特点吗?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等等。 是否具有少数民族的特点? 如果有, 是哪个民族的?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 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 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 体会节拍感, 找出主要节奏型, 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歌曲。

设计二:1.请大家欣赏《达坂城的姑娘》, 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并且说说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2.教师示范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在此基础上介绍新疆的风俗人情和歌曲特点;3.欣赏《青春舞曲》, 教师和几位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歌曲伴舞。

实践证明, “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引入, 的确能快速让学生接触本课的关键内容, 但少了一种味道:一种能吸引学生眼球的魔力, 一种能快速点燃学生兴趣之火的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 音乐课堂中的“开门见山”固然不可或缺, 但“曲折迂回”同样不可或缺。 孩子们对《达坂城的姑娘》耳熟能详, 对新疆舞蹈也不陌生, 通过这些熟悉的东西引入新课, 虽“曲折”了一点, 但更能快速唤醒孩子们的音乐细胞。 从这个意义上说, 大力提倡另一种层面上的“曲折迂回”, 同样能让学生获得更多趣味, 在音乐的“百花园”中收获沉甸甸的馥郁和果实。

二、教学过程, 不仅仅是聆听欣赏

前文提到,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实践形式, 新课程视角下的初中音乐课堂, 应该是一个多种感官同时作用的开放场, 这样的开放场, 属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孩子, 也属于这个开放的时代。

仍然以《青春舞曲》的教学为例,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 不妨设计更多开放性的元素:

1.创编舞蹈动作, 引领学生根据实际为歌曲配打击乐器, 可以是新疆的, 也可以是其他的, 如现代的, 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2.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 节奏组和舞蹈组进行唱、 跳、 奏表演, 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 (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他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 如竖笛、手风琴、钢琴、弦乐器等, 视情况而定) 。

3. 轮换角色进行表演, 并运用不同的速度、 力度表现歌曲, 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 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 每人带领一组创编舞蹈动作, 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通过创编舞蹈动作, 通过自配打击乐器, 以此培养孩子们的自主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反思能力。 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来说, 教师打开的音乐的路径愈多, 学生的视域愈广阔, 享受到的音乐的“花花果果”也就愈多。

三、教学余音, 不仅仅是“文本材料”

初中音乐教学, 并非一定要拘囿于“文本材料”, 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展现“教材以外的影像”或“别处的生活”。 正所谓:“教师教学应该 ‘左右逢源’, 不该被规范绑得死死的。 ”[2]只要这样的“左右逢源”能与原来的教材在更深处“藕断丝连”, 教师都可以大胆一试。 比如《青春舞曲》的教学临结束时, 可以设计以下拓展延伸:

1.思考:《 青春舞曲 》 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珍惜时光, 展现自我。 )

2.你熟悉新疆的哪些乐器? 尝试练习手鼓节奏:Χ.Χ ΧΧ∣ΧΧ ΧΧ Χ∣……

3.收集王洛宾的声乐作品, 思考: 他为什么被称为 “ 西部歌王”, 下节课推荐给大家欣赏。

4. 配乐朗诵朱自清的 《 春 》 片断, 请同学们说说有关时间的成语或语句, 最后在 《二十年后再相会 》的歌声中结束音乐课。

音乐教学其实无惯例可依,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试想:如果教师非要在固守在“自留地”里, 并且全是整齐划一的“规定动作”, 那么谁还在音乐的天空中尽情翱翔? 课堂上, 当教师通过“王洛宾、朱自清”等名人, 引领学生翱翔在多维空间时, 音乐课堂就有了磁力, 学生的思维也有了活力, 自然, 学习的风向标也就变了, 变得更为灵活, 更为宽广———窗里窗外都是音乐, 课堂内外都是音乐的勃勃朝气。

参考文献

[1]吉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篇4: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优美舒展的歌声演唱歌曲《田野的呼唤》,表达自己对祖 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2、认识歌曲中出现的各种音乐记号,感觉他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3、能够积极、自信地参与生动活泼的音乐学习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唱好弱起小节,唱准八分休止符。

2、用恰当的情绪演唱歌曲。

三、教学准备:钢琴、欣赏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堂音乐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一首意大利民歌,名字叫《田野的召唤》。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旋律,你们能用黑板上出现的图案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吗?(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黑板上出示:A:︿ B:● ● ● ● 同学们想好了吗?可以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总结:这首歌曲的情绪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段是比较欢快跳跃的情绪;第二段是连贯抒情的情绪。(出示乐谱并分析乐谱)(2)、你能根据这种情绪的变化,结合身边打击乐器的特点来为歌曲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两种打击乐器。(出示实物:三角铁、双响筒)请大家再听一遍歌曲的旋律并作选择。(播放歌曲伴奏音乐)歌曲的第一段用双响筒,第二段用三角铁。接下来就请大家拿起打击乐器跟着老师的提示一起来演奏。(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2、新歌学唱:(1)、这首意大利民歌《田野的召唤》到底歌唱了什么?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遍,请同学们听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歌曲的主要内容。(师范唱歌曲)这首歌曲主要表现了什么呢?(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这首歌曲表现的是春天来到了,小朋友们愉快的出游了。(2)、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学唱歌曲。这首歌曲分成四个乐句(师引导学生分清乐句)。(3)、大家先看第一个乐句,开头是一个不完全小节。“当那”是在第四拍上起音的,属于弱拍起,所以在演唱时这一拍不能唱得太强。仔细听老师唱。(生唱)同学们在唱“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这几个字时,一定要将这连续的八分音符唱得均匀而又跳跃。(师师范,生模仿)

在“绿树发芽万物生长”中又出现了八分休止符,这些八分休止符起了一个什么作用呢?听老师唱一唱,比较一下有八分休止符和没有八分休止符,效果有什么不同?(师唱两种,生对比)你们感觉到了吗?(生发表见解)师总结:这里出现八分休止符使得歌曲变得更加欢快活泼了。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感觉把第一个乐句再唱一遍。(生唱)(4)、歌曲的第二个乐句节奏与第一个乐句完全相同,一起轻声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第二个乐句。(生唱)

请大家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连起来唱一遍。(师伴奏)

这两句之间出现了一个音乐符号“v”换气记号,大家别忘了在这里换气,控制好气息。如果部分同学还是觉得气息支持不够,可以提前在“绿树发芽”前面二分音符阳光的光字处多换一口气。(师示范,生模仿)(5)、第三个乐句中出现了有趣的衬词。“梯里通巴”不必唱得太强,要唱得轻巧跳跃些。其中还包含附点节奏,不要唱成均匀的八分音符。(师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练习)

“在召唤我”这几个字是一拍一音,我们要唱得连贯,不能跳跃。(师示范,生练习)(6)、第四乐句与第三乐句的旋律相似,注意结尾处的旋律,又再次出现了八分休止符,使歌曲又回到了跳跃的感觉。(师带领学生跟琴轻轻哼唱)在第三乐句与第四乐句中出现了两种音乐记号,我们来认识一下。“▼”跳音记号:唱得短促跳跃;“>”重音记号。(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师范唱生实践)请大家加上这些音乐记号将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连起来唱一唱。(7)、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从头到尾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8)、跟着录音唱一唱歌曲第一段歌词。(9)、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记住歌曲第一、二乐句情绪是欢快跳跃的,第三、四乐句的情绪是抒情连贯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这种情绪唱一唱歌曲的第二段歌词。(师伴奏)(10)、你们觉得哪些地方与第一段相比,比较难唱呢?(师生讨论)“放声歌唱”的“歌”字在这里是一字两音,而第一段是一字一音,“歌唱”两个字要唱得连贯。(师范唱,生模仿)

结束句要小心,出现连续的重音记号,我们演唱时除了注意音准,高位置演唱高音以外,还需要用饱满的激情来演唱。(师范唱,生模仿)(11)、请同学们跟老师的琴声唱一唱第二段。(12)、这首歌曲由4个乐句组成,请大家轻声跟着老师唱一唱乐谱,边唱边思考有没有哪两个乐句的旋律是相同的?(生交流)师总结:这首歌曲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规律是这样的——第一、二句前面完全相同,只有结束音不同,并且都运用了同音反复的手法。(师举例)第三、四句旋律基本相同,这种相同使人们对这首歌曲变得易学上口,容易被大家记忆。

(三)、拓展: 今天,这堂音乐课上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另一首意大利的民歌,名字叫《我的太阳》,请大家欣赏。边欣赏边思考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与《田野的召唤》对比,这首《我的太阳》情绪是怎样的?

总结:演唱形式是男生独唱,情绪是充满热情的,这首歌曲的演唱者是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

篇5: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2.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四、教材简析:

欣赏曲目《草原小姐妹》是一首琵琶协奏曲,乐曲是刘德海,王燕樵,吴祖强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姐妹俩在暴风雪中奋勇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了这首琵琶协奏曲。乐曲的主题清新活泼,充满活力,并具有浓郁的内蒙民间音乐色彩,分为五段。

五、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六、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格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学生:(草原)师:很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吧。2.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共同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a.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现在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导生回答 b、师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比”指“琴弦等列”。

“巴”指这种乐器总是附着在演奏者身上,和琴瑟不接触人体相异。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c、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d、完整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e、师重点欣赏第1段。师问:除了琵琶,你们听到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了吗?引导生回答。

f、师介绍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3.师进行新授歌曲《草原赞歌》。

g、师问: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引导生回答: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师:那么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h、听师进行范唱,询问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引导生回答:有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i、视谱。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师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 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j、接龙唱谱。用“LU”模唱旋律。熟悉歌词,演唱歌曲。歌曲处理。完整演唱。4师生进行表演《草原赞歌》。

k、生随教师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弹舌、扬鞭、耸肩、骑马 l、师生互动。5课堂小结:

篇6:湘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集

西藏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教材选取了原汁原味的藏族民歌《我的家乡日喀则》、《白鹤啊,请借一借你的翅膀》、《阿玛勒俄》及乐曲《阿坝夜会》作为教学内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参与欣赏、演唱、表演等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多方位感受和体验藏族歌曲的魅力,全面了解西藏的音乐文化特点及风土人情。同时安排了“跳踢踏舞”、“吹竖笛”两个音乐活动,则是为了让孩子们不仅能用奔放的舞蹈、动听的旋律表达自己内心对西藏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是让学生在参与学唱歌曲的活动中,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动感的旋律,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将日喀则人热爱家乡的情感表达出来。教材同时将踢踏舞有机的融合到歌曲中,互动、互助、让孩子们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带领学生走进西藏,了解藏族的文化、风俗。

2、对比学习。学跳藏族基本舞步“踢踏”与“弦子”。学会用欢快、优美的情绪对比演唱。

3、结合生活实际,寻找欢快而富有弹性的音色和“回声”的音色。

《藏族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饱满的情绪,欢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2、能积极参与学跳藏族基本舞步的活动,并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进行舞蹈。

3、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对藏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声部,并用藏族基本舞步参与表演。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藏

1、导语:同学们,扎西得勒!谁知道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吗?

师:对,藏族。“扎西得勒”的意思是吉祥如意。西藏是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你对西藏有多少了解呢?(学生畅所欲言)

2、播放课件,配音乐,概括介绍藏族相关文化: 地理位置、风景、服饰礼仪、特产、歌舞等。

二、藏族的舞

1、老师范跳

师: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两段舞蹈,请你们看看这两段舞蹈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表演“踢踏” 与“弦子”。

2、引导学生总结:踢踏——欢快,弦子——优美。

3、学一学、跳一跳,感受藏族基本舞步。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学生先在座位上学,再起立跳。

4、听赏歌曲《天路》,体会藏族人民的欢乐、幸福。

师:以前的西藏很平穷、交通又不便利,外人很少走进美丽的西藏,而藏族人也很少有机会能走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国家下决心花大力气,终于在2006年开通了一条通往这人间天堂的青藏铁路,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领我们走进了人间天堂。今天老师把一首《天路》送给大家,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藏族现在心情怎么样?

引导学生说出幸福、快乐的感受。

5、初听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歌曲情绪,了解歌曲内容。

师:自从青藏铁路开通以后,很多人都来到美丽的西藏旅游,藏族人民十分的热情好客。这不,有一群藏族小朋友争着当小导游,邀请我们去做客呢,听一听小导游的家在哪里?他们在用怎样的方式欢迎我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纠正读音“喀”)

6、再听歌曲,熟悉旋律,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

师:(出示歌谱)这首歌曲的整体情绪是欢快地,但有一句却相对比较柔和、优美。再听一听歌曲,你能找出这一句吗?当你听到欢快的乐句时请随节奏点点头,听到优美的乐句时轻轻摆动身体。

师:这样一段欢快、动听的歌曲,应该怎样配上藏族舞步呢?说说哪几句适合跳踢踏,哪几句适合弦子?为什么?

7、学生跟音乐表演藏族舞步,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用舞蹈表现歌曲的情绪。

三、藏族的歌

学唱:《我饿的家乡日喀则》

1、听老师弹钢琴范唱,张嘴不出声音的跟唱。

师:刚才同学们用优美的舞蹈表达了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下面让我们来学一学演唱这首歌曲吧!首先,让我们听着音乐,不出声音的跟唱。

2、小声、有表情的跟钢琴唱。

3、学生跟唱旋律,感受并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

课件出示不同场景,学生体会欢快的情绪和站在高山上呼喊的感觉。学生与老师合作呼喊——演唱,体会“换气记号”的作用。

再将学生分成两部分,用“回声”的方式轻声演唱“唉索—唉索—”。

4、跟钢琴完整的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5、跟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歌曲。情绪饱满、声音富有弹性。

四、歌舞结合

1、师:同学们,让我们融入西藏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与藏族小朋友们一同唱起来、跳起来吧!用上我们新学的藏族舞步。

2、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在每小节的第四拍可以创编一个动作。

3、全班再次表演唱《我的家乡日喀则》。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西藏,走进了藏族人民的生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幸福、快乐等)

师:那让我们一起献上洁白的哈达,祝福藏族人民吉祥如意!扎西得勒!(学生模仿敬献哈达的动作)。

下课,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离开教室。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感受藏族民歌欢快热情与高亢嘹亮的音乐特点;学习藏族的舞蹈基本动作,体验藏族音乐,感受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文化特点。在参与综合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感受藏族歌舞特色,对藏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拓宽视野,获得愉悦和美的感受。而这节课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如何以情感去引导音乐课的进行。

我首先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西藏情景,让孩子们对西藏产生强烈的好奇和向往,然后以学习舞蹈动作打开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让全体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很快地参与到西藏之旅。而后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不断给学生营造不同的场景,让学生知道哪个音要欢快、惊喜的唱,理解为什么这里要用优美的呼喊,等等。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我先给同学们一首《天路》,让他们了解青藏铁路的伟大意义,理解藏族人民的幸福感,并将自己的情感得到深化,祝福藏族人民吉祥如意,“扎西德勒”!

上一篇:二年上语文园地七下一篇:34所211工程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