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校友的一封信作文

2024-04-15

致校友的一封信作文(共18篇)

篇1:致校友的一封信作文

致校友的一封信作文

亲爱的201x届兼职校友联络员:

你们好!201x年x月xx日,母校在南校区体育馆举行的`201x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对204名兼职校友联络员进行了聘任。你们凭借自己在母校的优秀表现及较强综合素质从5330名应届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光荣地受聘为校友联络员。校领导张光强、孙其信、杨景昆、王跃进、张雅林、吴普特、徐养福等为兼职校友联络员代表颁发了聘书。李华副校长宣读了学校关于聘任201x届兼职校友联络员的决定。

胜任此项工作已一年时间了,母校相信你们为本班校友信息搜集联络积极工作并已然成为当地校友工作的新生力量,在此,校友会代表母校向你们表示真诚的敬意与感谢!

为了继续将联络员工作做细做实,母校校友会希望联络员们将自己一年来在校友工作方面的做法、想法及实施效果写成15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发至母校校友会邮箱,以供大家分享与参考。

各位联络员,母校为了更加细致地掌握新校友信息,请你们将自己本班的校友信息按要求填写完整后邮至校友会信箱,母校校友会期待您的回信。

母校校友会邮箱:

统计校友信息如下:

最后,母校校友会祝愿各位联络员工作顺利、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201x年x月x日

篇2:致校友的一封信作文

尊敬的各位校友:

您好!

六十载薪火承传 , 一甲子辉煌跨越。正当伟大的祖国迈上新的历史征程、前景无限美好的时刻,上海电力学院将迎来60华诞。值此,我们谨向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位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60年春风化雨,60年桃李芬芳。上海电力学院源于1951年创建的上海电业学校,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1985年1月,经教育部和水利电力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开始了本科层次的办学历程。学校自创建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我国电力工业和其他主干行业、大型集团公司、国家重点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干部。学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目前,全院师生正团结努力,朝着建设一流学院的目标不断前进!

回首校园的青春岁月,如烟如梦,却又历历在目,魂牵梦萦而几乎触手可及。当年的教室,如今还回荡着恩师的敦敦教诲;图书馆的座位似乎还存有您当年的余温;碧云湖畔的朗朗书声,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影,青青校园,见证了您那段难忘的记忆;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总在轻轻地唤起无限遐想与美好回忆。

如今,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忙碌的您,或许和同窗保持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或许已经孤鸿万里,眷思日久,总是期待着从媒体报纸中寻觅学院发展的点点滴滴。您是学校的宝贵资源,更是学校的无价财富。

值此6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为了传递母校牵念,弘扬电院精神,凝聚校

友力量,学校决定给我校学生一个和我院优秀校友零距离接触,聆听老校友的谆谆教诲,分享老校友的人生经历,感悟老校友的心路历程,共同探讨社会与人生发展的意义的机会。或许这也是您所期望的,可以和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共同探讨大学生活的岁月,给予他们衷真的教诲。

借此机会,学校为您和广大师生提供了这一机会,在校庆倒计时100与60天时,会派出走访队伍,与您近距离的交流。

特此写下这封寄予感谢与牵挂的信,希望得到您的回复。

致以

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诚挚的敬礼!

篇3:扬州大学致海内外校友的一封信

你们好!

2012年5月19日, 扬州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在扬办学60周年、合并办学20周年”华诞。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也是全体扬大人的一件喜事。在此, 我们谨代表扬大全体师生员工, 向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对广大校友多年来给予母校的关注和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 诚挚邀请各位校友届时返回母校参加校庆庆典, 与我们畅叙别情, 共享盛会、共谋发展!

110年沧桑巨变, 60年春华秋实, 20年改革跨越。经过110年的不懈努力, 学校在磨砺中不断前进, 在奋斗中不断发展, 在改革中不断跨越, 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形成了坚韧的团队品格, 铸就了“坚苦自立”的扬大精神和“求是、求实、求新、求精”的优良校风,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建设栋梁之材。特别是合并办学近20年来, 扬大人锐意改革, 开拓进取, 谱写了一曲“心怀风骚奏华乐, 意寄桃李催新蕾”的动人篇章, 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

目前,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300多亩, 校舍建筑面积122万多平方米;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 首尾相连。现有教职工3780多人, 其中专任教师2003人,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174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5人, 国家级、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9人, 博、硕士生导师1430多人。作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7个, 博士点53个, 硕士点225个, 博、硕士专业学位14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 国家重点 (培育) 学科1个, 部、省级重点学科11个, 部、省级重点 (建设) 实验室14个, 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省级研究院10个, 科学研究机构84个, 教学实验室 (中心) 36个。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20多项, 全校年科技经费2.6亿元。拥有104个本科专业, 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 各类在校生5万余人, 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34620人, 各类博、硕士研究生7700多人, 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建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拥有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29个省品牌特色专业, 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被列入国家级实验区, 13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拥有14门国家精品课程, 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项成果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党委先后被江苏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二五”期间, 全校上下将以更加高昂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 切实加强内涵建设, 大力推进由“规模大校”向“内涵强校”、由“改革名校”向“质量名校”的转变, 努力构建和谐学校, 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聚沙成塔, 滴水成河。扬大今日之成就, 蕴含着无数校友的关心与支持。多年来, 广大校友心系母校, 为母校发展出谋划策, 为母校建设添砖加瓦。扬大明朝之辉煌, 更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帮助与奉献。目前, 学校校庆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我们期望通过校庆, 为学子们留下一批展示母校辉煌办学历程的标志物, 绘就一幅创建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 构建一张联系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联络网。

浓浓母校情, 依依校友心。岁月可能改变了你的容颜, 但永远抹平不了你对母校的记忆。星移斗转, 世纪轮回, 不改的是我们永远的扬大情。我们相信, 有广大海内外校友的鼎力相助, 经过全体扬大人的共同努力, 扬州大学110周年校庆一定会异彩纷呈, 取得圆满成功;扬州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愿景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让我们相聚在2012年的5月19日, 共同见证这个欢乐而又美好的时刻!

篇4:致校友的一封公开信等

2007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将迎来建校八十周年辉煌庆典,这是所有上音人和一切关心支持上海音乐学院发展的人们的盛大节日。

八十年来,上海音乐学院与民族共命运、与国家同发展,涌现了一大批为民族独立、民主和进步,为中国音乐事业自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时代先驱和大家。为了朝着世界一流的目标,无数上音学子奉献了心智和生命、贡献了才华和血汗。这是所有上音人永远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是一切关心和支持上海音乐学院的人们所热切期盼的。

学校和广大校友之间,有着一种近乎亲缘的情愫,母校的水土和精神滋养、陶冶了上音人,校友又用实际成就荣耀了母校,是校友们自己、也团结了一切关心支持上海音乐学院的人们用实际行动支援了母校,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年的辉煌历史是包括师生员工、广大校友和一切关心支持上海音乐学院的人们共同谱写的。

2007年是上海音乐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一年,是上海音乐学院建校八十周年的校庆年,学院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上海音乐学院新教学楼、排演中心、风雨操场与学生食堂等建筑相继竣工,校庆的辉煌乐曲将在这里展开:特色鲜明的庆典仪式、缅怀与纪念老一辈音乐家系列活动、“星光灿烂”系列音乐会、“爱满申江”系列活动、“专业音乐教育与时代发展——国际音乐院校长论坛”、“域外金风”大师班音乐周、“雁鸣红树”校友音乐会、“花团锦簇”迎未来……

举办八十周年的系列校庆活动,是为了展示教学科研成就,总结八十年办学经验,继承上海音乐学院的优良传统,其目的就是为了凝聚人心,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展望未来,开拓创新,为上海音乐学院“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再铸新的辉煌。

最后,请校友们和一切关心支持上海音乐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接受我们最诚挚的祝福,并请允许我们在这里向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人们发出邀请,我们热切盼望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黄浦江畔、繁花似锦的学院校园,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共襄盛举。

党委书记:董金平

院长:杨主青

教育发展基金成立

上海音乐学院自成立以来,培养了无数的音乐人才,为上海乃至中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如何更好地吸引利用社会各界资源促进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科研、艺术实践事业的发展成为摆在上海音乐学院人面前的一个难题。成立上海音乐学院教育基金能全方位推动上海音乐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渠道合法规范筹集办学资金,是解决以上难题的重要渠道之一。校庆办按照院领导的指示,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协商挂靠该会成立上海音乐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事宜。经过多次磋商,现该会已认可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教育发展基金”的相关管理条例和“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接受捐赠办法”,并同意成立上海音乐学院教育发展基金。

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校庆公告

2007年金秋时节上海音乐学院将迎来八十华诞。在此,我们谨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我校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贤达,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八十年沧桑砥砺,负重前行;八十年励精图治,培育桃李。为弘扬优良传统,彰显奋进历程,凝炼上音精神,把握发展契机,汇聚八方力量,再续辉煌未来,学校将举办八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上海音乐学院八十周年庆典定于今年11月27日(周二)举行。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校友、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届时拨冗参加学校庆典活动,同叙情谊,共襄盛典。

特此公告!

上海音乐学院

联系地址:上海市汾阳路20号

邮编:200031

联系电话:021-64318526 021-64334513

联系人:上海音乐学院校庆筹备办公室

传真:021-64318526 021-64330866

电子邮箱:xqb@shcmusic.edu.cn

篇5:致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

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母校建设和发展的关爱与支持!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1928年省立安徽大学法学院的经济系。2004年7月,在学校原经济法政学院经济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优化与整合创新,经济管理学院正式更名成立。2005年,原芜湖师专经济系成建制并入我院。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62人,学院下设经济、财务会计、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系,二个研究所(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一个经济管理试验中心。学院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设有经济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和物流管理等六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共2173人。

回首校园青春岁月,往事如烟,但却又历历在目,魂牵梦萦。在这青春校园中的蹉跎岁月充满理想的光辉,在求索知识的纯真年代饱含无畏的激情。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当年的教室,回荡着恩师的谆谆教诲;是否还能感觉您常坐的图书馆座位上当年的余温;或者回忆起校园树下朗朗书声,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影。青春校园,见证了您那段难忘记忆。如今,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忙碌的您,或许仍和同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或许已经孤鸿万里,但相信您眷思日久的还是母校发展的点点滴滴„„

母校的发展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校友的汗水和心血。作为与母校荣辱与共的骄子,您在自己的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成就,得到了社会的称赞,为母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争得了荣誉;作为社会的栋梁,您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中处于中坚骨干地位,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为了传递母校牵念,凝聚校友力量,激励我院学生成人成才,特开展此次“寻访优秀党员校友”活动。学院组织在校学生利用暑假,和优秀校友零距离接触,聆听优秀校友谆谆教诲,分享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感悟优秀校友的心路历程。

亲爱的校友,不论您是毕业已久,事业有成,还是刚刚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您都永远是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家庭中的一员。母校以慈母般的深情,时刻关注着您!希望您和母校保持经常联系,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我们相信,在您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下,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必将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

学院联系方式:

学院党委办公室:彭树燕老师 0553-5910543;

学院行政办公室:吴寿其老师 0553-5910548。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篇6:致校友的一封信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弹指一挥间,留下您深深足迹和青春梦想的母校——白云湖镇高桥小学(原高桥中学)已走过了30年的辉煌历程。

三十载薪火相传,三十年辉煌跨越。创办于1985年的高桥小学,是白云湖境内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之一。三十年拼搏,三十年成长,三十年积淀,三十年发展。在高小人的努力下,母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得到家长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的办学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历经几代高小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从创办时的100多名学生发展成了近700名学生,3万多平方米的完全小学。今天的高桥小学,以“让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为指导思想。以“办好高质量的教育,为师生成长搭建一座金桥”为办学目标。以“求真知、育善德、展美行”为育人目标。以“追求真善美的管理,培育真善美的学生”为办学理念,引领全体师生努力成为真的追寻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实的践行者。以“求真、崇善、创美、务实”的校训,“团结、文明、奉献、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言传、身教”的教风和“勤奋、好学、立志、成才”的学风时刻教育激励全体师生。学校坚持在内涵提升上下功夫,在三尚(尚真、尚善、尚美)特色教育上做文章,在学校管理上严格要求,坚持依法治校,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高桥小学的发展史,饱含着几代高小人的智慧和心血,浸润着每一位校友的奋斗和拼搏。你们用热情的火焰延续着高小永不衰竭。你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才华打造着母校闪光的品牌,昨天你们以母校为光荣,今天母校以你们为骄傲。流水经年,抚今追昔,无论您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无论您风华正茂,还是两鬓斑白,您的心都与故园母校依依相牵,您的情都与师长同窗紧紧相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xxxx年,是学校历史长河中的难得机遇,是学校走向新里程的又一个起点,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一次重要契机。我们有着共同的心愿——“让母校更美好!”近期,学校将组织全体师生开展“高小校友我来访”活动,感谢您配合我们的师生完成寻访。欢迎您在方便的时候重回母校,重温童年美好!

为了更好地传承学校历史,弘扬学校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为了传递学校正能量,激励在校学生以各位校友为榜样,全面发展,早日成才,凝聚办学力量,促进学校发展,学校校决定向全体师生、历届校友征集校史资料。希望您将已取得成绩和荣誉及有关资料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母校(诸如实物、照片、荣誉证、文字资料、书画墨宝等),使之成为母校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为您的学弟学妹们留下宝贵的财富。敬请各位校友配合做好以下工作,征集内容主要包括:

1、请认真填写《高桥小学“传递问候,追寻足迹”优秀校友登记表》(此表电子版可在校园网下载,也可到校友交流QQ群中下载),并向其他校友广泛宣传,传递母校的信息。

2、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称号(部队荣立二等功以上)者的证书、奖状影印件及获奖情况简介。

3、著述(包括文艺、美术、科技、工艺等等)及重要论文、报刊杂志发表的作品原件、图片、影印件或条目。

4、获得国家专利的重要创造发明或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证书、奖状影印件、图片及情况简介。

5、照片:头像照、工作照、讲学照、留学照、成果照、风景照、家庭照及在母校毕业时的集体照片和母校原貌的照片等符合校友意愿并可用于校史资料的照片均可。

6、在各条战线取得的突出成绩,受到省、市级以上报刊表彰推介、或省市、中央领导同志接见的图片。

7、校友附言:请校友就感受最深的方面自愿发表感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均可,长短不限。

8、请撰写亲历的难忘的工作回忆录、文章,叙谈在校期间的经历和感受,学校计划在《每周简报》、校园网、宣传栏等媒体开辟专栏刊载。

9、您掌握的杰出校友(包括取得重大成绩、特殊贡献、扎根基层及其他特殊意义)的资料、线索。

10、能进入校史展览的其它方面的资料。如:您所保存的与校史重大事件有关的资料,尤其是早年办学图片资料,学校各个时期的毕业证、学生证、借书证、团员证、荣誉证书、食堂就餐券等。您存有的与学校有关的领导、名人以及校园景色和教学活动资料等。您认为同校史有关,最令您感动事情的原始材料、见闻、线索等。各种资料及实物请尽快寄至山东章丘市白云湖镇高桥小学收。(图片资料可发电子稿,请注明物件图片的时间和名称)凡持有相关资料且愿意捐赠者请直接与学校联系,由学校校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统一收集并妥善保管。或捐赠者电话联系后学校派专人上门前去领取或复印、拍照。对提供资料者学校将颁发证书并酌情回赠纪念品。

11、协助开展母校与校友间的合作与捐赠(校友自愿的原则)。建设学校、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位校友的鼎力相助,希望校友会能够动员广大校友以各种方式,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我们欢迎相关项目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捐赠。母校兴,校友荣,希望借助这个良机,母校能与众位校友精诚合作,共同发展,共兴共赢。

篇7:新年致校友的一封信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母校发展的关注以及对母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值此辞旧迎新之际,特向您祝以新年的问候与祝福!

祝您:

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前程似锦,工作顺利!

身体健康,合家欢乐!

@@@@@@@校友会

篇8:致《记者观察》的一封信

您好!自去年下半年订阅贵刊以来,这本杂志在业务上对我的启发还是挺大的,不然怎么会从今年开始陆续给你们供稿呢。我对这本刊物总的印象不错,无论从杂志的定位,还是栏目的开设、热点追踪的深度报道,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说心里话,我是比较喜欢的。

《记者观察》是山西的品牌杂志。我是山西人,2005年从部队转业留在新疆一家媒体工作。平时,每当听到和看到家乡的事情,总有一种说不清、扯不断的缕缕情思。我为山西能有这样的杂志而高兴!

同时,有几句话想对你们说,也不知正确与否,仅供参考。一是本刊的图片质量较差。一些照片的人影模糊不清,这也可能与印刷、纸张有一定关系;二是版面处理有些粗糙。包括版面的美化、组版的技巧等不够精细,为增加信息量,可将字体适当缩小一点。

最后,祝《记者观察》杂志越办越好!

景双善

编辑回信:

收到景双善先生从遥远的新疆发来的稿件和信函后,我们真的很高兴!在此,对如此关心和支持《记者观察》的景双善先生表示由衷感谢!

景双善先生提出的意见,之前我们就有所察觉。在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常常戏称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图文并茂的报道往往更容易引人入胜,而缺乏图片的报道,即使文章写得十分精彩也略显缺憾。图片不清楚有印刷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图片质量上不去。为此,我们做过很多努力,但有时,一些重点选题,由于采访中的一些原因,往往很难取到高质量的图片,这让我们很苦恼;我们对于来稿采取了有图片且质量高者优先采用等办法。在这里,我们也期盼投稿我刊的作者能够尽量多提供好图片。

篇9:致《精武》的一封信

《精武》自创刊到如今,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不偏不倚,实事求是地宣传武林各门各派的优秀功法与人物,一直是本刊的一贯作风和优良传统。如果说过去本刊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报道过一些“假冒伪劣大师”,无意间成了假冒大师的“帮凶”的话,在此,本刊诚示歉意,也诚恳希望读者能大力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那些别有用心,试图把《精武》变成敛财和欺世盗名阵地的人扫地出门。编者认为,武者著书立说,应当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讨论学术高低的文章才是我们编辑部和读者真正希望见到的稿件。在此,本刊郑重建议一些作者朋友,是不是换个思路——把一些有人身故击之嫌疑的文字丢进纸篓,只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牢骚太盛防肠断”呀,谨以孔老夫子的“一言可以不慎乎”之语与朋友们共勉。

陈先生原文措辞之激烈,远甚于此,除了对昔日荣登《精武》封面的八极拳家们一一大加批评,笔锋还远远触到了那些在黑沉沉的旧社会里郁郁不得志,为了糊口不得不“随波逐流”的武术家,甚至对本刊也是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考虑到个别段落对于讨论学术无益,本刊略作删节,希望陈先生能谅解。

在传统武术上搞拳术私有制,是保守的恶习,这样做将直接导致传统武术的低迷,甚至失传。这种现象,笔者十分关注。为了弘扬传统武术,现将本人所知有关八极拳的内部情况予以介绍,希望还“明郎”于读者面前。

一、孟村吴氏八极拳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钟与现存孟村的吴连枝家族,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吴钟,山东省庆云县后庄利村人,回族,无子,有一女吴溁在明末清初年间,举家辽至河北省孟村,在当地设场授徒。在从习者中有张家的,李家的,丁家的,也有吴家的。当时,吴家为其中的大族,也是回族。

1936年,吴家已传到吴会清这一代,他很有心计,在当年搞了一个八极拳续谱,死搬硬套把本不是孟村,并与吴家毫无血缘关系的吴钟,写入吴氏家谱中,同时也续入到八极拳谱中。到了1985年,吴连枝效仿其爷爷吴会清,在天津又搞了一个全国八极拳续谱,这就顺理成章的将八极拳当成他们吴家的了,吴连枝也就成了所谓合理合法的全国八极拳的掌门人了,同时也成了中国八极拳的“皇上”、他当“皇上”属故步自封,也没人公认他,可气的是,你当你的“皇上”,我练我们的八极拳也就罢了,可在续谱中,他拉帮结派排除异己,竟然把西北五省马家传人后代全部排名在外,把李书文的后代李志成等八极名人也全部排除在外。因为吴连枝与他父亲吴秀峰的弟子赵福江有矛盾,又将天津赵福江一支众多传人全部排除在外。当时,由于霍文学在暗中操作,吴连枝把东北三省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李书文的弟子周馨武等后代传人全部排除在外。其原因大概是人家不承认你吴连枝是练八极拳的,你电不该这么十分霸道,在当时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1992年,赵福江也搞了一个全国大型八极拳续谱。大概为了报复,他把盂村八极拳吴家也全部排除在外。当时也是由于霍文学的暗中操作,把周馨武在东北三省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八极拳传人又排除在外。在2000年,由霍青锋、霍文学牵头,霍家的军师参谋、公主岭的李树栋、王历磊主笔,搞了一个全国霍氏八极拳续谱,这次又把周馨武的后代传人排除在外,由于我是省武协常委、省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才不得不给续到谱上。这当然是事出有因,上行下效。如果武术界都这么干,搞传统武术私有制,小就全乱套了吗?

事隔将近十五年,在2000年,马明达有理有据的在《武林》杂志上,对于有关拳术私有制的弊端逐条给予了强烈抨击。

吴连枝的八极拳技究竟来自何处呢?1981年,天津木箱四厂有位吴秀峰的亲传弟子张风桐,因公到沈阳出差(这个人很实在),在沈阳待了很长时间,跟我们谈到了当年吴秀峰生活十分困难,常年吃住在其弟子赵福江家(赵家对吴有救命之恩),吴也就传授给赵一些八极拳。吴秀峰在天津出车祸以后,吴连枝的八极拳都是由其师兄赵福江、张风桐传授的。这一事实,沈阳八极拳界,以及天津八极拳界,沧州八极拳界人人皆知。至于赵福江的八极拳功大,我虽没有见过他本人,但从近几年的武术刊物上发表的他的文章上来看,他搞的那个赵氏阴阳八极拳,也真是个“笑话”!我认为,苦练几十年不如名师一点,他的套路学了不少,但八极拳艺中的行气法,打法中的突跨合一等打步,他没有得到。这当然是吴连枝的父亲吴秀峰做得不对了。其父去世时,吴连枝才十几岁,八极拳技他跟父亲没有学到,也就导致了后来由其师兄赵福江、张凤桐传习八极拳。他能走上八极拳之路,得到八极拳技,全部来自赵福江、张凤桐。

二、东北八极拳到底是怎么回事

周馨武实属李书文的亲传弟子。解放前,周家是河北定兴富户,因在家乡打死一恶霸,亡命沈阳。他练过多种拳术,1927年,在沈阳经李书文之子李萼堂介绍,拜李为师,习练八极拳。李书文在授徒上,因人而异,李书文回天津后,周就住在其徒李守贵家教八极拳,时间约一年零八个月。斛放以后,他又来沈阳二次教八极拳,这在沈阳八极拳界人人皆知。

三、霍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1932年,雀殿阁带远房侄霍庆云到当时的伪满洲国任溥仪的贴身侍卫官。其侄任皇宫护军教官。

霍殿阁每月工资为大洋400元(并不是有人说的每月150元),霍庆云每月为150元大洋,其三百护军每人每月有二十元大洋为营级待遇,由霍庆云传授护军八极拳。

霍殿阁在弘扬传播东北八极拳上没有起过作用,当时只是成了协助溥仪帮助日本人镇压东北三省人民的帮凶。因为有了这些日本人所操纵的大大小小的汉奸帮凶,致使东北三省人民饱受十四年苦难,东北三省的万人坑最多,在全国占三十几个,这段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篇10:校庆致校友的一封信

漫漫征程弦歌颂雅,悠悠七秩风华赓续。值此东北师范大学喜迎7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谨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最衷心的问候!

砥砺多俊彦,桃李慰春风。七十年来,学校始终在追求民族自由解放与富国强民的伟业中求贤育才、兴教为民,汇聚了德才兼备的精英之才,燃起了冰雪北国的精神火炬,接续了祖国东疆的学术根脉,装点了神州大地的人文盛景。建校以来,曾在此执教或从这里走向祖国四面八方乃至世界各地的校友达20余万人。师者中有开时代先声的新文化运动重要代表,有开学科先河的学术大师,学子中更有名留典则的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也有一大批治国兴业的杏坛赤子、科技精英、人民公仆和商海俊杰,以优异的成绩将东师人“知识扎实、作风踏实、为人朴实”的品格书写在广阔天地。学校将永镌每一位东师人黾勉同心、孜孜求索的品行,永铭每一位东师人崇实求新、棹歌中流的豪情。

风劲好扬帆,聚义正当时。七十年来,学校的点滴进步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的不懈奋斗和努力拼搏,也得益于广大校友的殷殷关切和大力支持。巍巍钟楼,灵秀紫光,学林叠翠,静湖荷香,晴雪映旭日,柳园百卉芳。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摇曳着您的记忆与思念,这里的一花一石都承载着您的牵挂与祈盼,岁月不减校友情,盛世更当校庆兴。校庆70周年之际,学校将开展一系列学术、校友、文化活动,回顾发展历程、展示发展成果、总结发展经验、反思发展现状、创新发展思路,凝聚、鼓舞广大师生和校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共襄盛举,再谱华章。

萤窗比邻识,相知满天涯。亲爱的老师、同学和校友,无论您青春洋溢,或岁在暮年;无论您近在咫尺,或远涉重洋;无论您踌躇满志,或事业有成;无论您拼搏在繁华都市,还是奉献于遥远山乡……只要曾经相识于斯、学习于斯、工作于斯,东师就永远是您的坚强后盾和精神家园!愿大家一如既往关注东师,携手同行建设东师,勠力同心振兴东师!承典塑新、力行致远,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党委书记

校 长

篇11:致校友的一封信优秀

你们好!在这希望萌动的阳春三月里,黑龙江财经学院(原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的广大师生向各届校友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深情的祝福。

乾坤运转,岁月曾华。母校一路走来,历经曲折坎坷,铸就辉煌。建校以来,经过十五年的耕耘,如今桃李满天下,学院累计培养了两万余名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和黑龙江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学院已发展成为拥有在校生11000余人办学规模的高等学府。目前,全院师生团结努力,正朝着创建高水平民办本科大学的目标而努力。

亲爱的校友,如果说学院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她的每一位学子就是这条长河中一朵朵最美丽、最纯洁、最感人的浪花。正是这一朵朵浪花,汇集成了母校大海般的宽阔胸怀,升华成了母校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凝聚成了母校和谐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由此,我们深深地感到,母校发展史上的每一个成绩、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腾飞,都凝结着广大新老校友的真情和付出。你们用自己事业的成就为母校增光添彩,母校为你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

亲爱的`校友,母校的发展与广大校友息息相关,需要各届校友一如既往的关爱和支持。为凝聚各界校友的力量,促进学校与校友共同发展,服务广大校友,加强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搭建相互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母校和校友事业蓬勃发展作贡献,学院拟成立校友会,诚恳希望校友积极报名参加。

篇12:致广大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

你们好!母校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母校发展的广大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

回首学校13年的风雨历程,既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又是一部令人欣喜的发展史。目前,学校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办学规模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已经成为一所具有全市乃至全省最

有影响力的民办学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校累计培养优秀高中毕业生千余人,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广大校友作为母校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用艰辛的努力和非凡的智慧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后来学子树立了成功楷模,也为母校争得了荣誉。

亲爱的校友,无论你身居何职,无论你人在何方,我们相信,你不会忘记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的那段美好时光。母校的一草一木,至今仍眷念着当年你们散落的欢笑和泪滴;母校的一桌一凳,至今还在传颂着你们当年的奋发和坚强。母校,永远是你们可以撒欢也可以休憩的那个家。亲爱的校友,无论你离家多久,无论你离家多远,母校永远牵挂着你,关注着你!

为凝聚各界校友的力量,促进学校与校友共同发展,学校建立校友QQ群,服务广大校友,加强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搭建相互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母校和校友事业蓬勃发展作贡献。

期盼各位校友:

1、自拍一段反映自己学习、工作的视频,学校将制作一期充满祝福和励志的校友视频,永存留念,同时激励备战高考的学弟学妹们。(2013年6月底完成并发至学校)

(可以参考衡水二中校友拍摄的2012励志视频:http://

联系电话0***—*******

联系人:******

篇13:致乡村教师的一封信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在崔永元先生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和关心下, 在土雪先生“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行动的辛勤努力下, 湖南省参加“第六期·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的老师们就要启程了。在此, 我们向“崔永元基金会”和“我们的自由天空”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他们为我省的乡村教师做了一件实事, 一件好事;也要向来自三湘大地的乡村教师表示热烈祝贺, 祝贺你们有幸获得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和考察的机会!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 一直用有限的财力支撑着庞大的基础教育事业,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完全得益于“自强不息, 敢为天下先”的湖南精神, 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教育强省”战略, 更得益于我们有一支数量稳定, 作风过硬, 素质优良, 业务精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你们———令人尊敬的乡村教师们, 你们在艰苦的环境下, 扎根乡村, 用心坚守, 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你们立足于厚重而博大的湖湘文化, 并努力创新, 不断发扬光大, 使我省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再创辉煌。教育事业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你们是这项伟大事业的奠基者和铸造者, 你们为湖南省实施教育强省战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真诚向你们道一声:老师们, 你们辛苦了!

是一个学术性社团组织, 由全省各市 (州) 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各县 (市、区) 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 各中小学及相关人员自愿组成。经省民政厅批准, 自成立以来, 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多年来, 研究会为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协助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顶层设计,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着力打造培训者队伍, 积极建设优质培训资源, 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 我们改革培训机制, 创新培训模式, 利用各种培训手段, 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各市县培训计划的实施, 共培训中小学教师50万人次, 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为提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湖南省“教育强省”战略实施过程中, 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 我们研究会有幸见证了乡村教师们就要踏上北京考察学习之旅, 和你们一样, 我们非常激动, 因为这次行动正好说明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 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关爱与支持。老师们, 请千万珍惜这次短暂的学习和考察机会。在这十天里, 相信你们会用心体验祖国首都的庄严与伟大, 感悟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追随现代教育的步履。衷心希望你们按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专业理念与师德, 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要求, 努力学习, 勇于实践, 开拓视野, 增长才干。

真情无价, 大爱无言。为了这次学习和考察计划得以实现, 全国各地许许多多不知姓名的朋友们, 慷慨解囊, 热情捐助, 使得你们能顺利成行。感谢这些有识之士始终牵念着我们湖南偏远山乡贫困家庭的孩子, 也感谢他们始终记挂着扎根山区坚守乡村的老师。衷心希望各位乡村教师朋友能真切感受到这份真情和挚爱, 今后, 我们要用心去铭刻他们的爱心, 用行动去回报他们的真情, 胸装高尚理想, 怀揣忠诚大“爱”, 一如既往坚守三尺讲台, 植根乡村教育, 让爱心和真情催生出璀璨而丰硕的果实。

临别之际, 我们奉上一份微薄的礼物———一本《中小学教师心理修养》, 一本《守望道德星空》, 一本《班主任培训教程》, 这些书都是我们研究会近年来精心编写出版的教师培训用书, 虽然不是精神大餐, 但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师德修养、心理维护和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最后, 谨祝活动圆满成功!谨祝老师们此行平安!

篇14:致读者的一封信

我是《校长》杂志的主编李斌,过去20年一直从事媒体出版工作。有一位校长朋友曾经告诉我他的梦想:每个月在读书看报的时候,不仅能够得到观念的启发,更重要的是获得可供借鉴的方法;同时在学校变革的路上,还能发现无数高水平的专业人士,在为此提供懂教育的第三方专业服务。

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位学习型校长的梦想,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仅仅止步于为知晓某种观念而学习,更多的是在为“这条理想道路究竟怎么走得通”而苦恼。但是中国上千种教育类媒体,每年上千本教育类图书,针对问题的解决,“从现场中来,到现场中去”的,实在并不多见。

漫漫教育路,达到怎样的高度取决您积累了怎样的学识,解决了怎样的问题。创刊于2009年的《校长》杂志,以“学校卓越发展及全球管理智慧”为办刊宗旨,以“从问题出发的学校成长解决方案”为刊物特色,以各级教育行政官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幼儿园园长、教研工作者为主要的读者对象,是一份面向大中华区发行的全新的教育EMBA案例式读本。

杂志内容涵盖如下四个方面:学校战略、管理、课堂、文化、教师与学生发展的EMBA案例式报道+务实的理想主义教育人生观+区域教育创新纵深报道+全球视野下的教育理论思考。

透过这份杂志,您可以概览中国最新锐学校的成长故事,也可以研读全球最杰出名校的深度解剖。

创刊以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全球教育人的智慧方法,所产生的实践成果,足够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教育之病与管理难题。

所以我们的团队持守自己独特的报道方式:深入教育现场,独立观察,深度访谈,全面掌握学校材料,准确研读分析,作您的学校管理、发展及研究助手;也始终坚持从海量信息及采访中提炼价值,使刊物为忙碌的教育管理者量身打造:减少您的时间投入,提升您的学习效果。

我们期待这份刊物带给您这样的价值:一卷在手,精准导游全球教育生态及实战案例。每月通过这本杂志,使您获得足够经过精心编辑的高品质、大容量的教育管理资讯,以及经过筛选与转化的学校第三方服务资源,是我们的核心责任。

如果您的教育职业生涯也有这方面的需求与共鸣,敬请订阅这份刊物,并将其推荐到您认识的教育管理者手上,让有品位的书刊占据教育人的案头书架。

愿《校长》杂志成为您提高学习与工作效能的助手。在当下人类社会面临共同的教育困境面前,我们相信推动教育管理者热爱学习的前提,是我们的书报刊具备杰出的品质,使读者获得读好报阅良刊的愉悦,及解决问题的价值。

谢谢您阅读此信。

四季安康!

篇15:新邵八中致校友的一封信(共)

亲爱的校友:

六十年筚路蓝缕,六十年树蕙滋兰,六十年桃李芬芳!亲爱的校友,六十年来,您的母校——新邵八中因您的相伴同行而异彩纷呈!

六十年沧海桑田,在母校的记忆里,您的每一分精彩,都是她无上的骄傲!在您的绚烂人生中,是否还有一个角落,贮存着您对母校的美好记忆? 往事如烟,那青春靓丽的身影,那指点江山的豪情,那题名金榜的喜悦,那纯真无暇的师生情谊同窗情谊,是否仍是您心间温馨的记忆?母校门口的那棵丹桂,是否还在您的心头飘香?教学楼边的那行梧桐,是否还在您的心头灿烂?

亲爱的校友,也许您在新邵八中的生动剪影,犹如一帧帧旧照片,虽然色彩泛黄,却回味隽永;也许您在新邵八中的激情岁月,恰似一坛坛陈年酒,虽然久被封存,却历久弥香!也许,正是这种隽永,这种温馨,触发了您回母校看看的冲动?

归来吧,亲爱的校友!经历六十年的风雨洗礼,六十年的诲人不倦,六十年的薪火相传,您的母校早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今天,她凭借220多名教职员工、3000余名在读学子、40多个教学班级的规模和高考、学考的优异成绩,在全市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鳌头独占,风光无限!

现实,从历史延续;历史,在现实更新!亲爱的校友,为了让您的精彩在校史放光,为了让校友们的光辉普照更多的学子,新邵八中已经成立了校友会,我们迫切希望广大校友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鼎力相助!

树高千尺,根扎故土;江流万里,不离源头。让我们共同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灿烂与辉煌,也祝愿校友们永远幸福安康!

此致

敬祝春祺!

新邵八中

篇16:致海内外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海内外校友:

你们好!

金风送爽,盛事如约。2012年秋,南京师范大学将迎来110周年华诞,这是学校发展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全体南师人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们谨代表南师大师生员工,向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对广大校友多年来给予母校的关注和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至诚邀请各位校友届时返回母校参加校庆庆典,与我们畅叙别情,共享盛会、共谋发展!

百年师大,风雨峥嵘,筚路蓝缕,德行风范自立,厚生精神永存。百十年南师大的发展历史就是创造知识、启迪智慧、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历史。目前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更有遍及海内外的南师学子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今天我因南师而骄傲,明天南师因我而自豪”的誓言,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作出了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新时期以来,学校正在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的主导作用和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龙头作用,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和“顶天立地”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实施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南师今日之成就,蕴含着无数校友的关心与支持;南师明朝之辉煌,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帮助与奉献。目前,学校110周年校庆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希望广大海内外校友继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为学校校庆献计献策、添砖加瓦,为母校发展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相信,在广大海内外校友的支持下,经过全体南师人的共同努力,南京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学校积极创建“综合性强,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篇17:筹建校史馆致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

您好!

岁月如歌,盛世相约。

有一段记忆,她总是深烙在我们的心田;有一段情愫,她总是萦绕在我们的梦里;有一段旋律,她总是回荡在我们的耳边;有一个地方,她总是将你我牵挂;那就是兴恒中学,庄严而又神圣的母校。

那年月,我们曾秉烛攻书;那地方,我们曾激扬文字。那年月,我们曾挥汗耕耘;那地方,我们曾挥斥方遒。这里有我们的欢歌笑语,这里有我们的成功喜悦,这里有我们冰清玉洁的同窗情,这里有我们至深至诚的师生爱,这里有我们并肩战斗的同仁谊。

乾坤运转,岁月增华。现在的您也许正身处异地,也许正踌躇满志,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或许为攻克某一新的课题,正历尽艰辛;也许和同窗保持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或许已经孤鸿万里,眷思日久,总是期待着探听母校的音讯,寻觅母校的点点滴滴。您没有忘记母校,而母校更是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您,关注着您,祝福着您。

新年伊始,学校准备筹建校史馆。她将全面反映学校的发展历程,她将发挥着传承历史、教育来者、正面宣传的积极作用。为丰富馆藏,我们热切希望能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惠赐史料,将您的业绩和获得的`重大奖项、奖品、证件、书刊等史料(或者复印件及模型)慷慨捐献给母校,以激励恒中学子锐意进取。我们热切期盼您建言献策,提供线索,撰写文章,挥毫泼墨,一展才情。并请及早将其函寄或电邮给学校办公室,以便汇展。

亲爱的校友,请您于百忙之中看看母校的网页,打打电话,发发邮件,寄封信函,让我们在信息的传递和问候中,架起联系的桥梁,构筑情感的网络。校友永远是您忠实的伙伴,母校永远是您安宁的港湾!

20xx年12月9日,您的母校兴恒中学将迎来十周年校庆,届时,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校友重返母校,同贺十年辉煌历程。

母校在招手,心灵在呼唤:回来吧,我亲爱的校友!

顺颂

安康!

十周年校庆筹委会

篇18:致朋友们的一封信

您好。值此建国六十周年、中秋佳节来临之际, 请接受我们杂志社全体同仁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

《经营与管理》杂志自1983年创刊以来, 已走过二十六年的路程。二十六年来, 风雨彩虹相伴, 辛苦欢乐相随。杂志人辛勤地耕耘, 默默地奉献。当时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三十几岁的中年, 如今也是年近“耳顺”。但我们始终是“痛并快乐着”, 因为我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为我们有广大读者朋友的关注和期待, 有广大作者朋友的无私奉献;更有长期帮助我们的朋友们的鞭策和鼓励。没有你们, 我们走不到今天;没有你们, 我们的耕耘将没有动力;没有你们, 我们的奉献将无从谈起。

感谢你们!衷心地感谢你们, 我们的朋友们!

“千里难寻是朋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以诚相见心诚则灵, 让我们从此是朋友。千金难买是朋友, 朋友多了春常留, 以心相许心灵相通, 让我们永远是朋友……愿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每当听到这首歌, 就会想起老社长说过的话:我们每日应有三省, 一省是否为读者朋友提供了高质量的精品杂志;二省是否为作者朋友们提供了交流思想、创新管理的平台;三省是否为支持我们的朋友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因此, “吾日三省”, 成为杂志社的座右铭。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如果说《经营与管理》杂志是我们的眼睛的话, 光明就来自作者朋友、来自读者朋友、来自所有慷慨地支持我们的朋友。

相逢今生, 尘缘珍贵。我们始终被缘分所牵:您与我们相识、相知是缘分, 您为我们投稿是缘分, 您手中、案头有了一本我们的杂志是缘分, 您为我们提供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更是缘分。缘是天意, 分在人为。无论缘分深浅, 得到就是造化。当我们从老社长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接力棒的时候, 我们之间就结缘了。缘分似“月老的红线”将我们牵到了一起, 注定我们还要交往, 还要相识、相知, 还要相濡以沫, 还要相互关怀、相互帮助。就让我们用心来守候。

在此为您奉上最新出版的一期杂志, 如果能对您的工作、学习有所帮助, 那就是我们全体杂志社同仁最高兴的事。虽然我们为朋友们提供的服务和帮助可能很有限, 但我们的心是真诚的。

请相信我们, 一定会在朋友们的帮助下, 做得更好。

一定会的。

上一篇:25七律长征导学案下一篇:毕业论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