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翻译及赏析

2024-04-20

黄莺儿翻译及赏析(通用12篇)

篇1:黄莺儿翻译及赏析

黄莺儿字词解释:

⑴园林晴昼春谁主:晴丽之昼,谁主园林之春呢?晴昼,风和日丽的一个白天。谁主二字,直薄主题,引出下文。

⑵暖律潜催:暖律,古以时令合乐律。暖律乃指暄暖节令,即温暖的时节。又唐罗隐《岁除夜》诗句:“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潜,暗暗地,悄悄地,私下。催,对“暖律”而言也。此乃倒装句,宾语前置。

⑶幽谷暄和:幽谷,葱郁深谷。《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暄和,即暖和。

⑷黄鹂翩翩:黄鹂,即鸧鹒,俗称柳莺,亦谓流莺。翩翩,展翅飞貌,《诗经·小雅·四牡》:“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栩。”鵻者,鹁鸪也,即布谷鸟。

⑸乍迁芳树:乍,刚刚。迁,转移,这里是“飞到”之意。芳树,对树的美称。类似用法甚多,如崔颢《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芳草,亦此用法。

⑹观露湿缕金衣:观,看、见也。露湿,露水沾湿也。缕金,即金缕,此处因律而倒置。缕金衣,即金缕衣,用金缕绣有花纹图案的衣衫;这里形容黄鹂地金黄色地羽毛。

⑺叶映如簧语:叶映,黄鹂鸣叫震动树叶而反映的回音,这是一种拓展手法。簧语,指代簧舌的吹奏乐器之乐声,这里形容黄鹂鸣叫声之清脆悦耳。

⑻晓来枝上绵蛮:晓来,即清晨。绵蛮,小鸟貌。《诗经·小雅·绵蛮》:“绵蛮黄鸟,止于丘阿。”朱熹集传:“绵蛮,鸟声。”韦应物《听莺曲》:“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

⑼似把芳心深意低诉:芳心,通常形容女子,此处把黄鹂拟人化了。低诉,低声倾诉。

⑽无据:此处意为“无由来”“无端”“无缘无故”。

⑾乍出暖烟来:暖烟,暖晨之霭气。该句是说,黄鹂出巢飞动的时候,清晨的雾霭尚未消散。

⑿又趁游蜂去:趁,此处乃“追逐”“随同”之意。游蜂,指到处采花的蜜蜂。

⒀恣狂踪迹:踪迹,行踪也。恣狂,恣意放浪。此乃一倒装句。意思是说,黄鹂行踪放浪。这里正表现出柳永放荡无羁的浪漫胸怀。

⒁两两相呼:两两相呼应。

⒂终朝雾吟风舞:终朝,即整日里。朝,读“招”音。雾吟风舞,即雾里唱风里舞。这里的“雾”字正和前面的“暖烟”相呼应。

⒃当上苑柳秾时:上苑,即“上林苑” 古皇家园林。秦时在咸阳附近渭水南。《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酆,武王都镐,酆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造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诗词中常泛指苑林。柳秾,柳树葱郁茂盛。秾,草木葱郁茂盛之貌。

⒄别馆花深处:别馆,即别墅。古建于园林内的居宅,称为别馆或别业。如贺知章五言绝句《题袁氏别业》,其中,别业即指别馆。

⒅此际海燕偏饶:此际,这期间。海燕,即燕子、家燕。偏饶,特多。偏,偏偏是。饶,富也;多也。

⒆都把韶光与: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光;也指青春年华。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韶光开令节,淑气动芳年。”与,付出也。此处乃指韶光白白流失了。

黄莺儿背景:无

篇2:黄莺儿翻译及赏析

黄莺

作者:郑谷朝代:唐体裁:七绝 春云薄薄日辉辉,宫树烟深隔水飞。

篇3:黄莺儿翻译及赏析

1 影视语言的特点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中文字幕翻译

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声画统一性、瞬时性、通俗性、无注性和艺术性。由于以上几个特性的存在, 从而产生了影视翻译的特殊要求。下面将从影视语言这几个特点的角度出发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中文字幕翻译进行具体分析。

1.1 声画统一性

麻争旗教授在分析影视语言的声画统一的特点时指出, 影视作品中的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是声画统一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论是配音脚本的翻译, 还是字幕翻译, 都具有不完整性。它们都受到语境的制约。也就是说, 影视剧的翻译要与故事、情节、画面、人物等要素紧密的联系起来。声画统一性决定了配音翻译的隐蔽性。因为配音是通过观众的“听”来判断译文的好坏, 译文就必须考虑观众的听觉效果。同时, 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字幕翻译的特殊性, 字幕虽然是让读者观看, 但它与一般的阅读材料不同, 它要与人物的话语在节奏、长短、语气等方面吻合, 即也要对口型, 译文可以让读者在看的同时获得听的感觉。

1) Pi:He’s really doing this.

派:他真背出来了。

这句话是派在给作家讲他的名字的由来时说的。这句话的情景是派在回忆他在数学课上介绍他自己, 并且在黑板上默写无限循环小数“派”, 他写出了小数的后二十位。这时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发出惊讶的声音, 听到有同学说这句话, 在这里他给作家讲述当时的情况。“He’s really doing this.”我们一般将其译为“他真的做到了。”可是如果这里这样译, 就和画面配合的不够贴切, 观众也不明白他到底做到了什么。影片中译者巧妙地将这句话译为“他真背出来了”, 即表达出当时同学们的惊讶, 对少年“派”的佩服之情, 又和画面配合的很贴切, 让观众一下子就看明白了原文的意思。

2) Pi:Wellno, not quite.

派:也不尽然。

派讲完第一节课他介绍自己的名字是无限循环小数后, 作家问他是不是从这以后大家就开始叫他“派”时, 派的回答。“well no, not quite”这句话中的这几个词按字面意思, 译过来为“不, 不很”。这样观众更本不能理解译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但是译者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演员的动作、语气, 把这句话译成“也不尽然”。不仅准确的表达了意思, 而且在音节和口型上也可以和原文基本对应。原文是四个音节, 译文用了四个汉字。而且“quite”的[ai]和“也不尽然”中的音类似, 这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即可以明白意思, 又感到很真切, 真的是外国人在说汉语。

3) The author:I’d assumed your father was a mathematician, because of your name.

作家:光看你的名字, 我还以为你父亲是位数学家。

这句话, 也是派和作家刚见面时, 谈论他的名字时说的。英语的思维方式是习惯将原因放在后面。所以, “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在后。然而在翻译过程中, 没有译为“我以为你的父亲是为数学家, 因为你的名字”, 而是译为“光看你的名字, 我还以为你父亲是位数学家”。这样的语序更符合汉语的思维方式, 把“because”也没译成“因为”, 而用“光”字, 这样译不但口型可以吻合, 译文还更为自然顺畅。

1.2 瞬时性

电影本身的时间就不长, 它的情节总是环环相扣, 观众的心也紧紧跟随其情节的发展, 而且字幕受画面限制的同时, 也受时间的限制, 很快就闪过了, 观众如果过多的将注意力放在看字幕上, 会错过精彩的片段, 同时也会影响对整个影片的观看效果, 因此影视字幕的译文必须通顺流畅, 简洁明了, 能够让观众一眼看过去就明白, 而且还要满足画面限制的要求。

4) Pi:I hope you don’t mind vegetarian.

派:我吃素, 你不介意吧。

派在给作家讲故事时, 他们一起共进午餐。派是个素食主义者, 所以他告诉作家, 请他不要介意。Vegetarian这个词是“素食主义者”的意思, 这里译者直接译为“吃素”使译文简单明了。比译为“我希望你不介意我是个素食主义者”更加贴亲切, 简洁。可见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了瞬时性和空间限制性。译文字数少且意思清楚。

1.3 通俗性

影视作品是文学作品的一种,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仅是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不同, 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不同。就观众而言, 影视剧的观众范围更加广泛, 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因而, 影视翻译语言就要雅俗共赏, 通俗易懂。

5) Pi:I would like to be baptized.

派:我想受洗。

这是派和父母谈论关于他的宗教信仰时派说的一句话。这里“baptize”的意思是“洗礼”, 是指一种宗教仪式。这里直接译为“受洗”有所不妥, 一些观众可能会不理解或有误解, 这里译为“接受洗礼”会更为贴切, 同时与原文在音节上也更接近。因而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影片的受众面, 让语言尽量的通俗易懂。

1.4 无注性

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 当遇到读者难以理解的地方, 或者文化负载词时可以在后面加注释。但是影视作品由于画面的限制因素和其观赏性是不可以加注。在影视语言的这个特性中, 钱绍昌教授特别提到了两种比较难译的情况, 并且根据其多年的翻译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有效译法。这两种情况:一是, 因中外观众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而造成的难点。二是, 双关语和文字游戏。在翻译实践中可以发现, 确实如此。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6) Twenty Questions and Eye Spy

打发时光

Twenty Questions和Eye Spy都是在美国孩子们玩的小游戏。这几个词是出现在派和老虎被困在太平洋上时, 他想了一些办法让自己能够在大海上生存, 其中一条是自己要找点事情做, 但是又不能太耗费体力, 所以他觉得这两种游戏是不错的选择。这里没有直接翻译出来, 而是翻译成“打发时光”, 这里译者翻译的很贴切, 人们玩游戏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 消遣。在没有人迹的海上派可以通过游戏来打发时间。如果直接译成两个游戏的名字, 肯定有很多观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译文, 简单清楚, 观众就一目了然。

7) Thank you, Lord Vishnu!

谢谢您, 毗湿奴。

Lord Vishnu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中的其中一位。一般译为“毗湿奴”。这里译为“毗湿奴”, 略显不妥。一些不信教或者不了解印度文化的观众可能就不能理解这个毗湿奴是什么意思, 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观众就会去猜测。这里直接将Lord Vishnu译为“我的神”, 会更好一点, 这样观众一看就知道, 这个Vishnu是一位神。

1.5 艺术性

影视剧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因而, 译者在翻译影视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译出原文的意思, 而且要译文“有味”。这里的“有味”即指生活化, 风格化和戏剧化。更具体的说, 就是影视作品不仅是让观众看完以后获得一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想引起观众的共鸣。这就需要译文生活化, 就是要贴近生活, 让观众感到这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风格化, 就是要考虑到作品的风格, 考虑到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征等;戏剧化, 就是译文要生动有趣, 有美感。

8) So unceremoniously.

就那么走了。

这句话是派和老虎到了岸边得救后, 老虎连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走了, 而派却伤心的像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的时候说的。这句话如果按其字面意思译是“这么没礼貌”。这样译的话, 观众肯定会有点儿不知所云, 而译者将其译为“就那么走了”, 意思不但清楚, 还表达出派对老虎的依依不舍之情, 不管怎么样老虎陪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这样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感受到派当时的情感。

9) Mother:That is true.

妈妈:这话在理。

这句话是在吃饭时, 一家人在谈论派的宗教信仰问题时, 妈妈同意爸爸说“科学在几百年间让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这是宗教所比不上的”时的一句话。这句话要是译为“那是真的”, 不但不能达意, 而且显得生硬。译者很巧妙的译为“这话在理”, 就感觉很贴近生活, 让观众感觉到这种家庭成员在一起吃饭聊天时的氛围, 让观众有一种亲切感。

2 结束语

影视翻译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 而且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 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 再加上中外文化及语言差异, 让影视翻译更加难。目前, 我国的配音翻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配音演员。而字幕翻译却不尽如人意, 一些市面上的影片字幕粗制滥造, 这不仅是因为字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 还因为对字幕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我国大多数的字幕都是字幕组翻译, 没有正规的体系规范。然而, 现在由于字幕省时省钱的优点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而且, 它为很多想学习外语的观众提供很大帮助。因而, 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使用哪种字幕翻译还是配音翻译, 译者都要使影视作品既保持其原汁原味, 又要符合译入语国家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译者就必须要掌握影视语言的基本特点, 同时不断钻研和总结影视字幕翻译的规律和经验, 力求保持原作品的韵味和风格, 让译文传情达意, 从而让观众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艺术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 (1) .

[2]麻争旗.影视剧翻译方法谈[J].现代传播, 2012 (3) .

篇4:黄莺儿翻译及赏析

黄莺儿,黄莺儿王诜,黄莺儿的意思,黄莺儿赏析 -诗词大全

黄莺儿

作者:王诜  朝代:宋  体裁:词   多情春意忆时节。北圃人来,传道江梅,依稀芳姿,数枝新发。夸嫩脸著胭脂,腻滑凝香雪。问伊还记年时,正好相看,因甚轻别。情切。往事散浮云,旧恨成华发。算知空对,绮槛雕栏,孜孜望人攀折。愁未见苦思量,待见重端叠。愿与永仿高堂,云雨芳菲月。

篇5:黄莺儿翻译及赏析

黄莺儿令,黄莺儿令谭处端,黄莺儿令的意思,黄莺儿令赏析 -诗词大全

黄莺儿令

作者:谭处端朝代:元体裁:词 活鬼活鬼,日日市*,争名竞利。为恋他好女娇儿,把根源轻弃。早早不肯寻出离。大限来何计。想你也没分升天,却有缘入地。

篇6:送别翻译及赏析

【原诗】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

我已经跨越了荆门城楼,

来到楚地南国漫游。

高山已随着平野的出现而消隐,

长江在广袤的大荒泽地奔流。

月亮倒映在水中象是由天飞落的明镜,

云朵变幻生姿,如同海市蜃楼。

我真怜爱这来自故乡的江水,

它不远万里到此送我的行舟。

【赏析】

江边的高 山,随着眼前平原的展现而渐渐消失,江水流入无边无垠的旷野中。天 空中的一轮明月,倒映在江中,好象从天上飞落下来的一面明镜。刚刚 生成的七色彩云,经日光的折射,在江面上结成了海市蜃楼。诗人通过 景物变化,描写出一幅奇异壮丽的江面图画。前两句有荆门一带的长江 特色,即山势降低,江面渐宽。三、四句的“飞“、“结” 似引人入神 仙之境。

注: 大荒,平野。海楼,指海市蜃楼,它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大气 层发生折射而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的幻景。海,荆门因江面宽阔故 称“海”。

篇7: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赏析

从美学上来说, 审美客体以审美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审美客体受到审美主体的制约。译品作为审美对象, 是以人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翻译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它产生于人对译品审美活动的基础之上。译品是客观存在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译品的“美”却因主体不同而异。译品具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依赖于人的审美对象。作为文化产品, 译品是成形的, 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而作为审美对象, 它是依赖于人的, 依赖于主体对它的审美活动。这正如金子作为自然矿物是不依赖于人的, 但金子作为“货币”, 却是依赖于人的, 依赖于人的经济活动的 (赵铮郈, 2004:120) 。译品的审美受人的审美需求, 审美能力和审美活动制约。而译品作为审美对象, 它具有主体性, 因为它体现了人的审美偏向和审美情趣。

很多的译品可谓经典之作, 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我们的视觉, 感觉带来巨大的冲击力, 引发我们产生美好联想, 给予我们启迪。但是由于原语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角度、审美文化与译入语读者的审美观念、审美角度、审美文化有着差异, 使得译品再现原语美的内涵就甚是艰难。如我国的凤凰牌自行车翻译成“phoenix”, 凤凰在汉语中象征着“吉祥, 富贵”, 可是英美文中“phoenix”, 有“死里逃生”的联想意义。很明显, 将凤凰翻译成“phoenix”产生的审美效果不但不能促进译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可能还会赔本。因为它产生的审美效果会让消费者望而怯步, 达不到原语消费者的那种积极的反应。由于文化的不同, 影片名的翻译应有所取舍。如有一部英国影片的片名为《B&B》, 讲述的是父女二人为了生活, 苦心经营自家旅馆。片名是英文《Bed&Breakfast》的缩语, 这是在英国很常见的一种家庭旅馆, 为顾客提供床位和早餐。对于没有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 直译名《床位与早餐》显然起不到导视的作用, 因而译者把它译成《欢迎光临》, 这样既点明了影片的主题, 又顺应了中国人的习惯思维与表达方式, 这种译法比较容易为中国人理解。

虽然要做到使原语从形式到内容与译语达到美的对等很难, 但是各行各业中的许多译品却展露了美的身姿。接下来将从电影片名这一行业探索和挖掘美的亮点。

二、

1.影片名的创新美

今年的新片《非诚勿扰》, 运用了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趣的四字成语。这一电影名称不仅形式上简洁明了, 而且这四个字的含义也与影片的内容相当的一致。中文片名从字面意义上已经激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激起了观众的观看欲, 它的美就体现在意思明了, 用字精炼之上。它的英文译名《If You Are The One》, 从字义上去理解仿佛与中文译名不匹配, 但是细细体会, 于这简朴的外表下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其中文名采用的是否定的形式, 而英文名采用的是肯定的形式, 译名在忠实于原名内涵的基础上增添了情感色彩, 更加深化了主人公渴望找到理想对象的那份热情与执着。另外译名用了第二人称, 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拉近了影片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票房机率。

《梅兰芳》的英文译名《Forever Enthralled》, 众所周知, 梅兰芳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 其名声享誉国内外, 国内观众一看到这一电影名会肃然起敬, 心中油然而生对这一历史人物的迷恋, 而英文名却为何没直接用主人公的名字呢?这就是译者的高深之处。因为梅兰芳毕竟在国外还是不如在国内有知名度, 而且京剧是我国独有的文化, 外国人对京剧没什么概念, 对京剧的感知远远不如国人的深刻。如果采用直译的话会影响它的商业价值。译者将之翻译成《Forever Enthralled》, 脱离了采用人名直译的局限性, 浓缩就是精华, 这一译名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就这么两个字就把梅兰芳一生的成就给浓缩了。译名涵义深邃, 充满悬念。

电影名《The Wedding Planner》《爱上新郎》, 《Ashes of Times》《东邪西毒》, 《Holloween》《月光光, 心惶惶》, 《Moonstruck》《月满抱佳人》等等译名都透露着创新美。

2. 影片名的意境美

《Slumdog Millionaire》译名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slumdog”是英语中比较口语话的语言, 将之直译成“贫民窟”, 译名意境生动, 形象, 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通俗的语言中折射出小人物也有时来运转, 逆转命运的奇迹, 刺激着人们对于一夜成名, 一夜暴富的幻想, 增强了人们想要改变命运的信心和希望。译名虽通俗, 意境却悠远。

《Hilary and Jackie》的译名《她比烟花寂寞》, 此译名意境深远内涵丰富。主人公Jackie曾如烟花般绽放了最动人的时刻, 这种成功却是用她一生的孤独为代价换来的, 最终却还因病致死。她如烟花一般灿烂, 如烟花一般转瞬即逝, 但她比烟花更寂寞。译名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主人公看似完美却又充满遗憾的矛盾人生。

《You Cannot Take It With You》《浮生如梦》, 《Ghost》《人鬼情未了》, 《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ry》《廊桥遗梦》,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 《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等等影片名都体现了意境美, 朦胧的情愫牵动着观众的心, 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3. 影片名的文化美

动画片《Kung Fu Panda》, 曾一上映就引来了巨大的反响, 中文名称《功夫熊猫》中的功夫是大家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独特文化, 其犹如一块吸附国内外众多追随者与仰慕者的磁石, 并且熊猫又是大家喜乐见闻, 家喻户晓的国宝。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对这两种审美客体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 所以采用直译的方法是引起观众共鸣的最好的方法。成功的电影译名应忠实地转述另一种语言所传达的文化信息, 力求达到“形神俱似”。《功夫熊猫》这一译名就是把握住了审美主体观众拥有的关于这一审美客体的的文化底蕴, 从而成功地传达了原名的信息。译名形象生动, 无限新奇, 令人不禁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熊猫这么厉害, 还会武功, 钓足了观众的胃口, 让观众无比地期待。

美国电影《Notorious》的中文译名《美人计》, 就是一部饱含中国文化的译名。众所周知“美人计”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先生“三十六计”之一计。影片讲的是原德国间谍约翰的女儿, 热情, 迷人的利亚利用父亲的关系打入纳粹内部, 利用美人计成功窃取敌人情报为祖国效力的故事。虽然Notorious的意思是声名狼藉的意思, 但是它与影片内容不一致, 很显然将之翻译成《美人计》这一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译名更具有吸引力。

《Rebecca》《蝴蝶梦》, 《Stagecoach》《关山飞渡》, 《Nanking, Naking》《南京, 南京》, 《Forest Gump》《阿甘正传》, 《Romeo and Juliet of China》《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译名也体现了文化美。

三、结语

电影片名犹如人的名字一样, 是一种符号, 是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一个标志, 代表着一部影片的独有形象。但它又不像人的名字, 不是一种任意的符号, 是一种有着背景的符号, 片名的产生需要结合影片的内容、类型、主旨及其影片基于的文化等等方面。好的片名好比外观包装精美的商品, 能顷刻吸引住顾客, 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激发顾客的观看欲。为了能够获得美的译名, 译者要把握译入语观众的审美情趣, 审美文化, 审美期待, 引起他们的心理认同, 从而创造出能够激发观众观看的美的译名。

参考文献

[1]李永呤.文艺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赵铮郈.主体美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3]林葳.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与美学探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6) .

[4]李楠芳.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2008 (3) .

[5]李琳, 贾东亮.电影片名的文化美学特征与翻译[J].安阳大学学报, 2004 (4) .

[6]周其祥.电影片名翻译的四项基本原则[J].三峡大学学报, 2008

[7]李树.从翻译对等和接受美学角度解读英文影片译名[J].绥化学院学报, 2008 (5) .

篇8:《社日》翻译及赏析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两句写社散后的情况——太阳西下,桑树和柘树的影子已经斜了,天色已晚;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可见喝得醉醺醺的人们,由家人或邻里搀扶着回家。诗句不正面写庆祝活动的热闹欢乐场景,却用特写镜头选取高潮之后的尾声来表现它,匠心别致,手法含蓄,回味深长,生活情趣极浓,历来脍炙人口。

出自王驾《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棚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

醉人:喝醉酒的人。

参考译文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

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赏析

《社日》是诗人王驾(一作张演)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了鹅湖山下的一个村庄社日里的欢乐景象,描绘出一幅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风俗画。全诗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却表达出了社日的热闹欢快,角度巧妙,匠心独运。

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王驾这首《社日》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作社的情景,却描绘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诗的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这地名本身很诱人,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田里庄稼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描绘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这个细节描写是极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参加社日,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将晚。古代习惯,祭社之处必植树。所谓“故园乔木”,即指社树,它象征乡里,故受人崇拜。其中桑、梓二木即古人常用为社树的树种。此诗的“桑柘”紧扣社日,即此之谓,可见笔无旁鹜。同时,村里植有“桑柘”,说明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诗未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篇9:艳歌赏析及翻译

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

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

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

“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

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

躇蹰顾群侣,泪下不自知。”

“念与君别离,气结不能言。

各各重自爱,道远归还难。”

“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

若生当相见,亡者会黄泉。”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

《艳歌何尝行》译文

双双白鹄由西北向东南方飞去,罗列成行,比翼齐飞。突然一只雌鹄因疲病不能再相随。雄鹄不舍分离,频频回顾,徘徊不已,“我想衔你同行,无奈嘴小张不开;我想背你同去,无奈羽毛不够丰满,无力负重。相识的日子我们那么快乐,今日离别,真是无限忧伤,望着身边双双对对的同伴,我们却要憾恨相别,悲戚之泪不自禁地淌了下来。”雌鹄答道:“想到要与你分离,心情抑郁得说不出话来,各自珍重吧,归途茫茫,恐难再相聚了。我会独守空巢,一生忠于你。活着我们终当相会,死后也必在黄泉下相逢。”

《艳歌何尝行》注释

妻卒被病:雌鹄突然染病。妻,雌鹄,此为雄鹄口吻。卒,同“猝”,突然,仓促。

“五里”两句:此两句写出了雄鹄依依不舍的样子。

噤:闭口,嘴张不开。

摧颓:衰败,毁废,即受到损伤而不丰满。

“乐哉”两句:此处化用了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一句,表现雄鹄的极度悲哀。

躇蹰:犹豫不决、恋恋不舍的样子。顾:回头看。

气结:抑郁而说不出话的样子。

关:此处指门闩。

《艳歌何尝行》简析

诗名一曰“飞鹄行”。《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艳歌何尝行》,歌文帝《何尝》、《古白鹄》二篇。”《何尝》和《古白鹄》未必为曹丕所作,但可证《艳歌何尝行》是由这两篇合成的。《乐府解题》曰:“古辞云:‘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言雌病雄不能负之而去,‘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虽遇新相知,终伤生别离也。又有古辞云‘何尝快独无忧’,不复为后人所拟。‘鹄’一作‘鹤’。”

《艳歌何尝行》赏析

诗分“正曲”和“趋”两端,正曲全用比兴,写远翔途中,雌鹄中途暴病,与雄鹄生生离别的场景,凄恻哀婉。

天高云淡,碧空寥廓,一群白鹄从西北方向飞来,或十只一行,或五只一排,列队向东南飞去。不料,其中有一对白鹄,雌鹄忽然暴病,身疲力弱,无法追随雄鹄继续飞行了。“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返顾,六里一徘徊。”“妻”,指雌鹄,“卒”,同猝。意外的打击,使得雄鹄痛苦不堪,备受感情的煎熬。它实在说不定丢下雌鹄而独自随群鹄而行,所以,它不时地反顾、徘徊,声声传情,顾恋不舍。“吾欲衔汝去”四句,是雄鹄的内心独白:“我想用嘴衔着你一道飞去,但嘴闭着张不开来;我欲背负着你一道飞去,但毛羽毁损脱落,无法着力飞行。”欲舍不忍,欲罢不能,无可奈何、忧心如焚之状,闭目可见。

“乐哉新相知,忧来生别离。躇踌顾群侣,泪落纵横垂。”正当雄鹄徘徊踟躇、心焦痛苦之时,举目所及,群鹄排列成阵,成双作对,比翼齐飞,乐哉融融;而自己与雌鹄将生生离别,更想到相聚无期,不胜悲伤。于是凄怆神伤,不觉涕泪涟涟。“乐哉”二句,用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语意。诗中“新相知”指其它的同伴们,即“群侣”。它们是这对白鹄的新伴侣,但它们都成双作对,所以在雄鹄眼中看来,它们是幸福、快乐的。“乐哉”与“忧来”对举,比照鲜明,感情强烈。

“念与”以下为第二段。这里,由前面写鸟而转到写人,不复再用比兴,而直接让人物出场,拟妻别夫口吻,通过妻子对远行丈夫的叮咛,直抒胸怀。丈夫离别在即,妻子含泪哽咽,对丈夫诉说衷曲道:“我一想到要与你生生离别,就不紧气塞咽喉,哽咽不能言语。此次一别,天各一方,路途遥远,归家无期,希望我们彼此各自珍重。我在家中,将独守空闺,闭门下闩,等你早日归来。如果都等活着,我们定会相见,如果命运诚悲,那我们就将要到黄泉下相见了!”语痛情苦,不忍卒读。仅此数语,便揭示了妻子激荡于胸间的一腔惨痛无比的情怀。她清楚地知道,在当时的社会里,胜利可能即意味着死别,今日尚能执手相劳,两情依依。别后情形如何,谁能料知?挥手而别,徒留两地相思。别后自己处境孤寂,生活清冷;丈夫行役于外,冷暖萦绕心头,千愁万绪,陡然袭来。浓愁千斛岂女子孱弱之身所能承受?此处,并无一字描写女子形貌与神态,但是,其憔悴不堪之状,蹙眉泪面之容,如在眼前;其善良、多情、执着、纯洁之品性,亦昭然若见。

“今日乐相乐,延年万岁期”二句是乐府套语。乐工在唱完这一哀婉动人的歌曲之后,便向听众歌道“今日我们都因自己的幸运而感到愉快,每个人都能万寿无疆。”此为祝寿之词,故与全篇文意不相关涉。

这首诗在艺术方面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描写一对白鹄的生死离别,借鸟喻人,构思新奇,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古代诗歌中,“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比兴手法可谓是俯仰皆是。《诗经》开其先河,《楚辞》助其波澜,到汉乐府民歌中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首诗中,鸿鹄知情重情,心地善良,堪称鸟中雄杰,可配人之君子。诗中写鸟,侧重于雄鹄顾怜雌鹄一事,而雌鹄之品性从中可见;诗中写人,侧重于女子伤离恨别、忠于爱情一方,而丈夫之美德亦可推知。首段全用比兴,以叫“兴”人,因物喻志,文已尽而意有余,含蓄沉蕴,动人心怀。

篇10:《江村》翻译及赏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江村》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

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曲:曲折。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翻译】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赏析】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因此给它一个美称。“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篇11:黄莺儿翻译及赏析

关键词:阿凡达,赏析,字幕翻译,研究策略

1 序言

电影《阿凡达》是美国电影在20世纪初最为成功的几部影片之一, 这部影片不仅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还在第82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一举夺得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以及最佳摄影奖的奖项。《阿凡达》不仅获得了影视界肯定, 在票房上的收入也是很可观的, 仅在中国的票房就高达14亿元, 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则疯狂地掳走了27亿美元的票房。自从《阿凡达》在2009年上映以后, 就一直受到全世界观众的追捧不仅在于影片的内容和选材, 还有影片优质的字幕翻译给影片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影片字幕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观者的观影心情。

2 电影字幕的特点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 它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意义是很高的。但是电影创作一定要先考虑好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为了商业利益, 大片需要迎合观众的口味, 票房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字幕翻译, 就是把电影中的源语的口头对话, 用同步的字幕形式翻译成目的语, 字幕一般都出现在屏幕的正下方。因为字幕和电影画面是同时出现和消失的, 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 不但要观看图像变化, 还要听影片中的声音, 最重要的是阅读字幕, 字幕是一种语言, 这种语言对影片的声像赏析起了很大的作用。

英美影视作品中的语言和书面形式语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看美国大片或者英美剧的时候不难发现, 他们语言的口头语特别多, 还有很多俚语, 有口语性、大众性、本土性等特点。如果不是对欧美语言文化有一定研究的人, 字幕翻译出来会缺少很多作品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所以, 在进行字幕翻译的同时, 应该针对其特点, 把握好作品想要表达的主体意思, 采用相应的策略, 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出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否则, 不恰当的字幕会破坏电影的整体效果, 也会破坏观众欣赏影片的兴致, 导致票房不高, 没有卖点, 就没有利益。另一方面, 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也无法传达, 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自然也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3 电影《阿凡达》赏析

“阿凡达”一词源自梵文, 意指神在人间的化身。影片中阿凡达是纳威人与人类的DNA混合而成, 这是本片导演的隐喻:希望人类既能拥有高科技的手段又能拥有远古人类的高尚品德。影片中的Na’Vi人是以土著居民为样本的载体。原始土著人民以自然为主, 以自然为主导。纳威人的对立面就是被欲望冲昏头脑的现代人类, 他们只知道不断侵略自然不懂回报。所以, 在这部充满教育意义的影片背后, 字幕翻译组不但需要准确地翻译出地球人的语言和蓝色类人种族的语言, 还需要把电影需要透露给人们的思想传达出来, 这就给字幕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阿凡达》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的编剧和制片, 更多的是由于优秀的字母翻译, 才能在中国大陆获得如此高的票房。

4《阿凡达》的影视字幕翻译

在影视作品中, 字幕的翻译是需要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的限制的。屏幕能给予我们的字幕空间是有限的, 而观众所需要的字幕也需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生而不断变化, 特别是像《阿凡达》这种影片, 因为涉及到了一种新的生物, 而他们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并不一样, 所以, 这就对字母翻译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字幕的语言内容还需要体现出一种递进式的特征, 因为观众在看完一段字幕之后, 才能看下一段字幕, 前后内容没有参照, 而且观众还会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限制, 如果翻译者不能把源语翻译得通俗一些, 很多观众就不能真正理解电影的内在意义。电影负担着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责任, 像《阿凡达》这种电影, 更像是一部恢宏而饱满的人类史诗, 它所要传递给人的是一种精神, 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化底蕴, 所以在进行字幕翻译的时候, 不但需要准确地翻译出演员的语言, 还要将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观众, 让观众理解其中的文化意境。比如:其中的纳美人在猎杀动物之后说的那一段话, 主要的意思是感谢动物的牺牲, 这样他们才可以用动物的躯体来养活族人, 这一段非常不好翻译, 但是字幕组很好地将这些语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翻译成四字短语, 四个字一组的读出来, 就像念颂歌一样, 为死去的动物送行。

5 关于《阿凡达》字幕翻译的策略研究

电影除了题材和画面的优秀之外, 影片的字幕翻译也被大多数观众所认可, 这也是影片能够在中国市场上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我们将会从几个方面分析影片的字幕翻译的特点。

(1) 简化原则

简化原则简单来说是保留或者直接忽略一部分语言, 意译是字幕翻译中经常用到的翻译手段。对于电影来说, 翻译工作者可以去掉对白中的标点符号, 简化原有的长句子使用“意简言赅”的短句, 目的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表达出人物想要表达的意思, 让观众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明白此处影片的主要内容, 还能保持观众的娱乐性。

例如:Jack:“More like a fi fthtequila and ass-kicking, 这是主人公杰克在刚进入实验舱中所表达的感慨, 原译文翻译为:好像是喝了很多酒一般, tequlia是指龙舌兰酒这种酒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很陌生的, 如果直接翻译为龙舌兰酒不仅不能让观众理解其中的意思, 还会破坏画面的整体性, 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其次原文中还出现:Soldier A:Check this out, man.Meals on wheels.Soldier B:Oh, man, that is just wrong.译文:士兵A:喂, 你看坐轮椅的来送死了。士兵B:不会吧, 搞什么。这种简单的翻译不仅能让观众理解当时对白的意思, 还能让观众感受到影片当时的气氛, 所以采用意译则是恰到好处。所以采用意译则是恰到好处。

(2) 补偿原则

补偿性原则就需要在翻译时考虑各个方面因素, 来决定原文的形式到底该不该保留, 主要要求是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同时还要保证文章的结构不被破坏。例如:Grace:“No man, this is such bullshit!”。这个bullshit在外文中是一个俚语, 对中国观众而言直译并不能让观众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 所以就直接翻译为“胡说八道”这样既简洁还能展现人物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并能塑造出人物的率真性格。

因此, 针对影片中的众多俚语或者外文谚语, 翻译工作者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合理地翻译, 不能直接翻译。

(3) 移植原则

移植原则是指翻译工作者要将原文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不能随意乱改。移植法主要适用于文章的关键的内容和不宜翻译成中文的部分, 这样不仅能保持原文的内容和风格还能让观众尽可能地领略到外国风情。例如:Grace:“Every living thing wants to kill you and eat your eyes for Jujube.”原译文:所有的生物都想杀了你。这样的翻译显然不是很成功的, jujube原本的意思是一种果冻类的软糖, 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他们会把你杀了把你的眼睛当做果冻类的软糖一样吃掉, 这种直译的内容能还原人物的性格和影片当时的情境, 采用移植原则可以起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让观众感受到外国的风土人情。在移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考虑原文直译的内容会不会给观众带来负面的心理影响;二是移植过来的内容不应该带有鄙视民族、政治、国家等色彩。

(4) 归化原则

归化原则即是将翻译做到“入乡随俗”的感觉, 影片要给当地的观众展示出一定的亲和力并满足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 这样的字幕翻译才会更有卖点。例如Norm:Oh, my God!诺姆:喔, 老天爷呀!Trudy:You should see your faces.朱迪:瞧你们那傻样儿。这是主人公参观漂浮山时的心里感觉, 如果翻译为:“嘿, 瞧瞧你们的脸”就显得毫无趣味性或者让观众感到莫名奇怪。采用归化原则翻译字幕就是为了吸引观众, 让观众能够坚持看完影片。

6 结语

总体来说, 电影中的字幕是除了电影题材、情境、主题之外最为重要的辅助型工具。如何掌握好适当的翻译策略是翻译工作者今后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以美国电影《阿凡达》为例翻译工作者就结合影片的主要内容和观众观影心态, 翻译出适合观众的电影字幕, 优秀的字幕翻译加上优质的画面和题材造就了美国电影史上较为成功的影片之一。

参考文献

[1]陈超.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专有项的处理——以《阿凡达》字幕翻译为例[J].大学英语, 2011 (2) .

[2]李德超, 王克非.标语翻译的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以上海世博会标语的翻译为例[J].中国翻译, 2010 (1) .

篇12:偶成翻译及赏析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古诗简介

《偶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然写了作者对自己的艰难处境、对动荡的时局的感慨,但并不低沉,一扫中国古人在写这类怀忧伤时的诗作时所表现的那种哀叹忧愁之绪,作者在他的感怀中灌注了一种愤慨激越的情绪以激励自己和友人。全诗意境含蓄,抒情较浓。

翻译/译文

文章如同尘土,我还能做什么呢?举目遥望,又引起我无穷的思念。

我痛恨祖国的文艺园林一片寂寞荒凉,什么时候啊,春兰秋菊才能相继开放。

注释

文章如土:指革命文艺作品在白色恐怖下不能发表,不值钱。之:往、到。

东云:东方的云,指日本。惹:牵惹,引起。

芳林:芳香的花木,比喻日本和中国进步的文化。

春兰秋菊:《楚辞·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意为春兰、秋菊等香花连续开放,永远不绝。李商隐《代魏宫私赠》:“知有宓妃无限意,春兰秋菊可同时。”春兰、秋菊都是香花。鲁迅这里的意思是说,青年革命作家被害早死,文艺园林寥落,香花不能相继开放。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缘事抒怀的诗作,实为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坛激烈斗争实况的形象记录。它生动地记录了当时文坛百花凋残、众芳零落的荒芜景象;真实地反映了国民党摧残革命文艺的黑暗现实;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以及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不惧强权,决心同其战斗到底的坚定立场和斗争精神。从而,充分地体现了鲁迅时时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结在一起的爱国深情。

上一篇:祠南夕望,祠南夕望杜甫,祠南夕望的意思,祠南夕望赏析下一篇:ABS材料棒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