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资格条件

2024-04-24

工程师资格条件(通用8篇)

篇1:工程师资格条件

附件三

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评审范围

在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教、基本建设、后勤、设备维修等部门从事工程技术的专业人员。

二、学历及任职年限

获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不含双学士),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满2-3年(取得硕士学位前有一年工作经历的2年,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究生的3年);大学本科及专科学历,聘任助理工程师4年以上。

三、外语及计算机条件

全国外语统一考试B级。计算机模块3个。

四、业务条件

基本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任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2、有一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取得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技术经济效益,学校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

篇2:工程师资格条件

学历、资历: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2年以上;或大学本科、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4年以上。

外语、计算机:

1、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2、参加全国或全省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的主要参加者。

2、主要参加完成市(厅)级测绘科技项目、工程项目或生产项目二项以上。

3、主要参加技术推广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或开发新产品二项以上。

4、编制大中型测绘项目综合技术设计二项以上或单项设计书三项以上,并参加完成大型测绘工程项目一项以上。

5、承担完成三项以上大中型测绘工程、生产项目的质量检查,编写相应的技术报告。

6、编辑设计大中型普通地图集或专题图集,或责任编辑图书项目三项以上,并已出版。

7、承担完成二种类型以上测绘仪器维修或检测鉴定任务,并能独立解决其技术难题。

8、主要参加完成重大测绘仪器的研制、改装或精密仪器安装调试工作一项以上。

9、主要参加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技术推广,完成数字化制图或编辑入库等项目工作。

业绩成果条件: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省(部)级测绘科技成果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市(厅)级测绘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市(厅)级优秀成果奖、优秀工程奖、优秀设计奖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3、主要参加完成大中型测绘项目、生产项目,经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其项目设计水平先进、质量优良,产生较明显的效益。

4、主要参加开发、推广的科技成果一项以上,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论文、著作条件: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撰写有价值的专业技术分析报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2、在市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3、撰写本人直接承担项目的技术报告(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科学实验报告、研究(设计)报告、技术论证报告等)2篇以上。

附则:

(一)凡冠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

(二)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取得获奖证书且在有效名额内的人员,以奖励证书为准。

篇3:工程师资格条件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现状分析

(一)内部审计专职人员比例偏低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30479个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专职人员人数为21148人,所占比例为69.39%;兼职人员人数为9331人,所占比例为30.61%,具体比例见表1。据IIA所属知识共同体(CBOK)对全球内部审计人员的调查数据显示, 大约有90% 的内部审计工作由组织内部专职审计人员完成, 最高者达到了95.4%。由此可见,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专职人员比例低于全球比例,兼职人员比例高于全球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专职人员比例为69.39%,远低于全球90%比例。其潜在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一人多岗,由从事会计、监察、人事等岗位的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这样会在某些情况下违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最终会影响到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是企业对内部审计业务实行了外包。内部审计区别于外部审计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组织,可以深入到企业经营活动各个方面,通过开展事前和事中审计,及时有效发现、防止错误和舞弊发生,如果企业把主要的甚至是全部的内部审计业务都外包出去,将会严重影响内部审计作用发挥。

(二)内部审计人员学历水平整体偏低

受教育情况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一般可用学历或学位指标进行反映。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具有专科学历人员比例为43.53%,具有本科学历人员比例为42.83%,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人员比例分别为3.57% 和0.09%。可见,专科和本科学历人员占了绝大部分,而且专科学历的人员超过了本科学历人员。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具有专科学历的人员比例为43.53%,本科学历比例为42.83%,硕士、博士学历比例分别为3.57% 和0.09%。我国党政部门内部审计人员中,具有专科学历人员比例为23.99%,本科学历比例为67.94%,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为6.28%。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水平明显低于党政部门。审计工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但审计工作又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不是熟练工,将审计基本原理正确运用于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时,更重要的是分析和判断。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是建立在一定理论修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经验基础之上,需要自觉地将基本理论与具体审计业务有机结合,恰当地加以运用,通过科学方法对审计结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审计结论。这些特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接受教育情况及其程度的影响,因此,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中有43.53%为专科学历,这种偏低学历水平状况,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内部审计质量,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发挥。

(三)内部审计人员中会计专业人员比例较高

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人数为16982人,占内部审计人员总数比例为55.72%。在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中,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人员比例为56.55%,审计师和高级审计师职称人员比例为16.09% , 经济师和高级经济师职称人员比例为16.92%,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职称人员比例为10.44%,具体比例见表2。

调查结果显示,在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会计专业职称比例为56.55%,超过了半数;审计专业职称比例为16.09%,经济专业职称比例为16.92%,这两部分职称人员比例相当,而工程专业职称比例为10.44%。可见,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背景多元化,但明显会计专业人员较多。虽然,会计和审计存在着密切联系,会计资料是审计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审计绝不能等同于会计。内部审计是由内部审计师对组织内不同运营和控制实施系统、客观评价的活动。可见,审计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它比会计资料范围要广,同时,审计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原理方法。如果由会计专业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会使内部审计业务主要围绕传统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审计业务的范围;同时,在开展内部审计业务活动中,以会计专业思维模式分析和评价事物,就可能会使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企业会计工作附属,从而影响到内部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有效发挥。

(四)内部审计人员拥有相关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较低

与审计相关的执业资格包括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会计师(CP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国际注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师(CCSA)、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中,拥有与审计有关执业资格证书人数为2374人,占内部审计人员总数比例为7.79%。对内部审计人员执业资格情况分析情况见表3。

调查结果显示,拥有与审计有关执业资格证书人数,占此次调查内部审计人员比例为7.79%,比例较低;在对拥有执业资格证书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拥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数相对最多。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从以上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现状特征分析,虽不能排除某些个体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强专业胜任能力,但整体上内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还是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因此“审计部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

二、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分析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属性标准第1210 条“专业能力”规定:内部审计师必须具备履行其职责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其他能力。2011 年初,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所属的知识共同体(CBOK)发起“2010 全球内部审计调查”,在其最终形成的调查研究报告中从一般能力、行为能力、技术能力三大层面,架构了一个全面的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系统地、明确地提出了内部审计人员所需的相关胜任能力,具体内容见表4。同时,IIA还指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实时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计划、数据挖掘、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平衡计分卡、过程模型软件等审计工具和技术,与现在相比将被更广泛的应用到未来的内部审计实务中。

三、内部审计行业准入资格设定

(一)行业准入资格设定必要性

行业准入既是国家对特定行业的强制标准,同时也是行业自我保护的一种工具,它是保持一定水平职业服务所必需的。目前,在我国对内部审计没有专门立法。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对内部审计做了如下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参加依法成立的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内部审计自律组织,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规定包括:组织应当设置与其目标、性质、规模、治理结构等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履行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一是审计、会计、财务、税务、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以及与组织业务活动相关的专业知识;二是语言文字表达、问题分析、审计技术应用、人际沟通、组织管理等职业技能;三是必要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职业经历。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后续教育和职业实践等途径,了解、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审计实务的发展变化,保持和提升专业胜任能力。这些规定中并未涉及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准入要求。IIA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确立了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的目标。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整体的素质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能够胜任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设置行业准入资格,具备内部审计职业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使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进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通过后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胜任能力,使内部审计人员始终能够跟上时代发展变化,达到从过程上控制。

根据以上对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现状特征分析,本文认为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着专职人员不足、学历水平偏低、技术职称结构失衡和执业资格稀缺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建立一支在数量上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需要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在扩大内部审计人员队伍时,不能盲目引进,要保证使符合条件的人进入到内部审计行业中来。其次,要建立一支在质量上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需要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一方面,可通过后续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以提升其执业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引进合适的人才,以达到对现有队伍质量改善的目标。对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进行建设,就是将符合要求的、合适的人才引进到内部审计行业,需要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制定统一的准入标准,因此,设定行业准入资格是必要的。

(二)行业准入资格设定条件

IIA所提出的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框架,是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出的最高要求,是每个审计人员在其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学习,努力达到的目标,“不过,在现实中,这样的‘素质’对于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基本上是难以达到的。在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成为无所不通的圣人”(冯均科,2013)。这样的能力框架可以建立在对某个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整体要求上,具体到每个内部审计人员个体,可以是某个方面的专家。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培养更多专才,以适应和满足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因此,在行业准入资格的设定上,对具备的条件分为必备条件和可选择条件两种类型,对条件标准设计上,应体现对专业特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

(1)行业准入资格的必备条件。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确认服务包括为独立评估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而对证据进行的客观检查。咨询服务是指咨询及相关客户服务活动,需与客户协调确定咨询的性质与范围。内部审计师在不承担管理职责前提下进行的咨询活动包括: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顾问、建议、推动、培训。可见,内部审计目的是改善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增加组织价值。内部审计必须关注组织责任、重视组织责任的核心内容,即包括股东在内的相关多方利益,必须保障相关多方利益的基础,即组织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因此,内部审计要发挥其免疫系统功能并实现其增加组织价值目标,对内部审计人员应有如下要求:首先,必须具有遵守国家法律、规章和准则的自觉性,做遵纪守法的榜样,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抵御和揭示违法乱纪活动。其次,具备诚实、守信、积极的道德品质,担当起应有责任,这样才能做到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客观评价审计证据,对知悉的商业信息保密,积极为改善组织的治理、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建言献策。第三,具备系统与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理论基础,做到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改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果,进而提升确认服务的权威和咨询服务价值。综上所述,内部审计行业准入资格必备条件可概括为:能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以及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行业准入资格的可选择条件。目前内部审计的业务活动范围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经营审计。IIA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中的技术能力,包括业务理解能力、统计抽样、预测、业务流程分析、风险分析和控制评价的技术、使用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审计技术、识别各类控制手段、财务分析工具和技术、全面质量管理、平衡计分卡等。虽然这些技术能力需要在内部审计实践中进行锻炼和提高,但不可否认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是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基础。由以上内部审计业务活动范围和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框架分析可知,与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有审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等。作为某个内部审计人员,不可能熟悉和掌握与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但至少应该系统接受过某一方面的专业理论教育。综上所述,行业准入资格的可选择条件是:至少取得一个及以上相关专业学历证书,且该证书是针对专业特长设计的。行业准入资格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准入资格条件审核、准入资格证书颁发,是否需要组织统一考试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均科:《内部审计发展:边缘化还是回归?》,《审计研究》2013年第2期。

[2]时现:《不均衡性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显著特征——基于内部审计调查的结果》,《中国内部审计》2011年第1期。

[3]黄乔语、时现:《国际内部审计现状与发展启示—基于IIA“2010全球内部审计调查”实证数据的视角》,《中国内部审计》2014年第12期。

篇4:物流师职业资格申报条件

同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物流行业与国际接轨已迫在眉睫,物流标准化势在必行,而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是物流标准化的基础。为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已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实行。

根据《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物流师职业共分为三个等级,即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L各等级的申报条件分别是:

助理物流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助理物流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合格证书。

(2)连续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5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具有相关专业大专学历。

物流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物流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合格证书。

(2)取得本职业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4)取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

高级物流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物流师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合格证书。

(2)取得本职业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或相关职业3年以上。

(4)取得相关专业硕士学位。

篇5:广东省电力专业工程师资格条件

评定标准:电力专业工程师须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及本专业的标准、规范、规程,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本专业最新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业绩较显著,取得有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在技术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中取得较好效果;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有指导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较熟练运用外语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一条 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我省电力专业从事勘测、规划、设计、电力工程建筑、安装、调试、技术开发、试验研究、发供电运行、检修、修造、电网调度、用电管理、电力环保、电力自动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在职在岗工程技术人员。

第二条 思想政治条件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考核称职以上。

任现职期间,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考核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单位通报批评者,延迟1年申报。

(二)受记过以上处分或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延迟2年申报。

(三)弄虚作假,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者,延迟3年申报。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

(二)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

(四)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五)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

(六)虽不具备上述学历,但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5年以上;或具备上述学历(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受聘助理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任现职期间,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项:

1.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和优秀设计奖三等奖以上或市(厅)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2.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解决本专业较复杂技术问题后撰写的论文2篇以上。

3.主持或主要参加大、中型企业中型以上项目的研究、设计、建设、更新改造,实施后取得良好效果。

第四条 外语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掌握一门外语。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免试外语:

1.获得硕士学位。

2.任现职期间公派出国留学或工作,出国前通过国家出国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l年以上。

第五条 继续教育条件

任现职期间,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部)、市(厅)级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的本专业技术工作主要参加人。

(二)主持或主要参加过本专业重点技改项目2项以上。

(三)主持或主要参加过勘测、设计、建筑、安装、调试、监理、审查单机容量12兆瓦以上水电,或50兆瓦以上火电,或110千伏以上输、变电工程2项,或其他发供电工程3项,解决本专业较复杂技术问题,编写技术报告,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进度符合要求。

(四)主持或主要参加过中型以上水、火电厂的机、炉、电、水工、热工、化学、燃料、金属监督等其中之一的专业,或县级以上供电部门110千伏以上输、变电一、二次设备其中之一的本专业主要设备(或现场高压电气、化学试验)运行、检修管理4年以上,解决本专业运行、检修、试验中的较复杂技术问题,编写技术报告。运行管理做到安全经济运行,检修管理做到检修质量良好,进度符合要求。并且无发生重大运行、检修责任事故。

(五)从事电网建设和用电管理工作者:参与制订电网(包括配电网)发展、改造规划、工程设计或技术方案,在提高电网(包括配电网)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水平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或参加过5项以上10千伏配电装置(包括用户供电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解决工程中的较复杂技术问题;或主要参加电气测量技术、电能质量管理、降低线损等技术工作,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六)从事电网调度技术工作者:从事电网调度岗位工作4年以上,正确处理过电网事故,无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参加过编制电网运行方式、调度规程,进行电网分析研究;或参加过3项以上安装调试、维护电力通信设施,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无因工作过失,造成通信中断影响电网调度;或参加过2项以上电厂或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调度自动化装置的安装、调试;或参加保护整定计算、保护方案审查,使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七)参加过2项以上中型以上发电厂环境保护初设、评估或审核;或参加过2台以上火电机组的环保装置安装、调试;或参加过治理1项以上发供电企业脱硫、消烟除尘、噪音、废水、废油处理或“三废”开发利用、环保监测分析等。在上述工作中,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八)参加过设计、建设、调试、研制电力计算机应用工程1项以上,该项目通过省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或鉴定。

(九)在电力安全监察、技术培训、科技情报、科技管理等方面,参加制订2项以上具有指导作用的技术管理办法、技术管理制度,实施后对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技术进步;安全生产取得较显著效果。

第七条 业绩成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完成2项以上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技术项目(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调试以及制定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新技术推广等),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定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完成1项以上引进、消化、吸收的新技术项目,在引进工作中解决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该项目通过主管部门组织的验收或鉴定。

(四)生产运行管理达到上级要求的安全运行及经济指标,设备大修或改进工程取得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缩短工期及延长检修周期的效果。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现职期间,公开发表、出版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文(第一作者)、著作(主要编著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出版著作1部以上,或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

(二)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

(三)在市级以上专业学术交流会宣读论文2篇以上。

(四)在市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篇以上,以及解决较复杂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一定水平的技术分析报告1篇以上。

第九条 附则

(一)凡符合上述条件,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者,可申报工程师资格,并按规定程序送评。否则,各级人事(职改)部门不予受理,评委会不予评审。

(二)本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见附录。

附录:本资格条件有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

(一)凡贯有“以上”的,均包含本级或本数量,如:“论文2篇以上”含2篇,“110千伏以上”含110千伏。

(二)“主要参加人员”与“参加人员”的界定:“主要参加人员”指在某工程(项目)中直接解决复杂疑难技术问题者,除此之外一般参与某工程(项目)相关专业工作者为“参加人员”。

(三)“进度符合要求”:指从事基建、更新改造、大修等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发生因工作过失致使工程变更或翻工而延误施工工期的事件(投资不到位,设备材料供应不及时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除外)。

篇6:工程师资格条件

(试行)

第一章 评审标准

第一条

广东省轻工工程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工程师必须达到本章第二、三、四、五条评审标准的综合要求。

第二条

思想品德标准

广东省轻工工程专业工程师应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以及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勇于开拓,有良好的学风和职业道德。

第三条

知识水平标准

广东省轻工工程专业工程师必须具有较系统的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的理论与方法,能掌握本专业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了解有关法规;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在实践中正确运用。

第四条

专业能力标准

广东省轻工工程专业工程师应有较丰富的本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获取及处理本专业信息的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具有完成本专业中型以上工程技术项目或科研项目的能力;具有指导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的能力。

第五条

业绩成果标准 广东省轻工工程专业工程师在主持或参与完成中小型工程技术项目或科技项目,或在引进消化、开发创新、推广应用本专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或研发专业新产品、建设工程技术中心或实验检验站(室)、承担援外、境外轻工工程技术项目中,取得一定价值的科技成果或专业技术工作业绩,公开发表过有一定水平的本专业论文、论著。

第二章 评审范围与申报条件

第六条

申报评审(考核认定)本专业工程师资格(以下简称本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属于本章第七条的评审范围,提交经公示无异议的、可供评委会考核评价的、符合本章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条和第三章第十六条要求的申报材料,并按规定的申报程序申报。凡不属于本资格的评审(考核认定)范围,或未达到本资格申报评审(考核认定)条件规定的要求,或不符合申报程序的,评委会及日常工作部门不予受理评审,已评审通过的,其评审结果一律无效。

第七条

评审范围

凡在我省轻工业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轻工工程专业的应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规划设计、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及轻工业设备设计、生产技术管理、轻工业设备管理及安装维修、轻工业产品质量检测与监督认证、技术推广、综合利用、轻工业标准化及科技信息、轻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工程技术岗位工作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方可申报本资格。

第八条 思想品德条件

一、申报人应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能胜任本专业岗位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助理工程师资格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或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各年度考核(或绩效考核)称职(合格)以上。

二、申报人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助理工程师资格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下列规定执行。凡未如实申报而评审通过的,其评审结果无效:

(一)涉嫌违法违纪,接受组织调查期间不得申报。

(二)年度考核或绩效考核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及以下,或受单位书面通报批评者,该考核年度不计算资历,当年及下一年度不得申报。

(三)受行政处分者,处分期不计算资历且不得申报,处分期满后2年内不得申报。

(四)已定性为技术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该年度不计算资历且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年度起2年内不得申报。

(五)发现并查证属实有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并从下年度起3年内不得申报。

(六)因违法受刑事处分者,在执行期间不计算资历且取消申报资格,执行结束后3年内不得申报。

第九条 学历(学位)、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经统一考试入学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不含业余、函授等成人教育)或参加省组织的自学考试获得本专业博士或硕士学位,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符合本资格条件要求,可申请初次考核认定本资格:

(一)获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在本专业岗位上继续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二)获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在本专业岗位上继续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申报评审本资格:

(一)获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前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3年以上。

(二)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班毕业或获得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未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的,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未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的,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四)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未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的,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

(五)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未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的,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

取得非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学位)、或非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助理级资格者,申报本资格,须参加由评委会组织的答辩判定其是否具备本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

三、以上资历计算至申报当年8月31日止。

第十条 外语条件

一、考试等级:凡申报本资格须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参加全国职称外语B级考试。

二、有效期:专业技术人员取得1997年以来职称外语考试B级成绩合格证书(成绩单),申报本资格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

三、下列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

(一)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须提供教育行政部门出具学历鉴定证明)。

(二)出国留学或在国外连续工作时间1年以上的(须出具国家留学人员服务机构或驻外使领馆的有效证明)。

(三)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且个人承担的工作量不少于20万字符的(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测试)。

(四)取得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的BFT(A级或高级)考试笔试成绩合格证书的。

(五)具备下列条件者:

1、获地级以上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以上(以获奖证书为准)。

2、取得已授权发明专利(不含实用型、外观设计)。

(六)在县(不含市辖区)及以下所属单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的。

(七)1960年以前出生,或1977年恢复高考前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且毕业的。

(八)转换系列评审的人员,申报评审与转换岗位前同档次专业技术资格的。

四、1961至1965年出生的,外语成绩放宽到40分以上。

第十一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申报人员(符合免试条件除外)必须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符合规定要求(地级市以上的人员应取得4个模块,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的人员应取得3个模块)的合格证书。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免试:

(一)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计算机专业(不含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二)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获得程序员以上证书,或在计算机室(中心)直接从事计算机工作3年以上。

(三)在农村乡(不含镇)属单位或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1956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

三、转换系列评审的人员(符合免试条件除外),凡未取得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的,应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按规定提交合格证书。

第十二条 继续教育条件

一、申报人员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助理工程师资格获得硕士学位后,或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应按国家和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法规、政策的要求,结合本专业技术工作的实际需要,主动接受以本专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学习,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有效证明材料。

二、继续教育内容分公共必修科目和专业必修科目。公共必修科目的完成情况以县以上政府人事部门确认为准,专业必修科目的完成情况以县以上专业主管部门确认为准。

第十三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申报人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助理工程师资格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或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作为省、部级以上科研究项目、重点新产品项目的科技攻关或研究开发的全过程的主要参加者,完成任务较好。

二、作为本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的主要参加者,能独立承担项目实施全过程和具有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曾参加市(厅)以上研究课题2项以上,并是单项研究报告的撰写人。

四、曾担任1项大型轻工工程项目或1项援外、境外中型轻工工程项目设计分项技术负责人。

五、曾担任2个中型或3个小型轻工工程项目设计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其中担任过1项工程技术设计代表),或1个援外、境外中型轻工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并在工程项目中发挥较好作用。

六、掌握本专业生产技术或管理方法,曾负责或组织处理过生产技术和管理中出现的较复杂的问题2项以上,并取得较好效果。

七、曾参加本企业2项以上生产技术改造工作,成绩较突出。

八、曾承担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2项以上,并取得较显著成绩。

九、曾在援外、境外本专业工程项目中承担专业生产技术、生产管理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

十、曾在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促进营销工作中,取得较显著成绩。

十一、曾参加引进项目工作中的管理,在消化、吸收创新过程中,取得较显著成绩。

十二、曾主持或作为主要起草人参加编写企业标准、技术规范、规程或管理规定,实施效果良好。

第十四条 业绩成果条件

申报人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助理工程师资格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或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市(厅)级以上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二、获市(厅)级以上工程类技术成果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奖励证书为准)。

三、获本专业发明专利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上(发明人)。

四、完成研究开发或成果推广项目1项以上,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并经市(厅)级业务主管部门或省级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认可。

五、承担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设计项目2项以上,并经市(厅)级业务主管部门或省级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论证审查通过。

六、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本专业生产技术改造或技术攻关项目1项以上,经市(厅)级业务主管部门或省级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认可。

七、在生产、技术管理中采取了有效措施,使本企业产品水平、产品质量、企业管理有明显提高和改进,经济效益较显著,并经市(厅)级业务主管部门或省级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的专家组认可。

八、在援外、境外轻工工程项目中,获当地政府部门或派遣单位的奖励、表彰。

第十五条 论文、著作条件

申报人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助理工程师资格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或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在具有CN刊号(国内统一刊号)及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可的ISSN刊号(国际统一刊号)的专业刊物,或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可的ISBN书号(国际统一书号)的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出版与本专业岗位工作相关的,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的本专业有一定水平(价值)的论文、著作,撰写有一定价值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独立或合作完成本专业学术专著1部

二、独立或第一作者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三、独立或第一作者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及在地级市以上学术、技术会议宣读且结集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以证明材料为准)。

四、独立或第一作者撰写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及解决技术问题而撰写的专项技术分析(论证)报告2篇以上。

第三章

破格申报条件

第十六条

申报人虽不具备第九条“学历(学位)、资历”条件规定的要求,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或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在学术或技术上有较大突破,取得显著业绩成果,并具备下列条件,可破格申报本资格:

一、年度考核或绩效考核获优秀等次1次以上;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二)市(厅)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或相应奖项)以上或县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5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三)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或相应奖项)或县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前3名,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四)获有一定价值或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本专业发明专利1项(发明人)。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青工工程各专业工程师资格按下表所列专业分别设工程、设备、工艺、检验、技术管理、质量管理6种规范专业岗位名称。如造纸专业,分别称:造纸工程专业工程师、造纸设备专业工程师、造纸工艺专业工程师、造纸检验专业工程师、造纸技术管理专业工程师、造纸质量管理专业工程师,级别为中级。

序 工业部门名称 专业名称 包含的主要范围 1 造纸工业 造纸 制浆、造纸 日用机械工业 日用机械 自行车、缝制机械、钟表及配件 3 日用硅酸盐工业 日用陶瓷 日用陶瓷

卫生陶瓷 卫生陶瓷

日用硅酸盐 日用玻璃器制品、玻璃和陶瓷窑炉及专用耐火材料、搪瓷制品 日用化学制品工业 日用化工 洗涤用品、电池、化妆品、香料、香精、牙膏、涂料、油墨、蜡制品、火柴、三胶(骨胶、皮胶、明胶)5 食品工业 制糖 制糖

食品 焙烤食品、罐头、乳品、食品添加剂、饮料、方便食品、米面制品、腌制食品、肉禽水产加工食品、蔬果加工食品、保健食品、调味食品、蜂产品

发酵 发酵制品、酿酒、酒精、发酵调味品 粮油工业 粮食 粮食加工、粮食储藏与害虫防治、粮食综合利用制品、粮食储运装备

食用油脂 食用油脂加工、食用油脂综合利用、食用油脂储运装备 制盐工业 制盐 制盐、盐制品 烟草工业 烟草 卷烟、雪茄烟、鼻烟、复烤烟叶 皮革毛皮制品工业 皮革毛皮制品 皮革毛皮加工、羽绒制品加工 家具工业 家具 家具 文教体育用品工业 文教用品 文教用品

体育器材 体育器材与用品

乐器 乐器 燃气器具工业 燃气器具 燃气灶具、燃气热水器具、燃气用具、燃气专用配件 光学、感光器材及材料工业 光学制品 照相机、摄录机、眼镜及配件 感光材料 胶卷、相纸、X光片等感光材料制品 14 塑料制品工业 塑料制品 塑料制品 五金制品工业 五金、金属制品 五金、金属制品 16 家用电器工业 家用电器 家用电器制品、家用电器配件 17 照明器具工业 照明器具、电光源 照明器具、电光源、灯泡、LED 18 衡器工业 衡器 衡器具生产与软件、程序开发 玩具工业 玩具 玩具及配件制造生产、玩具程序与软件开发 室内装饰工业 室内装饰 室内装饰装潢材料与器具生产、室内装饰装潢工程 日用杂品工业 日用杂品 日用杂品、木制品、藤棕竹草制品、徽章制品 轻工包装与印刷工业 轻工包装与印刷 轻工包装、轻工印刷材料生产、印刷图文信息处理 轻工仪器仪表工业 轻工仪器、仪表 轻工仪器、仪表 24 轻工装备与工程

工业 轻工机械装备 轻工机械、轻工设备、轻工模具

轻工热电装备 轻工热电装备生产、安装、运行、控制

轻工制冷装备 轻工制冷装备、生产、安装、运行与控制 25 轻工电气工业 轻工电气 轻工电气装备生产、安装、运行与控制 26 食品生物技术工业 食品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 27 饮用水及水处理

工业 饮用水及水处理 饮用水、水质处理、海水淡化、轻工以及排水工程

第十八条

申报人提交的申报评审材料的时效为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或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以来至申报当年8月31日止。

同时或不同时申报2个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按资格条件的规定,分别提交申报材料,并把申报另一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以下简称《评审表》)作为申报本资格的附件一并提交。不得同时或不同时申报同一系列或同一专业的2个资格,不得以同样的业绩材料同时或不同时申报不同系列的专业技术资格。

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转换后申报评审本资格的,应在本专业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并提交反映本专业岗位的工作业绩,同时把原岗位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表》作为申报本专业岗位的专业技术资格的附件一并提交,不得用原岗位的业绩申报本专业岗位的专业技术资格。

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能力是否具备本专业资格条件的要求,应由政府人事部门设置的本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擅自扩大、增加或减少评审范围,降低申报评审的标准和条件,不得违反申报评审(考核认定)程序。凡违反的,评审结果无效。

第二十一条

本专业资格的相关词语或概念的特定解释、申报评审程序及申报评审材料要求等见附录。

第二十二条

篇7:工程师资格条件

(一)取得消防工程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3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4年。

(二)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2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3年。

(三)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者学位,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1年;或者取得消防工程相关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者学位,从事消防安全技术工作满2年。

篇8:工程师资格条件

关键词:股东资格,认定标准

1.股东资格认定标准之浅析

当前, 理论界认为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主要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其中, 实质要件为股东实际履行出资义务, 形式要件为公司章程的记载、股东名册的记载、进行工商登记和股东取得出资证明书。若全部满足以上认定依据, 则当然具备“股东资格”, 但实践中, 上述内容易出现缺失或矛盾, 笔者将分别对以上几项标准进行分析。

1.1 实际履行出资义务。

股东出资是公司成立的基础, 股东出资是取得股东资格的基础条件。但从当前我国公司法的各项规定来看, 实际出资与股东资格的认定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具体来说, 《公司法》第26条规定证明现行公司法认为股东的出资是可以分期缴纳的, 即实际出资与股东资格是可分离的, 并不能因未实际出资而否定其股东资格, 第28条和第200条规定了股东应该按期足额缴纳其出资额, 若未按规定缴纳, 其仅向其他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和行政责任, 并不因此取消其股东资格。以上条款均说明公司法承认未实际出资人具有股东资格, 未履行实际出资义务并不必然导致不能取得股东资格或造成股东资格的消灭。

此外, 在实践中, 还可能出现出资人履行出资义务后, 公司设立失败, 在这种情形下, 实际出资人无法取得股东资格。

综上所述, 虽然《公司法解释三》第23条规定表明实际出资是取得股东资格的重要依据, 但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不必然能获得股东资格, 未实际出资也不必然失去股东资格, 因此, 履行实际出资义务不能单独作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认定的依据。

1.2 公司章程的记载。

公司章程是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的股东共同一致的意思表示, 是公司的最高行为准则。

我国《公司法》第25条和第82条的规定表明, 在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中, 对股东相关事项的记载都属于其绝对必要记载事项。若不记载, 则未记载内容不发生法律效力。

公司章程的记载对内是确定股东资格的重要依据, 对外是其他人判断公司股东资格的重要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公示的作用。

1.3 进行工商登记。

工商登记是政府为了降低交易风险所进行的形式上的审查。根据《公司法》第33条的规定, 公司即使未将实际股东的姓名、名称及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或变更登记, 并不影响股东的资格, 只是这种未经登记的事实不具有对抗善意第三人的效力。

因此, 工商登记并非认定股东资格的生效要件, 其主要是对外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在公司内部, 不影响其股东资格的取得。

1.4 获得出资证明书。

出资证明书是表明股东与股份权属关系的一种凭证。《公司法》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以后, 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出资证明书只是一种物权式凭证, 其功能主要是证明股东已经向公司真实出资。

《公司法解释三》第24条规定说明, 当事人实际出资或依法继受后, 公司按照规定签发出资证明书是其义务, 当公司未按规定签发出资证明书时, 表示公司履行义务不当, 不能产生剥夺股东资格的效果。

1.5 股东名册的记载。

股东名册是证明股东资格的基本文件, 《公司法》第33条明确提出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将股东姓名或名称记载于股东名册上, 否则会因缺少记载内容不能引起法律上的效力, 股东名册是股东主张其股东资格的依据, 其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此外, 《公司法解释三》第24条中的规定表明即使股东名册未记载的股东, 也不一定就没有股东资格。因为当股东向公司投资合法取得股东资格时, 将股东姓名记载于股东名册上是公司的义务, 如果公司未按规定将其记载于股东名册, 属于公司义务履行不当, 并不使股东资格归于消灭。

由此可知, 不能仅凭姓名记载于股东名册上就其具有股东资格。

2.出现争议时股东资格认定之基本思路

有关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纠纷一般情况下主要涉及公司内部法律关系和公司外部法律关系。当出现有关股东资格认定的纠纷时, 应根据其所涉及的不同法律关系, 适用不同的股东资格认定标准。

实践中, 公司股东之间、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 这属于公司内部法律关系, 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并不涉及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利益, 只要契约属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属善意, 并不损害他人利益, 就应该确认该契约的法律效力, 此时, 应更多地关注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具体来说, 在处理公司内部纠纷时, 实质要件的证明效力优于形式要件, 能更好地确定股东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实际出资出发认定股东资格, 能更好地维护实际出资人的利益。

当纠纷涉及公司外部法律关系时, 认定股东资格不需要特别探究股东行为的真实意思, 而应以形式要件优先确定其资格。在实践中, 第三人在与公司进行交易时主要按照其外观特征来了解公司的状况, 公司章程、工商登记、股东名册和出资证明书都具有一定的公示性, 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 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具体来看, 当上述四项形式要件对股东资格的记载一致时, 即可直接确认其股东资格。在公司章程、工商登记、股东名册和出资证明书记载不一致的情况下, 应认为工商登记在确定股东资格时具有最高的证明效力, 若工商登记出现错误, 由工商登记机关承担责任;《公司法》第33条中也规定了股东可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其效力也较高;最后, 公司章程相较于出资证明书更能证明股东的股东资格。

综上所述, 对股东资格的认定应该根据其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分别处理。对内部关系来说, 应主要依实质要件作为其判定的依据;而在处理涉及外部关系的纠纷时, 应当将形式要件作为其判定依据, 即通过工商登记, 股东名册的记载、公司章程的记载以及出资证明书作为其判断股东资格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周友苏.试析股东资格认定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法学, 2006年第12期。

[2]赵旭东.公司法学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M].法律出版社, 2001。

[4]范健.论股东资格认定的判断标准[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6年秋季号。

上一篇:四制管理制度下一篇:那块永恒的标本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