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作文研究课教案及反思

2024-04-09

父母的爱作文研究课教案及反思(精选15篇)

篇1:父母的爱作文研究课教案及反思

《父母的爱》作文课教案

桃源小学刘媛媛

教学目标:

1、选择父母关爱你的一件小事畅所欲言。

2、抓住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表达真情实感。

3、体会父母的爱,学会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2、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 渲染亲情导入,感受亲情

1、课前打开课件,播歌曲《让爱住我家》。让同学欣赏。

2、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歌,这首歌让我想起了温暖的家,想起了父母亲爱的点滴。父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们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爱。这节课我们就来分享父母爱的故事。(板书:父母的爱)

二.情景播放,诱发亲情

1、让我们重温一下生活中父母亲给我们带来的温馨瞬间。

2、播放课件:(老师边说)

孩子,你可曾记得有个人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教了你很多很多的东西。教你慢慢用汤匙,系鞋带,教你读拼音,认汉字,教你做人的道理。你可曾知道,当鞭子落在你身上的时候,父母也在偷偷抹眼泪。

2、看了这组画面,让你想起点什么?

3、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让你感受到父母的爱呢?你能不能把这个故事用一个短语概括起来呢?(引导学生说说父爱,间接的爱)

三.感悟方法,诉说亲情

1、每个词语背后一定有一个温馨的故事。请大家把词语背后的故事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指名汇报

2、我们怎么样才能把故事写好呢,让我们读读习作要求:(齐读)课件出示

①选择父母关爱你的小事,表达真情实感。

②抓住细节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

4、要想把文章写好,要做到什么?

四、展示范文,为写铺垫

1、老师上也准备了一段关于母爱的片段,请同学欣赏一下,默读文章,想想这段话写了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母爱的。用笔画出来。(出示范文)

我上初三的时候,因为临近中考,每日紧张的复习使我疲惫不堪。这时的我多么希望母亲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呀。可是,那天刚吃完饭,母亲就把英语书递给了我,让我背单词。我无奈地接过书,用乞求的眼神看着母亲,可是母亲就象没看见一样,转身又去忙了。望着那些枯燥无味的字母,我实在打不起精神,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喂!喂!”睡梦中我听到母亲的吼声,那声音里透着一种愤怒,一种斩钉截铁的坚决。我抬起头来看到满面怒容的母亲站在我身边,用失望、生气的眼神看着我。在那眼神中,我看到了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我决定耍赖到底,就是不想学了,低声说:“想懒一会儿都不行,今天我不想学习了。”母亲大声地呵斥我:“你怎么那么不争气?”那声音、那眼神、那表情让我意识到火山即将爆发。我的懒惰彻底激怒了母亲。她拉起我的手,在我的手背上狠狠地掐了一下。顿时我的手背由白变红,又变青。我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就在我擦着眼泪用委屈的目光看母亲的时候,母亲的眼泪也流了下来。她用哽咽的声音说:“妈也舍不得打你,可你一定得要坚强啊!妈不能陪你一辈子,以后还得靠你自己啊!”我的委屈瞬间化为一种惭愧,那不争气的眼泪又流了下来,流到嘴里虽是苦的、涩的,但是那种苦涩里我品到了甘甜的母爱。

2、这段话写了什么?文章表现的是母亲怎样的爱?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的?

3、你打算在什么地方用上什么描写使你的故事更感人?

4、同学们,现在就请大家把小故事写下来,注意加上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4、指名读,学生评(好的、不足的)实物投影学生的文章

课后反思:

在本课中,我更多的投入不是课本知识点的强化,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有一种感恩,懂得爱,会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受益很大,自己也受到启发。

本课是习作指导课。使学生感悟到要真实表达,学会把内容写具体,还要表达出真情实感。通过这次课,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就从优缺点两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首先在开课导入的环节,我利用课前序曲,渲染亲情。先刺激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表达爱的欲望,利用情感上的延伸,把学生带进浓浓的爱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导入情景。让学生感觉到不是为了写作文而写,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爱而自然进行交流。就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了。紧接着再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就更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理解规律。在指导写文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将自己想写的事写具体。我也将本环节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但从学生的成文情况看,仍有一部分学生只用几句话简单的描述了事情的经过,个别还有重点写了自己当时的表现的。通过反思我认为,问题主要出现在指导之前对学生的问题预设不够充分,针对问题设计突破方法不够具体有效。如果再次教学这篇习作,我会在此环节指导中将要求提得更细一些。让学生虽然反复练习讲同一件事,但每次都讲得都有激情,因为要求细致明确了,讲的内容就更精彩了,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就更有兴致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提问,将事情说具体。最后,让学生在交流过程能够自己总结出说具体的方法。虽然本课是习作指导课,但指导中评改也是不应缺少的一个环节,边写边纠正,边写边改。对学生评文的方面,角度的训练,也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做好。

篇2:父母的爱作文研究课教案及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情感教育是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让每个孩子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让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是多么惬意、美好的事情。为了让中班幼儿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去感受父母养育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特意举办此次爱的活动《了解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

2.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使幼儿乐意了解自己的父母,并且爱他们。

2、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

难点:

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博大的爱,并能口齿清晰地讲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一星期给幼儿每人一个鸡蛋,随身携带,尽量保持它的完整。

2.材料准备:制作一个妈妈抚育一个小婴儿一天的录像。

3.环境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相互关爱的资料,布置区角。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照顾一周蛋宝宝容易吗?”

(1)请小朋友出示照顾一周的蛋宝宝。

(大部分小朋友的蛋宝宝破裂)

(2)说说这一周你们是怎样照顾蛋宝宝的。

(3)照顾一周蛋宝宝容易吗?

老师:对呀!照顾一周的蛋宝宝很不容易,你们很小心地呵护可它还是有可能会破,把蛋宝宝照顾很好的小朋友更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你们知道吗?你们照顾的仅仅是一个蛋宝宝,你们小时候可比蛋宝宝更难照顾,我们现在了解一下小时候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好吗?

2.看录像: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的?!出自:快思老.师!

(1)说一说,看后有什么感想?

老师:是呀!妈妈照顾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仅仅是一天,妈妈是长年累月地照顾我们,我们才能茁壮成长,知道了妈妈是怎样爱我们的,我们也要同样去爱妈妈。我们可以怎样爱妈妈呢?

(2)献爱心,照顾托班的弟弟、妹妹,给他们喂饭,帮他们入厕,带他们游戏。

活动结束

1.了解爸爸妈妈的生日,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

2.开展有意义的募捐活动,体验关爱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能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自由感受爱的氛围,并能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所包涵的爱的情感。反思整个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幼儿在表述的过程中语言描述不完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提升。第二,在引导幼儿将以往经验与儿歌相结合的过程中,发现幼儿的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升,幼儿阶段的孩子是培养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重要阶段,知识迁移能力更应该从小培养,这一方面的思维训练还需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篇3:父母的爱作文研究课教案及反思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向优秀人物学习、说说廉颇蔺相如”是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 (基础模块) 上册第六单元《廉颇蔺相如列传》安排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本教材注重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突出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廉颇和蔺相如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优秀历史人物, 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高贵品质是中职生在校学习和将来从事职业生涯的动力和指南。因此本人以作品中优秀人物作为切入点开展以收集成语诗歌散文对联等并制作成手抄报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并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学情分析

授课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护理班的学生, 他们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个体差异大, 对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不足, 学习缺乏主动性, 生活阅历少, 审美情趣需要提高, 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需要培养, 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有待于提高。基于以上原因开展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帮助学生提高对职业人生的认识层次。

基于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德育目标:在活动中认识廉颇蔺相如的高贵品质, 以廉颇蔺相如德才兼备的人格感染学生由此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活动难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点: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导入法”、“情感朗读法”、“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2.1 布置任务目标导学, 带着任务查找资料,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 情景导入教学法, 用成语故事、有关问题引出“优秀”人物引发学生的兴趣

2.3 问题点拨法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适时点拨归纳总结。总之多法配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

3 学法

3.1 引导—探究学习法

让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整理制作受抄报既增加了知识的积累, 又解读了了本课的要求对《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2 合作交流学习法

通过小组讨论朗读成语故事、对联、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表达自己的看法, 挖掘出名人的思想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学生在课外的准备阶段, 学生有三个任务。

(1) 在课外的准备阶段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条件, 找到并阅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 找出课文节选内容之外的成语, 并将有关故事整理记录下来;网上搜集有关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 打印或记录下来;将搜集的资料整理筛选, 制作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设计新颖的手抄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补充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也为课堂活动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是课堂活动组织与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教学安排了2个学时的内容。简单的总结为:“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等环节, 说明如下。

(1) “读一读”环节。

首先是视频播放成语故事让学生猜成语并说出有关人物及思想, 引出课堂活动的主题, 之后老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激发思维作为课前导入及热身准备。接着分组活动是学生在各自小组内朗读收集摘抄的描写廉颇、蔺相如的诗歌、散文、对联等。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声音洪亮、有感情) 学生组内评价总结自己学习活动的情况。自己评选出最佳朗读效果奖组内加分鼓励。

(2) “想一想”环节。

(集体活动) 是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内容提出基本能概括廉颇和蔺相如高贵品质的几个问题用问题引出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处世及人格, 要求学生自由讨论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巡视表扬认真讨论的一组以鼓励。评选出最佳讨论小组奖。全班鼓掌鼓励小组每人3分。

(3) “说一说”环节。

教师要求学生就以上问题按小组进行讨论后推荐一位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 在这个环节教师基本能预测学生汇报的内容, 学生的答案尽管内容不尽统一, 但都能通过问题总结出廉颇蔺相如的可贵之处, 也不影响作者司马迁对自己笔下人物的赞扬:司马迁赞扬蔺相如凭着过人的智勇, 由一个身份低微的舍人一跃成为赵国的重臣, 在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 也为维护赵不受秦的勒索、侵犯做出了重大贡献, 使得赵国君王、百姓度过了动乱年代中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蔺相如的这种顾全大局情系国家宽厚待人以团结为重对廉颇不计较个人得失, 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精神。也是我们本次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到此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更高。这部分内容既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口语表达的能力, 也基本上实现了以作品中人物的优秀品质感染学生的目的。本环节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是否全面、声音是否宏亮、能否体现廉颇蔺相如的高贵品质为评价依据评选出最佳小组奖。

(4) “议一议”环节。

有两个活动内容, (1) 是学生用收集到的对联分别概括廉颇和蔺相如的特点。 (2) 请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优秀的人和事。 (要求结合专业事件典型即可) 。在第一个小环节学生用了很多对联来概括廉颇和蔺相如。 (对学生讲清楚为什么用对联概括) 对联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对联既简练又概括达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

在第二个小环节我和学生同时想到了在今年举办的“医模杯”全疆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的我校08级英语护理班的侯玲玲同学。她平时就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因为她的突出表现她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疆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也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已被好几家大医院看中。并有幸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视频显示) 这是我们身边最好的例子。优秀品质及在此环节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评价标准 (是否积极踊跃事件是否典型) 评选出最佳个人奖。

(5) “评一评”环节。

(成果展示)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手抄报, 在全班相互传看;交流经验。并作评价。

(6) 根据以上学生活动情况进行简短的课堂小结。

(7) 课堂活动评价和板书设计。

本次课堂活动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始终, 突出了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评价。整个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活动的主人, 让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活动成果作出评价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评价中做了口头评价和分数评价。口头评价先是由学生代表对本次活动做总体评价, 之后由教师做总结评价。二是分数评价:按如下要求。

(1) 学生自评 (占20%) :学生自己根据同学展示的手抄报, 确定自己制作的水平, 并打分。

(2) 同学互评 (占30%) :每位学生拿到谁的手抄报就给谁打分。

(3) 教师评价 (占50%) :全体同学手抄报交上来后, 教师会同班级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 为全班同学作品打分, 按照分数高低, 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 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展示。

5 教学效果与反思

5.1 本次活动完成的比较顺利, 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活动中认真辅导、督促, 确保了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样的学习, 它们已认识到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文言文也是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开放、有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指导下, 指导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学习语文, 将文本阅读和人文熏陶相结合, 课内文本和拓展阅读相结合, 知识学习和习惯养成相结合。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趣味中学习。

5.2 在活动过程中, 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 在课堂上进行成果交流, 其中穿插学生自评、互评

最后教师总评。学生在愉快和竞争中完成了一次语文课的学习, 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 又重视了学生收集、运用、筛选信息的能力, 还关注了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品德教育等, 发挥了活动的多重功能, 每项活动都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篇4:父母的爱作文研究课教案及反思

美·弗洛姆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通过对比,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

3、联系实际生活,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的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2、从一些关键句子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其本质。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有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还有朋友的爱、恋人的爱,甚至是陌生人的爱。在我们享觉这些爱的同时,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到这些爱的特点吗?(学生自由回答)

大家对“爱”的认识还是感性的。那么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美国作家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倾听他是如何理性地审视人间的爱!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什么目标呢?请大家把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1、自读课文,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联系实际生活,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3、通过对比,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都能完成这三个学习目标。

2、作者简介

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老师把白板中的文字读一遍)。

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这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3、课下大家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现在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如何。本文主要讲述了孩子的爱和父母的爱。

明确如下:

第一部分(第1~3段):写孩子的爱,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4~7段):写父母的爱,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父爱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第8~10段):综合父母,达到灵魂的健康成熟

大家预习的情况很好。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环节来深入学习这篇文章。

从题目来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不仅仅包括“父爱、母爱”,也包括“孩子的爱”。接下来我们来深入理解这三种爱。(展示幻灯片自主探究)

1、《爱的艺术》一书告诉读者:“爱是与人的成熟程度有关的”,那么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大家能不能通过课文快速地找出来。

---创造爱。可见,爱既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也不是随着人的生理年龄的增加就会逐渐成熟的。爱是一种能力。

2、了解了孩子的爱,那么,父母的爱又是怎样的呢?在作者看来,父母的爱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明确:

母爱的特点:母爱是无条件的。

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消极面: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取。

父爱的特点:父爱是有条件的。

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

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亲从孩子六岁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那现在我们清楚了费罗姆的观点,请大家联系自身实际,想想自己的爸爸妈妈给你的爱,是否像作者分析的那样呢?请大家先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生七嘴八舌,发表看法。不用个人回答)

总结:父爱和母爱的区别

父爱:指引我们人生的导航灯。父亲严厉,有时也幽默,他对于我们成长的教育更多的体现在做事方式,途径上。他希望我们做有用的人,懂得经营之道的人。

母爱:心灵停靠的港湾。母亲多数都温柔,爱唠叨我们的生活,她对于我们成长的教育更多的体现在做人上。她希望我们做有心人,大度的人,开心的人。

父爱是深沉,需要你用心体会;母爱是唠叨,需要你用心去体谅。

3、通过作者对这三种爱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爱”有了进一步认识。好,现在我们进入“爱的升华”这一环节。大家看这两个问题:

①文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原则区别在哪里?如何理解?

②通过以上两种爱的对比,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成熟的爱,成就完美人生呢?

(学生讨论,老师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交流。)

(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让其结合实际生活来证明。)

老师明确:

①第一种“爱”是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是幼稚的爱,也是不成熟的爱。第二种“爱” 强调先付出再获得,是对爱成熟的理解。

总结两种不同的爱:

不成熟的爱是单向的、是以自我中心的。强调先获得再付出,以获得为主要目的。成熟的爱是双向的。强调先付出再获得。

②创造爱,爱他人;学会感恩,学会爱人

4、通过课文的学习,大家对“爱”或许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爱”的图片(图片展示)

【拓展延伸】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你对身边某一种爱的认识?

【课堂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光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一曲《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说声:“谢谢!”

【板书设计】

板书:心形

孩子的爱—————————————————————父母的爱

爱的能力←←灵魂成熟←←爱的对象

爱他人,创造爱

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小学三年级时,我写了第一篇作文。妈妈看后高兴地说:“哇,真是写得太好了!第一次就写这么好,我看我儿子有作文的天才。”我听后心里美滋滋的。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八点多吧!”妈妈笑着说。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盼望爸爸快点回来。我把自己的作文又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并在四周画上边框,精美地装饰了一翻,就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爸爸的书桌上,等待着爸爸的夸奖。

八点多钟,爸爸终于回来了。他走进书房,放下手中的报纸,就好奇地拿起我的作文看了起来。妈妈高兴地走进去说:“这是孩子写的第一次作文,你看看,真是太好了!”爸爸认真地看着,过了一会儿说,“这也叫作文?如果这也叫作文的话,天下的人都成作家了。”爸爸一本正经地说:“第一,写得不具体,不生动;第二,没有层次,没有顺序,想到哪说到哪;第三,好多的句子都不通。”听了爸爸的话,我就像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凉水,沉重得连头都抬不起来。

这是妈妈说:“你这人真怪!孩子第一次写作文,你不但不鼓励他,反而拿你的水平去衡量他,批评他,那他以后还有什么信心去写作?你要知道,孩子需要的是鼓励!”

爸爸说:“我只是实话实说,给他指出毛病。”“那也不能这样去说呀!”妈妈不依不饶地嚷嚷着。听着父母的争吵,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哭着一个人跑出房间„„

篇5:《父母的爱》作文教学反思

彭素英 《父母的爱》是小学5年级第6单元的作文。围绕这单元的主题,首先在教学这单元课文时对课文的描写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地指导,同时在口语交际课时也让学生谈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安排体现了三个层次:

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孩子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我先利用课文切入话题,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四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本组的一些收获吧。再对三个故事谈看法,我让学生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口语交际过程中,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形式多样有同桌说、小组说、班上说。同时,让学生注意收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及时正确引导,表扬说的好学生。

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对这堂作文课,我完全是按照学校倡导的“导学议练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首先是通过复习本单元课文引入作文主题,然后对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回顾。因为先在5、5班上了,发现有学生还是不会审题,所以我就想到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因为我校的学生有些和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难免感情用事。果然5、8班的学生没有一个偏题。接下来就是选材指导,因为有所借鉴,所以5、8班的学生选材也没出问题。重难点在于指导写具体。因为考虑到时间,所以在指导写具体方面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因此好几个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所以我认为,只有指导到位,学生才能避免存在的问题。

篇6:表达我 的爱教案及反思

课时:1课时 年级:2年级

设计理念及思路:父母家人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心血,孩子心中也充满了对家人的爱,但绝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少部分学生口头表达常常向父母说“爸爸、妈妈我爱您!”,没有把对家人的关爱体现在细微的行动中。本课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不仅在纪念日、节日表达对家人的爱,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对他人和祖国的爱。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生活中别人给予自己的爱。

2、学会向所爱的人表达爱。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 教学形式:游戏

唱歌

情景表演

绘画等 教学准备:

彩纸若干张。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课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好不好?(选老鹰、鸡妈妈、小鸡们)

2、学生快乐游戏。

3、师:鸡妈妈为什么要张开翅膀?鸡妈妈就不怕被老鹰吃掉吗?学生说一说。

4、小结:鸡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啊!你们的爸爸妈妈更爱你们呀!

你们爱爸爸妈妈吗?(爱)大声说你的爱:我爱爸爸妈妈。

二、感受亲人的爱

1、出示照片,明明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看,涛涛有这么多亲人的关爱,他多幸福呀!

2、我想大家也是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你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家人吗?那么,同学们,你的家人也疼爱你吗?有谁愿说说你的家人是怎样疼爱你的?(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3、妈妈多么关心你,妈妈多么爱你呀!世上谁最好啊?我们一齐来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4、世上不仅只有妈妈好,爸爸也好!谁想说一说爸爸是怎样爱你的?(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爸爸打你,就是不爱你吗?当你犯了错时,爸爸可能会打你骂你,爸爸这样做是为了你好。请欣赏《好爸爸,坏爸爸》。

5、除了爸爸妈妈,你还能用这种形式说出其他家人的爱吗?(学生畅所欲言)。

家人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不计回报,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为了我们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我们应怎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谁来说一说?(学生说一说。)

三、用实际行动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1.爸爸妈妈爱你,你又是怎样爱爸爸妈妈的呢?课本31页图片,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2.我来做一做.(情景剧表演)

A.当爸爸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你会怎么做? B.爷爷奶奶退休在家,经常感到很寂寞,你会怎么做?

C.当妈妈在工作中遇到不开心的事,回家后愁眉不展,你会怎么做?

D.天冷了,妈妈出门忘记戴围巾,而你上学的路上会路过妈妈的单位,你会怎么做?

四、表达对亲人的爱

1、今天爸爸(妈妈)过生日,你打算怎么做?

2、送不一样的礼物:课前,老师发给你一张彩纸。你可以折爱心、折千纸鹤、画一幅画、写几句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

看的见的礼物:()看不见的礼物:()

3、学生汇报,展示作品。

4、表达对其他人的爱。对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对一些需要帮助的老人。

五、总结

爸爸妈妈为了你们快乐成长甘愿辛苦地工作,为了你们健康成长时刻把你放在心上。回到家里,大声地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从今天起,为了表达你们对爸爸妈妈的爱,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以表达你们对他们的一片爱心。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表达我的爱

篇7:浅谈父母理性的爱

家长对孩子的爱, 是理性不是纵容, 它小到一个生活习惯的养成。当孩子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 就要坚决杜绝吃小零食! 这是我对我的孩子一直持有的态度。而我也想说, 对孩子来说, 让孩子无节制地吃零食这种表达方式不是爱!

也许孩子认为这是一个“法西斯式”的父母, 但当你看到孩子们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随时”享受“美食”时, 那绝对是校园内不“优雅”的一道风景。进食不卫生、举止不文明、影响不雅观!

不止一位学生家长这样问我:“上学用给孩子带零用钱, 买点雪糕之类的吗?”我也一直这样坚持己见, “对于孩子中午在食堂就餐或回家就餐, 而且解渴的最好饮料就是矿泉水, 给孩子带零钱没有任何必要。”

对小食品现象我是“深恶痛绝”! 无形中它会给孩子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家长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几点:

其一:诱发攀比心

亲耳听家长这样对我说, “看到邻家的孩子拿出一元钱向小外甥炫耀, ‘瞧, 我妈妈今天给了我一元! ’她的小外甥就撒腿跑回家, 硬是要妈妈把自己的五角硬币换成了一元的。”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 他不知道身为农民的父母这一元钱来得有多不容易! 他不知道这一元应该合理地去支配! 而我们的父母为何不及时而有力的制止?我知道, 每个家庭都不差这一元钱, 而往往就忽视了这一元钱“教育”的力量。这一元可以教会孩子如何去做人、如何去生活!

其二:影响身心健康

过度地进食小食品, 对于孩子的身心是有百害而无利的。因为频繁、过量地进食小食品, 造成了孩子厌食、身体营养不良等现象比比皆是。“×老师, 你不知道, 这孩子身体不壮实, 挑食, 我早餐给她做了四个菜, 荤素搭配, 竟没一个合她的胃口, 没办法又得开‘洋餐’! ”看着家长无奈的样子, 也着实为之着急!

另有孩子平时在奶奶家, 可谓是“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更是不正常进餐, 把小食品当成了“主业”! 可以说是在老人的溺爱下长大的, 现在要想校正还真要费点周折呢!

其三:分散学习精力

有的家长给孩子带零钱, 有的干脆带零食,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那是充满诱惑的。上课时可能会不自主地想“这钱能买什么好吃的呢?”上课时也会不自主地瞧一瞧、摸一摸, 更有甚者是尝一尝, 弄得她是“魂不守舍”, 更不用谈潜心读书了。

其四:滋长不良卫生习惯

有的孩子是躲在角落里“背食”, 更有甚者是边走边食、边闹边食, 那绝对是有煞校园风景! 我想那些孩子之中, 能想到进食前洗手者也是甚少之。而当你看到散落在地的食品袋、雪糕棍“无人问津”时, 更是让你心痛到极点。

其五:助长“滥花”钱行为

有的孩子用钱享用了“美食”, 有的孩子用钱置备了小“玩意”:带有各种图案的小圆片, 下课扇来扇去;自动喷水枪, 水花漫天, 喊叫一团……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这种爱绝非是简单的物质满足;我们爱孩子, 就应该让她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我们爱孩子, 就应该给她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向!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以理性的爱, 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 尝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

与孩子们的家长接触得多了, 内心的感触也颇深, 一少部分孩子的学习、生活表现, 也直接影射着他的家长。

角色一:“无能为力”型

“老师, 我们真的没有时间啊! 现在太忙了! 回家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每每听到这样的话, 丝丝的伤感掠过心头。有什么比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呢?有什么挤不出来的时间呢?

随之而来的便是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说辞:“老师, 我落家了! ”“老师, 我忘记作业了! ”“老师, 我爸爸、妈妈没时间! ”每每早自习听到个别孩子, 为自己没有完成作业找“借口”时, 心中不免郁闷之极。一年级的孩子, 自制力、自控力、自主意识都是很差的, 她离不开家长的搀扶与导向。

如此循环, 孩子就已经“跌倒”在了起跑线上! 爱孩子你就多陪陪她, 爱孩子你就做好他的人生向导。

角色二:“口无遮拦”型

与孩子相处, 时不时地会被他们的“时髦”话弄得语塞。记得上学期学习“泡”字, 在组词时, 一个小男孩悄悄地问我, “老师, 组‘山泡’可以吗?我爸爸就经常这样说! ”顿时把我惊了个目瞪口呆, 我的脑袋也像拨浪鼓一样摇个不停。这个榜样的力量可是要不得啊!爱孩子, 你就要注重榜样的示范力量。

角色三:“娇生惯养”型

×虽不爱说话, 可是在家那可是个“霸道”! 早晨起床那就是个“放赖”型———胳膊、腿一动不动, 爷爷、奶奶齐上阵, 穿衣、穿袜, 还不停地“哭天喊地”。爷爷、奶奶在焦躁的同时, 也悔之那过了度的溺爱。爱孩子, 你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的层次与素质是参差不齐的, 但是对于多一分耐心, 多一分陪伴与榜样示范, 对孩子教育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没有高素质的文凭, 但你可以做到言谈举止文明;你可以不懂天文地理, 但你可以陪伴孩子读书与作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 要理性地去爱自己的孩子, 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孩子的方向, 每个家长都应从自我做起, 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为孩子的人生导航。

参考文献

篇8:《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上道小学

罗家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为学生打开作文思路,寻找作文素材。学生写作文最怕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学生就写不出作文。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我在前面做了很多铺垫,有图片的,有音乐的。有老师叙述的也有学生说的。让学生在听说中感受与回忆着父母点点滴滴的爱。

2、教给学生“具体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要表达真情实感”,我先具体分析了一个事例,让学生掌握方法后再自行阅读与分析第二个事例。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事例的方法。

3、教给孩子们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也很重要。因此,我收集几种值得借鉴的方法打印好发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4、教给学生分段的方法。三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有个毛病就是不会分段。因此,我也教给他们分段的方法。

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具体如下:

1、在教学生分段写作文的时候,应该说分几个自然段而不是分段。

篇9:《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父母的爱》是小学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本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是这次口语交际的编排意图,同时,通过活动提高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何谓真正的父母之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其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教学重点

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做到表述流畅,感情真挚。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

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引出话题

1、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中几则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

2、小组讨论: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说说自己的理由。

3、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二)、联系实际,讨论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讲述故事。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三)、拓展延伸

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同文章的作者一起体验着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爱的看法,其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着父母的爱。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书写父母给我们的爱,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选择话题

1、读一读书中的习作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2、选择自己的习作话题。

3、交流自己选择的话题。

三、教师示范

1、教师以具体事例讲述自己的故事,述说父母之爱。

2、引导学生评价。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老师这个故事讲得怎样?

3、读诗歌,感受母爱。歌词略

4、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母亲、父亲,请你也讲一讲父母爱自己的故事。

5、教师小结: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雨中遮雨的伞吗?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临行前细细的叮咛吗?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一个紧紧的拥抱吗?那父母的爱啊,不就是犯错误时耐心的教诲吗?

四、明确要求

1、读一读书中的习作要求。(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2、教师的建议:运用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动笔写作

第三课时 课后拓展

一、回顾习作要求:学生回顾,师板书习作要求。

二、作品赏析 选取内容不同的习作让学生赏析、评价。

三、例文评改 学生读例文,集体评改。

四、修改习作

1、小组交流,互相评改。

2、自己修改习作。

五、佳作赏析

1、小组推荐优秀习作,让大家赏析。

2、作者谈自己在修改习作过程中的收获。

3、朗读作品。

教学总结与反思:

“口语交际”是以口语为中介,有目的、有对象地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本次口语交际主题是父母的爱。

教学中,我先利用课文切入话题,学完本组课文后,学生对父母的爱有了一定的可理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节课再让学生对三个小故事谈看法,通过学生互动,为孩子提供了语言活动的机会和时空,让学生主动与他人交际,在互评互说中提高了语言修养,培养交际能力。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与父母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全面认识和体验真正的父母之爱,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每位学生能在虚心的听取和尽情表达中体现交际目的。

篇10:父母的爱教学反思

彭素英

《父母的爱》是小学5年级第6单元的作文。围绕这单元的主题,首先在教学这单元课文时对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地指导,同时在口语交际课时也让学生谈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为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这堂作文课,我完全是按照“导学议练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

首先是通过复习本单元课文引入作文主题,然后对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回顾。因为先在5、5班上了,发现有学生还是不会审题,所以我就想到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因为我校的学生有些和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所以难免感情用事。果然5、8班的学生没有一个偏题。接下来就是选材指导,因为有所借鉴,所以5、8班的学生选材也没出问题。重难点在于指导写具体。因为考虑到时间,所以在指导写具体方面时间还是有些仓促,因此好几个学生作文写得不具体。所以我认为,只有指导到位,学生才能避免存在的问题。

篇1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弗罗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主要内容。

2.熟读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 了解文章结构严谨的特点。

3.正确地认识爱的情感价值, 构建成熟健康的灵感, 学会爱人。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掌握生字词, 理解精彩语段的意思。

2.构建成熟健康的灵魂, 提升爱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学汲趣。多媒体展示“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画面, 体会父爱、母爱, 导入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

二、走近作者, 了解作品《爱的艺术》

艾·弗罗姆 (Erich Fromm) (1900-1980) , 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成员。毕生旨在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人精神处境, 弗洛姆在此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20世纪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名作《爱的艺术》阐述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无关的感情, 而是一种能力问题, 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手的一门艺术。

三、整体感知, 领悟理解

1.题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比较“父母对孩子之间的爱”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什么不同。

要点:“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单方面的奉献、歌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爱是两方面的, 旨在构建健康的灵魂、正确的情感世界。

2.指明学生朗读加点的字的读音。

3.速读课文, 理清层次。

(1~3) 段, 爱的能力发展。

(4~7) 段, 爱的对象的发展。

(8~10) 段, 爱的成熟。

4.分析探究。

(1) 在同学们的心中, 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的、含蓄的, 那么弗罗姆笔下的父爱和母爱是什么样的?

(2) 弗罗姆笔下的孩子的爱是怎样的?

刚出生———无爱的意识。

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

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即克服自我中心阶段, 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统一感到爱比被爱更重要, 给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快乐满足。

成熟时期———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

5.品读鉴赏。

(1) 第三自然段中阐述了哪两种爱的原则, 区别在哪里?

明确要点:“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反映了两种爱的原则, 强调的重点不同。

爱比被爱更重要。

“我爱人”的原则比“我被人爱”的原则更成熟。

(2) 如何理解“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

明确要点:“母亲的良知”是“对别人的仁爱之心”,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个人应该关爱他人、善待他人。

“父亲的良知”是“对问题的理性的判断力”, 也就是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拥有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

“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是一个成熟的人应具备的做人的素质。弗洛姆认为, 二者缺一不可, 不能偏废。

6.能力体升。

(1) 什么样的人才是成熟的人?

(2) 弗罗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

(3) 面对父爱、母爱, 结合实际谈谈你希望成为怎样的人?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主旨

2.结语

同学们,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 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继承父母的爱的优点, 构建起健康的灵感, 在人生的风雨中学会爱人, 常怀一颗仁爱之心关爱他人、善待他人, 同时学会理性地判断,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健康的人。

五、欣赏诗歌, 完成练习题

母亲的爱

汪国真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岌岌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烂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

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

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

母亲心灵的广场

1.为什么把我们的爱比作溪流, 母亲的爱比作海洋?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来说明吗?

2.结合这首诗本说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文中“四月的日子”有何特殊含义?把它改成六月行不行?

篇12:父母的爱作文研究课教案及反思

第一次接触群文阅读,我有些迷茫,这么多篇课文,这么大的容量,一堂课如何能落到实处,大脑一片空白。还好有前辈们创造的模式,我可以沿途前行。

一、主题思想明确,理论联系实际紧密

“父母之爱”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明确,又因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理解起来不难,平时学生基本可以体会到自己是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而学习了本单元后,学生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升华了父母之爱的主题思想。二、三维目标落到实处,学以致用深入心坎

“父母之爱”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重点是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了主要内容,体会到表达父母之爱离不开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而体会到人物描写的一些习作常识,好像在文本与学生的习作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桥的一头是文本,另一头是习作的生成,这样一来,困扰学生写人习作的瓶颈变得顺通无阻啦,“父母之爱”也就有了阳光般的走向,走向教育的绿色春光。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利于文本与学生实际的双向互动

通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阅读课本的《父爱安全网》《鼾声》《秋天的怀念》《母亲的故事》的教学,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见地,在以新的眼光重新发现父母之爱深沉和宽广后,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润物细无声般激起了感恩父母,用积极健康的学业成绩回报父母,也回报社会的情感表现,顺应心脑对行动的可指挥性,表露于外的则是言行举止的具体行动,真可谓文本之石激起了父母之爱这湖的千层浪,透过每朵浪花,而每朵浪花都在闪烁着涟漪的笑靥,这笑靥正是语文教育最为珍贵的成功之处。

四、学生习作见真情,父母之爱绽放笑脸

习作最容易折射小学生的心声,一位学生在《做饭》中写到自己忙左忙右,总算做出了一顿饭,可看看时间,几乎忙了一个早上,唉,平时自己还会对妈妈 的厨艺评头品足,真是不应该啊!我以后会记得“劳动创造了美”,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母亲为我感到骄傲自豪。学生习作能如此认知,实属难能可贵,既是对单元文本主题的领会,又是学以致用的最好应验。字如其人也好,文如其人也罢,最要非人云亦云的克隆文化,最要原生态的习作,这样的习作是创作的源泉,我们教师得悉心呵护,百般珍视。

篇1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现在是真的深刻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做一个老师难,做一个好的老师更是难上加难。想起曾经语文教学论的教师说过一句话:“语文老师是一个自娱自乐的职业。”怎样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对于我来说,这条路还很艰辛,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个星期在13班和16班上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四节课上得让我很辛苦,原因之一是这篇课文本身比较难,课文中的某些句子比较晦涩,让学生难以读懂,课文中所体现的弗罗姆的某些观点还值得商榷;原因之二是学生课前没有预习,这就让我的教学进程变得比较困难,在课堂上得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去读这篇课文,由于对文本的不熟悉,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就有些困难;原因之三是我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度不够,在抛出问题后没有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所以这也是让课堂出现偶尔冷场的局面。在让同学们讨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爱的区别时,他们辩论得很激烈,达到了我预设的活跃课堂的目的,但是后来他们的辩论有些偏离主题,我没有及时的把线收回来,以至于这一个环节比较散,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的。不过和前几次上课比较起来,我不再怯场,教学语言和教态自然了许多,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文老师对我说过,现在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课堂上的现场感。教案很容易写,但是在课堂上把教案上的知识以何种方式教给学生,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这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现在的学生(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不怎么重视语文,如果把语文课上得枯燥无味,这更会降低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怎样当好一个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篇14:父母对我的爱教案

1、用真情实感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

2、拓宽学生的感受能力,积极通过各种感受方式,调动各种感官,关注细节,获得深入而准确的感受。

3、促进学生关心长辈,主动关注家庭,通过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回报长辈。

父母的爱往往凝聚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中。只要是生活中的关于父母和我之间的爱,用真感情表现出来,就是一篇很优秀的文章。写作提纲:

1、开头:可以采用诗歌开头;

2、运用记叙文的写法写清楚我和爸爸或者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从中让读者体会到爱;

3、写出自己的感情和希望;

4、结尾也可以采用诗歌和开头呼应。作文技法:

1、在叙述中加入人物的细节描写,着重注意人物的心理刻画(作文一期);

2、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让人物形象更加高大(作文二期);

3、可以采用作文三期的冲突结构,着重刻画人物心理;也可采用作文四期的散文结构以语言为线索把文章写得美轮美奂。

习作内容:这次习作,要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写法点睛:小朋友,爸爸、妈妈是自己最亲的人。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妈妈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习作中怎样才能写出父母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并打动读者的心呢?

一、简介父母的基本情况

如果你是要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父母,并向大家讲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那么在文章的开始时,你可以先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父母的基本情况。比如,写写他们的年龄、外貌、职业或者性格。在描述时要抓住父母的特点,不要面面俱到,这样才能给别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二、详写父母关爱的具体事例

这次习作要求小朋友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必须通过具体、感人的故事来表现,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尤其要详细描写那些能够体现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并尽力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这次习作可以选择哪些事例呢?

其一,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怀是无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动的,你可以选择爸爸、妈妈关怀你的小故事来写一写。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妈妈给了你无微不至的关怀;你遇到困难时,爸爸、妈妈宁愿自己受苦也要给予你最大的帮助……

其二、写与父母之间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们接受父母的教育、关爱,这之间还可能发生过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与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活动,或者你们之间闹的小笑话。这些故事虽然不是催人泪下,但是写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其乐融融的故事,也会打动和感染别人的。

其三、写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在我们的身上,父母往往寄托了厚望,一定倾注了爸爸、妈妈很多的心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开导,也可以作为写入我们习作的素材。

其四、写跟父母之间的小误会。在生活中,不仅有父母的关爱,有父母之间欢乐的时光,我们与父母之间难免也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误会发生,可能有些小摩擦。有把这些时我们还可以让我们与父母更好进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误会,还能够使家庭成员的感情更加深厚,关系更加和谐。

三、用深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关爱的感激

篇15:父母的爱作文研究课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希望能构建学生健全爱的心理机制,培养爱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从一些关键句子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对“爱”的定义。

是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父母的爱就是这样的无私和伟大。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关于“爱”的说理文,看看西方人眼里父母的爱是怎样的。

简介《爱的艺术》:这篇文章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弗罗姆《爱的艺术》中节选出来的。《爱的艺术》一书阐述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种能力问题,是一门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性学到手的一门艺术。只有学会爱的艺术,人们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1 梳理文本———认识爱

(1)人在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爱的情感变化有什么特征?

明确: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由此可知,爱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爱是可以培养的能力: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2)在所有的爱中,我们感受最多最深的就是父爱、母爱吧,你的父亲母亲给你什么爱的感受呢?

作者认为母爱和父爱是怎样的?在性质上有什么根本区别?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母爱(无条件){积消极极的的一一面面::世是不而界每能且上个用根最人努本伟内力无大心去法的深换用处取努,最力,渴赢求得的。。父爱(有条件){积消极极的的一一面面::可可必在可以受须辜能通自靠负会过己努其失努的力期去力控才望。获制能的得和得情支到况,配下,。,

你赞同作者的看法吗?(分小组学生来讨论)

费罗姆进一步指出了父爱、母爱有明显的不同的职责,是什么?

明确:母亲的职责: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一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亲的职责:教育指导儿女怎样为人处事,在于对付那些生活中的问题。

(3)作者认为怎样才算拥有成熟而健康的灵魂?

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要能达到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发展父亲的良知(严厉和原则)和母亲的良知(宽容和善良),在内心建立起两个形象,达到一种综合的状态,这才算拥有成熟而健康的灵魂。比较一下中国的父母,我们都做到了吗?

用两分钟播放一个关于爱的小视频。

2 探究延伸———反思爱,学会爱,接受被爱

合作探究:

(1)家庭是培养爱的摇篮,孩子在父母良知的影响下,应该拥有一颗成熟而健康的心,但现实中,网瘾、早恋、自闭、叛逆、厌学、逃学等青少年常见成长问题越来越多,甚至杀父弑母的惨剧也屡屡发生,请同学回答: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2)单亲家庭,留守学生越来越多,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的确有欠缺,甚至伤害了孩子,那么,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呢?

(3)是什么原因世界上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受伤害的又是孩子最大?

3 总结

我们要学会沟通、理解、宽容,这就是在创造爱,传承爱,让我们播放两个广告:一则“爱是可以传递的”的广告,还可以播放哈药六厂的广告:一个小男孩端着一盆水请妈妈洗脚,温馨又感人来结束这一次爱的讨论吧。

习近平主席设想的中国梦想,你看看:已经在中国开始实现起来了。只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实现。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上一篇:离人笑的散文下一篇:综合治理会议记录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