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立杆设计标准

2024-05-17

监控立杆设计标准(精选6篇)

篇1:监控立杆设计标准

监控立杆设计标准。监控杆为圆锥钢杆,立杆高5.5m,臂长0.4m,壁厚4mm。监控杆上口直径90mm,下口直径180mm。监控立杆的支臂直径60mm,壁厚3mm。底法兰厚度14mm。监控立杆钢材材质为国际标准低硅低碳高强度Q235,立杆表面热镀锌后用专用设备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采用活碳酸漆,再静电喷塑对其表面处理。镀锌层厚度≥85um,塑层厚度≥85um,抗风能力≥45m/s,表面层保用五年,摄像机立杆保用二十年,紧固件螺钉及螺母为不锈钢。摄像机立杆基础底座灌浇水泥尺寸为0.6m*0.6m*1.2m,预埋件尺寸为0.4m*0.4m*1.0m。基础钢板上钢筋配镀锌螺丝,平光垫圈和弹簧垫圈。材料要求:杆件基础结构件钢板不小于3.5mm、钢筋不小于20mm、混凝土标号C30、PVVC弯管不小于2英寸;加装接地体。立杆接地采用TN-C-S系统,在电源进线处零线作重复接地。接地坑要求2000m×1500mm×1000mm,接地电阻不超过4欧姆。摄像机立杆颜色为乳白色。

6。立杆直立后,使用经纬仪对杆的两向垂直度做检验,垂直度偏差小于5%。

监控立杆施工标准

1、一般的城市道路监控立杆均按照高6米横臂1米,来进行制作。没有特殊情况所有监控立杆预埋件混凝土为C25砼,所配钢筋符合国标及受风要求。其中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的配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GBJ204-83的规定;

2、监控杆必须有良好接地最好加引线导入地下(建议导电不走杆体),其接地电阻小于4欧;

3、预埋件地脚螺栓法兰盘以上的螺纹包扎良好以防损坏螺纹。根据预埋件安装图正确放置监控立杆预埋件,保证支臂杆的伸出方向与行车道垂直(或按工程师要求)地脚螺栓作为主筋;

4、监控立杆基础的混凝土浇注面平整度小于5mm/m尽量保持立杆预埋件水平。预埋件法兰盘低出周围地面20~30 mm,再用C25细石砼把加强肋盖住,以防止积水;

5、杆旁、控制箱旁、电缆拐弯处、电缆管直线长度超过50米时或两端电缆管不在同一平面相距100 mm以上时,必须设置手孔井。手孔井的内围尺寸要求为500(长)×500(宽)×600(深)MM,用砾石铺层作为渗水用;手孔井四壁必须抹水泥沙浆。

6、控制箱由设备厂家根据所需容量配备,外壳采用优质冷轧钢板壁厚不小于1.2mm外表喷室外塑粉并做好防水防盗及散热。

7、结构用钢不得影响材料和机械性能的裂纹、分层、重皮、夹渣等缺陷麻点或划痕的深度不得大于钢材厚度负公差的1/2,且不应大于0.5mm。

8、设计依据:设计风载:23m/s2,疲劳寿命:30年,按国家最新标准版本《碳素结构钢》、《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

焊接材料

1、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有合格证明文件。碳素钢采用E43型焊条,焊条质量应符合最新国标的规定,绝不使用药皮脱落、焊芯生锈或受潮的焊条,以及带锈的焊丝。焊接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焊缝金属表面的焊波均匀,不得影响强度的裂纹、夹渣、焊瘤、烧穿、未溶合、弧坑和针状气孔,并且无褶皱和中断等缺陷。焊缝区咬肉深度不允许超过0.5mm,累计总长不得超过焊缝总长的10%。焊缝宽度小于20mm,焊角余高为1.5mm~2.5mm,角焊缝的焊角高度应为6mm~8mm,焊角尺寸不允许小于设计尺寸。

2、防腐处理采用热浸锌,在进行防腐处理前,应对钢构件进行有效的除锈,热浸锌厚度不小于85um,锌层应均匀,用硫酸铜液作浸蚀试验时,4次以上不露铁,锌层应与金属本体结合牢固,经锤击试验,锌层不剥离,不凸起。浸锌完毕后应进行钝化处理,并且48h盐雾试验合格。每100 m杆,其轴线测量的直线度误差不超过0.5‰,杆全长直线误差不超过1‰。

监控立杆的预埋件基础施工

1、基础的钢筋笼应临时固定,同时确保钢筋宠的基础顶板平面水平,即用水平尺在基础顶板垂直两个方向测量,观察其气泡必须居中;监控立杆预埋件基础混凝土浇捣必须密实,禁止混凝土有空鼓;

2、施工时要在预埋管口预先用塑料纸或其它材料封口,以防止混凝土浇捣时混凝土漏入预埋管中,造成预埋管堵塞;基础浇捣后,基础面必须要高于地平面5MM~10MM;混凝土必须要养护一段时间,以确保混凝土能达到一定的安装强度。

3、每一根金属立杆都必须接地,其接地电阻小于4欧;各立杆基础具体数据视现场施工需要为准。

路口窨井施工

1、道路监控立杆一般只要求使用小规格窨井,为了设备安装方便窨井宜设置在监控杆附近;当地下水位不高时,窨井井底只铺砾石(沙子)垫层,以便雨天在窨井中积水渗入地下,但井壁下则须有混凝土基础垫层,井壁粉水泥沙浆;当地下水位很高时,窨井井底加一层10CM的混凝土垫层,井壁和井底要粉刷防水沙浆;

2、净尺寸500×500×600(长×宽×高),采用Mu10砖M5水泥沙浆240厚砌筑,盖板用Φ8@150双向配置C20砼预制板厚为60厚,标高同人行道面或绿化带,板面须光滑,设提孔,按国标制作盖板。各窨井土建具体数据视现场施工需要为准。

篇2:监控立杆设计标准

(1)材质:监控立杆钢材材质为国际保准低硅低碳高强度q235,壁厚度》4mm,底法兰厚度》14mm。

(2)设计:监控立杆结构及基础结构尺寸计算,依招客户确定的外观形状及厂家的构造参数按抗震5级、抗风力8级设防.(3)焊接工艺:应采用电焊接,整个杆体无任何一处漏焊,焊缝平整,无任何焊接缺陷。

(4)喷塑工艺:镀锌后钝化处理,喷塑附着力好,厚度≥80μm。喷塑采用进口优质塑粉。符合astm d3359-83标准。

(5)杆体观感:造型及尺寸符合用户要求,造型流畅和谐,美观大方,色泽均匀,钢管直径选用合理。监控立杆为圆柱形结构,圆型杆体任一截面没

有失圆。杆体圆度标准≤。杆体表面光滑一致,无横向焊缝。刀片划痕测试

(25×25mm方格)喷塑层粘贴力强不轻易剥落。密封立杆并包顶端以防水气进入,防水内漏措施可靠。

(6)垂直度检验:监控立杆直立后,使用经纬仪对杆的两向垂直度作检验,垂直度偏差《0.5%。

监控立杆及室外箱体设计注意事项:

在制定方案之前应对保护的对象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确定防风等级。

关于室外摄像机立杆 室外监控立杆的防雷接地道路摄像机立杆 立杆要求摄像机离地面高度一般应为4~6米,挑臂长度可依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计算。但其长度应在0.8米~3米之

间,特殊场合超出5米的,应在挑臂和立柱之间加装支撑件,支撑件建议采用三角铁。立杆下端管径应在220 mm±10mm、上端管径应在120 mm±5mm,管壁厚度应≥6mm,表面必须 做防锈处理、防腐处理、抗台风。立杆基础深度不低于1.5米,基础直径大于1米,采用混凝土灌筑,以确保立杆的牢固度。

室外机箱结构为露天防雨箱设计。机箱高 度为应依据箱体内实际安装设备进行测算。保证箱体内设备可平整的安放进机柜,箱体内应具有走线槽便于箱体内设备布线。室外箱应 具有散热、防冻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室外箱体的设计时应加装加热器和通风扇并具有通风孔,加热器建议采用水泥电阻,加热功率依据箱体内部空间大小及电器设备散热量测算。通常建议加热器加热功率为50w。风扇建议采用两台风扇进行(进、出风)循环。建议采用DC12V,0.36A。在加装通风孔时应同时考虑室外箱防雨的特性,因此在通风孔出应加装 60~100目的网格进行隔离。箱体选材建议采用冷钢板(条件许可时采用不锈钢板),厚度建议1.5mm~2mm。采用冷钢板时应考虑表明防锈、防腐蚀的处理。采用不锈钢板时可不 做表面处理,或仅做表面拉丝。

箱体防护等级应达到IP54防护等级。需要有机箱基础整体美观,表面喷涂明显的警示标志,机箱离地面高度不小于30厘米。

道路摄像机立杆 立杆要求摄像机离地面高度一般不低于5米,挑臂长度3~5米,立杆下端管径应在220 mm±10mm、上端管径应在120 mm±5mm,管壁厚度应≥6mm,表面防腐、抗台风。立杆基础深度不低于1.5米,基础直径大于1米,采用混凝土灌筑,以确保立杆的牢固度。

11.室外机箱结构为露天防雨箱设计。机箱高度为0.8米,宽度为0.6米,厚度为0.45米。箱体防护等级达到IP54防护等级。需要有机箱基础,整体美观,表面喷涂明显的警示标志,机箱离地面高度不小于30厘米)。

12.室外机箱内需安装光端机和监控电源;其中光端机采用1V+1D(一路视频+一路反向数据)的单路光端机,具有FC/ST接口,传输距离:0—30KM;光学波长为1310/1550nm,频率响应5Hz~8MHz,视频格式兼容PAL、NTSC、SECAM,信噪比≥70dB,电压1Vp-p 75Ω,视频接口BNC,采用8位线性数字PCM编码;数据RS-232、RS-

422、RS-485可选,误码率小于10-9 ;预留语音接口,具有网管功能。并将机箱和立杆进行统一防雷接地。

13.前端设备防雷与接地

众所周知,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雷击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体现于下列三种层次:①设备损坏,人员伤亡;②设备或元器件寿命降低;③传输或储存的信号、数据(模拟或数字)受到干扰或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误动作而暂时瘫痪或整个系统停顿。

对于监控点来说遭到直接雷击破坏的可能性很小。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精密电子设备的使用和联网,破坏大量电子设备的罪魁祸首主要是感应雷击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以及雷电波入侵过电压,每年各种通讯控制系统或网络因雷击而受破坏的事例屡见不鲜,其中安防监控系统因受到雷击引起设备损坏,自动化监控失灵的事件也常有发生。前端摄像机设计均为室外安装方式,对于雷雨多发地区必须设计安装防雷电系统。

前端摄像机主要分为两类:

摄像机立杆的防雷

前端摄像机主要分为两类:

◆带云台摄像机和球机:在带云台摄像机和球机的视频线、控制线与电源线处加装TIT三合一监控专用防雷器TPSS12D12,此款防雷器集视频线防雷,控制线防雷,电源线防雷与一体。安装方便,易维护。

◆普通枪机:普通枪机的防雷我们只要考虑视频线和电源线的防雷保护,在进入摄像机的视频线处串接视频信号防雷器TS12L/BFM,如电源使用直流,并联安装TP20D12直流电源防雷器,如使用交流电,则安装TA10C24交流24V电源防雷器。

注:防雷器安装在离被保护设备距离越近越好。

1、前端设备直击雷的防护

◆每个摄像机均安装在比较高的立杆之上,所以设备的直击雷防护必不可少。具体措施:

在每根立杆顶端加装避雷针一根,根据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有效保护范围在三十度夹角类,所以避雷针的高度,必须按照设备的安装位置计算。

2、前端设备的接地

◆防雷器的接地非常重要,如果接地没有做好,防雷器起不了自己的作用,所以一个良好的接地是相当重要的.本司要求接地地阻应做到小于4欧姆以下.根据描述现场情况。前端设备接地

具体措施:

摄像机均安装在立杆上,如现场土壤情况较好(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立杆直接接地,把摄像机与防雷器的地线直接焊接在立杆上即可.反之,如现场土壤情况情况恶劣(石沙等不导电物质较多).刚要借用导电设备.利用扁钢与角钢等.具体措施:用40*3的扁钢沿立杆拉下,防雷器和摄像机的地线与扁钢妥善焊接,用角钢打入地底2-3米,与扁钢焊接好.地阻测试根据国标小于4欧姆即可.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1992)

日期:2007-05-30 作者:团委 阅读:618

5龙门架、井架作为垂直运输设备,各地现场施工普遍使用,但是由于制作无设计、使用无标准,一些单位往往粗制滥造任意使用,致使事故连连发生。为此建设部对龙门架、井架的设计、制作、使用、管理进行了规定。《规范》就是按照设计、制造、安装、拆除、使用与管理的程序进行编制的。

一、《规范》主要特点

(I)标题明确规定了“物料提升机”,属于起重机类别,不属于大型工具,它像外用电梯、塔式起重机一样,是由标准节或标准件组成架体,由滑轮组及钢丝绳组成传动机构,再配上卷扬机作动力,使装载物料的吊篮在架体内升降,完成起重机的全部工作。从升降机的使用分类,大体上分为:载人电梯、人货两用梯和物料升降机,这种提升机基本上是属于第三类的,在上下运行中严禁载人,但吊篮升到位置后,需要上人进入吊篮中推车卸料,所以要另外再加一套安全保险装置,以解决卸料时人员的安全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提升机种类较多,但受力形式和工作条件有的差异很大,所以在总则中进一步说明此规范规定的提升机,主要是“以地面卷扬机为动力,沿导轨做垂直运行的”提升机,不包括用井字架身,顶部上塔臂做回转的提升机。

(2)按照实际使用条件,把提升机按架体的高度分为高架提升机和低架提升机,低架提升机是指高度在30m以下的,高架是指30m以上。以30m分界是考虑:第一从使用上,大量的建筑在七层以下,一般为六层一七层住宅楼,24m高的提升机基本上可以满足使用,所以规定了30m,对一般低建筑都可满足使用;第二是从使用条件和受力条件出发,在高层和超高建筑施工

中,为配合装修工程也采用了提升机,出现了架体高达lOOm到150m,或者更高,这些提升机的使用条件及受力情况有了变化,它不像30m以下低架提升机那样普遍,在各方面要求严一些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3)关于最大起重量问题。《规范》初稿定为1000kg,后来改为1500kg,最后按一些地区意见改为2000kg。不过从现场调查看,一般1000kg的起重量基本上是可以满足要求的,如果只为满足特殊情况,而设计过大的起重量势必造成浪费,因为额定起重量加大后,整机材料都要增加,应该按常规设计的越轻巧越好。

二、关于钢管扣件井架问题

目前在许多城市建设中,用钢管和扣件按照搭设脚手架的要求搭成井字架,就地取材,不经设计或未经严密的计算。尤其高度在30m以下的井架,主要凭经验搭设,穿绕钢丝绳,配上卷扬机做提升机用。《规范》初稿专门列了一章,主要对30m以下钢管扣件井架做了一些规定,但后来在讨论中认为,虽然目前一些地区在使用,但架体结构计算不好建立数学模型,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作为规范一经规定,便认为要合理发展,所以取消了这一章。这些井架初看起来也能满足使用要求,但仔细检查就会发现,由于扣件的紧固力不好掌握,各节点受力不一,有的井架虽已用到80m以上高度,检测发现架体变形较大,远远超过提升机架体规定的偏差要求。不过一些地区作为过渡的办法,除架体设计、制造章节外,仍可参照规范其他章节内容。

三、《规范》主要内容

1.关于设计与制造

(1)这里主要对架体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规定,制造提升机不能凭经验随意制作,必须经设计、绘图、批准、按图施工的程序。由于提升机的作用工况与起重机基本一致,但制作和使用条件又低于一般起重机,所以在结构设计上对荷载的组合进行了简化,一些计算指标采用了《钢结构设计规范》和《起重机设计规范》相结合的方案,按照提升机的特点进行规定的。

(2)有些数据为便于检查使用,经计算后给出,架体上部的自由高度不大于6m,架体顶部的横梁截面选用,在考虑了指定及强度后,提出最好选用两根槽钢背对背焊接,截面不小于两根14号槽钢等。有些数据是采用了一些地区的经验,经核算后进行的规定,比如对提升机的起重臂杆断面的规定。

(3)对结构制造提出了原则要求。提出应有设计图纸、编写加工工艺,对加工精度、材质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等。

2.提升机构

对于起重机来讲,是按照不同工作机构有不同要求。提升机的提升机构主要由钢丝绳、滑轮组及卷扬机组成。

(1)卷扬机。一般使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提升依靠动力,下降依靠重力自由落体,用刹车控制下降速度的,叫摩擦式卷扬机;另外一种是提升和下降都依靠动力的,叫可逆式卷扬机。作为机械设备使用可逆式合理,摩擦式不合理,因为带重物自由降落是不安全的,像汽车下坡时靠动力驱动,不允许空挡滑行一样,因为下坡仍然需要控制。所以提升机应推荐使用可逆式卷扬机,逐渐淘汰摩擦式卷扬机,对高架提升机直接规定了不得使用摩擦式卷扬机。

(2)关于滑轮直径的选择,钢丝绳与轮直径之比不能过小,否则会由于钢丝绳弯曲过大早期疲

劳破坏,滑轮直径越小转速高、磨损大,特别对高架提升机,上部的滑轮适当加大直径,有利于保养维修工作。

四、关于安全防护装置问题.

对于提升机的安全防护装置如何设置,这一问题的规定主要来源于总结全国各地的事故教训和实践经验后进行规定的,主要包括:安全停靠装置、断绳保护装置、楼层口停靠栏杆(门)、吊篮安全门、上料口防护棚、上极限限位器、紧急断电开关、信号装置。对高架提升机还应再增加:下极限限位器、缓冲器、超载限制器、通信装置。调查中发现南方地区多采用断绳保护装置,北方地区多采用安全停靠装置,此两种装置作用方式虽不同,但都对吊篮上人卸料时起到安全保障作用,所以规定认为只要有一种装置,便认定是合格的。

五、关于基础、附墙杆架、缆风绳及地锚

(1)基础。一般基础应经设计确定,对低架提升机的基础提出了一般作法供参考。

(2)附墙杆架。提升机的稳定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缆风绳地锚固定;另一种就是用杆件与建筑结构相连固定,叫附墙杆架。对附墙架间距要求不大于9m,选用的材料应该和架体材质相一致,不能用木杆去固定金属架体采用8号铅丝绑扎,实际上达不到受力要求,不能共同工作。也不能将附墙杆件连接在脚手架上,因为脚手架不是刚性结构,架体的稳定不能保证。

(3)缆风绳。规定必须采用钢丝绳,直径不小于9.3mm。采用其他材料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由于钢丝绳具有受弯受拉耐疲劳等特点,而且破坏前有征兆,有先断丝后破坏等优点。一些地区采用钢筋作缆风绳,钢筋直径较细时达不到受拉要求,太粗时无法使用,特别在端部锚固弯曲使受力减弱;8号铅丝更达不到受力要求,即使采用多股铅丝,仍然因不能共同工作,一根先受力破断,然后逐根破断。

关于第一组设置缆风绳的高度问题,原检查表中规定了15m设一组,经对24m龙门架计算,在顶部一组缆风绳即满足受力要求,故规定了20m高处设第一组。因为龙门架、井架的架体刚度如果足够,缆风绳只起整体稳定作用;当架体刚度较弱时,单靠加密缆风绳仍起不到加强作用。规定了20m以下设一组的缆风绳,既受力满足又方便了现场施工,五层以下建筑只设一道缆风绳即可。

当高度超过20m时如何增设第二道缆风绳,对于井架没有问题,对于龙门架顶部一道缆风绳因有横梁做传递形成整体,而中间一道缆风绳只是牵拉架体的两根单立柱,容易拉弯,为此应设置临时夹板,将龙门架两立柱连成一体。当建筑达到一定高度时,用附墙杆与建筑连接,拆掉临时夹板及中间缆风绳。、(4)关于地锚。地面锚固缆风绳应采用与钢丝绳拉力相适应的地锚。一些地区在低层建筑施工时,由于架体低受力小,且地面土质紧硬,采用了将脚手架钢管或型钢打入地面做锚桩,以此锚定缆风绳。实验认为,当受力小于10kN,土质较好时,可采用平行打人两根钢管,水平相距1m左右,入土深度1.,一1.7m,上部用横管及扣件锁住,使两管同时受力共同工作。打入一根管或前后方向打人两根管都不能满足受力要求。

六、提升机的安装与拆除

(1)安装精度要求,一般垂直偏差不大于I.5‰一3‰,并不得超过200mm。

(2)规定了龙门架、井架的安装及拆除程序。由于安装及拆除工作不按程序而发生

(3)低架龙门架整体安装和拆除方法,在有起重条件、场地条件的现场经常采用,但整体搬起将给架体增加弯矩,这在设计架体时是不考虑在内的,所以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选定吊点,注意安装顺序,尤其在最后摘除索具之前,必须确认缆风绳都已锚定并起作用后才能进行。否则就会造成整体失稳的倒塌事故。

七、检验规则及试验方法

由于提升机作为正式产品,所以从设计、制作、出厂、使用都应进行检验。特别对专门从事起重生产厂家,应按批量抽检,并进行整机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

(1)空载试验:即在空载情况下做规定的动作并进行检查。

(2)额定荷载试验:按规定的承载能力,在吊篮内,按规定的偏心位置摆放重物,并按规定的动作进行试验及检查。

篇3:监控立杆设计标准

由于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能力的增强和智能手机处理芯片运算能力的提高,使用3G智能手机作为视频监控客户端成为可能[1],这极大地扩展了视频监控的应用环境和使用方式,也满足了个人随时随地实现视频监控的需求。这种监控系统应用范围很广,比如实施家居安全、未成年或老弱家庭成员的监护、车辆监控; 特定责任人员对所负责的工作或实验场所的监控; 小型企业、连锁店、商铺的监控等。

目前,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有很多[2,3]。它们实现了手机监控的愿望,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输的视频标准普遍采用国际主流的MPEG-4、H. 264等,都不是针对安防领域的,对全天候、各种复杂拍摄环境下的现场还原性不佳,在压缩编码效率和视频质量之间的平衡不理想,缺少对监控专用信息的支持; 2只能实现一路视频监控,减少了监控应用模式。本文开发的移动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为安防产品设计的数字音视频压缩标准SVAC,手机监控终端采用多画面播放,可实现多路监控。符合本文要求的视频监控前端和监控网络设备均已有成熟产品,所以本文着重介绍自主开发的手机监控客户端软件的设计、监控视频的传输模式和传输协议。

1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框架

以智能手机为监控客户端的视频监控系统通常可以设计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其中,监控前端可采用无线定点监控、无线移动监控、有线定点监控三种监控模式。嵌入式视频服务器配置在监控前端内,它具备多路视频采集、压缩编码、视频存储、多制式网络通信功能; 内置Web Server,支持多用户登陆,支持多种平台接入。为了加强视频管理、转发和存储能力,根据需要, 可将嵌入式视频服务器级联到网络中心服务器和网络专用存储服务器中。手机监控终端通过3G、Wi Fi等无线网络登陆中心服务器获得转发视频或直接登陆视频服务器获得实时监控视频。

2手机监控平台总体设计

2. 1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3G智能手机视频监控是一种软件监控,完成的功能比较多,采用浏览器软件并不能完成,需要开发专门的基于手机操作系统的客户端监控软件。本文设计的手机监控客户端软件的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采用C/S架构。它由网络通信模块、视频缓存模块、视频解码模块、视频显示模块、视频存储模块、轮切定时模块和主控模块构成。其中,网络通信模块负责与服务器的沟通( 包括用户登录、数据传输协议约定等) ,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拆分、解析,将视频数据送入相应的视频缓冲区,将从监控前端传来的告警信息传给显示模块呈现; 视频解码器从压缩视频缓冲区读取压缩视频数据并进行相应的解码后经解码视频缓冲区传送给显示模块; 轮切定时器用于多路监控画面之间的轮切控制; 显示模块在主控模块发出的界面控制命令下,利用OpenGL图形库将解码后图像绘制到屏幕上实现视频播放,并进行屏幕刷新; 主控模块也可对用户操作进行识别,并进行视频变换、 视频存储等处理,同时对用户发出的针对视频前端的命令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发送给视频前端,如云台控制、图片抓拍等。

2. 2软件开发平台

目前,支持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有很多,主流的有Google公司的Android和苹果公司的i OS等。本文选择在Android系统上开发手机监控客户端软件主要是考虑其开放性,开发者在为其开发应用程序时将拥有更大的自由度[4]。其应用程序开发时采用Java语言编写,但可以通过JNI机制来调用C/C ++ 库,这样可以将运行在PC平台的成熟视频解码软件、多画面显示软件、视频处理软件移植到Android系统中,从而降低开发难度。搭建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平台需要安装的软件比较多, 包括JDK、Eclipse、Android SDK、Android ADT、Android NDK、 Cygwin等。代码开发完成后,可以在Eclipse中启动Android模拟器AVD进行程序调试和界面效果演示。最后的Java代码通过编译后,可以用ADT将其打包成APK文件,用于在手机终端中安装或直接调用。

3手机监控平台各功能模块设计

3. 1 SVAC解码器软件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是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网络化的关键[5]。 本文采用的视频标准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SVAC ( Surveillance Video and Audio Coding) 之所以特别适合安防环境,主要因为其有以下技术优势: 1支持高精度视频数据; 2支持感兴趣区域 ( ROI) 变质量编 码; 3支持可伸 缩视频编 码 ( SVC) ; 4支持高性能熵编码; 5支持监控专用信息。

Android本身不支持SAVC视频解码,且还没有厂家发布开源的SVAC解码库。为提高SVAC视频解码软件的开发效率, 笔者所在实验室首先依据SVAC编解码技术要求( GB/T 257242010) 在PC平台上以C / C ++ 自主开发SVAC解码参考代码。 其采用的通用解码流程如图3所示,视频解码器接收编码比特流后,对条带中的宏块,经熵解码、逆扫描、反量化及反变换产生一组残差数据D',并根据码流中信息通过帧内预测或帧间预测得到预测数据PRED,预测数据与残差数据通过计算生成重建图像F',重建图像经去块滤波产生最终的解码图像。

在接收编码比特流之前,首先要对接收的NAL( 网络提取层) 单元进行解码,即从NAL单元中提取RBSP( 原始字节序列负荷) 语法结构,如果encryption_ idc为1还需进行解密处理,得到未加密的RBSP语法结构。在此基础上,再依据解码出的nal_unit_type值选取图3通用流程的全部或部分过程进行解码, 如nal_unit_type = 1对应非IDR图像的编码条带,nal_unit_type = 4对应IDR图像的SVC增强层编码条带。除了常规视频条带的解码外,要特别注意SVAC支持的ROI区域解码和SVC视频条带解码。当roi_flag = 1时说明打开了ROI模式,此时需要由ROI的top_left和bottom_right确定ROI矩形区域位置,并依据不同的编码约定参数对ROI区域和背景区域进行解码,还需要对ROI区域的边界进行渐变处理,以消除边界效应。nal_unit _type为3和4时对应都是增强层条带,增强层解码图像帧的宽度和高度均为基本层解码图像帧的的2倍,此时要用增强层图像的宽度和高度参数去代替基本层的对应参数。

在完成SVAC参考代码优化后,就可以利用NDK将其移植并生成对应的动态链接库( . so文件) ; 动态库形成后,拷贝到Java文件项目的libs / armeabi目录下供Java函数调用,从而在Android环境中实现SAVC视频解码。

3. 2多画面显示与多线程设计

多画面手机视频监控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通常用户需要同时对多个目标进行视频监控,或者调用同一场景中的多个摄像头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目标。不过受制于移动网络传输能力、 手机CPU的处理速度以及手机屏幕的分辨率,画面数也受限 ( 本文设定4个) 。

要实现分时多画面视频播放,首先使用XML布局文件定义多画面播放器界面,由 < Linear Layout > 创建一个视图组,本文Linear Layout视图组中包括4个Video View对象( 对应4个播放区) 和播放、停止、放大、缩小等12个Button对象( 对应12个操作按钮) 。Video View类需要重写,它运行时调用SVACDecoder ( ) 函数实现视频解码,调用重写的on Draw( ) 方法进行视图显示,为确保视频播放更为流畅,本文视频缓冲采用压缩视频缓冲和解码视频缓冲双缓冲区机制。为保障程序运行速度,多画面中只有一个活动窗口可以播放动态视频和声音,并接受用户指令,非活动窗口只简单显示最后一帧静态解码图像。多画面的活动窗口可采用定时器控制轮切,也接受用户人工控制。轮切定时器控制使用Timer类来发起fixed-delay,使用Timer Task类处理delay到了之后的视频轮切任务,使用Timer Hand类接收用户人工控制消息后的处理任务。

视频数据的接收、解析、解码和播放本身就一个复杂过程, 再加上要进行多画面监控处理就更复杂了,极易出现阻塞并影响整个程序的运行[6]。因此,本文的监控客户端程序采用多线程并行处理,以提高程序运行速度。程序运行时,主线程完成主控模块功能,即响应用户操作并做出对应的视频处理、显示界面控制。创建9个子线程: 1个定时轮切子线程、4个数据接收子线程和4个视频解码子线程,子线程数目看似比较多,但实际运行时,只有一路活动监控视频的数据接收和视频解码子线程被执行,其他路监控视频的子线程处于挂起状态,不占用CPU资源。Java实现多线程有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接口两种方法,由于Java禁止一个类多重继承,但允许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而本文程序子线程数目较多,故只能采用第2种方式, 即通过实现java. lang. Runnable接口来完成。另外,对于多线程需要利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和wait( ) 、notify( ) 等方法实现线程间的同步,以避免各线程访问共享资源时发生冲突。

3. 3网络通信模块

3. 1. 1网络通信协议

手机监控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内容包括信令和数据,数据主要是视频流( 监控信息和安全信息也包含在其中) 和交互数据。本文使用HTTP协议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链接与交互( 视频数据传输除外) ,方法是采用Android提供的3种HTTP接口之一的Apache接口( org. apache. http) ,使用其HttpClient类来实现,交互需调用的函数有Dafault Http Client ( ) ,Http Get( ) ,Http Post( ) 和HttpResponse( ) 等。对于视频数据传输部分,媒体会话采用RTSP实时流传输协议,视频数据使用RTP / RTCP机制完成传输控制。其中,RTP实时传输协议是一个针对IP网络数据流的传输协议,虽然提供的是一个不可靠连接,但保障了数据的实时性。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负责传输质量管理,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它很好地保障了视频数据传输的网络自适应性[7]。

3. 3. 2主要交互流程

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主要交互流程有:

( 1) 用户登录,第一次使用监控客户端程序,都需要登陆服务器并在其管理程序中登记、注册,进行验证授权。

( 2) 实时流请求,主要为实时监控服务,包括媒体链路的创建和撤消。

( 3) 录像回放,主要为客户端调阅存储在服务器上的监控历史视频服务,同样包括媒体链路的创建和撤消。

( 4) 用户操作命令发送,数据在主控模块中获得。如ROI区域参数的获得需利用on Touch Listener触屏事件接口: 在Android平台上重写View类提供的on Touch Event ( Motio Event event) 方法,Motio Event分别有按下、抬起、移动和取消4个动作, 而event. get X( ) 和event. get Y( ) 可记录触点坐标值; 当使用按下、移动、抬起3个动作时,记录按下、抬起的坐标就可以确定ROI的矩形区域。

4手机监控平台测试与结果

为了对本文设计的视频监控手机客户端软件进行测试验证,搭建了移动视频监控原型系统作为试验条件: 监控前端采用了中星电子有限公司的高清网络摄像机VS-IPC6091HC20S,它支持SVAC视频压缩标准,嵌入了视频服务器,分辨率最高25Fps@ 1080P和25Fps @ 720P可选,支持编码参数动态配置, 720P时支持图像基本层和增强层设置,至多支持2个ROI区; 智能手机选用三星I9220,它的操作系统是Android 2. 3,CPU频率为1433 MHz,RAM容量1 GB,主屏尺寸为5. 3英寸; 无线网络选用了WCDAM和Wi Fi。

在以上试验条件下得到的视频监控效果如图4所示。支持单画面监控和4画面监控,画面切换时长在5 s左右。网络环境良好时,单屏可播放720 P高清视频,帧率可至25 Fps,多屏时可播放QIF视频,帧率可至15 Fps。对于活动窗口视频,可通过屏幕触点缩放视频,也可给监 控前端设 立ROI区。由于SVAC视频编码可选用白天 / 夜晚两种编码模式,因此全天24小时的监控视频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视频监控画面支持绝对时间信息显示。

5结语

篇4:监控立杆设计标准

摘 要: 本文主要针对南京市江宁区某复建房项目1号楼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外墙脚手架系统进行设计,通过计算确保脚手架在施工中的安全性,同时期望为其他类似项目的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复建房 脚手架设计 稳定性计算

引言

工程为南京江宁经济开发总公司投资建设的江宁区某复建房项目1号楼项目。工程规模:建筑面积:16352.95m;建筑物层数:2层;其中地上层数:11层;其中地下层数:2层;建筑物高度:41m;其中地下室面积:8644m;幕墙面积:41.65m;幕墙高度:5.95m拟建基坑大致呈长方形型,短边长约60m,长边长约100m,基坑面积约为6000m,基坑开挖深度大部分为7~8m。基坑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围护桩,围护桩插入深度为17.5m。支撑体系采用混凝土支撑,并通过格构柱、混凝土系梁以形成整体框架支撑体系。

1.搭设基本要求

首先脚手架要有规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这样才能使它在施工期间承受规定的荷载,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依然保持稳定性,能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要有足够的面积满足堆料、运输、操作和行走的要求;构造要简单,搭设、拆除和搬运要方便,使用要安全,并能满足多次周转使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量材施用,尽量节约用料。

2.搭设安全要求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经过上级部门专门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未经培训的不得从事脚手架搭拆作业,凡工地招用的外包脚手架搭拆人员或搭拆队伍,必须由项目负责人与分包队伍负责人及作业人员签订有效的施工合同,并持施工合同、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及搭拆方案和上岗证件到公司安全科备案,否则按违章论处。

3.计算参数选取

项目采用密目网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双排脚手架进行结构施工。其挡风面积与迎风面积比值:An/Aw=0.623,脚手架采用 ?蘩 48×3.5钢管搭设,铺三层冲压钢脚手板。连墙件的连墙杆同脚手架,连墙杆与建筑物的连接(各连接点采用双扣件连接)采用扣件连接,连墙布置2步3跨,脚手架搭设尺寸为:立杆横距Lb=1.2米,立杆纵距La=1.5米,步距h=1.5米,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H]=41米。施工地区为基本风压0.35kN/㎡城市市区。

4.立杆稳定验算

(1)验算长细比

查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表5.3.3得长度系数μ=1.5

长细比λ== K=1 λ==142<[λ]=210

K=1.155 λ==164 φ=0.186

(2)计算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弯矩M

立杆稳定验算部位,取脚手架立杆底部,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W=0.7μμ·W。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0.54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μs=1.34=1.3×1.2=1.3×1.2×0.623=0.972

W=0.7×0.54×0.972×0.35=0.129kN/m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得

M===0.05kN·m

(3)计算组合风荷载时,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

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Hsgk=gt=×0.1161=4.96kN

构配件(脚手板、栏杆、挡脚板、安全网)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0.5(lb+0.3)la∑Qpl+Qp2la+Qp3la[H]

=0.5(1.2+0.3)×1.5×3×0.3+0.11×1.5×2+0.005×1.2×41

=1.589kN

∑Q为三层冲压钢脚手板自重标准值,

∑Q=3×0.3kN/m

Q栏杆、冲压钢脚手板自重标准值,两个施工作业层取Q=0.11×2kN/m

Q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

Q=0.005kN/m(按实计算)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

∑N=0.5×(lb+0.3)laQ=0.5×(1.2+0.3)×1.5×3×2=6.75kN

Q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两个施工作业层

Q=2×3kN/m

N=1.2(N+N)+0.85×1.4∑N

=1.2×(4.96+1.589)+0.85×1.4×6.75=15.89kN

(4)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1

N=1.2(N+N)+1.4∑N

=1.2(4.96+1.589)+1.4×6.75=17.31kN

(5)立杆稳定验算

+=15.89×10/(0.186×489)+0.05×10/(5.08×10)

=184.55kN/m

结语

现场根据计算要求的间距进行架设,从脚手架架S设投入使用至工程结束落架全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在实际施工中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了验证,稳定性计算对工程起到了较好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熊耀莹,刘毅,陆锋.评我国模板支架事故的缘由与安全控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6(01).

[2]张从东,华锦耀.超高超重环形混凝土梁的模板支架施工技术[J].浙江建筑,2006(03).

篇5:监控立杆设计标准

目前,全国各地的“天网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和施工,“天网工程”建设是构建信息化防控体系的迫切需要,是备受党委、政府重视的“党政工程”、“平安工程”、“综治工程”。天网工程覆盖了城区和部分乡镇的主要道路和路口、党政机关、金融系统、大中院校、人口密集复杂场所、商贸繁华地段、大型娱乐场所、大型商业服务场所、进出城治安卡口等部位,基本形成了对辖区城镇街面的全方位监控。

监控立杆作为承载各式摄像头、报警器、补光灯等部件的主体,主要由立杆、连接法兰、造型支臂、安装法兰及预埋钢结构构成。常用视频监控立杆的形式有两种:锥管立杆和两级直管立杆。锥管立杆相对于两级柱管立杆有如下优点:

制作工艺简单。锥管立杆常采用钢板卷曲然后直逢焊接工艺生产,焊接精度几乎无要求,焊接美观可靠即可,同时焊缝不直接受力,耐久性可靠性均较高。而两级柱管立杆需要在粗细不同的两级直管之间焊接一个转接件,对焊接工艺要求较高,焊接精度不高的话容易产生上下直管轴线方向不一致和不重合的问题,另外焊缝直接承受上级直管的重力作用,焊接质量不高容易酿成隐患。

强度较高。由于锥管立杆采用一体化的工艺,轴向和横向受力较均匀,而两级柱管立杆至少需要三个零件组焊,整体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焊接的质量,并且受力不均匀所以强度不如前者。

相对比较美观。上细下粗的造型更符合大部分人的审美观,直管立得过高容易让人觉得头重脚轻重心不稳,从而产生不安全的错觉。

基于以上优点,平安合肥项目中使用的立杆全部采用锥管立杆形式。

视频监控立杆的安装构成

视频监控立杆的主要施工安装步骤为:首先挖一个基坑,然后预埋地笼,接着浇筑混凝土,最后把立杆固定在地笼的安装面上。

基础的钢筋地笼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当采取固定措施,同时确保钢筋宠的基础顶板平面水平,即用水平尺在基础顶板垂直两个方向测量,观察其气泡必须居中;监控立杆预埋件基础混凝土浇捣必须密实,禁止混凝土有空鼓。

将立杆固定在地笼上的螺栓一般不能小于M20,螺纹部分伸出地笼基础面的高度大于70mm,所有使用的螺母、垫片等结构件强度等级均不低于8.8级并且具备五年以上防锈蚀的能力。

视频监控立杆因为杆体高度大致在4米到6米之间,所以整体垂直度要求并不太高,以不影响使用和美观为宜,在制定垂直度偏差标准的时候可能更多的考虑美观因素。

立杆垂直度偏差1%左右视觉上基本无法察觉,而偏差达到2%的时候人眼就很容易察觉立杆有倾斜。因此在制定垂直度偏差标准的时候定为1%比较合适,要求过高会大大提高工程施工要求从而影响工程进度。

锥管立杆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法兰和杆体的垂直度控制方法

要保证立杆直立之后与水平面保证垂直,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立杆出厂之前立杆安装法兰与杆件主体垂直。如果这个垂直度不能有效保证,那么,杆件安装之后的垂直度就会呈现完全失控的结果。立杆安装法兰与杆件主体垂直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者之间的焊接工艺。

目前大部分立杆生产企业对于安装法兰与杆件主体的焊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在缺乏测试工装和没有方法标准两方面。本方法阐述了在法兰和立杆主体焊接之前,对它们之间的垂直度进行确认的具体操作规程,方法简单实施难度小。

具体的焊接前垂直度确认步骤如下:

a)将立杆主体放置在托架(或其他形式的支撑面/台)上。b)把法兰安装在法兰夹具上,并调节法兰至预焊接位置固定好。

c)用1米直角靠尺支架抵住法兰,靠尺根部抵住立柱主体,操作时直角靠尺主体尽量保持在立杆的轴向位置。

d)用游标卡尺测量靠尺顶部与立杆主体之间的间隙,如图中蓝色椭圆圈所示尺寸。e)重复c、d两部,测量除底部方向的另外两个方向(上、左、右)上的间隙值。f)比较测量出来的三个方向的间隙值,如果三个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大于7mm,按实际情况调整法兰面,然后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控制在7mm以内;如果这三个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不超过7mm,则按照焊接操作规范将法兰和立杆主体焊接牢固。

按照以上方法在焊接前确认立杆主体与法兰之间的垂直度,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垂直度精度控制在0.2度以内。

立杆的垂直度是基础,因此控制精度要求较高,否者安装之后整个系统误差得不到控制。在立杆出厂之前,要求生产厂家按照上述方法对每一根立杆的垂直度进行检验,保证出厂产品全部合格。

立杆安装平面的水平度补偿方法

立杆的安装平面实际上就是地笼的基础顶板平面,这个平面要求水平度比较高。一般施工工艺要求地笼的基础顶板平面水平度要达到5‰,即距离1m的两个点位置高度差不能超过5mm。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达到这么高的要求难度不小,水平度偏差比较大的地笼往往比较多。

对于地笼的基础顶板平面水平度偏差比较大的情况,返工的话人力物力成本高、工期延误风险大,若强行安装立杆直接导致立杆垂直度偏差过大,后果更加难以预料。

本方法是用一个水平度测试工装和合适的平垫组合,能够对立杆安装平面的水平度进行有效的补偿,从而得到理想的水平面来安装立杆。

用水平靠尺测量地笼基础模板的上端面是否水平,如果该平面水平度比较理想,立杆就可以直接安装在地笼基础模板的上端面上;如果该平面不水平,则按照下面的方法寻求一个水平的立杆安装平面。

篇6:监控立杆设计标准

1.1 技术标准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传输。它依据IEEE802.15.4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种技术在楼宇自动化、工业监控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1.2 传感器网络

ZigBee主要应用在距离短、功耗低且传输速率不高的各种电子设备之间,典型的传输数据类型有周期性数据、间歇性数据和低反应时间数据。Zig Bee无线网络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物业管理,甚至植入人体的医疗领域。

2 传感器网络

2.1 概述

众多具有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相互连接、协作工作,同物理世界进行交互,共同完成特定的应用任务的网络,称为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指在环境中布置的传感器节点以无线通信方式组织成网络,传感器节点完成一些数据采集工作,节点通过传感器网络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中,并最终由特定的应用接收。传感器节点集成了传感器件、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并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网络。

2.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其自组织性、体积小、成本低、灵活性等优点,在军事、环境科学、医疗、空间探索、商业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3 应用实例

3.1 系统设计

3.1.1 设计方案

整个系统采用主从节点的设计模式。

主节点在收到请求后依次对每个和自己关联的从节点发出唤醒信号,从节点被唤醒后将监控到的现场数据发送给主节点,当主节点搜集到所有从节点的信息后,统一发送到数据中心。为了将主节点采集到的信息高效而又迅速的传送到数据中心,采用了目前比较成熟的GPRS技术。整个系统的设计示意图(如图1)。

3.1.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数据的精度要求,传感器的选型如下:

(1)三相电流:使用电流传感器进行测量。

电流传感器:本系统使用YWG-HTD4-I OOA型霍尔电流变送器。

(2)套压和回压:使用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

压力传感器二本系统使用CYB15P系列高温齐平膜压力变送器,CYBISP系列高温齐平膜压力变送器由高性能的“溅射薄膜”压力传感器与大规模专用信号调理电路组成。

3.1.3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在主节点收集数据的过程中,系统是采用的ZigBee技术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当数据由主节点传输到数据中心时,因为距离较远,所以采用GPRS传输技术。数据的整个传输过程如图2。

3.2 硬件设计

3.2.1 关键芯片选取

(1)MCU控制单元微处理器选取

选择台湾winbond公司W77E58单片机,该芯片具有如下特点:该芯片是8位COMS微处理器;它的引线兼容8OC52,指令兼容MCS-51指令系统;四组8位双向v0口,单片机内部设置有3个16位可编程的定时器,12个中断源;内设置2个可编程的通讯串口,32KFlash程序存储器。

(2)ZigBee协议射频调制解调器

选择Chipcon公司生产的CC242O。CC2420时Chipcon AS公司推出的首款符合2.4GHz IEEESO2.15.4标准的射频收发器。该器件包括众多额外功能,是第一款适用于ZigBee产品的RF器件。

(3)GPRS传输模块芯片

在本系统中,选择的GPRS传输模块是西门子公司的MC39I。MC39I是新一代的双频GSN灯GPRS无线模块,是目前使用广泛的MC35IGPRS模块的环保型升级换代产品。它采用紧凑型设计,完全兼容于上一代的MC35产品,为用户提供了简单、内嵌式的无线GPRS连接。

3.2.2 硬件电路设计

本设计主要用Prote199Se设计电路原理图,根据电路原理图生成PCB板,PCB的设计参数控制和自动布线器功能为PCB制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Prote199Se是专业电路设计软件,它提供了相当全面的元器件符号图,它的零件库中含有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常用元件,对于单片机、A/D转换器等特殊芯片,可以在特定公司的零件库中找到。对于Protel零件库中没有的元件,设计者可以考虑采用自己设计元件的方法。

设计原理图时,我们采用模块化,由顶向下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元器件的功能,可很容易的把结构原理图转换为电路原理图。

3.3 软件设计

传感器网络软件主要分三个部分:RFD数据的采集和传送模块,FFD数据的收集和主节点数据发送至数据中心的模块。考虑到程序的开发周期和可读性,程序使用C语言进行开发。

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具有完善的模块程序结构,从而为软件开发中采用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而且它效率高,具有汇编语言的大多数功能。用C语言进行系统软件编写,会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且明显的增加软件的可读性,便于改进和扩充,适合于编写规模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系统。因此,我们编程的时候多数代码均使用C语言。

3.4 数据管理软件设计

3.4.1 串口数据接收的实现

主控程序通过串口和GPRS模块通信,当主控程序发出查询请求后,就一直对串口进行监控,随时读取外部传进的数据。当有接受到从现场传过来的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根据需要将标志位进行置位,停止对串口的操作,直至下一次的查询。下面是对串口进行操作的部分程序段:

3.4.2 数据入库的实现

3.4.3 绘制节点状态曲线的实现

数据的展示平台,是由主控程序和绘制曲线的DLL文件两部分组成。将绘制曲线部分采用DLL方式主要是为了思路清晰和方便移植。在主程序中,需要增加一个节点时,只需要在创建一个新的曲线对象即可。主控程序控制整个程序的流程。下面将展示其中部分代码:

(1)此处主要是创建一个节点,并设置需要显示的属性。

(2)此处主要是为节点增加一个新的数值,其中value1、value2、value3可以从节点传过来的数据中获取,设置之后调用Invalidate函数以达到将新增的点显示出来的目的。

最终,系统的效果如图3。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将ZigBee无线传感器技术和GPRS网络相结合,共同完成一种典型的网络监控系统,并进行了大量的系统开发工作。希望本研究对于无线传感器应用研究能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北京:软件学报,2003.

上一篇:酒店管理的消火技巧下一篇:建筑装饰装修资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